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31062A - 一种提升银耳品质的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升银耳品质的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31062A
CN106831062A CN201710165809.3A CN201710165809A CN106831062A CN 106831062 A CN106831062 A CN 106831062A CN 201710165809 A CN201710165809 A CN 201710165809A CN 106831062 A CN106831062 A CN 1068310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white fungus
seed
emblic
bra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6580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勇云
张平
张信仁
黄团云
陈祥珍
罗竟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XIANGYUN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XIANGYUN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XIANGYUN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XIANGYUN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16580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31062A/zh
Publication of CN1068310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310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DIN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FERTILISERS PRODUCING CARBON DIOXIDE
    • C05D3/00Calcareous fertilis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提升银耳品质的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按重量份数配比如下:余甘子枝30~80份、枇杷枝20~40份,知母3~10份、桔梗3~10份、余甘子果粉3~10份、冬瓜籽5~10份,栝楼子3~10份、枇杷核3~5份、麸皮5~10份、石膏1~2份。本发明的优势在于:首先,其弥补了银耳产品单一化的市场空白,能提升银耳的品质,增强银耳的保健功效;其次,其主要利用了修剪下来废弃的余甘子枝条,能够达到资源的循环利用,生态环保;此外,采用本发明的基质栽培银耳,生产出的银耳经国际检测机构检SGS‑408项农残检测,无一检出。

Description

一种提升银耳品质的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银耳的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指一种提升银耳品质的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银耳又称作白木耳、雪耳、银耳籽等,有“菌中之冠”的美称。银耳味甘、淡、性平,既有补脾开胃的功效,又有益气清肠、滋阴润肺的作用;银耳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肿瘤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力。银耳富有天然植物性胶质,外加其具有滋阴的作用,是可以长期服用的良好润肤食品。
长期以来银耳栽培的主要原料是阔叶杂木或者是棉籽壳,单一的追求产量而放弃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升银耳品质的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银耳的栽培基质生产的银耳品质低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提升银耳品质的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按重量份数配比如下:余甘子枝30~80份、枇杷枝20~40份,知母3~10份、桔梗3~10份、余甘子果粉3~10份、冬瓜籽5~10份,栝楼子3~10份、枇杷核3~5份、麸皮5~10份、石膏1~2份。
优选的,按重量份数配比如下:余甘子枝48份、枇杷枝20份,知母4份、桔梗3份、余甘子果粉3份、冬瓜籽5份,栝楼子3份、枇杷核3份、麸皮10份、石膏1份。
优选的,按重量份数配比如下:余甘子枝40份、枇杷枝30份,知母3份、桔梗3份、余甘子果粉3份、冬瓜籽9份,栝楼子3份、枇杷核3份、麸皮5份、石膏1份。
一种提升银耳品质的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30~80份的余甘子枝,将其进行晒干、粉碎,并且粉碎后的长度不超过0.8cm;取3~10份的余甘子连核一起烘干/晒干,之后将其粉碎成余甘子果粉过25目筛;取5~10份的冬瓜籽,将其连壳粉碎过20目筛;
2)取3~10份的桔梗、3~10份的知母,并分别依次进行干燥、粉碎,其粉碎后不超过0.5cm;取20~40份的枇杷枝,将其进行晒干、粉碎,并且粉碎后的长度均不超过0.8cm;取3~5份的枇杷核,将其进行烘干/晒干,之后将其粉碎过20目筛,取3~10份的栝楼子连壳粉碎过20目筛;
3)取5~10份的麸皮、1~2份的石膏,并将其与步骤1、2中已处理完毕的余甘子枝、余甘子果粉、冬瓜籽、桔梗、知母、枇杷枝、枇杷核、栝楼子均匀混合,再加水直至其含水量达到62%得到充分混合后,成为所需的银耳栽培基质;
4)将步骤3配制好的银耳栽培基质装入培养袋或装入培养罐;之后按袋装菌棒或罐装培养罐的不同模式打孔,然后对菌棒打孔处或培养罐封口;
5)将所述培养袋或培养罐送入灭菌房内,首先,灭菌房的温度控制在105 ℃,时间控制在20 min;再次,将灭菌房的温度调到105~115 ℃,时间控制在30 min;再次,将灭菌房的温度调到125 ℃,时间控制在 120~180 min;最后,关掉灭菌房内的加热装置,让该培养袋或培养罐在灭菌房内闷2h;
6)将所述培养袋或培养罐送入制冷房内,首先,将经过过滤处理后的外界空气打入制冷房内,使得房内温度降到32~38℃,其次,开始制冷,使得温度控制在18~22℃,时间控制在10~14h;
7)按常规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
8)将培养袋或培养罐送入养菌房内,前期,养菌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6~28℃,时间控制在7~8天,湿度值控制在50~75%RH,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2000~4500ppm;中期,养菌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3~25℃,时间控制在8~12天,湿度值控制在50~75%RH,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2000~4500ppm;后期,养菌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1~22℃,时间控制在12~18天,湿度值控制在50~75%RH,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 2000~4500ppm;
9)将培养袋或培养罐送入出菇房,并在出菇房内进行出菇处理。
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 .是大戟科中十分独特的一种植物,这一落叶乔木广泛分布于福建、江西、广东等地 , 其功效有化痰止咳平喘药,早在我国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就记载余柑子有“久服轻身、延年长生”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余甘子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衰老,保肝等作用、抑癌抗瘤,抗衰、抗辐射等功效。余甘子树茎木质结构致密,坚硬,有弹性,保水性好,是适合栽培银耳的优质材质。
冬瓜籽富含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具有润肺化痰,清热渗湿,消痈利尿,可治疗痰热咳嗽、气管炎、肺脓疡等。
枇杷各器官皆含有黄酮类化合物,茎的总黄酮含量相对较高,因此废弃枇杷枝是银耳栽培高性价比的碳源基质。
枇杷核主要用于治疗肺热和咳嗽、久咳不愈、咽干口渴及胃气不足等病症。
栝楼子葫芦科栝楼属植物的种子,栝楼子性寒甘清润,有化痰泻热的功效,栝楼子种子富含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优势在于:首先,其弥补了银耳产品单一化的市场空白,能提升银耳的品质,增强银耳的保健功效;其次,其主要利用了修剪下来废弃的余甘子枝条,能够达到资源的循环利用,生态环保;此外,采用本发明的基质栽培银耳,生产出的银耳经国际检测机构检SGS-408项农残检测,无一检出。
2、本发明中,将余甘子茎枝作为栽培银耳的主要碳源物质,适当添加余甘子果粉,添加适量的具有润肺化痰,清热渗湿,消痈利尿并能给银耳生长提供营养的冬瓜籽,最终达到提升银耳品质的目的。
3、本发明将余甘子茎枝作为栽培银耳的主要碳源物质,适当添加余甘子果粉,添加适量的具有养肺、润肺、止咳功效的并能给银耳生长提供营养的基质如桔梗,最终达到提升银耳品质的目的。桔梗为桔梗科植物,其根入药,中医认为具有止咳祛痰、宣肺、排脓等功效;知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采用其根状茎作为药材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润肺的功效。
4、本发明中,添加适量的废弃枇杷枝及枇杷核,采用具有养肺、润肺、止咳功效的基质来栽培银耳,能提升银耳的品质,增强银耳的保健功效。既可以降低栽培银耳的成本,又能提升银耳的品质,使银耳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5、本发明中,将冬瓜籽等具有养肺润肺、化痰止咳、疏肝理气功效的基质作为银耳栽培的氮源基质,不仅可以改善银耳培养基的氮源种类、增强银耳保健功效,还可以使银耳口感更加软糯顺滑。
6、本发明中,由于枇杷核主要用于治疗肺热和咳嗽、久咳不愈、咽干口渴及胃气不足等病症,因此将冬瓜籽、栝楼子,枇杷核等具有养肺润肺、化痰止咳、疏肝理气功效的基质作为银耳栽培的氮源基质,不仅可以改善银耳培养基的氮源种类、增强银耳保健功效,还可以使银耳口感更加软糯顺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提升银耳品质的栽培基质,按重量份数配比如下:余甘子枝30~80份、枇杷枝20~40份,知母3~10份、桔梗3~10份、余甘子果粉3~10份、冬瓜籽5~10份,栝楼子3~10份、枇杷核3~5份、麸皮5~10份、石膏1~2份。
实施例一
一种提升银耳品质的栽培基质,按重量份数配比如下:余甘子枝48份、枇杷枝20份,知母4份、桔梗3份、余甘子果粉3份、冬瓜籽5份,栝楼子3份、枇杷核3份、麸皮10份、石膏1份。
实施例二
一种提升银耳品质的栽培基质,按重量份数配比如下:余甘子枝40份、枇杷枝30份,知母3份、桔梗3份、余甘子果粉3份、冬瓜籽9份,栝楼子3份、枇杷核3份、麸皮5份、石膏1份。
一种提升银耳品质的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
取30~80份的余甘子枝,将其进行晒干、粉碎,并且粉碎后的长度不超过0.8cm,该余甘子枝指的是修剪下的余甘子枝条及枝条上带有的少量余甘子叶;取3~10份的余甘子连核一起烘干/晒干,之后将其粉碎成余甘子果粉过25目筛;取5~10份的冬瓜籽,将其连壳粉碎过20目筛,该冬瓜籽为带壳干制品。
步骤二
取3~10份的桔梗、3~10份的知母,并分别依次进行干燥、粉碎,其粉碎后不超过0.5cm;取20~40份的枇杷枝,将其进行晒干、粉碎,并且粉碎后的长度均不超过0.8cm;取3~5份的枇杷核,将其进行烘干/晒干,之后将其粉碎过20目筛,取3~10份的栝楼子连壳粉碎过20目筛。
该枇杷枝是修剪下枇杷枝条及枝条上带有的少量枇杷叶;桔梗、知母为药用部分的根茎;枇杷核、栝楼子均为干制品。
步骤三
取5~10份的麸皮、1~2份的石膏,并将其与步骤一、二中已处理完毕的余甘子枝、余甘子果粉、冬瓜籽、桔梗、知母、枇杷枝、枇杷核、栝楼子均匀混合,再加水直至其含水量达到62%得到充分混合后,成为所需的银耳栽培基质。
步骤四
将步骤三配制好的银耳栽培基质装入培养袋或装入培养罐;之后按袋装菌棒或罐装培养罐的不同模式打孔,然后对菌棒打孔处或培养罐封口;其中,采用培养罐的操作流程如下:
①、银耳栽培基质通过全自动装罐机装入培养罐里,并将培养罐自动输出装入专用培养罐内,并将培养罐自动输出;
②、自动打孔:将培养罐内的基质进行一次性打若干个孔,并将培养罐自动输出;
③、自动盖内盖:通过内盖机将培养罐的罐口进行自动盖内盖,并将培养罐自动输出;
④、自动盖外盖:通过外盖机将培养罐的罐口进行自动盖外盖,并将培养罐自动输出;
⑤、自动码垛:将培养罐通过码垛机进行自动码垛,然后送入后续工序。
步骤五
将培养袋或培养罐送入灭菌房内,首先,灭菌房的温度控制在105 ℃,时间控制在20min;再次,将灭菌房的温度调到105~115 ℃,时间控制在30 min;再次,将灭菌房的温度调到125 ℃,时间控制在 120~180 min;最后,关掉灭菌房内的加热装置,让该培养袋或培养罐在灭菌房内闷2h。
步骤六
将所述培养袋或培养罐送入制冷房内,首先,将经过过滤处理后的外界空气打入制冷房内,使得房内温度降到32~38℃,其次,开始制冷,使得温度控制在18~22℃,时间控制在10~14h。
步骤七
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该无菌操作规程为现有常规技术手段,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八
将培养袋或培养罐送入养菌房内,前期,养菌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6~28℃,时间控制在7~8天,湿度值控制在50~75%RH,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2000~4500ppm;中期,养菌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3~25℃,时间控制在8~12天,湿度值控制在50~75%RH,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2000~4500ppm;后期,养菌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1~22℃,时间控制在12~18天,湿度值控制在50~75%RH,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 2000~4500ppm。
步骤九
将培养袋或培养罐送入出菇房,并在出菇房内进行出菇处理。培养袋的按照银耳生长的常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培养罐的按银耳工厂化生产工艺管理。由于其为现有技术,因此此处亦不再赘述。
实施例一
一种提升银耳品质的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
取48份的余甘子枝,将其进行晒干、粉碎,并且粉碎后的长度不超过0.8cm;取3份的余甘子连核一起烘干/晒干,之后将其粉碎成余甘子果粉过25目筛;取5份的冬瓜籽,将其连壳粉碎过20目筛。
步骤二
取3份的桔梗、4份的知母,并分别依次进行干燥、粉碎,其粉碎后不超过0.5cm;取20份的枇杷枝,将其进行晒干、粉碎,并且粉碎后的长度均不超过0.8cm;取3份的枇杷核,将其进行烘干/晒干,之后将其粉碎过20目筛,取3份的栝楼子连壳粉碎过20目筛。
步骤三
取10份的麸皮、1份的石膏,并将其与步骤一、二中已处理完毕的余甘子枝、余甘子果粉、冬瓜籽、桔梗、知母、枇杷枝、枇杷核、栝楼子均匀混合,再加水直至其含水量达到62%得到充分混合后,成为所需的银耳栽培基质。
步骤四
将步骤三配制好的银耳栽培基质装入培养罐;之后按罐装培养罐的模式打孔,然后对培养罐封口;之后采用操作流程如下:
①、银耳栽培基质通过全自动装罐机装入培养罐里,并将培养罐自动输出装入专用培养罐内,并将培养罐自动输出;
②、自动打孔:将培养罐内的基质进行一次性打若干个孔,并将培养罐自动输出;
③、自动盖内盖:通过内盖机将培养罐的罐口进行自动盖内盖,并将培养罐自动输出;
④、自动盖外盖:通过外盖机将培养罐的罐口进行自动盖外盖,并将培养罐自动输出;
⑤、自动码垛:将培养罐通过码垛机进行自动码垛,然后送入后续工序。
步骤五
将培养罐送入灭菌房内,首先,灭菌房的温度控制在105℃,时间控制在20min ;再次,将灭菌房的温度调到110℃,时间控制在30 min ;再次,将灭菌房的温度调到125℃,时间控制在 150 min ;最后,关掉灭菌房内的加热装置,让培养罐在灭菌房内闷2h。
步骤六
将培养罐送入制冷房内,首先,将经过过滤处理后的外界空气打入制冷房内,使得制冷房内的温度降至35℃,其次,开始制冷,使得温度控制在20℃,时间控制在12h。
步骤七
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该无菌操作规程为现有常规技术手段,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八
将培养罐送入养菌房内,前期,养菌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7℃,时间控制在7.5天,湿度值控制在60%RH,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3500ppm;中期,养菌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4℃,时间控制在10天,湿度值控制在60%RH,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3500ppm;后期,养菌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1℃,时间控制在15天,湿度值控制在60%RH,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 3500ppm。
步骤九
将培养罐送入出菇房,并在出菇房内进行出菇处理。之后按银耳工厂化生产工艺管理。由于其为现有技术,因此此处亦不再赘述。
实施例二
一种提升银耳品质的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
取40份的余甘子枝,将其进行晒干、粉碎,并且粉碎后的长度不超过0.8cm;取3份的余甘子连核一起烘干/晒干,之后将其粉碎成余甘子果粉过25目筛;取9份的冬瓜籽,将其连壳粉碎过20目筛。
步骤二
取3份的桔梗、3份的知母,并分别依次进行干燥、粉碎,其粉碎后不超过0.5cm;取30份的枇杷枝,将其进行晒干、粉碎,并且粉碎后的长度均不超过0.8cm;取3份的枇杷核,将其进行烘干/晒干,之后将其粉碎过20目筛,取3份的栝楼子连壳粉碎过20目筛。
步骤三
取5份的麸皮、1份的石膏,并将其与步骤一、二中已处理完毕的余甘子枝、余甘子果粉、冬瓜籽、桔梗、知母、枇杷枝、枇杷核、栝楼子均匀混合,再加水直至其含水量达到62%得到充分混合后,成为所需的银耳栽培基质。
步骤四
将步骤三配制好的银耳栽培基质装入培养罐;之后按罐装培养罐的模式打孔,然后对培养罐封口;之后采用操作流程如下:
①、银耳栽培基质通过全自动装罐机装入培养罐里,并将培养罐自动输出装入专用培养罐内,并将培养罐自动输出;
②、自动打孔:将培养罐内的基质进行一次性打若干个孔,并将培养罐自动输出;
③、自动盖内盖:通过内盖机将培养罐的罐口进行自动盖内盖,并将培养罐自动输出;
④、自动盖外盖:通过外盖机将培养罐的罐口进行自动盖外盖,并将培养罐自动输出;
⑤、自动码垛:将培养罐通过码垛机进行自动码垛,然后送入后续工序。
步骤五
将培养罐送入灭菌房内,首先,灭菌房的温度控制在105℃,时间控制在20min ;再次,将灭菌房的温度调到110℃,时间控制在30 min ;再次,将灭菌房的温度调到125℃,时间控制在 150 min ;最后,关掉灭菌房内的加热装置,让培养罐在灭菌房内闷2h。
步骤六
将培养罐送入制冷房内,首先,将经过过滤处理后的外界空气打入制冷房内,使得制冷房内的温度降至35℃,其次,开始制冷,使得温度控制在20℃,时间控制在12h。
步骤七
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该无菌操作规程为现有常规技术手段,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八
将培养罐送入养菌房内,前期,养菌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7℃,时间控制在7.5天,湿度值控制在60%RH,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3500ppm;中期,养菌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4℃,时间控制在10天,湿度值控制在60%RH,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3500ppm;后期,养菌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1℃,时间控制在15天,湿度值控制在60%RH,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 3500ppm。
步骤九
将培养罐送入出菇房,并在出菇房内进行出菇处理。之后按银耳工厂化生产工艺管理。由于其为现有技术,因此此处亦不再赘述。
制备方法中的两个实施例栽培的银耳(以黄耳为样本)其主要营养成分如表1所示。对照空白组CK的配方是:杂木屑73份;麸皮25份;石膏1份。表2同此。
表1制备方法中的两个实施例栽培的银耳其蛋白质、脂肪及多糖含量(g/100g)比较
通过分析,添加余甘子、余甘子果粉、冬瓜籽和栝楼子以后,银耳产品的脂肪含量增多,差异性显著。杂木屑栽培的银耳的脂肪含量较少,这是由于种子基质中含有较多的脂肪;蛋白质和多糖的含量比对照组差异性显著,使银耳的品质得到提升。
不同基质栽培的银耳(以黄耳为样本)影响感官评价如表2所示。
不同基质栽培的银耳(以黄耳为样本)影响感官评价标准
注:汤汁稳定性指银耳羹搅拌后放置半小时以上是否出现银耳与汤汁分离。
表2 不同基质栽培的银耳(以黄耳为样本)影响感官评价
以上评分为对比数据。通过感官评定对比,余甘子枝为基质栽培的银耳,综合感官评定结果比杂木的更佳;以杂木为基质栽培的银耳粘稠度相比较而言不够高,添加了余甘子果粉、冬瓜籽、栝楼子及枇杷核以后,银耳口感会更加粘稠糯滑,另外银耳成分中含的脂肪量增加,使银耳香味更浓。
本发明弥补了银耳产品单一化的市场空白,将养肺、润肺、止咳、化痰功效的基质加以科学的配方,生产出高品质的有机银耳,提升银耳的品质,增强银耳的保健功效,同时利用了废弃的余甘子修剪下来的枝条,使废弃物再利用,资源循环。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Claims (4)

1.一种提升银耳品质的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配比如下:余甘子枝30~80份、枇杷枝20~40份,知母3~10份、桔梗3~10份、余甘子果粉3~10份、冬瓜籽5~10份,栝楼子3~10份、枇杷核3~5份、麸皮5~10份、石膏1~2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提升银耳品质的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配比如下:余甘子枝48份、枇杷枝20份,知母4份、桔梗3份、余甘子果粉3份、冬瓜籽5份,栝楼子3份、枇杷核3份、麸皮10份、石膏1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提升银耳品质的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配比如下:余甘子枝40份、枇杷枝30份,知母3份、桔梗3份、余甘子果粉3份、冬瓜籽9份,栝楼子3份、枇杷核3份、麸皮5份、石膏1份。
4.一种提升银耳品质的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 取30~80份的余甘子枝,将其进行晒干、粉碎,并且粉碎后的长度不超过0.8cm;取3~10份的余甘子连核一起烘干/晒干,之后将其粉碎成余甘子果粉过25目筛;取5~10份的冬瓜籽,将其连壳粉碎过20目筛;
2) 取3~10份的桔梗、3~10份的知母,并分别依次进行干燥、粉碎,其粉碎后不超过0.5cm;取20~40份的枇杷枝,将其进行晒干、粉碎,并且粉碎后的长度均不超过0.8cm;取3~5份的枇杷核,将其进行烘干/晒干,之后将其粉碎过20目筛,取3~10份的栝楼子连壳粉碎过20目筛;
3) 取5~10份的麸皮、1~2份的石膏,并将其与步骤1、2中已处理完毕的余甘子枝、余甘子果粉、冬瓜籽、桔梗、知母、枇杷枝、枇杷核、栝楼子均匀混合,再加水直至其含水量达到62%得到充分混合后,成为所需的银耳栽培基质;
4) 将步骤3配制好的银耳栽培基质装入培养袋或装入培养罐;之后按袋装菌棒或罐装培养罐的不同模式打孔,然后对菌棒打孔处或培养罐封口;
5) 将所述培养袋或培养罐送入灭菌房内,首先,灭菌房的温度控制在105 ℃,时间控制在20 min;再次,将灭菌房的温度调到105~115 ℃,时间控制在30 min;再次,将灭菌房的温度调到125 ℃,时间控制在 120~180 min;最后,关掉灭菌房内的加热装置,让该培养袋或培养罐在灭菌房内闷2h;
6) 将所述培养袋或培养罐送入制冷房内,首先,将经过过滤处理后的外界空气打入制冷房内,使得房内温度降到32~38℃,其次,开始制冷,使得温度控制在18~22℃,时间控制在10~14h;
7) 按常规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
8) 将培养袋或培养罐送入养菌房内,前期,养菌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6~28℃,时间控制在7~8天,湿度值控制在50~75%RH,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2000~4500ppm;中期,养菌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3~25℃,时间控制在8~12天,湿度值控制在50~75%RH,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2000~4500ppm;后期,养菌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1~22℃,时间控制在12~18天,湿度值控制在50~75%RH,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 2000~4500ppm;
9) 将培养袋或培养罐送入出菇房,并在出菇房内进行出菇处理。
CN201710165809.3A 2017-03-20 2017-03-20 一种提升银耳品质的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68310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65809.3A CN106831062A (zh) 2017-03-20 2017-03-20 一种提升银耳品质的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65809.3A CN106831062A (zh) 2017-03-20 2017-03-20 一种提升银耳品质的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31062A true CN106831062A (zh) 2017-06-13

Family

ID=59129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65809.3A Pending CN106831062A (zh) 2017-03-20 2017-03-20 一种提升银耳品质的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3106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46522A (zh) * 2017-10-25 2018-02-02 广西沙田仙人滩农业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栽培银耳的新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30343A (zh) * 2015-10-27 2016-01-13 福建省祥云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银耳自动化培养工艺以及系统
CN105315065A (zh) * 2015-05-29 2016-02-10 姚淑先 本草银耳栽培技术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15065A (zh) * 2015-05-29 2016-02-10 姚淑先 本草银耳栽培技术
CN105230343A (zh) * 2015-10-27 2016-01-13 福建省祥云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银耳自动化培养工艺以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丁湖广等: "《银耳生产关键技术百问百答》", 31 January 2006, 中国农业出版社 *
朱学勤等: "《银耳与金耳栽培及加工利用》", 30 April 2007, 贵州科技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46522A (zh) * 2017-10-25 2018-02-02 广西沙田仙人滩农业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栽培银耳的新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68878B (zh) 以莞香木屑食用菌培养基栽培金针菇的方法
CN101803533B (zh) 一种食用菌的栽培方法
CN103416225A (zh) 一种优质灵芝培养料的配制方法
CN105272637B (zh) 一种栽培银耳的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96227B (zh) 一种姬菇栽培料配伍及此栽培料的制作方法
KR20150024629A (ko) 약초박을 함유하는 버섯재배용 배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0823541B1 (ko) 꽃송이버섯 재배방법
CN104480026B (zh) 一种用于提取木耳多糖的木耳菌丝体的生产方法
CN104012303A (zh) 秀珍菇食用菌的培育方法
KR20110006267A (ko) 느타리버섯 재배용 원료 조성물과 이를 이용한 느타리버섯의 재배 방법
CN104429621B (zh) 一种用于提取猴头菇多糖的猴头菇菌丝体的生产方法
KR20110045866A (ko) 버섯 재배용 배지 원료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버섯의 재배 방법
CN108293593B (zh) 一种利用玉米芯混合料栽培黑木耳的方法
CN103342614B (zh) 一种白灵菇原种培养料配伍及此培养料的制作方法
CN105052542A (zh) 云耳栽培方法
CN107873393A (zh) 一种提高大杯蕈子实体硒含量的方法
CN106831062A (zh) 一种提升银耳品质的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KR101629207B1 (ko) 흰개미 버섯 재배용 배지 제조방법
CN108450232A (zh) 用香菇菌糠栽培茶树菇的方法
CN108142205A (zh) 一种富硒猴头菇培育方法
CN103250559A (zh) 一种山豆根袋料保健香菇的栽培方法
CN105732184A (zh) 一种板栗苞壳栽培灵芝的培养基及方法
CN103858659A (zh) 一种黑木耳的袋栽方法
CN110384022A (zh) 一种富硒灵芝子实体和富硒灵芝孢子粉的培育方法
CN102379210A (zh) 利用远志副产物栽培食用、药用真菌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61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