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02433A - 车门动作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门动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02433A
CN107002433A CN201580052914.5A CN201580052914A CN107002433A CN 107002433 A CN107002433 A CN 107002433A CN 201580052914 A CN201580052914 A CN 201580052914A CN 107002433 A CN107002433 A CN 1070024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power transmission
internal handle
motor power
pilot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5291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02433B (zh
Inventor
柴山智志
牧野祯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0024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24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024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24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90Manual override in case of power failur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9/00Mounting or connecting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10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 E05B79/20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using flexible connections, e.g. Bowden cab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0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actuators used
    • E05B81/04Electrical
    • E05B81/06Electrical using rotary mo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1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 E05B81/14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operating on bolt detents, e.g. for unlatching the bol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1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 E05B81/16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operating on locking elements for locking or unlocking ac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1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 E05B81/2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for assisting final closing or for initiating open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3/00Vehicle 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wing or vehicle
    • E05B83/36Locks for passenger or like doors
    • E05B83/40Locks for passenger or like doors for sliding do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6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slidable; foldab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1043Swinging
    • Y10T292/1044Multiple head
    • Y10T292/1045Operating means
    • Y10T292/1047Clos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1043Swinging
    • Y10T292/1075Operating means
    • Y10T292/108Lev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1043Swinging
    • Y10T292/1075Operating means
    • Y10T292/1082Mo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1043Swinging
    • Y10T292/1075Operating means
    • Y10T292/1083Rigid
    • Y10T292/1092Swinging catch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如下有效技术:在组装于车辆的滑动门的车门动作装置中,由于释放马达的动作时的电气故障等,而使马达动力传递杆停止在从初始位置到转动末端位置之间的转动区域时,使锁闩机构从滑动门的关闭保持解除状态适当地恢复到关闭保持状态。本发明的车门动作装置具有解除机构,若在释放马达动作时,马达动力传递杆停止在初始位置与转动末端位置之间的转动区域时,则该解除机构利用伴随内侧把手的闭操作的内侧把手杆的转动动作,使连结部件从将外侧把手杆与马达动力传递杆连结起来的连结位置向解除外侧把手杆与马达动力传递杆的连结的连结解除位置移动。

Description

车门动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组装于车辆的滑动门的车门动作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种车门动作装置(车门动作装置)的一个示例。该车门动作装置组装于滑动门,构成为能够利用释放马达的动力,解除用于滑动门的锁闩机构的门闩(滑动门的关闭保持)。具体而言,该车门动作装置具有:使锁闩机构动作的打开杆(棘轮连动杆)、与打开杆连动的外侧把手杆(车外把手连动杆)、利用释放马达动作的马达动力传递杆、用于处理释放马达的电气故障等的解除机构。解除机构实现如下功能:在马达动力传递杆位于转动末端位置时,由于释放马达的电气故障等而使该杆保持在转动末端位置,而锁闩机构成为解除了滑动门的关闭保持的状态的情况下,解除该状态。为了实现该目的,该解除机构构成如下:使能够进行动力传递地将马达驱动传递杆与外侧把手杆连结起来的连结部件经由通过内侧把手的闭操作而动作的内侧把手杆(车内把手连动杆),而从动力传递位置向动力切断位置移动。利用该解除机构,通过使外侧把手杆与马达驱动传递杆离开而能够与打开杆一体旋转,通过使打开杆恢复到初始位置而能够利用锁闩机构进行滑动门的关闭保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67567号公报
然而,上述解除机构仅在马达动力传递杆位于转动末端位置时有效。因此,在马达动力传递杆位于初始位置与转动末端位置之间的任意的转动区域的情况下,无法使解除机构适当动作,不能够响应使打开杆恢复到初始位置,在该转动区域使外侧把手杆从马达驱动传递杆可靠地分离的要求。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此,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点,其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如下有效技术:在组装于车辆的滑动门的车门动作装置中,在由于释放马达的动作时的电气故障等,而使马达动力传递杆停止在初始位置与转动末端位置之间的转动区域时,使锁闩机构从滑动门的关闭保持解除状态适当地恢复到关闭保持状态。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车门动作装置具有:打开杆、内侧把手杆、外侧把手杆、马达动力传递杆以及解除机构。打开杆构成为与用于将滑动门设定为关闭保持状态以及关闭保持解除状态的锁闩机构连动,能够在与关闭保持状态对应的第一位置和与关闭保持解除状态对应的第二位置之间,以支承轴为中心转动,并且利用弹性部件始终被朝向第一位置弹性施力。内侧把手杆构成为与设于滑动门的车内侧的内侧把手以及打开杆这两者连结,且伴随内侧把手的开操作而以支承轴为中心转动,从而使打开杆朝向第二位置转动。外侧把手杆构成为与设于滑动门的车外侧的外侧把手以及打开杆这两者连结,且伴随外侧把手的开操作而以支承轴为中心转动,从而使打开杆朝向第二位置转动。马达动力传递杆经由连结部件连结于外侧把手杆,以使得通过接受释放马达的动作时的动力,以支承轴为中心从初始位置朝向转动末端位置转动,从而使打开杆朝向第二位置转动。若在释放马达动作时,马达动力传递杆停止在初始位置与转动末端位置之间的转动区域,则解除机构利用伴随内侧把手的闭操作的内侧把手杆的转动动作,使连结部件从连结位置向连结解除位置移动,其中,该连结位置是将外侧把手杆与马达动力传递杆连结的位置,该连结解除位置是解除外侧把手杆与马达动力传递杆的连结的位置。
利用上述结构的车门动作装置,能够利用解除机构解除外侧把手杆与马达动力传递杆的连结,而使外侧把手杆从马达动力传递杆离开。因此,即便在马达动力传递杆停止在初始位置与转动末端位置之间的任意转动区域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打开杆与外侧把手杆一起利用弹性部件的弹性施力转动而恢复到第一位置。其结果是,锁闩机构从滑动门的关闭保持解除状态适当恢复到关闭保持状态。在该情况下,车辆乘员不会特别烦恼,而仅通过操作现有的内侧把手来处理与释放马达相关的故障。
在上述结构的车门动作装置中,解除机构优选具有第一杆部、解除杆、第二杆部、连结销以及弹性连结部件。第一杆部是在马达动力传递杆贯通形成有长条状的第一导向孔的部位。解除杆利用设于内侧把手杆中的从支承轴脱离的位置的解除杆支承轴被支承为能够转动。第二杆部是在解除杆上贯通形成有长条状的第二导向孔的部位,该第二导在孔向与第一导向孔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作为连结部件的连结销具有滑动轴部和卡定轴部,所述滑动轴部能够在第一杆部的第一导向孔以及第二杆部的第二导向孔这两者滑动,所述卡定轴部在连结位置卡定于马达动力传递杆的凹部,并且在连结解除位置从凹部脱离。弹性连结部件将该连结销与马达动力传递杆弹性连结,以使得在连结位置使连结销的卡定轴部卡定于凹部。此时,优选在内侧把手杆伴随内侧把手的闭操作而进行转动动作的过程中,解除杆的第二杆部在第二导向孔的两端部中的一方的端部克服弹性连结部件的弹性施力而按压连结销的滑动轴部,从而一边使连结销的滑动轴部在第一杆部的第一导向孔滑动,一边使该连结销的卡定轴部从凹部脱离。
利用该解除机构,在解除杆的第二杆部利用第二导向孔的一方的端部与连结销抵接之前,内侧把手杆能够利用内侧把手的闭操作而相对于马达动力传递杆转动自如。在该情况下,第二导向孔相对于连结销的滑动轴部滑动。由此,在内侧把手的闭操作的初始阶段,能够产生连结销几乎不受到负荷而相对于第二导向孔自由滑动的状态,所谓的“闲置状态”。其结果是,不会损害内侧把手的初始阶段的操作感受。另一方面,在第二导向孔的一方的端部与连结销的滑动轴部抵接时,该滑动轴部保持在第二导向孔而向第二导向孔的延伸方向施力。该施力中的第二导向孔的延伸方向的分量用于使连结销的卡定轴部从凹部脱离。在该解除机构中,通过使内侧把手的闭操作的操作量,即内侧把手杆的转动量根据马达动力传递杆的停止位置改变,从而能够在马达动力传递杆在任一位置停止的情况下,使连结销的卡定轴部从凹部可靠地脱离。另外,能够利用简单结构的连结销形成用于解除外侧把手杆与马达动力传递杆的连结的解除机构。
在上述结构的车门动作装置中,优选第一杆部的第一导向孔沿着马达动力传递杆转动时的假想圆的法线方向延伸。在该情况下,与马达动力传递杆的停止位置无关,在第二导向孔的一方的端部抵接于连结销的滑动轴部的状态下,能够使内侧把手杆的转动量与连结销的滑动轴部在第一导向孔滑动的滑动量之间的比例维持为一定。
在上述结构的车门动作装置中,优选第一杆部以及第二杆部构成为,连结销的滑动轴部在第二导向孔的一方的端部被按压的按压方向的方向矢量与连结销的滑动轴部利用该按压而在第一导向孔滑动的滑动方向的方向矢量之间的角度为锐角。由此,在马达动力传递杆的停止后,在第二导向孔的一方的端部抵接于连结销的滑动轴部之前使内侧把手杆转动时,能够使第二导向孔的一方的端部与连结销的滑动轴部抵接前的内侧把手杆的转动量(内侧把手的操作量)的损失抑制为较小。其结果是,在马达动力传递杆停止后,能够使连结销的卡定轴部从凹部脱离前所需要的内侧把手杆的转动量(内侧把手的操作量)减少。
在上述结构的车门动作装置中,优选用于解除杆的解除杆支承轴设于杆臂,杆臂从设置有用于内侧把手杆的支承轴的区域离开地延伸。用于内侧把手杆的支承轴为其他杆的支承轴,支承轴周边的构造容易变得复杂。在此,通过使解除杆支承轴从设置有用于内侧把手杆的支承轴的区域离开,从而使解除杆支承轴的构造难以对用于内侧把手杆的支承轴周边的构造造成影响。其结果是,能够防止由于设置解除杆支承轴而造成的用于内侧把手杆的支承轴周边的装置厚度增加。
在上述结构的车门动作装置中,优选内侧把手杆的杆臂沿着车辆前后方向以长条状延伸。在车辆的制动时等,能够将作用于内侧把手杆的惯性载荷的影响抑制为较小。在该情况下,作为惯性载荷对策,不需要增加配重等其他部件,其结果是,能够抑制部件数量增加。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由于释放马达的动作时的电气故障等而使马达动力传递杆停止在初始位置与转动末端位置之间的转动区域时,能够使锁闩机构从滑动门的关闭保持解除状态适当地恢复到关闭保持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有滑动式的车门10的车辆1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图1中的车门10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在图2中的第一门锁装置20的锁闩机构22中,锁闩23位于未锁止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4是表示在图2中的第一门锁装置20的锁闩机构22中,锁闩23位于完全锁止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5是表示在图2中的第一门锁装置20的锁闩机构22中,锁闩23位于半锁止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6是图2中的遥控装置100的立体图。
图7是从车内侧观察遥控装置100的车门动作装置110处于初始状态的侧视图。
图8是从车外侧观察图7中的车门动作装置110的立体图。
图9是放大图7中的连结销166的周边构造而表示的侧视图。
图10是放大图7中的连结销166的周边构造而表示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车门动作装置110从图7的初始状态向释放马达动作状态移动的情况的侧视图。
图12是在处于释放马达动作状态的车门动作装置110中,对内侧把手杆140进行闭操作的情况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图12中的车门动作装置110的打开杆130恢复到初始状态的情况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解除机构200的变更例的解除机构210的概略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多张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这些附图中,分别利用箭头X1以及箭头X2表示车辆前方以及车辆后方,分别利用箭头Y1以及箭头Y2表示车辆左方以及车辆右方,分别利用箭头Z1以及箭头Z2表示车辆上方以及车辆下方。对于组装于车门前的状态的遥控装置,和组装于车门后的状态的遥控装置,能够适用这些方向。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规定部件以轴为中心旋转的动作与其动作量无关而仅记载为“转动”或“旋转”,但也能够将该动作根据需要而记载为“摆动”、“倾动”。
图1所示的车辆1具有与车辆后座对应的滑动式车门(也称为“滑动门”)10。该车门10构成为能够在使供乘员乘降的乘降口完全闭锁的全闭状态和使该乘降口成为其开口面积最大地开放的全开状态之间进行动作。该车门10从全闭状态向斜后方后退,通过从其途中笔直后退而成为全开状态。在该车门10组装有包括第一门锁装置20、第二门锁装置30、第三门锁装置40以及遥控装置100的多个部件。在车辆主体的门框上设置有分别与三个门锁装置20、30、40对应的撞针50。
如图2所示,第一门锁装置20、第二门锁装置30、第三门锁装置40以及遥控装置100具有分别被搭载于车辆的公知的ECU70(电气控制装置)控制的致动器等被控制结构。ECU70由信号处理电路、CPU(运算处理装置)、存储电路等构成。第一门锁装置20具有将车门10保持在闭锁状态的功能。该第一门锁装置20利用打开缆线W1与遥控装置100连结。第二门锁装置30具有将车门10保持在闭锁状态的功能。该第二门锁装置30利用打开缆线W2与遥控装置100连结。第三门锁装置40具有将车门10保持在全开状态的功能。该第三门锁装置40利用打开缆线W3与遥控装置100连结。
在遥控装置100中,分别设于车门10的车内侧以及车外侧的两个把手61、62被分配。设于车门10的车内侧的一方的把手61为内侧把手,设于车门10的车外侧的另一方的把手62为外侧把手。遥控装置100具有用于检测对各把手进行了开门操作的把手操作检测传感器100a。另外,在车门10的开放动作未被锁止的未锁状态下,该遥控装置100与把手61、62的开门操作连动而进行使缆线W1、W2、W3向遥控装置100侧拉伸的动作。另一方面,在车门10的开放动作被锁止的锁状态下,该遥控装置100阻止与把手61、62的开门操作连动而使缆线W1、W2、W3向遥控装置100侧拉伸的动作。
如图3所示,第一门锁装置20具有:基板21,其形成有用于收纳撞针50的撞针收容槽21a;以及组装于基板21的锁闩机构(也称为“锁闩滚珠机构”)22。锁闩机构22具有将车门10设定为关闭保持状态(车门10被关闭并且保持的状态)以及关闭保持解除状态(车门10的关闭保持状态被解除的状态)的功能,具有锁闩23以及滚珠24。
锁闩23利用设于基板21的转动轴23a被支承为能够转动,能够相对于撞针50向啮合方向以及啮合解除方向的双向转动。该锁闩23设定在包括未锁止位置、完全锁止位置、未锁止位置与完全锁止位置之间的半锁止位置的多个位置。该锁闩23具有大致平行延伸的第一卡定爪23b以及第二卡定爪23c,这些卡定爪23b、23c所相对的区域构成为用于收纳撞针50的撞针收容部23d。该锁闩23利用扭簧(弹性螺旋弹簧)26,朝向未锁止位置,向锁闩解除方向(图3中的顺时针方向)弹性施力。
在车门10关闭时,进入基板21的撞针收纳槽21a的撞针50一边按压锁闩23的第一卡定爪23b中的与撞针收纳部23d侧相对的面,一边进入撞针收纳部23d(参照图3中的箭头)。由此,在车门10关闭时,锁闩23从如图3所示的未锁止位置与撞针50啮合而以转动轴23a为中心向啮合方向(图3中的箭头D1所示的方向)转动。即,锁闩23向与撞针50的啮合加深而锁止的锁止方向转动。
滚珠24利用设于基板21的转动轴24a被支承为能够转动,并朝向锁闩23伸出。在该情况下,滚珠24的转动轴24a与锁闩23的转动轴23a同向地延伸。该滚珠24构成为能够在限制位置和非限制位置之间转动,该限制位置是限制锁闩23对撞针50的啮合解除方向的转动的位置,该非限制位置是不限制锁闩23的啮合解除方向的转动的位置。在滚珠24的转动轴24a一体地安装有滚珠驱动杆25。该滚珠驱动杆25利用扭簧(弹性螺旋弹簧)27朝向初始位置弹性施力,并且经由打开缆线W1与遥控装置100连结。其结果是,滚珠24利用扭簧27以转动轴24a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弹性施力,并且在打开缆线W1向遥控装置100侧拉伸时,滚珠24克服扭簧27的弹性施力而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由此,滚珠24从图3中的实线所示的限制位置(称为“初始位置”)被驱动向图3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的非限制位置(称为“释放位置”)。在滚珠24位于限制位置时,利用卡合片24b限制锁闩23的啮合解除方向的转动,另一方面,在滚珠24位于非限制位置时,锁闩23的啮合解除方向的转动不被限制。
在锁闩23从图3所示的未锁止位置以转动轴23a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而设定在图4所示的完全锁止位置时,通过使锁闩23的第二卡定爪23c与位于限制位置的滚珠24的卡合片24b抵接,锁闩23被定位在完全锁止位置而阻止向以转动轴23a为中心的顺时针方向(如图4中的箭头D2所示的方向)的转动。即,在完全锁止位置,阻止锁闩23的向锁解锁方向(未锁止方向)的转动。其结果是,车门10被保持在全闭状态。
与此相对,在锁闩23保持在比图4所示完全锁止位置更靠近跟前的位置,即图5所示的半锁止位置时,锁闩23利用位于限制位置的滚珠24的卡合片24b而被定位在半锁止位置并阻止向以转动轴23a为中心的顺时针方向(图5中的箭头D3所示的方向)的转动。即,在半锁止位置中,阻止锁闩23的向锁解锁方向(未锁止方向)的转动。其结果是,车门10保持在到达全闭状态之前的状态,即所谓的半门状态。
在第一门锁装置20中,在车门10的关闭状态下,锁闩23设定在图4所示的完全锁止位置而与撞针50啮合的情况下,在对该车门10对内侧把手61或外侧把手62进行开操作时,打开缆线W1向遥控装置100侧拉伸。此时,滚珠24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而设定在双点划线所示的非限制位置,因此解除滚珠24对锁闩23的转动阻止。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省略了详细说明,但第二门锁装置30以及第三门锁装置40都具有与第一门锁装置20的锁闩机构22同样的锁闩机构。第二门锁装置30在对关闭状态的车门10对内侧把手61或外侧把手62进行开操作时,打开缆线W2向遥控装置100侧拉伸,而解除滚珠对锁闩的转动阻止。第三门锁装置40在对全开状态的车门10对内侧把手61或外侧把手62进行开操作时,打开缆线W3向遥控装置100侧拉伸,解除滚珠对锁闩的转动阻止。关于这些第二门锁装置30以及第三门锁装置40的更详细的构造,参照特开2012-67567号公报记载的全开门锁装置10C以及后侧门锁装置10B的构造。
在第一门锁装置20以及第二门锁装置30这两者,在锁闩与撞针50啮合的情况下,利用这两锁闩的协同动作,将车门10保持在关闭状态。另一方面,在第一门锁装置20以及第二门锁装置30这两者,在滚珠对锁闩的转动阻止被解除时,利用这两锁闩的协同动作,车门10的关闭状态的保持被解除(门闩解除),车门10切换为能够开放的状态。另外,虽然未特别图示,但在车门10分配有能够使该车门10通过电动开闭的电动门开闭装置(“动力滑动门装置”)。车门10构成为通过使电动门开闭装置与第一门锁装置20以及第二门锁装置30的门闩解除连动而动作,从而利用电动而开放。与此相对,车门10构成为通过使电动门开闭装置与第三门锁装置40的门闩解除连动而动作,从而利用电动而闭锁。
在此,参照图6~图10,对遥控装置100的详细构造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在遥控装置100的基板101设置有内侧把手61、锁止操作部61a以及车门动作装置110。需要说明的是,在图6中,为了明确车门动作装置110的构造,仅表示基板101的一部分。另外,在关于车门动作装置110的以下说明中,图6以及图7中的顺时针方向、图8中的逆时针方向都是“第一转动方向D6”,图6以及图7中的逆时针方向、图8中的顺时针方向都是“第二转动方向D7”。
内侧把手61是以在车内露出的方式沿着车辆上下方向Z1、Z2延伸的长条部件,利用扭簧(省略图示)的弹性施力而被设定在图6中的初始位置。位于初始位置的内侧把手61能够向用于开操作的开方向D4和用于闭操作的闭方向D5中的任一方向转动,该开操作通过从车门10的车内侧进行手动操作,而使车门10开放,该闭操作用于闭锁车门10。锁止操作部61a以设定为解锁状态和锁止状态中的任一状态的方式构成,该解锁状态通过从车门10的车内侧进行手动操作,利用内侧把手61以及外侧把手62的开操作而能够打开车门10,该锁止状态不能利用内侧把手61以及外侧把手62的开操作来打开车门10。
车门动作装置110具有:销卡合杆120、打开杆130、内侧把手杆140、外侧把手杆150、马达动力传递杆160以及全开锁杆170的多个杆部件,这些多个杆部件都是沿着由车辆前后方向X1,X2以及车辆上下方向Z1,Z2规定的平面而延伸的金属制的板部件,并且能够转动地支承在设于基板101的共同的支承轴102。这些杆部件在基板101的板厚方向(车辆左右方向Y1,Y2)上,从靠近基板101的一方起,按照销卡合杆120、打开杆130、外侧把手杆150、马达动力传递杆160、内侧把手杆140、全开锁杆170的顺序配置。
全开锁杆170具有:第一杆臂171,该第一杆臂171经由打开缆线W3连结于第三门锁装置40的滚珠(省略图示);以及第二杆臂172,该第二杆臂172贯通形成有在全开锁杆170的转动周向沿圆弧状延伸的卡合孔173。该全开锁杆170经由扭簧(省略图示)连结于基板101,利用该扭簧以支承轴102为中心向第一转动方向D6弹性施力。从内侧把手61延伸出来的连结杆63在设于其顶端部的滑动衬套63a能够滑动地支承于第二杆臂172的卡合孔173。因此,在内侧把手61利用该闭操作向闭方向D5转动时,全开锁杆170被连结杆63按压,并克服扭簧(省略图示)的弹性施力而以支承轴102为中心向第二转动方向(图6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此时,通过使连结于全开锁杆170的第一杆臂171的打开缆线W3向遥控装置100侧拉伸,而解除第三门锁装置40的滚珠对锁闩的转动限制。由此,能够进行关闭全开状态的车门10的操作。
参照图6以及图7,内侧把手杆140具有第一杆臂141以及第二杆臂142,并配置为相对于图6中的全开锁杆170在车辆右方Y2重合。该内侧把手杆140的第一杆臂141连结于从内侧把手61延伸出来的连结杆64的顶端部。因此,在内侧把手61利用其开操作而向开方向D4转动时,内侧把手杆140利用连结杆64向内侧把手61侧拉伸,而以支承轴102为中心向第二转动方向D7转动。另一方面,在内侧把手61利用其闭操作而向闭方向D5转动时,内侧把手杆140被连结杆64按压而以支承轴102为中心向第一转动方向D6转动。内侧把手杆140连结于内侧把手61以及打开杆130这两者,并且具有如下功能:伴随内侧把手61的开操作而以支承轴102为中心转动,从而使打开杆130朝向与锁闩机构22的关闭保持解除状态对应的位置转动。该内侧把手杆140相当于本发明的“内侧把手杆”。
需要说明的是,该内侧把手杆140具有被解除杆支承轴143支承为能够转动的长条状的解除杆144,该解除杆支承轴143设于从第二杆臂142中的从支承轴102偏离的位置。该解除杆144相当于本发明的“解除杆”。在该解除杆144设置有杆部145,在杆部145的长条延伸方向上贯通形成有以直线状延伸的导向孔146,在该杆部145的导向孔146卡合有后述的连结销166。杆部145的导向孔146构成为在与设于马达动力传递杆160的后述的导向孔163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长条状的长孔。在此所述的杆部145以及导向孔146分别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杆部”以及“第二导向孔”。
用于解除杆144的解除杆支承轴143优选设于第二杆臂142,该第二杆臂142从设置用于内侧把手杆140的支承轴102的区域离开地延伸。用于内侧把手杆140的支承轴102为其他杆的支承轴,支承轴102周边的构造容易变得复杂。因此,通过使解除杆支承轴143从设置有用于内侧把手杆140的支承轴102的区域离开,而使解除杆支承轴143的构造难以对用于内侧把手杆140的支承轴102周边的构造造成影响。其结果是,能够防止由于设置解除杆支承轴143而造成的用于内侧把手杆140的支承轴102周边的装置厚度增加。
另外,内侧把手杆140的第二杆臂142优选沿着车辆前后方向X1、X2长条状地延伸。能够将在车辆1的制动时等作用于内侧把手杆140的惯性载荷的影响抑制为较小。在该情况下,作为惯性载荷的对策,不需要增加配重等其他部件,其结果是,能够抑制部件数量增加。
销卡合杆120具有第一杆臂121以及第二杆臂122。该销卡合杆120经由扭簧(省略图示)连结于基板101,利用该扭簧以支承轴102为中心向第一转动方向D6弹性施力。
在该销卡合杆120的第一杆臂121贯通形成有长条状的卡合孔(长孔)123,该卡合孔(长孔)123能够往复移动地卡合有与童锁操作部(省略图示)连结的锁紧销124。利用童锁操作部的操作,锁紧销124能够沿卡合孔123在童锁位置(图7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与童锁开锁位置(图7中的实线所示的位置)之间移动。锁紧销124构成为在童锁开锁位置时,与内侧把手杆140卡合。因此,内侧把手杆140经由位于童锁开锁位置的锁紧销124与销卡合杆120卡合,而成为能够与销卡合杆120一体旋转的状态。因此,在锁紧销124位于童锁开锁位置的情况下,能够使内侧把手61的开操作的转动力从内侧把手杆140向销卡合杆120传递。另一方面,锁紧销124构成为在位于童锁位置时,不与内侧把手杆140卡合。因此,在锁紧销124位于童锁位置的情况下,不能够使内侧把手61的开操作的转动力从内侧把手杆140向销卡合杆120传递。
参照图7以及图8,在该销卡合杆120的第二杆臂122上贯通形成有大致L形的卡合孔125,可动销134能够往复移动地与该卡合孔125卡合。卡合孔125具有:在销卡合杆120的转动径向上直线状延伸的第一孔结构部125a;以及从第一孔结构部125a中的靠近支承轴102的端部向销卡合杆120的转动周向以圆弧状延伸的第二孔结构部125b。
打开杆130具有:第一杆臂131,该第一杆臂131安装用于与第一门锁装置20以及第二门锁装置30的各滚珠连结的打开缆线W1、W2;第二杆臂132,该第二杆臂132贯通形成有在打开杆130的转动径向以直线状延伸并使可动销134能够往复移动地卡合的卡合孔133。在该情况下,可动销134构成为与第二杆臂122的卡合孔125和第二杆臂132的卡合孔133双方卡合的共同的卡合部件。另外,该打开杆130在利用扭簧126向第一转动方向D6弹性施力的销卡合杆120的第二杆臂122与第二杆臂132卡合,并且在限位部135与基板101抵接而阻止第一转动方向D6的转动,从而该打开杆130被设定在图7所示的初始位置。因此,打开杆130能够在与锁闩机构22的关闭保持状态对应的第一位置(也称为“初始位置”)和与关闭保持解除状态对应的第二位置之间以支承轴102为中心转动,并且利用扭簧126(相当于本发明的“弹性部件”的部件)而始终向第一位置弹性施力。该打开杆130相当于本发明的“打开杆”。
如图6所示,在基板101组装有锁紧致动器190,该锁紧致动器190用于使与可动销134卡合的锁紧杆180动作。通过利用锁紧致动器190使锁紧杆180动作,从而能够在卡合孔133内使可动销134移动。该锁紧致动器190具有:通过远距离操作(遥控钥匙或车内的集中门锁按钮的操作)而动作的电动机191;用于将电动机191的驱动力传递到锁紧杆180的输出杆192。另外,构成为利用锁止操作部61a的锁止解锁操作,使输出杆192动作。因此,通过进行锁止操作部61a的锁止解锁操作,或者利用锁紧致动器190的驱动力使锁紧杆180动作,从而使可动销134在锁止解除位置与锁止位置之间移动,该锁止解除位置位于打开杆130的卡合孔133中的与卡合孔125的第一孔结构部125a相当的部位,该锁止位置位于打开杆130的卡合孔133中的与卡合孔125的第二孔结构部125b相当的部位。
例如,在对锁止操作部61a进行了锁止操作的情况下,可动销134经由锁紧杆180从锁止解除位置向锁止位置移动。另一方面,在对锁止操作部61a进行了解锁操作的情况下,可动销134经由锁紧杆180从锁止位置向锁止解除位置移动。在可动销134设定在锁止解除位置时,打开杆130与销卡合杆120利用可动销134而能够一体旋转地被连结。在该情况下,内侧把手61的开操作的动力经由内侧把手杆140以及销卡合杆120传递到打开杆130,与此同时向第二转动方向D7转动。与此相对,在可动销134设定在锁止位置时,可动销134能够沿着卡合孔125的第二孔结构部125b移动,因此打开杆130与销卡合杆120能够相对旋转。在该情况下,内侧把手61的开操作的动力不向打开杆130传递。
参照图7以及图8,外侧把手杆150具有贯通形成有卡合孔152以及卡合开口153的杆部151。杆部151的卡合孔152是在外侧把手杆150的转动周向以圆弧状延伸的长孔,在该卡合孔152能够滑动地卡合有滑动衬套(省略图示),该滑动衬套与从外侧把手62延伸出来的打开缆线W4的一端连结。杆部151的卡合开口153为与卡合孔152邻接而设置的大致L形的开口部,具有:在外侧把手杆150的转动周向以圆弧状延伸的第一开口结构部153a;以及从第一开口结构部153a沿着外侧把手杆150的转动径向以直线状延伸的第二开口结构部(也称为“凹部”)153b。该外侧把手杆150的第二开口结构部153b能够与后述的连结销166卡合。
外侧把手杆150的杆部151在以支承轴102为中心向第二转动方向D7转动时,按压销卡合杆120的第一杆臂121以及全开锁杆170的第一杆臂171。因此,在利用外侧把手62的开操作经由打开缆线W4使外侧把手杆150以支承轴102为中心向第二转动方向D7转动时,销卡合杆120以及全开锁杆170也与外侧把手杆150同向地转动。在该情况下,外侧把手62的开操作的动力与锁止操作部61a的锁止解锁状态(卡合孔133的可动销134的位置)无关,而向销卡合杆120以及全开锁杆170传递。
需要说明的是,在如前所述地将可动销134利用锁紧致动器190设定在锁止解除位置时,销卡合杆120与打开杆130能够一体旋转地被连结,因此外侧把手62的开操作的动力从外侧把手杆150经由销卡合杆120以及全开锁杆170传递到打开杆130。外侧把手杆150与外侧把手62以及打开杆130这两者连结,并具有如下功能:伴随外侧把手62的开操作而以支承轴102为中心转动,从而使打开杆130朝向与锁闩机构22的关闭保持解除状态对应的位置转动。该外侧把手杆150相当于本发明的“外侧把手杆”。
马达动力传递杆160具有贯通形成卡合孔162以及导向孔163的杆部161。杆部161的卡合孔162是在马达动力传递杆160的转动周向以圆弧状延伸的长孔,在该卡合孔162能够滑动地卡合有与从释放马达65延伸的打开缆线W5的一端连结的滑动衬套(省略图示)。因此,在利用释放马达65的动作使打开缆线W5向释放马达65侧拉伸时,马达动力传递杆160以支承轴102为中心向第二转动方向D7转动。该马达动力传递杆160具有如下功能:通过接受释放马达65的动作时的动力而以支承轴102为中心从图7所示的初始位置向第二转动方向D7转动,从而使打开杆130朝向与锁闩机构22的关闭保持解除状态对应的位置转动。该马达动力传递杆160相当于本发明的“马达动力传递杆”。
释放马达65在利用内侧把手61或外侧把手62的手动操作来解除锁闩机构22的门闩的情况下动作。例如,释放马达65将在利用检测开关(省略图示)检测到全开锁杆170以及内侧把手杆140中的任一个沿着第二转动方向D7进行了预定量转动,并且解除了第二门锁装置30的门闩作为条件而动作,在电动门开闭装置开始动作(车门10开始电动滑动动作)前的期间,将锁闩机构维持为门闩解除状态。另外,释放马达65将可动销134位于锁止解除位置,并且进行了远距离操作(遥控钥匙、车内的门开闭按钮的操作)作为条件而动作,来进行门闩的解除。
如图9所示,杆部161的导向孔163是在马达动力传递杆160的转动径向上以直线状延伸的长条状的长孔。参照图7,该导向孔163沿着关于马达动力传递杆160转动时的假想圆C的法线方向D8延伸。连结销166能够沿着转动径向往复移动地与该导向孔163卡合。在此所述的杆部161以及导向孔163分别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杆部”以及“第一导向孔”。
如图10所示,连结销166具有:能够沿着杆部161的导向孔163以及杆部145的导向孔146这两者滑动的滑动轴部166a;以及卡定轴部166d,该卡定轴部166d卡定于外侧把手杆150的第二开口结构部153b,并且能够从第二开口结构部153b脱离。该连结销166的滑动轴部166a被杆部161保持,以使得在利用两个凸缘部166b、166c将杆部161以沿着其板厚方向夹入的状态下,滑动轴部166a能够在导向孔163内滑动。该连结销166相当于本发明的“连结销”以及“连结部件”。连结销166的滑动轴部166a经由扭簧164连结于杆部161的弹簧卡定部161a。因此,连结销166利用扭簧164朝向导向孔163的顶端侧的第一区域(也称为“连结位置”)163a(参照图9)弹性施力。在该情况下,扭簧164起到如下功能:将该连结销166与马达动力传递杆160弹性连结,使得连结销166的卡定轴部166d卡定于外侧把手杆150的第二开口结构部153b。该扭簧164相当于本发明的“弹性连结部件”。
在滑动轴部166a位于导向孔163的第一区域163a的情况下,连结销166使卡定轴部166d嵌入第二开口结构部153b。在该情况下,第二开口结构部153b的开口宽度与连结销166的卡定轴部166d的轴宽度尺寸大致一致。因此,在连结销166的滑动轴部166a位于第一区域163a的情况下,外侧把手杆150与马达动力传递杆160利用连结销166被连接为能够一体旋转。因此,在外侧把手杆150与马达动力传递杆160之间能够相互传递动力。与此相对,在滑动轴部166a位于比导向孔163的第一区域163a更向支承轴102侧偏离的第二区域(也称为“连结解除位置”)163b(参照图9)的情况下,连结销166构成为卡定轴部166d从外侧把手杆150的卡合开口153中的第二开口结构部153b脱离而配置在第一开口结构部153a。在该情况下,连结销166的卡定轴部166d能够在第一开口结构部153a内移动。因此,在连结销166的卡定轴部166d位于第二区域163b的情况下,解除连结销166对外侧把手杆150与马达动力传递杆160的连结,切断外侧把手杆150与马达动力传递杆160之间的动力传递。
马达动力传递杆160的杆部161在以支承轴102为中心向第二转动方向D7转动时,按压全开锁杆170的第一杆臂171。因此,在通过使释放马达65动作而经由打开缆线W5使马达动力传递杆160以支承轴102为中心向第二转动方向D7时,全开锁杆170也与马达动力传递杆160同向地转动。在该情况下,释放马达65的动力与锁止操作部61a的锁止解锁状态(卡合孔133的可动销134的位置)无关,而向全开锁杆170传递。
在此,除了图7以外,参照图11~图13对马达动力传递杆160的动作时的车门动作装置110的具体动作进行说明。
在可动销134设定在锁止解除位置的状态下使释放马达65动作,从而马达动力传递杆160以支承轴102为中心沿着第二转动方向D7从图7所示的初始位置转动到图11所示的转动末端位置。此时,由于连结销166与外侧把手杆150的卡合开口153中的第二开口结构部153b卡合,因此马达动力传递杆160克服扭簧164的弹性施力而向第二转动方向D7转动,另外外侧把手杆150也与马达动力传递杆160同向(第二转动方向D7)地一体旋转。另外,销卡合杆120与外侧把手杆150卡合,并且经由可动销134卡合于打开杆130,因此打开杆130克服扭簧126的弹性施力而在第二转动方向D7上与外侧把手杆150一体旋转。其结果是,在第一门锁装置20以及第二门锁装置30这两者的锁闩机构22,解除滚珠对锁闩的转动阻止。另一方面,在连结销166沿着解除杆144的导向孔146向一方的端部146a滑动前,解除杆144以解除杆支承轴143为中心向第二转动方向D7转动。
马达动力传递杆160在位于初始位置与转动末端位置之间的转动区域(包括转动末端位置)的状态下,由于与释放马达65有关的故障而使转动被阻止时,保持在该转动区域。在此所述的“与释放马达65有关的故障”中,不仅包括释放马达65本身的电气故障,还包括连结于释放马达65的连结部件粘着等物理故障。在该情况下,由于打开杆130未恢复到初始位置,因此在锁闩机构22中,保持解除了滚珠对锁闩的转动阻止的状态。即,成为车门10不能够适当关闭的状态。
在此,本实施方式的车门动作装置110具有能够处理上述状况的解除机构200。该解除机构200相当于本发明的“解除机构”。解除机构200起到如下功能:在释放马达65动作时使马达动力传递杆160停止在初始位置与转动末端位置之间的转动区域时,利用伴随内侧把手61的闭操作的内侧把手杆140的转动动作,而使连结销166从将外侧把手杆150与马达动力传递杆160连结起来的连结位置向将外侧把手杆150与马达动力传递杆160的连结解除的连结解除位置移动。为了实现该目的,解除机构200构成为具有:马达动力传递杆160中的具有导向孔163的杆部161、解除杆144中的具有导向孔146的杆部145、连结销166以及扭簧164。
对该解除机构200的作用进行具体说明,在马达动力传递杆160停止在初始位置与转动末端位置之间的转动区域的状态下对内侧把手61进行闭操作时,如图12所示,内侧把手杆140从图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向第一转动方向D6转动,另外解除杆144的解除杆支承轴143以支承轴102为中心向第一转动方向D6转动。在该情况下,连结销166的滑动轴部166a与解除杆144的导向孔146的一方的端部146a抵接,因此相对于内侧把手杆140的第一转动方向D6的转动,连结销166的滑动轴部166a利用解除杆144克服扭簧164的弹性施力而向支承轴102侧拉伸。其结果是,如图13所示,外侧把手杆150以支承轴102为中心向第一转动方向D6转动,与该外侧把手杆150间接连结的打开杆130也同样地利用扭簧126的弹性施力向第一转动方向D6转动而向图7所示的初始位置恢复。
利用该解除机构200,在伴随内侧把手61的闭操作使内侧把手杆140进行转动动作的过程中,解除杆144的杆部145在导向孔146的两端部中的一方的端部146a克服扭簧164的弹性施力来按压连结销166的滑动轴部166a,从而能够使其在杆部161的导向孔163滑动,并且能够使该连结销166的卡定轴部166d从外侧把手杆150的第二开口结构部153b可靠地脱离。在该情况下,在导向孔146的一方的端部146a与连结销166的滑动轴部166a抵接时,该滑动轴部166a被导向孔146保持而向导向孔146的延伸方向施力。该施力中的导向孔146的延伸方向的分量用于使连结销166的卡定轴部166d从外侧把手杆150的第二开口结构部153b脱离。因此,在该解除机构200中,内侧把手61的闭操作的操作量,即内侧把手杆140的转动量根据马达动力传递杆160的停止位置而改变,从而使马达动力传递杆160在任一位置停止的情况下,都能够使连结销166的卡定轴部166d从外侧把手杆150的第二开口结构部153b可靠地脱离。另外,能够利用简单结构的连结销166形成用于解除外侧把手杆150与马达动力传递杆160的连结的解除机构200。
另一方面,利用该解除机构200,在解除杆144的杆部145在导向孔146的一方的端部146a与连结销166抵接之前,内侧把手杆140能够利用内侧把手61的闭操作而相对于马达动力传递杆160转动自如。在该情况下,导向孔146相对于连结销166的滑动轴部166a滑动。由此,在内侧把手61的闭操作的初始阶段(例如,在处于图7所示的初始状态时),能够产生连结销166几乎不受到负荷而相对于导向孔146自由滑动的状态,所谓“闲置(Idling)状态”。其结果是,在内侧把手61的初始阶段的操作感受不会受损。
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12,马达动力传递杆160的杆部161以及内侧把手杆140的杆部145优选构成为,连结销166的滑动轴部166a在导向孔146的一方的端部146a被按压的按压方向的方向矢量Va与连结销166的滑动轴部166a利用该按压而在导向孔163滑动的滑动方向的方向矢量Vb所成的角度θ为锐角(特别优选角度θ尽可能小)。由此,在马达动力传递杆160停止后,在使内侧把手杆140转动直至导向孔146的一方的端部146a与连结销166的滑动轴部166a抵接为止时,能够使导向孔146的一方的端部146a与连结销166的滑动轴部166a抵接前的内侧把手杆140的转动量(内侧把手61的操作量)的损失抑制为较小。其结果是,在马达动力传递杆160停止后,能够使连结销166的卡定轴部166d从外侧把手杆150的第二开口结构部153b脱离前所需要的内侧把手杆140的转动量(内侧把手61的操作量)减少。
以上,利用本实施方式的车门动作装置110,能够利用解除机构200解除外侧把手杆150与马达动力传递杆160的连结而使外侧把手杆150从马达动力传递杆160离开。因此,即便在马达动力传递杆160停止在初始位置与转动末端位置之间的任意转动区域的状况下,能够使打开杆130与外侧把手杆150一起利用扭簧126的弹性施力转动而恢复到初始位置。其结果是,锁闩机构22从车门10的关闭保持解除状态适当地恢复到关闭保持状态。在该情况下,车辆乘员不会特别烦恼,而仅通过操作现有的内侧把手61来处理与释放马达65相关的故障。
另外,通过使杆部161的导向孔163沿着马达动力传递杆160转动时的假想圆C的法线方向D8延伸,从而能够与马达动力传递杆160的停止位置无关,在杆部145的导向孔146的一方的端部146a在与连结销166的滑动轴部166a抵接的状态下,能够使内侧把手杆140的转动量与连结销166的滑动轴部166a在导向孔163滑动的动量之间的比例维持为一定。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典型实施方式,可以考虑各种应用、变形。例如,能够实施应用上述实施方式的接下来的各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解除机构200中,记载了使用被内侧把手杆140的解除杆支承轴143支承为能够转动的解除杆144而使连结销166移动的方式,在本发明中,也能够采用省略相当于解除杆144的部件,而利用内侧把手杆140直接地使连结销166移动的方式。在该情况下,能够采用例如图14所示的解除机构210。该解除机构210构成为利用设于内侧把手杆140的第二杆臂142的臂顶端的凸轮部147而使连结销166移动。连结销166经由扭簧(省略图示)连结于杆部161,并且在连结解除前卡定于外侧把手杆150的第二开口结构部153b。伴随内侧把手61的闭操作而使内侧把手杆140以支承轴102为中心向第一转动方向D6转动,从而凸轮部147克服扭簧的弹性施力而使连结销166向从第二开口结构部153b脱离的方向按压。由此,连结销166一边沿着杆部161的导向孔163向箭头D9方向移动一边从第二开口结构部153b脱离。其结果是,能够解除外侧把手杆150与马达动力传递杆160的连结。在采用该解除机构210的情况下,与解除机构200的情况同样地,能够使打开杆130恢复到初始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解除机构200、210中,对如下方式进行了说明:利用伴随内侧把手61的闭操作的内侧把手杆140的转动动作,而使连结销166从将外侧把手杆150与马达动力传递杆160连结起来的连结位置向解除外侧把手杆150与马达动力传递杆160的连结的连结解除位置移动,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利用伴随内侧把手61的开操作的内侧把手杆140的转动动作,而使连结销166从连结位置向连结解除位置移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车门动作装置110中,杆部161的第一导向孔163构成为沿着马达动力传递杆160转动时的假想圆C的法线方向D8延伸,但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采用第一导向孔163与法线方向D8交叉地延伸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记载了组装于与车辆后座对应的滑动式的车门10的遥控装置100,但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将该遥控装置100的主要结构应用于设于车辆各种部位的滑动式的车门。

Claims (6)

1.一种车门动作装置,具有:
打开杆,所述打开杆构成为,与用于将滑动门设定为关闭保持状态以及关闭保持解除状态的锁闩机构连动,能够在与所述关闭保持状态对应的第一位置和与所述关闭保持解除状态对应的第二位置之间以支承轴为中心转动,并且利用弹性部件始终被朝向所述第一位置弹性施力;
内侧把手杆,所述内侧把手杆构成为与设于所述滑动门的车内侧的内侧把手以及所述打开杆这两者连结,且伴随所述内侧把手的开操作而以所述支承轴为中心转动,从而使所述打开杆朝向所述第二位置转动;
外侧把手杆,所述外侧把手杆构成为与设于所述滑动门的车外侧的外侧把手以及所述打开杆这两者连结,且伴随所述外侧把手的开操作而以所述支承轴为中心转动,从而使所述打开杆朝向所述第二位置转动;
马达动力传递杆,所述马达动力传递杆经由连结部件连结于所述外侧把手杆,以使得通过接受释放马达的动作时的动力,以所述支承轴为中心从初始位置朝向转动末端位置转动,从而使所述打开杆朝向所述第二位置转动;以及
解除机构,若在所述释放马达动作时,所述马达动力传递杆停止在所述初始位置与所述转动末端位置之间的转动区域,则所述解除机构利用伴随所述内侧把手的闭操作的所述内侧把手杆的转动动作,使所述连结部件从连结位置向连结解除位置移动,其中,所述连结位置是将所述外侧把手杆与所述马达动力传递杆连结的位置,所述连结解除位置是解除所述外侧把手杆与所述马达动力传递杆的连结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动作装置,其中,
所述解除机构具有:
第一杆部,所述第一杆部在所述马达动力传递杆贯通形成有长条状的第一导向孔;
解除杆,所述解除杆利用解除杆支承轴而被支承为能够转动,所述解除杆支承轴设于所述内侧把手杆中的从所述支承轴偏离的位置;
第二杆部,所述第二杆部在所述解除杆上贯通形成有长条状的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二导向孔在与所述第一导向孔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作为所述连结部件的连结销,所述连结销具有滑动轴部和卡定轴部,所述滑动轴部能够在所述第一杆部的所述第一导向孔以及所述第二杆部的所述第二导向孔这两者滑动,所述卡定轴部在所述连结位置卡定于所述马达动力传递杆的凹部,并且在所述连结解除位置从所述凹部脱离;以及
弹性连结部件,所述弹性连结部件将所述连结销与所述马达动力传递杆弹性连结,以使得在所述连结位置使所述连结销的所述卡定轴部卡定于所述凹部,
在所述内侧把手杆伴随所述内侧把手的闭操作而进行转动动作的过程中,所述解除杆的所述第二杆部在所述第二导向孔的两端部中的一方的端部克服所述弹性连结部件的弹性施力而按压所述连结销的所述滑动轴部,从而一边使所述连结销的所述滑动轴部在所述第一杆部的所述第一导向孔滑动,一边使该连结销的所述卡定轴部从所述凹部脱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动作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杆部的所述第一导向孔沿着所述马达动力传递杆转动时的假想圆的法线方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门动作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杆部以及所述第二杆部构成为,所述连结销的所述滑动轴部在所述第二导向孔的所述一方的端部被按压的按压方向的方向矢量与所述连结销的所述滑动轴部利用该按压而在所述第一导向孔滑动的滑动方向的方向矢量之间的角度为锐角。
5.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动作装置,其中,
用于所述解除杆的所述解除杆支承轴设于杆臂,所述杆臂从设置有用于所述内侧把手杆的所述支承轴的区域离开地延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门动作装置,其中,
所述内侧把手杆的所述杆臂沿着车辆前后方向以长条状延伸。
CN201580052914.5A 2014-11-28 2015-11-24 车门动作装置 Active CN1070024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40916 2014-11-28
JP2014240916A JP6497046B2 (ja) 2014-11-28 2014-11-28 車両ドア作動装置
PCT/JP2015/082938 WO2016084805A1 (ja) 2014-11-28 2015-11-24 車両ドア作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02433A true CN107002433A (zh) 2017-08-01
CN107002433B CN107002433B (zh) 2019-06-25

Family

ID=56074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52914.5A Active CN107002433B (zh) 2014-11-28 2015-11-24 车门动作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626640B2 (zh)
JP (1) JP6497046B2 (zh)
CN (1) CN107002433B (zh)
WO (1) WO2016084805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27524A (zh) * 2017-12-01 2019-06-2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滑动门装置
CN110318609A (zh) * 2018-03-28 2019-10-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门锁装置
CN112840093A (zh) * 2018-10-16 2021-05-2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车门的操作杆装置
CN113508046A (zh) * 2019-03-27 2021-10-15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车辆用门锁装置以及车辆用门锁装置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41592B2 (en) * 2015-05-21 2021-03-09 Magna Closures Inc. Latch with double actuation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thereof
WO2017187489A1 (ja) * 2016-04-25 2017-11-02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ドアクローズ装置
JP6794712B2 (ja) 2016-08-16 2020-12-02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開閉体操作装置
KR101855775B1 (ko) * 2016-09-22 2018-05-09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슬라이딩 도어 컨트롤러 유닛
JP6459092B1 (ja) * 2017-07-11 2019-01-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ラッチ装置
US11377883B2 (en) * 2017-11-30 2022-07-05 Magna Closures Inc. Latch assembly for motor vehicle closure system having power release mechanism with override/reset
CN108533097B (zh) * 2018-06-19 2023-10-20 湖北达峰汽车智能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用微型执行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38791A (ja) * 2000-07-25 2002-02-06 Asmo Co Ltd 車両用ドアクローザ装置
CN101319587A (zh) * 2008-06-30 2008-12-10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滑动门门锁装置
CN201280857Y (zh) * 2008-10-14 2009-07-29 上海恩坦华汽车门系统有限公司 汽车门锁
CN102383677A (zh) * 2010-09-03 2012-03-21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门操作机构
JP2012067567A (ja) * 2010-09-27 2012-04-05 Aisin Kiko Co Ltd 車両ドア操作機構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35414C2 (de) * 1996-08-31 2001-07-12 Mannesmann Vdo Ag Schloß, insbesondere für Fahrzeugtüren oder dergleichen
GB2321276B (en) * 1997-11-14 1999-06-16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Latch device for a vehicle back door
US6079757A (en) * 1998-08-11 2000-06-27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Door latch with manually resettable deadbolt lock
US6637783B2 (en) * 2001-05-14 2003-10-28 Ohi Seisakusho Co., Ltd.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of vehicle lock apparatus
JP4132723B2 (ja) * 2001-05-15 2008-08-13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5317255B2 (ja) * 2006-11-06 2013-10-16 アイシン機工株式会社 車両ドアロックシステム
JP4775345B2 (ja) * 2007-08-24 2011-09-2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4618318B2 (ja) * 2008-04-18 2011-01-2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5102137B2 (ja) 2008-07-30 2012-12-19 アイシン機工株式会社 車両ドアラッチ装置
JP4760887B2 (ja) * 2008-09-29 2011-08-3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ドアロック装置
US8919827B2 (en) * 2009-03-24 2014-12-30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door lock device
JP5181356B2 (ja) 2009-10-07 2013-04-10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スライドドアのドアラッチ装置
JP4953485B2 (ja) * 2010-02-15 2012-06-13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DE102011012369A1 (de) * 2010-02-24 2011-08-25 Magna Closures S.P.A. Türriegel mit Notfallverriegelungsaktuator
JP5170132B2 (ja) * 2010-03-15 2013-03-2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チャイルドロック機構
JP5282913B2 (ja) * 2010-05-26 2013-09-0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5629539B2 (ja) * 2010-09-27 2014-11-19 アイシン機工株式会社 車両ドア操作機構
DE102011018512A1 (de) * 2011-04-23 2012-10-25 Kiekert Ag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ss
US8894103B2 (en) 2012-06-29 2014-11-25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door opening-closing device
WO2014092214A1 (ko) * 2012-12-12 2014-06-19 볼보 컨스트럭션 이큅먼트 에이비 도어 잠금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건설기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38791A (ja) * 2000-07-25 2002-02-06 Asmo Co Ltd 車両用ドアクローザ装置
CN101319587A (zh) * 2008-06-30 2008-12-10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滑动门门锁装置
CN201280857Y (zh) * 2008-10-14 2009-07-29 上海恩坦华汽车门系统有限公司 汽车门锁
CN102383677A (zh) * 2010-09-03 2012-03-21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门操作机构
JP2012067567A (ja) * 2010-09-27 2012-04-05 Aisin Kiko Co Ltd 車両ドア操作機構
JP5603190B2 (ja) * 2010-09-27 2014-10-08 アイシン機工株式会社 車両ドア操作機構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27524A (zh) * 2017-12-01 2019-06-2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滑动门装置
CN109927524B (zh) * 2017-12-01 2022-07-0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滑动门装置
CN110318609A (zh) * 2018-03-28 2019-10-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门锁装置
CN112840093A (zh) * 2018-10-16 2021-05-2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车门的操作杆装置
CN113508046A (zh) * 2019-03-27 2021-10-15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车辆用门锁装置以及车辆用门锁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13508046B (zh) * 2019-03-27 2024-03-19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车辆用门锁装置以及车辆用门锁装置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298662A1 (en) 2017-10-19
JP2016102324A (ja) 2016-06-02
JP6497046B2 (ja) 2019-04-10
WO2016084805A1 (ja) 2016-06-02
CN107002433B (zh) 2019-06-25
US10626640B2 (en) 2020-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02433A (zh) 车门动作装置
CN103883179B (zh) 电车辆闩锁
US20170067272A1 (en) Electrical Vehicle Latch
US8172283B2 (en) Door latch device in a motor vehicle
CN104937198B (zh) 机动车门锁
US20100052341A1 (en) Vehicle latch with secondary engagement between cam and auxiliary pawl
EP3140479B1 (en) Closure and latching mechanisms
JPH09511290A (ja) 車両のドアロック・アクチュエータ
DE102018120697A1 (de) Federunterstütztes Stellglied für Kraft-Löse- und/oder Anzugsfunktionalität
US20090108594A1 (en) Door Lock Apparatus for Vehicle
DE102019105113A1 (de) Verschluss-Verriegelungsanordnung mit IS/OS-Sicherungsmechanismus mit integrierter Splitterbox-Anordnung
EP1844203A2 (de)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ss
JP5824755B2 (ja) 自動車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US20040113437A1 (en) Door lock device
US11859418B2 (en) Automobile door latch device
EP2112306B1 (en) Vehicle door latch apparatus
CN114080484A (zh) 机动车门锁
US6729663B2 (en) Lock assembly with superlocking mechanism
JP4555731B2 (ja) ドアラッチ装置
JP2003227263A (ja) ドアロック駆動装置
JP2013002247A (ja) 自動車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KR200443871Y1 (ko) 디지털식 도어록
DE102022125820A1 (de) Verriegelung mit elektrischer entriegelung mit doppelzug und elektrischer kindersicherung
JP4459110B2 (ja) ドア開閉制御装置
JP2006328701A (ja) ドアラッ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