CN107206847B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06847B
CN107206847B CN201680007921.8A CN201680007921A CN107206847B CN 107206847 B CN107206847 B CN 107206847B CN 201680007921 A CN201680007921 A CN 201680007921A CN 107206847 B CN107206847 B CN 1072068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tern groove
interior
land portion
centre
si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792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06847A (zh
Inventor
林信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2068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68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068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68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 B60C11/1369Tie bars for linking block elements and bridging the groo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11Patterns comprising tread lugs arranged parallel or oblique to the axis of rot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4Asymmetric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1Tread patterns in which the raised area of the pattern consists only of isolated elements, e.g. blo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60C2011/0348Narrow grooves, i.e. having a width of less than 4 m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60C2011/0353Circumferential grooves characterised by wid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58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 B60C2011/0365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characterised by wid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58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 B60C2011/0367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characterised by dep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81Blind or isolated groo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60C2011/1209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straight at the tread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36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in the tread pattern
    • B60C2011/1245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in the tread pattern being arranged in crossing relation, e.g. sipe mes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36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in the tread pattern
    • B60C2011/125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in the tread pattern with closed sipe, i.e. not extending to a groo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 B60C11/135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with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groove bottom
    • B60C2011/1361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with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groove bottom with protrusions extending from the groove botto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在本充气轮胎中,胎面部(12)被四条主花纹槽划分为中心陆部(22)、外中间陆部(24)、内中间陆部(26)、外肩陆部(28)以及内肩陆部(30)。中心陆部(22)形成有中心横花纹槽(32),其中安装外侧比安装内侧更窄。外中间陆部(24)比内中间陆部(26)更宽,并且外肩陆部(28)比内肩陆部(30)更宽。在外中间陆部(24)中,外中间第一横花纹槽(42e)和外中间第二横花纹槽(44e)沿轮胎周向布置为彼此交替,外中间第一横花纹槽(42e)在两端都与主花纹槽连通,并且外中间第二横花纹槽(44e)仅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与主花纹槽(18)连通。在内中间陆部(26)中,内中间第一横花纹槽(42i)和内中间第二横花纹槽(44i)沿轮胎周向布置为彼此交替,内中间第一横花纹槽(42i)在两端都与主花纹槽连通,并且内中间第二横花纹槽(44i)仅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与主花纹槽(20)连通。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其具有胎面部,该胎面部被沿轮胎周向上延伸的四条主花纹槽分割为中心陆部、邻接中心陆部的车辆安装外侧的外中间陆部、邻接中心陆部的车辆安装内侧的内中间陆部、邻接外中间陆部的车辆安装外侧的外肩陆部以及邻接内中间陆部的车辆安装内侧的内肩陆部。
背景技术
充气轮胎通常设置有跨过一对胎圈芯放置的胎体帘布层、布置在胎体帘布层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带束层以及布置在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外侧的胎面部。
此外,胎面部的胎面花纹被设计为不同形式(参照专利文献1),以提升不同的轮胎性能,例如排水效率、操控稳定性、牵引性以及制动性。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第2012-11630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考虑到转弯时作用于轮胎上的横向力,从操控稳定性上看,充气轮胎安装外侧上的接地部刚度优选地大于安装内侧的刚度。
然而,排水效率和操控稳定性性质相反,并且在现有情况下增强了一种性能时,另一种性能趋于下降。即,当通过增大安装内侧上的接地部刚度而增强了操控稳定性时,车轮胎面处的排水效率在现有情况下趋于恶化。
鉴于该问题做出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了转弯时的操控稳定性同时保持排水性能的充气轮胎。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一种充气轮胎具有被沿轮胎周向上延伸的四条主花纹槽分割的胎面部。该轮胎包括中心陆部、邻接中心陆部的安装外侧的外中间陆部、邻接中心陆部的安装内侧的内中间陆部、邻接外中间陆部的安装外侧的外肩陆部以及邻接内中间陆部的安装内侧的内肩陆部。在安装外侧上的宽度比安装内侧上更小的中心横花纹槽被形成在中心陆部中。外中间陆部具有比内中间陆部的宽度更大的宽度。外肩陆部具有比内肩陆部的宽度更大的宽度。外中间陆部具有在轮胎横向方向上的两端都与主花纹槽连通的外中间第一横花纹槽、在轮胎横向外侧上的一端与主花纹槽连通并且在轮胎横向内侧上的另一端终止于外中间陆部中的外中间第二横花纹槽。外中间第一横花纹槽和外中间第二横花纹槽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布置。内中间陆部具有在轮胎横向方向上的两端都与主花纹槽连通的内中间第一横花纹槽,以及在轮胎横向内侧上的一端与主花纹槽连通并且在轮胎横向外侧上的另一端终止于内中间陆部中的内中间第二横花纹槽。内中间第一横花纹槽和内中间第二横花纹槽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布置。因此,充气轮胎可以提高转弯时的操控稳定性同时保持排水性能。
形成在外中间陆部中的外中间第一横花纹槽可以具有弯曲部。这在转弯过程中横向力从安装外侧朝向安装内侧作用时进一步提高了可操纵性。此外,弯曲部的构造提高了雪柱剪切效果,并且还提供了提升积雪路面上的操控稳定性的效果
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外圆周刀槽花纹可以被形成在外肩陆部中,并且在轮胎周向上延伸并且具有比外圆周刀槽花纹的宽度更大的宽度的内圆周窄花纹槽可以被形成在内肩陆部中。这可有效地防止外肩陆部的刚度由于圆周窄花纹槽的构造而减小的不利影响,同时通过外圆周刀槽花纹和内圆周窄花纹槽提高了排水效率。
形成在外中间陆部中的外中间刀槽花纹可以两端都终止于外中间陆部中,并且形成在中心陆部中的中心刀槽花纹可以一个端部与中心横花纹槽连通并且另一个端部终止于中心陆部中。即使在中心刀槽花纹被形成在中心陆部中时,这与传统结构相比也可以通过有效地防止中心陆部的刚度由于刀槽花纹形成而减小来提高操控稳定性。
外肩陆部的由外圆周刀槽花纹分割的轮胎中心侧上的区域的刀槽花纹密度可以小于内肩陆部的由内圆周窄花纹槽分割的轮胎中心侧上的区域的刀槽花纹密度。这可以通过使外肩陆部的刚度衰减最小化来提高转弯时的操控稳定性,同时提高排水效率。
花纹槽宽度急变部可以被形成在中心横花纹槽中,并且中心横花纹槽在安装外侧上可以具有比安装内侧上更小的宽度。这在花纹槽宽度急变部处产生了较大的雪柱剪切效果,并且提高了积雪路面上的操控稳定性。
内中间刀槽花纹可以被形成在内中间陆部中,其可以包括在轮胎周向上延伸从而将内中间第一横花纹槽与内中间第二横花纹槽相连接的第一刀槽花纹,以及在内中间第一横花纹槽与内中间第二横花纹槽之间的区域中、相对于轮胎赤道线沿与第一刀槽花纹相反的方向倾斜并且不与第一刀槽花纹连接的第二刀槽花纹。这通过形成在彼此相反的方向上倾斜的第一刀槽花纹和第二刀槽花纹提供了提高排水效率的效果。此外,由于第一刀槽花纹和第二刀槽花纹并不彼此连接,因此可以使刚度衰减最小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一种充气轮胎具有被轮胎周向上延伸的四条主花纹槽分割的胎面部。该轮胎包括中心陆部、邻接中心陆部的安装外侧的外中间陆部、邻接中心陆部的安装内侧的内中间陆部、邻接外中间陆部的安装外侧的外肩陆部以及邻接内中间陆部的安装内侧的内肩陆部。两端各自都与主花纹槽连通并且在安装外侧上的宽度比安装内侧上更小的中心横花纹槽被形成在中心陆部中。外中间陆部具有比内中间陆部的宽度更大的宽度。外肩陆部具有比内肩陆部的宽度更大的宽度。中心刀槽花纹被形成在中心陆部中。外中间刀槽花纹被形成在外中间陆部中。内中间刀槽花纹被形成在内中间陆部中。外中间刀槽花纹的刀槽花纹角大于中心刀槽花纹和内中间刀槽花纹的刀槽花纹角。这可以增大外侧上的陆部的刚度,从而提高转弯时的操控稳定性同时保持排水性能。此外,由于雪被压缩在中心横花纹槽的小宽度部分中,因此可以提高雪地运动性能。
外中间陆部可以具有外中间横花纹槽,其在轮胎横向外侧上的至少一端与主花纹槽连通。外中间横花纹槽可以包括外中间第一横花纹槽,其两个轮胎横向端部都与主花纹槽连通。弯曲部可以被形成在外中间第一横花纹槽中。雪被堵塞且压缩在弯曲部处,并因此提高了雪地运动性能。
具有比主花纹槽的花纹槽深度更小的花纹槽深度的中心浅花纹槽部可以被形成在中心横花纹槽中。中心浅花纹槽部可以设置有多个中心浅花纹槽底部升起部,它们被设置在轮胎横向方向上彼此分离的两个轮胎横向端部处,并且通过使中心浅花纹槽部的底部升起来获得。这在中心浅花纹槽部处在中心浅花纹槽底部升起部与地面之间有效地将雪压在一起,并且将所形成的雪柱夹在中心浅花纹槽底部升起部中,并因此提高了雪地运动性能。
中心浅花纹槽底部升起部可以被形成在朝向胎面横向内侧的主花纹槽打开的开口部处并且可以被形成在朝向胎面外侧的主花纹槽打开的具有小的花纹槽宽度的外中心横花纹槽处。中心浅花纹槽部的花纹槽深度可以在形成于开口部处的中心浅花纹槽底部升起部处成为最小,并且可以在中心浅花纹槽部中的夹在开口部与外中心横花纹槽之间的位置处成为最大。这可以更有效地压缩雪并且提高雪地运动性能。
外中间陆部可以具有外中间横花纹槽,其在轮胎横向外侧上的至少一端与主花纹槽连通。具有比主花纹槽的花纹槽深度更小的花纹槽深度的外中间浅花纹槽部可以被形成在外中间横花纹槽中。外中间浅花纹槽部可以设置有多个外中间浅花纹槽底部升起部,它们被定位为在轮胎横向方向上彼此分离并且通过使外中间浅花纹槽部的底部升起来获得。外中间浅花纹槽部的两个端部可以都被布置为与外中间横花纹槽和主花纹槽连通处的开口位置分开。这在外中间浅花纹槽部处在外中间浅花纹槽底部升起部与地面之间有效地将雪压在一起,并且将所形成的雪柱夹在外中间浅花纹槽底部升起部中,并因此提高了雪地运动性能。
内中间陆部可以具有内中间横花纹槽,其在轮胎横向内侧上的至少一端与主花纹槽连通。具有比主花纹槽的花纹槽深度更小的花纹槽深度的内中间浅花纹槽部可以被形成在内中间横花纹槽中。内中间浅花纹槽部可以设置有多个内中间浅花纹槽底部升起部,它们被定位为在轮胎横向方向上彼此分离并且通过使内中间浅花纹槽部的底部升起来获得。内中间浅花纹槽部的两个端部可以都被布置为与内中间横花纹槽和主花纹槽连通处的开口位置分开。这在内中间浅花纹槽部处在内中间浅花纹槽底部升起部与地面之间有效地将雪压在一起,并且将所形成的雪柱夹在内中间浅花纹槽底部升起部中,并因此提高了雪地运动性能。
主花纹槽可以包括最宽主花纹槽,其在轮胎横向方向上具有最大宽度并且被定位为最靠近轮胎赤道线。这可以在排水困难的轮胎赤道线周围实现有效排水,并且提高了排水性能。
主花纹槽可以包括最窄主花纹槽,其在轮胎横向方向上具有最小宽度并且是限定外肩陆部的主花纹槽。外陆部的刚度衰减能够被抑制,并且转弯时的操控稳定性能被提高。
形成在外中间陆部中的外中间刀槽花纹可以是两端都终止于外中间陆部中的刀槽花纹。外中间刀槽花纹可以具有置于外中间浅花纹槽底部升起部的胎面横向位置上的胎面横向外端部。这防止了刚度趋于减小的刀槽花纹端部处的刚度衰减,并且提高了转弯时的操控稳定性。
内中间陆部可以具有内中间横花纹槽,其在轮胎横向内侧上的至少一端与主花纹槽连通。内中间刀槽花纹可以被定位在轮胎周向上彼此邻接的内中间横花纹槽之间的区域中。内中间刀槽花纹可以具有在轮胎周向上沿与内中间横花纹槽相反的方向倾斜的第一刀槽花纹,并且可以具有布置为与第一刀槽花纹分离的第二刀槽花纹。由于刀槽花纹并不彼此横切,所以防止了刚度衰减,并因此防止了不均匀的磨损。此外,即使在车辆转向任何方向时,也可以提高边缘构件的雪地运动性能。
第一刀槽花纹的两端可以都被形成为与内中间横花纹槽连通。第一刀槽花纹的至少一个端部可以与内中间浅花纹槽底部升起部连通。由于防止了刚度衰减,因此防止了不均匀的磨损并且防止了刀槽花纹崩塌。
中心刀槽花纹可以在轮胎周向上沿与中心横花纹槽相反的方向倾斜,并且横切中心陆部的、延伸穿过胎面横向中部的中心线。外中间陆部可以具有在轮胎横向方向上的两端都与主花纹槽连通的外中间第一横花纹槽,以及在轮胎横向外侧上的一端与主花纹槽连通并且在轮胎横向内侧上的另一端终止于外中间陆部中的外中间第二横花纹槽。外中间第一横花纹槽和外中间第二横花纹槽可以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布置。内中间陆部可以具有在轮胎横向方向上的两端都与主花纹槽连通的内中间第一横花纹槽,以及在轮胎横向内侧上的一端与主花纹槽连通并且在轮胎横向外侧上的另一端终止于内中间陆部中的内中间第二横花纹槽。内中间第一横花纹槽和内中间第二横花纹槽可以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布置。这提供了在与横花纹槽相反的方向上倾斜的刀槽花纹,并因此即使在转向任意方向的情况下也提高了边缘构件的雪地运动性能。此外,由于刀槽花纹被设置在接地压力高的陆部中部处,因此边缘构件有效地运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的平面图。
图2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中心横花纹槽的剖视图。
图3A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外中间第一横花纹槽的剖视图。
图3B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外中间第二横花纹槽的剖视图。
图4A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内中间第一横花纹槽的剖视图。
图4B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内中间第二横花纹槽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说明将参考附图解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应注意的是,下述说明中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图上附有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此外,下述实施方式是用于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构思的例证,并且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将构件的材料、形状、结构、布局等等限制为下述内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以多种方式的改进并且实施。
图1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其将在下文中称为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的平面图。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0设置有位于胎体帘布层的轮胎径向外侧上的带束层,以及位于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外侧上的胎面部12。
胎面部12被轮胎在周向上延伸的四条主花纹槽14、16、18、20分割为中心陆部22、邻接中心陆部22的安装外侧的外中间陆部24、邻接中心陆部22的安装内侧的内中间陆部26、邻接外中间陆部24的安装外侧的外肩陆部28以及邻接内中间陆部26的安装内侧的内肩陆部30。在本实施方式中,每条主花纹槽都被形成为直花纹槽,其沿轮胎周向线性延伸。这种直花纹槽能够在直线行驶和转弯时将介于路面与胎面接地面之间的水膜平顺地排到外部,并且能够提升排水性能。应注意的是,定位为最靠近轮胎赤道线的主花纹槽(最宽主花纹槽)14被形成为在胎面横向方向上具有最大宽度。另外,限定了外肩陆部28的主花纹槽(最窄主花纹槽)18被形成为在胎面横向方向上具有最小宽度。
中心横花纹槽32被形成在中心陆部22中,使其在安装外侧上具有比安装内侧上更小的宽度。此外,轮胎赤道线在本实施方式中延伸穿过中心横花纹槽32。
此外,花纹槽宽度急变部32c被形成在每条中心横花纹槽32中,使得中心横花纹槽32在安装外侧具有比安装内侧更小的宽度。在本实施方式中,每条中心横花纹槽32都包括外中心横花纹槽32e和内中心横花纹槽32i,该外中心横花纹槽32e在安装外侧与主花纹槽14连通,该内中心横花纹槽32i在安装内侧与主花纹槽16连通,并且花纹槽宽度急变部32c被形成为外中心横花纹槽32e与内中心横花纹槽32i之间的连接部。
图2至4B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横花纹槽的剖视图。图2是中心横花纹槽32的剖视图。图3A是外中间第一横花纹槽42e的剖视图。图3B是外中间第二横花纹槽44e的剖视图。图4A是内中间第一横花纹槽42i的剖视图。图4B是内中间第二横花纹槽44i的剖视图。
在每条中心横花纹槽32中,具有比主花纹槽更小的花纹槽深度的中心浅花纹槽部72被形成为遍及中心横花纹槽32的整个宽度。中心浅花纹槽部72设置有多个中心浅花纹槽底部升起部72e、72i,它们被设置于沿轮胎横向方向彼此分离的两个轮胎横向端部处并且通过使遍及中心横花纹槽32的整个宽度的中心浅花纹槽部72的底部升起来获得。
中心浅花纹槽底部升起部72e、72i被形成在在胎面横向内侧朝向主花纹槽16打开的每条内中心横花纹槽32i的开口部32o处并且被形成在在胎面横向外侧上朝向主花纹槽14打开并且具有小的花纹槽宽度的每条外中心横花纹槽32e处。中心浅花纹槽部72的花纹槽深度在形成于开口部32o处的中心浅花纹槽底部升起部72i处成为最小,并且在中心浅花纹槽部72中的夹在外中心横花纹槽32e与开口部32o之间的位置处成为最大,即,底部没有被升起的中心浅花纹槽部72的花纹槽深度成为最大。
外中间陆部24的宽度大于内中间陆部26的宽度,并且外肩陆部28的宽度大于内肩陆部30的宽度。
外中间陆部24具有外中间横花纹槽42e、44e。外中间横花纹槽42e、44e包括:在两侧都与主花纹槽14、18连通的外中间第一横花纹槽42e;以及外中间第二横花纹槽44e,其仅在轮胎横向外侧上与主花纹槽18连通,或换句话说,其一端在邻接外中间陆部24的安装外侧上与主花纹槽18连通并且另一端终止于外中间陆部24中,并且外中间第一横花纹槽42e和外中间第二横花纹槽44e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布置。内中间陆部26具有内中间横花纹槽42i、44i。内中间横花纹槽42i、44i包括:在两侧都与主花纹槽16、20连通的内中间第一横花纹槽42i;以及内中间第二横花纹槽44i,其仅在轮胎横向外侧上与主花纹槽20连通,或换句话说,其一端在邻接内中间陆部26的安装内侧上与主花纹槽20连通并且另一端终止于内中间陆部26中,并且内中间第一横花纹槽42i和内中间第二横花纹槽44i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布置。
形成在外中间陆部24中的每条外中间横花纹槽42e都包括与主花纹槽18连通的外花纹槽部42ee以及与主花纹槽14连通的内花纹槽部42ei。外花纹槽部42ee和内花纹槽部42ei的倾斜方向彼此相反,并且外花纹槽部42ee的端部和内花纹槽部42ei的端部彼此连接。通过这种结构,外花纹槽部42ee和内花纹槽部42ei形成弯曲部42ew。
在本实施方式中,内花纹槽部42ei与主花纹槽14所形成的锐角β大于外花纹槽部42ee与主花纹槽14所形成的锐角α,其中花纹槽部42ee与主花纹槽14所形成的锐角α是在假设没有形成弯曲部42ew,即,假设每个外花纹槽部42ee都延长至主花纹槽14从而在不形成内花纹槽部42ei而向主花纹槽14打开的情况下形成的。换句话说,通过将内花纹槽部42ei形成为与主花纹槽14形成这种锐角β,主花纹槽14与外中间第一横花纹槽42e(内花纹槽部42ei)的连接部周围的陆部的刚度变得较高。
外中间陆部24具有外中间横花纹槽42e、44e,该外中间横花纹槽42e、44e的至少在轮胎横向外侧上的一端与主花纹槽18连通。在外中间横花纹槽42e、44e中,具有小于主花纹槽14、18的花纹槽深度的外中间浅花纹槽部82e、84e被形成为遍及外中间横花纹槽42e、44e的整个宽度。外中间浅花纹槽部82e、84e设置有多个外中间浅花纹槽底部升起部82ee、82ei、84ee、84ei,它们在轮胎横向方向上被定位为彼此分离,并且通过在遍及外中间横花纹槽42e、44e的整个宽度上升起外中间浅花纹槽部82e、84e的底部来获得。外中间浅花纹槽部82e、84e的两个端部都被布置为与外中间横花纹槽42e、44e和主花纹槽14、18连通处的开口位置分开。
内中间陆部26具有内中间横花纹槽42i、44i,该内中间横花纹槽42i、44i的至少在轮胎横向内侧上的一端与主花纹槽20连通。在内中间横花纹槽42i、44i中,具有小于主花纹槽16、20的花纹槽深度的内中间浅花纹槽部82i、84i被形成为遍及内中间横花纹槽42i、44i的整个宽度。内中间浅花纹槽部82i、84i设置有多个内中间浅花纹槽底部升起部82ie、82ii、84ie、84ii,它们在轮胎横向方向上被定位为彼此分离,并且通过在遍及内中间横花纹槽42i、44i的整个宽度上升起内中间浅花纹槽部82i、84i的底部来获得。内中间浅花纹槽部82i、84i的两个端部都被布置为与内中间横花纹槽42i、44i和主花纹槽16、20连通处的开口位置分开。
外中间刀槽花纹46被形成在外中间陆部24中。中心刀槽花纹36被形成在中心陆部22中。内中间刀槽花纹47被形成在内中间陆部26中。
外中间刀槽花纹46的两端都被形成在外中间陆部24中、终止于外中间陆部24中。每条外中间刀槽花纹46的胎面横向外端部都被布置在与外中间浅花纹槽底部升起部82ee的胎面横向位置一致的位置处。另外,外中间刀槽花纹46的刀槽花纹角小于中心刀槽花纹36和内中间刀槽花纹47的刀槽花纹角。应注意的是,刀槽花纹角应指将刀槽花纹的两个轮胎横向端部相连接的直线与轮胎周向所成的角度。
形成在中心陆部22中的每个中心刀槽花纹36都在一侧端与中心横花纹槽32连通,并且在另一侧端终止于中心陆部22中。中心刀槽花纹36相对于轮胎周向沿与中心横花纹槽32相反的方向倾斜。中心刀槽花纹36横切中心陆部22的中心线,该中心线延伸穿过胎面横向中部。
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外圆周刀槽花纹54被形成在外肩陆部28中。在轮胎周向上延伸并且具有比外圆周刀槽花纹54更大的宽度的内圆周窄花纹槽64被形成在内肩陆部30中。
另外,外肩陆部28中的由外圆周刀槽花纹54限定的轮胎中心侧区域28a的刀槽花纹密度小于内肩陆部30中的由内圆周窄花纹槽64限定的轮胎中心侧区域30a的刀槽花纹密度。
形成在内中间陆部26中的每条内中间刀槽花纹47都包括:第一刀槽花纹48,其在轮胎周向上延伸,从而将内中间第一横花纹槽42i与内中间第二横花纹槽44i相连接;以及第二刀槽花纹49,其在内中间第一横花纹槽42i与内中间第二横花纹槽44i之间的区域中、相对于轮胎赤道线沿与第一刀槽花纹48相反的方向倾斜,并且不与第一刀槽花纹48连接。
应注意的是,第一刀槽花纹48的刀槽花纹角相对于轮胎周向沿与内中间第一横花纹槽42i和内中间第二横花纹槽44i相反的方向倾斜。另外,第一刀槽花纹48的两端都被形成为与内中间横花纹槽42i、44i的内中间浅花纹槽底部升起部82ii、84ie相连通。
(作用、效果)
下述说明将解释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和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中,中心横花纹槽32被形成在中心陆部22中,使其在安装外侧具有比安装内侧更小的宽度,中心陆部22的安装外侧上的陆部刚度变得比安装内侧上的陆部刚度更高,并且进一步地,安装内侧上的排水效率与安装外侧相比可被增强。因此,能够实现具有提升了转弯时的操控稳定性同时保持排水性能的充气轮胎10。应注意的是,在充气轮胎10使用在特定地区的情况下,所述特性从方便的角度来说对于使用者更有效,所述特定地区为轮胎可用于所有季节而不用根据落在路面上的雪质准备用于积雪路面(被雪覆盖的路面)的轮胎和用于常规路面的轮胎的地区。
此外,外中间陆部24具有比内中间陆部26更大的宽度,并且外肩陆部28具有比内肩陆部30更大的宽度。因此,与胎面部12的安装内半部相比能够有效地提高胎面部12的安装外半部中的陆部刚度,并且进一步提高操控稳定性。
此外,外中间陆部24具有一种布局结构,其中在两侧都与主花纹槽连通的外中间第一横花纹槽42e以及仅在轮胎横向外侧上与主花纹槽连通的外中间第二横花纹槽44e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布置,并且内中间第一横花纹槽42i和内中间第二横花纹槽44i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布置。通过这种结构,与形成在外中间陆部24和内中间陆部26中的所有横花纹槽在两侧都与主花纹槽连通的情况相比,陆部刚度变高并且可进一步极大地提高可操纵性。
此外,形成在外中间陆部24中的每条外中间第一横花纹槽42e都包括与主花纹槽18连通的外花纹槽部42ee以及与主花纹槽14连通的内花纹槽部42ei。外花纹槽部42ee和内花纹槽部42ei的倾斜方向彼此相反,并且外花纹槽部42ee的顶部与内花纹槽部42ei的顶部彼此相连。通过这种结构,外花纹槽部42ee与内花纹槽部42ei形成弯曲部42ew。这在转弯时横向力从安装外侧朝向安装内侧作用时进一步提高了可操纵性。在本实施方式中,内花纹槽部42ei与主花纹槽14所形成的锐角β大于前述锐角α,并因此可通过简单的结构来增大主花纹槽14与外中间第一横花纹槽42e(内花纹槽部42ei)的连接部的刚度。
此外,弯曲部42ew的形成提高了雪柱剪切效果,并且还提供了提升积雪路面上的操控稳定性的效果。
此外,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外圆周刀槽花纹54被形成在外肩陆部28中,并且在轮胎周向上延伸且具有比外圆周刀槽花纹54更大的宽度的内圆周窄花纹槽64被形成在内肩陆部30中。这可有效地防止外肩陆部28的刚度由于圆周窄花纹槽的形成而减小的不利影响,同时通过外圆周刀槽花纹54和内圆周窄花纹槽64提高了排水效率。
此外,形成在外中间陆部24中的外中间刀槽花纹46终止于外中间陆部24中。这可进一步通过外中间刀槽花纹46提高外中间陆部24的排水效率,并且可进一步有效地防止外中间陆部24的刚度由于外中间刀槽花纹46而减小。
另外,形成在中心陆部22中的每条中心刀槽花纹36的一侧端都与中心横花纹槽32连通并且另一侧端终止于中心陆部22中。即使在中心刀槽花纹36被形成在中心陆部22中时,这与传统结构相比也可以通过有效地防止中心陆部22的刚度由于刀槽花纹的形成而减小来提高操控稳定性。应注意的是,当外中间刀槽花纹46不向任何中心横花纹槽32打开并且所有刀槽花纹都终止于中心陆部22中时,排水效率往往不足。
另外,外肩陆部28中的由外圆周刀槽花纹54所限定的轮胎中心侧的区域28a的刀槽花纹密度小于内肩陆部30中的由内圆周窄花纹槽64所限定的轮胎中心侧的区域30a的刀槽花纹密度。这可通过使外肩陆部28的刚度衰减最小化来提高所考虑的操控稳定性,同时提高排水效率。
此外,由于花纹槽宽度急变部32c被形成在中心横花纹槽32中,因此中心横花纹槽32在安装外侧上具有比安装内侧上更小的宽度。这在花纹槽宽度急变部处产生了较大的雪柱剪切效果,并且提高了积雪路面上的操控稳定性。
此外,形成在内中间陆部26中的每条内中间刀槽花纹47都包括:第一刀槽花纹48,其在轮胎周向上延伸,从而将内中间第一横花纹槽42i与内中间第二横花纹槽44i相连接;以及第二刀槽花纹49,其相对于轮胎赤道线沿与第一刀槽花纹48相反的方向倾斜,并且不与任何第一刀槽花纹48连接。这通过形成在彼此相反的方向上倾斜的第一刀槽花纹48和第二刀槽花纹49提供了提高排水效率的效果。此外,由于第一刀槽花纹48和第二刀槽花纹49并不彼此连接,因此可以使刚度衰减最小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中在胎面横向方向上的陆部宽度在轮胎的安装外侧上较大、刚度较大。这可以增大陆部在外侧上的刚度,从而提高转弯时的操控稳定性。另外,由于中心横花纹槽32被形成为具有在外侧上变小的花纹槽宽度,因此增大了中心横花纹槽32的安装外侧上的刚度,并因此可提高转弯时的操控稳定性。此外,由于雪被压缩在中心横花纹槽32的具有较小花纹槽宽度的外中心横花纹槽32e中,因此可以提高雪地运动性能。再者,由于外中间刀槽花纹的刀槽花纹角为最大,因此防止了刚度衰减,并且可提高转弯时的操控稳定性。
由于外中间陆部24具有至少在轮胎横向方向上的一端与主花纹槽连通的外中间横花纹槽42e、44e,并且弯曲部42ew被形成在外中间横花纹槽42e中,因此雪被堵塞且压缩在弯曲部42ew处,并因此提高了雪地运动性能。
具有比主花纹槽14、16更小的花纹槽深度的中心浅花纹槽部72被形成在每条中心横花纹槽32中,并且被设置在轮胎横向方向上彼此分离的两个轮胎横向端部处并且通过使中心浅花纹槽部72的底部升起而获得的多个中心浅花纹槽底部升起部72e、72i被设置在中心浅花纹槽部72中。这在中心浅花纹槽部72处在中心浅花纹槽底部升起部72e、72i与地面之间有效地将雪压在一起,并且将所形成的雪柱夹在中心浅花纹槽底部升起部72e、72i中,并因此提高了雪地运动性能。
中心浅花纹槽底部升起部72e、72i被形成在朝向胎面横向内侧的主花纹槽打开的开口部32o处并且被形成在朝向胎面外侧的主花纹槽14打开且具有小的花纹槽宽度的外中心横花纹槽42ee处。每个中心浅花纹槽部72的花纹槽深度可以在形成于开口部32o中的中心浅花纹槽底部升起部72i处成为最小,并且可以在中心浅花纹槽部72中的夹在开口部32o与外中心横花纹槽42ee之间的位置处成为最大。这可以更有效地压缩雪并且提高雪地运动性能。
外中间陆部24中的雪在外中间浅花纹槽底部升起部82ee、82ei(84ee、84ei)与路面之间被有效地从三面压在一起,以致形成强雪柱,并且所形成的雪柱被进一步夹在外中间浅花纹槽底部升起部82ee、82ei(84ee、84ei)之间,并因此提高了雪地运动性能。
内中间陆部26中的雪在内中间浅花纹槽底部升起部82ie、82ii(84ie、84ii)与路面之间被有效地从三面压在一起,以致形成强雪柱,并且所形成的雪柱被进一步夹在内中间浅花纹槽底部升起部82ie、82ii(84ie、84ii)之间,并因此提高了雪地运动性能。
被定位为最靠近轮胎赤道线的主花纹槽14在轮胎横向方向上具有最大宽度。因此,最厚的主花纹槽14被布置在排水困难的轮胎赤道线周围,以致可以实现有效排水,并且提高了排水性能。
限定外肩陆部28的主花纹槽18在轮胎横向方向上具有最小宽度。因此,外陆部的刚度衰减能够被抑制,并且转弯时的操控稳定性被提高。
形成在外中间陆部24中的每条外中间刀槽花纹46都是两端都终止于外中间陆部24中的刀槽花纹,并且每条外中间刀槽花纹46都具有置于外中间浅花纹槽底部升起部82ee、84ee的胎面横向位置上的胎面横向外端部。这防止了刚度趋于减小的刀槽花纹端部处的刚度衰减,并且提高了转弯时的操控稳定性。
由于每条内中间刀槽花纹47的第一刀槽花纹48和第二刀槽花纹并不横切,所以防止了刚度衰减,并因此防止了不均匀的磨损。此外,即使在车辆从直线行驶状态转向任何方向时,也可以提高边缘构件的雪地运动性能。
每条第一刀槽花纹48都被形成为使得两端都与内中间横花纹槽42i、44i连通,并且两个端部都与内中间浅花纹槽底部升起部82ii、84ie连通。这防止了刚度衰减,并因此防止了不均匀的磨损并且防止了刀槽花纹崩塌。
中心刀槽花纹36相对于轮胎周向沿与中心横花纹槽32相反的方向倾斜,并且横切中心陆部22的、延伸穿过胎面横向中部的中心线。这提供了在与中心横花纹槽32相反的方向上倾斜的中心刀槽花纹36,并因此即使在从直线行驶状态转向任意方向的情况下也能提高边缘构件的雪地运动性能。此外,由于刀槽花纹36被设置在接地压力高的陆部中部处,因此边缘构件有效地运作。
实施例
本发明使用实施例1至5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0,并且比较例1至3作为传统充气轮胎,以通过行驶测试来进行针对操控稳定性、常规路面上的操控稳定性、积雪路面上的操控稳定性、排水效率以及耐磨性的性能评价。表1中示出了轮胎条件以及评价结果。应注意的是,下列常规条件用作所有例子的轮胎尺寸、轮辋宽度以及轮胎内压。
轮胎尺寸:215/55R17
轮辋宽度:7.0J
内压:220kPa
表1
在表1中示出为肩陆部宽度的是在对应于75%的载荷指数的载荷时轮胎接地所获得的宽度。此外,“中间陆部中的横花纹槽”一列中的表述“交替”指的是两端都与主花纹槽连通的横花纹槽和仅一端与主花纹槽连通的横花纹槽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布置,并且“仅两端连通”指的是仅有两端都与主花纹槽连通的横花纹槽被排列在轮胎周向上(即,没有形成任何仅一端与主花纹槽连通的横花纹槽)。此外,示出为肩陆部刀槽花纹密度的是对应于75%的载荷指数的载荷时轮胎接地所获得的肩陆部的接地区域分割刀槽花纹总长度(沿着刀槽花纹形状的实际长度)而获得的值。
表1中的肩陆部中示出的“安装内侧”是“内肩陆部30”,示出为“安装外侧”的是“外肩陆部28”,并且对于其他内容也是一样的。
在可操纵性的评价方法中,每个例子都被安装于具有2000cc排量的前轮驱动车辆上,该车辆在测试路线的可操纵性评价道路上运行同时车上仅有一人,并且操控稳定性通过测试司机的感官评价(感觉评价)来指标化。在可操纵性评价道路上运行包括在常规路面上运行以及在积雪路面上运行。在操控稳定性的指标化时,标准的传统充气轮胎的评价指数被表示为100,并且得出的相关指数作为针对每种轮胎的评价指数。具有更大值的评价指数表示操控稳定性更好。
如从表1看出的那样,实施例1至5的操控稳定性在常规道路和积雪道路上表现出比标准的传统充气轮胎更好的评价结果。
在排水效率的评价方法中,每个例子都被安装于具有2000cc排量的前轮驱动车辆上,并测量了在具有4mm水深的路面上从80km/h的每小时速度到停止的制动距离。标准的传统充气轮胎的制动距离评价指数被表示为100,并且得出的相关指数作为针对每种轮胎的评价指数。具有更大值的评价指数表示制动距离更短,即,排水效率更好。
如从表1看出的那样,实施例1至5的排水效率表现出比标准的传统充气轮胎更好的评价结果。
在耐磨性的评价方法中,每个例子都被安装于具有2000cc排量的前轮驱动车辆上,并且在该前轮驱动车辆运行了10000km后测量胎面部的磨损量。在该测量中,测量了10处花纹槽深度改变的平均值。标准的传统充气轮胎的磨损量评价指数被表示为100,并且得出的相关指数作为针对每种轮胎的评价指数。具有更大值的评价指数表示耐磨性更好。
如从表1看出的那样,实施例1至5的耐磨性表现出比标准的传统充气轮胎更好的评价结果。
应注意的是,本申请要求提交于2015年1月30日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5-016379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被包含于本文中。
工业应用性
本发明的方面提供了一种充气轮胎,其可以提高转弯时的操控稳定性同时保持排水性能。
附图标记列表
10充气轮胎;12胎面部;14主花纹槽;16主花纹槽;18主花纹槽;20主花纹槽;22中心陆部;24外中间陆部;26内中间陆部;28外肩陆部;28a区域;30内肩陆部;30a区域;32中心横花纹槽;32c花纹槽宽度急变部;36中心刀槽花纹;42e外中间第一横花纹槽;42ew弯曲部;42i内中间第一横花纹槽;44e外中间第二横花纹槽;44i内中间第二横花纹槽;46外中间刀槽花纹;47内中间刀槽花纹;48第一刀槽花纹;49第二刀槽花纹;54外圆周刀槽花纹;64内圆周窄花纹槽;72中心浅化纹槽部;72e、72i中心浅花纹槽底部升起部;83e、84e外中间浅花纹槽部;82ee、82ei、84ee、84ei外中间浅花纹槽底部升起部;82i、84i内中间浅花纹槽部;82ie、82ii、84ie、84ii内中间浅花纹槽底部升起部。

Claims (20)

1.一种充气轮胎,其具有胎面部,该胎面部被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四条主花纹槽分割,该轮胎包括:
中心陆部;
邻接中心陆部的安装外侧的外中间陆部;
邻接中心陆部的安装内侧的内中间陆部;
邻接外中间陆部的安装外侧的外肩陆部;以及
邻接内中间陆部的安装内侧的内肩陆部,其中
中心横花纹槽形成于中心陆部中,所述中心横花纹槽在安装外侧具有比安装内侧小的宽度,
外中间陆部具有比内中间陆部的宽度大的宽度,
外肩陆部具有比内肩陆部的宽度大的宽度,
外中间陆部具有:
外中间第一横花纹槽,其在轮胎横向方向上的两端都与主花纹槽连通;以及
外中间第二横花纹槽,其在轮胎横向外侧的一端与主花纹槽连通,并且在轮胎横向内侧的另一端终止于外中间陆部中,
外中间第一横花纹槽和外中间第二横花纹槽沿轮胎周向交替地布置,
内中间陆部具有:
内中间第一横花纹槽,其在轮胎横向方向上的两端都与主花纹槽连通;以及
内中间第二横花纹槽,其在轮胎横向内侧的一端与主花纹槽连通,并且在轮胎横向外侧的另一端终止于内中间陆部中,并且
内中间第一横花纹槽和内中间第二横花纹槽沿轮胎周向交替地布置,
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外圆周刀槽花纹被形成在外肩陆部中,并且
沿轮胎周向延伸并且具有比外圆周刀槽花纹的宽度大的宽度的内圆周窄花纹槽被形成在内肩陆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形成在外中间陆部中的外中间第一横花纹槽具有弯曲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形成在外中间陆部中的外中间刀槽花纹的两端都终止于外中间陆部中,并且
形成在中心陆部中的中心刀槽花纹的一个端部与中心横花纹槽连通,并且另一个端部终止于中心陆部中。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外肩陆部的由外圆周刀槽花纹分割的轮胎中心侧的区域的刀槽花纹密度小于内肩陆部的由内圆周窄花纹槽分割的轮胎中心侧的区域的刀槽花纹密度。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花纹槽宽度急变部被形成在中心横花纹槽中,并且
中心横花纹槽在安装外侧具有比安装内侧小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形成在内中间陆部中的内中间刀槽花纹包括:
第一刀槽花纹,其沿轮胎周向延伸,将内中间第一横花纹槽与内中间第二横花纹槽相连接;以及
第二刀槽花纹,其在内中间第一横花纹槽与内中间第二横花纹槽之间的区域中、相对于轮胎赤道线沿与第一刀槽花纹相反的方向倾斜,并且不与第一刀槽花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形成在内中间陆部中的内中间刀槽花纹包括:
第一刀槽花纹,其沿轮胎周向延伸,将内中间第一横花纹槽与内中间第二横花纹槽相连接;以及
第二刀槽花纹,其在内中间第一横花纹槽与内中间第二横花纹槽之间的区域中、相对于轮胎赤道线沿与第一刀槽花纹相反的方向倾斜,并且不与第一刀槽花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形成在内中间陆部中的内中间刀槽花纹包括:
第一刀槽花纹,其沿轮胎周向延伸,将内中间第一横花纹槽与内中间第二横花纹槽相连接;以及
第二刀槽花纹,其在内中间第一横花纹槽与内中间第二横花纹槽之间的区域中、相对于轮胎赤道线沿与第一刀槽花纹相反的方向倾斜,并且不与第一刀槽花纹连接。
9.一种充气轮胎,其具有胎面部,该胎面部被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四条主花纹槽分割,该轮胎包括:
中心陆部;
邻接中心陆部的安装外侧的外中间陆部;
邻接中心陆部的安装内侧的内中间陆部;
邻接外中间陆部的安装外侧的外肩陆部;以及
邻接内中间陆部的安装内侧的内肩陆部,其中
中心横花纹槽被形成在中心陆部中,该中心横花纹槽的两端各自都与主花纹槽连通,并且该中心横花纹槽在安装外侧具有比安装内侧小的宽度,
外中间陆部具有比内中间陆部的宽度大的宽度,
外肩陆部具有比内肩陆部的宽度大的宽度,
中心刀槽花纹被形成在中心陆部中,
外中间刀槽花纹被形成在外中间陆部中,
内中间刀槽花纹被形成在内中间陆部中,并且
外中间刀槽花纹的刀槽花纹角大于中心刀槽花纹和内中间刀槽花纹的刀槽花纹角。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外中间陆部具有外中间横花纹槽,其至少在轮胎横向外侧上的一端与主花纹槽连通,
外中间横花纹槽包括外中间第一横花纹槽,其两个轮胎横向端部都与主花纹槽连通,并且
弯曲部被形成在外中间第一横花纹槽中。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具有比主花纹槽的花纹槽深度小的花纹槽深度的中心浅花纹槽部被形成在中心横花纹槽中,并且
中心浅花纹槽部设置有多个中心浅花纹槽底部升起部,它们被设置于沿轮胎横向方向彼此分离的两个轮胎横向端部处,并且通过使中心浅花纹槽部的底部升起而获得。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中心浅花纹槽底部升起部被形成在朝向胎面横向内侧的主花纹槽打开的开口部处,并且被形成在朝向胎面横向外侧的主花纹槽打开的具有小的花纹槽宽度的外中心横花纹槽处,并且
中心浅花纹槽部的花纹槽深度在形成于开口部处的中心浅花纹槽底部升起部处为最小,并且在中心浅花纹槽部中的夹在开口部与外中心横花纹槽之间的位置处为最大。
13.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外中间陆部具有外中间横花纹槽,其至少在轮胎横向外侧上的一端与主花纹槽连通,
具有比主花纹槽的花纹槽深度小的花纹槽深度的外中间浅花纹槽部被形成在外中间横花纹槽中,
外中间浅花纹槽部设置有多个外中间浅花纹槽底部升起部,它们被定位为在轮胎横向方向上彼此分离并且通过使外中间浅花纹槽部的底部升起而获得,并且
外中间浅花纹槽部的两个端部都被布置为与外中间横花纹槽和主花纹槽连通处的开口位置分开。
14.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内中间陆部具有内中间横花纹槽,其至少在轮胎横向内侧上的一端与主花纹槽连通,
具有比主花纹槽的花纹槽深度小的花纹槽深度的内中间浅花纹槽部被形成在内中间横花纹槽中,
内中间浅花纹槽部设置有多个内中间浅花纹槽底部升起部,它们被定位为在轮胎横向方向上彼此分离并且通过使内中间浅花纹槽部的底部升起而获得,并且
内中间浅花纹槽部的两个端部都被布置为与内中间横花纹槽和主花纹槽连通处的开口位置分开。
15.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主花纹槽包括最宽主花纹槽,其在轮胎横向方向上具有最大宽度并且被定位为最靠近轮胎赤道线。
16.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主花纹槽包括最窄主花纹槽,其在轮胎横向方向上具有最小宽度并且是限定外肩陆部的主花纹槽。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形成在外中间陆部中的外中间刀槽花纹是两端都终止于外中间陆部中的刀槽花纹,并且
外中间刀槽花纹具有置于外中间浅花纹槽底部升起部的胎面横向位置处的胎面横向外端部。
18.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内中间陆部具有内中间横花纹槽,其至少在轮胎横向内侧上的一端与主花纹槽连通,
内中间刀槽花纹被定位于沿轮胎周向彼此相邻的内中间横花纹槽之间的区域中,并且
内中间刀槽花纹具有沿轮胎周向在与内中间横花纹槽相反的方向上倾斜的第一刀槽花纹,并且具有布置为与第一刀槽花纹分离的第二刀槽花纹。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第一刀槽花纹的两端都被形成为与内中间横花纹槽连通,并且
第一刀槽花纹的至少一个端部与内中间浅花纹槽底部升起部连通。
20.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中心刀槽花纹沿轮胎周向在与中心横花纹槽相反的方向上倾斜,并且横切中心陆部的、延伸穿过胎面横向中部的中心线,
外中间陆部具有:
外中间第一横花纹槽,其在轮胎横向方向上的两端都与主花纹槽连通,以及
外中间第二横花纹槽,其在轮胎横向外侧上的一端与主花纹槽连通,并且在轮胎横向内侧上的另一端终止于外中间陆部中,
外中间第一横花纹槽和外中间第二横花纹槽沿轮胎周向交替地布置,
内中间陆部具有:
内中间第一横花纹槽,其在轮胎横向方向上的两端都与主花纹槽连通,以及
内中间第二横花纹槽,其在轮胎横向内侧上的一端与主花纹槽连通,并且在轮胎横向外侧上的另一端终止于内中间陆部中,
内中间第一横花纹槽和内中间第二横花纹槽沿轮胎周向交替地布置。
CN201680007921.8A 2015-01-30 2016-01-28 充气轮胎 Active CN1072068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16379 2015-01-30
JP2015016379 2015-01-30
PCT/JP2016/052459 WO2016121858A1 (ja) 2015-01-30 2016-01-28 空気入り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06847A CN107206847A (zh) 2017-09-26
CN107206847B true CN107206847B (zh) 2019-08-27

Family

ID=56543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7921.8A Active CN107206847B (zh) 2015-01-30 2016-01-28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688830B2 (zh)
EP (2) EP3498498B1 (zh)
JP (1) JP6652507B2 (zh)
CN (1) CN107206847B (zh)
WO (1) WO20161218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34857B2 (ja) * 2015-05-12 2018-12-0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776620B2 (ja) 2016-05-25 2020-10-2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DE102016215448A1 (de) * 2016-08-18 2018-02-22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luftreifen
JP6848359B2 (ja) * 2016-11-08 2021-03-2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JP6861085B2 (ja) * 2017-04-27 2021-04-21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891624B2 (ja) * 2017-05-02 2021-06-1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US20190054775A1 (en) * 2017-08-17 2019-02-21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read for a pneumatic tire
CN111212746B (zh) * 2017-10-31 2022-06-14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用于重型卡车轮胎的胎面
JP6521115B1 (ja) * 2018-01-30 2019-05-29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652220B2 (ja) * 2018-02-07 2020-02-19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135606B2 (ja) * 2018-09-03 2022-09-1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JP7125333B2 (ja) * 2018-11-16 2022-08-24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159827B2 (ja) * 2018-12-04 2022-10-2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EP3898284A4 (en) * 2018-12-20 2022-09-07 Bridgestone Americas Tire Operations, LLC TIRES WITH EMERGING SNOW CHARACTERISTICS
JP7183849B2 (ja) * 2019-02-13 2022-12-0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JP7338425B2 (ja) * 2019-11-22 2023-09-0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JP7460401B2 (ja) * 2020-03-09 2024-04-0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CN115476621A (zh) * 2021-06-15 2022-12-16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51333A1 (en) * 2008-08-05 2010-02-10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EP2610081A2 (en) * 2011-12-28 2013-07-03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ire
JP2013248927A (ja) * 2012-05-30 2013-12-12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4038378A1 (ja) * 2012-09-06 2014-03-13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4108289A (zh) * 2013-04-18 2014-10-22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52599B2 (en) 2007-11-02 2014-06-17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radial tire
US20100161067A1 (en) 2008-12-23 2010-06-24 Aesculap Ag Knee prosthesis
JP5321093B2 (ja) * 2009-01-26 2013-10-23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825288B2 (ja) 2009-08-24 2011-11-3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404378B2 (ja) * 2009-12-28 2014-01-2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118742B2 (ja) 2010-11-30 2013-01-1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480868B2 (ja) * 2011-10-07 2014-04-2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503622B2 (ja) 2011-11-08 2014-05-2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387659B2 (ja) * 2011-11-14 2014-01-15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2620299B1 (en) * 2012-01-26 2015-06-17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ire
JP5454602B2 (ja) * 2012-03-14 2014-03-26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444487B2 (ja) 2013-03-29 2014-03-19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873457B2 (ja) * 2013-04-12 2016-03-01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348868B2 (ja) 2015-04-09 2018-06-2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51333A1 (en) * 2008-08-05 2010-02-10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EP2610081A2 (en) * 2011-12-28 2013-07-03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ire
JP2013248927A (ja) * 2012-05-30 2013-12-12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4038378A1 (ja) * 2012-09-06 2014-03-13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4108289A (zh) * 2013-04-18 2014-10-22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98498A1 (en) 2019-06-19
JPWO2016121858A1 (ja) 2017-11-24
JP6652507B2 (ja) 2020-02-26
EP3498498B1 (en) 2021-03-24
EP3251877B1 (en) 2019-08-14
EP3251877A4 (en) 2018-05-30
US10688830B2 (en) 2020-06-23
CN107206847A (zh) 2017-09-26
US20180015787A1 (en) 2018-01-18
WO2016121858A1 (ja) 2016-08-04
EP3251877A1 (en) 2017-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06847B (zh) 充气轮胎
US9889708B2 (en) Pneumatic tire
US9302553B2 (en) Pneumatic tire
JP5102711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1557947B (zh) 在圆周胎面中包括凹口的轮胎
EP2179868A1 (en) Pneumatic tire
CN107031307B (zh) 充气轮胎
EP2570272A1 (en) Tire tread
CN106414112A (zh) 充气轮胎
US11027579B2 (en) Pneumatic tire
US10155418B2 (en) Heavy duty pneumatic tire
CN109070648B (zh) 充气轮胎
EP3113961B1 (en) Tire tread featuring a sipe
CN108725100B (zh) 轮胎
CN111070975A (zh) 充气轮胎
CN109414965A (zh) 充气轮胎
CN109910516A (zh) 充气轮胎
EP3047981B1 (en) Motorcycle tire for traveling on rough terrain
CN110392637B (zh) 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
CN112124008B (zh) 充气轮胎
CN105142931B (zh) 航空器用轮胎
JP2000225815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WO2016027647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4083758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9070657B (zh) 充气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