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53523B - 车辆用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53523B
CN106553523B CN201610847655.1A CN201610847655A CN106553523B CN 106553523 B CN106553523 B CN 106553523B CN 201610847655 A CN201610847655 A CN 201610847655A CN 106553523 B CN106553523 B CN 1065535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hain
sprocket wheel
shell
guid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4765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53523A (zh
Inventor
仁田胁邦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uki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zuki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uki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zuki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5535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35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535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35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 B60K17/1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of differential gea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 Arrangement And Driving Of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提供使链壳体小型化,并且能防止在链和第2链轮之间产生异常声的车辆用驱动装置。在电动发电机(26)侧的链轮(29A)设置在差动装置(18)侧的链轮(30A)的上方的驱动装置(3)中,在车辆(1)前进行驶时,链(32)构成第1链部(32A)和第2链部(32B),在链轮(29A)和链轮(30A)之间第1链部(32A)从链轮(29A)侧向链轮(30A)侧移动,第2链部(32B)从链轮(30A)侧向链轮(29A)侧移动,在第2链部(32B)设置有链引导件(66),链引导件(66)与第2链部(32B)接触并且引导第2链部(32B)的移动。

Description

车辆用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驱动装置,特别是涉及搭载于车辆并具备旋转电机的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等车辆中,已知搭载有驱动装置的车辆,该驱动装置具备:通过燃料的燃烧而输出动力的内燃机;以及作为通过电力的供应而输出动力的旋转电机的电动发电机。作为以往的这种车辆用驱动装置,例如,已知专利文献1记载的装置。
该车辆用驱动装置具备设置在电动发电机侧的链轮(以下,称为第1链轮)和设置在差动装置侧的链轮(以下,称为第2链轮)。第1链轮设置在第2链轮的上方,第1链轮和第2链轮由链连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5-1260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这种以往的车辆用驱动装置中,在电动发电机再生时,在第1链轮和设置在第1链轮的下方的第2链轮之间,从第1链轮向第2链轮侧移动的链的部位成为松弛侧。
由此,在电动发电机再生时,与成为驱动侧的第2链轮的旋转啮合的链的部分(以下,称为啮合部)从第2链轮向第1链轮侧压出,不接受电动机的牵引力。
因此,啮合部由于链的自重而从第2链轮向下方分离,由于反复进行向下方分离后与第2链轮啮合而产生异常声。其结果是,有可能给司机带来由异常声引起的不快感。
为了消除这种问题,考虑在从第1链轮向第2链轮侧移动的链的部位(以下,称为第1链部)和从第2链轮向第1链轮侧移动的链的部位(以下,称为第2链部)分别设置引导第1链部和第2链部的移动的链引导件。
然而,当在第1链部和第2链部两者设置链引导件时,在链壳体的内部需要设置多个链引导件的空间,链壳体大型化。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使链壳体小型化,并且能防止在链和第2链轮之间产生异常声的车辆用驱动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是车辆用驱动装置,具备:旋转电机;差动装置,其传递内燃机的动力;以及动力传递装置,其在上述旋转电机和上述差动装置之间传递动力,上述动力传递装置具备:第1链轮,其设置在上述旋转电机侧;第2链轮,其设置在上述差动装置侧;链,其卷绕在上述第1链轮和上述第2链轮上;以及链壳体,其收纳上述第1链轮、上述第2链轮以及上述链,在底部储存油,上述第1链轮设置在上述第2链轮的上方,在车辆用驱动装置中,在上述车辆前进行驶时,上述链构成第1链部和第2链部,在上述第1链轮和上述第2链轮之间上述第1链部从上述第1链轮侧向上述第2链轮侧移动,上述第2链部从上述第2链轮侧向上述第1链轮侧移动,在上述第2链部设置有链引导件,上述链引导件与上述第2链部接触并且引导上述第2链部的移动。
发明效果
这样根据本发明,在旋转电机再生时,由链引导件引导成为松弛侧的第2链部的移动。由此,由链引导件将第2链部向第1链部侧按压而吸收第2链部的松弛或松缓,第2链部被按压到位于第1链轮的下方的第2链轮。
由此,能防止第2链部由于链的自重从第2链轮分离,能防止在第2链部和第2链轮之间产生异常声。
另外,在旋转电机再生时,第1链部成为拉紧侧,能防止在第1链部和第2链轮之间产生异常声。由此,不需要在第1链部设置链引导件。
因此,只要在链壳体中确保设置1个链引导件的空间即可,即使在链壳体中设置多个链引导件的情况下,也能实现链壳体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车辆左方观看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图,是图1的II-II方向向视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图,是图3的IV-IV方向向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图,是收纳有链和链轮的第1壳体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图,是图3的VI-VI方向向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图,是图4的VII-VII方向向视截面图。
图8是设置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链引导件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图,是图4的IX-IX方向向视截面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图,表示在图3的IV-IV方向向视图中从第1壳体拆下链引导件后的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2...发动机(内燃机),3...驱动装置(车辆用驱动装置),18...差动装置,26...电动发电机(旋转电机),26A...旋转轴(旋转电机的旋转轴),27...减速器(动力传递装置),28...链壳体,29...输入轴(第1旋转轴),29A...链轮(第1链轮),30...中间轴(第2旋转轴),30A...链轮(第2链轮),30B...链轮(第3链轮),31...输出轴(第3旋转轴),31A...链轮(第4链轮),32...链(第1链),32A...第1链部,32B...第2链部,32a...圆周方向外周面(第2链部的圆周方向外周面),32b...圆周方向内周面(第2链部的圆周方向内周面),33...链(第2链),61...第1壳体,62...第2壳体,62a...内周面(第2壳体的内周面),63...链收纳室,64...垂直壳体部,65...水平壳体部,66...链引导件,66A...链引导件主体部,66a...外周面(链引导件主体部的外周面),66B...链引导件盖部,66b...外周面(链引导件盖部的外周面),66C、66D...遮蔽壁,66c...顶端(遮蔽壁66C的延伸方向的顶端),66d...顶端(遮蔽壁66D的延伸方向的顶端),67...通气室,67A...空气导入口(第1空气导入口),67B...空气排出口,67C...空气导入口(第2空气导入口),O...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实施方式。
图1~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图。
首先,说明构成。在图1中,混合动力车辆(以下,简单称为车辆)1具备发动机2(参照图2)和驱动装置3。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2构成本发明的内燃机,驱动装置3构成本发明的车辆用驱动装置。
在图2中,发动机2在气缸体4的内部具备曲轴5,曲轴5旋转自如,曲轴5通过未图示的连杆与未图示的多个活塞(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连结,将由混合气的点火引起的活塞的上下运动变换为旋转运动。发动机2包括汽油发动机或柴油发动机等,对气缸数量不做特别限定。
驱动装置3具备变速器壳体6。变速器壳体6具有变速器收纳部7和相对于变速器收纳部7向车辆1的前后方向后方(以下,简单称为后方)突出的差动装置收纳部8。
在图1中,驱动装置3相对于车辆1的前围板1A位于车辆1的前后方向前方(以下,简单称为前方),与发动机2的车辆宽度方向一端部即左端部连结(参照图2),在变速器收纳部7收纳有使曲轴5的旋转变速的变速器9。
主基座51等车载部件装配到前围板1A,主基座51利用未图示的进气管的压力增大未图示的制动踏板的踏力。
在图2中,变速器9具备:输入轴11,其设置在与曲轴5的旋转中心同轴上,具有多个变速齿轮10,支撑于变速器收纳部7且旋转自如;以及中间轴13,其配置为与输入轴11平行,并且具有多个变速齿轮12,支撑于变速器收纳部7且旋转自如。
变速器9在任意的变速齿轮10、12之间具备由未图示的换挡选择轴、换挡拨叉等变速装置驱动的多个换挡套筒14~16。
在变速器9中,在通过由司机操作的未图示的换挡杆、换挡拉索等操作装置操作变速装置时,换挡套筒14~16中的某一个在输入轴11或中间轴13的轴线方向移动而与变速齿轮10、12中的某一个啮合,由此使输入轴11的旋转即曲轴5的旋转变速并将其传递给中间轴13。变速装置、操作装置设置在变速器壳体6的上表面。
在变速器收纳部7收纳有离合器17,离合器17伴随着未图示的离合器踏板的操作而将曲轴5和输入轴11连接或切断,由此将发动机2的动力传递给变速器9或将其隔断。
在差动装置收纳部8收纳有差动装置18。
差动装置18具备:差速器壳体20,其在外周部装配末端从动齿轮19,与末端从动齿轮19一起一体旋转;一对小齿轮21(图示1个),其装配于差速器壳体20且旋转自如;以及左右一对半轴齿轮22,其与小齿轮21啮合。
与左右驱动轮23L、23R连结的驱动轴24L、24R通过花键嵌合到半轴齿轮22。
末端从动齿轮19与设置于中间轴13的端部的末端驱动齿轮25啮合,当利用末端驱动齿轮25使末端从动齿轮19旋转时,差速器壳体20绕半轴齿轮22的轴心旋转。
差速器壳体20的动力经由小齿轮21按转矩分配并传递给半轴齿轮22,通过驱动轴24L、24R使驱动轮23L、23R旋转,由此进行车辆1的行驶。这样将发动机2的动力传递给差动装置18。
在图1、图3中,在变速器壳体6的外周部设置有电动发电机26。在图1中,电动发电机26位于差动装置收纳部8的前方,装配到减速器27的链壳体28。
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发电机26构成本发明的旋转电机,减速器27构成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
在图2、图4、图5中,减速器27具备输入轴29,输入轴29收纳在链壳体28中且旋转自如。输入轴29与电动发电机26的旋转轴26A同轴,连结到旋转轴26A,在输入轴29的外周部形成有链轮29A。
减速器27具备中间轴30,中间轴30收纳在链壳体28中且旋转自如,在外周部形成有直径比链轮29A大的链轮30A和直径比链轮30A小的链轮30B。
在中间轴30的链轮30A上卷绕有链32,链32卷绕在输入轴29的链轮29A上。由此,链轮30A和链轮29A由链32连结。
减速器27具备输出轴31,输出轴31收纳在链壳体28中且旋转自如。在输出轴31的外周部形成有直径比链轮30B大的链轮31A,在链轮31A上卷绕有链33。链33卷绕在中间轴30的链轮30B上,链轮31A和链轮30B由链33连结。
在图2中,输出轴31连结到输出齿轮34。输出齿轮34收纳在差动装置收纳部8中,配置在末端从动齿轮19的前方和下方,与末端从动齿轮19啮合。
输出齿轮34的中心轴设置在与输出轴31同一轴上,末端从动齿轮19的旋转中心轴设置在与驱动轴24L的中心轴同一轴上。
在具有这种构成的减速器27中,在电动发电机26运行时,电动发电机26的动力经由输入轴29、链32、中间轴30、链33、输出轴31减速并传递给输出齿轮34后,经由末端从动齿轮19传递给差速器壳体20。
由此,发动机2的动力由电动发电机26辅助而传递给左右驱动轮23L、23R,在车辆1高负荷运转时能提高车辆1的行驶性能。
另一方面,在电动发电机26再生时(车辆1加速时或减速时)差速器壳体20的旋转经由末端从动齿轮19、输出齿轮34、输出轴31、链33、中间轴30、链32、输入轴29传递给电动发电机26。由此,由电动发电机26进行再生。
而且,在变速器9变速时,即使正在从任意的齿轮段切换到任意的齿轮段,处于从发动机2传递给差动装置18的动力暂时被隔断的状态,也能通过将动力从电动发电机26经由减速器27传递给差动装置18,防止由于发动机2的驱动力的中断而车辆1的驾驶性能恶化。
在差动装置收纳部8的车辆宽度方向上位于与发动机2相反的一侧的变速器壳体6的车辆宽度方向左侧的侧壁6a形成有开口部35,减速器27的输出轴31插通在开口部35中。链壳体28装配到变速器壳体6的侧壁6a。
在开口部35的内周面和输出轴31的外周面之间设置有油封36,变速器壳体6和链壳体28通过油封36以液密方式分离。
在驱动轴24R的外周设置有分动器装置37,分动器装置37与位于差动装置收纳部8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侧的变速器壳体6的侧壁,即,与在发动机2的后方且与形成开口部35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变速器壳体6的侧壁6b连结。
分动器装置37具备:分动器壳体38,其装配到变速器壳体6的侧壁6b;中空状的齿轮轴39,其支撑于分动器壳体38且旋转自如,通过花键嵌合到差速器壳体20的中空轴部;锥齿轮轴40,其支撑于分动器壳体38且旋转自如,具有与形成在齿轮轴39的外周部的齿轮39a啮合的齿轮40a;以及锥齿轮40b,其装配到锥齿轮轴40的外周部,与传动轴41的输出齿轮41a啮合。
分动器壳体38将差动装置18的动力经由齿轮39a、齿轮40a以及锥齿轮40b传递给输出齿轮41a后,经由传动轴41传递给从动侧的未图示的驱动轴,经由从动侧的驱动轴驱动后轮。由此,实现四轮驱动。即,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构成为全时四轮驱动车。
此外,构成为通过致动器使齿轮轴39在驱动轴24R的轴线方向上移动自如,在两轮驱动时使齿轮轴39的齿轮39a与锥齿轮轴40的齿轮40a不啮合,在四轮驱动时使齿轮轴39的齿轮39a与锥齿轮轴40的齿轮40a啮合,可以实现所谓的分时四轮驱动。
在图4、图5、图7中,链壳体28具备:具备链轮29A的输入轴29;具备链轮30A、30B的中间轴30;具备链轮31A的输出轴31;以及收纳链32、33的第1壳体61。
在图7中,链壳体28具备第2壳体62,第2壳体62具有与第1壳体61的接合面61A接合的接合面62A,与第1壳体61一起形成链收纳室63。
在图1、图5、图6中,与电动发电机26的旋转轴26A连结的输入轴29设置在中间轴30的上方,链轮29A设置在链轮30A的上方。
在图1、图4~图6中,链壳体28形成为包含垂直壳体部64和水平壳体部65的L字形状,垂直壳体部64在车辆1的上下方向延伸,收纳链32,水平壳体部65从垂直壳体部64向后方弯曲并且在水平方向延伸,收纳链33。此外,以第1壳体61和第2壳体62接合的状态构成垂直壳体部64和水平壳体部65。
由此,链32设置为在车辆1的上下方向延伸,链33设置为在水平方向延伸,与链32正交。
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轴29构成本发明的第1旋转轴,中间轴30构成本发明的第2旋转轴,输出轴31构成本发明的第3旋转轴。
链轮29A构成本发明的第1链轮,链轮30A构成本发明的第2链轮。链轮30B构成本发明的第3链轮,链轮31A构成本发明的第4链轮。链32构成本发明的第1链,链33构成本发明的第2链。
在图4、图6中,在水平壳体部65储存油O,链33的下半部、链轮30A、30B、31A浸入油O中。
如图4、图5所示,在输入轴29、中间轴30以及输出轴31在顺时针方向(在图6中为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车辆1的前进行驶时,链32构成第1链部32A和第2链部32B。
第1链部32A包括链32中的在链轮29A和链轮30A之间从链轮29A侧向链轮30A侧移动的部位。
第2链部32B包括链32中的在链轮29A和链轮30A之间从链轮30A侧向链轮29A侧移动的部位。
在链壳体28中设置有链引导件66,链引导件66与第2链部32B接触并且引导第2链部32B的移动。由此,第2链部32B利用链引导件66吸收第1链部32A的松弛。
在图8中,链引导件66具备链引导件主体部66A。在图4~图6中,链引导件主体部66A与第2链部32B的圆周方向外周面32a接触,沿着第2链部32B在车辆1的上下方向延伸。
在图8中,链引导件66具备链引导件盖部66B。
在图4~图7中,链引导件盖部66B从链引导件主体部66A延伸到第2链部32B的圆周方向内周面32b侧,形成为L字形状,覆盖第2链部32B的周围。
在图4~图7中,在链壳体28的上部形成有通气室67,通气室67在链收纳室63的上方形成为与链收纳室63分离。
具体而言,在图4、图5中,在第1壳体61的上部形成有弯曲的第1分隔壁61B。如图6所示在第2壳体62的上部形成有弯曲的第2分隔壁62B。
第1分隔壁61B的端部与第2分隔壁62B的端部接合,链壳体28的内部利用第1分隔壁61B和第2分隔壁62B分离成链收纳室63和通气室67。
在图5~图7的任一个中,构成通气室67的上表面的第1壳体61的上部和第2壳体62的上部形成圆弧状,构成通气室67的底面的第1分隔壁61B和第2分隔壁62B形成圆弧状。
由此,通气室67形成为沿着链轮29A的外周面从第2链部32B经过链轮29A的上方延伸到第1链部32A的圆弧形状。
在图6、图7中,在通气室67设置有与链收纳室63连通的空气导入口67A,空气导入口67A形成于第2壳体62。
在通气室67设置有连通通气室67和链壳体28的外部(外部气体)的空气排出口67B,空气排出口67B形成于第2壳体62。
在图6中,空气导入口67A在第2链部32B的圆周方向外周面32a侧形成于在车辆1的高度方向上与链引导件主体部66A和链引导件盖部66B重叠的位置。
在通气室67形成有空气导入口67C,空气导入口67C形成于第1壳体61的接合面61A和第2壳体的接合面62A。空气导入口67C设置在与链轮29A相反的一侧的第1链部32A侧,空气导入口67C形成在空气导入口67A的上方。
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导入口67A构成本发明的第1空气导入口,空气导入口67C构成本发明的第2空气导入口。
在图8中,在链引导件66的链引导件主体部66A和链引导件盖部66B形成有遮蔽壁66C、66D,遮蔽壁66C、66D设置成在链引导件主体部66A和链引导件盖部66B的上下方向上离开。
在图5中,遮蔽壁66C、66D在与第2链部32B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在图7、图9中,遮蔽壁66C、66D从链引导件主体部66A和上述链引导件盖部66B的外周面朝向第2壳体62的内周面62a延伸,覆盖空气导入口67A的下方。如图7、图9所示,遮蔽壁66C、66D的延伸方向的顶端66C、66D与第2壳体62的内周面62a抵接。
在图7、图10中,在第1壳体61内周面形成有多个突出部61C。与设置有遮蔽壁66C、66D的链引导件主体部66A和链引导件盖部66B的外周面相反的一侧的链引导件主体部66A和上述链引导件盖部66B的外周面66a、66b(参照图6~图9)抵接到形成于第1壳体61的突出部61C(参照图7、图10)。即,链引导件主体部66A和上述链引导件盖部66B的外周面66a、66b抵接到第1壳体61。
接着,说明作用。
在车辆1前进行驶时,电动发电机26运行时,如图6所示,链轮31A、30A、29A在逆时针方向(在图4、图5中为顺时针方向)旋转,与电动发电机26连结的链轮29A为驱动侧。
由此,第2链部32B被从链轮30A侧向链轮29A牵拉,第2链部32B成为拉紧侧,第1链部32A成为松弛侧。
第1链部32A被从链轮29A侧按压到链轮30A,因此第1链部32A被牢固地按压到链轮30A而与链轮30A啮合,能防止第1链部32A由于自重而从链轮30A分离。
另一方面,第2链部32B被从链轮30A侧向链轮29A侧牵拉,因此被牢固地按压到链轮30A而与链轮30A啮合,能防止第2链部32B由于自重而从链轮30A分离。
另一方面,在车辆1前进行驶时,电动发电机26再生时,发动机2的动力从变速器9传递给差动装置18后,由差动装置18传递给左右驱动轮23L、23R。
此时,差动装置18的动力经由末端从动齿轮19、输出齿轮34、输出轴31、链33、中间轴30、链32、输入轴29传递给电动发电机26。由此,利用电动发电机26进行再生。
在车辆1前进行驶时,电动发电机26再生时,如图6所示,链轮31A、30A、29A在逆时针方向(在图4、图5中为顺时针方向)旋转,与差动装置18连结的链轮31A侧的链轮30A为驱动侧。
由此,第1链部32A被从链轮29A侧向链轮30A牵拉而成为拉紧侧,第2链部32B成为松弛侧。因此,第1链部32A被按压到链轮30A而与链轮30A啮合,能防止第1链部32A由于自重而从链轮30A分离。由此,不需要在第1链部32A设置链引导件。
然而,在车辆1前进行驶时,且电动发电机26再生时,成为松弛侧的第2链部32B由于链32的自重易于从链轮30A分离,反复进行从分离的状态接触链轮30A有可能产生异常声。
特别是,在车辆1前进行驶时的减速时,且电动发电机26再生时,发动机2的动力与加速时相比显著降低,因此成为松弛侧的第2链部32B由于链32的自重更易于从链轮30A分离。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3,在第2链部32B设置有链引导件66,链引导件66与第2链部32B接触来引导第2链部32B的移动。
由此,在车辆1前进行驶时,且电动发电机26再生时,能由链引导件66引导第2链部32B的移动,并且将第2链部32B按压到第1链部32A侧。
由此,能吸收第2链部32B的松弛,能防止第2链部32B由于链32的自重从链轮30A分离,能防止在第2链部32B和链轮30A之间产生异常声。其结果是,能防止给司机带来由异常声引起的不快感。
另外,在电动发电机26再生时,能防止在成为拉紧侧的第1链部32A和链轮30A之间如上述那样产生异常声,因此能不需要在第1链部32A设置链引导件。
由此,只要在链壳体28中确保设置1个链引导件66的空间即可,与在链壳体28中设置多个链引导件66的情况相比,能实现链壳体28的小型化。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链壳体28中,在水平壳体部65储存油O,链33的下半部、链轮30A、30B、31A浸入油O中。
由此,伴随着链轮31A、30A、30B的旋转而链33和链轮31A的啮合部被润滑,并且链33和链轮30B的啮合部被润滑。而且,链33和链轮30A的啮合部被润滑。
另一方面,在图6中,在上下方向延伸的链32伴随着链32的移动(环绕移动)将储存在水平壳体部65的油O如油O1所示向上方带起。由此,链32和链轮29A的啮合部被润滑。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3,链引导件66包含:链引导件主体部66A,其与第2链部32B的圆周方向外周面32a相对,沿着第2链部32B在车辆1的上下方向延伸;以及链引导件盖部66B,其从链引导件主体部66A延伸到第2链部32B的圆周方向内周面32b侧,覆盖第2链部32B的周围。
由此,能使由第2链部32B向上方带起的油O1通过由第1壳体61、链引导件主体部66A以及链引导件盖部66B包围的空间68(参照图9)。
由此,能防止由第2链部32B向上方带起的油O1从由第1壳体61、链引导件主体部66A以及链引导件盖部66B包围的空间68向周围扩散。
因此,能将由第2链部32B向上方带起的油O1效率良好地引导到链轮29A,能有效地进行链轮29A和链32的润滑,能提高链轮29A和链32的润滑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3,链壳体28具有:链收纳室63,其收纳链轮29A、链轮30A以及链32、33;以及通气室67,其形成于链收纳室63的上方,与链收纳室63分离。
通气室67具有:空气导入口67A,其与链收纳室63连通;以及空气排出口67B,其连通通气室67和链壳体28的外部,空气导入口67A在第2链部32B的圆周方向外周面32a侧形成于在车辆1的高度方向上与链引导件主体部66A和链引导件盖部66B重叠的位置。
由此,在链收纳室63的压力上升时,如图6所示,能将空气ai从链收纳室63通过空气导入口67A导入到通气室67后,从通气室67通过空气排出口67B排出到链壳体28的外部。由此,能防止链壳体28的压力上升。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的链收纳室63的上方形成通气室67,通过空气导入口67A连通通气室67和链收纳室63。由此,能防止在车辆1前进行驶时由链32带起的油O1侵入通气室67中。
因此,能防止油从通气室67通过空气排出口67B被吹出到外部,能防止驱动装置3的周围被油污染,或储存在水平壳体部65的油量降低。
另外,通过在链收纳室63的上方形成通气室67,即使在链收纳室63的容积较小的情况下,油也难以从链收纳室63侵入通气室67中,因此能使通气室67的容积较小。由此,能实现链壳体28的小型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3,链壳体28包含:第1壳体61,其收纳链轮29A、链轮30A以及链32、33;以及第2壳体62,其与第1壳体61接合,与第1壳体61一起形成链收纳室63。
除此以外,链引导件66具有遮蔽壁66C、66D,遮蔽壁66C、66D在与第2链部32B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遮蔽壁66C、66D从链引导件主体部66A和链引导件盖部66B的外周面朝向第2壳体62的内周面延伸,覆盖空气导入口67A的下方。
由此,即使在由第2链部32B向上方带起的油O1从由链引导件主体部66A和链引导件盖部66B包围的空间泄漏的情况下,泄漏的油也会撞到多个遮蔽壁66C、66D(图4中由油O2表示),能防止其到达空气导入口67A。
因此,能更有效地防止油通过空气导入口67A侵入通气室67。特别是,通过由多个遮蔽壁66C、66D覆盖空气导入口67A的下方,能更有效地防止油到达空气导入口67A。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3,多个遮蔽壁66C、66D设置成在链引导件主体部66A和链引导件盖部66B的上下方向上离开。除此以外,遮蔽壁66C、66D的延伸方向的顶端66C、66D抵接到第2壳体62的内周面62a,与设置有遮蔽壁66C、66D的链引导件主体部66A和链引导件盖部66B的外周面相反的一侧的链引导件主体部66A和链引导件盖部66B的外周面66a、66b抵接到第1壳体61的突出部61C。
由此,能增加链引导件66相对于第1壳体61和第2壳体62的接触面积,并且能将链引导件66夹在第1壳体61和第2壳体62之间而装配到链壳体28。
因此,能将链引导件66稳定地装配到链壳体28的内部,能利用链引导件66使第2链部32B稳定地移动。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3,通气室67形成为沿着链轮29A的外周面从第2链部32B经过链轮29A的上方延伸到第1链部32A的圆弧形状。
而且,通气室67具有空气导入口67C,空气导入口67C设置在与链轮29A相反的一侧的第1链部32A侧,空气导入口67C形成在空气导入口67A的上方。
在车辆1前进行驶时,第1链部32A从链轮29A向链轮30A侧移动,因此如图6所示,附着到第1链部32A的油O3从上方向下方流动。
由此,即使在空气导入口67C附近不设置防止附着到第1链部32A的油导入到空气导入口67C的构件,也能防止附着到第1链部32A的油导入到空气导入口67C。
另一方面,车辆1后退行驶时与车辆1前进行驶时相比发动机2的转速低,因此链32的移动速度与前进行驶时的移动速度相比较小。因此,车辆1后退行驶时由链32带起的油量比车辆1前进行驶时由链32带起的油量少得多。
因此,通过将空气导入口67C形成在空气导入口67A的上方,能防止车辆1后退行驶时油通过空气导入口67C侵入通气室67,能防止油从通气室67通过空气排出口67B被吹出到外部。
其结果是,能防止车辆1前进行驶时和后退行驶时油侵入通气室67,能使链收纳室63的空气从空气导入口67A、67C通过通气室67更多地排出到外部。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3,减速器27包含:输入轴29,其与电动发电机26的旋转轴26A同轴且与电动发电机26的旋转轴26A连结;中间轴30,其通过链32与输入轴29连结;以及输出轴31,其通过链33与中间轴30连结。
除此以外,链壳体28形成为包含垂直壳体部64和水平壳体部65的L字形状,垂直壳体部64在车辆1的上下方向延伸,收纳第1链部32A,水平壳体部65从垂直壳体部64弯曲并且在水平方向延伸,收纳第2链部32B。
由此,如果将油O储存在水平方向长的水平壳体部65,就能在作为链壳体28的底部的水平壳体部65的底部储存充足量的油O。因此,能更有效地提高链33和链轮31A的啮合部、链33和链轮30B的啮合部以及链33和链轮30A的啮合部的润滑性。
而且,通过将链壳体28形成为包含垂直壳体部64和储存油O的水平壳体部65的L字形状,能在水平壳体部65填充大量的油O,并且能增大从油O的液面到空气导入口67A、67C的距离。因此,在车辆1前进行驶时和后退行驶时的任一个时,都能防止油从空气导入口67A、67C侵入通气室67。
以上公开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变更。意图将全部的这种修正和等价物包含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中。

Claims (6)

1.一种车辆用驱动装置,具备:
旋转电机;
差动装置,其传递内燃机的动力;以及
动力传递装置,其在上述旋转电机和上述差动装置之间传递动力,
上述动力传递装置具备:第1链轮,其设置在上述旋转电机侧;第2链轮,其设置在上述差动装置侧;链,其卷绕在上述第1链轮和上述第2链轮上;以及链壳体,其收纳上述第1链轮、上述第2链轮以及上述链,在底部储存油,
上述第1链轮设置在上述第2链轮的上方,
上述车辆用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车辆前进行驶时,上述链构成第1链部和第2链部,在上述第1链轮和上述第2链轮之间上述第1链部从上述第1链轮侧向上述第2链轮侧移动,上述第2链部从上述第2链轮侧向上述第1链轮侧移动,
在上述第2链部设置有链引导件,上述链引导件与上述第2链部接触并且引导上述第2链部的移动,
上述链引导件包含:链引导件主体部,其与上述第2链部的圆周方向外周面相对,沿着上述第2链部在上述车辆的上下方向延伸;以及链引导件盖部,其从上述链引导件主体部延伸到上述第2链部的圆周方向内周面侧,覆盖上述第2链部的周围,
上述链壳体具有:链收纳室,其收纳上述第1链轮、上述第2链轮以及上述链;以及通气室,其形成于上述链收纳室的上方,与上述链收纳室分离,
上述通气室具有:空气导入口,其与上述链收纳室连通;以及空气排出口,其连通上述通气室和上述链壳体的外部,
上述空气导入口在上述第2链部的圆周方向外周面侧形成于在上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与上述链引导件主体部或上述链引导件盖部重叠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链壳体包含:第1壳体,其收纳上述第1链轮、上述第2链轮以及上述链;以及第2壳体,其与上述第1壳体接合,与上述第1壳体一起形成上述链收纳室,
上述链引导件具有遮蔽壁,上述遮蔽壁在与上述第2链部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
上述遮蔽壁从上述链引导件主体部和上述链引导件盖部的外周面朝向上述第2壳体的内周面延伸,覆盖上述空气导入口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遮蔽壁设置有多个,并且该多个上述遮蔽壁设置成在上述链引导件主体部和上述链引导件盖部的上下方向上离开,
上述遮蔽壁的延伸方向的顶端抵接到上述第2壳体的内周面,
与设置有上述遮蔽壁的上述链引导件主体部和上述链引导件盖部的外周面相反的一侧的上述链引导件主体部和上述链引导件盖部的外周面抵接到上述第1壳体。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1项所述的车辆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通气室形成为沿着上述第1链轮的外周面从上述第2链部经过上述第1链轮的上方延伸到上述第1链部的圆弧形状,
在将上述空气导入口设为第1空气导入口的情况下,上述通气室具有第2空气导入口,上述第2空气导入口设置在与上述第1链轮相反的一侧的上述第1链部侧,
上述第2空气导入口形成在上述第1空气导入口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1项所述的车辆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上述链设为第1链的情况下,上述动力传递装置具备:
第1旋转轴,其与上述旋转电机的旋转轴同轴且与上述旋转电机的旋转轴连结,具有卷绕有上述第1链的上述第1链轮;
第2旋转轴,其具有卷绕有上述第1链的上述第2链轮和卷绕有第2链的第3链轮;以及
第3旋转轴,其具有卷绕有上述第2链的第4链轮,与上述差动装置连结,
上述链壳体形成为包含垂直壳体部和水平壳体部的L字形状,上述垂直壳体部在车辆的上下方向延伸,收纳上述第1链,上述水平壳体部从上述垂直壳体部弯曲并且在水平方向延伸,收纳上述第2链。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上述链设为第1链的情况下,上述动力传递装置具备:
第1旋转轴,其与上述旋转电机的旋转轴同轴且与上述旋转电机的旋转轴连结,具有卷绕有上述第1链的上述第1链轮;
第2旋转轴,其具有卷绕有上述第1链的上述第2链轮和卷绕有第2链的第3链轮;以及
第3旋转轴,其具有卷绕有上述第2链的第4链轮,与上述差动装置连结,
上述链壳体形成为包含垂直壳体部和水平壳体部的L字形状,上述垂直壳体部在车辆的上下方向延伸,收纳上述第1链,上述水平壳体部从上述垂直壳体部弯曲并且在水平方向延伸,收纳上述第2链。
CN201610847655.1A 2015-09-24 2016-09-23 车辆用驱动装置 Active CN1065535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86751A JP6519427B2 (ja) 2015-09-24 2015-09-24 車両用駆動装置
JP2015-186751 2015-09-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53523A CN106553523A (zh) 2017-04-05
CN106553523B true CN106553523B (zh) 2019-11-29

Family

ID=58417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47655.1A Active CN106553523B (zh) 2015-09-24 2016-09-23 车辆用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519427B2 (zh)
CN (1) CN1065535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83771B2 (ja) * 2018-12-21 2022-12-06 スズキ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用駆動装置
JP7238387B2 (ja) * 2018-12-21 2023-03-14 スズキ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用駆動装置
JP7238386B2 (ja) * 2018-12-21 2023-03-14 スズキ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用駆動装置
JP7183772B2 (ja) * 2018-12-21 2022-12-06 スズキ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用駆動装置
KR102176082B1 (ko) * 2020-06-15 2020-11-09 금용연 자동차의 제너레이터 체결 구조
CN111750050B (zh) * 2020-07-01 2021-07-23 嵊州市非标链轮有限公司 一种可消除传动波动的链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43682A (zh) * 2002-03-08 2003-09-24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的链轮组件
CN101210606A (zh) * 2006-12-27 2008-07-02 株式会社椿本链索 链传动装置
WO2013047138A1 (ja) * 2011-09-28 2013-04-04 Ntn株式会社 チェーンガイドおよびチェーン伝動装置
CN103765045A (zh) * 2011-08-03 2014-04-30 Ntn株式会社 链引导件以及链传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03923B2 (ja) * 1989-07-14 1995-11-08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カムチェーンガイド装置
JPH0752996Y2 (ja) * 1990-12-17 1995-12-06 株式会社クボタ ブレザー装置
JP3565040B2 (ja) * 1998-09-07 2004-09-15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巻掛伝動装置
JP2005061274A (ja) * 2003-08-08 2005-03-10 Yamaha Motor Co Ltd 車両用エンジン
JP2013130080A (ja) * 2011-12-20 2013-07-04 Aisin Seiki Co Ltd チェーンケース
JP6390105B2 (ja) * 2014-02-04 2018-09-19 スズキ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駆動装置
JP3193272U (ja) * 2014-07-11 2014-09-25 有限会社中川商会 スタータチェーンガイド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43682A (zh) * 2002-03-08 2003-09-24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的链轮组件
CN101210606A (zh) * 2006-12-27 2008-07-02 株式会社椿本链索 链传动装置
CN103765045A (zh) * 2011-08-03 2014-04-30 Ntn株式会社 链引导件以及链传动装置
WO2013047138A1 (ja) * 2011-09-28 2013-04-04 Ntn株式会社 チェーンガイドおよびチェーン伝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53523A (zh) 2017-04-05
JP2017061197A (ja) 2017-03-30
JP6519427B2 (ja) 2019-05-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53523B (zh) 车辆用驱动装置
CN104981367B (zh) 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
RU2446060C2 (ru) Гибридный привод, в частности, для автомобиля
CN105531137A (zh) 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
CN102303512A (zh) 混合动力车辆
CN101210505B (zh) 二轮摩托车用动力单元
CN101337500A (zh) 车辆用驱动系统的控制设备
CN101405930B (zh) 动力传递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CN105793081B (zh) 车辆
CN101247969A (zh) 车辆驱动装置
CN110274008B (zh)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CN102198795B (zh) 内燃机的变速装置
JP2007022112A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のモータ装置配置構造
CN104870228A (zh) 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
CN104553732B (zh) 混合动力车辆的变速器系统
CN216975684U (zh)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WO2013176175A1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
CN103619628A (zh) 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单元
CN101203396B (zh) 车辆用驱动系统及其组装方法
CN105531135A (zh) 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
CN102844211B (zh) 混合动力单元及鞍乘型车辆
CN109455079A (zh) 一种基于两变速箱混联混合动力系统
KR102383223B1 (ko) 하이브리드 차량용 동력전달장치
CN103328855A (zh) 自动变速器
EP3296133B1 (en) Power transmitting device and power outputting device with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