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16943B - 电梯群管理系统和电梯群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梯群管理系统和电梯群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16943B
CN110116943B CN201910378636.2A CN201910378636A CN110116943B CN 110116943 B CN110116943 B CN 110116943B CN 201910378636 A CN201910378636 A CN 201910378636A CN 110116943 B CN110116943 B CN 1101169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registration
floor
destination
c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7863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16943A (zh
Inventor
羽鸟贵大
前原知明
星野孝道
西田武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1169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169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169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169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B66B1/14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15Control system configuration and the data transmission or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23Control system configuration, i.e. lay-ou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15Control system configuration and the data transmission or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46Data transmission or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control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06Monitoring devices or performance analysers
    • B66B5/0018Devices monitoring the operating condition of the elevator system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和电梯群管理方法能够提高所提供的服务品质和电梯群的运行效率。电梯群管理系统包括在多个楼层(4)之间运行的多个轿厢(10);在至少一个规定楼层设置有至少一个供使用者登记目的层的目的层登记装置(20);管理多个轿厢和目的层登记装置的群管理装置(3)。群管理装置包括设定登记延缓时间的登记延缓时间设定部(P1),登记延缓时间是在轿厢到达所述规定楼层之后开始计时的、能够将在规定楼层产生的目的层呼叫登记至到达了规定楼层的轿厢的时间;和目的层呼叫分配处理部(P2),从到达规定楼层之前的轿厢和到达规定楼层之后且登记延缓时间未结束的轿厢中决定要分配目的层呼叫的分配轿厢,将目的层呼叫分配给分配轿厢。

Description

电梯群管理系统和电梯群管理方法
本申请是2016年7月29日提出的申请号为201610616255.X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群管理系统和电梯群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使用者能够在到达层站之前登记目的层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已知有日本特开2013-23377号公报(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19455号公报(专利文献2)。
在专利文献1中,计算乘客从登记目的层的登记装置到达层站的步行时间,判断为步行时间大于轿厢到达层站的预测到达时间时,延长开门时间。
在专利文献2中,基于使用者从目的层登记装置到达层站的预定到达时刻、轿厢的预定到达时刻和是否允许轿厢开门等待的信息,判断能否分配目的层呼叫,对可分配的轿厢中的一个轿厢分配目的层呼叫。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337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194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现有技术中,对于使用者(乘客)到达层站之前发生的目的地呼叫,考虑直到使用者到达层站的时间和轿厢到达层站的时间来分配轿厢。从而,能够防止使用者错过搭乘对目的层呼叫分配的轿厢。
但是,预测直到乘客到达层站的时间,延长轿厢的开门等待时间时,虽然对于在目的层登记装置中登记了目的层的使用者而言便利性增加,但是轿厢的出发会延缓。从而,存在作为电梯群整体的运行效率降低,对于所有使用者的服务质量降低的风险。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得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实现对使用者提供的服务质量的提高和电梯群的运行效率的提高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和电梯群管理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包括在多个楼层之间运行的多个轿厢;目的层登记装置,其在多个楼层中的至少一个规定楼层设置有至少一个,供使用者在乘梯前登记目的层;和管理多个轿厢和目的层登记装置的群管理装置,群管理装置包括:登记延缓时间设定部,其至少设定登记延缓时间,在该登记延缓时间内能够将目的层登记装置所产生的目的层呼叫分配给要到达规定楼层的各轿厢;和目的层呼叫分配处理部,其对于目的层呼叫,从要到达规定楼层的各轿厢中的、登记延缓时间未结束的各轿厢中选择至少一个轿厢,从选择的轿厢中决定要分配目的层呼叫的分配轿厢,将目的层呼叫分配给分配轿厢。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仅将登记延缓时间内发生的目的层呼叫分配给轿厢,不将已超过登记延缓时间的目的层呼叫分配给轿厢。从而,能够防止发生即使超过登记延缓时间也对轿厢分配目的层呼叫、轿厢出发延缓这样的事态。结果是能够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电梯群管理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运行管理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3是设定登记延缓时间的表的结构例。
图4是管理开门时限的表的结构例。
图5是表示步行时间与登记延缓时间与开门时限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登记延缓时间与步行时间与开门时限与最大开门时限的关系的时序图。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步行时间与登记延缓时间与开门时限的关系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如下所详细说明的,包括多台单机1(A)~1(N)、分别控制各单机1(A)~1(N)的单机控制装置15和对于用目的层登记系统2取得的目的层呼叫决定可乘入的单机的群管理装置3。群管理装置3对某个轿厢分配从轿厢到达后直到登记延缓时间经过的期间发生的目的层呼叫。并且,群管理装置3基于对分配了目的层呼叫的规定的轿厢设定的规定的开门时限和目的层呼叫,输出关于规定的轿厢的规定的指令。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仅允许登记延缓时间内的目的层呼叫,所以不会使轿厢的出发延缓,能够同时实现多个轿厢整体上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根据本实施方式,仅允许登记延缓时间内发生的目的层呼叫,并且考虑从目的层登记装置到层站的单机的步行时间来延长开门时间。从而,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对目的层呼叫分配的轿厢(单机)分配登记延缓时间内发生的新的目的层呼叫,所以能够实现乘梯人数的增加,并且防止出发的延缓。
【实施例1】
用图1~图6说明第一实施例。图1表示本实施例的电梯群管理系统的整体结构。电梯群管理系统具备多台电梯单机1(A)~1(N)、分别控制各单机1(A)~1(N)的单机控制装置15、目的层登记系统2和群管理装置3。以下,将电梯单机简称为“单机”。不特别区别单机1(A)~1(N)的情况下称为单机1。
单机1在多个楼层之间升降而运送使用者。以下有时将楼层简称为层。单机1例如具备轿厢10、使用主绳索13将轿厢10卷升或卷降的曳引机12和与主绳索13的移动相应地在轿厢10的反方向升降的对重14。
另外,门11可开闭地设置在轿厢10中。轿厢10到达层站4时,门11打开,因该开门动作,层站门41(参考图5)也打开。轿厢10在到达层站4之后,以打开门11的状态等待规定的时间。将轿厢10保持打开门11的状态在层站4等待称为开门等待。已乘梯的使用者(乘客)操作轿厢10内的操作器的关门按钮(未图示)或已经过了最大开门时限的情况下,轿厢10将门11关闭。因该关门动作,层站门41也关闭。轿厢10成为关门状态时从层站4出发,移动至目的层呼叫所指定的楼层。轿厢10的开闭和移动由单机控制装置15负责。单机控制装置15根据来自群管理装置1的指令控制轿厢10的开门状态等。
目的层登记系统2是用于在使用者到达层站4之前对群管理装置3输入登记使用者的目的层的系统。目的层登记系统2例如能够具备目的层登记装置20、目的层读取部21、输入输出控制系统22和标签或终端23。
层站目的层登记装置20例如是在建筑物的走廊附近、建筑物的出入口附近、层站4的附近等设置的装置。以下,有时简称为目的层登记装置20。如图5所示,目的层登记装置20例如具备输入装置200、显示装置201、特殊按钮202等。输入装置200是使用者输入表示目的层的数值用的装置。输入装置200例如由数字键等构成。显示装置201是显示从输入装置200输入的值或显示对已输入的目的层分配的单机的装置。显示装置201例如由液晶显示器、有机EL(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等构成。特殊按钮202例如是用于在陪同幼儿的情况、使用轮椅的情况、陪同病人的情况、携带有较重的行李的情况下等输入特殊情况的按钮。使用者也能够从输入装置200输入预定乘梯人数等。
输入装置200、显示装置201、特殊按钮202的结构不限于上述例子,例如,也可以使显示装置201和输入装置200和特殊按钮202一体地构成为触摸面板。也可以使用声音输入装置作为输入装置200。
返回图1。目的层读取部21与目的层登记装置20通信,接收对目的层登记装置20输入的信息(目的层、人数),或对目的层登记装置20发送来自群管理装置3的信息。目的层读取部21例如具备信息取得部210和通知部211。信息取得部210如上所述地取得对目的层登记装置20输入的目的层。通知部211对目的层登记装置20发送由群管理装置3分配了目的层呼叫的单机1的信息。
输入输出控制系统22位于目的层读取部21与群管理装置3之间,负责目的层读取部21与群管理装置3之间的信息输入输出。输入输出控制系统22也可以视为群管理装置3的子系统,也可以视为与群管理装置3和目的层登记系统2都独立的系统。
也能够代替目的层登记装置20、或者与目的层登记装置20一同使用标签或终端23。也能够使用所谓IC卡、移动电话、便携信息终端、平板PC等可携带的终端装置输入目的层。
例如,是IC标签或IC卡式的职员证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建筑物的正门设置目的层读取部21,根据从职员证读取的职员编号自动地设定目的层。例如,群管理装置3保存管理职员编号与楼层的组的表,将与从职员证读取的职员编号关联的楼层决定为目的层。或者,使用者也能够通过移动电话或便携信息终端输入目的层。
群管理装置3是将各单机1作为群进行管理的计算机装置。群管理装置3例如具备微处理器、存储器、辅助存储装置、输入输出电路等硬件,和操作系统及控制程序等软件。
以下,说明上述硬件与软件协作实现的功能。群管理装置3在作为电梯群管理装置的通常功能之外,例如具备学习系统30、智能系统31、运行管理控制部32。
群管理装置3作为通常的功能之一,监视并保存各单机1日常的运行状况。例如,学习系统30通过分析学习当前的运行状况数据,判断当前的运行模式相当于已知的哪种运行模式。智能系统31通过分析运行状况数据来检测未知的运行模式。例如,建筑物内的住户更替的情况下,使用电梯的时刻和频度改变,产生新的运行模式。智能系统31检测出新的运行模式时,通知学习系统30。
运行管理控制部32对目的层呼叫分配单机1,管理各单机1的开门时限等。运行管理控制部32例如具备时间设定部P1、目的层呼叫分配处理部P2和指令部P3。
时间设定部P1具备登记延缓时间设定部320和步行时间设定部321。登记延缓时间设定部320具备按每个楼层、或每台单机设定登记延缓时间的功能。此处登记延缓时间指的是能够登记目的层呼叫的时间。登记延缓时间在单机1到达发生了目的层呼叫的楼层时开始,在登记延缓时间结束时结束。如后文中用图6所说明,设单机1A在某个时刻T0到达发生了目的层呼叫的楼层时,登记延缓时间t1从该时刻T0开始。到达登记延缓时间t1的结束时刻T1(=T0+t1)时,对于登记延缓时间t1已结束的单机不分配目的层呼叫。
换言之,登记延缓时间设定部320设定延缓时间,该延缓时间决定到哪个时刻为止允许对未被可分配单机选择部322剔除的可分配的单机候选进行目的层呼叫的登记。
返回图1。步行时间设定部321设定步行时间。作为“移动所需时间”的一例的步行时间指的是使用者从目的层登记装置20的设置场所移动至规定的单机1的层站门41所需的时间。步行时间与各目的层登记装置20到各单机1的层站41的距离相应地分别设定。
例如,如果预先设定了使用者的标准步行速度,则通过对目的层登记装置20到各单机1的层站门41的距离除以标准步行速度(标准移动速度),能够计算出步行时间。为了应对陪同幼儿的情况或携带有较重的行李的情况等步行速度比标准步行速度慢的情况,步行时间设定部321也能够保持比标准步行速度慢的速度。在变更了目的层登记装置20的设置场所的情况、或新设置了目的层登记装置20的情况下,步行时间设定部321设定步行时间。
目的层呼叫分配处理部P2是对某台单机1分配目的层呼叫的功能。目的层呼叫分配处理部P2例如具备可分配单机选择部322和目的层登记处理部323。
可分配单机选择部322从各单机1中选择至少一台能够分配目的层呼叫的单机。可分配单机选择部322如后文中用图2所说明,基于预先设定的至少一个剔除条件,提取可分配的单机候选。具体而言,对于预先设定的多个剔除条件,分别决定不适合分配目的层呼叫的单机,从可分配的单机候选中剔除。剔除条件指的是后文中用图2所说明的例如是否经过了登记延缓时间而正在准备出发(S3)、是否预测为满员(S5)、使用者是否来不及到达层站(S7)。符合某个剔除条件的单机1从能够分配目的层呼叫的单机候选中被剔除。仅选择不符合所有剔除条件的单机作为能够分配目的层呼叫的单机候选。
目的层登记处理部323从可分配的单机候选中选择一台能够进行最优运行的单机1,对选择的单机1分配目的层呼叫并登记。关于是否能够进行最优运行的单机1,例如考虑对该单机1分配的轿厢呼叫和层站呼叫、该单机1的乘客数(或总负重)等进行判断。
指令部P3具有对分配了目的层呼叫的单机1发出规定的指令的功能。指令部P3例如具备时限管理处理部324和开门指令处理部325。
时限管理处理部324管理登记延缓时间、步行时间、开门时限等关于时间管理的要素。开门指令处理部325对单机控制装置15发送用于将对分配了目的层呼叫的单机1使用的开门时限应用于该单机1的指令。
其中,指令部P3也可以如后文中用图2所说明,对目的层登记装置20发送确定分配了目的层呼叫的单机1的信息进行引导(S10),或在层站门41的附近显示单机1的预定停止层(S11)。
群管理装置3的功能结构不限定于图1所示的例子。也可以将某个功能与其他功能整合为一个功能,或者将某个功能分割为多个功能,或者追加图1中未示出的功能。
各功能30、31、32的功能分配不限定于上述例子。只要是能够按每个楼层或每台单机(按每个层站门)设定登记延缓时间,能够对某台单机1分配从单机1到达层站4起直到经过登记延缓时间的期间发生的目的层呼叫的结构即可。
图2是表示群管理装置3的运行管理控制部32中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与通常的结构的群管理装置同样地,本实施例的群管理装置3从各单机控制装置1(A)~1(N)接收单机数据(S1)。单机数据意即关于单机1的状态和动作等的数据,例如包括移动方向、总负重、轿厢呼叫的状况、门开闭状态等。
群管理装置3基于步骤S1中接收到的各单机数据得知各单机状态之后,经由输入输出控制系统22,判断是否登记了用层站目的层登记装置20进行的目的层呼叫(S2)。未登记目的层呼叫的情况下(S2:否),不需要分配单机1,所以转移至步骤S10。
登记了目的层呼叫的情况下(S2:是),群管理装置3如下所述地对该目的层呼叫分配一台单机1(S3~S9)。
可分配单机选择部322将不满足作为分配单机候选的条件的单机剔除(S3~S8)。本实施例中,设置了3个剔除条件。不限于此,也可以设定4个以上的剔除条件。
可分配单机选择部322以所有单机1为对象,判断是否存在用登记延缓时间设定部320设定的登记延缓时间t1已结束而正在准备出发的单机1(S3)。本实施例中,对已超过登记延缓时间的单机1不分配目的层呼叫。这是为了防止出发延迟。
可分配单机选择部322判断为存在登记延缓时间已结束而正在准备出发的单机1时(S3:是),从目的层呼叫的分配单机候选中剔除该单机1(S4)。与此相对,可分配单机选择部322判断为不存在符合步骤3的剔除条件的单机1时(S3:否),跳过步骤4转移至步骤5。
可分配单机选择部322以未从分配单机候选中剔除的所有单机1为对象,判断是否存在预测会满员的单机(S5)。满员是达到轿厢10的最大定员的状态。群管理装置3能够基于负重传感器检测的负重信号推算轿厢内的使用者人数(乘客数)。或者,群管理装置3也能够基于在层站4设置的图像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检测乘用轿厢10的使用者。
使用者在目的层登记装置20中登记目的层时,能够将一个人的一次输入作为一个人计数,检测预定乘梯人数。也可以输入使用者的人数。根据检测出的预定乘梯人数,群管理装置3能够基于使用者的平均体重预测单机1的轿厢10是否会成为满员状态。
可分配单机选择部322在判断为存在使登记了目的层呼叫的一位或多位使用者乘梯时,轿厢10会成为满员状态的单机1的情况下(S5:是),从分配单机候选中剔除该可能满员的单机1(S6)。与此相对,可分配单机选择部322在没有预测会成为满员状态的情况下(S5:否),跳过步骤S6转移至步骤S7。
可分配单机选择部322以未从分配单机候选中剔除的所有单机1为对象,对在目的层登记装置20中登记了目的层呼叫的使用者到达层站门41所需的步行时间t5,与直到判断对象的单机1到达登记了目的层呼叫的楼层所需的预测到达时间和预先设定的最大开门时限t4的合计值进行比较(步行时间>(预测到达时间+最大开门时限))。可分配单机选择部322在步骤S7的判断时,能够使用由步行时间设定部321设定的步行时间。
可分配单机选择部322在判断为步行时间大于单机1的预定到达时间与最大开门时限的合计值时(S7:是),从分配单机候选中剔除该单机(S8)。这是因为该情况下,登记了目的层呼叫的使用者到达层站门41要耗费较长时间(>预定到达时间+最大开门时限),出发延缓,对已乘入的其他使用者的服务质量降低。与此相对,可分配单机选择部322在判断为登记了目的层呼叫的使用者的步行时间为单机1的预定到达时间与最大开门时限的合计值以下时(S7:否),跳过步骤S8转移至步骤S9。
目的层登记处理部323接收用可分配单机选择部322提取出的单机候选的信息时,从单机候选中选择一台最适合分配目的层呼叫的单机(S9)。目的层登记处理部323例如以到达发生了目的地呼叫的楼层的时刻最早的单机、总负重最少的单机等为选择基准,选择一台单机。
进而,目的层登记处理部323从时限管理处理部324对开门指令处理部325发送在步骤S7中用于决定分配单机的开门时限信息。开门指令处理部325对被分配了目的层呼叫的单机的单机控制装置1发出指令,使其执行对应于步骤S7的剔除条件的开门时限。
之后,群管理装置3执行单机引导处理(S10)和预定停止层显示处理(S11),结束本处理。在步骤S10的单机引导处理中,从输入输出控制系统22经由通知部211和目的层登记装置20,对使用者通知确定分配了目的层呼叫的单机的信息。通知部211也可以通过使用者持有的移动电话或便携信息终端等的显示器或声音输出装置,对使用者通知被分配了目的层呼叫的单机的信息(单机编号)。使用者向引导的单机的层站门41移动。
在步骤S11的预定停止层层站4,能够显示各单机1的预定停止层。例如,群管理装置3能够使用在层站4设置的显示器或在层站门41的附近设置的显示灯等显示各单机1的预定停止层。到达层站4的使用者确认步骤S10中通知的单机1的停止层并在该处等待。
图3示出了登记延缓时间设定部320中使用的登记延缓时间设定表T1的结构例。登记延缓时间设定表T1按每个楼层(或每台单机)设定并管理用于允许分配目的层呼叫的登记延缓时间t1。
登记延缓时间设定表T1例如对楼层栏C10、使用人数栏C11、延缓时间栏C12相关联地进行管理。在本实施例中,与各楼层的使用人数相应地,在延缓时间栏C12中设定延缓时间的值t1。本实施例中,例如将使用者人数阈值设定为50人,计算出对使用人数栏C11的值除以使用者人数阈值得到的值作为延缓时间t1(延缓时间t1=使用人数/使用者人数阈值)。
在使用人数栏C11中,能够基于学习系统30日常的运行状况的学习结果设定使用人数。例如,学习系统30每5分钟或10分钟、30分钟这样地每规定时间地计算各楼层的使用人数并输出。各楼层的使用人数指的是出发层的使用者的人数。登记延缓时间设定表T1能够与时段相应地更新。图3中示出的表T1例如表示上班时的延缓时间。
在图3示出的某个时间点(例如早晨的上班时刻),1层的使用人数是最多的“250人”,除以阈值“50人”得到的商是“5”。从而,1层的延缓时间设定为“5秒”。
与此相对,2层的使用人数是较少的“20人”,除以阈值“50人”得到的商是“0”。从而,2层的延缓时间设定为“0秒”。4层的使用人数是“30人”,除以阈值“50人”得到的商是“0”。从而,4层的延缓时间也设定为“0秒”。因为3层的使用人数是“60人”,所以除以阈值“50人”得到的商是“1”。从而,3层的延缓时间设定为“1秒”。因为5层的使用人数是“50人”,所以除以阈值“50人”得到的商是“1”。从而,5层的延缓时间也设定为“1秒”。
在延缓时间栏C12中设定的延缓时间t1,以单机1到达层站4时为起点开始。例如,在1层,以单机到达层站时为起点开始计数,5秒后延缓时间结束。在延缓时间t1结束前使用者登记了目的层呼叫的情况下,能够对该单机分配该目的层呼叫,所以使用者能够搭乘该单机。与此相对,对于在延缓时间t1结束后使用者登记的目的层呼叫,不对该单机分配该目的层呼叫,所以使用者不能够搭乘该单机。
将延缓时间t1设定为较大的值时,直到单机1从该楼层出发的时间延长。从而,本实施例中,在交通量较少的层,通过将延缓时间t1的值设定得较小,而易于响应其他层的呼叫。另一方面,在交通量较大的层,通过将延缓时间t1的值设定得比较大,乘客易于乘入轿厢10,可以提高乘梯率。由此,在本实施例中,能够在使用者较少的层缩短开门等待状态的等待时间而使单机1的出发加快,在使用者较多的层延长开门等待状态的等待时间而实现乘梯率的提高。由此,在本实施例中,能够提高服务质量和输送效率(运行效率)双方。
使用者人数阈值可以是固定值,也可以与运行状况相应地变化。使用者人数阈值也可以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建筑物内的人数、电梯设置台数、轿厢的最大乘客数(最大负重)等参数计算,或者,也可以用日本工业标准中记载的建筑物设置计划中使用的交通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图3中示出了某个时刻的每个楼层的延缓时间。登记延缓时间设定表T1可以每当运行状况的学习结果更新时进行更新,也可以在规定的时刻进行更新。也可以考虑星期几或节假日等调整延缓时间。进而,也可以由电梯群管理系统的管理者等手动地调整延缓时间。
图4示出了管理开门时限的表T2的一例。开门时限管理表T2例如对楼层栏C20、通常的开门时限栏C21、考虑步行时间时的开门时间栏C22、最大开门时限栏C23相关联地进行管理。图4中示出了1层的单机1的开门时限,对其他层和其他单机开门时限省略图示。其中,只有考虑步行时间时的开门时间栏C22确定发生因各单机而不同的情况,所以各单机的各楼层的通常的开门时限栏C21、最大开门时限栏C23相同的情况下,也可以对考虑步行时间时的开门时间栏C22另外进行管理,作为各单机共用的表。
通常的开门时限栏C21是对从单机1到达层站4起打开门11(41)的通常的开门时间t2进行管理的栏。超过了通常的开门时限t2的情况下,单机1关闭门11(41)并出发。通常的开门时限t2设定为登记延缓时间t1以上。在通常的开门时限t2结束之前,乘客乘入轿厢10并操作了关门按钮的情况下,单机1关闭门11并出发。
考虑步行时间时的开门时限栏C22是对考虑到登记了目的层呼叫的使用者从目的层登记装置20移动至规定的单机1的层站门41所需的时间的开门时间t3进行管理的栏。该考虑步行时间时的开门时间t3在延缓时间t1经过之前对该轿厢分配目的层呼叫,考虑步行时间t5,每当延长开门时间时更新。对于考虑步行时间时的开门时间t3的值,设定通常的开门时限t2作为初始值,以最大开门时限t4为最大值地变化。最大开门时限栏C23是对已到达层站4的单机1能够保持打开门11的状态等待的时间的上限值t4进行管理的栏。即使在考虑步行时间t5而使通常的开门时限t3延长的情况下,也不能够超过最大开门时限t4。
在本实施例中,设定为按登记延缓时间t1、通常的开门时限t2、考虑步行时间时的开门时间t3、最大开门时限t4的顺序由短到长(t1≤t2≤t3≤t4)。
用开门时限管理表T2管理的开门时限t2、t4能够与用时限管理处理部324设定的延缓时间t1联动地设定。由此,即使在与各层的使用状况的变化相应地调整了延缓时间的值的情况下,也能够与该延缓时间的变更相应地自动变更各开门时限。
图5是表示步行时间与登记延缓时间与开门时限的关系的说明图。此处,在1层的层站4(1),配置有多台单机1A~1N。
在1层,设置有多个目的层登记装置20A、20B。一方的目的层登记装置20A与层站4(1)相隔距离LA。另一方的目的层登记装置20B与层站4(1)相隔距离LB(>LA)。此处,距离LA、LB可以定义为层站4(1)与目的层登记装置20A、20B之间的最短距离,也可以定义为一般而言使用者经过的距离。
各目的层登记装置20A、20B与各单机1A~1N的层站门41(1A)~41(1N)之间的距离各自不同。此处,设按照层站门41(1A)、41(1B)、41(1C)、41(1N)的顺序距离各目的层登记装置20A、20B由近到远。
在各单机1A~1N的上侧,示出了目的层登记装置20A、20B各自的时限管理表T3A、T3B。一方的时限管理表T3A示出了从一方的目的层登记装置20A移动至各单机1A~1N的层站门41(1A)~41(1N)所需的步行时间t5、与各单机1A~1N的延缓时间t1以及最大开门时限t4的关系。与表T3A同样地,另一方的时限管理表T3B也示出了从另一方的目的层登记装置20B移动至各单机1A~1N的层站门41(1A)~41(1N)所需的步行时间t5、与各单机1A~1N的延缓时间t1以及最大开门时限t4的关系。
各表T3A、T3B的各栏对应于单机1A~1N。右端的栏对应于单机1N,右端起第二栏对应于单机1C,右端起第三栏对应于单机1B,右端起第四栏对应于单机1A。
着眼于一方的目的层登记装置20A。说明使用者5A在目的层登记装置20A中登记目的层,向层站4(1)移动的情况。目的层呼叫的分配目标是单机1A的情况下,使用者5A到达层站门41(1A)需要7秒。延缓时间t1是3秒。最大开门时限t4是10秒(7+3=10)。在该楼层(1层),登记目的层登记装置20A中的目的层呼叫的情况下的延缓时间t1设定为3秒。对目的层呼叫分配了单机1B的情况下,使用者5A到达层站41(1B)需要8秒,延缓时间t1设定为3秒,所以最大开门时限t4是11秒(8+3=11)。对目的层呼叫分配了单机1C的情况下,使用者5A到达层站41(1C)需要9秒。从而,该情况下的最大开门时限t4是12秒(9+3=12)。对目的层呼叫分配了单机1N的情况下,步行时间t5是10秒,延缓时间t1是3秒,所以最大开门时限t4是13秒(10+3=13)。
着眼于另一方的目的层登记装置20B。在该楼层,能够登记目的层登记装置20B的目的层呼叫的延缓时间t1设定为3秒。目的层呼叫的分配目标是单机1A的情况下,步行时间t5是10秒,延缓时间t1是3秒,所以最大开门时限是13秒。目的层呼叫的分配目标是单机1B的情况下,步行时间t5是11秒,延缓时间t1是3秒,所以最大开门时限t4是14秒。目的层呼叫的分配目标是单机1C的情况下,步行时间t5是12秒,延缓时间t1是3秒,所以最大开门时限t4是15秒。目的层呼叫的分配目标是单机1N的情况下,步行时间t5是13秒,延缓时间t1是3秒,所以最大开门时限t4是16秒。
步行时间t5可以根据目的层登记装置20A、20B与层站4的距离LA、LB设定为固定值,也可以如图5所述与目的层登记装置20A、20B与各层站门41(1A)~41(1N)的距离相应地决定。或者,也可以用图像传感器等分析使用者的步行时间,将该分析结果用作步行时间的值,或者将日常的使用状况的学习结果反映至步行时间。
另外,在图5中各单机1的延缓时限t1是共用的值,但也可以是不同的值。另外,延缓时限t1也可以是按每台目的层登记装置而不同的值。这是因为如果是接近轿厢的目的层登记装置,则即使在各单机到达后登记目的层,使用者也能够在短时间内乘梯,能够在通常开门时限t2和最大开门时限t4以内乘梯的期待值较高。
图6是表示登记延缓时间与步行时间与开门时限与最大开门时限的关系的时序图。图中的横轴表示时间的经过,以单机1A到达层站层即1层的时刻T0为基准。
时刻T1是从单机的到达时刻T0起经过了延缓时间t1的时刻。时刻T2是从单机的到达时刻T0起经过了通常的开门时限t2的时刻。时刻T3是从单机的到达时刻T0起经过了步行时间t5的时刻,即从时刻T0起经过了考虑步行时间时的开门时间t3的时刻。时刻T4是从单机的到达时刻T0起经过了最大开门时限t4的时刻。
图6中示出了使用者5A~5E乘入在时刻T0到达层站层的单机1A的情况。图6中的各使用者5A~5E的位置表示对目的层登记装置20登记目的层呼叫的时刻(发生目的层呼叫的时刻)。目的层呼叫的发生时刻的各使用者的物理位置是目的层登记装置20的设置场所。其中,此处,各使用者5A~5E只是为了说明与延缓时间t1的前后关系而排列的,实际上并不连续,是在不同的时刻进行对目的层登记装置的登记。
在单机1A到达前登记了目的层的使用者5A位于单机1A的左侧。与单机1A到达大致同时登记了目的层的使用者5B对应地位于单机1A的到达时刻。在单机1A到达后、延缓时间t1经过前登记了目的层的使用者5C位于单机1A的右侧的延缓时间t1结束前的时刻。在单机1A的延缓时间t1经过后登记了目的层的使用者5D位于单机1A的右侧的超过了延缓时间t1的时刻。另外,使用者5E虽然在单机1A到达前登记了目的层,但是因为移动速度慢,所以在单机1A的最大开门时限t4经过之后,到达层站4(1)。
关于使用者5A,即使考虑其步行时间,也能够在单机1A的通常的开门时限t2结束的时刻T2之前乘入单机1A。具体而言,设从登记起直到单机1A到达的时间为t6时,从登记起直到单机到达,出现用于步行至单机的时间。该情况下,从步行时间t5减去t6,t2>t5-t6,所以在通常的开门时限t2结束的时刻T2之前,使用者5A能够乘入单机1A。于是,使用者5A的情况下,在从轿厢的到达时刻T0起经过了通常的开门时限t2的时刻T2关门。
使用者5B在单机1A到达层站(1)的时刻登记了目的层呼叫。从而,从上述登记起直到单机1A到达的时间t6为0。该情况下,通常开门时限t2<步行时间t5-t6(=0),所以使用者5B不能在通常的开门时限t2的结束时刻T2之前乘入单机1A。但是,使开门时限从通常的开门时限t2延长至考虑步行时间时的开门时间t3的情况下,使用者5B能够在考虑步行时间时的开门时限t3结束的时刻T3之前搭乘单机1A,所以在时刻T3关门。
使用者5C在单机1A到达层站后登记了目的层呼叫。该目的层呼叫在登记延缓时间t1内发生,所以能够登记至单机1A。但是,考虑步行时间t5时,使用者5C不能够在通常开门时间t2内乘入单机。具体而言,因为在单机1A到达后登记了目的层呼叫,所以从目的层呼叫的登记起直到单机1A到达的时间t6为负值,成为t2<t5-(-t6),超过t2。此处即使应用考虑步行时间时的开门时间t3,其最大值也是最大开门时限t4。从而,满足t4≥t5-(-t6)的条件的情况下,使用者5C能够在最大开门时限t4结束的时刻T4之前乘入单机1A。相反在不满足上述条件,(t5-(-t6))超过t4的情况下,不对使用者5C的目的层呼叫分配单机1A。这是因为如果开门时间过长则运行效率降低,并且会使已经乘入轿厢的其他用户感到不愉快。
使用者5D在超过延缓时间t1之后登记了目的层呼叫,所以考虑其步行时间t5时,不能够在最大开门时限t4结束的时刻T4之前乘入单机1A。因此,对于经过延缓时间t1的结束时刻T1后的目的层呼叫,不分配单机1A。
使用者5E在单机1A到达前登记了目的层呼叫,通过与上述5A同样的计算对该目的地呼叫分配单机1A。但是存在步行速度慢的情况或中途停留在其他场所的情况等、不能够在最大开门时限t4结束的时刻T4之前乘入单机1A的情况。该情况下,单机1A在时刻T4关门并出发。使用者5E的目的层呼叫被分配至下一台单机。变更了分配目标的单机的情况下,用层站中设置的显示器等对使用者5E通知分配目标单机的变更即可。其中,此处对于使用者5E未搭乘单机1A的确认,能够通过用单机1A的重量传感器检测出重量不足,或者用无线传感器对轿厢内的使用者与分配的使用者进行比较,而检测出5E未搭乘单机1A。
如图6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在使用者较多的拥挤层(例如上班时刻的1层),能够限制乘梯人数少的出发,并且能够抑制不必要的乘入时间的延长。从而,根据本实施例,能够同时实现运行效率的提高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即使是因步行速度较慢而在以往不能够乘入的使用者,也因为在本实施例中能够考虑步行时间延长开门时限,所以能够乘梯。从而,本实施例中,能够提高使用者的乘梯可能性,服务质量提高。进而,因为能够提高乘梯率,所以能够提高运行效率。
进而,在本实施例中,因为在延缓时间经过后不允许登记目的层呼叫,所以不会不必要地延长开门时限。因此,能够抑制出发的延缓而提高服务质量,并且能够减少多余的等待时间,提高输送效率。
本实施例的运行管理控制部32具有步行时间设定部321和登记延缓时间设定部320,所以能够提供与使用状况相应的高效率的服务。如上所述在拥挤的时段的拥挤的层站,通过将延缓时间设定得较长,或者考虑步行时间延长开门时限,能够提高乘梯率。或者,在拥挤的时段的拥挤层,也能够使全部单机或者至少一部分单机的开门时限延长至最大开门时限。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按每层或每台单机设定延缓时间的登记延缓时间设定部320,所以可分配单机选择部322能够对单机仅分配延缓时间结束前发生的目的层呼叫。所以,根据本实施例,可分配单机选择部322能够基于目的层呼叫的发生时刻是否在延缓时间内而选择单机候选,能够使候选选择处理简化。
在本实施例中,在交通量较大的层,通过使延缓时间相对增大,能够提高乘梯率,提高运行效率。另一方面,在交通量较小的层,通过缩短延缓时间,易于响应其他层的呼叫。从而,与将延缓时间设定为一致的情况相比,本实施例中,能够防止移动至其他层所需的时间变长,能够提高服务质量。
【实施例2】
用图7说明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相当于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所以以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为中心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将从最大开门时限t4减去步行时间t5得到的值设定为延缓时间t1。
图7是表示步行时间与登记延缓时间与开门时限的关系的说明图。各单机1A~1N的层站门41(1A)~41(1N)、目的层登记装置20A、20B的关系、表T3A、T3B的结构与图5相同。
在图5的例子中,延缓时间t1按目的层登记装置20A、20B分别以楼层单位设定。例如,在图5示出的1层的目的层登记装置20A中,对于1层的所有单机1A~1N,设定3秒这样相同的延缓时间t1。同样,在图5示出的1层的目的层登记装置20B中,对于1层的所有单机1A~1N,设定3秒这样相同的延缓时间t1。
与此相对,本实施例中,登记延缓时间设定部320设定的延缓时间t1按每台单机设定。例如,使用目的层登记装置20A的情况下,单机1A的延缓时间t1是8秒,单机1B的延缓时间t1是7秒,单机1C的延缓时间t1是6秒,单机1N的延缓时间t1是5秒。
使用目的层登记装置20B的情况下,单机1A的延缓时间t1是5秒,单机1B的延缓时间t1是4秒,单机1C的延缓时间t1是3秒,单机1N的延缓时间t1是2秒。
无论使用目的层登记装置20A还是20B的情况下,对于所有单机1A~1N都设定相同的最大开门时限t4。在本实施例中,最大开门时限t4例如设定为15秒。各单机1A~1N的延缓时间t1通过从最大开门时限t4减去步行时间t5而计算(t1=t4-t5)。
根据这样的延缓时间t1的设定,从多台目的层登记装置20A、20B到各单机1A~1N的步行时间t5分别不同的情况下,与对于所有单机将延缓时间t1设定为一致相比,能够按每台单机设定高效率的延缓时间。所以,在本实施例中,能够按每台单机防止移动至其他层所需的时间不必要地变长,能够进行更高效率的运行。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实施例是为了易于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说明的,并不限定于必须具备说明的所有结构。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为了使说明简洁,总是进行使用运行管理控制部32的控制。但也可以改为仅在上下班时或使用午餐时的餐厅层等规定的拥挤时,进行运行管理控制部32的控制。或者,也可以在不拥挤的时段,将图3示出的1层、3层、5层的延缓时间t1设定为0秒。
进而,例如也可以不仅在上班时和下班时,也与午餐时、研讨会等活动结束时相应地控制开门时限。在拥挤的时段的拥挤的层站通过将延缓时间设定得较长,考虑步行时间延长开门时限,能够提高乘梯率而提高运行效率。进而因为能够防止乘客错过搭乘,所以也能够维持服务质量。
进而,也可以是在多个楼层中,在最拥挤的层将开门时限设定为最大开门时限,在其以外的层,与使用人数相应地设定延缓时间t1,或者考虑步行时间t5地延长的结构。
进而,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目的层登记装置20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在建筑物的正门设置目的层读取部21,根据从职员证读取的职员编号自动输入目的层的结构。该结构的情况下,从多个组进入群管理实施运行管理的组时,能够防止使用者错过搭乘。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梯单机,2:目的层登记系统,3:群管理装置,4:层站,5:使用者,10:轿厢,15:单机控制装置,20:目的层登记装置,21:目的层读取部,32:运行管理控制部。

Claims (14)

1.一种电梯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多个楼层之间运行的多个轿厢;
目的层登记装置,其在所述多个楼层中的至少一个规定楼层设置有至少一个,供使用者在乘梯前登记目的层;和
管理所述多个轿厢和所述目的层登记装置的群管理装置,
所述群管理装置包括:
用于设定登记延缓时间的登记延缓时间设定部,该登记延缓时间是在包含于所述多个轿厢的轿厢到达所述规定楼层之后开始计时的、能够将在所述规定楼层产生的目的层呼叫登记至到达了所述规定楼层的该轿厢的时间;和
目的层呼叫分配处理部,其从到达所述规定楼层之前的轿厢和到达所述规定楼层之后且所述登记延缓时间未结束的轿厢中选择至少一个轿厢,从选择的轿厢中决定要分配所述目的层呼叫的分配轿厢,将所述目的层呼叫分配给所述分配轿厢,
所述登记延缓时间设定部按时段设定不同长度的所述登记延缓时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登记延缓时间设定部将对拥挤时段的拥挤楼层设定的所述登记延缓时间设定为长于对非拥挤时段设定的所述登记延缓时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登记延缓时间设定部设定的所述登记延缓时间的长度包括0秒。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到达了所述规定楼层的轿厢被设定通常的开门时限作为初始值,能够以比所述登记延缓时间长的最大开门时限作为最大值来延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群管理系统包括多个所述目的层登记装置,
所述群管理装置还包括步行时间设定部,该步行时间设定部设定从各个所述目的层登记装置移动至所述多个轿厢各自的层站门所耗费的时间即步行时间,
所述目的层呼叫分配处理部考虑所述步行时间来决定所述分配轿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配轿厢的开门时限被设定为所述通常的开门时限作为初始值,
在从所述分配轿厢到达了所述规定楼层时到所述使用者登记了目的层时的时间,加上所述使用者从登记了目的层的所述目的层登记装置到所述分配轿厢的层站门的所述步行时间的合计时间长于所述通常的开门时限且在所述最大开门时限以下时,以所述最大开门时限作为最大值来延长所述分配轿厢的开门时限。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的层呼叫分配处理部,在将所述多个轿厢中的到达所述规定楼层的预定到达时刻与所述目的层呼叫的登记时刻的时间差和所述使用者从登记了目的层的所述目的层登记装置到该轿厢的层站门的所述步行时间相加而得到的合计值在所述最大开门时限以内的轿厢,作为所述分配轿厢的候选。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登记延缓时间设定部按每个所述楼层或者每个所述轿厢设定所述登记延缓时间。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登记延缓时间设定部学习所述多个轿厢的运行状况,基于学习结果控制所述登记延缓时间。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最大开门时限被所述多个轿厢共用,基于所述使用者从登记了目的层的所述目的层登记装置到所述多个轿厢中的各个轿厢的层站门的所述步行时间来设定所述多个轿厢各自的所述登记延缓时间。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登记延缓时间被所述多个轿厢共用,基于所述使用者从登记了目的层的所述目的层登记装置到所述多个轿厢中的各个轿厢的层站门的所述步行时间来设定所述多个轿厢各自的所述开门时限。
12.一种电梯群管理方法,对在多个楼层之间运行的多个轿厢进行群管理,其中,对于设置在所述多个楼层中的至少一个规定楼层的至少一个供使用者在乘梯前登记目的层的目的层登记装置所产生的目的层呼叫,决定要分配的分配轿厢,其特征在于:
设定在包含于所述多个轿厢的轿厢到达所述规定楼层之后开始计时的、能够将在所述规定楼层所产生的目的层呼叫登记至到达了所述规定楼层的该轿厢的时间的登记延缓时间,
从所述多个轿厢中的、到达所述规定楼层之前的轿厢和到达所述规定楼层之后所述登记延缓时间未结束的各轿厢中选择至少一个轿厢,从选择的轿厢中决定所述分配轿厢,将所述目的层呼叫分配给所述分配轿厢,
按时段设定不同长度的所述登记延缓时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梯群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对拥挤时段的拥挤楼层设定的所述登记延缓时间被设定为长于对非拥挤时段设定的所述登记延缓时间。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电梯群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设定的所述登记延缓时间的长度包括0秒。
CN201910378636.2A 2015-07-31 2016-07-29 电梯群管理系统和电梯群管理方法 Active CN1101169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52178 2015-07-31
JP2015152178A JP6426066B2 (ja) 2015-07-31 2015-07-31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方法
CN201610616255.XA CN106395520B (zh) 2015-07-31 2016-07-29 电梯群管理系统和电梯群管理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16255.XA Division CN106395520B (zh) 2015-07-31 2016-07-29 电梯群管理系统和电梯群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16943A CN110116943A (zh) 2019-08-13
CN110116943B true CN110116943B (zh) 2022-01-11

Family

ID=5798601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78636.2A Active CN110116943B (zh) 2015-07-31 2016-07-29 电梯群管理系统和电梯群管理方法
CN201610616255.XA Active CN106395520B (zh) 2015-07-31 2016-07-29 电梯群管理系统和电梯群管理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16255.XA Active CN106395520B (zh) 2015-07-31 2016-07-29 电梯群管理系统和电梯群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426066B2 (zh)
CN (2) CN1101169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26066B2 (ja) * 2015-07-31 2018-11-2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方法
JP6730216B2 (ja) * 2017-03-23 2020-07-2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エレベータの管理方法
WO2018193553A1 (ja) * 2017-04-19 2018-10-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の情報受送信装置
CN110891889B (zh) * 2017-08-03 2021-12-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系统
CN110451369B (zh) * 2018-05-08 2022-11-29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用于电梯的乘客引导系统、电梯系统和乘客引导方法
US11535489B2 (en) 2018-08-10 2022-12-27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calls from a wearable based on health profile
US20200130991A1 (en) * 2018-10-24 2020-04-30 Otis Elevator Company Passenger specified elevator reassignment criteria
US11649136B2 (en) * 2019-02-04 2023-05-16 Otis Elevator Company Conveyance apparatus location determination using probability
JP2020125196A (ja) * 2019-02-06 2020-08-20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運転制御システム
CN109850708B (zh) * 2019-04-12 2021-07-20 日立楼宇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电梯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JP6759417B1 (ja) * 2019-05-28 2020-09-23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割当装置
CN115734928B (zh) * 2020-06-25 2023-06-16 三菱电机楼宇解决方案株式会社 电梯系统
WO2022009261A1 (ja) * 2020-07-06 2022-01-13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エレベータ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7388489B1 (ja) 2022-07-06 2023-11-29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2952A (zh) * 2005-11-01 2008-01-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控制系统
CN101670961A (zh) * 2008-09-01 2010-03-1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群管理系统
JP2015171930A (ja) * 2014-03-12 2015-10-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CN106395520B (zh) * 2015-07-31 2019-06-0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群管理系统和电梯群管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84305B2 (ja) * 1989-09-27 1995-09-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の運転装置
US7267202B2 (en) * 2003-05-13 2007-09-11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dispatching with guaranteed time performance using real-time service allocation
US8525652B2 (en) * 2008-02-27 2013-09-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vator call registration system and elevator call registration processing device
JP5626357B2 (ja) * 2010-11-24 2014-11-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及びエレベーター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JP2012121718A (ja) * 2010-12-10 2012-06-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制御装置
JP5855922B2 (ja) * 2011-12-07 2016-02-0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エレベータ群管理方法
JP5403526B2 (ja) * 2012-01-13 2014-01-29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制御システム
WO2013145077A1 (ja) * 2012-03-26 2013-10-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JP5684307B2 (ja) * 2013-03-08 2015-03-11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オートロック連動運転システム
JP2016037366A (ja) * 2014-08-08 2016-03-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の呼び登録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2952A (zh) * 2005-11-01 2008-01-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控制系统
CN101670961A (zh) * 2008-09-01 2010-03-1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群管理系统
JP2015171930A (ja) * 2014-03-12 2015-10-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CN106395520B (zh) * 2015-07-31 2019-06-0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群管理系统和电梯群管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26066B2 (ja) 2018-11-21
JP2017030918A (ja) 2017-02-09
CN106395520B (zh) 2019-06-04
CN106395520A (zh) 2017-02-15
CN110116943A (zh) 2019-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16943B (zh) 电梯群管理系统和电梯群管理方法
JP5264886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装置
US8439169B2 (en) Elevator group supervision controlling apparatus
US8387756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llocation of destination calls in elevator system
JP5783726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CN106809708B (zh) 电梯的群管理系统
JP5855922B2 (ja)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エレベータ群管理方法
JP2014189338A (ja)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WO2017199548A1 (ja) エレベータ運行管理装置
KR20180008691A (ko) 군 관리 엘리베이터 장치 및 군 관리에 의한 승차 호기의 할당 방법
US9382095B2 (en) Elevator system for generating automatic elevator calls using a personal identifier
JP6776549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及び群管理システム、並びに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6407430B2 (ja)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装置及び群管理による乗車号機の割り当て方法
US20170088394A1 (en) Control system for an elevator system, elevator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n elevator system
JP6625189B2 (ja)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方法
JP2012171741A (ja) 行先階予約式エレベーター
JP2018203402A (ja) エレベーター群管理システム
JP2017178512A (ja) エレベーター群管理装置
JP6894982B2 (ja) 群管理制御装置及び群管理制御方法
JP2014172695A (ja)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制御装置
JP6265794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JP5921012B1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2017114661A (ja) エレベーター群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かご運行制御方法
JP6624159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JP2010208708A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