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09871A - 车辆用门锁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门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09871A
CN107109871A CN201680004882.6A CN201680004882A CN107109871A CN 107109871 A CN107109871 A CN 107109871A CN 201680004882 A CN201680004882 A CN 201680004882A CN 107109871 A CN107109871 A CN 1071098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switch
wire harness
shell
door 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488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09871B (zh
Inventor
木村俊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1098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098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098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098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1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 E05B81/14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operating on bolt detents, e.g. for unlatching the bol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0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actuators used
    • E05B81/04Electrical
    • E05B81/06Electrical using rotary mo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64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 E05B81/66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the bolt position, i.e. the latching statu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64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 E05B81/72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the lock status, i.e. locked or unlocked condi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64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 E05B81/72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the lock status, i.e. locked or unlocked condition
    • E05B81/74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the lock status, i.e. locked or unlocked condition by sensing the state of the actuat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02Lock casing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辆用门锁装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车辆用门锁装置(1)包括:外壳;连接部,连接有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的连接器;卡锁机构(4),具有卡锁(43)和棘轮(44);上锁及解锁机构(6),具有锁止杆(63)和电机(68);第一开关(13),检测锁止杆(63)的转动位置;第二开关(14),与卡锁(43)的转动位置对应地切换车辆的车内灯的通断;开关板(7),将连接部与配置在外壳内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部的电机(68)和第一开关(13)电连接;以及线束板(8),借助多条线束和开关板(7),将第二开关(14)与连接部电连接。

Description

车辆用门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该车辆用门锁装置能够在关闭门并上锁的状态(锁定状态)和对锁定状态的门进行解锁而成为能够打开门的状态(解锁状态)之间切换。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的技术,该车辆用门锁装置包括:卡锁机构,在开闭车辆的门时与车身侧的锁止销卡合或脱开;以及上锁及解锁机构(锁定机构),能够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该锁定状态锁定卡锁机构和锁止销的卡合状态(门关闭的状态),该解锁状态解除该锁定状态。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外壳内设置有:主动杆,能够与门锁捏手、锁芯或遥控钥匙等的操作对应,转动到与锁定状态对应的锁定位置和与解锁状态对应的解锁位置;电机,作为主动杆的转动驱动源;以及检测开关,用于检测主动杆的转动位置(锁定位置或解锁位置)。具有上述结构的车辆用门锁装置需要进行布线以便将安装于车辆的电源、电子控制装置等外部设备与上述的电机和检测开关电连接。一般来说,上述布线对由金属板的冲压加工而形成的导通板进行树脂嵌件成形等来进行组装,并且设置在车辆用门锁装置的外壳内。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3-83086号
近年来,在车辆用门锁装置中,在上述的电机和检测开关的基础上,期望将切换车辆的车内灯的通断的车内灯开关等多个电子元件配置在外壳内。伴随于此,存在设置在车辆用门锁装置的外壳内的(内置的)布线的形状复杂化的倾向,由此,布线部件的成品率下降。上述问题导致车辆用门锁装置大型化和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内置的布线部件的成品率的车辆用门锁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实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包括:外壳;连接部,配置在所述外壳的外表面中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部,连接有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的连接器;卡锁机构,配置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所述外壳的后端部,具有卡锁和棘轮;上锁及解锁机构,配置在所述外壳内,并且具有:锁止杆,与转动位置对应地切换是否将开门操作向所述卡锁机构传递;和电机,驱动所述锁止杆;第一开关,检测所述锁止杆的转动位置;第二开关,与所述卡锁的转动位置对应地切换车辆的车内灯的通断;开关板,具有导通板和组装所述导通板的树脂基材,并配置在所述外壳内,并且将所述连接部与配置在所述外壳内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部的所述电机和所述第一开关电连接;以及线束板,具有多条线束和集中地保持所述多条线束的线束保持部,并配置在所述外壳内,借助所述多条线束和所述开关板,将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连接部电连接。
此外,本发明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所述外壳在车辆上下方向的上端部具有包含倾斜部的上端侧壁部,所述倾斜部从车辆前侧朝向车辆后侧,并与所述卡锁机构对应地朝向车辆上下方向的上侧倾斜,所述线束保持部具有槽部,所述槽部沿着所述上端侧壁部配置,供所述多条线束集中地嵌入,所述槽部从所述上端侧壁部中的所述倾斜部的下部到上部,将所述多条线束保持成在车辆内外方向并列。
此外,本发明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所述线束保持部在车辆前后方向的后端部具有插通保持部,所述插通保持部供所述多条线束分别在车辆内外方向穿过,并且保持与所述第二开关电连接的所述多条线束各自的端部附近。
此外,本发明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所述线束保持部在车辆前后方向的后端部具有保持所述第二开关的开关保持部,所述开关保持部将保持的所述第二开关穿过所述卡锁机构的主体上形成的插通孔,并将所述第二开关配置在所述卡锁的外周附近。
此外,本发明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所述第二开关配置在车辆上下方向上的所述外壳的上端部和所述卡锁的上端部之间。
按照本发明,可以获得如下的效果:能够提高内置于车辆用门锁装置的布线部件的成品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一个结构示例的从车辆内侧观察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一个结构示例的从车辆后方观察的后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第一外壳的一个结构示例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卡锁机构和上锁及解锁机构的一个结构示例的从车辆后方观察的后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从车辆内侧观察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从车辆外侧观察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内置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导通布线部的一个结构示例的从车辆外侧观察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导通布线部的开关板的一个结构示例的从车辆外侧观察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导通布线部的开关板的一个结构示例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导通布线部的线束板的一个结构示例的从车辆外侧观察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导通布线部的线束板的一个结构示例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线束板的插通保持部和开关保持部的一个结构示例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线束板的插通保持部和开关保持部的一个结构示例的从其他视点观察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线束板的开关保持部所保持的第二开关和卡锁机构的配置状态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外壳内的第二开关的一个配置示例的从车辆外侧观察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车辆用门锁装置
2 第一外壳
2a 第一外壁部
2b 第一侧壁部
2c 第二外壁部
2d 第二侧壁部
3 第二外壳
3a 连接部
4 卡锁机构
5 导通布线部
6 上锁及解锁机构
7 开关板
8 线束板
10 外壳
10b 上端侧壁部
10c 倾斜部
11 第一收纳部
12 第二收纳部
13 第一开关
13a 主体
13b 可动件
13c 输入端子
13d 输出端子
14 第二开关
14a 主体
14b 可动件
14c 输入端子
14d 输出端子
15、16 线缆
17 防水盖
21 第一轴
22 第二轴
23 第三轴
24 第四轴
25 弹簧轴
26 涡轮轴
27、28、29 轴
31 开口部
41 主体
41a 插通孔
42 盖板
42a 进入槽
43 卡锁
43b 抵接部
43c 卡合槽
43d 突起部
43f 第一外周面
43g 第二外周面
44 棘轮
44b 解除操作杆
61 内侧操作杆
61a 第一臂
61b 第二臂
61c 按压部
62 开启连杆
62a 第一连接孔
62b 第二连接孔
62c 按压部
63 锁止杆
63a 消声器
63b 臂
63c 连接突起
63d 卡合突起
63e 啮合槽
64 中间操作杆
64a 臂
64b 连接孔
64c 按压部
65 儿童安全操作杆
65c 连接孔
65d 捏手
66 偏心弹簧
67 蜗轮
68 电机
69 外侧操作杆
69a 连接突起
69b 连接部
69c 抵接部
70 连接构件
71 电机用导通板
71a 第一导通板
71b 第二导通板
711a、711b、712a、712b 终端
72 开关用导通板
73 树脂基材
731、732 槽
733 开关保持部
734 连接器部
74 输入板
74a 第一输入板
74b 第二输入板
741a、741b、742 终端
75a 第一输出板
75b 第二输出板
751a、751b、752a、752b 终端
81、82 线束
81a、81b、82a、82b 终端
83 线束保持部
831 槽部
831a 连接器侧槽部
831b 开关侧槽部
831c 中间槽部
832 插通保持部
832a、832b 插通孔
832c、832d 嵌合槽
833 开关保持部
834 连接器部
834a、834b 嵌合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本发明不受本实施方式的限定。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附图为示意图,各要素的尺寸关系、各要素的比例等有时与实际不同。附图相互之间有时也包含相互的尺寸关系和比例不同的部分。此外,在各附图中,相同的组成部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车辆用门锁装置的结构)
首先参照图1~6,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一个结构示例的从车辆内侧观察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一个结构示例的从车辆后方观察的后视图。图2表示从图1的II方向观察的车辆用门锁装置1的后面。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第一外壳的一个结构示例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卡锁机构和上锁及解锁机构的一个结构示例的从车辆后方观察的后视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从车辆内侧观察的侧视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从车辆外侧观察的侧视图。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锁装置1安装在车辆的门(例如后侧的侧门)的内部,如图1所示,其包括外壳10和卡锁机构4。此外,如图5等所示,车辆用门锁装置1包括上锁及解锁机构6、第一开关13、第二开关14、以及由开关板7和线束板8构成的导通布线部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车辆用门锁装置1和构成该车辆用门锁装置1的各结构部的前后、上下和左右(横向)的各方向设定为车辆前后方向、车辆上下方向和车辆内外方向。车辆前后方向是车辆用门锁装置1安装于车辆的门的状态下的该车辆的前后方向。同样,车辆上下方向是车辆用门锁装置1安装于车辆的门的状态下的该车辆的上下方向。此外,车辆内外方向是车辆用门锁装置1安装于车辆的门的状态下的该车辆的内外方向,并且是分别与车辆前后方向和车辆上下方向垂直的方向。
如图2所示,外壳10具有第一外壳2和第二外壳3。如图3所示,第一外壳2具有第一收纳部11和第二收纳部12。第一收纳部11是收纳上锁及解锁机构6的空间部。第二收纳部12是收纳卡锁机构4的空间部。如图3所示,第一收纳部11与第二收纳部12相比位于车辆前侧。
如图3所示,第一外壳2具有形成第一收纳部11的第一外壁部2a和第一侧壁部2b。第一外壁部2a是与车辆内外方向交叉的壁部,例如与车辆内外方向大体垂直。第一侧壁部2b是包围第一外壁部2a的壁部,从第一外壁部2a朝向车辆内侧突出。第一侧壁部2b沿着第一外壁部2a的上端的边缘部、前端的边缘部和下端的边缘部连续设置。
此外,如图3所示,第一外壳2具有形成第二收纳部12的第二外壁部2c和第二侧壁部2d。第二外壁部2c是与车辆前后方向交叉的壁部。第二外壁部2c从第一外壁部2a的后端朝向车辆外侧突出。第二侧壁部2d是包围第二外壁部2c的壁部,从第二外壁部2c朝向车辆后侧突出。第二侧壁部2d沿着第二外壁部2c的上端的边缘部和外侧端部的边缘部连续设置。第二收纳部12是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外壳10的后端部的空间部。
第二外壳3是盖构件,封闭第一外壳2的车辆内侧的开口部。第二外壳3与第一外壳2一起形成收纳上锁及解锁机构6和卡锁机构4的收纳空间。
卡锁机构4是在开闭车辆的门时与车身的锁止销卡合或脱开的机构,如图1所示,配置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外壳10的后端部。如图2所示,卡锁机构4具有主体41和盖板42。盖板42具有供设置于车身的锁止销进入的进入槽42a。此外,如图4所示,卡锁机构4具有卡锁43和棘轮44。卡锁43和棘轮44分别被轴43a和轴44a支撑成转动自如。卡锁43被弹簧朝向图4的顺时针方向(开放方向)施加作用力。棘轮44被弹簧朝向图4的逆时针方向施加作用力。
当卡锁机构4处于解除锁止状态时,卡锁43的卡合槽43c成为其开口与盖板42的进入槽42a(参照图2)以及与该进入槽42a对应的主体41的槽部对准的状态。即,卡锁43的转动位置成为解除锁止位置。在上述解除锁止状态下,当关闭车辆的门时,车身的锁止销S沿着进入槽42a等如箭头Y1所示进入卡锁机构4内。此时,锁止销S与卡锁43的抵接部43b抵接而使卡锁43向逆时针方向(卡合方向)转动。与此同时,卡锁43将锁止销S收纳在卡合槽43c内。棘轮44与处在将锁止销S收纳在卡合槽43c内的状态下的卡锁43抵接,限制卡锁43向开放方向转动。即,棘轮44通过与卡锁43的抵接部43b抵接而使卡锁43停止在半锁止位置,并且通过与突起部43d抵接而使卡锁43停止在完全锁止位置。在卡锁43的转动位置为半锁止位置时,卡锁机构4处于半锁止状态,在卡锁43的转动位置为完全锁止位置时,卡锁机构4处于完全锁止状态。卡锁43在半锁止状态和完全锁止状态时,如图4所示使卡合槽43c与锁止销S卡合并保持锁止销S。另外,图4表示了卡锁机构4的完全锁止状态。
上锁及解锁机构6配置在外壳10内,是能够切换门的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的机构。如图5所示,上锁及解锁机构6具有内侧操作杆61、开启连杆62、锁止杆63、中间操作杆64、连接构件70、儿童安全操作杆65、蜗轮67和电机68。上锁及解锁机构6还具有图4所示的外侧操作杆69。
返回图5,内侧操作杆61配置在第一收纳部11的下端。内侧操作杆61被第一外壳2的第一轴21支撑成转动自如。内侧操作杆61具有第一臂61a、第二臂61b和按压部61c。第一臂61a从第一轴21朝向车辆上侧延伸。第一臂61a借助线缆15连接于门的内侧把手。第二臂61b从第一轴21朝向车辆后侧延伸。按压部61c设置于第二臂61b的顶端部。
锁止杆63与自身的转动位置对应地切换是否将车辆的开门操作向卡锁机构4传递。如图5所示,锁止杆63配置在第一收纳部11的车辆前后方向和车辆上下方向的中央部。锁止杆63被第一外壳2的第二轴22支撑成转动自如。锁止杆63具有:消声器63a,相对于第二轴22位于车辆上侧;以及臂63b,从第二轴22朝向车辆下侧延伸。消声器63a的平面形状为大体扇形,随着朝向第二轴22的半径方向外侧而宽度变宽。
如图5所示,消声器63a设置有朝向车辆内侧突出的连接突起63c和卡合突起63d。连接突起63c是圆筒形状的突起,配置在消声器63a的车辆后侧的端部。卡合突起63d是圆柱形状的突起,配置在消声器63a的车辆前侧的端部。臂63b借助线缆16连接于门的锁捏手。
偏心弹簧66是对锁止杆63施加转动方向的作用力的弹簧。偏心弹簧66是螺旋弹簧,构成螺旋部的线材的两端从螺旋部向外侧突出且交叉。如图5所示,上述交叉部与锁止杆63的卡合突起63d卡合。偏心弹簧66被第一外壳2的弹簧轴25支撑,将消声器63a朝向车辆后侧按压。偏心弹簧66的作用力是使锁止杆63朝向解锁方向转动的力。锁止杆63的解锁方向是图5中的顺时针方向。
如图5所示,儿童安全操作杆65和中间操作杆64配置在第一收纳部11的车辆后侧的下部。儿童安全操作杆65被第一外壳2的第三轴23支撑成转动自如。中间操作杆64被第一外壳2的第四轴24支撑成转动自如。中间操作杆64具有臂64a和设置于臂64a的连接孔64b。臂64a从第四轴24朝向车辆前侧延伸。连接孔64b是狭缝状的贯通孔,沿着臂64a的长边方向形成为规定的长度。连接构件70配置于连接孔64b。连接构件70是连接儿童安全操作杆65和中间操作杆64的构件,并被连接孔64b支撑。连接构件70沿着连接孔64b在臂64a的长边方向上移动自如。
儿童安全操作杆65通过与用户的操作对应地使连接构件70移动,从而切换对内侧把手的开门操作的有效或无效。如图5所示,儿童安全操作杆65具有连接孔65c和捏手65d。连接孔65c是狭缝状的贯通孔,沿着与中间操作杆64的连接孔64b交叉的方向形成为规定的长度。在儿童安全操作杆65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端部设置有捏手65d。如图1所示,捏手65d从设置于第二外壳3的开口部31向外部突出。在门打开状态下,用户能够握住捏手65d使儿童安全操作杆65向儿童锁定位置和儿童解锁位置转动。
图5表示了位于儿童解锁位置的儿童安全操作杆65。儿童安全操作杆65位于儿童解锁位置时,内侧操作杆61的按压部61c能够与连接构件70抵接。利用对内侧把手进行的开门操作,内侧操作杆61向图5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由此,按压部61c与连接构件70抵接而将连接构件70和臂64a向车辆上侧推举。如图4所示,中间操作杆64具有按压部64c。按压部64c设置于图5所示的臂64a,并且如图4所示与外侧操作杆69的抵接部69c抵接。外侧操作杆69被第一外壳2支撑成以图4所示的转动轴线XX为中心转动自如。按压部64c朝向车辆上侧按压抵接部69c,使外侧操作杆69向图4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外侧操作杆69的连接部69b与门的外侧把手连接。如果对外侧把手进行开门操作,则连接部69b被朝向车辆下侧按压。由此,与由按压部64c按压抵接部69c时相同,外侧操作杆69向图4的顺时针方向转动。
返回图5,开启连杆62能够切换为解锁位置和锁定位置。开启连杆62是板状的构件,具有第一连接孔62a和第二连接孔62b。第一连接孔62a设置在开启连杆62的车辆下侧的端部。外侧操作杆69(参照图4)的连接突起69a插入第一连接孔62a。连接突起69a是板状的突出部,设置在外侧操作杆69的车辆内侧的端部。开启连杆62的第一连接孔62a容许开启连杆62相对于连接突起69a相对转动。更具体地说,第一连接孔62a容许开启连杆62以连接突起69a为中心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沿着逆时针方向从图5所示的解锁位置转动到锁定位置。
开启连杆62的第二连接孔62b是沿着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狭缝状的贯通孔。如图5所示,锁止杆63的连接突起63c插入第二连接孔62b。即,开启连杆62借助连接突起63c与锁止杆63连接,并且与锁止杆63的转动联动,以外侧操作杆69的连接突起69a为中心转动。第二连接孔62b容许开启连杆62相对于连接突起63c向车辆上下方向相对移动。
此外,开启连杆62具有按压部62c。按压部62c是面向车辆上侧的面,与第一连接孔62a相比设置在车辆上侧。如图5所示,在开启连杆62位于解锁位置时,按压部62c在车辆上下方向上与解除操作杆44b相对。解除操作杆44b被棘轮44的轴44a支撑成转动自如,并且与棘轮44连接。通过使开启连杆62向车辆上侧移动而使按压部62c与解除操作杆44b抵接并推举解除操作杆44b时,棘轮44向图4的顺时针方向转动。由此,解除卡锁43与棘轮44的啮合而将卡锁机构4切换为解除锁止状态。
因此,在儿童安全操作杆65位于儿童解锁位置时,如果对内侧把手进行开门操作,则内侧操作杆61将连接构件70和中间操作杆64的臂64a向车辆上侧推举。由此,中间操作杆64的按压部64c(参照图4)使外侧操作杆69转动,从而使开启连杆62向车辆上侧移动。位于解锁位置的开启连杆62使解除操作杆44b转动,从而将卡锁机构4切换为解除锁止状态。
另一方面,如果儿童安全操作杆65向儿童锁定位置转动,则如图5中箭头Y2所示,儿童安全操作杆65中的连接孔65c的部分使连接构件70向车辆前侧移动。其结果,连接构件70的位置从儿童解锁位置切换为儿童锁定位置。如果连接构件70的位置成为儿童锁定位置,则内侧操作杆61的按压部61c不能与连接构件70抵接。因此,对内侧把手进行的开门操作不能从内侧操作杆61向开启连杆62传递,该开门操作无效。
锁止杆63与转动位置对应地切换是否将开门操作向卡锁机构4传递。如果用户对锁捏手进行解锁操作,则线缆16与上述解锁操作对应地将臂63b向车辆前侧牵引。由此,锁止杆63向解锁方向转动。另一方面,如果用户对锁捏手进行上锁操作,则线缆16与上述上锁操作对应地将臂63b向车辆后侧按压。由此,锁止杆63向上锁方向转动。
蜗轮67将电机68的转动向锁止杆63传递,使锁止杆63向上锁方向和解锁方向转动。如图5所示,蜗轮67被第一外壳2的涡轮轴26支撑成转动自如。在蜗轮67的外周面形成有斜齿的螺纹槽,上述螺纹槽与电机68的蜗杆68a啮合。如图6所示,蜗轮67具有突起67a。突起67a的平面形状为大体三角形,随着朝向蜗轮67的半径方向外侧而宽度变窄。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蜗轮67具有沿着周向等间隔配置的三个突起67a。
如图6所示,锁止杆63的消声器63a具有啮合槽63e。啮合槽63e是凹部,形成在消声器63a的外周面、即与涡轮轴26(参照图5)相对的面。蜗轮67的突起67a与啮合槽63e啮合,将消声器63a向上锁方向和解锁方向按压。即,电机68借助蜗轮67向上锁方向和解锁方向驱动锁止杆63。
如图4或图5所示,第二开关14插通卡锁机构4的主体41上形成的插通孔41a内部,以相对于卡锁43在车辆上侧相邻的方式配置在卡锁43的外周附近。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开关14是微开开关(ajar switch),检测卡锁43的转动位置。具体地说,第二开关14对卡锁43的转动位置为完全锁止位置以外的位置进行检测。此时,第二开关14检测卡锁43的转动位置与完全锁止位置和半锁止位置之间的位置相比是否位于解除锁止位置侧。如果由第二开关14检测到卡锁43的转动位置为完全锁止位置以外的位置(门半开或开放),则使车辆的车内灯点亮。另一方面,在卡锁43的转动位置为完全锁止位置(门为完全关闭状态)时,第二开关14使车辆的车内灯熄灭。即,第二开关14具有作为车内灯开关的功能,该车内灯开关与卡锁43的转动位置对应地切换车辆的车内灯的通断。
第二开关14具有主体14a和可动件14b。主体14a借助后述的线束板8的线束保持部83固定于第一外壳2。可动件14b是顶端部弯曲成球面状的圆柱状构件。可动件14b被主体14a支撑成朝向可动件14b的轴向相对移动自如。可动件14b的顶端部从主体14a的下表面朝向卡锁43的外周面突出。可动件14b被弹簧(未图示)朝向卡锁43施加作用力。
在卡锁43位于解除锁止位置时,可动件14b的顶端与卡锁43的第一外周面43f抵接。第一外周面43f克服弹簧的作用力,将可动件14b推入主体14a。将可动件14b推入主体14a时,第二开关14输出开放信号(例如导通信号),该开放信号表示卡锁43的转动位置与完全锁止位置和半锁止位置之间的位置相比位于解除锁止位置侧。另一方面,在卡锁43如图4所示位于完全锁止位置时,卡锁43的第二外周面43g与可动件14b相对。在卡锁43中,从轴43a到第二外周面43g的距离比从轴43a到第一外周面43f的距离小。在卡锁43位于完全锁止位置时,可动件14b利用弹簧的作用力成为向第二外周面43g侧突出的状态。在可动件14b突出时,第二开关14输出卡合信号(例如断开信号),该卡合信号表示卡锁43的转动位置为完全锁止位置。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开关13与锁止杆63相邻配置,检测锁止杆63的转动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关13检测锁止杆63的转动位置是否为锁定位置。第一开关13相对于锁止杆63的消声器63a配置在车辆前侧。第一开关13具有主体13a和可动件13b。主体13a借助后述的开关板7的树脂基材73固定于第一外壳2。可动件13b是顶端部弯曲成球面状的圆柱状构件。可动件13b被主体13a支撑成朝向可动件13b的轴向相对移动自如。可动件13b的顶端部从主体13a的车辆后侧的侧面朝向消声器63a的侧面突出。可动件13b被弹簧(未图示)朝向消声器63a的侧面施加作用力。
在锁止杆63如图5所示位于解锁位置时,消声器63a的侧面离开第一开关13的可动件13b。因此,第一开关13的可动件13b利用弹簧的作用力成为从主体13a朝向消声器63a的侧面突出的状态。在可动件13b从主体13a突出时,第一开关13输出解锁信号(例如断开信号),该解锁信号表示锁止杆63的转动位置为解锁位置。另一方面,在锁止杆63位于锁定位置时,消声器63a的侧面与可动件13b抵接,消声器63a克服弹簧的作用力,将可动件13b推入主体13a。可动件13b被推入主体13a时,第一开关13输出锁定信号(例如导通信号),该锁定信号表示锁止杆63的转动位置为锁定位置。
电机68是作为上述锁止杆63的转动驱动源发挥功能的电动部件。如图5所示,电机68和第一开关13配置在外壳10内(具体地说是第一外壳2内)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部。更具体地说,电机68和第一开关13相对于锁止杆63配置在车辆前侧。由此,能够将用于电机68和第一开关13的布线集中在外壳10内的车辆前侧。
如图1所示,连接部3a在第二外壳3的表面露出,该连接部3a连接有用于与安装在车辆侧的外部设备进行连接的连接器。连接部3a与导线线束等外部布线的连接器连接。利用与连接部3a连接的外部布线,将车辆用门锁装置1和安装在车辆侧的外部设备电连接,上述外部设备具体为控制车辆用门锁装置1的电子控制装置(ECU)等控制设备和控制电路。如图1所示,连接部3a配置在外壳10(具体地说是第二外壳3)外表面中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部。外部布线的连接器的顶端部插入连接部3a的嵌合部。插入连接部3a的嵌合部的外部布线的连接器与设置在连接部3a上的爪状的卡合突起卡合,从而固定于连接部3a。由此,防止外部布线的连接器从连接部3a脱落。
如图5所示,车辆用门锁装置1具有导通布线部5作为内部布线,上述内部布线将上述连接部3a与电机68、第一开关13和第二开关14电连接。导通布线部5具有开关板7和线束板8。开关板7配置在外壳10内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部,将连接部3a(参照图1)与电机68和第一开关13电连接。线束板8配置在外壳10内的车辆上下方向的上部,借助开关板7将第二开关14与连接部3a电连接。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车辆用门锁装置1包括覆盖外壳10的防水盖17。防水盖17是非透水性的盖构件,一体地覆盖构成外壳10的第一外壳2和第二外壳3。如图1所示,防水盖17一体地覆盖外壳10的上部的边缘部和车辆前侧的边缘部。这种结构的防水盖17抑制水进入外壳10内,从而保护诸如导通布线部5之类的车辆用门锁装置1的内部部件。
(导通布线部的结构)
接着,详细说明内置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锁装置1的导通布线部5的结构。图7是表示内置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导通布线部的一个结构示例的从车辆外侧观察的侧视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导通布线部的开关板的一个结构示例的从车辆外侧观察的侧视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导通布线部的开关板的一个结构示例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导通布线部的线束板的一个结构示例的从车辆外侧观察的侧视图。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导通布线部的线束板的一个结构示例的立体图。
导通布线部5配置在车辆用门锁装置1的外壳10内,是将上述连接部3a与电机68、第一开关13和第二开关14电连接的内部布线。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通过将板状的开关板7和使用了具有柔性的电线的线束板8连接而构成导通布线部5。
开关板7是配置在外壳10内的板状的内部布线,具有导通板和组装该导通板的树脂基材,并且将连接部3a与上述电机68和第一开关13电连接。具体地说,如图8和图9所示,开关板7具有电机用导通板71、开关用导通板72和树脂基材73。
电机用导通板71是将连接部3a与电机68电连接的导通板。如图8所示,电机用导通板71具有第一导通板71a和第二导通板71b。第一导通板71a与电机68的一方的输入端子连接。第二导通板71b与电机68的另一方的输入端子连接。利用第一导通板71a和第二导通板71b向电机68供给电流,该电流的方向与电机68的转动方向对应。电机用导通板71在从连接部3a到电机68的区域内沿着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第一导通板71a和第二导通板71b分别是铜等导电性的板状构件。第一导通板71a和第二导通板71b例如利用冲压加工进行冲压等而形成。
如图9所示,第一导通板71a的车辆上侧的端部(终端)711a朝向车辆内侧弯曲。同样,如图9所示,第二导通板71b的车辆上侧的端部(终端)711b朝向车辆内侧弯曲。终端711a、711b分别与电机68的不同的端子连接。如图9所示,第一导通板71a的车辆下侧的端部(终端)712a朝向车辆内侧弯曲。同样,如图9所示,第二导通板71b的车辆下侧的端部(终端)712b朝向车辆内侧弯曲。终端712a、712b的顶端部配置于图1所示的连接部3a。
开关用导通板72是将连接部3a与第一开关13电连接,并且将连接部3a与线束板8电连接的导通板。如图8所示,开关用导通板72具有输入板74、第一输出板75a和第二输出板75b。输入板74、第一输出板75a和第二输出板75b分别是铜等导电性的板状构件,例如利用冲压加工进行冲压等而形成。从外部设备向输入板74提供规定的电压。此外,如图8所示,输入板74分路为第一输入板74a和第二输入板74b。
第一输入板74a的端部(终端)741a利用电阻焊等与第一开关13的输入端子13c连接。第二输入板74b的端部(终端)741b配置在连接器部734内,该连接器部734设置于树脂基材73。第二输入板74b借助上述终端741b与线束板8连接。第一输出板75a的端部(终端)751a利用电阻焊等与第一开关13的输出端子13d连接。第二输出板75b的端部(终端)751b配置在连接器部734内。第二输出板75b借助上述终端751b与线束板8连接。
如图9所示,输入板74的车辆下侧的端部(终端)742朝向车辆内侧弯曲。第一输出板75a的车辆下侧的端部(终端)752a朝向车辆内侧弯曲。第二输出板75b的车辆下侧的端部(终端)752b朝向车辆内侧弯曲。终端742、752a、752b的顶端部配置于图1所示的连接部3a。
如图8和图9所示,分别由树脂基材73保持具有上述结构的电机用导通板71和开关用导通板72。在本实施方式中,树脂基材73利用树脂一体成型。如图8所示,树脂基材73具有与电机用导通板71对应的槽731和与开关用导通板72对应的槽732。电机用导通板71和开关用导通板72例如利用压入或热铆接等方法分别嵌入各槽731、732内,由此组装于树脂基材73。
此外,如图8和图9所示,树脂基材73具有保持第一开关13的开关保持部733。开关保持部733将第一开关13的主体13a保持成不能移动,从而进行主体13a相对于锁止杆63(参照图5)的定位。
另一方面,如图8和图9所示,树脂基材73具有连接器部734。如图7所示,连接器部734连接开关板7和线束板8。连接器部734以与电机68相比位于车辆下侧的方式设置于树脂基材73。连接器部734是能够嵌入图10所示的线束板8的连接器部834的中空的矩形构件。如图8所示,在连接器部734的内部以在车辆前后方向并列的方式配置开关用导通板72的终端741b、751b。连接器部734通过嵌入线束板8的连接器部834,从而连接开关板7和线束板8,并且使终端741b、751b分别接近线束板8的各电线端部(后述的线束81、82各自的终端81b、82b)。在上述状态下,连接器部734内的各终端741b、751b利用电阻焊等分别与线束板8的各电线端部连接。由此,开关板7的开关用导通板72与线束板8电连接。
此外,如图8和图9所示,树脂基材73具有固定部735、736。固定部735设置在树脂基材73的下端。固定部735具有贯通孔735a。固定部736设置在树脂基材73的前端。固定部736具有贯通孔736a。在树脂基材73组装于第一外壳2时,第一外壳2的轴27(参照图3)插入固定部735的贯通孔735a,轴28(参照图3)插入固定部736的贯通孔736a。由此,进行树脂基材73相对于第一外壳2的定位和固定(进而进行开关板7的定位和固定)。
另一方面,线束板8是将第二开关14与开关板7电连接的内部布线,其配置在外壳10内,并且借助开关板7将第二开关14与连接部3a(参照图1)电连接。具体地说,如图10和图11所示,线束板8具有多条(本实施方式中为两条)线束81、82和集中地保持上述两条线束81、82的线束保持部83。
线束81、82是具有柔性的导通构件,通过用树脂等绝缘材料覆盖铜等导电性的线状构件而构成。一方的线束81是输入线,将从外部设备借助开关板7输入的规定的电压向第二开关14供给。上述线束81的长边方向两侧的端部(终端)81a、81b未被覆盖而露出。另一方的线束82是输出线,将第二开关14的输出信号向开关板7传递。上述线束82的长边方向两侧的端部(终端)82a、82b未被覆盖而露出。
如图10和图11所示,线束保持部83具有供线束81、82集中地嵌入的槽部831。线束保持部83在车辆前后方向的后端部具有插通保持部832和保持第二开关14的开关保持部833,所述插通保持部832将与第二开关14电连接的线束81、82各自的终端81a、82a的附近以插通的方式保持。线束保持部83在车辆上下方向的下端部具有连接器部834,所述连接器部834将开关板7与线束板8连接从而电连接。
槽部831是凹状的构件,具有能够将线束81、82以相邻的状态保持的空间,上述线束81、82将第二开关14与开关板7电连接。如图10和图11所示,槽部831一体地具有从连接器部834向车辆上侧延伸的部分和沿着外壳10的上端延伸的部分。
在此,如图5和图6所示,外壳10在车辆上下方向的上端部具有上端侧壁部10b,该上端侧壁部10b从车辆用门锁装置1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至后端连续。上端侧壁部10b是第一外壳2的第一侧壁部2b中的上端的侧壁部,其包括倾斜部10c,该倾斜部10c从车辆前侧朝向车辆后侧,并与卡锁机构4对应地向车辆上下方向的上侧倾斜。
如图10和图11所示,槽部831一体地具有连接器侧槽部831a、开关侧槽部831b和中间槽部831c。连接器侧槽部831a与连接器部834连续,并从连接器部834朝向车辆上侧延伸。开关侧槽部831b是槽部831中的位于第二开关14侧的部分,沿着外壳10的上端侧壁部10b的倾斜部10c倾斜地延伸。中间槽部831c是使连接器侧槽部831a和开关侧槽部831b连续的中间部分,沿着上端侧壁部10b中的倾斜部10c以外的部分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槽部831以开关侧槽部831b沿着倾斜部10c且中间槽部831c沿着上端侧壁部10b中的倾斜部10c以外的部分的方式,沿着上端侧壁部10b配置。
槽部831朝向车辆外侧开口,通过开口将线束81、82集中地嵌入来进行组装。利用在槽部831的开口端部间隔地设置的多个突起部,防止嵌入槽部831的线束81、82脱落。槽部831形成从连接器部834沿着外壳10的上端侧壁部10b并到达第二开关14的布线路径,沿着上述布线路径将上述两条线束81、82相邻且并列地保持。
具体地说,如图10和图11所示,连接器侧槽部831a沿着如下的布线路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并列地保持线束81、82,该布线路径从连接器部834朝向车辆上侧并越过电机68(参照图7等)而到达中间槽部831c。中间槽部831c沿着如下的布线路径(即沿着上端侧壁部10b中的倾斜部10c以外的部分)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并列地保持线束81、82,该布线路径从连接器侧槽部831a的上端朝向车辆后侧并到达开关侧槽部831b的下端。开关侧槽部831b沿着如下的布线路径在车辆内外方向上并列地保持线束81、82,该布线路径从中间槽部831c以与倾斜部10c配合的方式向车辆上侧倾斜并到达第二开关14附近。即,槽部831从上端侧壁部10b中的倾斜部10c的下部到上部,在车辆内外方向上并列地保持两条线束81、82。
插通保持部832供多条线束分别在车辆内外方向插通,并且保持上述多条线束各自的端部附近,即保持与第二开关14电连接的各线束端部附近。开关保持部833保持第二开关14。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线束板的插通保持部和开关保持部的一个结构示例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线束板的插通保持部和开关保持部的一个结构示例的从其他视点观察的立体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插通保持部832保持与第二开关14电连接的两条线束81、82各自的终端81a、82a的附近,如图12和图13所示,其具有一对插通孔832a、832b和一对嵌合槽832c、832d。
一对插通孔832a、832b是分别在车辆内外方向贯通的贯通孔,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并列地形成在槽部831的上端侧的出口部(开关侧槽部831b的出口部)的附近。线束81的终端81a及其附近从车辆内外方向的内侧朝向外侧穿过插通孔832a。另一方面,线束82的终端82a及其附近从车辆内外方向的内侧朝向外侧穿过插通孔832b。
一对嵌合槽832c、832d是分别与一对插通孔832a、832b连续的凹状部,如图12所示,形成在一对插通孔832a、832b和开关保持部833之间。穿过一方的插通孔832a的线束81的终端81a的附近(被覆盖的电线部分)嵌入嵌合槽832c。由此,如图12所示,嵌合槽832c将上述线束81的终端81a保持在如下的位置:上述线束81的终端81a能够与保持于开关保持部833的状态下的第二开关14的输入端子14c抵接。穿过另一方的插通孔832b的线束82的终端82a的附近(被覆盖的电线部分)嵌入嵌合槽832d。由此,如图12所示,嵌合槽832d将上述线束82的终端82a保持在如下的位置:上述线束82的终端82a能够与保持于开关保持部833的状态下的第二开关14的输出端子14d抵接。
利用上述的插通保持部832的一方的插通孔832a和嵌合槽832c的作用而被插通保持的线束81的终端81a利用电阻焊等,与保持于开关保持部833的状态下的第二开关14的输入端子14c连接。利用另一方的插通孔832b和嵌合槽832d的作用而被插通保持的线束82的终端82a利用电阻焊等,与保持于开关保持部833的状态下的第二开关14的输出端子14d连接。
如图12和图13所示,开关保持部833将第二开关14的主体14a保持成不能移动,从而进行主体14a相对于卡锁机构4的卡锁43(参照图4)的定位。图1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线束板的开关保持部所保持的第二开关和卡锁机构的配置状态的立体图。图1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外壳内的第二开关的一个配置示例的从车辆外侧观察的侧视图。
如图14所示,开关保持部833使其保持的第二开关14穿过卡锁机构4的主体41上形成的插通孔41a,并且配置在卡锁43的外周附近。由此,线束板8使由开关保持部833保持的第二开关14的可动件14b从卡锁机构4的上端侧借助主体41的插通孔41a,与卡锁43的外周面(图4所示的第一外周面43f、第二外周面43g)相对。按照这种结构,处于被开关保持部833保持的状态的第二开关14可以通过主体41的插通孔41a来检测卡锁43的转动位置。
此外,如上所述处于被开关保持部833保持的状态的第二开关14配置在车辆上下方向上的外壳10的上端部和卡锁43的上端部之间。具体地说,如图15所示,线束保持部83使由开关保持部833保持的第二开关14配置在位置Pc,该位置Pc在外壳10的上端侧壁部10b的最上端的位置Pa和卡锁机构4的卡锁43的外周面的最上端的位置Pb之间。由此,第二开关14相对于卡锁43的相对配置固定地设定在图15所示的位置Pc。
图10和图11所示的连接器部834如图7所示连接开关板7和线束板8。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器部834以与电机68(参照图7)相比位于车辆下侧的方式设置在线束保持部83的下端。连接器部834是能够供图8所示的开关板7的连接器部734嵌入的中空的矩形构件。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连接器部834的车辆上侧的边缘部设置有与连接器侧槽部831a连续的一对嵌合槽834a、834b。组装于槽部831的一方的线束81的终端81b的附近(被覆盖的电线部分)嵌入嵌合槽834a。由此,嵌合槽834a将上述线束81的终端81b保持在连接器部834的内部。组装于槽部831的另一方的线束82的终端82b的附近(被覆盖的电线部分)嵌入嵌合槽834b。由此,嵌合槽834b将上述线束82的终端82b保持在连接器部834的内部。
连接器部834通过将开关板7的连接器部734嵌入,从而连接开关板7和线束板8,并且使线束81、82各自的终端81b、82b分别接近开关板7各自的终端741b、751b(参照图8)。在这种状态下,连接器部834内的各终端81b、82b分别利用电阻焊等与开关板7的各终端741b、751b连接。由此,线束板8与开关板7的开关用导通板72电连接。即,第二开关14借助线束板8的线束81、82与开关板7的开关用导通板72电连接。
另一方面,如图10和图11所示,线束保持部83具有固定部835。固定部835设置在线束保持部83的上部,具体地说,设置在开关侧槽部831b和开关保持部833之间的部分。固定部835具有贯通孔835a。在线束板8组装于第一外壳2时,第一外壳2的轴29(参照图3)插入固定部835的贯通孔835a。由此,进行线束板8相对于第一外壳2的定位和固定。
线束保持部83一体地具有上述的槽部831、插通保持部832、开关保持部833、连接器部834和固定部835。即,以形成图10和图11所示的线束保持部83的结构的方式,利用树脂成型一体地形成槽部831、插通保持部832、开关保持部833、连接器部834和固定部835。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把在树脂基材73上组装有导通板的开关板7,以及在线束保持部83的槽部831内集中地组装有两条线束81、82的线束板8,作为单独个体,此外,对在外壳10内的一个部位将电机68和第一开关13与外壳10外表面的连接部3a电连接的开关板7,以及将离开开关板7并配置在外壳10内的第二开关14与线束81、82电连接的线束板8,进行连接器连接,此外,借助线束81、82将第二开关14与开关板7电连接,并且借助开关板7和线束板8将连接部3a与电机68、第一开关13和第二开关14电连接。
因此,与对多个开关板进行连接器连接而形成的以往的内部布线相比,可以实现小型化,该开关板7需要进行导通板的冲压加工和树脂嵌件成形等要求高精度的制造工序。在此基础上,可以使开关板7的形状成为弯曲结构少的直线性且简单的形状。此外,可以将与第二开关14电连接的第二内部布线从以往的开关板(第二开关板)置换为线束板8,由此,与以往相比可以使第二内部布线尽可能地小型化,并且可以使其布线形状简单化。其结果,由于与以往相比提高了开关板7的成品率,所以能够使内置于车辆用门锁装置1的开关板小型化和低成本化。在此基础上,可以促进车辆用门锁装置1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
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从外壳10的上端侧壁部10b中的倾斜部10c的下部到上部,以将线束板8的线束81、82保持成在车辆内外方向并列的方式,将上述线束板8的线束81、82组装在线束保持部83的槽部831内。由此,不会对线束81、82施加过度的扭曲负荷,可以使线束81、82的高度位置尽可能低。其结果,由于可以使沿着线束板8的外壳10的上端侧壁部10b的高度位置尽可能低,所以能够进一步促进外壳10的小型化,进而进一步促进车辆用门锁装置1的小型化。
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使线束81、82各自的终端81a、82a及其附近分别在车辆内外方向穿过插通保持部832的插通孔832a、832b,将各终端81a、82a保持成能够与第二开关14的各端子抵接。因此,可以削减将线束81、82各自的终端81a、82a的附近从车辆上下方向的上侧压入并组装在线束保持部83中的第二开关14附近的部分的工序(线束压入工序)。由此,可以省略线束压入工序的繁琐工作和时间,其结果,可以缩短线束板8的组装时间,并且可以减轻组装线束板8的繁琐工作。
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使由线束板8的开关保持部833保持的第二开关14穿过卡锁机构4的主体41上形成的插通孔41a,并配置在卡锁43的外周附近。因此,可以使组装在开关保持部833上的第二开关14的可动件14b从卡锁机构4的上端侧借助主体41的插通孔41a与卡锁43的外周面相对。其结果,例如可以使绕过卡锁机构4的主体41而将第二开关14配置在卡锁43的外周附近的结构等以及线束板8的结构不会复杂化,并且可以使组装于开关保持部833的第二开关14检测卡锁43的转动位置。
此外,将对开关板7和线束板8进行连接器连接而形成的车辆用门锁装置1的内部布线配置在外壳10内的大体车辆上侧的区域中。因此,即使发生了向外壳10内的进水,也可以使开关板7和线束板8不容易受到进水的影响。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两条线束81、82集中地组装于线束板8,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本发明中,集中地组装于线束板8的线束的数量可以是多条(两条以上)。此时,开关板7的导通板的数量可以与线束板8的线束的数量配合而为多条(两条以上)。此外,集中地组装于线束板8的多条线束可以包括与第二开关14以外的电子部件连接的线束。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外壳10的上端侧壁部10b中的倾斜部10c的下部到上部,使线束板8的线束81、82在车辆内外方向排列,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本发明中,集中地组装于线束板8的多条线束可以沿着外壳10的上端侧壁部10b的整个区域在车辆内外方向排列。即,线束保持部83可以遍及开关侧槽部831b和中间槽部831c的整个区域,将多条线束保持成在车辆内外方向并列。
此外,本发明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定,适当组合上述各结构要素的结构也包含在本发明中。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等基于上述实施方式而得到的其他实施方式、实施例和运用技术等也全部包含在本发明的范畴内。
工业实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车辆用门锁装置有效应用于内置有多个电子部件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特别适合于能够提高内置的布线部件的成品率的车辆用门锁装置。

Claims (5)

1.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
连接部,配置在所述外壳的外表面中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部,连接有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的连接器;
卡锁机构,配置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所述外壳的后端部,具有卡锁和棘轮;
上锁及解锁机构,配置在所述外壳内,并且具有:锁止杆,与转动位置对应地切换是否将开门操作向所述卡锁机构传递;和电机,驱动所述锁止杆;
第一开关,检测所述锁止杆的转动位置;
第二开关,与所述卡锁的转动位置对应地切换车辆的车内灯的通断;
开关板,具有导通板和组装所述导通板的树脂基材,并配置在所述外壳内,并且将所述连接部与配置在所述外壳内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部的所述电机和所述第一开关电连接;以及
线束板,具有多条线束和集中地保持所述多条线束的线束保持部,并配置在所述外壳内,借助所述多条线束和所述开关板,将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连接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在车辆上下方向的上端部具有包含倾斜部的上端侧壁部,所述倾斜部从车辆前侧朝向车辆后侧,并与所述卡锁机构对应地朝向车辆上下方向的上侧倾斜,
所述线束保持部具有槽部,所述槽部沿着所述上端侧壁部配置,供所述多条线束集中地嵌入,
所述槽部从所述上端侧壁部中的所述倾斜部的下部到上部,将所述多条线束保持成在车辆内外方向并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保持部在车辆前后方向的后端部具有插通保持部,所述插通保持部供所述多条线束分别在车辆内外方向穿过,并且保持与所述第二开关电连接的所述多条线束各自的端部附近。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束保持部在车辆前后方向的后端部具有保持所述第二开关的开关保持部,
所述开关保持部将保持的所述第二开关穿过所述卡锁机构的主体上形成的插通孔,并将所述第二开关配置在所述卡锁的外周附近。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配置在车辆上下方向上的所述外壳的上端部和所述卡锁的上端部之间。
CN201680004882.6A 2015-09-17 2016-04-06 车辆用门锁装置 Active CN1071098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84272A JP6097981B1 (ja) 2015-09-17 2015-09-17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2015-184272 2015-09-17
PCT/JP2016/061249 WO2017047143A1 (ja) 2015-09-17 2016-04-06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09871A true CN107109871A (zh) 2017-08-29
CN107109871B CN107109871B (zh) 2019-04-09

Family

ID=58288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4882.6A Active CN107109871B (zh) 2015-09-17 2016-04-06 车辆用门锁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231969B1 (zh)
JP (1) JP6097981B1 (zh)
CN (1) CN107109871B (zh)
WO (1) WO20170471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45823B2 (ja) * 2014-10-29 2017-06-14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KR101772270B1 (ko) * 2015-05-09 2017-08-29 박동원 청과물의 씨앗 제거 및 청과육 분할 머신
JP7188324B2 (ja) * 2019-08-22 2022-12-13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ドアラッチ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5692A (zh) * 2001-11-27 2005-09-07 德尔菲技术公司 一种车门组件
CN101514607A (zh) * 2008-02-18 2009-08-26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门锁系统
JP5309401B2 (ja) * 2010-06-30 2013-10-09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の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装置
CN104662243A (zh) * 2012-09-26 2015-05-27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83252B2 (ja) * 1995-09-29 2006-06-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ドアロック駆動装置
JPH10196182A (ja) * 1997-01-16 1998-07-28 Denso Corp ターミナル装置の製造方法
IT1296286B1 (it) * 1997-07-31 1999-06-21 Roltra Morse Spa Serratura per una porta di un veicolo con modulo di segnalazione preassemblabile.
GB2424036B (en) * 2004-03-30 2007-02-21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Door lock system
JP5685853B2 (ja) * 2010-08-19 2015-03-18 株式会社アンセイ 車両ドア開閉装置
JP5205679B2 (ja) * 2010-08-20 2013-06-05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JP6069763B2 (ja) * 2013-04-25 2017-02-01 株式会社ホンダロック 車両用ドアのラッチ制御装置
JP6409210B2 (ja) * 2013-10-25 2018-10-24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ドアロック装置
JP6454908B2 (ja) * 2014-07-18 2019-01-23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JP6145823B2 (ja) * 2014-10-29 2017-06-14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5692A (zh) * 2001-11-27 2005-09-07 德尔菲技术公司 一种车门组件
CN101514607A (zh) * 2008-02-18 2009-08-26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门锁系统
JP5309401B2 (ja) * 2010-06-30 2013-10-09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の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装置
CN104662243A (zh) * 2012-09-26 2015-05-27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31969B1 (en) 2019-11-27
WO2017047143A1 (ja) 2017-03-23
JP6097981B1 (ja) 2017-03-22
EP3231969A4 (en) 2018-10-03
EP3231969A1 (en) 2017-10-18
CN107109871B (zh) 2019-04-09
JP2017057655A (ja) 2017-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33915B (zh) 用于插接连接的闭锁装置
CN101183759B (zh) 具有拉片的电连接器
CN1070572C (zh) 车辆门锁装置用驱动器
CN107109875B (zh) 车辆用门锁装置
JP4913811B2 (ja) 接続支援を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EP1180818B1 (en)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mounting structure
CN107109871A (zh) 车辆用门锁装置
JP5704350B2 (ja) 電気接続箱
CA2607474C (en) Electromechanical lock device
JP5955516B2 (ja) ドアロック装置
EP2276122A1 (en) Lever-type connector
CN102733683A (zh) 门锁装置
KR20170060032A (ko) 접근점 확보용 통합 록 바디 장치
JPH11307174A (ja) コネクタ結合構造
JP6592842B2 (ja)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US7749005B2 (en) High-power breaker switch with a wheel gear and a wheel rack
JP2013136361A (ja) ドアロック装置のバスバー構造
EP0890486B1 (en) Rotary connector attachment structure
CN106102363A (zh) 模块化的电子部件壳体
JP4135310B2 (ja) ドアロックアクチュエータ
JP4191763B2 (ja) レバー型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CN106783346B (zh) 电编码锁
CN114937884B (zh) 一种高压连接器
JP2014051239A (ja) 回路導通遮断装置
JP2020045652A (ja)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の電気回路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