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25874B - 电梯群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梯群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25874B
CN110225874B CN201880007381.2A CN201880007381A CN110225874B CN 110225874 B CN110225874 B CN 110225874B CN 201880007381 A CN201880007381 A CN 201880007381A CN 110225874 B CN110225874 B CN 1102258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door
elevator
open
wa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0738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25874A (zh
Inventor
吉川敏文
近藤靖郎
鸟谷部训
羽鸟贵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2258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258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258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258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B66B1/14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 B66B1/18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with means for storing pulses controlling the movements of several cars or c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3/00Applications of devices for indicating or signalling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elev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使用者陆续到达电梯层站的拥挤情况下,有效地控制在该楼层的电梯层站待机的电梯轿厢,使得使用者能不浪费时间地高效搭乘,提高群管理电梯整体的输送力。为此,本发明的控制多台轿厢运行的电梯群管理系统中,包括:检测位于规定楼层的电梯层站的使用者人数的检测部、对开着门停在该规定楼层的轿厢的轿厢内搭乘人数进行检测的单元、基于所述层站的使用者人数和所述轿厢内搭乘人数计算关着门停在所述规定楼层的轿厢台数的单元、以及在有轿厢关着门停在规定楼层的轿厢的情况下使该轿厢开门的单元。

Description

电梯群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多台电梯统一进行管理的电梯群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电梯系统是楼宇内垂直方向的输送系统,在特别大的楼宇中,通过由多台电梯和将这些电梯为一组来进行统一管理的电梯群管理所形成的系统构成电梯系统。这种电梯系统的目的是在每规定时间内将尽可能多的人数的使用者输送到其目的地楼层,尤其是在上班时或午饭时等使用拥挤时尤为重要。
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记载有如下的控制例:检测特定楼层的等待乘客人数,将等待乘客人数最多的关门待机轿厢选择为下一个开门待机轿厢。
此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中记载有:作为对多台电梯进行管理的群管理系统,利用统计数据判定需要程度,对于超过相当于轿厢的最大乘坐人数的额定人数所对应的阈值的呼梯,分配多台轿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3-25698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1-1952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仅考虑位于层站的等待乘客人数,未考虑已开门待机的轿厢的状况,因此存在以下问题:针对下一个开门待机轿厢,并不了解应在哪个时刻打开关着门的待机轿厢,其结果,在开门待机轿厢达到规定的负载或经过规定的时间之前,是无法打开下一个关门待机轿厢的。其结果,即使在拥挤时等待乘客人数较多时,也无法在满足上述条件之前打开关门待机轿厢,因此门一直打不开,到进入轿厢为止的等待时间变长。此外,在拥挤时仅打开等待乘客人数较多的轿厢,可能会发生台数不足而搭乘不下的情况,从而可能难以提高输送人数。
此外,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是仅基于某个时刻的需要程度来分配与之相应的多台轿厢的方式,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已经调度了轿厢的情况下,仅根据此时的需要程度无法了解轿厢的台数是否适当,还需要考虑已经调度的轿厢的状况。电梯的需求是以分为单位的短时间程度时刻进行变化的,并且还要考虑电梯轿厢的乘坐状况,若不进一步实施与状况相对应的控制,则难以调度适当的台数。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控制多台轿厢运行的电梯群管理系统中,包括:检测位于规定楼层的电梯层站的使用者人数的单元、对开着门停在该规定楼层的轿厢的轿厢内搭乘人数进行检测的单元、基于所述层站的使用者人数和所述轿厢内搭乘人数来计算关着门停在所述规定楼层的轿厢的台数的单元、以及在有轿厢关着门停在规定楼层的情况下使该轿厢开门的单元。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使使用者高效地搭乘上轿厢来进行输送,能缩短所有使用者等待电梯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整个系统的框图。
图2是实施例1的整个功能框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开门待机控制的构思的图。
图4是实施例1中的轿厢的开门待机的控制流程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开门待机的控制动作的示例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开门待机的控制动作的示例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开门待机的控制动作的示例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开门待机的控制动作的示例的图。
图9是实施例1中的选定开门待机轿厢的流程图。
图10是实施例1中的生成开门待机轿厢的引导信息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与开门待机轿厢相关的信息引导的示例的图。
图12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与开门待机轿厢相关的信息引导的示例的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与开门待机轿厢相关的信息引导的设置例的图。
图14是实施例2的整个功能框图。
图15是实施例2中的轿厢的开门待机的控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实施例1的电梯群管理系统进行说明。
实施例1
电梯系统作为在楼宇中的纵向移动单元,每天顺畅且安全地输送众多使用者。特别在大型楼宇中,由于使用者数量较多,因此设置有多台电梯,且群管理系统将这些多台电梯作为一组进行统一管理。
电梯系统的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是表示每规定时间的输送人数的输送力(由输送人数/其所需时间计算得到),在办公楼的上班时间、午饭时间那样使用拥挤时,如何提高输送力的对策十分重要。提高输送力的重点是在更短的时间内输送更多的人,作为其解决对策,着眼于有效利用在门厅层等拥挤楼层的电梯层站等待的电梯轿厢。
这里,首先对一般的电梯群管理系统中的待机电梯轿厢的控制进行说明。在某个楼层的电梯层站有多台处于待机状态的电梯轿厢的情况下,原则上实施如下运用:仅使1台轿厢开门(打开轿门和层门),剩余的轿厢在关门的状态下待机。若在相同楼层使多台轿厢开着门待机,则先乘上轿厢的使用者会按下轿厢内的关门按钮使轿厢出发,因此轿厢将在较少人数搭乘的状态下陆续出发,运行效率降低,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而采取上述方式。
因此,即使在拥挤时电梯层站有较多使用者的情况下,也进行如下运用:原则上仅1台轿厢开门待机,并从这1台开门待机的轿厢开始搭乘。这里,在拥挤时,基本上多数电梯轿厢都载着使用者行驶,出现多台待机电梯的情况较少,上述运用通常不会有问题。
然而,在群管理的电梯台数较多的情况下(例如8台以上),以及服务楼层数较少等电梯运行1圈的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即使在拥挤时也可能在层站有多台电梯待机。尤其是台数越多,可以认为这种情况越多。
本实施例的目标是:像在上班时或午饭后半段时那样,在特定楼层的电梯层站使用者陆续到来的状况下,尤其将多台电梯群管理作为对象,在该楼层的层站有多台待机电梯的情况下,有效利用这些待机电梯,提高输送力。在门厅层、食堂层等规定楼层的电梯层站有多台待机电梯且在拥挤时使用者陆续来到层站的状况下,有效利用该待机电梯的基本构思如下。
(1)检测位于电梯层站的使用者人数、已经开门待机中的电梯轿厢内的搭乘人数,实时地(时刻连续地)决定(根据状况选定多台)并控制要开门待机的电梯轿厢,以适合上述使用状况(使用人数)。
(2)将使用者引导到各轿厢,使得各使用者不浪费时间顺畅地分别搭乘进开门待机的多台电梯轿厢,并且保证各轿厢不会在人数较少的状态下出发。
尤其上述的(1)的构思是首要的,若开门的台数少于使用人数,则会产生不必要地在层站等待的使用者,反之若开门的台数较多,则会在较少人数搭乘的状态下出发或使轿厢长时间等待,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会使输送力降低。
以下,利用图1、图2说明基于上述(1)(2)的开门待机轿厢活用的构思的实施方式的示例。
首先,图1表示系统整体的功能框图。整体的结构从图的左侧开始包括:输入信息(层站呼梯、楼宇入口/楼宇内/电梯层站/轿厢内人数、时刻)、电梯群管理控制单元100、电梯号梯控制单元200(多台电梯号梯各自都具有该单元,但图中将1个单元作为代表来表示)、电梯号梯300(虽然这也是针对多台电梯的每一台具有该单元,但该图中将1个作为代表来表示)、以及针对开门待机轿厢的信息引导单元400。流程如下:电梯群管理控制单元100统一控制各电梯号梯控制单元200,由此电梯号梯控制单元200控制各电梯号梯300。
电梯群管理控制单元100包括:层站呼梯分配控制单元110、到规定楼层的轿厢调度控制单元120、楼宇内交通状态检测单元130、实时应对使用状态的开门待机控制单元140。层站呼梯分配控制单元110将要进行服务的电梯轿厢分配给层站呼梯,针对规定楼层的轿厢调度控制单元120在上班时等拥挤时实施将电梯轿厢(完成对于呼梯的服务的轿厢)调度到拥挤楼层(上班时为门厅层)的控制。分别进行多台轿厢的分配和多台轿厢的调度控制。楼宇内交通状态检测单元130根据时刻、人数信息检测上班时、午饭时等的交通状态,并基于该检测信息执行轿厢调度控制。
实时应对使用状态的开门待机控制单元140是本实施例的主控制。这里,利用层站呼梯分配、调度控制,在有多台轿厢停在特定楼层(待机)的状况下,对层站的使用者人数、电梯轿厢内的人数实时地进行响应,控制要开门待机的电梯轿厢。这里,具有如下特征:使台数与使用者人数状况相对应的轿厢开门待机。控制的输入信息是根据楼宇入口、楼宇内、电梯层站、轿厢内的人数信息、电梯号梯控制单元200获得的各轿厢的状态信息(开关门状态、停止等)。针对开门待机轿厢的信息引导单元400将与开门待机中的轿厢相关的信息提供给电梯层站的使用者来进行引导,使得该使用者顺畅地搭乘进开着门的轿厢内。
如上所述,实时应对使用状态的开门待机控制单元140在拥挤时通过层站呼梯分配、轿厢调度控制,在有多台轿厢停在规定楼层的情况下,根据使用者的状况有效地利用该轿厢(开门供使用者搭乘),来提高输送效率。以下,对于该开门待机控制单元的详细情况,使用图2进行说明。
图2表示以开门待机控制为主的系统整体的功能框图。整体结构内的电梯各号梯的控制单元200、电梯各号梯主体300、以及由群管理提供面向使用者的输出信息的关于开门待机轿厢的信息引导单元400与图1相同,省略说明。除此以外的部分对应于实时地应对图1的使用状态的开门待机控制单元。下面对该部分进行说明。
构成图2的开门待机控制的部分大致包括:实施开门待机的实时判定单元141、开门待机轿厢选定单元142、以及开门待机轿厢控制单元143这三个。实施开门待机的实时判定单元141根据电梯层站的使用者人数、已开门待机的轿厢的搭乘人数等的输入信息,在对象楼层有关着门待机的轿厢时,判定是否开门。要点是在内部计算所需的信息并进行判定,使得能实时地响应使用状况。开门待机轿厢选定单元142在判定为开门时,从关着门待机的轿厢中选定开门待机轿厢。开门待机轿厢控制单元143向所选定的轿厢(关着门待机)的电梯号梯控制单元200输出指令,以使该轿厢开门。其结果,该轿厢打开门呈开门待机状态,位于层站的使用者能进入搭乘。
上述的开门待机轿厢控制的结构中,重点在于实施开门待机的实时判定单元141,下面对其进行详细说明。实施开门待机的实时判定单元141包括:针对已开门待机轿厢的可进入搭乘人数计算单元1411、无法进入已开门待机轿厢搭乘的使用者人数计算单元1412、关门待机轿厢的开门实施判定单元1413。
首先,针对已开门待机轿厢的可进入搭乘人数计算单元1411使用已开门待机轿厢的搭乘人数检测单元502检测到的已开着门待机的轿厢的搭乘人数、已开门待机轿厢的台数检测单元201检测到的已开着门待机的轿厢的台数、轿厢搭乘最大人数设定单元150设定的轿厢搭乘最大人数,用下式计算针对已开着门待机的轿厢的可进入搭乘人数(多台轿厢的情况下为合计人数)。
[数学式1]
Figure BDA0002133513360000071
式(1)是针对开着门的各轿厢,从该轿厢的搭乘最大人数减去此时轿厢内的搭乘人数,计算此后可进入该轿厢搭乘的人数,通过对其进行合计从而算出所有开门待机轿厢的可进入搭乘人数。这里,已开门待机轿厢的搭乘人数检测单元502是轿厢内的载重传感器、轿厢内图像传感器(摄像头等)。此外,已开门待机轿厢的台数检测单元201根据电梯号梯控制单元200内数据进行检测(实际上并非是进行检测,而是直接使用电梯号梯控制单元内的数据)。轿厢搭乘最大人数设定单元150设定搭乘到轿厢的人数的实质上的最大值。该值是轿厢的额定搭乘人数的60%~80%的值,设定成符合该楼宇状况的值(通过利用机器学习的自动设定、由操作员设定等来实施)。该轿厢搭乘最大人数设定单元150成为电梯群管理控制单元100(图1)的功能。
接着,无法进入已开门待机轿厢搭乘的使用者人数计算单元1412使用由针对已开门待机轿厢的可进入搭乘人数计算单元1411算出的可进入已开门待机轿厢搭乘的人数、以及由电梯层站及其附近的使用者人数检测单元501检测到的电梯层站及其附近的使用者人数,计算无法进入已开着门待机的轿厢搭乘的使用者人数。换言之,这与已开门待机轿厢搭乘不下的使用者意思相同,还与已开门待机轿厢未搭乘上的使用者意思相同。计算式如下。
无法进入搭乘的使用者人数=层站及附近的使用者人数-可进入搭乘的人数
…式(2)
这里,电梯层站及其附近的使用者人数检测单元501是设置于对象楼层的电梯层站及其附近的图像传感器、激光传感器、检测使用者所携带的ID(个人识别)标签等的传感器。
关门待机轿厢的开门实施判定单元1413根据由无法进入已开门待机轿厢搭乘的使用者人数计算单元1412算出的无法进入已开门待机轿厢搭乘的使用者人数、由关门待机轿厢检测单元202检测到的关门待机轿厢的有无和台数的信息、轿厢搭乘最大人数设定单元150的轿厢搭乘最大人数,在该时刻有轿厢关着门待机的情况下,判定是否使轿厢开门。该判定是根据下式(3)(4)来实施的。
无法进入已开着门待机的轿厢搭乘的使用者人数≧轿厢搭乘最大人数
…式(3)
且,
该楼层的关着门待机的轿厢的台数>0
…式(4)
这里,关门待机轿厢检测单元202根据电梯号梯控制单元200内的数据进行检测(与已开门待机轿厢的台数检测单元201相同)。
式(3)(4)的判定式的意思是在位于层站的使用者无法进入已开着门待机的轿厢搭乘的人数为轿厢的搭乘最大人数以上,并且在对象楼层存在关着门待机的轿厢的情况下,实施关门待机轿厢的开门。这里,无法进入搭乘的人数设为轿厢的搭乘最大人数以上的理由是为了提高轿厢的搭乘率(实际的搭乘人数相对于搭乘最大人数的比率)。例如,在无法进入搭乘的人数较少的状况下,若使关门待机轿厢重新打开,则该轿厢会以较少人数的状态出发,从而导致之后来到层站的使用者长时间等待的风险。因此,考虑通过在层站的使用者正好为搭乘最大人数之前不开门,在达到搭乘最大人数时刻开门,从而所有人在短时间内进入轿厢搭乘,因此能提高搭乘率,缩短进入轿厢所花费的时间,提高输送效率。
即,在控制多台轿厢的电梯群管理系统中,包括:检测位于规定楼层的电梯层站的使用者人数的检测部(楼宇内交通状态检测单元130)、对开着门停在规定楼层的轿厢的轿厢内搭乘人数进行计算的人数计算部(可进入搭乘人数计算单元1411)、基于层站的使用者人数和轿厢内搭乘人数来计算关着门停在规定楼层的轿厢的台数的轿厢台数计算部(层站呼梯分配控制单元110)、以及在有轿厢关着门停在规定楼层的情况下使轿厢开门的轿厢控制部(开门待机控制单元140)。
此外,人数计算部根据开着门停止的轿厢的轿厢内搭乘人数,计算可进入轿厢搭乘的人数,轿厢控制部基于检测到的层站的使用者人数与算出的可进入搭乘人数,在有轿厢关着门停在规定楼层的轿厢的情况下,使轿厢开门。
此外,若层站的使用者人数大于可进入搭乘人数,则轿厢控制部使关着门停在规定楼层的轿厢开门。
此外,具备预先设定轿厢的搭乘最大人数的存储部(轿厢搭乘最大人数设定单元150),若层站的使用者人数与可进入搭乘人数之差为轿厢的搭乘最大人数以上,则轿厢控制部使关着门停在规定楼层的轿厢开门。
此外,人数计算部基于层站的使用者人数与开着门停止的轿厢的轿厢内搭乘人数,计算在层站的使用者中无法进入开着门停止的轿厢搭乘的人数,轿厢控制部基于算出的无法进入轿厢搭乘的人数,在有轿厢关着门停在规定楼层的情况下,使轿厢开门。
此外,关于无法进入轿厢搭乘的人数,在判断为有人无法进入轿厢搭乘时,轿厢控制部使关着门停在规定楼层的轿厢开门。
此外,在判断为无法进入轿厢搭乘的人数为轿厢的搭乘最大人数以上时,轿厢控制部使关着门停在规定楼层的轿厢开门。
此外,轿厢控制部(开门待机轿厢选定单元142)在从关着门停止的轿厢中选定重新开门停止的轿厢的情况下,当已经有开着门停止的轿厢时,先从位于比该轿厢更远离电梯层站入口的位置的轿厢开始选择。
此外,具备对开门后的轿厢在层站的位置信息进行显示的显示部(信息引导单元400)。
此外,具备对要开着门停止的轿厢规定停止时间的停止时间计算部,轿厢控制部在开着门停止的电梯经过了停止时间、轿厢内的搭乘人数或载重量达到规定值以上中的任一个满足时,使轿厢关门并出发。
此外,停止时间计算部根据设定的停止时间以及开着门停止的电梯的经过时间计算待机结束之前的剩余时间,人数计算部根据检测到的轿厢内搭乘人数或载重量计算开着门停止的轿厢的可进入搭乘人数,显示部对要开着门停止的轿厢在层站的位置信息、算出的剩余时间、以及可进入搭乘人数进行显示。以上是作为本实施例要点的实施开门待机的实时判定单元141的控制处理内容。以下,使用图3再次对于该控制处理的构思进行说明。
图3是说明实施开门待机的实时判定的控制处理的构思的图。首先,有位于对象楼层的电梯层站的使用者人数(Y01)、以及前往该层站的使用者人数。前往层站的使用者对应于在几分钟之前的时刻位于层站的使用者。其次,有已经在层站开着门待机的轿厢(Y02)和该轿厢内已搭乘的人数(Y03)。并且从各轿厢的搭乘最大人数减去已经搭乘的人数(Y03)后,得到开着门待机的轿厢的可进入搭乘人数(Y04)。位于层站的使用者依次进入该可进入搭乘的轿厢进行搭乘。然后,在轿厢的人数达到搭乘最大人数、或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该轿厢出发(该轿厢内搭乘的那部分人出发)。以上是使用者进入到电梯层站、从层站进入轿厢搭乘、轿厢出发这一系列连续的过程。
基于该过程,本实施例的实时地判定开门待机轿厢的控制的特征是:实时地检测位于层站的使用者人数(Y01)和开着门待机的轿厢的可进入搭乘人数(Y04),并依次进行判定,使得在两者的关系满足规定条件(式(2)和(3)的条件)时,进一步增加开门待机的轿厢。利用该构思,根据位于层站的使用者人数(Y01)与开着门待机的轿厢的可进入搭乘人数(Y04)的状况,适当地控制开门待机轿厢的开始时刻、台数。其结果,针对陆续来到电梯层站的使用者,适当地准备开门待机轿厢供使用者搭乘,可以抑制无用的时间延迟和提高搭乘率,从而能提高输送效率。
以下,返回图2,说明以开门待机控制为主的系统整体的功能框的内容。
在开门待机轿厢控制单元143中,除了实施关门待机轿厢的开门以外,还实施开门待机轿厢的管理。具体而言,对各开门待机轿厢的轿厢内搭乘人数与待机经过时间进行管理,在轿厢内搭乘人数达到轿厢搭乘最大人数(由轿厢搭乘最大人数设定单元150设定)的情况下,或者在经过了开门待机时间(由开门待机时间设定单元160设定)的情况下,判定为开门待机结束,使轿厢关门并出发。这里,开门待机时间设定单元160与轿厢搭乘最大人数设定单元150相同地成为电梯群管理控制单元100内的控制单元。操作员将开门待机时间设定在10~20秒的范围内。
与开门待机轿厢相关的信息引导单元400将与开门待机轿厢相关的信息引导/提供给层站的使用者,使得层站的使用者顺畅地进入开门待机轿厢进行搭乘。引导的信息是层站中的各开门待机轿厢的位置(布局)信息、针对各开门待机轿厢的可进入搭乘人数、各开门待机轿厢的出发顺序和出发之前的剩余时间、各轿厢的目的地楼层信息(快速运行时那样预先向各轿厢分配了目的地楼层的情况)。输入到该信息引导单元400的有从开门待机轿厢控制单元143获得的开门待机轿厢的号梯名称信息(用于位置信息)、从针对已开门待机轿厢的可进入搭乘人数计算单元1411得到的各开门待机轿厢的可进入搭乘人数、以及由开门待机轿厢出发剩余时间计算单元145得到的各轿厢的出发之前的剩余时间。
在开门待机轿厢出发剩余时间计算单元145中,根据开门待机时间设定单元160的开门待机时间与开门待机轿厢的待机经过时间计算单元144的待机经过时间的差,计算各开门待机轿厢的出发之前的剩余时间。此外,开门待机轿厢的待机经过时间计算单元144对各开门待机轿厢从开始开门起的经过时间进行计时,这里为了容易理解,将其放在外部进行表示,但也可以利用开门待机轿厢控制单元143对经过时间进行计时,从而直接使用开门待机轿厢控制单元143即可。
最后,对图2的追加分配判定单元111进行说明。该追加分配判定单元在有使用者无法进入已开门待机轿厢(人数大于零)并且在该楼层没有关门待机轿厢时,判定对该楼层实施追加分配新的轿厢。该判定结果输出到分配轿厢选定单元(图1的标号110中的处理),当实施追加分配时,在该单元中选定适当的分配轿厢。
该追加分配判定单元的目的是:例如假设在大型会议结束时或活动结束时等从特定楼层产生非常多的电梯使用者的情况下,当利用无法进入已开门待机轿厢进行搭乘的使用者人数计算单元1412判定为有无法进入搭乘的使用者并且在该楼层没有关门待机轿厢时,先行分配调度供该使用者搭乘的轿厢。通过先行分配,将该分配的轿厢调度到对象楼层,能快速地实施关门待机或开门让使用者进入。
图4示出针对图2所示的开门待机控制为主的系统整体的功能框图的动作流程。下面对本流程的内容进行说明。
首先,在作为对象的楼层判定是否是实施多台开门待机的楼层(处理F01)。通常为仅1台开门待机,但对于图1、图2所示的实时应对使用状态地实施开门待机控制的情况下,会发生多台开门待机,因此如上述那样进行判定。因而,多台开门待机和实时应对使用状态地实施开门待机的意思相同。此外,上述的楼层是门厅层、食堂层、有大会议室的楼层等会有很多人从该楼层使用电梯的楼层。
在是实施多台开门待机的楼层的情况下,接着判定是否是实施多台开门待机的时间(或者交通流状态)(处理F02)。例如,上班时、午饭后半段、大型会议结束时等符合实施开门待机的时间。
在是实施多台开门待机的时间的情况下,接着根据传感器或过去的数据检测或计算针对对象楼层的以下数据(处理F03):电梯层站和层站附近的使用者人数、已开门待机轿厢的搭乘人数、已开门待机轿厢的台数、关门待机轿厢的台数。这里,电梯层站附近是指从层站的入口、楼宇的玄关口(入口)到电梯层站的区域。
在检测或计算上述的数据后,利用下式计算针对已开门待机轿厢的可进入搭乘人数(处理F04)。
(已开门待机轿厢的台数×轿厢搭乘最大人数)-已开门待机轿厢的搭乘人数的合计值··式(5)
或者
[数学式2]
Figure BDA0002133513360000141
这里,式(5)与式(6)相同,都是计算可进入已开门待机轿厢搭乘的人数。此外,式(6)是与式(1)相同的式子。
如上所述,在计算可进入已开门待机轿厢搭乘的人数后,根据上述的式(2)计算无法进入已开门轿厢搭乘的使用者人数(处理F05)。这里在式(2)的值为负数的情况下,将该值设为0。
使用算出的无法进入已开门轿厢搭乘的使用者人数,实施上述的式(3)的判定,判定该人数是否多到满足规定条件(处理F06)。在式(3)为是的情况下,进一步实施上述的式(4)的判定,判定有无关门待机轿厢(处理F07)。
最后,在式(4)为是的情况下,判定对开门待机轿厢实施开门,选定重新开门待机的轿厢,使该轿厢开着门待机(处理F08)。
以上是针对以图2所示的开门待机控制为主的系统整体的功能框图的动作流程,由此能根据层站的使用者人数和已开着门待机轿厢的搭乘人数的状况,依次决定新的开门待机轿厢。由此,不限于1台,根据使用状况,也可能实施2台、3台这样的多台开门待机。即,根据使用状况,能实时地控制开门待机轿厢的台数、开门时刻,能提高拥挤时的输送效率。
以下,使用图5~图8,对利用图2、图3、图4说明的实时地响应使用状态的开门待机的控制动作的示例进行说明。图5~图8分别表示开门待机的控制对象楼层(门厅层)的电梯层站及其附近的使用者的状况、各轿厢内的搭乘人数的状况,对根据层站的使用者人数、开着门待机的轿厢内的搭乘人数实时地执行开门待机控制的情况进行说明。以下,对于各附图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5(a)、图5(b)、图6(a)、图6(b)表示在被群管理的6台电梯的群管理电梯系统的控制对象楼层的层站和6台电梯的轿厢内的使用者的状况,表示按照该顺序随着时间经过的状况以及开门控制的动作。层站及电梯轿厢的配置在各图中是相通的,相同的配置标注相同的标号。
首先,对于图5(a)进行说明。图5(a)示出6台群管理电梯系统的开门控制对象楼层(例如门厅层)的电梯层站及其附近的状况。分别表示层站A01、包含层站入口的层站附近A02、各电梯号梯的轿厢或电梯井(1号梯A02、2号梯A03、4号梯A04、5号梯A05)。
1号梯A02处于轿厢关着门待机的状态,用白底表示轿厢在待机,以门A021关闭的状态表示关着门(层站和轿厢的门关闭)的状态。2号梯A03用黑底表示其轿厢不在该楼层,而正在其他楼层行驶的状态。3号梯和6号梯也与2号梯处于相同状态(轿厢正在其他楼层行驶)。4号梯A04处于开着门待机的状况(用白底表示轿厢),门(层站的门和轿厢的门)A041处于打开的状态,层站的使用者进入该轿厢。标号A061的圆表示一个进入轿厢的使用者,轿厢内搭乘人数处于6人的状况。5号梯A05与1号梯A02相同,轿厢关着门待机,轿厢在该楼层待机,而门A051处于关闭的状态。在电梯层站内A01和入口附近A02的使用者合计有16人。例如,标号A062的圆表示一个电梯层站内的使用者,标号A063表示一个在电梯层站入口的使用者。
图5(a)是以上所记载的状况,以下,对在此时的图2所示的功能框中实施开门待机的实时判定单元(图2的标号141)的处理的状态进行说明。另外,虽然省略说明,但处理的流程与图4的流程相同。
首先,各检测值与设定值如下。
(a)电梯层站及其附近的的使用者人数:16人(图2的电梯层站及其附近的使用者人数检测单元501)
(b)已开着门待机的轿厢的搭乘人数合计值:6人(图2的已开门待机轿厢的搭乘人数检测单元502),这里开门待机的轿厢仅4号梯A04。
(c)已开着门待机的轿厢台数:1台(图2的已开门待机轿厢的台数检测单元201)
(d)关着门待机的轿厢:1号梯A02与5号梯A05(图2的关门待机轿厢检测单元202)
(e)轿厢的搭乘最大人数:设定为10人(图2的轿厢搭乘最大人数设定单元150),这里轿厢的额定载人数是14人,将搭乘率70%作为实际的搭乘最大人数,设定为10人。
根据上述的检测值或设定值,各计算值和判定处理如下。
(f)针对已开着门待机的轿厢的可进入搭乘人数:根据式(1),10-6=4人(图2的针对已开门待机轿厢的可进入搭乘人数计算单元1411)
(g)无法进入已开着门待机的轿厢搭乘的使用者人数:根据式(2),16-4=12人(图2的无法进入已开门待机轿厢搭乘的使用者人数计算单元1412)
(h)关门待机轿厢的开门判定:关于式(3),无法进入开着门待机的轿厢搭乘的使用者人数12人>轿厢最大搭乘人数10人。关于式(4),关门待机轿厢台数2台>0。由此,由于满足式(3)的条件,判定对关门待机轿厢实施开门(图2的关门待机轿厢的开门实施判定单元1413)。
由此,在图5(a)的状况下,层站的使用者中无法进入开着门待机的轿厢搭乘的人数超过轿厢搭乘最大人数,因此判定为对关门待机轿厢实施开门。其结果,图2的开门待机轿厢选定单元142对关门待机轿厢的1号梯A02与5号梯A05的比较结果是选定5号梯实施开门,和图2的开门待机轿厢控制单元143、电梯号梯控制单元200传输开门待机的控制指令,执行5号梯的开门待机。
图5(b)表示从图5(a)的状况开始实施5号梯的开门待机又经过一段时间后的状况。与图5(a)相同的部分附加了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相对于图5(a)的变化为5号梯A05成为开门待机(门A051呈开门状态),层站的使用者进入5号梯搭乘,且有2人搭乘(标号A064是搭乘的一个使用者)。此外,已开着门待机的4号梯A04的搭乘人数也从6人增加为8人。位于层站内和附近的使用者人数由于减去进入轿厢的人(减法)、加上新来到层站的人(加法),合计变为14人。
在该状况下,与图5(a)的情况相同,以下对图2所示的功能框中的实施开门待机的实时判定单元(图2的标号141)的处理状态进行说明。
首先,各检测值和设定值如下。
(a)电梯层站及其附近的使用者人数:14人
(b)已开着门待机的轿厢的搭乘人数合计值:10人,这里开门待机的轿厢为4号梯和5号梯。
(c)已开着门待机的轿厢的台数:2台
(d)关着门待机的轿厢:1号梯
(e)轿厢的搭乘最大人数:10人
根据上述的检测值或设定值,各计算值和判定处理如下。
(f)针对已开着门待机的轿厢的可进入搭乘人数:根据式(1),20-10=10人
(g)无法进入已开着门待机的轿厢的使用者人数:根据式(2),14-10=4人
(h)关门待机轿厢的开门判定:关于式(3),无法进入开着门待机的轿厢搭乘的使用者人数4人<轿厢最大搭乘人数10人由此,不满足式(3)的条件,判定为不对关门待机轿厢实施开门。
图6(a)表示从图5(b)的状况开始又经过一段时间后的状况。与图5(b)相同的部分附加了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相对于图5(b)的变化是首先4号梯的轿厢A04的搭乘人数达到搭乘最大人数10人,图2的开门待机轿厢控制单元143判定开门待机结束。其结果,4号梯关闭门A041,轿厢出发。5号梯A在开门待机状态下,轿厢内的进入搭乘人数增加到6人。位于层站内和附近的使用者人数变为合计10人。
在该状况下,与图5(b)的情况相同,以下对图2所示的功能框中的实施开门待机的实时判定单元(图2的标号141)的处理状态进行说明。
首先,各检测值和设定值如下。
(a)电梯层站及其附近的使用者人数:10人(图2的电梯层站及其附近的使用者人数检测单元501)
(b)已开着门待机的轿厢的搭乘人数合计值:6人(图2的已开门待机轿厢的搭乘人数检测单元502),这里开门待机的轿厢仅5号梯A05。到此,开着门待机的4号梯A04关门并处于出发准备中。
(c)已开着门待中的轿厢台数:1台(图2的已开门待机轿厢的台数检测单元201)
(d)关着门待机的轿厢:1号梯A02(图2的关门待机轿厢检测单元202)
(e)轿厢的搭乘最大人数:10人(图2的轿厢最大人数设定单元150)
根据上述的检测值或设定值,各计算值和判定处理如下。
(f)针对已开着门待机的轿厢的可进入搭乘人数:根据式(1),10-6=4人(图2的针对已开门待机轿厢的可进入搭乘人数计算单元1411)
(g)无法进入已开着门待机的轿厢搭乘的使用者人数:根据式(2),10-4=6人(图2的无法进入已开门待机轿厢搭乘的使用者人数计算单元1412)
(h)关门待机轿厢的开门判定:关于式(3),无法进入开着门待机的轿厢搭乘的使用者人数6人>轿厢最大搭乘人数10人由此,不满足式(3)的条件,判定为不实施关门待机轿厢的开门(图2的关门待机轿厢的开门实施判定单元1413)。
图6(b)表示从图6(a)的状况开始又经过一段时间后的状况。与图6(a)相同的部分附加了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相比于图6(a)的变化是首先4号梯的轿厢A04从该楼层出发并行驶到其他楼层,5号梯的轿厢A05的进入搭乘人数增加到9人。并且,如后述那样,由于层站的使用者增加,判定开门待机轿厢有新增,关着门待机的轿厢A02变为开始开门(A021)的状况。位于层站内和附近的使用者人数变为合计11人。
在该状况下,与图6(a)的情况相同,以下对图2所示的功能框中的实施开门待机的实时判定单元(图2的标号141)的处理状态进行说明。
首先,各检测值和设定值如下。
(a)电梯层站及其附近的使用者人数:11人
(b)已开着门待机的轿厢的搭乘人数合计值:9人,这里开门待机的轿厢仅5号梯A05。
(c)已开着门待机的轿厢的台数:1台
(d)关着门待机的轿厢:1号梯A02,图6(b)中已经开始开门但这里考虑即将开始开门的状况。
(e)轿厢的搭乘最大人数:10人
根据上述的检测值或设定值,各计算值和判定处理如下。
(f)针对已开着门待机的轿厢的可进入搭乘人数:根据式(1),10-9=1人
(g)无法进入已开着门待机的轿厢搭乘的使用者人数:根据式(2),11-10=10人
(h)关门待机轿厢的开门判定:关于式(3),无法进入开着门待机的轿厢搭乘的使用者人数10人≧轿厢最大搭乘人数10人关于式(4),关门待机轿厢台数1台>0。由此,由于满足式(3)的条件,判定对关门待机轿厢实施开门。
以上判定的结果,关门待机轿厢的1号梯A02实施开门,1号梯开始打开门A021,呈图6(b)的状况。
以上,在图5(a)(b)、图6(a)(b)的流程中,对根据电梯层站的使用者状况、开门待机轿厢的搭乘人数的状况实时地控制开门待机的轿厢的动作进行了说明。考虑到在上班、午饭等拥挤时陆续来到电梯层站的使用者、从层站进入开着门待机的电梯轿厢搭乘的人员活动状况,通过上述的控制,能以适当的台数、在适当的时刻控制开门待机轿厢,因此即使在拥挤时使用者也能顺畅地从层站进入电梯轿厢搭乘,可抑制时间浪费,并且还适当地控制搭乘人数,能提高群管理电梯系统的输送效率。
图7、图8与图5、图6相同,表示图2所示的功能框的开门待机控制的动作。图7、图8与图5、图6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电梯层站的入口跟前有出入口(图7(a)(b)的标号A07、图8的标号A08),例如假设为门厅层(玄关层)。要点在于在该出入口事先检测将要进入电梯层站的人。下面对图7、图8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7(a)(b)与图5(a)相同,表示被群管理的6台电梯的群管理电梯系统的控制对象楼层中的层站和6台电梯的轿厢内的使用者的状况,表示按照该顺序随着时间经过的状况和开门控制的动作。层站和电梯轿厢的配置与图5(a)相同,相同的配置标注相同的标号。与图5(a)的不同之处在于有出入口A07,并在该处事先检测前往电梯层站A01的使用者人数。在后文中进行描述,该出入口A07对应于图2的电梯层站及其附近的使用者人数检测单元501。此外,出入口A07也可以是安全门、进出门。
以下,首先根据图7来进行说明。这里,与图5(a)相同的部分附加了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作为该图的状况,首先4号梯A04与5号梯A05开着门待机,9人搭乘4号梯,3人搭乘5号梯。关门待机轿厢仅1号梯A02,2号梯、3号梯、6号梯不在该楼层,正在其他楼层行驶。位于电梯层站A01的使用者合计9人,将要通过出入口A07进入电梯层站的使用者为2人。
此处的要点在于通过累计从该出入口进入电梯层站的人数,来计算位于电梯层站的使用者人数。位于电梯层站的使用者人数是将比该时刻稍前的位于电梯层站的使用者人数与从出入口进入电梯层站的人数相加,再减去进入开着门待机的电梯搭乘的人即可。由此,利用出入口的人数检测和电梯轿厢内的搭乘人数检测单元,通过计算能检测出电梯层站的使用人数。因此,图7(a)的出入口A07对应于图2的电梯层站及其附近的使用者人数检测单元501。
基于该方法,后面与图5(a)的情况相同,能执行图2所示的功能框中的实施开门待机的实时判定单元(图2的标号141)的处理。下面对该部分进行说明。
首先,各检测值和设定值如下。
(a)电梯层站及其附近的使用者人数:9人(通过上述的方法检测出)
(b)已开着门待机的轿厢的搭乘人数合计值:9+3=12人(图2的已开门待机轿厢的搭乘人数检测单元502),这里开门待机的轿厢是4号梯A04和5号梯A05。
(c)已开着门待机的轿厢台数:2台(图2的已开门待机轿厢的台数检测单元201),
(d)关着门待机的轿厢:1号梯A02(图2的关门待机轿厢检测单元202)。
(e)轿厢的搭乘最大人数:10人(图2的轿厢搭乘最大人数设定单元150)
根据上述的计算值、检测值、设定值,各计算值和判定处理如下。
(f)针对已开着门待机的轿厢的可进入搭乘人数:根据式(1),20-12=8人(图2的针对已开门待机轿厢的可进入搭乘人数计算单元1411)
(g)无法进入已开着门待机的轿厢搭乘的使用者人数:根据式(2),9-8=1人(图2的无法进入已开门待机轿厢的使用者人数计算单元1412)
(h)关门待机轿厢的开门判定:关于式(3),无法进入开着门待机的轿厢搭乘的使用者人数1人>轿厢最大搭乘人数10人。由此,不满足式(3)的条件,判定为不实施关门待机轿厢的开门(图2的关门待机轿厢的开门实施判定单元1413)。
图7(b)表示从图7(a)的状况开始又经过一段时间后的状况。与图7(a)相同的部分附加了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相比于图7(a)的变化是首先4号梯的轿厢A04的搭乘人数达到搭乘最大人数10人,利用图2的开门待机轿厢控制单元143判定开门待机结束。其结果,4号梯关闭门A041,轿厢出发。5号梯A在开门待机状态下,进入轿厢内搭乘人数增加到5人。位于层站内和附近的使用者人数变为合计8人。
位于层站内和附近的使用者人数利用上述的计算方法,根据从图7(a)的状况开始的层站使用者人数9人、进入层站的人数2人(相加)、从图7(a)到图7(b)经过的时间中进入开门待机轿厢4号梯、5号梯搭乘的人数3人(减去),能算出9+2-3=8人。
以下,各人数的检测、计算处理与上述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
图8是相对于图7(a),出入口A08位于楼宇的入口,到电梯层站A01的距离(A08)较长的楼宇结构。因此,由出入口A08进入的人(A066)不仅有前往电梯层站A01的人(A067),还有朝其他方向移动的人(A068)。在该图8的情况下,也与图7(a)的情况相同,根据由出入口A08进入楼宇内的人数、其中前往电梯层站的人数、进入开着门待机的轿厢搭乘的人数,能推定位于电梯层站的使用者人数。具体而言,若能从由出入口进入楼宇内的人数中计算出前往电梯层站的人数,则之后使用前往电梯层站的人数,通过与图7(a)相同的方法,能计算出位于电梯层站的使用者人数。这里,由出入口进入楼宇内的人数中前往电梯层站的人数的计算方法考虑根据过去的数据以统计方式推定的方法(包含机器学习)、设置传感器直接检测的方法。因此,也可以认为图8的出入口A08对应于图2的电梯层站及其附近的使用者人数检测单元501。
若能算出层站的使用者人数,则与图5(a)、图7(a)所说明的内容相同,能算出已开门待机轿厢的可进入搭乘人数、无法进入已开门待机轿厢搭乘的使用者人数,实施是否使关门待机轿厢开门的判定。
图9是表示在图4所示的开门待机轿厢台数的控制流程中选定开门待机轿厢的处理(根据图4的对象楼层的关着门待机的轿厢,选定重新开门待机的轿厢的处理(F08))的流程图。在图9中,与图4不同的部分附加了不同标号。以下,对于与图4不同的处理的部分进行说明。
在该楼层有关着门待机的轿厢时(处理F07的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判定在关着门待机的轿厢中是否有距离层站入口的距离比已开着门待机的每个轿厢都要长的轿厢(F081)。存在上述的关门待机轿厢的情况下,将该轿厢设定为下一个开门待机轿厢(F082)。这里,在存在多台上述的关门待机轿厢的情况下,设定为其中距离层站入口更近的轿厢。
如果在没有满足距离层站入口的距离比已开着门待机的每个轿厢都要长这一条件的开门待机轿厢的情况下,将关着门待机的轿厢中距离层站入口的距离最长的轿厢设定成下一个开门待机轿厢(F083)。
通过以上的图9所示的开门待机轿厢的选定法,来到层站的使用者距离已开着门待机的轿厢比重新开门待机的轿厢更近,因此容易进入该已开着门待机的轿厢搭乘。由此,由于容易进入已开着门待机的轿厢搭乘,能提高开门待机轿厢的搭乘率,能提高整体的输送力。反之,在不实施这种选定法的情况下,由于使用者先进入重新开门待机的轿厢,已开着门待机的轿厢将以较低的搭乘率出发,可能会导致输送力降低。
图10是表示生成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开门待机轿厢的引导信息(图2的标号400的单元)的流程图。这是用于使到达层站的使用者顺畅地进入多台开门待机轿厢搭乘的引导信息。
首先,开门待机轿厢控制单元143(图2)判定在实施多台开门待机的楼层当前是否有开着门待机的轿厢(F09)。在“是”的情况下前进到下一个处理,“否”的情况下退出本处理。
在有开着门待机的轿厢的情况下,开门待机轿厢可进入搭乘人数计算单元1411(图2)针对各开门待机轿厢计算之后可进入该轿厢搭乘的人数(F10)。
该值能通过求出轿厢搭乘最大人数与该轿厢的已搭乘人数之差来算出。
接着,开门待机轿厢出发剩余时间计算单元145针对各开门待机轿厢计算开门待机期满之前的剩余时间(F11)。该值能根据开门待机时间的设定值与从该轿厢开始开门待机起的经过时间之差来计算。
并且,开门待机轿厢出发剩余时间计算单元145(图2)根据算出的开门待机期满之前的剩余时间,判定开着门待机的轿厢的出发顺序(F12)。剩余时间越少,出发顺序就能被判定为越靠前。
接着,开门待机轿厢控制单元143(图2)针对开着门待机的各轿厢,判定是否预先指定了目的地楼层(F13)。上班时的分割快速运行那样的控制与该情况相符。
在预先指定了目的地楼层的情况下,信息引导单元400(图2)将开着门待机的各轿厢相关的以下信息引导提供给层站的使用者(F14)。
1)该轿厢的出发顺序、2)该轿厢的开门待机期满(出发)之前的剩余时间、3)可进入该轿厢搭乘的人数、4)该轿厢的目的地楼层。
在未预先指定目的地楼层的情况下,对从上述F14的信息项目中去除目的地楼层信息后的信息进行引导提供(F15)。
即,具备顺序判定部(轿厢控制单元143),该顺序判定部根据算出的开着门停止的轿厢的剩余停止时间,判定结束开门停止使电梯出发的顺序,显示部显示出发顺序。
图11是表示与图2、图10所示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开门待机轿厢相关的信息引导的示例的图。这里,假设大型的信息显示装置那样的设备。显示器部分B01中,与该电梯层站的模拟图像B02相配合地显示关于开着门待机的电梯轿厢的信息。表示层站上的各轿厢(3台面对面配置,合计6台)的图像是B03~B08,与显示了“可搭乘”的B03、B06、B07的各轿厢的图像对应的电梯号梯(1号梯、4号梯、5号梯各号梯)表示在开着门待机时可进入搭乘的号梯。层站的使用者通过观察该显示,能迅速地确认开着门待机的轿厢与层站的位置。并且,涂黑的号梯(2号梯、3号梯、6号梯)表示关门状态(行驶中等不是进入搭乘对象的号梯)。
对于在开着门待机时可搭乘的各号梯的轿厢图像B03、B06、B07每一个,分别提示使用者进入轿厢搭乘所需要的或者成为参考的信息(B09、B10、B11)。具体而言,对于各轿厢显示轿厢出发之前的剩余时间的信息B091、进入轿厢搭乘的人数的信息B092。看到该信息,使用者能在赶时间的时候选择出发时间较早(较短)的号梯,不赶时间的人可选择距离出发之前有一段时间的号梯。此外,通过观察可进入搭乘人数,能判断是否能进入该轿厢搭乘。此外,群管理控制侧的目标还在于:使尽可能多的使用者搭乘上轿厢(提高搭乘率)来提高输送力,因此通过显示进入搭乘人数信息,从而促使使用者进入轿厢搭乘。
以上,通过图11所示的与开门待机轿厢相关的信息引导,电梯层站的使用者可以迅速地知道开着门待机的轿厢及其位置,并且根据出发之前的时间、可进入搭乘人数的信息,能分别选择希望的电梯轿厢。此外,拥挤时基本上赶时间的使用者较多,因此通过上述的显示,能提高轿厢的搭乘率和缩短进入轿厢搭乘之前的时间。其结果,提高由每小时的输送人数决定的电梯的输送力。
图12是表示与图2、图10所示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开门待机轿厢相关的信息引导的示例,且与图11不同的示例的图。在图12中,与图11不同的部分附加了不同的标号,这里仅说明该部分。在图12中,与图11的不同点在于:在针对开门待机的轿厢的引导信息中,追加了出发顺序B093、目的地楼层信息B094。通过追加上述信息,使用者能更准确地判断。此外,目的地楼层信息在实施像分割快速运行那样的不同号梯有不同目的地楼层的运行时是必须的。
图13是表示与图11、图12等所示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开门待机轿厢相关的信息引导的设置例的图。这里提供的信息是在图11、图12中说明过的内容。图13表示2台面对面配置的4台群管理电梯的层站(C01)的状况。在4台电梯的各层门(C02、C03、C04、C05),开着门待机的轿厢有2台,分别为标有C02和C04的标号的号梯。提供信息的信息显示装置可以设置于到达电梯层站的使用者能立即看到的易察觉位置,可以是层站入口的壁面(C06或C07的位置)、悬挂在层站内的天花板上的位置(C08)等。
实施例2
对实施例2的电梯群管理系统进行说明。另外,省略与实施例1相同的部分的说明。
图14表示以开门待机控制为主的系统整体的功能框图,表示与图2不同的实施方式。在图14中,与图2相同的部分也附加了相同标号,这里省略其说明。
在图14中,与图2不同的部分是实施开门待机的实时判定单元141的内部处理与开门待机轿厢的可进入搭乘人数计算单元146。这里,开门待机轿厢的可进入搭乘人数计算单元146是与图2的针对已开门待机轿厢的可进入搭乘人数计算单元1411相同的处理,仅处理的位置发生变化,因此省略处理内容。下面,对实施开门待机的实时判定单元141的内部处理进行说明。
图14的实施开门待机的实时判定单元141的内部处理包括:开门待机轿厢所需台数计算单元1414和关门待机轿厢的开门实施判定单元1415。
首先,开门待机轿厢所需台数计算单元1414根据电梯层站及其附近的使用者人数检测单元501的检测人数、已开门待机轿厢的搭乘人数检测单元502的检测人数、轿厢搭乘最大人数设定单元150的设定人数,使用下式计算开门待机轿厢的所需台数。
开门待机轿厢的所需台数
=INT[(电梯层站和层站附近的使用人数+已开门待机轿厢的搭乘人数的合计值)/轿厢搭乘最大人数]
··式(7)
在式(7)中,INT表示将括号内的运算结果的小数点以下舍去的取整函数处理。通过利用式(7)计算所需的待机台数,能求出适合使用人数、搭乘状况的台数。并且通过取整处理,能以必须并且不过量的数值算出待机台数。
接着,关门待机轿厢的开门实施判定单元1415用下面2个式子判定是否需要新的开门待机轿厢,并且是否有关门待机轿厢。
开门待机轿厢的所需台数>已开门待机轿厢台数
…式(8)
关着门待机的轿厢的台数>0
…式(9)
满足这两个公式的条件时,判定为需要新的开门待机轿厢,利用开门待机轿厢选定单元142从关门待机轿厢中选定适当的轿厢使之成为新的开门待机轿厢。之后的处理与图2的功能框图相同。
图14的功能框的特征是将开门待机轿厢的台数作为指标,计算所需台数,与此相对应地设定开门待机轿厢的台数。尤其是,该方法在使用者急剧增加的情况下,能使多台同时地开门进行开门待机,例如在式(8)中开门待机轿厢的所需台数比已开门待机轿厢的台数多2台,并且关门待机轿厢为2台以上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一次性使2台开门待机的控制。
其结果,例如,在有大会议室的楼层,事先使电梯在该楼层待机,从而即使在会议结束后有很多使用者聚集在电梯层站的情况下,也能根据其人数使多台轿厢同时开门,在短时间内输送大量的使用者。
即,轿厢台数计算部基于轿厢层站的使用者人数、开着门停止的轿厢的轿厢内搭乘人数、轿厢的搭乘最大人数,计算要开着门停在规定楼层的轿厢的所需台数,轿厢控制部基于所需轿厢台数,在有轿厢关着门停在规定楼层时,使轿厢开门。
此外,若所算出的所需台数大于此时开门停止的轿厢台数,则轿厢控制部使关着门停在规定楼层的轿厢开门。
图15示出针对图14所示的开门待机控制为主的系统整体的功能框的动作流程,是对图4的动作流程进行了变更后得到的。在图15的动作流程中,与图4相同的部分附加了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
图15的动作流程中,与图4的不同点在于:利用式(7)计算开门待机轿厢的所需台数的处理(F16)、用式(8)判定开门待机轿厢的所需台数是否大于已开门待机轿厢台数的处理(F17)这两点。
图15的动作流程的控制的效果与图14的相同,根据使用者的状况计算所需的开门待机轿厢的台数,与已开着门待机的轿厢台数相比,计算要重新开门待机的轿厢的台数,从而也可以根据使用状况进行多台的同时开门待机控制。
以上,上述说明的实时地响应使用状态的开门待机的电梯轿厢控制如上述说明那样,在台数越多的电梯群管理系统中,越能发挥作用。具体而言,认为在8台以上的群管理中有效,下面说明其理由。
一般将电梯运行一圈的时间定为60秒~120秒左右。假设将1圈时间设为60秒的情况下,群管理的电梯的台数多至8台以上时,轿厢到达规定楼层(例如门厅层)的到达间隔平均为60秒/8台=7.5秒。考虑到多人进入搭乘所花费的时间,假设电梯轿厢的待机时间(开着门的待机停止时间)为10~15秒,在门厅层1台轿厢开着门待机而其它轿厢将要到达门厅层的可能性变高。因而,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多台开门待机的执行机会变多。并且,台数越多,该机会越大,例如,在台数为12台并且运行1圈的时间为60秒的情况下,到达门厅层的平均到达间隔为5秒,若待机时间设为15秒左右,则在门厅层的待机轿厢可能增加到3台,在电梯使用者人数较多的情况下,若与此相对应地使2~3台待机电梯轿厢开着门待机,则能使多人在相同时间内搭乘并运输。由此,认为图1、图2、图14等所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多台开门待机控制的构思方法在8台以上的台数较多的电梯群管理中尤其有效,并且台数越多则效果越大。
标号说明
100 电梯群管理控制单元
110 层站呼梯分配控制单元
111 追加分配判定单元
120 到规定楼层的轿厢调度控制单元
130 楼宇内交通状态检测单元
140 实时应对使用状态的开门待机控制单元
141 实施开门待机的实时判定单元
1411 针对已开门待机轿厢的可进入搭乘人数计算单元
1412 无法进入已开门待机轿厢搭乘的使用者人数计算单元
1413 关门待机轿厢的开门实施判定单元
142 开门待机轿厢选定单元
143 开门待机轿厢控制单元
144 开门待机轿厢的待机经过时间计算单元
150 轿厢搭乘最大人数设定单元
160 开门待机时间设定单元
200 电梯号梯控制单元
201 已开门待机轿厢的台数检测单元
202 关门待机轿厢检测单元
300 电梯号梯
400 与开门待机轿厢相关的信息引导单元
501 电梯层站及其附近的使用者人数检测单元
502 已开门待机轿厢的搭乘人数检测单元。

Claims (10)

1.一种电梯群管理系统,对多台轿厢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位于规定楼层的电梯层站的使用者人数的检测部;
对在所述规定楼层处开着门停止的轿厢的轿厢内搭乘人数进行计算、基于所述电梯层站的使用者人数和所述轿厢内搭乘人数来对所述使用者中无法搭乘所述开着门停在所述规定楼层的轿厢的人数进行计算的人数计算部;
基于所述电梯层站的使用者人数和所述轿厢内搭乘人数来计算关着门停在所述规定楼层的轿厢的台数的轿厢台数计算部;以及
使所述轿厢台数计算部所计算出的台数的轿厢关着门待机在所述规定楼层、在所述无法搭乘的人数为所述轿厢的搭乘最大人数以上的情况下进行开门控制的轿厢控制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预先设定所述轿厢的搭乘最大人数的存储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法搭乘的人数是所述电梯层站的使用者人数与开着门停在所述规定楼层的轿厢的轿厢内搭乘人数之间的人数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预先设定所述轿厢的搭乘最大人数的存储部,
所述轿厢台数计算部基于所述电梯层站的使用者人数、所述开着门停止的轿厢的轿厢内搭乘人数、轿厢的搭乘最大人数,计算要开着门停在所述规定楼层的轿厢的所需台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轿厢台数计算部根据将所述电梯层站的使用者人数与所述开着门停止的轿厢的轿厢内搭乘人数的和除以轿厢的搭乘最大人数而得到的商,来计算所需台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轿厢控制部在从关着门停止的轿厢中选定重新开门停止的轿厢的情况下,当有轿厢已经开着门停止时,先从距离电梯层站入口比该开着门停止的轿厢更远的位置的轿厢开始进行选择。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显示开门后的轿厢在层站的位置信息的显示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对所述开着门停止的轿厢规定停止时间的停止时间计算部,
所述轿厢控制部在开着门停止的电梯的所述停止时间期满、轿厢内的搭乘人数或载重量达到规定值以上中的任一个满足时,使轿厢关门并出发。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显示部,
所述停止时间计算部根据设定的停止时间与开着门停止的电梯的经过时间来计算待机结束之前的剩余时间,
所述人数计算部根据检测到的所述轿厢内搭乘人数或载重量来计算所述开着门停止的轿厢的可进入搭乘人数,所述显示部显示开着门停止的轿厢在层站的位置信息、算出的所述剩余时间、以及所述可进入搭乘人数。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顺序判定部,该顺序判定部根据算出的所述开着门停止的轿厢的剩余停止时间,判定结束开着门停止并使电梯出发的顺序,
所述显示部显示所述出发的顺序。
CN201880007381.2A 2017-05-31 2018-04-10 电梯群管理系统 Active CN1102258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07320 2017-05-31
JP2017107320A JP6979795B2 (ja) 2017-05-31 2017-05-31 エレベーター群管理システム
PCT/JP2018/015096 WO2018221023A1 (ja) 2017-05-31 2018-04-10 エレベーター群管理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25874A CN110225874A (zh) 2019-09-10
CN110225874B true CN110225874B (zh) 2021-12-10

Family

ID=64456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07381.2A Active CN110225874B (zh) 2017-05-31 2018-04-10 电梯群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979795B2 (zh)
CN (1) CN110225874B (zh)
WO (1) WO201822102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32670B2 (ja) * 2019-02-27 2023-03-0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支援システム、コントローラ、制御方法
CN110668274A (zh) * 2019-09-30 2020-01-10 山东省环能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电梯内剩余可载人数的方法和装置
JP7280846B2 (ja) * 2020-03-06 2023-05-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及びエレベーター制御方法
JP6735945B1 (ja) * 2020-04-09 2020-08-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群管理制御装置、配車制御方法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JP7159394B1 (ja) 2021-06-02 2022-10-24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7451580B2 (ja) 2022-02-21 2024-03-18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CN115893126B (zh) * 2023-01-09 2023-05-16 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群管理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72190A (ja) * 1987-12-26 1989-07-07 Hitachi Ltd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装置
JPH07277609A (ja) * 1994-04-11 1995-10-24 Hitachi Ltd 昇降機システムの制御装置
CN1208391A (zh) * 1995-11-30 1999-02-17 奥蒂斯电梯公司 用于单一来源客流量的条件下的动态编程电梯调度器
JP2006232446A (ja) * 2005-02-23 2006-09-07 Hitachi Ltd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
CN101068740A (zh) * 2005-12-08 2007-11-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
CN104044965A (zh) * 2013-03-15 2014-09-1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能够预先登录大致的乘客人数的电梯
CN104249957A (zh) * 2013-06-26 2014-12-31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群管理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69193B2 (ja) * 1990-03-02 1997-01-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運転装置
WO2006101553A2 (en) * 2005-03-18 2006-09-28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traffic control including destination grouping
JP5273567B2 (ja) * 2010-04-20 2013-08-28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行先階登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72190A (ja) * 1987-12-26 1989-07-07 Hitachi Ltd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装置
JPH07277609A (ja) * 1994-04-11 1995-10-24 Hitachi Ltd 昇降機システムの制御装置
CN1208391A (zh) * 1995-11-30 1999-02-17 奥蒂斯电梯公司 用于单一来源客流量的条件下的动态编程电梯调度器
JP2006232446A (ja) * 2005-02-23 2006-09-07 Hitachi Ltd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
CN101068740A (zh) * 2005-12-08 2007-11-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
CN104044965A (zh) * 2013-03-15 2014-09-1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能够预先登录大致的乘客人数的电梯
CN104249957A (zh) * 2013-06-26 2014-12-31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群管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25874A (zh) 2019-09-10
WO2018221023A1 (ja) 2018-12-06
JP2018203402A (ja) 2018-12-27
JP6979795B2 (ja) 2021-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25874B (zh) 电梯群管理系统
US8573366B2 (en) Elevator system to execute anticipatory control function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ame
JP5264886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装置
CN101056812B (zh) 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
JP5894842B2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EP2316771B1 (en) Elevator group management control device
CN110116943B (zh) 电梯群管理系统和电梯群管理方法
EP2195270B1 (en) Elevator system
JP5464979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US20090159374A1 (en) Elevator system
CN107758460A (zh) 电梯系统
CN106809708A (zh) 电梯的群管理系统
EP2621847B1 (en) Elevator system
KR20180008691A (ko) 군 관리 엘리베이터 장치 및 군 관리에 의한 승차 호기의 할당 방법
CN106276438A (zh) 一种电梯调度方法
JP6625189B2 (ja)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方法
EP1735229B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elevator system
US20230391583A1 (en) Elevator and Control Method for the Same
JP6079874B2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
JP6255843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JP5294171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KR20070088519A (ko) 엘리베이터 그룹 관리 제어 장치
WO2018109257A1 (en) Elevator call controller
JP4569197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装置
JP5375926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