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09708A - 电梯的群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群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09708A
CN106809708A CN201610064344.8A CN201610064344A CN106809708A CN 106809708 A CN106809708 A CN 106809708A CN 201610064344 A CN201610064344 A CN 201610064344A CN 106809708 A CN106809708 A CN 1068097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mentioned
boarding place
user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6434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09708B (zh
Inventor
松田康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8097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097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097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097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B66B1/14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 B66B1/18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with means for storing pulses controlling the movements of several cars or c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76Load weighing or car passenger coun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06Monitoring devices or performance analysers
    • B66B5/0012Devices monitoring the users of the elevator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20Details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 B66B2201/211Waiting time, i.e. response ti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20Details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 B66B2201/222Taking into account the number of passengers present in the elevator car to be allocated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梯的群管理系统,目的在于,提高轿厢的乘坐率,消除在乘梯处等待的使用者的滞留状态,并且谋求等待时间的缩短。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具备:乘梯处检测部(31),其在轿厢到达乘梯处呼叫的登记楼层并开门了时,检测在乘梯处等待的使用者的滞留状态;乘坐率检测部(32),其检测轿厢的乘坐率;能否乘坐判定部(33),其在检测出在乘梯处滞留有使用者的状态的情况下,基于轿厢在到达时刻的乘坐率来判定在乘梯处等待的使用者能否乘坐轿厢;通知控制部(34),其在能够乘坐的情况下进行用于促进乘坐轿厢的通知;以及运行控制部(36),其在轿厢的乘坐率与到达时刻相比增加了的情况下使轿厢关门并向下一目的地楼层出发。

Description

电梯的群管理系统
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15-234889(申请日:12/1/2015)为基础,通过该申请而享有优先权。本申请参照该申请,包含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具有多台轿厢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例如,像写字楼这样交通量多的大楼中,设置有多台轿厢。当在任意楼层的乘梯处登记乘梯处呼叫时,各轿厢中的1台会响应该乘梯处呼叫的登记楼层。此时,有时轿厢会乘载着几名使用者到达乘梯处。这样的情况下,即使轿厢内有乘坐空间,例如轿厢门附近有很多名使用者的话,在乘梯处等待的使用者也常常不会乘坐,而呼叫下一个轿厢。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根据到达乘梯处的轿厢的乘坐状态,有时在乘梯处的使用者不乘坐该轿厢。但是,使用者不乘坐呼叫到乘梯处的轿厢,会导致电梯的运行效率明显降低。其结果,会在乘梯处滞留很多使用者,导致等待时间增长。
本发明想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提高轿厢的乘坐率,消除在乘梯处等待的使用者的滞留状态,并且谋求等待时间缩短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
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具有多台轿厢,基于在任意楼层所登记的乘梯处呼叫,使上述各轿厢中的1台响应上述乘梯处呼叫的登记楼层。
上述电梯的群管理系统,具备:乘梯处检测部,其在上述轿厢到达上述乘梯处呼叫的登记楼层并开门了时,检测在乘梯处等待的使用者的滞留状态;乘坐率检测部,其检测上述轿厢的乘坐率;能否乘坐判定部,其在由上述乘梯处检测部检测出在上述乘梯处滞留有使用者的状态的情况下,基于由上述乘坐率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轿厢在到达时刻的乘坐率来判定在上述乘梯处等待的使用者能否乘坐上述轿厢;通知控制部,其在由该能否乘坐判定部判定为能够乘坐的情况下进行用于促进乘坐上述轿厢的通知;以及运行控制部,其在由该通知控制部使上述轿厢的乘坐率比到达时刻增加了的情况下,使上述轿厢关门并向下一目的地楼层出发。
根据上述的构成,能够提高轿厢的乘坐率,消除在乘梯处等待的使用者的滞留状态,并且谋求等待时间的缩短。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的构成的框图。
图2是用于说明该实施方式中的设置于轿厢内的相机的拍摄范围和轿厢控制装置的功能构成的图。
图3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轿厢控制装置的处理工作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轿厢控制装置的处理工作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虚拟呼叫的登记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促进乘坐通知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轿厢控制装置的处理工作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轿厢控制装置的处理工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的构成的框图。图1的例子中,示出了对多台(在此为A、B、C号机这3台)电梯进行群管理的构成。再者,在此提到的“电梯”基本上表示“轿厢”。
图中的11a~11c是轿厢控制装置,12a~12c是轿厢。轿厢控制装置11a~11c进行各自对应的轿厢12a~12c的运行控制。具体而言,进行未图示的马达(卷扬机)的控制和/或门的开关控制等。这些轿厢控制装置11a~11c由计算机构成。
轿厢12a~12c分别通过未图示的马达(卷扬机)的驱动而在升降路内进行升降动作。在轿厢12a~12c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用于检测轿厢室内的装载负荷的负荷检测器13a~13c。由负荷检测器13a~13c检测出的负荷数据,分别经由轿厢控制装置11a~11c传送到群管理控制装置10。
另外,在A号机的轿厢12a设置有轿厢门14a、操作面板15a、扬声器16a等。轿厢门14a开闭自如地设置在轿厢12a的正面的乘降口。
轿厢门14a在到达了各楼层的乘梯处时与未图示的乘梯处门卡合而开闭。操作面板15a设置在例如轿厢室内的轿厢门14a附近。在操作面板15a配设有包含目的地楼层按钮、开门按钮和/或关门按钮等多个操作按钮。扬声器16a设置在操作面板15a内。再者,图1的例子中,方便起见分开图示了操作面板15a和扬声器16a,但实际上扬声器16a设置在操作面板15a内。扬声器16a在进行用于促进乘坐的声音广播(参照图6)等的情况下被使用。
在此,本实施方式中,在轿厢12a内的轿厢门14a附近设置有用于监视的相机17a。相机17a例如像车载相机等那样,能够在1秒钟拍摄多帧的图像。相机17a朝向轿厢门14a而设置,在轿厢12a到达各楼层并开门时,拍摄各楼层的乘梯处的状态(包括轿厢门14a附近的状态)(参照图2)。
相机17a拍摄到的各图像(影像),由图像处理装置18a实时地进行分析处理。图像处理装置18a例如进行从各图像中提取人物(在此为电梯的使用者)、追踪该人物的行动等的分析处理。再者,在此图像处理装置18a独立于轿厢控制装置11a设置,但也可以在轿厢控制装置11a中搭载图像处理装置18a的功能。
关于B号机的轿厢12b、C号机的轿厢12c也是同样的构成。
即,在B号机的轿厢12b设置有轿厢门14b、操作面板15b、扬声器16b等。在轿厢12b内的轿厢门14b附近设置有用于监视的相机17b。另外,对该相机17b拍摄的各图像(影像)进行实时分析处理的图像处理装置18b独立于相机17b设置。
在C号机的轿厢12c设置有轿厢门14c、操作面板15c、扬声器16c等。在轿厢12c内的轿厢门14c附近设置有用于监视的相机17c。另外,对该相机17c拍摄的各图像(影像)进行实时分析处理的图像处理装置18c独立于相机17c设置。
另一方面,在各楼层的乘梯处(电梯厅)设置有用于登记乘梯处呼叫的乘梯处呼叫按钮21a、21b、21c…。乘梯处呼叫按钮21a、21b、21c…与群管理控制装置10连接。乘梯处呼叫按钮21a、21b、21c…由向上按钮和向下按钮构成,构成为根据使用者的目的地方向按下向上按钮或向下按钮。再者,在最下层仅由向上按钮构成,在最上层仅由向下按钮构成。
“乘梯处呼叫”是指,通过在各楼层的乘梯处设置的乘梯处呼叫按钮的操作而登记的呼叫的信号,包含登记楼层和目的地方向的信息。“轿厢呼叫”是指,通过在轿厢室内设置的目的地楼层按钮的操作而登记的呼叫的信号,包含目的地楼层的信息。
另外,在各楼层的乘梯处设置有信号灯(lantern)22a、22b、22c。信号灯22a通过点亮来通知A号机的轿厢12a到达了乘梯处。同样地,信号灯22b通过点亮来通知B号机的轿厢12b到达了乘梯处。信号灯22c通过点亮来通知C号机的轿厢12c到达了乘梯处。再者,图1的例子中,信号灯22a、22b、22c只图示了1个楼层,但实际上分别设置于各楼层的乘梯处。
群管理控制装置10是用于对A~C号机的运行进行群管理控制的装置。群管理控制装置10与轿厢控制装置11a~11c同样地由计算机构成。群管理控制装置10在产生了新的乘梯处呼叫时,从轿厢12a~12c中选出最合适的轿厢,将该乘梯处呼叫分配给该轿厢。
详细而言,群管理控制装置10基于从轿厢控制装置11a~11c得到的各号机的运行状态(轿厢位置、运行方向、门的开关状态等)、乘梯处呼叫/轿厢呼叫的产生状况、和/或负荷等信息,从各号机中选出最合适的号机,对该号机输出乘梯处呼叫的分配信号。该乘梯处呼叫的分配信号被输送到各号机的轿厢控制装置11a~11c中的符合的号机的控制装置。例如,在选出A号机的情况下,向A号机的轿厢控制装置11a输送乘梯处呼叫的分配信号。由此,轿厢控制装置11a使轿厢12a移动到该乘梯处呼叫的登记楼层。
图2是用于说明在A号机的轿厢12a内设置的相机17a的拍摄范围和轿厢控制装置11a的功能构成的图。再者,在此以A号机为例进行说明,但关于其他的B号机、C号机也是同样的。
在轿厢12a内,相机17a朝向轿厢门14a而设置。当轿厢12a到达任意楼层并开门时,由相机17a拍摄乘梯处20的状态和轿厢12a内的轿厢门14a附近的状态。此时的拍摄范围被调整为L1+L2(L1>>L2)。L1是乘梯处侧的拍摄范围,从轿厢门14a向乘梯处20例如5m。L2是轿厢侧的拍摄范围,从轿厢门14a向轿厢背面例如50cm。再者,L1、L2是进深方向的范围,关于宽度方向(与进深方向正交的方向)的范围,至少大于轿厢12a的横宽。
相机17a拍摄的各图像(影像),由图像处理装置18a实时地分析处理,与该分析结果一起被输送到轿厢控制装置11a。另一方面,表示轿厢12a的装载负荷的负荷数据,从设置于轿厢12a的底部的负荷检测器13a输送到轿厢控制装置11a。
在此,作为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在图像处理装置18a设有乘梯处检测部31和乘坐状态检测部35。在轿厢控制装置11a设有乘坐率检测部32、能否乘坐判定部33、通知控制部34、运行控制部36、虚拟呼叫登记部37。
图像处理装置18a中,乘梯处检测部31在轿厢12a到达乘梯处呼叫的登记楼层并开门时,检测在乘梯处20等待的使用者的滞留状态。详细而言,乘梯处检测部31基于在轿厢12a内朝向轿厢门14a设置的用于监视的相机17a的拍摄图像的分析结果,检测图2所示的拍摄范围L1内存在的使用者的滞留状态。
乘坐状态检测部35,检测在轿厢12a内的轿厢门14a附近乘坐的使用者的滞留状态。详细而言,乘梯处检测部31基于在轿厢12a内朝向轿厢门14a而设置的用于监视的相机17a的拍摄图像的分析结果,检测在图2所示的拍摄范围L2内存在的使用者的滞留状态。
轿厢控制装置11a中,乘坐率检测部32检测轿厢12a的乘坐率。详细而言,乘坐率检测部32基于设置在轿厢12a的负荷检测器13a的负荷数据来检测轿厢12a的乘坐率。
能否乘坐判定部33在由乘梯处检测部31检测出在乘梯处20滞留有使用者的状态的情况下,基于由乘坐率检测部32检测出的轿厢12a的到达时刻的乘坐率来判定在乘梯处20等待的使用者能否乘坐轿厢12a。
通知控制部34在由能否乘坐判定部33判定为能够乘坐的情况下进行用于促进乘坐轿厢12a的通知。具体而言,通知控制部34通过设置于轿厢12a内的扬声器16a,对在乘梯处20等待的使用者和乘坐于轿厢12a的使用者这两方进行用于促进乘坐的声音广播。
运行控制部36在由通知控制部34进行通知后、轿厢12a的乘坐率与到达时刻相比增加了的情况下,使轿厢12a关门并向下一目的地楼层出发。
虚拟呼叫登记部37在由能否乘坐判定部33判定为不能乘坐的情况下,或在由通知控制部34进行通知后使用者在乘梯处20滞留的状态没有减少的情况下,在轿厢12a的出发前登记用于使其他轿厢12b或轿厢12c响应该登记楼层的虚拟呼叫。
下面,对本系统的工作进行说明。
图3和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轿厢控制装置的处理工作的流程图。
假设:现在,例如在1层的乘梯处20登记了向上的乘梯处呼叫,该乘梯处呼叫被分配给A号机的轿厢12a。当轿厢12a到达1层(乘梯处呼叫的登记楼层)时(步骤S11中为是),轿厢控制装置11a使轿厢12a开门,使在乘梯处20等待的使用者乘坐(步骤S12)。
在此,如图2中说明的那样,在轿厢12a在乘梯处20开门了时,由在轿厢12a内的轿厢门14a附近设置的用于监视的相机17a拍摄乘梯处20的状态和轿厢12a内的轿厢门14a附近的状态。该相机17a拍摄的各图像(影像),由图像处理装置18a实时地分析处理,与该分析结果一起被输送到轿厢控制装置11a。此时,由在轿厢12a的底部设置的负荷检测器13a检测轿厢12a的装载负荷,表示该装载负荷的负荷数据被输送到轿厢控制装置11a。
轿厢控制装置11a,首先基于乘梯处20的拍摄图像的分析结果来检测在乘梯处20等待的使用者的滞留状态(步骤S13)。该情况下,如果能够检测到在图2所示的拍摄范围L1内滞留的人物,则该人物被视为在乘梯处20等待的使用者(具有乘坐意愿的使用者)。
再者,本实施方式中检测出了至少一名使用者在乘梯处20滞留的状态,但也可以例如采用高精度的图像分析技术,包括在乘梯处20滞留的使用者的人数(等待人数)在内地准确地进行检测。
接着,轿厢控制装置11a基于负荷数据来检测轿厢12a的到达时刻的乘坐率(步骤S14)。乘坐率由轿厢12a的额定负荷与装载负荷的比率求出。
例如,如果轿厢12a的额定负荷为1400kg(定员20名),在轿厢12a到达1层(乘梯处呼叫的登记楼层)时检测出的装载负荷为700kg,则求出乘坐率为50%。“乘坐率为50%”意味着在轿厢12a内具有50%空闲的空间。另外,例如“乘坐率为20%”意味着在轿厢12a内具有80%空闲的空间。
在此,在乘梯处20没有使用者的情况下,即在拍摄范围L1内没能检测到使用者的情况下(步骤S15中为否),轿厢控制装置11a在使轿厢12a开门后经过预定时间后(例如10秒后)关门,使该轿厢向下一目的地楼层出发(步骤S24)。“下一目的地楼层”是距离该楼层最近的轿厢呼叫的登记楼层或乘梯处呼叫的登记楼层。
另一方面,在检测出在拍摄范围L1内滞留有使用者的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15中为是),轿厢控制装置11a基于轿厢12a的乘坐率来判定在乘梯处20等待的使用者能否乘坐轿厢12a(步骤S16)。该情况下,如果轿厢12a的乘坐率为预先设定的用于判定能否乘坐的基准值(例如50%)以下,则判定为能够乘坐轿厢12a。
在判定为能够乘坐的情况下(步骤S16中为是),轿厢控制装置11a进行用于促进乘坐轿厢12a的通知(步骤S17)。具体而言,例如图6所示,从轿厢12a内的扬声器16a输出“还能够乘坐。请门附近的乘客往里走,谢谢合作。”这样的声音广播。通过这样的声音广播,能够请轿厢12a内的使用者协助乘坐。另外,该声音广播在乘梯处20也能够听到,因此也能够促使乘梯处20的使用者乘坐。
再者,作为通知方法不限于声音,也可以是显示,也可以并用这两者。通过显示进行通知的情况下,在轿厢12a内设有未图示的显示器,在该显示器显示如图6那样的消息。并且,也可以在乘梯处20设有扬声器和/或显示器,对乘梯处20也进行同样的通知。
另外,在进行了促进乘坐通知时,为了使更多的使用者乘坐轿厢12a,可以使关闭轿厢12a的时间与通常相比延迟一定时间(例如5秒)。
促进乘坐通知后,轿厢控制装置11a判断轿厢12a的乘坐率与到达时刻相比是否增加了(步骤S18)。如果轿厢12a的乘坐率与到达时刻相比增加了,则视为在乘梯处20等待的使用者乘坐了轿厢12a。再者,在虽然使用者乘入轿厢12a但有从轿厢12a下梯的使用者的情况下,有时乘坐率不会增加。即,在使用者的下梯人数比上梯人数多的情况下,轿厢12a的乘坐率不会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后述的步骤S19应对。
轿厢12a的乘坐率增加了的情况下(步骤S18中为是),轿厢控制装置11a在预定时间后使轿厢12a关门并使得向下一目的地楼层出发(步骤S24)。
另外,在即使进行了促进乘坐通知而轿厢12a的乘坐率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步骤S18中为否),轿厢控制装置11a基于乘梯处20的拍摄图像的分析结果来检测使用者的滞留状态(步骤S19)。该情况下,检测在图2所示的拍摄范围L1内所占的使用者的比例,该使用者的比例越大,视为越多使用者滞留的状态即等待人数越多。再者,可以采用高精度的图像分析技术,准确地检测出在乘梯处20滞留的使用者的人数(等待人数),判定使用者是否为预定人数(例如2人)以上。
在此,如果使用者的滞留状态与轿厢12a的到达时刻相比减少了(步骤S20中为是),则认为在乘梯处20等待的使用者乘坐了轿厢12a。该情况下,轿厢控制装置11a不登记后述的虚拟呼叫(步骤S21),在预定时间后使轿厢12a关门并使得向下一目的地楼层出发(步骤S24)。
另一方面,使用者的滞留状态与轿厢12a的到达时刻相同、或与到达时刻相比增加了的情况下(步骤S20中为否),则使用者留在乘梯处20。该情况下,轿厢控制装置11a在轿厢12a的出发前登记虚拟呼叫(步骤S22)。
“虚拟呼叫”是指代替使用者而自动登记的乘梯处呼叫,与通常的乘梯处呼叫同样地具有登记楼层和目的地方向的信息。该情况下,登记具有与轿厢12a当前响应中的乘梯处呼叫相同的登记楼层(1层)和目的地方向(向上)的信息的虚拟呼叫。
虚拟呼叫的信息,从轿厢控制装置11a输送到群管理控制装置10。群管理控制装置10中,接收该虚拟呼叫的信息作为新登记的乘梯处呼叫的信息,从A号机以外的其他号机(B号机、C号机)中选出最合适的号机,使该号机的轿厢响应登记楼层。由此,能够使没有乘坐A号机的轿厢12a的使用者乘坐其他号机的轿厢而尽早运送,所以能够缩短使用者的等待时间。
以下,假设通过虚拟呼叫的登记选出B号机而进行说明。
从群管理控制装置10对B号机的轿厢控制装置11b输出该虚拟呼叫的分配信号,B号机的轿厢12b响应登记楼层。在轿厢12b接近了登记楼层时,B号机的轿厢控制装置11b点亮设置于该登记楼层的B号机用的提示灯22b,通知轿厢12b的到达(步骤S23)。
在此,通知轿厢12b的到达时,如果提示灯22b的点亮过早,则在乘梯处20的使用者有可能不乘坐已经到达的A号机的轿厢12a,而乘坐B号机的轿厢12b。这被称为“分散乘坐”,是使每1台的乘坐率降低的原因。即,虚拟呼叫的登记虽然能够缩短使用者的等待时间,但另一方面,有可能引发分散乘坐。因此,优选由虚拟呼叫引起的其他号机的到达通知尽可能在其他号机将要到达之前进行。在与提示灯的点亮联动地产生到达音的情况下也是同样的。
另外,为了使尽量多的使用者乘坐已经到达的A号机的轿厢12a,如图5所示,可以延迟登记虚拟呼叫的正时。
图5是表示虚拟呼叫的登记处理的流程图。
上述步骤S22中,在登记虚拟呼叫时,轿厢控制装置11a首先求出已经到达的A号机的轿厢12a能够乘坐的人数(步骤S31)。详细而言,轿厢控制装置11a基于从负荷检测器13a得到的轿厢12a的装载负荷而求出当前的使用者的乘坐人数Pb,并根据额定人数Pa与乘坐人数Pb之差算出能够乘坐人数Pc。
例如,假设轿厢12a的装载负荷为1000kg。在使用者一人的平均体重(包括行李的重量)设为70kg的情况下,乘坐人数Pb如下所述求出。
Pb=1000/70≈14
如果设额定人数Pa=20,则能够乘坐人数Pc如下所述求出。
Pc=Pa-Pb=6
当求出了能够乘坐人数Pc时,轿厢控制装置11a根据该能够乘坐人数Pc阶段性地设定虚拟呼叫的登记正时(步骤S32)。该情况下,能够乘坐人数Pc越多,越延迟虚拟呼叫的登记正时。具体而言,例如以Pc=2为基准,以以下那样的条件设定登记虚拟呼叫的时间T。
Pc=2人以下:T=t0(立即登记虚拟呼叫)
Pc=3~5人:T=t1(比t0晚5秒)
Pc=6人以上:T=t2(比t0晚10秒)
当到了上述设定时间T时(步骤S33中为是),轿厢控制装置11a登记虚拟呼叫(步骤S34)。该虚拟呼叫包含与轿厢12a当前响应中的乘梯处呼叫相同的登记楼层(1层)和目的地方向(向上)的信息。
像这样,能够乘坐轿厢12a的人数越多(空闲的空间越大),越延迟虚拟呼叫的登记正时,由此能够避免使用者分散乘坐其他号机,在使尽可能多的使用者乘坐先到达的A号机的轿厢12a后出发。
像这样根据第1实施方式,能够根据在乘梯处等待的使用者的滞留状态与轿厢的乘坐率的关系来判定能否乘坐,在能够乘坐的情况下进行促进乘坐通知,从而提高轿厢的乘坐率而运行。由此,能够期待减少在各楼层的乘梯处等待的使用者,结果能够谋求使用者的等待时间的缩短。
并且,在判定为存在没有乘坐到达乘梯处的轿厢的使用者的情况下,在该轿厢的出发前登记虚拟呼叫,由此能够使其他号机尽早响应,缩短使用者的等待时间。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设置为与轿厢内乘坐的使用者的状态无关地进行促进乘坐通知的构成。但是,一般来说,在轿厢内的门附近存在很多使用者常常会导致乘梯处的使用者犹豫是否要乘坐。另外,尽管轿厢内的门附近是空的,但仍进行图6那样的促进乘坐通知,有时会令轿厢内的使用者感到不舒服。因此,第2实施方式中,设置为根据轿厢内乘坐的使用者的状态进行促进乘坐通知。
以下,对第2实施方式的处理工作进行说明。再者,由于基本的处理流程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因此这里仅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轿厢控制装置的处理工作的流程图。
假设:现在,例如在1层的乘梯处20登记了向上的乘梯处呼叫,该乘梯处呼叫被分配给A号机的轿厢12a。
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当轿厢12a到达1层(乘梯处呼叫的登记楼层)时,根据在乘梯处等待的使用者的滞留状态与轿厢的乘坐率的关系来判定能否乘坐(步骤S11~S16)。
在此,第2实施方式中,在判定为能够乘坐的情况下(步骤S16中为是),轿厢控制装置11a基于轿厢12a的拍摄图像的分析结果来检测在轿厢门14a附近乘坐的使用者的滞留状态(步骤A11)。该情况下,检测在图2所示的拍摄范围L2内所占的使用者的比例,该使用者的比例越大,视为越多使用者滞留的状态即在轿厢门14a附近滞留越多使用者。再者,也可以采用高精度的图像分析技术,准确地检测出在轿厢门14a附近滞留的使用者的人数(乘坐人数),判定在轿厢门14a附近是否存在预定人数(例如2人)以上。
在轿厢门14a附近滞留很多使用者的情况、即在拍摄范围L2内检测到很多使用者的情况下(步骤A11中为是),轿厢控制装置11a进行如图6所示的促进乘坐通知(步骤S17)。
另外,在轿厢门14a附近没有很多使用者的情况、即在拍摄范围L2内没有检测到很多使用者的情况下(步骤A11中为否),轿厢控制装置11a不进行促进乘坐通知,监视轿厢12a的乘坐率的变化(步骤S18)。在轿厢12a的乘坐率与到达时刻相比增加了的情况下(步骤S18中为是),轿厢控制装置11a使轿厢12a在预定时间后关门并向下一目的地楼层出发(步骤S24)。
像这样根据第2实施方式,通过在轿厢内的门附近滞留了很多使用者的情况下进行促进乘坐通知,能够积极地使由于轿厢内的乘坐状态而犹豫是否乘坐的乘梯处的使用者乘坐。该情况下,在轿厢内的门附近有空闲的空间这样的情况下不进行促进乘坐通知,因此轿厢内的使用者不会感觉到不舒服。
(第3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果通过促进乘坐通知而提高轿厢的乘坐率,则有时轿厢会以接近满员的状态出发。当以接近满员的状态响应其他楼层的乘梯处呼叫时,无法乘载在该楼层的乘梯处等待的使用者,会使运行效率明显降低。因此,第3实施方式中,在轿厢以接近满员的状态出发了的情况下使该轿厢通过而不停靠未登记轿厢呼叫的楼层(以下称为轿厢呼叫未登记楼层),使其他号机响应该楼层。
以下,对第3实施方式的处理工作进行说明。再者,由于基本的处理流程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因此这里仅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图8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轿厢控制装置的处理工作的流程图。
假设:当前,例如在1层的乘梯处20登记了向上的乘梯处呼叫,该乘梯处呼叫被分配给A号机的轿厢12a。
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当轿厢12a到达1层(乘梯处呼叫的登记楼层)时,根据在乘梯处等待的使用者的滞留状态与轿厢的乘坐率的关系来判定能否乘坐(步骤S11~S16)。在能够乘坐的情况下,进行如图2所示那样的促进乘坐通知,判定轿厢12a的乘坐率与到达时刻相比是否增加了(步骤S18)。
在此,第3实施方式中,在轿厢12a的乘坐率与到达时刻相比增加了的情况下(步骤S18中为是),轿厢控制装置11a判定轿厢12a的出发前的乘坐率是否超过预先设定的用于判定满员的基准值(例如80%)(步骤B11)。在轿厢12a的出发前的乘坐率没有超过上述用于判定满员的基准值的情况下(步骤B11中为否),轿厢控制装置11a使轿厢12a在预定时间后关门并向下一目的地楼层出发(步骤S24)。
另一方面,在轿厢12a的出发前的乘坐率超过上述用于判定满员的基准值的情况下(步骤B11中为是),轿厢控制装置11a进行运行控制以使轿厢12通过而不停靠轿厢呼叫未登记楼层(步骤B12)。详细而言,如果轿厢12a下一个响应的乘梯处呼叫的登记楼层是轿厢呼叫未登记楼层(使用者不下梯的楼层),则轿厢控制装置11a取消该乘梯处呼叫。例如,假设在2层向上的乘梯处呼叫被分配给了轿厢12a。此时,如果从1层向上出发的轿厢12a没有登记2层的轿厢呼叫,则取消该乘梯处呼叫、通过而不停靠2层地运行。
此时,轿厢控制装置11a对成为通过而不停靠对象的轿厢呼叫未登记楼层登记虚拟呼叫,使其他号机响应(步骤B13)。如上所述,“虚拟呼叫”是指代替使用者而自动登记的乘梯处呼叫,与通常的乘梯处呼叫同样地具有登记楼层和目的地方向的信息。该情况下,登记具有成为通过而不停靠对象的轿厢呼叫未登记楼层(2层)和目的地方向(向上)的信息的虚拟呼叫。
虚拟呼叫的信息从轿厢控制装置11a输送到群管理控制装置10。群管理控制装置10中,接收该虚拟呼叫的信息作为新登记的乘梯处呼叫的信息,从A号机以外的其他号机(B号机、C号机)中选出最合适的号机,使该号机的轿厢响应登记楼层。由此,能够使其他号机的轿厢尽早响应A号机的轿厢12a没有停靠的楼层,因此能够缩短使用者的等待时间。
假设现在通过虚拟呼叫的登记而选出了B号机,则在轿厢12b接近了登记楼层时,B号机的轿厢控制装置11b点亮在该登记楼层设置的B号机用的提示灯22b,通知轿厢12b的到达(步骤B14)。
像这样根据第3实施方式,通过在轿厢以接近满员的状态出发了的情况下进行运行控制以使该轿厢通过而不停靠轿厢呼叫未登记楼层,能够避免以无法乘载使用者的状态徒劳地停靠。此时,通过登记虚拟呼叫使其他号机响应,能够缩短在该楼层的乘梯处等待的使用者的等待时间。
根据以上所述的至少1个实施方式,能够提供提高轿厢的乘坐率,消除在乘梯处等待的使用者的滞留状态,并且谋求等待时间的缩短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
再者,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由在轿厢内的门附近设置的1个相机拍摄的图像进行分析处理来检测乘梯处的状态和轿厢内的门附近的状态,但例如也可以在轿厢内设置2个相机,对由各个相机拍摄的图像进行分析处理来检测乘梯处的状态和轿厢内的门附近的状态。
总而言之,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例示,并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和主旨中,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的范围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电梯的群管理系统,具有多台轿厢,基于在任意楼层登记的乘梯处呼叫而使上述各轿厢中的1台响应上述乘梯处呼叫的登记楼层,其特征在于,具备:
乘梯处检测部,其在上述轿厢到达上述乘梯处呼叫的登记楼层并开门了时,检测在乘梯处等待的使用者的滞留状态;
乘坐率检测部,其检测上述轿厢的乘坐率;
能否乘坐判定部,其在由上述乘梯处检测部检测出在上述乘梯处滞留有使用者的状态的情况下,基于由上述乘坐率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轿厢在到达时刻的乘坐率来判定在上述乘梯处等待的使用者能否乘坐上述轿厢;
通知控制部,其在由该能否乘坐判定部判定为能够乘坐的情况下,进行用于促进乘坐上述轿厢的通知;以及
运行控制部,其在由该通知控制部使上述轿厢的乘坐率与到达时刻相比增加了的情况下,使上述轿厢关门并向下一目的地楼层出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具备乘坐状态检测部,该乘坐状态检测部检测在上述轿厢内的门附近乘坐的使用者的滞留状态,
上述通知控制部,在由上述能否乘坐判定部判定为能够乘坐的情况下,考虑由上述乘坐状态检测部检测出的在上述轿厢内的门附近乘坐的使用者的滞留状态来进行用于促进乘坐上述轿厢的通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虚拟呼叫登记部,该虚拟呼叫登记部在由上述能否乘坐判定部判定为不能乘坐的情况下、或在由上述通知控制部进行通知后上述乘梯处的使用者的滞留状态与上述轿厢的到达时刻相比没有减少的情况下,在上述轿厢的出发前登记用于使上述各轿厢中的其他轿厢响应该登记楼层的虚拟呼叫。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虚拟呼叫登记部,若能够乘坐上述轿厢的人数越多,则越延迟虚拟呼叫的登记正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运行控制部在上述轿厢的出发前的乘坐率超过预先设定的乘坐率的情况下,进行运行控制以使通过而不停靠没有登记轿厢呼叫的楼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虚拟呼叫登记部,该虚拟呼叫登记部登记用于使上述各轿厢中的其他轿厢响应因上述运行控制部而成为通过而不停靠对象的楼层的虚拟呼叫。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用于监视的相机,该相机设置在上述轿厢内,拍摄上述乘梯处的状态,
上述乘梯处检测部对由上述相机拍摄的图像进行分析处理来检测在上述乘梯处等待的使用者的滞留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设置于上述轿厢的负荷检测器,
上述乘坐率检测部根据由上述负荷检测器检测出的上述轿厢的装载负荷与额定负荷的关系来检测上述轿厢的乘坐率。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用于监视的相机,该相机设置在上述轿厢内,拍摄上述轿厢内的门附近的状态,
上述乘坐状态检测部对由上述相机拍摄的图像进行分析处理来检测在上述轿厢内的门附近乘坐的使用者的滞留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用于监视的相机,该相机设置在上述轿厢内的门附近,拍摄上述乘梯处的状态和上述轿厢内的门附近的状态,
上述乘梯处检测部对由上述相机拍摄的图像进行分析处理来检测在上述乘梯处等待的使用者的滞留状态,
上述乘坐状态检测部根据上述图像的分析结果来检测在上述轿厢内的门附近乘坐的使用者的滞留状态。
CN201610064344.8A 2015-12-01 2016-01-29 电梯的群管理系统 Active CN1068097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34889A JP6215286B2 (ja) 2015-12-01 2015-12-01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JP2015-234889 2015-12-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09708A true CN106809708A (zh) 2017-06-09
CN106809708B CN106809708B (zh) 2019-06-07

Family

ID=59016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64344.8A Active CN106809708B (zh) 2015-12-01 2016-01-29 电梯的群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215286B2 (zh)
CN (1) CN106809708B (zh)
MY (1) MY175256A (zh)
SG (1) SG10201600738R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09263A (zh) * 2017-11-21 2019-05-28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及电梯控制方法
CN110294371A (zh) * 2018-03-22 2019-10-01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利用者检测系统
CN111847149A (zh) * 2020-07-16 2020-10-30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目的层分配方法
US11661311B2 (en) 2018-09-27 2023-05-30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system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50439B1 (ja) * 2017-11-07 2019-01-09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制御方法
EP3483103B1 (en) * 2017-11-08 2023-12-27 Otis Elevator Company Emergency monitoring systems for elevators
JP6927867B2 (ja) * 2017-12-01 2021-09-0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JP6679150B1 (ja) * 2019-01-08 2020-04-15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JP6781278B2 (ja) * 2019-01-08 2020-11-04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JP6679151B1 (ja) * 2019-01-08 2020-04-15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JP6923686B1 (ja) * 2020-02-04 2021-08-25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群管理方法
JP7051996B1 (ja) * 2020-12-18 2022-04-11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CN113003362B (zh) * 2021-02-22 2023-02-03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门信息提供系统、提供方法及电梯
CN113879923B (zh) * 2021-08-31 2023-08-04 北京声智科技有限公司 电梯控制方法、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67130A (ja) * 2000-12-06 2002-06-11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装置
JP2006341964A (ja) * 2005-06-09 2006-12-21 Fujitec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案内装置
CN103287931A (zh) * 2012-02-24 2013-09-11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系统
CN104418191A (zh) * 2013-08-30 2015-03-18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170034A (ja) * 2012-02-20 2013-09-02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オペレーション制御装置及びそのオペレーション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67130A (ja) * 2000-12-06 2002-06-11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装置
JP2006341964A (ja) * 2005-06-09 2006-12-21 Fujitec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案内装置
CN103287931A (zh) * 2012-02-24 2013-09-11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系统
CN104418191A (zh) * 2013-08-30 2015-03-18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控制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09263A (zh) * 2017-11-21 2019-05-28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及电梯控制方法
CN109809263B (zh) * 2017-11-21 2021-10-01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及电梯控制方法
CN110294371A (zh) * 2018-03-22 2019-10-01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利用者检测系统
CN110294371B (zh) * 2018-03-22 2021-11-05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利用者检测系统
US11661311B2 (en) 2018-09-27 2023-05-30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system
CN111847149A (zh) * 2020-07-16 2020-10-30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目的层分配方法
CN111847149B (zh) * 2020-07-16 2022-12-20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目的层分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Y175256A (en) 2020-06-17
JP2017100839A (ja) 2017-06-08
CN106809708B (zh) 2019-06-07
SG10201600738RA (en) 2017-07-28
JP6215286B2 (ja) 2017-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09708A (zh) 电梯的群管理系统
US6257373B1 (en)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llocation of elevators based on learned travel direction and traffic
JP6318105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10225874B (zh) 电梯群管理系统
CN110116943A (zh) 电梯群管理系统和电梯群管理方法
CN108975110B (zh) 电梯系统以及电梯控制方法
KR20080047405A (ko) 엘리베이터의 제어 시스템
JP5882409B2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2017052578A (ja) エレベーター用乗りかご到着時の降車状況予測提示方法及び装置
JP6018671B1 (ja) 2方向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JP6607334B1 (ja) エレベーター乗場誘導装置
JP2019151464A (ja) エレベータ、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エレベータ制御方法、およびエレベータ群管理方法
JP2019137508A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方法および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JP2016183044A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2010184777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6337747B2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及び行先階登録制御方法
CN111891888B (zh) 自调谐门定时参数
JP2013001498A (ja)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CN108298389B (zh) 组群电梯系统
CN113942900A (zh) 群管理控制装置、调配控制方法以及电梯
US11667493B2 (en) Elevator operation for occupancy
CN108298390B (zh) 组群电梯系统
JP5955517B2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エレベータの運転制御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の運転制御方法
JP4177627B2 (ja)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4569197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3822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