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06796B - 液滴排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滴排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06796B
CN107206796B CN201680006437.3A CN201680006437A CN107206796B CN 107206796 B CN107206796 B CN 107206796B CN 201680006437 A CN201680006437 A CN 201680006437A CN 107206796 B CN107206796 B CN 1072067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medium
head
balladeur train
support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643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06796A (zh
Inventor
佐佐木恒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2067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67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067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67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07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ink properties
    • B41J2/2114Ejecting transparent or white coloured liquids, e.g. processing liqu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001Mechanisms for bodily moving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parallel to the paper surface
    • B41J25/006Mechanisms for bodily moving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parallel to the paper surface for oscillating, e.g. page-width print heads provided with counter-balancing means or shock absor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14Conditioning of the outside of ink supply systems, e.g. inkjet collector cleaning, ink mist remov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2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by passing a medium, e.g. consisting of an air or particle stream, through an ink mis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77Cooling or ventilating arrangements

Abstract

一种液滴排出装置(10)包括:支撑部(20),其包括支撑介质M的支撑表面(21);第一头部(81),其包括第一喷嘴,所述第一喷嘴将第一液体排出到由所述支撑表面(21)支撑的所述介质上;第二头部(82),其包括第二喷嘴,所述第二喷嘴排出第二液体,所述第二液体通过与由所述支撑表面(21)支撑的所述介质M上的所述第一液体反应而促进所述第一液体的固化;滑架(83),其在保持所述第一头部(81)和第二头部(82)的同时在宽度方向上往复运动;空气输送部(70),其在面对所述支撑表面的排出区域中产生沿前面方向的气流;以及遮挡部(85),其遮挡所述排出区域R1中的沿所述前面方向的所述气流。

Description

液滴排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诸如喷墨式打印机的液滴排出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作为液滴排出装置的示例,已知一种喷墨式打印机,其通过在诸如纸张的介质上排出作为液滴的示例的墨水来打印字符或图像。
这样的打印机包括:包括墨水用液滴排出头和处理液用液滴排出头的打印机,墨水用液滴排出头用于排出墨水,处理液用液滴排出头排出促进墨水的固化的处理液,所述打印机目的在于通过与介质上的墨水和处理液反应而提高介质上的墨水的固着性和防水性(例如PTL1)。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PTL1:JP-A-2007-216495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同时,在打印机中,当从排出处理液的液滴排出头排出处理液时,产生了处理液的雾,或者当从墨水用液滴排出头排出墨水时产生了墨雾。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处理液的雾粘附到墨水用液滴排出头,或者墨雾粘附到处理液用液滴排出头,则墨水和处理液在液滴排出头中彼此反应。即,在液滴排出头中,存在墨水被固化从而在液滴排出头中产生墨水或处理液的排出缺陷的担忧。
此外,这种情况不限于排出墨水和处理液的喷墨式打印机,并且在排出第一液体和与第一液体反应的第二液体的液滴排出装置中一般也是常见的。
在本发明中,反映了这种情况。于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滴排出装置,其能够抑制在排出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的液滴排出部中的第一液体与第二液体之间的反应。
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下文中,将描述解决问题的手段及其操作效果。
为了解决该问题,根据本发明的方案,提供了一种液滴排出装置,包括:支撑部,其具有支撑介质的支撑表面;液滴排出部,其包括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所述第一喷嘴将第一液体排出到由所述支撑表面支撑的所述介质上,所述第二喷嘴排出第二液体,所述第二液体通过与由所述支撑表面支撑的所述介质上的所述第一液体反应而促进所述第一液体的固化;滑架,其在保持所述液滴排出部的同时在第一方向上往复运动;气流产生部,其在面对所述支撑表面的排出区域中在所述液滴排出部与所述支撑表面之间的区域中产生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的气流;以及遮挡部,其遮挡所述排出区域中的气流。
根据该构造,在作为面对支撑表面的区域的排出区域中,由气流产生部产生了沿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的气流。为此,当液滴排出部排出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时,即使产生了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的雾,这种雾也会被沿第二方向的气流从排出区域去除。
此外,关于在排出区域中的液滴排出部与介质之间的区域,第二方向上的气流被遮挡部遮挡。为此,在液滴排出部与介质之间的区域中,雾的流动在第二方向上受到了抑制,并且可以抑制第一液体的雾粘附到第二喷嘴,或者第二液体的雾粘附到第一喷嘴。
在所述液滴排出装置中,优选地,所述气流产生部在与所述支撑表面相交的方向上包括从所述滑架观察时与所述支撑表面相反的出口,并且通过使从所述出口输送的空气与所述支撑表面碰撞来产生在第二方向上的气流,并且所述遮挡部设置在所述滑架中,以便安置在所述出口与所述滑架之间。
例如,在气流产生部沿支撑表面在第二方向上产生气流的情况下,为了遮挡在排出区域中的液滴排出部与介质之间的区域中的气流,需要将用于遮挡气流的构造尽可能靠近介质来布置。
关于这点,在该构造中,朝向第二方向的气流(冲击流)通过从出口输送的与支撑表面碰撞的空气产生。为此,在该构造中,为了遮挡在排出区域中的在液滴排出部与介质之间的区域中的气流,优选地,朝向支撑表面的空气的流动被安置在出口与滑架之间的遮挡部阻止。另外,由于遮挡部设置在滑架中,根据滑架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可以改变从出口输送的空气的遮挡位置。从而,根据该构造,可以容易地针对在排出区域中的在液滴排出部与介质之间的区域来遮挡空气的流动。
在所述液滴排出装置中,优选地,所述遮挡部设置成从所述滑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
在遮挡部不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情况下,遮挡部能够遮挡朝支撑表面输送的空气的区域限于排出区域中的与由遮挡部覆盖的滑架重叠的区域。为此,在滑架沿第一方向运动的情况下,液滴排出部经过朝向支撑表面输送的空气不被遮挡的区域。
关于这点,根据该构造,除了在排出区域中的与由遮挡部覆盖的滑架重叠的区域之外,遮挡部能够遮挡朝向支撑表面输送的空气的区域是与遮挡部在第一方向上从滑架延伸的部分重叠的区域。为此,在滑架沿第一方向运动的情况下,液滴排出部经过朝向支撑表面输送的空气被遮挡的区域。
因此,与遮挡部不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情况相比,液滴排出部可以进一步减小面对液滴排出部的区域中的气流。此外,通过这种气流,可以抑制第一液体的雾粘附到第二喷嘴,或者抑制第二液体的雾粘附到第一喷嘴。
在所述液滴排出装置中,优选地,所述液滴排出部将所述第一液体排出到排出有所述第二液体的所述介质上。
第二液体具有在促进第一液体的固化时抑制在靠近介质的位置处排出的第一液体的液滴之间的凝结(结合)的效果。为此,在将第二液体排出到排出有第一液体的介质上的情况下,如果从排出第一液体到排出第二液体的时间变长,则存在靠近位置处排出的第一液体的液滴彼此凝结的情况。在这方面,根据该构造,由于第一液体被排出到排出有第二液体的介质上,所以可以不受时间限制地固化在介质上排出的第一液体的液滴,同时抑制第一液体的一液滴与第一液体的另一液滴的凝结。
在所述液滴排出装置中,优选地,所述液滴排出部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表面侧的凹部,并且所述第一喷嘴和所述第二喷嘴中的至少任一个向所述凹部开口。
根据该构造,由于向凹部开口的喷嘴在与凹部的深度一样凹进的位置处开口,因此当从另一喷嘴(例如,第二喷嘴)排出液滴时产生的雾难以粘附到向凹部开口的喷嘴(例如,第一喷嘴)。因此,在向凹部开口的喷嘴(例如,第一喷嘴)中,可以抑制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反应,并且抑制第一液体被固化。
优选地,所述滑架具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以便从所述滑架面对所述支撑表面。
当滑架在第一方向上移动时,保持在滑架中的液滴排出部距介质一定间隔在第一方向上运动。为此,在液滴排出部(滑架)与介质之间的区域中,存在沿作为滑架的运动方向的第一方向产生气流并且第一液体的雾粘附到第二喷嘴或者第二液体的雾粘附到第一喷嘴的担忧。
在这方面,在该构造中,由于形成了从滑架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延伸部,所以当滑架在第一方向上运动时,难以使气流产生在液滴排出部(滑架及延伸部)与介质之间的区域中。为此,与滑架在第一方向上的运动相反,可以抑制气流产生在液滴排出部与介质之间的区域中,抑制第一液体的雾粘贴到第二喷嘴或者抑制第二液体的雾粘附到第一喷嘴。
优选地,所述液滴排出装置进一步包括加热所述介质的加热部,其在所述介质的传送方向上在比所述液滴排出部更靠上游侧处。
根据该构造,由于在液滴排出部排出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之前可以提高介质的温度,因此如果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中的任意一个的液滴被排出,则容易使在所述一液滴中包含的溶剂组分在另一液滴被排出之前在介质上被干燥。
为此,即使在排出有一液滴(例如,第二液体)的介质与排出液滴排出部的另一液滴的喷嘴(例如,第一喷嘴)接触的情况下,仍然难以使所述一液滴从介质粘附到(转移)到该喷嘴。因此,根据该构造,在液滴排出部中,可以抑制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反应,并且抑制第一液体被固化。
优选地,所述液滴排出装置进一步包括:检测部,其检测所述介质从所述支撑表面的浮动,并且在所述装置中,当所述滑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运动时,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所述介质的所述浮动的情况下,所述滑架的运动停止。
如果滑架在介质从支撑表面浮动的同时在第一方向上运动,则存在通过介质和液滴排出部彼此接触而将排出到介质上的第一液体粘附(转移)到第二喷嘴或者将排出到介质上的第二液体粘附(转移)到第一喷嘴的担忧。在这方面,根据该构造,如果检测部检测到介质的浮动,则由于滑架在第一方向上的运动停止,因此可以避免这种情形。
优选地,所述液滴排出装置进一步包括加热所述介质的加热部,其在所述介质的传送方向上在比所述液滴排出部更靠下游侧处。
根据上述液滴排出装置,可以通过第二液体抑制排出到介质上的第一液体的液滴之间的凝结(结合)。为此,通过在将第一液体排出到介质上的同时加热对应的介质并且使包含在第一液体中的溶剂组分蒸发,可能不会抑制排出到介质上的第一液体的液滴之间的凝结(结合)。
根据该构造,在传送方向的比液滴排出部更靠下游侧处,加热了排出有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的介质并且使包含在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中的溶剂组分蒸发。为此,由于加热部可能不会设置在液滴排出部附近,因此可以抑制液滴排出部被加热。即,在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中,可以抑制液体伴随着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的溶剂组分的蒸发而变稠。
附图说明
图1是液滴排出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2是液滴排出单元的示意图。
图3是液滴排出单元的从其去除了遮挡部的俯视图。
图4是从竖直向下方向观察到的第一头部的局部示意图。
图5是在操作排出道次(pass)时液滴排出单元的正视图。
图6A是在操作排出道次时液滴排出装置的部分侧视图,并且示出了其中不布置滑架的排出区域。
图6B是在操作排出道次时液滴排出装置的部分侧视图,并且示出了其中布置了滑架的排出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液滴排出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此外,所述液滴排出装置是一种通过将液滴排出到长介质上来在介质上打印字符或图像的喷墨式大型打印机。
如图1所示,液滴排出装置10包括支撑介质M的支撑部20、传送介质M的传送部30、供给和卷绕介质M的运送部40和卷绕部50、加热介质M的第一加热部61和第二加热部62、将空气输送到壳体11内的空气输送部70以及将液滴排出到介质M上的液滴排出单元80。
在下面的描述中,与图1中的纸面相交的方向将被称为“宽度方向X(参照图2)”,在图1中为水平方向且与宽度方向X相交(正交)的方向将被称为“前/后方向Y”,并且,在图1中为竖直方向且与宽度方向X和前/后方向Y两个方向都相交(正交)的方向将被称为“垂直方向Z”。此外,介质M从运送部40向卷绕部50的运动方向将被称为“传送方向”,并且将基于传送方向来描述上游侧或下游侧。
支撑部20是宽度方向X为长度方向的矩形。此外,支撑部20构造有支撑表面21,在该支撑表面21中,液滴排出单元80处的表面从竖直向下方向支撑介质M。例如,在支撑表面21上,为了抑制介质M的浮动,可以形成有吸附介质M的真空孔。
传送部30包括布置在支撑部20的上游侧的第一对传送辊31和布置在支撑部20的下游侧的第二对传送辊32。该对传送辊对31和32包括向介质M赋予传送力的驱动辊和通过与被传送的介质M接触而从属地旋转的从属驱动辊。此外,传送部30通过驱动驱动辊而将介质M朝向下游侧传送,同时将介质M夹在该对传送辊对31和32之间。
另外,传送部30包括布置在第一对传送辊31的上游侧的第一引导部33和布置在第二对传送辊32的下游侧的第二引导部34。第一引导部33构造了供给口12的一部分,当介质M被传送到壳体11的内部时,介质M经过该供给口12的一部分。此外,第二引导部34构造了出口13的一部分,当介质M被传送到壳体11的外部时,介质M经过出口13的一部分。
此外,第一引导部33将从运送部40运送出的介质M引导到第一对传送辊31,同时从竖直向下方向支撑介质M。此外,第二引导部34将从第二对传送辊32传送的介质M引导到卷绕部50,同时从竖直向下方向支撑介质M。
运送部40包括卷绕有长介质M的运送轴41。此外,运送部40通过使运送轴41在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上旋转而朝向下游侧运送介质M。另外,卷绕部50包括卷绕长介质M的卷绕轴51。此外,卷绕部50通过使卷绕轴51在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上旋转来卷绕介质M。另外,运送部40可以卷绕介质M,或者卷绕部50可以朝向上游侧运送介质M。
第一加热部61在壳体11的内部设置在面对第一引导部33的区域中。此外,第一加热部61加热在第一引导部33上方传送的介质M。另外,第二加热部62在壳体11的外部设置在面对第二引导部34的区域中。此外,第二加热部62加热在第二引导部34上方传送的介质M。
在这方面,根据本实施例,第一加热部61对应于“比液滴排出部更靠上游侧的加热部”的示例,并且第二加热部62对应于“比液滴排出部更靠下游侧的加热部”。此外,第一加热部61和第二加热部62也可以配置在第一引导部33和第二引导部34中。
空气输送部70包括产生气流的风扇71和进行通风的管道72。在管道72中,设置有连接到壳体11的外部的入口73和连接到壳体11的内部的出口74。风扇71可以是鼓风机或吸风机。管道72的出口74被构造成:使得从出口74吹出的空气与沿竖直向下导向成比例地向前导向。
此外,空气输送部70通过驱动风扇71通过出口74向壳体11内的支撑表面21输送空气。朝向支撑表面21输送的空气与支撑表面21碰撞,从而产生了沿支撑表面21朝向前面的气流(冲击流)。在这方面,根据本实施例,空气输送部70对应于“气流产生部”的示例,并且沿支撑表面21的在前/后方向Y上的前面对应于“第二方向”的示例。
如图1所示,液滴排出单元80包括第一头部81和第二头部82,该第一头部81排出伴随溶剂蒸发而固化的第一液体,该第二头部82排出通过与第一液体反应而促进第一液体的固化的第二液体。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液滴排出单元80包括保持第一头部81和第二头部82的滑架83、支撑滑架83的引导轴84、覆盖滑架83的上部的遮挡部85、以及从滑架83的下部(底部)延伸到宽度方向X的两侧的延伸部86。
如图3所示,在多个第一头部81中形成有排出第一液体的多个第一喷嘴87,并且在第二头部82中形成有排出第二液体的多个第二喷嘴88。在这方面,根据本实施例,第一头部81和第二头部82对应于“液滴排出部”的示例。此外,多个第一头部81排出各种类型的第一液体。即,在作为液滴排出装置10的示例的打印机中,排出各种颜色的墨。
此外,如图3所示,在第一头部81中,由多个第一喷嘴87形成了喷嘴阵列,并且在第二头部82中,由多个第二喷嘴88形成了喷嘴阵列。另外,如图4所示,在第一头部81中,凹部89设置在第一头部81的支撑表面21侧,并且第一喷嘴87向凹部89开口。
此外,在滑架83的下侧(底部)处,第一头部81和第二头部82以第一喷嘴87和第二喷嘴88面对支撑表面21的方式进行保持。如图3所示,这里,多个第一头部81比第二头部82更靠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布置。为此,根据本实施例,第一头部81将第一液体排出到由第二头部82排出了第二液体的介质M上。此外,在多个第一头部81和第二头部82中,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由未示出的不同的液体容置部提供。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滑架83在与支撑表面21相交(正交)的方向(垂直方向Z)上安置在支撑表面21与出口74之间。换句话说,当从滑架83在相交方向上观察时,出口74设置在与支撑表面21相反的一侧。
此外,在被引导轴84支撑的同时,滑架83通过由未图示的电动机驱动而在作为第一方向的示例的宽度方向X上往复运动。另外,从保持在沿宽度方向X往复运动的滑架83中的第一头部81和第二头部82,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被朝向由支撑表面21支撑的介质M排出。
此外,在以下的描述中,面对支撑表面21的区域将被称为“排出区域R1”。这里,排出区域R1包括从第一头部81和第二头部82排出的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飞溅的区域,并且是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的雾漂浮的区域。
如图1和图2所示,遮挡部85包括第一遮挡板91和第二遮挡板92,第一遮挡板91遮挡从出口74朝向排出区域R1输送的空气,第二遮挡板92遮挡由在宽度方向X上运动的滑架83在宽度方向X上产生的空气。
第一遮挡板91在滑架83的宽度方向X侧并在滑架83的前面延伸,同时覆盖滑架83的竖直上部的在宽度方向X上的整个区域。为此,如图1所示,第一遮挡板91在垂直方向上安置在滑架83与空气输送部70的出口74之间。
此外,如图2所示,第一遮挡板91的在宽度方向X上的长度在从后到前的平面图中较短。另外,第一遮挡板91和第二遮挡板92可以例如通过折叠诸如金属的具有弹性的板来形成。此外,第一遮挡板91可以相对于滑架83例如安装在诸如螺栓或螺母的紧固构件上。
如图2和图3所示,延伸部86具有能够面对支撑表面21的板状。此外,优选地,延伸部86与支撑表面21之间的在垂直方向Z上的间隙为较短,并且例如,可以与第一头部81和第二头部82与支撑表面21之间的在垂直方向Z上的间隙相同,或者可以小于该对应的间隙。
此外,如图3所示,延伸部86的在宽度方向X上的长度在平面图中从后到前变短。为此,如图2所示,第一遮挡板91的在宽度方向X上的两侧的平面形状和延伸部86的在宽度方向X上的两侧的平面形状大约相同。
如图3所示,在延伸部86的面对支撑表面21的那侧(下侧),附接有检测介质M从支撑表面21的浮动的检测部93。检测部93例如是具有光发射部和光接收部的反射型光学传感器,并且基于朝向介质M施加的光的反射强度的变化来检测介质M的浮动。
此外,检测部93设置在滑架83的在宽度方向X上的两侧,以便在滑架83运动到宽度方向X上的一侧或另一侧的情况下检测介质M的浮动。此外,可以使用如下的检测部93:其用于基于反射强度的变化来检测介质M在宽度方向X上的尺寸。
接下来,将描述从第一头部81和第二头部82排出的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的示例。
在作为液滴排出装置10的示例的喷墨式打印机中,第一液体对应于墨水,并且第二液体对应于处理液。这里,优选地,墨水含有着色材料、用于在介质M上形成树脂层的树脂以及溶解着色材料和树脂的溶剂。
即,当墨水作为液滴被排出到介质M上时,墨水通过伴随着溶剂的蒸发而形成树脂层来固化。然而,由于在溶剂的蒸发速度较慢的情况下,在靠近位置排出的墨水的液滴在凝结(结合)的同时固化,存在不能获得期望的打印质量的情况。
同时,处理液具有通过与墨水接触而与墨水反应并促进墨水的固化的特性。为此,即使在墨水的溶剂的蒸发速度较慢的情况下,通过将墨滴排出到排出有处理液的液滴的介质M上,仍然可以快速地固化墨水。
即,在排出处理液的液滴以便该液滴在介质M上散开之后,墨滴被排出到该处理液的液滴与另一个处理液的液滴之间。排出到介质M上的墨滴与排出到其周边的处理液的液滴接触,并且可以抑制墨滴在介质M上进一步扩展。因此,可以抑制在靠近位置排出的墨水的液滴凝结(结合),并且可以获得期望的打印质量。此外,优选地,处理液是透明的,以便不影响打印质量。
因此,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液滴排出装置10中,在排出有通过与第一液体反应而促进第一液体的固化的第二液体的介质M上,可以抑制第一液体被排出,并且抑制第一液体的液滴在介质M上凝结。
参照图5以及图6A和图6B,将描述本实施例的液滴排出装置10的应用。此外,图6A和图6B中的点阴影区域表示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的雾。
在液滴排出装置10中,在液滴排出到介质M上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从运送部40运送的介质M在第一加热部61处被加热的同时,被在支撑部20的支撑表面21上传送。此外,在滑架83在宽度方向X上的一侧被驱动时,进行了液滴从第一头部81和第二头部82排出到介质M上的“排出道次”。
这里,由于第一头部81比第二头部82更靠下游侧设置,因此在当前次(第N+1次排出道次)的排出道次中,第一头部81将第一液体排出到如下的介质M上:在前一次排出道次(第N次排出道次)中,第二头部82已经将第二液体排出到该介质M上。即,根据本实施例,在某次排出道次中,第二液体被排出到由支撑表面21支撑的介质M的上游侧的区域中,而第一液体被排出到比该对应的区域更靠下游侧的区域。这里,通过使第一液体由排出到介质M上的第二液体固化,可以抑制在靠近位置排出的第一液体的多个液滴彼此凝结。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由于通过第一加热部61将支撑表面21上的介质M的温度设定得较高,因此容易使包含在排出到介质M上的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中的溶剂组分蒸发。为此,即使在排出有第二液体的介质M与第一头部81(第一喷嘴87)接触时,仍然可以抑制第二液体被从介质M转移(粘附)到第一头部81。此外,由于第一液体中包含的溶剂组分的量容易下降,因此难以使排出到介质M上的第一液体扩散,并且进一步增加了抑制第一液体的液滴的凝结的效果。
另外,在排出道次中,当第一液体从第一头部81排出时,存在产生第一液体的雾的情况,并且当第二液体从第二头部82排出时,存在产生第二液体的雾的情况。这里,这种雾的粒度小于从第一头部81和第二头部82排出的液滴的粒度,并且该雾在排出区域R1(壳体11内部)中漂移。
此外,如果第二液体的雾粘附到第一头部81的第一喷嘴87,或者第一液体的雾粘附到第二头部82的第二喷嘴88,则存在以下担忧:第一液体在第一喷嘴87和第二喷嘴88中被固化,从而在第一喷嘴87和第二喷嘴88中产生了液滴的排出缺陷。
首先,如图5所示,在排出道次中,通过滑架83在宽度方向X上的运动,存在以下情况:在保持于滑架83中的第一头部81和第二头部82与介质M之间的区域R2中产生了朝向宽度方向X的气流。此外,通过宽度方向X上的气流,存在以下担忧:第二液体的雾粘附到第一头部81的第一喷嘴87或者第一液体的雾粘附到第二头部82的第二喷嘴88。
在这方面,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延伸部86设置成在滑架83的竖直向下部分处在宽度方向X上延伸,因此第一头部81和第二头部82与介质M之间的区域R2中的空气的流动阻力比不设置延伸部86的情况下高。为此,难以在第一头部81和第二头部82与介质M之间的区域R2中产生朝向宽度方向X的气流。
从而,在排出道次中,在第一头部81和第二头部82与介质M之间的区域R2中,可以抑制第二液体的雾粘附到第一头部81的第一喷嘴87或者抑制第一液体的雾粘附到第二头部82的第二喷嘴88。
此外,如图5所示,当滑架83在宽度方向X上运动时,在介质M从支撑表面21浮动的情况下,延伸部86通过与作为浮动部的部分M1滑动地接触而将部分M1按压到支撑表面21。为此,可以抑制从介质M浮动的部分M1与第一头部81和第二头部82接触。
另外,在从介质M浮动的部分M1距支撑表面21的高度小于支撑表面21与延伸部86之间的距离的情况下,已浮动的部分M1在延伸部86的竖直向下方向上的下方经过,并且与第一头部81和第二头部82接触。在这方面,根据本实施例,可以通过设置在延伸部86中的检测部93来检测浮动部M1。
此外,在检测部93检测到介质M的浮动的情况下,滑架83在宽度方向X上的运动停止,从而可以抑制从介质M浮动的部分M1与第一头部81和第二头部82接触。此外,在滑架83在宽度方向X上的运动停止之后,例如,所述一对传送辊31和32在传送方向上被沿着与传送介质M的方向相反的方向驱动,从而可以校正介质M在支撑表面21上的浮动。
另外,如果重复地继续排出道次,则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的在壳体11内浮动的雾逐渐扩散,从而存在第二液体的雾粘附到第一头部81的第一喷嘴87或者第一液体的雾粘附到第二头部82的第二喷嘴88的严重的担忧。
在这方面,如图6A和6B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空气被从空气输送部70朝向支撑表面21输送。为此,如图6A中的实线箭头所示,在排出区域R1的未布置有滑架83的区域中,从管道72的出口74朝向支撑表面21输送的空气与支撑表面21碰撞,从而产生了在沿支撑表面21的方向上前进的冲击流(气流)。即,如图6A所示,通过沿支撑表面21朝向前面的气流,在排出区域R1中产生的雾经过出口13(参照图1)而被排放到壳体11的外部。
从而,即使在液滴的排出持续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抑制在壳体11内漂浮的雾的量的扩散。
同时,如图6B所示,在排出区域R1的布置有滑架83的区域中,从管道72的出口74朝向支撑表面21输送的空气由滑架83的遮挡部85(第一遮挡板91)遮挡,从而可以抑制空气与支撑表面21碰撞。即,在排出区域R1中,在布置有滑架83的区域中,困难的是:使从管道72的出口74朝向支撑表面21输送的空气与支撑表面21碰撞,并由此产生在沿支撑表面21的方向上前进的冲击流(气流)。
为此,可以抑制在保持于滑架83中的第一头部81和第二头部82与介质M之间的区域R2中产生气流。从而,在第一头部81和第二头部82与介质M之间的区域R2中,可以抑制第二液体的雾粘附到第一头部81的第一喷嘴87或者抑制第一液体的雾粘附到第二头部82的第二喷嘴88。
如上所述,在第一液体的雾和第二液体的雾从壳体11的内部排放以便不粘附到第一头部81和第二头部82时,执行排出道次。此外,如果执行排出道次一次,则介质M被在传送方向上传送预定量。从而,在支撑表面21上的排出有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的介质M在被向第二引导部34传送的同时被第二加热部62加热。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中包含的溶剂组分被蒸发,并且第一液体更牢固地接合到介质M。此外,干燥的介质M被卷绕部50卷绕。
根据上述实施例,可以获得以下效果。
(1)在排出区域R1中产生了朝向前面的气流,并且可以从排出区域R1排放当从第一头部81和第二头部82排出液滴时产生的雾。此外,对于排出区域R1中的第一头部81和第二头部82与介质M之间的区域R2,第二方向上的气流被遮挡部85遮挡。为此,可以抑制区域R2中的雾的流动,并且可以抑制第一液体的雾粘附到第二喷嘴88,或者抑制第二液体的雾粘附到第一喷嘴87。从而,可以抑制第一头部81中的第一液体的排出缺陷和第二头部82中的第二液体的排出缺陷。此外,通过气流,不仅可以去除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的雾,而且还可以去除废物、绒毛和纸屑。
(2)例如,在沿支撑表面21的前方产生了气流的情况下,为了遮挡排出区域R1中的第一头部81和第二头部82与介质M之间的区域R2中的气流,需要尽可能靠近介质M布置用于遮挡气流的构造。
关于这点,根据本实施例,通过从滑架83的运动区域的竖直向上方向朝向支撑表面21输送的空气而产生的冲击流与支撑表面21碰撞,产生了朝向前面的气流。为此,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遮挡排出区域R1中的第一头部81和第二头部82与介质M之间的区域R2中沿介质M的表面的气流,空气的朝向支撑表面21的流动可以由覆盖滑架83的竖直向上方向的遮挡部85来遮挡。从而,根据该构造,可以容易地遮挡空气的相对于排出区域R1中的第一头部81和第二头部82与介质M之间的区域R2的流动。
(3)除了在与由遮挡部85覆盖的滑架83重叠的区域中之外,通过使遮挡部85在与遮挡部85从滑架83在宽度方向X上延伸的部分重叠的区域中在宽度方向X上延伸,遮挡部85能够遮挡朝向支撑表面21输送的空气。为此,在滑架83在宽度方向X上运动的情况下,第一头部81和第二头部82经过朝向支撑表面21输送的空气被遮挡的区域。为此,很可能的是:该液滴排出部与遮挡部85不在宽度方向X上延伸的情况相比,进一步减少在面对液滴排出部的区域中的气流,并经过朝向支撑表面21输送的空气不被遮挡的区域。因此,可以抑制第一液体的雾粘附到第二喷嘴88或者抑制第二液体的雾粘附到第一喷嘴87。
(4)第二头部82比第一头部81更靠上游方向布置,从而第一液体被排出到排出有第二液体的介质M上。为此,不限制从排出第二液体到排出第一液体的时间,可以在排出有第一液体的介质M的特定位置处固化第一液体。
(5)第一喷嘴87向设置在第一头部81中的凹部89开口,从而难以使在从第二喷嘴88排出第二液体时产生的雾粘附到向凹部89开口的第一喷嘴87。从而,在向凹部89开口的第一喷嘴87中,可以抑制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反应并且抑制第一液体被固化。
(6)由于延伸部86从滑架83在宽度方向X上延伸,因此当滑架83在宽度方向X上运动时,空气在第一头部81和第二头部82(滑架83)与介质M之间的区域R2中的流动阻力高。为此,即使在滑架83在宽度方向X上运动的情况下,仍然难以在第一头部81和第二头部82与介质M之间产生沿宽度方向X的气流,并且可以减少第一液体的雾粘附到第二喷嘴88或者第二液体的雾粘附到第一喷嘴87的担忧。
(7)由于在第一头部81和第二头部82将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排出到介质M上之前可以提高介质的温度,如果第二液体的液滴被排出,则容易使包含在第二液体的液滴中的溶剂组分在第一液体的液滴被排出之前在介质M上蒸发。为此,即使当排出有第二液体的液滴的介质M与第一头部81的第一喷嘴87接触时,仍然可以使液滴不容易从介质M转移(粘附)到第一喷嘴87。
(8)在检测部93检测到介质M的浮动的情况下,滑架83在宽度方向X上的运动停止。从而,当滑架83在宽度方向X上运动时,可以避免第一头部81和第二头部82与从支撑表面21浮动的介质M彼此接触的情况。
(9)由于根据如在本实施例中的液滴排出装置10可以抑制第一液体的液滴在介质M上被第二液体凝结(结合),因此介质M可以被加热同时第一液体被排出到介质M上,并且包含在第一液体中的溶剂组分可能不会蒸发。第二加热部62比第一头部81和第二头部82更靠传送方向的下游侧设置,排出有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的介质M被加热,并且包含在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中的溶剂组分被蒸发。
为此,由于加热部可以不设置在第一头部81和第二头部82的附近,因此可以抑制第一头部81和第二头部82被加热。因此,可以抑制喷嘴伴随着第一喷嘴87和第二喷嘴88中的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的溶剂组分的蒸发而堵塞。
此外,本实施例可以如下进行变型。
为此,在排出区域R1中,通过覆盖滑架83的竖直向上部分的遮挡部85,抑制了在第一头部81和第二头部82与介质M之间的区域R2中的朝向前面的气流的产生。然而,气流的产生可以不被抑制。例如,管道72的出口74可以以如下的状态设置:在其能够被阻挡的挡板被在宽度方向X上分割,使得挡板在被阻挡时可以被单独地控制。此外,根据滑架83的朝向宽度方向X的位置,与滑架83(第一头部81和第二头部82)重叠的挡板可以在宽度方向X上被阻挡,使得气流不在第一头部81和第二头部82与介质M之间的区域R2中产生。
对于延伸部86,可以在垂直方向Z上形成通孔。在这种情况下,当滑架83在宽度方向X上运动时,在延伸部86与介质M之间流动的空气穿过该通孔在延伸部86的竖直向上方向上流动。为此,当滑架83在宽度方向X上移动时,可以在第一头部81和第二头部82与介质M之间的区域R2中抑制朝向第一方向的气流的产生。
第一头部81可以比第二头部82更靠上游侧设置。即,第二液体可以排出到排出有第一液体的介质M上。
第一喷嘴87和第二喷嘴88可以形成在单个液滴排出头中。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是否大约同时朝向介质M排出均可。
可以不设置第一加热部61和第二加热部62。
第二喷嘴88可以形成在第二头部82中以便向凹部89开口。此外,第一喷嘴87可以不向凹部89开口。
空气输送部70可以从前面(出口13)朝向后方(供给口12)输送空气,或者从后方(供给口12)向前面(出口13)输送空气。
介质M的材料可以是树脂、金属、织物或纸。
液滴排出装置10可以是串行打印机、行式打印机或页式打印机。
在下文中,将对作为第一液体的墨水(着色墨水)进行描述。
在液滴排出装置10中使用的墨水组成上含有树脂,而实际上不含有在一个大气压下沸点为290℃的甘油。如果墨水实际上含有甘油,则墨水的干燥特性会极大地降低。因此,在各种介质中,具体而言,在具有无吸墨性或低吸墨性的介质中,图像的浓度不均匀性突出,并且也不能获得墨水的固着性。另外,优选地,墨水实际上不含有在1个大气压下沸点为280℃以上的烷基多元醇(上述甘油除外)。
这里,表述“实际上不含有”是指不含有等于或大于充分显示出化学品添加的结果的量的化学品。为了以定量的方式对此进行描述,优选地,针对墨水的总质量(100质量百分比),甘油含量不大于等于1.0质量百分比,更优选地甘油含量不大于等于0.5质量百分比,更优选地甘油含量不大于等于0.1质量百分比,更优选地甘油含量不大于等于0.05质量百分比,以及更优选地甘油含量不大于等于0.01质量百分比。此外,最优选地甘油含量不大于等于0.001质量百分比。
接下来,将描述墨水中含有或可以得到的添加剂(组分)。
(1.着色材料)
墨水可含有着色材料。着色材料选自颜料或染料。
(1-1.颜料)
通过将颜料用作着色材料,可以提高墨水的耐光性。可以使用任何无机颜料或有机颜料。无机颜料例如包括但不特别限定于炭黑、氧化铁、氧化钛以及氧化硅石。
有机颜料例如包括但不特别限于喹吖啶酮类颜料、喹吖啶酮醌类颜料、二噁嗪基颜料、酞菁类颜料、蒽并嘧啶类颜料、蒽嵌蒽醌类颜料、阴丹酮类颜料、黄烷士酮类颜料、苝类颜料、二酮吡咯并吡咯类颜料、紫环酮类颜料、喹酞酮类颜料、蒽醌类颜料、硫靛类颜料、苯并咪唑酮类颜料、异吲哚啉酮类颜料、偶氮甲碱类颜料以及偶氮类颜料。有机颜料的具体示例包括以下。
用作青色墨水的颜料包括C.I.颜料蓝1、2、3、15、15:1、15:2、15:3、15:4、15:6、15:34、16、18、22、60、65和66、以及C.I.蝙蝠蓝4和60。在颜料中,优选地使用C.I.颜料蓝15:3或15:4。
用作品红色墨水的颜料包括C.I.颜料红1、2、3、4、5、6、7、8、9、10、11、12、14、15、16、17、18、19、21、22、23、30、31、32、37、38、40、41、42、48(Ca)、48(Mn)、57(Ca)、57:1、88、112、114、122、123、144、146、149、150、166、168、170、171、175、176、177、178、179、184、185、187、202、209、219、224、245、254和264以及CI颜料紫19、23、32、33、36、38、43和50。在颜料中,优选地使用选自C.I.颜料红122、C.I.颜料红202和C.I.颜料紫19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
用作黄色墨水的颜料包括C.I.颜料黄1、2、3、4、5、6、7、10、11、12、13、14、16、17、24、34、35、37、53、55、65、73、74、75、81、83、93、94、95、97、98、99、108、109、110、113、114、117、120、124、128、129、133、138、139、147、151、153、154、155、167、172、180、185和213。在颜料中,优选地使用选自C.I.颜料黄74、155和213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
此外,在诸如绿色墨水或橙色墨水的不包括在上述墨水中的彩色墨水中使用的颜料包括现有技术的颜料。
优选地,颜料的平均粒径为250纳米以下,由于可以抑制喷嘴中的堵塞,因此进一步提高了排出稳定性。此外,这里的平均粒径遵循体积标准。作为测量方法,例如可以通过测量原理是激光衍射/散射粒度分布法的粒度分布测量设备来进行测量。粒度分布测量设备包括例如测量原理是动态光散射法的粒度分析仪(由例如日机装有限公司(Nikkiso Co,Ltd.)制造的microtrack UPA)。
(1-2.染料)
可以将染料用作着色材料。可以使用的染料包括但不限于具体地酸性染料、直接染料、活性染料以及碱性染料。优选地,着色材料的含量相对于墨水的总质量(100质量百分比)为0.4至12质量百分比,并且更优选地,着色材料的含量为2至5质量百分比。
(2.树脂)
墨水含有树脂。通过含有树脂的墨水,树脂膜形成在介质上。因此,墨水被充分地固着在介质上,并且带来了主要提高图像的耐磨性的效果。为此,优选地,树脂浸出物为热塑性树脂。优选地,树脂的热变形温度为40℃以上,并且更优选地,树脂的热变形温度为60℃以上,由于在喷嘴中难以发生堵塞,因此可以获得制造具有耐磨性的介质的有利效果。
这里,“热变形温度”是由玻璃化转变温度(Tg)或最小成膜温度(MFT)表示的温度值。即,“热变形温度等于或大于40℃”的表述是指Tg或MFT中的任何一个优选等于或大于40℃。此外,由于在MFT中比在Tg中更容易理解树脂的再分散性的优劣性,因此优选地,热变形温度是由MFT表示的温度值。如果墨水具有优异的树脂再分散性,则喷嘴由于墨水不固着而难以堵塞。
热塑性树脂的具体示例包括但不具体地限于聚(甲基)丙烯酸酯或其共聚物、聚丙烯腈或其共聚物、诸如聚氰基丙烯酸酯、聚丙烯酰胺和聚(甲基)丙烯酸的(甲基)丙烯酸聚合物,和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聚异丁烯和聚苯乙烯及其共聚物、诸如油树脂、香豆酮茚树脂和萜烯树脂的聚烯烃类聚合物、聚乙酸乙烯酯或其共聚物、诸如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醛和聚乙烯醚的乙酸乙烯酯类或乙烯醇类聚合物、聚氯乙烯或其共聚物、诸如聚偏二氯乙烯、氟树脂和氟橡胶的含卤聚合物、聚乙烯咔唑、聚乙烯吡咯烷酮或其共聚物、诸如聚乙烯吡啶和聚乙烯咪唑的含氮乙烯基聚合物、聚丁二烯或其共聚物、诸如聚异戊二烯和聚异戊二烯(异丁烯-异戊二烯橡胶)的二烯基聚合物、以及其他的开环聚合类树脂、缩聚类树脂和天然高分子树脂。
优选地,树脂的含量相对于墨水的总质量(100质量百分比)为1至30质量百分比,并且更优选地,树脂的含量为1至5质量百分比。如果该含量在该范围内,则可以获得要形成的最终图像的更优异的光泽度和耐磨性。此外,可以包含在墨水中的树脂包括例如树脂分散剂、树脂乳液、蜡等。
(2-1.树脂乳液)
墨水可以含有树脂乳液。当介质被加热时,树脂乳液优选用蜡(乳液)形成树脂膜,从而通过将墨水固着在介质上而带来提高图像的耐磨性的效果。因此,在通过含有树脂乳液的墨水来印刷介质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具有无吸墨性或低吸墨性的介质上,墨水的耐磨性优异。
此外,起到粘合剂作用的树脂乳液以乳液状态包含在墨水中。通过起到粘合剂作用的树脂以乳液状态包含在墨水中,容易在喷墨记录方法中在适当的范围内调节墨水的粘度,并且可以提高墨水的保存稳定性和排出稳定性。
树脂乳液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例如,(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丙烯腈、氰基丙烯酸酯、丙烯酰胺、烯烃、苯乙烯、乙酸乙烯酯、氯乙烯、乙烯基醇、乙烯基醚、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吡啶、乙烯基咔唑、乙烯基咪唑以及偏二氯乙烯的均聚物或共聚物、氟树脂和天然树脂。因此,优选地使用甲基丙烯酸基树脂和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基树脂中的任一种,更优选地使用丙烯酸树脂和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基树脂中的任一种,并且更优选地使用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基树脂。此外,共聚物可以是无规共聚物、嵌段共聚物、交替共聚物和接枝共聚物的任何状态。
优选地,为了进一步提高墨水的保存稳定性和排出稳定性,树脂乳液的平均粒径为5至400纳米,并且更优选地,树脂乳液的平均粒径为20至300纳米。优选地,树脂中的树脂乳液的含量相对于墨水的总质量(100质量百分比)为0.5至7质量百分比。如果该含量在范围内,由于可以降低固体组分浓度,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排出稳定性。
(2-2.蜡)
墨水可以含有蜡。通过含有蜡的墨水,墨水在无吸墨性或低吸墨性的介质上的固着性进一步提高。优选地,蜡是乳液型的。该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例如聚乙烯蜡、石蜡和聚烯烃蜡,并且优选地使用下文描述的聚乙烯蜡。此外,本文中的“蜡”主要是指使用下文描述的表面活性剂的蜡和分散在水中的固体蜡颗粒。
通过含有聚乙烯蜡的墨水,可以提高墨水的耐磨性。优选地,为了进一步提高墨水的保存稳定性和排出稳定性,聚乙烯蜡的平均粒径为5至400纳米,并且更优选地,聚乙烯蜡的平均粒径为50至200纳米。
优选地,聚乙烯蜡(转化成固体成分)的含量相对于墨水的总质量(100质量百分比)分别为0.1至3质量百分比,更优选地,聚乙烯蜡的含量为0.3至3质量百分比,并且更优选地,聚乙烯蜡的含量为0.3至1.5质量百分比。如果该含量在该范围内,则可以容易地将墨水固化并固着在具有无吸墨性或低吸墨性的介质上,并且进一步提高墨水的保存稳定性和排出稳定性。
(3.表面活性剂)
墨水可以含有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例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使墨水在介质上均匀地扩散的效果。为此,在使用包含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墨水执行印刷的情况下,可以获得几乎无污点的高分辨率图像。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例如,硅基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烷基醚基表面活性剂、聚氧丙烯烷基醚基表面活性剂、多环苯基醚基表面活性剂、脱水山梨醇衍生物表面活性剂以及氟基表面活性剂,并且优选地使用硅基表面活性剂。
优选地,为了进一步提高墨水的保存稳定性和排出稳定性,表面活性剂的含量相对于墨水的总质量(100质量百分比)为0.1至3质量百分比。
(4.有机溶剂)
墨水可以含有已知的挥发性或水溶性有机溶剂。但是,如上所述,优选地,墨水实际上不含有作为一种有机溶剂的甘油(其沸点在1个大气压下为290℃)以及沸点在1个大气压下为280℃以上的烷基多元醇(上述的甘油除外)。
(5.非质子型极性溶剂)
墨水可以含有非质子型极性溶剂。通过含有非质子型极性溶剂的墨水,由于墨水中所含有的上述树脂颗粒溶解,因此在打印时可以有效地抑制喷嘴中的堵塞。此外,由于非质子型极性溶剂具有溶解诸如氯乙烯的介质的特性,因此提高了图像的粘附性。
作为非质子型极性溶剂,尽管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地使用选自吡咯烷酮类、内酯类、亚砜类、咪唑啉酮类、环丁砜类、脲衍生物类、二烷基酰胺类、环醚类和酰胺醚类中的一种或多种。吡咯烷酮类通常包括2-吡咯烷酮、N-甲基-2-吡咯烷酮和N-乙基-2-吡咯烷酮,内酯类通常包括γ-丁内酯、γ-戊内酯和ε-己内酯,并且亚砜类通常包括二甲基亚砜和四亚甲基亚砜。
咪唑啉酮类通常包括1,3-二甲基-2-咪唑啉酮,环丁砜类通常包括环丁砜、二甲基环丁砜,并且脲衍生物通常包括二甲基脲和1,1,3,3-四甲基脲。二烷基酰胺类通常包括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基乙酰胺,并且环醚类通常包括1,4-二噁烷和四氢呋喃。
因此,为了上述效果,优选地使用吡咯烷酮类、内酯类、亚砜类和酰胺醚类,并且最优选地使用2-吡咯烷酮。优选地,非质子型极性溶剂的含量相对于墨水的总质量(100质量百分比)为3至30质量百分比,并且更优选地树脂的含量为8至20质量百分比。
(6.其他组分)
除了上述组分之外,墨水还可以含有杀真菌剂、防锈剂或螯合剂。
优选地,第二液体具有促进墨水中所含有的热塑性树脂的固化的特性。例如,在丙烯酸类聚合物或聚苯乙烯用作在墨水中包含的树脂的情况下,优选地将表氯醇用作第二液体。
参考标记列表
10 液滴排出装置
21 支撑表面
20 支撑部
61 第一加热部(加热部的示例)
62 第二加热部(加热部的示例)
70 空气输送部(气流产生部的示例)
81 第一头部(液滴排出部的示例)
82 第二头部(液滴排出部的示例)
83 滑架
85 遮挡部
86 延伸部
87 第一喷嘴
88 第二喷嘴
89 凹部
93 检测部
M 介质
R1 排出区域
X 宽度方向(第一方向的示例)
Y 前/后方向的前方(第二方向的示例)

Claims (7)

1.一种液滴排出装置,包括:
支撑部,其具有支撑介质的支撑表面;
液滴排出部,其包括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所述第一喷嘴将第一液体排出到由所述支撑表面支撑的所述介质上,所述第二喷嘴排出第二液体,所述第二液体通过与由所述支撑表面支撑的所述介质上的所述第一液体反应而促进所述第一液体的固化;
滑架,其在保持所述液滴排出部的同时在第一方向上往复运动;
气流产生部,其在面对所述支撑表面的排出区域中产生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的气流;以及
遮挡部,其遮挡在所述排出区域中的、在所述液滴排出部与所述支撑表面之间的区域中的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气流,
检测部,其检测所述介质从所述支撑表面的浮动,
其中,所述气流产生部在与所述支撑表面相交的方向上包括从所述滑架观察时与所述支撑表面相反的出口,并且通过使从所述出口输送的空气与所述支撑表面碰撞来产生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气流,并且
所述遮挡部设置在所述滑架中,以便安置在所述出口与所述滑架之间,
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支撑表面上的介质的传送方向下游侧,
所述滑架具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以便从所述滑架面对所述支撑表面,
所述检测部设置在所述延伸部的与所述支撑表面面对的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滴排出装置,其中,所述遮挡部设置成从所述滑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滴排出装置,其中,所述液滴排出部将所述第一液体排出到排出有所述第二液体的所述介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滴排出装置,其中,所述液滴排出部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表面侧的凹部,并且
所述第一喷嘴和所述第二喷嘴中的至少任一个向所述凹部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滴排出装置,进一步包括:
加热所述介质的加热部,其在所述介质的传送方向上比所述液滴排出部更靠上游侧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滴排出装置,
其中,当所述滑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运动时,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所述介质的所述浮动的情况下,所述滑架的运动停止。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滴排出装置,进一步包括:
加热所述介质的加热部,其在所述介质的传送方向上比所述液滴排出部更靠下游侧处。
CN201680006437.3A 2015-01-20 2016-01-07 液滴排出装置 Active CN1072067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08687 2015-01-20
JP2015008687A JP6481380B2 (ja) 2015-01-20 2015-01-20 液滴吐出装置
PCT/JP2016/000047 WO2016117286A1 (en) 2015-01-20 2016-01-07 Droplet discharging apparatu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06796A CN107206796A (zh) 2017-09-26
CN107206796B true CN107206796B (zh) 2019-08-20

Family

ID=56416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6437.3A Active CN107206796B (zh) 2015-01-20 2016-01-07 液滴排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596841B2 (zh)
EP (1) EP3247560B1 (zh)
JP (1) JP6481380B2 (zh)
CN (1) CN107206796B (zh)
BR (1) BR112017015637A2 (zh)
WO (1) WO20161172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48422B2 (ja) 2015-06-16 2020-02-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DE102018101295B4 (de) * 2018-01-22 2020-10-08 Canon Production Printing Holding B.V.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edrucken eines Aufzeichnungsträgers mit einem Beschichtungsstoff und entsprechendes Drucksystem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62019A (ja) * 1992-03-18 1993-10-12 Canon Inc 記録装置
JP2005111716A (ja) * 2003-10-03 2005-04-28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JP2007125714A (ja) * 2005-11-01 2007-05-24 Fuji Xerox Co Ltd 液滴吐出ヘッド
CN101544103A (zh) * 2008-03-25 2009-09-3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方法和图像形成设备
JP2011121315A (ja) * 2009-12-11 2011-06-23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3139119A (ja) * 2012-01-05 2013-07-18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
CN103770454A (zh) * 2012-10-19 2014-05-0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304774T2 (de) * 1992-05-01 1997-02-20 Hewlett Packard Co Heizgebläseanordnung in einem Farbstrahldrucker
DE69828859T2 (de) * 1997-11-14 2006-03-16 Canon K.K. Tintenstrahdrucker
JP3661412B2 (ja) * 1998-06-11 2005-06-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US7338146B2 (en) * 2002-08-29 2008-03-0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capping member used in the same
JP2005161758A (ja) 2003-12-04 2005-06-23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7699431B2 (en) * 2004-11-19 2010-04-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ink absorber, and ink absorber
JP2006205677A (ja) * 2005-01-31 2006-08-1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方法
JP4804043B2 (ja) * 2005-06-03 2011-10-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および記録制御形態の設定方法
US7591521B2 (en) * 2005-06-21 2009-09-22 Olympus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2007216495A (ja) 2006-02-16 2007-08-30 Fuji Xerox Co Ltd 液滴吐出装置
JP5028825B2 (ja) 2006-02-28 2012-09-1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装置
US8356894B2 (en) * 2007-10-16 2013-01-2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5332275B2 (ja) 2008-04-07 2013-11-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シリコン製ノズル基板の製造方法、液滴吐出ヘッドの製造方法、及び液滴吐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257025B2 (ja) * 2008-11-27 2013-08-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5112360B2 (ja) * 2009-02-27 2013-01-09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及びプリント方法
JP2011190000A (ja) * 2010-03-12 2011-09-29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
JP5623188B2 (ja) * 2010-08-27 2014-11-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および加熱装置
JP5791012B2 (ja) 2011-03-01 2015-10-07 株式会社セイコーアイ・インフォテック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
US20140302290A1 (en) * 2011-11-02 2014-10-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ed matter, recording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US8596750B2 (en) * 2012-03-02 2013-12-03 Eastman Kodak Company Continuous inkjet printer cleaning method
JP2015524756A (ja) * 2012-06-15 2015-08-27 ハイデルベルガー ドルツクマシーネン 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ヤフト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印刷液を被印刷物に間接的に転写する方法
US9162444B2 (en) * 2012-11-30 2015-10-2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ing apparatus
JP6319554B2 (ja) * 2013-12-26 2018-05-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フィルターユニット、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474312B2 (ja) * 2015-05-15 2019-02-27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印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62019A (ja) * 1992-03-18 1993-10-12 Canon Inc 記録装置
JP2005111716A (ja) * 2003-10-03 2005-04-28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JP2007125714A (ja) * 2005-11-01 2007-05-24 Fuji Xerox Co Ltd 液滴吐出ヘッド
CN101544103A (zh) * 2008-03-25 2009-09-3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方法和图像形成设备
JP2011121315A (ja) * 2009-12-11 2011-06-23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3139119A (ja) * 2012-01-05 2013-07-18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
CN103770454A (zh) * 2012-10-19 2014-05-0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47560B1 (en) 2021-03-03
EP3247560A1 (en) 2017-11-29
US20180009245A1 (en) 2018-01-11
EP3247560A4 (en) 2018-09-12
BR112017015637A2 (pt) 2018-03-13
WO2016117286A1 (en) 2016-07-28
CN107206796A (zh) 2017-09-26
JP2016132180A (ja) 2016-07-25
US10596841B2 (en) 2020-03-24
JP6481380B2 (ja) 2019-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32092B (zh) 喷墨油墨及喷墨记录方法
US7942516B2 (en)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679637B2 (ja) 転写型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中間転写体、及び、係る中間転写体を用いた転写型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US20150119510A1 (en) Inkjet ink containing polystyren copolymer latex suitable for indirect printing
JP201019499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セ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画像形成方法
JP6183028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12052042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
CN103770454A (zh) 印刷装置
JP2004090596A (ja)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84376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CN107206796B (zh) 液滴排出装置
WO2017069074A1 (ja) 記録方法、乾燥方法、記録システムおよび乾燥装置
JP2007254502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セット、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タンク、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3802495A (zh) 印刷装置
JP2018083299A (ja) 画像形成方法、インクジェット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10240060B2 (en) Method of printing
JP4356572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0461617A (zh) 接受溶液、含有该接受溶液的油墨组及使用该油墨组的印刷品的制造方法
JP5736749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CN105904855A (zh) 印刷装置
JP2009220299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JP2018065950A (ja) 近赤外線吸収剤分散液、水性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水性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セット、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H11236523A (ja) 画像形成用インク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
JP200721658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セット、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タンク、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849854B2 (ja) ガラス用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セッ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