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14821A - 用于生产粗纱的纺织机及用于启动在这种纺织机上的粗纱生产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生产粗纱的纺织机及用于启动在这种纺织机上的粗纱生产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14821A
CN106414821A CN201580024129.9A CN201580024129A CN106414821A CN 106414821 A CN106414821 A CN 106414821A CN 201580024129 A CN201580024129 A CN 201580024129A CN 106414821 A CN106414821 A CN 1064148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ve
unit
pipe
bracing means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2412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14821B (zh
Inventor
C.格里伊斯沙姆梅
J.斯特奇
P.哈斯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Original Assignee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filed Critical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Publication of CN1064148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148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148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1482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00Spinning or twisting machines in which the product is wound-up continuously
    • D01H1/14Details
    • D01H1/4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continuously-delivered material to bobbin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5/00Securing material to cores or formers
    • B65H65/005Securing end of yarn in the wound or completed pack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4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take-up packages and or replacing by cores, formers, or empty receptacles a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Transferring material between adjacent full and empty take-up elements
    • B65H67/0405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take-up packages or for loading an empty core
    • B65H67/0417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take-up packages or for loading an empty core for loading an empty core
    • B65H67/0422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take-up packages or for loading an empty core for loading an empty core for loading a starter winding, i.e. a spool core with a small length of yarn wound on it; preparing the starter win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 B65H2701/311Sli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产粗纱(1)的纺织机,包括至少一个加固装置,利用该加固装置可以由进给至加固装置的纤维束(3)而生产具有保护捻的粗纱(1);并且包括在粗纱(1)的输送方向(T)上布置在加固装置的下游的卷绕装置(5),该卷绕装置(5)用于将由加固装置所生产的粗纱(1)卷绕到可以由管驱动装置(6)所驱动的管(7)上。该纺织机的特征在于,其具有装置,利用该装置可以使在粗纱生产的启动期间离开加固装置的粗纱(1)与管(7)接触,其中所述装置包括具有抽吸口(9)的可移动安装的抽吸单元(8),在持续的粗纱生产期间可以利用该抽吸口(9)将粗纱(1)吸起,其中所述装置包括机构,借助于该机构在持续的粗纱生产期间可以使在加固装置与抽吸口(9)之间行进的粗纱(1)与管(7)接触,并且所述装置包括机构,利用该机构在持续的粗纱生产期间可以将粗纱(1)切割使得可以利用抽吸单元(8)将由抽吸单元(8)所抓紧的粗纱(1)的部分(19)输送离开并且可以将在加固装置与管(7)之间行进的粗纱(1)部分卷绕到管(7)上。还提出了一种用于启动在这种纺织机上的粗纱生产的方法。

Description

用于生产粗纱的纺织机及用于启动在这种纺织机上的粗纱生 产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产粗纱的纺织机,该纺织机包括至少一个加固装置,利用该加固装置可以由进给至加固装置的纤维束而生产设有保护捻的粗纱;并且包括卷绕装置,该卷绕装置在粗纱的输送方向上布置在加固装置的下游,用于将由加固装置生产的粗纱卷绕到可以由管驱动装置所驱动的管上。还提出了一种用于操作这种纺织机的方法。
背景技术
粗纱是由通常通过牵伸而进行预处理(例如,成对)的纱条所生产,并且用作后继的纺纱工艺的前体物,其中例如利用环锭纺纱机对粗纱的单根纤维进行纺纱从而形成纤维纱。为了给粗纱提供进一步加工所必需的强度,已证明有利的是在粗纱的生产期间利用牵伸系统(该牵伸系统通常是所讨论的纺织机的一部分)对所提供的纤维束进行牵伸,然后为其设置保护捻。为了防止在旋绕到管上期间和/或在将其进给至下游的纺纱机期间粗纱的撕断,所述强度是重要的。所提供的保护捻必须一方面足以确保在单独的缠绕过程和解绕过程期间及在各类型机器之间的相应的输送过程期间使单独的纤维结合在一起。另一方面,尽管有保护捻,但也必须确保可以在纺纱机中对粗纱进行进一步加工,因此粗纱必须仍然能够被牵伸。
为了生产这种粗纱主要使用所谓的锭翼,然而由于所出现的离心力因而该锭翼的输送速度受到限制。因此,已存在用于避开锭翼或者用替代类型的机器替代它们的许多提议(参见例如EP 0375242 A2、DE 3237989 C2)。
在这方面,也有人提出尤其是利用喷气纺纱机生产粗纱,其中利用涡状空气流形成保护捻。这里的基本原理在于将纤维束引导经过设计成空气纺纱喷嘴的加固装置,其中产生空气涡流。这最终导致由此所提供纤维束的外纤维的部分缠绕成在中心行进纤维束周围的所谓的缠绕纤维的情况,该中心行进纤维线又由大致相互平行地行进的芯纤维所组成。
另一种用于粗纱生产的方法公开于DE 2447715 A1。其中所描述的松散纤维束的加固是通过加固装置而进行,这不导致纱条的加捻,相反利用一根或多根长丝纱线(优选单长丝纱线)而形成纱条的螺旋缠绕,这使纤维束保持在一起并且给其提供强度。在这种情况下,可将单个长丝纱线的螺旋布置在相同方向上或者相反方向上。优选的是给予以相互交叉的方式布置在相反的旋转方向上的两个长丝纱线。因此,以这种方式生产的粗纱基本上是由平行短纤维的纱条及螺旋状地缠绕在纱条周围的一个或多个细粗细度(feintitrigen)长丝纱线所组成。
存在将一个或多个长丝纱线缠绕在松散纤维束周围的各种可能性。例如,可以将长丝纱线提供给小直径的小线筒。然后将长丝纱线从固定的线筒中牵拉并且与纤维束一起牵拉经过线筒轴线,由此将长丝纱线缠绕在纤维束的周围,并且从线筒中牵拉的卷绕数相当于施加给纤维束的卷绕数。原则上,也可以将加固装置设计成仅将松散纤维束引导经过线筒轴线从而将卷绕过程重新定位在长丝纱线线筒后面。在这种情况下,缠绕点由合适的导线器所限定。
另一种用于生产粗纱的方法描述于WO 2009/086646 A1,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以两根优选地未加捻纱条的形式而提供纤维束;2)在这两根纱条的交替区域上施加S捻和Z捻,其中在各自纱条上的S捻和Z捻的区域由没有任何捻的区域隔开;3)使具有S捻和Z捻的两根纱条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粗纱,其中这两根纱条由于它们的捻回的倾向而自动地加捻到一起。
S捻和Z捻可例如利用所使用加固装置的两个元件而形成,这两个元件以夹紧的方式保持各纱条,其中至少一个元件、优选地两个元件通过在其表面上横向于纱条纵向方向的横向方向的相对运动而在两侧以交替的方式将相反的捻施加到纱条上。与此同时,使各纱条在纱条方向上移动。然而,S捻和Z捻也可以利用空气动力学方法,尤其是气动方法而形成。
此外,交替的S捻和Z捻由没有任何捻的中间区所中断。最终以同样的方式使设有S和Z捻的这两根纱条在所谓的接合点处结合到一起。这里,纱条开始自动地加捻在一起,也就是说它们彼此缠绕。这个所谓的双折叠维持在单独纱条中的S捻和Z捻,以便获得两组分粗纱的自稳定。然而,原则上讲,这里应注意保证第一纱条中没有任何捻的区域应布置成相对于第二纱条中没有任何捻的区域在纵向方向上偏移,使得在第一和第二纱条中没有任何捻的两个区域在所形成的粗纱中从不相互紧邻,因为粗纱的强度大致取决于在这两根纱条中没有任何捻的区域的相位。如上所述,因此粗纱始终由加固装置结合在一起使得它们的没有任何捻的区域位于相外。以这种方式生产的粗纱最终具有比未加捻纤维束更大的强度,所述强度最终足以将粗纱卷绕到线筒上并且在没有错误的牵伸的情况下再次将其从线筒上解绕。
然而,在所述方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粗纱生产启动过程,在此期间必须使离开加固装置的粗纱与空的管接触以便最终能够将其卷绕到被驱动的管上。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启动在纺织机上的粗纱生产的方法以及一种用于生产粗纱的纺织机,利用该纺织机可以执行这种启动过程。
该目的是通过纺织机及用于启动在具有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的纺织机上的粗纱生产的方法而实现。
根据本发明,所提出的纺织机的特征在于:它具有可以使在粗纱生产启动过程期间离开加固装置的粗纱与管接触装置的。所述装置包括具有抽吸口的可移动安装的抽吸单元,利用该抽吸口可以在持续的粗纱生产期间在通过加固装置之后吸收粗纱。为此目的,抽吸单元优选地连接到负压源,该负压源共同地提供给多个加固装置或者单独地提供给各加固装置,以便可以产生在抽吸口的区域引导入抽吸口的空气流,利用该空气流可以在离开加固装置之后将粗纱抽吸。抽吸单元的目的是在粗纱生产的启动期间基本上抽吸来自加固装置的粗纱以及将其拾起并且可选地将其输送离开至少直到根据以下的描述已使粗纱与管接触从而由管卷起。
另外,所述装置包括机构,通过该机构在持续的粗纱生产期间(也就是说当加固装置是活动的并且正在生产粗纱时)可以使在粗纱生产启动过程期间在加固装置与抽吸口之间行进的粗纱与管接触。在这方面,可使用机械或气动操作的装置,该装置允许粗纱在管的方向上的移动并由此导致粗纱与管之间的接触,该接触对于使卷绕过程开始是必须的(其中,管可具有接触部分,该接触部分具有将粗纱固定到管表面的多个钩)。
最后,所述装置包括机构,通过该机构在持续的粗纱生产期间可以将粗纱切割使得由抽吸单元抓紧的粗纱的部分可以由抽吸单元输送离开并且在加固装置与管之间行进的粗纱的部分可以卷绕到管上。正如将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这可以是单独的切割单元,使该切割单元移动进入粗纱的路线。也可想到借助于抽吸单元而引起粗纱的切割,利用该抽吸单元可以将对切割粗纱所必需的张力施加到粗纱上。
因此,纺织机包括对于成功的粗纱生产启动过程所必需的所有装置,也就是说用于将在粗纱生产的启动时离开加固装置的粗纱连接到管、用于在规定的区域中切割粗纱、及用于将在加固装置侧上的粗纱部分卷绕(也就是说,在粗纱已切割之后在加固装置与卷绕装置之间行进的粗纱部分)到管上的装置。
就此而言,应指出的是一般来说(因此也结合将在下面更详细描述的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所述加固装置可以各种方式进行设计。例如,可以想到的是该加固装置适合于以上述文件WO 2009/086646 A1和DE 2447715 A1中所描述的方式生产粗纱。
然而,优选地纺织机设计成喷气纺纱机并且加固装置设计成空气纺纱喷嘴,如上所述借助于该空气纺纱喷嘴利用涡状空气流而在粗纱中形成保护捻(设计成喷气纺纱机的这种纺织机的部分是通过在附图描述中的示例而描述)。
有利的是该纺织机具有牵拉单元,该牵拉单元在纤维束的输送方向上布置在加固装置的下游位置,用于将粗纱从加固装置中牵拉,其中牵拉单元可包括例如两个牵拉辊,可以按压这两个牵拉棍而相互抵接并且可以利用驱动装置将其中的至少一个辊设定在旋转运动从而能够以夹紧的方式在这两个牵拉辊之间引导粗纱。在这种情况下,在持续的粗纱生产期间在通过牵拉单元之后粗纱可以抽吸单元吸收。此外,在持续的粗纱生产期间可以利用上述装置使在牵拉单元与抽吸口之间行进的粗纱与管接触,其中在持续的粗纱生产期间可以将粗纱切割以便可以由抽吸单元所抓紧的粗纱的部分通过抽吸单元输送离开,并且可以利用上述的或者下面仍然详细描述的机构将在牵拉单元与管之间行进的粗纱的部分卷绕到管上。此外,至少一个的牵拉辊优选地可操作地连接到负荷减轻元件(例如,气动单元、电磁体、或者拉伸弹簧或压缩弹簧),利用该负荷减轻元件可以使牵拉辊或者牵拉辊中的一个进入到负荷减轻位置,其中在牵拉辊之间存在间隙(与此相反,牵拉辊在它们的负载位置相互按压抵靠)。这种构造在粗纱生产的启动期间(也就是说在粗纱开始从加固装置中离开的时间)能够最终使牵拉辊位于它们的负荷减轻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在粗纱与牵拉辊之间不发生任何不希望的碰撞的情况下,粗纱可以在这两个牵拉辊之间行进经过。一旦粗纱或者其最初部分已通过了牵拉辊,则可以使牵拉辊最后移动到它们的负载位置从而能够将粗纱从加固装置牵拉出。
在这方面,如果可以利用横动单元使在加固装置与抽吸口之间行进的粗纱、或者在牵拉单元(如果存在)与抽吸口之间行进的粗纱与管接触则获得优点,其中该横动单元设计用于在粗纱生产启动过程期间抓紧在加固装置与抽吸口之间行进的粗纱的部分,或者如果存在牵拉单元,则使在牵拉单元与抽吸口之间行进的粗纱的部分在管的方向上移动。该横动单元可包括例如具有导向部的横动臂,利用该横动臂可以夹持粗纱然后可以在预定的路径上引导粗纱。横动臂可安装成例如能够围绕轴旋转或枢转从而能够在已在引导部分与粗纱之间形成接触之后使粗纱在管的方向上移动。为了允许横动,也就是说粗纱在管的旋转轴方向上的连续移动,尤其在将粗纱卷绕到管上的过程期间,横动臂还可安装成能够沿轴来回地移动。
也有利的是,纺织机包括可移动地安装的切割单元,在持续的粗纱生产期间可以利用该切割单元将粗纱切割。该切割单元优选地可从静止位置(其中在粗纱生产启动过程期间切割单元不与粗纱接触)移动进入切割位置(其中切割单元与粗纱接触并由此将粗纱切割)。在这种情况下,在静止位置与切割位置之间的转换期间,能够使切割单元可移动进入粗纱的路线,也就是说在管表面与抽吸单元的抽吸口之间的区域。当在粗纱与切割单元之间发生接触时,在切割单元的区域中发生粗纱的局部制动。然而,因为粗纱已与旋转管接触并且由旋转管卷起,所以作用于在管与抽吸口之间行进的粗纱部分上的张力最终增大并且发生期望的粗纱的撕断(=切割)。
也非常有利的是,可以使处在切割位置的切割单元与管接触,因此该切割单元设计成按压粗纱抵靠管表面。如前面已描述的,管表面可具有带有多个钩或类似元件的一个或多个表面部,这些钩或类似元件确保与所讨论的该表面部接触的粗纱被牢固地保持。如果可以使切割单元与管或者与其表面的所述部分接触,那么在粗纱生产启动过程期间可以按压粗纱抵靠钩(或类似的元件)。因此,最终确保粗纱可以被管牢固地夹持并因此被卷起。
如果切割单元包括可移动安装的切割臂则也获得优点,该切割臂是可在管的方向上从静止位置移动,优选地可枢转。例如,切割单元可以包括可枢转的切割臂,该切割臂在切割过程期间可以突然地枢转进入粗纱的路线,在此时间点该粗纱在抽吸单元的抽吸口与管之间行进。此外,用于枢转臂的驱动装置应设计用于在到达切割位置之后尽可能快地(优选地在小于3秒、优选地小于2秒,特别优选地小于1秒的时间段内)使枢转臂移动回到静止位置,或者进入不同于切割位置的中间位置,从而避免影响粗纱卷绕过程。
也有利的是抽吸单元包括抽吸喷嘴,该抽吸喷嘴具有抽吸口并且可围绕旋转轴枢转,其中该旋转轴与水平线包围在0°和30°之间、优选地在0°和20°之间、特别优选地在0°和15°之间的角度α。因此,旋转轴特别地相对于水平线倾斜地行进,并且优选地也与垂直线包围除0°和90°外的角度。例如,可以想到的是旋转轴附接到纺织机的机架并且以倾斜的方式从其中向下延伸达与抽吸单元的抽吸喷嘴同样远,使得抽吸喷嘴可以在由水平线和垂直线两者相交的平面中枢转。此外,抽吸喷嘴的最大摆角优选地在20°和180°之间、更优选地在40°和90°之间。
本发明的目的也可以通过纺织机而实现,该纺织机的特征在于在粗纱生产启动过程期间它可操作地连接到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设计用于根据上面已描述的和/或将在下面描述的来操作纺织机。为此目的,控制单元优选地可操作地连接到牵伸系统、加固装置(如果将空气纺纱喷嘴用作加固装置,则连接到空气纺纱喷嘴的空气供给装置)、牵拉单元(如果存在)、抽吸单元(特别地其抽吸喷嘴和相关的负压供给装置)和管驱动装置,以便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来操作所述单元并且以根据本发明的方式执行适当的步骤。此外,纺织机可具有上面所描述的或者下面继续描述的一个或多个的其它特征,假设这些不相互矛盾。
根据本发明,用于启动在用于生产粗纱的纺织机上的粗纱生产的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持续的粗纱生产期间由纺织机的加固装置所生产的粗纱在启动过程的开始时在离开加固装置之后由抽吸单元吸收,并且使加固装置与抽吸单元之间行进的粗纱的部分与卷绕装置的旋转管接触,并且然后在持续的粗纱生产期间将粗纱切割。在粗纱已切割之后位于抽吸单元中的粗纱的部分最终由抽吸单元输送离开,而位于加固装置与管之间的粗纱的部分被卷绕到管上。
换句话说,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核心在于以下事实:在粗纱生产的启动时离开加固装置的粗纱首先(也就是说形成与所提供管的接触之前)由抽吸单元抓紧。因此,在离开加固装置之后,粗纱进入抽吸单元的区域或者其抽吸喷嘴并且利用负压抽吸到抽吸单元中(因此加固装置输送粗纱,该粗纱在通过加固装置之后或者如果存在牵拉单元则在通过牵拉单元之后由抽吸单元抽吸进入,其中所抽吸的部分不卷绕到管上,而是在从离开加固装置的粗纱的剩余部分中切除之后由抽吸单元进行处理)。一旦粗纱已吸起,则例如由横动单元改变粗纱的路线,使得粗纱与管接触并且由管卷起。在粗纱已进入管的活动区域之后,在管与抽吸单元之间行进的粗纱部分最后被切割并且在抽吸单元侧上的粗纱部分(也就是说,在切割过程之后至少部分地位于抽吸单元内部的粗纱部分)由抽吸单元进行处理。在启动过程的结束时,仍然由加固装置所输送的粗纱在加固装置或可选地布置在其下游位置的牵拉单元与管之间延伸,并且可以根据加固装置的输送速度卷绕到旋转管上直到管具有期望的数量的粗纱并且已由新管所替换。
也有利的是,在切割粗砂之前在加固装置与抽吸单元之间行进的粗纱的部分从抽吸单元输送至横动单元,该横动单元然后使粗纱与旋转管接触。在这种情况下粗纱在管的方向上的移动不是由抽吸单元所导致或者不仅是由抽吸单元所导致而是由所述横动单元所导致,该横动单元优选地具有合适的引导部分,利用该引导部分可以引导粗纱并且使粗纱在管的方向上移动。
也有利的是,在启动过程期间使粗纱与管接触,优选地利用横动单元,并且然后使在管与抽吸单元之间行进的粗纱的部分经受优选地且至少部分地由抽吸单元所产生的张力,并且该张力导致在管与抽吸单元之间的区域中的粗纱的切割。在这种情况下,前述的在加固装置与抽吸单元之间行进的粗纱部分的切割是利用抽吸单元而实施,由此所施加的负压施加张力于粗纱上,这最终导致粗纱的撕断。在这种情况下,在切割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负压而简单地增大张力。为了增加张力而使抽吸单元的抽吸喷嘴在远离管的方向上移动也是可想到的。
也有利的是利用切割单元将粗纱切割,其中在粗纱已输送至横动单元之后并且优选地在粗纱与旋转管接触之后或期间使该切割单元与粗纱接触。切割单元可包括例如枢转或者以一些其它方式移动进入粗纱的路线的切割臂。至关重要的是,使粗纱与切割臂或者其切割元件接触。由此在粗纱与切割臂或切割元件之间形成摩擦,这导致粗纱的短期或突然减速。如果粗纱已由旋转管抓紧,那么粗纱在卷绕到旋转管上之前减速。所产生的张力最终导致在切割元件的区域中粗纱的切割或撕断,以便在抽吸单元侧上的粗纱(也就是说,在粗纱的切割或撕断之后延伸到抽吸单元内部的粗纱部分)由抽吸单元吸起并且在加固装置侧上的粗纱可以(仍然)卷绕到管上,其中在加固装置侧上的粗纱在加固装置与管之间延伸。
此外,有利的是,正在使在加固装置与抽吸单元之间行进的粗纱部分与旋转管接触的时刻管的圆周速度大于(优选地最多10%大于)或等于加固装置的粗纱输送速度。当管至少部分地具备上述的钩(这些钩是例如借助于在管周围的刷环而存在)时,这是特别有用的。当粗纱与管的这些钩(或类似的元件)接触时,钩的速度略微高于在此区域中的粗纱的速度。因此这些钩刺穿进入粗纱,并因此可以牢固地夹持粗纱并且将粗纱固定在管表面的区域中。
也有利的是,加固装置的粗纱输送速度,在启动过程期间,至少暂时地并且优选地在使在加固装置与抽吸单元之间行进的粗纱部分与旋转管接触的时刻,具有在启动过程后为纺织机的正常操作所提供的粗纱输送速度的至少0.8倍、优选地至少0.9倍、特别优选地至少0.95倍的大小。换句话说,因此可以提供的是,在启动过程期间粗纱的输送速度(也就是说,离开加固装置的粗纱的速度)与在实际粗纱生产期间的输送速度几乎相同或者甚至相同的大小,在实际粗纱生产期间在启动过程之后粗纱卷绕到管上直到管具有预定的粗纱数量或粗纱长度。在这种情况下纺织机的效率是特别地高,因为与所述粗纱生产相比在启动过程期间的输送速度无需减小或者仅需不显著地减小。另外,启动过程也可以以特别可靠的方式执行,因为在启动过程之后加固装置的输送速度无需增加或者仅需不显著地减小。
最后,有利的是,在已使在加固装置与抽吸单元之间行进的粗纱部分与旋转管接触之后,对管的圆周速度进行调整,使得在加固装置与管之间行进的粗纱部分至少部分地在重力的作用下而下垂。因此,有利的是仅使所述部分,尤其是在加固装置或牵拉单元(如果存在)与管或横动单元的引导粗纱的部分之间行进的部分暴露于由所讨论的该粗纱部分的静重所产生的张力。例如,可以利用对粗纱在所述区域中的下垂进行监测的一个或多个传感器,对此进行监测。如果该下垂下落到低于存储于控制单元中的最小值,则可以减小管的旋转速度。另一方面,如果超过相应的最大值,则可以增加所述旋转速度使得粗纱始终利用特别低的张力而行进并因此以和缓的方式在加固装置或优选地布置在其下游位置的牵拉单元与管或上游的横动单元之间行进。因此,在此区域中不希望有的粗纱撕断几乎被排除。
附图说明
在以下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了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在附图中:
图1至图5示出了在示意性地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纺织机上的根据本发明的粗纱生产启动过程,该纺织机采用喷气纺纱机的形式、用于生产粗纱,以及
图6和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纺织机的抽吸单元的前视图,该纺织机是采用喷气纺纱机的形式并且处在两个不同的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应明确指出的是,以根据本发明的纺织机的一个示例的形式而示出且描述的喷气纺纱机以及其示出的部件并非是按比例示出。代替地,单独的附图仅示出了意图示出各个组件的基本结构的示意图。尤其是,各单独元件之间的相互间距和空间关系可不同于所示出的内容。
图1至图5示出了在粗纱生产启动过程期间的不同时间点的采用喷气纺纱机形式的根据本发明的纺织机的部分的示意图,该喷气纺纱机用于生产粗纱1。必要时,喷气纺纱机可包括牵伸系统16,该牵伸系统16包括多个相应的牵伸系统辊17(为了清楚起见,仅一个牵伸系统辊17具有附图标记),为这些辊进给纤维束3,例如采用双上并条机纱条的形式。该示出的喷气纺纱机原则上还包括与牵伸系统16间隔的加固装置,该加固装置是采用具有内部涡流室的空气纺纱喷嘴2的形式(基于现有技术是已知的,因此未示出),其中纤维束3或者纤维束3的纤维的至少一部分设有保护捻。
该喷气纺纱机还可包括牵拉单元4(该牵拉单元4包括优选地两个牵拉辊18)、以及用于粗纱1的卷绕装置5(该卷绕装置5布置在牵拉单元4的下游位置,因此牵拉单元4不是绝对必需的)。卷绕装置5又包括优选地管驱动装置6和连接到管驱动装置6且原则上是已知的管保持器21,利用该管保持器21可以将管7固定并且可以利用管驱动装置6将其设定在旋转运动中。
该喷气纺纱机根据特殊的喷气纺纱工艺而操作。为了形成粗纱1,将纤维束3在输送方向T上经由进口(未示出)引导入空气纺纱喷嘴2的涡流室中。这里,给纤维束3提供保护捻,也就是说纤维束3的纤维的至少一部分由适当放置的空气喷嘴所产生的涡状空气流抓紧。由此,纤维的一部分至少从纤维束3中拉出一点,并且卷绕突出进入涡流室中的形成纱线元件顶端的周围。
最后,经由形成纱线元件的进口和布置在形成纱线元件内部且与进口相邻的牵拉通道,将纤维束3的纤维从涡流室中拉出。在这种情况下,最后也在进口的方向上以螺旋形轨道牵拉纤维的自由端并且以缠绕纤维的方式缠绕在中心行进芯纤维的周围,从而形成具有期望的保护捻的粗纱1。
由于纤维的仅部分加捻,因而该粗纱1具有对于在下游纺纱机(例如环锭纺纱机)中粗纱1的进一步加工为必不可少的(剩余的)牵伸性。另一方面,常规的喷气纺纱装置给纤维束3提供这种明显的加捻,在纱线生产之后所需的牵伸不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这也是理想的,因为常规的喷气纺纱机设计用于生产成品纱线,该成品纱线通常意图的特点在于高强度。
在可以用粗纱1将管7卷绕之前,必须执行启动过程,在该启动过程期间必须使离开空气纺纱喷嘴2的粗纱1与管7接触。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可行的启动过程示于图1至图5中。
首先,通过启动牵伸系统16将纤维束3进给至空气纺纱喷嘴2中。上述的粗纱生产(在此期间给纤维束3提供保护捻)在空气纺纱喷嘴2中进行。最后,粗纱1经由出口20(在所述附图中未示出)离开空气纺纱喷嘴2并且由抽吸单元8的空气流抓紧。抽吸单元8优选地具有带抽吸口9的抽吸喷嘴13,经由该抽吸口9可以将空气和因此离开空气纺纱喷嘴2的粗纱1吸起或吸入。因此,在图1中所示的此阶段中,由空气纺纱喷嘴2所形成的粗纱1离开空气纺纱喷嘴2,并且经由抽吸口9抽吸到抽吸单元8中(该抽吸口9位于例如牵拉单元4的区域中,该牵拉单元4优选地存在于或处于空气纺纱喷嘴2的出口20的区域中,参见图6),其中空气纺纱喷嘴2的输送速度优选地相当于在启动过程后具有的输送速度,或者仅略低于(优选地最多低20%)所述速度。
应当指出的是,一般来说在此时间点整个启动过程优选地是在粗纱生产或粗纱输送中没有任何断裂的情况下而进行,也就是说在牵伸系统16是活动的,空气纺纱喷嘴2也是活动的,并且如果存在,牵拉单元4也是活动的(也就是说,将粗纱1从空气纺纱喷嘴2中牵拉出),因此可已保证示出的喷气纺纱机的特别高的效率。
还提供了示出的控制单元15,该控制单元15可操作地连接到喷气纺纱机的所描述元件从而执行根据本发明的粗纱生产启动过程。该控制单元15可存在用于喷气纺纱机的各纺纱位置。也可想到的是,一个控制单元15负责多个纺纱位置。
在下一步骤中(参见图2),使抽吸单元8移动(优选地围绕枢转轴或旋转轴14枢转)进入输送位置,其中抽吸口9和因此粗纱1的部分(此外,该部分仍然由空气纺纱喷嘴2输送)位于管表面的区域中。在此阶段,优选地不存在管7与粗纱1之间的接触。
虽然抽吸单元8采取在图2中所示的其位置(或者此后不久),使横动单元10移动进入图3中所示意性示出的位置,其中粗纱1由横动单元10抓紧和引导。由此,横动单元10使粗纱1移动进入管7的附近或者引起管7与粗纱1之间直接接触,在此期间粗纱1(优选地在管7的合适的粗糙表面部分的作用下)由管7抓紧。
与此同时或者此后不久,最后激活切割单元11,该切割单元11包括例如可移动的(优选地可枢转的)切割臂12。由此,使切割单元10与粗纱1接触,优选地与位于横动单元10与抽吸口9之间的粗纱的部分接触。在此时刻,在与切割单元11接触区域中发生粗纱1的局部减速,因此粗纱1最后在管7与切割元件之间撕断,因为它继续由旋转管7卷起,也就是说具有施加到粗纱1上的张力(参见图4)。由于粗纱1的撕断,在抽吸单元侧上获得粗纱1的一部分,其可以经由抽吸单元8(在图4中给在粗纱1的切割之后位于抽吸单元8中的粗纱1的所述部分提供附图标记19)输送离开。还在空气纺纱喷嘴侧上获得粗纱部分,该粗纱部分已由管7抓紧并且在空气纺纱喷嘴2与管之间7延伸。
由于管7的进一步旋转,因而仍然由空气纺纱喷嘴2所输送的粗纱1连续地卷绕到管7上,其中横动单元10,由于在管7的旋转轴方向(参见箭头C)上的移动,而确保粗纱1均匀地卷绕到管7上(参见箭头5)。在此阶段(其中切割单元11和抽吸单元8已采取它们的原来位置),紧接启动过程,喷气纺纱机最后是在其正常操作模式中,在正常操作模式中管7由粗纱1卷绕直到获得期望的线筒尺寸。
将抽吸单元8或其抽吸喷嘴13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示于图6和图7中,其中图6示出了抽吸位置(也就是说,其中粗纱1在离开空气纺纱喷嘴2的出口20之后吸起的位置,参照图1),图7示出了输送位置(也就是说,图2中所示的位置,其中粗纱1已移动到管7的附近)(粗纱1在图6和图7中未示出)。
如从这些附图中可见,有利的是抽吸单元8的抽吸喷嘴13安装成例如能够围绕旋转轴14运动,该旋转轴14与水平线包围除0°外、并且例如是在0°和30°之间、优选地在0°和20°之间、特别优选地在0°和15°之间的角度α。因此,抽吸喷嘴13可以倾斜地向下枢转从而将粗纱1定位到管7的侧。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已示出和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修改及所描述特征的任意组合也是可行的,即使它们在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的不同部分或者在不同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进行示出和描述。
附图标记的列表
1 粗纱
2 空气纺纱喷嘴
3 纤维束
4 牵拉单元
5 卷绕装置
6 管驱动装置
7 管
8 抽吸单元
9 抽吸口
10 横动单元
11 切割单元
12 切割臂
13 抽吸喷嘴
14 旋转轴
15 控制单元
16 牵伸系统
17 牵伸系统辊
18 牵拉辊
19 在粗纱已切割之后位于抽吸单元中的粗纱的部分
20 出口
21 管保持器
T 输送方向
α 在抽吸喷嘴的旋转轴与水平线之间的角度

Claims (15)

1. 一种用于生产粗纱(1)纺织机,包括:
- 至少一个加固装置,利用所述加固装置可以由进给至所述加固装置的纤维束(3)生产具有保护捻的粗纱(1),和
- 卷绕装置(5),所述卷绕装置在所述粗纱(1)的输送方向(T)上布置在所述加固装置的下游位置,用于将由所述加固装置所产生的所述粗纱(1)卷绕到可以由管驱动装置(6)所驱动的管(7)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织机具有装置,利用该装置在粗纱生产启动过程期间可以使离开所述加固装置的所述粗纱(1)与所述管(7)接触,
- 其中所述装置包括具有抽吸口(9)的可移动地安装的抽吸单元(8),在持续的粗纱生产期间可以利用所述抽吸口(9)将所述粗纱(1)吸起,
- 其中所述装置包括机构,利用该机构在持续的粗纱生产期间可以使在所述加固装置与所述抽吸口(9)之间行进的所述粗纱(1)与所述管(7)接触,并且
- 所述装置包括机构,利用该机构在持续的粗纱生产期间可以将所述粗纱(1)切割使得由所述抽吸单元(8)抓紧的所述粗纱(1)的部分(19)可以由所述抽吸单元(8)输送离开并且在所述加固装置与所述管(7)之间行进的所述粗纱(1)的部分可以卷绕到所述管(7)上。
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装置设计成空气纺纱喷嘴(2),其中具有所述保护捻的所述粗纱(1)可以在所述空气纺纱喷嘴(2)内利用涡状空气流由纤维束(3)而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织机具有牵拉单元(4),所述牵拉单元在所述纤维束(3)的输送方向(T)上布置在所述加固装置的下游,用于将所述粗纱(1)从所述加固装置中牵拉,
其中在持续的粗纱生产期间,在通过所述牵拉单元(4)之后所述粗纱(1)可以由所述抽吸单元(8)吸起;
- 其中在持续的粗纱生产期间可以使在所述牵拉单元(4)与所述抽吸口(9)之间行进的所述粗纱(1)与所述管(7)接触,并且
- 其中在持续的粗纱生产期间可以将所述粗纱(1)切割使得由所述抽吸单元(8)抓紧的所述粗纱(1)的部分(19)可以由所述抽吸单元(8)输送离开并且在所述牵拉单元(4)与所述管(7)之间行进的所述粗纱(1)的部分可以卷绕到所述管(7)上。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利用横动单元(10)可以使在所述加固装置与所述抽吸口(9)之间行进的所述粗纱(1)、优选地在所述牵拉单元(4)与所述抽吸口(9)之间行进的所述粗纱(1)与所述管(7)接触,其中所述横动单元(10)设计用于在所述启动过程期间抓紧在所述加固装置与所述抽吸口(9)之间行进的所述粗纱(1)的部分,优选地在所述牵拉单元(4)与所述抽吸口(9)之间行进所述粗纱(1)的所述部分,并且使所述粗纱(1)在所述管(7)的方向上移动。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织机包括可移动的安装的切割单元(11),在持续的粗纱生产期间可以利用所述切割单元(11)将所述粗纱(1)切割,其中所述切割单元(11)可从静止位置移动进入切割位置,在静止位置中在所述启动过程期间所述切割单元(11)不与所述粗纱(1)接触,在切割位置中所述切割单元(11)与所述粗纱(1)接触并由此将所述粗纱(1)切割。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可以使在所述切割位置的所述切割单元(11)与所述管(7)接触并且因此设计成按压所述粗纱(1)抵靠所述管表面,并且/或者所述切割单元(11)包括可移动安装的切割臂(12),所述切割臂(12)可在所述管(7)的方向上从所述静止位置移动、优选枢转。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单元(8)包括具有抽吸口(9)且可围绕旋转轴(14)枢转的抽吸喷嘴(13),其中所述旋转轴(14)与所述水平线包围在0°和30°之间、优选地在0°和20°之间、特别优选地在0°和15°之间的角度α。
8.一种用于生产粗纱(1)的纺织机,其特征在于,可操作地连接到控制单元(15),所述控制单元(15)设计用于在启动过程期间操作根据以下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纺织机。
9.一种用于操作用于生产粗纱(1)的纺织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 在持续的粗纱生产期间在离开所述加固装置之后,在启动过程的开始时由所述纺织机的加固装置所生产的所述粗纱(1)由抽吸单元(8)吸起;
- 使在所述加固装置与所述抽吸单元(8)之间行进的所述粗纱(1)的所述部分与卷绕装置(5)的旋转管(7)接触,并且
- 然后在持续的粗纱生产期间将所述粗纱(1)切割,其中在所述粗纱(1)已切割之后位于所述抽吸单元(8)中的所述粗纱(1)的所述部分(19)由所述抽吸单元(8)输送离开,并且位于所述加固装置与所述管(7)之间的所述粗纱(1)的所述部分卷绕到所述管(7)上。
10.根据前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空气纺纱喷嘴(2)用作所述加固装置,其中在所述空气纺纱喷嘴(2)内部利用涡状空气流形成所述粗纱(1)。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切割所述粗纱之前,在所述加固装置与所述抽吸单元(8)之间行进的所述粗纱(1)的部分从所述抽吸单元(8)输送至横动单元(10),所述横动单元(10)然后使所述粗纱(1)与所述旋转管(7)接触。
12.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启动过程期间使所述粗纱(1)与所述管(7)接触,优选地利用横动单元(10),并且然后使在所述管(7)与所述抽吸单元(8)之间行进的所述粗纱(1)的部分经受张力,所述张力优选地且至少部分地是由所述抽吸单元(8)产生并且在所述管(7)与所述抽吸单元(8)之间的区域中导致所述粗纱(1)的切割。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切割单元(11)将所述粗纱(1)切割,其中在所述粗纱(1)已输送至横动单元(10)之后并且优选地在所述粗纱(1)与所述旋转管(7)的接触之后或期间使所述切割单元(11)与所述粗纱(1)接触,并且/或者在使在所述加固装置与所述抽吸单元(8)之间行进的所述粗纱(1)的所述部分与所述旋转管(7)接触的时刻的管(7)的圆周速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加固装置的粗纱输送速度。
14.根据权利要求9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启动过程期间至少暂时地并且优选地在使在所述加固装置与所述抽吸单元(8)之间行进所述粗纱(1)的部分与所述旋转管(7)接触的时刻,所述加固装置的粗纱输送速度具有是在所述启动过程之后所述纺织机的正常操作所提供的粗纱输送速度的至少0.8倍、优选地至少0.9倍、特别优选地至少0.95倍的大小。
15.根据权利要求9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已使在所述加固装置与所述抽吸单元(8)之间行进的所述粗纱(1)的部分与所述旋转管(7)接触之后,调整所述管(7)的圆周速度使得在所述加固装置与所述管(7)之间行进的所述粗纱(1)的部分至少部分地在重力作用下而下垂。
CN201580024129.9A 2014-05-08 2015-04-14 用于生产粗纱的纺织机及用于启动在这种纺织机上的粗纱生产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4148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H00696/14A CH709605A1 (de) 2014-05-08 2014-05-08 Textilmaschine zur Herstellung von Vorgarn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entsprechenden Textilmaschine.
CH00696/14 2014-05-08
PCT/IB2015/000479 WO2015170155A1 (de) 2014-05-08 2015-04-14 Textilmaschine zur herstellung von vorgarn sowie verfahren zum starten der vorgarnherstellung an einer entsprechenden textilmaschin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14821A true CN106414821A (zh) 2017-02-15
CN106414821B CN106414821B (zh) 2020-03-10

Family

ID=53276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2412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414821B (zh) 2014-05-08 2015-04-14 用于生产粗纱的纺织机及用于启动在这种纺织机上的粗纱生产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563326B2 (zh)
EP (1) EP3140233B1 (zh)
JP (1) JP6602848B2 (zh)
CN (1) CN106414821B (zh)
CH (1) CH709605A1 (zh)
WO (1) WO201517015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110304A1 (de) * 2016-06-03 2017-12-07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Spinnereivorbereitungsmaschine in Form einer Strecke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derselbe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004163A1 (de) * 1979-02-15 1980-08-28 Vyzk Ustav Bavlnarsky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uswechseln von vollen gegen leere spulen an textilmaschinen, insbesondere offenend- spinnmaschinen
DE3909422A1 (de) * 1989-03-22 1990-10-11 Fritz Stahlecker Spinnmaschine
EP2112258A2 (de) * 2008-04-25 2009-10-28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Aufwinden eines Vorgarnes auf eine Spule
CN102275770A (zh) * 2010-06-11 2011-12-14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具有巡回机件的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械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801978C3 (de) * 1968-10-09 1974-04-11 Schubert & Salzer Maschinenfabrik Ag, 8070 Ingolstadt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elbsttätigen Aufbringen des Flyervorgarnes auf eine leere Hülse
DE2447715C3 (de) 1974-10-07 1978-09-07 Hoechst Ag, 6000 Frankfurt Vorgarn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JPS5643164A (en) * 1979-09-07 1981-04-21 Nitto Boseki Co Ltd Continuous winder for linear material
DE3123494C2 (de) 1981-06-13 1992-07-09 Schubert & Salzer Maschinenfabrik Ag, 8070 Ingolstadt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ufwinden eines neu angesponnenen Fadens auf eine in eine Spulvorrichtung eingelegte Leerhülse
JPS6056817B2 (ja) 1981-10-13 1985-12-12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紡績糸
CA2005018A1 (en) 1988-12-12 1990-06-12 Elbert F. Morrison Vacuum spinning of roving
JPH03174026A (ja) * 1989-12-01 1991-07-29 O M Ltd 一斉揚玉揚装置に於ける糸切装置
JP2511725B2 (ja) * 1990-05-30 1996-07-03 株式会社クラレ 糸掛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3077346B2 (ja) * 1992-01-23 2000-08-14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製作所 粗糸替機における粗糸切断装置
EP0918727B1 (en) * 1996-07-16 2003-10-08 Owens Corning Method for lubricating a winding apparatus
JP2001131822A (ja) * 1999-10-26 2001-05-15 Toray Eng Co Ltd 糸条処理装置および糸条製造設備
DE10241578A1 (de) * 2002-09-07 2004-03-18 Zinser Synthetics Gmbh Spulvorrichtung für Spinnereimaschinen
JP4059206B2 (ja) * 2004-02-06 2008-03-12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バンチ巻装置を備えた紡績機
CZ2007637A3 (cs) 2007-09-12 2009-03-25 Rieter Cz A. S. Obslužné zarízení tryskového doprádacího stroje a zpusoby manipulace s prízí na pracovním míste tryskového doprádacího stroje
WO2009086646A1 (de) 2008-01-11 2009-07-16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vorgarns.
JP2009227413A (ja) * 2008-03-24 2009-10-08 Murata Mach Ltd 糸巻取機
CN103648942B (zh) * 2011-07-15 2019-03-12 里特机械公司 粗纱卷缠机和将粗纱卷缠到筒管上的方法
CH705236A1 (de) * 2011-07-15 2013-01-15 Rieter Ag Maschf Spulmaschine.
CH705237A1 (de) * 2011-07-15 2013-01-15 Rieter Ag Maschf Antrieb einer Spulmaschine.
DE102012102695A1 (de) 2012-03-29 2013-10-02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Vorspinnmaschine mit einer Anordnung zur Detektion und Entfernung von Garnfehlern
DE102012016853A1 (de) * 2012-08-25 2014-02-27 Saurer Germany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m Verbinden eines Ober- und Unterfadens an einer Arbeitsstelle einer Spulmaschine und Arbeitsstelle einer Spulmaschine
CH709606A1 (de) * 2014-05-08 2015-11-13 Rieter Ag Maschf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Textilmaschine, die der Herstellung von Vorgarn dient, sowie Textilmaschine.
CH709607A1 (de) * 2014-05-08 2015-11-13 Rieter Ag Maschf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Textilmaschine zur Herstellung von Vorgarn, sowie Textilmaschine hierzu.
CH709692A1 (de) * 2014-05-26 2015-11-30 Rieter Ag Maschf Spinnereivorbereitungsmaschine mit Hülsentransporteinrichtung.
CH709693A1 (de) * 2014-05-26 2015-11-30 Rieter Ag Maschf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Textilmaschine sowie Textilmaschine zur Herstellung von Vorgarn.
CH709694A1 (de) * 2014-05-26 2015-11-30 Rieter Ag Maschf Spinnereivorbereitungsmaschine zum Herstellen eines Vorgarn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004163A1 (de) * 1979-02-15 1980-08-28 Vyzk Ustav Bavlnarsky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uswechseln von vollen gegen leere spulen an textilmaschinen, insbesondere offenend- spinnmaschinen
DE3909422A1 (de) * 1989-03-22 1990-10-11 Fritz Stahlecker Spinnmaschine
EP2112258A2 (de) * 2008-04-25 2009-10-28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Aufwinden eines Vorgarnes auf eine Spule
CN102275770A (zh) * 2010-06-11 2011-12-14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具有巡回机件的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70155A1 (de) 2015-11-12
JP2017517652A (ja) 2017-06-29
CN106414821B (zh) 2020-03-10
US20170152125A1 (en) 2017-06-01
US10563326B2 (en) 2020-02-18
EP3140233A1 (de) 2017-03-15
CH709605A1 (de) 2015-11-13
EP3140233B1 (de) 2019-09-25
JP6602848B2 (ja) 2019-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87943B (zh) 一种利用单锭雾化给湿装置减少毛羽的环锭纺纱机
US10683188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textile machine, and textile machine for producing roving
CN103010816B (zh) 纱线卷取机
US10472740B2 (en) Textile machin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ame
CN106958057A (zh) 用于生产弹性芯纱线的方法和装置
CN103849958B (zh) 一种高强高耐磨涡流复合纱线的生产工艺
US10753014B2 (en) Half-slide matched device and its application of ultra-smoothly reconstructing yarn hairy structure
CN103215701A (zh) 一种改善涡流复合纺纱成纱结构的方法
CN103866439A (zh) 气流纺纱装置
US10533267B2 (en) Textile machine for the production of roving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CN103628209B (zh) 一种包覆式集聚纺纱方法及其装置
CN103215700B (zh) 一种生产花式纱的涡流复合纺纱方法
CN105316811B (zh) 制造气流纺纱纱线的方法
US2220024A (en) Manufacture of staple fiber yarns
CN106414821A (zh) 用于生产粗纱的纺织机及用于启动在这种纺织机上的粗纱生产的方法
CN208008980U (zh) 一种多功能转杯纺纱机
CN106460248B (zh) 纺纱准备机
CN108130639A (zh) 纺织机以及纺织方法
CN106460252B (zh) 纺纱准备机
CN205603752U (zh) 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
CN104073928A (zh) 转杯纺纱机
CN103255513B (zh) 用于牵伸粗纱的牵伸装置
TR2022015691A1 (tr) Elektrik tasarrufu ve daha yüksek devirlerde çalışarak üretim arttırımı sağlayan bükme ve sarma bölümüne sahip ring iplik makinası.
JPH01139821A (ja) 紡績装置
JPS63203823A (ja) ステープルフアイバ糸の製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10

Termination date: 202104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