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37712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37712A
CN107037712A CN201610076581.6A CN201610076581A CN107037712A CN 107037712 A CN107037712 A CN 107037712A CN 201610076581 A CN201610076581 A CN 201610076581A CN 107037712 A CN107037712 A CN 1070377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rocessing system
image processing
development section
air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7658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37712B (zh
Inventor
川上勋
畔柳胜己
张敏文
李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Wuxi Co Ltd
Konica Minolta Inc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Wuxi Co Ltd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Wuxi Co Ltd,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Wux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7658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377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0377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377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377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377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20Humidity or temperature control also ozone evacuation; Internal apparatus environment control
    • G03G21/206Conducting air through the machine, e.g. for cooling, filtering, removing gases like ozon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纸张通道、显影部和定影部,其中,在纸张输送方向上,所述显影部设置于所述定影部的上游,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显影部的附近位置的第一吸引口;第一抽风机;风道;所述风道包括从所述第一吸引口到所述第一抽风机的第一风道和从所述第一抽风机到所述显影部附近的第二风道;在所述第一抽风机和第一吸引口之间设置臭氧过滤器;所述第一抽风机运作时,空气从第一吸引口被吸入后,通过所述第一风道、臭氧过滤器、第二风道被排向所述显影部的靠所述定影部一侧。本发明实现了以较少的部件同时实现抑制臭氧排出量和抑制显影部的温度上升的图像形成装置。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及它们的复合机等,其包括显影部和定影部。其中,显影部的工作原理是:采用打印头扫描感光鼓的方式在感光鼓上产生高压静电,用以吸附碳粉,从而使得感光鼓表面形成待打印图像的影像。感光鼓表面的高压电荷会电离空气中的氧气生成臭氧。由于环境保护的需要,图像形成装置向装置外的臭氧排放量被要求有严格的级别。因此,需要在考虑如何降低图像形成装置的臭氧排放量。带电纸张经过感光鼓表面,使得感光鼓表面形成待打印图像的影像吸附在带电纸张上,定影部产生高温,将纸张加热到一定的温度,这时候碳粉成分当中的蜡(或是无色塑料)就会升华,带着颜料一起沁入纸张纤维,形成牢固的图案。由于定影部会产生高温,定影部的高温空气会温度传递至显影部,从而影响显影部的正常工作或对显影部造成损害。因此需要考虑如何将降低定影部的高温影响。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8206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149018号公报
日本专利特开2001-282063公开的装置,在隔着纵输送路径而在一侧配置显影部的感光鼓,从配置于感光鼓侧的风道吸引臭氧,从而向装置外排气。
日本专利特开2002-149018公开的装置,利用抽风机使显影部附近的空气循环从而形成风道,并且通过将过滤器设置于风道内来将臭氧以不会向装置外放出的方式除去。
由上可知,专利特开2001-282063公开的装置将臭氧过滤后的空气直接排放至装置外。专利特开2002-149018公开的装置,虽然实现了将空气在装置内的循环,但只是为了过滤臭氧。如果要降低定影部的高温对显影部的影响,则需要再安装一个风扇,这样不仅会提高成本、还会占用空间,不适用低成本的小型图像形成装置。因此需要一种既能抑制臭氧排出量有能实现抑制温度的图像成型装置,尤其在追求低成本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需要较少的部件同时实现抑制臭氧排出量和抑制显影部的温度上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较少的部件同时实现抑制臭氧排出量和抑制显影部的温度上升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下述的手段来实现。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纸张通道、显影部和定影部,其中,在纸张输送方向上,所述显影部设置于所述定影部的上游,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所述显影部的附近位置的第一吸引口;第一抽风机;风道;所述风道包括从所述第一吸引口到所述第一抽风机的第一风道和从所述第一抽风机到所述显影部附近的第二风道;在所述第一抽风机和第一吸引口之间设置臭氧过滤器;所述第一抽风机运作时,空气从第一吸引口被吸入后,通过所述第一风道、臭氧过滤器、第二风道被排向所述显影部的靠所述定影部一侧。
根据上述构成,在吸引并过滤显影部周边的含臭氧的空气外,还将被过滤后的空气再次吹向至显影部的附近,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形成风路。通过远离定影部的第一、第二风道的空气便于热量散失,因此在过滤臭氧的同时,还抑制显影部的温度上升。
(2)在上述(1)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显影部包括带电器和感光鼓,所述第一吸引口设置在所述感光鼓的与纸张通道相反一侧,吸引所述带电器周边的空气。由于臭氧主要产生在带电器附近,因此通过这样设置第一吸引口,能够有效地吸引带电器产生的臭氧。
(3)在上述(1)或(2)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还包括碳粉盒和打印头,所述第一抽风机与所述碳粉盒和打印头中的至少一个相比,远离所述显影部。由于将第一抽风机配置于远离显影部的位置,所以形成的风道路径较长,便于空气在风道中的热量散失,从而使再次到达显影部附近的空气温度低。
(4)在上述(1)至(3)任意一项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之间有间隙。由于具有该构成,可以起到不使第一风道中的热量传到第二风道中的作用。
(5)在上述(1)至(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第一吸引口的开口面积满足对所述带电器以及所述感光鼓的轴方向的全域吸引。根据该构成,由于第一吸引口设置于带电器以及感光鼓的全域,能够高效地吸引带电器产生的臭氧。
(6)在上述(5)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第一风道从所述第一吸引口至所述第一抽风机逐渐变窄,最终大约与所述第一抽风机的宽度一致。根据该构成,能够减小风道的体积、并更加高效地通过臭氧过滤器除去臭氧。
(7)在上述(1)至(6)任一项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第一风道在所述显影部、碳粉盒、打印头的上方。根据该构成,能够有效利用图像形成装置内的空间,使风道可以水平延长。
(8)在上述(1)至(7)任一项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从所述第二风道排出的空气沿所述感光鼓的轴方向平行流动。根据该构成,在定影部和显影部之间形成一层风层,能够防止定影部的热量流动到显影部。
(9)在上述(8)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从所述第二风道排出的空气从所述显影部的、与所述定影部的驱动连结部同侧一端向另一端流动。由于驱动连结部温度高,容易从缝隙中流入显影部从而对显影部产生影响,因此通过设置该构成,能够让空气吹向该部位,从而可以驱散热量。
(10)在上述(1)至(9)任一项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所述臭氧过滤器和第一抽风机之间设置第二吸引口。根据该构成,由于第二吸引口相对第一吸引口远离显影部和定影部,所以第二吸引口附近的空气温度低于第一吸引口附近的空气温度。通过吸进较低温度的空气降低风道中的空气温度能够提高对显影部的冷却效果。并且,第二吸引口设置在臭氧过滤器的下风向,所以风道开口处的风已被过滤,不会有臭氧漏到装置内部其他部位。
(11)在上述(1)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显影部附近还设置有第二抽风机,所述第二抽风机,用于吸引纸张以使所述纸张沿着纸张输送轨道进行输送;所述第一抽风机在所述显影部产生的吸引力大于所述第二抽风机在所述显影部产生的吸引力。根据该构成,能够抑制第二抽风机对空气在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中产生的风路的影响。
(12)在上述(11)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所述第二抽风机的上风向处设置超细微粒过滤器。通过设置超细微粒过滤器,不光能控制风速,还可以起到超细微粒等污染物的过滤,使排出至装置外的气体干净。
根据本发明的构成,能够在抑制因带电器产生的臭氧向装置外的排出量的同时,抑制定影部的热量对显影部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剖面图;
图2是将显影部的感光鼓附近放大后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吸引口的吸引面积示意图;
图5为第二吸引口的设置位置示意图;
图6是表示第二抽风机和超细微粒过滤器的设置位置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1…显影部,2…定影部,3…第一吸引口,4…第一抽风机,5…臭氧过滤器,6…碳粉盒,7…打印头,8…第二抽风机,9…超细微粒过滤器,11…带电器,12…感光鼓,30…第二吸引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对图像形成装置的原理进行简单的说明。在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中,具备供纸部、用纸搬送部、显影部、定影部、用纸排出部。
在用纸搬送部中设置供纸辊。在供纸部中以层叠状态收纳有多张用纸。供纸辊将供纸部内的用纸1张张取出向显影部搬送。
在显影部设置有感光鼓,并且沿该感光鼓的旋转方向设置有带电器、曝光器、显像器、转印辊和清洁器。转印辊与感光鼓的表面(以下称为鼓表面)抵接而形成转印夹持部。感光鼓的鼓表面因带电器而均匀带电。均匀带电后的鼓表面被曝光器照射光,除去照射部分的电荷从而形成静电潜像。该静电潜像通过显影部而被附着调色剂,从而显影为调色剂像。这样形成于鼓表面的调色剂像因感光鼓的旋转而被搬送至转印辊夹持部,并转印至搬送来的用纸上。调色剂像转印后的感光鼓的鼓表面所残存的转印残存调色剂被清洁器除去,并从带电开始用于下一个图像形成。另一方面,调色剂像转印后的用纸被搬送至定影部。
在定影部中,设置有定影辊(加热辊)和与其压接而形成定影辊夹持部的加压辊。调色剂像转印后的用纸被定影辊夹持部夹持搬送,此时被定影辊加热同时被加压辊加压,由此表面的调色剂被熔融固定从而定影。在用纸排出部,设置有排出辊对、排出盘、再供纸辊等。上述的调色剂像定影后的用纸在仅在其表面形成图像的情况下,通过排出辊对排出至排出盘上。
另外,在用纸的表面和背面的双方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在表面定影了调色剂像的用纸通过排出辊对的反转(反向旋转)实现表里反转。然后,通过再供纸辊等,再次被供给至显影部,与表面的情况同样地在背面转印调色剂像。该用纸在被搬送至定影部并定影了调色剂像后,通过排出辊对排出至排出盘上。
以上对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进行了简单的说明。接着,参照图1对本实施方式的风道设置进行具体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剖面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显影部1、定影部2、碳粉盒6、打印头7、第一抽风机4、臭氧过滤器5,显影部1包括带电器11和感光鼓12。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发明点在于设置第一抽风机4和臭氧过滤器5的位置,以及形成风道的路径。至于显影部1、定影部2、碳粉盒6、打印头7均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部件,不是本发明的发明点,在此不再赘述。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现有技术中的显影部1和定影部2设置在纸张通道中,且显影部1在纸张输送方向上设置于定影部2的上游。
本发明在所述显影部1的附近位置设置第一吸引口3;在足够远离所述显影部1的位置设置第一抽风机4;在所述第一抽风机4和显影部1之间设置臭氧过滤器5。所述第一抽风机4运作时,空气通过风道在显影部1、第一吸引口3、臭氧过滤器5、第一抽风机4之间形成风路。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上游和下游的方向是根据纸张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输送方向而设定的,纸张先经过的部件为上游,纸张后经过的部件为下游。本发明中的上风向和下风向指的是当抽风机运作时,引起空气流动,空气的来向方向为上风向,空气所流向方向为下风向。
其中,上述第一抽风机4足够远离显影部1指的是:所述第一抽风机4与所述碳粉盒6和打印头7中的至少一个相比,远离所述显影部1。
所述空气在所述风道中的流动过程为:由于第一抽风机4的吸引,所述显影部1产生的含臭氧空气与显影部1周边的热空气从所述第一吸引口3被吸入,经过足够长度的纸张通道进行降温,并经过臭氧过滤器5过滤臭氧,流向显影部1的靠定影部2一侧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内的闲置空间。
所述风道包括第一风道(如图1中实线箭头所示的路径)和第二风道(如图1中虚线箭头所示的路径)。所述第一风道为:从所述第一吸引口3到所述第一抽风机4。所述第二风道为:从所述第一抽风机4到显影部附近。在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之间设置空隙(或者空间),用于隔断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由此可以起到不使第一风道中的热量传到第二风道中的作用。
本发明通过第一抽风机4吸引显影部1中的带电器11所产生的臭氧,并在第一抽风机4的上风向设置臭氧过滤器5以去除臭氧,从第一抽风机4排出的空气折返至显影部1。由于将第一抽风机4和臭氧过滤器5配置于远离定影部2的位置,所以不受定影部的高温影响;而且形成的风道路径较长,便于空气在风道中的热量散失,因此,再次到达显影部1附近的的空气温度低,从而降低显影部1周边的温度减少对显影部1的损害。
图2是将显影部的感光鼓附近放大后的剖面图。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吸引口3设置在所述显影部1的带电器11一侧。第一吸引口3的开口面积满足对带电器11以及感光鼓12的轴方向的全域吸引。由于臭氧主要产生在带电器11附近,这样设置第一吸引口3能够有效地吸引带电器11产生的臭氧。
图3是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剖面图。
如图3所示,在第一抽风机4的出风处设置风道,从而使第一抽风机4排出的空气通过该风道被运送至显影部1的靠近定影部2一侧(图1中的显影部1的上方),并在定影部2和显影部1之间沿着感光鼓12轴方向流动,最终向图像形成装置内的闲置空间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风道的设置方式采用以使空气在显影部1与定影部2之间从图像形成装置的里侧(图3的上侧)向面前侧(图3的下侧)流动的方式。虽未图示,但在图像形成装置的里侧(图3的上侧)具有定影部2和主体的驱动连结部,定影部2的热量容易从连结部的外壳的缝隙漏出,因此图像形成装置的里侧(图3的上侧)的温度容易上升。通过由第一抽风机4送出的被降温的空气向图像形成装置的里侧输送,能够有效地抑制其温度上升。另外,由于空气从图像形成装置的里侧(图3的上侧)向图像形成装置的面前侧(图3的下侧)在显影部1的全域及图像形成装置的闲置空间流动,能够达到切断定影部2的热量对显影部1的影响的效果。
上述实施例仅仅为当图像形成装置的里侧容易升温时的风道设置方式,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在面前侧的温度容易上升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风道的设置方式还可以采用将空气直接向图像形成装置的面前侧输送的方式。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吸引口的吸引面积示意图。
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吸引口3被设置为从带电器11的全域吸引空气。通过从带电器11的全域吸引空气,能够使残留的臭氧浓度均匀地下降。另外,风道的宽度从第一吸引口3至臭氧过滤器5之间逐渐变窄,并在第一抽风机4处与第一抽风机4宽度相等。
图5为第二吸引口的设置位置示意图。
如图5所示,在所述臭氧过滤器5和第一抽风机4之间设置第二吸引口30。由于装置的连续工作,在显影部1的温度上升时吸引口附近的温度也上升从而吸引进入的空气温度高,即使通过较长的风道、对显影部1的冷却效果也降低。因此,在与定影部2相离远的位置设置第二吸引口30,由于该第二吸引口30远离定影部2难以受到热的影响、温度较低,所以吸进较低温度的空气降低风道中的空气温度能够提高对显影部1的冷却效果。第二吸引口设置在臭氧过滤器的下风向,所以风道开口处的风已被过滤,不会有臭氧漏到装置内部其他部位。
图6是表示第二抽风机和超细微粒过滤器的设置位置示意图。
如图6所示,显影部1附近还设置有用于吸引纸张以使所述纸张沿着纸张输送轨道进行输送的第二抽风机8。
由于第二抽风机8设置在纸张通道的与第一抽风机向反的一侧,因此如果第二抽风机吸力过大有可能将在不经过本发明的第一风道的情况下将显影部周边的空气吸走、无法使风在第一、二风道内流动。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本发明设置两种方式,一种为增大第一抽风机4在显影部1产生的吸引力,另一种方式为减小第二抽风机8在显影部1产生的吸引力。
第一种方式——第一抽风机4在显影部1产生的吸引力大于第二抽风机8在所述显影部1产生的吸引力,主要通过使第一抽风机4的功率大于第二抽风机8来实现。
第二种方式——减小第二抽风机8在显影部1产生的吸引力,通过在第二抽风机8的上风向处设置超细微粒过滤器9的方式来实现。通过利用超细微粒过滤器9控制抽风机的上风向的风速,能够抑制来自第二抽风机8的臭氧或超细微粒的排出。安置超细微粒过滤器不光能控制风速,还可以起到超细微粒等污染物的过滤,使排出至装置外的气体干净。可以结合第一种方式实施。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带电器附近具有吸引口,在远离显影部/定影部的位置配置风扇、过滤器,并且来自风扇的排气通过风道排向显影部的靠定影部一侧。由于将风扇、过滤器配置于远离定影部的位置,因此用于臭氧吸引的风道难以受到来自定影部的热的影响。另外,由于通过风扇下游的风道风被排到显影部的靠定影部一侧并以感光鼓轴向方向流动形成风层隔离显影部和定影部,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显像部的温度上升。另外,第一吸引口设置于带电器的全域,能够高效地通过臭氧过滤器除去臭氧,并且风扇下游的风道通过定影部与显像部之间,并向装置内的闲置空间放出,因此剩余的臭氧减少,能够抑制向装置外的排出量。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Claims (12)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纸张通道、显影部和定影部,其中,在纸张输送方向上,所述显影部设置于所述定影部的上游,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在所述显影部的附近位置的第一吸引口;
第一抽风机;
风道;
所述风道包括从所述第一吸引口到所述第一抽风机的第一风道和从所述第一抽风机到所述显影部附近的第二风道;在所述第一抽风机和第一吸引口之间设置臭氧过滤器;
所述第一抽风机运作时,空气从第一吸引口被吸入后,通过所述第一风道、臭氧过滤器、第二风道被排向所述显影部的靠所述定影部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显影部包括带电器和感光鼓,
所述第一吸引口设置在所述感光鼓的与纸张通道相反一侧,吸引所述带电器周边的空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还包括碳粉盒和打印头,
所述第一抽风机与所述碳粉盒和打印头中的至少一个相比,远离所述显影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之间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吸引口的开口面积满足对所述带电器以及所述感光鼓的轴方向的全域吸引。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风道从所述第一吸引口至所述第一抽风机逐渐变窄,最终大约与所述第一抽风机的宽度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风道在所述显影部、碳粉盒、打印头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从所述第二风道排出的空气沿所述感光鼓的轴方向平行流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从所述第二风道排出的空气从所述显影部的、与所述定影部的驱动连结部同侧一端向另一端流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在所述臭氧过滤器和第一抽风机之间设置第二吸引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显影部附近还设置有第二抽风机,
所述第二抽风机,用于吸引纸张以使所述纸张沿着纸张输送轨道进行输送;
所述第一抽风机在所述显影部产生的吸引力大于所述第二抽风机在所述显影部产生的吸引力。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二抽风机的上风向处设置超细微粒过滤器。
CN201610076581.6A 2016-02-03 2016-02-03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70377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76581.6A CN107037712B (zh) 2016-02-03 2016-02-03 图像形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76581.6A CN107037712B (zh) 2016-02-03 2016-02-03 图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37712A true CN107037712A (zh) 2017-08-11
CN107037712B CN107037712B (zh) 2020-05-01

Family

ID=59532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76581.6A Active CN107037712B (zh) 2016-02-03 2016-02-03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37712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29383A (zh) * 2016-03-23 2017-11-07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8063273A (ja) * 2016-10-11 2018-04-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8345201A (zh) * 2018-04-27 2018-07-31 广州奥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清除臭氧和粉尘的新型打印机
CN108363286A (zh) * 2018-04-27 2018-08-03 广州奥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清除臭氧的新型打印机
CN108363285A (zh) * 2018-04-27 2018-08-03 广州奥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清除臭氧和粉尘的打印机
CN109976128A (zh) * 2017-12-27 2019-07-05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9198995A (ja) * 2018-05-15 2019-1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ファンの動作制御方法
CN110941165A (zh) * 2018-09-21 2020-03-3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82063A (ja) * 2000-03-29 2001-10-12 Toshiba Tec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CN1498775A (zh) * 2002-11-08 2004-05-26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输送装置与图像形成装置
US20040120727A1 (en) * 2002-12-24 2004-06-24 Fuji Xerox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for the apparatus
CN104166321A (zh) * 2013-05-15 2014-11-26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82063A (ja) * 2000-03-29 2001-10-12 Toshiba Tec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CN1498775A (zh) * 2002-11-08 2004-05-26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输送装置与图像形成装置
US20040120727A1 (en) * 2002-12-24 2004-06-24 Fuji Xerox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for the apparatus
CN104166321A (zh) * 2013-05-15 2014-11-26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29383A (zh) * 2016-03-23 2017-11-07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8063273A (ja) * 2016-10-11 2018-04-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9976128A (zh) * 2017-12-27 2019-07-05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9976128B (zh) * 2017-12-27 2021-12-24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8345201A (zh) * 2018-04-27 2018-07-31 广州奥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清除臭氧和粉尘的新型打印机
CN108363286A (zh) * 2018-04-27 2018-08-03 广州奥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清除臭氧的新型打印机
CN108363285A (zh) * 2018-04-27 2018-08-03 广州奥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清除臭氧和粉尘的打印机
JP2019198995A (ja) * 2018-05-15 2019-1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ファンの動作制御方法
JP7130428B2 (ja) 2018-05-15 2022-09-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ファンの動作制御方法
CN110941165A (zh) * 2018-09-21 2020-03-3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10941165B (zh) * 2018-09-21 2023-08-18 富士胶片商业创新有限公司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37712B (zh) 2020-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37712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58560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8023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192300B2 (ja) 微粒子捕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4914688B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带电装置
WO2011092920A1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34668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0414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2801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16366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05198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筐体構造
JP201118034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09398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01738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877414B2 (ja) 排気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467002B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JP201318443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37268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53176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911608B2 (ja) 用紙排出トレイ
JP525333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9909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39030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25103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395122B2 (ja) 吸塵装置、給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