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64755B - 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64755B
CN106164755B CN201580018202.1A CN201580018202A CN106164755B CN 106164755 B CN106164755 B CN 106164755B CN 201580018202 A CN201580018202 A CN 201580018202A CN 106164755 B CN106164755 B CN 1061647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back side
polarizer
side polarizer
face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1820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64755A (zh
Inventor
佐竹亮
关口惠
伊藤洋士
中村亮
井上力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1647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647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647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647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6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lacement of the optical elements
    • G02F1/133562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lacement of the optical elements on the viewer s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6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lacement of the optical elements
    • G02F1/133567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lacement of the optical elements on the back s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28Adhesive materials or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将背面侧偏振片设为薄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产生翘曲的液晶显示装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依次具备具有正面侧偏振器的正面侧偏振片、液晶单元及具有背面侧偏振器的背面侧偏振片,且从正面侧偏振器的中心至液晶单元的中心的距离D1和从背面侧偏振器的中心至液晶单元的中心的距离D2不同,通过将正面侧偏振器的厚度、正面侧偏振器的弹性模量、正面侧偏振器的湿度尺寸变化率及距离D1进行相乘而算出的X值与通过将背面侧偏振器的厚度、背面侧偏振器的弹性模量、背面侧偏振器的湿度尺寸变化率及距离D2进行相乘而算出的Y值之比在1±0.12的范围内,正面侧偏振片与液晶单元之间的距离T1为40μm以上,背面侧偏振片与液晶单元之间的距离T2为0~30μm。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详细而言,涉及一种正面侧偏振器及背面 侧偏振器的厚度不同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正在推进液晶显示装置,尤其是中小型应用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薄 型化,随之要求所使用的部件(例如,偏振片、液晶单元的玻璃基板等)的薄 型化。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偏振片,其以偏振器和保护膜的总厚 度成为135μm以下的方式使保护膜贴合于偏振器的至少单面,所述偏振片的 特征在于,在所述偏振器与保护膜的层间或者在该偏振片表面,具有至少1层 树脂层,且将所述偏振片在60℃、90%RH的加热加湿条件下静置120小时的 情况下,所述偏振片的吸收轴方向的尺寸变化率为0.40%以下。”([权利要求 1]),并记载有在液晶单元的至少单侧配置有该偏振片的液晶显示装置([权利 要求8])。
并且,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液晶单元,在 厚度为0.5mm以下的2片玻璃基板之间设置有液晶层;偏振片,设置于该液晶 单元的两面;及背光板,设置于该液晶单元的背面侧,其中,通过将设置于该 液晶单元的正面侧偏振片的湿度尺寸变化率、弹性模量及厚度进行相乘而算出 的正面侧偏振片的吸收轴方向的收缩力D,与通过将设置于液晶单元的背面侧 的偏振片的湿度尺寸变化率、弹性模量及厚度进行相乘而算出的背面侧偏振片 的透射轴方向的收缩力H之差(D-H)为365×10N/m以下。”([权利要求 1]),并且,记载有使用于正面侧偏振片中的偏振器的厚度比使用于背面侧偏 振片中的偏振器的厚度薄的方式([权利要求7])。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72621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3/187134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本发明人等明确了如下内容:在专利文献1及2中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 中,将背面侧的偏振片(偏振器和聚合物薄膜等)设为较薄的情况下,若将偏 振片贴附于液晶单元之后使用加压脱泡装置(高压釜)去除气泡,则在所制作 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产生翘曲。
于是,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将背面侧的偏振片设为薄型化的 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产生翘曲的液晶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等为了实现上述课题而经过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如下内容并完成 了本发明,从偏振器的厚度方向的中心部至液晶单元的厚度方向的中心部的距 离D在正面侧和背面侧不同,且关于通过将偏振器的厚度、偏振器的弹性模量 及偏振器的湿度尺寸变化率和距离D进行相乘而算出的值,将由正面侧偏振片 及背面侧偏振片分别算出的值设为规定的比率,另外,从正面侧偏振器至液晶 单元的距离为40μm以上,从背面侧偏振器至液晶单元的距离为0~30μm, 从而,即使在将背面侧的偏振片设为薄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翘曲的产 生。
即,发现通过以下结构能够实现上述课题。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依次具备:正面侧偏振片,至少具有正面侧偏振 器;液晶单元;及背面侧偏振片,至少具有背面侧偏振器,从正面侧偏振器的 厚度方向的中心部至液晶单元的厚度方向的中心部的距离D1与从背面侧偏振 器的厚度方向的中心部至液晶单元的厚度方向的中心部的距离D2不同,其 中,
通过将正面侧偏振器的厚度、正面侧偏振器的弹性模量、正面侧偏振器的 湿度尺寸变化率及距离D1进行相乘而算出的X值与通过将背面侧偏振器的厚 度、背面侧偏振器的弹性模量、背面侧偏振器的湿度尺寸变化率及距离D2进 行相乘而算出的Y值之比在1±0.12的范围内,
从正面侧偏振片中的正面侧偏振器的液晶单元侧的表面至液晶单元的正面 侧偏振器侧的表面的距离T1为40μm以上,
从背面侧偏振片中的背面侧偏振器的液晶单元侧的表面至液晶单元的背面 侧偏振器侧的表面的距离T2为0~30μm。
[2]根据[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正面侧偏振片在正面侧偏振器与液 晶单元之间具有正面侧内侧功能层。
[3]根据[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背面侧偏振片在背面侧偏振 器与液晶单元之间具有背面侧内侧功能层。
[4]根据[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在背面侧偏振片中,背面侧 偏振器和液晶单元直接相邻或经由粘着剂或粘结剂而相邻。
[5]根据[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正面侧偏振片在 正面侧偏振器的与液晶单元相反的一侧具有正面侧外侧聚合物薄膜。
[6]根据[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背面侧偏振片在 背面侧偏振器的与液晶单元相反的一侧具有背面侧外侧聚合物薄膜。
[7]根据[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通过将正面侧偏 振器的厚度、正面侧偏振器的弹性模量、正面侧偏振器的湿度尺寸变化率及距 离D1进行相乘而算出的X值、通过将背面侧偏振器的厚度、背面侧偏振器的 弹性模量、背面侧偏振器的湿度尺寸变化率及距离D2进行相乘而算出的Y 值、及通过将液晶单元的玻璃基板的弹性模量及玻璃基板的总厚度进行相乘而 算出的Z值满足下述式(1)。
X+Y<0.034×Z……(1)
[8]根据[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正面侧偏振片和 液晶单元经由粘着剂或粘结剂而相邻,粘着剂或粘结剂的厚度为15μm以下。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即使将背面侧的偏振片设为薄型化的情况下也 能够抑制产生翘曲的液晶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A)及(B)分别为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 示意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以下所记载的构成要件的说明是根据本发明的代表性实施方式而完成的, 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使用“~”表示的数值范围是指将记载于“~”前 后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及上限值而包括的范围。
[液晶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依次具备:正面侧偏振片,至少具有正面侧偏振 器;液晶单元;及背面侧偏振片,至少具有背面侧偏振器,从正面侧偏振器的 厚度方向的中心部至液晶单元的厚度方向的中心部的距离D1与从背面侧偏振 器的厚度方向的中心部至液晶单元的度方向的中心部的距离D2不同,其中,
通过将正面侧偏振器的厚度、正面侧偏振器的弹性模量、正面侧偏振器的 湿度尺寸变化率及距离D1进行相乘而算出的X值与通过将背面侧偏振器的厚 度、背面侧偏振器的弹性模量、背面侧偏振器的湿度尺寸变化率及距离D2进 行相乘而算出的Y值之比在1±0.12的范围内,
从正面侧偏振片中的正面侧偏振器的液晶单元侧的表面至液晶单元的正面 侧偏振器侧的表面的距离T1为40μm以上,
从背面侧偏振片中的背面侧偏振器的液晶单元侧的表面至液晶单元的背面 侧偏振器侧的表面的距离T2为0~30μm。
<弹性模量>
偏振器的弹性模量(GPa)是指如下测定的值,即准备测定方向的长度为 200mm、宽度为10mm的试料,将试料在25℃、相对湿度为60%的环境中放 置48小时之后,紧接着使用Toyo Seiki Co.,Ltd.制的STROGRAPH V10-C以 卡盘之间的长度成为100mm的方式进行设置并测定。
并且,上述弹性模量在试料尺寸小于200mm×10mm的情况下,能够设为 将在25℃、相对湿度为60%下经3天进行调湿的试料,以测定方向的长度为3 5mm、宽度为5mm的方式进行切出并算出的弹性模量。另外,该情况下的弹 性模量如下算出,即使用动态粘弹性测定装置(DVA-225、IT Keisoku Seigyo Co.,Ltd.,制),将测定室的环境设定为相对湿度60%,拉伸模式、频率1Hz、 位移振幅0.02mm、使温度以2℃/分钟升温,进行0~100℃下的测定,将其2 0~30℃下的值进行平均而算出。
在此,偏振器的试料在液晶显示装置为矩形形状的情况下,正面侧偏振器 及背面侧偏振器均以测定方向成为与液晶显示装置(面板)的长边(长度)方 向相同的方向的方式进行切出而制作。
并且,在液晶显示装置为正方形的情况下,正面侧偏振器的试料以测定方 向成为相对于正面侧偏振器的吸收轴正交或平行的方向的方式进行切出而制 作,背面侧偏振器的试料以测定方向成为与切出正面侧偏振器的试料的方向相 同的方向的方式进行切出而制作。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关于角度(例如“90°”等角度)及其关系(例如 “正交”、“平行”、“相同的方向”等),设为包括在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 域中被容许的误差范围的角度。此时,作为容许误差是指例如在小于严格的角 度±10°的范围内等,具体而言,与严格的角度之间的误差优选为5°以下, 更优选为3°以下。
<湿度尺寸变化率>
偏振器的湿度尺寸变化率为,首先,准备测定方向的长度为12cm、宽度 为3cm的试料,对试料在25℃、相对湿度60%的环境下以10cm的间隔开出销 孔,在25℃、相对湿度80%的环境下放置48小时之后,紧接着用销规对销孔 的间隔进行长度测量。另外,将测定值设为“LA1”。
在此,与上述测定偏振器的弹性模量的试料相同,测定湿度尺寸变化率的 偏振器的试料在液晶显示装置为矩形形状的情况下,关于正面侧偏振器及背面 侧偏振器,均以测定方向成为与液晶显示装置(面板)的长边(长度)方向相 同的方向的方式进行切出而制作。并且,在液晶显示装置为正方形的情况下, 正面侧偏振器的试料以测定方向成为相对于正面侧偏振器的吸收轴正交或平行 的方向的方式进行切出而制作,背面侧偏振器的试料以测定方向成为与切出正 面侧偏振器的试料的方向相同的方向的方式进行切出而制作。
接着,将试料在25℃、相对湿度10%的环境下放置48小时之后,紧接着 用销规对销孔的间隔进行长度测量。另外,将测定值设为“LC0”。
湿度尺寸变化率是指使用这些测定值且由下述式算出的值。
湿度尺寸变化率[%]={(LA1[cm]-LC0[cm])/10[cm]}×100
<X值及Y值>
通过将正面侧偏振器的弹性模量、正面侧偏振器的湿度尺寸变化率及距离 D1进行相乘而算出的X值为,在与显示装置的翘曲有关的机械因素中表示随 着正面侧偏振器的湿度尺寸变化而产生的力矩的值,是指若该值变大则力矩变 大,且使液晶单元向正面侧翘曲的力变大的值,且是指若该值变小则力矩变 小,且使液晶单元向正面侧翘曲的力减弱的值。
同样地,通过将背面侧偏振器的厚度、背面侧偏振器的弹性模量、背面侧 偏振器的湿度尺寸变化率及距离D2进行相乘而算出的Y值为,在与显示装置 的翘曲有关的机械因素中表示随着背面侧偏振器的湿度尺寸变化而产生的力矩 的值,是指若该值变大则力矩变大,且向背面侧翘曲的力变大的值,且是指若 该值变小则力矩变小,且使液晶单元向背面侧翘曲的力减弱的值。
在本发明中,如上所述,上述距离D1和上述距离D2不同,且正面侧偏 振片中的上述X值与背面侧偏振片中的上述Y值之比在1±0.12的范围内,另 外,上述距离T1为40μm以上,上述距离T2在0~30μm的范围内,因此, 即使在将背面侧的偏振片设为薄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产生液晶显示装置 的翘曲。
虽然对其详细内容并不明确,但可大概如下推测。
即,即使在缩短背面侧偏振器与液晶单元的距离(T2)而实现薄型化的情 况下,通过将上述X值与上述Y值之比设为特定的范围,且将正面侧偏振片 和背面侧偏振片的翘曲的力矩设为相等的程度,从而,通过高压灭菌后的基于 湿热变化的偏振器的伸缩而产生的正面侧偏振片及背面侧偏振片的翘曲被抵 消,其结果,可认为能够抑制显示装置的翘曲。
接着,在利用图1对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之后,对 液晶显示装置及偏振片所具有的各结构进行详细陈述。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示意剖视图。
如图1(A)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0依次具备至少具有正面侧偏振器2的 正面侧偏振片20、液晶单元4、至少具有背面侧偏振器6的背面侧偏振片30, 且从正面侧偏振器2的厚度方向的中心部至液晶单元4的厚度方向的中心部的 距离D1和从背面侧偏振器6的厚度方向的中心部至液晶单元4的厚度方向的 中心部的距离D2不同。
在此,在液晶显示装置10中,正面侧偏振器2中的上述X值与背面侧偏 振器6中的上述Y值之比在1±0.12的范围内,并且,从正面侧偏振片20中 的正面侧偏振器2的液晶单元侧的表面至液晶单元4的正面侧偏振器侧的表面 的距离T1为40μm以上,且从背面侧偏振片30中的背面侧偏振器6的液晶单 元侧的表面至液晶单元4的背面侧偏振器侧的表面的距离T2为0~30μm。
并且,如图1(A)所示,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优选正面侧偏振 片20具有正面侧外侧聚合物薄膜1及正面侧内侧功能层3,同样地,优选背面 侧偏振片30具有背面侧内侧功能层5及背面侧外侧聚合物薄膜7。
另外,从进一步薄型化的观点考虑,优选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为不具有 背面侧内侧功能层5,且如图1(B)所示液晶单元4和背面侧偏振器6直接相 邻的方式,或者液晶单元4和背面侧偏振器6经由未图示的粘着剂或粘结剂而 相邻的方式。另外,图1(B)所示的方式为上述距离T2为0μm的方式。
[正面侧偏振片]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所具有的正面侧偏振片为至少具有正面侧偏振器的 正面侧偏振片。
并且,从正面侧偏振器的耐久性和对紫外线的耐性的观点考虑,优选正面 侧偏振片在正面侧偏振器的与液晶单元相反的一侧具有正面侧外侧聚合物薄 膜。
并且,从正面侧偏振器的耐久性的观点考虑,优选正面侧偏振片在正面侧 偏振器与液晶单元之间具有正面侧内侧功能层。
<正面侧偏振器>
正面侧偏振器并无特别限定,能够使用通常使用的偏振器。
作为正面侧偏振器,可以举出例如使聚乙烯醇类薄膜、部分缩甲醛化聚乙 烯醇类薄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类部分皂化薄膜等亲水性高分子薄膜吸附 碘或二色性染料等二色性物质而单轴拉伸的薄膜;及聚乙烯醇的脱水处理物或 聚氯乙烯的脱盐酸处理物等多烯类取向膜等。
其中,优选由聚乙烯醇类薄膜和碘等二色性物质构成的偏振器。
正面侧偏振器的厚度无特别限定,但从进一步薄型化的观点考虑,优选为 25μm以下,更优选为15μm以下。下限无特别限定,但通常为1μm以上。
<正面侧外侧聚合物薄膜>
正面侧外侧聚合物薄膜无特别限定,能够分别独立地使用通常使用的聚合 物薄膜。
作为构成聚合物薄膜的聚合物,具体而言,可以举出例如纤维素酰化物类 薄膜、(甲基)丙烯酸树脂类薄膜、环烯烃类树脂薄膜及聚酯树脂类薄膜等。
另外,(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为包括甲基丙烯酸类树脂和丙烯酸类树脂这 两者的概念,也包括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的衍生物,尤其包括丙烯酸酯/甲 基丙烯酸酯的(共)聚合物。并且,(甲基)丙烯酸类树脂除了甲基丙烯酸类 树脂、丙烯酸类树脂以外,还包括在主链上具有环结构的(甲基)丙烯酸类聚 合物,并包括具有内酯环的聚合物、具有琥珀酸酐环的马来酸酐类聚合物、具 有戊二酸酐环的聚合物、含戊二酰亚胺环的聚合物。
其中,从成膜时的操作性容易且相位差的设计范围广的理由考虑,优选为 纤维素酰化物类薄膜、(甲基)丙烯酸树脂类薄膜。
作为正面侧外侧聚合物薄膜能够优选使用的纤维素酰化物类薄膜,能够使 用各种公知的纤维素酰化物类薄膜,具体而言,能够使用例如在日本特开2012 -076051号公报中记载的纤维素酰化物类薄膜等。
并且,作为(甲基)丙烯酸树脂类薄膜能够使用各种公知的(甲基)丙烯 酸树脂类薄膜,具体而言,能够适当地采用例如在日本特开2010-079175号公 报的[0032]~[0063]段落中记载的丙烯酸薄膜、在日本特开2009-98605号公报 的[0017]~[0107]段落中所记载的含内酯环的聚合物等。
正面侧外侧聚合物薄膜的厚度无特别限定,但从进一步薄型化的观点考 虑,优选为20μm~60μm,更优选为20μm~50μm。
<正面侧内侧功能层>
正面侧内侧功能层无特别限定,能够使用通常使用的聚合物薄膜、相位差 薄膜、硬涂层及液晶层等。
作为正面侧内侧功能层,除了使用例如与上述正面侧外侧聚合物薄膜相同 的聚合物薄膜以外,也能够优选使用环烯烃类树脂薄膜和相位差薄膜。
(环烯烃类树脂薄膜)
作为能够优选用作正面侧内侧功能层的环烯烃类树脂薄膜,能够使用各种 公知的环烯烃类树脂薄膜,具体而言,例如能够使用在日本特开2006-188671 号公报的段落[0030]~[0144]中记载的环烯烃类树脂薄膜等。
(相位差薄膜)
作为能够优选用作正面侧内侧功能层的相位差薄膜,能够使用以往公知的 相位差薄膜,例如能够使用在透明支撑体上使液晶层(光学各向异性层)经由 取向膜而取向的相位差薄膜等。
<透明支撑体>
作为形成构成相位差薄膜的一例的透明支撑体的材料,可以举出例如纤维 素类聚合物(纤维素酰化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含内酯环的聚合物等具有 丙烯酸酯聚合物的丙烯酸类聚合物;热塑性降冰片烯类聚合物;聚碳酸酯类聚 合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等聚酯类聚合物;聚苯乙烯、 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树脂)等苯乙烯类聚合物;聚乙烯、聚丙烯、乙烯- 丙烯共聚物等聚烯烃类聚合物;氯乙烯类聚合物;尼龙、芳香族聚酰胺等酰胺 类聚合物;酰亚胺类聚合物;砜类聚合物;聚醚砜类聚合物;聚醚醚酮类聚合 物;聚苯硫醚类聚合物;偏二氯乙烯类聚合物;乙烯醇类聚合物;乙烯醇缩丁 醛类聚合物;芳基酯类聚合物;聚甲醛类聚合物;环氧类聚合物;或将这些聚 合物进行混合的聚合物。
其中,能够优选使用纤维素酰化物。
透明支撑体的厚度无特别限制,但优选使用10μm~200μm左右的厚 度,更优选10μm~100μm,进一步优选20μm~90μm。并且,透明支撑体 也可以通过层叠多层而构成。
<取向膜>
构成相位差薄膜的一例的取向膜通常将聚合物作为主要成分。作为取向膜 用聚合物材料在大量的文献中有记载,且能够获得大量的市售品。在本发明中 利用的聚合物材料优选为聚乙烯醇或聚酰亚胺及其衍生物。尤其优选改性或未 改性的聚乙烯醇。关于可以使用于本发明中的取向膜,能够参考在国际公开第 01/88574号的43页24行~49页8行、日本专利第3907735号公报的段落[007 1]~[0095]中所记载的改性聚乙烯醇。
<液晶层>
构成相位差薄膜的一例的液晶层优选将液晶性化合物的取向状态进行固定 化而形成,具体而言,优选例示出使用具有不饱和双键(聚合性基团)的液晶 性化合物,通过聚合该液晶性化合物而固定化的方法等。另外,液晶层可以是 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层叠结构。
包含在液晶性化合物中的不饱和双键的种类无特别限制,尤其优选可进行 加成聚合反应的官能团,优选聚合性烯属不饱和基团或环聚合性基团。更具体 而言,优选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苯乙烯基、烯丙基等,更优 选为(甲基)丙烯酰基。
通常,液晶性化合物从其形状可以分类成棒状类型和圆盘状类型。进而, 分别具有低分子类型和高分子类型。高分子是指通常聚合度为100以上的化合 物(高分子物理/相变动力学,土井正男著,2页,岩波书店,1992)。在本 发明中能够使用任意的液晶性化合物,但优选使用棒状液晶性化合物(向列型 液晶性化合物、近晶型液晶性化合物、胆甾醇型液晶性化合物)、圆盘状液晶 性化合物(盘状液晶性化合物)。可以使用2种以上的棒状液晶性化合物、2 种以上的圆盘状液晶性化合物,或者棒状液晶性化合物和圆盘状液晶性化合物的混合物。为了进行上述液晶性化合物的固定化,更优选使用具有聚合性基团 的棒状液晶性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性化合物而形成,进一步优选液晶性化合物 在1个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的聚合性基团。在液晶性化合物为2种以上的混合 物的情况下,优选至少1种液晶性化合物在1个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的聚合性 基团。
作为棒状液晶性化合物,能够优选使用例如在日本特表平11-513019号公 报的权利要求1和日本特开2005-289980号公报的段落[0026]~[0098]中记载的 棒状液晶性化合物,作为盘状液晶性化合物,能够优选使用例如在日本特开20 07-108732号公报的段落[0020]~[0067]和日本特开2010-244038号公报的段落 [0013]~[0108]中记载的盘状液晶性化合物,但并不限定于此。
液晶层除了使用液晶性化合物以外,还可以使用促进水平取向及垂直取向 的添加剂(取向控制剂),以便将液晶性化合物设为水平取向及垂直取向状 态。作为添加剂能够使用各种公知的添加剂。
液晶层的厚度无特别限制,但优选使用0.2μm~10μm左右的厚度,更优 选为0.2μm~5μm,进一步优选为0.2μm~3μm。并且,液晶层也可以层叠 多层而构成。
相位差薄膜的制作方法无特别限定,例如能够在上述透明支撑体上,直接 或经由上述取向膜涂布含有上述液晶性化合物的组合物,并通过加热使其干燥 之后,通过固化而形成。
在本发明中,若上述距离T1,即从正面侧偏振片中的正面侧偏振器的液晶 单元侧的表面至液晶单元的正面侧偏振器侧的表面的距离为40μm以上,则正 面侧内侧功能层的厚度无特别限定,优选为20μm~60μm,更优选为20μ m~50μm。
并且,在本发明中,从正面侧偏振片中的正面侧偏振器的液晶单元侧的表 面至液晶单元的正面侧偏振器侧的表面的距离T1为40μm以上,但从进一步 薄型化的观点考虑,优选为40μm~60μm,更优选为40μm~50μm。
[背面侧偏振片]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所具有的背面侧偏振片为至少具有背面侧偏振器的 背面侧偏振片。
并且,从背面侧偏振器的耐久性和背光适应性的观点考虑,优选背面侧偏 振片在正面侧偏振器的与液晶单元相反的一侧具有背面侧外侧聚合物薄膜。
并且,背面侧偏振片可以在背面侧偏振器与液晶单元之间具有背面侧内侧 功能层,但从进一步薄型化的观点考虑,优选不具有背面侧内侧功能层。
<背面侧偏振器>
背面侧偏振器无特别限定,能够使用通常使用的偏振器,能够使用与上述 正面侧偏振器相同的偏振器。
并且,背面侧偏振器的厚度无特别限定,但从进一步薄型化的观点考虑, 优选为25μm以下,更优选为15μm以下。下限无特别限定,但通常为1μm 以上。
<背面侧外侧聚合物薄膜>
背面侧外侧聚合物薄膜无特别限定,能够使用通常使用的聚合物薄膜,能 够使用与上述正面侧外侧聚合物薄膜相同的聚合物薄膜。
并且,背面侧外侧聚合物薄膜的厚度无特别限定,但从进一步薄型化的观 点考虑,优选为20μm~60μm,更优选为20μm~50μm。
<背面侧内侧功能层>
背面侧内侧功能层无特别限定,能够使用通常使用的聚合物薄膜、相位差 薄膜、硬涂层及液晶层等。
作为背面侧内侧功能层,例如除了使用与上述正面侧(及背面侧)的外侧 聚合物薄膜相同的聚合物薄膜以外,能够优选使用硬涂层和液晶层。
(硬涂层)
作为硬涂层能够使用例如在日本特开2009-98658号公报的段落[0190]~[01 96]中记载的硬涂层。
并且,硬涂层优选通过电离辐射固化性化合物的交联反应和聚合反应而形 成。
例如,能够通过将包含电离辐射固化性的多官能单体或多官能低聚物的涂 布组合物涂布于后述保护层上,并使多官能单体或多官能低聚物交联或聚合而 形成。
作为电离辐射固化性的多官能单体或多官能低聚物的官能团,优选光、电 子束及辐射聚合性的官能团,其中,优选光聚合性官能团。
作为光聚合性官能团,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苯乙烯基、 烯丙基等不饱和聚合性官能团等,其中,优选为(甲基)丙烯酰基。
并且,以赋予内部散射性为目的,优选在硬涂层中含有平均粒径为1.0μ m~10.0μm、优选为1.5~7.0μm的磨砂颗粒,例如可含有无机化合物颗粒或 树脂颗粒。
硬涂层的厚度无特别限制,优选使用1μm~20μm左右的厚度,更优选 为2μm~10μm。
(液晶层)
作为液晶层可以举出例如与构成上述作为正面侧内侧功能层的一例的相位 差薄膜的上述液晶层相同的液晶层。
液晶层的厚度无特别限制,优选使用1μm~20μm左右的厚度,更优选 为2μm~10μm。
在本发明中,从背面侧偏振片中的背面侧偏振器的液晶单元侧的表面至液 晶单元的背面侧偏振器侧的表面的距离T2为0~30μm,但从进一步薄型化的 观点考虑,优选为0μm~25μm,更优选为例如以下方式:不具有背面侧内侧 功能层,且背面侧偏振器与液晶单元直接相邻的方式(即T2=0μm);不具有 背面侧内侧功能层,且背面侧偏振器与液晶单元经由膜厚度为15~20μm左右 的粘着剂或粘结剂相邻的方式(即T2≈15~20μm);及在背面侧偏振器与液 晶单元之间设置有膜厚度较薄的(例如0.2~3μm左右的)背面侧内侧层和膜厚度为15~20μm左右的粘着剂或粘结剂的方式(即T2≈0.2~3+15~20μ m)。
[正面侧偏振片与背面侧偏振片的关系]
在本发明中,如上所述,通过将正面侧偏振器的厚度、正面侧偏振器的弹 性模量、正面侧偏振器的湿度尺寸变化率及距离D1进行相乘而算出的X值与 通过将背面侧偏振器的厚度、背面侧偏振器的弹性模量、背面侧偏振器的湿度 尺寸变化率及距离D2进行相乘而算出的Y值之比为1±0.12的范围,因此, 即使距离D1及D2不同,并且,从背面侧偏振片中的背面侧偏振器的液晶单 元侧的表面至液晶单元的背面侧偏振器侧的表面的距离T2为0~30μm,也能 够抑制产生液晶显示装置的翘曲。
在此,X值及Y值之比优选为1±0.07的范围,更优选为1±0.05的范 围。
另外,关于液晶显示装置为正方形的情况,只要X值及Y值之比在以下 算出结果中的任一结果满足1±0.12即可,即(i)将正面侧偏振器的试料以测 定方向成为相对于正面侧偏振器的吸收轴正交的方向的方式进行切出而制作, 将背面侧偏振器试料以测定方向成为相对于背面侧偏振器的吸收轴平行的方向 的方式进行切出而制作,并导入所测定的弹性模量及湿度尺寸变化率而算出的 结果、及(ii)将正面侧偏振器的试料以测定方向成为相对于正面侧偏振器的 吸收轴平行的方向的方式进行切出而制作,将背面侧偏振器的试料以测定方向 成为相对于背面侧偏振器的吸收轴正交的方向的方式进行切出而制作,并导入 所测定的弹性模量及湿度尺寸变化率而算出的结果。
[液晶单元]
使用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单元无特别限定,能够使用各种公知 模式的液晶单元。
作为模式,具体而言,可以举出例如IPS模式、VA模式、TN模式、OCB 模式及ECB模式等。
其中,从可见性高且能够将液晶显示装置进一步薄型化等的观点考虑,优 选IPS模式及VA模式。
<液晶层的厚度>
在本发明中,当计算从正面侧偏振器的厚度方向的中心部至液晶单元的厚 度方向的中心部的距离D1、及从背面侧偏振器的厚度方向的中心部至液晶单 元的厚度方向的中心部的距离D2时,可以忽略液晶单元中的液晶层的厚度。
液晶层的厚度通常比液晶单元的玻璃基板小,因此在液晶层的厚度较小的 情况下能够忽略其影响。
具体而言,在液晶层的厚度为5μm以下的情况下,即使忽略液晶层的厚 度而算出距离D1及D2的值,也不会对本发明的效果带来影响。
<玻璃基板的厚度>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的液晶单元的玻璃基板的厚度无特别限 定,但玻璃基板越薄,液晶单元越容易翘曲,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改善效果较 大。
具体而言,玻璃基板的厚度优选为10μm~1000μm,更优选为10μm~5 00μm,进一步优选为20μm~200μm。
本发明人等发现,即使上述X值及Y值在规定的比率(1±0.12)内,根 据液晶单元的玻璃基板的厚度而翘曲的程度不同。
而且,本发明人等经过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将液晶单元的玻璃基板的弹 性模量及玻璃基板的总厚度进行相乘而算出的Z值与上述X值及Y值的关系 满足下述式(1),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产生液晶显示装置的翘曲。这可以推 测在满足下述式(1)的区域中,玻璃基板的刚性有效地抑制翘曲。
X+Y<0.034×Z……(1)
在此,玻璃基板的弹性模量(单位:GPa)是指,以ISO14577(压痕弹性 模量)为基准,使用微型硬度试验机(Fisher Instruments Co.,Ltd.制造,装置 名称:PikodentaHM2000)及Berkovich压头来进行测定的值。
并且,玻璃基板的总厚度(单位:mm)是指将使用于液晶单元的2张玻 璃基板的厚度合并的值。
[粘着剂/粘结剂]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上述正面侧偏振片及背面侧偏振片与液晶单 元之间可以经由粘着剂或粘结剂进行贴合。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粘着剂和粘结剂无特别限定,能够使用通常使用的粘着 剂(例如丙烯酸类粘着剂等)和粘结剂(例如聚乙烯醇类粘结剂等)。
并且,在使用任意的粘着剂层或粘结剂层的情况下,其厚度无特别限定, 但优选为1~25μm,更优选为5~20μm。尤其,从提高偏振片的硬度的观点 考虑,其厚度进一步优选为15μm以下,尤其优选为5~15μm。
另外,在具有这种粘着剂及粘结剂的情况下,这些层的厚度在正面侧偏振 片中包括在从正面侧偏振器的液晶单元侧的表面至液晶单元的正面侧偏振器侧 的表面的距离T1中,在背面侧偏振片中包括在从背面侧偏振器的液晶单元侧 的表面至液晶单元的所述背面侧偏振器侧的表面的距离T2中。
实施例
以下,根据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下实施例所示的材 料、使用量、比例、处理内容、处理顺序等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则能够适 当地进行变更。从而,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应该由以下所示实施例限定地解释。
[聚合物薄膜1]
<芯层纤维素酰化物浓液的制作>
将下述组合物投入到混合罐中进行搅拌而溶解各成分,制备出乙酸纤维素 溶液。
酯低聚物A为芳香族酯低聚物,且以1对1包含有二羧酸衍生的重复单元 和二醇衍生的重复单元。并且,在二羧酸衍生的重复单元中,将脂肪族二羧酸 衍生的重复单元的摩尔比设为m,将芳香族二羧酸衍生的重复单元的摩尔比设 为n时,设为m=0、n=10。
在此,作为芳香族二羧酸而使用了邻苯二甲酸,作为二醇而使用了乙二 醇。
并且,酯低聚物的两个末端由乙酰基进行了封端。该酯低聚物的羟基值为0mgKOH/g,数均分子量为1000。
将这些结果示于表1中。
[表1]
偏振器耐久性改善剂
[化学式1]
紫外线吸收剂
[化学式2]
<外层纤维素酰化物浓液的制作>
在上述芯层纤维素酰化物浓液90质量份中添加下述消光剂溶液10质量 份,制备出外层乙酸纤维素溶液。
<纤维素酰化物薄膜的制作>
将所述芯层纤维素酰化物浓液和在其两侧的外层纤维素酰化物浓液从流延 口3层同时流延到20℃的滚筒上。在溶剂含有率约为20质量%的状态下进行 剥取,并用拉幅机夹具来固定薄膜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在残留溶剂为3~15% 的状态下,在横向上拉伸1.1倍且进行了干燥。之后,通过在热处理装置的辊 之间进行输送而进一步干燥,制作出厚度为40μm的纤维素酰化物薄膜(聚合 物薄膜1)。
[聚合物薄膜2]
在具备搅拌装置、温度传感器、冷却管及氮气导入管的内部容积为30L的 反应釜中,放入41.5质量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6质量份的2-(羟 甲基)丙烯酸甲酯(MHMA)、2.5质量份的2-[2'-羟基-5'-甲基丙烯酰氧基]乙 基苯基]-2H-苯并三唑(OtsukaChemical Co.,Ltd.制造,商品名称:RUVA-93)、 作为聚合溶剂的50质量份的甲苯、0.025质量份的抗氧化剂(ADEKA CORPO RATION制造,ADEKA STAB 2112)、及作为链转移剂的0.025质量份的正 十二烷基硫醇,对此通入氮气且升温至105℃。随着升温而开始进行回流时,作为聚合引发剂而添加0.05质量份的叔戊基过氧基异壬酸酯(ARKEMA Yosh itomi,Ltd.制造,商品名称:LUPEROX 570),并且,一边经3小时滴落0.10 质量份的叔戊基过氧基异壬酸酯,一边在约为105~110℃的回流下进行溶液聚 合,进而进行了4小时的熟化。
接着,在所得到的聚合溶液中添加作为环化缩合反应的催化剂(环化催化 剂)的0.05质量份的磷酸2-乙基己基(SAKA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制造,Phoslex A-8),在约为90~110℃的回流下经2小时进行了环化缩 合反应之后,通过240℃的高压釜加热聚合溶液30分钟,进一步进行了环化缩 合反应。接着,在进行反应后的聚合溶液中混合了作为紫外线吸收剂的CGL77 7MPA(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制造)0.94质量份。
接着,将所得到的聚合溶液以树脂量换算为45kg/小时的处理速度导入到 排气式双螺杆挤出机(Φ=50.0mm、L/D=30)进行了脱挥发,该排气式双螺杆 挤出机的料筒温度为240℃,转速为100rpm,减压度为13.3~400hPa(10~30 0mmHg),后部排气口个数为1个及前部排气口个数为4个(自上游侧起称作 第1排气口、第2排气口、第3排气口、第4排气口),在前端部配置有叶盘 型聚合物过滤器(过滤精度为5μ,过滤面积为1.5m2)。此时,从第1排气口 的后部,以0.68kg/小时的投入速度投入了另外准备的抗氧化剂/环化催化剂失 活剂的混合溶液,且从第3排气口的后部,以0.22kg/小时的投入速度投入了离 子交换水。
抗氧化剂/环化催化剂失活剂的混合溶液使用了将50质量份的抗氧化剂(Sumitomo Chemical Co.,Ltd.制造的Sumilizer GS)和作为失活剂的35质量份的 辛酸锌(NIHON KAGAKU SANGYO CO.,LTD.制造,Nikka Ok Chicks zinc 3.6%)溶解于甲苯200质量份的溶液。
接着,在脱挥发结束之后,将残留在挤出机内的处于热熔融状态的树脂, 从挤出机的前端,随着通过聚合物过滤器进行的过滤而排出,并通过造粒机进 行颗粒化,从而得到包含有在主链上具有内酯环结构的丙烯酸树脂和紫外线吸 收剂的透明的树脂组合物的颗粒。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145000,树脂及树脂组 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22℃。
将上述所制作的包含有在主链上具有内酯环结构的丙烯酸树脂和紫外线吸 收剂的透明的树脂组合物的颗粒,使用双轴挤出机从衣架型T型模熔融挤出, 制作出厚度为40μm的丙烯酸类聚合物薄膜(聚合物薄膜2)。
[聚合物薄膜3]
作为聚合物薄膜3使用了市售的纤维素酰化物薄膜TG40(Fuji film Corporation制造)。另外,聚合物薄膜3的厚度为41μm。
[聚合物薄膜4]
(1)浓液制备
(纤维素酰化物溶液的制备)
将下述组合物投入到混合罐中进行搅拌而溶解各成分,进而,在90℃下加 热约10分种之后,用平均孔径为34μm的滤纸及平均孔径为10μm的烧结金 属过滤器进行了过滤。
[表2]
(在上述表2中,AA表示己二酸,EG表示乙二醇,PG表示1,2-丙二 醇。)
(消光剂分散液的制备)
接着,将包含用上述方法制作的纤维素酰化物溶液的下述组合物投入到分 散机中,制备了消光剂分散液。
(制膜用浓液的制备)
混合上述纤维素酰化物溶液100质量份、及消光剂分散液,该消光剂分散 液的量为相对于纤维素酰化物树脂成为二氧化硅粒子为0.20质量份的量,制备 出制膜用浓液。
(2)制膜
使用带式流延机使上述制膜用浓液流延。另外,带为SUS制。
从带上剥离通过流延而得到的卷筒材料(薄膜)之后,使用通过夹具夹持 料片的两端进行输送的拉幅机装置,在该拉幅机装置内,在100℃下干燥了20 分钟。
之后,进一步在120℃下在干燥区中进行输送,使料片干燥,得到厚度为 25μm的薄膜(聚合物薄膜4)。
另外,在此,所谓的干燥温度是指薄膜的膜表面温度。
[聚合物薄膜5]
作为聚合物薄膜5,将使用于市售的SAMSUNG制液晶电视UN46C7000 中的降冰片烯类光学补偿薄膜进行剥离而使用。聚合物薄膜5的膜厚度为52μ m。
[聚合物薄膜6]
将ZF14-100(Nippon Zeon Co.,Ltd.制)在150℃下向薄膜输送方向拉伸3 0%、向与薄膜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拉伸50%之后,维持其宽度的状态下保持数秒钟,在使宽度方向的拉力缓和之后释放保持,得到厚度为47μm的薄膜(聚 合物薄膜6)。
[功能层(以下,称作“聚合物薄膜7”。)]
(1)透明支撑体的制作
(纤维素酰化物溶液C01的制备)
将下述组合物投入到混合罐中进行搅拌而溶解各成分,制备出纤维素酰化 物溶液。以纤维素酰化物溶液的固体成分浓度成为22质量%的方式适当地调整 了溶剂(二氯甲烷及甲醇)的量。
(纤维素酰化物溶液C02的制备)
将下述组合物投入到混合罐中进行搅拌而溶解各成分,制备出纤维素酰化 物溶液。以纤维素酰化物溶液的固体成分浓度成为22质量%的方式适当地调整 了溶剂(二氯甲烷及甲醇)的量。
分别使用带拉伸机进行了3层共流延,以便使用纤维素酰化物溶液C01而 成为62μm膜厚度的芯层,且使用纤维素酰化物溶液C02而成为2μm的膜厚 度的表皮A层。所得到的厚度为66μm。接着,从带上进行剥离所得到的料片 (薄膜),并夹持到夹具中,使用拉幅机进行了横向拉伸。设定为拉伸温度19 3℃及拉伸倍率73%。之后,从薄膜卸下夹具并在130℃下干燥20分钟而得到 了薄膜。所得到的薄膜的厚度为38μm。
化合物C
[化学式3]
在上述式中,Ac表示乙酰基。
化合物C表示对苯二甲酸/琥珀酸/乙二醇/丙二醇共聚物(共聚合比[摩尔%] =27.5/22.5/25/25)。
化合物C是非磷酸酯类化合物,也是延迟显现剂。化合物C的末端通过乙 酰基而被封端。
化合物D
[化学式4]
(2)取向膜的形成
将下述丙烯酸类化合物两种(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TA)/甘油单甲基 丙烯酸酯(GLM)=100/50(质量比))100质量份、光聚合引发剂(IRGACU RE 127、Ciba SpecialtyChemicals,Inc.制造)4质量份及溶剂(乙酸甲酯:甲 基异丁基酮=35:65(质量比))进行混合,以固体成分浓度成为60%的方式制 备出取向膜形成用组合物。将如此制备的取向膜形成用组合物,使用线棒涂布 机#1.6以涂布量成为8.4ml/m2的方式涂布于支撑体上,在40℃下干燥0.5分 钟之后,使用120W/cm高压汞灯,以30℃、30秒钟进行54mJ的紫外线(U V)照射并进行了交联。
(3)液晶层(光学各向异性层)的形成
在取向膜上,用#3.2的线棒以成为6ml/m2的方式涂布了下述所记载的光 学各向异性层涂布液。将其粘贴于金属框上,在100℃的恒温槽中加热2分 钟,使棒状液晶性化合物进行取向(垂直取向)。接着,在冷却至50℃之后, 在氮气吹扫下氧浓度约为0.1%的条件下,使用160W/cm的气冷金属卤化物灯 (EYE GRAPHICS CO.,LTD.制),在40℃(固定化时的UV温度)下,照射 照度为190mW/cm2、照射量为310mJ/cm2的紫外线而使涂布层固化。之后,在70℃下进行干燥,制作出厚度为40μm的功能层(聚合物薄膜7)。
[化学式5]
[化学式6]
粘附改善剂
[化学式7]
流平剂
[化学式8]
(a:b=90:10)
聚合引发剂
[化学式9]
(Me表示甲基。)
感光剂
[化学式10]
丙烯酸粘结剂
[化学式11]
l+m+n=3
[聚合物薄膜8]
{硬涂层1的形成}
作为硬涂层形成用涂布液,制备出下述表所示的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硬 涂层1)。
[表3]
[化学式12]
UV引发剂1
将所制备的硬涂层1涂布于上述所制作的聚合物薄膜1的一个表面上,之 后,在100℃下干燥60秒钟,在氮气为0.1%以下的条件下,以1.5kW、300mJ 照射UV而使其固化,形成具有5μm的厚度的硬涂层,制作出厚度为45μm 的聚合物薄膜8。
[聚合物薄膜9]
在聚合物薄膜4的制作中将膜厚度设为14μm,除此以外,以相同的方法 制作出聚合物薄膜9。
[偏振器1的制作]
将厚度为45μm的聚乙烯醇(PVA)薄膜在碘浓度为0.05质量%浓度的碘 水溶液中在30℃下浸渍60秒钟而进行染色,接着,在硼酸浓度为4质量%的 硼酸水溶液中浸渍60秒的期间纵向拉伸至原来长度的5倍之后,在50℃下干 燥4分钟,得到厚度为15μm的偏振器。
[偏振器2~5的制作]
在偏振器1的制作中,适当地变更聚乙烯醇薄膜厚度度、拉伸倍率和浸渍 时间,制作出成为偏振器1的厚度的1.13倍厚度(17μm)的偏振器2,制作 出以与偏振器1的厚度相同的厚度(15μm)纵向拉伸的将浸渍时间变更为50 秒的偏振器3,制作出以与偏振器1的厚度相同的厚度(15μm)将纵向拉伸 的倍率变更为4.5倍的偏振器4,并且,制作出成为偏振器1的厚度的0.87倍 厚度(13μm)的偏振器5。
[偏振片1的制作]
<聚合物薄膜的皂化处理>
按以下顺序,对聚合物薄膜1进行了皂化处理。在2.3mol/L的氢氧化钠水 溶液中,在55℃下浸渍了3分钟。在室温的水洗槽中进行清洗,并在30℃下 使用0.05mol/L的硫酸进行了中和。再次,在室温的水洗槽中进行清洗,进 而,用100℃的热风进行了干燥。
<偏振器与聚合物薄膜的贴合>
将进行了皂化处理的聚合物薄膜1,使用聚乙烯醇系粘结剂粘贴于预先制 作的偏振器1的单侧,制作出偏振片。另外,以聚合物薄膜1的输送方向和偏 振器1的拉伸方向一致的方式进行了贴合。
<硬涂(HC)层>
所制作的偏振片中的偏振器1的与聚合物薄膜1接合面相反的一侧的表面 上,通过日本特开2006-122889号公报的实施例1中所记载的使用了狭缝模具 的模涂法,在输送速度24m/分钟的条件下涂布后述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并在6 0℃下干燥了60秒钟。
之后,进而,在氮气吹扫下(氧浓度约为0.1%),使用160W/cm的气冷 金属卤化物灯(EYE GRAPHICS CO.,LTD.制造),照射照度为400mW/cm2、 照射量为390mJ/cm2的紫外线,以使涂布层固化并卷曲。
另外,以固化层(硬涂层)的膜厚度成为2μm的方式调整了涂布量。
(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A-TMMT[Shin-Nakamura Chemical Co.,Ltd.制造] 100.0质量份
·下述化合物1 0.5质量份
·IRGACURE127:
聚合引发剂[Ciba Specialty Chemicals,Inc.制造] 3.0质量份
·表面活性剂(下述化合物3) 0.2质量份
·甲乙酮 103.7质量份
[化学式13]
准备将作为表面活性剂而使用了下述表4中所记载的化合物3的、以下述 表的含有率(摩尔%)具有在下述表4中记载的重复单元的共聚物。重均分子 量(Mw)为GPC测定(聚苯乙烯换算)的测定值。
[表4]
[偏振片2的制作]
在偏振片1的制作中,硬涂层(固化层)的厚度成为5μm,除此以外, 以与偏振片1相同的方法制作出偏振片2。
[偏振片3的制作]
在偏振片1的制作中,硬涂层(固化层)的厚度成为10μm,除此以外, 以与偏振片1相同的方法制作出偏振片3。
[偏振片4的制作]
在偏振片1的制作中,将所使用的偏振器变更为偏振器2,除此以外,以 与偏振片1相同的方法制作出偏振片4。
[偏振片5的制作]
在偏振片1的制作中,未形成有硬涂层,除此以外,以与偏振片1相同的 方法制作出偏振片5。
[偏振片6的制作]
在偏振片1的制作中,将所使用的偏振器变更为偏振器3,除此以外,以 与偏振片1相同的方法制作出偏振片6。
[偏振片7的制作]
在偏振片1的制作中,将所使用的偏振器变更为偏振器4,除此以外,以 与偏振片1相同的方法制作出偏振片7。
[偏振片8的制作]
在偏振片1的制作中,接合以与聚合物薄膜1相同的方法实施了皂化处理 的聚合物薄膜4来代替形成硬涂层,除此以外,以与偏振片1相同的方法制作 出偏振片8。
[偏振片9的制作]
在偏振片1的制作中,接合以与聚合物薄膜1相同的方法实施了皂化处理 的聚合物薄膜7来代替形成硬涂层,除此以外,以与偏振片1相同的方法偏振 片9。
[偏振片10的制作]
在偏振片9的制作中,将所使用的偏振器变更为偏振器5,除此以外,以 与偏振片9相同的方法制作出偏振片10。
[偏振片11的制作]
在偏振片5的制作中,通过以下方法来接合聚合物薄膜2来代替聚合物薄 膜1,并将所使用的偏振器变更为偏振器2,除此以外,以与偏振片5相同的 方法制作出偏振片11。
<接合方法>
使用下述环氧类粘结剂组合物,将聚合物薄膜2粘贴于偏振器2,之后, 以320~400nm的波长中的累计光量成为600mJ/cm2的方式照射金属卤化物灯 而使所述粘结剂组合物固化,将聚合物薄膜2粘贴于偏振器2的单侧。
(环氧类粘结剂组合物)
上述3,4-环氧环己基甲基-3,4-环氧环己基羧酸酯的环氧当量为126g/eq,双 酚A型环氧树脂的环氧当量为187g/eq。
并且,环氧类粘结剂组合物的总氯量为840ppm,以25℃下的B型粘度计 以60rpm测定的粘度为3000mPa·s。
另外,环氧类粘结剂组合物的总氯量以JIS K 7243-3(ISO 21627-3)为 基准,用基于硝酸银溶液的滴定法进行了测定。
[偏振片12的制作]
在偏振片1的制作中,接合聚合物薄膜3来代替聚合物薄膜1,且通过以 下方法形成液晶层来代替形成硬涂层,除此以外,以与偏振片1相同的方法制 作出偏振片12。
<由水平取向的圆盘状液晶化合物构成的液晶层的形成>
将下述化合物3-1~3-6溶解于甲乙酮中,以固体成分浓度成为36.2%的方 式进行了制备。
[化学式14]
(化合物3-1)
(化合物3-2)
(化合物3-3)
(化合物3-4)
(化合物3-5)
(化合物3-6)
使用#4.4的线棒,将涂布液涂布于接合有上述所制作的聚合物薄膜3的 偏振器2的偏振器侧的一面,并进行了干燥。
在70℃下加热90秒钟,以使圆盘状液晶性化合物进行取向。之后,立即 在70℃的温度条件下照射290mJ/cm2的紫外线,以使圆盘状液晶性化合物聚合 并固定取向状态,从而制作出偏振片16。另外,所形成的液晶层(光学各向异 性层)的厚度为2.1μm。
[偏振片13的制作]
在偏振片11的制作中,使用偏振器1来代替偏振器2,除此以外,以与偏 振片11相同的方法制作出偏振片13。
[偏振片14的制作]
在偏振片12的制作中,使用偏振器1来代替偏振器2,除此以外,以与偏 振片12相同的方法制作出偏振片14。
[偏振片15的制作]
在偏振片12的制作中,使用偏振器3来代替偏振器2,除此以外,以与偏 振片12相同的方法制作出偏振片15。
[偏振片16的制作]
偏振片12的制作中,使用偏振器4来代替偏振器2,除此以外,以与偏振 片12相同的方法制作出偏振片16。
[偏振片17的制作]
在偏振片1的制作中,使用聚合物薄膜3来代替聚合物薄膜1,并以与偏 振片11的聚合物薄膜2相同的方法来接合聚合物薄膜5来代替形成硬涂层, 除此以外,以与偏振片1相同的方法制作出偏振片17。
[偏振片18的制作]
在偏振片1的制作中,使用聚合物薄膜2来代替聚合物薄膜1,并使用聚 合物薄膜6来代替形成硬涂层,均以与偏振片11的聚合物薄膜2相同的方法 进行接合,除此以外,以与偏振片1相同的方法制作出偏振片18。
[偏振片19的制作]
在偏振片18的制作中,使用偏振器5来代替偏振器1,除此以外,以与偏 振片18相同的方法来制作出偏振片19。
[偏振片20的制作]
在偏振片19的制作中,使用聚合物薄膜8来代替聚合物薄膜2,并使用聚 合物薄膜9来代替聚合物薄膜6,除此以外,以与偏振片19相同的方法来制作 出偏振片20。
[偏振片21的制作]
在偏振片10的制作中,使用聚合物薄膜8来代替聚合物薄膜1,除此以 外,以与偏振片10相同的方法来制作出偏振片21。
[偏振片22的制作]
在偏振片1的制作中,使用聚合物薄膜8来代替聚合物薄膜1,并使用偏 振器5来代替偏振器1,除此以外,以相同的方法制作出偏振片22。
[偏振片23的制作]
在偏振片20的制作中,使用聚合物薄膜4来代替聚合物薄膜9,除此以 外,以与偏振片20相同的方法制作出偏振片23。
将所制作的偏振片1~23的外侧的聚合物薄膜、内侧的功能层、偏振器的 种类及厚度示于下述表5中。
[表5]
[实施例1~13及比较例1~2]
将所制作的各偏振片按下述表6所示的组合使用于液晶单元的正面侧及背 面侧,制作出液晶显示装置。
具体而言,剥离市售的iPad tablet(Apple Inc.制造)的2个偏振片,以内 层薄膜分别成为液晶单元侧的方式,经由下述表6所示厚度的粘着剂,在正面 侧及背面侧各粘贴一个偏振片,即在正面侧粘贴下述表6所示的偏振片,在背 面侧粘贴下述表6所示的偏振片。
以正面侧偏振片的透射轴(TD方向)成为长度方向(左右方向),且背 面侧的偏振片的吸收轴(MD方向)成为长度方向(左右方向)的方式进行了 正交偏振配置。使用于液晶单元中的玻璃的厚度为0.15mm,玻璃的弹性模量 为72GPa。
将所制作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从正面侧偏振器的厚度方向的中心部至液晶 单元的厚度方向的中心部的距离D1、及从背面侧偏振器的厚度方向的中心部 至液晶单元的厚度方向的中心部的距离D2示于下述表6中。另外,忽略包括 在液晶单元中的液晶层的厚度而算出D1及D2。
同样地,从正面侧偏振片中的正面侧偏振器的液晶单元侧的表面至液晶单 元的正面侧偏振器侧的表面的距离T1、及从背面侧偏振片中的背面侧偏振器的 液晶单元侧的表面至液晶单元的背面侧偏振器侧的表面的距离T2示于下述表6 中。
并且,关于所制作的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正面侧偏振器及背面侧偏振器, 将厚度和通过上述方法测定的弹性模量(GPa)及湿度尺寸变化率(%)的值 示于下述表6中。另外,如上所述,正面侧偏振器的弹性模量及湿度尺寸变化 率将显示装置的长度方向即在本实施例中将偏振片的TD方向设为试料的测定 方向,背面侧偏振器的弹性模量及湿度尺寸变化率将显示装置的长度方向即在 本实施例中将偏振片的MD方向设为试料的测定方向。
并且,另外,对于将液晶单元的玻璃基板的弹性模量(72GPa)及玻璃基 板的总厚度(0.15mm+0.15mm)进行相乘而算出的Z值乘以0.034的值即上述 式(1)的右边的值示于下述表6中。
[实施例14~19及比较例3~4]
将所制作的各偏振片按下述表7所示的组合使用于液晶单元的正面侧及背 面侧,制作出液晶显示装置。
具体而言,剥离市售的VA型液晶电视(Skyworth制39E61HR)的2个偏 振片,以内层薄膜分别成为液晶单元侧的方式,经由粘着剂(厚度为20μm) 在正面侧及背面侧各粘贴了一个偏振片,即在正面侧粘贴了下述表7所示的偏 振片,在背面侧粘贴了下述表7所示的偏振片。以正面侧偏振片的吸收轴(M D方向)成为长度方向(左右方向)的方式,而且背面侧的偏振片的透射轴 (TD方向)成为长度方向(左右方向)的方式进行了正交偏振配置。使用于液晶单元中的玻璃的厚度为0.5mm。
所制作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从正面侧偏振器的厚度方向的中心部至液晶单 元的厚度方向的中心部的距离D1、及从背面侧偏振器的厚度方向的中心部至 液晶单元的厚度方向的中心部的距离D2示于下述表7中。另外,忽略包括在 液晶单元中的液晶层的厚度而算出D1及D2。
同样地,从正面侧偏振片中的正面侧偏振器的液晶单元侧的表面至液晶单 元的正面侧偏振器侧的表面的距离T1、及从背面侧偏振片中的背面侧偏振器的 液晶单元侧的表面至液晶单元的背面侧偏振器侧的表面的距离T2示于下述表7 中。
并且,关于所制作的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正面侧偏振器及背面侧偏振器, 将厚度和通过上述方法测定的弹性模量(GPa)及湿度尺寸变化率(%)的值 示于下述表7中。另外,如上所述,正面侧偏振器的弹性模量及湿度尺寸变化 率将显示装置的长度方向即在本实施例中将偏振片的MD方向设为试料的测定 方向,背面侧偏振器的弹性模量及湿度尺寸变化率将显示装置的长度方向即在 本实施例中将偏振片的TD方向设为试料的测定方向。
[翘曲评价]
关于如此制作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实施例1~13及比较 例1~2中,在50℃且1个大气压下放置90秒钟之后,返回到25℃、相对湿 度为60%的房间,3天后评价面板的翘曲量,作为高压灭菌后的翘曲量的评 价。
并且,在80℃dry下进行3小时的热处理之后,返回到25℃、相对湿度为 60%的房间,3天后评价面板的翘曲量,作为为热处理后的翘曲量的评价。
另一方面,在实施例14~19及比较例3~4中,在50℃且5个大气压下放 置30分钟之后,返回到25度、相对湿度为60%的房间,3天后评价面板的翘 曲量,设为翘曲量的评价。
翘曲量根据面板4角从地面的浮起,按以下基准进行了评价。将该结果示 于下述表6及表7中。
<评价基准>
A:在高压灭菌前后,翘曲程度没有变化,在安装线路时完全没有问题的 等级。
B:稍微翘曲,但可进行机械中的安装线路的等级。
C:面板有翘曲,不易进行机械中的安装线路的等级。
[铅笔硬度评价]
并且,关于在实施例9~13中所制作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正面侧偏振片,根 据JISK5400进行了铅笔硬度评价。
具体而言,使用与在实施例中粘贴于液晶单元时相同的厚度的粘着剂,将 各正面侧偏振片粘贴于玻璃板上。
将该带玻璃板正面偏振片,在25℃、相对湿度为60%下进行2小时的调湿 之后,使用JIS S6006中所规定的F~5H的试验用铅笔,在4.9N的负载下重 复n次,通过如以下判定来进行评价,将成为A评价的最高硬度设为评价值。
A评价:在n=5的评价中未产生划痕,或即使产生划痕,也在2个以内
B评价:在n=5的评价中,产生3个以上的划痕
[表6]
从表5~表7所示的结果可知,通过将正面侧偏振器的厚度、正面侧偏振 器的弹性模量、正面侧偏振器的湿度尺寸变化率及距离D1进行相乘而算出的 X值与通过将背面侧偏振器的厚度、背面侧偏振器的弹性模量、背面侧偏振器 的湿度尺寸变化率及距离D2进行相乘而算出的Y值之比在1±0.12的范围之 外的比较例1及3的翘曲量均较大。
并且,背面侧偏振片的内侧聚合物薄膜的膜厚度较厚,且不满足背面侧偏 振器与液晶单元之间的距离T2(0~10μm)的比较例2及4虽然未产生翘曲 的问题,但未能实现薄型化。
相当于此,可知即使在将背面侧的偏振片设为薄型化的情况下,通过将正 面侧偏振器的厚度、正面侧偏振器的弹性模量、正面侧偏振器的湿度尺寸变化 率及距离D1进行相乘而算出的X值与通过将背面侧偏振器的厚度、背面侧偏 振器的弹性模量、背面侧偏振器的湿度尺寸变化率及距离D2进行相乘而算出 的Y值之比在1±0.12的范围内的实施例1~19的翘曲量均较小。
尤其,从实施例1~3与实施例4~8的对比可知,若上述比值在1±0.05 的范围内,则翘曲量较少,能够进一步抑制翘曲的产生。
并且,从实施例9与实施例10~13的对比可知,通过将液晶单元的玻璃 基板的弹性模量及玻璃基板的总厚度进行相乘而算出的Z值与上述X值及Y 值的关系满足“X+Y<0.034×Z”的情况下(实施例10~13)翘曲量较少,且 能够进一步抑制翘曲的产生,也提高了铅笔硬度。
符号说明
1-正面侧外侧聚合物薄膜,2-正面侧偏振器,3-正面侧内侧功能层,4-液晶 单元,5-背面侧内侧功能层,6-背面侧偏振器,7-背面侧外侧聚合物薄膜,10- 液晶显示装置,20-正面侧偏振片,30-背面侧偏振片。

Claims (10)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依次具备:至少具有正面侧偏振器的正面侧偏振片、液晶单元、及至少具有背面侧偏振器的背面侧偏振片,从所述正面侧偏振器的厚度方向的中心部至所述液晶单元的厚度方向的中心部的距离D1与从所述背面侧偏振器的厚度方向的中心部至所述液晶单元的厚度方向的中心部的距离D2不同,
通过将所述正面侧偏振器的厚度、所述正面侧偏振器的弹性模量、所述正面侧偏振器的湿度尺寸变化率及所述距离D1进行相乘而算出的X值与通过将所述背面侧偏振器的厚度、所述背面侧偏振器的弹性模量、所述背面侧偏振器的湿度尺寸变化率及所述距离D2进行相乘而算出的Y值之比在1±0.12的范围内,
从所述正面侧偏振片中的所述正面侧偏振器的所述液晶单元侧的表面至所述液晶单元的所述正面侧偏振器侧的表面的距离T1为40μm以上,
从所述背面侧偏振片中的所述背面侧偏振器的所述液晶单元侧的表面至所述液晶单元的所述背面侧偏振器侧的表面的距离T2为0~30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正面侧偏振片在所述正面侧偏振器与所述液晶单元之间具有正面侧内侧功能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背面侧偏振片在所述背面侧偏振器与所述液晶单元之间具有背面侧内侧功能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在所述背面侧偏振片中,所述背面侧偏振器与所述液晶单元直接相邻或经由粘着剂或粘结剂而相邻。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正面侧偏振片在所述正面侧偏振器的与所述液晶单元相反的一侧具有正面侧外侧聚合物薄膜。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背面侧偏振片在所述背面侧偏振器的与所述液晶单元相反的一侧具有背面侧外侧聚合物薄膜。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通过将所述正面侧偏振器的厚度、所述正面侧偏振器的弹性模量、所述正面侧偏振器的湿度尺寸变化率及所述距离D1进行相乘而算出的X值,通过将所述背面侧偏振器的厚度、所述背面侧偏振器的弹性模量、所述背面侧偏振器的湿度尺寸变化率及所述距离D2进行相乘而算出的Y值,及通过将所述液晶单元的玻璃基板的弹性模量及所述玻璃基板的总厚度进行相乘而算出的Z值满足下述式(1):
X+Y<0.034×Z (1)。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通过将所述正面侧偏振器的厚度、所述正面侧偏振器的弹性模量、所述正面侧偏振器的湿度尺寸变化率及所述距离D1进行相乘而算出的X值,通过将所述背面侧偏振器的厚度、所述背面侧偏振器的弹性模量、所述背面侧偏振器的湿度尺寸变化率及所述距离D2进行相乘而算出的Y值,及通过将所述液晶单元的玻璃基板的弹性模量及所述玻璃基板的总厚度进行相乘而算出的Z值满足下述式(1):
X+Y<0.034×Z (1)。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通过将所述正面侧偏振器的厚度、所述正面侧偏振器的弹性模量、所述正面侧偏振器的湿度尺寸变化率及所述距离D1进行相乘而算出的X值,通过将所述背面侧偏振器的厚度、所述背面侧偏振器的弹性模量、所述背面侧偏振器的湿度尺寸变化率及所述距离D2进行相乘而算出的Y值,及通过将所述液晶单元的玻璃基板的弹性模量及所述玻璃基板的总厚度进行相乘而算出的Z值满足下述式(1):
X+Y<0.034×Z (1)。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正面侧偏振片与所述液晶单元经由粘着剂或粘结剂而相邻,所述粘着剂或所述粘结剂的厚度为15μm以下。
CN201580018202.1A 2014-04-07 2015-04-06 液晶显示装置 Active CN1061647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78595 2014-04-07
JP2014078595 2014-04-07
PCT/JP2015/060745 WO2015156250A1 (ja) 2014-04-07 2015-04-06 液晶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64755A CN106164755A (zh) 2016-11-23
CN106164755B true CN106164755B (zh) 2019-05-07

Family

ID=54287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8202.1A Active CN106164755B (zh) 2014-04-07 2015-04-06 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904099B2 (zh)
JP (1) JP6185153B2 (zh)
KR (1) KR101867347B1 (zh)
CN (1) CN106164755B (zh)
WO (1) WO201515625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90358B2 (ja) * 2015-12-28 2020-11-2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7223940A (ja) * 2016-06-09 2017-12-2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セット
JP2017227893A (ja) * 2016-06-21 2017-12-2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セット
JP6887222B2 (ja) * 2016-06-21 2021-06-1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セット
EP3654090A4 (en) 2017-07-14 2020-06-03 LG Chem, Ltd. POLARIZING PLATE
CN108334241A (zh) * 2018-03-21 2018-07-2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偏光结构及柔性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47776A (ja) * 2005-07-15 2007-02-22 Fujifilm Corp 画像表示装置
JP2010032718A (ja) * 2008-07-28 2010-02-12 Nitto Denko Corp 液晶パネル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666430B2 (ja) * 2001-01-25 2011-04-0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素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11248363A (ja) * 2010-05-28 2011-12-08 Dongwoo Fine-Chem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CN103226218A (zh) * 2012-01-25 2013-07-3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偏振片、其制备方法、和液晶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72621A (ja) 2001-06-14 2002-12-26 Nitto Denko Corp 偏光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TWI321679B (en) * 2006-09-25 2010-03-11 Au Optronics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module
JP5066554B2 (ja) * 2009-07-17 2012-11-0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イースト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3187134A (ja) 2012-03-09 2013-09-19 Panasonic Corp 接点装置
JP5677627B2 (ja) * 2012-05-24 2015-02-2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6062430B2 (ja) * 2012-06-11 2017-01-1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WO2014017541A1 (ja) * 2012-07-27 2014-01-3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6194179B2 (ja) * 2012-10-04 2017-09-0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6096582B2 (ja) * 2013-04-19 2017-03-1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偏光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66430B2 (ja) * 2001-01-25 2011-04-0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素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047776A (ja) * 2005-07-15 2007-02-22 Fujifilm Corp 画像表示装置
JP2010032718A (ja) * 2008-07-28 2010-02-12 Nitto Denko Corp 液晶パネル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1248363A (ja) * 2010-05-28 2011-12-08 Dongwoo Fine-Chem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CN103226218A (zh) * 2012-01-25 2013-07-3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偏振片、其制备方法、和液晶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64755A (zh) 2016-11-23
US9904099B2 (en) 2018-02-27
JPWO2015156250A1 (ja) 2017-04-13
KR20160138992A (ko) 2016-12-06
WO2015156250A1 (ja) 2015-10-15
JP6185153B2 (ja) 2017-08-23
KR101867347B1 (ko) 2018-06-15
US20170023825A1 (en) 2017-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64755B (zh) 液晶显示装置
KR101431822B1 (ko) 연신 셀룰로오스 에스테르 필름, 이를 사용한 편광판 및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5378519B (zh) 光学膜、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及光学膜的制造方法
CN105467652A (zh) 偏振片、液晶显示装置和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CN106716192B (zh) 偏光板和包括其的图像显示装置
CN109870756A (zh) 光学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3792610B (zh) 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CN104076427B (zh) 偏振板的制造方法、偏振板、光学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TW200948869A (en) Optical film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same
TWI526511B (zh) 自由基固化性黏著劑組成物、偏光板及包含其之光學元件
CN102439496B (zh) 粘合型光学薄膜、其制造方法和图像显示装置以及粘合剂涂布液及其制造方法
KR20140110773A (ko) 광학 필름, 편광판,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입체 표시 장치
CN110267794A (zh) 拉伸薄膜和拉伸薄膜的制造方法
TWI541298B (zh) 偏光板及包含該偏光板的影像顯示設備
JPWO2018021274A1 (ja) 偏光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602912A (zh) 层叠体、偏振膜以及偏振膜的制造方法
CN108139527A (zh) 带防护膜的偏振板、液晶面板及防护膜的制造方法
CN104903762A (zh) 偏振板、光学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6249335A (zh) 偏光膜及含有其的偏光板
CN106199805A (zh) 聚乙烯醇系树脂膜、偏振膜及偏振板
TWI527695B (zh) 偏光板及包含其之影像顯示裝置
JP7533217B2 (ja)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TWI564601B (zh) 偏光板及包含其之影像顯示裝置
CN105579541B (zh) 自由基固化的粘合剂组合物及包含该组合物的偏光板
JP2019035018A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光学フィルム及び偏光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