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95137B - 用于选择和/或切换变速器的挡位级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选择和/或切换变速器的挡位级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895137B CN106895137B CN201611167370.XA CN201611167370A CN106895137B CN 106895137 B CN106895137 B CN 106895137B CN 201611167370 A CN201611167370 A CN 201611167370A CN 106895137 B CN106895137 B CN 10689513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verage
- switching
- axis
- shell
- pulling cab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4—Ratio 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42—Ratio selector apparatus comprising a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4—Ratio selector apparatu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0/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control devices in vehicles
- B60K20/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control devices in vehicles of initia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Gear-Shifting Mechanism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For Change-Speed Gea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选择和/或切换变速器的挡位级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切换选择杠杆装置具有壳体,设置切换选择杠杆,切换选择杠杆与用于选择相应的挡位级的第一联结杆和用于切换相应的挡位级的第二联结杆在功能上有效连接,第一和第二回行杠杆可摆动地布置和/或支承在壳体内,第一联结杆与第一回行杠杆有效连接而第二联结杆与第二回行杠杆有效连接,第一回行杠杆与第一操纵拉索有效连接而第二回行杠杆与第二操纵拉索有效连接,在已安装在机动车中的状态中,壳体具有大致垂直的、尤其地平行于车辆竖轴线伸延的壳体竖轴线,大致横向于、尤其地平行于车辆横轴线伸延的壳体横轴线和大致纵向地、尤其地平行于车辆纵轴线伸延的壳体纵轴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选择和/或切换机动车的变速器的挡位级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其中,所述切换选择杠杆装置具有壳体,其中,设置至少一个切换选择杠杆,其中,所述切换选择杠杆与用于选择相应的所述挡位级的第一联结杆和用于切换相应的所述挡位级的第二联结杆在功能上有效连接,其中,第一和第二回行杠杆至少部分地能摆动地布置和/或支承在所述壳体之内,其中,所述第一联结杆与所述第一回行杠杆有效连接并且所述第二联结杆与所述第二回行杠杆有效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回行杠杆与第一操纵拉索有效连接,并且所述第二回行杠杆与第二操纵拉索有效连接,并且其中,在已安装在机动车中的状态中,所述壳体具有大致垂直地伸延的壳体竖轴线,大致横向地伸延的壳体横轴线和大致纵向地伸延的壳体纵轴线。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经大量已知用于选择和/或切换机动车的变速器的挡位级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这种类型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首先具有至少一个切换选择杠杆。借助于切换选择杠杆,一方面可选出和/或相应地切换机动车的变速器的相应的挡位级(确切地说不同的变速器挡位级)。为此通常的是所谓的“H形换挡方案”。如果切换选择杠杆大致横向于车辆方向(Y方向)运动,尤其地从空挡位置中运动出来,则首先由此选择相应的挡位级的相应的换挡叉轴拨块凹槽。随后,切换选择杠杆基本上在车辆纵向(X方向)上运动(向前或向后),以便之后也切换特定地选出的挡位级,确切地说相应地实现接入在变速器中的该挡位级。切换选择杠杆装置通常具有壳体,其中,切换选择杠杆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壳体中,至少部分地延伸到壳体的上部区域中和/或支承在此。那么此外,为了传递切换选择杠杆的相应的运动,尤其地在壳体的上部区域中设置和/或构造联结机构。联结机构通常具有第一和第二联结杆。现在,切换选择杠杆一方面与用于选择相应的挡位级的第一联结杆并且与用于切换相应的挡位级的第二联结杆在功能上有效连接。此外,第一和第二回行杠杆至少部分地可摆动地布置和/或支承在壳体之内,其中,第一联结杆与第一回行杠杆有效连接并且第二联结杆与第二回行杠杆有效连接。第一回行杠杆尤其地在回行杠杆的相应的端部区域中与第一操纵拉索有效连接,并且第二回行杠杆尤其地同样在相应的端部区域中与第二操纵拉索有效连接。尤其地,相应的操纵拉索借助于可摆动地布置的铰接头与相应的回行杠杆相连接。切换选择杠杆装置、确切地说切换选择杠杆装置的壳体相应地安装在机动车中、尤其地机动车的控制台中。那么尤其地,在切换选择杠杆装置已安装在机动车中的状态中,壳体具有大致垂直的、尤其地平行于车辆竖轴线伸延的壳体竖轴线(Z轴),大致横向于、尤其地平行于车辆横轴线伸延的壳体横轴线(Y轴)和大致纵向地、尤其地平行于车辆纵轴线伸延的壳体纵轴线(X轴)。
那么,由文件DE 698 01 608 T2已知一种切换选择杠杆装置,其具有尤其地可根据“H形换挡方案”运动的切换选择杠杆,以便于选出并且切换变速器的挡位级。切换选择杠杆经由第一和第二联结元件或第一和第二回行杠杆与相应的操纵拉索有效连接,尤其地回行杠杆的端部区域与操纵拉索的相应的端部有效连接。此外,每个操纵拉索关联有操纵拉索保持元件,其中,操纵拉索保持元件布置在共同的支座元件处。操纵拉索保持元件或支座元件用于,在操纵/摆动的情况中,相应的操纵拉索的回行杠杆可相对于大多构造成软套管钢丝索的操纵拉索的外套运动。在此处已知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中,切换选择杠杆的轴线大致平行于壳体竖轴线(Z轴)延伸,其中,操纵拉索保持元件、确切地说其轴线也大致平行于车辆竖轴线或壳体竖轴线(Z轴)延伸,并且由此相应地预设了操纵拉索的从回行杠杆的端部区域延伸到操纵拉索保持元件的引导/取向。换句话说,在相应的操纵拉索的该(上部)区域中,至少操纵拉索的该“上部部分区域”同样在车辆竖轴线的方向上或壳体竖轴线(Z轴)的方向上延伸。
那么,由文件DE 10 2007 060 538 A1已知一种操纵拉索保持元件,借助于该操纵拉索保持元件尤其地可将外包围套、即外部的软管式的元件定位和/或固定在随后可与切换选择杠杆装置的壳体相连接的共同的支座元件处。
由文件DE 698 01 608 T2已知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或还有另一例如在文件DE 102007 060 538 A1中说明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尤其地适合用于“左置方向盘车辆”。在左置方向盘车辆的情况中,方向盘和从属的组件主要布置在车辆左半部中。那么,尤其地大致在车辆竖轴线的方向上或在壳体竖轴线(Z轴)的方向上从切换选择杠杆装置的壳体中离开的操纵拉索被引向相应的通道通过部,并且从该处开始经由通道引导至机动车的发动机舱,以便之后可在此借助于相应的操纵拉索(软套管钢丝索)和随后与操纵拉索的端部在此处相连接的组件、尤其地变速器侧的换挡操纵装置实现在变速器之内的相应的挡位级、确切地说相应的不同的变速器挡位级。
在典型的左置方向盘车辆中,通道通过部和/或变速器侧的换挡操纵装置布置在与切换选择杠杆装置相同的纵向半部中、也就是说机动车的左侧半部中。如此,为了本文的目的,将车辆简称为“非对称车辆”。非对称车辆典型地是最初设计成左置方向盘车辆的车辆,该车辆具有横向布置的动力传动系,其中,发动机布置在右侧而变速器布置在左侧,其原因尤其是因为在仅仅带有驾驶员行驶的情况中更好的重量分布。那么,通道通过部和/或变速器侧的换挡操纵装置也布置在左侧的纵向半部中。但是,非对称车辆相应地也可以是最初设计成右置方向盘车辆的车辆,其将发动机布置在左侧而将变速器布置在右侧,那么其中,通道通过部和/或变速器侧的换挡操纵装置也布置在右侧的纵向半部中。一种设有纵向布置的传动系的车辆也可理解成“非对称车辆”,在其中,发动机和变速器大致布置在车辆的纵轴线上,并且变速器侧的换挡操纵装置位于与切换选择杠杆装置或方向盘相同的侧处。
在这种非对称机动车的情况中,借助于已知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可实现相应的舒适的拉索半径,其引起小的拉索摩擦。
那么然而,在“右置方向盘车辆”的情况中不是这样的,即在该处,方向盘和从属的组件主要设置或布置在车辆右半部中。一方面,驾驶员在此利用左手切换切换选择杠杆(这例如适用于在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右置方向盘车辆”),另一方面,这尤其地适用于较大的车辆,例如皮卡、载重货车等,那么在右置方向盘车辆的情况中,切换选择杠杆装置也不是必须主要布置在机动车的中间,而是主要还更宁愿布置在车辆的右半部中,确切地说(在车辆向前方向上观察)从机动车中纵轴线向右地偏置。由于左置方向盘车辆和从中派生的右置方向盘车辆主要仅仅通过方向盘和从属的组件,例如切换选择杠杆装置、驾驶踏板、配件等的布置方案彼此区别,但是相应的车辆的其它组件基本上是相同的,尤其地相应的通道通过部、通道自身以及发动机和/或变速器在发动机舱中的布置方案几乎是相同的,通常在右置方向盘车辆的情况中,不仅操纵拉索构造成比在左置方向盘车辆的情况中更长,而且操纵拉索也以不同的方式伸延。
在典型的从左置方向盘中派生的右置方向盘机动车的情况中,通道通过部和/或变速器侧的换挡操纵装置布置在机动车的与位于右侧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不同的纵向半部中、也就是说左侧的半部中。如此,为了本文的目的,车辆简称为“对称车辆”。但是,当然对称车辆也可以是初始设计成右置方向盘车辆的、使发动机布置在左侧且使变速器布置在右侧的左置方向盘车辆(Linkslenker),那么其中,通道通过部和/或变速器侧的换挡操纵装置也布置在右侧的纵向半部中并且现在具有在左侧上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同样,对称车辆可以是带有纵向布置的传动系的车辆,在其中,发动机和变速器大致布置在车辆纵轴线上,并且变速器侧的换挡操纵装置位于与切换选择杠杆装置或方向盘不同的侧处。
术语“非对称”或“对称”不应如此狭隘地理解成所提及的组件布置成准确对称、也就是说与车辆的纵轴线相距相同的距离,实质上是与车辆的一半或另一半部的关联性。
由此,图1显示了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用于选择和/或切换机动车的未详细示出的变速器的挡位级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其中,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具有壳体2和切换选择杠杆3。在图1可良好地看出的是也大致在壳体竖轴线(Z轴)的方向上向下引离的操纵拉索4a,4b和基本上布置在相同的方向上的操纵拉索保持元件5a或5b,以及在此共同实现的几乎也部分地构造成壳体形的支座元件6。此外,现在在图1中示出了操纵拉索4a和4b的走向,且更确切地在此示出的用于“对称车辆”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的布置方案,其中,操纵拉索4a和4b必须至少部分地侧向被引离直至通道通过部7,并且因此在一定区域中得到操纵拉索4a和5b的窄的拉索半径。用于操纵拉索4a和4b的窄的拉索半径一方面提高了拉索摩擦,另一方面操纵拉索4a和4b的引导在结构上非常复杂并且也相应地提高了装配消耗。因此,已知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不适合用于对称车辆,确切地说,为了对称车辆,其必须在结构上非常高成本地单独地制成完全独立的不同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这带来的其它问题点是,例如不仅单独地制造适合用于对称车辆的独立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而且也必须单独贮存和/或另外维护,这带来相应的其它成本。因此,已知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的构造/实施方案还不是最优的,尤其地因为已知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不独立于于车辆的特定实施方案,即不能用于非对称车辆并且同时也用于对称车辆。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出的目的是,用于选择和/或切换机动车的变速器的挡位级的已知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现在设计和改进成,使得改善操纵拉索从切换选择杠杆装置到通道通过部的引导,尤其地切换选择杠杆装置不仅适合用于非对称车辆也适合用于对称车辆,其中,在最终效果中相应地减小装配和/或制造消耗以及与此相关的成本。
对于切换选择杠杆装置,以上指出的目的现在首先通过一种用于选择和/或切换机动车的变速器的挡位级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实现,其中,所述切换选择杠杆装置具有壳体,其中,设置至少一个切换选择杠杆,其中,所述切换选择杠杆与用于选择相应的所述挡位级的第一联结杆和用于切换相应的所述挡位级的第二联结杆在功能上有效连接,其中,第一和第二回行杠杆至少部分地能摆动地布置和/或支承在所述壳体之内,其中,所述第一联结杆与所述第一回行杠杆有效连接并且所述第二联结杆与所述第二回行杠杆有效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回行杠杆与第一操纵拉索有效连接,并且所述第二回行杠杆与第二操纵拉索有效连接,并且其中,在已安装在机动车中的状态中,所述壳体具有大致垂直地伸延的壳体竖轴线,大致横向地伸延的壳体横轴线和大致纵向地伸延的壳体纵轴线,所述第一和/或第二回行杠杆的相应的摆动轴线以确定的第一角度相对于由所述壳体纵轴线和所述壳体横轴线形成的平面倾斜地来布置。
现在,首先第一和/或第二回行杠杆的相应的摆动轴线以确定的第一角度相对于由壳体纵轴线(X轴)和壳体横轴线(Y轴)形成的平面倾斜地来布置。由此,现在尤其地,如此构造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原则上不仅适合用于非对称车辆也适合用于对称车辆。因为,现在尤其地在将切换选择杠杆装置使用在对称车辆中的情况中,操纵拉索可构造成至少部分地相对于切换选择杠杆装置的侧倾斜,确切地说构造成相应地向下离开切换选择杠杆装置的壳体,这在接下来还可详细阐述。
尤其地,第一和/或第二回行杠杆的相应的摆动轴线以确定的第一角度相对于壳体横轴线(Y轴)倾斜地布置或者以确定的第一角度相对于壳体横轴线(Y轴)的平行线倾斜地布置,其中,第一和/或第二回行杠杆的相应的摆动轴线位于通过壳体竖轴线(Z轴)和通过壳体横轴线(Y轴)形成的平面中或与此平行的平面中。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的优选的实施形式中,第一和/或第二回行杠杆的倾斜地布置的相应的摆动轴线尤其地位于通过壳体竖轴线(Z轴)和通过壳体横轴线(Y轴)形成的平面中或与此平行的平面中(尤其地与坐标系的原点位于切换选择杠杆装置的壳体之内的何处相关)。
第一和/或第二回行杠杆的相应的端部区域现在尤其地经由铰接头与相应的第一和/或第二操纵拉索有效连接。现在,为了在切换选择杠杆装置已安装的情况中至少在切换选择杠杆装置的壳体的下部区域中的第一和/或第二操纵拉索的引导和/或方向预设,设置第一和第二操纵拉索保持元件。第一和/或第二操纵拉索保持元件基本上设置成邻近于回行杠杆的端部区域,尤其地第一和第二操纵拉索保持元件布置在共同的支座元件处。现在,根据切换选择杠杆装置应构造成用于对称车辆还是非对称车辆,相应地特定地设计由两个操纵拉索保持元件、即由第一和第二操纵拉索保持元件和支座元件组成的“结构单元”,那么确切地说,在分别不同的位置中布置或定位支座元件与两个操纵拉索保持元件在切换选择杠杆装置的壳体处的相对位置,这在接下来还详细阐述。
现在,尤其有利的是,操纵拉索保持元件和/或支座元件布置和/或构造成,基本上在一平面中或与该平面平行的平面中实现离开切换选择杠杆装置的壳体的操纵拉索的引导或方向预设、即操纵拉索在其上部区域中的引导,该平面通过壳体竖轴线(Z轴)和通过壳体横轴线(Y轴)形成(又与所述坐标系的原点所在何处相关)。
对于切换选择杠杆装置构造成用于对称车辆的情况,现在以确定的第二角度相对于壳体竖轴线(Z轴)倾斜地或相对于壳体竖轴线(Z轴)的平行线倾斜地实现在回行杠杆的端部区域附近的、尤其地用于离开切换选择杠杆装置的壳体的操纵拉索的引导或方向预设。在此,相应地相对于可摆动的回行杠杆布置和/或定位操纵拉索保持元件和/或支座元件。以上所述确定的第二角度基本上构造成以上所述的确定的第一角度的两倍那么大。这当然具有多个优点。首先,大致倾斜地侧向向下从切换选择杠杆装置的壳体中离开地实现至少在其上部区域中的操纵拉索的引导。但是,由于确定的第二角度构造成确定的第一角度的两倍大小,现在切换选择杠杆装置也可同时尤其地构造成用于非对称车辆,但是具有以下不同点,即在此大致在壳体竖轴线(Z轴)的方向上或平行于壳体竖轴线(Z轴)实现从切换选择杠杆装置的壳体中出来的(至少在其上部区域中的)操纵拉索的引导或方向预设。那么在此,相应地相对于可摆动的回行杠杆布置和/或定位操纵拉索保持元件和/或支座元件,尤其地使得实现大致相对于用于非对称车辆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的壳体大致垂直向下地离开切换选择杠杆装置的壳体的操纵拉索。
对于上述两种情况,即当切换选择杠杆装置构造成用于对称车辆时以及用于非对称车辆时,相应的回行杠杆基本上可相应地在相应的一平面中摆动,该平面通过分别平分确定的第二角度的角平分线确定。当切换选择杠杆装置构造成用于对称车辆或用于非对称车辆时,在上述角平分线与相应的操纵拉索的引导之间的相应角度基本上相应于上述确定的第一角度。这具有运动学和换挡技术上的优点。由此,不仅与切换选择杠杆装置构造成用于对称车辆还是非对称车辆无关地,相应地部分地彼此补偿相应组件的相应的操纵力,而且实现的另一优点是:在构造成用于非对称车辆或用于对称车辆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的情况中,亦即操纵拉索的相应的运动/偏转在壳体竖轴线(Z轴)的方向上和在壳体横轴线(Y轴)的方向上基本上总是同样大的。由此,可实现换挡技术上的优点,尤其地也由此显著简化了操纵拉索的装配和调整。
现在,与切换选择杠杆装置构造成用于非对称车辆还是用于对称车辆无关地,对于如此设计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尤其地在保持上述优点的情况下也可使用在发动机舱的方向上一致的通道通过部。
尤其地,第一和第二操纵拉索保持元件基本上至少部分地构造成套形,其中,套形地构造的操纵拉索保持元件的纵轴线基本上预设或基本上同时定义了操纵拉索的相应的上部区域的引导方向,这在接下来还将详细阐述。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不仅很好地适合用于非对称车辆也适合用于对称车辆,其中,切换选择杠杆设置成大致平行于壳体竖轴线(Z轴)并且为了将切换选择杠杆的相应运动传递到第一和/或第二联结杆上,在壳体的上部区域中设置和/或构造联结机构。那么,尤其地,壳体的下部区域也可根据切换选择杠杆装置是用于非对称车辆还是对称车辆的构造方案(那么尤其地借助于相应地可(相对地)装配在不同位置中的操纵拉索保持元件或相应的支座元件)特定地来构造。
因此避免了开头描述的缺点并获得了相应的优点。
附图说明
现在,存在多种以有利的方式设计和改进根据本发明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的可能性。现在,接下来根据附图和从属的说明详细阐述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形式。其中:
图1以示意图显示了开头已经叙述的并且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用于对称车辆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
图2a、2b以示意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以及用于对称车辆(图2a)或用于非对称车辆(图2b)的布置方案,带有支座元件与两个操纵拉索保持元件等的相应的不同的铰接和布置方案,
图3a、3b从后部(图3a)或前部(图3b)以示意图显示了构造成用于对称车辆的根据本发明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
图4a、4b从后部(图4a)和前部(图4b)以示意图显示了构造成用于非对称车辆的根据本发明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
图5以示意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的重要组件,然而在一个且相同的图(在此图5)中,为了详细说明“操纵拉索离开部”,仅仅以壳体的部分图示示出了分别用于对称车辆和非对称车辆的情况,
图6a、6b从后部(图6a)或侧向(图6b)以相应的示意图显示了构造成用于对称车辆的根据本发明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然而图6b未示出壳体,
图7a、7b从后部(图7a)或侧向(图7b)以相应的示意图显示了构造成用于非对称车辆的根据本发明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然而图7b未示出壳体,以及
图8仅以示意图示出了轴系(确切地说坐标系),即,X、Y、和Z轴,连同回行杠杆的倾斜的轴线的、回行杠杆的在角平分线上指出的摆动运动的简化图示,以及在切换选择杠杆装置构造成用于非对称或对称车辆的情况中相应的操纵拉索的相应角度和拉动方向的图示。
附图标记清单
1切换选择杠杆装置
2壳体
3切换选择杠杆
4a第一操纵拉索
4b第二操纵拉索
5a第一操纵拉索保持元件
5b第二操纵拉索保持元件
6支座元件
7通道通过部
8a第一联结杆
8b第二联结杆
9a第一回行杠杆
9b第二回行杠杆
10a调整装置
10b调整装置
SW摆动轴线
SW9a第一回行杠杆9a的摆动轴线
SW9b第二回行杠杆9a的摆动轴线
WH角平分线
FRL对称车辆的操纵拉索的引导
FLL非对称车辆的操纵拉索的引导
α第一角度
β第二角度
β1角度
β2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示意图显示了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开头已经说明。
现在,接下来应根据图2至8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已经在图1中以相应的附图标记表示的组件在图2至8中基本上也附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现在,图2至7(至少部分地)分别显示了用于选择和/或切换未单独详细示出的机动车的变速器的挡位级的根据本发明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
在图2至8中至少部分地示出的相应的根据本发明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尤其地构造成不仅用于非对称车辆也用于对称车辆,确切地说不仅适合用于非对称车辆也适合用于对称车辆,尤其地可相应地设计成用于非对称车辆也用于对称车辆,这带来开头已经提及的优点,并且现在在此详细阐述。首先,应概括性地但接下来也参考图2至8进行阐述:
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具有在图中部分地示出的、部分未示出的壳体2。此外,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具有至少一个切换选择杠杆3,确切地说设置至少一个切换选择杠杆3,其至少部分地延伸到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的壳体2中,确切地说布置和/或支承在此处。切换选择杠杆3尤其地设置或布置成大致平行于壳体竖轴线(Z轴),其中,为了传递切换选择杠杆3的运动,在壳体2的上部区域中设置和/或构造有未详细绘出的联结机构。因此,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首先具有切换选择杠杆3,其与用于选择相应的挡位级的第一联结杆8a和用于切换相应的挡位级的第二联结杆8b在功能上有效连接。此外,设置第一和第二回行杠杆9a和9b,其中,第一和第二回行杠杆9a和9b至少部分地可摆动地布置和/或支承在壳体2之内。第一联结杆8a与第一回行杠杆9a有效连接,并且第二联结杆8b与第二回行杠杆9b有效连接。以上所述尤其地也可从图3至4中、但尤其地也可从图5中看出。
此外图2至7显示出,第一回行杠杆9a与第一操纵拉索4a有效连接,并且第二回行杠杆9b与第二操纵拉索4b有效连接。操纵拉索4a和4b尤其地在图2a、2b中以及在图6a和6b中示出,其中,在图3至5和图7中未详细示出操纵拉索,而是在此但基本上可看出调整装置10a,10b,但是尤其地,在所有图中也可良好地看出操纵拉索保持元件5a,5b和支座元件6。
两个操纵拉索4a和4b尤其地经由未详细示出的、确切地说经由部分地未详细绘出的铰接头与相应的第一或第二回行杠杆9a或9b相连接。在已安装在机动车中的状态的情况中,壳体2可具有相应的虚拟“坐标系”,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以下尤其地也在图2至7中示意性地指出了该坐标系,其中,尤其地在图8中再次以放大图示出了该坐标系,包括第一和/或第二回行杠杆9a或9b的布置方案和/或摆动的简化的示意图,这关于图8在接下来还将详细阐述。
但是,现在应普遍适用的是,壳体2在已安装在机动车中的状态中具有大致垂直地、尤其地平行于车辆竖轴线伸延的壳体竖轴线,即,Z轴,大致横向于、尤其地平行于车辆横轴线伸延的壳体横轴线,即,Y轴,和大致纵向于、尤其地平行于纵轴线伸延的壳体纵轴线,即,X轴。这种类型的虚拟坐标系对于用于说明大致向下从壳体2中引导出来的操纵拉索4a或4b的上部区域的平面、角度和/或走向/取向而言是必需的。
现在,首先通过以下方式避免开头所述的缺点,或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获得的优点,即第一和/或第二回行杠杆9a或9b的相应的摆动轴线SW,即相应的摆动轴线SW9a或SW9b以确定的第一角度α相对于由壳体纵轴线、即X轴和壳体横轴线、即Y轴形成的平面倾斜地来布置。
在图8中详细示出了第一和第二回行杠杆9a或9b的摆动轴线SW、尤其地摆动轴线SW9a和SW9b两者的优选的特定的布置方案,但是其尤其地也可从图3、4以及图6和7中看出。通过第一和第二回行杠杆9a和9b的摆动轴线SW9a和SW9b的相应地倾斜的布置方案,现在尤其地实现了针对以下情况的前提,即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现在适合、确切地说能够用于非对称车辆以及对称车辆。尤其地,现在,一方面当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用于对称车辆时,例如在图2a中示出,可将各个操纵拉索4a和4b倾斜地侧向向下从壳体2中引导出来。对于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构造成用于非对称车辆的情况,例如在图2b中示出,现在同样可将操纵拉索4a和4b大致垂直向下从壳体2中引导出来,尤其地在壳体竖轴线的方向上,即在Z方向上,例如在图2b中示出。在这一点上还应指出的是,图2a和2b应分别示出或指出切换选择杠杆3的不同位置。
对于所有在图2至7中示出的实施形式基本上相同的是,第一和/或第二回行杠杆9a或9b的相应的未详细绘出的端部区域与相应的第一和/或第二操纵拉索4a或4b有效连接,即尤其地经由未详细绘出的铰接头相连接。
在图2a、2b以及在图6a和6b中可良好地看出操纵拉索4a和4b。为了第一和/或第二操纵拉索的引导,确切地说其在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的壳体2的区域中的相应的方向预设,现在设置第一和第二操纵拉索保持元件5a和5b,其分别设置、布置和/或构造在共同的支座元件6处。第一和第二操纵拉索保持元件5a和5b以及支座元件6基本上也设置成相应地邻近回行杠杆9a和9b的端部区域或在与回行杠杆9a和9b的端部区域稍微间隔开的附近中,因为回行杠杆9a和9b的端部区域借助于未详细示出的铰接头与操纵拉索4a和4b有效连接。
此外,从图2a、2b、3、4以及5至7中也尤其地以示意性的方式示出了相应的调整装置10a和10b,借助于调整装置10a和10b可调整相应的操纵拉索4a和4b的有效长度,其中,该调整装置10a和10b基本上设置或布置在回行杠杆9a和9b的相应的端部区域与相应的操纵拉索保持元件5a和5b之间,这例如可至少部分地从图2至7中看出。
也尤其有利的是,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构造成用于非对称车辆或者用于对称车辆,可使用相同的通道通过部7,从而同样不必改变车辆的通道通过部7、通道以及其它组件。后者尤其地可从图2a和2b中看出,在此处示出在用于与操纵拉索4a和4b的相应的引导或取向相组合的用于对称车辆(见图2a)或用于非对称车辆(见图2b)的相应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的定位中的区别。因此,尤其地第一和第二操纵拉索保持元件5a和5b布置或构造在共同的支座元件6处,其中,用于构造成用于非对称车辆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的支座元件6可构造成与用于构造成用于对称车辆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的支座元件稍微不同。那么,相应的支座元件6相对地在壳体2处布置或固定和/或定位在相应的相对地另一位置处,例如尤其地在图3a或图4a中示出。在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用于对称车辆的构造方案中,大致倾斜地侧向向下从壳体2中离开地实现至少在其上部区域中的操纵拉索4a和4b的引导,相应地例如在图3a、3b、6a和6b以及图2a中示意性地示出。现在,如果当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构造成用于非对称车辆时,大致在壳体竖轴线的方向上、即在Z轴的方向上或平行于壳体竖轴线(平行于Z轴)地实现至少在其上部的区域中的操纵拉索4a和4b的引导,例如在图2b、4a、4b和7a或7b中示意性地示出,则在此,操纵拉索保持元件5a和5b和/或支座元件6相应地与当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用于构造成对称车辆时不同地相对于可摆动的回行杠杆9a和9b布置和/或定位。
为了更好地理解相应组件的运动学或角度布置方案,现在应尤其地参考图8:
在此,图8以示意图显示了至少一个回行杠杆,第一或第二回行杠杆9a或9b及其相应的摆动轴线SW,即其摆动轴线SW9a或SW9b。
在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的优选的实施形式中,第一和/或第二回行杠杆9a或9b的相应的摆动轴线SW,即相应的摆动轴线SW9a或SW9b以确定的第一角度α相对于壳体横轴线、即相对于Y轴倾斜地或以确定的第一角度α相对于壳体横轴线、即相对于Y轴的平行线倾斜地来布置。在此处在图8中示出的优选的情况中,现在相应的摆动轴线SW9a或SW9b以第一角度相对于壳体横轴线、即相对于Y轴倾斜地来布置,因为在此选择的坐标系即,X、Y和Z轴相应地如此布置或定位。
现在,第一和/或第二回行杠杆或的相应的摆动轴线SW9a 或SW9b也尤其地位于通过壳体竖轴线、即通过Z轴和通过壳体横轴线、即通过Y轴形成的平面中(或者当坐标系的原点沿着X轴相应移动时,位于与此平行的平面中)。
在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的优选的实施形式中,确切地说与切换选择杠杆装置是构造成用于对称车辆还是非对称车辆无关地,使操纵拉索保持元件5a或5b和/或支座元件6布置和/或构造成,使得基本上在一平面中或与该平面平行的平面中实现操纵拉索4a和4b的引导或方向预设,该平面通过壳体竖轴线、即通过Z轴和通过壳体横轴线、即通过Y轴形成,其中,在此在图8中示出了后者的“平行平面”的情况。
通过利用字母“F”表示的相应的箭头示意性地示出操纵拉索4a和4b的方向或在此作用的力,其中,在此在图8中应示出两种情况,即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构造成用于对称车辆的情况(通过箭头FRL示出操纵拉索4a或4b的引导/方向)以及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构造成用于非对称车辆的情况(通过箭头FLL示出操纵拉索4a或4b的引导/方向)。
在图8中即示出,根据坐标系,第一或第二回行杠杆9a或9b的倾斜的轴线SW首先以确定的第一角度α相对Y轴、即相对于壳体横轴线倾斜地伸延。那么,当通过力F杆使第一或第二回行杠杆9a和/或9b运动时,相应的回行杠杆9a或9b绕该摆动轴线SW、即绕SW9a或SW9b相应地摆动,其中,力F杆(视情况而定)通过相应的第一或第二联结杆8a或8b施加,并且之后相应的第一或第二回行杠杆9a和9b基本上在确定的平面中摆动,该平面通过角平分线WH定义,这在以下还应详细阐述。
对于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构造成用于对称车辆的情况,现在从图8中可看出,以确定的第二角度β相对于壳体竖轴线、即Z轴倾斜地(或相对于壳体竖轴线、即Z轴的平行线倾斜地)实现大致在回行杠杆9a和9b的端部区域附近中的操纵拉索4a和4b的特定引导。那么为此,操纵拉索保持元件5a和5b和/或支座元件6也相应地相对于相应的回行杠杆9a和9b布置和/或定位在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的壳体2处,即例如可从图3a、3b或从图6a和6b中看出。但现在,尤其地确定的第二角度β大致为确定的第一角度α的两倍那么大,因此适用β=2α。
这首先导致,根据箭头FRL大致倾斜地侧向向下从壳体2中伸出地实现操纵拉索4a和4b的引导或方向预设,但是还具有其它的附加优点,现在应在接下来对其进行阐述:
即如果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构造成用于非对称车辆(这在图2b、4a、4b以及图7a和7b中示出),大致在壳体竖轴线的方向上、即Z轴(或者相对于壳体竖轴线、即相对于Z轴的平行线)的方向上实现操纵拉索4a和4b的引导。那么在此,操纵拉索保持元件5a和5b和/或支座元件6相应地相对于可摆动的回行杠杆9a和9b布置和/或定位成,使得实现、即尤其地在箭头FLL的方向上实现操纵拉索4a和4b的上述引导。
现在,在图8中示出了两种情况,即当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构造成用于对称车辆的情况,那么利用箭头FRL示出操纵拉索4a或4b的引导,以及对于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构造成用于非对称车辆的情况,那么利用箭头FLL示出操纵拉索4a,4b的引导。因此从图8中也可看出,相应的回行杠杆9a或9b可大致在一平面中摆动,该平面通过平分确定的第二角度β的角平分线WH确定。在此,该角平分线以虚线示出并且以相应的短的“箭头端部”限制。
如图8另外表明,当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构造成用于对称车辆时,在角平分线WH与操纵拉索4a或4b的引导/FRL之间的角度β1基本上相应于确定的第一角度α,即α=β1。对于图8显示的当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构造成用于非对称车辆时的另一情况,在角平分线WH与操纵拉索4a或4b的引导/FLL(通过FLL示出)之间的角度β2基本上相应于确定的第一角度α,即适用β2=α。尤其适用β1+β2=β=2α。
但是,图8尤其地现在表明,在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构造成用于非对称车辆或对称车辆的情况中,操纵拉索4a或4b的相应的运动/偏转在壳体竖轴线的方向上、即在Z轴的方向上和在壳体横轴线的方向上、即在Y轴的方向上是大致相同的。尤其地,在相应的第一或第二回行杠杆9a或9b的摆动运动处,在壳体横轴线的方向上的运动在通过角平分线WH定义的平面中。
尤其地,由于如以上阐述的以及还可从图2至8中看出的相应的第一和第二回行杠杆9a,9b的摆动轴线SW、确切地说相应的摆动轴线SW9a和SW9b的倾斜的布置方案,现在构造成用于非对称车辆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和构造成用于对称车辆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也可使用共同的或一致的通道通过部7。换句话说,在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用于非对称车辆或用于对称车辆的不同布置方案的情况中,也不必改变机动车的其它组件,这带来很大的优点。
尤其地,第一和第二操纵拉索保持元件5a或5b基本上至少部分地分别构造成套形,其中,套形地构造的操纵拉索保持元件5a和5b的纵轴线基本上也预设根据箭头FRL或FLL的操纵拉索4a和4b的相应的上部区域的引导方向并且也基本上定义该方向。那么因此,操纵拉索保持元件5a和5b在图8中所示出的相应的箭头FRL或FLL的取向的含义上相应地布置和/或借助于共同的支座元件6定位,例如可从图2至7中看出。
因此避免了开头所说明的缺点并获得了相应的优点。
Claims (25)
1.一种用于选择和/或切换机动车的变速器的挡位级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其中,所述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具有壳体(2),其中,设置至少一个切换选择杠杆(3),其中,所述切换选择杠杆(3)与用于选择相应的所述挡位级的第一联结杆(8a)和用于切换相应的所述挡位级的第二联结杆(8b)在功能上有效连接,其中,第一和第二回行杠杆(9a/9b)至少部分地能摆动地布置和/或支承在所述壳体(2)之内,其中,所述第一联结杆(8a)与所述第一回行杠杆(9a)有效连接并且所述第二联结杆(8b)与所述第二回行杠杆(9b)有效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回行杠杆(9a)与第一操纵拉索(4a)有效连接,并且所述第二回行杠杆(9b)与第二操纵拉索(4b)有效连接,并且其中,在已安装在机动车中的状态中,所述壳体(2)具有大致垂直地伸延的壳体竖轴线(Z轴),大致横向地伸延的壳体横轴线(Y轴)和大致纵向地伸延的壳体纵轴线(X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或第二回行杠杆(9a/9b)的相应的摆动轴线(SW)以确定的第一角度(α)相对于由所述壳体纵轴线(X轴)和所述壳体横轴线(Y轴)形成的平面倾斜地来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或第二回行杠杆(9a/9b)的相应的摆动轴线(SW)以确定的第一角度(α)相对于所述壳体横轴线(Y轴)倾斜地或者以确定的第一角度相对于所述壳体横轴线(Y轴)的平行线倾斜地来布置,其中,所述第一和/或第二回行杠杆(9a/9b)的相应的摆动轴线(SW)位于通过所述壳体竖轴线(Z轴)和通过所述壳体横轴线(Y轴)形成的平面中或与其平行的平面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回行杠杆(9a/9b)的相应的端部区域与相应的所述第一和第二操纵拉索(4a/4b)有效连接,其中,为了引导第一和第二操纵拉索(4a/4b),基本上邻近于所述回行杠杆(9a/9b)的端部区域设置有第一和第二操纵拉索保持元件(5a/5b),或所述第一或第二回行杠杆(9a/9b)的相应的端部区域与相应的所述第一或第二操纵拉索(4a/4b)有效连接,其中,为了引导第一或第二操纵拉索(4a/4b),基本上邻近于所述回行杠杆(9a/9b)的端部区域设置有第一或第二操纵拉索保持元件(5a/5b)。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操纵拉索保持元件(5a/5b)布置和/或固定在共同的支座元件(6)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拉索保持元件(5a/5b)布置和/或构造成,使得所述操纵拉索(4a/4b)的引导基本上在一平面中或与该平面平行的平面中实现,所述平面通过所述壳体竖轴线(Z轴)和通过所述壳体横轴线(Y轴)形成的平面限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元件(6)布置和/或构造成,使得所述操纵拉索(4a/4b)的引导基本上在一平面中或与该平面平行的平面中实现,所述平面通过所述壳体竖轴线(Z轴)和通过所述壳体横轴线(Y轴)形成的平面限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拉索保持元件(5a/5b)和所述支座元件(6)布置和/或构造成,使得所述操纵拉索(4a/4b)的引导基本上在一平面中或与该平面平行的平面中实现,所述平面通过所述壳体竖轴线(Z轴)和通过所述壳体横轴线(Y轴)形成的平面限定。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构造成用于一种机动车,所述机动车具有在机动车的与通道通过部(7)和/或变速器侧的切换操纵装置不同的纵向半部中的所述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其中,以确定的第二角度(β)相对于所述壳体竖轴线(Z轴)倾斜地或相对于所述壳体竖轴线(Z轴)的平行线倾斜地实现在所述回行杠杆的端部区域附近的所述操纵拉索(4a/4b)的引导,并且相应地相对于所述能摆动的回行杠杆(9a/9b)布置和/或定位所述操纵拉索保持元件(5a/5b)。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构造成用于一种机动车,所述机动车具有在机动车的与通道通过部(7)和/或变速器侧的切换操纵装置不同的纵向半部中的所述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其中,以确定的第二角度(β)相对于所述壳体竖轴线(Z轴)倾斜地或相对于所述壳体竖轴线(Z轴)的平行线倾斜地实现在所述回行杠杆的端部区域附近的所述操纵拉索(4a/4b)的引导,并且相应地相对于所述能摆动的回行杠杆(9a/9b)布置和/或定位所述支座元件(6)。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构造成用于一种机动车,所述机动车具有在机动车的与通道通过部(7)和/或变速器侧的切换操纵装置不同的纵向半部中的所述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其中,以确定的第二角度(β)相对于所述壳体竖轴线(Z轴)倾斜地或相对于所述壳体竖轴线(Z轴)的平行线倾斜地实现在所述回行杠杆的端部区域附近的所述操纵拉索(4a/4b)的引导,并且相应地相对于所述能摆动的回行杠杆(9a/9b)布置和/或定位所述操纵拉索保持元件(5a/5b)和所述支座元件(6)。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的第二角度(β)基本上如所述的确定的第一角度(α)的两倍那么大。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大致倾斜地侧向向下地从所述壳体(2)中离开地实现所述操纵拉索(4a/4b)的引导。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构造成用于一种机动车,所述机动车具有在所述机动车的与通道通过部(7)和/或变速器侧的切换操纵装置相同的纵向半部中的所述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其中,大致在所述壳体竖轴线(Z轴)的方向上或平行于所述壳体竖轴线(Z轴)地实现所述操纵拉索(4a/4b)的引导,并且相应地相对于所述能摆动的回行杠杆(9a/9b)布置和/或定位所述操纵拉索保持元件(5a/5b)。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构造成用于一种机动车,所述机动车具有在所述机动车的与通道通过部(7)和/或变速器侧的切换操纵装置相同的纵向半部中的所述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其中,大致在所述壳体竖轴线(Z轴)的方向上或平行于所述壳体竖轴线(Z轴)地实现所述操纵拉索(4a/4b)的引导,并且相应地相对于所述能摆动的回行杠杆(9a/9b)布置和/或定位所述支座元件(6)。
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构造成用于一种机动车,所述机动车具有在所述机动车的与通道通过部(7)和/或变速器侧的切换操纵装置相同的纵向半部中的所述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其中,大致在所述壳体竖轴线(Z轴)的方向上或平行于所述壳体竖轴线(Z轴)地实现所述操纵拉索(4a/4b)的引导,并且相应地相对于所述能摆动的回行杠杆(9a/9b)布置和/或定位所述操纵拉索保持元件(5a/5b)和所述支座元件(6)。
16.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应的回行杠杆(9a/9b)基本上能在相应的平面中摆动,所述平面通过分别平分所述确定的第二角度(β)的角平分线(WH)确定。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构造成用于一种机动车,所述机动车具有在所述机动车的与通道通过部(7)和/或变速器侧的切换操纵装置不同的纵向半部中的所述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时,在所述角平分线(WH)与所述操纵拉索的引导之间的角度(β1,β2)大致相应于所述确定的第一角度(α)。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构造成用于一种机动车,所述机动车具有在所述机动车的与通道通过部(7)和/或变速器侧的切换操纵装置相同的纵向半部中的所述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时,在所述角平分线(WH)与所述操纵拉索的引导之间的角度(β1,β2)大致相应于所述确定的第一角度(α)。
1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构造成用于具有在所述机动车的与通道通过部(7)和/或变速器侧的切换操纵装置相同的纵向半部中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的机动车、或者用于具有在所述机动车的与通道通过部(7)和/或变速器侧的切换操纵装置不同的纵向半部中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的机动车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1)的情况中,所述操纵拉索(4a/4b)的相应的运动/偏转在所述壳体竖轴线(Z轴)的方向上和在所述壳体横轴线(Y轴)的方向上大致相同。
2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操纵拉索保持元件(5a/5b)构造成大致套形的,其中,所述套形地构造的操纵拉索保持元件(5a/5b)的纵轴线基本上预设或者基本上同时定义了所述操纵拉索(4a/4b)的相应的上部区域的引导方向(FLL/FRL)。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竖轴线平行于机动车竖轴线伸延。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横轴线平行于机动车横轴线伸延。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纵轴线平行于机动车纵轴线伸延。
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回行杠杆(9a/9b)的相应的端部区域经由铰接头与相应的所述第一和第二操纵拉索(4a/4b)有效连接,或所述第一或第二回行杠杆(9a/9b)的相应的端部区域经由铰接头与相应的所述第一或第二操纵拉索(4a/4b)有效连接。
25.一种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15226001.1A DE102015226001A1 (de) | 2015-12-18 | 2015-12-18 | Schaltwählhebelvorrichtung zum Wählen und/oder Schalten von Gangstufen eines Schaltgetriebes eines Kraftfahrzeuges |
DE102015226001.1 | 2015-12-1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895137A CN106895137A (zh) | 2017-06-27 |
CN106895137B true CN106895137B (zh) | 2019-07-09 |
Family
ID=57354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1167370.XA Active CN106895137B (zh) | 2015-12-18 | 2016-12-16 | 用于选择和/或切换变速器的挡位级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3187753B1 (zh) |
CN (1) | CN106895137B (zh) |
DE (1) | DE102015226001A1 (zh)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655500A1 (de) * | 1967-02-28 | 1971-08-12 | Ulianowskij Awtomobilnij Sawod | Gangschaltung fuer Wechselgetriebe |
DE3783488T2 (de) * | 1986-02-18 | 1993-04-29 | Cablecraft Inc | Uebermittler fuer getriebeschalteinrichtungen mit zwei drahtzuegen. |
DE29702964U1 (de) * | 1997-02-20 | 1998-06-18 | Sachsenring Entwicklungsgesellschaft mbH, 08058 Zwickau | Getriebeschalteinrichtung |
DE19805510A1 (de) * | 1998-02-11 | 1999-08-12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 Betätigungseinrichtung für ein Fahrzeuggetriebe |
DE19803593A1 (de) * | 1998-01-30 | 1999-08-12 | Daimler Chrysler Ag | Schaltvorrichtung für ein Zahnräderwechselgetriebe |
CN201121698Y (zh) * | 2007-10-30 | 2008-09-24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变速箱换挡拉索的减振结构 |
DE102008052377A1 (de) * | 2008-10-20 | 2010-04-29 | Jopp Gmbh | Schalthebelanordnung |
DE102010052828A1 (de) * | 2010-11-29 | 2012-05-31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Äußere Schaltung für ein Handschaltgetriebe |
CN203082196U (zh) * | 2012-12-29 | 2013-07-24 | 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新型变速器试验通用换档拉线 |
DE102012106800A1 (de) * | 2012-05-02 | 2013-11-07 | Hyundai Motor Company | Vorrichtung zum Übertragen der Betätigungskraft eines Schalthebels eines Handschaltgetriebes |
CN105003642A (zh) * | 2015-07-03 | 2015-10-28 |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换档转换机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760698B1 (fr) | 1997-03-13 | 1999-06-11 | Peugeot | Dispositif de commande d'une boite de vitesses de vehicule automobile |
JP4754459B2 (ja) * | 2006-10-31 | 2011-08-2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の駆動切換えレバー構造 |
DE102007060538B4 (de) | 2007-12-13 | 2010-04-08 | Küster Holding GmbH | Rotationssymmetrische Befestigungsvorrichtung für Betätigungszüge |
US9003917B2 (en) * | 2012-02-24 | 2015-04-14 | Dg Auto Sales And Service Llc | Adjustable shifter mechanism |
SE537713C2 (sv) * | 2012-05-29 | 2015-10-06 | Scania Cv Ab | Kompakt växelspaksystem |
-
2015
- 2015-12-18 DE DE102015226001.1A patent/DE102015226001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6
- 2016-11-17 EP EP16199332.4A patent/EP3187753B1/de active Active
- 2016-12-16 CN CN201611167370.XA patent/CN10689513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655500A1 (de) * | 1967-02-28 | 1971-08-12 | Ulianowskij Awtomobilnij Sawod | Gangschaltung fuer Wechselgetriebe |
DE3783488T2 (de) * | 1986-02-18 | 1993-04-29 | Cablecraft Inc | Uebermittler fuer getriebeschalteinrichtungen mit zwei drahtzuegen. |
DE29702964U1 (de) * | 1997-02-20 | 1998-06-18 | Sachsenring Entwicklungsgesellschaft mbH, 08058 Zwickau | Getriebeschalteinrichtung |
DE19803593A1 (de) * | 1998-01-30 | 1999-08-12 | Daimler Chrysler Ag | Schaltvorrichtung für ein Zahnräderwechselgetriebe |
DE19805510A1 (de) * | 1998-02-11 | 1999-08-12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 Betätigungseinrichtung für ein Fahrzeuggetriebe |
CN201121698Y (zh) * | 2007-10-30 | 2008-09-24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变速箱换挡拉索的减振结构 |
DE102008052377A1 (de) * | 2008-10-20 | 2010-04-29 | Jopp Gmbh | Schalthebelanordnung |
DE102010052828A1 (de) * | 2010-11-29 | 2012-05-31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Äußere Schaltung für ein Handschaltgetriebe |
DE102012106800A1 (de) * | 2012-05-02 | 2013-11-07 | Hyundai Motor Company | Vorrichtung zum Übertragen der Betätigungskraft eines Schalthebels eines Handschaltgetriebes |
CN203082196U (zh) * | 2012-12-29 | 2013-07-24 | 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新型变速器试验通用换档拉线 |
CN105003642A (zh) * | 2015-07-03 | 2015-10-28 |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换档转换机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02015226001A1 (de) | 2017-06-22 |
EP3187753A3 (de) | 2017-07-26 |
EP3187753A2 (de) | 2017-07-05 |
EP3187753B1 (de) | 2020-01-08 |
CN106895137A (zh) | 2017-06-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315103B2 (en) | Multifunction operation tool and armrest operation device | |
JP4486662B2 (ja) | 建設機械のコンソール高さ調整装置 | |
CN100411903C (zh) | 变速器的变速操作装置 | |
CN106895137B (zh) | 用于选择和/或切换变速器的挡位级的切换选择杠杆装置 | |
KR20170038143A (ko) | 작업차 | |
CN101566224A (zh) | 变速器的外部换挡装置 | |
JP2002520215A (ja) | コントロール装置 | |
CN101178120B (zh) | 乘用型插秧机的无级变速操作装置 | |
KR100535012B1 (ko) | 수동변속기의 변속레버 어셈블리 | |
CN103253132B (zh) | 履带式行驶工具 | |
KR100315051B1 (ko) | 변속기의변속조작장치 | |
EP1571374A1 (en) | Gear shift mechanism for a manual motor vehicle transmission | |
CN208535141U (zh) | 软轴引导支架及使用该支架的车辆 | |
JP2010501403A5 (zh) | ||
EP3289246B1 (en) | Shift lever assembly | |
JP2000016110A (ja) | 変速機の操作力入力装置 | |
JPH04197109A (ja) | 刈取収穫機 | |
JPH0713105U (ja) | 作業用走行車における変速レバーガイド構造 | |
JP4101040B2 (ja) | 作業機の変速操作構造 | |
CN106096150A (zh) | 提拉式手刹的设计方法 | |
JP6621379B2 (ja) | 作業車 | |
JP3621594B2 (ja) | 走行車両の変速操作装置 | |
JP4887586B2 (ja) | 作業車両の変速レバー装置 | |
JP3030703U (ja) | 変速機のシフトレバー変換装置 | |
JP2626304B2 (ja) | 車両用手動式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