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54184A - 垫本体 - Google Patents

垫本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54184A
CN107054184A CN201610909272.2A CN201610909272A CN107054184A CN 107054184 A CN107054184 A CN 107054184A CN 201610909272 A CN201610909272 A CN 201610909272A CN 107054184 A CN107054184 A CN 1070541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rve
hood
seat
groove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0927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54184B (zh
Inventor
落合充吉
林田彻雄
村田义幸
中川佳久
稻垣亚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Boshok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Boshok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Boshoku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Boshok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0541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541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541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541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2Thigh-res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8Seat coverings
    • B60N2/5816Seat coverings attachments thereof
    • B60N2/5875Seat coverings attachments thereof by adhesion, e.g. glu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8Seat coverings
    • B60N2/5816Seat coverings attachments thereof
    • B60N2/5883Seat coverings attachments thereof by sewing, stitching or threa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4Back-rests or cushions
    • B60N2/646Back-rests or cushions shape of the cush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0Upholstery springs ; Upholstery
    • B60N2/7017Upholstery springs ; Upholstery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manufacturing upholstery or upholstery spr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垫本体,所述垫本体包括座椅衬垫和座椅罩,所述座椅罩在座椅罩的表面被结合到座椅衬垫的表面的状态下覆盖座椅衬垫的表面。座椅衬垫包括拉槽(13),座椅罩的中间部被拉入到所述拉槽内,使得座椅罩的中间部的表面被结合到拉槽(13);和变形促进结构,所述变形促进结构被构造成促进拉槽(13)附近的附近部(14)的弯曲以促进一个衬垫部相对于另一个衬垫部在拉槽(13)的槽宽度增加的方向上的弯曲,所述一个衬垫部通过拉槽(13)与所述另一个衬垫部分开。

Description

垫本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垫本体。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如下垫本体,其中在座椅罩的表面被结合到座椅衬垫的表面的状态下座椅罩覆盖座椅衬垫的表面。
背景技术
一般地,已知包括所谓的覆盖一体化泡沫模制垫本体的车辆座椅,在所述垫本体中,座椅衬垫与座椅罩一体地泡沫模制(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5-192635(JP 2005-192635 A))。覆盖一体化泡沫模制垫本体在座椅罩被直接结合到座椅衬垫的状态下模制,并且因此,凹陷部可被容易地形成在座椅罩中而不需要通过拉动构件将座椅罩拉动到座椅衬垫中。
发明内容
然而,在传统的技术中,座椅罩在大致整个区域上被一体结合到座椅衬垫,并且因此,在座椅罩和座椅衬垫从就座乘员接收本体压力以被弯曲时,难以弯曲座椅罩和座椅衬垫,因为与其中座椅罩和座椅衬垫单独提供且根据它们的个体特性被弯曲的构造相比,座椅罩和座椅衬垫在变形上的自由度低。
本发明使得能够促进垫本体的弯曲,在垫本体中,座椅罩在座椅罩的表面被结合到座椅衬垫的表面的状态下覆盖座椅衬垫的表面。
本发明的方面涉及包括座椅衬垫和座椅罩的垫本体,所述座椅罩在座椅罩的表面被结合到座椅衬垫的表面的状态下覆盖座椅衬垫的表面。座椅衬垫包括拉槽,座椅罩的中间部被拉入到所述拉槽中,使得座椅罩的中间部的表面被结合到拉槽;和变形促进结构,所述变形促进结构被构造成促进拉槽附近的附近部的弯曲以促进一个衬垫部相对于另一个衬垫部在拉槽的槽宽度增加的方向上的弯曲,所述一个衬垫部通过拉槽与所述另一个衬垫部分开。
利用以上构造,变形促进结构促进了一个衬垫部相对于另一个衬垫部在拉槽的槽宽度增加的方向上的弯曲,所述一个衬垫部通过拉槽与所述另一个衬垫部分开。相应地,即使在垫本体被构造成由于座椅罩到座椅衬垫的表面结合而难于变形的情况中,也可以通过变形促进结构促进垫本体的弯曲。
在以上方面中,拉槽可被形成在座椅衬垫的主表面和侧撑表面之间的边界部中;主表面可被构造成从背侧支撑就座乘员的身体;并且侧撑表面可被构造成相对于主表面突出使得在侧撑表面和主表面之间形成一角度,且侧撑表面可被构造成从横向侧支撑就座乘员的身体。
利用以上构造,变形促进结构允许从横向侧支撑就座乘员的身体的侧撑表面更柔性地弯曲。这相应地使得能够合适地调整侧支撑部的硬度,所述侧支撑部从横向侧支撑就座乘员的身体。
在以上方面中,拉槽的底面可形成为如下形状,即其中底面在槽高度方向上延伸以扩大拉槽的周缘长度。
利用以上构造,拉槽的内周表面的周缘长度可被扩大而不改变拉槽的槽宽度。这可使得能够更容易地弯曲垫本体。
在以上方面中,拉槽的侧面可形成为如下形状,即其中侧面在槽宽度方向上延伸以扩大拉槽的周缘长度。
利用以上构造,拉槽的内周表面的周缘长度可扩大而不改变拉槽的槽深度。这可使得更容易地弯曲垫本体。
在以上方面中,缝合部可被定位在拉槽的底面上,在所述缝合部中,构成所述座椅罩的罩件被缝合在一起。
利用以上构造,能够将座椅罩合适地拉入并配合到拉槽中,而不在回复方向上强烈施加座椅罩的弹性力。此外,能够使用座椅罩的缝合部作为折叠线以在拉槽中形成折痕(即,能够沿缝合部形成折痕),这使得能够以良好的外观打开(展宽)拉槽。
在以上方面中,在拉槽以条状延伸的纵向方向上,拉槽可具有槽深度相对小的浅区域和槽深度相对大的深区域;拉槽的深区域可具有延伸槽结构,其中与所述浅区域相比,所述槽深度被延伸;并且延伸槽结构可构成变形促进结构,所述变形促进结构促进一个衬垫部在拉槽的槽宽度增加的方向上的弯曲。
利用以上构造,变形促进部可简单地通过提供简单结构而获得,在所述简单结构中拉槽形成为拉槽在其深度方向上部分延伸的形状。
在以上方面中,座椅罩可包括分别覆盖一个衬垫部和另一个衬垫部的表面罩件,以及分别覆盖拉槽的侧面的槽罩件;其中槽罩件的边沿部被缝合在一起的缝合部可被设置在拉槽的底面上,所述槽罩件的边沿部彼此邻近;缝合部可被设置在拉槽在开口侧上的角部表面上;且在缝合部中,槽罩件的相对的边沿部可被缝合到分别邻近槽罩件的表面罩件的相应的边沿部。
利用以上构造,能够将座椅罩更合适地拉入并配合到拉槽中,而不在回复方向上强烈地施加座椅罩的弹性力。此外,能够使用座椅罩的缝合部作为折叠线以在拉槽中形成折痕(即,能够沿缝合部形成折痕),这使得能够以良好的外观打开(展宽)拉槽。此外,由于其中槽罩件被分别缝合到表面罩件的缝合部,在座椅衬垫的拉槽的开口侧上的角部表面是带有良好的外观的角形表面。
附图说明
将在下文中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的特点、优点和技术与工业重要性,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元件,且其中:
图1是图示第一实施例的垫本体被应用到的交通工具座椅的示意性构造的透视图;
图2是沿图1的线II-II截取的截面视图;
图3是沿图1的线III-III截取的截面视图;
图4是图示侧支撑部从图3中图示的状态向外弯曲的状态的截面视图;
图5是对应于图3的截面视图,图5图示了第二实施例的垫本体的主部分的结构;
图6是图示侧支撑部从图5中图示的状态向外弯曲的状态的截面视图;
图7是对应于图3的截面视图,图7图示了第三实施例的垫本体的主部分的结构;
图8是图示侧支撑部从图7中图示的状态向外弯曲的状态的截面视图;
图9是对应于图3的截面视图,图9图示了第四实施例的垫本体的主部分的结构;
图10是图示侧支撑部从图9中图示的状态向外弯曲的状态的截面视图;
图11是对应于图3的截面视图,图11图示了第五实施例的垫本体的主部分的结构;和
图12是图示侧支撑部从图11中图示的状态向外弯曲的状态的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注意到在如下的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垫本体”应用于交通工具座椅。
将参考图1至图4描述第一实施例的垫本体CU应用到的座椅1的构造。本实施例的座椅1被构造为用于交通工具(汽车)的单人座椅。座椅1包括用作就座乘员的靠背的座椅靠背2、用作乘坐部分的座垫3和用作头部约束装置的头枕4。
座椅靠背2被构造成使得可柔软地且弹性地接收就座乘员的靠背载荷的垫本体CU配合到构成座椅靠背2的内骨架的金属靠背框架(未示出)。垫本体CU包括靠背衬垫10和靠背罩20,靠背衬垫10由聚氨酯泡沫制成,所述靠背罩20由合成革制成且在靠背罩20一体地表面结合到靠背衬垫10的表面(即,靠背罩20的表面一体地结合到靠背衬垫10的表面)的状态下覆盖靠背衬垫10的表面。靠背衬垫10可视作本发明的“座椅衬垫”,且靠背罩20可视作本发明的“座椅罩”。
垫本体CU由所谓的覆盖一体化泡沫模制方法制成。更具体地,靠背罩20被设定在用于靠背衬垫10的泡沫模制模具(未示出)中,且通过合模在靠背罩20上执行靠背衬垫10的泡沫模制。因此,靠背衬垫10被模制成一体地结合到靠背罩20。在通过以上所述的制造方法模制的垫本体CU中,靠背罩20可沿靠背衬垫10的不平的表面形状覆盖靠背衬垫10,使得靠背罩20被拉伸(张紧),且靠背罩20与靠背衬垫10紧密接触,且防止靠背罩20与靠背衬垫10分离且变得褶皱,而不需要通过拉动构件拉动靠背罩20。
然而,通过以上制造方法模制的垫本体CU被构造成使得靠背罩20与靠背衬垫10一起变形。因此,与其中靠背罩20和靠背衬垫10不一体地结合的简单的覆盖构造相比,变形的个体自由度容易损失,这使得难以将垫本体CU作为整体弯曲。此外,通过以上制造方法模制的垫本体CU处于如下状态下,即靠背罩20的背面利用靠背衬垫10的泡沫材料部分浸渍且泡沫材料硬化。因此,靠背罩20和靠背衬垫10合适地一体地结合,而最终完成的垫本体CU倾向于具有高的表面硬度。因此,为使得可在具有以上所述特征的垫本体CU的每个部分处施加合适的支撑压力,需要向希望具有合适的柔性的部分给予合适的柔性。
考虑到此情况,在本实施例中,促进靠背衬垫10的变形的结构被应用于垫本体CU中希望具有合适的柔性的部分,且因此将合适的柔性给予此部分。更具体地,垫本体CU包括中心支撑部CU1和侧支撑部CU2,所述中心支撑部CU1从背侧支撑就座乘员的身体,所述侧支撑部CU2以从中心支撑部CU1的右侧部和左侧部倾斜向前和向后隆起的形状延伸以从两个横向侧支撑就座乘员的身体。
侧支撑部CU2用于在就座乘员在正常时间倚靠靠背时且在交通工具转弯时从横向侧支撑和保持就座乘员的身体。然而,当侧支撑部CU2的支撑力很强时,就座乘员可能感觉到侧压力或绷紧感。进一步地,在就座乘员具有大的身体尺寸的情况中,如果侧支撑部CU2的支撑力很强,则可能难以使就座乘员配合在侧支撑部CU2之间。考虑到此情况,为合适地应对此情况,侧支撑部CU2被构造成相对于中心支撑部CU1以合适的柔性向外弯曲。
将在下文中详细描述垫本体CU的每个部分的具体的构造。将参考图2至图3描述形成垫本体CU的靠背衬垫10的构造。靠背衬垫10被构成为垫构件,所述垫构件形成垫本体CU的基础外形。更具体地,靠背衬垫10具有通过主衬垫部11和侧衬垫部12构成的形状,所述主衬垫部11形成了垫本体CU的中心支撑部CU1,所述侧衬垫部12以从主衬垫部11的右侧部和左侧部倾斜向前和向后隆起的形状延伸,以形成垫本体CU的各侧支撑部CU2。
在主衬垫部11中,作为主衬垫部11的表面的前表面用作主表面11A,且被形成为与就座乘员的身体从后侧直地表面接触且支撑身体的平表面。此外,侧衬垫部12被形成为使得侧衬垫部12以如下形状延伸,即所述形状以山的形状从主衬垫部11的右侧部和左侧部向前外侧倾斜地隆起。侧衬垫部12的各倾斜的表面倾斜面向内且从主表面11A向前外侧倾斜地延伸和突出。各倾斜表面用作侧撑表面12A,所述侧撑表面12A从背侧和倾斜的外侧接触就座乘员的身体且从两个横向侧支撑就座乘员的身体。此外,从侧衬垫部12的突出的侧撑表面12A的各远端边沿部向后延伸的各侧面用作周缘侧面12B且形成垫本体CU的右侧面和左侧面。
如在图1和图3中所图示,侧衬垫部12中的每一个具有如下形状,其中向前外侧倾斜地隆起的侧衬垫部12的突出量在高度方向上在中间区域中最大。中间区域从两个横向侧接触就座乘员的腰部。此外,如在图1和图2中所图示,侧衬垫部12被形成为使得它们的向前外侧的隆起量从其中突出量最大的中间区域向上侧和下侧逐渐降低。以此形状,侧衬垫部12可合适地从两个横向侧保持就座乘员的腰部,且侧衬垫部12也形成为如下形状,即所述形状几乎不导致对于就座乘员的肩部或腋下的侧压力感觉或绷紧感,且几乎不阻碍就座乘员在进出交通工具时的横向移动。
拉槽13形成在侧衬垫部12中的每一个和主衬垫部11之间的边界部中。拉槽13被沿边界部设置,使得覆盖主衬垫部11和侧衬垫部12的表面的靠背罩20被部分拉入到拉槽13中,以便以靠背罩20以V形部分折叠的状态一体地表面结合到拉槽13。如在图1和图2中图示,在形成在侧衬垫部12的突出量小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中的区域内,拉槽13被形成为浅区域A1,所述浅区域A1具有使得仅可容纳靠背罩20的V形折叠的端部的槽深度。
相比之下,如在图1和图3中所图示,在侧衬垫部12的突出量大的高度方向上的中间区域中,拉槽13被形成为深区域A2,所述深区域A2具有延伸槽结构L,在延伸槽结构L处,将靠背罩20的V形折叠的端部拉入到深位置。以此构造,侧衬垫部12以使得拉槽13在槽宽度方向上打开(展宽)的方式容易地向外弯曲,因为在突出量大的侧衬垫部12的在高度方向上的中间区域具有深切部,所述深切部带有拉槽13的延伸槽结构L(见图4)。主衬垫部11可视作本发明的“另一个衬垫部”,且侧衬垫部12可视作本发明的“一个衬垫部”。此外,延伸槽结构L可视作本发明的“变形促进结构”。
现在将参考图1至图3描述靠背罩20的构造。靠背罩20被形成为使得被切割为合适的形状以用于靠背衬垫10的各表面的多个罩件被缝起为单个袋形。更特定地,如在图3中图示,靠背罩20被构造成使得覆盖在高度方向上的靠背衬垫10的中间区域的罩结构包括:覆盖靠背衬垫10的主表面11A的主罩件21,覆盖各侧撑表面12A的侧撑罩件22,覆盖各周缘侧面12B的框架罩件23,覆盖拉槽13的各内侧面13B的槽内罩件24,和覆盖拉槽13的各外侧面13B的槽外罩件25。这些件被缝起以形成单独的袋形状。
注意到在其他区域中,靠背罩20具有通过与以上所述的组合不同的罩件的组合形成的罩结构,但在此省去对其具体构造的描述。主罩件21和侧撑罩件22的每个可视作本发明的“表面罩件”。此外,槽内罩件24和槽外罩件25的每个可视作本发明的“槽罩件”。
形成以上所述的靠背罩20的罩件(主罩件21、侧撑罩件22、框架罩件23、槽内罩件24和槽外罩件25)每个通过三层罩结构构成,所述三层罩结构包括由合成革制成的覆盖材料20A、由一体地表面结合到覆盖材料20A的背面的聚氨酯泡沫制成的层压衬垫20B和由一体地表面结合到层压衬垫20B的背面的非编织织物制成的靠背基础织物20C。构成靠背罩20的罩件被缝起以形成如上所述的单个袋形,且在此状态下,罩件被设定在用于靠背衬垫10的泡沫模制模具(未示出)中且执行靠背衬垫10的泡沫模制。因此,靠背衬垫10的泡沫材料在靠背基础织物20C和层压衬垫20B部分地用泡沫材料浸渍的状态下硬化。因此,靠背罩20被模制成使得靠背罩20被一体地表面结合到靠背衬垫10(即,靠背罩20的表面被一体地结合到靠背衬垫10的表面)。
主罩件21被构造成使得在主罩件21和槽内罩件24彼此在背侧(缝合部20D1)上重叠的状态下,将在拉槽13的右侧和左侧上面向拉槽13的边沿部缝合到覆盖拉槽13的各内侧面13B的槽内罩件24的开口侧上的各边沿部。其中主罩件21和槽内罩件24被缝合在一起的缝合部20D1被设置成沿拉槽13的在开口侧上的角部表面延伸。被缝合在一起且向背侧延伸的主罩件21和槽内罩件24的各边缘被设置成由于与靠背衬垫10一体泡沫模制而一体地嵌入在靠背衬垫10中。保护膜20E1被设置在其中主罩件21和槽内罩件24被缝合在一起的缝合部20D1中,以覆盖且包裹边缘。保护膜20E1防止在靠背衬垫10泡沫模制时泡沫材料从缝泄漏。
此外,侧撑罩件22被构造成使得面向拉槽13的边沿部被缝合到覆盖拉槽13的外侧面13B的槽外罩件25的开口侧上的边沿部,使得侧撑罩件22和槽外罩件25在背侧(缝合部20D2)上彼此重叠。其中侧撑罩件22和槽外罩件25被缝合在一起的缝合部20D2被设置成沿拉槽13的在开口侧上的角部表面延伸。缝合在一起且向背侧延伸的侧撑罩件22和槽外罩件25的各边缘被设置成由于与靠背衬垫10一体泡沫模制而一体地嵌入在靠背衬垫10中。保护膜20E2被设置在其中侧撑罩件22和槽外罩件25被缝合的缝合部20D2中,以覆盖且包裹边缘。保护膜20E2防止在靠背衬垫10泡沫模制时泡沫材料从缝泄漏。
此外,侧撑罩件22被构造成使得面向靠背衬垫10的周缘侧面12B的边沿部被缝合到覆盖周缘侧面12B的框架罩件23的相邻边沿部,使得侧撑罩件22和框架罩件23在背侧(缝合部20D3)上彼此重叠。其中侧撑罩件22和框架罩件23被缝合在一起的缝合部20D3被设置成大致沿侧撑表面12A和周缘侧面12B之间的边界的角部表面延伸。缝合在一起且向背侧延伸的侧撑罩件22和框架罩件23的各边缘被设置成由于与靠背衬垫10一体泡沫模制而一体地嵌入在靠背衬垫10中。保护膜20E3被设置在其中侧撑罩件22和框架罩件23被缝合的缝合部20D3中,以覆盖且包裹边缘。保护膜20E3防止在靠背衬垫10泡沫模制时泡沫材料从缝泄漏。
此外,覆盖拉槽13的内侧面13B的槽内罩件24和覆盖拉槽13的外侧面13B的槽外罩件25被构造成使得它们的被拉入到拉槽13的底面13A的各边沿部以重叠的方式被缝合在一起(缝合部20D4)。其中槽内罩件24和槽外罩件25被缝合在一起的缝合部20D4被设置成沿拉槽13的底面13A延伸。被缝合在一起且向背侧延伸的槽内罩件24和槽外罩件25的各边缘被设置成由于与靠背衬垫10一体泡沫模制而一体地嵌入在靠背衬垫10中。保护膜20E4被设置在其中槽内罩件24和槽外罩件25被缝合的缝合部20D4中,以覆盖且包裹边缘。保护膜20E4防止在靠背衬垫10泡沫模制时泡沫材料从缝泄漏。
注意到靠背罩20被设置成使得在拉槽13的形成在如在图2中所述侧衬垫部12的突出量小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中的浅区域A1中,在每侧上的主罩件21的边沿部和设置在相同侧上的侧撑罩件22的相邻边沿部被直接缝起且拉入到拉槽13中,以一体地表面结合到拉槽13的内周表面。即,不设置如在图3中所述的槽内罩件24和槽外罩件25。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垫本体CU中,在其中侧衬垫部12的突出量大的高度方向上的中间区域中,拉槽13被形成在侧衬垫部12和主衬垫部11之间的边界部中作为深区域A2,所述深区域A2具有如在上文中在图3中所述的延伸槽结构L。相应地,如在图4中所图示,侧衬垫部12容易在拉槽13的槽宽度增加的方向(外侧)上弯曲。更具体地,由于如上所述的延伸槽结构L,拉槽13被形成为深凹陷的形状。作为结果,在拉槽13后方主衬垫部11被联结到侧衬垫部12处的靠背衬垫10的联结部14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减薄的厚度T。以此构造,在侧衬垫部12被向外推动且弯曲时,接收在侧衬垫部12的背侧上的推动载荷的联结部14的变形阻力的作用降低,这防止联结部14与变形干涉。这使得能够容易地将侧衬垫部12向外弯曲。联结部14可视作本发明的“附近部”。
此外,在垫本体CU中,其中将槽内罩件24和槽外罩件25被缝合在一起的缝合部20D4被定位在拉槽13的底面13A上。相应地,当拉槽13在槽宽度方向上打开(加宽)时,槽内罩件24和槽外罩件25的匹配面形成渐缩槽形状。即,槽内罩件24和槽外罩件25的匹配面形成带有良好的外观的槽形状,使得拉槽13的底面形状从外侧几乎不可见。
相应地,当总结以上所述描述时,本实施例的垫本体CU具有如下构造。即,垫本体CU被构造成使得座椅罩(靠背罩20)在座椅罩的表面被结合到座椅衬垫的表面的表面结合状态下覆盖座椅衬垫(靠背衬垫10)的表面。座椅衬垫(靠背衬垫10)包括:拉槽13,座椅罩(靠背罩20)的中间部被拉入到拉槽13中,使得座椅罩的中间部表面结合到拉槽13(即,座椅罩的中间部的表面被结合到拉槽13);和变形促进结构(延伸槽结构L),所述变形促进结构便于拉槽13附近的附近部(联结部14)的弯曲,以便于一个衬垫部(侧衬垫部12)相对于另一个衬垫部(主衬垫部11)在拉槽13的槽宽度增加的方向上的弯曲,所述一个衬垫部与所述另一个衬垫部通过拉槽13分开。
以此构造,变形促进结构(延伸槽结构L)便于一个衬垫部(侧衬垫部12)相对于另一个衬垫部(主衬垫部11)在拉槽13的槽宽度增加的方向上的弯曲,所述一个衬垫部与所述另一个衬垫部通过拉槽13分开。因此,即使在垫本体CU由于座椅罩(靠背罩20)到座椅衬垫(靠背衬垫10)的表面结合而难以变形的情况中,垫本体CU也可以通过变形促进结构(延伸槽结构L)而容易地弯曲(即,促进垫本体CU的弯曲)。
此外,拉槽13被形成在座椅衬垫(靠背衬垫10)中的主表面11A和侧撑表面12A之间的边界部中。主表面11A被构造成从背侧支撑就座乘员的身体。侧撑表面12A被构造成相对于主表面11A突出使得在侧撑表面12A和主表面11A之间形成角度,且从横向侧支撑就座乘员的身体。通过此构造,由于变形促进结构(延伸槽结构L),从横向侧支撑就座乘员的身体的侧撑表面12A可更柔性地弯曲。这相应地使得可合适地调整从横向侧支撑就座乘员的身体的侧支撑部CU2的硬度。
此外,其中构成座椅罩的罩件被缝合在一起的缝合部(其中槽内罩件24和槽外罩件25被缝合在一起的缝合部20D4)被定位在拉槽13的底面13A上。通过此构造,能够合适地将座椅罩(靠背罩20)拉入且配合到拉槽13中,而不在回复方向上强烈地施加座椅罩(靠背罩20)的弹性力。此外,能够使用座椅罩(靠背罩20)的缝合部20D4作为折叠线以在拉槽13中形成折痕(即,能够沿缝合部20D4形成折痕),这使得能够以良好的外观打开(加宽)拉槽13。
此外,在拉槽13以条状延伸的纵向方向(高度方向)上,拉槽13具有槽深度相对小的浅区域A1(见图2)和槽深度相对大的深区域A2(见图3)。拉槽的深区域A2具有延伸槽结构L,在所述延伸槽结构L中,槽深度与浅区域A1相比延伸。延伸槽结构L构成变形促进结构,所述变形促进结构在拉槽13的槽宽度增加的方向上促进一个衬垫部(侧衬垫部12)的弯曲。因此,变形促进部通过提供简单的结构来简单地获得,在所述简单的结构中,拉槽13在其深度方向上部分地延伸。
此外,座椅罩(靠背罩20)包括:表面罩件(主罩件21和侧撑罩件22),表面罩件分别覆盖一个衬垫部(侧衬垫部12)和另一个衬垫部(主衬垫部11);和槽罩件(构造内罩件24和槽外罩件25),槽罩件分别覆盖拉槽13的侧面13B。其中槽罩件(槽内罩件24和槽外罩件25)的边沿部被缝合在一起的缝合部20D4被设置在拉槽13的底面13A上,所述槽罩件的边沿部彼此邻近。缝合部20D1、20D2被设置在拉槽13的在开口侧上的角部表面上。在缝合部20D1、20D2中,槽罩件(槽内罩件24和槽外罩件25)的相反的边沿部被缝合到分别与槽罩件相邻的表面罩件(主罩件21和侧撑罩件22)的相应的边沿部。
通过此构造,能够合适地将座椅罩(靠背罩20)拉入且配合到拉槽13中而不在回复方向上强烈地施加座椅罩(靠背罩20)的弹性力。此外,座椅罩(靠背罩20)的缝合部20D4可用作折叠线以在拉槽13中形成折痕(即,沿缝合部20D4形成折痕),这使得能够以良好的外观打开(加宽)拉槽13。此外,由于其中槽罩件(槽内罩件24和槽外罩件25)被分别缝合到表面罩件(主罩件21和侧撑罩件22)的缝合部20D1、20D2,座椅衬垫(靠背衬垫10)的拉槽13的在开口侧上的角部表面是以良好的外观角形表面。
随后,将参考图5至图6描述第二实施例的垫本体CU的构造。在本实施例中,如在图5中所图示,以V形折叠的且被拉入到拉槽13中的靠背罩20(座椅罩)的罩件由一个槽罩件26构成。槽罩件26具有三层罩结构,包括由合成革制成的覆盖材料20A、由一体地表面结合到覆盖材料20A的背面的聚氨酯泡沫制成的层压衬垫20B和由一体地表面结合到层压衬垫20B的背面的非编织织物制成的靠背基础织物20C,这类似于其他罩件。在其中靠背罩20如上所述地构造的垫本体CU中,由于如在图6中所图示的具有拉槽13的延伸槽结构L的前述变形促进结构,侧衬垫部12(一个衬垫部)可相对于主衬垫部11(另一个衬垫部)在拉槽13的槽宽度增加的方向上容易地弯曲(即,变形促进结构促进侧衬垫部12相对于主衬垫部11在拉槽13的槽宽度增加的方向上的弯曲)。其他构造与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垫本体CU的构造相同,因此将相同的附图标记赋予所述其他构造且省去其描述。
随后,将参考图7至图8描述第三实施例的垫本体CU的构造。在本实施例中,如在图7中所图示,以V形折叠且被拉入到拉槽13中的靠背罩20(座椅罩)的罩件由一个槽罩件26形成。槽罩件26具有三层结构,包括由合成革制成的覆盖材料20A、由一体地表面结合到覆盖材料20A的背面的聚氨酯泡沫制成的层压衬垫20B和由一体地表面结合到层压衬垫20B的背面的非编织织物制成的靠背基础织物20C,这类似于其他罩件。
靠背衬垫10(座椅衬垫)被形成为具有如下横截面,即在所述横截面中拉槽13的底面13A具有在槽宽度方向上从两个端部向中心以山的形状隆起的山形面部13A1。山形面部13A1被形成为沿拉槽13以条状延伸的纵向方向均匀地隆起的形状。此外,与此构造一起,槽罩件26的在拉槽13的底面13A上的部分具有沿山形面部13A1的形状弯曲的山形形状,且被设置成一体地表面结合到山形面部13A1。
因此,垫本体CU被构造成使得拉槽13的底面13A的周缘长度在槽高度方向上由于山形面部13A1的隆起形状而扩大,而不改变靠背衬垫10的拉槽13的槽宽度。注意到沿山形面部13A1覆盖拉槽13的槽罩件26也被构造成使得槽罩件26的周缘长度沿山形面部13A1扩大。因此,如在图8中所图示,如上所述构造的垫本体CU具有如下构造,即在所述构造中除具有拉槽13的延伸槽结构L的变形促进结构之外,拉槽13的周缘长度由于山形面部13A1在槽高度方向上扩大。因此,侧衬垫部12(一个衬垫部)可相对于主衬垫部11(另一个衬垫部)在拉槽13的槽宽度增加的方向上容易地弯曲。
更特定地,在侧衬垫部12相对于主衬垫部11向外弯曲时,拉槽13的底面13A可被向外拉伸以缓和以山形形状隆起的山形面部13A1的形状。这合适地降低了联结部14的变形阻力的作用,因此允许侧衬垫部12容易地向外弯曲。其他构造与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垫本体CU的构造相同,因此相同的附图标记被赋予所述构造且省去其描述。
注意到在本实施例中,在槽高度方向上扩大拉槽13的周缘长度的山形面部13A1被应用于其中拉槽13具有延伸槽结构L(变形促进结构)的构造。由于山形面部13A1的构造,垫本体CU的变形被容易地促进。考虑到此,山形面部13A1可被设置成变形促进结构,且可应用于其中拉槽13不具有延伸槽结构L的构造。此外,作为山形面部13A1的替代,拉槽13的底面13A可被设置成以谷形形状凹陷的谷形面部。
随后将参考图9至图10描述第四实施例的垫本体CU的构造。在本实施例中,如在图9中所图示,以V形折叠且被拉入到拉槽13中的靠背罩20(座椅罩)的罩件由一个槽罩件26形成。槽罩件26具有三层罩结构,包括由合成革制成的覆盖材料20A、由一体地表面结合到覆盖材料20A的背面的聚氨酯泡沫制成的层压衬垫20B和由一体地表面结合到层压衬垫20B的背面的非编织织物制成的靠背基础织物20C,这类似于其他罩件。
靠背衬垫10(座椅衬垫)被构造成使得位于拉槽13后方的且将主衬垫部11(另一个衬垫部)联结到侧衬垫部12(一个衬垫部)的联结部14具有移除部15,所述移除部15具有通过移除联结部14的从靠背衬垫10的背侧到到达覆盖拉槽13的槽罩件26处的位置的部分所获得的形状。移除部15被形成为使得在其中侧衬垫部12的突出量大的高度方向上的大致整个中间区域上连续地从背侧移除联结部14的该部分。注意到移除部15可被形成为使得在中间区域中间歇地从背侧移除联结部14的该部分。替代地,可在中间区域的仅部分而非整个中间区域中移除联结部14的该部分。在此,移除部15可视作本发明的“变形促进结构”。
利用如在图10中图示的垫本体CU的此构造,在侧衬垫部12相对于主衬垫部11被向外推动和弯曲时接收推动载荷且阻碍变形的联结部14的变形阻力的作用被移除部15有效地降低,因此允许侧衬垫部12容易地向外弯曲。注意到在本实施例中,移除部15被形成在联结部14中以促进变形,并且因此,拉槽13不具有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延伸槽结构L(变形促进结构)。然而,移除部15(变形促进结构)可进一步形成在其中延伸槽结构L被应用于拉槽13的构造中。其他构造与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垫本体CU的构造相同,因此相同的附图标记被赋予所述构造且省去其描述。
注意到移除部15可不被形成为通过将联结部14的到到达覆盖拉槽13的槽罩件26处的位置的部分移除所获得的形状。原因如下:当联结部14的至少部分被移除时,可使得联结部14与其中联结部14的至少部分不被移除的构造相比易于容易地促进变形。此外,移除部15的形状不被特别地限制,且多种形状可应用于移除部15。
随后将参考图11至图12描述第五实施例的垫本体CU的构造。在本实施例中,如在图11中所图示,以V形折叠的且被拉入到拉槽13中的靠背罩20(座椅罩)的罩件由一个槽罩件26形成。槽罩件26具有三层罩结构,包括由合成革制成的覆盖材料20A、由一体地表面结合到覆盖材料20A的背面的聚氨酯泡沫制成的层压衬垫20B和由一体地表面结合到层压衬垫20B的背面的非编织织物制成的靠背基础织物20C,类似于其他罩件。
靠背衬垫10(座椅衬垫)被形成为具有如下横截面,即在所述横截面中拉槽13的每个侧面13B具有弯曲面部13C,所述弯曲面部13C以在槽深度方向上的整个区域上在槽宽度方向上向外凹陷的形状弯曲。弯曲面部13C被形成为沿拉槽13以条状延伸的纵向方向均匀弯曲的形状。此外,与此构造一起,在拉槽13的侧面13B上的槽罩件26的部分具有沿弯曲面部13C的形状弯曲的形状,且被设置成一体地表面结合到弯曲面部13C。
因此,垫本体CU被构造成使得拉槽13的侧面13B的周缘长度在槽宽度方向上由于弯曲面部13C的隆起形状而扩大,而不改变靠背衬垫10的拉槽13的槽深度。注意到沿弯曲面部13C覆盖拉槽13的槽罩件26也被构造成使得槽罩件26的周缘长度沿弯曲面部13C扩大。因此,如在图12中所图示,如上所述地构造的垫本体CU具有如下构造,即在所述构造中除具有拉槽13的延伸槽结构L的变形促进结构外,拉槽13的周缘长度在槽宽度方向上由于弯曲面部13C而扩大。因此,侧衬垫部12(一个衬垫部)可相对于主衬垫部11(另一个衬垫部)在拉槽13的槽深度增加的方向上容易地弯曲。
更特定地,在侧衬垫部12相对于主衬垫部11向外弯曲时,侧面13B可被拉伸以展平(缓和)弯曲面部13C的弯曲形状。这合适地降低了联结部14的变形阻力的作用,因此允许侧衬垫部12容易地向外弯曲。其他构造与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垫本体CU的构造相同,因此相同的附图标记被赋予所述构造且省去其描述。
注意到在本实施例中,将拉槽13的周缘长度在槽宽度方向上扩大的弯曲面部13C被应用于其中拉槽13具有延伸槽结构L(变形促进结构)的构造中。由于弯曲面部13C的构造,容易促进垫本体CU的变形。考虑到此,弯曲面部13C可被设置为变形促进结构,且可被应用于其中拉槽13不具有延伸槽结构L的构造中。弯曲面部13C可具有在槽宽度方向上向内隆起的形状,而非在槽宽度方向上向外凹陷的方向。弯曲面部13C可进一步在槽宽度方向上波状地成形。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五个实施例,但本发明可在不同于以上实施例的多种实施例中实施。例如,本发明的“垫本体”可广义地应用于其中座椅罩在表面结合的状态下覆盖座椅衬垫的表面的构造,在所述表面结合的状态下座椅罩的表面被结合到座椅衬垫的表面,且垫本体可应用于使用在不同于汽车的交通工具例如列车中的座椅,和其他交通工具中的座椅,例如航空器和船舶中的座椅。此外,本发明的垫本体也可应用于用于家具的椅子。此外,本发明的垫本体也可应用于除座椅中的座椅靠背2之外的具有垫结构的多种座椅结构物体,例如座垫、头枕、长软椅和扶手。
此外,座椅罩不限制于通过所谓的覆盖一体化泡沫模制方法一体地表面结合到座椅衬垫的座椅罩,且可以是在执行座椅衬垫的泡沫模制之后通过粘合一体地表面结合到座椅衬垫的座椅罩。此外,座椅罩不限制于由合成革制成的座椅罩,且可以是由例如真皮的其他皮革材料制成的座椅罩,或可以是由多种罩材料例如织物和由三维编织制成的网材料制成的座椅罩。此外,被拉入到座椅罩的拉槽中的槽罩件可通过覆盖座椅衬垫的表面的座椅罩的表面罩件构成。
此外,只要形成在座椅衬垫中的拉槽被构造成使得座椅罩的中间部被拉入到拉槽中且座椅罩的中间部的表面结合到拉槽,则拉槽的形状和尺寸不限制于特定的形状和特定的尺寸。此外,允许座椅衬垫的拉槽的附近的附近部容易地弯曲的变形促进结构可被构造成使得拉槽被加深,或移除部由座椅衬垫的背侧形成,以降低附近部的厚度,或可被构造成使得中空部被形成在附近部中或狭缝被形成在拉槽的底面或侧面中,使得狭缝被打开(加宽)。然而,在狭缝被加宽的构造的情况中,优选的是覆盖具有狭缝的拉槽的底面或侧面的座椅罩应是允许狭缝被加宽的可拉伸的座椅罩。此外,变形促进结构可通过调整衬垫密度来构造,使得在座椅衬垫的拉槽附近的最终完成的附近部与座椅衬垫的其他部分相比是软的。此外,变形促进结构可被构造成使得不表面结合到座椅罩的区域被设置在拉槽的内周表面的部分中,且座椅罩在此区域中以非接触状态设置,且因此座椅衬垫被容易地弯曲直至座椅罩被拉伸且张紧。

Claims (7)

1.一种垫本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椅衬垫;和
座椅罩,所述座椅罩在所述座椅罩的表面被结合到所述座椅衬垫的表面的状态下覆盖所述座椅衬垫的表面,其中
所述座椅衬垫包括:
拉槽(13),所述座椅罩的中间部被拉入到所述拉槽(13)中,使得所述座椅罩的中间部的表面被结合到所述拉槽(13);和
变形促进结构,所述变形促进结构被构造成促进所述拉槽(13)附近的附近部(14)的弯曲,以促进一个衬垫部相对于另一个衬垫部在所述拉槽(13)的槽宽度增加的方向上的弯曲,所述一个衬垫部通过所述拉槽(13)与所述另一个衬垫部分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本体,其中:
所述拉槽(13)被形成在所述座椅衬垫中的主表面和侧撑表面之间的边界部中;
所述主表面被构造成从背侧支撑就座乘员的身体;并且
所述侧撑表面被构造成相对于所述主表面突出使得在所述侧撑表面和所述主表面之间形成一角度,且所述侧撑表面被构造成从横向侧支撑所述就座乘员的身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垫本体,其中所述拉槽(13)的底面形成为如下形状,即其中所述底面在槽高度方向上延伸以扩大所述拉槽(13)的周长。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垫本体,其中所述拉槽(13)的侧面形成为如下形状,即其中所述侧面在槽宽度方向上延伸以扩大所述拉槽(13)的周长。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垫本体,其中缝合部被定位在所述拉槽(13)的底面上,在所述缝合部中,构成所述座椅罩的罩件被缝合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垫本体,其中:
在所述拉槽(13)以条状延伸的纵向方向上,所述拉槽(13)具有槽深度相对小的浅区域和槽深度相对大的深区域;
所述拉槽(13)的深区域具有延伸槽结构,其中与所述浅区域相比,所述槽深度被延伸;和
所述延伸槽结构构成所述变形促进结构,所述变形促进结构促进所述一个衬垫部在所述拉槽(13)的槽宽度增加的方向上的弯曲。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垫本体,其中:
所述座椅罩包括分别覆盖所述一个衬垫部和所述另一个衬垫部的表面罩件(21,22),以及分别覆盖所述拉槽(13)的侧面的槽罩件(24,25);
其中所述槽罩件(24,25)的边沿部被缝合在一起的缝合部(20D4)被设置在所述拉槽(13)的底面上,所述槽罩件(24,25)的边沿部彼此邻近;
缝合部(20D1,20D2)被设置在所述拉槽(13)在开口侧上的角部表面上;并且
在所述缝合部(20D1,20D2)中,所述槽罩件(24,25)的相对的边沿部被缝合到分别邻近所述槽罩件(24,25)的所述表面罩件(21,22)的相应的边沿部。
CN201610909272.2A 2015-10-23 2016-10-19 垫本体 Active CN1070541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08636A JP6558210B2 (ja) 2015-10-23 2015-10-23 クッション体
JP2015-208636 2015-10-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54184A true CN107054184A (zh) 2017-08-18
CN107054184B CN107054184B (zh) 2019-11-08

Family

ID=58562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09272.2A Active CN107054184B (zh) 2015-10-23 2016-10-19 垫本体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029592B2 (zh)
JP (1) JP6558210B2 (zh)
CN (1) CN10705418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24808A (zh) * 2017-10-06 2019-04-16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多区域座椅悬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88201B2 (ja) * 2015-06-29 2019-03-20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シートカバー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JP6639333B2 (ja) * 2016-06-06 2020-02-05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6629684B2 (ja) * 2016-06-30 2020-01-15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車両用シート
JP6763294B2 (ja) * 2016-12-21 2020-09-30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US10486565B2 (en) 2017-05-09 2019-11-26 Lear Corporation Dual firmness foam flex point elimination
JP6904118B2 (ja) * 2017-07-06 2021-07-14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US11975641B2 (en) * 2020-01-19 2024-05-07 Yanfeng International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Sewing structure for improving appearance of seat cover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16941A (en) * 1990-03-13 1991-05-21 Tachi-S Co. Ltd. Structure of vehicle seat
CN2391770Y (zh) * 1999-08-26 2000-08-16 王文杰 多用途汽车座椅
CN103264675A (zh) * 2013-05-23 2013-08-28 廊坊市金色时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坐垫
CN204236297U (zh) * 2014-11-11 2015-04-01 廊坊市金色时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导风垫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86407A (ja) 1986-06-06 1987-12-1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一体成形シ−ト
US5395473A (en) * 1993-09-07 1995-03-07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Bonded seat assembly
US5669670A (en) * 1996-03-21 1997-09-23 Tachi-S Co., Ltd. Leather trim cover assembly for vehicle seat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US5733001A (en) * 1996-11-19 1998-03-31 Roberts; Clifford D. Seat cover retainer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JP2003225135A (ja) 2002-02-05 2003-08-12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
JP2005192635A (ja) 2003-12-26 2005-07-21 T S Tec Kk 表皮一体発泡成形シート
SI1871197T1 (sl) * 2005-03-30 2022-08-31 Woodbridge Foam Corporation Sedežni element iz pene, kalup za njegovo proizvodnjo in postopek za izdelavo kalupa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16941A (en) * 1990-03-13 1991-05-21 Tachi-S Co. Ltd. Structure of vehicle seat
CN2391770Y (zh) * 1999-08-26 2000-08-16 王文杰 多用途汽车座椅
CN103264675A (zh) * 2013-05-23 2013-08-28 廊坊市金色时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坐垫
CN204236297U (zh) * 2014-11-11 2015-04-01 廊坊市金色时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导风垫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24808A (zh) * 2017-10-06 2019-04-16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多区域座椅悬架
CN109624808B (zh) * 2017-10-06 2022-04-19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乘员就座的座椅组件的悬架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081219A (ja) 2017-05-18
JP6558210B2 (ja) 2019-08-14
US10029592B2 (en) 2018-07-24
CN107054184B (zh) 2019-11-08
US20170113588A1 (en) 2017-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54184B (zh) 垫本体
US10227024B2 (en) Seat cover and vehicle seat
JP6179458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US7823980B2 (en) Pieces for skin members of vehicular seat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6488885B2 (ja) シートカバー
US10308149B2 (en) Vehicle seat
US11013342B2 (en) Conveyance seat and seat cover for the same
JP6812902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US6663734B2 (en) Method for forming a foamed product integral with trim cover assembly
JP2019123478A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19014352A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5387226B2 (ja) 長孔塞ぎ構造
JP6950466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17047847A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5482156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619229B2 (ja) 人体骨格に有機的に対応するバストカップ体及びそのボディ構造
JP7219007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4247034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クッション
JP4134039B2 (ja) シート用クッションパ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198324B2 (ja) 皮革製表皮一体発泡品の製造方法
JP3489740B2 (ja) 皮革製表皮一体発泡品の製造方法
JP2005073880A (ja) ヘッドレスト
RU89832U1 (ru) Съемный чехол для переднего сиденья автомобиля
JP4312688B2 (ja) シートに用いるへッドレスト
JP7106857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