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71709B - 旋转电机的端子板连接构造 - Google Patents

旋转电机的端子板连接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71709B
CN106571709B CN201610874367.5A CN201610874367A CN106571709B CN 106571709 B CN106571709 B CN 106571709B CN 201610874367 A CN201610874367 A CN 201610874367A CN 106571709 B CN106571709 B CN 1065717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board
bonded block
resin component
power line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7436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71709A (zh
Inventor
黑野洋辅
牧户康祥
佐佐木谅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5717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17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717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170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22Bases, e.g. strip, block, panel
    • H01R9/24Terminal blocks
    • H01R9/2416Means for guiding or retaining wires or cables connected to terminal bloc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0Fastening of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for generally annula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ing boards, i.e. printed circuit boards or similar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the winding termin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09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wiring elements other than wires, e.g. bus rings, for connecting the winding terminations

Abstract

在旋转电机的端子板连接构造中,在将动力线经由包括L字形部的汇流条结合于端子板的结构中,简易地提高动力线的耐振动性。端子板连接构造(20)包括:多根动力线(31u、31v、31w),其连接于旋转电机的定子线圈;结合部件(37),其使多根动力线成为一体;以及端子板(22),其经由汇流条单元(40)结合多根动力线的顶端。汇流条单元(40)包括分别结合多根动力线的顶端的多个汇流条(41w)和将多个汇流条结合的至少1个树脂部件(45a、45b)。多个汇流条中的每一个包括:第1板部,其结合于端子板;和第2板部,其从第1板部的一端立起,且结合于对应的相的动力线的顶端。结合部件嵌合于树脂部件,由此至少阻止结合部件沿着一个方向移动。

Description

旋转电机的端子板连接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提高耐振动性的旋转电机的端子板连接构造,其是旋转电机定子的端子板连接构造,所述端子板连接构造具备:多根动力线,其与旋转电机的定子线圈连接;结合部件,其使多根动力线成为一体;以及端子板,其结合多根动力线的顶端。
背景技术
作为马达或发电机的旋转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定子的多相定子线圈连接与多相相对应的多根动力线。而且,各动力线的端子与固定于壳体的端子板连接。端子板将多根动力线与连接于电源侧的多根电源线电连接。
专利文献1记载了如下结构:从定子线圈引出3个线圈端子,各线圈端子连接3根动力线的一端,各动力线的另一端的端子与端子板连接。在该结构中,通过树脂制的固定部件(结合部件)使3根动力线成为一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280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那样、通过结合部件使多根动力线成为一体的结构中,在旋转电机使用时施加有大的振动的情况下,动力线的振摆有可能因结合部件的振摆而变大。
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动力线与端子板的连接作业性,考虑使动力线的顶端经由包括L字形部的汇流条而与端子板结合。L字形部由第1板部和从第1板部的一端立起的第2板部形成,第1板部固定于端子板,第2板部与动力线的顶端结合。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旋转电机的端子板连接构造中,在使动力线经由包括L字形部的汇流条而与端子板结合的结构中,简易地提高动力线的耐振动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旋转电机的端子板连接构造具备:多根动力线,其连接于旋转电机的定子线圈,对应于多个相;结合部件,其通过结合于所述多根动力线的中间部而使所述多根动力线成为一体;以及端子板,其经由汇流条单元结合所述多根动力线的顶端,且将所述多根动力线与多根电源线分别连接。所述汇流条单元包括分别结合所述多根动力线的顶端的多个汇流条和将所述多个汇流条结合的至少一个树脂部件。所述多个汇流条中的每一个汇流条包括:第1板部,其固定于所述端子板;和第2板部,其从所述第1板部的一端立起,且被结合于对应相的所述动力线的顶端。所述结合部件嵌合于所述树脂部件,由此至少阻止该结合部件沿着一个方向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旋转电机的端子板连接构造,由第1板部和第2板部形成L字形部,包括该L字形部的多个汇流条通过树脂部件结合。另外,通过对树脂部件嵌合结合部件,可阻止结合部件沿着至少一个方向移动。而且,多个汇流条固定于端子板。由此,在使用时能够简易地抑制结合部件的振动,所以能够简易地提高动力线的耐振动性。
另外,在本发明的旋转电机的端子板连接构造中,优选的是,在所述树脂部件和所述结合部件中,一个部件具有在另一个部件侧的侧面形成的槽部,在所述槽部中嵌合所述另一个部件,由所述槽部的壁阻止所述另一个部件沿着所述一个方向移动,在所述槽部的内侧,在所述结合部件和所述树脂部件中,在一者侧具有突部,在另一者侧具有凹部,所述突部与所述凹部嵌合,由此阻止所述结合部件沿着与所述一个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此外,在该结构中,“凹部”的含义除孔状的凹部之外,也包括槽。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抑制端子板连接构造的大型化,并且,能够阻止结合部件沿着正交的两个方向移动。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动力线的耐振动性。
另外,在本发明的旋转电机的端子板连接构造中,优选的是,相邻的两个所述汇流条中的每一个汇流条具有从所述第1板部的侧面向相邻的所述汇流条突出的突部。所述树脂部件在所述两个汇流条中将所述突部中的每一个突部埋入并形成为一体,由此将所述两个汇流条一体地结合。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在抑制了汇流条的大型化的状态下将汇流条结合。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旋转电机的端子板连接构造,能够在将动力线经由包括L字形部的汇流条结合于端子板的结构中,简易地提高动力线的耐振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在包括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端子板连接构造的定子固定构造中,从壳体的外侧向内侧观察而得到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在端子板连接构造中的仅动力线侧的部件连接于定子线圈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从图1取出端子板连接构造并省略一部分结构地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Ⅳ-Ⅳ剖视图。
图5是图3的主视图。
图6是从图5的上方向下方观察并省略了一部分结构的图。
图7是表示在图3中端子板与动力线侧的部件分离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汇流条单元的立体图。
图9是图5的Ⅸ-Ⅸ剖视图。
图10是在端子板连接构造中,从定子线圈的外周侧观察将动力线侧的部件连接于定子线圈的作业的图。
图11是表示在图7所示的动力线侧的部件中,将汇流条单元的树脂部件嵌合于结合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端子板连接构造的其他例中,与图4的Ⅻ-Ⅻ截面相对应的图。
图13是图12的ⅩⅢ-ⅩⅢ剖视图。
图14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端子板连接构造的其他例中,与图9相对应的图。
图15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端子板连接构造的其他例中,与图12相对应的图。
图16是图15的ⅩⅥ-ⅩⅥ剖视图。
图17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端子板连接构造的其他例中,与图11相对应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所说明的形状、材质、以及个数是用于说明的例示,可以根据旋转电机的端子板连接构造的规格进行适当变更。以下,在所有附图中,对同等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进行说明。此外,定子与固定于旋转轴的转子组合而构成旋转电机。旋转电机被用作马达或发电机,或者被用作具有马达和发电机双方的功能的电动发电机。
图1是在包括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端子板连接构造20的定子固定构造10中,从壳体12外侧向内侧观察而得到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在端子板连接构造20(图1)中,仅动力线31u、31v、31w侧的部件与3相定子线圈16连接的状态的立体图。
定子固定构造10包括壳体12、固定于壳体12的内侧的定子14以及端子板连接构造20。定子14具有定子芯15和3相定子线圈16。
端子板连接构造20构成为包括固定于壳体12的端子板22、动力线一体部件30以及汇流条单元40。动力线一体部件30具有与3相定子线圈16连接的3根动力线31u、31v、31w(图2)和使3根动力线31u、31v、31w成为一体的结合部件37。端子板22用于将3根动力线31u、31v、31w分别与连接在电源(未图示)侧的3根电源线23u、23v、23w连接。3根动力线31u、31v、31w以及3根电源线23u、23v、23w对应于3相。具体而言,动力线31u以及电源线23u对应于U相,动力线31v以及电源线23v对应于V相,动力线31w以及电源线23w对应于W相。以下,有时将动力线31u、31v、31w统称地记载为动力线31,将电源线23u、23v、23w统称地记载为电源线23。
使用图1、图2对定子14进行具体说明。定子14的定子芯15为大致圆环状,从内圆面的周向多个位置突出有齿15a。定子14的3相定子线圈16具有U相定子线圈、V相定子线圈以及W相定子线圈。
各相的定子线圈以分布绕组的方式卷绕于多个齿15a。各相的定子线圈通过焊接接合多个导体段而形成。例如导体段通过使截面为矩形的导体线即扁平线弯曲而形成。
如图2所示,在各相的定子线圈的一端形成有3相的线圈端子18u、18v、18w。各线圈端子18u、18v、18w通过如下方式形成,即:使各相的定子线圈的一端向定子14的大致径向外侧延伸后,以沿定子14的轴向(图2的上下方向)的方式弯曲成大致直角。3相的定子线圈的未图示的另一端部与形成中性点的汇流条(未图示)连接。
3相的线圈端子18u、18v、18w分别与U、V、W相的动力线31u、31v、31w的一端部32u、32v、32w通过焊接而连接。各动力线31具有动力线主体33和设置于动力线主体33的另一端的连接端子34u、34v、34w。
动力线主体33由导体芯线和覆盖除导体芯线的两端部以外的部分的绝缘膜形成。
各连接端子34u、34v、34w是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形成的板状。在连接端子34u、34v、34w的顶端附近形成有螺栓用的插通孔35。以下有时将连接端子34u、34v、34w统称地记载为连接端子34。
图3是从图1取出端子板连接构造20并省略一部分结构地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4是图3的Ⅳ-Ⅳ剖视图。图5是图3的主视图。图6是从图5的上方向下方观察并省略了一部分结构的图。
在连接端子34的靠动力线主体33侧的端部形成有凿密部(日文:カシメ部)36,该凿密部36用于对动力线主体33进行凿密结合。凿密部36是从连接端子34的周缘向外侧延伸的舌片。在将动力线主体33与连接端子34结合的情况下,在将动力线主体33的另一端部配置于连接端子34的表面的状态下,将该凿密部36向连接端子34的表面侧弯折,进一步按压该凿密部36而凿密固定动力线主体33的另一端部。
结合部件37通过与3根动力线31的中间部的靠近另一端的部分结合而使3根动力线31成为一体。结合部件37与3根动力线31一起形成动力线一体部件30。结合部件37为由绝缘性的树脂形成的纵长的长方体状。结合部件37具有在长边方向(图3至图5的Y方向)上分开的3个位置形成的贯通孔38。以3根动力线31各自的中间部插入3个贯通孔38的方式,将动力线31的中间部埋入结合部件37并形成为一体即进行树脂模塑。
图7是表示在图3中端子板22和动力线31侧的部件分离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各连接端子34u、34v、34w经由后述的汇流条单元40与固定于壳体12(图1)的端子板22结合。
端子板22具备外侧基部22a和内侧基部22b。各基部22a、22b由绝缘性的树脂形成。外侧基部22a是截面大致为椭圆形的筒状,外侧基部22a的一端(图7的左端)开口。在外侧基部22a的内部,以向外侧暴露的状态配置有外部中继端子(未图示),该外部中继端子连接3相的电源线23u、23v、23w。3相的电源线23u、23v、23w在壳体12(图1)的外侧与连接于直流电源的变换器(未图示)的3相的端子连接。变换器将来自直流电源的直流电流变换成交流电流,经由电源线23、端子板22以及动力线31向3相定子线圈16供给3相交流电流。
内侧基部22b是从外侧基部22a的另一端(图7的右端)突出的3个柱状部分。在将端子板22安装于壳体12的情况下,预先在壳体12形成有3个插通孔,从壳体12的外侧向这些插通孔插入3个内侧基部22b。后述的汇流条单元40在内侧基部22b插入于壳体12的状态下,安装于内侧基部22b。
在内侧基部22b的上表面,以暴露的状态设置有内部中继端子24。内部中继端子24是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构成的板状。在内侧基部22b的内部配置将内部中继端子24与外部中继端子电连接的导电体(未图示)。
图8是汇流条单元40的立体图。汇流条单元40构成为包括3个L字型汇流条41u、41v、41w和将3个L字型汇流条41u、41v、41w结合的两个树脂部件45a、45b。如后所述,3个L字型汇流条41u、41v、41w与作为3根动力线31(图7)的顶端的连接端子34分别结合。各L字型汇流条41u、41v、41w通过螺栓26(图3、图4)而结合于图7所示的端子板22的内部中继端子24的上侧面。3个L字型汇流条41u、41v、41w与3相即U相、V相、W相分别对应。以下,有时将L字型汇流条41u、41v、41w统称地记载为L字型汇流条41。
各L字型汇流条41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形成。各L字型汇流条41包括L字形部42。L字形部42由沿着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第1板部43和第2板部44形成。第1板部43是例如第1金属板部,第2板部44是例如第2金属板部。返回到图4,第1板部43配置于内部中继端子24的上侧面。另外,第2板部44从第1板部43的一端(图4的右端)立起而向沿着动力线31的连接端子34的方向(Z方向)延伸。
而且,第1板部43通过作为第1紧固部件的螺栓26(图3、图4)与内部中继端子24结合。此时,螺栓26的螺纹部穿过第1板部43的插通孔43a(图8)和内部中继端子24的插通孔24a(图7)并与螺母(未图示)或者是形成于端子板22的内侧基部22b的螺纹孔(未图示)结合。
另外,动力线31的连接端子34通过作为第2紧固部件的螺栓27(图1)与第2板部44结合。此时,螺栓27的螺纹部穿过连接端子34的插通孔35(图7)和第2板部44的插通孔44a(图8)并与螺母50(图4)结合。由此,第2板部44通过螺栓27与对应的相的动力线31的顶端结合。虽然在图4中示出了螺母50通过预先粘接或焊接固定于第2板部44的状态,但是螺母50也可以与第2板部44分离。L字型汇流条41只要是包括L字形部42的结构即可,也可以在L字形部42的端部连结有其他板部。
如图7、图8所示,3个L字型汇流条41沿与结合部件37的长边方向平行的方向(Y方向)排列地配置。相邻的L字型汇流条41在Y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而且,在相邻的L字型汇流条41之间配置有树脂部件45a、45b,树脂部件45a、45b将相邻的两个L字型汇流条41结合。
具体而言,3个L字型汇流条41中,一端(图8的左端)以及中间的两个L字型汇流条41通过两个树脂部件45a、45b中的一个树脂部件45a而结合。另外,另一端(图8的右端)以及中间的两个L字型汇流条41通过另一个树脂部件45b而结合。各树脂部件45a、45b由绝缘性的树脂形成。
使用图9,对树脂部件45a、45b与L字型汇流条41的结合部进行说明。图9是图5的Ⅸ-Ⅸ剖视图。在L字型汇流条41的第1板部43的朝向宽度方向(Y方向)的一个侧面或两个侧面形成有突部43b。具体而言,相邻的两个L字型汇流条41分别具有从第1板部43的宽度方向侧面朝向相邻的L字型汇流条41突出的突部43b。在该突部43b形成有贯通孔43c。
使用之前说明的图4、图8对另一个树脂部件45b的形状进行说明。树脂部件45b的一端侧部分(图4的左侧部分,图8的左下部分)是沿着X方向延伸的大致长方体,另一端侧部分(图4的右侧部分,图8的右上部分)是整体的在Z方向上的厚度比一端侧部分的该厚度大的大致块状。另外,树脂部件45b的另一端侧部分具有形成于下侧面的槽部46。该槽部46是用于在内侧嵌合结合部件37的部件,之后详细说明。一个树脂部件45a(图4)的形状与另一个树脂部件45b同样。
而且,如图9所示,该一个树脂部件45a通过针对3个L字型汇流条41的一端(图9的右端)以及中间的两个L字型汇流条41u、41v而将突部43b分别埋入宽度方向两端部并形成为一体,即进行树脂模塑。由此,两个L字型汇流条41u、41v一体地结合。
另外,另一个树脂部件45b通过针对3个L字型汇流条41的另一端(图9的左端)以及中间的两个L字型汇流条41w、41v而对突部43b进行树脂模塑,从而将两个L字型汇流条41w、41v一体地结合。各树脂部件45a、45b可以通过树脂的注射成形(Injection Molding)来形成。
在该树脂模塑时,树脂部件45a、45b的一部分进入突部43b的贯通孔43c。由此,在提高树脂部件45a、45b与L字型汇流条41的结合强度的同时,防止突部43b向脱离树脂部件45a、45b的方向移动。
另外,由于L字型汇流条41的突部43b与树脂部件45a、45b结合,所以与对L字型汇流条41的宽度方向端部的整体进行树脂模塑的情况不同,能够在抑制L字型汇流条41的大型化的状态下将多个L字型汇流条41结合。
如上所述,端子板22的内部中继端子24和动力线31的连接端子34通过L字型汇流条41进行连接,所以3相的电源线23与3相的动力线31电连接。
而且,在树脂部件45a、45b和结合部件37中,一个部件即树脂部件45a、45b具有在另一个部件即结合部件37侧的侧面形成的槽部46,在该槽部46中嵌合结合部件37。具体而言,如图4以及后述的图11所示,各树脂部件45a、45b具有在另一端侧部分(图4、图11的右侧部分)中形成于靠结合部件37侧的下侧面的槽部46。槽部46在与结合部件37的长边方向(Y方向)正交的平面上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槽部46的两端在树脂部件45a、45b的宽度方向(Y方向)两侧面开口。而且,如图3、图4所示,结合部件37以几乎无间隙的方式嵌合于各树脂部件45a、45b的槽部46中,结合部件37与树脂部件45a、45b交叉地配置。而且,由槽部46的内侧的壁阻止结合部件37向作为一个方向的X方向两侧移动,由槽部46内侧的上表面阻止结合部件37向与X方向以及Y方向均正交的Z方向上的一侧(图4、图11的上侧)移动。因此,如后所述,能够简易地提高各动力线31的耐振动性。
对端子板22、汇流条单元40、以及动力线一体部件30的结合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如图2所示,使3根动力线31和结合部件37成为一体而形成动力线一体部件30,将该动力线一体部件30通过焊接与定子线圈16的线圈端子18u、18v、18w结合。此时,图3所示的端子板22和动力线31的连接端子34经由连接端子34以外的L字型汇流条41连接,因此可谋求动力线31与3相定子线圈16(图2)的连接作业的作业性的提高。
关于此,使用图10进行说明。图10是从3相定子线圈16的外周侧观察在端子板连接构造20中、作为动力线31侧的部件将动力线一体部件30与3相定子线圈16连接的作业的图。在进行该连接作业的情况下,首先,将定子14配置成使其轴向沿着上下方向。然后,将动力线一体部件30的各相的动力线31的一端部32u(图2)、32v、32w与对应的相的线圈端子18u(图2)、18v、18w的沿轴向延伸的端部重叠。然后,在该状态下通过夹具(未图示)保持动力线一体部件30,在该状态下,使焊炬52从定子14的上方朝向下方移动。然后,通过焊炬52接合动力线31的一端部32u、32v、32w和线圈端子18u、18v、18w。在焊炬52向图10的下方移动时,动力线31的连接端子34沿定子14的轴向延伸,在连接端子34尚未连接有L字型汇流条41。由此,能够容易地防止动力线31的端部妨碍焊接作业,从而能够谋求动力线31以及3相定子线圈16连接作业的作业性的提高。
然后,像这样在定子线圈16连接有动力线一体部件30的状态下,如图1所示将定子14固定于壳体12的内侧。此时,可以通过螺栓等将设置于定子芯15的外周面的芯侧安装部(未图示)与形成于壳体12的壳体侧安装部(未图示)结合。接着,如上述所说明的那样,从壳体12的外侧穿过插通孔而插入端子板22的内侧基部22b。也可以在将定子14固定于壳体12之前向壳体12的内侧插入内侧基部22b。此后,从壳体12的外侧沿着定子14的轴向插入汇流条单元40,将汇流条单元40的各L字型汇流条41结合于端子板22的内部中继端子24和动力线31的连接端子34。此时,如图11所示,将形成于汇流条单元40的树脂部件45a、45b的槽部46从上侧嵌合于结合部件37的长边方向的两个位置。由此可形成包括端子板连接构造20的定子固定构造10。
根据上述的端子板连接构造20,3个L字型汇流条41通过树脂部件45a、45b结合。而且,通过向该树脂部件45a、45b的槽部46嵌合结合部件37,可阻止结合部件37沿着作为一个方向的X方向移动。另外,3个L字型汇流条41固定于端子板22。由此,能够简易地抑制使用时有重量的结合部件37的振动。因此,在动力线31经由L字型汇流条41与端子板22结合的结构中,能够简易地提高与结合部件37结合的动力线31的耐振动性。其结果,能够提高动力线31和3相定子线圈16的连接部的耐久性。
另外,结合部件37嵌合于树脂部件45a、45b的槽部46中,因此无需在结合部件37形成用于嵌合的大的槽部。由此,能够整体上增大结合部件37的在Z方向上的厚度,所以能够提高结合部件37的刚度。
另一方面,作为动力线与端子板结合的比较例的结构,也考虑通过将动力线的中途的路径固定于壳体来抑制动力线的振动。然而,在该比较例中,根据壳体的内侧的形状或内部零件的配置状态,有时无法简单地采用这样的振动抑制构造。在实施方式中,不存在这样的不便而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抑制动力线31的振动。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通过树脂部件45a、45b使3个L字型汇流条41成为一体而形成汇流条单元40,所以3个L字型汇流条41的操作性提高。由此,能够提高向端子板22以及动力线31安装时的作业性。另外,在通过螺栓将1个L字型汇流条41紧固于端子板22的状态下,可限制余下的L字型汇流条41的运动。由此,在该余下的L字型汇流条41的螺栓紧固时,包括已经被紧固了的L字型汇流条41的部分成为止转动件。而且,通过汇流条单元40的树脂部件45a、45b嵌合地载于结合部件37,能够用于组装时的找正位置。由此,能够减少组装时夹具的使用,或者是省略夹具的使用,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组装作业性。
图12是实施方式的端子板连接构造20的另一例的与图4的Ⅻ-Ⅻ截面相对应的图。图13是图12的ⅩⅢ-ⅩⅢ剖视图。在图12、图13所示的结构中,在构成汇流条单元40的树脂部件45a、45b的槽部46的内侧,在树脂部件45a、45b和结合部件37中,一者侧具有突部,另一者侧具有凹部,这些突部和凹部相嵌合。具体而言,在槽部46的内侧,对应的树脂部件45a、45b具有从槽部46的底面突出的槽侧突部47。槽侧突部47为圆形或矩形的柱状。另外,在槽部46的内侧,结合部件37中的与槽部46的底面相面对的部分具有孔状的凹部37a。而且,通过槽侧突部47嵌合于该凹部37a的内侧,可阻止结合部件37沿着与作为一个方向的X方向正交的方向即结合部件的长边方向(Y方向)移动。凹部37a具有与槽侧突部47大致匹配的形状。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更稳定地阻止结合部件37相对于树脂部件45a、45b在X方向上移动,并且也能够阻止结合部件37沿着与该X方向正交的结合部件37的长边方向(Y方向)移动。由此,能够阻止结合部件37沿着正交的两个方向移动,所以能够更稳定地抑制结合部件37的振动。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与结合部件37结合的动力线31的耐振动性。另外,由于凹部37a与槽侧突部47的嵌合构造配置于槽部46内,所以能够抑制端子板连接构造20的大型化。其他结构以及作用与图1至图11所示的结构同样。
图14是实施方式的端子板连接构造的另一例的与图9相对应的图。在图14所示的结构中,3个L字型汇流条41由1个树脂部件60结合。具体而言,相邻的L字型汇流条41由两个树脂部61a、61b连结。而且,两个树脂部61a、61b在比3个L字型汇流条41的中间的汇流条41v向动力线31侧(图14的下侧)偏离的位置由树脂制的柱状的连结部62连结。由此,形成树脂部件60。
根据上述结构,在通过树脂的注塑成形而形成树脂部件60时,能够将模具(未图示)的树脂注入用的浇注口(未图示)仅设为1个。其他结构以及作用与图1至图11的结构同样。
图15是实施方式的端子板连接构造的另一例的与图12相对应的图。图16是图15的ⅩⅥ-ⅩⅥ剖视图。在图15、图16所示的结构中,形成有槽侧突部48,该槽侧突部48从构成汇流条单元40的树脂部件45a、45b的槽部46的底面的宽度方向(Y方向)中间部起遍及槽部46的X方向上的整体地连续地呈板状突出。另外,在结合部件37中的与槽部46的底面相面对的部分形成有相当于凹部的内侧槽37b。内侧槽37b遍及结合部件37的宽度方向(X方向)上的整体地形成。而且,槽侧突部48嵌合于该内侧槽37b的内侧。内侧槽37b具有与槽侧突部48大致匹配的形状。由此,成为如下结构:在槽部46的内侧,在对应的树脂部件45a、45b具有槽侧突部48,在结合部件37具有与该槽侧突部48嵌合的内侧槽37b。
上述结构的情况也与图12、图13的结构同样,能够阻止结合部件37沿着正交的两个方向移动,所以能够更稳定地抑制结合部件37的振动。另外,由于内侧槽37b与槽侧突部48的嵌合部配置于槽部46内,所以能够抑制端子板连接构造的大型化。其他结构以及作用与图1至图11的结构、或图12、图13的结构同样。
在图12、图13的结构、或图15、图16的结构中,对在树脂部件45a、45b的槽部46的内侧,树脂部件45a、45b具有突部、且结合部件37具有与该突部嵌合的凹部的结构进行了说明。另一方面,在图12、图13的结构,或图15、图16的结构中,也可以设为这样结构:在树脂部件45a、45b的槽部46的内侧,结合部件37具有突部,树脂部件45a、45b具有与该突部嵌合的凹部。
图17是实施方式的端子板连接构造的另一例的与图11相对应的图。在图17所示的结构中,在汇流条单元40的树脂部件45a、45b的下侧面没有形成槽部,在结合部件37形成有槽部39。具体而言,在结合部件37中的与汇流条单元40的树脂部件45a、45b相面对的一侧形成有槽部39。而且,在该槽部39的底面的中央部,以突出的方式形成有柱状的槽侧突部39a。而且,汇流条单元40的树脂部件45a、45b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
另外,在树脂部件45a、45b中的与槽部39的底面相面对的部分,形成有用于使槽侧突部39a进入的凹部(未图示)。而且,在结合部件37的长边方向上分开的两个槽部39中,嵌合树脂部件45a、45b,通过各槽部39的内侧壁来阻止结合部件37沿着作为一个方向的长边方向(Y方向)移动。另外,在结合部件37的槽部39的内侧,结合部件37的槽侧突部39a和树脂部件45a、45b的凹部以几乎无间隙的方式嵌合。由此,可阻止结合部件37沿着作为与一个方向正交的方向的X方向移动。因此,能够阻止结合部件37沿着正交的两个方向移动,所以能够稳定地抑制结合部件37的振动。另一方面,在这样的结构中,在结合部件37形成有比较大的槽部39。因此,从提高结合部件37的刚性这方面考虑,图1至图11的结构比图17的结构优选。其他结构以及作用与图1至图11的结构同样。在图17的结构中,在槽部39的内侧,对于树脂部件45a(或45b)和结合部件37,凹部以及与该凹部相嵌合的槽侧突部的形成侧也可以相反。
此外,在上述各例的结构中,对结合部件37由树脂形成这一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若是因加厚动力线31的绝缘膜等而能够充分提高绝缘性,则也可以由铁或铝合金等金属形成结合部件37。
另外,在上述中,对定子14的3相定子线圈16通过连结导体段而形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另一方面,定子芯15的3相定子线圈16的配置不限定于图1、图2所示的结构,例如,只要是具有沿轴向延伸的3相的线圈端子的结构,定子线圈就能够采用各种各样的配置结构。
另外,在上述的各例中,对如下结构进行了说明:在树脂部件和结合部件中,一个部件具有在另一个部件侧的侧面形成的槽部,在该槽部中嵌合另一个部件,由此可阻止结合部件沿着一个方向移动。另一方面,也可以设为树脂部件以及结合部件中的任一个都没有形成嵌合用的槽部的结构。例如,树脂部件和结合部件被分别设为不具有槽部的大致长方体状,在作为树脂部件和结合部件中,在一个部件中的与另一个部件相面对的侧面形成有柱状的突部,在另一个部件的侧面形成有与该突部几乎无间隙嵌合的凹部。然后通过突部与凹部的嵌合,可阻止结合部件沿一个方向移动。
附图标记说明
10...定子固定构造;12...壳体;14...定子;15...定子芯;15a...齿;16...3相定子线圈;U相定子线圈;V相定子线圈;W相定子线圈;18u、18v、18w...线圈端子;20...端子板连接构造;22...端子板;22a...外侧基部;22b...内侧基部;23u、23v、23w...电源线;24...内部中继端子;24a...插通孔;26、27...螺栓;30...动力线一体部件;31u、31v、31w...动力线;32u、32v、32w...一端部;33...动力线主体;34u、34v、34w...连接端子;35...插通孔;36...凿密部;37...结合部件;37a...凹部;37b...内侧槽;38...贯通孔;39...槽部;39a...槽侧突部;40...汇流条单元;41u、41v、41w...L字型汇流条;42...L字形部;43...第1板部;43a...贯通孔;43b...突部;43c...贯通孔;44...第2板部;44a...插通孔;45a、45b...树脂部件;46...槽部;47、48...槽侧突部;50...螺母;52...焊炬;60...树脂部件;61a、61b...树脂部;62...连结部。

Claims (4)

1.一种旋转电机的端子板连接构造,其中,具备:
多根动力线,其连接于旋转电机的定子线圈,对应于多个相;结合部件,其通过结合于所述多根动力线的中途而使所述多根动力线成为一体;以及端子板,其经由汇流条单元结合所述多根动力线的顶端,且将所述多根动力线与多根电源线分别连接,
所述汇流条单元包括分别结合所述多根动力线的顶端的多个汇流条和将所述多个汇流条结合的至少一个树脂部件,所述多个汇流条中的每一个汇流条包括:第1板部,其固定于所述端子板;和第2板部,其被结合于对应相的所述动力线的顶端,
所述结合部件嵌合于所述树脂部件,由此至少阻止该结合部件沿一个方向移动,
在所述树脂部件和所述结合部件中,一个部件具有在另一个部件侧的侧面形成的槽部,在所述槽部中嵌合所述另一个部件,由所述槽部的壁阻止所述另一个部件沿所述一个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的端子板连接构造,
所述第2板部从所述第1板部的一端立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的端子板连接构造,
在所述槽部的内侧,在所述结合部件和所述树脂部件中,在一者侧具有突部,在另一者侧具有凹部,所述突部与所述凹部嵌合,由此阻止所述结合部件沿与所述一个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的端子板连接构造,
相邻的两个所述汇流条中的每一个汇流条具有从所述第1板部的侧面朝向相邻的所述汇流条突出的突部,所述树脂部件在所述两个汇流条中将所述突部中的每一个突部埋入并形成为一体,由此将所述两个汇流条一体地结合。
CN201610874367.5A 2015-10-07 2016-09-30 旋转电机的端子板连接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5717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99522A JP6358220B2 (ja) 2015-10-07 2015-10-07 回転電機の端子台接続構造
JP2015-199522 2015-10-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71709A CN106571709A (zh) 2017-04-19
CN106571709B true CN106571709B (zh) 2019-02-22

Family

ID=57047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7436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571709B (zh) 2015-10-07 2016-09-30 旋转电机的端子板连接构造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853373B2 (zh)
EP (1) EP3154162B1 (zh)
JP (1) JP6358220B2 (zh)
CN (1) CN1065717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220516B1 (en) * 2014-12-17 2020-02-12 NSK Ltd. Terminal connector and connection method
JP6406206B2 (ja) * 2015-10-20 2018-10-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端子台接続構造
JP6799962B2 (ja) * 2016-08-03 2020-12-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
JP6589936B2 (ja) * 2017-05-31 2019-10-16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配線構造
US10756459B2 (en) * 2017-07-31 2020-08-25 Pentair Flow Technologies, Llc Ring-style terminal block and submersible pump with ring-style terminal block
DE102018102976A1 (de) * 2018-02-09 2019-08-14 Nidec Corp. Drahthalter
US11502572B2 (en) * 2018-10-09 2022-11-1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Electric machine stator
JP7474267B2 (ja) * 2018-10-22 2024-04-24 エルジー イノテック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モータ
KR20200080715A (ko) 2018-12-27 2020-07-0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모터
DE102019103191A1 (de) * 2019-02-08 2020-08-13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Stator für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JP6890142B2 (ja) * 2019-02-25 2021-06-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ユニット
JP2020150609A (ja) * 2019-03-11 2020-09-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動駆動装置
JP7434716B2 (ja) * 2019-03-11 2024-02-2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動駆動装置
JP7342475B2 (ja) * 2019-07-17 2023-09-1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バスバーの接続構造
JP7268541B2 (ja) * 2019-08-29 2023-05-08 株式会社プロテリアル 回転電機用配線部材及びその固定構造
DE102020212117A1 (de) 2020-09-25 2022-03-31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Elektromaschinensystem, Verfahren und Kraftfahrzeug
DE102020215853A1 (de) 2020-12-14 2022-06-15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Verbindungselement, Elektromotorsystem und Montageverfahren
JP7463957B2 (ja) * 2020-12-17 2024-04-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気自動車用モータ取り付け構造
WO2023228551A1 (ja) * 2022-05-27 2023-11-3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接続端子、ステータ組立体、電動機及びステータ組立体の製造方法
DE102022208054A1 (de) 2022-08-03 2024-02-08 Zf Friedrichshafen Ag Anschlusskörper und Spulenanordnung mit Anschlusskörper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0059A (zh) * 2001-09-03 2004-11-2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混合动力车辆用马达的配线构造
CN1197212C (zh) * 2001-12-06 2005-04-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刷握装置
CN102576843B (zh) * 2010-05-13 2014-09-24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罩部件以及具备该罩部件的电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317303B1 (it) * 2000-01-05 2003-06-16 Inarca Spa Gruppo di connessione particolarmente per gli avvolgimenti di unostatore di motore elettrico.
JP3733316B2 (ja) * 2001-10-26 2006-01-1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車両用薄型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の集中配電部材
JP3733312B2 (ja) * 2001-10-26 2006-01-1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車両用薄型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の集中配電部材に用いるバスバーの製造方法
EP1722464B1 (de) * 2005-05-11 2019-05-08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G, Würzburg Verfahren zum Bewickeln des Stators eines Elektromotors und Stator für einen Elektromotor
JP2011113913A (ja) * 2009-11-30 2011-06-09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バスバー回路構造および端子台
JP5672074B2 (ja) * 2011-03-03 2015-02-1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端子台
JP5953672B2 (ja) * 2011-08-09 2016-07-20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5734794B2 (ja) * 2011-09-12 2015-06-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およびこのステータを備える回転電機
CN109524806B (zh) * 2011-10-17 2020-07-17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端子座
CN104205581B (zh) * 2012-03-30 2016-12-2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
JP2014128095A (ja) * 2012-12-26 2014-07-07 Toyota Motor Corp 動力線固定部材
JP5650253B2 (ja) * 2013-01-15 2015-01-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パワーケーブルの接続構造
JP5902726B2 (ja) * 2014-01-15 2016-04-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ステー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0059A (zh) * 2001-09-03 2004-11-2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混合动力车辆用马达的配线构造
CN1197212C (zh) * 2001-12-06 2005-04-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刷握装置
CN102576843B (zh) * 2010-05-13 2014-09-24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罩部件以及具备该罩部件的电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358220B2 (ja) 2018-07-18
US9853373B2 (en) 2017-12-26
EP3154162A1 (en) 2017-04-12
JP2017073897A (ja) 2017-04-13
US20170104281A1 (en) 2017-04-13
CN106571709A (zh) 2017-04-19
EP3154162B1 (en) 2018-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71709B (zh) 旋转电机的端子板连接构造
US10008900B2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JP5661161B1 (ja) 回転電機
US9954408B2 (en) Motor stator with improved connection member
JP6053002B2 (ja)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
JP6417600B2 (ja)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およびバスバーユニット製造方法
US9985492B2 (en) Stator pressed with winding head support
KR20150015485A (ko) 스테이터 및 스테이터의 제조 방법
CN109661761A (zh) 马达
EP2110925A1 (en) Electric power collection/distribution ring of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JP5655158B2 (ja) 回転電機
JP4816017B2 (ja)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用バスバ結合ユニット
CN208589621U (zh) 用于驱动马达的母线单元及包括其的端子组件
JP2010246343A5 (zh)
US8487491B2 (en) Insulating retaining element for phase potential bars
US10014746B2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JP2017079531A (ja) 回転電機の端子台接続構造
CN107134873A (zh) 支架模块和电机
CN107925297A (zh) 马达
US10404119B2 (en) Terminal block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US10381894B2 (en) Stator end coil retainer member elastically press end coil against the stator core
JP2017055486A (ja) 回転電機ステータの動力線結合構造
WO2021187400A1 (ja) モータ用バスバー
KR20140028967A (ko) 모터용 고정자
CN112448517A (zh) 旋转电机用配线部件、其固定结构以及旋转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2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