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24808B - 用于乘员就座的座椅组件的悬架构件 - Google Patents

用于乘员就座的座椅组件的悬架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24808B
CN109624808B CN201811136369.XA CN201811136369A CN109624808B CN 109624808 B CN109624808 B CN 109624808B CN 201811136369 A CN201811136369 A CN 201811136369A CN 109624808 B CN109624808 B CN 1096248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ponse
suspension member
occupant
region
susp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3636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24808A (zh
Inventor
N·D·曼卡摩
O·S·阿柯卡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Original Assignee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filed Critical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ublication of CN1096248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248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248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248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0Upholstery springs ; Upholstery
    • B60N2/7023Coach-like constructions
    • B60N2/7035Cush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2Thigh-res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0Upholstery springs ; Upholste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02Seat parts
    • A47C7/18Seat parts having foamed material included in cushioning part
    • A47C7/20Seat parts having foamed material included in cushioning part with reinforcement in the foam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8Seat cove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4Back-rests or cush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0Upholstery springs ; Upholstery
    • B60N2/7094Upholstery sp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座椅组件的悬架构件包括多个区域,该多个区域限定了悬架构件的空间变化的机械性能。区域中的每一个产生对由就座的乘员施加在座椅组件上的乘员负荷的响应,其中该响应包括刚度响应、能量耗散响应以及热响应中的一种或多种。由每一个区域所产生的响应不同于由区域中任何另一个所产生的响应。悬架构件可以由均质材料制成或者由材料的组合制成,使得每个区域由不同的材料制成。悬架构件可以包括通过机织、针织或钩织形成的织物材料。悬架构件的至少一个区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孔口。

Description

用于乘员就座的座椅组件的悬架构件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用于车辆座椅组件的座椅悬架。更具体地,座椅悬架具有空间变化的机械性能,以用于增大乘员与座椅组件的接触面积以及用于使接触压力在该接触面积上耗散。
背景技术
座椅组件,例如用于车辆的座椅组件,包括大体上垂直的座椅靠背和大体上水平的下部座椅。座椅靠背和座椅中的每一个通常包括框架、悬架、垫层以及装饰材料。装饰材料用来覆盖垫层、悬架和框架,并且提供用于与座椅组件的乘员接触的外表面。框架提供支撑结构以将座椅靠背和下部座椅彼此相互附接和/或附接至车辆。悬架设置在垫层和框架之间。垫层通常由可膨胀的泡沫材料制成并且被模制成如座椅靠背和下部座椅的形状所需要的形状。装饰材料、垫层以及悬架的配置,相结合地,确定了坐在座椅组件中的乘员的接触面积以及就座的乘员所经历的接触压力的压力分布。就座的乘员的舒适感受到乘员与下部座椅和座椅靠背表面所接触的面积和模式的影响,以及受到就座的乘员所经历接触压力的最大接触压力和压力分布影响。就座的乘员的舒适感可以进一步受到座椅的热特性的影响,包括通过座椅的流体流的热传导性、蓄热能力以及对其的阻力。
发明内容
描述了一种用于座椅组件的座椅悬架的悬架构件,其中该悬架构件配置为安装在包括下部座椅和座椅靠背的座椅组件中。在一个实例中,座椅组件是用于安装在车辆中的车辆座椅组件。在一个实例中,悬架构件可以安装在下部座椅和座椅靠谱中的每一个中,使得悬架构件对由就座的乘员施加在下部座椅和座椅靠背中的每一个上的乘员负荷提供响应。下部座椅和座椅靠背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框架、包含本文所述的悬架构件的悬架、垫层以及装饰材料,其中悬架设置在框架和垫层之间,该垫层被附接至框架。装饰材料提供对垫层、悬架和框架的覆盖,并且限定了与坐在座椅组件中的乘员相接触的接触表面。当就座时,乘员在座椅靠背和下部座椅中的每一个上施加乘员负荷,并且座椅靠背和下部座椅中的每一个通过座椅部件的组合,例如通过装饰材料、垫层、悬架以及框架的组合,对乘员负荷提供响应并对乘员施加接触压力。该响应可以包括热响应、机械响应或者热机械响应。可以由座椅组件以及由座椅组件的悬架构件提供的响应的类型的实例包括刚度响应(例如挠度响应)、能量耗散响应和热响应(例如,扩散性响应)、传导性响应、蓄热响应以及对流体的阻力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一个实例中,刚度响应包括座椅部件中的一个或多个(例如悬架构件)响应于成员负荷而变形,使得车辆座椅的接触表面符合就座的成员以在乘员与接触表面之间限定了接触面积。在一个实例中,耗散响应可以包括抑制传送给座椅组件的一个或多个输入,例如振动或来自与座椅组件相接触的表面(例如,地板表面)的输入,或者在车辆座椅的实例中,为振动、噪声、路感等,它们可以通过车辆座椅组件所附接至的车辆结构传送给座椅组件。在一个实例中,扩散性响应可以包括热扩散调节的空气和/或湿气通过悬架构件。
本文所述的悬架构件包括多个区域,该多个区域限定了悬架构件的空间变化的机械性能。区域中的每一个产生对由就座的乘员施加在座椅组件上的乘员负荷的响应,其中该响应包括刚度响应、能量耗散响应以及热响应中的一种或多种。由每一个区域所产生的响应不同于悬架构件的区域中任何另一个所产生的响应。在一个实例中,由悬架构件响应于乘员负荷所提供的响应的组合包括刚度响应和能量耗散响应,它们相结合以增大就座的乘员与座椅接触表面的接触面积,并且由此减小在该接触面积上的最大接触压力,其中该接触压力响应于由就座的乘员施加在座椅上的乘员负荷来产生。在一个实例中,悬架构件可以由均质材料制成,其中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均质材料”指的是在整个中结构和成分是均匀的,例如聚合物基材料,其可以是模制材料、弹性材料、固体基材料等。一个或多个孔口可以形成在悬架构件中以限定一定区域。在一个实例中,悬架构件可以由组合的材料制成,使得悬架的至少一个区域由和悬架构件的至少一个其他区域不同的材料制成。在一个实例中,悬架构件仅由非金属材料制成。在一个实例中,悬架包括织物材料,其中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织物材料”指的是通过编织、针织、钩编、编结或者这些的组合来形成。织物材料可以包括有机纤维(例如动物和/或植物基纤维)、包括聚合物和/或玻璃基纤维的合成纤维、和/或金属基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具有空间变化的机械性能且如本文所述的悬架构件包括被配置为对乘员负荷的提供第一响应的第一区域以及对乘员负荷提供第二响应的第二区域,其中第一响应不同于第二响应。第一响应和第二响应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刚度响应、能量耗散响应以及热响应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实例中,第一区域以第一弹性模量为特征,第二区域以第二弹性模量为特征,并且第一弹性模量不同于第二弹性模量。在一个实例中,第二区域由第一材料制成而第二区域由第二材料制成。第一和第二材料可以是均质材料中的一种,例如有机、聚合物、弹性体或金属基材材料、织物材料,织物材料可以包括有机纤维(例如动物和/或植物基纤维)、合成纤维、陶瓷基纤维(例如,玻璃纤维)、碳纤维以及金属基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在另一个实例中,悬架构件可以由单种类型的材料制成,使得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彼此通过形状、大小、厚度、密度、模式、开口的存在(例如,材料中的孔口或空间)和/或形成的方法来进行区分。在一个实例中,第一区域具有限定了第一响应的第一形状,第二区域具有限定了第二响应的第二形状,并且第一形状不同于第二形状。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悬架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和第二侧向部分之间的中间部分,并且配置为使得第一区域包括中间部分且第二区域包括第一和第二侧部分。在一个实例中,包括中间部分的第一区域具有限定了第一响应的第一形状,而包括侧向部分的第二区域具有限定了第二响应的第二形状,并且第一形状不同于第二形状。在一个实例中,中间部分以第一弹性模量为特征,使得由第一区域提供的第一响应包括由第一弹性模量所限定的刚度响应,第一和第二侧向部分以第二弹性模量为特征,使得由第二区域提供的第二响应包括由第二弹性模量所限定的刚度响应,且第一弹性模量大于第二弹性模量。在一个实例中,包括中间部分的第一区域由第一材料制成且包括侧向部分的第二区域由第二材料制成,其中第一材料不同于第二材料。
在一个实例中,悬架构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孔口,该至少一个孔口形成在第一和第二区域中的一个中且被配置为使得第一和第二区域中一个的响应由该至少一个孔口所限定。在另一个实例中,悬架构件可以包括配置为对乘员负荷提供第三响应的第三区域,第三区域包括形成在悬架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孔口。在一个实例中,悬架构件由织物材料制成,其可以包括机织结构、可以包括3D针织结构的针织结构以及组合针织-机织结构中的至少一种。在非限制性实例中,织物材料可以由包括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纤维形成:单丝纤维、多丝纤维、动物纤维、植物基纤维、合成纤维、陶瓷基纤维、碳基纤维以及金属纤维。在一个实例中,悬架构件包括形成第一区域的第一织物结构和形成第二区域的第二织物。第一和第二织物结构中的每一个包括机织和针织结构中的至少一种,配置为使得第一织物结构不同于第二织物结构。第一织物结构可以在以下中的至少一个方面不同于第二织物结构:针步类型、针号、纱线类型、纱线纤度、纤维类型、纤维尺寸、针布密度、经纱纹路、纬纱纹路和编织类型,以及形成方法,包括例如,针织、机织、钩织和/或这些方法至少两种的组合,使得第一区域所提供的响应不同于悬架构件的第二区域所提供的响应。在另一个实例中,悬架构件包括形成区域中一个的第一织物材料和形成区域中另一个均质材料。
相比于主要由金属基材料制成的座椅悬架,本文所述的悬架构件优点是相对较低的重量。此外,相比于包括金属弹簧元件(例如,蛇形和/或螺旋弹簧)的座椅悬架,本文所述的悬架构件相对更薄,使得本文所述的悬架构件在车辆和/或座椅组件中需要较少的封装空间,其中所节省的封装空间可以有利地分配给车辆的其他区域,例如头顶空间、腿部空间等。相比于弹簧座椅悬架,其中弹簧悬架可以通常由金属基材料制成和/或包括用于对乘员负荷提供响应的一个或多个弹簧部件,在悬架构件中形成多个区域且同时每个区域对坐在车辆座椅中的乘员所施加的乘员负荷产生不同的响应,有利地增加了乘员与车辆座椅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了在接触面积上的最大接触压力。用于形成本文所述悬架构件的非金属材料,包括例如模制聚合物材料以及机织和/或针织织物材料,相比于由金属基材料形成的常规座椅悬架,有利地对车辆输入(例如,振动、噪声和路感)提供了相对更好的抑制。
当结合附图时,通过用来实现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本公开教导的一些最佳模式和其他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本教导的以上特征和优点以及其他特征和优点将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通过示例的方式,对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进行描述,其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座椅组件侧视图,该组件包括下部座椅和座椅靠背,并且显示出乘员正在就座位置中占据该座椅组件;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座椅组件的横截面视图,包括覆盖垫层、悬架以及框架的装饰材料,其中悬架是包括本领域已知的弹簧元件的金属悬架;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就座的乘员的压力分布的示例,其显示出了局部优化的压力分布;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就座的乘员的压力分布的示例,其显示出了优选的压力分布;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座椅组件的横截面视图,包括具有空间变化的机械性能的悬架构件,其可以有利地配置为将就座的乘员的接触压力适当地分布在座椅组件表面的相对较大的接触面积上;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包括厚度减小的垫层的图5的座椅组件的横截面视图;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图5的座椅组件的下部座椅的悬架构件的俯视图;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图7的悬架的第一实例的透视图;
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图8的悬架的端视图;
图10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图7的悬架的第二实例的透视图;
图1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图10的悬架的端视图;
图1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图7的悬架的第三实例的局部俯视图;
图1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图7的悬架的第四实例的局部俯视图;
图1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图7的悬架的第五实例的局部俯视图;
图15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图7的悬架的第六实例的局部俯视图;
图16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图7的悬架的第七实例的局部俯视图;以及
图17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图7的悬架的第八实例的局部俯视图。
应当理解的是,附图未必按比例,而是对本文所公开的本公开的各种优选特征提供一定程度上简化的表示,包括例如,特定的尺寸、定向、位置以及形状。与这些特征相关联的细节部分地由特定预期应用和使用环境所决定。
具体实施方式
所公开实施例的部件,如本文中所描述和说明的,可以按照各种不同的配置进行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详细描述并不旨在限制所声明要保护的本公开的范围,而是仅用来表示其可能的实施例。此外,尽管为了对本文所公开的实施例提供透彻的理解在以下描述中阐述的大量具体细节,一些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细节中的一些的情况下实践。而且,为清晰起见,相关领域中公知的某些技术资料未详细进行描述,以便避免不必要地模糊本公开。此外,如本文所说明和描述的本公开可以在缺少本文中未具体公开的元件的情况下实践。
现在参考附图,贯穿各个附图,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对应于相同的或相似的部件,图1示出了座椅组件100,其包括大体上水平的下部座椅30和大体上垂直的座椅靠背40,并且可以包括头枕32。据显示,乘员10处于占据座椅组件100的就座位置。下部座椅30可操作地附接至底座34。在一个实例中,座椅组件100可以是用于车辆乘员10就座的车辆座椅。座椅100可以是前部驾驶员座椅、前部乘客座椅、后部乘客座椅中的一个。车辆座椅100可以是单独的座椅,也可以被称为斗式座椅,或者是能够使一个以上乘员10就座的长条座椅。在一个实例中,座椅组件100可以是车辆的前部座椅组件,使得底座34附接至车辆的结构元件36。在前部座椅组件100的实例中,结构元件36可以是车辆的地板,并且前部座椅组件100、下部座椅30以及座椅靠背40中一个或多个的位置可以是可调整成容纳具有不同大小和形状的乘员10,例如,调整特定乘员10的头部空间和/或腿部空间,和/或调整下部座椅30和/或座椅靠背40相对于特定乘员10的H点12、躯干线14和/或横档线16的角度。例如,底座34可以包括用于调整座椅组件100相对于车辆地板36的位置的一个或多个机构(未示出),使得座椅组件100可以相对于车辆地板36升高或降低,和/或相对于车辆地板36向前或向后移动。底座34、下部座椅30和/或座椅靠背40可以包括用于改变下部座椅30和/或座椅靠背40相对于车辆地板36和/或相对于特定乘员10的H点12、躯干线14和/或横档线16的角度的一个或多个机构(未示出)。在另一个实例中,座椅组件100可以是车辆的后部座椅组件,使得在一个实例中,底座34可以与结构元件36成一体,例如,可以由车辆的地板底盘限定。
现在参考图2、图5和图6,示出了示例性座椅组件100A、100B、100C的横截面视图,显示出下部座椅30和座椅靠背40中的每一个包括框架22、装饰材料24、垫层26以及悬架20。框架22提供支撑结构以将座椅靠背40和下部座椅30彼此相互附接和/或将座椅组件100附接至座椅底座34和/或车辆结构36。装饰材料24被用来覆盖垫层26、悬架20以及框架22,并且包括与坐在座椅组件100中的乘员10相接触的接触表面18。装饰材料24可以包括适合于覆盖垫层26并提供接触表面18的任何材料,包括:例如,具有适合于在座椅装饰应用中使用的足够耐用性、厚度和外观质量布料、皮革或聚合物材料中的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组合。垫层26通常由泡沫材料制成并且可以固定至框架22。在所示实例中,悬架20设置在垫层26与框架22之间,使得经由悬架20、垫层26以及装饰材料24从车辆结构36传送至接触表面18的车辆输入,例如振动、噪声以及路感,可以至少部分得到抑制和/或通过装置材料24、垫层26以及悬架20与就座的乘员10隔离。类似地,就座的乘员10施加给接触表面18的乘员负荷(由图1中的箭头42指示)产生负荷力,该负荷力通过装饰材料24、垫层26以及悬架20传递。装饰材料24、垫层26以及悬架20的组合产生对乘员负荷42的响应,包括施加在就座的乘员10上的接触压力。接触压力利用座椅组件100的接触表面18分布在乘员10的接触面积上。应当意识到,通过增大接触面积的大小,例如通过增大接触表面18相对于就座的乘员10的一致性,乘员负荷可以分布在增大的接触面积上,由此减小了响应于乘员负荷42施加在乘员10上的最大接触压力。
作为非限制性实例,通过装饰材料24、垫层26以及悬架20的组合产生的响应可以包括刚度响应、能量耗散响应以及热响应中的一个或多个,使得悬架构件50对本文所述的乘员负荷24的响应可以包括机械响应、热响应或这些响应的组合。刚度响应,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可以包括装饰材料24、垫层26以及悬架20中的一个或多个通过乘员负荷42变形以符合乘员10,其中变形的量和方向可以随乘员负荷42的量值和方向以及随装饰材料24、垫层26以及悬架20的组成和配置而不同。作为非限制性实例,能量耗散响应包括抑制响应。通过装饰材料24、垫层26以及悬架20中的一个或多个响应于乘员负荷42而产生接触压力,按照压力分布梯度28分布在接触面积上,其包括由乘员10所经历的最大接触压力P4(参见图3和图4)。作为非限制性实例,热响应可以包括蓄热响应、热传导响应、热扩散响应、流体流动抵抗响应以及水分扩散响应。
图2中所示的座椅组件100A包括弹簧悬架20A,其包括通常由金属基材料制成的弹簧元件38。弹簧元件38可以成形为,例如,螺旋弹簧、蛇形弹簧、Z形弹簧、钢丝弹簧、压缩弹簧、锥形弹簧、托弹簧、圆筒形弹簧等,或者具有可以用于形成悬架20A的一种或多种形状的弹簧元件26的组合。在一个实例中,弹簧元件26可以附接至悬架支架(未示出),其也可以有金属基材料制成,例如钢或铝,以形成图2中所示的悬架20A。包括弹簧元件38的悬架20A在本文中也可以被称为弹簧悬架20A,并且也已知为蛇形悬架、篮式悬架或金属丝悬架。图2中所示的下部座椅30的总厚度Xo1由装饰材料24的厚度Xt、垫层26的厚度Xc1、悬架20a的厚度Xs1以及框架22的厚度Xf决定。
分别在图5和图6中示出的座椅组件100B和100C包括由具有空间变化的机械性能的悬架构件50制成的悬架20B,该空间变化的机械性能可以有利地配置为将就座的乘员10的负荷42分布在座椅组件100B、100C的接触表面18的相对更大的接触面积上,使得最大接触压力被减小并且该接触压力按照优选的模式分布,如本文中进一步进行描述的。在图7中所示的非限制性实例中,并且为了简化说明,悬架构件50在图7至图17中被显示为大体矩形的垫子或垫,然而应当意识到,如周边边缘72所限定的,悬架构件50被成形为使得当被安装到座椅组件100B、100C内时,悬架构件50覆盖下部座椅30或座椅靠背40的接触面积18的显著部分和/或与该接触区域18大体上同延,该悬架构建50被装配到该下部座椅30或座椅靠背40中。如本文中进一步详细描述的,悬架构件50由非金属材料和/或材料组合制成,这些材料被模制、机织和/或针织以形成该悬架构件50。处于已安装位置时,悬架构件50可以例如并如图7中箭头82所指示的,通过在将悬架构件50附接至框架22之前和/或期间拉伸悬架构件50而被拉紧,使得处于拉紧状态的悬架构件50用作产生响应的弹簧垫,该响应可以包括例如刚度响应、能量耗散响应以及热响应的响应。
在图5中所示的实例中,下部座椅30的总厚度Xo1和图2中所示的下部座椅30的总厚度Xo1相同,使得图2和图5中所示的下部座椅30具有在下部座椅30中相同的封装空间。如图中所示示例所示出的,悬架20B的厚度Xs2,其在实例中被定义为悬架构件50的厚度Xs2,可以类似于或小于常规弹簧悬架20A的厚度Xs1,且座椅组件100B的下部座椅30的垫层26的垫层厚度Xc2可以类似于或大于座椅组件100A的下部座椅30的垫层厚度Xc1。悬架构架50被有利地配置为提供悬架20B,该悬架20B将乘员负荷分布在更宽的接触面积上,并且优选地根据接触区域的不同部分的相应负荷承载能力将乘员身体的区域加载在接触区域的不同部分中。由此,悬架20B呈现出包括好于弹簧悬架20A的响应特征的特征。如果此类悬架连同具有和图2中大体上相同厚度的垫层26可以结合到图5中所示的座椅组件100B的下部座椅30内,则相比于座椅组件100A的舒适度,通过增大与乘员10的一致性并由此将乘员负荷42分布在较大的接触面积上以减少由乘员10经历的最大接触压力,以及通过经由较厚垫层26增大对车辆输入的抑制,而并不改变座椅组件的封装空间并且例如不牺牲座椅组件100安装在其中的车辆中的头部空间和/或座椅高度,所得到的座椅组件100B为就坐的乘员10提供了增强的舒适度。如本文中另外详细描述的,包括悬架构件50的悬架20B有利地配置有对乘员负荷10产生响应的空间变化的机械性能,相比于弹簧悬架20A,其在最大接触压力P4方面以及在接触压力分布28方面(参见图2和图3)提供相对的改善(减小),使得通过由悬架构件50所提供的在接触压力分布方面的相对改善,座椅组件100B的乘员舒适度相对于座椅组件100A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应当意识到,座椅组件100B的座椅靠背40可以配置有包括悬架20B,该悬架20B包括具有厚度Xs2的悬架构件50和具有厚度Xc2的垫层26,使得在不改变座椅组件的封装空间的情况下,例如在不牺牲腿部空间和/或座椅组件100B的前向/后向调整范围的情况下,座椅组件100B的座椅靠背40的乘员舒适度和抑制性能相对于座椅组件100A的座椅靠背40得到改善。
在图6中所示的实例中,座椅组件100C的下部座椅30的总厚度Xo2大体上小于图2和图5中所示的下部座椅30的总厚度Xo1,使得图6中的下部座椅30在车辆中相对于图2和图5中所示的下部座椅30消耗大体上更少的封装空间。如图中所示,悬架20B的厚度Xs2,例如悬架构件50的厚度Xs2,和弹簧悬架20A的厚度Xs1相同或比其更小,然而座椅组件100C的下部座椅30的垫层26的垫层厚度Xc1可以和座椅组件100A的下部座椅30的垫层厚度Xc1相同或比其更小。由此,图6中所示的座椅组件100C和下部座椅30在提供和座椅组件100A大体上相同的舒适度和抑制特征的同时在车辆中消耗较少的封装空间。如此,图6中所示的下部座椅30提供了改善的悬架特征,其具有相对于图2中所示的下部座椅30等同或更好的垫层舒适度和抑制特征,通过将下部座椅30的总厚度减小到Xo2而具有减小下部座椅30的封装空间的优点。座椅组件100C相比于座椅组件100A的座椅厚度的差值(Xo1-Xo2)可以在车辆的总体封装中重新分配,例如,用来提供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增大座椅高度调整的范围,通过增加座椅组件100C的下部座椅30的接触表面18与车辆的内顶板之间的垂直距离而提供对头部空间的增大,以及减小车辆的总高度。在该实例中,车辆的外部车辆轮廓线的高度可以在保持车辆内部的头部空间的同时按照下部座椅30的厚度的差值(Xo1-Xo2)降低,使得改进车辆动力学、减小车辆阻力,从而有助于提高燃料效率。应当意识到,图6中所示的座椅组件100C的座椅靠背40提供了改善的悬架特征,其具有相对于图2中所示的座椅靠背40等同或更好的垫层舒适度和抑制特征,通过将座椅靠背40的总厚度减小到Xo2而具有减小座椅靠背40的封装空间的附加优点。座椅靠背厚度的差值(Xo1-Xo2)可以在车辆的总体封装中有利地重新分配,例如,用来提供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增大座椅组件100C的前向/后向调整的范围,通过增大从座椅组件100C的座椅靠背40的接触表面18到前部地板底盘(在前部座椅组件100C的情况下)或者到前部座椅的后部(在后部座椅组件100C的情况下)的纵向距离而提供对腿部空间的增大,通过按照车辆的内顶板的差值减小车辆的顶板高度而增大头部空间和/或燃料效率,以及通过按照座椅组件100C的成角度座椅靠背30的厚度的差值(Xo1-Xo2)的垂直分量减小车辆的总高度。
再次参考图1,处于就座位置的占据座椅组件100的车辆乘员10与下部座椅30和座椅靠背40的接触表面18相接触。就座的乘员10按照一定接触模式和区域对座椅组件100施加乘员负荷,在图1中大体上以箭头42指示,该接触模式和面积对特定乘员10是特定的并且取决于特定乘员10的物理特征,包括体重、高度、骨架结构、外形等,并且乘员10在座椅100中的特定定位包括乘员躯干(如躯干线14所指示的)、乘员的腿部(如横档线12所指示的)的定向以及乘员髋关节(如H点12所指示的)的定位。应当进一步意识到,乘员10的接触模式和面积是动态的,随着乘员10在座椅组件10中随时间移位和/或移动、和/或调整座椅组件100、下部座椅30或座椅靠背40中任一个的位置而改变。座椅组件100经由接触表面18产生对乘员负荷10的响应,包括对乘员10施加接触压力,其中包括最大接触压力和压力分布梯度的该接触压力特定于特定乘员10。例如,接触压力的面积和量值可以根据乘员10的物理特征、乘员10在座椅组件100中的位置以及座椅组件100的配置而变化,座椅组件100的配置包括下部座椅30和座椅靠背40中每一个的配置,如图3和图4中所示的示例性压力分布曲线28A、28B所示出的。下部座椅30和座椅靠背40中的每一个,如图2、图5和图6中横截面所示且在本文中进一步详细描述的,包括覆盖垫层26、悬架20以及框架22的装饰材料24,它们相组合地响应于乘员的乘员负荷42(例如,与之相反)对乘员10施加接触压力44。经由座椅组件100的接触表面18施加的接触压力的量值和面积可以通过压力分布曲线28例示说明,如图3和图4中所示,其中大体以44A指示的压力梯度示出了座椅靠背40的接触压力而大体以44B指示的压力梯度示出了下部座椅30的接触压力。在所示实例中,压力梯度P1、P2、P3、P4示出了接触压力逐渐增大的区域,即,相对最低的接触压力的区域由压力梯度P1表示,而相对最高或最大的接触压力的区域由压力梯度P4表示。作为实例,在压力梯度P1所指示的区域中的接触压力可以是标称的,例如,可以是最小或可忽略的,使得用来支撑就座的乘员10的负荷42表面18的接触区域由压力梯度P2、P3和P4指示。应当进一步意识到,车辆输入,例如振动、噪声、路感等,可以经由座椅组件100从车辆结构36传送到就座的乘员10,其中被传送的车辆输入的量值和特征可以通过车辆组件100的构造进行修改。例如,装饰材料24、垫层26以及悬架20,单独地和/或彼此相组合地,可以配置为抑制和/或隔离车辆输入通过座椅组件100到就座的乘员10的传送。
现在参考图3和图4,图3显示了示例性压力分布曲线28A,其说明了接触压力44的非优化分布,而图4显示了示例性压力分布曲线28B,其说明了接触压力44的相对更有利且更优选的分布。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并参考图3和图4,座椅靠背40的接触表面18被垂直轴线46和横向轴线48划分成象限I、II、III以及IV,使得例如座椅靠背40的象限I包括接触表面18通常将由包括就座的乘员10的左肩部的左上部躯干接触的部分。类似地,下部座椅30的接触表面18被纵向轴线52和侧向轴线54和划分成象限I、II、III以及IV,使得例如下部座椅30的象限I包括接触表面18通常将由覆盖就座的乘员10的左坐骨结节的乘员的肉体所加负荷的部分。坐骨结节在本文中也可以被称为坐骨(sit bone)和/或坐骨(sittingbone)。
在图3中所示的非优化示例性曲线28A中,大体以44A指示的压力梯度显示出位于座椅靠背40的象限III和IV中的区域P2、P3、P4(相对于区域P1)具有增大的接触压力,同时最高的接触压力在垂直轴线46处产生,如此施加在就座的乘员10的躯干的下背部和下脊椎部分上。在图3中以44B指示的压力梯度显示出位于下部座椅30的象限I和II中的区域P2、P3、P4(相对于区域P1)具有增大的接触压力,同时最高的接触压力施加在就座的乘员10的坐骨上。在该非优化实例中,如曲线28A的具有梯度44A和44B的区域P2、P3和P4所示,仅20%至40%的接触表面18被用于支撑就座的乘员10的负荷42,同时最大接触压力集中在乘员的下背部和坐骨上,使得相比于就座在座椅组件100中并具有图4中所示的优选压力分布曲线28B而言,就座在座椅组件100中并具有图3中所示的压力分布曲线28A的乘员10的舒适感将不那么舒适,例如,将经历更多不舒适。现在参考图4,通过大体上以44A指示的压力轮廓所显示的压力分布模式显示出大体上位于座椅靠背40的象限I和II中的区域P2、P3、P4具有增大的接触压力,同时最高的接触压力居中位于象限I和II的每一个中且最小压力P1在垂直轴线46并如此施加在就座的乘员10的上背部两端,最小接触压力沿脊柱并施加在就座的乘员10的下背部上,使得相比于图3的压力梯度44B,图4的压力梯度44A为就座的乘员10提供了更高水平的舒适度。在图4中以44B指示的压力轮廓显示出有增大的接触压力的区域P2、P3、P4分布在下部座椅30的全部四个象限I、II、III以及IV之间,使得乘员的负荷42分布在下部座椅30的50%以上的接触表面18上,并且有限地分布在就座的乘员10的坐骨和大腿附近,使得相比于图3的压力梯度44B,图4的压力分布轮廓44B为就座的乘员10提供更高水平的舒适度。在该优化实例中,如曲线28B的具有压力轮廓44A和44B的区域P2、P3和P4所示,超过50%的接触表面18被用于支撑就座的乘员10的负荷42,同时最大接触压力分布在乘员的上背部、坐骨和大腿上,使得相对于就座在座椅组件100中并具有图3中所示的非优化压力分布曲线28A的乘员10的舒适感而言,就座在座椅组件100中并具有图4中所示的压力分布曲线28B的乘员10的舒适感得的改善。
现在参考图5至图17,并且如本文中之前所述,悬架20B包括具有空间变化的机械性能的悬架构件50,其可以有利地配置为产生对乘员负荷42的响应,包括刚度响应和能量耗散响应。相比于弹簧悬架20A,该刚度响应导致将就座的乘员10的乘员负荷42分布在座椅组件100B、100C的接触表面18的相对较大的接触区域上,使得最大接触压力P4(相对于弹簧悬架20A)被减小且接触压力按照优选的方式分布,例如接近和/或类似图4中所示的压力分布曲线28B的压力模式,以及使得用于支撑就座的乘员10的乘员负荷42的接触表面18的区域是接触表面18的至少40%,优选地大于接触表面18的50%,以及更优选地利用高达60%的接触表面18来支撑乘员负荷42。在图7中所示的非限制性实例中,并且为了简化说明,悬架构件50在图7至图17中被显示为大体矩形的垫子或垫,然而应当意识到,如周边边缘72所限定的,悬架构件50被成形为使得当其被安装到座椅组件100B、100C内时,悬架构件50覆盖下部座椅30或座椅靠背40的接触区域18的显著部分和/或与该接触区域18大体上同延,该悬架构建50被包含到该下部座椅30或座椅靠背40中。悬架构件50包括A表面56和B表面58,其中在下部座椅30中处于已安装位置的A表面56紧邻垫层26并相对于座椅面朝上并朝向下部座椅30的接触表面18。在座椅靠背30中处于已安装位置的A表面56紧邻垫层26并相对于车辆面朝前并朝向座椅靠背40的接触表面18。在下部座椅30中处于已安装位置的B表面58紧邻座椅框架22并相对于下部座椅30的接触表面18面朝下。在座椅靠背40中处于已安装位置的B表面58紧邻座椅框架22并相对于车辆面朝后并远离座椅靠背40的接触表面18。悬架构件50可以进一步被描述为包括中间部分76,该中间部分76包括纵向轴线52。中间部分76设置在侧向部分78之间,如图7至图11中所示。
为了简化描述,并参考图7至图17,悬架构件50将被描述为配置用于安装到下部座椅30内。应当理解的是,针对将悬架构架50安装到下部座椅30内所描述的实例和配置可以适用于配置为安装到座椅靠背40内的悬架构件50。图7中所示的下部座椅悬架构件50已经被纵向轴线52和侧向轴线54和划分成象限I、II、III以及IV,使得例如下部座椅30的象限I包括接触表面18通常将由就座的乘员10的左坐骨结节所接触的部分。在图7至图17的每个中示出了象限标识符I、II、III和IV以及指示就座的乘员10相对于悬架构件50的位置的H点12,用于相对于悬架构件50的一个或多个区域60、70、80的定向,其中区域60、70、80种的每一个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制成,和/或具有和区域60、70、80中另一个不同的机械和/或材料性能,包括在弹性模量、抑制、热传导性、密度、对流体流的阻力等方面的差异,并且使得通过区域60、70、80中每一个响应于乘员负荷42所产生的响应不同于区域60、70、80中另一个对乘员负荷42所产生的响应。区域60、70、80的示例是非限制性,并且应当意识到,悬架构件50可以根据提供特定于特定座椅组件100B、100C的期望接触压力分布、抑制和舒适度特征的需要而包括一个、两个、三个或更多个区域。此外,区域可以通过由单种悬架材料60制成悬架构件50所限定,例如图8至图11中所示的中间和侧向部分76、78,其中在该实例中区域通过被标识为中间和侧向部分76、78的面积的形状、厚度和/或几何配置来区分,并且其中形状、厚度和/或几何配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差异限定了悬架构件50内具有和悬架构件50的另一面积(区域)不同的机械性能的面积(区域),使得由区域中每一个对就座的乘员10的乘员负荷42所产生的响应不同于由区域中另一个对乘员负荷42所产生的响应。应当意识到,在图8和图9中所示的实例中,尽管悬架构件50由均质悬架材料60制成,但是由于悬架构件50在不同区域76、78中厚度的不同,中间部分(区域)76呈现出和侧向部分(区域)78不同的机械性能,包括不同的变形特性和负荷耗散特性,使得由侧向部分76中每一个对就座的乘员10的乘员负荷42产生的响应不同于由中间部分78对乘员负荷42产生的响应。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均质材料”指的是整个结果和成分均匀的材料,例如基于聚合物的材料,其可以是模制的材料或弹性材料、实心金属基材料等。
再次参考图7至图17,H点,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指的是连接乘员10的髋关节的线的中点,其中就座的乘员的髋关节相对于悬架构件50的位置在图7中以62指示。横档线16被显示为从每个髋关节指示符62延伸,以显示大腿和膝盖相对于H点12的定向。应当理解的是,特定乘员10的H点12、髋关节62以及大腿线16相对于悬架构件50的位置由特定乘员10决定,并且可以根据特定乘员的体重、外形、大小就座位置等从一个乘员10到另一个而不同。可以意识到,乘员10的位置、就座的乘员10的接触面积以及因此得到的压力分布28可以相对于座椅组件100B、100C的中心轴线是不对称的,例如,处于就座位置时,乘员10的躯干线14(参见图1、图5和图6)可以相对于座椅靠背40的垂直轴线46倾斜,和/或大腿线16可以相对于彼此和/或相对于下部座椅30的纵向轴线52倾斜。如此,悬架构件50可以配置为是的区域60、70、80不一定是围绕中心轴线46、52彼此相同或镜像的,并且区域60、70、80可以考虑施加在悬架构件50的各个象限I、II、III、IV中的乘员符合的差异而不同地进行配置。在非限制性实例中,在象限II和III中的区域60、70、80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大小、形状、材料和/或机械性能可以不同于象限I和IV中的区域60、70、80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大小、形状、材料和/或机械性能,以补偿在车辆中被配置作为驾驶员座椅组件的车辆座椅组件100B、100C中的驾驶员乘员10所施加的接触负荷的已知差异。利用左侧驾驶员座椅的例示,如在美国驾驶的车辆中可见的,例如,可以意识到,驾驶员乘员10使用右腿来操作车辆的加速器和制动器踏板,并且可能显示出了例如为了操作中央仪表板中的控制装置朝向车辆的中心倾斜的倾向,使得由驾驶员乘员10施加的乘员负荷42在象限II和III中可以比在象限I和IV中更大。如此,悬架构件50可以在象限II和III中包括一个或多个区域60、70、80,起可以与包含在悬架构件50的象限I和IV中的一个或多个区域60、70、80不同的大小、形状、材料含量、机械性能等。在另一实例中,座椅组件100B、100C可以配置为安装作为具有手动变速器的车辆中的驾驶员座椅,其中下部座椅悬架构件50可以包括在象限I和IV中的一个或多个区域60、70、80,其被配置为(参考美国车辆实例)考虑当利用左腿来操作离合器时施加在下部座椅30的接触表面18上的驾驶员乘员负荷。类似滴,座椅靠背悬架构件50可以包括在象限II和III中的一个或多个区域,考虑了当利用右臂来操作变速杆从而引起座椅靠背40相对于垂直轴线46的非对称负载时施加在座椅靠背40的接触表面18上的驾驶员乘员负荷。
悬架构件50可以在已安装位置中在下部座椅30或座椅靠背40中通过任何合适的附接装置附接至框架22,作为非限制性实例,包括使用紧固件、夹子、粘合剂。在一个实例中,处于已安装位置时,悬架构件50可以例如并如图7中箭头82所指示的,通过在将悬架构件50附接至框架22之前和/或期间拉伸悬架构件50而被拉紧,使得处于已安装位置的悬架构件50被保持处于拉紧状态并可以用作产生对乘员负荷42的响应的弹簧垫,该响应可以包括使悬架构件50偏转以吸收并耗散坐在座椅组件100B、100C中的乘员10的负荷。作为非限制性实例,处于拉紧状态的悬架构件50在已安装状态下可以在一个方向上比另一方向拉伸地更多。例如,当安装时悬架构件50可以侧向地拉紧第一量,该第一量可以被表示为第一百分比拉伸,以及纵向地拉伸不同于第一量的第二量,该第二量可以被表示为第二百分比拉伸,其中第一量和第二量可以是不同的。
如本文中进一步详细描述的,悬架构件50包括悬架材料和/或悬架材料60的组合,这些材料被模制、机织、钩织和/或针织以形成该悬架构件50。作为非限制性实例,形成悬架构件50的悬架材料和/或材料60的组合优选地是非金属材料,和/或悬架材料60的组合的金属含量相对于非金属含量最大程度减少,使得包括本文所述的悬架构件50的悬架20A重量相对低于图2中所示的常规金属弹簧悬架20A。在非限制性实例中,包括悬架构件50的悬架20B相比于弹簧悬架20A,减少的质量在15%只40%的范围内。减少的质量可以有利地有助于节省重量并改善车辆的燃料效率。
参考图8和图9,示出了悬架构件50的示例性配置,其由悬架材料60制成且具有凹面部分,该凹面部分由悬架构件50的中间部分76所限定,使得悬架构件50的B表面58相对于在所示实例中大体上平坦的A表面56是弧形的。弧形横截面在侧向部分78的周边边缘72处具有厚度Xs2,其逐渐减小到纵向轴线52处的较小厚度Xs3,使得悬架构件50的中间部分76比侧向部分78更薄,并且使得中间部分76具有第一横截面形状并限定悬架构件50的第一区域而侧向部分78具有第二横截面形状并限定了悬架构件50的第二和第三区域,其中对乘员负荷24的响应以及负载耗散行为通过部分76和78之间的区域改变。在图8和图9中所示的实例中,悬架构件50由柔性材料60制成,使得较薄的中间部分76在就座的乘员10的乘员负荷下更大程度地偏转,并且使得侧向部分78朝向就座的乘员10偏转以增大悬架构件50在中间部分76和侧向部分78中相对于就座的乘员10的一致性,从而扩展了接触面积且分布了乘员负荷42使得压力分布28被扩展到悬架构件50的侧向部分78内,并且最大接触压力P4通过侧向部分(区域)78相对于中间部分(区域)76的偏转的偏转而被减小。在一个实例中,图8和图9中所示的悬架构件50可以由均质材料制成,其可以是非金属材料,例如弹性体材料、硅树脂材料和/或聚氨酯材料,并且可以通过模制形成。实例是非限制性的,并且应当意识到,图8和图9中所示的悬架构件50可以由金属基材料制成,例如,通过冲压和/或弯曲形成以使侧向部分78具有大于中间部分76的厚度,使得金属基悬架构件50越薄在就座的乘员10的乘员负荷下中间部分76更大程度低偏转,并且使得侧向部分78朝向就座的乘员10偏转以增大悬架构件50在中间部分76和侧向部分78中相对于就座的乘员10的一致性。
图8和图9中所示的实例是非限制性的,而且应当意识到,针对图8和图9的悬架构件50所描述的弯曲和偏转机制以及分布模式可以通过结合几何特征来获得,该几何特征大体上等同于由图8和图9中所示的悬架构件50的弧形形状所提供的弯曲、偏转和负荷消散效果。在一个实例中,悬架构件50的B表面58可以包括沿B表面58纵向延伸的多个肋条,其中肋条(未示出)具有能够促使中间部分76在就座的乘员10的乘员负荷下更大程度地偏转的大小、图案和几何形状,使得侧向部分78朝向就座的乘员10偏转,从而扩展接触面积并消散乘员负荷,使得压力分布被扩展到悬架构件50的侧向部分78内,并且最大接触压力通过侧向部分(区域)78相对于中间部分(区域)76的偏转的偏转而减小。应当意识到,其他几何特征可以结合到悬架构件50中以获得类似的偏转响应。例如,在中间部分76余侧向部分78的每一个之间和悬架构件50一体形成的活动铰链可以由乘员负荷致动从而偏转悬架构件50,使得当铰链被乘员负荷42致动时中间部分76相对于侧向部分78更大程度地被偏转。
作为非限制性实例,悬架构件50可以进一步包括施加到B表面58的层64,其配置为响应于乘员负荷42产生能增大悬架构件50相对于就座的乘员10的一致性的响应。层64可以由非金属材料或金属材料中的一种形成并通过粘合附着至B表面58,并且可以成形为和B表面58互补,例如,与其相符合。在一个实例中,层64可以是弧形的。在另一实例中,层64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弯曲或挠曲特征,例如肋条或活动铰链,如前文所述,其可以通过乘员负荷42致动以增大悬架构件50相对于就座的乘员10的一致性,由此增大了接触压力在接触表面18的较大接触面积上的耗散。作为实例,层64由相对薄的金属板形成,例如弹簧钢或铝基材料以及聚合物材料。
图10和图11示出了悬架构件50的另一实例,其在悬架构件50的每个侧向部分78中包括大体上楔形的区域70,例如,被形成为三棱柱,其中区域70的厚度被成形为使得区域70从紧邻周边边缘72的厚端到紧邻中间部分76的薄边缘侧向地逐渐减少。除区域70外的悬架构件50由具有比形成区域70的材料的弹性模量相对更低的弹性模量的悬架材料60形成,使得具有较低弹性模量的中间部分76在就座的乘员10的乘员负荷42下比较高模量区域70更大程度地偏转,以及使得形成在侧向部分78中的区域70响应于乘员负荷10朝向就座的乘员10偏转以增大悬架构件50相对于就座的乘员10的一致性,从而扩展了接触面积并耗散了乘员负荷42,使得压力分布28被扩展到悬架构件50的侧向部分78内,并且最大接触压力通过侧向部分78(包括由具有相对较高的模量的材料形成的区域70)相对于由相对较低模量的悬架材料60形成的中间部分76的偏转的偏转而被减小。在一个实例中,包括区域70的悬架构件50利用低模量的聚合物悬架材料60模制,并且区域70中的悬架材料60选择性地利用交联剂进行处理以增加聚合物材料60在区域70中的交联,使得区域70呈现出比形成悬架构件50的中间部分76的未处理的低模量材料60更高的模量。在另一实例中,图10和图11中所示的悬架构件50按照多级模制过程形成,其中在一个阶段中区域70利用较高模量的聚合物材料模制,而在另一阶段中,悬架构件50的包括中间部分76的其余部分利用较低模量的聚合物材料模制。在另一实例中,较低模量的聚合物材料60被模制以形成用来容纳楔形区域70的悬架构件50,该楔形区域70由较高模量的聚合物材料形成为单独的原件并被插入和/或附接至悬架投建50,如图10和图11中所示,例如通过粘结、熔焊、粘合剂或其他合适的方法以形成包括图10和图11中所示的区域70的悬架构件50。该实例是非限制性的,并且应当意识到,图10和图11中所示的悬架构件50可以由金属基材料制成,例如,通过冲压和/或弯曲形成,楔形构件可以粘结到其上或插入以形成区域60,使得金属基部分76在就座的乘员10的乘员负荷下更大程度地偏转,并且使得包括形成区域70的楔形构件的侧向部分78朝向就座的乘员10偏转以增大悬架构件50在中间部分76和侧向部分78中相对于就座的乘员10的一致性。
图12至图17中示出了悬架构件50的其他示例性配置。为了简化说明,在图12至图17的每一个中仅示出了悬架构件50的一半,例如悬架构件50的象限II和III。应当意识到,在图12至图17中未示出的象限I和IV中悬架构件50的配置可以是,但是并不必须是,象限II和III中所示的配置相对于悬架构件50的纵向轴线52的镜像。如之前所述,在象限II和III中的区域70、80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大小、形状、材料、热性能和/或机械性能可以不同于象限I和IV中的区域60、70、80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大小、形状、材料、热性能和/或机械性能,以补偿在象限I、II、III以及IV的每一个中由驾驶员乘员10施加在悬架构件50上的接触负荷的已知或预期差异。
参考图12至图17,示例性悬架构件50可以由均质材料、织物材料或者均质材料和织物材料的组合制成。在一个实例中,均质材料可以是非金属材料,例如聚合物泡沫、弹性体材料、硅树脂材料和/或聚氨酯材料,例如,通过模制、冲压等形成。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织物材料”指的是通过机织、针织、钩织、编织或者这些的组合中的一种或多种形成的材料,并且其中机织在织物材料中产生机织结构,针织在织物材料中产生机织结构,钩织在材料中产生钩织结构,以及编织在织物材料中产生编织结构。应当意识到,利用这些方法的组合制成的织物材料可以具有包含多种结构的部分,例如,可以利用编织纤维形成的针织部分,纤维可以通过针织或钩织结构机织以提供尺寸强度和/或稳定性,钩织边缘可以形成在针织或机织结构上,机织层可以针织到一起以形成多层织物材料,例如3D织物材料等。织物材料可以包括一种或多种类型的纤维,包括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有机纤维(例如,动物纤维、植物基纤维)合成纤维(例如,聚合物纤维)、碳基纤维、陶瓷基纤维(例如,玻璃基纤维)、包括钢基纤维和/或线以及铝基纤维和/或线的金属基纤维、混合纤维(例如,动物/合成混合纤维、动物/植物混合纤维、植物/合成混合纤维、玻璃/聚合物混合纤维(玻璃纤维)、金属/合成混合纤维等)、和/或各种纤维类型中的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动物纤维可以包括由提供适合于纤维生产的毛发/毛皮的任何动物(作为非限制性实例,包括绵羊、山羊、兔子、美洲驼等,)的毛发和/或毛皮制造的毛料纤维,由蚕茧制造的真丝纤维,等等。植物基纤维可以包括由提供适合于纤维生产的植物材料的任何植物制造的纤维,作为非限制性实例,包括棉花、亚麻、木材(醋酸纤维、人造丝)、竹子、黄麻、大麻、酒椰、剑麻、大豆等。作为非限制性实例,合成纤维可以包括由丙烯酸纤维、芳纶、尼龙、诺梅克斯、聚酯纤维、氨纶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的纤维。作为非限制性实例,纤维可以通过纺纱、挤压、拉丝等形成。织物材料可以由包括多种纤维的纱线形成,该多种纤维已经被纺或捻在一起或以其他方式互锁或连接以形成纱线。织物材料可以包括单丝纤维、多丝纤维、短纤维或者这些纤维的组合。
织物材料可以被形成为多维和/或多层材料,例如2D材料、3D材料、多层网状材料、多层机织材料等。织物材料可以利用技术的组合来形成。例如,织物材料可以是针织3D材料,纬纱和经纱已经机织到其中已提供方向性能,例如方向拉伸能力、在负荷下织物结构中空间的预定扭曲、抑制特征等,其中所示实例并不旨在进行限制。织物材料尅包括通过相同技术形成的多个层,例如双层机织材料,或者其中多个层中的至少一个通过与多个层中另一个不同的技术形成。例如,织物材料可以包括为机织层的第一层和为针织层的第二层,使得当经受乘员负荷42时层的组合通过悬架构件50产生预定响应。应当意识到,本文所述的织物材料通过机织、针织、钩织、编织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形成,使得纤维彼此间隔开并且可以相对于彼此移动,例如在负荷下,使得纤维之间的间隔以及一个纤维相对于另一个的定向响应于施加在织物纤维上的负荷的方向和量值的变化而发生尺寸、形状以及定向上的变化。如此,织物材料可以表征为弹性、可拉伸、多孔和可传导,并且能够提供包括刚度响应、能量耗散响应以及热响应中的一种或多种,如本文中之前已经描述的那些术语。应当意识到,由于形成织物的纤维之间的间隔所提供的多孔结构,织物材料可以使流体流动(热量、空气、包括水蒸气的蒸汽)通过该织物材料,其中流体流动速度和容量以及织物材料的扩散率可以随着所施加的负荷的改变而变化。可以意识到,可以通过改变织物材料的针步类型、针步模式、纱线类型、纱线纤度、针号、纤维类型、纤维尺寸、针布密度、经纱纹路、纬纱纹路、机织类型、编织模式等中的一个或多个来改变织物材料的响应特征,其中织物材料的这些特征决定织物材料的特性,作为实例,包括织物材料的密度、厚度、孔隙度、传导性、弹性等,以及限定在织物材料的纤维之间的空间的形状、大小和定向以及动态响应。
再次参考图12至图17,显示了悬架构件50的示例性配置,包括第一区域60、第二区域70,并且如图12、13以及16中所示,包括第三区域80。如之前所指出的,为了简化说明,仅示出了悬架构件50的象限II和III,并且应当意识到,象限I和IV的配置可以类似于象限II和III的配置、相对于纵向轴线52成镜像。如图12至图17中所示,区域70、80的定位可以根据为特定悬架构件50提供期望响应的需要而改变,使得区域70、80可以从纵向轴线52和/或侧向轴线54偏离且可以在多个象限I、II、III以及IV上延伸。例如,图17中所示的区域80延伸到悬架构件50的全部四个象限I、II、III以及IV内。应当进一步意识到,象限II和III的配置可以和象限I和IV的配置相同(成镜像),或者象限I和IV中的区域60、70和80的形状、位置和大小可以通过象限II和III所显示的来修改,以补偿和/或适应座椅组件的特定要求。如本文中之前所描述的,例如,在每个象限中的区域的特征和特性可以被修改,例如,考虑到车辆座椅组件100B、100C的驾驶员乘员的坐姿和腿部延展在车辆的操作期间与一个或多个踏板、方向盘以及其他车辆控制装置的交互。
在一个实例中,图12至图17中所示的悬架构件50可以由单种材料制成,其可以是均质材料或织物材料中的一种,如本文中之前已经进行描述的那些术语,使得区域60、70、80中的每一个由相同的材料制成。在该实例中,尽管由相同的材料制成,区域60、70、80中的每一个可以不同地进行配置,使得区域60、70、80中的每一个对乘员负荷42提供不同的响应。配置的差异可以包括一个区域与另一个在形状、厚度、密度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当经受乘员负荷42时,由区域60、70、80中每一个提供的刚度响应、能量耗散响应以及传导性响应中的至少一种可以不同于由区域60、70、80中另一提供的响应。例如,参考图12,悬架构件50包括由边界74限定的第一区域60、第二区域70,以及包括形成在悬架构件50中的多个孔口66的第三区域80。在所示实例中,孔口66中的每一个同时向悬架构件58的A表面56和B表面58两者敞开,使得孔口66被形成为穿过悬架构件50的整个厚度。该实例是非限制性的,并且可以意识到,孔口66可以形成为仅部分延伸穿过悬架构件50的厚度的腔室,使得孔口向悬架构件50的A表面56和B表面58的一个敞开而不是同时向两个敞开。孔口66由孔口边缘68限定。在一个实例中,孔口边缘68可以被加强、熔接、结合、缝合或以其他方式进行精加工以在一段时间之后保持孔口66的形状和大小,例如在重复加载成员负荷42之后。在其中图12中所示的悬架构件50由可以是均质材料或织物材料中一种的单种材料制成的示例性实例中,第一区域60可以例如配置有比第二区域70更高的密度和/或更大的厚度,使得当经受乘员负荷42时,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呈现出不同的刚度响应,例如,使得较薄和/或较低密度区域70比区域60更大程度低偏转,并且使得较厚和/或较高密度区域60符合就座的乘员10以增大乘员10与接触表面18之间的接触面积。区域80提供了不同于区域60和区域70的刚度响应,其中具有各种大小和分布的孔口66通过拉伸对乘员负荷42作出响应,使得区域70相对于区域60的偏转通过拉伸区域80所引起的区域80的延展而得到增强,并且使得,在负载状态下,区域60、70以及80的组合被偏转成半椭圆形状以增强接触表面18相对于乘员10的一致性,由此增大了在其上耗散接触压力的接触面积并将最大接触压力减小到乘员10感到舒适的程度。类似的机构可以由图13中所示的示例性悬架构件提供,其中在负载状态下,区域60、70、80的组合被偏转成平顶金字塔形,从而增强如图12所述的一致性和耗散性。在图14中所示的实例中,悬架构件14包括可以由均质材料或织物材料制成的第一区域60,以及包括多个孔口70的第二区域70,使得第一和第二区域60、70对乘员负荷10呈现出不同的响应。
如图12至图14中所示,悬架构件50中孔口66的大小、形状、分布模式以及数量可以改变以针对特定座椅组件100B、100C提供期望响应,其中响应包括刚度响应、能量耗散响应以及热响应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孔口66可以通过减小在包括孔口66的区域中的悬架构件50的有效面积来影响刚度响应,这可以增大该区域相对于具有相同组成(材料、厚度、密度)但不包括孔口66的区域的偏转和/或一致性。例如,孔口66可以通过限定通过位于孔口66之间的材料部分的用于分布接触压力和/或抑制车辆输入的分布路径而影响能量耗散响应。例如,孔口66可以通过提供空气流动通过的开口来影响热响应,热传递、蒸汽传导等可能出现从而影响悬架构件50的耗散性。作为非限制性实例,孔口66可以配置为与加热或冷却系统(未示出)流体联通,使得可以将经加热/冷却的空气引导通过孔口66至座椅组件100B、100C。
图15至图17示出了悬架构件50的其他实例,其各自包括多个区域60、70、80(图16),其中区域60、70、80中的每一个相比于区域60、70、80中的每个其他区域呈现出不同的响应。为了简化说明,区域70、80的每一个在图15至图17中被显示为具有限定了大体上椭圆形状的边界74。应当意识到,所示实例并非进行限制,并且区域70、80的每一个可以具有除了附图中所示的椭圆和矩形形状之外的形状,根据为特定悬架构件50和/或座椅组件100B、100C提供期望响应的需要包括例如规则形状、不规则形状、对称形状、非对称形状等中的一种。
在另一实例中,图12至图17中所示的悬架构件50可以包括两种以上的材料。例如,区域60可以由是均质材料和织物材料中一种的第一材料制成,区域70可以由是均质材料和织物材料中一种且不同于制造区域60的第一材料的第二材料制成。区域80可以由第三材料制成,其为均质材料和织物材料中的一种并且不同于用来形成区域60和70的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在另一实例中,区域80可以由用来制造区域60和70的第一材料或第二材料中任一种制造,其中由于形成在区域80中的孔口66的影响(图12和图13)和/或由于相比于区域60、70的每一个而言区域80在形状、大小和位置方面的差异(图16),区域80所提供的响应可以不同于由相同材料制造的区域60、70的所提供的响应。
考虑由第一材料形成区域60且由不同于第一材料的第二材料形成区域70的实例,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可以在区域60、70之间的边界74处附接,使得边界74在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之间限定了接头。作为非限制性实例,接头74可以通过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来形成:粘结、熔接、缝合、针织、钩织、机织、编织、捆扎、粘附、裁剪、钉钉,和/或适合于将第一材料附接至第二材料的任何其他方法,如针对接合的第一和第二材料的类型所确定的。例如,其中第一和第二材料两者均为织物材料,第一和和第二材料可以通过缝合、针织、钩织、机织、编织、裁剪、钉钉等接合,和/或通过可以有效地接合织物材料的其他方法,包括粘结和/或熔接,取决于织物材料的组成。在一个实例中,区域60、70、80中的一个由均质材料制成而区域60、70、80中的另一个由织物材料制成。在一个实例中,区域60、70、80中的一个由第一均质材料制成而区域60、70、80中的另一个由第二均质材料制成。在一个实例中,区域60、70、80中的一个由第一织物材料制成而区域60、70、80中的另一个由第二织物材料制成。
包含在悬架构件50中的织物材料的组成和配置可以改变以针对特定悬架构件50提供期望响应,其中响应包括刚度响应、能量耗散响应以及热响应中的一个或多个。例如,织物材料的针步类型、针步模式、纱线类型、纱线纤度、针号、纤维类型、纤维尺寸、针布密度、经纱纹路、纬纱纹路、机织类型、编织模式等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中织物材料的至少这些特征可以决定织物材料的特性,作为实例,包括织物材料的密度、厚度、孔隙度、传导性、弹性等,以及限定在织物材料的纤维之间的空间的形状、大小和定向以及动态响应,当织物材料经受乘员负荷42时其可以决定织物材料的响应,包括刚度响应、能量耗散响应和热响应。热响应可以受织物材料的纤维之间的间隔影响,包括空间的大小和形状、间隔的指向性和/或定向、在乘员10的加载期间间隔的扭曲,其可以导致空间打开或关闭,取决于织物材料的配置,从而影响空气流动、热传递、热量和质量耗散等。例如,空气或水蒸气的传导可以受间隔、纤维的密度和表面特征以及纤维的亲水性和疏水性的影响。在非限制性实例中,悬架构件50可以包括由柔性材料制成的至少一个区域60、70、80,其中悬架构件50配置为与加热或冷却系统(未示出)流体联通,使得经加热/冷却的空气可以被引导通过悬架构件50的柔性材料至座椅组件100B、100C。
本文中所述的实例是示例性的和非限制性的,并且应当意识到,图12至图17中所示的悬架构件50可以包括由金属基材料制成的一个或多个区域,其被配置为提供和由织物材料提供的那些响应特征相类似的响应特征。在非限制性实例中,金属基材料可以穿孔或膨胀,使得包括开口的材料在负载下可以弹性地变形和/或偏转,使得开口的形状和定向可以随着所施加的乘员负荷的量值和方向的变化而动态地变化,从而提供如本文中之前关于织物材料所述的响应特征。
详细描述以及附图或图是对本教导的支持和描述,而本教导的范围仅由权利要求书所限定。尽管已经详细描述了用于执行本教导的一些最佳模式以及其他实施例,但是仍然存在用于实践在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本教导的各种替代设计和实施例。

Claims (9)

1.一种用于乘员就座的座椅组件的悬架构件,其中就座的乘员在所述座椅组件上施加乘员负荷,所述座椅组件包括:垫层、框架和悬架构件,所述悬架构件设置在所述垫层和所述框架之间,其中所述悬架构件包括:
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配置为对所述乘员负荷提供第一响应,其中所述第一响应是在所述第一区域中施加在所述就座的乘员上的第一接触压力;
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配置为对所述乘员负荷提供第二响应,其中所述第二响应是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施加在所述就座的乘员上的第二接触压力;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响应不同于所述第二响应,且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由第一材料制成;
所述第二区域由第二材料制成;并且
所述第一材料不同于所述第二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构件,其中:
所述第一响应包括刚度响应、能量耗散响应以及热响应中的至少一种;并且
所述第二响应包括刚度响应、能量耗散响应以及热响应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构件,其中:
所述第一区域以第一弹性模量为特征;
所述第二区域以第二弹性模量为特征;并且
所述第一弹性模量不同于所述第二弹性模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构件,其中:
所述第一区域具有限定所述第一响应的第一形状;
所述第二区域具有限定所述第二响应的第二形状;并且
所述第一形状不同于所述第二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架构件,进一步包括:
第一侧向部分和第二侧向部分;
中间部分,所述中间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向部分和所述第二侧向部分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包括所述中间部分;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包括所述第一侧向部分和所述第二侧向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构件,进一步包括:
至少一个孔口,所述至少一个孔口形成在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的一个中;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的一个的响应由所述至少一个孔口限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构件,其中:
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的一个包括织物,所述织物具有机织结构、针织结构以及钩织结构中的至少一种;并且
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的另一个由非织物材料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构件,其中:
所述悬架构件包括织物材料;并且
所述织物材料包括机织结构、针织结构以及钩织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构件,进一步包括:
形成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织物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织物结构包括机织结构、针织结构以及钩织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形成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二织物结构;
其中所述第二织物结构包括机织结构、针织结构以及钩织结构中的至少一种;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织物结构不同于所述第二织物结构。
CN201811136369.XA 2017-10-06 2018-09-28 用于乘员就座的座椅组件的悬架构件 Active CN1096248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727155 2017-10-06
US15/727,155 US10471870B2 (en) 2017-10-06 2017-10-06 Multi-zone seat suspens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24808A CN109624808A (zh) 2019-04-16
CN109624808B true CN109624808B (zh) 2022-04-19

Family

ID=65817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36369.XA Active CN109624808B (zh) 2017-10-06 2018-09-28 用于乘员就座的座椅组件的悬架构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471870B2 (zh)
CN (1) CN109624808B (zh)
DE (1) DE102018124555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03872B2 (ja) * 2018-08-07 2022-01-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US10682934B2 (en) 2018-09-13 2020-06-1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eat suspension with three-dimensional features for improved occupant comfort
WO2020122135A1 (ja) * 2018-12-13 2020-06-18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生体センサー及び乗物用シート
US11603019B2 (en) * 2019-06-17 2023-03-14 Zoox, Inc. Seat crush structure
US11163270B2 (en) * 2019-07-10 2021-11-02 Lear Corporation Vehicle occupant data collection and processing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N111055739A (zh) * 2019-12-25 2020-04-24 江苏亨睿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座椅靠背骨架及其设计方法
US11602225B2 (en) 2020-06-25 2023-03-14 Haworth, Inc. Knit seat back for an office chair
US11220196B1 (en) * 2020-09-18 2022-01-1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Multi-layer textile seat for dynamic conditions
CN115782709B (zh) * 2023-01-31 2023-05-05 张家港市宏博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座椅调整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83084A (zh) * 2014-05-20 2015-11-25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用座椅
CN106231959A (zh) * 2014-04-22 2016-12-14 长濑产业株式会社 垫构造、垫构造部件和垫构造的制造方法
WO2017061799A1 (ko) * 2015-10-06 2017-04-13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압력 감지 의자
CN107054184A (zh) * 2015-10-23 2017-08-18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垫本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70728B (en) 1980-02-29 1985-02-27 Comind Spa Springy plate particularly for supporting cushions in road vehicle seats
US4702522A (en) 1982-10-29 1987-10-27 Hoover Universal, Inc. Seat assembly with foam encapsulated load-supporting fibrous matrix
DE4329885A1 (de) 1993-09-06 1995-05-18 Naue Johnson Controls Eng Sitzteil für Kraftfahrzeugsitze
US6056079A (en) * 1996-12-19 2000-05-02 Automotive Systems Laboratory, Inc. Automotive seat weight sensing system
US5927427A (en) * 1997-09-05 1999-07-27 Automotive Systems Laboratory, Inc. Seat weight having self-regulating fluid filled bladder
US6476514B1 (en) * 2000-03-29 2002-11-0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Occupant detection sensor assembly for seats
US6629715B2 (en) * 2000-11-27 2003-10-07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engaging an adjustable bolster on a seat
US6578871B2 (en) * 2001-10-09 2003-06-17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Vehicle occupant weight detection system with occupant position compensation
JP4323427B2 (ja) 2002-09-03 2009-09-02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シート
US8541496B2 (en) * 2005-12-29 2013-09-24 Joel Sereboff Energy absorbing composition and impact and sound absorbing applications thereof
US20100223730A1 (en) * 2008-10-03 2010-09-09 Edizone, Llc Cushions comprising core structures having joiner ribs and related methods
US8932692B2 (en) * 2008-10-03 2015-01-13 Edizone, Llc Cushions comprising deformable members and related methods
JP5609907B2 (ja) * 2011-05-25 2014-10-2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乗員検知センサ
LU91861B1 (en) * 2011-08-31 2013-03-01 Iee Sarl Pressure-responsive B-surface seat occupancy sensor unit
JP5985411B2 (ja) * 2012-02-22 2016-09-06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のクッションパッド
LU91995B1 (en) * 2012-05-10 2013-11-11 Iee Sarl The pressure-responsive seat occupancy sensor unit
LU92013B1 (en) * 2012-05-30 2013-12-02 Iee Sarl Vehicle seat suspension mat
DE102014111486B4 (de) 2014-08-12 2017-05-04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Sitzwanne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Sitzteil-Anordnung mit der Sitzwanne und Fahrzeugsitz mit der Sitzteil-Anordnung
DE102015209332A1 (de) * 2014-10-17 2016-04-21 Johnson Controls Gmbh Polsterbezug, insbesondere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polsterbezugs
KR101611097B1 (ko) * 2014-11-20 2016-04-1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승객 식별장치
JP6425988B2 (ja) * 2014-12-15 2018-11-21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シートパッドおよびシートパッドの製造方法
US20170079440A1 (en) * 2015-09-21 2017-03-23 Mark Todd Molded Seat
US20170080683A1 (en) * 2015-09-22 2017-03-23 Standard Fiber, Llc Laminated waterproof textile product
JP6866740B2 (ja) * 2017-04-14 2021-04-28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シートクッション材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用発泡型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31959A (zh) * 2014-04-22 2016-12-14 长濑产业株式会社 垫构造、垫构造部件和垫构造的制造方法
CN105083084A (zh) * 2014-05-20 2015-11-25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用座椅
WO2017061799A1 (ko) * 2015-10-06 2017-04-13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압력 감지 의자
CN107054184A (zh) * 2015-10-23 2017-08-18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垫本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471870B2 (en) 2019-11-12
DE102018124555B4 (de) 2024-03-14
DE102018124555A1 (de) 2019-04-11
CN109624808A (zh) 2019-04-16
US20190106037A1 (en) 2019-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24808B (zh) 用于乘员就座的座椅组件的悬架构件
US6302487B1 (en) Seat having a three-dimensional net
US7275793B2 (en) Seat
CN103287299B (zh) 用于车辆座椅的缓冲垫
US7731294B2 (en) Seat
EP1743800B1 (en) Seat
EP1193120B1 (en) Vehicle seat
KR20060129948A (ko) 좌석 구조
CN109552123B (zh) 乘坐系统及其生产方法
JP2009543000A (ja) エネルギー吸収装置
WO2002091884A1 (fr) Structure matelassee
KR20080085081A (ko) 입체 직물
CN104044317B (zh) 缓冲材料
JP4741759B2 (ja) シート用クッション構造
US20030006640A1 (en) Seat
WO2016125549A1 (ja) シートカバー用表皮材及びシートカバー並びに車両用シート
CN113195303A (zh) 具有动能管理织物的载荷承载表面
CN113165559B (zh) 用于悬挂式座椅的柔性边缘框架靠垫
KR20130000221U (ko) 가죽들뜸 방지 및 통풍 기능을 갖는 자동차 시트커버용 원단 및 이를 이용한 자동차 시트커버
CN103661143A (zh) 用于车辆内部部分的自支撑减震组件
CN110893808B (zh) 具有用于改善的乘客舒适度的三维特征的座椅悬架
JP4304313B2 (ja) 面状弾性体による座面部を有するシート
JP6835634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5189285B2 (ja) バケットシート
JP7369137B2 (ja) 発泡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