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54550B - 记录介质排出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介质排出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54550B
CN106054550B CN201610186654.7A CN201610186654A CN106054550B CN 106054550 B CN106054550 B CN 106054550B CN 201610186654 A CN201610186654 A CN 201610186654A CN 106054550 B CN106054550 B CN 1060545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belt
recording medium
posture
guide member
push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8665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54550A (zh
Inventor
古谷隆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0545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545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545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545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2Means for discharging uncollated sheet copy material, e.g. discharging rollers, exit tray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73Feeding path after the fixing point and up to the discharge tray or the finisher, e.g. special treatment of copy material to compensate for effects from the fix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58Article switches or diver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24Pile receivers multiple or compartmented, e.d. for alternate, programmed, or selective fil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9/00Associating, collating, or gathering articles or webs
    • B65H39/10Associating articles from a single source, to form, e.g. a writing-pad
    • B65H39/11Associating articles from a single source, to form, e.g. a writing-pad in superposed carri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3/00Power transmission; Driving means
    • B65H2403/20Belt drives
    • B65H2403/21Timing bel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3/00Power transmission; Driving means
    • B65H2403/50Driving mechanisms
    • B65H2403/51Cam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0Other elements in fac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3Oscillating, pivoting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face of material, e.g. diverting means
    • B65H2404/632Wedge me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30Other features of supports for sheets
    • B65H2405/33Compartmented support
    • B65H2405/332Superposed compart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8/00Specific machines
    • B65H2408/10Specific machines for handling sheet(s)
    • B65H2408/11Sorters or machines for sorting articles
    • B65H2408/111Sorters or machines for sorting articles with stationary location in space of the bins and a diverter per b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06Office-type machines, e.g. photocop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Separation, Sorting, Adjustment, Or Bending Of Sheets To Be Conveye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介质排出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记录介质排出装置具有:多个排出盘,记录介质被排出到多个排出盘上;引导部件,其以在第1姿势和第2姿势之间切换姿势的方式设置,当引导部件采取第1姿势时,容许向多个排出盘中的一个排出盘排出记录介质,当引导部件采取第2姿势时,限制向所述一个排出盘排出记录介质;切换机构,其使引导部件的姿势在第1姿势和第2姿势间切换。切换机构具有:多个带轮;传动带,其卷挂在多个带轮上;推压部件,其随传动带的运动而移动,推压引导部件。传动带具有:接触区域,其与各带轮接触;限制接触区域,其与各带轮的接触被限制。推压部件以从外表面侧和内表面侧夹持限制接触区域的方式固定在传动带上。

Description

记录介质排出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记录介质排出装置以及具有该记录介质排出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该记录介质排出装置具有多个排出盘,记录介质被排出到该排出盘上。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人们公知一种设置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上的记录介质排出装置。
例如,有如下一种记录介质排出装置,即,该记录介质排出装置具有:多个排出盘,记录介质被排出到排出盘上;引导部件,其能够在容许记录介质被排出到多个排出盘中的一个排出盘上的姿势和限制记录介质被排出到上述一个排出盘上的姿势之间切换;切换机构,其切换引导部件的姿势。上述切换机构具有:多个带轮;传动带,其被卷挂在多个带轮上;推压部件,其随着传动带的运动而移动,推压引导部件。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记录介质排出装置中,如果推压部件在其一部分进入传动带的内表面侧的状态下被固定在传动带上的话,在推压部件经过与各带轮相对应的区域时,各带轮会与推压部件发生干涉,导致传动带难以移动。因此,通常情况下,推压部件与传动带的外表面一体成型。
然而,如果如上述那样将推压部件与传动带的外表面一体成型的话,会使传动带的形状特殊化。因此,难以使用价格便宜且通用的带部件作为传动带,可能会导致记录介质排出装置的制造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不会使传动带的形状特殊化的情况下,将推压部件固定在传动带上,使传动带移动。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所涉及的记录介质排出装置具有多个排出盘、引导部件以及切换机构。记录介质被排出到所述多个排出盘上。所述引导部件以在第1姿势和第2姿势之间切换姿势的方式设置,当所述引导部件采取所述第1姿势时,容许向所述多个排出盘中的一个排出盘排出所述记录介质,当所述引导部件采取所述第2姿势时,限制向所述一个排出盘排出所述记录介质。所述切换机构使所述引导部件的姿势在所述第1姿势和所述第2姿势之间切换。所述切换机构具有多个带轮、传动带以及推压部件。所述传动带卷挂在所述多个带轮上。所述推压部件随所述传动带的运动而移动,推压所述引导部件。所述传动带具有:接触区域,其与各所述带轮接触;限制接触区域,其与各所述带轮的接触受到限制。所述推压部件以从外表面侧和内表面侧夹持所述限制接触区域的方式固定在所述传动带上。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上述记录介质排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大致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纸张排出装置中、将纸张排出到第2排出盘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纸张排出装置中的切换机构及其周围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换机构中、沿主动带轮处剖切而成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换机构中、沿支承带轮处剖切而成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纸张排出装置中的传动带和推压部件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纸张排出装置中、将纸张排出到第1排出盘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换机构中的从动带轮及其周围部分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换机构中的从动带轮及其周围部分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换机构中、沿从动带轮处剖切而成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换机构中、推压部件的主体部与限制板的倾斜部接触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换机构中的从动带轮及其周围部分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说明。为了便于说明,将图1的纸面近身侧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侧(正面侧)。适当标注在各图中的箭头Fr、Rr、L、R、U、Lo分别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上侧、下侧。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多功能一体机2(图像形成机构);后处理装置3,其配置在多功能一体机2的左方;纸张排出装置4(记录介质排出装置),其配置在后处理装置3的上方。
首先,对多功能一体机2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多功能一体机2具有箱体状的多功能一体机主体5。在多功能一体机主体5的下部收装有多个供纸盒6。在各供纸盒6内盛装有纸张S(记录介质)。
在多功能一体机主体5的上部设置有图像形成部7。图像形成部7具有感光鼓8(图像载体)、充电器10、曝光器11、显影装置12、转印装置13、清洁装置14以及静电消除器15。
在多功能一体机主体5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传送纸张S的第1传送路径P1。在第1传送路径P1的上游端部设置有多个供纸单元16,该多个供纸单元16设置在各供纸盒6的右上方。在第1传送路径P1的中游部,于感光鼓8与转印装置13之间设置有转印部17。在第1传送路径P1的下游部设置有定影装置18。
在多功能一体机主体5的上端部设置有用于读取原稿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21。在图像读取装置21的上方设置有原稿自动传送装置22,该原稿自动传送装置22用于自动地将原稿传送给图像读取装置21。
接下来,对多功能一体机2的动作进行说明。
当对多功能一体机2作出打印开始的指示后,首先,由充电器10使感光鼓8的表面带电。接着,由来自曝光器11的激光对感光鼓8进行与图像数据相对应的曝光,使感光鼓8上形成静电潜像。然后,显影装置12将该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另外,感光鼓8上残留的调色剂和电荷分别被清洁装置14和静电消除器15去除。
另外,由各供纸单元16从各供纸盒6中取出的纸张S经第1传送路径P1向下游侧传送,进入转印部17。在该转印部17,感光鼓8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纸张S上。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S经第1传送路径P1进一步向下游侧传送,进入定影装置18。在该定影装置18中,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在纸张S上。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S从第1传送路径P1的下游端部被排出到后处理装置3。
接下来,对后处理装置3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后处理装置3具有壳体24。在壳体24的左侧面上,从上侧按顺序突出设置有第1上侧排出盘26、第2上侧排出盘27以及下侧排出盘28。
在壳体24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传送纸张S的第2传送路径P2。第2传送路径P2的上游端部与多功能一体机2的第1传送路径P1的下游端部连接。在第2传送路径P2的上游部设置有打孔装置32。第2传送路径P2在打孔装置32的下游侧分岔形成上侧传送路径P2a和下侧传送路径P2b。在下侧传送路径P2b的上游部设置有装订装置35,在下侧传送路径P2b的下游部设置有纸张折叠装置36。
接下来,对后处理装置3的动作进行说明。
由多功能一体机2的第1传送路径P1的下游端部排出的纸张S进入后处理装置3的第2传送路径P2的上游端部,根据需要被打孔装置32实施打孔处理后,被分开送至上侧传送路径P2a和下侧传送路径P2b。被送至上侧传送路径P2a的纸张S的一部分被排出到纸张排出装置4,被送至上侧传送路径P2a的纸张S的另一部分被排出到第1上侧排出盘26上。根据需要,被送至下侧传送路径P2b的纸张S的一部分在被装订装置35实施装订处理后,被排出到第2上侧排出盘27上。根据需要,被送至下侧传送路径P2b的纸张S的另一部分在被装订装置35实施装订处理并被纸张折叠装置36实施折叠处理后,被排出到下侧排出盘28上。
接下来,对纸张排出装置4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纸张排出装置4通过后处理装置3与多功能一体机2连接。如图2所示,纸张排出装置4具有:箱体41;驱动马达42(驱动源),其配置在箱体41的后下方;传送机构43,其收装在箱体41的右端部;第1~第6排出盘44a~44f,其从箱体41向左侧突出;第1~第5引导部件45a~45e,其收装在箱体41的右侧部;切换机构46,其配置在箱体41的前方。
箱体41呈在左右方向上扁平的长方体形状。在箱体41的内部,沿上下方向设置有用于传送纸张S的第3传送路径P3。第3传送路径P3的下端部(上游端部)与后处理装置3的上侧传送路径P2a的下游端部连接。在箱体41的内部,沿上下方向隔开间隔排列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6个)引导板47。在箱体41的前板41Fr的右端部,设置有朝前方突出的抵接板48。在箱体41的右侧面上设置有开口部49,开口部49被能够开闭的罩部件50盖住。另外,在图2中,罩部件50以切掉一部分的形式表示。
驱动马达42设置在箱体41的后板41Rr的后表面侧(外表面侧)。驱动马达42例如由步进马达构成,以能够正反转的方式设置。
传送机构43具有沿第3传送路径P3从下侧向上侧传送纸张S的功能。传送机构43通过第1单向离合器(未图示)与驱动马达42连接。
第1~第6排出盘44a~44f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排列设置。第1~第6排出盘44a~44f按照从下侧(纸张S的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向上侧(纸张S的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顺序配置,即,配置顺序为第1排出盘44a、第2排出盘44b、第3排出盘44c、第4排出盘44d、第5排出盘44e、第6排出盘44f。第1排出盘44a与第2排出盘44b的配置间隔大于第1排出盘44a以外的排出盘44b~44f间的配置间隔(例如,第2排出盘44b与第3排出盘44c的配置间隔)。
各排出盘44a~44f通过排列设置在箱体41的内部的各引导板47与第3传送路径P3连接,沿第3传送路径P3被传送过来的纸张S能够通过各引导板47被排出到各排出盘44a~44f上。
第1~第5引导部件45a~45e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排列设置。第1~第5引导部件45a~45e按照从下侧(纸张S的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向上侧(纸张S的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顺序配置,即,配置顺序为第1引导部件45a、第2引导部件45b、第3引导部件45c、第4引导部件45d、第5引导部件45e。
各引导部件45a~45e具有:引导轴53,其沿前后方向延伸;多个引导片54(在图2中仅表示有2个),其固定在横跨引导轴53的前侧部分到后侧部分的部分上;被推压片55,其固定在引导轴53的前端部。引导轴53架设在箱体41的前板41Fr和后板41Rr之间,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在箱体41上。各引导片54在箱体41的内部面对第3传送路径P3。被推压片55配置在箱体41的前板41Fr的前表面侧(外表面侧)。被推压片55具有:基板56,其固定在引导轴53的前端部;弯折板57,其从基板56的右端部向前方弯折。
各引导部件45a~45e以能够在第1姿势(在图2中为第2引导部件45b的姿势)和第2姿势(在图2中为第1引导部件45a和第3~第5引导部件45c~45e的姿势)之间切换的方式设置。
如图3所示,切换机构46配置在箱体41的前板41Fr的前表面侧(外表面侧)。切换机构46具有:主动带轮60;从动带轮61,其配置在主动带轮60的上方;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5个)支承带轮62,其配置在主动带轮60与从动带轮61之间;传动带63,其卷挂在主动带轮60、从动带轮61以及多个支承带轮62上;推压部件65,其固定在传动带63上;一对限制板66(限制部件,在图3中仅表示了后侧的限制板66),其分别配置在传动带63的前侧和后侧;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5个)螺旋弹簧68(施力部件),其配置在传动带63的右方。
主动带轮60与传动带63的下端部(长度方向上的第1端部)卡合。在主动带轮60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主动齿轮70。主动带轮60固定在驱动轴71的外周,以能够与驱动轴71一起转动的方式设置。主动带轮60通过第2单向离合器(未图示)与驱动马达42(参照图2)连接。
如图3所示,从动带轮61与传动带63的上端部(长度方向上的第2端部)卡合。在从动带轮61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从动齿轮73。从动带轮61能够以从动轴74为中心转动。
多个支承带轮62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排列设置。各支承带轮62能够以支轴76为中心转动。各支承带轮62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与各引导部件45a~45e的被推压片55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相对应。在各支承带轮62的外周面上没有设置齿轮。
传动带63在圆周方向上呈环形。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下方向为传动带63的长度方向,前后方向为传动带63的宽度方向。
在传动带63的内周面上,于传动带63的圆周方向上的整个区域设置有传动带侧齿轮75(在图3中仅表示了一部分)。传动带侧齿轮75与主动带轮60的主动齿轮70啮合并与从动带轮61的从动齿轮73啮合。传动带63以随着主动带轮60的转动而运动且沿圆周方向作圆周移动的方式构成。另外,适当标注在各图中的箭头X表示传动带63的运动方向(圆周移动方向)。
如图4、图5所示,传动带63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大于各带轮60~62(在图4中仅表示了主动带轮60,在图5中仅表示了支承带轮62)中的与传动带63接触的部分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在传动带63上设置有接触区域R1和限制接触区域R2,其中,接触区域R1能够与各带轮60~62接触;限制接触区域R2设置在接触区域R1的前后方向上的两外侧,其与各带轮60~62的接触受到限制。
如图6所示,推压部件65具有:主体部80,其设置在传动带63的外表面侧(在图6中为左侧);一对延伸部81,其从主体部80的在传动带63的运动方向上的上游侧部分(在图6中为上部)向传动带63的内表面侧(在图6中为右侧)延伸;一对弯曲部82,其从各延伸部81的在传动带63的运动方向上的下游侧部分(在图6中为下部)向前后方向上的内侧弯曲;被检测部83,其从主体部80的前表面向前方突出。
如图3所示,在推压部件65的主体部80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推压突起84,该推压突起84从正面观察时大致呈梯形。如图4、图5所示,主体部80的内表面与传动带63的接触区域R1的外表面接触,并且与传动带63的各限制接触区域R2的外表面接触。推压部件65的各延伸部81设置在传动带63的前后方向上的两外侧。推压部件65的各弯曲部82的外表面与传动带63的各限制接触区域R2的内表面接触,而不与传动带63的接触区域R1的内表面接触。通过采用上述结构,推压部件65以从外表面侧和内表面侧直接夹持传动带63的各限制接触区域R2(相当于整个传动带63的前后两端部)的方式固定在传动带63上。
如图2、图3所示,各限制板66呈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形状。各限制板66设置在传动带63的圆周方向上的整个区域内。在各限制板66之间架设有驱动轴71、从动轴74和各支轴76。
如图4、图5所示,各限制板66通过覆盖推压部件65的基端侧部分(从外表面侧和内表面侧直接夹持传动带63的各限制接触区域R2的部分)的前后方向上的外侧,来限制推压部件65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在前侧的限制板66的右端部设置有向前方弯折的前侧弯折部85,在后侧的限制板66的左端部设置有向后侧弯折的后侧弯折部86。
如图2、图3所示,多个螺旋弹簧68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排列设置。各螺旋弹簧68安装在箱体41的抵接板48与各引导部件45a~45e的被推压片55的弯折板57之间。各螺旋弹簧68对各引导部件45a~45e施加使其切换为第2姿势(在图2、图3中,第1引导部件45a和第3~第5引导部件45e的姿势)的力。
接下来,对纸张排出装置4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进行纸张排出动作时,使驱动马达42向一个方向转动。这样,当驱动马达42向一个方向转动时,该转动通过第1单向离合器(未图示)被传递给传送机构43,使传送机构43动作。伴随于此,纸张S沿第3传送路径P3从下侧被传送到上侧。
图7表示第1引导部件45a采取第1姿势、第2~第5引导部件45b~45e采取第2姿势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沿第3传送路径P3从下侧被传送到上侧的纸张S被第1引导部件45a的各引导片54改变朝向而向左侧传送,被排出到第1排出盘44a上。
另外,图2表示第2引导部件45b采取第1姿势、第1引导部件45a和第3~第5引导部件45c~45e采取第2姿势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沿第3传送路径P3从下侧被传送到上侧的纸张S不会被第1引导部件45a的各引导片54改变朝向,而是进一步向上侧传送。之后,纸张S被第2引导部件45b的各引导片54改变朝向而向左侧传送,被排出到第2排出盘44b上。
如上所述,当第1引导部件45a采取第1姿势时,容许向第1排出盘44a排出纸张S,当第1引导部件45a采取第2姿势时,限制向第1排出盘44a排出纸张S。对于第2~第5引导部件45b~45e,情况也与之相同,当第2~第5引导部件45b~45e采取第1姿势时,分别容许向第2~第5排出盘44b~44e排出纸张S,当第2~第5引导部件45b~45e采取第2姿势时,分别限制向第2~第5排出盘44b~44e排出纸张S。另外,当第1~第5引导部件45a~45e均采取第2姿势时,分别限制向第1~第5排出盘44a~44e排出纸张S,而是使纸张排出到第6排出盘44f上。
另外,当如上所述那样驱动马达42向一个方向转动时,驱动马达42的转动的传递被第2单向离合器(未图示)阻断,而不会传递给主动带轮60。因此,主动带轮60不会转动,传动带63也不会运动。
另外,当进行各引导部件45a~45e的姿势切换动作时,使驱动马达42向与上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反方向)转动。这样,当驱动马达42向反方向转动时,该转动通过第2单向离合器(未图示)传递给主动带轮60,使该主动带轮60转动。这样,当主动带轮60转动时,主动带轮60的转动被传递给传动带63,使该传动带63运动,并且,主动带轮60的转动通过传动带63传递给从动带轮61,使该从动带轮61转动。
另外,当如上所述那样传动带63转动时,固定在传动带63上的推压部件65沿传动带63的圆周方向移动。例如,在将纸张S排出到第2排出盘44b上时,如图2所示那样,使推压部件65移动到与第2引导部件45b的被推压片55相对应的位置。伴随于此,推压部件65的推压突起84推压第2引导部件45b的被推压片55的弯折板57,使第2引导部件45b克服螺旋弹簧68的作用力从第2姿势切换为第1姿势。此时,如图5所示,支承带轮62从内表面侧支承传动带63的接触区域R1,从而限制传动带63向内表面侧发生变形(弯曲)。
另外,例如,在从将纸张S排出到第2排出盘44b上的状态向将纸张S排出到第1排出盘44a上的状态变化时,使传动带63运动,如图7所示那样,使推压部件65移动到与第1引导部件45a的被推压片55相对应的位置。伴随于此,推压部件65的推压突起84推压第1引导部件45a的被推压片55的弯折板57,使第1引导部件45a克服螺旋弹簧68的作用力从第2姿势切换为第1姿势。另外,由推压部件65的推压突起84对第2引导部件45b的被推压片55的弯折板57的推压状态被解除,在螺旋弹簧68的作用下,第2引导部件45b从第1姿势切换为第2姿势。再者,推压部件65的被检测部83进入检测机构(未图示)的发光部与受光部之间,由检测机构检测出推压部件65的位置。
如上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切换机构46使各引导部件45a~45e的姿势在第1姿势和第2姿势之间切换。这样,当切换各引导部件45a~45e的姿势时,当推压部件65经过与各带轮60~62相对应的区域时,如图4、图5所示,各带轮60~62(在图4中仅表示出了主动带轮60,在图5中仅表示出了支承带轮62)的一部分插入到推压部件65的各弯曲部82的前后方向上的内侧。
另外,当如上所述那样驱动马达42向反方向转动时,驱动马达42的转动的传递被第1单向离合器(未图示)阻断,而不会传递给传送机构43。因此,传动机构43不会转动,不会进行纸张S的传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推压部件65以从外表面侧和内表面侧直接夹持传动带63的各限制接触区域R2的方式固定在传动带63上。因此,不需要使推压部件65与传动带63的外表面一体成型,便能够抑制各带轮60~62与推压部件65相干涉。伴随于此,不需要使传动带63的形状特殊化,便能够将推压部件65固定在传动带63上,使传动带63运动。因此,根据情况,也可以采用价格便宜且通用的带部件作为传动带63,能够降低纸张排出装置4的制造成本。
另外,推压部件65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受到各限制板66的限制。因此,能够间接地限制传动带63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使传动带63的运动轨迹保持稳定。
另外,各限制板66设置在传动带63的圆周方向上的整个区域内,并局部覆盖推压部件65的前后方向上的外侧。因此,不仅能够限制传动带63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还能够抑制推压部件65的倾倒。
另外,推压部件65具有:主体部80,其与传动带63的接触区域R1的外表面接触,并且与传动带63的各限制接触区域R2接触;一对延伸部81,其从主体部80延伸出来,设置在传动带63的前后方向上的外侧,即前侧和后侧;一对弯曲部82,其从各延伸部81向前后方向上的内侧弯曲,与传动带63的各限制接触区域R2的内表面接触。因此,能够可靠地将推压部件65固定在传动带63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各限制板66覆盖推压部件65的基端侧部分的前后方向上的外侧的情况进行了说明。换言之,对各限制板66局部覆盖推压部件65的前后方向上的外侧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另外,在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各限制板66也可以整体覆盖推压部件65的前后方向上的外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第1排出盘44a与第2排出盘44b的配置间隔大于第1排出盘44a以外的排出盘44b~44f间的配置间隔(例如,第2排出盘44b与第3排出盘44c的配置间隔)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另外,在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中,所有的排出盘间的配置间隔也可以相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在第1引导部件45a(在纸张S的传送方向上位于最上游侧的引导部件)采取第1姿势时,纸张S被排出到纸张排出装置4的第1排出盘44a上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另外,在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在第1引导部件45a(在纸张S的传送方向上位于最上游侧的引导部件)采取第1姿势时,纸张S也可以被排出到设置在多功能一体机2或者后处理装置3上的托盘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纸张排出装置4通过后处理装置3与多功能一体机2连接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另外,在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纸张排出装置4也可以与多功能一体机2直接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使用多功能一体机2作为用于将纸张排出到纸张排出装置4内的图像形成机构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另外,在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多功能一体机2以外的机构作为用于将纸张排出到纸张排出装置4内的图像形成机构。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换机构90进行说明。另外,由于限制板91(限制部件)以外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而省略说明。
如图8、图9所示,各限制板91仅设置在传动带63的圆周方向上的一部分上。各限制板91呈圆盘状,与从动带轮61配置在同一轴线Y上。在各限制板91的内表面的外周区域(能够与推压部件65的主体部80接触的区域)设置有倾斜部92,该倾斜部92朝前后方向上的内侧向轴线Y一侧倾斜。
另外,虽未图示,但是,各限制板91也与主动带轮60和各支承带轮62设置在同一轴线上。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切换机构90中,当推压部件65经过与从动带轮61相对应的区域时(推压部件65沿从动带轮61进行U形转弯时),如图10所示,推压部件65的基端侧部分(从外表面侧和内表面侧直接夹持传动带63的各限制接触区域R2的部分)的前后方向上的外侧被各限制板91覆盖。因此,能够在不使各限制板91大型化的情况下限制传动带63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各限制板91仅设置在传动带63的圆周方向上的一部分上,因而,当推压部件65在不存在各限制板91的区域(各带轮60~62的配置间隔)移动时,推压部件65的位置可能会向前侧或者后侧偏移。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如图11所示,推压部件65的主体部80与任意一个限制板91的倾斜部92接触,沿倾斜部92向前后方向上的内侧被引导。伴随于此,能够对推压部件65的位置偏移进行修正。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各限制板91配置在多个带轮60~62中的所有带轮上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另外,在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各限制板91也可以仅配置在多个带轮60~62中的一部分带轮上。例如,各限制板91可以仅配置在主动带轮60和从动带轮61上,反之,各限制板91也可以仅配置在各支承带轮62上。
另外,在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可以在推压部件65的主体部80中的能够与各限制板91接触的区域设置倾斜面93,该倾斜面93朝前后方向上的内侧向传动带63的运动方向上的下游侧(在图12中为上侧)倾斜。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即使在推压部件65在不存在各限制板91的区域移动时,推压部件65的位置向前侧或者后侧偏移,也能够通过使推压部件65的主体部80的倾斜面93与限制板91接触,来对推压部件65的位置偏移进行修正。

Claims (10)

1.一种记录介质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排出盘、引导部件以及切换机构,其中,
记录介质被排出到所述多个排出盘上;
所述引导部件在第1姿势和第2姿势之间切换姿势,当所述引导部件采取所述第1姿势时,容许向所述多个排出盘中的一个排出盘排出所述记录介质,当所述引导部件采取所述第2姿势时,限制向所述一个排出盘排出所述记录介质;
所述切换机构使所述引导部件的姿势在所述第1姿势和所述第2姿势之间切换,
所述切换机构具有:
多个带轮;
传动带,其卷挂在所述多个带轮上;
推压部件,其随所述传动带的运动而移动,推压所述引导部件,
所述传动带具有:
接触区域,其与各所述带轮接触;
限制接触区域,其与各所述带轮的接触受到限制,
所述推压部件以从外表面侧和内表面侧夹持所述限制接触区域的方式固定在所述传动带上,
所述推压部件具有:
主体部,其与所述接触区域的外表面接触,并且与各所述限制接触区域的外表面接触;
被检测部,其从所述主体部向所述传动带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突出,
伴随着所述推压部件的移动,所述被检测部进入检测机构的发光部与受光部之间,由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出所述推压部件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限制部件,所述限制部件用于限制所述推压部件在所述传动带的宽度方向上的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介质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件设置在所述传动带的圆周方向上的整个区域内,并且至少局部覆盖所述推压部件的在所述传动带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介质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件与所述多个带轮中的一个带轮配置在同一轴线上,在所述推压部件经过与所述一个带轮相对应的区域时,所述限制部件至少局部覆盖所述推压部件的在所述传动带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介质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限制部件上,于与所述推压部件接触的区域设置有倾斜部,所述倾斜部朝所述传动带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向所述轴线一侧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记录介质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推压部件上,于与所述限制部件接触的区域设置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朝所述传动带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向所述传动带的运动方向上的下游侧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介质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接触区域设置在所述接触区域的在所述传动带的宽度方向上的两外侧,
所述推压部件具有:
一对延伸部,其从所述主体部延伸出来,设置在所述传动带的宽度方向上的两外侧;
一对弯曲部,其从各所述延伸部向所述传动带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弯曲,与各所述限制接触区域的内表面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介质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带轮包括:
主动带轮,其与所述传动带的长度方向上的第1端部卡合,且与驱动源连接;
从动带轮,其与所述传动带的长度方向上的第2端部卡合;
支承带轮,其配置在所述主动带轮与所述从动带轮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记录介质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动带轮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主动齿轮,
在所述从动带轮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从动齿轮,
在所述传动带的内周面上设置有传动带侧齿轮,所述传动带侧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并且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
所述支承带轮在所述传动带的长度方向上的位置与所述引导部件相对应。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1~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介质排出装置。
CN201610186654.7A 2015-04-08 2016-03-29 记录介质排出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60545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79154A JP6361558B2 (ja) 2015-04-08 2015-04-08 記録媒体排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79154 2015-04-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54550A CN106054550A (zh) 2016-10-26
CN106054550B true CN106054550B (zh) 2019-01-01

Family

ID=55637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86654.7A Active CN106054550B (zh) 2015-04-08 2016-03-29 记录介质排出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054893B2 (zh)
EP (1) EP3085650B1 (zh)
JP (1) JP6361558B2 (zh)
CN (1) CN1060545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33430B2 (ja) * 2016-08-31 2020-07-2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排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15841A (en) * 1975-09-11 1977-04-05 Rank Xerox Ltd. Sorter
US6334611B1 (en) * 1999-01-18 2002-01-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aper discharging apparatus for printer
US20100001462A1 (en) * 2008-07-04 2010-01-07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Sheet discharge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114615B (it) * 1977-05-04 1986-01-27 Pirelli Conghia di trasmissione trapezoidale
US4299382A (en) * 1978-10-06 1981-11-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sorting and stacking apparatus
US4494748A (en) * 1981-12-30 1985-01-22 Olympus Optical Co., Ltd. Collator
JPH0829817B2 (ja) * 1989-04-25 1996-03-27 日本ケミコン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
JPH0522490Y2 (zh) * 1990-04-06 1993-06-10
JPH04210142A (ja) * 1990-11-30 1992-07-31 Bando Chem Ind Ltd フェルト付ベルト
US5970833A (en) * 1997-07-17 1999-10-26 Elsner Engineering Works, Inc. Stacking machine and method
JP4179058B2 (ja) * 2003-06-02 2008-11-12 ユニマテック株式会社 搬送ベルト
JP2005075488A (ja) * 2003-08-28 2005-03-24 Tsubakimoto Chain Co アタッチメントを取り付ける搬送用歯付ベルト
TW201334983A (zh) * 2012-02-24 2013-09-01 Primax Electronics Ltd 具有紙張排出裝置之後處理設備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15841A (en) * 1975-09-11 1977-04-05 Rank Xerox Ltd. Sorter
US6334611B1 (en) * 1999-01-18 2002-01-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aper discharging apparatus for printer
US20100001462A1 (en) * 2008-07-04 2010-01-07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Sheet discharge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85650A1 (en) 2016-10-26
JP6361558B2 (ja) 2018-07-25
US10054893B2 (en) 2018-08-21
JP2016199339A (ja) 2016-12-01
US20160299464A1 (en) 2016-10-13
CN106054550A (zh) 2016-10-26
EP3085650B1 (en) 2018-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79465B1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2594514B1 (en) Document convey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11718496B2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JP2015229541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70320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
EP2369415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6054550B (zh) 记录介质排出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7544219B (zh) 驱动传递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KR100948560B1 (ko) 피반송물 반송 장치, 화상 형성 장치, 반송 방법 및 화상 형성 방법
JP6233288B2 (ja) 画像形成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01893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6353988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4489696B2 (ja)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89244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2947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3102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802078B2 (ja) 用紙搬送案内装置
JPH05323814A (ja) 電子写真装置
JP2021172475A (ja) シート排出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原稿搬送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3984926B2 (ja) 両面印刷ユニット
JP2018150151A (ja) シート排出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3599982B2 (ja) 排紙トレイ
JP696942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485264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シート積載量検知装置
JP5910307B2 (ja) 供給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