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21032B - 用于车辆的侧门装饰件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侧门装饰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21032B
CN107021032B CN201610949023.6A CN201610949023A CN107021032B CN 107021032 B CN107021032 B CN 107021032B CN 201610949023 A CN201610949023 A CN 201610949023A CN 107021032 B CN107021032 B CN 1070210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rest
wall
roof
support portion
wall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4902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21032A (zh
Inventor
井波信
市塚茂雄
薮田洸也
木下直
山口刚
井坂岳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Boshok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Boshok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Boshoku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Boshok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0210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210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210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210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2Internal Trim mouldings ; Internal Ledges; Wall liners for passenger compartments; Roof liners
    • B60R13/0237Side or rear panels
    • B60R13/0243Do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7/00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 B60R7/04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in driver or passenger space, e.g. using racks
    • B60R7/046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in driver or passenger space, e.g. using racks mounted on do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用于车辆的侧门装饰件包括肘靠和壁组成部件。肘靠包括用于支撑车辆的乘员的手臂的顶壁。壁组成部件用于形成车室的侧壁的一部分。壁组成部件包括位于肘靠下方的下壁部和用于从下方支撑肘靠的顶壁的支撑部。支撑部从壁组成部件的下壁部的与肘靠的下端邻近的上端朝向肘靠的顶壁的下表面延伸。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侧门装饰件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侧门装饰件。
背景技术
许多包括肘靠的车辆用车门装饰件对从上方施加至肘靠的载荷具有耐受性。例如,可以设置从肘靠(支撑件)的顶壁的背表面(下表面)向下延伸的侧板以获得对从上方施加至肘靠的载荷的耐受性。这样的侧板可以与肘靠形成为一体。侧板从肘靠的顶壁的下表面的在下表面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大约中间处的部分向下延伸。侧板的下端固定于作为分体组成部件的能量吸收(EA)构件,能量吸收(EA)构件位于下装饰件(下板)的背表面(位于车室的外侧的表面)。在以下专利文献中说明了这样的车门装饰件的示例。
日本专利公开No.5521767
一般情况下,肘靠要求对来自上方的载荷耐受,因为车辆的乘员可能会将他或她的手臂放在肘靠的上表面上。然而,优选的是肘靠具有较低耐受性,使得肘靠在侧面碰撞中为了吸收侧面冲击而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弯折以保护乘员。已知的车门装饰件的肘靠不仅对来自上方的载荷具有耐受性,而且对侧面冲击具有耐受性。侧板与肘靠形成为一体,并且侧板的上端固定于肘靠的顶壁的相对于车辆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因此,肘靠、尤其是肘靠的在顶壁周围的部分不太容易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充分弯折以吸收侧面冲击。
此外,从肘靠的顶壁的下表面向下延伸的侧板固定于EA构件,EA构件布置于下装饰件的位于车室外侧的外表面。即,侧板、肘靠和下装饰件(包括EA构件)在无任何间隙的情况下连接到一起,如此它们形成了闭合空间。根据该构造,提高了肘靠的耐受性。作为结果,降低了肘靠的侧面冲击吸收性。
此外,与肘靠形成为一体的侧板在大致垂直于用于形成肘靠的模具的打开方向(与车门装饰件安装于车辆时的车辆宽度方向对应)的方向上延伸。因此,需要对于车门装饰件的位于肘靠的在车辆内部侧的表面与侧板之间的部分执行诸如滑动等的底切工艺。这使车门装饰件的形成复杂化。
发明内容
鉴于前述情况完成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侧门装饰件,其包括对来自上方的载荷具有高耐受性、而对侧面冲击具有低耐受性的肘靠。
侧门装饰件包括肘靠和壁组成部件。肘靠包括用于支撑车辆的乘员的手臂的顶壁。壁组成部件用于形成车辆的车室的侧壁的一部分。壁组成部件包括位于肘靠下方的下壁部和用于从下方支撑肘靠的顶壁的支撑部。支撑部从壁组成部件的下壁部的与肘靠的下端邻近的上端朝向肘靠的顶壁的下表面延伸。
用于从下方支撑肘靠的顶壁的支撑部是壁组成部件的一部分,也就是,支撑部是与肘靠不同的组成部件。即,肘靠利用布置在肘靠下方的与肘靠不同的组成部件的支撑而对从上方施加至肘靠的顶壁的向下力耐受。此外,与支撑部和肘靠形成为一体的构造相比,当肘靠接收侧面冲击时支撑部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移动不太容易受到限制。因此,肘靠易于溃缩。因为支撑部是与肘靠不同的组成部件的一部分,所以当肘靠接收侧面冲击时支撑部不太容易限制肘靠的溃缩。即,与用于在侧面冲击期间易于溃缩的已知构造相比,肘靠可以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具有较大尺寸,因而与该已知构造相比,肘靠可以具有较高的冲击吸收能力。
壁组成部件包括当侧门装饰件安装于车辆时配置在车室侧的壁面。肘靠的顶壁从壁组成部件的壁面突出。肘靠包括侧壁,该侧壁从肘靠的顶壁的末端向下延伸用于形成车室的侧壁的另一部分。支撑部被布置成与肘靠的侧壁的背表面相对。支撑部不固定于肘靠的顶壁的下表面。
因为支撑部不固定于肘靠的顶壁的下表面,所以当肘靠在侧面碰撞期间接收侧面冲击时支撑部较容易远离肘靠的顶壁的上表面移动。作为结果,肘靠的顶壁失去来自下方的支撑并且易于溃缩。根据该构造,肘靠可以吸收侧面冲击。此外,因为支撑部布置在肘靠的侧壁的后方、也就是被布置成位于比肘靠的侧壁靠车辆外部侧的位置处,所以支撑部、肘靠的顶壁和肘靠的侧壁形成闭合空间。因此,肘靠在正常情形下提供了适当的强度。在侧面碰撞期间,在支撑部溃缩之后,支撑部、肘靠的顶壁和肘靠的侧壁形成区段(section)。因此,肘靠的强度降低并且肘靠可以吸收侧面冲击。
壁组成部件包括下壁构件和背板构件。下壁构件包括第一下壁部和第二下壁部。背板构件包括背板壁部。下壁部和背板壁部在彼此相距预定距离的状态下彼此相对以在第二下壁部与背板壁部之间限定出保持空间。下壁构件的第二下壁部在上端部包括用于访问保持空间的缺口。下壁部的上端包括下壁构件的第一下壁部的上端和背板构件的背板壁部的上端。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包括在下壁构件中。第一支撑部从下壁构件的第一下壁部的上端朝向肘靠的顶壁的下表面延伸。第二支撑部包括在背板构件中。第二支撑部从背板构件的背板壁部的上端朝向肘靠的顶壁的下表面延伸。
即,肘靠的顶壁的除了在保持空间上方的部分以外的部分由下壁构件支撑,肘靠的顶壁的在保持空间上方的部分由背板构件支撑。包括缺口的第二下壁部可能无法对肘靠的顶壁提供适当的支撑。因此,肘靠的顶壁的与第二下壁部对应的部分由背板构件支撑。根据该构造,肘靠由壁组成部件适当地支撑。
下壁构件和背板构件是组装在一起的分体的组成部件。肘靠是与下壁构件和背板构件分体的组成部件。
当向下力被施加至肘靠时支撑肘靠的支撑部是与肘靠分体的组成部件的一部分。因此,当侧面冲击被施加至肘靠时,支撑部在不限制肘靠移动的情况下溃缩,并且易于远离肘靠的顶壁的下表面移动。根据该构造,肘靠可以适当地吸收侧面冲击。
背板壁部包括平坦部和弯曲部。平坦部与第二下壁部的背表面相对。弯曲部从平坦部的上端朝向肘靠的下端延伸。背板壁部的上端是弯曲部的上端。
因为背板壁部包括朝向肘靠的下端弯曲的弯曲部,所以背板壁部的上端被适当地配置成与肘靠的下端邻近。
下壁构件包括从第二下壁部的下端在大致垂直于第二下壁部的方向上朝向背板构件延伸的底壁。底壁包括作为供背板构件固定的固定部的末端。背板构件在底缘包括凸缘部。凸缘部在背板壁部距下壁构件的第二下壁部的背表面预定距离的状态下被固定至下壁构件的底壁的固定部。
根据该构造,背板构件在底处固定于下壁构件。虽然背板构件的第二支撑部不固定于肘靠的顶壁,但背板构件在底处固定于下壁构件,因而第二支撑部可以适当地支撑肘靠的顶壁。
第一支撑部包括上端部、下端部和中间部。该下端部从第一下壁部的上端延伸并在肘靠的侧壁的后方弯曲。该中间部位于该上端部与该下端部之间。该中间部朝向顶壁的下表面大致直地延伸。该上端部从该中间部的上端沿着顶壁的下表面延伸。第二支撑部包括上端部、下端部和中间部。该下端部从背板构件的背板壁部的上端在肘靠的侧壁的后方朝向顶壁的下表面延伸。该中间部位于该上端部与该下端部之间。该中间部朝向顶壁的下表面大致直地延伸。该上端部从该中间部的上端沿着顶壁的下表面延伸。
根据该构造,包括从车辆内部侧可见的第一下壁部的下壁构件的第一支撑部配置在肘靠的后方,也就是,配置在比肘靠靠车辆外部侧的位置。因此,第一支撑部从车辆内部侧不可见。此外,背板构件的第二支撑部也配置在肘靠的后方,因而从车辆内部侧不可见。虽然支撑部不固定于肘靠,但支撑部可以适当地支撑被施加向下力的肘靠。即,支撑部提高了肘靠对向下力的耐受性,但是在侧面碰撞中支撑部不太容易降低肘靠的冲击吸收性能。
第一支撑部的下端部包括与肘靠的下端相对的下端相对面。第二支撑部的下端部包括与肘靠的下端相对的下端相对面。
根据该构造,在侧面碰撞中,下端相对面较容易碰撞到肘靠的下端,因而支撑部较容易溃缩。该构造提高了肘靠的冲击吸收性能。
侧门装饰件还包括缓冲构件,该缓冲构件夹在肘靠的顶壁的下表面与支撑部的和肘靠的顶壁的下表面邻近的端之间。
利用该缓冲构件,支撑部可以进一步适当地支撑被施加向下力的肘靠。
侧门装饰件还包括缓冲构件,该缓冲构件夹在肘靠的顶壁的下表面与第一支撑部的上端部之间并夹在肘靠的顶壁的下表面与第二支撑部的上端部之间。
利用该缓冲构件,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可以进一步适当地支撑被施加向下力的肘靠。
壁组成部件包括主壁构件和背板构件。主壁构件包括上壁部和下壁部。肘靠位于上壁部与下壁部之间。上壁部、下壁部和肘靠形成为一体。背板构件包括背板壁部和后支撑部。壁组成部件的下壁部包括主壁构件的下壁部和背板构件的背板壁部。主壁构件和背板构件被布置成使得主壁构件的下壁部和背板构件的背板壁部在彼此相距预定距离的状态下彼此相对以在主壁构件的下壁部与背板壁部之间限定出保持空间。下壁部的上端包括背板部的上端。背板构件的后支撑部从背板壁部的后缘在平行于侧门装饰件的与车辆前后方向对应的长尺寸方形的方向上突出。背板构件的后支撑部包括与肘靠的顶壁的下表面邻近的上端部。
虽然主壁构件是单个构件,但支撑部适当地支撑被施加向下力的肘靠。此外,在侧面碰撞中支撑部不太容易降低肘靠的冲击吸收性能。
背板构件的后支撑部包括与主壁构件的下壁部相对的下部。背板构件的后支撑部的下部固定于主壁构件的下壁部。
虽然支撑部不固定于肘靠,但支撑部可以适当地支撑被施加向下力的肘靠。即,在支撑部提高了肘靠对向下力的耐受性,但是侧面碰撞中支撑部不太容易降低肘靠的冲击吸收性能。
侧门装饰件还包括缓冲构件,该缓冲构件夹在肘靠的顶壁的下表面与支撑部的上端部之间并夹在肘靠的顶壁的下表面与后支撑部的上端部之间。
利用该缓冲构件,支撑部和后支撑部可以进一步适当地支撑被施加向下力的肘靠。
肘靠的顶壁包括弱部。
利用弱部,肘靠较容易溃缩,也就是肘靠的冲击吸收性能提高。
支撑部在肘靠的与车辆前后方向对应的长度方向上具有长尺寸。弱部包括多个孔,各孔在肘靠的与车辆宽度方向对应的宽度方向上具有长尺寸。
支撑部支撑肘靠的包括孔的顶壁,各孔在肘靠的与车辆宽度方向对应的宽度方向上具有长尺寸。如果孔在肘靠的与车辆前后方向对应的长度方向上具有长尺寸,则有必要将支撑部配置成支撑肘靠的不形成孔的部分,因为在侧面碰撞期间支撑部较容易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移动。因为本申请的肘靠包括在肘靠的与车辆宽度方向对应的宽度方向上具有长尺寸的孔,所以孔不太容易限制支撑部的移动。这提高了支撑部的配置灵活性。
根据本文所述的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侧门装饰件,其包括对从上方作用于肘靠的向下力具有高耐受性,而对侧面冲击具有低耐受性的肘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侧门装饰件的从车辆内部侧观察到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的侧门装饰件的背侧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示出用于肘靠的顶壁的支撑件。
图3是图2中的那一部分的车辆外部侧的视图。
图4是沿着图1至图3中的每一个中的线A-A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5是沿着图1至图3中的每一个中的线B-B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6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侧门装饰件的截面图。
图7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侧门装饰件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将参照图1至图7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在该部分中,将说明安装于车辆的侧门装饰件1。图1至图3中的字母F和R分别表示车辆前方和车辆后方。图4至图7中的单词IN和OUT分别表示车辆内部侧和车辆外部侧。
如图1所示,用于车辆的侧门装饰件1(下文中称作侧门装饰件1)具有板的形状。侧门装饰件1形成车室的侧壁。侧门装饰件1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具有长尺寸,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具有短尺寸。侧门装饰件1包括组装在一起的上板20和下板40。上板20、下板40和将稍后说明的车门袋背板50形成侧门装饰件1的壁组成部件。更具体地,上板20、下板40(下壁构件)和车门袋背板50(背板构件)组装在一起,以形成车室的侧壁并称作壁组成部件。上板20和下板40分别形成侧门装饰件1的上部和侧门装饰件1的下部。上板20和下板40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具有长尺寸,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具有短尺寸。
侧门装饰件1包括上壁部25、肘靠部30(肘靠)、第一下壁部45和第二下壁部46。上壁部25是上板20的形成侧门装饰件1的上壁的部分。第一下壁部45和第二下壁部46是下板40的形成侧门装饰件1的下壁的部分。上壁部25、第一下壁部45和第二下壁部46包括配置在车辆的位于车室中的内部侧的壁面。肘靠部30位于上壁部25的下方。
侧门装饰件1的壁部25、45和46由两个板、也就是上板20和下板40形成。然而,侧门装饰件1可以包括如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由单个板形成的壁部,或者可以包括由三个或更多个的板形成的壁部。
肘靠部30位于侧门装饰件1的短尺寸的大约中间。即,肘靠部30位于上壁部25的下端、第一下壁部45和第二下壁部46的上方。肘靠部30向车辆内部侧突出并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如图4所示,肘靠部30包括顶壁31和侧壁35。顶壁31是通过将上板20的下端部弯折成从上壁部25的壁面沿大致水平方向突出到车室中而形成,使得车辆的乘员可以将他或她的手臂倚靠在顶壁31上。顶壁31包括比顶壁31的在位于顶壁31与上壁部25之间的边界处的端靠车室内侧的末端31T。侧壁35从顶壁31的末端31T向下延伸并且形成车室的侧壁的一部分。
如图1所示,上壁部25、肘靠部30、第一下壁部45和第二下壁部46被用上壁外皮20H、肘靠外皮30H和下壁外皮40H覆盖以增强车室的侧壁的外观。
肘靠部30在其前部中包括车门拉手11。车门拉手11在肘靠部30的顶壁31中包括孔。车辆的乘员可以在他或她进出车室时将他或她的手插在孔中以打开或关闭车辆的车门。肘靠部30的顶壁31在比车门拉手11靠近肘靠部30的后缘的部分中包括弱部33。如图2所示,弱部33包括多个通孔33A,各通孔在肘靠部30的与车辆宽度方向对应的宽度方向上具有长尺寸。通孔33A沿着肘靠部30的与车辆前后方向对应的长度方向彼此平行地配置。
第一下壁部45被配置成使得肘靠部30的侧壁35的表面和第一下壁部45的暴露在车室中的表面彼此连续。
侧门装饰件1在靠近其前缘的部分中包括扬声器格栅14且在比扬声器格栅14靠近侧门装饰件1的后缘的部分中包括车门袋15。相对于侧门装饰件1的与车辆前后方向对应的长度方向,第二下壁部46配置在扬声器格栅14与第一下壁部45之间。第二下壁部46在上缘部中包括缺口44。
如图5所示,车门袋背板50布置在侧门装饰件1的相对于侧门装饰件1的长度方向上的大约中央且距第二下壁部46的背表面预定距离处,使得车门袋背板50和第二下壁部46彼此相对。车门袋背板50和第二下壁部46在其间限定出车门袋15的保持空间50S。第二下壁部46包括限定出缺口44的弯曲上缘41。肘靠部30的下端32和弯曲上缘41限定出车门袋开口50K。车辆的乘员可以通过车门袋开口50K访问保持空间50S。
如上所述,第二下壁部46配置在扬声器格栅14与第一下壁部45之间并且车门袋背板50配置在侧门装饰件1的相对于侧门装饰件1的长度方向上的大约中央。此外,车门袋15的保持空间50S由第二下壁部46和车门袋背板50限定。即,车门袋15位于侧门装饰件1的相对于侧门装饰件1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中。
如图5所示,下板40还包括从第二下壁部46的下端在大致垂直于第二下壁部46的壁面的方向上朝向车门袋背板50延伸的底壁47。底壁47包括作为供车门袋背板50固定的固定部的末端。底壁47限定出车门袋15的底。
如图2和图4所示,下板40包括从第一下壁部45的上端朝向肘靠部30的顶壁31的下表面31D延伸的下板延伸部400(支撑部)。具体地,第一下壁部45的上端位于比缺口44靠近侧门装饰件1的后缘的位置处。下板延伸部400从第一下壁部45的作为非限定出车门袋开口50K的部分的上端延伸。
下板延伸部400包括上端部401、下端部402和中间部403。下端部402从第一下壁部45的上端延伸并且在肘靠部30的侧壁35后方弯曲。下端部402包括与肘靠部30的下端32相对的下端相对面402T。位于上端部401与下端部402之间的中间部403朝向顶壁31的下表面31D大致直地延伸。上端部401从中间部403的上端沿着顶壁31的下表面31D延伸。
下板延伸部400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具有长尺寸。因为下板延伸部400布置在肘靠部30的侧壁35的后方以面对侧壁35的背表面、也就是比侧壁35靠车辆外部侧,所以下板延伸部400从车室侧不可见。第一下壁部45的暴露在车室中的壁面是被布置成比下板延伸部400靠车辆内部侧的设计面。包括与肘靠部30的下端32相对的下端相对面402T的下板延伸部400被布置成比第一下壁部45靠车辆外部侧。
上端部401包括沿着顶壁31的下表面31D延伸并面对下表面31D的肘靠支撑面400M。肘靠支撑面400M在侧门装饰件1的长度方向上具有长尺寸。缓冲构件90布置于肘靠支撑面400M。更具体地,缓冲构件90夹在顶壁31的下表面31D与肘靠支撑面400M之间。下板延伸部400经由布置于肘靠支撑面400M的缓冲构件90从下方支撑顶壁31的下表面31D。
上端部401或肘靠支撑面400M不固定于顶壁31的下表面31D,而是可与顶壁31分离地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移动。不仅考虑他或她的手臂倚靠在肘靠部30的顶壁31上的车辆的乘员的舒适性,而且还考虑下板延伸部400对施加至肘靠部30的向下力的耐受性地设计上端部401。为了减少下板延伸部400的归因于从上方施加至肘靠部30的向下力的溃缩,将肘靠支撑面400M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设定为最小值。
如图2和图5所示,车门袋背板50包括平坦部55和弯曲部51(背板壁部)以与下板40一起形成保持空间50S。平坦部55在平行于侧门装饰件1的与车辆前后方向对应的长尺寸方向的方向上具有长尺寸,在平行于侧门装饰件1的与车辆上下方向对应的短尺寸方向的方向上具有短尺寸。弯曲部51从平坦部55的上端朝向肘靠部30的下端32弯曲。弯曲部51的上端位于与肘靠部30的下端32邻近的位置处。平坦部55与下板40的第二下壁部46的背表面相对以限定出保持空间50S的背侧。弯曲部51限定出车门袋开口50K的背侧。车门袋背板50在底缘处还包括凸缘部54。凸缘部54是用于在车门袋背板50距下板40的背表面预定距离的状态下使车门袋背板50固定至下板40的固定部。凸缘部54在平坦部55距下板的背表面预定距离的状态下被固定至下板40的底壁47的固定部。
如图2和图5所示,车门袋背板50包括车门袋背板延伸部500(支撑部)。车门袋背板延伸部500从弯曲部51的与肘靠部30的下端32邻近的上端朝向肘靠部30的顶壁31的下表面31D延伸。更具体地,车门袋背板延伸部500从弯曲部51的上端的与肘靠部30的顶壁31的位于比车门拉手11靠近侧门装饰件1的后缘的位置处的弱部33对应的部分延伸。
车门袋背板延伸部500布置在肘靠部30的侧壁35的后方以面对肘靠部30的侧壁35的背表面。因此,车门袋背板延伸部500在车室中从车辆内部侧不可见。
车门袋背板延伸部500包括上端部501、下端部502和中间部503。下端部502包括与肘靠部30的下端32相对的下端相对面502T。位于上端部501与下端部502之间的中间部从下端部502的上端朝向顶壁31的下表面31D向上延伸。上端部501从中间部503的上端沿着顶壁31的下表面31D延伸。
上端部501包括沿着顶壁31的下表面31D延伸并且面对下表面31D的肘靠支撑面500M。肘靠支撑面500M在平行于侧门装饰件1的长尺寸方向的方向上具有长尺寸。缓冲构件90布置于肘靠支撑面500M。更具体地,缓冲构件90夹在肘靠支撑面500M与肘靠部30的顶壁31的下表面31D之间。车门袋背板延伸部500经由位于上端部501的肘靠支撑面500M的缓冲构件90从下方支撑肘靠部30的顶壁的下表面31D。
上端部501的肘靠支撑面500M不固定于顶壁31的下表面31D,因而上端部501可与顶壁31分离地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移动。不仅考虑他或她的手臂倚靠在肘靠部30的顶壁31上的车辆的乘员的舒适性,而且还考虑下板延伸部500对施加至肘靠部30的向下力的耐受性地设计地上端部501。为了减少车门袋背板延伸部500的归因于向下力的溃缩,将肘靠支撑面500M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设定为最小值。
如图2和图3所示,肘靠部30的顶壁31的位于比车门拉手11靠近侧门装饰件1的后缘的位置处的部分由在平行于侧门装饰件1的长尺寸方向的方向上彼此连续的下板延伸部400和车门袋背板延伸部500支撑。根据该构造,肘靠部30对由车辆的乘员在他或她将他或她的手臂倚靠在肘靠部30上时施加至肘靠30的向下力具有耐受性。
当侧面冲击在侧面碰撞中被施加至肘靠部30的侧壁35并且被传递至下板延伸部400和车门袋背板延伸部500时,被布置成比侧壁35靠车辆外部侧的下板延伸部400和车门袋背板延伸部500溃缩。在侧面碰撞中,侧面冲击被从侧壁35的下端32直接传递至下板延伸部400的下端部402和车门袋背板延伸部500的下端部502,并且延伸部400和500溃缩。因为上端部401和501不固定于肘靠部30的顶壁31,所以上端部401和501远离顶壁31的下表面31D移动。作为结果,肘靠部30的顶壁31失去来自延伸部400和500的支撑并且肘靠部30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溃缩。顶壁31的弱部33使已失去来自延伸部400和500的支撑的顶壁31的溃缩加速。因此,侧面冲击由肘靠部30适当地吸收。
如上所述,侧门装饰件1包括肘靠部30和包含上板20、下板40及车门袋背板50的壁组成部件。壁组成部件的布置在肘靠部30下方的部分形成车室的侧壁的一部分。肘靠部30包括供车辆的乘员的手臂倚靠的顶壁31。包含下板40和车门袋背板50的壁组成部件包括支撑部,该支撑部包括朝向肘靠部30的顶壁31的下表面31D延伸并从下方支撑下表面31D的下板延伸部400和车门袋背板延伸部500。
包括布置在肘靠部30的顶壁31下方的下板延伸部400和车门袋背板延伸部500的支撑部从下方支撑顶壁31。即,顶壁31利用作为与肘靠部30不同的组成部件的一部分的延伸部400和500的支撑而对施加至顶壁31的向下力耐受。根据该构造,肘靠部30对向下力具有耐受性。此外,与肘靠和用于支撑肘靠的支撑部形成为一体的构造相比,包括下板延伸部400和车门袋背板延伸部500的支撑部的在侧面碰撞中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移动不太容易受到限制。因此,肘靠部30的顶壁31较容易溃缩。因为用于支撑肘靠部30以对向下力耐受的支撑部不包括在肘靠部30内,所以下板延伸部400和车门袋背板延伸部500在侧面冲击被施加至支撑部时溃缩而不限制肘靠部30的移动,并且容易远离肘靠部30的顶壁31的下表面31D移动。根据该构造,顶壁31可以被设计成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具有较长尺寸以提高肘靠部30的冲击吸收性能。
肘靠部30包括从顶壁31的末端31T向下延伸并形成车室的侧壁的一部分的侧壁35。包括延伸部400和500的支撑部被布置成比肘靠部30的侧壁35靠车辆外部侧并且不固定于肘靠部30的顶壁31的下表面31D。
根据该构造,包括延伸部400和500的支撑部较容易在侧面碰撞中远离下表面31D移动。作为结果,顶壁31失去来自下方的支撑并且较容易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溃缩,因而侧面冲击被吸收。此外,包括延伸部400和500的支撑部被布置成比肘靠部30的侧壁35靠车辆外部侧。包括延伸部400和500的支撑部、肘靠部30的顶壁31和肘靠部30的侧壁35形成闭合空间。在正常情形下,包括延伸部400和500的支撑部、肘靠部30的顶壁31和肘靠部30的侧壁35提供适当的强度。在侧面碰撞中,包括延伸部400和500的支撑部溃缩并且将空间打开。作为结果,强度减小并且侧面冲击较容易被吸收。
肘靠部30的顶壁31包括弱部33。在侧面碰撞中,顶壁31在包括从下方支撑肘靠部30的顶壁31的延伸部400和500的支撑部溃缩并远离顶壁31移动时溃缩。弱部33使顶壁31的溃缩加速,也就是提高了肘靠部30的冲击吸收性能。
如果弱部33中的各通孔33A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具有长尺寸,则考虑到在侧面碰撞中支撑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移动,需要将包括延伸部400和500的支撑部布置在顶壁31的不形成通孔33A的部分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各通孔33A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具有长尺寸,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具有长尺寸的支撑部布置在肘靠部30的包括通孔33A的顶壁31下方以支撑顶壁31。根据该构造,通孔33A不太容易限制支撑部的移动。因此,提高了支撑部或延伸部400和500的配置灵活性。
第二实施方式
将参照图6和图7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包括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组成部件。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组成部件。将不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造、功能和效果。在该部分中,将说明安装于车辆的侧门装饰件201。
侧门装饰件201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具有长尺寸,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具有短尺寸。如图6所示,侧门装饰件201包括单个主板70(壁组成部件)和车门袋背板250。主板70(主壁构件)包括上壁部71、肘靠部230(肘靠)和下壁部74。肘靠部230在上壁部71与下壁部74之间、在位于侧门装饰件201的短尺寸方向上的大约中间的部分中。肘靠部230具有比上壁部71靠车辆内部侧突出的形状。肘靠部230包括顶壁231和侧壁235。顶壁231从上壁部71的下端在肘靠部230的与车辆宽度方向对应的宽度方向上朝向车辆内部侧延伸。车辆的乘员可以将他或她的手臂靠在顶壁231上。侧壁235从顶壁231的末端231T向下延伸并形成车室的侧壁的一部分。
上壁部71在平行于侧门装饰件201的长尺寸方向的方向上具有长尺寸,在平行于侧门装饰件201的短尺寸方向的方向上具有短尺寸。下壁部74在平行于侧门装饰件201的长尺寸方向的方向上具有长尺寸,在平行于侧门装饰件201的短尺寸方向的方向上具有短尺寸。
下壁部74包括第一下壁部75和第二下壁部76。第一下壁部75和第二下壁部76位于肘靠部230的下方。第二下壁部76包括位于比第一下壁部75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处的上端274。
主板70还包括从主板70的下端72在大致垂直于下壁部74的方向上朝向车门袋背板250延伸的底壁部77。底壁部77包括作为供车门袋背板250固定的固定部的末端。
车门袋背板250包括平坦部255和弯曲部251以与第二下壁部76一起限定出保持空间250S。平坦部255在平行于侧门装饰件201的与车辆前后方向对应的长尺寸方向的方向上具有长尺寸,在平行于侧门装饰件201的与车辆上下方向对应的短尺寸方向的方向上具有短尺寸。弯曲部251从平坦部255的上端朝向肘靠部230的下端232延伸。车门袋背板250在底缘还包括凸缘部254。凸缘部254是用于在车门袋背板250距第二下壁部76的背表面预定距离的状态下使车门袋背板250固定至主板70的固定部。凸缘部254在平坦部255距第二下壁部76的背表面预定距离的状态下被固定至主板70的固定部。
侧门装饰件201在肘靠部230的下方、在位于长尺寸方向的方向上的大约中间的部分中包括车门袋215。车门袋215包括车门袋开口250K和保持空间250S。车辆的乘员可以通过车门袋开口250K访问保持空间250S。车门袋开口250K由肘靠部230的下端和第二下壁部76的上端274限定。保持空间250S由第二下壁部76和车门袋背板250限定。保持空间250S的底由底壁部77限定。
车门袋背板250包括车门袋背板延伸部2500(支撑部)。车门袋背板延伸部2500从弯曲部251的与肘靠部230的下端邻近的上端朝向肘靠部230的顶壁231的下表面231D延伸。更具体地,车门袋背板延伸部2500从弯曲部251的上端的与肘靠部230的顶壁231的位于比车门拉手11靠车辆后方的位置处的弱部233对应的部分延伸。
车门袋背板延伸部2500的弯曲部251在平行于侧门装饰件201的长尺寸方向的方向上具有长尺寸。车门袋背板延伸部2500包括比弯曲部251和平坦部255靠近侧门装饰件201的后缘的后支撑部2500R。即,后支撑部2500R仅是侧门装饰件201的比车门袋215向车辆后方突出的不设置保持空间250S的部分。
车门袋背板延伸部2500包括上端部2501、下端部2502和中间部2503。下端部2502包括与肘靠部230的下端232相对的下端相对面2502T。位于上端部2501与下端部2502之间的中间部2503从下端部2502的上端朝向顶壁231的下表面231D向上延伸。上端部2501从中间部2503的上端沿着顶壁231的下表面231D延伸。
上端部2501包括沿着顶壁231的下表面231D延伸并面对下表面231D的肘靠支撑面2500M。肘靠支撑面2500M在平行于侧门装饰件201的长尺寸方向上具有长尺寸。缓冲构件290布置于肘靠支撑面2500M。更具体地,缓冲构件夹在肘靠支撑面2500M与肘靠部230的顶壁231的下表面231D之间。车门袋背板延伸部2500经由布置于上端部2501的肘靠支撑面2500M的缓冲构件290从下方支撑肘靠部230的顶壁的下表面231D。
其它实施方式
本文所述的技术不限于上述和附图中的以上实施方式。以下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支撑构件可以被设置为用于支撑顶壁31或231的与下板或车门袋背板分体的组成部件。

Claims (17)

1.一种用于车辆的侧门装饰件,包括:
肘靠,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车辆的乘员的手臂的顶壁;和
壁组成部件,其用于形成车室的侧壁的一部分,所述壁组成部件包括位于所述肘靠下方的下壁部和用于从下方支撑所述肘靠的顶壁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从所述壁组成部件的下壁部的与所述肘靠的下端邻近的上端朝向所述肘靠的顶壁的下表面延伸,
所述支撑部包括上端部、下端部和中间部,
所述中间部朝向所述肘靠的所述顶壁延伸,
所述上端部从所述中间部的上端沿着所述顶壁的下表面延伸,所述上端部包括沿着所述顶壁的所述下表面延伸并面对所述下表面的肘靠支撑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门装饰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壁组成部件包括当所述侧门装饰件安装于所述车辆时配置在所述车辆的内部侧的壁面,
所述肘靠的顶壁从所述壁组成部件的壁面突出,
所述肘靠包括侧壁,所述侧壁从所述肘靠的顶壁的末端向下延伸用于形成所述车室的侧壁的另一部分,
所述支撑部被布置成与所述肘靠的侧壁的背表面相对,且
所述支撑部不固定于所述肘靠的顶壁的下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门装饰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壁组成部件包括下壁构件和背板构件,
所述下壁构件包括第一下壁部和第二下壁部,
所述背板构件包括背板壁部,
所述下壁构件和所述背板构件被布置成使得所述第二下壁部和所述背板壁部在彼此相距预定距离的状态下彼此相对以在所述第二下壁部与所述背板壁部之间限定出保持空间,
所述下壁构件的第二下壁部在上端部包括用于访问所述保持空间的缺口,
所述壁组成部件的所述下壁部的上端包括所述下壁构件的第一下壁部的上端和所述背板构件的背板壁部的上端,
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
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在所述下壁构件中,
所述第一支撑部从所述下壁构件的第一下壁部的上端朝向所述肘靠的顶壁的下表面延伸,
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在所述背板构件中,且
所述第二支撑部从所述背板构件的背板壁部的上端朝向所述肘靠的顶壁的下表面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门装饰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壁构件和所述背板构件是组装在一起的分体的组成部件,且
所述肘靠是与所述下壁构件和所述背板构件分体的组成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侧门装饰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板壁部包括平坦部和弯曲部,
所述平坦部与所述第二下壁部的背表面相对,
所述弯曲部从所述平坦部的上端朝向所述肘靠的下端弯曲,且
所述背板壁部的上端是所述弯曲部的上端。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侧门装饰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壁构件包括从所述第二下壁部的下端在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二下壁部的方向上朝向所述背板构件延伸的底壁,
所述底壁包括作为供所述背板构件固定的固定部的末端,
所述背板构件在所述背板构件的底缘包括凸缘部,且
所述凸缘部在所述背板壁部距所述下壁构件的第二下壁部的背表面预定距离的状态下被固定至所述下壁构件的底壁的固定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侧门装饰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门装饰件还包括缓冲构件,所述缓冲构件夹在所述肘靠的顶壁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部的所述上端部之间,所述支撑部的所述上端部和所述肘靠的顶壁的下表面邻近。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门装饰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壁组成部件包括主壁构件和背板构件,
所述主壁构件包括上壁部和下壁部,
所述肘靠位于所述上壁部与所述下壁部之间,
所述上壁部、所述下壁部和所述肘靠形成为一体,
所述背板构件包括背板壁部和后支撑部,
所述壁组成部件的下壁部包括所述主壁构件的下壁部和所述背板构件的背板壁部,
所述主壁构件和所述背板构件被布置成使得所述主壁构件的下壁部和所述背板构件的背板壁部在彼此相距预定距离的状态下彼此相对以在所述主壁构件的下壁部与所述背板壁部之间限定出保持空间,
所述下壁部的上端包括所述背板壁部的上端,
所述背板构件的后支撑部从所述背板壁部的后缘在平行于所述侧门装饰件的与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对应的长尺寸方向的方向上突出,且
所述背板构件的后支撑部包括与所述肘靠的顶壁的下表面邻近的上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侧门装饰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板构件的后支撑部包括与所述主壁构件的下壁部相对的下部,且
所述背板构件的后支撑部的下部固定于所述主壁构件的下壁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侧门装饰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门装饰件还包括缓冲构件,所述缓冲构件夹在所述肘靠的顶壁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部的上端部之间并夹在所述肘靠的顶壁的下表面与所述后支撑部的上端部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侧门装饰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肘靠的顶壁包括弱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侧门装饰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在所述肘靠的与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对应的长度方向上具有长尺寸,且
所述弱部包括多个孔,各所述孔在所述肘靠的与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对应的宽度方向上具有长尺寸。
13.一种用于车辆的侧门装饰件,包括:
肘靠,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车辆的乘员的手臂的顶壁;以及侧壁,所述侧壁从所述肘靠的顶壁的末端向下延伸用于形成车室的侧壁的一部分;和
壁组成部件,其用于形成车室的侧壁的另一部分,所述壁组成部件包括位于所述肘靠下方的下壁部和用于从下方支撑所述肘靠的顶壁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从所述壁组成部件的下壁部的与所述肘靠的下端邻近的上端朝向所述肘靠的顶壁的下表面延伸,
所述支撑部被布置成与所述肘靠的侧壁的背表面相对,且所述支撑部不固定于所述肘靠的顶壁的下表面,
所述壁组成部件包括当所述侧门装饰件安装于所述车辆时配置在所述车辆的内部侧的壁面,
所述壁组成部件包括下壁构件和背板构件,所述下壁构件包括第一下壁部和第二下壁部,所述背板构件包括背板壁部,
所述肘靠的顶壁从所述壁组成部件的壁面突出,
所述下壁构件和所述背板构件被布置成使得所述第二下壁部和所述背板壁部在彼此相距预定距离的状态下彼此相对以在所述第二下壁部与所述背板壁部之间限定出保持空间,
所述下壁构件的第二下壁部在上端部包括用于访问所述保持空间的缺口,
所述壁组成部件的所述下壁部的上端包括所述下壁构件的第一下壁部的上端和所述背板构件的背板壁部的上端,
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
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在所述下壁构件中,
所述第一支撑部从所述下壁构件的第一下壁部的上端朝向所述肘靠的顶壁的下表面延伸,
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在所述背板构件中,且
所述第二支撑部从所述背板构件的背板壁部的上端朝向所述肘靠的顶壁的下表面延伸,
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上端部、下端部和中间部,
该下端部从所述第一下壁部的上端延伸并在所述肘靠的侧壁的后方弯曲,
该中间部位于该上端部与该下端部之间,
该中间部朝向所述肘靠的所述顶壁的下表面大致直地延伸,
该第一支撑部的上端部从该第一支撑部的中间部的上端沿着所述肘靠的所述顶壁的下表面延伸,
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上端部、下端部和中间部,
该下端部从所述背板构件的背板壁部的上端在所述肘靠的侧壁的后方朝向所述肘靠的所述顶壁的下表面延伸,
该中间部位于该上端部与该下端部之间,
该中间部朝向所述肘靠的所述顶壁的下表面大致直地延伸,且
该第二支撑部的上端部从该第二支撑部的中间部的上端沿着所述肘靠的所述顶壁的下表面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侧门装饰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下端部包括与所述肘靠的下端相对的下端相对面,且
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下端部包括与所述肘靠的下端相对的下端相对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侧门装饰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门装饰件还包括缓冲构件,所述缓冲构件夹在所述肘靠的顶壁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上端部之间并夹在所述肘靠的顶壁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上端部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侧门装饰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肘靠的顶壁包括弱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侧门装饰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在所述肘靠的与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对应的长度方向上具有长尺寸,且
所述弱部包括多个孔,各所述孔在所述肘靠的与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对应的宽度方向上具有长尺寸。
CN201610949023.6A 2015-10-30 2016-10-26 用于车辆的侧门装饰件 Active CN1070210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13751A JP6551160B2 (ja) 2015-10-30 2015-10-30 車両用ドアトリム
JP2015-213751 2015-10-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21032A CN107021032A (zh) 2017-08-08
CN107021032B true CN107021032B (zh) 2019-07-12

Family

ID=58546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49023.6A Active CN107021032B (zh) 2015-10-30 2016-10-26 用于车辆的侧门装饰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783132B2 (zh)
JP (1) JP6551160B2 (zh)
CN (1) CN107021032B (zh)
DE (1) DE10201612045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47351B2 (ja) * 2017-11-30 2022-04-05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ドア
FR3094937B1 (fr) * 2019-04-09 2021-03-12 Psa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de vide-poche de garnissage de portière de véhicul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3357A (en) * 1912-10-29 1916-02-29 William J Knox Arm-rest.
CN1321229A (zh) * 1999-09-13 2001-11-07 出光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减震件,汽车内饰件以及汽车车门装饰板
JP2014151836A (ja) * 2013-02-12 2014-08-25 Kasai Kogyo Co Ltd アームレストを備えた自動車用内装部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027885B (it) 1974-12-20 1978-12-20 Sir Soc Italiana Resine Spa Copolimeri a blocchi
JPS5854319U (ja) * 1981-10-09 1983-04-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ドアトリム構造
JP2604282Y2 (ja) * 1993-06-01 2000-04-24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ドアライニング
JPH11139232A (ja) * 1997-11-07 1999-05-25 Kasai Kogyo Co Ltd 自動車用アームレスト構造
JP3722406B2 (ja) * 1999-10-29 2005-11-30 河西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アームレスト
JP3674834B2 (ja) * 2000-03-31 2005-07-27 河西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ドア構造
US20030116993A1 (en) * 2002-12-02 2003-06-26 Skarb Brian P. Vehicle part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6893077B1 (en) * 2004-03-18 2005-05-17 Toyota Technical Center Usa, Inc. Door trim panel having deformable armrest
US7794008B2 (en) * 2007-11-28 2010-09-1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ollapsible door panel support structures and methods of assembly
US7775584B2 (en) * 2008-04-14 2010-08-17 Honda Motor Co., Ltd. Impact absorbing armrest for a motor vehicle
JP5493507B2 (ja) * 2009-06-30 2014-05-14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アームレスト
JP5521767B2 (ja) 2010-05-20 2014-06-18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ドアトリム
JP2012121422A (ja) * 2010-12-07 2012-06-28 Toyota Boshoku Corp 車両用ドアトリム
JP2013256184A (ja) * 2012-06-12 2013-12-26 Ts Tech Co Ltd ドアホールシール構造
JP6207074B2 (ja) * 2013-12-19 2017-10-04 ダイキョーニシカワ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トリ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3357A (en) * 1912-10-29 1916-02-29 William J Knox Arm-rest.
CN1321229A (zh) * 1999-09-13 2001-11-07 出光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减震件,汽车内饰件以及汽车车门装饰板
JP2014151836A (ja) * 2013-02-12 2014-08-25 Kasai Kogyo Co Ltd アームレストを備えた自動車用内装部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081476A (ja) 2017-05-18
US20170120844A1 (en) 2017-05-04
US9783132B2 (en) 2017-10-10
CN107021032A (zh) 2017-08-08
DE102016120452A1 (de) 2017-05-04
JP6551160B2 (ja) 2019-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21032B (zh) 用于车辆的侧门装饰件
CA2630000A1 (en) Aircraft seating and seating arrangements
JP2006504578A5 (zh)
US9266456B2 (en) Cup holder and vehicle door containing the same
JP2008279891A (ja) 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
JPH10230870A (ja) 自動車のサイドシル緩衝装置
CN101238009A (zh) 物品夹持器
BR102014031482A2 (pt) apoio de braço de veículo
RU2017110405A (ru) Кинематическая задняя панель
JP2006205767A (ja) 車両用ドア
JP2010520107A (ja) 車両座席
CN104648271B (zh) 树脂部件安装构造
JPH0372495B2 (zh)
KR200411701Y1 (ko) 자동차 도어의 서랍식 맵포켓
KR200462993Y1 (ko) 자동차 시트용 보조테이블
CN207657724U (zh) 一种仪表板组件和车辆
KR102019895B1 (ko) 자동차 도어트림의 암레스트
JP6930456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KR101767388B1 (ko) 차량용 풋 레스트
CN212979985U (zh) 带翻转式杯托的头枕及包括其的汽车座椅扶手
JPS6329101Y2 (zh)
ITTO20070720A1 (it) Gruppo cassetto portaoggetti per veicoli
JP6111163B2 (ja) 発泡成形体
KR100591528B1 (ko) 도어트림의 암레스트
CN206551972U (zh) 一种汽车用塑料扣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