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42863A - 定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42863A
CN106842863A CN201610860629.2A CN201610860629A CN106842863A CN 106842863 A CN106842863 A CN 106842863A CN 201610860629 A CN201610860629 A CN 201610860629A CN 106842863 A CN106842863 A CN 1068428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
distance
rotation
state
re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6062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42863B (zh
Inventor
桥本洋平
陈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8428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428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428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428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combined with press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03G15/2028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copy material in the fixing nip, e.g. introduction guides, stripping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Structural details or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pressure elements and layers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定影装置,其具有凸轮和接触构件且被构造成满足:D4>D2,并且D3–D4<D1–D2,其中,D1和D2是在接触构件的弯曲表面与凸轮的第一凹部接合的第一状态下沿着凸轮的旋转轴线看时的距离,D3和D4是在弯曲表面与凸轮的第二凹部接合的第二状态下沿着凸轮的旋转轴线看时的距离;D1表示第一距离,第一距离是从旋转方向上的最上游接触点至旋转轴线的距离;D2表示第二距离,第二距离是从旋转轴线至弯曲表面的最短距离;D3表示第三距离,第三距离是从凸轮的旋转方向上的最上游接触点至旋转轴线的距离;并且D4表示第四距离,第四距离是从旋转轴线至弯曲表面的最短距离。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被构造成热定影被转印在记录片状物上的显影剂图像。
背景技术
通常,已知一种用于电子照相型成像设备的定影装置,其中使用马达和凸轮,使加热辊和加压辊之间的夹持压力在多个步骤中被转换。在这种定影装置中,凸轮的外周表面上形成两个凹部以与作为接触构件的辊接合。通过使得该辊选择性地接合一个凹部,凸轮的方位被稳定,从而在加热辊和加压辊之间的夹持的夹持压力被稳定。
这种常规技术的示例在日本专利公报No.5481363中公开。
发明内容
在如上所述的常规定影装置中,没有考虑当夹持压力被改变时凸轮的驱动转矩(即,使辊移动远离凸轮的外圆周表面上的凹部所需要的转矩),并且存在该驱动转矩可能不必要地变大的可能性。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方面提供一种改进的定影装置,其中防止凸轮的驱动转矩变得过大,同时实现稳定的夹持压力。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提供了一种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被构造成将显影剂图像热定影在记录片状物上,该定影装置设置有:加热构件;支持构件,该支持构件被构造成与加热构件一起夹持记录片状物;支撑构件,该支撑构件被构造成支撑加热构件和支持构件中的一个;按压构件,该按压构件被构造成朝向该加热构件和支持构件中的一个推动加热构件和支持构件中的另一个;推动构件,该推动构件被构造成朝向支撑构件推动按压构件;凸轮,该凸轮设置在支撑构件和按压构件中的一个上;和接触构件,该接触构件具有弯曲表面以接触凸轮的外周并且设置在支撑构件和按压构件中的另一个上。凸轮具有至少两个凹部,该至少两个凹部形成在凸轮的外周上在凸轮的旋转方向上彼此分隔的不同部分,该至少两个凹部中的每一个被构造成与弯曲表面接触并接合,并且该至少两个凹部包括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第二凹部在凸轮的旋转方向上与第一凹部分隔特定量。定影装置被构造成满足如下关系式:
D4>D2,并且
D3–D4<D1–D2,
其中,D1和D2是在弯曲表面与第一凹部接合的第一状态下沿着凸轮的旋转轴线看时的距离,D3和D4是在弯曲表面与第二凹部接合的第二状态下沿着凸轮的旋转轴线看时的距离;D1表示第一距离,第一距离是从旋转方向上的最上游接触点至凸轮的旋转轴线的距离,该凸轮的旋转轴线是凸轮的旋转中心;D2表示第二距离,第二距离是从旋转轴线至弯曲表面的最短距离;D3表示第三距离,第三距离是在弯曲表面与第二凹部接合的第二状态下从凸轮的旋转方向上的最上游接触点至旋转轴线的距离;并且D4表示第四距离,第四距离是从旋转轴线至弯曲表面的最短距离。
根据上述构造,由于当接触构件与凸轮表面的凹部接合时凸轮的方位被稳定,从而在加热构件和按压构件之间的夹持压力被稳定。此外,由于D4>D2,在第二状态下,凸轮抵抗推动构件的推动力移动接触构件以远离旋转轴线一定距离,该距离大于在第一状态下的该距离。因此,通过推动构件施加的推动力在第二状态下较大,并且在第二状态下需要比第一状态下更大的力来旋转凸轮。然而,由于满足了D3-D4<D1-D2,也就是说,由于在凸轮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接触构件的弯曲表面要越过的凹部的落差在第二状态下比在第一状态下更小,因此与上述落差相同的情形相比较,凸轮的驱动转矩能够被减轻。由此,可以防止凸轮的驱动转矩不必要地增大。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可以使得夹持压力被稳定,并且放置凸轮的驱动转矩变得过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图示了设置有根据本发明的说明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激光打印机的构造的截面侧视图;
图2示意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说明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构造;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说明性实施例的引导构件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说明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主要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说明性实施例的凸轮和接触构件的放大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说明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在正常夹持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7A是根据本发明的说明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在弱夹持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7B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说明性实施例的辊与第一凹部接合的状态的部分放大侧视图;
图8A是根据本发明的说明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在夹持释放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8B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说明性实施例的辊与第二凹部接合的状态的部分放大侧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说明性实施例的变型的定影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说明性实施例和变型例。在下文描述中,将首先描述具有根据说明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100的激光打印机1的总体构造,并且此后将详细地描述定影装置100的构造。
<激光打印机的总体构造>
如图1所示,激光打印机1具有壳体2,壳体2容纳片状物馈送装置3、曝光装置4、处理盒5和定影装置100,片状物馈送装置3被构造成馈送片状物P(记录片状物的示例),处理盒5被构造成将显影剂图像(即,调色剂图像)转印在片状物P上,并且定影装置100被构造成将显影剂图像(即,调色剂图像)热定影在片状物P上。
在下文描述中,参考使用激光打印机1的使用者的观察角度表示方向。例如,图1的右手侧将被称为激光打印机1的“前”侧,图1的左手侧将被称为激光打印机1的“后”侧,相对于图1的平面的近侧将被称为激光打印机1的“左”侧并且相对于图1的平面的远侧将被称为激光打印机1的“右”侧。此外,图1的上侧和下侧将分别被称为激光打印机1的上侧和下侧。
片状物馈送装置3布置在壳体2内侧的下部分。片状物馈送装置3主要设置有容纳片状物P的片状物馈送盘31、被构造成升高片状物P的前端部分的压力板32、馈送辊33、片状物馈送垫34、纸张粉末移除辊35、36和校准辊对37。容纳在片状物馈送盘31中的片状物P被朝向馈送辊33推动,并且随着被馈送辊33连同片状物馈送垫34分离时被逐一馈送。然后片状物P经由纸张粉末移除辊35和36和校准辊对37被朝向处理盒5运送。
曝光装置4布置在壳体2内侧的上部分,并且主要设置有激光源(未图示)、可旋转的多面镜41、透镜42、43和反射器44、45、46。在曝光装置4中,通过图1中的点画线表示的基于图像数据调制并且由激光源发出的激光束依次通过多面镜41、透镜42、反射器44、45,透镜43和反射器46被反射/折射,并且在感光鼓61的圆周表面上高速扫描。
处理盒5布置在曝光装置4下方。处理盒5通过设置在壳体2上并且通常由前盖21覆盖的开口被可拆卸地附接至壳体2,并且当前盖21被打开时处理盒5能够通过该开口从壳体2拆卸(即,拉出)。
处理盒5包括鼓单元6和显影剂单元7。鼓单元6包括感光鼓61、充电器62和转印辊63。显影剂单元7被构造成可拆卸地被附接于鼓单元6,并且包括显影辊71、供应辊72、层厚调节片73和在其中容纳调色剂(或,显影剂)的调色剂容器74。
在处理盒5中,感光鼓61的圆周表面使用充电器62被均匀地充电。此后,感光鼓61的充电表面暴露于由曝光装置4发出的扫描激光束,从而基于图像数据在感光鼓61的圆周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容纳于调色剂容器74中的作为显影剂的示例的调色剂经由供应辊72被供应至显影辊71并且进入显影辊71和层厚调节片73之间的部分。调色剂的厚度由显影辊71和层厚调节片73调整,从而调色剂被显影辊71保持为具有固定厚度的薄层。
由显影辊71运载的调色剂被供应至形成在感光鼓61的圆周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从而静电潜像被显影,并且在感光鼓61上形成作为显影剂图像的示例的调色剂图像。此后,当片状物P在感光鼓61和转印辊63之间被运送时,调色剂图像(显影剂图像的示例)被转印至片状物P。
定影装置100布置在处理盒5的后侧。当片状物经过定影装置100时,转印至片状物P的调色剂图像被热定影在片状物P上。调色剂图像已经被热定影在其上的片状物P由运送辊23和24被排出至排出盘22上。
<定影装置的详细构造>
如图2所示,定影装置100具有加热构件101和加压辊150,加压辊150是支持构件的示例。加热构件101具有定影带110、作为加热元件的示例的卤素灯120、作为夹持构件的示例的夹持板130、反射板140和支柱160。
定影带110是具有耐热性和可塑性的环形(圆筒形)带。当定影带110旋转时,定影带110的两侧端由引导构件170引导。
卤素灯120是加热元件,作用为通过施加热量至夹持板130和定影带110以加热片状物P上的调色剂。如图2所示,卤素灯120布置在圆筒形的定影带110的内侧,并且定影带110的内表面和夹持板130设置有一定间隙。
夹持板130是板构件并且用于接收来自卤素灯120的辐射热。如图2所示,夹持板130被构造成可滑动地接触定影带110的内表面,并且经由定影带110将从卤素灯120接收的辐射热传输至片状物P上的调色剂。
反射板140被构造成将来自卤素灯120的辐射热(主要是其前分量、后分量、向上分量和向下分量)朝向夹持板130反射。反射板140布置在圆筒形的定影带110的内侧,以围绕卤素灯120并且与卤素灯120之间具有一定间隙。
加压辊150连同夹持板130夹持定影带110和片状物P,从而在加压辊150和定影带110之间限定夹持部分N1。如图2所示,加压辊150布置在夹持板130下方。
加压辊150被构造成接收来自设置在壳体2内侧的马达M的驱动力。当加压辊150被驱动旋转时,定影带110通过它们之间的摩擦力被驱动以行进(即,旋转)。当调色剂图像已经被转印在其上的片状物P在加压辊150和定影带110之间限定的夹持部分N1中被运送并且被加热时,调色剂图像被热定影在片状物P上。
支柱160是通过在前后方向上的两端支撑夹持板130以及反射板140而保持夹持板130的刚度的构件。支柱160具有对应于反射板140的外部形状(即,基本上U形横截面)的形状,并且布置成覆盖反射板140。
夹持板130、保持反射板140的支柱160和卤素灯120被直接地固定至引导构件170,其中一个引导构件170由图3所示。换句话说,引导构件170整体地支撑夹持板130、反射板140、支柱160和卤素灯120。
引导构件170由诸如树脂的隔热材料制成。分别与定影带110的两端(在左右方向上)对应布置的两个引导构件170主要用于调节定影带110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具体地,每个引导构件170被构造成具有调节定影带110在左右方向上的移位的调节表面171、用于抑制定影带110在径向方向上的向内变形的抑制部分172和保持支柱160的每一端的保持凹部173。
保持凹部173是被构造成朝下开口的凹槽,并且在左右方向上穿透。在限定保持凹部173的所有壁中,两个在前后方向上面对的面对侧壁174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引导凹槽174A。
如图4所示,定影装置100设置有:固定框架180,该固定框架180是支撑构件的示例并且被固定至壳体2;一对可旋转臂190,其是按压构件的示例;一对拉伸弹簧198,其是朝向支撑构件(即,固定框架180)推动按压构件的推动构件的示例;和左右凸轮200,左右凸轮通过轴201连接。
固定框架180可旋转地支撑加压辊150,并且引导加热构件101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固定框架180具有左右侧壁181和连接部182,连接部182连接左右侧壁181。左右侧壁181中的每一个具有凹部181A,其形成为从每个侧壁181的上端向下凹陷。在凹部181A的底部,形成半圆形的轴承181B。在每个轴承181B中适配U形轴承构件183。轴承181B经由轴承构件183从下方支撑加压辊150的轴151。
每一个侧壁181的位于凹部181上方的上部被构造成组成向上直线延伸的一对轨道181C。每一对轨道181C适配在设置在左右引导构件170中的每一个的一对引导凹槽174A中,从而加热构件101能够沿着形成在每一个侧壁181上的一对轨道181C向上/向下移动。
在侧壁181的每一个凹部181A的前方,形成可旋转地支撑凸轮200的轴201的支撑孔185。此外,在每一个侧壁181的外表面上,可旋转地支撑可旋转臂190的支撑轴184、限制可旋转臂190的向下运动的止动部186和钩住拉伸弹簧198的下端的弹簧钩187形成为从每个侧壁181的表面突出。在图4中,上述构造仅在右侧壁181的外表面上示出。
每一个可旋转臂190是在前后方向上伸长的板构件。孔191形成在每个可旋转臂190的后部分上。当每个孔191与相对应的固定框架180的支撑轴184接合时,可旋转臂190由固定框架180可旋转地支撑。在每个可旋转臂190的下表面上,形成向下隆起的接触部分192,其是弯曲部分(例如,弧形部分)。每个接触部分192接触相对应的引导构件170的上表面175,并且通过从上方施加力至引导构件170而支撑加热构件101。在每个可旋转臂190的前端,形成钩住拉伸弹簧198的上端的钩193。在每一个可旋转臂190的外表面上,向外突出的辊194设置在接触部分192和钩193之间。辊194能够相对于可旋转臂190旋转,并且辊194的外圆周形成为圆柱表面194A,其是能够接触凸轮表面202的弯曲表面。
用于驱动加压辊150的马达M经由第一传输机构(未图示)连接至加压辊150,并且经由第二传输机构(未图示)和由控制器(未图示)控制的离合器209连接至凸轮200。也就是说,用于驱动凸轮200的马达M也被用于驱动不同于凸轮200的加压辊150。控制器控制马达M和离合器209,从而离合器209在用于需要使用由马达M产生的驱动力的时期的适当时间被连接至凸轮200。
如图5中以放大的方式所示,凸轮200具有第一凹部210和第二凹部220,第二凹部220在凸轮200的旋转方向上与第一凹部210分离。根据本实施例,凸轮200被构造成在图5中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在凸轮200的旋转方向上,第二凹部220被形成在第一凹部210的上游侧(参见图5)。当沿着凸轮200的旋转轴线201A(即,在垂直于图5的平面的方向上)看时,第一凹部210具有曲率半径为R1的圆弧形状,第二凹部220具有曲率半径为R2的圆弧形状。当沿着旋转轴线201A看时,辊194的圆柱表面194A具有曲率半径为R3的圆形形状。此外,曲率半径R1、R2和R3满足以下关系式:
R3>R2>R1。
因此,第一凹部210在凸轮200的旋转方向上偏离的两个不同位置(即,接触点P1和P2)与圆柱表面194A接触并与之接合,并且第二凹部220在凸轮200的旋转方向上偏离的两个不同位置(接触点P3和P4)与圆柱表面194A接触并与之接合。
此外,满足以下关系式:
D4>D2;并且
D3–D4<D1–D2,
其中,D1表示当凸轮200处于圆柱表面194A与第一凹部210接合(参见在图5中由虚线表示的辊194)的第一状态时的第一距离,该第一距离为从在旋转方向上的上游侧的接触点P1至作为凸轮200的旋转中心的旋转轴线201A的距离,并且D2表示当凸轮200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第二距离,该第二距离是从旋转轴线201A至圆柱表面194A的最短距离。此外,D3表示当凸轮200处于圆柱表面194A与第二凹部220接合(参见在图5中由双点划线表示的辊194)的第二状态时的第三距离,该第三距离是从在旋转方向上的上游侧的接触点P3至旋转轴线201A的距离,并且D4表示当凸轮200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第四距离,该第四距离是从旋转轴线201A至圆柱表面194A的最短距离。
此外,D3-D4小于D1-D2,D3-D4表示在第二状态下辊194经过在上游侧的接触点P3应当越过的落差,D1-D2表示在第一状态下辊194经过在上游侧的接触点P1应当越过的落差。
此外,也满足以下关系式:
D5>D6,
其中,当沿着凸轮200的旋转轴线201A看时,D5表示第五距离,该第五距离是在第一状态下从在上游侧的接触点P1至接触点P2的距离,其中接触点P2为在旋转方向上的最下游侧的接触点,并且D6表示第六距离,该第六距离是在第二状态下从在旋转方向上的最上游接触点P3至最下游侧接触点P4的距离。
也就是说,在第一状态下辊194进入第一凹部210的部分的量(即,相对于线段P1–P2位于旋转轴线201A侧的辊194的部分的量)大于在第二状态下辊194进入第二凹部220中的部分的量(即,相对于线段P3–P4位于旋转轴线201A侧的辊194的部分的量)。
此外,满足以下关系式:
D1≥D7;并且
D3≥D8,
其中,D7表示第七距离,该第七距离是在第一状态下当沿着旋转轴线201看时从旋转方向上的最下游接触点P2至旋转轴线201A的距离,D8表示第八距离,该第八距离是在第二状态下从旋转方向上的最下游接触点P4至旋转轴线201A的距离。
当执行正常打印时,凸轮200由控制装置驱动,从而辊194相对于凸轮200位于图5中由实线表示的位置。在这种状态下,凸轮200的凸轮表面202不与辊194接触。这种状态将被称为第三状态。
在该第三状态下,凸轮表面202面对圆柱表面194A的相对表面部230形成为平坦表面。在相对表面部230面对圆柱表面194A的第三状态下,凸轮200不向上推辊194。因此,在第三状态,在加热构件101和加压辊150之间的夹持力大于在第一状态下的夹持力。此外,第三距离D3和第八距离D8被确定,也就是说,凸轮200在第二凹部220处的升高量被确定,从而在第二状态下加热构件101与加压辊150分离。
此外,应注意的是,从第一状态至第二状态的凸轮200的旋转角度α大于凸轮200从第三状态至第一状态的旋转角度β。因此,当状态从第一状态改变至第二状态时,即使需要使辊194升高较大的量,也可以利用大旋转角度实现这种升高,并且可以做到抑制凸轮200的转矩变得过大。
以下将详细地描述激光打印机中的定影装置100的操作。如图6所示,在第三状态下(即,当执行正常打印时),相对表面部230面对辊194的圆柱表面194A,并且凸轮表面202与圆柱表面194A分隔开。因此,凸轮表面202不会阻止拉伸弹簧198施加的力向下(即,加压辊150被支撑的一侧)推动可旋转臂190。
由于上述构造,钩193的下表面接触止动部186的上表面并且可旋转臂190的姿态被确定。此外,接触部分192接触引导构件170的上表面175以向下推动引导构件。因此,夹持板130和定影带110被加压辊推动,从而在加压辊150和定影带110之间形成夹持部分N1。在此阶段,由于没有抑制拉伸弹簧198施加的推力,夹持部分N1的宽度较大。这种状态将被称为强夹持状态。
当马达M由控制器驱动并且离合器209接合了特定时期时,在图6中所示的状态下的凸轮200开始顺时针旋转,并且凸轮表面202向上推动辊194并且辊194与第一凹部210接合,如图7A所示。当辊194与第一凹部210接合时,凸轮200的方位被稳定,从而在加热构件101和加压辊150之间的夹持力被稳定。
在上述移动过程中,由于辊194能够旋转并且在凸轮表面202上旋转,第一状态被平稳地改变至第一状态。如图7B所示,由于第一距离D1等于或大于第七距离D7,当辊194经过接触点P2并且与第一凹部210接合时,辊194落入第一凹部210的部分的量较小。
例如,如果第一距离D1小于第七距离D7,辊194被凸轮200很大程度地升高以移动经过接触点P2,然后,升高量很大程度上减小并且辊194与接触点P1和P2都接触。当辊194接触接触点P1时,产生大的震动。根据本实施例,由于第一距离D1等于或大于第七距离D7,在辊194缓慢地进入第一凹部210的同时辊194变得与接触点P1接触,因此能够使得当辊194与接触点P1接触时产生的震动很小。
在图7A中所示的状态中,凸轮200轻微地升高辊194。因此,与图6中所示的情形(即,强夹持状态)相比较,加热构件101通过加压辊150的弹性力轻微地升高,从而形成具有较小宽度的夹持部分N2。这种状态是弱夹持状态。
当在图7A中所示的状态中的马达M被驱动并且离合器209接合了特定时期时,凸轮200顺时针旋转。当注意辊194时,辊194在凸轮表面202上行进经过接触点P1,从而辊194相对于凸轮200逆时针方向滚动。
如图8A所示,当凸轮200顺时针旋转时,辊194被凸轮表面202升高。对于辊194,辊194平稳地在凸轮表面202上逆时针方向行进,并且最终的与第二凹部220接合。也就是说,随着凸轮200旋转,通过其旋转,状态从第三状态经由第一状态改变至第二状态。当辊194与第二凹部220接合时,凸轮200的方位被稳定,从而在加热构件101和加压辊150之间的夹持力被稳定。
此外,如图8B所示,由于第三距离D3等于或大于第八距离D8,当辊194经过接触点P4并且进入第二凹部220时,辊194向下降低的量较小。因此,辊194缓慢地行进以平缓地碰撞接触点P,从而使得由该接触产生的震动很小。
在图8A中所示的状态中,凸轮200将辊194升高较大的量,从而可旋转臂190的接触点192和引导构件170的上表面175被分隔开。由此,与图7A中所示的弱夹持状态相比较,加热构件101被升高更多,并且被推动至通过其自重接触加压辊150。因此,堵塞在加热构件101和加压辊150之间的片状物P能够容易地被处理。这种状态将在下文被称为夹持释放状态。
当马达M进一步被控制器驱动,从而到达图8A中所示的第二状态,并且离合器209接合了特定时期时,凸轮200顺时针旋转。注意辊194,辊194相对于凸轮200逆时针方向滚动,从而辊194在凸轮表面202上行进并且经过接触点P3。
也就是说,随着凸轮200顺时针旋转,凸轮200的升高量逐渐地减小并且辊194逐渐地向下移动。此后,如图6所示,当辊194面对该相对表面部230时,辊194与凸轮表面202分隔开并且状态返回至第三状态。因此,加热构件101和加压辊150的状态返回至强夹持状态。
在凸轮200的旋转运动中,由于D4>D2,在第二状态下拉伸弹簧198的推动力大于在第一状态下拉伸弹簧198的推动力。因此,为了旋转凸轮200以将状态从第二状态改变至第三状态,与状态从第一状态改变至第二状态的情形相比较,需要更大的力。
然而,根据本说明性实施例,第三距离D3和第四距离D4之间的差(即,D3–D4)被设定为小于第一距离D1和第二距离D2之间的差(即,D1–D2)。也就是说,当状态从第二状态改变至第三状态时辊194应当经过的步长D3-D4小于状态从第一状态改变至第二状态时辊194应当经过的步长D1–D2。因此,与上述差相等的情形相比较,根据本说明性实施例,能够使得凸轮200的驱动转矩更小。因此,防止凸轮200的驱动转矩不必要地变大,从而对马达M的负载被减轻。
应注意的是,本发明的主旨应当不限于上述说明性实施例,而能够以多种方式被改变而不背离本发明的主旨。
在上述实施例中,凸轮200升高辊194以升高可旋转臂190,从而来自加热构件101和加压辊150的夹持力被减弱。这种构造可以改变成使得凸轮200被构造成升高接触构件以减弱加热构件101和加压辊150之间的夹持压力。
例如,根据图9中所示的变型的定影装置300,凸轮200布置在辊194上方,并且拉伸弹簧198布置成向上拉动可旋转臂190。在这种构造中,当辊194与第二凹部220接合并且被大大地升高时实现强夹持状态,当辊194与第一凹部210接合并且被轻微地升高时实现弱夹持状态,并且当辊194面对相对表面部230时实现夹持释放状态。
在上述实施例中,辊194被用作接触构件。然而,接触构件可以是不可旋转构件并且可以设置有突出部等。在这种情况下,与该凸轮表面接触的弯曲表面可以具有弧形截面。
在上述实施例中,凹部和接触构件在两个位置接触,该两个位置在凸轮的旋转方向上彼此分离。应注意的是,凹部和接触构件可以在多于两个的位置接触。可替换地,凹部和接触构件接触的部分可以形成为连续地连接在凸轮的旋转方向上分离的两个位置的区域。可选地,凹部不需要被限定为具有弧形截面的凹部,而可以是具有V形截面的凹槽,或者具有基本上V形并且具有平坦底表面的凹槽(即,梯形截面)。
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设置在凸轮上的凹部,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被设置。这种构造可以改变为具有多于两个凹部。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旋转臂190被构造成支撑作为接触构件的辊194,并且固定框架180被构造成支撑凸轮200。这种构造可以改变成使得可旋转臂190支撑凸轮200并且固定框架180支撑接触构件。
此外,按压构件不需要被限定为可旋转臂。也就是说,按压构件可以被构造成相对于支撑构件可滑动地移动。此外,按压构件可以被固定至图像形成设备的壳体,并且支撑构件可以被构造成相对于壳体移动。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固定框架180是支撑构件的示例。应注意的是,除固定框架180之外,固定该固定框架180的壳体2以及其他固定至壳体2的构件也可以被认为是支撑构件的一部分。此外,例如,凸轮可以设置在作为支撑构件的一部分的壳体2上或者设置在固定至壳体2的构件上,或者推动构件的端部可以被固定至其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加热构件,示出了采用定影带。然而,加热构件可以是旋转加热辊。此外,加压辊150被标示作为支持构件,该支持构件可以是带类型的按压构件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正常片状物或者明信片被描述作为记录片状物,记录片状物可以是OHP(投影仪)片状物。
在上述实施例中,激光打印机1被阐述为设置有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例。例如,图像形成设备可以是使用LED作为曝光装置的LED打印机。此外,除了打印机之外,图像形成设备可以是复印机或者MFP(多功能外围设备)。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设备被构造成形成单色图像。然而,图像形成设备不需要被限定为这种构造,而可以是形成彩色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

Claims (10)

1.一种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被构造成将显影剂图像热定影在记录片状物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影装置包含:
加热构件;
支持构件,所述支持构件被构造成与所述加热构件一起夹持所述记录片状物;
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被构造成支撑所述加热构件和所述支持构件中的一个;
按压构件,所述按压构件被构造成朝向所述加热构件和所述支持构件中的所述一个推动所述加热构件和所述支持构件中的另一个;
推动构件,所述推动构件被构造成朝向所述支撑构件推动所述按压构件;
凸轮,所述凸轮设置在所述支撑构件和所述按压构件中的一个上;和
接触构件,所述接触构件具有弯曲表面以接触所述凸轮的外周,并且设置在所述支撑构件和所述按压构件中的另一个上;
其中,所述凸轮具有至少两个凹部,所述至少两个凹部形成在所述凸轮的外周上、在所述凸轮的旋转方向上彼此分隔的不同部分上,所述至少两个凹部中的每一个被构造成与所述弯曲表面接触并接合;
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凹部包括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凹部在所述凸轮的所述旋转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凹部分隔特定量;
其中,所述定影装置被构造成满足如下关系式:
D4>D2,并且
D3-D4<D1-D2,
其中,D1和D2是在所述弯曲表面与所述第一凹部接合的第一状态下沿着所述凸轮的所述旋转轴线看时的距离,D3和D4是在所述弯曲表面与所述第二凹部接合的第二状态下沿着所述凸轮的所述旋转轴线看时的距离;D1表示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是从所述旋转方向的最上游接触点至所述凸轮的旋转轴线的距离,所述凸轮的旋转轴线是所述凸轮的旋转中心;D2表示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是从所述旋转轴线至所述弯曲表面的最短距离;D3表示第三距离,所述第三距离是从所述凸轮的所述旋转方向上的最上游接触点至所述旋转轴线的距离;并且D4表示第四距离,所述第四距离是从所述旋转轴线至所述弯曲表面的最短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被构造成满足如下关系式:
D5>D6,
其中,D5和D6是沿着所述凸轮的所述旋转轴线看时的距离;D5表示第五距离,所述第五距离是在所述第一状态下从所述旋转方向上的所述最上游接触点至所述最下游接触点的距离;并且D6表示第六距离,所述第六距离是在所述第二状态下从所述旋转方向上的所述最上游接触点至最下游接触点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被构造成满足如下关系式:
D1≥D7;并且
D3≥D8,
其中,D7和D8是沿着所述凸轮的所述旋转轴线看时的距离;D7表示第七距离,所述第七距离是在所述第一状态下从所述旋转方向上的所述最下游接触点至所述旋转轴线的距离;并且D8表示第八距离,所述第八距离是在所述第二状态下从所述旋转方向上的所述最下游接触点至所述旋转轴线的距离。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一凹部被构造成在所述凸轮的所述旋转方向上偏离的两个位置与所述弯曲表面接触并接合;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凹部被构造成在所述凸轮的所述旋转方向上偏离的两个位置与所述弯曲表面接触并接合。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当沿着所述凸轮的所述旋转轴线看时,所述第一凹部为具有第一曲率半径R1的圆弧形状;并且当沿着所述凸轮的所述旋转轴线看时,所述第二凹部为具有第二曲率半径R2的圆弧形状;并且当沿着所述凸轮的所述旋转轴线看时,所述弯曲表面具有第三曲率半径R3;并且
其中,所述定影装置进一步被构造成满足如下关系式:
R3>R2>R1。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在第三状态下所述加热构件和所述支持构件之间的夹持力大于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加热构件和所述支持构件之间的夹持力,所述第三状态是所述凸轮不与所述接触构件接触的状态;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加热构件与所述支持构件分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凸轮的所述旋转方向是使状态从所述第三状态经过所述第一状态改变至所述第二状态的方向。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从所述第一状态至所述第二状态的所述凸轮在所述旋转方向上的旋转角度大于从所述第三状态至所述第一状态的所述凸轮在所述旋转方向上的旋转角度。
9.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马达,所述马达被构造成驱动所述凸轮以在所述旋转方向上旋转,并且包含不同于所述凸轮的元件。
10.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接触构件是由所述支撑构件和所述按压构件中的一个支撑的辊。
CN201610860629.2A 2015-09-29 2016-09-28 定影装置 Active CN1068428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90981A JP6558183B2 (ja) 2015-09-29 2015-09-29 定着装置
JP2015-190981 2015-09-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42863A true CN106842863A (zh) 2017-06-13
CN106842863B CN106842863B (zh) 2020-12-25

Family

ID=58409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60629.2A Active CN106842863B (zh) 2015-09-29 2016-09-28 定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766580B2 (zh)
JP (1) JP6558183B2 (zh)
CN (1) CN1068428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50478B2 (ja) * 2016-11-28 2020-09-0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310421B1 (en) * 2017-12-06 2019-06-04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Fuser assembly having nip reduction force for imaging device
JP2021012233A (ja) * 2019-07-03 2021-02-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加圧装置、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US10901348B1 (en) 2019-10-25 2021-01-26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Fuser assembly having openable fusing nip upon opening an access door of imaging device
US11635714B2 (en) 2020-08-27 2023-04-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ix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92739A (en) * 1980-04-30 1983-07-1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lectromechanically operated fuser roll closure
JPH04350687A (ja) * 1991-05-28 1992-12-04 Sharp Corp プリンタ装置
JP2643726B2 (ja) * 1992-07-13 1997-08-20 三田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
CN1430111A (zh) * 2001-12-25 2003-07-16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定影单元以及配备该定影单元的图像形成设备
CN1900843A (zh) * 2005-07-21 2007-01-2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JP2010128132A (ja) * 2008-11-27 2010-06-10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169308A (zh) * 2010-02-26 2011-08-3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2375385A (zh) * 2010-08-09 2012-03-1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驱动机构、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2128222A (ja) * 2010-12-16 2012-07-05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202939413U (zh) * 2011-11-30 2013-05-1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713505A (zh) * 2012-10-01 2014-04-09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加热装置
CN104049511A (zh) * 2013-03-15 2014-09-17 株式会社理光 压力调节器、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57023B2 (ja) 2008-03-10 2010-10-0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63147B2 (ja) * 2009-12-28 2013-08-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5640407B2 (ja) * 2010-03-12 2014-12-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11183B2 (ja) 2011-12-08 2014-10-2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523524B2 (ja) * 2012-09-06 2014-06-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836251B2 (ja) 2012-10-29 2015-12-2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92739A (en) * 1980-04-30 1983-07-1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lectromechanically operated fuser roll closure
JPH04350687A (ja) * 1991-05-28 1992-12-04 Sharp Corp プリンタ装置
JP2643726B2 (ja) * 1992-07-13 1997-08-20 三田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
CN1430111A (zh) * 2001-12-25 2003-07-16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定影单元以及配备该定影单元的图像形成设备
CN1900843A (zh) * 2005-07-21 2007-01-2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JP2010128132A (ja) * 2008-11-27 2010-06-10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169308A (zh) * 2010-02-26 2011-08-3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2375385A (zh) * 2010-08-09 2012-03-1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驱动机构、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2128222A (ja) * 2010-12-16 2012-07-05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202939413U (zh) * 2011-11-30 2013-05-1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713505A (zh) * 2012-10-01 2014-04-09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加热装置
CN104049511A (zh) * 2013-03-15 2014-09-17 株式会社理光 压力调节器、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090373A1 (en) 2017-03-30
JP6558183B2 (ja) 2019-08-14
JP2017067900A (ja) 2017-04-06
CN106842863B (zh) 2020-12-25
US9766580B2 (en) 2017-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42863A (zh) 定影装置
JP4994626B2 (ja) 画像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79068A (ja) 画像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2469349B1 (en) Process unit and image-forming device using process unit
US8326197B2 (en) Fix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2011158557A (ja) 定着装置
US20160216650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207867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511675B2 (en)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586224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098407B2 (ja) シート収容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52393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8175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607025B2 (ja)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7019457B2 (ja) 回転体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75714B2 (ja) 給紙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578812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24352A (ja) ベルト搬送装置
JP352437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071481B2 (ja) ベル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76887A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79610B2 (ja) 給紙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7411753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8989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3462245B1 (en) Coming-off stopping mechanism,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