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35499A - 一种红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红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135499A CN106135499A CN201510148570.XA CN201510148570A CN106135499A CN 106135499 A CN106135499 A CN 106135499A CN 201510148570 A CN201510148570 A CN 201510148570A CN 106135499 A CN106135499 A CN 10613549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olium camelliae
- camelliae sinensis
- fermentation
- black tea
- prepar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采摘、萎凋、揉捻、解块、发酵、烘干、提香得到成品,其中发酵步骤是将解块后的茶叶送入发酵机中采用雾化发酵的方式进行发酵,将解块后的茶叶送入发酵机中平铺开来,直至茶叶叶条成红润状,有香气溢出,发酵温度为38-39℃,雾化发酵时间为3.5-4h。本发明采用揉捻、解块的步骤处理,使得红茶的形状规则美观,接着进行雾化发酵步骤,然后进行两次烘干处理使得红茶具有较好的光泽度和更浓厚的香味,并且采用上述的制备方法简单,制得的茶叶耐泡度好、营养均衡、保健效果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红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红茶属于发酵茶类,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均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目前的红茶制备方法,通常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摊凉和提香,茶品一般都存在外形不够紧结、冲泡时原材料易分离漂浮于水面、制备过程复杂、成品质量差等问题,而且冲泡出来的茶水口感青涩,香气低沉,耐泡度较差,损失了原茶的口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简单,制得的茶叶耐泡度好、营养均衡、保健效果好,同时该茶叶的色泽度较好、香味浓厚、形状规则美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步骤如下:
1)采摘:选取单芽、一芽一叶初展且芽叶肥壮的茶叶,并且茶叶中不得出现虫叶、紫叶、鱼叶、红叶;
2)萎凋:将采摘后的茶叶送入萎凋机中进行萎凋处理,萎凋时间为4h,茶叶摊放的厚度10-12cm,萎凋温度为35-38℃;
3)揉捻:将萎凋后的茶叶送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采用一松一紧的揉捻方法,第一步松揉10-15min,第二步紧揉15-20min,然后进行3-5次揉捻处理,直至茶叶成条索状,并具有一些茶汁溢出,同时还有茶香味散出;
4)解块:将揉捻后的茶叶全部散开并成条直状;
5)发酵:将解块后的茶叶送入发酵机中采用雾化发酵的方式进行发酵,将解块后的茶叶送入发酵机中平铺开来,直至茶叶叶条成红润状,有香气溢出,发酵温度为38-39℃,雾化发酵时间为3.5-4h;
6)烘干:将发酵后的茶叶进行两次烘干处理,第一次烘干的温度为110-120℃,失去水份60%,第二次烘干温度为90℃,失去水份85%;
7)提香:将烘干后的茶叶送入提香机中进行提香处理,然后得到成品。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萎凋过程中茶叶每隔1h需要翻一次。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揉捻过程中揉捻3-4次。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的发酵机需要先进行预热处理,预热温度为40℃。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茶叶的平铺的厚度为8-10cm。
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采用揉捻、解块的步骤处理,使得红茶的形状规则美观,接着进行雾化发酵步骤,然后进行两次烘干处理使得红茶具有较好的光泽度和更浓厚的香味,并且采用上述的制备方法简单,制得的茶叶耐泡度好、营养均衡、保健效果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步骤如下:
1)采摘:选取单芽、一芽一叶初展且芽叶肥壮的茶叶,并且茶叶中不得出现虫叶、紫叶、鱼叶、红叶;
2)萎凋:将采摘后的茶叶送入萎凋机中进行萎凋处理,萎凋时间为4h,茶叶摊放的厚度10cm,萎凋温度为35℃,其中萎凋过程中茶叶每隔1h需要翻一次;
3)揉捻:将萎凋后的茶叶送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采用一松一紧的揉捻方法,第一步松揉10min,第二步紧揉15min,然后进行3次揉捻处理,直至茶叶成条索状,并具有一些茶汁溢出,同时还有茶香味散出;
4)解块:将揉捻后的茶叶全部散开并成条直状;
5)发酵:将解块后的茶叶送入发酵机中采用雾化发酵的方式进行发酵,将解块后的茶叶送入发酵机中平铺开来,直至茶叶叶条成红润状,有香气溢出,发酵温度为38℃,雾化发酵时间为3.5h,其中需要对发酵机需要先进行预热处理,预热温度为40℃,其中茶叶的平铺的厚度为8cm;
6)烘干:将发酵后的茶叶进行两次烘干处理,第一次烘干的温度为110℃,失去水份60%,第二次烘干温度为90℃,失去水份85%;
7)提香:将烘干后的茶叶送入提香机中进行提香处理,然后得到成品。
实施例2
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步骤如下:
1)采摘:选取单芽、一芽一叶初展且芽叶肥壮的茶叶,并且茶叶中不得出现虫叶、紫叶、鱼叶、红叶;
2)萎凋:将采摘后的茶叶送入萎凋机中进行萎凋处理,萎凋时间为4h,茶叶摊放的厚度11cm,萎凋温度为36℃,其中萎凋过程中茶叶每隔1h需要翻一次;
3)揉捻:将萎凋后的茶叶送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采用一松一紧的揉捻方法,第一步松揉12min,第二步紧揉17min,然后进行4次揉捻处理,直至茶叶成条索状,并具有一些茶汁溢出,同时还有茶香味散出;
4)解块:将揉捻后的茶叶全部散开并成条直状;
5)发酵:将解块后的茶叶送入发酵机中采用雾化发酵的方式进行发酵,将解块后的茶叶送入发酵机中平铺开来,直至茶叶叶条成红润状,有香气溢出,发酵温度为38.5℃,雾化发酵时间为3.7h,其中需要对发酵机需要先进行预热处理,预热温度为40℃,其中茶叶的平铺的厚度为9cm;
6)烘干:将发酵后的茶叶进行两次烘干处理,第一次烘干的温度为115℃,失去水份60%,第二次烘干温度为90℃,失去水份85%;
7)提香:将烘干后的茶叶送入提香机中进行提香处理,然后得到成品。
实施例3
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步骤如下:
1)采摘:选取单芽、一芽一叶初展且芽叶肥壮的茶叶,并且茶叶中不得出现虫叶、紫叶、鱼叶、红叶;
2)萎凋:将采摘后的茶叶送入萎凋机中进行萎凋处理,萎凋时间为4h,茶叶摊放的厚度12cm,萎凋温度为38℃,其中萎凋过程中茶叶每隔1h需要翻一次;
3)揉捻:将萎凋后的茶叶送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采用一松一紧的揉捻方法,第一步松揉15min,第二步紧揉20min,然后进行5次揉捻处理,直至茶叶成条索状,并具有一些茶汁溢出,同时还有茶香味散出;
4)解块:将揉捻后的茶叶全部散开并成条直状;
5)发酵:将解块后的茶叶送入发酵机中采用雾化发酵的方式进行发酵,将解块后的茶叶送入发酵机中平铺开来,直至茶叶叶条成红润状,有香气溢出,发酵温度为39℃,雾化发酵时间为4h,其中需要对发酵机需要先进行预热处理,预热温度为40℃,其中茶叶的平铺的厚度为10cm;
6)烘干:将发酵后的茶叶进行两次烘干处理,第一次烘干的温度为120℃,失去水份60%,第二次烘干温度为90℃,失去水份85%;
7)提香:将烘干后的茶叶送入提香机中进行提香处理,然后得到成品。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步骤如下:
1)采摘:选取单芽、一芽一叶初展且芽叶肥壮的茶叶,并且茶叶中去除虫叶、紫叶、鱼叶、红叶;
2)萎凋:将采摘后的茶叶送入萎凋机中进行萎凋处理,萎凋时间为4h,茶叶摊放的厚度10-12cm,萎凋温度为35-38℃;
3)揉捻:将萎凋后的茶叶送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采用一松一紧的揉捻方法,第一步松揉10-15min,第二步紧揉15-20min,然后进行3-5次揉捻处理,直至茶叶成条索状,并具有一些茶汁溢出,同时还有茶香味散出;
4)解块:将揉捻后的茶叶全部散开并成条直状;
5)发酵:将解块后的茶叶送入发酵机中采用雾化发酵的方式进行发酵,将解块后的茶叶送入发酵机中平铺开来,直至茶叶叶条成红润状,有香气溢出,发酵温度为38-39℃,雾化发酵时间为3.5-4h;
6)烘干:将发酵后的茶叶进行两次烘干处理,第一次烘干的温度为110-120℃,失去水份60%,第二次烘干温度为90℃,失去水份85%;
7)提香:将烘干后的茶叶送入提香机中进行提香处理,然后得到成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萎凋过程中茶叶每隔1h需要翻一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揉捻过程中揉捻3-4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的发酵机需要先进行预热处理,预热温度为4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茶叶的平铺的厚度为8-10c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48570.XA CN106135499A (zh) | 2015-03-31 | 2015-03-31 | 一种红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48570.XA CN106135499A (zh) | 2015-03-31 | 2015-03-31 | 一种红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135499A true CN106135499A (zh) | 2016-11-23 |
Family
ID=57337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148570.XA Pending CN106135499A (zh) | 2015-03-31 | 2015-03-31 | 一种红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135499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50332A (zh) * | 2018-06-09 | 2018-11-23 | 山东腾骏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蒲公英红茶制备方法及其专用设备 |
CN113785892A (zh) * | 2021-08-27 | 2021-12-14 | 山西振东五和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连翘叶代用茶的制备方法 |
CN114468092A (zh) * | 2022-01-14 | 2022-05-13 | 卢氏县杨献民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陈皮连翘红茶及其制备工艺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17683A (zh) * | 2011-06-30 | 2011-10-19 | 信阳市浉河区茶叶办公室 | 信阳红红茶加工工艺 |
CN102326635A (zh) * | 2011-10-25 | 2012-01-25 | 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试验站 | 桂热2号红茶加工工艺 |
CN102613323A (zh) * | 2012-04-06 | 2012-08-01 | 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试验站 | 桂热1号红茶加工工艺 |
CN102630769A (zh) * | 2012-05-09 | 2012-08-15 | 桂东县玲珑王茶叶开发有限公司 | 红茶加工方法 |
CN104430995A (zh) * | 2014-12-18 | 2015-03-25 | 宜宾川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 工夫红茶的加工工艺 |
CN104430957A (zh) * | 2013-12-06 | 2015-03-25 | 三江侗族自治县东竹茶业有限公司 | 功夫红茶的加工方法 |
-
2015
- 2015-03-31 CN CN201510148570.XA patent/CN10613549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17683A (zh) * | 2011-06-30 | 2011-10-19 | 信阳市浉河区茶叶办公室 | 信阳红红茶加工工艺 |
CN102326635A (zh) * | 2011-10-25 | 2012-01-25 | 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试验站 | 桂热2号红茶加工工艺 |
CN102613323A (zh) * | 2012-04-06 | 2012-08-01 | 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试验站 | 桂热1号红茶加工工艺 |
CN102630769A (zh) * | 2012-05-09 | 2012-08-15 | 桂东县玲珑王茶叶开发有限公司 | 红茶加工方法 |
CN104430957A (zh) * | 2013-12-06 | 2015-03-25 | 三江侗族自治县东竹茶业有限公司 | 功夫红茶的加工方法 |
CN104430995A (zh) * | 2014-12-18 | 2015-03-25 | 宜宾川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 工夫红茶的加工工艺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50332A (zh) * | 2018-06-09 | 2018-11-23 | 山东腾骏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蒲公英红茶制备方法及其专用设备 |
CN113785892A (zh) * | 2021-08-27 | 2021-12-14 | 山西振东五和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连翘叶代用茶的制备方法 |
CN114468092A (zh) * | 2022-01-14 | 2022-05-13 | 卢氏县杨献民茶业有限公司 | 一种陈皮连翘红茶及其制备工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387127B (zh) | 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 | |
CN103518892B (zh) | 一种桑叶红茶加工方法 | |
CN106135480A (zh) | 一种黑茶的制备方法 | |
CN107047835A (zh) | 一种降低广东大叶种绿茶苦涩味的加工工艺 | |
CN105053363B (zh) | 一种桑叶保健茶的制作方法 | |
CN103918816A (zh) | 一种天柱红茶的加工工艺 | |
CN105767314A (zh) | 柑橘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538723A (zh) | 一种绿茶的制备方法 | |
CN103843952A (zh) | 铁皮石斛叶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4365886A (zh) | 一种茶叶加工工艺 | |
CN102273523A (zh) | 一种有机硒红茶的生产方法 | |
CN106490224A (zh) | 一种果味红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6135499A (zh) | 一种红茶制备方法 | |
CN104430957A (zh) | 功夫红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6798027A (zh) | 一种野生绿茶的制备方法 | |
CN102210365A (zh) | 一种保健茶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3392864A (zh) | 一种新型冷泡茶生产方法 | |
CN106359672A (zh) | 一种绿茶的制备方法 | |
CN104798926A (zh) | 具有健脾开胃功效的六堡茶的制备方法 | |
CN107232333A (zh) | 一种绿茶叶的加工工艺 | |
CN106798028A (zh) | 一种绿茶的制备方法 | |
CN106035774A (zh) | 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5594943A (zh) | 一种茶叶加工工艺 | |
CN106135478A (zh) | 一种富硒毛峰茶的制备工艺 | |
CN106306160A (zh) | 一种茉莉绿茶的加工工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123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