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33182A - 管状部件、管状部件单元、中间转印部件和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管状部件、管状部件单元、中间转印部件和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33182A
CN106033182A CN201510108569.4A CN201510108569A CN106033182A CN 106033182 A CN106033182 A CN 106033182A CN 201510108569 A CN201510108569 A CN 201510108569A CN 106033182 A CN106033182 A CN 1060331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area ratio
unit
thickness direction
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0856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33182B (zh
Inventor
上条由纪子
大森健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0331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331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331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331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details of the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chemical composi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状部件、管状部件单元、中间转印带和图像形成设备,所述管状部件包括含有热塑性树脂和导电性材料的树脂层,并且所述树脂层形成其中热塑性树脂成为基体相的海部分,其中,与所述海部分与从所述树脂层的前表面部分起在厚度方向上10μm范围内的部分的面积比以及所述海部分与从后表面部分起在厚度方向上10μm范围内的部分的面积比中的面积比较大者相比,所述海部分与所述以树脂层在厚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分作为中心分别向前表面部分侧和后表面部分侧5μm范围内的部分的面积比高出3%~15%。

Description

管状部件、管状部件单元、中间转印部件和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状部件、管状部件单元、中间转印带和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在串联法中用于转印和/或承载的导电性环带,通过所述导电性环带,通过静电吸引而保持的记录介质被驱动部件循环和驱动,并被承载至四种其中色调剂图像各自连续转印至记录介质的图像形成体中,所述导电性环带包含含有3质量%~50质量%玻璃化转变温度Tg小于25℃的柔性组分的丙烯腈苯乙烯树脂、含有3质量%~50质量%玻璃化转变温度Tg小于25℃的柔性组分的丙烯腈苯乙烯树脂和热塑性树脂的聚合物合金,或者含有3质量%~50质量%玻璃化转变温度Tg小于25℃的柔性组分的丙烯腈苯乙烯树脂和热塑性树脂的聚合物共混物作为基材”。
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电子照相用带,其通过成型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而制造,所述组合物含有至少一种聚醚酯酰胺树脂(A)、具有可与组分(A)的酰胺连接的官能团的热塑性弹性体(B)、组分(A)和(B)以外的热塑性树脂(C)、碳二亚胺类化合物和一种水滑石化合物”。
专利文献3公开了“一种电子照相转印带,其由至少一种聚苯硫醚树脂和导电性材料,或者聚苯硫醚树脂、尼龙树脂和导电性材料形成,并且具有等于或小于1.0的表面电阻偏差”。
专利文献4公开了“一种聚苯硫醚树脂组合物,其中树脂组合物含有聚苯硫醚树脂和25℃时χ参数小于1.3的尼龙树脂,并且该树脂组合物具有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
[专利文献1]JP-A-2002-328541
[专利文献2]JP-A-2010-139650
[专利文献3]JP-A-2009-020154
[专利文献4]JP-A-2009-001609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管状部件,与下述情形相比,所述管状部件具有优异的电阻稳定性,在所述情形中,与海部分分别与从树脂层的前表面部分起和从后表面部分起在厚度方向上10μm范围内的部分的面积比中的较大值相比,海部分与以树脂层在厚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分作为中心分别向前表面部分侧和后表面部分侧5μm范围内的部分的面积比高出小于3%或大于15%。
上述目的通过以下设计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管状部件,所述管状部件包括:
含有热塑性树脂和导电性材料的树脂层,并且该树脂层形成其中该热塑性树脂成为基体相的海洋部分,
其中,与海部分与从树脂层的前表面部分起在厚度方向上10μm范围内的部分的面积比以及海部分与从后表面部分起在厚度方向上10μm范围内的部分的面积比中的面积比较大者相比,所述海部分与以所述树脂层在厚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分作为中心分别向前表面部分侧和后表面部分侧5μm范围内的部分的面积比高出3%~15%。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管状部件中,与海部分与从树脂层的前表面部分起在厚度方向上10μm范围内的部分的面积比和海部分与从后表面部分起在厚度方向上10μm范围内的部分的面积比中的面积比较大者相比,所述海部分与以所述树脂层在厚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分作为中心分别向前表面部分侧和后表面部分侧5μm范围内的部分的面积比高出4.0%~10%。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管状部件中,与海部分与从树脂层的前表面部分起在厚度方向上10μm范围内的部分的面积比和海部分与从后表面部分起在厚度方向上10μm范围内的部分的面积比中的面积比较大者相比,所述海部分与以所述树脂层在厚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分作为中心分别向前表面部分侧和后表面部分侧5μm范围内的部分的面积比高出5.0%~6.5%。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根据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管状部件中,该热塑性树脂为聚酰胺树脂。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根据第一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管状部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该热塑性树脂,该导电性材料的共混量为10重量份~30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根据第一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管状部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该热塑性树脂,该导电性材料的共混量为12重量份~25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管状部件单元,所述管状部件单元包括:
如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管状部件;和
多个辊,该管状部件利用对其施加的张力而悬置于其上,
其中该管状部件可与图像形成设备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提供一种中间转印部件,所述中间转印部件由根据第一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管状部件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图像保持部件;
充电单元,所述充电单元对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充电;
潜像形成单元,所述潜像形成单元在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形成潜像;
显影单元,所述显影单元使用色调剂使在该图像保持部件表面上的潜像显影,以形成色调剂图像;
根据第八方面的中间转印部件,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为通过其将形成于图像保持部件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的中间转印部件;
一次转印单元,所述一次转印单元将形成于图像保持部件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部件的表面;
二次转印单元,所述二次转印单元将转印至中间转印部件表面的色调剂图像二次转印至记录介质;和
定影单元,所述定影单元将转印至记录介质的色调剂图像定影。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和第四方面,可以提供一种管状部件,与下述情形相比,所述管状部件具有优异的电阻稳定性,在所述情形中,与海部分分别与从树脂层的前表面部分起和从后表面部分起在厚度方向上10μm范围内的部分的面积比中的较大值相比,海部分与以树脂层在厚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分作为中心分别向前表面部分侧和后表面部分侧5μm范围内的部分的面积比高出小于3%或大于15%。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可以提供一种管状部件,与下述情形相比,所述管状部件具有优异的电阻稳定性,在所述情形中,与海部分分别与从树脂层的前表面部分起和从后表面部分起在厚度方向上10μm范围内的部分的面积比中的较大值相比,海部分与以树脂层在厚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分作为中心分别向前表面部分侧和后表面部分侧5μm范围内的部分的面积比高出小于4.0%或大于10%。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可以提供一种管状部件,与下述情形相比,所述管状部件具有优异的电阻稳定性,在所述情形中,与海部分分别与从树脂层的前表面部分起和从后表面部分起在厚度方向上10μm范围内的部分的面积比中的较大值相比,海部分与以树脂层在厚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分作为中心分别向前表面部分侧和后表面部分侧5μm范围内的部分的面积比高出小于5.0%或大于6.5%。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可以提供一种管状部件,与下述情形相比,所述管状部件具有优异的电阻稳定性,在所述情形中,炭黑相对于100重量份热塑性树脂的共混量小于10重量份或超过30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可以提供一种管状部件,与下述情形相比,所述管状部件具有优异的电阻稳定性,在所述情形中,炭黑相对于100重量份热塑性树脂的共混量小于12重量份或大于25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可以提供一种管状部件单元,与不采用根据第一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管状部件的情形相比,所述管状部件单元具有优异的电阻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和第九方面,可以提供一种中间转印部件和包括该中间转印部件的图像形成设备,与不采用根据第一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管状部件的情形相比,所述中间转印部件具有优异的电阻稳定性。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其中: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管状部件的透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管状部件单元的透视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构造的图;
图4是根据实施例6的环带的前表面部分的SEM照片;
图5是根据实施例6的环带的后表面部分的SEM照片;和
图6是根据实施例6的环带的中心部分的SEM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
管状部件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管状部件的透视图。
如图1所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管状部件10(下文中称作“环带”)被形成为环形形状,并被构造为具有含有热塑性树脂和导电性材料的树脂层(下文中称作“特定树脂层”)。此外,图1示出的是一个实例,其中环带用特定树脂层的单层部件构造而成。此外,与海部分分别与从树脂层的前表面部分和从后表面部分起为10μm厚度范围内的部分的面积比中的较大值相比,海部分与以树脂层在厚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分作为中心分别向前表面部分侧和后表面部分侧5μm范围内的部分的面积比高出3%~15%(下文中称作“特定结构”)。
此处,“海部分(sea part)”是指成为环带的基体相的热塑性树脂相。另外,“前表面部分”和“后表面部分”分别指环带的最外表面和最内表面。
另外,在该特定结构中,海部分与以树脂层在厚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分作为中心分别向前表面部分侧和后表面部分侧5μm范围内的部分的面积比,优选比海部分与分别从树脂层的前表面部分和后表面部分起为10μm厚度范围内的部分的面积比中的较大值大4.0%~10%,且更优选大5.0%~6.5%。
在相关技术中,用通过将如炭黑等导电性材料分散在热塑性树脂中获得的树脂层构造的管状部件是已知的。但是,在该构造的管状部件中,可能形成输出图像中色调剂图像被删除的的区域(细白点)。认为形成该细白点现象是由从与管状部件后表面侧相接触的部件(如转印单元)流入管状部件的电子所导致。更具体而言,如果流入管状部件的电子流动通过管状部件的内部,抵达前表面部分,则正电荷和电子在管状部件前表面部分中成对湮灭,使得形成从管状部件后表面部分至前表面部分的电流通道,电阻降低,由此放电电流增大。认为细白点通过放电电流的增大而形成。另外,放电电流增大引起的细白点倾向于随施加电压的增大(因高加工速度等原因)而更为明显。
为预防细白点形成,可以增强导电性材料在前表面部分或后表面部分中的分散性。当前,存在各种制造特定树脂层的方法,但都需要一定量的导电性材料,以简单地增强导电性材料的分散性。于是,由于特定树脂层总体积电阻率降低,从管状部件后表面部分至前表面部分的电流通道可轻易形成,而由于电阻易于降低,放电电流易于增大,使得细白点再次形成。
相反,将含有热塑性树脂和导电性材料的特定树脂层应用于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环带,以形成特定结构,并且电阻的稳定性变得优异。结果,避免了细白点的形成。
尽管其原因尚不清楚,但认为有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
环带通过捏合热塑性树脂和导电性材料并成型所获得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而获得。在捏合和成型时,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被熔融,并在之后冷却。
此处,在冷却时,环带前表面部分或后表面部分的冷却速度不同于中心部分的冷却速度。具体而言,前表面部分或后表面部分的冷却速度比中心部分的冷却速度更快。因此,前表面部分或后表面部分以导电性材料充分分散于热塑性树脂中的状态冷却和固化,但此时,中心部分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仍处于熔融态,因此导电性材料在热塑性树脂中可移动。于是,据信导电性材料会相互聚集。结果,获得导电性材料在中心部分聚集并形成岛部分的特定结构。在该特定结构中,虽然环带的体积电阻率在一定的高状态水平,但会致使导电性材料在前表面部分和后表面部分中的分散性高于中心部分的分散性。因此据认为,即使总体积电阻率很高,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环带中的电阻率降低也得到避免。
此外,如果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环带被应用于图像形成设备用环带,则可以获得下述图像形成设备,其中避免了如反复使用、伴随施加电压改变的环带电阻改变或者环境变化所导致的细白点等图像缺陷。
下面描述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环带的构造材料或特征。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环带被构造为含有热塑性树脂、导电性材料,和必要时的其他添加剂。
下面描述热塑性树脂。
热塑性树脂的实例包括聚酯树脂(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砜树脂、聚醚砜树脂、聚苯硫醚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酰亚胺树脂或聚醚酰亚胺树脂。
其中,作为热塑性树脂,例如优选的是聚酰胺树脂、聚醚酰亚胺树脂和聚苯硫醚树脂,且更优选的是聚酰胺树脂。如果将这些树脂用作所述热塑性树脂,则环带的机械强度增加,并且如延长或收缩等变形容易得到抑制。结果,如果将环带用作中间转印部件,则颜色偏移的产生容易得到抑制。另外,热塑性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其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下面描述聚酰胺树脂。
聚酰胺树脂的实例包括芳香族聚酰胺树脂和脂肪族聚酰胺树脂等。其中,鉴于耐热性和熔体流动性,优选的是芳香族聚酰胺树脂,且更优选的是半芳香族聚酰胺树脂。
下面描述半芳香族聚酰胺树脂。
半芳香族聚酰胺树脂是下述半芳香族聚酰胺树脂,其至少包含衍生自芳香族二羧酸化合物和脂肪族二胺化合物的重复单元结构。具体而言,半芳香族聚酰胺树脂的实例包括芳香族二羧酸化合物和脂肪族二胺化合物的缩聚物。
芳香族二羧酸化合物为包含有芳香环(例如为苯环、萘环和联苯环等)的二羧酸化合物。芳香族二羧酸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包括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2,6-萘二甲酸酯、2,7-萘二甲酸酯、1,4-萘二甲酸酯、1,4-亚苯基二氧基二乙酸酯、1,3-亚苯基二氧基二乙酸酯、二苯甲酸、4,4’-氧基二苯甲酸酯、二苯基甲烷-4,4-二甲酸酯、二苯砜-4,4-二羧酸酯和4,4’-联苯甲酸酯。其中,例如,鉴于经济效益和聚酰胺的性能,优选的是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和2,6-萘二甲酸酯,且更优选的是对苯二甲酸。
脂肪族二胺的实例包括9~12碳脂肪族二胺,具体实例包括直链脂肪族亚烷基二胺(例如,1,9-壬二胺、1,10-癸二胺、1,11-十一烷二胺和1,12-十二烷二胺)、支链脂肪族亚烷基二胺(例如,2,2,4-三甲基-1,6-己二胺、2,4,4-三甲基-1,6-己二胺、2,4-二乙基-1,6-己二胺、2,2-二甲基-1,7-庚二胺、2,3-二甲基-1,7-庚二胺、2,4-二甲基-1,7-庚二胺、2,5-二甲基-1,7-庚二胺、2-甲基-1,8-辛二胺、3-甲基-1,8-辛二胺、4-甲基-1,8-辛二胺、1,3-二甲基-1,8-辛二胺、1,4-二甲基-1,8-辛二胺、2,4-二甲基-1,8-辛二胺、3,4-二甲基-1,8-辛二胺、4,5-二甲基-1,8-辛二胺、2,2-二甲基-1,8-辛二胺、3,3-二甲基-1,8-辛二胺、4,4-二甲基-1,8-辛二胺和5-甲基-1,9-辛二胺)以及脂环族亚烷基二胺(例如,1-氨基-3-氨基甲基-3,5,5-三甲基环己烷和1-氨基-3-氨基甲基-2,5,6-三甲基环己烷)。
其中,例如,鉴于聚酰胺的性能或环境保护,优选的是1,10-癸二胺(十亚甲基二胺)和1,11-十一烷二胺,且更优选的是1,10-癸二胺(十亚甲基二胺)。
半芳香族聚酰胺树脂的实例包括芳香族二羧酸化合物和脂肪族二胺化合物的缩聚物,但半芳香族聚酰胺树脂可以通过在不使其功能劣化的情况下将另一种单体与该缩聚物聚合而获得(例如,聚酰胺-聚醚嵌段共聚物)。
此处,在聚酰胺-聚醚嵌段共聚物中,构成聚醚链的聚醚的实例包括含有具有2~6个碳原子(优选2~4个碳原子)的亚烷基的聚亚烷基二醇,其具体实例包括聚四亚甲基二醇(聚四亚甲基醚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及其共聚物(例如,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
例如,半芳香族聚酰胺树脂的商品为由Daicel-Evonik Ltd.制造的F2001。
下面描述聚醚酰亚胺树脂。
例如,聚醚酰亚胺树脂可以通过含有醚键的二羧酸二酐与二胺之间的聚合反应而获得。即,聚醚酰亚胺树脂的实例包括下述聚醚酰亚胺树脂,所述聚醚酰亚胺树脂至少具有衍生自含有醚键的二羧酸二酐和二胺的重复单元结构。
具有醚键的二羧酸二酐的实例包括2,2-双[4-(3,4-二羧基苯氧基)苯基]丙烷二酐、4,4’-双(3,4-二羧基苯氧基)二苯基醚二酐、4,4’-双(3,4-二羧基苯氧基)二苯基硫醚二酐、4,4’-双(3,4-二羧基苯氧基)二苯甲酮二酐、4,4’-双(3,4-二羧基苯氧基)二苯砜二酐、2,2-双[4-(2,3-二羧基苯氧基)苯基]丙烷二酐、4,4’-双(2,3-二羧基苯氧基)二苯基醚二酐、4,4’-双(2,3-二羧基苯氧基)二苯基硫醚二酐、4,4’-双(2,3-二羧基苯氧基)二苯甲酮二酐、4,4’-双(2,3-二羧基苯氧基)二苯砜二酐、4-(2,3-二羧基苯氧基)-4’-(3,4-二羧基苯氧基)二苯基-2,2-丙烷二酐、4-(2,3-二羧基苯氧基)-4’-(3,4-二羧基苯氧基)二苯基醚二酐、4-(2,3-二羧基苯氧基)-4’-(3,4-二羧基苯氧基)二苯基硫醚二酐、4-(2,3-二羧基苯氧基)-4’-(3,4-二羧基苯氧基)二苯甲酮二酐和4-(2,3-二羧基苯氧基)-4’-(3,4-二羧基苯氧基)二苯砜二酐。二羧酸二酐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其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二胺的实例包括脂肪族二胺、脂环族二胺、芳香族二胺和含有杂环的芳香族二胺。
二胺不受特别限制,只要其为分子结构中具有两个氨基的二胺化合物即可。
二胺的实例包括:芳香族二胺,如对苯二胺、间苯二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4,4’-二氨基二苯基乙烷、4,4’-二氨基二苯基醚、4,4’-二氨基二苯基硫醚、4,4’-二氨基二苯砜、1,5-二氨基萘、3,3-二甲基-4,4’-二氨基联苯、5-氨基-1-(4’-氨基苯基)-1,3,3-三甲基茚、6-氨基-1-(4’-氨基苯基)-1,3,3-三甲基茚、4,4’-二氨基苯甲酰苯胺、3,5-二氨基-3’-三氟甲基苯甲酰苯胺、3,5-二氨基-4’-三氟甲基苯甲酰苯胺、3,4’-二氨基二苯基醚、2,7-二氨基芴、2,2-双(4-氨基苯基)六氟丙烷、4,4’-亚甲基双(2-氯苯胺)、2,2’,5,5’-四氯-4,4’-二氨基联苯、2,2’-二氯-4,4’-二氨基-5,5’-二甲氧基联苯、3,3’-二甲氧基-4,4’-二氨基联苯、4,4’-二氨基-2,2’-双(三氟甲基)联苯、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1,4-双(4-氨基苯氧基)苯、4,4’-双(4-氨基苯氧基)联苯、1,3’-双(4-氨基苯氧基)苯、9,9-双(4-氨基苯基)芴、4,4’-(对亚苯基异亚丙基)二苯胺、4,4’-(间亚苯基异亚丙基)二苯胺、2,2’-双[4-(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和4,4’-双[4-(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八氟联苯;具有与如二氨基四苯基噻吩等芳香族环相连的两个氨基以及不同于氨基氮原子的杂原子的芳香族二胺;和脂肪族二胺或脂环族二胺,如1,1-间苯二甲胺、1,3-丙二胺、丁二胺、戊二胺、辛二胺、壬二胺、4,4-二氨基庚二胺、1,4-二氨基环己烷、异佛尔酮二胺、四氢二环戊二烯基二胺、六氢-4,7-甲桥伸氢茚基二甲基二胺、三环[6,2,1,02.7]-亚十一烷基二亚甲基二胺和4,4′-亚甲基双(环己基胺)。二胺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其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例如,聚醚酰亚胺树脂的商品为ULTEM 1000系列和5000系列,以及由SaudiBasic Industries Corporation(SABIC)制造的EXTEM VH1003。
下面描述聚苯硫醚树脂。
例如,聚苯硫醚树脂是具有苯环和硫原子交替连接的直链结构的树脂。通常,例如,聚苯硫醚树脂是可以通过下述方法获得的树脂,所述方法在酰胺极性溶剂(主要是NMP)中在高压下于200℃~290℃的高温缩聚对二氯苯和硫化钠。
例如,聚苯硫醚树脂的商品为TORELINA T1881(由Toray Industries,Inc.制造)和FORTRON 0220C9(由Polyplastics Co.,Ltd.制造)。
作为热塑性树脂,结晶热塑性树脂和非晶热塑性树脂中的任一种均可单独使用,或者以其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另外,术语“结晶”意味着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中阶梯式改变吸热量,并具有明确的吸热峰。具体而言,意味着以10(℃/分钟)的升温速率进行测量时吸热峰的半值宽度在10℃内。因此,具有在10℃内的半值宽度的热塑性树脂或者吸热峰得到明确承认的热塑性树脂意味着是结晶热塑性树脂。
同时,术语“非晶”意味着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中非阶梯式改变吸热量,并且不具有明确的吸热峰。具体而言,其意味着以10(℃/分钟)的升温速率进行测量时吸热峰的半值宽度超过10℃。因此,半值宽度超过10℃的热塑性树脂或者吸热峰未得到明确承认的热塑性树脂意味着是非晶热塑性树脂。
此处,非晶热塑性树脂和结晶热塑性树脂可以组合使用。在此情形中,优选的是组合使用聚醚酰亚胺树脂和聚酰胺树脂。这是因为相互相容性良好。
另外,认为聚醚酰亚胺树脂与聚酰胺树脂之间的相容性良好,是因为分别包含于聚醚酰亚胺树脂和聚酰胺树脂中的酰亚胺键和酰胺键之间的分子间吸引易于起作用,并且当二者混合时不容易发生界面缺陷(相分离),其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为270℃~350℃和300℃~400℃使得其该温度范围重叠,并且均在处理温度(300℃以上)熔融。因此,特定树脂层具有良好的膜特征。
通过组合、混合和熔融非晶热塑性树脂和结晶热塑性树脂而获得的树脂的结晶度可以为例如30%以上,优选为35%以上,且更优选为40%以上。
如果结晶度为30%以上,则存在容易形成在中心部分的导电性材料聚集的倾向。另外,认为当结晶度较低时,导电性材料的凝集体的形成得到预防。
结晶度通过X射线衍射测量而确定。具体而言,测量通过使用由RigakuCorporation制造的X射线衍射仪进行,所获得的数据的峰分离分析通过使用由BrukerCorporation制造的分析软件进行,并且结晶度可以由峰分离之后的结晶峰面积和非晶峰面积计算。
下面描述导电性材料。
导电性材料的实例包括:炭黑;金属,如铝和镍;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钇和氧化锡;钛酸钾和氯化钾的离子导电性物质;导电性聚合物,如聚苯胺、聚吡咯、聚砜和聚乙炔。其中,鉴于导电性和经济效益,优选的是炭黑。
下面描述炭黑。
炭黑的实例包括科琴黑(Ketjen black)、油料炉黑、槽法炭黑、乙炔黑和具有氧化表面的炭黑(下文中称作“表面经处理的炭黑”)。其中,鉴于随时间推移的电阻稳定性,优选的是表面经处理的炭黑。
例如,表面经处理的炭黑可以通过对其表面应用羧酸基团、奎宁基团、内酯基团和羟基等而获得。
例如,相对于100重量份热塑性树脂,导电性材料的共混量优选为10重量份~30重量份,且更优选为12重量份~25重量份。
如果导电性材料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则特定树脂层(环带100)上的导电性材料在导电点变得高度密集,特定树脂层(环带100)表面上接收的放电能更容易弥散,由此避免劣化。
如果导电性材料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则环带可以轻易获得目标导电性,并且可以在特定树脂层(环带10)中轻易形成具有高密度的导电点。
下面描述其他添加剂。
添加剂的实例包括用于防止特定树脂层热劣化的抗氧化剂,用于增强流动性的表面活性剂,使用脂肪族聚酰胺树脂时的耐热抗老化剂,和可共混至图像形成设备的环带的公知添加剂。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环带10的特征。
关于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环带10(特定树脂层),在室温和正常湿度环境(温度为22℃且湿度为55RH%)中,通过施加100V电压测得的表面电阻率优选为7logΩ/平方~13logΩ/平方。特别是,当环带10用作中间转印带时,表面电阻率优选为8logΩ/平方~12logΩ/平方,而当环带用作记录介质传输转印带时,表面电阻率优选为9logΩ/平方~13logΩ/平方。
另外,表面电阻率为通过在室温和正常湿度环境(温度为22℃且湿度为55RH%)施加100V电压测得的测量值。
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环带10(特定树脂层)中,通过在室温和正常湿度环境(温度为22℃且湿度为55RH%)中通过施加100V电压测得的表面电阻率与通过在室温和正常湿度环境(温度为22℃且湿度为55RH%)中通过施加1,000V电压测得的表面电阻率之差优选为1.0logΩ/平方以下。
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环带10(特定树脂层)中,通过在低温和低湿度环境(温度为10℃且湿度为10RH%)中通过施加100V电压测得的表面电阻率与通过在高温和高湿度环境(温度为30℃且湿度为85RH%)中通过施加100V电压测得的表面电阻率之差优选为1.0logΩ/平方以下。
此处,关于表面电阻率,按照JIS-K-6911(1995),使用圆形电极(由MitsubishiChemical Corporation制造的UR Probe for HIRESTA IP:圆筒形电极的外径为Φ16mm,并且环形电极的内径为Φ30mm并且外径为Φ40mm),将测量对象置于绝缘板上,在目标环境下施加目标电压,并通过使用由Advantest Corporation制造的微安表R8340A测量施加5秒后从外径流向内径的电流值,从而由获自电流值的表面电阻率值获得表面电阻率。
下面,将描述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环带10的制造方法。
首先,例如,将热塑性树脂、导电性材料和必要时的其他添加剂以各自的目标共混量捏合和混合,以获得粒料。
接下来,通过使用挤出机将获得的粒料挤出成圆筒形形状,并通过冷却使其固化,以获得圆筒形成型体。可以通过控制挤出时的温度和通过冷却固化时的温度,来控制海部分的前表面部分和后表面部分与海部分的中心部分的面积比。
此外,以目标宽度切割所获得的圆筒形成型体,以获得环带10。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环带10被描述为用特定树脂层的单层部件构造而成。但是,环带10可以用两个以上层的层叠体构造而成,只要环带10具有特定树脂层即可。
具体而言,例如,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环带10用基材层和基材层外周表面上的表面层(表面防粘层)的层叠体构造而成,并且特定树脂层可以用作基材层和表面层中的至少一种。但是,如果特定树脂层被用作表面层,则可以共混防粘剂(例如,氟化合物(氟树脂或其颗粒))。
中间层(例如,弹性层)可以设置在基材层与表面层之间,或者基材层自身可以用两个以上层的层叠体构造而成。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环带10可以用于例如图像形成设备用带(例如,中间转印带和记录介质传送转印带)。
管状部件单元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管状部件单元的透视图。
如图2所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管状部件单元130(下文中称作“环带单元”)包括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环带10。例如,环带10利用由彼此面对的驱动辊131和受驱辊132施加的张力而悬置(下文中也称作“伸展”)。
此处,如果环带10用作中间转印带,则作为使环带10伸展的辊,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环带单元130包括用于将感光体(图像保持部件)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一次转印至环带10的辊,和用于将转印至环带10的色调剂图像二次转印至记录介质的辊。
另外,使环带10伸展的辊的数量不受限制,并且这些辊可以根据使用模式排列。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环带单元130被并入拟使用的设备中,并且环带10响应驱动辊131和受驱辊132的旋转以伸展的状态旋转。
图像形成设备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图像保持部件、对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充电的充电单元、在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形成潜像的潜像形成单元、使用色调剂将潜像显影以形成色调剂图像的显影单元、将色调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上的转印单元,和将色调剂图像定影至记录介质上的定影单元,并且转印单元包括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环带。
具体而言,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中,例如,转印单元包括中间转印部件、将形成于图像保持部件上的色调剂图像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部件的一次转印单元,和将转印至中间转印部件的色调剂图像二次转印至记录介质的二次转印单元,并包括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环带作为中间转印部件。
另外,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例如使片材转印部件传送记录介质的传送转印部件(传送转印带),和将形成于图像保持部件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至由片材转印部件转印的记录介质的转印单元,并包括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环带作为记录介质转印部件。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实例包括公知的显影装置中仅含有单色色调剂的单色图像形成设备、依次重复将保持在图像保持部件中的色调剂图像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的彩色图像形成设备,和将包括用于各种颜色的显影剂单元的多个图像保持部件串联排列在中间转印带上的串联式彩色图像形成设备。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构造的图。
如图3所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00是所谓的串联式,并且充电装置102a~102d、曝光装置114a~114d、显影装置103a~103d、一次转印装置(一次转印辊)105a~105d和图像保持部件清洁装置104a~104d在由电子照相感光体形成的四个图像保持部件101a~101d周围沿其旋转方向依次排列。此外,为除去转印后残留在图像保持部件101a~101d表面上的残余电位,可以包括擦除装置。
在接受张力的同时,中间转印带107由支撑辊106a~106d、驱动辊111和背压辊108支撑,从而形成管状部件单元107b。借助支撑辊106a~106d、驱动辊111和背压辊108,中间转印带107可以使图像保持部件101a~101d和一次转印辊105a~105d沿箭头A方向移动,同时接触图像保持部件101a~101d的表面。一次转印辊105a~105d通过中间转印带107接触图像保持部件101a~101d的部分成为一次转印部分,并且一次转印电压被施加于图像保持部件101a~101d与一次转印辊105a~105d之间的接触部分。
作为二次转印部件,背压辊108和二次转印辊109被排列为通过中间转印带107和二次转印带116而彼此面对。如纸等记录介质115在中间转印带107与二次转印辊109之间插入的区域中沿箭头B方向移动,同时接触中间转印带107的表面,然后行经定影装置110。二次转印辊109通过中间转印带107和二次转印带116接触背压辊108的部分成为二次转印部分,由此二次转印电压被施加于二次转印辊109与背压辊108之间的接触部分。此外,中间转印带清洁装置112和113被排列为接触转印后的中间转印带107。
在具有上述构造的多色图像形成设备100中,图像保持部件101a沿箭头C方向旋转,其表面由充电装置102a充电,然后针对第一颜色的静电潜像通过激光等曝光装置114a而形成。通过容纳对应于该颜色的色调剂的显影装置103a,所形成的静电潜像被该色调剂显影(可视化),从而形成色调剂图像。另外,对应于各颜色的静电潜像的色调剂(例如,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容纳在显影装置103a和103d中。
当形成于图像保持部件101a上的色调剂图像通过一次转印部分时,色调剂图像通过一次转印辊105a而静电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07(一次转印)。之后,第二、第三和第四颜色的色调剂图像以依次叠加的方式,通过一次转印辊105b~105d而一次转印至保持第一颜色的色调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107。
当通过第二转印部分时,形成于中间转印带107上的多个色调剂图像被集体静电转印至记录介质115。对其转印了色调剂图像的记录介质115被传送至定影装置110,通过加热和加压中的至少一种而进行定影工序,并被排放至设备外部。
在一次转印后的图像保持部件101a~101d中,残余色调剂被图像保持部件清洁装置104a~104d除去。同时,在二次转印后的中间转印带107中,残余色调剂被中间转印带清洁装置112和113除去,中间转印带107为下一图像形成工序作准备。
图像保持部件
公知的电子照相感光体被广泛地用作图像保持部件101a~101d。作为电子照相感光体,使用的是其中光敏层用无机材料构造而成的无机感光体,或者其中光敏层用有机材料构造而成的有机感光体。关于有机感光体,优选使用的是通过堆叠曝光时生成电荷的电荷生成层和输送电荷的电荷输送层而获得的功能分离型有机感光体,或者实现生成电荷的功能和输送电荷的功能的单层型有机感光体。此外,关于无机感光体,适合使用的是其中光敏层用非晶硅构造而成的感光体。
另外,图像保持部件的形成不受特别限制。例如,采用的是公知的形状,如圆筒式鼓状、片状和板状。
充电装置
充电装置102a~102d不受特别限制。例如,广泛采用的是公知的充电器,如利用具有导电性(此处,充电装置中术语“导电性”意味着例如体积电阻率小于107Ω·cm)或半导电性(此处,充电装置中的“半导电性”意味着例如体积电阻率为107Ω·cm~1013Ω·cm)的辊、刷、膜或橡胶刮板的接触型充电器,利用电晕放电的格栅电晕管充电器,或电晕管充电器。其中,优选的是接触型充电器。
充电装置102a~102d通常对图像保持部件101a~101d施加直流电,但可以还以叠加方式施加交流电。
曝光装置
曝光充电装置1114a~114d不受特别限制。但是,例如,作为曝光装置114a~114d,广泛使用的是公知的曝光装置,如可利用来自光源的光(如为半导体激光、发光二极管(LED)光或液晶光闸)或者利用经由多面反射镜从光源发射的光,根据图像保持部件101a~101d表面上的图像数据曝光的光学装置。
显影装置
显影装置103a~103d根据目的选择。例如,可以使用下述公知的显影装置,所述显影装置通过使用刷或辊等以接触或非接触方式使单组份显影剂或双组分显影剂显影。
一次转印辊
一次转印辊105a~105d可以具有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例如,在单层结构的情形中,一次转印辊105a~105d用下述辊构造而成,其中适量的如炭黑等导电性颗粒与发泡的或未发泡的有机硅橡胶、氨基甲酸酯橡胶或EPDM共混。
图像保持部件清洁装置
图像保持部件清洁装置104a~104d被设置以除去一次转印工序后附着于图像保持部件101a~101d表面的残余色调剂,在使用清洁刮板之外,可以进行刷清洁或辊清洁来对其进行代替。其中,优选使用清洁刮板。另外,作为清洁刮板的材料,可以采用氨基甲酸酯橡胶、氯丁橡胶或有机硅橡胶。
二次转印辊
二次转印辊109的层结构不受特别限制。例如,在三层结构的情形中,二次转印辊109用芯层、中间层和覆盖其前表面的涂层构造而成。芯层用其中分散有导电性颗粒的有机硅橡胶、氨基甲酸酯橡胶或EPDM等的发泡部件构造而成,并且中间层用其非发泡部件构造而成。作为涂层的材料,可以使用的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或全氟烷氧基树脂。二次转印辊109的体积电阻率优选为107Ω·cm以下。另外,二次转印辊109可以具有除了中间层的双层结构。
背压辊
背压辊108形成二次转印辊109的对电极。背压辊108的层结构可以是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例如,在单层结构的情形中,背压辊辊108用下述辊构造而成,其中适量的如炭黑等导电性颗粒与有机硅橡胶、氨基甲酸酯橡胶或EPDM共混。在双层结构的情形中,背压辊108用下述辊构造而成,所述辊通过使用高电阻层覆盖用所述橡胶材料构造的弹性层的外周表面而获得。
通常对背压辊108和二次转印辊109的轴施加1kV~6kV的电压。除了对背压辊108的轴施加电压以外,可以对与背压辊108和二次转印辊109进行接触的具有优异导电性的电极部件施加电压。作为电极部件,可以使用金属辊、导电性橡胶辊、导电刷、金属板或导电性树脂板等。
定影装置
例如,作为定影装置,广泛使用的是公知的定影器(fuser),如加热辊定影装置、压力辊定影装置和冲刷(flush)定影装置。
中间转印带清洁装置
作为中间转印带清洁装置112和113,除清洁刮板外,可以采用刷清洁和辊清洁等,其中优选使用的是清洁刮板。另外,作为清洁刮板的材料,可以采用氨基甲酸酯橡胶、氯丁橡胶或有机硅橡胶等。
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1
树脂粒料的制备
作为结晶热塑性树脂,将100重量份半芳香族聚酰胺树脂(由Daicel-Evonik Ltd.制造的F2001)在双螺杆挤出熔融捏合机(由Parker corporation,Inc.制造的双螺杆熔融捏合挤出机L/D60)中熔融,通过利用捏合机一侧的侧进料器供给8重量份炭黑(由Cabot Corporation制造的Monark 880)作为熔融树脂中的导电性材料,将所得物熔融捏合,将熔融捏合的材料输入水箱中,并通过冷却固化,并且将所固化的材料切割成目标尺寸,以获得其中共混有炭黑的混合树脂粒料。
制造环带
将所获得的混合树脂粒料插入单螺杆熔融挤出机(L/D24,由Mitsuba MFG.Co.,Ltd.制造的熔融挤出设备)(加热温度为310℃),熔融并从设定为300℃的成型模具与短连接管(nipple)之间的间隙挤出,并通过使圆筒形内精整模具的外表面(温度为30℃)与熔融树脂的内周表面接触而冷却,从而获得实施例1的环带,其具有的外径、232mm的宽度和120μm的平均厚度。
实施例2~14和比较例1和2
以与实施例1相似的方式制造实施例2~14和比较例1和2的环带,不同之处在于使用表1中所给出的材料。
实施例15
以与实施例7相似的方式制造实施例15的环带,不同之处在于,单螺杆熔融挤出机的加热温度为340℃,并且成型模具的温度为330℃。
实施例16
以与实施例7相似的方式制造实施例16的环带,不同之处在于,单螺杆熔融挤出机的加热温度为290℃,并且成型模具的温度为280℃。
测量海部分的面积比
对于各实施例中获得的环带,按照以下顺序测量其各自在分别从前表面部分和后表面部分起在厚度方向上10μm范围内和以厚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分作为中心±5μm范围内的海部分(热塑性树脂部分)的面积比,并提供在表1中。
首先,利用切断刀等在轴向上将环带切割为约1mm×8mm的矩形长条状,然后用埋入环氧树脂中。固化后,利用设置有金刚石刀的切片机制造横截面样品。例如,作为切片机,可以使用由Leica Microsystems Ltd.制造的超薄切片机UCT。
具体而言,在轴向上距离环带一端和另一端5mm的两个位置和在环带轴向上中心部分的位置,对于圆周方向上每90°的4个部分(总计4×3=12个部分),制造横截面样品。
通过使用由JEOL,Ltd.制造的JSM-6700F,以5000倍的放大率观察各所获得的横截面样品的前表面部分、后表面部分和中心部分。例如,实施例6中获得的环带的前表面部分、后表面部分和中心部分的横截面SEM照片显示在图4(前表面部分)、图5(后表面部分)和图6(中心部分)中。
然后,利用图像处理软件,计算其海部分在垂直方向上为10μm并且在水平方向上为可见宽度的热塑性树脂的面积比,并计算所有样品的平均值。另外,当对比度不明显时,可适当进行对比度增强处理或平滑处理。作为图像处理软件,例如,可以使用如ImageJ等免费软件。
如果在观察视野内前表面部分和后表面部分存在不平整,则测量目标止于横截面中最低凹入部分的高度。即,比最低凹入部分高的部分不在测量目标范围内(参见图4和5的虚线框)。另外,当观察视野中前表面部分和后表面部分中不存在不平整时,距离前表面部分和后表面部分10μm的所有区域均可以为测量目标。
另外,当观察视野中前表面部分和后表面部分存在不平整时,进行中心部分的测量以使得下述范围成为测量目标,所述范围为从作为上述测量目标的前表面部分和后表面部分的横截面中最低凹入部分的中心(图6中由实线指示的部分)分别向前表面部分和后表面部分侧5μm的范围(图6中的虚线框)成为测量目标。另外,当观察视野中前表面部分和后表面部分不存在不平整时,从前表面部分和后表面部分之间的中心分别至前表面部分和后表面部分侧5μm的范围可以为测量目标。
评估
电阻稳定性
对于各实施例中获得的环带,在实机测试之前(测试进行前)和测试后(测试进行后),通过使用Advantest微安表(UR probe/100V/2kg载荷/10秒)在22℃的温度和55RH%的湿度环境中测量表面电阻率(logΩ/平方),并利用以下标准评估电阻稳定性。获得的评估结果描述在表1中。
实机测试
将各实施例中获得的环带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由富士施乐株式会社制造的C2250”中作为中间转印带,在低温和低湿度环境(10℃/10RH%)(转印时伴随纸张在中间转印带表面上的剥离容易发生放电的环境)连续打印50,000张图像。
标准
A:实机测试之前与之后的表面电阻率之差小于0.2(logΩ/平方)
B:实机测试之前与之后的表面电阻率之差大于或等于0.2(logΩ/平方)且小于0.5(logΩ/平方)
C:实机测试之前与之后的表面电阻率之差大于或等于0.5(logΩ/平方)且小于1.0(logΩ/平方)
D:实机测试之前与之后的表面电阻率之差大于或等于1.0(logΩ/平方)
由以上结果发现,与比较例相比,实施例具有优异的电阻稳定性。
关于导电性材料的共混量,与其中导电性材料相对于100重量份热塑性树脂的共混量小于10重量份或超过30重量份的实施例1和12相比,其中导电性材料相对于100重量份热塑性树脂的共混量为10重量份~30重量份的实施例2~11具有优异的电阻稳定性。
此外,与其中导电性材料相对于100重量份热塑性树脂的共混量大于或等于10重量份且小于12重量份或者大于25重量份且小于或等于30重量的实施例2、3、10和11相比,其中导电性材料相对于100重量份热塑性树脂的共混量为12重量份~25重量份的实施例4~9具有优异的电阻稳定性。
另外,发现关于具有相同组成的实施例7、15和16,海部分的面积比受到制造时的温度条件的控制。
另外,表1中的缩写的详细情况如下。
·F2001:聚酰胺树脂F2001(由Daicel-Evonik Ltd.制造)
·ULTEM10101V:聚醚酰亚胺树脂ULTEM 10101V(由Saudi Basic IndustriesCorporation制造)
·T1881:聚醚硫醚树脂T1881(由Toray Industries,Inc.制造)
·Monark880:炭黑Monark 880(由Cabot Corporation制造)
提供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前述描述是为了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并非试图穷尽本发明所披露的精确形式或将本发明限制于所披露的精确形式。显然,许多改进和变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并描述所述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最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用途,由此使得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适用于预计的特定用途的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和各种改进方案。本发明的范围由下述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所限定。

Claims (9)

1.一种管状部件,所述管状部件包括:
含有热塑性树脂和导电性材料的树脂层,并且所述树脂层形成其中所述热塑性树脂成为基体相的海部分,
其中,与所述海部分与从所述树脂层的前表面部分起在厚度方向上10μm范围内的部分的面积比以及所述海部分与从后表面部分起在厚度方向上10μm范围内的部分的面积比中的面积比较大者相比,所述海部分与以所述树脂层在厚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分作为中心分别向前表面部分侧和后表面部分侧5μm范围内的部分的面积比高出3%~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部件,
其中,与所述海部分与从所述树脂层的前表面部分起在厚度方向上10μm范围内的部分的面积比以及所述海部分与从后表面部分起在厚度方向上10μm范围内的部分的面积比中的面积比较大者相比,所述海部分与以所述树脂层在厚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分作为中心分别向前表面部分侧和后表面部分侧5μm范围内的部分的面积比高出4.0%~1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部件,
其中,与所述海部分与从所述树脂层的前表面部分起在厚度方向上10μm范围内的部分的面积比以及所述海部分与从后表面部分起在厚度方向上10μm范围内的部分的面积比中的面积比较大者相比,所述海部分与以所述树脂层在厚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分作为中心分别向前表面部分侧和后表面部分侧5μm范围内的部分的面积比高出5.0%~6.5%。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管状部件,
其中,所述热塑性树脂为聚酰胺树脂。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管状部件,
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热塑性树脂,所述导电性材料的共混量为10重量份~30重量份。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管状部件,
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热塑性树脂,所述导电性材料的共混量为12重量份~25重量份。
7.一种管状部件单元,所述管状部件单元包括:
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管状部件;和
多个辊,所述管状部件借助对其施加的张力而悬置于其上,
其中所述管状部件能从图像形成设备拆卸。
8.一种中间转印部件,所述中间转印部件由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管状部件形成。
9.一种图像形成设备,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图像保持部件;
充电单元,所述充电单元对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充电;
潜像形成单元,所述潜像形成单元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形成潜像;
显影单元,所述显影单元使用色调剂使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表面上的所述潜像显影,以形成色调剂图像;
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间转印部件,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为通过其将形成于所述图像保持部件表面上的所述色调剂图像转印的中间转印部件;
一次转印单元,所述一次转印单元将形成于所述图像保持部件表面上的所述色调剂图像一次转印至所述中间转印部件的表面;
二次转印单元,所述二次转印单元将转印至所述中间转印部件表面的所述色调剂图像二次转印至记录介质;和
定影单元,所述定影单元将转印至所述记录介质的色调剂图像定影。
CN201510108569.4A 2014-09-24 2015-03-12 管状部件、管状部件单元、中间转印部件和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60331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93530A JP6413545B2 (ja) 2014-08-15 2014-09-24 管状体、管状体ユニット、中間転写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JP2014-193530 2014-09-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33182A true CN106033182A (zh) 2016-10-19
CN106033182B CN106033182B (zh) 2018-12-18

Family

ID=55525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08569.4A Active CN106033182B (zh) 2014-09-24 2015-03-12 管状部件、管状部件单元、中间转印部件和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35672B2 (zh)
JP (1) JP6413545B2 (zh)
CN (1) CN106033182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41486A (ja) * 2003-07-22 2005-02-17 Toyo Seikan Kaisha Ltd 包装体
CN1822953A (zh) * 2003-05-19 2006-08-23 东洋制罐株式会社 包装用多层结构体
US20070166635A1 (en) * 2006-01-18 2007-07-19 Atsushi Yamamoto Toner and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toner
CN103492495A (zh) * 2011-03-31 2014-01-01 新田株式会社
CN104166320A (zh) * 2013-05-15 2014-11-26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显影剂和图像形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31129A (ja) * 1988-09-09 1990-09-13 Hokushin Ind Inc シームレスベルト
JPH0475361U (zh) * 1990-11-13 1992-07-01
JP3391946B2 (ja) * 1995-07-13 2003-03-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691944B2 (ja) * 1997-09-30 2005-09-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中間転写ベルト、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06845B2 (ja) * 2000-01-07 2011-11-0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電性ベルト、半導電性ロール、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0815314B1 (ko) * 2000-03-31 2008-03-19 히다치 가세고교 가부시끼가이샤 접착제 조성물, 그의 제조 방법, 이것을 사용한 접착필름, 반도체 탑재용 기판 및 반도체 장치
JP2002328541A (ja) 2001-02-27 2002-11-15 Bridgestone Corp 導電性エンドレスベル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948227B2 (ja) * 2001-06-26 2007-07-25 油化電子株式会社 エンドレスベルト、画像形成装置用ベル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05010621A1 (ja) * 2003-07-25 2005-02-03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画像形成装置用エンドレスベル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57924A (ja) * 2005-08-25 2007-03-08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中間転写ベルト、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438830B2 (ja) 2007-06-19 2010-03-24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成形体、電子写真用転写ベル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20154A (ja) 2007-07-10 2009-01-29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電子写真用転写ベルト
JP2010139560A (ja) 2008-12-09 2010-06-24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緑色硬化性組成物、それから形成される色フィルタアレイ、固体撮像素子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5614060B2 (ja) * 2009-03-19 2014-10-2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管状体、転写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435632B2 (en) * 2010-03-10 2013-05-07 Xerox Corporation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US8808819B2 (en) * 2011-03-24 2014-08-19 Fuji Xerox Co., Ltd. Tubular member, tubular member unit,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2953A (zh) * 2003-05-19 2006-08-23 东洋制罐株式会社 包装用多层结构体
JP2005041486A (ja) * 2003-07-22 2005-02-17 Toyo Seikan Kaisha Ltd 包装体
US20070166635A1 (en) * 2006-01-18 2007-07-19 Atsushi Yamamoto Toner and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toner
CN103492495A (zh) * 2011-03-31 2014-01-01 新田株式会社
CN104166320A (zh) * 2013-05-15 2014-11-26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显影剂和图像形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085184A1 (en) 2016-03-24
CN106033182B (zh) 2018-12-18
US9335672B2 (en) 2016-05-10
JP6413545B2 (ja) 2018-10-31
JP2016042176A (ja) 2016-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8940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39657A (ja) ベルト部材、転写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ベルト部材仕様決定評価方法
US20140183420A1 (en) Seamless belt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610996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305224B2 (ja) 導電性ベルト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09223134A (ja) 無端ベル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64348B2 (ja) 管状体、管状体ユニット、中間転写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7077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6033182A (zh) 管状部件、管状部件单元、中间转印部件和图像形成设备
JP6056542B2 (ja) 管状体、管状体ユニット、中間転写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127179B2 (ja) 半導電性シームレスベルト
JP6221741B2 (ja) 中間転写体、管状体ユニット、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9258698A (ja) 環状体、環状体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34696B2 (ja) 半導電性シームレスベルト
JP2017026820A (ja) 無端ベルト、転写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15472B2 (ja) 管状体、管状体ユニット、中間転写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58708A (ja) 環状体、環状体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91218B2 (ja) 管状体、管状体ユニット、中間転写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91214B2 (ja) 管状体、管状体ユニット、中間転写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87545A (ja) 管状体、管状成形体ユニット、中間転写体、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719124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7092173A (zh) 管状体、转印带、转印单元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6519201B2 (ja) 円筒状部材、円筒状部材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32922B2 (ja) 管状体、管状体ユニット、中間転写体、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1305884A (ja) 中間転写体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