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04579A - Ic标签发行装置 - Google Patents

Ic标签发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04579A
CN106104579A CN201480076981.6A CN201480076981A CN106104579A CN 106104579 A CN106104579 A CN 106104579A CN 201480076981 A CN201480076981 A CN 201480076981A CN 106104579 A CN106104579 A CN 1061045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g
mentioned
write
individual body
r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698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04579B (zh
Inventor
堀江隆志
渡边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to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ato Holding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to Holdings Corp filed Critical Sato Holdings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018235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971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61045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45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045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45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198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setting parameters for the interrogator, e.g. programming parameters and operating m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3/00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 G06K13/02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the record carrier having longitudinal dimension comparable with transverse dimension, e.g. punched card
    • G06K13/07Transporting of cards between st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3/00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 G06K13/02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the record carrier having longitudinal dimension comparable with transverse dimension, e.g. punched card
    • G06K13/07Transporting of cards between stations
    • G06K13/073Transporting of cards between stations with continuous mov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7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 G06K19/07749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antenna of a non-contact smart card
    • G06K19/07773Antenna details
    • G06K19/07777Antenna details the antenna being of the inductive typ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18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Toxic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IC标签发行装置,提供一种能够高速并且可靠地进行与IC标签的通信处理,使发行速度提高的IC标签发行装置。是分别对作为IC标签连续体(1)排列的多列的IC标签写入识别数据并发行的IC标签发行装置,构成为具备:第二天线部(32),其作为针对多列的IC标签分别与每一列对置地配置,并以电磁感应方式在IC标签写入识别数据的多个写入列天线部发挥作用;以及第三天线部(33),其作为与第二天线部(32)相比配置在IC标签连续体(1)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并以电波式在IC标签写入识别数据的电波式天线部发挥作用,对于未能够使用第二天线部(32)写入识别数据的IC标签,使用第三天线部(33)写入识别数据。

Description

IC标签发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非接触的方式将所希望的识别数据分别写入到排列多列IC标签的IC标签连续体的各个IC标签并发行的IC标签发行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提出了通过使用具备IC芯片和天线,并能够以非接触的方式进行信息的电写入/读入的IC标签的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使商品的库存管理、销售管理等变得容易的技术。一般而言IC芯片和天线作为被形成在薄膜上的嵌体(镶嵌物)被标牌、价格牌用标签等纸张内包,构成IC标签。此外,虽然有时也将具备IC芯片和天线的嵌体本身称为IC标签、电子标签、无线标签、RFID标签,但在本说明书中,将具备IC芯片和天线的商品标签(价格牌用标签)、标牌等纸张称为IC标签。
IC标签一般而言作为IC标签连续地连接的IC标签连续体提供的情况较多,提出了在IC标签连续体以非接触的方式写入产品编号等所希望的数据,并且在各自的表面实施产品、生产者的数据、将这些数据编码而成的条形码等的打印并进行发行的IC标签发行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38179号公报
近年,IC标签的使用量增加,高速大量地发行IC标签的需求提高。为了使IC标签的发行速度提高,需要使IC标签连续体的输送速度高速化,但与IC标签的通信速度存在极限,若使IC标签连续体的输送速度高速化来使发行速度提高,则存在产生对IC标签的写入不良而成品率变差这样的问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鉴于上述问题点并解决以往技术的上述问题,提供能够高速并且可靠地进行与IC标签的通信处理,使发行速度提高的IC标签发行装置。
本发明通过以下那样的解决方法,解决上述课题。
本发明的IC标签发行装置是对作为IC标签连续体而排列的多列IC标签分别写入识别数据并发行的IC标签发行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多个写入列天线部,其针对多列的上述IC标签分别与每一列对置地配置,并以电磁感应方式对上述IC标签写入上述识别数据;以及电波式天线部,其与上述多个写入列天线部相比被配置在上述IC标签连续体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并以电波式对上述IC标签写入上述识别数据,针对未能够使用上述多个写入列天线部写入上述识别数据的上述IC标签,使用上述电波式天线部写入上述识别数据。
并且,在本发明的IC标签发行装置中,也可以在与上述多个写入列天线部相比上述IC标签连续体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具备针对多列的上述IC标签分别与每一列对置地配置,并以电磁感应方式从上述IC标签读取固有的标签ID的多个读取列天线部,针对未能够使用上述多个读取列天线部读取上述标签ID的上述IC标签,使用上述多个写入列天线部写入上述识别数据。
并且,在本发明的IC标签发行装置中,也可以使用了上述电波式天线部的上述识别数据的写入指定上述标签ID进行。
并且,在本发明的IC标签发行装置中,也可以上述写入列天线部除了与上述IC标签连续体的上述IC标签对置的面以外被电磁屏蔽。
并且,在本发明的IC标签发行装置中,也可以具备一边在输送带吸引上述IC标签连续体一边进行输送的输送部,上述写入列天线部以及上述电波式天线部与由上述输送部输送的上述IC标签连续体的上述IC标签对置地配置。
根据本发明,起到能够高速地进行与IC标签的通信处理,使发行速度提高这样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IC标签发行装置的实施方式的构成的示意侧面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IC标签连续体的一部分的构成的顶视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IC标签的构成的放大主视图以及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嵌体的构成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预处理装置的构成的示意侧面图。
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预处理装置的构成的示意顶视图。
图7是表示图1所示的预处理装置中的支承板的构成的示意顶视图。
图8是表示图5所示的第一天线部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图8所示的列天线部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图8所示的列天线部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图1所示的打印装置的构成的示意侧面图。
图12是表示图1所示的后处理装置的构成的示意侧面图。
图13是表示控制本发明所涉及的IC标签发行装置的实施方式的动作的控制部的构成的框图。
图14是表示图13所示的信息存储部所存储的产品信息例的图。
图15是表示图13所示的信息存储部所存储的页信息例以及再发行信息例的图。
图1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IC标签发行装置的实施方式的标签ID读取动作的流程图。
图1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IC标签发行装置的实施方式的标签ID读取动作的说明图。
图1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IC标签发行装置的实施方式的识别数据写入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IC标签发行装置针对IC标签连续体1,以非接触的方式分别向各个IC芯片写入所希望的数据,并且在各自的表面实施产品、生产者的信息、将这些信息编码而成的条形码等的打印并发行。参照图1,IC标签发行装置具备载置发行前的IC标签连续体1的载置台2、预处理装置3、打印装置4、后处理装置5、以及载置发行的IC标签连续体1的载置台2。
参照图2,IC标签连续体1是交替地折叠多列的IC标签10排列的页的连续纸张(折叠纸)。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第一列到第十列的十张*2行共二十张的IC标签10配置在一页。在IC标签连续体1的两侧以等间隔形成有输送孔11。另外,在形成输送孔11的区域的输送方向的前端附近印刷有表示页的开始的检测标记12。此外,IC标签连续体1也可以是缠绕为滚筒状的卷纸,该情况下,在每一行印刷表示IC标签10的开始的检测标记12即可。
参照图3的(a),在IC标签10包含有嵌体13。此外,图3的(a)是在图2以箭头A示出的区域的放大主视图,图3的(b)是图3的(a)所示的X-X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IC标签10是商品标签,如图3的(b)所示,嵌体13夹持并包含在表纸10a与里纸10b之间。
参照图3的(b)以及图4,嵌体13由基材13a、天线14、以及IC芯片15构成。嵌体13例如,通过利用合成树脂薄膜构成基材13a,在基材13a上形成由导电体构成的线状的天线14之后,使用导电性粘合剂在该天线14上粘合IC芯片15而构成。天线14具有以输送方向为长边方向的细长的形状,在长边方向中央部设置环状天线元件14a。而且,设置与环状天线元件14a连接,并朝向长边方向的前后两端直线状地延伸的偶极天线元件14b。并且在环状天线元件14a的长边方向的前后分别设置与偶极天线元件14b连接,且向与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之字形折回的曲折线天线元件14c。
在IC芯片15内置有EEPROM等即使不供给电源也保持存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IC芯片15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具备预先存储每个嵌体13的固有编号(以下,称为标签ID)的标签ID存储区域、和能够由用户改写的用户存储区域。IC芯片15具备基于使读写器的天线线圈与天线14的环状天线元件14a磁通耦合,来传递能量以及信号的电磁感应方式的通信功能、和基于在读写器的天线、天线14的偶极天线元件14b以及曲折线天线元件14c交换电波,来传递能量以及信号的电波方式的通信功能。
载置台2具有载置IC标签连续体1的载置板21。载置板21构成为能够根据IC标签连续体1的尺寸、纸质变更相对于预处理装置3以及后处理装置5的载置面的位置、载置面的角度。由此,能够将被载置于载置台2的IC标签连续体1顺畅地供给到预处理装置3,并且能够使从后处理装置5发行的IC标签连续体1整齐地载置到载置台2。
预处理装置3是针对IC标签连续体1的各个IC标签10(IC芯片15的用户存储区域)写入产品编号等用户所希望的数据的编码装置。参照图1以及图5,预处理装置3具备第一天线部31、第二天线部32、第三天线部33、第一牵引送纸部61、第一输送部62、第二输送部63、第一负压吸引部71、第二负压吸引部72、第三负压吸引部73、第四负压吸引部74、第一传感器81、第二传感器82、第三传感器83、以及第一旋转编码器部91。
第一牵引送纸部61被配置在收进发行前的IC标签连续体1的最上游,参照图5~图7,具备架设在驱动辊61a与从动辊61b之间并转动的无接头带61c、和经由驱动辊61a使无接头带61c转动的第一牵引送纸驱动马达61d,在无接头带61c形成有与IC标签连续体1的输送孔11卡合的输送销61e。由此,第一牵引送纸部61通过使无接头带61c转动,从而输送销61e依次以能够卡合或分离的方式与输送孔11卡合并朝向下游侧的第一输送部62来牵引输送IC标签连续体1。另外,在第一牵引送纸部61的驱动辊61a具备检测驱动辊61a的旋转的第一旋转编码器部91。在第一牵引送纸部61的附近设有对IC检测标签连续体1的检测标记12进行检测的第一传感器81。由此,构成为根据第一传感器81以及第一旋转编码器部91的检测结果,能够检测预处理装置3中的IC标签连续体1(IC标签10)的位置。
第一输送部62被配置在第一牵引送纸部61的下游侧,具备架设在驱动辊62a与从动辊62b之间并转动的环状的输送带62c、和经由驱动辊62a使输送带62c转动的第一输送带驱动马达62d。第一输送部62通过使输送带62c转动,朝向下游侧的第二输送部63输送载置于输送带62c的上面的IC标签连续体1。此外,在第一输送部62与第二输送部63之间设有检测IC标签连续体1的检测标记12的第二传感器82,构成为能够检测页的前端到达第一输送部62与第二输送部63之间。
另外,在上侧的输送带62c下方的驱动辊62a与从动辊62b之间的位置,在与上侧的输送带62c下面(内周面)接触的位置配置有支承板62e。因此,在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输送IC标签连续体1时,输送带62c在支承板62e上滑动的同时转动。
在支承板62e的与输送带62c对置的位置,沿输送方向形成有多个通过第一负压吸引部71的第一吸引风扇71a的旋转来吸引空气的吸引孔71b、和通过第二负压吸引部72的第二吸引风扇72a的旋转来吸引空气的吸引孔72b。而且,在输送带62c形成有许多的贯通孔62f。因此,通过第一负压吸引部71以及第二负压吸引部72的负压而IC标签连续体1以与输送带62c紧贴的状态被输送。
第二输送部63被配置在第一输送部62的下游侧,具备架设在驱动辊63a与从动辊63b之间并转动的环状的输送带63c、和经由驱动辊63a使输送带63c转动的第二输送带驱动马达63d。第二输送部63通过使输送带63c转动,朝向下游侧的打印装置4输送被载置于输送带63c的上面的IC标签连续体1。此外,在第二输送部63与打印装置4之间设有检测IC标签连续体1的检测标记12的第三传感器83,构成为能够检测页的前端到达第二输送部63与打印装置4之间。
另外,在上侧的输送带63c下方的驱动辊63a与从动辊63b之间的位置,在与上侧的输送带63c下面(内周面)接触的位置配置有支承板63e。因此,在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输送IC标签连续体1时,输送带63c在支承板63e上滑动的同时转动。
在支承板63e的与输送带63c对置的位置,沿输送方向形成多个通过第三负压吸引部73的第三吸引风扇73a的旋转来吸引空气的吸引孔73b、和通过第四负压吸引部74的第四吸引风扇74a的旋转来吸引空气的吸引孔74b。而且,在输送带63c形成有许多的贯通孔63f。因此,通过第三负压吸引部73以及第四负压吸引部74的负压而IC标签连续体1以与输送带63c紧贴的状态被输送。
第一天线部31以及第二天线部32与第一输送部62的上方接近并对置地配置。第一天线部31与第二天线部32是以电磁感应方式与IC标签10进行通信的天线,具有相同的构成。第一天线部31为了从IC标签10读取标签ID而使用。第二天线部32为了在IC标签10(IC芯片15的用户存储区域)写入产品编号等所希望的数据而使用。以下,将写入IC标签10的数据称为识别数据。以下,参照图8~图10对第一天线部31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8的(a),第一天线部31在分别与通过第一输送部62输送的IC标签连续体1的第一列~第十列的IC标签10对置的位置配置列天线部31a~31j。列天线部31a~31j分为上游侧的列天线部31a~31e、和下游侧的列天线部31f~31j被锯齿状地配置,上游侧的列天线部31a~31e分别与奇数列的IC标签10对置地配置,下游侧的列天线部31f~31j分别与偶数列的IC标签10对置地配置。
屏蔽板310是支承列天线部31a~31j的支承板,由铝等金属、导电性树脂等导电性物质构成。屏蔽板310与通过第一输送部62输送的IC标签连续体1接近并平行地配置,分别与列天线部31a~31j对应的开口部311a~311j分为上游侧的开口部311a~311e、和下游的开口部311f~311j被锯齿状地形成。开口部311a~311j是以输送方向为长边方向的细长的大致矩形形状,上游侧的开口部311a~311e仅上游侧的一个角的形状不同,下游的开口部311f~311j仅下游侧的一个角的形状不同。在屏蔽板310中,分别被形成在上游侧的开口部311a~311e之间、和下游的开口部311f~311j之间的区域成为防止彼此的通信干扰的干扰防止区域。
参照图9以及图10,列天线部31a~31j由与开口部311a~311j大致相同形状的印刷电路基板312、被形成在印刷电路基板312的下面的环状天线元件313、竖立设置在印刷电路基板312的端部的与环状天线元件313相反的上面的天线端子314、铁氧体片315、以及从上面侧覆盖印刷电路基板312的天线外壳316构成。印刷电路基板312仅竖立设置了天线端子314的端部侧的一个角的形状不同。天线外壳316由铝等金属、导电性树脂等导电性物质构成,形成天线端子314贯通的端子用开口316a,在使铁氧体片315夹在天线外壳316与印刷电路基板312之间的状态下使天线端子314贯通端子用开口316a,并在天线端子314安装未图示的扣环,从而印刷电路基板312被固定于天线外壳316。铁氧体片315能够从印刷电路基板312的上面侧覆盖环状天线元件313,抑制从印刷电路基板312的辐射。而且,以印刷电路基板312嵌入开口部311a~311j的方式,通过螺丝317使天线外壳316固定在屏蔽板310的上面侧。在该状态下,与IC标签连续体1对置的面以外被电磁屏蔽,印刷电路基板312的形成了环状天线元件313的面与由第一输送部62输送的IC标签连续体1直接对置。
由于开口部311a~311j、和印刷电路基板312是仅一个角的形状不同的细长的大致矩形形状,所以以唯一的方向嵌装。由于上游侧的开口部311a~311e仅上游侧的一个角的形状不同,所以在上游侧的列天线部31a~31e中,竖立连接在印刷电路基板312的端部的天线端子314位于上游侧。另外,由于下游的开口部311f~311j仅下游侧的一个角的形状不同,所以在下游侧的列天线部31f~31j中,竖立连接在印刷电路基板312的端部的天线端子314位于下游侧。这样,被配置在上游侧的列天线部31a~31e的各天线端子314、和被配置在下游侧的列天线部31f~31j的各天线端子314被配置在相互分离的方向。由此,能够防止被配置在上游侧的列天线部31a~31e的各天线端子314与被配置在下游侧的列天线部31f~31j的各天线端子314的干扰。
图9以及图10所示的符号318是以覆盖开口部311a~311j的方式被粘贴在屏蔽板310的下面的硅酮涂层板等非粘合涂层板。在IC标签连续体1是暂时安装于衬纸的标牌连续体的情况下,通过设置非粘合涂层板318,能够防止标牌与屏蔽板310贴合。此外,非粘合涂层板318能够以覆盖包含下面的开口部311a~311j的屏蔽板310整体的方式粘贴。
第三天线部33在第二输送部63的上方对置地配置。第三天线部33是以与第一天线部31以及第二天线部32不同的电波方式与IC标签10进行通信的天线。第三天线部33为了在IC标签10写入识别数据而使用。
打印装置4是在IC标签连续体1的各个IC标签10的表面实施产品、生产者的数据、将这些数据编码而成的条形码等的打印的打印单元。以下,将在IC标签10的表面打印的产品、生产者的数据、将这些数据编码而成的条形码等数据称为打印数据。参照图11,打印装置4具备打印部41、光定影部42、以及过滤器部43,参照图1,具备第二牵引送纸部64、第三输送部65、排出辊66、以及第五负压吸引部75。
第二牵引送纸部64被配置在收进来自预处理装置3的IC标签连续体1的最上游,参照图11,具备架设在驱动辊64a与从动辊64b之间并转动的无接头带64c、和经由驱动辊64a使无接头带64c转动的第二牵引送纸驱动马达64d,在无接头带64c形成有与IC标签连续体1的输送孔11卡合的输送销64e。由此,第二牵引送纸部64通过使无接头带64c转动,而输送销64e依次以能够卡合或分离的方式与输送孔11卡合朝向下游侧的打印部41来牵引输送IC标签连续体1。另外,在第二牵引送纸部64的驱动辊64a具备检测驱动辊64a的旋转的第二旋转编码器部92。在第二牵引送纸部64与打印部41之间设有检测IC标签连续体1的检测标记12的第四传感器84。由此,构成为根据第四传感器84以及第二旋转编码器部92的检测结果,能够检测打印装置4中的IC标签连续体1(IC标签10)的位置。
打印部41采用通过激光在感光鼓形成潜像,利用调色剂将该潜像显影,之后转印到IC标签10的表面的激光等电子照片方式。打印部41在IC标签连续体1的各个IC标签10的表面实施产品、生产者的数据、将这些数据编码而成的条形码等的打印,并且在IC标签10以外的页前端附近的区域,例如在形成了输送孔11的区域打印页编号。此外,打印部41的打印方式并不限定于电子照片方式,也可以是热转印式、热敏式、喷墨式。
第三输送部65被配置在打印部41的下游侧,具备架设在驱动辊65a与从动辊65b之间并转动的环状的输送带65c、和经由驱动辊65a使输送带65c转动的第三输送带驱动马达65d。第三输送部65通过使输送带65c转动,经由下游侧的排出辊66朝向后处理装置5来输送被载置于输送带65c的上面的IC标签连续体1。
另外,在上侧的输送带65c下方的驱动辊65a与从动辊65b之间的位置,在与上侧的输送带65c下面(内周面)接触的位置配置有支承板65e。因此,在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输送IC标签连续体1时,输送带65c在支承板65e上滑动的同时转动。
在支承板65e的与输送带65c对置的位置沿输送方向形成多个通过第五负压吸引部75的第五吸引风扇75a的旋转来吸引空气的吸引孔。而且,在输送带65c形成有许多的贯通孔。因此,通过第五负压吸引部75的负压而IC标签连续体1以与输送带65c紧贴的状态被输送。
光定影部42通过对由第三输送部65输送的IC标签连续体1的表面,照射使用了氙管等的闪光,使通过打印部41转印的调色剂融化使调色剂像定影。由此,能够不给予IC标签10损伤(外力),而非接触地使调色剂像定影。
过滤器部43是用于消除在通过光定影部42的光定影时产生的气体、异臭的空气过滤器。
后处理装置5验证在IC标签连续体1的各个IC标签10正确地写入了识别数据,并且对未正确地写入识别数据的IC标签10做记号。参照图12,后处理装置5具备第四天线部51、压花处理部52、第四输送部67、第六负压吸引部76、第七负压吸引部77、页编号读取部93、第五传感器85、第六传感器86、以及第七传感器87。
第四输送部67被配置在收进来自打印装置4的IC标签连续体1的后处理装置5的最上游,具备架设在驱动辊67a与从动辊67b之间并转动的环状的输送带67c、和经由驱动辊67a使输送带67c转动的第四输送带驱动马达67d。第四输送部67通过使输送带67c转动,朝向下游侧的压花处理部52来输送被载置于输送带67c的上面的IC标签连续体1。此外,在第四输送部67与压花处理部52之间,设有检测IC标签连续体1的检测标记12的第六传感器86,构成为能够检测页的前端到达第四输送部67与压花处理部52之间。另外,在压花处理部52的排出口设有检测IC标签连续体1的检测标记12的第七传感器87,构成为能够检测在压花处理部52的卡纸等。
另外,在上侧的输送带67c下方的驱动辊67a与从动辊67b之间的位置,在与上侧的输送带67c下面(内周面)接触的位置配置有支承板67e。因此,在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输送IC标签连续体1时,输送带67c在支承板67e上滑动的同时转动。
在支承板67e的与输送带67c对置的位置,沿输送方向形成有多个通过第六负压吸引部76的第六吸引风扇76a的旋转来吸引空气的吸引孔、和通过第七负压吸引部77的第七吸引风扇77a的旋转来吸引空气的吸引孔。而且,在输送带67c形成有许多的贯通孔。因此,通过第六负压吸引部76以及第七负压吸引部77的负压而IC标签连续体1以与输送带67c紧贴的状态被输送。
第五传感器85被配置在收进来自打印装置4的IC标签连续体1的后处理装置5中的最上游附近,构成为能够检测页的前端到达后处理装置5。另外,页编号读取部93也被配置在收进来自打印装置4的IC标签连续体1的最上游附近,若通过第五传感器85检测到页的前端到达后处理装置5,则通过拍摄IC标签连续体1的表面,读取在打印装置4打印的页编号。
第四天线部51在第四输送部67的上方对置地配置。第四天线部51是以与第一天线部31以及第二天线部32不同的电波方式与IC标签10进行通信的天线。第四天线部51为了从由第四输送部67输送的IC标签10读取标签ID和写入IC标签10的识别数据而使用。
参照图12,压花处理部52分别与多列的IC标签10的各个对应地设置刀具部件53。刀具部件53是进行切断IC标签10的端部的一部分,并折弯的压花处理的记号赋予单元。而且,压花处理部52针对未正确地写入识别数据的IC标签10,进行使用刀具部件53切掉其端部的一部分,并折弯的压花处理。
第一天线部31以及第二天线部32、第三天线部33、以及第四天线部51分别与第一输送部62的输送带62c以及支承板62e、第二输送部63的输送带63c以及支承板63e、第四输送部67的输送带67c以及支承板67e对置配置。因此,输送带62c、63c、67c、和支承板62e、63e、67e为了良好地保持在各天线部与相对的IC标签连续体1(IC标签10)之间进行的通信,优选是IC标签连续体1(IC标签10)的天线的共振频率不变动的低介电常数。另外,由于输送带62c、63c、67c以分别被负压在支承板62e、63e、67e的方向的状态滑动,所以输送带62c、63c、67c与支承板62e、63e、67e的滑动所引起的摩耗较少、输送带62c、63c、67c以及支承板62e、63e、67e耐摩擦性优异(摩擦系数较低的材料)且不容易带电较重要。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输送带62c、63c、67c采用聚氨酯带,并且作为支承板62e、63e、67e采用POM(聚甲醛树脂)板。
接下来,参照图13~图15对控制本实施方式的IC标签发行装置的动作的控制部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3,本实施方式的IC标签发行装置具备输送控制部101、写入控制部102、打印控制部103、信息存储部110、标签ID读取部121、第一识别数据写入部122、第二识别数据写入部123、以及识别数据读取部124。
输送控制部101是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等的微型计算机等信息处理部。在输送控制部101的ROM存储有用于进行IC标签连续体1的输送控制的控制程序。输送控制部101通过读出存储于ROM的控制程序,并使控制程序展开在RAM,根据来自位置传感器组(第一传感器81、第一旋转编码器部91、第二传感器82、第三传感器83、第四传感器84、第二旋转编码器部92、第五传感器85、第六传感器86、第七传感器87)的输入来控制输送构成要素组(第一牵引送纸驱动马达61d、第一输送带驱动马达62d、第二输送带驱动马达63d、第二牵引送纸驱动马达64d、第三输送带驱动马达65d、第四输送带驱动马达67d)、和吸引构成要素组(第一吸引风扇71a、第二吸引风扇72a、第三吸引风扇73a、第四吸引风扇74a、第五吸引风扇75a、第六吸引风扇76a、第七吸引风扇77a)使IC标签连续体1输送。
写入控制部102是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ROM(Read OnlyMemory)、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的微型计算机等信息处理部。在写入控制部102的ROM存储有用于在IC标签连续体1的各个IC标签10写入识别数据的控制程序。写入控制部102通过读出存储于ROM的控制程序,并使控制程序在RAM展开,来控制通信构成要素组(标签ID读取部121、第一识别数据写入部122、第二识别数据写入部123、识别数据读取部124)在IC标签连续体1的各个IC标签10写入识别数据。
打印控制部103是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ROM(Read OnlyMemory)、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的微型计算机等信息处理部。在打印控制部103的ROM存储有使打印部41以及光定影部42动作的控制程序。打印控制部103通过读出存储于ROM的控制程序,并使控制程序在RAM展开,来控制打印部41以及光定影部42使打印数据打印在IC标签连续体1的各个IC标签10的表面。
信息存储部110是半导体存储器、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等存储单元,具备产品信息存储部111、页信息存储部112、以及再发行信息存储部113。
产品信息存储部111是存储经由未图示的网络、各种记录媒体输入的产品信息的存储单元。如图14所示,产品信息是由写入IC标签连续体1的各个IC标签10的识别数据(管理编号等)、在IC标签连续体1的各个IC标签10的表面打印的打印数据(产品编号、产品名等)、以及写入识别数据的IC标签10的标签ID构成的一览信息。此外,标签ID在到在IC标签10写入识别数据为止,图14的(a)所示是空栏,在IC标签10写入了识别数据之后,图14的(b)所示记述写入了识别数据的IC标签10的标签ID。
页信息存储部112是存储按照IC标签连续体1的每一页生成的页信息的存储单元。参照图15的(a),页信息由表示标签ID的页上的位置的行列信息、读取的标签ID、在一页的各个IC标签10写入的识别数据(管理编号等)、在一页的各个IC标签10的表面打印的打印数据(产品编号、产品名等)、以及写入识别数据的IC标签10的标签ID构成。此外,作为页信息存储部112,也可以在写入控制部102、打印控制部103的RAM上确保存储区域,作为缓存使用。
再发行信息存储部113是存储在最后集中再发行的再发行信息的存储单元。参照图15的(b),再发行信息由向IC标签10的写入失败的识别数据、和对应的打印数据(产品编号、产品名等)构成。
标签ID读取部121是使用第一天线部31,以电磁感应方式从通过第一输送部62输送的IC标签连续体1的IC标签10读取标签ID的读写器。此外,标签ID读取部121构成为具有在频率不同的多个频道与IC标签10进行通信的功能,至少在宽度方向以及倾斜方向相邻的列天线部31a~31j中,使用不同的频道。
第一识别数据写入部122是使用第二天线部32,以电磁感应方式在由第一输送部62输送的IC标签连续体1的IC标签10写入识别数据的读写器。此外,第一识别数据写入部122构成为具有在频率不同的多个频道与IC标签10进行通信的功能,至少在宽度方向以及倾斜方向相邻的列天线部32a~32j中,使用不同的频道。
第二识别数据写入部123是使用第三天线部33,以电波方式在由第二输送部63输送的IC标签连续体1的IC标签10写入识别数据的读写器。
识别数据读取部124是使用第四天线部51,以电波方式从由第四输送部67输送的IC标签连续体1的IC标签10读取标签ID和识别数据的读写器。
接下来,参照图16~图18对本实施方式的IC标签发行装置的发行动作进行详细说明。
若IC标签连续体1被设置在第一牵引送纸部61,并按下未图示的开始按钮,则输送控制部101控制输送构成要素组(第一牵引送纸驱动马达61d、第一输送带驱动马达62d、第二输送带驱动马达63d、第二牵引送纸驱动马达64d、第三输送带驱动马达65d、第四输送带驱动马达67d)使IC标签连续体1输送。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IC标签发行装置中,以打印装置4的打印速度为基准进行IC标签连续体1的输送,在预处理装置3以及后处理装置5中,IC标签连续体1一直以被输送的状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
参照图16,输送控制部101对通过被设在第一牵引送纸部61的附近的第一传感器81进行的检测标记12的检测来进行待机(步骤A01)。然后,若通过第一传感器81检测到通知页的开始的检测标记12,则向写入控制部102通知检测标记12的检测。
然后,被通知了检测标记12的检测的写入控制部102生成空栏的页信息(步骤A02)。接下来,输送控制部101根据第一旋转编码器部91的检测结果,把握IC标签连续体1的输送距离,对第一行的IC标签10到达第一天线部31中位于上游侧的列天线部31a~31e进行待机(步骤A03)。具体而言,若第一行奇数列的IC标签10的环状天线元件14a的全部进入列天线部31a~31e的环状天线元件313内则判断为到达。
若第一行的IC标签10到达第一天线部31中位于上游侧的列天线部31a~31e,则从输送控制部101向写入控制部102通知该主旨。写入控制部102通过标签ID读取部121分别从第一行的奇数列的IC标签10读取标签ID(步骤A04),并将读取的标签ID记述于在步骤A02生成的页信息(步骤A05)。未能够读取标签ID的IC标签10的数据记录维持为空栏的状态。图17的(a)示出了从第一行的奇数列的全部的IC标签10分别读取标签ID成功,而读取的标签ID记述于页信息的状态。
接下来,输送控制部101根据第一旋转编码器部91的检测结果,把握IC标签连续体1的输送距离,对第一行的IC标签10到达第一天线部31中位于下游侧的列天线部31f~31j进行待机(步骤A06)。具体而言,若第一行偶数列的IC标签10的环状天线元件14a的全部进入列天线部31f~31j的环状天线元件313内则判断为到达。
若第一行的IC标签10到达第一天线部31中位于下游侧的列天线部31f~31j,则从输送控制部101向写入控制部102通知该主旨。写入控制部102通过标签ID读取部121分别从第一行的偶数列的IC标签10读取标签ID(步骤A07),并将读取的标签ID记述于在步骤A02生成的页信息(步骤A08)。
在该时刻,根据是否记述了标签ID来判断第一行的正常的IC标签10。写入控制部102从产品信息依次读出使其存储于第一行的正常的IC标签10的识别数据和打印数据,并在记述了标签ID的页信息的数据记录中记述读出的识别数据以及打印数据(步骤A09)。图17的(b)示出了从第一行的偶数列的全部的IC标签10分别读取标签ID成功,而在页信息中在第一行的全部的数据记录分别记述标签ID,并且记述了从产品信息读出的识别数据以及打印数据的状态。此外,从产品信息读出并记述于页信息的识别数据以及打印数据为了不再次从产品信息读出并被记述于页信息而通过标志等进行控制。
接下来,输送控制部101根据第一旋转编码器部91的检测结果,把握IC标签连续体1的输送距离,对第二行的IC标签10到达第一天线部31中位于上游侧的列天线部31a~31e进行待机(步骤A10)。具体而言,若第二行奇数列的IC标签10的环状天线元件14a的全部进入列天线部31a~31e的环状天线元件313内则判断为到达。
若第二行的IC标签10到达第一天线部31中位于上游侧的列天线部31a~31e,则从输送控制部101向写入控制部102通知该主旨。写入控制部102通过标签ID读取部121分别从第二行的奇数列的IC标签10读取标签ID(步骤A11),并将读取的标签ID记述于在步骤A02生成的页信息(步骤A12)。
接下来,输送控制部101根据第一旋转编码器部91的检测结果,把握IC标签连续体1的输送距离,对第二行的IC标签10到达第一天线部31中位于下游侧的列天线部31f~31j进行待机(步骤A13)。具体而言,若第二行偶数列的IC标签10的环状天线元件14a的全部进入列天线部31f~31j的环状天线元件313内则判断为到达。
若第二行的IC标签10到达第一天线部31中位于下游侧的列天线部31f~31j,则从输送控制部101向写入控制部102通知该主旨。写入控制部102通过标签ID读取部121分别从第二行的偶数列的IC标签10读取标签ID(步骤A14),并将读取的标签ID记述于在步骤A02生成的页信息(步骤A15)。在该时刻,根据是否记述了标签ID来判断第二行的正常的IC标签10。写入控制部102从产品信息依次读出使其存储于第二行的正常的IC标签10的识别数据和打印数据,并在记述了标签ID的页信息的数据记录中记述读出的识别数据以及打印数据(步骤A16)。图15的(a)示出了未能够从第二行第一列的IC标签10读取标签ID,而第二行第一列的数据记录成为空栏的状态。
此外,在步骤A04、A07、A11、A14的标签ID的读取也可以进行多次直至IC标签10脱离列天线部31a~31j的通信区域(IC标签10的环状天线元件14a脱离列天线部31a~31j的环状天线元件313)。
在步骤A1~A16进行的标签ID的读取动作为了判断IC标签10是否正常地发挥作用而进行。因此,根据在页信息中是否记述了标签ID来判断IC标签10是否正常。
另外,在步骤A06的第一行的IC标签10到达第一天线部31中位于下游侧的列天线部31f~31j的时刻、和在步骤A10的第二行的IC标签10到达第一天线部31中位于上游侧的列天线部31a~31e的时刻有时根据IC标签10的间距、列天线部31a~31j的大小、布局而先后紧接着或者几乎同时。该情况下,虽然在位于上游侧的列天线部31a~31e、和位于下游侧的列天线部31f~31j同时进行通信,但由于在倾斜方向相邻的列天线部31a~31j中,使用不同的频道进行通信,所以能够防止干扰而可靠地与作为对象的IC标签10进行通信。
参照图18,输送控制部101根据第一旋转编码器部91的检测结果,把握IC标签连续体1的输送距离,对第一行的IC标签10到达第二天线部32中位于上游侧的列天线部32a~32e进行待机(步骤B01)。具体而言,若第一行奇数列的IC标签10的环状天线元件14a的全部进入列天线部32a~32e的环状天线元件313内则判断为到达。
若第一行的IC标签10到达第二天线部32中位于上游侧的列天线部32a~32e,则从输送控制部101向写入控制部102通知该主旨。写入控制部102通过第一识别数据写入部122对第一行的奇数列的IC标签10写入记述于页信息的识别数据(步骤B02),并判断是否全部成功写入(步骤B03)。然后,在步骤B03并不是全部的写入成功,而写入控制部102在有识别数据的写入失败的IC标签10的情况下,从页信息提取包括写入失败的识别数据的数据记录(标签ID和识别数据)(步骤B04),并暂时存储于RAM等。
接下来,输送控制部101根据第一旋转编码器部91的检测结果,把握IC标签连续体1的输送距离,对第一行的IC标签10到达第二天线部32中位于下游侧的列天线部32f~32j进行待机(步骤B05)。具体而言,若第一行偶数列的IC标签10的环状天线元件14a的全部进入列天线部32f~32j的环状天线元件313内则判断为到达。
若第一行的IC标签10到达第二天线部32中位于下游侧的列天线部32f~32j,则从输送控制部101向写入控制部102通知该主旨。写入控制部102通过第一识别数据写入部122对第一行的偶数列的IC标签10写入记述于页信息的识别数据(步骤B06),并判断是否全部成功写入(步骤B07)。然后,在步骤B07并不是全部的写入成功,而写入控制部102在有识别数据的写入失败的IC标签10的情况下,从页信息提取包括写入失败的识别数据的数据记录(标签ID和识别数据)(步骤B08),并暂时存储于RAM等。
接下来,输送控制部101根据第一旋转编码器部91的检测结果,把握IC标签连续体1的输送距离,对第二行的IC标签10到达第二天线部32中位于上游侧的列天线部32a~32e进行待机(步骤B09)。具体而言,若第二行奇数列的IC标签10的环状天线元件14a的全部进入列天线部32a~32e的环状天线元件313内则判断为到达。
若第二行的IC标签10到达第二天线部32中位于上游侧的列天线部32a~32e,则从输送控制部101向写入控制部102通知该主旨。写入控制部102通过第一识别数据写入部122对第二行的奇数列的IC标签10写入记述于页信息的识别数据(步骤B10),并判断是否全部成功写入(步骤B11)。然后,在步骤B11并不是全部的写入成功,而写入控制部102在有识别数据的写入失败的IC标签10的情况下,从页信息提取包括写入失败的识别数据的数据记录(标签ID和识别数据)(步骤B12),并暂时存储于RAM等。
接下来,输送控制部101根据第一旋转编码器部91的检测结果,把握IC标签连续体1的输送距离,对第二行的IC标签10到达第二天线部32中位于下游侧的列天线部32f~32j进行待机(步骤B13)。具体而言,若第二行偶数列的IC标签10的环状天线元件14a的全部进入列天线部32f~32j的环状天线元件313内则判断为到达。
若第二行的IC标签10到达第二天线部32中位于下游侧的列天线部32f~32j,则从输送控制部101向写入控制部102通知该主旨。写入控制部102通过第一识别数据写入部122对第二行的偶数列的IC标签10写入记述于页信息的识别数据(步骤B14),并判断是否全部成功写入(步骤B015)。然后,在步骤B15并不是全部的写入成功,而写入控制部102在有识别数据的写入失败的IC标签10的情况下,从页信息提取包括写入失败的识别数据的数据记录(标签ID和识别数据)(步骤B16),并暂时存储于RAM等。
此外,在步骤B02、B06、B10、B13的识别数据的写入也可以进行多次直至IC标签10脱离列天线部32a~32j的通信区域(IC标签10的环状天线元件14a脱离列天线部32a~32j的环状天线元件313)。
此外,在步骤B02、B06、B10、B14的识别数据的写入针对能够读取标签ID,并在页信息记述了识别数据的IC标签10进行。另外,由于在步骤B02、B06、B10、B14的识别数据的写入确定对象的IC标签10,所以不确认IC标签10的标签ID,而直接进行。并且,在步骤B05的第一行的IC标签10到达第二天线部32中位于下游侧的列天线部32f~32j的时刻、和在步骤B09的第二行的IC标签10到达第二天线部32中位于上游侧的列天线部32a~32e的时刻根据IC标签10的间距、列天线部32a~32j的大小、布局而有时先后紧接着或者几乎同时。该情况下,虽然在位于上游侧的列天线部32a~32e、和位于下游侧的列天线部32f~32j同时进行通信,但由于在倾斜方向相邻的列天线部32a~32j中,使用不同的频道进行通信,所以能够防止干扰而可靠地与作为对象的IC标签10进行通信。
接下来,输送控制部101根据第一旋转编码器部91的检测结果,把握IC标签连续体1的输送距离,对在步骤B02、B06、B10、B13进行了识别数据的写入的IC标签10到达第三天线部32的通信区域进行待机(步骤B17)。然后,若在步骤B02、B06、B10、B13进行了识别数据的写入的IC标签10到达第三天线部33的通信区域,则从输送控制部101向写入控制部102通知该主旨。写入控制部102针对在步骤B02、B06、B10、B13的识别数据的写入失败的IC标签10,通过第二识别数据写入部123写入识别数据(步骤B18)。第二识别数据写入部123基于在步骤B04、B08、B12、B16提取的数据记录,指定标签ID并在IC标签10写入识别数据。
此外,第二识别数据写入部123使用第三天线部33以电波方式与IC标签10进行通信,所以与电磁感应方式相比通信区域较宽,但第一天线部31和第二天线部32除了与IC标签连续体1对置的面以外被电磁屏蔽,所以防止与标签ID读取部121、第一识别数据写入部122的通信的干扰。
接下来,输送控制部101根据第一旋转编码器部91的检测结果,把握IC标签连续体1的输送距离,向打印装置4通知相应页的到达。然后,打印装置4通过由第四传感器84检测检测标记12来检测相应页的前端,在相应页打印页编号,并且在相应页的IC标签10的表面分别打印页信息所记述的打印数据(步骤B19)。
接下来,若后处理装置5的第五传感器85通过第五传感器85检测到相应页的检测标记12,则输送控制部101向页编号读取部93以及写入控制部102通知检测标记12的检测,在页编号读取部93读取打印在相应页的页编号(步骤B20)。页编号的读取为了确定页而进行。因此,除了页编号以外也可以打印条形码等记号并读取,但通过打印用户能够直接识别页的页编号,能够容易地进行通过人工的检查。
接下来,写入控制部102通过识别数据读取部124并使用第四天线部51,从由第四输送部67输送的IC标签连续体1的IC标签10读取标签ID以及识别数据(步骤B21)。然后,写入控制部102比较在步骤B21读取的标签ID以及识别数据、和由页编号读取部93读取的页编号的页信息(步骤B22),判断是否全部一致(步骤B23)。
在步骤B23存在不一致的数据记录的情况下,即在未能够读取页信息所记述的识别数据、在与页信息不同的标签ID的IC标签10写入了识别数据的情况下,作为不一致的数据记录将识别数据和打印数据作为再发行信息记述于再发行信息存储部113(步骤B24)。图15的(b)示出了未能够从第一行第五列的IC标签10读取页信息所记述的识别数据,而作为再发行信息记述了第一行第五列的识别数据和打印数据的例子。
接下来,如图14的(b)所示,以识别数据为密钥将在步骤B23一致的数据记录的标签ID记述于产品信息(步骤B25),并结束一页的发行动作。此外,步骤A01~步骤B25的发行动作按照每一页并行处理。而且,在基于产品信息的发行动作结束之后,进行基于再发行信息的发行动作。
写入控制部102向压花处理部52通知未能够读取标签ID的IC标签10、和识别数据不与页信息一致的IC标签10的位置信息。然后,压花处理部52对未能够读取标签ID的IC标签10、和识别数据不与页信息一致的IC标签10实施压花处理并发行。
由此,在切断发行的IC标签连续体1并使其排列时,能够简单地区分未能够正确地写入识别数据的IC标签10,能够与基于再发行信息发行的IC标签10替换。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IC标签10以十列*2行构成一页,但构成一页的列数以及行数任意。然后,根据构成一页的IC标签10的列数、尺寸,适当地设定第一天线部31中的列天线部31a~31j、和第二天线部32中的列天线部32a~32j的数目、布局。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构成为对作为IC标签连续体1排列的多列IC标签10分别写入识别数据并发行的IC标签发行装置,具备:多个作为写入列天线部发挥作用的第二天线部32,它们针对多列IC标签10与每一列分别对置地配置,并以电磁感应方式在IC标签10写入识别数据;以及作为电波式天线部发挥作用的第三天线部33,其与第二天线部32相比配置在IC标签连续体1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并以电波式在IC标签10写入识别数据,针对未能够使用第二天线部32写入识别数据的IC标签10,使用第三天线部33写入识别数据。
根据该构成,即使使IC标签连续体1的输送速度高速化而产生未能够使用第二天线部32写入识别数据的IC标签10,也能够通过第三天线部33写入识别数据,所以能够高速并且可靠地进行与IC标签的通信处理,使发行速度提高。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构成为具备与第二天线部32相比在IC标签连续体1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针对多列的IC标签10分别与每列对置地配置,并以电磁感应方式从IC标签10读取固有的标签ID的多个作为读取列天线部发挥作用的第一天线部31,对于未能够使用第一天线部31读取标签ID的IC标签10,使用第二天线部32写入识别数据。
根据该构成,能够将未能够读取标签ID的IC标签10从识别数据的写入对象排除,所以能够使识别数据的写入效率提高,使发行速度提高。另外,在第二天线部32中,不从IC标签10读取标签ID,而直接写入识别数据即可,所以能够缩短写入识别数据的时间。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使用第三天线部33的识别数据的写入指定标签ID进行。
根据该构成,在使用了第三天线部33的识别数据的写入时,能够精确定位地指定使用第二天线部32的识别数据的写入失败的IC标签10。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二天线部32除了与IC标签连续体1的IC标签10对置的面以外被电磁屏蔽
根据该构成,能够防止使用第二天线部32的通信与使用第三天线部33的通信的干扰。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具备一边在输送带(62c、63c)吸引IC标签连续体1一边进行输送的作为输送部第一输送部62和第二输送部63,
第二天线部32与由第一输送部62输送的IC标签连续体1的IC标签10对置地配置,第三天线部33与由第二输送部63输送的IC标签连续体1的IC标签10对置地配置。
根据该构成,IC标签连续体1的IC标签10能够可靠地以正对的状态与第二天线部32以及第三天线部33进行通信,能够使通信精度提高。
以上,以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是一个例子,当然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实施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IC标签连续体,2…载置台,3…预处理装置,4…打印装置,5…后处理装置,10…IC标签,11…输送孔,12…检测标记,13…嵌体,13a…基材,14…天线,14a…环状天线元件,14b…偶极天线元件,14c…曲折线天线元件,15…IC芯片,21…载置板,31…第一天线部,31a~31j…列天线部,32…第二天线部,32a~32j…列天线部,33…第三天线部,41…打印部,42…光定影部,43…过滤器部,51…第四天线部,52…压花处理部,53…刀具部件,61…第一牵引送纸部,61a…驱动辊,61b…从动辊,61c…无接头带,61d…第一牵引送纸驱动马达,61e…输送销,62…第一输送部,62a…驱动辊,62b…从动辊,62c…输送带,62d…第一输送带驱动马达,62e…支承板,62f…贯通孔,63…第二输送部,63a…驱动辊,63b…从动辊,63c…输送带,63d…第二输送带驱动马达,63e…支承板,63f…贯通孔,64…第二牵引送纸部,64a…驱动辊,64b…从动辊,64c…无接头带,64d…第二牵引送纸驱动马达,64e…输送销,65…第三输送部,65a…驱动辊,65b…从动辊,65c…输送带,65d…第三输送带驱动马达,65e…支承板,66…排出辊,67…第四输送部,67a…驱动辊,67b…从动辊,67c…输送带,67d…第四输送带驱动马达,67e…支承板,71…第一负压吸引部,71a…第一吸引风扇,71b…吸引孔,72…第二负压吸引部,72a…第二吸引风扇,72b…吸引孔,73…第三负压吸引部,73a…第三吸引风扇,73b…吸引孔,74…第四负压吸引部,74a…第四吸引风扇,74b…吸引孔,75…第五负压吸引部,75a…第五吸引风扇,76…第六负压吸引部,76a…第六吸引风扇,77…第七负压吸引部,77a…第七吸引风扇,81…第一传感器,82…第二传感器,83…第三传感器,84…第四传感器,85…第五传感器,86…第六传感器,87…第七传感器,91…第一旋转编码器部,92…第二旋转编码器部,93…页编号读取部,101…输送控制部,102…写入控制部,103…打印控制部,110…信息存储部,111…产品信息存储部,112…页信息存储部,113…再发行信息存储部,121…标签ID读取部,122…第一识别数据写入部,123…第二识别数据写入部,124…识别数据读取部,310…屏蔽板,311a~311j…开口部,312…印刷电路基板,313…环状天线元件,314…天线端子,315…铁氧体片,316…天线外壳,316a…端子用开口,317…螺丝,318…非粘合涂层板。

Claims (5)

1.一种IC标签发行装置,是对作为IC标签连续体而排列的多列IC标签分别写入识别数据并发行的IC标签发行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写入列天线部,其针对多列的上述IC标签分别与每一列对置地配置,并以电磁感应方式对上述IC标签写入上述识别数据;以及
电波式天线部,其与上述多个写入列天线部相比被配置在上述IC标签连续体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并以电波式对上述IC标签写入上述识别数据,
针对未能够使用上述多个写入列天线部写入上述识别数据的上述IC标签,使用上述电波式天线部写入上述识别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C标签发行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与上述多个写入列天线部相比上述IC标签连续体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具备针对多列的上述IC标签分别与每一列对置地配置,并以电磁感应方式从上述IC标签读取固有的标签ID的多个读取列天线部,
针对未能够使用上述多个读取列天线部读取上述标签ID的上述IC标签,使用上述多个写入列天线部写入上述识别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IC标签发行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用上述电波式天线部的上述识别数据的写入指定上述标签ID进行,能够指定使用多个上述写入列天线部的上述识别数据的写入失败的上述IC标签。
4.根据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IC标签发行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写入列天线部除了与上述IC标签连续体的上述IC标签对置的面以外被电磁屏蔽。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IC标签发行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一边在输送带吸引上述IC标签连续体一边进行输送的输送部,
上述写入列天线部以及上述电波式天线部与由上述输送部输送的上述IC标签连续体的上述IC标签对置地配置。
CN201480076981.6A 2014-03-31 2014-07-28 Ic标签发行装置 Active CN1061045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82356.4A CN110097146B (zh) 2014-03-31 2014-07-28 Ic标签发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72565 2014-03-31
JP2014072565A JP6316065B2 (ja) 2014-03-31 2014-03-31 Icタグ発行装置
PCT/JP2014/069836 WO2015151303A1 (ja) 2014-03-31 2014-07-28 Icタグ発行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82356.4A Division CN110097146B (zh) 2014-03-31 2014-07-28 Ic标签发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04579A true CN106104579A (zh) 2016-11-09
CN106104579B CN106104579B (zh) 2019-04-05

Family

ID=5423966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82356.4A Active CN110097146B (zh) 2014-03-31 2014-07-28 Ic标签发行方法
CN201480076981.6A Active CN106104579B (zh) 2014-03-31 2014-07-28 Ic标签发行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82356.4A Active CN110097146B (zh) 2014-03-31 2014-07-28 Ic标签发行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9984260B2 (zh)
EP (1) EP3128464B1 (zh)
JP (1) JP6316065B2 (zh)
CN (2) CN110097146B (zh)
WO (1) WO20151513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16065B2 (ja) 2014-03-31 2018-04-25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Icタグ発行装置
JP2015194815A (ja) * 2014-03-31 2015-11-05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Icタグ発行装置およびシールド板
US11369862B2 (en) * 2017-07-18 2022-06-28 ZmartFun Electronics, Inc. Sensory chessboard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positions of chess pieces on a chessboard and transmitting those positions to a computer or other electronic recording device
BR112020007472A2 (pt) * 2017-10-24 2020-10-27 Avery Dennison Retail Information Services Llc dispositivo condutivo plano que forma uma bobina para uma etiqueta de rfid quando dobrado
JP1619244S (zh) * 2018-02-16 2018-12-03
USD918877S1 (en) * 2019-03-22 2021-05-11 Myruns Engineering Sports, S.L. Antenna
USD893464S1 (en) * 2019-04-01 2020-08-18 Avery Dennison Retail Information Services, Llc RFID antenna
DE102021128488A1 (de) 2021-11-02 2023-05-04 Jochen Renfordt Vorrichtung zum Codieren von auf Bögen angeordneten RFID-Etiketten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07510A1 (en) * 2008-04-04 2009-10-07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ssuing wireless IC tag
CN102129587A (zh) * 2011-03-25 2011-07-20 东莞永洪印刷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标签自动写入、检测装置
CN201965641U (zh) * 2011-01-30 2011-09-07 深圳德诚信用咭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非接触式ic卡的读写检测装置
CN102298684A (zh) * 2010-06-25 2011-12-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避免射频识别系统中信号干扰的方法、系统及阅读器
CN102819758A (zh) * 2012-07-10 2012-12-12 上海欣方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在运动生产线上提高射频标签读写成功率的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68082A (ja) 2001-11-30 2003-06-13 Toppan Forms Co Ltd Rf−idの検査方法および検査システムおよび検査対象のrf−idフォーム
JP4380323B2 (ja) * 2003-12-25 2009-12-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無線タグリーダライタ、タグテープ、及び無線タグ作成方法
JP4268514B2 (ja) 2003-12-25 2009-05-27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タグ発行装置
JP4720098B2 (ja) * 2004-04-16 2011-07-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Id発行管理システム、物品情報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id発行管理方法
CN100530575C (zh) * 2004-07-30 2009-08-19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层压系统、ic薄片、ic薄片卷、以及ic芯片的制造方法
JP2006127075A (ja) * 2004-10-28 2006-05-18 Sato Corp Rfid用紙製造装置及びrfid用紙製造装置における検査方法
JP2006211050A (ja) * 2005-01-25 2006-08-10 Nec Corp 電子タグシステム、電子タグ及び電力制御方法
JP4086052B2 (ja) * 2005-04-25 2008-05-14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Icタグ処理装置及び処理方法、並びにプリンタ
JP4799050B2 (ja) 2005-05-31 2011-10-19 株式会社サトー 印字装置
JP2007025762A (ja) * 2005-07-12 2007-02-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Rfidタグの検査装置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基材シート
JP2007188392A (ja) * 2006-01-16 2007-07-26 Toppan Printing Co Ltd 非接触式icタグ書込読出装置
JP4815230B2 (ja) * 2006-02-17 2011-11-16 株式会社サトー Rfid連続体およびその印字発行方法
JP2008052515A (ja) * 2006-08-24 2008-03-06 Canon Finetech Inc 記録媒体列およびその生成方法
US20080100329A1 (en) 2006-10-31 2008-05-01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up inline testing of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inlays
JP4743434B2 (ja) * 2006-12-28 2011-08-1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非接触icタグ
JP5019584B2 (ja) 2007-02-02 2012-09-05 株式会社ユニバーサルエンターテインメント カード処理装置
JP2008250573A (ja) * 2007-03-29 2008-10-16 Brother Ind Ltd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無線タグ通信装置
JP2009057121A (ja) 2007-08-30 2009-03-19 Nec Tokin Corp カードリーダ・ライタ
JP4892440B2 (ja) 2007-09-07 2012-03-07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ラベラ装置及びラベラ
JP4492656B2 (ja) 2007-09-13 2010-06-3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無線タグ処理装置、および処理システム
JP5386117B2 (ja) 2008-06-24 2014-01-15 株式会社ミヤコシ Rfタグラベルテープの製造装置
JP5664405B2 (ja) 2011-03-29 2015-02-0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無線タグ処理装置
JP2012243217A (ja) 2011-05-23 2012-12-10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エンコード装置およびエンコード方法
JP5890726B2 (ja) 2012-03-30 2016-03-22 トッパン・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情報読取装置
KR101288161B1 (ko) 2012-04-13 2013-07-19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Rfid 태그 인코딩 장치
JP6316065B2 (ja) 2014-03-31 2018-04-25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Icタグ発行装置
JP6132800B2 (ja) * 2014-03-31 2017-05-24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Icタグ発行装置
JP2015194815A (ja) 2014-03-31 2015-11-05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Icタグ発行装置およびシールド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07510A1 (en) * 2008-04-04 2009-10-07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ssuing wireless IC tag
CN102298684A (zh) * 2010-06-25 2011-12-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避免射频识别系统中信号干扰的方法、系统及阅读器
CN201965641U (zh) * 2011-01-30 2011-09-07 深圳德诚信用咭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非接触式ic卡的读写检测装置
CN102129587A (zh) * 2011-03-25 2011-07-20 东莞永洪印刷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标签自动写入、检测装置
CN102819758A (zh) * 2012-07-10 2012-12-12 上海欣方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在运动生产线上提高射频标签读写成功率的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04579B (zh) 2019-04-05
WO2015151303A1 (ja) 2015-10-08
US9984260B2 (en) 2018-05-29
EP3128464A4 (en) 2017-11-15
EP3128464A1 (en) 2017-02-08
US10242238B2 (en) 2019-03-26
EP3128464B1 (en) 2019-09-04
CN110097146B (zh) 2023-08-08
CN110097146A (zh) 2019-08-06
US20180247093A1 (en) 2018-08-30
JP2015194913A (ja) 2015-11-05
US20170091495A1 (en) 2017-03-30
JP6316065B2 (ja) 2018-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04579A (zh) Ic标签发行装置
US8525676B2 (en) Container for including at least a RFID tag,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with a RFID tag, management server for managing production information of a RFID tag, and management system for managing production information of a RFID tag
CN106133758B (zh) Ic标签发行装置
US10255542B2 (en) IC tag issuing apparatus and shield plate
JP6577619B2 (ja) Icタグ発行装置およびシールド板
CN106164935B (zh) Ic标签发行装置
JP6250486B2 (ja) Icタグ発行装置
JP6258752B2 (ja) Icタグ発行装置
JP6231930B2 (ja) Icタグ発行装置
JP6462031B2 (ja) Icタグ発行方法およびicタグ発行装置
JP7075920B2 (ja) Icタグ発行方法及びicタグ発行装置
CN117766977A (zh) 射频识别(rfid)打印机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2751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