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84109A - 安全带引导件 - Google Patents

安全带引导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84109A
CN106184109A CN201610330757.6A CN201610330757A CN106184109A CN 106184109 A CN106184109 A CN 106184109A CN 201610330757 A CN201610330757 A CN 201610330757A CN 106184109 A CN106184109 A CN 1061841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guide
face
opening edge
edge portion
rear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3075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84109B (zh
Inventor
渡边干夫
山口隆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ai Rik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kai Rik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ai Rik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kai Rik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1841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841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841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841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60R22/24Anchoring devices secured to the side, door, or roof of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60R2022/1818Belt gu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60R2022/1818Belt guides
    • B60R2022/1831Belt guides comprising a slotted plate sliding in its plane, e.g. inside circular gui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获得容易组装难以脱落的安全带引导件。安全带引导件(10)具有:供安全带(80)插通的引导件主体(30)、与第一开口边缘部(24)以及第二开口边缘部(26)的一侧面(24A、24B)接触的前壁(40)、与第一开口边缘部(24)的另一侧面(24B)接触的后壁(60)、以及与第二开口边缘部(26)的另一侧面(26B)接触的爪(70)。在连结引导件主体(30)与后壁(60)的连结部(50)形成有退避空间(54),在将安全带引导件(10)组装于被组装部件(20)时,第一开口边缘部(24)的末端(24E)进入退避空间(54)。

Description

安全带引导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带引导件。
背景技术
公知有组装于贯通板状部件(被组装部件)的长孔的框状的安全带引导件。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公开有为了将安全带从车辆顶棚部向车室内引导而设置于车辆顶棚部的安全带引导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95064号公报
然而,在被组装部件组装安全带引导件的作业中,期待组装容易度的提高。但是,若使安全带引导件形成为容易组装的形状,则导致安全带引导件从被组装部件的脱落的难度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情况,目的在于获得容易组装难以脱落的安全带引导件。
技术方案1记载的安全带引导件具有:引导件主体,其为筒状,组装于被组装部件而配置于上述被组装部件的长孔状的开口部,供安全带在内部插通;前壁,其具备与上述被组装部件的一侧面接触的前限制部;后壁,其具备与上述被组装部件中的上述开口部的短边方向一侧的第一开口边缘部的另一侧面接触的第一后限制部;爪,其具备与上述被组装部件中的上述开口部的短边方向另一侧的第二开口边缘部的另一侧面接触的第二后限制部;以及连结部,其连结上述引导件主体与上述后壁,并且在上述第一开口边缘部侧的面设有凹部,在组装于上述被组装部件时,在上述后壁配置于上述第一开口边缘部的另一侧的状态下,使上述第一开口边缘部的末端进入上述凹部而使上述爪通过上述开口部。
技术方案1记载的安全带引导件组装于被组装部件。该安全带引导件具有筒状的引导件主体。引导件主体配置于被组装部件的长孔状的开口部,供安全带在内部插通。
另外,该安全带引导件具有前壁。前壁具备与被组装部件的一侧面接触的前限制部。另外,该安全带引导件具有后壁。后壁具备与被组装部件中的开口部的短边方向一侧的第一开口边缘部的另一侧面接触的第一后限制部。另外,该安全带引导件具有爪。爪具备与被组装部件中的开口部的短边方向另一侧的第二开口边缘部的另一侧面接触的第二后限制部。
另外,该安全带引导件具有连结引导件主体与后壁的连结部。在连结部的第一开口边缘部侧的面设有凹部。于是,在安全带引导件组装于被组装部件时,在后壁配置于第一开口边缘部的另一侧的状态下,使第一开口边缘部的末端进入凹部而使爪通过开口部。
即,由于第一开口边缘部的末端能够进入凹部,因此爪容易通过开口部,容易组装安全带引导件。另外,不需要使爪设低,因此可抑制安全带引导件脱落。
技术方案2记载的安全带引导件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基础上,上述第一后限制部为与上述被组装部件的上述第一开口边缘部的另一侧面接触的平面亦即第一后限制面,上述连结部具备从上述第一后限制面平滑地连续的弯曲面。
在技术方案2记载的安全带引导件中,连结部具备从第一后限制面平滑地连续的弯曲面,因此可顺利地进行将安全带引导件组装于被组装部件的作业。
技术方案3记载的安全带引导件在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基础上,上述后壁在上述开口部的长边方向设有多个。
在技术方案3记载的安全带引导件中,后壁在开口部的长边方向设置有多个,因此与在开口部的长边方向全域设有后壁的安全带引导件比较,容易使引导件主体向开口部的短边方向侧收缩。
技术方案4记载的安全带引导件在技术方案3的发明的基础上,上述后壁配置于上述开口部的长边方向两侧。
在技术方案4记载的安全带引导件中,后壁配置于开口部的长边方向两侧,因此可有效地抑制安全带引导件从被组装部件脱落。
对于技术方案5记载的安全带引导件而言,上述安全带使该安全带的卷取装置侧朝向上述前壁侧并且使该安全带的车室侧朝向上述后壁以及上述爪侧而在上述引导件主体的内部插通。
在技术方案5记载的安全带引导件中,安全带使该安全带的卷取装置侧朝向前壁侧并且使该安全带的车室侧朝向后壁以及爪侧而在引导件主体的内部插通。因此,在将安全带从卷取装置拉出时,安全带引导件被施加朝与卷取装置相反的一侧方向的负载,但能够由前壁接受该负载。其结果,能够抑制安全带引导件因安全带被拉出时的负载而从被组装部件脱落。
如以上说明那样,本发明的安全带引导件具有容易组装难以脱落这样的优越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引导件,(A)是主视图,(B)是后视图。
图2的(A)是表示沿着图1的2A-2A线的剖切面的剖视图,图2的(B)是表示沿着图1的2B-2B线的剖切面的剖视图。
图3的(A)~(D)示出安全带引导件向被组装部件的组装轨迹,是用沿着图1的3-3线剖切的剖切面示出安全带引导件的剖视图。
图4的(A)~(D)示出安全带引导件朝被组装部件的组装轨迹,是用沿着图1的4-4线剖切的剖切面示出安全带引导件的剖视图。
图5示出在组装状态的安全带引导件插通安全带的状态,(A)是示出未在安全带引导件施加外力的状态的剖视图,(B)是示出使安全带引导件弯曲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被组装部件的开口部附近的主视图。
图7的(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引导件组装构造的剖视图,图7的(B)是表示安全带引导件组装构造所应用的后部座位用安全带的概念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安全带引导件;20...被组装部件;22...开口部;24...第一开口边缘部;24E...第一开口边缘部的末端;24A...第一开口边缘部的一侧面;24B...第一开口边缘部的另一侧面;26...第二开口边缘部;26A...第二开口边缘部的一侧面;26B...第二开口边缘部的另一侧面;30...引导件主体;40...前壁;42...第一前限制面(前限制部);44...第二前限制面(前限制部);50...连结部;54...退避空间(凹部);60...后壁;62...第一后限制面(第一后限制部);70...爪;72...第二后限制面(第二后限制部);80...安全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图7,对本发明的安全带引导件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被组装部件
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引导件10组装于形成有长孔状的贯通孔即开口部22的金属制的板状部件(被组装部件20)而使用。例如,在图7(B)所示那样的车辆后部座位的安全带90中,能够应用于将通过车辆顶棚部92的安全带80向车室内94引导的部分(虚线包围的部分7A)。该例子中,为了将安全带80装戴于乘客,使锁舌96卡合于车体侧的带扣98,用于将收纳有该锁舌96的锁舌支架(省略图示)安装于顶棚部92的托架28(参照图7(A))为被组装部件20。安全带引导件10为合成树脂制。
此外,安全带引导件10所应用的情况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应用于设置于车室的侧壁的肩部锚栓部(shoulder anchor)。其他若为供安全带80插通的部分则能够应用于各种场所。
以下的说明中,如图3以及图6所示那样,将包围被组装部件20的长孔状的开口部22的部分(开口边缘部)中的、隔着开口部22的、开口短边方向一侧的部分称为“第一开口边缘部24”,将另一侧的部分称为“第二开口边缘部26”。另外,在安全带的组装作业时,将组装作业者侧即图3中被组装部件20的左侧的面(一侧面)称为“组装作业侧的面24A、26A”。
安全带引导件
图1(A)、(B)示出安全带引导件10。如该图所示那样,安全带引导件10整体成为扁平的框状,能够供安全带80插通内部(插通部32)。图5(A)示出安全带引导件10组装于被组装部件20,并且插通有安全带80的状态。
此外,图1所示的箭头L表示成为扁平的框状的安全带引导件10的长边方向亦即引导件长边方向。箭头W示出与引导件长边方向正交,并且还与安全带80的引导件插通方向正交的方向亦即引导件短边方向。另外,图2所示的箭头T表示安全带80相对于安全带引导件10的插通方向亦即引导件插通方向。以下,在对安全带引导件10的各结构进行说明时,以图所示的点G作为安全带引导件10的中心,将靠近点G的方向称为引导件长边方向内侧、引导件短边方向内侧、引导件插通方向内侧。另一方面,将远离G的方向称为引导件长边方向外侧、引导件短边方向外侧、引导件插通方向外侧。
图2(A)、(B)示出用与引导件长边方向正交的平面切断安全带引导件10的剖面。如这些图所示那样,安全带引导件10具有:供安全带插通的引导件主体30、形成于引导件主体30的前壁40、经由连结部50形成于引导件主体30的后壁60、以及形成于引导件主体30的爪70。此外,在这些图中,为了方便说明,用虚线表示各结构的边界,但各结构的边界没有严格地限定。
引导件主体
安全带引导件10具有引导件主体30。引导件主体30为筒状,并配置于被组装部件20的开口部22。引导件主体30的内部成为供安全带80插通的插通部32。为了使插通的安全带80无阻力地在插通部32滑动,引导件主体30的引导件短边方向内侧的面(滑动面34)在引导件插通方向两外侧朝向引导件短边方向外侧缓缓地弯曲。
前壁
在引导件主体30的引导件插通方向一侧(图2中的左侧)朝向引导件短边方向外侧立设有前壁40。前壁40形成于筒状的引导件主体30的整周范围(参照图1)。前壁40的引导件插通方向内侧的面成为与引导件插通方向正交的平面亦即第一前限制面42以及第二前限制面44。第一前限制面42以及第二前限制面44如图5(A)所示那样,分别与被组装部件20的第一开口边缘部24以及第二开口边缘部26的作业侧的面24A、26A接触。第一前限制面42以及第二前限制面44相当于本发明的“前限制部”。
后壁
在引导件主体30的引导件插通方向另一侧(图2中的右侧)经由连结部50形成有后壁60。后壁60仅形成于引导件主体30的引导件短边方向一侧(各图中的上侧),另外,如图1(A)、(B)所示那样,隔着引导件主体30的引导件长边方向中央部,沿引导件长边方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两个。后壁60的引导件插通方向内侧的面成为与引导件插通方向正交的平面亦即第一后限制面62。该第一后限制面62如图5(A)所示那样,与被组装部件20的第一开口边缘部24的与作业侧的面24A相反的面24B接触。第一后限制面62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后限制部”。
第一前限制面42与第一后限制面62的引导件插通方向的间隔D1与被组装部件20的厚度d大致相同,准确而言,成为比厚度d稍大的程度。由此,如图5(A)所示那样,在前壁40的第一前限制面42与后壁60的第一后限制面62之间,夹持被组装部件20的第一开口边缘部24。
另外,如图2(A)所示那样,第一前限制面42的引导件短边方向外侧端42S,位于比第一后限制面62的引导件短边方向内侧端62U,靠引导件短边方向内侧的位置。换言之,主视下(沿引导件插通方向观察),第一前限制面42与第一后限制面62不重叠。此外,在主视下与第一前限制面42重叠的部分,形成有后面将要详述的连结部50。
如图2(B)所示那样,在引导件主体30的引导件插通方向另一侧(图2中的右侧)形成有爪70。爪70仅形成于引导件主体30的引导件短边方向另一侧(各图中的下侧),另外,如图1(B)所示那样,仅形成于引导件主体30的引导件长边方向中央部。在爪70形成有与被组装部件20的第二开口边缘部26的与作业侧的面26A相反的面26B接触的第二后限制面72。第二后限制面72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后限制部”。
前壁40的第二前限制面44与爪70的第二后限制面72的引导件插通方向的间隔D2与被组装部件20的厚度d大致相同,准确而言,成为比厚度d稍大的程度。由此,如图5(A)所示那样,在前壁40的第二前限制面44与爪70的第二后限制面72之间,夹持被组装部件20的第二开口边缘部26。
另外,在爪70形成有倾斜面74。倾斜面74的法线方向相对于引导件短边方向外侧向引导件插通方向外侧倾斜。
连结部
如图2(A)所示那样,在连结引导件主体30与后壁60的连结部50,形成有作为弯曲面的退避面52。退避面52从后壁60的第一后限制面62的引导件短边方向内侧端62U平滑地连续形成。退避面52随着朝向引导件短边方向内侧而朝引导件插通方向外侧缓缓弯曲。若进一步朝向引导件短边方向内侧,则弯曲方向反转而朝引导件插通方向内侧缓缓弯曲。换言之,在退避面52中的处于引导件短边方向外侧的退避面上部52U,成为朝引导件插通方向内侧弯曲成凸状的形状,在处于退避面52的引导件短边方向内侧的退避面下部52L,成为朝引导件插通方向外侧弯曲成凹状的形状。
通过这样形成,形成有比将第一后限制面62延长至引导件主体30的假想的平面更靠引导件插通方向外侧的空间亦即凹部的退避空间54。如图5所示那样,在该退避空间54未配置有被组装部件20。
<组装轨迹>
接下来,使用图3以及图4,对安全带引导件10向被组装部件20的组装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3(A)以及图4(A)所示那样,将安全带引导件10的后壁60从被组装部件20的开口部22插通,使后壁60配置于第一开口边缘部24的与作业侧相反的一侧(另一侧)。此时,被组装部件20的第一开口边缘部24的末端24E进入至退避空间54。即,通过退避空间54,在第一开口边缘部24配置于第一前限制面42与第一后限制面62之间的状态下,第一开口边缘部24的末端24E能够进入第一后限制面62的引导件短边方向内侧。
接下来,如图3(B)、图3(C)以及图4(B)、图4(C)所示那样,保持将被组装部件20的第一开口边缘部24的末端24E插入退避空间54的状态使安全带引导件10绕图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此时,如图3(B)、(C)所示那样,使引导件主体30的引导件长边方向中央部以在引导件短边方向(开口部22的短边方向侧)被压缩的方式弹性变形。由此,能够将形成于安全带引导件10的引导件长边方向中央部的爪70插入于开口部22。另一方面,在图4所示的引导件长边方向端部未形成有爪70,因此即便不使引导件主体30弹性变形也能够将安全带引导件10插入于开口部22。
最后,如图3(D)所示那样,若安全带引导件10(引导件主体30)的变形消除,则爪70与被组装部件20的第二开口边缘部26卡合,组装结束。如该图所示那样,在安全带引导件10组装于被组装部件20的状态下,在退避空间54未配置有被组装部件20。其后,如图5(A)所示那样,插通安全带80。因此,即便如图5(B)那样引导件主体30向引导件短边方向内侧弯曲,爪70向第二开口边缘部26的卡合也由于安全带80的厚度而不会被解除。
此外,从图3(A)所示的状态,将安全带引导件10的图中的下侧部分向右按压,从而爪70的倾斜面74与被组装部件20的第二开口边缘部26抵接。通过此时的来自第二开口边缘部26的反作用力,即便组装作业者不使引导件主体30在引导件短边方向被压缩变形,安全带引导件10也在引导件长边方向中央部弯曲,从而能够使爪70插通开口部22。
另外,在引导件主体30也形成有倾斜面36,在安全带引导件10的组装时,第二开口边缘部26的末端26E与该倾斜面36抵接,从而能够顺利地进行安全带引导件10的组装。
<作用、效果>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引导件10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引导件10组装于被组装部件20。安全带引导件10具有成为筒状的引导件主体30。引导件主体30如图5(A)所示那样,配置于被组装部件20的长孔状的开口部22,在内部的插通部32供安全带80插通。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引导件10具有形成于引导件主体30的前壁40。前壁40具备与被组装部件20的第一开口边缘部24以及第二开口边缘部26的组装作业侧的面24A接触的第一前限制面42以及第二前限制面44。另外,该安全带引导件10具有经由连结部50形成于引导件主体30的后壁60。后壁60具备与被组装部件20的第一开口边缘部24的与组装作业侧的面24A相反的一侧的面24B接触的第一后限制面62。并且,该安全带引导件10具有形成于引导件主体30的爪70。爪70具备与被组装部件20的第二开口边缘部26的与组装作业侧的面26A相反的一侧的面26B接触的第二后限制面72。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引导件10具有连结引导件主体30与后壁60的连结部50。在连结部50的第一开口边缘部24侧的面设置有退避空间54。而且,在将安全带引导件10组装于被组装部件20时,在第一开口边缘部24插入前壁40与后壁60之间的状态下,引导件主体30向引导件短边方向内侧收缩的同时第一开口边缘部24的末端24E进入退避空间54从而爪70通过开口部22。
即,如图3(B)、(C)所示那样,在爪70通过开口部22时的安全带引导件10的引导件短边方向相对于开口部22的短边方向倾斜的状态下,能够将第一开口边缘部24大幅插入前壁40与后壁60之间,因此爪70容易通过开口部22,容易组装安全带引导件10。另外,不需要缩小爪70朝引导件短边方向外侧的突出量,因此可抑制安全带引导件10脱落。
另外,能够将开口部22的宽度设定得窄,其结果,能够抑制安全带引导件10相对于被组装部件20在引导件短边方向的松动、抑制插通了插通部32的安全带80的反转。
另外,即便缩小前壁40的第一前限制面42与后壁60的第一后限制面62的引导件插通方向的间隔D1,也能够通过连结部50的退避空间54,在将安全带引导件10组装于被组装部件20时的安全带引导件10的引导件短边方向相对于开口部22的短边方向倾斜的状态下,将第一开口边缘部24大幅插入前壁40与后壁60之间。因此,能够缩小间隔D1,能够抑制安全带引导件10相对于被组装部件20在引导件插通方向的松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引导件10中,连结部50具备从第一后限制面62平滑地连续的弯曲面(退避面52),因此退避面52能够容易相对于第一开口边缘部24移动,可顺利地进行将安全带引导件10组装于被组装部件20的作业。另外,安全带引导件10的成形容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引导件10中,后壁60隔着引导件主体30的引导长边方向中央部形成有两个。因此,与在开口部22的长边方向全域设置后壁60的方式比较,容易使引导件主体30向引导件短边方向内侧收缩。另外,后壁60不仅形成于引导件主体30的引导件长边方向两侧,还避开引导件主体30的容易弯曲的引导件长边方向中央部而形成于难以弯曲的部分,因此可有效地抑制安全带引导件10脱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引导件中,如图7(A)所示那样,作为被组装部件20的托架28在开口部22附近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倾斜地配置。而且,从配置于车辆后方侧的未图示的卷取装置拉出的安全带80朝向车辆前方架设于顶棚部92,通过组装于托架28的安全带引导件10改变方向,向车室94内引导。
然而,在这样的结构中,作为施加于安全带引导件10的较大的负载,可以想到车辆碰撞时来自从卷取装置快速拉出的安全带80的负载。此时,施加于安全带引导件10的负载是安全带80的拉出方向的负载。即,安全带80从卷取装置侧朝车室94侧拉出,因此在安全带引导件10施加有车室94侧方向(图的大致下方)的负载。
此处,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引导件10在托架28的卷取装置侧(图的上侧)配置前壁40,在托架28的客室94侧(图的下侧)配置后壁60以及爪70。即,安全带80使安全带80的卷取装置侧朝向前壁40侧并且使安全带80的车室94侧朝向后壁60以及爪70侧。因此,通过配置于托架28的卷取装置侧的前壁40,抑制安全带引导件10朝客室94侧脱落。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壁40形成在筒状的引导件主体30的整周,因此可有效地抑制前壁40通过托架28的开口部22的情况,进一步抑制因来自安全带80的拉出方向的负载而导致安全带引导件10从托架28脱落。
〔上述实施方式的补充说明〕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前限制部、第一后限制部以及第二后限制部的第一前限制面42、第一后限制面62、第二前限制面44以及第二后限制面72均作为平面形成,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只要是通过从两面夹住被组装部件20,而抑制安全带引导件10的脱落的结构,则也可以不成为平面。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前壁40的第一前限制面42与后壁60的第一后限制面62在主视下未重叠,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也可以第一前限制面的上部(引导件短边方向外侧)与第一后限制面的下部(引导件短边方向内侧)一部分重叠。该情况下,也可以将第一前限制面与第一后限制面的引导件插通方向的间隔D1设定为,比被组装部件的厚度d大。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连结部50的退避面52成为弯曲形状,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在图2所示的剖面形状中,退避面也可以成为有棱角的形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前壁40形成在筒状的引导件主体30的整周,但本发明的“前壁”不局限于此。例如,具备第一前限制面42的前壁以及具备第二前限制面44的前壁也可以分别另行形成。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后壁60隔着引导件主体30的引导件长边方向中央部形成有两个,但本发明的“后壁”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引导件长边方向中央部形成有一个,也可以在引导件长边方向大致全体范围形成有一个。
另外,如上述实施方式中图3所示那样,在引导件主体30向引导件短边方向内侧收缩变形至关闭插通部32的状态下,爪70未与第二开口边缘部26干涉,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在引导件主体30向引导件短边方向内侧收缩变形至关闭插通部32的状态下爪70通过开口部22时,爪70也可以因第二开口边缘部26而弹性变形。另外,即便在引导件主体30未向引导件短边方向内侧收缩变形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通过爪70的弹性变形等而使爪70通过开口部22,而将安全带引导件10组装于被组装部件20。
另外,在图5所示的状态下,也可以在第一前限制面42与第一开口边缘部24的作业侧的面24A之间存在间隙,也可以在第二前限制面44与第二开口边缘部26的作业侧的面24B之间存在间隙。另外,也可以在第一后限制面62与第一开口边缘部24的与作业侧的面24A相反的面24B之间存在间隙。另外,也可以在第二前限制面72与第二开口边缘部26的与作业侧的面26A相反的面26B之间存在间隙。

Claims (5)

1.一种安全带引导件,其中,具有:
引导件主体,其为筒状,组装于被组装部件而配置于所述被组装部件的长孔状的开口部,供安全带在内部插通;
前壁,其具备与所述被组装部件的一侧面接触的前限制部;
后壁,其具备与所述被组装部件中的所述开口部的短边方向一侧的第一开口边缘部的另一侧面接触的第一后限制部;
爪,其具备与所述被组装部件中的所述开口部的短边方向另一侧的第二开口边缘部的另一侧面接触的第二后限制部;以及
连结部,其连结所述引导件主体与所述后壁,并且在所述第一开口边缘部侧的面设有凹部,在组装于所述被组装部件时,在所述后壁配置于所述第一开口边缘部的另一侧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一开口边缘部的末端进入所述凹部而使所述爪通过所述开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引导件,其中,
所述第一后限制部为与所述被组装部件的所述第一开口边缘部的另一侧面接触的平面亦即第一后限制面,
所述连结部具备从所述第一后限制面平滑地连续的弯曲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带引导件,其中,
所述后壁在所述开口部的长边方向设有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带引导件,其中,
所述后壁配置于所述开口部的长边方向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引导件,其中,
所述安全带使该安全带的卷取装置侧朝向所述前壁侧并且使该安全带的车室侧朝向所述后壁以及所述爪侧而在所述引导件主体的内部插通。
CN201610330757.6A 2015-05-28 2016-05-18 安全带引导件 Active CN1061841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08888A JP6081521B2 (ja) 2015-05-28 2015-05-28 ウェビングガイド及びシートベルト
JP2015-108888 2015-05-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84109A true CN106184109A (zh) 2016-12-07
CN106184109B CN106184109B (zh) 2019-03-12

Family

ID=57397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30757.6A Active CN106184109B (zh) 2015-05-28 2016-05-18 安全带引导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783156B2 (zh)
JP (1) JP6081521B2 (zh)
CN (1) CN106184109B (zh)
TW (1) TWI61415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04726A (zh) * 2018-04-26 2020-11-27 株式会社远州 带穿过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77234B2 (ja) 2021-02-16 2023-11-09 株式会社モリタ製作所 制御装置、診療システ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74258U (zh) * 1988-11-28 1990-06-06
JPH06990U (ja) * 1992-06-17 1994-01-11 河西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エスカッション
JP2000159058A (ja) * 1998-11-27 2000-06-13 Nsk Ltd シートベルト支持装置
CN1727226A (zh) * 2004-07-29 2006-02-01 德尔斐韩国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座椅安全带的导向锚及其制造方法
CN103189244A (zh) * 2010-11-09 2013-07-03 株式会社远州 安全带固定器
CN105683003A (zh) * 2013-12-18 2016-06-15 株式会社远州 安全带固定器
US20160257282A1 (en) * 2013-12-18 2016-09-08 Enshu Co., Ltd Through anch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2453Y2 (zh) * 1987-12-04 1993-06-08
US6837519B2 (en) * 2002-06-21 2005-01-04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Seat belt latch plate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2011195064A (ja) 2010-03-22 2011-10-06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シートベルト保持構造
EP3081437B1 (en) * 2013-12-18 2020-09-09 Enshu Co., Ltd. Through anchor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74258U (zh) * 1988-11-28 1990-06-06
JPH06990U (ja) * 1992-06-17 1994-01-11 河西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エスカッション
JP2000159058A (ja) * 1998-11-27 2000-06-13 Nsk Ltd シートベルト支持装置
CN1727226A (zh) * 2004-07-29 2006-02-01 德尔斐韩国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座椅安全带的导向锚及其制造方法
CN103189244A (zh) * 2010-11-09 2013-07-03 株式会社远州 安全带固定器
CN105683003A (zh) * 2013-12-18 2016-06-15 株式会社远州 安全带固定器
US20160257282A1 (en) * 2013-12-18 2016-09-08 Enshu Co., Ltd Through ancho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04726A (zh) * 2018-04-26 2020-11-27 株式会社远州 带穿过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84109B (zh) 2019-03-12
US20160347273A1 (en) 2016-12-01
TWI614159B (zh) 2018-02-11
US9783156B2 (en) 2017-10-10
TW201704060A (zh) 2017-02-01
JP6081521B2 (ja) 2017-02-15
JP2017001404A (ja) 2017-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D953204S1 (en) Vehicle
US9340128B2 (en) Vehicle seat
CN103891062B (zh) 连接器
US9004569B2 (en) Door trim structure of automotive vehicle
JPH0266816A (ja) グロメット
CN106184109A (zh) 安全带引导件
KR20160037200A (ko) 클립 및 코드
CN109004429A (zh) 杆式连接器
JP5873106B2 (ja) 車両の意匠部品配置構造
CN106299869A (zh) 连接器
US8505993B2 (en) Vehicle interior member
CN103649565A (zh) 卡夹
CN103491820B (zh) 拉链用拉头
JP6191373B2 (ja) シートバック連結構造
CN107000644A (zh) 车辆用车门后视镜
US10836316B2 (en) Interior mirror base arrangement for a motor vehicle
CN109494511A (zh) 连接器
US10933951B2 (en) Marine windshield with forward accent
WO2018105086A1 (ja) 冷蔵庫の扉及びこの扉を備えた冷蔵庫
JP6178837B2 (ja) 車両室内構造
USD914892S1 (en) Nipple shield
JP6851268B2 (ja) 自動車用カバー部材およびその取付構造
JP2005132260A (ja)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
JP2020190483A (ja) センサブラケット
JP6824925B2 (ja) カバ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