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41532B - 电梯 - Google Patents

电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41532B
CN106241532B CN201610272340.9A CN201610272340A CN106241532B CN 106241532 B CN106241532 B CN 106241532B CN 201610272340 A CN201610272340 A CN 201610272340A CN 106241532 B CN106241532 B CN 1062415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detection device
movable core
elevator
brak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7234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41532A (zh
Inventor
伊藤清弥
中岛豪
岛田通利
尾方尚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2415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415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415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415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06Monitoring devices or performance analysers
    • B66B5/0018Devices monitoring the operating condition of the elevator system
    • B66B5/0031Devices monitoring the operating condition of the elevator system for safety reasons

Landscapes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梯,能以使卷扬机小型化并且降低对其它部件的影响的方式追加刹车动作检测功能。在通过驱动滑轮对将轿厢吊下的主绳索进行提升的卷扬装置上,具有对驱动滑轮的旋转进行制动的制动装置,制动装置由被制动体(8)、制动构件(11)、刹车弹簧(14)、电磁体(15)和刹车动作检测装置(36)构成,被制动体(8)与驱动滑轮一体地旋转,制动构件(11)与被制动体(8)的外周部滑动接触,刹车弹簧(14)将安装有制动构件(11)的可动铁心(13)朝向被制动体(8)的外周部施力,电磁体(15)将可动铁心(13)朝与被制动体(8)的外周部分开的方向驱动,刹车动作检测装置(36)通过对可动铁心(13)的位置变化进行检测来对制动装置的动作进行检测,将刹车动作检测装置(36)相对于可动铁心(13)配置在被制动体(8)一侧。

Description

电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卷扬机使通过主绳索吊下的轿厢升降的电梯。
背景技术
本发明的电梯包括动作检测装置,该动作检测装置用于对设置在卷扬机上的刹车器的开关动作进行检测。动作检测装置是能对刹车器的异常进行检测,为确保安全性而必需的装置。
首先,作为卷扬机的结构,已知有日本专利特开2011-190025号公报(专利文献1)记载的卷扬机的结构。该卷扬机具有如下结构,即包括被制动体、刹车装置以及电动机框架,其中,上述刹车装置将制动构件按压到被制动体的外周部来进行制动,当制动构件按压被制动体时,用于对由被制动体的旋转所带来的制动构件的摩擦反作用力进行承受的反作用力承受构件由电动机框架构成(参照摘要)。另外,能使制动构件沿卷扬机轴向装拆的缺口部设置在电动机框架上,因该缺口部而获得维修性优异的卷扬机(参照第0032段)。
此外,作为刹车动作检测装置,已知有日本专利特开2013-216415号公报记载的装置。这种刹车动作检测装置通过刹车动作状态检测机构,对电梯的刹车动作状态进行机械地检测,并且在通过刹车动作状态增幅机构将由刹车动作状态检测机构检测出的刹车动作状态机械地增幅之后,通过刹车开关机构将由刹车动作状态增幅机构机械地增幅后的刹车动作状态转换为电信号,并输出至控制盘等(参照摘要)。
刹车动作检测装置需要实现具有动作位置的调节机构的结构,以能在卷扬机内部有限的空间中对检测对象微小的动作量进行检测。例如,专利文献2的刹车动作检测装置将刹车动作检测装置的主要部分、即刹车动作状态增幅机构及刹车开关机构配置在由线圈壳体和刹车线圈等构成的刹车电磁铁的背面侧。利用刹车电磁铁使固定有刹车片的电枢移动,利用刹车动作状态检测机构的操作销将电枢的位置传递至刹车电磁体的背面侧。接着,利用刹车开关机构的致动器(压下部)对操作销的动作进行检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1-19002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3-216415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2的刹车动作检测装置中,将刹车动作检测装置的主要部分、即刹车动作状态增幅机构及刹车开关机构配置在刹车电磁铁的固定铁片(线圈壳体)的背面侧。因而,由于设置刹车动作检测装置,因此,需要增加固定铁片背面侧的刹车器尺寸,并在固定铁片及可动铁片上追加通孔及部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该电梯在追加刹车动作检测功能时,能在对卷扬机的小型化作出贡献的同时,减少对其它部件的影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电梯包括轿厢、将所述轿厢吊下的主绳索以及将所述主绳索提升的卷扬装置,所述卷扬装置具有:驱动滑轮,该驱动滑轮卷绕有所述主绳索;电动机,该电动机驱动所述驱动滑轮而使所述驱动滑轮旋转;以及制动装置,该制动装置对所述驱动滑轮的旋转进行制动,所述制动装置具有:被制动体,该被制动体与所述驱动滑轮一体地旋转;制动构件,该制动构件与所述被制动体的外周部滑动接触;可动铁心,该可动铁心安装有所述制动构件;刹车弹簧,该刹车弹簧将所述可动铁心朝向所述被制动体的外周部施力;电磁体,该电磁体将所述可动铁心朝与所述被制动体的外周部分开的方向驱动;以及刹车动作检测装置,该刹车动作检测装置通过对所述可动铁心的位置变化进行检测来对所述制动装置的动作进行检测,所述刹车动作检测装置相对于所述可动铁心配置在所述被制动体一侧。
根据本发明,在追加刹车动作检测功能时,能在对卷扬机的小型化作出贡献的同时,减少对其它部件的影响。
上述以外的技术问题、结构及效果将通过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得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电梯的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电梯的一实施例的升降路径截面内的设备的配置图。
图3是适用于本发明的电梯的卷扬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4是图3的卷扬装置的刹车装置部分的结构图(省略了刹车动作检测装置的图)。
图5是图3的卷扬装置的刹车装置部分的结构图(记载有刹车动作检测装置的图)。
图6是表示在图5的VI-VI向视截面中的设备的配置的俯视图。
图7是刹车动作检测装置的放大图。
图8是刹车动作检测装置的固定结构的变形例中的刹车装置部分的结构图。
(符号说明)
1 轿厢
2 平衡配重
3 主绳索
4 卷扬装置
5 驱动滑轮
6 电动机
7 制动元件
8 被制动体
9 刹车装置
10 电动机框架
11 制动构件
12 杆
13 可动铁心
14 刹车弹簧
15 电磁体
16 刹车线圈(电磁线圈)
17 反作用力承受构件(引导件)
18 开关主体
19 开关侧托架
20 电动机侧托架
21 螺栓
22a、22b、22c 螺母
23 固定螺栓
30 升降路径
31~34 带轮
35 空间部
36 刹车动作检测装置
37 刹车动作检测装置36的固定螺栓
38 固定螺栓37的螺纹孔
43 固定辅助构件
100 电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电梯的一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电梯的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本实施例的电梯100包括乘座轿厢(以下称为轿厢)1、平衡配重2、主绳索3、卷扬装置4以及多个带轮31~34。在电梯100中,轿厢1及平衡配重2通过主绳索3在升降路径30内吊下,利用卷扬装置4的驱动力而在升降路径30内升降。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电梯的一实施例的升降路径水平截面内的设备的配置图。
在以下的说明中,当在图2的水平剖视图上观察卷扬装置4时,将升降路径30的内壁面30a一侧作为后侧、将升降路径30的中央侧作为前侧来进行说明。因而,在图6中,纸面下侧为前侧,纸面上侧为后侧。在本实施例中,前后方向与沿着电动机6及驱动滑轮5的转轴方向的方向相同。此外,将与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垂直的方向作为左右方向。此外,在从前侧观察卷扬装置4的状态下,将位于左右方向左边的一侧作为左侧,并将位于右边的一侧作为右侧。
卷扬装置4沿着升降路径30内的壁面设置。因而,卷扬装置4为能收纳在升降路径30内的壁面与轿厢1之间的间隙中的形状。卷扬装置4包括:驱动滑轮5,该驱动滑轮5卷绕有主绳索3;电动机6,该电动机6使驱动滑轮5旋转;以及制动装置7,该制动装置7对驱动滑轮5的旋转进行制动。
图3示出了适用于本发明的电梯的卷扬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制动装置7具有被制动体8和刹车装置9。被制动体8与驱动滑轮5同轴设置,并与电动机6一体旋转。刹车装置9通过对被制动体8的旋转进行制动,来对驱动滑轮5的旋转进行制动。作为被制动体8,能使用刹车鼓等。此外,刹车装置9设置成与被制动体8的外周部相对。刹车装置9以从上侧和下侧夹持被制动体8的方式设置一对。刹车装置9配置在用于固定电动机6的电动机框架10。
图4示出了图3的卷扬装置的刹车装置部分的结构图。另外,在图4中,省略了刹车动作检测装置。
刹车装置9包括制动构件11、可动铁心13、刹车弹簧14以及电磁体15。可动铁心13接合到杆12的中间部,制动构件11安装于杆12的前端12a侧。控制构件11通过与被制动体8接触而对被制动体8进行制动,通过与被制动体8分开而允许被制动体8旋转。因而,刹车弹簧14将可动铁心13朝向被制动体8的外周部8a施力。此外,电磁体15配置成克服刹车弹簧14的作用力,而朝将可动铁心13与被制动体8的外周部8a分开的方向产生电磁力。制动构件11通过经由可动铁心13及杆12承受刹车弹簧14的作用力,而被按压到被制动体8的外周部8a。
电磁体15具有刹车线圈(电磁线圈)16。通过使电流流过刹车线圈16,来使电磁体15励磁。藉此,产生用于解除刹车装置9的制动力的电磁力。上述电磁力克服由刹车弹簧14的弹簧力带来的按压力(作用力)。制动构件11经由可动铁心13及杆12承受来自电磁体15的电磁力,而与被制动体8分开。
此外,通过切断向刹车线圈16的通电,来解除电磁体15的励磁。通过消除电磁体15的电磁力,制动构件11通过刹车弹簧14的弹簧力(作用力)而被按压到被制动体8。此时,成为不经由控制杆(lever)等减速机构,而通过杆(rod)12将作用于被制动体8的外周部8a的制动构件11的按压力以及解除按压力的力这两者直接传递至制动构件11的结构。由于不需要按压力的减速机构及复杂的传递机构,因此,能减少刹车装置9整体的部件数。因而,本实施例的刹车装置9成为能实现小型化的结构。
在此,在图4中,在电动机框架10上,以从刹车装置9的设置部分10a朝向制动构件11的配置部伸出的方式,设置有引导件17,该引导件17与电动机框架10一体形成。在本实施例中,成为以能从前侧对制动构件11进行保养为目的的空间部(配置空间)35设置在电动机框架10中的与刹车装置9正对的位置处的结构。
在空间部35中,引导件17的端面(电动机框架10的端面)17a在左右方向(周向)上相对地形成空间,在该空间中配置有制动构件11和刹车动作检测装置36。端面17a在制动时成为对由被制动体的旋转带来的制动构件11的摩擦反作用力进行承受的反作用力承受面(引导面)。
空间部35的形状只要是能确保用于配置制动构件11和刹车动作检测装置36的空间的形状,则可以是任何形状。例如,既可以是左右的电动机框架10局部地连接的形状,也可以是左右的电动机框架10完全分开的形状。无论哪种情况,在像本实施例这样,使空间部35的形状为能从前侧对制动构件11及刹车动作检测装置36进行维修这样的、使电动机框架10的前侧面敞开的形状时,由于能在进行制动构件11和刹车动作检测装置36的维修时,不需要将刹车装置9拆下,因此,使维修的操作性提高。
接着,对刹车动作检测装置进行说明。
图5示出了图3的卷扬装置的刹车装置部分的结构图。图6示出了在图5的VI-VI向视截面中的设备的配置的俯视图。另外,图5示出了从升降路径30的中央侧观察卷扬装置4的状态,其记载有在图4中省略了的刹车动作检测装置36。此外,在图6中,省略了在图5中记载的开关侧托架19及电动机侧托架20等的记载。
本实施例中的刹车动作检测装置36设置在制动构件11前侧的空间内。如图6所示,制动构件11的纵深尺寸W11比可动铁心13的纵深尺寸W13小。因而,在制动构件11的前侧具有能配置刹车动作检测装置36的空间。因而,能在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上,消除由设置刹车动作检测装置36而对刹车器尺寸造成的影响。
对刹车动作检测装置36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刹车动作检测装置36包括开关主体18、开关侧托架19、电动机侧托架20以及螺栓21。开关侧托架19是对开关主体18进行固定的构件。电动机侧托架20是将开关侧托架19固定于电动机框架17的构件。
开关侧托架19是通过连接到左右方向的两端部的螺栓21吊起并固定于电动机侧托架20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螺栓21在左右各配置一根。电动机侧托架20在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处通过螺栓37固定于电动机框架10。具体来说,在电动机框架10的引导部设置螺纹孔38,将螺栓37紧固于上述螺纹孔38来对电动机侧托架20进行固定。
开关侧托架19的吊起螺栓21以从上侧贯穿电动机侧托架20的方式安装。螺栓21以通过头部和螺母22夹持电动机侧托架20的方式固定于电动机侧托架20。藉此,能防止螺栓21相对于电动机侧托架20的摆动。
螺栓21的螺纹前侧贯穿开关侧托架19。在螺栓21的螺纹前侧,使用两个螺母22a、22b对开关侧托架19进行夹持。此时,开关侧托架19通过螺母22a和螺母22b紧固,并固定于螺栓21。其结果是,固定于开关侧托架19的开关主体18固定在电动机侧托架20上。
螺母22a、22b能在螺栓21的螺纹部的范围内改变固定位置。因而,能通过扳手等工具对螺母22a、22b的上下方向的固定位置进行自由调节。藉此,能与作为检测对象的可动铁心13的动作位置相应地,对刹车动作检测装置36的动作位置进行调节。
已知一般在开关的压入方向相对于开关的动作方向没有倾斜度的情况下,开关的可靠性增高。参照图7,对用于对开关的压入方向的倾斜度进行调节的机构进行说明。
图7示出了刹车动作检测装置的放大图。
在图7中,点划线39沿着可动铁心13的移动方向描画。此外,点划线39穿过开关主体18的开关(压下部)18a的顶点(前端)。开关主体18通过使移动的可动铁心13与开关18a的顶点抵接并将开关18a的顶点压下,或者是通过使移动的可动铁心13与开关18a的顶点分开,来对刹车装置9的动作进行检测。
在图7中,示出了电动机框架10的上端面与沿水平拉出的点划线40平行配置,可动铁心13的移动方向39相对于沿铅垂方向拉出的双点划线41倾斜角度α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能通过调节螺母22a、22b相对于两根螺栓21的固定位置,来调节开关18a的顶点与可动铁心13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关系(间隙β)。此外,通过使螺母22a、22b相对于两根螺栓21的固定位置具有偏斜,从而能像点划线42所示这样使开关侧托架19相对于点划线40倾斜角度α。
即,在本实施例中,包括:高度位置调节机构,该高度位置调节机构对刹车动作检测装置36的开关18a与可动铁心13抵接的高度位置进行调节;以及倾斜度调节机构,该倾斜度调节机构对开关18a的压下方向的倾斜度进行调节。藉此,能进行刹车动作检测装置36的高度位置调节和倾斜度调节。
如上所述,由于将开关侧托架19吊起的螺栓21在左右各具有一根,因此,是也能通过利用左右的各螺栓21使螺栓长度方向(轴长方向)的螺母22a、22b的固定部位具有偏斜,来对开关主体18的倾斜度进行调节的结构。即,在本实施例中,是不仅能对开关主体18的检测对象的动作方向上的位置进行调节,还能对相对于检测对象的倾斜度进行调节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将左右各一根的螺栓21分散配置,但另外还可以在前后方向上也将螺栓21分散配置。例如,也可以将四根螺栓21相对于电动机侧托架20及开关侧托架19在前后左右分散配置。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螺栓21以头部朝上、螺纹前端朝下的方式安装,但也可以以螺纹前端朝上、头部朝下的方式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有效利用制动构件11前侧的空间,来配置刹车动作检测装置36。因而,通过设置刹车动作检测装置36,能防止刹车装置9在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上大型化。如图6所示,在刹车装置9中,由于确保克服刹车弹簧14的弹簧力的驱动力,因此,需要增大电磁致动器15及可动铁心13的专用面积。因而,容易在可动铁心13的下侧确保配置刹车动作检测装置36的空间。因而,由于将刹车动作检测装置36配置于可动铁心13的下侧,因此,能通过装设具有刹车动作检测装置36的刹车装置9,来防止卷扬装置4大型化。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刹车动作检测装置36在铅垂方向上设置在与制动构件11重叠的高度位置处。此外,刹车动作检测装置36设置在制动构件11的前侧。藉此,能从存在宽阔空间的卷扬装置4的前侧进入,来进行刹车动作检测装置36的高度位置调节和倾斜度调节。
此外,由于在上述结构中完成动作位置调节机构(高度位置调节机构和倾斜度调节机构),因此,除了追加刹车动作检测装置36之外,只要在其它的部件上设置固定部(例如螺纹孔38)即可。
图8示出了刹车动作检测装置的固定结构的变形例中的刹车装置部分的结构图。
在图5中,设置有用于安装刹车动作检测装置36的螺纹孔38。在电动机框架10上设置有固定部,该固定部用于将刹车装置9及刹车盖(用于覆盖空间部35的至少一部分的构件。能减少垃圾等从空间部35进入电动机框架10的内部。)等安装于电动机框架10。通过并用这些固定部,能在不对其它部件造成影响的情况下追加刹车动作检测装置36。即,刹车动作检测装置36也可以利用其它部件的固定螺栓,来与其它部件共同施紧。
例如,如图8所示,与正面侧的已有部件(刹车盖等)的固定螺栓23并用的固定方法也是实施例之一。在本例中,使用固定辅助构件43,将图5及图7所示的刹车动作检测装置36固定于固定螺栓23的紧固部。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在不对其它部件造成影响的情况下,在已有的卷扬装置上追加刹车动作检测装置36,是非常有益的。
专利文献2的刹车动作检测装置将刹车动作状态增幅机构及刹车开关机构配置在刹车电磁铁的背面侧。此外,通过刹车动作检测机构的操作销,来对固定有刹车片的电枢的位置进行检测,并传递至刹车动作状态增幅机构。因而,需要在刹车电磁铁上加工出供操作销贯穿的通孔。
与此相对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刹车动作状态检测装置36相对于可动铁心13配置在被制动体8一侧,因此,不需要在电磁致动器15及可动铁心13上进行用于追加刹车动作状态检测装置36的加工。在配置于被制动体8上侧的刹车装置9中,刹车动作状态检测装置36配置在可动铁心13的下方。此外,在配置于被制动体8下侧的刹车装置9中,刹车动作状态检测装置36配置在可动铁心13的上方。
此外,在专利文献2的刹车动作检测装置中,利用刹车开关机构的致动器(压下部)对操作销的动作进行检测,并包括该致动器的动作位置的调节机构。该调节机构由对刹车开关机构进行支承的托架和螺栓构成。托架的一端侧被固定,另一端侧为自由端。通过在自由端侧设置螺栓,并根据螺栓的旋转来改变自由端侧的高度,从而能使致动器的前端靠近或是远离操作销的前端侧。
但是,在专利文献2的刹车动作检测装置中,并没有考虑对开关的压入方向相对于开关的动作方向的倾斜度进行调节。即,在专利文献2的刹车动作检测装置中,若在对于操作销最优地调节了致动器的前端位置的状态下,开关的压入方向相对于开关的动作方向具有倾斜度,则无法对该倾斜度进行调节。
与此相对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能对刹车动作检测装置36的高度位置及倾斜度这两者进行调节。藉此,能提高刹车动作检测装置36的可靠性。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是开关主体18的开关(压下部)18a与可动铁心13直接抵接的结构。因而,不需要设置用于对可动铁心13的移位进行检测的特别的机构,能削减部件数,并且能减小为配置刹车动作检测装置36而需要的空间。

Claims (9)

1.一种电梯,包括轿厢、将所述轿厢吊下的主绳索以及将所述主绳索提升的卷扬装置,
所述卷扬装置具有:驱动滑轮,该驱动滑轮卷绕有所述主绳索;电动机,该电动机驱动所述驱动滑轮而使所述驱动滑轮旋转;以及制动装置,该制动装置对所述驱动滑轮的旋转进行制动,
所述制动装置具有:被制动体,该被制动体与所述驱动滑轮一体地旋转;制动构件,该制动构件与所述被制动体的外周部滑动接触;可动铁心,该可动铁心安装有所述制动构件;刹车弹簧,该刹车弹簧将所述可动铁心朝向所述被制动体的外周部施力;电磁体,该电磁体将所述可动铁心朝与所述被制动体的外周部分开的方向驱动;以及刹车动作检测装置,该刹车动作检测装置通过对所述可动铁心的位置变化进行检测来对所述制动装置的动作进行检测,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刹车动作检测装置相对于所述可动铁心配置在所述被制动体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刹车动作检测装置在高度方向上配置在与所述制动构件重叠的位置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电动机框架,该电动机框架用于固定所述电动机,
所述制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电动机框架上,
所述电动机框架在与所述制动装置正对的位置处具有空间部,
所述制动构件与所述刹车动作检测装置配置在所述空间部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机框架的所述空间部形成于在周向上相对的所述电动机框架的端面之间,
在周向上相对的所述电动机框架的所述端面构成在制动时与所述制动构件抵接的引导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刹车动作检测装置具有与所述可动铁心直接抵接的压下部,通过所述可动铁心将所述压下部压下,而检测出所述制动装置处于制动状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刹车动作检测装置具有:高度位置调节机构,该高度位置调节机构对与所述可动铁心抵接的高度位置进行调节;以及倾斜度调节机构,该倾斜度调节机构对所述压下部的压下方向的倾斜度进行调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刹车动作检测装置包括具有所述压下部的开关主体,
所述高度位置调节机构和所述倾斜度调节机构具有:开关侧托架,该开关侧托架对所述开关主体进行固定;电动机侧托架,该电动机侧托架对所述开关侧托架进行支承并被固定于所述电动机框架一侧;以及多个螺栓和多个螺母,多个螺栓和多个螺母将所述开关侧托架与所述电动机侧托架连接,能通过使所述螺母相对于所述螺栓的位置变化,来调节所述开关主体相对于所述可动铁心的高度位置和倾斜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刹车动作检测装置相对于所述制动构件配置在供轿厢升降的升降路径的水平截面中的中央侧,
所述电动机框架的所述空间部的形状为所述电动机框架的中央侧面敞开的形状。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刹车动作检测装置利用其它部件的固定螺栓来与其它部件共同施紧。
CN201610272340.9A 2015-06-09 2016-04-28 电梯 Active CN1062415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16242 2015-06-09
JP2015116242A JP6408959B2 (ja) 2015-06-09 2015-06-09 エレベータ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41532A CN106241532A (zh) 2016-12-21
CN106241532B true CN106241532B (zh) 2018-09-11

Family

ID=57626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72340.9A Active CN106241532B (zh) 2015-06-09 2016-04-28 电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408959B2 (zh)
CN (1) CN10624153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0925A (ja) * 1985-07-19 1987-01-29 Hitachi Elevator Eng & Serv Co Ltd エレベ−タ−の制動押圧検出装置
JPH05213567A (ja) * 1992-02-06 1993-08-24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のブレーキ装置
JPH08240236A (ja) * 1995-03-03 1996-09-17 Mitsubishi Denki Bill Techno Service Kk ブレーキ開放不良検出装置
JP5216797B2 (ja) * 2010-03-15 2013-06-1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巻上機
JP5424282B2 (ja) * 2012-04-06 2014-02-26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ブレーキ動作感知装置
JP2013227105A (ja) * 2012-04-24 2013-11-07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ブレーキチェックスイッチの確認調整用治具
JP5435755B2 (ja) * 2012-06-20 2014-03-05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ブレーキ装置
JP2014159319A (ja) * 2013-02-20 2014-09-04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及びそのブレー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41532A (zh) 2016-12-21
JP6408959B2 (ja) 2018-10-17
JP2017001793A (ja) 2017-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50263B2 (ja) エレベータ制動装置
JP4966740B2 (ja) エレベータの非常止め装置
JP5911042B2 (ja) ブレーキ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エレベータ用巻上機
JP5985048B2 (ja) ブレーキ装置、それを用いたエレベータ用巻上機、及びブレーキ装置の緩衝反力調整方法
CN107848761B (zh) 电梯用曳引机和电梯
KR102609346B1 (ko) 엘리베이터 비상 정지 시스템
KR101250712B1 (ko) 엘리베이터의 직동식 드럼 브레이크 장치
WO2014122754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3879916B (zh) 电梯的卷扬机用制动器
CN106241532B (zh) 电梯
CN105905828A (zh) 电磁制动装置及电梯
JP5193783B2 (ja) エレベーター用巻上機
JP4184774B2 (ja) エレベーター用巻上機
JP2012232814A (ja) ブレーキ開放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
JPH1129280A (ja) エレベーター用電磁ブレーキ
JP4482196B2 (ja) エレベーター用巻上機
JP6678814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7618964B (zh) 电梯用卷扬机以及电梯装置
WO2023233462A1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安全装置
JP2022114059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17145067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ロープブレーキ装置
JP2012017170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ブレーキ装置
JP4993978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巻上機
JP2001270664A (ja) エレベータのバランス調整装置
JPH107336A (ja) リニアモータ方式エレベータ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