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14688A -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带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带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14688A
CN104914688A CN201510105388.6A CN201510105388A CN104914688A CN 104914688 A CN104914688 A CN 104914688A CN 201510105388 A CN201510105388 A CN 201510105388A CN 104914688 A CN104914688 A CN 1049146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mechanical part
supply opening
long side
side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0538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14688B (zh
Inventor
胜又启挥
大森佑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9146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146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146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146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 G03G15/025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the maintenance of the charging apparatus, e.g. cleaning devices, ozone removing devices G03G15/0225, G03G15/0291 takes preceden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20Humidity or temperature control also ozone evacuation; Internal apparatus environment control
    • G03G21/206Conducting air through the machine, e.g. for cooling, filtering, removing gases like ozon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带电装置,能够可靠地防止图像流的产生。带电单元(500)具备:使感光鼓(413)的表面带电的带电极(414b)、将由吸气风扇(510)吸入的空气经由供气口(522)引导至带电极(414b)的吸气管道(520)、以及将带电极(414b)的周边的空气从吸气口(532)吸入并引导至排气风扇(540)的排气管道(530)。吸气管道(520)构成为:经由供气口(522)引导至带电极(414b)的空气朝向相对于带电极(414b)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或者该长边方向的中央侧流动。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带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带电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利用了电子照片工艺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打印机、复印机、传真等)通过对带电的感光体照射(曝光)基于图像数据的激光来形成静电潜像。然后,通过利用显影装置向形成有静电潜像的感光体(图像载体)供给调色剂来使静电潜像可视化而形成调色剂像。再然后,将该调色剂像直接或者间接地转印于纸张后,通过加热、加压来定影从而在纸张上形成图像。
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利用带电器使感光体表面均匀带电时,由于带电器的放电而产生臭氧、氮氧化物之类的称为放电生成物的物质。这种臭氧、氮氧化物等放电生成物附着于感光体表面,并与存在于大气中的水分子结合而使感光体表面的电阻降低,从而成为图像不良(图像流)的产生原因。
因此,为了防止图像流的产生,而提出了排出浮游于带电器的周边的放电生成物的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使感光体带电的带电部或者向该带电部的附近喷射气体的喷射装置、和对带电部附近的包含由喷射装置喷射出的气体的气体进行吸引的吸引装置。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用于将气体导入带电器内的吸气管道、向吸气管道送入来自外部的气体的吸气风扇、用于从带电器内将气体排出的排气管道、以及将来自排气管道的气体向外部送出的排气风扇,并且该图像形成装置构成为通过吸气风扇的工作而产生的吸气管道内的风速比通过排气风扇的工作而产生的排气管道内的风速大。
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电晕放电装置,具备:屏蔽壳,其覆盖对于被带电物进行电晕放电的放电线,并且沿放电线开设有空气排出口;空气管道,其将空气排出口与装置壳体外连通连结;以及送风风扇,其经由空气管道以及空气排出口向屏蔽壳内吹入装置壳体外的空气。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技术中,在空气管道内沿屏蔽壳的长边方向立设有分隔壁,在该分隔壁的近前侧暂时提高朝向屏蔽壳送风的空气流的压力。由此,结果是,空气流在越过分隔壁时沿屏蔽壳的长边方向变得均匀,形成为均匀的气流而向屏蔽壳被吹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9849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7677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0-198128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技术中,在利用气体(空气)排出放电生成物时,有在朝向带电部的空气流的方向产生偏差的担忧。若在空气流的方向产生偏差,则包含放电生成物的空气无法朝向排气管道顺畅地流动,其结果是,产生放电生成物的一部分无法被排出而无法充分防止图像流的产生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技术中,对于空气排出口均匀吹入空气流的结果是,能够沿放电线的延伸设置方向吹入均匀的空气流。但是,在立设有分隔壁的部分,空气送风口的面积减小,从而在空气管道内流通的空气的压力损失(通气阻力)增大。因此,存在沿放电线吹入的空气的风量(风速)降低,而无法充分获得放电生成物的排出性能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可靠地防止图像流的产生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带电装置。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带电部,其使图像载体的表面带电;吸气管道,其具有供气口,并用于将从外部吸入的空气经由该供气口引导至上述带电部;以及排气管道,其具有吸气口,并用于将上述带电部的周边的空气经由该吸气口吸引并排出,上述吸气管道构成为:经由上述供气口引导至上述带电部的空气朝向相对于上述带电部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或者该长边方向的中央侧流动。
本发明的带电装置具备:带电部,其使图像载体的表面带电;吸气管道,其具有供气口,并用于将从外部吸入的空气经由该供气口导入上述带电部;以及排气管道,其具有吸气口,并用于将上述带电部的周边的空气经由该吸气口吸引并排出,上述吸气管道构成为:经由上述供气口导入上述带电部的空气朝向相对于上述带电部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或者该长边方向的中央侧流动。
根据本发明,经由吸气管道的供气口引导至带电部的空气朝向相对于带电部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或者该长边方向的中央侧流动。因此,含有由于带电部的放电而产生的放电生成物的空气朝向排气管道的吸气口顺畅地流动,从而能够将该放电生成物无泄漏地排出。因此,能够防止放电生成物附着于图像载体的表面的情况,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由于该放电生成物的附着而引起的图像流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单元的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带电单元的结构的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带电单元的结构的变形例的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带电单元的结构的变形例的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带电单元的结构的变形例的图。
图8是表示比较例的带电单元的结构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以及比较例的实验结果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图像形成装置;10…图像读取部;20…操作显示部;21…显示部;22…操作部;30…图像处理部;40…图像形成部;50…纸张输送部;60…定影部;71…通信部;72…存储部;100…控制部;101…CPU;102…ROM;103…RAM;110…PWM控制部;414…带电装置;414a…框体;414b…带电极;500…带电单元;510、510a、510b…吸气风扇;520…吸气管道;522、522a、522b…供气口;524…整流部件;530…排气管道;532…吸气口;540…排气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像形成装置1的结构】
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整体结构的图。图2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系统的主要部分。图1、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是利用了电子照片工艺技术的中间转印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即,图像形成装置1通过将形成于感光鼓413上的Y(黄)、M(品红)、C(青)、K(黑)的各色调色剂像转印(一次转印)于中间转印带421,在中间转印带421上使4色的调色剂像重叠后,将其转印(二次转印)于纸张S来形成图像。
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采用了沿中间转印带421的行驶方向串联配置与YMCK这4色对应的感光鼓413,使各色调色剂像在一个步骤中依次转印于中间转印带421的串联方式。
如图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图像读取部10、操作显示部20、图像处理部30、图像形成部40、纸张输送部50、定影部60以及控制部100。
控制部100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101、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102以及RAM(Random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103等。CPU101从ROM102读出与处理内容对应的程序并使之在RAM103展开,与展开的程序配合地对图像形成装置1的各模块的动作进行集中控制。此时,参照储存于存储部72的各种数据。存储部72例如由非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所谓的闪存)、硬盘驱动器构成。
控制部100经由通信部71在与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广域网)等通信网络连接的外部装置(例如个人计算机)之间进行各种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控制部100例如接收从外部装置发送的图像数据,并基于该图像数据(输入图像数据)使图像形成于纸张S。通信部71例如由LAN卡等通信控制卡构成。
图像读取部10构成为具备被称为ADF(Auto Document Feeder:自动送稿器)的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1以及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2(扫描仪)等。
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1利用输送机构输送载置于原稿托盘的原稿D并将其向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2送出。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1能够连续一举读取载置于原稿托盘的多张原稿D的图像(包括两面)。
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2光学扫描从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1输送至接触玻璃上的原稿或者载置于接触玻璃上的原稿,使来自原稿的反射光成像于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装置)传感器12a的受光面上,读取原稿图像。图像读取部10基于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2的读取结果生成输入图像数据。在图像处理部30对该输入图像数据实施规定的图像处理。
操作显示部20例如由带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器(LCD:LiquidCrystal Display)构成,作为显示部21以及操作部22发挥功能。显示部21根据从控制部100输入的显示控制信号进行各种操作画面、图像的状态显示、各功能的动作状况等的显示。操作部22具备数字键、开始键等各种操作键,受理用户的各种输入操作,并将操作信号输出至控制部100。
图像处理部30具备对输入图像数据进行与初始设定或者用户设定对应的数字图像处理的电路等。例如,图像处理部30在控制部100的控制下基于灰度修正数据(灰度修正表)进行灰度修正。另外,图像处理部30对输入图像数据除了实施灰度修正以外,还实施颜色修正、阴影修正等各种修正处理、压缩处理等。基于实施了这些处理的图像数据控制图像形成部40。
图像形成部40具备用于基于输入图像数据形成由Y成分、M成分、C成分、K成分的各有色调色剂形成的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41Y、41M、41C、41K、中间转印单元42等。
Y成分、M成分、C成分、K成分用的图像形成单元41Y、41M、41C、41K具有相同的结构。为了便于图示以及说明,用相同的符号表示共同的构成要素,在区别各个构成要素的情况下在符号上标注Y、M、C、或者K来表示。在图1中,仅对于Y成分用图像形成单元41Y的构成要素标注符号,对于其他的图像形成单元41M、41C、41K的构成要素省略符号。
图像形成单元41具备曝光装置411、显影装置412、感光鼓413、带电装置414以及鼓清洁装置415等。
感光鼓413是例如在鼓径为80【mm】的铝制导电性圆筒体(铝管)的周面依次层叠底涂层(UCL:Under Coat Layer)、电荷产生层(CGL:Charge Generation Layer)以及电荷输送层(CTL:Charge TransportLayer)而形成的负带电型有机感光体(OPC:OrganicPhoto-conductor)。电荷产生层由使电荷产生材料(例如酞菁颜料)分散于树脂粘合剂(例如聚碳酸酯)而得的有机半导体构成,通过曝光装置411的曝光产生一对正电荷与负电荷。电荷输送层由使空穴输送性材料(供电子性含氮化合物)分散于树脂粘合剂(例如聚碳酸酯树脂)而得的材料构成,将在电荷产生层产生的正电荷输送至电荷输送层的表面。
控制部100控制向使感光鼓413旋转的驱动马达(省略图示)供给的驱动电流,从而感光鼓413以恒定的周向速度旋转。
带电装置414使具有光导电性的感光鼓413的表面均匀地带电为负极性。曝光装置411例如由半导体激光器构成,对感光鼓413照射与各色成分的图像对应的激光。在感光鼓413的电荷产生层产生正电荷,并且正电荷被输送至电荷输送层的表面,从而中和感光鼓413的表面电荷(负电荷)。在感光鼓413的表面由于与周围的电位差而形成有各色成分的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412例如是双组份显影方式的显影装置,通过使各色成分的调色剂附着于感光鼓413的表面来将静电潜像可视化而形成调色剂像。
鼓清洁装置415具有与感光鼓413的表面滑动接触的鼓清洁刀片等,将在一次转印后残存于感光鼓413的表面的转印残调色剂除去。
中间转印单元42具备中间转印带421、一次转印辊422、多个支承辊423、二次转印辊424以及带清洁装置426等。
中间转印带421由环形带构成,并环形地架设于多个支承辊423。多个支承辊423中的至少一个由驱动辊构成,其他由从动辊构成。例如,优选配置于相比K成分用的一次转印辊422更靠带行驶方向下游侧的辊423A为驱动辊。由此,容易将一次转印部处的带的行驶速度保持为恒定。通过驱动辊423A旋转,从而中间转印带421沿箭头A方向以恒定速度行驶。
一次转印辊422与各色成分的感光鼓413对置地配置于中间转印带421的内周面侧。隔着中间转印带421将一次转印辊422压接于感光鼓413,从而形成用于从感光鼓413向中间转印带421转印调色剂像的一次转印辊隙。
二次转印辊424与配置于驱动辊423A的带行驶方向下游侧的辊423B(以下称为“支持辊423B”)对置地配置于中间转印带421的外周面侧。隔着中间转印带421将二次转印辊424压接于支持辊423B,从而形成用于从中间转印带421向纸张S转印调色剂像的二次转印辊隙。
在中间转印带421通过一次转印辊隙时,将感光鼓413上的调色剂像依次重叠地一次转印于中间转印带421。具体而言,通过对一次转印辊422施加一次转印偏压,对中间转印带421的背面侧(与一次转印辊422抵接的一侧)赋予与调色剂极性相反的电荷,从而将调色剂像静电转印于中间转印带421。
之后,在纸张S通过二次转印辊隙时,将中间转印带421上的调色剂像二次转印于纸张S。具体而言,对二次转印辊424施加二次转印偏压,对纸张S的背面侧(与二次转印辊424抵接的一侧)赋予与调色剂极性相反的电荷,从而将调色剂像静电转印于纸张S。将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张S朝向定影部60输送。
带清洁部426具有与中间转印带421的表面滑动接触的带清洁刀片等,将在二次转印后残留于中间转印带421的表面的转印残余调色剂除去。此外,也可以代替二次转印辊424,采用将二次转印带环形地架设于包括二次转印辊的多个支承辊的结构(所谓的带式二次转印单元)。
定影部60具备:上侧定影部60A,其具有配置于纸张S的定影面(形成有调色剂像的面)侧的定影面侧部件;下侧定影部60B,其具有配置于纸张S的背面(定影面的相反的面)侧的背面侧支承部件;以及加热源60C等。通过将背面侧支承部件压接于定影面侧部件,而形成夹持输送纸张S的定影辊隙。
定影部60通过定影辊隙对二次转印有调色剂像并被输送来的纸张S进行加热、加压,从而使调色剂像定影于纸张S。定影部60作为单元配置于定影器F内。另外,在定影器F也可以配置有空气分离单元,该空气分离单元通过吹出空气而使纸张S从定影面侧部件或者背面侧支承部件分离。关于定影部60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纸张输送部50具备供纸部51、排纸部52以及输送路径部53等。在构成供纸部51的三个供纸托盘单元51a~51c按照预先设定的种类收容有基于基本重量、尺寸等识别的纸张S(规格纸张、特殊纸张)。输送路径部53具有定位辊对53a等多个输送辊对。
收容于供纸托盘单元51a~51c的纸张S从最上部被一张张送出,并通过输送路径部53被输送至图像形成部40。此时,利用配设有定位辊对53a的定位辊部,修正被供给的纸张S的倾斜并且调整输送时机。然后,在图像形成部40,将中间转印带421的调色剂像一起二次转印于纸张S的一个面,在定影部60实施定影工序。进行了图像形成的纸张S被具备排纸辊52a的排纸部52向设备外排出。
【图像形成单元41的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3对图像形成单元41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图3中,沿感光鼓413(图像载体)的旋转方向(箭头方向)设置有具有带电装置414的带电单元500、曝光装置411、显影装置412以及将残留于感光鼓413的调色剂除去的鼓清洁装置415。
带电单元500除了具有带电装置414以外,还具有PWM控制部110(参照图2)、吸气风扇510(吸气部)、吸气管道520、排气管道530以及排气风扇540(排气部)。
带电装置414具有框体414a和以接近感光鼓413的外周面的方式设置于框体414a内的带电极414b(带电部)。带电极414b与未图示的电源部连接,并由于从电源部供给的电力而对于感光鼓413的外周面进行放电使感光鼓413带电。可以利用一个带电极414b使感光鼓413带电,也可以利用多个带电极414b使感光鼓413带电。
带电装置414沿感光鼓413的宽度方向(感光鼓413的轴向)延伸配置。而且,带电装置414被设置为能够充分覆盖感光鼓413的宽度。换句话说,带电装置414被设置为能够在感光鼓413的宽度方向使感光鼓413的外周面的整个区域带电。
框体414a内的带电极414b的右侧的空间经由设置于吸气管道520的供气口522与吸气管道520内的空间连接。另外,框体414a内的带电极414b的左侧的空间经由设置于排气管道530的吸气口532与排气管道530内的空间连接。
吸气管道520将供气口522与吸气风扇510的排出口连接。吸气管道520例如是以树脂为材料的筒状的部件。吸气管道520在其连接路径具有封闭性,不会产生来自吸气风扇510的喷流引起的空气的泄漏。
吸气风扇510受到控制部100的控制,经由吸气管道520以及供气口522向带电极414b的右侧的空间喷射空气。具体而言,吸气风扇510是配置于吸气管道520的上部的例如多叶片风扇或者轴流风扇,通过叶片的旋转从供气口吸引空气,并将吸引的空气从排出口朝向吸气管道520的底面排出。朝向吸气管道520的底面排出的空气通过吸气管道520,并从供气口522被喷射至框体414a内。从供气口522喷射的空气从吸气管道520侧通过带电极414b的附近的空间,并向排气管道530侧流动。此时,从供气口522喷射的空气将随着带电极414b的放电而在带电极414b的附近的空间产生的臭氧等放电生成物向排气管道530侧吹动。
在排气管道530且在相对于带电极414b的长边方向(与感光鼓413的轴向一致)正交的方向上与带电极414b对置的位置设置有吸气口532。排气管道530将吸气口532与排气风扇540的吸引口连接。排气管道530例如是以树脂为材料的筒状的部件。排气管道530具有不会因来自吸气风扇510的喷流而引起空气泄漏的封闭性。
排气风扇540经由排气管道530以及吸气口532,从相对于带电极414b的被吸气风扇510喷射空气的一侧而隔着带电极414b而位于带电极414b的相反侧的一侧吸引空气。具体而言,排气风扇540例如是多叶片风扇或者轴流风扇,受到控制部100的控制,通过叶片的旋转从吸引口吸引空气,并将吸引的空气从排气口排出。排气风扇540通过从吸引口吸引空气,而经由排气管道530从吸气口532吸引空气。此处,向吸气口532的附近流入从供气口522喷射后从吸气管道520侧通过带电极414b的附近的空间、并载有随着带电极414b的放电而在带电极414b附近的空间产生的放电生成物的空气。换句话说,排气风扇540从排气管道530的吸气口532吸引含有在带电极414b附近的空间产生的放电生成物的空气。
在排气风扇540的排气口与图像形成装置1的外部之间的通气路径设置有未图示的臭氧过滤器。臭氧过滤器例如是在空气的通气路径中使空气通过含有规定的催化剂(例如活性炭等)的层的过滤器,通过催化剂的作用从空气除去臭氧(放电生成物)。
控制部100经由PWM控制部110进行吸气风扇510以及排气风扇540的动作控制。具体而言,在使吸气风扇510、排气风扇540动作的情况下,控制部100使PWM控制部110向吸气风扇510、排气风扇540施加用于使吸气风扇510、排气风扇540分别动作的规定电压。吸气风扇510以及排气风扇540与来自PWM控制部110的电压值对应地使叶片旋转,从而如上所述地进行喷射、吸引。
若图像形成装置1的电源开关(省略图示)打开,则控制部100形成为能够使图像形成装置1的各部分动作而开始图像形成的状态(待机状态)。此时,控制部100使排气风扇540以规定的低旋转速度(低风量)动作。另外,在利用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图像形成时,控制部100在使电源部向带电极414b供给电力之前使吸气风扇510动作。另外,控制部100使吸气风扇510动作并且使排气风扇540以规定的高旋转速度(高风量)动作。在形成为吸气风扇510动作,排气风扇540以规定的高旋转速度动作的状态之后,控制部100使电源部向带电极414b供给电力,并且使图像形成装置1的各部分进行用于图像形成的动作。
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图像形成结束后,控制部100在从图像形成的结束经过规定时间之前,使吸气风扇510动作,使排气风扇540以规定的高旋转速度动作。若从图像形成的结束经过规定时间,则控制部100使吸气风扇510停止,使排气风扇540以规定的低旋转速度动作。此后,控制部100再次进行图像形成、或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电源开关关闭之前维持使吸气风扇510停止并使排气风扇540以规定的低旋转速度动作的状态。在再次进行了图像形成的情况下,控制部100与上述同样,使吸气风扇510动作,并且使排气风扇540以规定的高旋转速度动作。若图像形成装置1的电源开关关闭,则排气风扇540停止。
图4是从其上方观察图3的带电单元500的图。如图4所示,吸气管道520形成为其宽度从吸气风扇510侧朝向带电极414b侧逐渐增大的末端渐宽形状。在吸气管道520中的带电极414b侧的端部,沿带电极414b的长边方向(图中上下方向)设置有多个狭缝形状的供气口522。多个供气口522中的设置于带电极414b的长边方向的两侧的供气口522a形成为其截面积比设置于该两侧以外的供气口522b的截面积小。
另外,如图4所示,排气管道530形成为其宽度从带电极414b侧朝向排气风扇540侧逐渐变小的前端渐细形状。在排气管道530中的带电极414b侧的端部设置有长方形的吸气口532。排气管道530中的带电极414b侧的端部的宽度(换句话说,吸气口532的宽度)比吸气管道520中的带电极414b的端部的宽度小。通过减小吸气口532的宽度使排气风扇540的吸引力增大,由此能够提高含有由于带电极414b的放电而产生的放电生成物的空气的排出效率。其中,在排气风扇540的排气能力充分的情况下,吸气口532的宽度也可以比吸气管道520中的带电极414b的端部的宽度大。
如图中箭头方向所示,从吸气风扇510朝向吸气管道520的底面排出的空气与吸气管道520的底面接触而沿吸气管道520的宽度方向扩张,并向供气口522流动。在吸气管道520内流动的空气中的沿吸气管道520的壁流动的空气(换句话说,在吸气管道520的外侧流动的空气)通过供气口522a并向框体414a内流动。另一方面,在吸气管道520的内侧流动的空气通过供气口522b向框体414a内流动。如上所述,供气口522a的截面积比供气口522b的截面积小。因此,在供气口522b的附近局部地使内压升高,从而产生容易从位于内压低的内侧的供气口522a向框体414a内流动的空气流。其结果是,如图4的箭头方向所示,经由多个供气口522(供气口522a、522b)导入带电极414b的空气朝向与带电极414b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或者该长边方向的中央侧流动。因此,含有由于带电极414b的放电而产生的放电生成物的空气不会滞留于框体414a内,而朝向排气管道530的吸气口532顺畅地流动,从而能够无泄漏地排出该放电生成物。因此,能够防止放电生成物附着于感光鼓413的表面的情况,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由于该放电生成物的附着而引起的图像流的产生。
此外,优选,吸气风扇510至吸气管道520中的带电极414b侧的端部为止的长度为带电极414b的长边方向的长度的1/2以上。这是为了使从吸气风扇510朝向吸气管道520的底面排出的空气在吸气管道520的宽度方向充分扩张。
另外,如图4所示,优选,吸气风扇510配置于在带电极414b的长边方向上的与吸气管道520的带电极414b侧的端部中央部对置的位置。这是为了使从吸气风扇510朝向吸气管道520的底面排出的空气在吸气管道520的宽度方向均匀扩张。
另外,如图5所示,在吸气管道520也可以设置有以使由吸气风扇510吸入的空气朝向带电极414b的长边方向的两侧扩张的方式进行整流的整流部件524。根据该结构,与图4所示的结构相比,能够使从吸气风扇510朝向吸气管道520的底面排出的空气如图中箭头方向所示地在吸气管道520的宽度方向高效地扩张。
另外,从使包含由于带电极414b的放电而产生的放电生成物的空气朝向排气管道530的吸气口532顺畅地流动的观点出发,吸气管道520的结构也可以为图6、图7所示的结构而并非图4所示的结构。
在图6所示的结构中,吸气管道520形成为其宽度从吸气风扇510侧朝向带电极414b侧逐渐增大的末端渐宽形状。在吸气管道520中的带电极414b侧的端部,沿带电极414b的长边方向设置有供气口522。在带电极414b的长边方向,供气口522的两侧的截面积比除该两侧以外的截面积小。
如图中箭头方向所示,从吸气风扇510朝向吸气管道520的底面排出的空气与吸气管道520的底面接触而沿吸气管道520的宽度方向扩张,并朝向供气口522流动。之后,在吸气管道520内流动的空气通过供气口522并向框体414a内流动。如上所述,由于在带电极414b的长边方向,供气口522的两侧的截面积比除该两侧以外的截面积小,所以在供气口522的两侧附近局部地使内压升高,从而产生容易从内压较低的供气口522的内侧向框体414a内流动的空气流。其结果是,如图5的箭头方向所示,经由供气口522导入带电极414b的空气朝向相对于带电极414b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或者该长边方向的中央侧流动。因此,包含由于带电极414b的放电而产生的放电生成物的空气不会滞留于框体414a内,而朝向排气管道530的吸气口532顺畅地流动。
在图7所示的结构中,吸气管道520形成为从两个配置于带电极414b的长边方向的两侧的吸气风扇510(510a、510b)排出的空气朝向供气口522流动的裤子形状。在吸气管道520中的带电极414b侧的端部,沿带电极414b的长边方向设置有供气口522。在带电极414b的长边方向,供气口522的截面积恒定。从吸气风扇510a排出的空气如图中箭头方向所示地沿吸气管道520的形状流动,通过供气口522的前后的空气流的方向不发生变化。另外,从吸气风扇510b排出的空气如图中箭头方向所示地沿吸气管道520的形状流动,通过供气口522的前后的空气流的方向不发生变化。因此,经由供气口522导入带电极414b的空气朝向相对于带电极414b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或者该长边方向的中央侧流动。因此,含有由于带电极414b的放电而产生的放电生成物的空气不会滞留于框体414a内,而朝向排气管道530的吸气口532顺畅地流动。此外,如图7所示,优选吸气风扇510a、510b在带电极414b的长边方向并列地配置。这是为了在带电极414b的长边方向,使从吸气风扇510a排出的空气的气流、与从吸气风扇510b排出的空气的气流均匀,进而使经由供气口522导入带电极414b的空气的气流在两侧(相比带电极414b的长边方向的中央部靠上侧、以及相比带电极414b的长边方向的中央部靠下侧)均匀。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以上详细说明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带电单元500具备带电极414b,其使感光鼓413的表面带电;吸气管道520,其将由吸气风扇510吸入的空气经由供气口522导入带电极414b;以及排气管道530,其将带电极414b的周边的空气从吸气口532吸入并导入排气风扇540。吸气管道520构成为使经由供气口522导入带电极414b的空气朝向相对于带电极414b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或者该长边方向的中央侧流动。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含有由于带电极414b的放电而产生的放电生成物的空气朝向排气管道530的吸气口532顺畅地流动,从而能够将该放电生成物无泄漏地排出。因此,能够防止放电生成物附着于感光鼓413的表面的情况,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由于该放电生成物的附着引起的图像流的产生。
【变形例】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对带电装置414、吸气管道520以及排气管道530单体化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使带电装置414、吸气管道520以及排气管道530形成为一体。例如,也可以以树脂等为外壳包围带电极414b而将其构成为吸气管道520以及排气管道530的一部分。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对带电极414b作为本发明的带电部发挥功能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代替带电极414b,将带电线、带电辊、带电刷等作为本发明的带电部发挥功能。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进行了非接触方式的带电,但也可以进行接触方式的带电。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使感光体形成为圆筒状的部件,但也可以使用由多个辊架设的带上的感光体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对吸气风扇510以及排气风扇540与本发明的吸气部以及排气部分别对应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代替吸气风扇510以及排气风扇540,使用气体压缩机(compressor)。要点在于,吸气部以及排气部只要具有通过配合而产生能够从带电极414b的周边的空间充分吹动吸引放电生成物(臭氧等)的空气的流动的能力即可。
【实施例】
最后,对本发明人进行的确认上述实施方式的有效性的实验的结果进行说明。
【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
作为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使用了具有图1~图4的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1(带电单元500)。
【比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
作为比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使用了具有图1~图3、图8的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1(带电单元500)。如图8所示,吸气管道520形成为其宽度从吸气风扇510侧朝向带电极414b侧逐渐增大的末端渐宽形状。另外,在吸气管道520内设置有多个整流部件524(整流板),其以使由吸气风扇510吸入的空气朝向带电极414b的长边方向的两侧扩张的方式进行整流。另外,在吸气管道520中的带电极414b侧的端部设置有多个供气口522,其在带电极414b的长边方向(图中上下方向)与由整流部件524划分的多个流路分别对置。在比较例中,如图中箭头所示,由吸气风扇510吸入的空气以从吸气管道520朝向带电极414b的长边方向的两侧扩张的方式流动。因此,通过供气口522的空气难以朝向排气管道530的吸气口532顺畅地流动。
【实验方法】
在本实验中,在使吸气风扇510以及排气风扇540动作的状态下,通过向带电极414b供给电力而使带电极414b放电。此时,使用臭氧浓度检测传感器测定带电极414b的周边(具体而言,带电极414b的正下方)的臭氧浓度【ppm】。图9表示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带电极414b的长边方向的臭氧浓度的测定结果。
【实验结果】
如图9所示,在实施例的带电单元500中,与比较例的带电单元500相比,确认到带电极414b的长边方向的臭氧浓度大幅度降低。在比较例中,含有由于带电极414b的放电而产生的放电生成物的空气的一部分滞留于框体414a内而无法向吸气口532顺畅地流动,结果是,无法将该放电生成物无泄漏地排出。因此,在比较例中,无法防止放电生成物附着于感光鼓413的表面的情况,从而无法可靠地防止由于该放电生成物的附着而引起的图像流的产生。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带电部,其使图像载体的表面带电;
吸气管道,其具有供气口,并用于将从外部吸入的空气经由该供气口引导至所述带电部;以及
排气管道,其具有吸气口,并用于将所述带电部的周边的空气经由该吸气口吸引并排出,
所述吸气管道构成为:使经由所述供气口引导至所述带电部的空气朝向相对于所述带电部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或者该长边方向的中央侧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气管道在所述带电部的长边方向上的宽度朝向所述带电部侧逐渐增大,
所述供气口沿所述带电部的长边方向设置,
在所述带电部的长边方向,所述供气口的两侧的截面积比该两侧以外的部分的截面积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气口沿所述带电部的长边方向设置有多个,
多个所述供气口中的设置于所述带电部的长边方向的两侧的供气口的截面积比设置于除该两侧以外的部分的供气口的截面积小。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气管道设置有整流部件,该整流部件以使从外部吸入该吸气管道的空气朝向所述带电部的长边方向的两侧扩张的方式进行整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气管道具有设置于所述带电部的长边方向的两侧的两个吸气风扇。
6.一种带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带电部(414b),其使图像载体(413)的表面带电;
吸气管道(520),其具有供气口(522),并用于将从外部吸入的空气经由该供气口(522)引导至所述带电部(414b);以及
排气管道(530),其具有吸气口(532),并用于将所述带电部(414b)的周边的空气经由该吸气口(532)吸引并排出,
所述吸气管道(520)构成为:使经由所述供气口(522)引导至所述带电部(414b)的空气朝向相对于所述带电部(414b)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或者该长边方向的中央侧流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电部(414b)的长边方向的所述吸气管道(520)的宽度朝向所述带电部(414b)侧逐渐增大,
所述供气口(522)沿所述带电部(414b)的长边方向设置有多个,
在所述带电部(414b)的长边方向,所述供气口(522)的两侧的截面积比该两侧以外的部分的截面积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气口(522)沿所述带电部(414b)的长边方向设置有多个,
多个所述供气口(522)中的设置于所述带电部(414b)的长边方向的两侧的供气口(522)的截面积比设置于该两侧以外的部分的供气口(522)的截面积小。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气管道(520)设置有整流部件(524),该整流部件(524)以使从外部吸入该吸气管道(520)的空气朝向所述带电部(414b)的长边方向的两侧扩张的方式进行整流。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气管道(520)具有设置于所述带电部(414b)的长边方向的两侧的两个吸气风扇(510a、510b)。
CN201510105388.6A 2014-03-12 2015-03-11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带电装置 Active CN1049146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48756 2014-03-12
JP2014048756A JP6048431B2 (ja) 2014-03-12 2014-03-12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14688A true CN104914688A (zh) 2015-09-16
CN104914688B CN104914688B (zh) 2017-12-29

Family

ID=52473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05388.6A Active CN104914688B (zh) 2014-03-12 2015-03-11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带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817366B2 (zh)
EP (1) EP2919071B1 (zh)
JP (1) JP6048431B2 (zh)
CN (1) CN10491468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92178A (zh) * 2016-02-18 2017-08-2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送风管、送风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13946114A (zh) * 2020-07-16 2022-01-18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用送风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24982B2 (en) 2015-03-09 2016-12-2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emiconductor device
JP2017009953A (ja) * 2015-06-26 2017-01-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296042B2 (ja) * 2015-11-26 2018-03-2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120858A (ja) * 2018-01-10 2019-07-22 エイチピー プリンティング コリア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30949A (ja) 2021-02-26 2022-09-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5945A (ja) * 1995-06-28 1997-01-17 Nec Corp 帯電装置
JP2002365987A (ja) * 2001-06-12 2002-12-2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375369A (zh) * 2010-08-23 2012-03-1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送风机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3186068A (zh) * 2011-12-27 2013-07-0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送风管、送风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01977A (ja) * 1994-05-09 1995-11-14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複写機とその制御方法
JPH10198128A (ja) 1997-01-14 1998-07-31 Fuji Xerox Co Ltd コロナ放電装置
DE102004003196A1 (de) * 2004-01-22 2005-08-18 Daimlerchrysler Ag Belüftungsein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S7174114B2 (en) * 2004-07-29 2007-02-0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contamination of an image transfer device
JP4875885B2 (ja) * 2005-11-21 2012-02-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8076777A (ja) 2006-09-21 2008-04-03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気体流生成装置
JP5891660B2 (ja) * 2011-03-10 2016-03-2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899809B2 (ja) * 2011-10-31 2016-04-0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送風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5945A (ja) * 1995-06-28 1997-01-17 Nec Corp 帯電装置
JP2002365987A (ja) * 2001-06-12 2002-12-2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375369A (zh) * 2010-08-23 2012-03-1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送风机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3186068A (zh) * 2011-12-27 2013-07-0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送风管、送风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92178A (zh) * 2016-02-18 2017-08-2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送风管、送风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7092178B (zh) * 2016-02-18 2019-10-1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送风管、送风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13946114A (zh) * 2020-07-16 2022-01-18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用送风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13946114B (zh) * 2020-07-16 2024-04-26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用送风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72673A (ja) 2015-10-01
EP2919071A1 (en) 2015-09-16
JP6048431B2 (ja) 2016-12-21
US9817366B2 (en) 2017-11-14
CN104914688B (zh) 2017-12-29
EP2919071B1 (en) 2017-03-22
US20150261182A1 (en) 2015-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14688A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带电装置
CN1766761B (zh) 图像生成装置的臭氧排气结构
JP5742011B2 (ja) 作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04007632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71600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5734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102099A (zh) 成像设备
CN104749930B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定影装置
CN102597885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6114837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振動部材
US10739697B2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199812B2 (en)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1170288A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3867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7123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51543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US1039416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cleaning device for a transfer belt and a pre-cleaning brush
JP201805465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15212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developer collecting duct
US908136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fan-motor unit to prevent contamination of a charging unit
JP201720383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210286302A1 (en) Imaging system
JP687210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658445B2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663820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