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60365B - 流路构件、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流路构件、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60365B
CN106660365B CN201580036061.6A CN201580036061A CN106660365B CN 106660365 B CN106660365 B CN 106660365B CN 201580036061 A CN201580036061 A CN 201580036061A CN 106660365 B CN106660365 B CN 1066603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path
opening
common flow
common
channel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3606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60365A (zh
Inventor
小林直树
川村宽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6603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603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603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603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41J2/14209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of finger type, chamber walls consisting integrally of piezoelectric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32Print quality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dot disposition, e.g. for reducing white stripes or banding
    • B41J2/2146Print quality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dot disposition, e.g. for reducing white stripes or banding for line print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41J2/14209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of finger type, chamber walls consisting integrally of piezoelectric material
    • B41J2002/14225Finger type piezoelectric element on only one side of the cha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419Manifol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459Matrix arrangement of the pressure cha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491Electrical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12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with ink circulating through the whole print h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21Line prin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保持弯液面的液体喷出头。本发明的液体喷出头具备:喷出液体的多个喷出元件(15);针对每个喷出元件(15)而设置的多个第一独立流路(12);针对每个喷出元件(15)而设置的多个第二独立流路(14);第一共用流路(20),其从第一方向(D1)的一方侧(D1a)向另一方侧(D1b)延伸,并与多个第一独立流路(12)共同连通;连通第一共用流路(20)与外部的第一开口(20a);第二共用流路(24),其从第一方向(D1)的一方侧(D1a)向另一方侧(D1b)延伸,并与多个第二独立流路(14)共同连通;以及用于连通第二共用流路(24)与外部的第二开口(24a),第一开口(20a)设置在第一共用流路(20)的第一方向(D1)的一方侧(D1a),第二开口(24a)设置在第二共用流路(24)的第一方向(D1)的一方侧(D1a)。

Description

流路构件、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路构件、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液体喷出头,例如已知有使用下述流路构件的液体喷出头,该流路构件具备:喷出液体的多个喷出元件;针对每个喷出元件设置的第一独立流路;针对每个喷出元件设置的第二独立流路;从第一方向的一方侧朝向另一方侧延伸并与第一独立流路共同连通的第一共用流路;用于连通第一共用流路与外部的第一开口;从第一方向的一方侧朝向另一方侧延伸并与第二独立流路共同连通的第二共用流路;以及用于连通第二共用流路与外部的第二开口(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12)。而且,利用喷出元件将液体保持成弯液面,基于从外部输送来的信号,驱动液体喷出头进行打印。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505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液体喷出头中,施加于各喷出元件的压力分布的范围变大,有时无法保持液体的弯液面。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流路构件具备:多个喷出元件,它们喷出液体;多个第一独立流路,它们针对每个所述喷出元件而设置;多个第二独立流路,它们针对每个所述喷出元件而设置;第一共用流路,其从第一方向的一方侧向另一方侧延伸,并与多个所述第一独立流路共同连通;第一开口,其连通所述第一共用流路与外部;第二共用流路,其从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一方侧向所述另一方侧延伸,并与多个所述第二独立流路共同连通;以及第二开口,其连通所述第二共用流路与外部。另外,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共用流路的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一方侧。另外,所述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共用流路的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一方侧。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头具备:上述记载的流路构件;以及加压部,其配置在所述流路构件上,并对所述喷出元件进行加压。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具备:所述液体喷出头;输送部,其相对于所述液体喷出头输送记录介质;以及控制部,其控制所述液体喷出头。
发明效果
能够减小向各喷出元件施加的压力分布的范围,能够保持液体的弯液面。
附图说明
图1表示包含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头的记录装置,(a)是侧视图,(b)是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液体喷出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3表示图2所示的头主体,(a)是分解立体图,(b)是剖视图。
图4是放大图2所示的液体喷出头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5(a)是放大表示图4所示的喷出元件的放大俯视图,图5(b)是图5(a)所示的I-I线剖视图。
图6是放大表示图2所示的喷出元件的立体图。
图7(a)是表示以往的液体喷出头的一部分流路的概略结构的概略图,图7(b)是图7(a)所示的流路的等价电路图。
图8(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头的一部分流路的概略结构的概略图,图8(b)是图8(a)所示的流路的等价电路图。
图9(a)是表示向图7所示的液体喷出头的各喷出元件施加的压力的分布的图,图9(b)是表示向图8所示的液体喷出头的各喷出元件施加的压力的分布的图。
图10(a)是放大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头的俯视图,图10(b)是剖视立体图。
图11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头,(a)是俯视图,(b)是剖视图。
图12是放大表示图11所示的液体喷出头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头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使用图1来说明包括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头2的彩色喷墨打印机1(以下称作打印机1)。
打印机1通过从输送辊74a向输送辊74b输送记录介质P,使记录介质P相对于液体喷出头2相对地移动。控制部76基于图像、文字的数据来控制液体喷出头2,使其朝向记录介质P喷出液体,使液滴喷射到记录介质P,从而在记录介质P上进行印刷。
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喷出头2相对于打印机1固定,打印机1成为所谓的行式打印机。作为记录装置的其它实施方式,举出所谓的串行打印机。
在打印机1中,以与记录介质P大体平行的方式固定有平板状的头搭载框架70。在头搭载框架70上设有20个孔(未图示),20个液体喷出头2搭载于各个孔。五个液体喷出头2构成一个头组72,打印机1具有四个头组72。
如图1(b)所示,液体喷出头2呈细长的长条形状。在一个头组72内,三个液体喷出头2沿着与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排列,其它两个液体喷出头2在沿着输送方向错开的位置处,分别逐一地排列在三个液体喷出头2之间。相邻的液体喷出头2配置为,由各液体喷出头2能够印刷的范围在记录介质P的宽度方向上相连,或者端部重复,从而能够实现在记录介质P的宽度方向上没有间隙的印刷。
四个头组72沿着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进行配置。在各液体喷出头2中,被从未图示的液体罐供给墨。在属于一个头组72的液体喷出头2中被供给相同颜色的墨,利用四个头组印刷四种颜色的墨。从各头组72喷出的墨的颜色例如为品红色(M)、黄色(Y)、青色(C)以及黑色(K)。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搭载于打印机1的液体喷出头2的个数,若要印刷单色且在能够由一个液体喷出头2印刷的范围内进行印刷,则也可以为一个。头组72所含的液体喷出头2的个数、或者头组72的个数能够根据印刷的对象、印刷条件来适当变更。例如,也可以为了进行更多颜色的印刷而增加头组72的个数。另外,通过配置多个以同色印刷的头组72且沿输送方向交替地印刷,能够加快印刷速度、即输送速度。另外,也可以准备多个以同色印刷的头组72,沿与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错开配置,从而提高记录介质P的宽度方向上的分辨率。
另外,除了印刷带颜色的墨以外,为了进行记录介质P的表面处理,也可以印刷涂敷剂等液体。
打印机1对记录介质P进行印刷。记录介质P处于卷绕于输送辊74a的状态,在穿过两个输送辊74c之间以后,穿过搭载于头搭载框架70的液体喷出头2的下侧。之后穿过两个输送辊74d之间,最终被输送辊74b回收。
作为记录介质P,除了印刷纸张以外也可以是布等。另外,在打印机1中,也可以设为替代记录介质P而是对输送带进行输送的形态,记录介质除了卷状的材料以外,也可以是置于输送带上的单张纸、裁断后的布、木材或者瓷砖等。另外,也可以从液体喷出头2喷出包含导电性的颗粒的液体,从而印刷电子仪器的布线图案等。此外,也可以从液体喷出头2朝向反应容器等喷出规定量的液体的化学药剂、或包括化学药剂的液体,并使其反应等而制作化学药品。
另外,也可以在打印机1上安装位置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控制部76根据由来自各传感器的信息知晓的打印机1各部分的状态来控制打印机1的各部分。特别是,若从液体喷出头2喷出的液体的喷出特性(喷出量、喷出速度等)受到外部的影响,则也可以根据液体喷出头2的温度或液体罐的液体的温度、液体罐的液体向液体喷出头2施加的压力,改变使液体喷出头2喷出液体的驱动信号。
接下来,使用图2~9来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头2。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流路构件设为第一流路构件4、将储液器设为第二流路构件6、将第三共用流路设为第一综合流路22、将第四共用流路设为第二综合流路26、将加压部设为位移元件48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5中为了便于理解附图,将处于其它构件的下方且应由虚线描绘的流路等由实线描绘。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中,图示了第一方向D1、第二方向D2、第三方向D3。第一方向D1是第一共用流路20以及第二共用流路24延伸的方向,第一共用流路20以及第二共用流路24从第一方向D1的一方侧D1a朝向另一方侧D1b延伸。第二方向D2是第一综合流路22以及第二综合流路26延伸的方向,第一综合流路22以及第二综合流路26从第二方向D2的一方侧D2a朝向另一方侧D2b延伸。第三方向D3是与第二方向D2正交的方向,具有一方侧D3a与另一方侧D3b。
如图2所示,液体喷出头2具备头主体2a。液体喷出头2还具备壳体50、散热板52、布线基板54、按压构件56、弹性构件58、信号传递构件60以及驱动器IC62。需要说明的是,壳体50、散热板52、布线基板54、按压构件56、弹性构件58、信号传递构件60以及驱动器IC62并非必须具备。
在液体喷出头2中,从头主体2a伸出信号传递构件60,信号传递构件60与布线基板54电连接。在信号传递构件60上设有控制液体喷出头2的驱动的驱动器IC62。驱动器IC62隔着弹性构件58被按压构件56向散热板52按压。需要说明的是,省略了支承布线基板54的支承构件的图示。
散热板52能够由金属或者合金形成,是为了使驱动器IC62的热量向外部散热而设置的。散热板52通过螺钉或者粘合剂与壳体50接合。
壳体50载置在头主体2a上,利用壳体50与散热板52来覆盖构成液体喷出头2的各构件。壳体50具备开口50a、50b、50c以及隔热部50d。开口50a设于壳体50的与第三方向D3对置的侧面,在开口50a中配置散热板52。开口50b朝向下方开口,将布线基板54以及按压构件56经由开口50b配置于壳体50的内部。开口50c朝向上方开口,用于收容设于布线基板54的连接器(未图示)。
隔热部50d设为从第二方向D2的一方侧D2a向另一方侧D2b延伸,并配置在散热板52与头主体2a之间。由此,能够降低散热板52所释放的热量向头主体2a导热的可能性。壳体50能够由金属、合金或者树脂形成。
如图3(a)所示,头主体2a形成沿第二方向D2较长的平板形状,具有第一流路构件4、第二流路构件6以及压电致动器基板40。头主体2a在第一流路构件4上设有压电致动器基板40与第二流路构件6。压电致动器基板40载置于图3(a)所示的第一流路构件4上的虚线的区域。压电致动器基板40是为了对设于第一流路构件4的多个加压室10(参照图5(b))进行加压而设置的,并具有多个位移元件48(参照图5(b))。
第一流路构件4在内部形成有流路,将从第二流路构件6供给来的液体导入至喷出孔8。第一流路构件4的一方的主表面形成加压室面4-1,在加压室面4-1上形成有开口20a、24a。开口20a沿着第二方向D2排列,并配置在加压室面4-1的第一方向D1上的一方侧D1a。开口24a沿着第二方向D2排列,并配置在加压室面4-1的第一方向D1上的一方侧D1a。
第二流路构件6在内部形成有流路,将从液体罐供给来的液体导入至第一流路构件4。第二流路构件6设在第一流路构件4的加压室面4-1的外周部上,在压电致动器基板40的载置区域的外侧借助粘合剂(未图示)与第一流路构件4接合。
如图3所示,第二流路构件6具有贯通孔6a、开口6b、6c、第一综合流路22以及第二综合流路26。贯通孔6a形成为沿第二方向D2延伸,并配置在比压电致动器基板40的载置区域靠外侧的位置。信号传递构件60穿过贯通孔6a。
开口6b设于第二流路构件6的上表面,并配置在第二流路构件6的第二方向D2上的一方侧D2a。开口6b从液体罐向第二流路构件6供给液体。开口6c设于第二流路构件6的上表面,并配置在第二流路构件6的另一方侧D2b。
第一综合流路22形成为沿第二方向D2延伸,并具有第一连接流路22a。第一连接流路22a连接开口6b与开口20a,并经由第一综合流路22向第一流路构件4供给液体。
第二综合流路26形成为沿第二方向D2延伸,并具有第二连接流路26a。第二连接流路26a连接开口6c与开口24a,并经由第二综合流路26从第一流路构件4回收液体。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流路构件6并非必须设置。
如图5(b)所示,第一流路构件4通过层叠多片板4a~4g来形成,并具有加压室面4-1与喷出孔面4-2。在加压室面4-1上载置有压电致动器基板40,从在喷出孔面4-2上开口的喷出孔8喷出液体。多片板4a~4g能够由金属、合金或者树脂形成。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流路构件4也可以不层叠多片板4a~4g而是由树脂一体形成。
第一流路构件4形成有多个第一共用流路20、多个第一开口20a、多个第二共用流路24、多个第二开口24a、多个喷出元件15、多个第一独立流路12、以及多个第二独立流路14,在加压室面4-1上形成有开口20a、24a。
第一共用流路20设置为从第一方向D1的一方侧D1a向另一方侧D1b延伸,且以与在第一方向D1的一方侧D1a设置的开口20a连通的方式形成。另外,第一共用流路20沿第二方向D2排列有多个。
第二共用流路24设置为从第一方向D1的一方侧D1a向另一方侧D1b延伸,且以与在第一方向D1的一方侧D1a设置的开口24a连通的方式形成。另外,第二共用流路24沿第二方向D2排列有多个,配置在沿第二方向D2相邻的第一共用流路20彼此之间。因此,第一共用流路20以及第二共用流路24彼此沿第一方向D1延伸,并且沿第二方向D2并排配置。
如图4、6所示,喷出元件15具有喷出孔8与加压室10,第一独立流路12以及第二独立流路14与加压室10连接。喷出元件15设在相邻的第一共用流路20与第二共用流路24之间,在第一流路构件4的平面方向上形成为矩阵状。喷出元件15具有喷出元件列15a与喷出元件行15b。喷出元件列15a沿第一方向D1排列,喷出元件行15b沿第二方向D2排列。另外,与喷出元件列15a同样,加压室列10c与喷出孔列8a也沿第一方向D1排列。另外,与喷出元件行15b同样,加压室行10d与喷出孔行8b也沿第二方向D2排列。
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所成的角度从直角偏移。因此,属于沿第一方向D1配置的喷出孔列8a的喷出孔8彼此与其从直角偏移的量相应地沿第二方向D2错开配置。喷出孔列8a沿第二方向D2并排配置,因此属于不同的喷出孔列8a的喷出孔8与之相应地沿第二方向D2错开配置。综上所述,第一流路构件4的喷出孔8沿第二方向D2以恒定间隔并排配置。由此,能够以利用由喷出的液体形成的像素填满规定的范围的方式进行印刷。
在图4中,当将喷出孔8向与第二方向D2正交的第三方向D3投影时,在假想直线R的范围内投影32个喷出孔8,各喷出孔8在假想直线R内以360dpi的间隔排列。由此,若向与假想直线R正交的方向输送记录介质P并进行印刷,则能够以360dpi的分辨率进行印刷。
在液体喷出头2中,从第一独立流路12向加压室10供给液体,第二独立流路14从加压室10回收液体。
加压室10具有加压室主体10a与局部流路10b。加压室主体10a在俯视观察下呈圆形,从加压室主体10a的中心朝向下方延伸出局部流路10b。加压室主体10a构成为,通过从设在加压室主体10a上的位移元件48(参照图5)接受压力,从而向加压室10中的液体施加压力。
加压室主体10a为圆柱形状,平面形状呈圆形。通过使其平面形状呈圆形,能够增大位移量以及由位移产生的加压室10的体积变化。
局部流路10b为直径比加压室主体10a小的圆柱形状,平面形状呈圆形。在从加压室面4-1观察时,局部流路10b配置在加压室主体10a的内侧。局部流路10b将加压室主体10a与喷出孔8连接起来。
需要说明的是,局部流路10b也可以是朝向喷出孔8侧而剖面积变小的圆锥形状或者圆锥台形状。由此,能够提高第一共用流路20以及第二共用流路24的流路阻力,能够减小压力损失之差。
加压室10沿着第一共用流路20的两侧配置,构成单侧各一列、合计两列的加压室列10c。第一共用流路20与在其两侧排列的加压室10经由第一独立流路12进行连接。
另外,加压室10沿着第二共用流路24的两侧配置,构成单侧各一列、合计两列的加压室列10c。第二共用流路24与在其两侧排列的加压室10经由第二独立流路14进行连接。
第一独立流路12将第一共用流路20与加压室主体10a连接起来。第一独立流路12从第一共用流路20的上表面朝向上方延伸,之后与加压室主体10a的下表面进行连接。
第二独立流路14将第二共用流路24与局部流路10b连接起来。第二独立流路14从第二共用流路24的下表面沿第二方向D2延伸并沿第一方向D1延伸,之后与局部流路10b的侧面10b进行连接。
对液体喷出头的液体的循环进行说明。从设于外部的液体罐经由开口6b向第二流路构件6供给液体。供给至开口6b的液体向第一综合流路22供给,并经由开口20a向第一流路构件4供给液体。经由开口20a供给至第一共用流路20的液体经由第一独立流路12流入加压室主体10a,并向局部流路10b供给,一部分液体从喷出孔8被喷出。然后,剩余的液体从局部流路10b经由第二独立流路14向第二共用流路24回收,并经由开口24a从第一流路构件4向第二流路构件6回收。经由开口24a回收到第二流路构件6的液体在第二综合流路26中流动,经由开口6c向外部回收。
在第一流路构件4的上表面,接合有包括位移元件48在内的压电致动器基板40,配置为各位移元件48位于各加压室10上。压电致动器基板40占有与由加压室10形成的加压室组大致相同的形状的区域。另外,各加压室10的开口通过在第一流路构件4的加压室面4-1上接合压电致动器基板40而被堵塞。
压电致动器基板40具有由作为压电体的两片压电陶瓷层40a、40b构成的层叠构造。这些压电陶瓷层40a、40b分别具有20μm左右的厚度。压电陶瓷层40a、40b中的任一层均以跨越多个加压室10的方式延伸。
这些压电陶瓷层40a、40b例如由具有强介电性的锆钛酸铅(PZT)系、NaNbO3系、BaTiO3系、(BiNa)NbO3系、BiNaNb5O15系等陶瓷材料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压电陶瓷层40b作为振动板而动作,且不一定必须是压电体,取而代之,也可以使用并非压电体的其它陶瓷层、金属板。
在压电致动器基板40上形成有共用电极42、独立电极44以及连接电极46。共用电极42在面方向的大致整面范围内形成于压电陶瓷层40a与压电陶瓷层40b之间的区域。而且,独立电极44配置在压电致动器基板40的上表面中的与加压室10对置的位置。
压电陶瓷层40a的被独立电极44与共用电极42夹持的部分在厚度方向上被极化,成为当向独立电极44施加电压时位移的单晶片构造的位移元件48。因此,压电致动器基板40具有多个位移元件48。
共用电极42能够由Ag-Pd系等金属材料形成,共用电极42的厚度能够设为2μm左右。共用电极42在压电陶瓷层40a上具有共用电极用表面电极(未图示),共用电极用表面电极经由贯穿压电陶瓷层40a形成的通孔而与共用电极42相连并接地,保持为接地电位。
独立电极44由Au系等金属材料形成,并具有独立电极主体44a与伸出电极44b。如图5(a)所示,独立电极主体44a在俯视观察下形成为大致圆形,并形成为比加压室主体10a小。伸出电极44b从独立电极主体44a伸出,在伸出的伸出电极44b上形成有连接电极46。
连接电极46例如由包含玻璃浆料的银-钯构成,厚度为15μm左右且形成为凸状。连接电极46与设于信号传递构件60的电极电接合。
接着,对液体的喷出动作进行说明。利用在来自控制部76的控制下经由驱动器IC62等向独立电极44供给的驱动信号,使位移元件48位移。作为驱动方法,能够使用所谓的吸入喷射驱动。
图7(a)表示以往的液体喷出头102的一部分流路的概略结构,(b)是图7(a)所示的流路的等价电路图。图8(a)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头2的一部分流路的概略结构,图8(b)是图8(a)所示的流路的等价电路图。图9针对每个喷出元件15而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头2中的图8(a)所示的流路与以往的液体喷出头102中的图7(a)所示的流路中的、向喷出元件15施加的压力。需要说明的是,图7、8中的箭头表示液体的流动。
在图7、8中,R1是第一共用流路的流路阻力。R2是第一独立流路的流路阻力。R3是第二独立流路的流路阻力。R4是第二共用流路的流路阻力。需要说明的是,R1并非第一共用流路整体的流路阻力,而是位于相邻的第一独立流路12之间的第一共用流路的流路阻力。R4也同样地并非第二共用流路整体的流路阻力,而是位于相邻的第二独立流路之间的第二共用流路的流路阻力。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共用流路的流路阻力R1和对应于该R1的第二共用流路的流路阻力R4大致相等。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共用流路的流路阻力R1和对应于该R1的第二共用流路的流路阻力R4也可以不相等。
另外,在图7、8中,将多个喷出元件15从第一方向D1的一方侧D1a依次称作喷出元件15a、喷出元件15b、喷出元件15c…喷出元件15n-2、喷出元件15n-1、15n进行说明。另外,图7(b)、8(b)所示的压力Pin表示各喷出元件15的入口侧的压力,压力Pout表示各喷出元件15的出口侧的压力。图9是将向各喷出元件15施加的压力Pin以及压力Pout曲线化而成的图。
在液体喷出头没有喷出液体的情况下,在喷出孔8中,液体需要形成有弯液面。若喷出孔8的内侧的压力(以下称作“喷出孔8的压力”)几乎为0(零),则液体在其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在喷出孔8形成弯液面。由于存在液体的表面张力,因此即使喷出孔8的压力略微偏向正压、或者略微偏向负压,也可以在喷出孔8保持弯液面。但是,当正压变得过大时,液体从喷出孔8溢出,沿喷出孔面4-2扩散。另一方面,当负压变得过大上,外部的气体从喷出孔8侵入。无论哪种情况,当成为那样的状态时,喷出元件15中的压力的传播都与通常不同,因此喷出元件15的喷出特性发生变动,由此无法进行喷出。因此,各喷出孔8的压力需要落入0(零)附近的规定压力的范围内。
喷出孔8的压力成为压力Pin与压力Pout之间的压力。具体来说,虽然由于R2以及R3的流路阻力的值而产生差,但喷出孔8的压力大体上成为压力Pin与压力Pout之间的中央的压力、即压力Pin与压力Pout的平均值。图9所示的弯液面保持区域是压力Pin与压力Pout的平均值成为0(零)附近的规定压力的范围内的区域。若压力Pin以及压力Pout落入该弯液面保持区域,则喷出孔8的压力落入能够保持弯液面的范围。
以往的液体喷出头102中,第一开口120a以及第二开口124a的配置与液体喷出头2不同。第一开口120a设于第一方向D1的一方侧D1a,第二开口124a设于第一方向D1的另一方侧D1b。因此,液体沿图7(a)的箭头所示的朝向流动。
因此,根据喷出元件15与第一共用流路120连接的连接位置,向喷出元件15施加的压力Pin的值不同。具体来说,位于第一方向D1的另一方侧D1b的喷出元件15n的压力PinN受到在第一共用流路20中流动的液体的压力损失的影响,与位于第一方向D1的一方侧D1a的喷出元件15a的压力Pin1相比减小。即,随着从第一方向D1中的一方侧D1a朝向另一方侧D1b,向喷出元件15施加的压力Pin渐渐地减小。
与上述相同,根据喷出元件15与第二共用流路124连接的连接位置,向喷出元件15施加的压力Pout的值也不同。具体来说,位于第一方向D1的另一方侧D1b的喷出元件15n的压力PoutN受到在第二共用流路124中流动的液体的压力损失的影响,与位于第一方向D1的一方侧D1a的喷出元件15a的压力Pout1相比减小。即,随着从第一方向D1中的一方侧D1a朝向另一方侧D1b,向喷出元件15施加的压力Pout渐渐地减小。
其结果是,在配置于第一方向D1上的最靠一方侧D1a的位置的喷出元件15a中,压力Pin1以及压力Pout1这两者增大,喷出孔8的压力也增大。这是图9(a)所示的向喷出元件15施加的压力之中、位于图表的最右上的部分。另外,在配置于第一方向D1的最靠另一方侧D1b的位置的喷出元件15n中,压力PinN以及压力PoutN这两者减小,喷出孔8的压力也减小。这是图9(a)所示的向喷出元件15施加的压力之中、位于图表的最左下的部分。
压力Pin1~N以及压力Pout1~N的关系如上述那样,因此向从喷出元件15a至喷出元件15n的喷出元件15施加的压力如图9(a)所示以从图表的右上朝向左下的方式分布。该分布成为横切弯液面保持区域那样的分布,因此向各喷出元件15施加的压力分布的范围增大,无法落入弯液面保持区域内,有可能无法保持各喷出元件15的弯液面。
图8所示的液体喷出头2中,第一开口20a设于第一方向D1的一方侧D1a,第二开口24a设于第一方向D1的一方侧D1a。因此,液体沿图8(a)的箭头所示的朝向流动。
因此,根据喷出元件15与第一共用流路20连接的连接位置,向喷出元件15施加的压力Pin的值不同。具体来说,位于第一方向D1的另一方侧D1b的喷出元件15n的压力PinN受到在第一共用流路20中流动的液体的压力损失的影响,与位于第一方向D1的一方侧D1a的喷出元件15a的压力Pin1相比减小。即,随着从第一方向D1上的一方侧D1a朝向另一方侧D1b,向喷出元件15施加的压力Pin渐渐地减小。
与上述相同,根据喷出元件15与第二共用流路24连接的连接位置,向喷出元件15施加的压力Pout的值也不同。具体来说,受到在第二共用流路24中流动的液体的压力损失的影响,位于第一方向D1的一方侧D1a的喷出元件15a的压力Pout1与位于第一方向D1的另一方侧D1b的喷出元件15n的压力PoutN相比减小。即,随着从第一方向D1上的另一方侧D1b朝向一方侧D1a,向喷出元件15施加的压力Pout渐渐地减小。
其结果是,在配置于第一方向D1上的最靠一方侧D1a的位置的喷出元件15a中,压力Pin1较大,压力Pout较小。这是图9(b)所示的向喷出元件15施加的压力之中、位于图表的最右下的部分。另外,在配置于第一方向D1的最靠另一方侧D1b的位置的喷出元件15n中,压力Pin较小,压力Pout较大。这是图9(b)所示的向喷出元件15施加的压力之中、位于图表的最左上的部分。
而且,由于压力Pin1~N以及压力Pout1~N的关系如上述那样,因此向从喷出元件15a至喷出元件15n的喷出元件15施加的压力如图9(b)所示以从图表的右下朝向左上的方式分布。该分布成为沿着弯液面保持区域的分布,因此能够使向喷出元件15施加的压力的分布落入弯液面保持区域内。
以上,在以往的液体喷出头102的结构中,向喷出元件15施加的压力如图9(a)那样从图表的右上向左下排列。即,向喷出元件15施加的压力以横切弯液面保持区域的方式排列,因此难以使向喷出元件15施加的压力落入弯液面保持区域。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头2的结构中,向喷出元件15施加的压力如图9(b)那样从图表的右下向左上排列。即,向喷出元件15施加的压力沿着弯液面保持区域排列,因此能够使向喷出元件15施加的压力落入弯液面保持区域。
在第一独立流路12的流路阻力R2与第二独立流路14的流路阻力R3大致相等的情况下,弯液面保持区域在图表中成为包括压力Pin=0、压力Pout=0在内的、向右下倾斜45度的区域。通过使第一独立流路12的流路阻力R2为第二独立流路14的流路阻力R3的0.5~2倍,弯液面保持区域在图表中成为向右下倾斜30~60度的区域,由此弯液面保持区域与向喷出元件15施加的压力的分布具有相同程度的倾斜。由此,能够提高向喷出元件15施加的压力的分布落入弯液面保持区域的可能性。
另外,第一开口20a与第二开口24a沿第二方向D2交替设置。因此,第一共用流路20与第二共用流路24沿第二方向D2交替配置。其结果是,能够在一个第一共用流路20上连接两列喷出孔列8a,并且能够在一个第二共用流路24上连接两列喷出孔列8a。因此,能够以提高面积利用率的方式配置第一共用流路20与第二共用流路24。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各流路的流路阻力R1~R4,例如能够例示 的关系。这样,通过使第一共用流路20以及第二共用流路24的流路阻力小于第一独立流路12以及第二独立流路14的流路阻力,能够减小由压力损失产生的各压力Pin的压力之差以及各压力Pout之差,能够减小向各喷出元件15施加的压力的分布范围。
另外,示出了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没有正交的例子,但不限于此。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也可以正交。在该情况下,第一方向D1与第三方向D3成为相同的方向。
<第二实施方式>
使用图10来说明液体喷出头202。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液体喷出头202中,第一流路构件204以及第二流路构件206的结构与液体喷出头2不同。
第一流路构件204具有第一共用流路220、第一开口220a、第二共用流路224、第二开口224a、喷出元件15、第一独立流路12、以及第二独立流路14。
第一开口220a以及第二开口224a沿第二方向D2设置有多个,并沿第二方向D2交替设置。而且,多个第一开口220a与多个第二开口224a沿第一方向D1错开设置。
第二流路构件206在内部具有第一综合流路222与第二综合流路226。第二综合流路226设置在多个第一开口220a上,且沿第二方向D2形成得较长。第二综合流路226设置在多个第二开口224a上,且沿第二方向D2形成得较长。第一综合流路222以及第二综合流路226沿第二方向D2并排配置。
第一综合流路222具有与第一开口220a连接的第一连接流路222a。第一连接流路222a从第一综合流路222朝向下方延伸。第二综合流路226具有与第二开口224a连接的第二连接流路226a。第二连接流路226a从第二综合流路226朝向下方延伸。
这样,通过将第一开口220a与第二开口224a沿第一方向D1错开配置,能够并排配置第一综合流路222与第二综合流路226。由此,通过将第一连接流路222a以及第二连接流路226a向下方延伸,能够容易连接第一流路构件204与第二流路构件206。
另外,通过使第一综合流路222与第二综合流路226在第一方向D1上相邻,能够使在第一综合流路222中流动的液体与在第二综合流路226中流动的液体之间进行热交换,能够向各喷出元件15供给均匀温度的液体。
另外,如图10(a)所示,优选的是,在俯视观察下,第一开口220a和最靠近第一开口220a配置的第一独立流路12之间的距离La(以下称作“距离La”)、与第二开口224a和最靠近第二开口224a配置的第二独立流路14之间的距离Lb(以下称作“距离Lb”)相等。
通过使距离La与距离Lb相等,能够使第一共用流路220与第二共用流路224的流路阻力接近,能够减小各喷出元件15所产生的压力分布的范围。另外,容易将向各喷出元件15施加的压力Pin与压力Pout控制为绝对值相同且正负相反的值,容易使向各喷出元件15施加的压力接近0(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距离La与距离Lb相等包含实质上相等这样的情况,并且也包含制造误差范围为±5%的概念。
<第三实施方式>
使用图11、12来说明液体喷出头302。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1(a)中,为了便于理解而由虚线表示第二流路构件306的第一综合流路322以及第二综合流路326与压电致动器基板340。
液体喷出头302具有第一流路构件304、第二流路构件306、以及压电致动器基板340。在第一流路构件304上设有第二流路构件306与压电致动器基板340。
第一流路构件304在内部形成有各种流路,并具有多个喷出单元319。喷出单元319沿第一方向D1并排配置。喷出单元319具有第一喷出部317与第二喷出部318。
第一喷出部317具有第一共用流路320、第一开口320a、第二共用流路324、第二开口324a、喷出元件15、第一独立流路(未图示)以及第二独立流路(未图示)。
第二喷出部318具有第一共用流路320、第一开口320a、第二共用流路324、第二开口324a、喷出元件15、第一独立流路(未图示)以及第二独立流路(未图示)。
第一喷出部317以及第二喷出部318沿第一方向D1并排配置,第一喷出部317的第一开口320a设于第一方向D1的一方侧D1a,第一喷出部317的第二开口324a设于第一方向D1的一方侧D1a。第二喷出部318的第一开口320a设于第一方向D1的另一方侧D1b,第二喷出部318的第二开口324a设于第一方向D1的另一方侧D1b。
第二流路构件306具有主体306a、减振板306b、盖板306c。盖板306c设置在减振板306b上。减振板306b中,通过半蚀刻形成有第一减振室332a,并设置在主体306a上。由此,形成有第一减振部330a。
第二流路构件306具有多个第一综合流路322与多个第二综合流路326。第一综合流路322以及第二综合流路326在第二方向D2上形成得较长。第一综合流路322以及第二综合流路326并排设置,一对第一综合流路322以及第二综合流路326沿第一方向D1设置有多个。
第一综合流路322具有宽度比第二综合流路326宽的第一液室327,第一液室327通过第一连接流路322a而与第一开口320a连接。第二综合流路326配置在第一液室327的下方。在第一液室327上设有第一减振室332a,构成第一液室327的上表面形成得较薄,且设置有与第一液室327对置的第一减振部330a。因此,第一液室327以及第一减振部330a能够缓和在第一综合流路322中产生的压力变动。
液体喷出头302具有第一喷出部317以及第二喷出部318,第一喷出部317以及第二喷出部318沿第一方向D1并排配置。由此,无需减少喷出元件15的数量就能够缩短构成第一喷出部317的第一共用流路320以及第二共用流路324与构成第二喷出部318的第一共用流路320以及第二共用流路324在第一方向D1上的长度。其结果是,能够使各喷出元件15中的第一共用流路320以及第二共用流路324的压力损失降低,能够减小向喷出元件15施加的压力的分布范围。
另外,液体喷出头302具备多个喷出单元319,多个喷出单元319沿第一方向D1并排配置。由此,无需减少喷出元件15的数量就能够进一步缩短构成第一喷出部317的第一共用流路320以及第二共用流路324与构成第二喷出部318的第一共用流路320以及第二共用流路324在第一方向D1上的长度。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减小向喷出元件15施加的压力的分布范围。
另外,液体喷出头302中,第一综合流路322向第一共用流路320供给液体,第二综合流路326从第二共用流路324回收液体。由此,液体喷出头302能够使液体循环,能够降低颜料等在液体喷出头302的内部沉降的可能性。
另外,液体喷出头302中,第二综合流路326配置在第一综合流路322与喷出元件15之间。因此,使第二开口324a与第二共用流路324的第一方向D1的另一方侧D1b的侧面之间的距离接近。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第二共用流路324的流路阻力增大。
第一综合流路326具有第一液室327,与第一液室327对置的第一减振部330a设于第二流路构件306。由此,能够缓和第一综合流路322所产生的压力变动。特别是,第一减振部330a形成于构成流量较多的第一综合流路326的第一液室327,因此能够有效地缓和液体喷出头302的压力变动。
另外,第一开口320a设置在比第二开口324a靠第一方向D1的一方侧D1a的位置。由此,能够有效地利用第二流路构件306的上端部的空间,能够在第一综合流路322中设置第一液室327。
另外,优选的是,在俯视观察下,第二开口324a与最靠近第二开口324a配置的第一独立流路(未图示)之间的距离比第一开口320a与最靠近第一开口320a配置的第二独立流路(未图示)之间的距离短。由此,能够使第二开口320a与第二共用流路324的第一方向D1的另一方侧D1b的侧面之间的距离接近。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第二共用流路324的流路阻力增大。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综合流路326配置在第一综合流路322与喷出元件15之间是指,第二综合流路326的第一方向D1的一方侧D1a的侧面位于第一综合流路322的第一方向D1的一方侧D1a的侧面与喷出元件15之间。
另外,第一流路构件304也可以不具备多个喷出单元319。即,也可以具备第一喷出部317与第二喷出部318各一个。在该情况下,也能够降低各喷出元件15中的第一共用流路320以及第二共用流路324的压力损失,能够减小向喷出元件15施加的压力的分布范围。
<第四实施方式>
使用图13来说明液体喷出头402。液体喷出头402的第一综合流路422以及第二综合流路426与液体喷出头302不同。
第二流路构件406具有主体406a、减振板406b以及盖板406c。盖板406c设置在减振板406b上。减振板406b设置在主体406a上。由此,形成有第二减振室432a与第二减振部430b。
第二流路构件406具有多个第一综合流路422与多个第二综合流路426。第二综合流路426具有宽度比第一综合流路422宽的第二液室429,第二液室429通过第二连接流路426a而与第二开口424a连接。
第一综合流路422配置在第二液室429的下方。构成第二液室429的上表面形成得较薄,且设置有与第二液室429对置的第二减振部430b。因此,第二液室429以及第二减振部430b能够缓和第二综合流路426所产生的压力变动。
另外,液体喷出头402中,第一综合流路422配置在第二综合流路426与喷出元件15之间。因此,能够使第一开口420a与第一共用流路420的第一方向D1的另一方侧D1b的侧面之间的距离接近。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第一共用流路420的流路阻力增大。
第二综合流路426具有第二液室429,与第二液室429对置的第二减振部430b设于第二流路构件406。由此,能够缓和第二综合流路426所产生的压力变动。
以上,说明了第一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示出了使用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头2的打印机1,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将其它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头2用于打印机1。另外,也可以适当组合多个实施方式。
另外,作为加压部,示出了通过压电致动器的压电变形对加压室10进行加压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设为下述的加压部,其中,针对每个加压室10设置发热部,利用发热部的热量来加热加压室10的内部的液体,利用液体的热膨胀进行加压。
另外,示出了从外部向第一综合流路22供给液体、并从第二综合流路26向外部回收液体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从外部向第二综合流路26供给液体,并从第一综合流路22向外部回收液体。另外,示出了具有循环构造的液体喷出头2,但也可以不具有循环构造。
附图标记说明:
1…彩色喷墨打印机;
2…液体喷出头;
2a…头主体;
4…第一流路构件;
6…第二流路构件;
8…喷出孔;
10…加压室;
12…第一独立流路;
14…第二独立流路;
15…喷出元件;
17…第一喷出部;
18…第二喷出部;
19…喷出单元;
20…第一共用流路;
20a…第一开口;
22…第一综合流路;
24…第二共用流路;
24a…第二开口;
26…第二综合流路;
40…压电致动器基板;
40a、40b…压电陶瓷层;
48…位移元件(加压部);
50…壳体;
76…控制部;
P…印刷纸张;
D1…第一方向;
D1a…第一方向的一方侧;
D1b…第一方向的另一方侧;
D2…第二方向;
D2a…第二方向的一方侧;
D2b…第二方向的另一方侧;
D3…第三方向;
D3a…第三方向的一方侧;
D3b…第三方向的另一方侧。

Claims (22)

1.一种流路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路构件具备:
多个喷出元件,它们喷出液体;
多个第一独立流路,它们针对每个所述喷出元件而设置;
多个第二独立流路,它们针对每个所述喷出元件而设置;
第一共用流路,其从第一方向的一方侧向另一方侧延伸,并与多个所述第一独立流路共同连通;
第一开口,其连通所述第一共用流路与外部;
第二共用流路,其从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一方侧向所述另一方侧延伸,并与多个所述第二独立流路共同连通;以及
第二开口,其连通所述第二共用流路与外部,
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共用流路的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一方侧,
所述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共用流路的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一方侧,
所述第一独立流路的流路阻力是所述第二独立流路的流路阻力的0.5~2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路构件,其中,
设置有多个具有所述第一开口的所述第一共用流路和具有所述第二开口的所述第二共用流路,
多个所述第一开口和多个所述第二开口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交替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路构件,其中,
多个所述第一开口和多个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错开配置。
4.一种流路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路构件具备:
多个喷出元件,它们喷出液体;
多个第一独立流路,它们针对每个所述喷出元件而设置;
多个第二独立流路,它们针对每个所述喷出元件而设置;
第一共用流路,其从第一方向的一方侧向另一方侧延伸,并与多个所述第一独立流路共同连通;
第一开口,其连通所述第一共用流路与外部;
第二共用流路,其从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一方侧向所述另一方侧延伸,并与多个所述第二独立流路共同连通;以及
第二开口,其连通所述第二共用流路与外部,
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共用流路的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一方侧,
所述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共用流路的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一方侧,
设置有多个具有所述第一开口的所述第一共用流路和具有所述第二开口的所述第二共用流路,
多个所述第一开口和多个所述第二开口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交替设置,
多个所述第一开口和多个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错开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流路构件,其中,
所述第一开口配置在比所述第二开口靠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一方侧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流路构件,其中,
在俯视观察下,所述第一开口和最靠近该第一开口配置的所述第一独立流路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开口和最靠近该第二开口配置的所述第二独立流路之间的距离相等。
7.一种流路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路构件具备:
多个喷出元件,它们喷出液体;
多个第一独立流路,它们针对每个所述喷出元件而设置;
多个第二独立流路,它们针对每个所述喷出元件而设置;
第一共用流路,其从第一方向的一方侧向另一方侧延伸,并与多个所述第一独立流路共同连通;
第一开口,其连通所述第一共用流路与外部;
第二共用流路,其从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一方侧向所述另一方侧延伸,并与多个所述第二独立流路共同连通;以及
第二开口,其连通所述第二共用流路与外部,
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共用流路的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一方侧,
所述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共用流路的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一方侧,
在俯视观察下,所述第一开口和最靠近该第一开口配置的所述第一独立流路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开口和最靠近该第二开口配置的所述第二独立流路之间的距离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以及7中任一项所述的流路构件,其中,
在俯视观察下,所述第二开口和最靠近该第二开口配置的所述第一独立流路之间的距离比所述第一开口和最靠近该第一开口配置的所述第二独立流路之间的距离短。
9.一种流路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路构件具备:
多个喷出元件,它们喷出液体;
多个第一独立流路,它们针对每个所述喷出元件而设置;
多个第二独立流路,它们针对每个所述喷出元件而设置;
第一共用流路,其从第一方向的一方侧向另一方侧延伸,并与多个所述第一独立流路共同连通;
第一开口,其连通所述第一共用流路与外部;
第二共用流路,其从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一方侧向所述另一方侧延伸,并与多个所述第二独立流路共同连通;以及
第二开口,其连通所述第二共用流路与外部,
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共用流路的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一方侧,
所述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共用流路的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一方侧,
在俯视观察下,所述第二开口和最靠近该第二开口配置的所述第一独立流路之间的距离比所述第一开口和最靠近该第一开口配置的所述第二独立流路之间的距离短。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7以及9中任一项所述的流路构件,其中,
所述流路构件具备:
第一喷出部,其具备多个所述喷出元件、多个所述第一独立流路、多个所述第二独立流路、所述第一共用流路、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共用流路以及所述第二开口;以及
第二喷出部,其具备多个所述喷出元件、多个所述第一独立流路、多个所述第二独立流路、所述第一共用流路、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共用流路以及所述第二开口,
所述第一喷出部以及所述第二喷出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并排配置,
所述第一喷出部的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一方侧,所述第一喷出部的所述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一方侧,
所述第二喷出部的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另一方侧,所述第二喷出部的所述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另一方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流路构件,其中,
所述流路构件具备多个喷出单元,该喷出单元具备所述第一喷出部以及所述第二喷出部,
多个所述喷出单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并排配置。
12.一种流路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路构件具备:
多个喷出元件,它们喷出液体;
多个第一独立流路,它们针对每个所述喷出元件而设置;
多个第二独立流路,它们针对每个所述喷出元件而设置;
第一共用流路,其从第一方向的一方侧向另一方侧延伸,并与多个所述第一独立流路共同连通;
第一开口,其连通所述第一共用流路与外部;
第二共用流路,其从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一方侧向所述另一方侧延伸,并与多个所述第二独立流路共同连通;以及
第二开口,其连通所述第二共用流路与外部,
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共用流路的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一方侧,
所述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共用流路的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一方侧,
所述流路构件还具备:
第一喷出部,其具备多个所述喷出元件、多个所述第一独立流路、多个所述第二独立流路、所述第一共用流路、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共用流路以及所述第二开口;以及
第二喷出部,其具备多个所述喷出元件、多个所述第一独立流路、多个所述第二独立流路、所述第一共用流路、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共用流路以及所述第二开口,
所述第一喷出部以及所述第二喷出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并排配置,
所述第一喷出部的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一方侧,所述第一喷出部的所述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一方侧,
所述第二喷出部的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另一方侧,所述第二喷出部的所述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另一方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流路构件,其中,
所述流路构件具备多个喷出单元,该喷出单元具备所述第一喷出部以及所述第二喷出部,
多个所述喷出单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并排配置。
14.一种液体喷出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喷出头具备:
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流路构件;以及
加压部,其配置在所述流路构件上,并对所述喷出元件进行加压。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
所述液体喷出头还具备在所述流路构件上配置的储液器,
所述储液器具有向所述第一共用流路供给液体的第三共用流路、以及从所述第二共用流路回收液体的第四共用流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
在俯视观察下,所述第四共用流路配置在所述第三共用流路与所述喷出元件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
在俯视观察下,所述第三共用流路配置在所述第四共用流路与所述喷出元件之间。
18.一种液体喷出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喷出头具备:
流路构件;
加压部,其配置在所述流路构件上,并对喷出元件进行加压;以及
储液器,其配置在所述流路构件上,
所述流路构件具备:
多个所述喷出元件,它们喷出液体;
多个第一独立流路,它们针对每个所述喷出元件而设置;
多个第二独立流路,它们针对每个所述喷出元件而设置;
第一共用流路,其从第一方向的一方侧向另一方侧延伸,并与多个所述第一独立流路共同连通;
第一开口,其连通所述第一共用流路与外部;
第二共用流路,其从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一方侧向所述另一方侧延伸,并与多个所述第二独立流路共同连通;以及
第二开口,其连通所述第二共用流路与外部,
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共用流路的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一方侧,
所述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共用流路的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一方侧,
所述储液器具有向所述第一共用流路供给液体的第三共用流路、以及从所述第二共用流路回收液体的第四共用流路,
在俯视观察下,所述第四共用流路配置在所述第三共用流路与所述喷出元件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6或18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
所述第三共用流路具有宽度比所述第四共用流路的宽度宽的第一液室,
与所述第一液室对置地形成有第一减振部。
20.一种液体喷出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喷出头具备:
流路构件;
加压部,其配置在所述流路构件上,并对喷出元件进行加压;以及
储液器,其配置在所述流路构件上,
所述流路构件具备:
多个所述喷出元件,它们喷出液体;
多个第一独立流路,它们针对每个所述喷出元件而设置;
多个第二独立流路,它们针对每个所述喷出元件而设置;
第一共用流路,其从第一方向的一方侧向另一方侧延伸,并与多个所述第一独立流路共同连通;
第一开口,其连通所述第一共用流路与外部;
第二共用流路,其从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一方侧向所述另一方侧延伸,并与多个所述第二独立流路共同连通;以及
第二开口,其连通所述第二共用流路与外部,
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共用流路的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一方侧,
所述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共用流路的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一方侧,
所述储液器具有向所述第一共用流路供给液体的第三共用流路、以及从所述第二共用流路回收液体的第四共用流路,
在俯视观察下,所述第三共用流路配置在所述第四共用流路与所述喷出元件之间。
21.根据权利要求17或20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
所述第四共用流路具有宽度比所述第三共用流路的宽度宽的第二液室,
与所述第二液室对置地形成有第二减振部。
22.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14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头;
输送部,其相对于所述液体喷出头输送记录介质;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液体喷出头。
CN201580036061.6A 2014-06-27 2015-06-25 流路构件、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 Active CN1066603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32796 2014-06-27
JP2014-132796 2014-06-27
PCT/JP2015/068365 WO2015199181A1 (ja) 2014-06-27 2015-06-25 流路部材、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60365A CN106660365A (zh) 2017-05-10
CN106660365B true CN106660365B (zh) 2019-01-18

Family

ID=54938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36061.6A Active CN106660365B (zh) 2014-06-27 2015-06-25 流路构件、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160215B2 (zh)
EP (1) EP3162567B1 (zh)
JP (1) JP6317442B2 (zh)
CN (1) CN106660365B (zh)
WO (1) WO201519918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04480A1 (ja) 2014-12-25 2016-06-30 京セラ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記録装置
JP6486465B2 (ja) 2015-05-27 2019-03-20 京セラ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記録装置
JP6818436B2 (ja) * 2016-05-27 2021-0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素子基板、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JP6806463B2 (ja) * 2016-05-27 2021-01-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US10786990B2 (en) * 2016-07-04 2020-09-29 Konica Minolta, Inc.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6939009B2 (ja) * 2017-03-28 2021-09-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6939008B2 (ja) * 2017-03-28 2021-09-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方法
EP3590717B1 (en) * 2017-03-29 2022-07-27 Kyocera Corporation Liquid discharge head, recording device using same, and recording method
JP7019328B2 (ja) * 2017-07-07 2022-02-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
JP7020021B2 (ja) * 2017-09-20 2022-02-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EP3674086B1 (en) * 2017-09-29 2022-02-23 Kyocera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head and recording device
JP7176199B2 (ja) * 2018-02-28 2022-11-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JP7158869B2 (ja) * 2018-03-13 2022-10-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JP7180188B2 (ja) 2018-08-06 2022-11-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
JP7176282B2 (ja) * 2018-08-06 2022-11-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
CN111347783B (zh) * 2018-12-21 2022-11-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头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JP7215155B2 (ja) 2018-12-26 2023-01-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
JP7310133B2 (ja) * 2018-12-26 2023-07-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ユニット
JP7259417B2 (ja) * 2019-03-04 2023-04-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JP7310320B2 (ja) 2019-06-03 2023-07-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液体吐出装置
JP7371381B2 (ja) * 2019-07-31 2023-10-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5031646A1 (de) * 2005-07-06 2007-01-11 Joachim Prof. Dr.-Ing. Heinzl Piezoelektrisch betriebener Tropfenerzeuger
JP2008142910A (ja) * 2006-12-06 2008-06-26 Fujifilm Corp 液滴吐出機構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00902A (ja) * 2007-02-16 2008-09-04 Fujifilm Corp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JP2009196207A (ja) * 2008-02-21 2009-09-03 Riso Kagaku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CN103380001A (zh) * 2011-07-28 2013-10-30 京瓷株式会社 压电致动器、液体喷射头、以及记录装置
CN103561956A (zh) * 2011-06-29 2014-02-05 京瓷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头以及使用该液体喷出头的记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69635A (ja) * 2008-09-16 2010-04-02 Fujifilm Corp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49317B2 (ja) * 2010-03-16 2015-01-0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液体供給方法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2012006350A (ja) * 2010-06-28 2012-01-12 Fujifilm Corp 液滴吐出ヘッド
JP2012250503A (ja) 2011-06-06 2012-12-20 Fujifilm Corp 液滴吐出ヘッド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5031646A1 (de) * 2005-07-06 2007-01-11 Joachim Prof. Dr.-Ing. Heinzl Piezoelektrisch betriebener Tropfenerzeuger
JP2008142910A (ja) * 2006-12-06 2008-06-26 Fujifilm Corp 液滴吐出機構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00902A (ja) * 2007-02-16 2008-09-04 Fujifilm Corp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JP2009196207A (ja) * 2008-02-21 2009-09-03 Riso Kagaku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CN103561956A (zh) * 2011-06-29 2014-02-05 京瓷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头以及使用该液体喷出头的记录装置
CN103380001A (zh) * 2011-07-28 2013-10-30 京瓷株式会社 压电致动器、液体喷射头、以及记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151792A1 (en) 2017-06-01
EP3162567B1 (en) 2020-09-23
EP3162567A4 (en) 2018-03-21
JPWO2015199181A1 (ja) 2017-04-20
US10160215B2 (en) 2018-12-25
JP6317442B2 (ja) 2018-04-25
CN106660365A (zh) 2017-05-10
WO2015199181A1 (ja) 2015-12-30
EP3162567A1 (en) 2017-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60365B (zh) 流路构件、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
US9718270B2 (en) Liquid discharge head, liquid discharge device, and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US10086609B2 (en) Liquid discharge head, and record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5980157B (zh) 液体喷头及利用其的记录装置
US9944078B2 (en) Liquid discharge head and record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7073944B (zh) 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
CN107107612B (zh) 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
JP2012091510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EP3124251B1 (en) Liquid discharge head and recording device
JPWO2018181024A1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US9802407B2 (en) Liquid discharge head, liquid discharge device, and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US7163280B2 (en) Ink-jet head, and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ink-jet head
JP6951386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CN107683208B (zh) 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
JP6352772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JP2018171930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JP6279975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JP6633424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JP2011194886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JP2021192988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JP5960745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記録装置
JP2014195954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WO2016121746A1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JP2014162076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