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82539B - 煮饭器 - Google Patents

煮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82539B
CN105982539B CN201610082007.1A CN201610082007A CN105982539B CN 105982539 B CN105982539 B CN 105982539B CN 201610082007 A CN201610082007 A CN 201610082007A CN 105982539 B CN105982539 B CN 1059825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ducing valve
pressure
pressure reducing
rice
p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8200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82539A (zh
Inventor
西野大智
梛木隆
增本悟一
山地宏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9825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825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825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825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56Preventing boiling over, e.g. of milk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8Pressure-cookers; Lids or lock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煮饭器,其具有:煮饭器主体;锅;锅加热装置;盖体,其覆盖锅的上部开口部;盖开放装置;减压阀,其调整锅内的压力;减压阀驱动部,其驱动减压阀;以及减压阀控制部,其控制减压阀驱动部。而且,该煮饭器具有:锁定部,其锁定盖开放装置;路径部,其排出锅内的蒸汽;蒸汽筒,其连接于路径部;检测部,其检测蒸汽筒的装卸状态;以及控制部,其执行煮饭步骤。是这样的煮饭器:控制部在正在执行煮饭步骤时由检测部检测到了蒸汽筒的安装的情况下,在煮饭步骤于中途被停止的情况下,控制部通过减压阀控制部进行规定时间的减压阀驱动部的锁闭控制。由此,在煮饭步骤被中断的情况下,抑制内容物的溢出。

Description

煮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压力煮饭或者压力烹饪功能的煮饭器。
背景技术
当前,根据针对米饭的美味的追求和缩短煮饭时间的要求,压力式的煮饭器的需求正在扩大。另外,例如在日本特开2008-29531号公报(以下记为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不仅具有煮米饭功能,而且具有进行炖菜等烹饪功能的煮饭器的结构。
仅进行压力烹饪的压力烹饪器一般来说在蒸汽不泄放的情况下进行烹饪。因此,压力烹饪器所具有的蒸汽筒与煮饭器所具有的蒸汽筒相比,具有蒸汽难以通过的结构。
即,对于压力烹饪器来说,即使是在正在施加压力的过程中蒸汽筒成为全开状态,蒸汽也不会一口气地排出。
另一方面,关于压力式的煮饭器,要将米饭煮得好吃,要在散发锅内的蒸汽的同时进行煮饭。即,煮饭器的蒸汽筒与压力烹饪器的蒸汽筒相比,蒸汽容易通过。因此,在煮饭器的情况下,若正在施加压力的过程中蒸汽筒成为全开状态,则锅内的蒸汽一口气排光。
如上述所述那样,对于现有的煮饭器来说,当正在施加压力的过程中蒸汽筒成为全开状态时,则锅内的蒸汽一口气地排光。因此,根据煮饭时的米与水的量,有时锅内的气压会急剧地下降而在锅内产生急剧的沸腾现象。因此,锅内的水上升到锅的上方而从蒸汽筒向煮饭器的外部喷出。而且,喷出的水有时会滴落到地板等上。
另外,对于现有的煮饭器来说,在通常情况下,作为被收纳于锅内的水与从米中熔析出的淀粉的混合物的米汤容易向煮饭器的外部溢出。因此,在蒸汽筒中设置储存米汤的结构,防止米汤的溢出。但是在由于蒸汽筒成为全开状态而在锅内产生急剧的沸腾现象的情况下,有时候会卷起存留于蒸汽筒内的米汤而从蒸汽筒向煮饭器的外部流出。
而且,在将现有的煮饭器用于压力烹饪的情况下,根据烹饪物的量或烹饪物与水的量,若正在施加压力的过程中蒸汽筒成为全开状态,则与煮饭时相同,锅内的蒸汽一口气地排光。因此,锅内的水分有时候会从蒸汽筒向煮饭器的外部溢出。
在如上述所述那样产生了溢出的情况下,使用者通常会停止煮饭步骤或者烹饪步骤。但是,若停止烹饪步骤且通过控制而使锅内的蒸汽一口气地排光,则锅内的水分进一步溢出的可能性变高。
另外,在煮饭器检测到某些异常状态而进行控制使蒸汽筒成为全开状态的情况下,也同样地,锅内的水分进一步溢出的可能性变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煮饭器,在煮饭步骤或者烹饪步骤被中断的情况下,锁闭蒸汽筒而能够抑制内容物的溢出。
即,本发明的煮饭器具有:煮饭器主体;锅,其收纳于煮饭器主体中;锅加热装置,其配置于煮饭器主体,对锅进行加热;盖体,其安装于煮饭器主体,且开闭自如地覆盖锅的上部开口部;盖开放装置,其将盖体保持成关闭状态;减压阀,其调整锅内的压力;减压阀驱动部,其驱动减压阀;以及减压阀控制部,其控制减压阀驱动部。而且,具有:锁定部,其当减压阀驱动部被减压阀控制部进行锁闭控制而使得减压阀成为关闭状态时,锁定盖开放装置;路径部,其向锅外排出锅内的蒸汽;蒸汽筒,其连接于路径部;检测部,其检测蒸汽筒的装卸状态;以及控制部,其执行煮饭步骤或者烹饪步骤。控制部在正在执行煮饭步骤或者烹饪步骤时由检测部检测到了蒸汽筒的安装的情况下煮饭步骤或者烹饪步骤于中途被停止时,进行由减压阀控制部实现的减压阀驱动部的锁闭控制达规定时间,当在煮饭步骤或者烹饪步骤的动作过程中检测部未检测到蒸汽筒的安装的情况下煮饭步骤或者烹饪步骤于中途被停止时,控制部利用减压阀控制部进行减压阀驱动部的开放控制。
根据该结构,在中途停止了煮饭步骤或者烹饪步骤的情况下,在到锅内的压力充分消失为止的规定时间内,进行由减压阀控制部实现的减压阀驱动部的锁闭控制。由此,从锅内到蒸汽筒为止的路径部被锁闭。其结果为,能够防止内容物从蒸汽筒溢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煮饭器的示意剖视图。
图2是该实施方式中的内盖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该实施方式中的从底面侧观察内盖的立体图。
图4是该实施方式中的从上表面侧观察内盖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内盖的减压阀位于闭塞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内盖的减压阀位于开放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该实施方式中的减压阀移动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卸下盖的上外轮廓部件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9A是示出在该实施方式中盖开放限制部件位于从盖开放装置离开的位置的状态的、被图8的单点划线包围的区域E1的放大俯视图。
图9B是示出在该实施方式中盖开放限制部件位于阻止盖开放装置的旋转的位置、使盖开放装置成为不能进行动作的状态的、被图8的单点划线包围的区域E1的放大俯视图。
图9C是示出在该实施方式中煮饭器主体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盖开放限制部件借助重力移动而使盖开放装置成为能够进行动作的状态的、被图8的单点划线包围的区域E1的放大俯视图。
图10是示出在该实施方式的煮饭器中,当执行煮饭步骤时的锅内的温度和压力的推移、与开闭减压阀的时机的图。
图11是说明该实施方式中的煮饭器的煮饭步骤或者烹饪步骤中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2是说明该实施方式中的煮饭器在中途停止煮饭步骤或者烹饪步骤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且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本发明不受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限定。
(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煮饭器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煮饭器的示意剖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煮饭器具有:煮饭器主体1;在上部具有凸缘部2a的锅2;以及由盖3和内盖4构成的盖体20等。煮饭器主体1由大致有底筒状(包括有底筒状)形成,该煮饭器主体1在内部具有锅收纳部1a。锅2收纳于锅收纳部1a,且该锅2收纳被煮的例如包括米和水的被煮物或者被烹饪物。盖体20的盖3具有中空结构,盖3能够开闭煮饭器主体1的上部开口部地安装在煮饭器主体1的上部。盖体20的内盖4由大致圆盘状(包括圆盘状)形成,该盖体20的内盖4能够装卸地设置于盖3的内侧(覆盖锅2的上部开口部2d的一侧)。而且,内盖4被安装成能够密闭锅2的上部开口部2d。
煮饭器主体1的锅收纳部1a由顶架1b和线圈基座1c构成。顶架1b具有筒状部1ba和凸缘部1bb。筒状部1ba被配置成相对于被收纳的锅2的侧壁形成有规定的间隙。凸缘部1bb形成为在筒状部1ba的上方向外方突出以便与煮饭器主体1的上部开口部的内周部配合。
线圈基座1c与锅2的下部的形状对应地由大致有底筒状(包括有底筒状)形成,该大致有底筒状在底面2b的中央部附近具有开口部1ca。线圈基座1c的上部安装于顶架1b的筒状部1ba的下端部。线圈基座1c在外周面配设有锅底加热单元5。锅底加热单元5是对锅2进行加热(感应加热)的锅加热装置的一例。锅底加热单元5由底内加热线圈5a和底外加热线圈5b构成。底内加热线圈5a在线圈基座1c的开口部1ca的外周配置于线圈基座1c的外壁(煮饭器主体1)侧。由此,底内加热线圈5a以与锅2的底面2b的中央部周围相对的方式配置。底外加热线圈5b以与锅2的底面2b的角部相对的方式配置于线圈基座1c的外壁侧。
锅温度传感器6配置成经由线圈基座1c的开口部1ca与收纳于锅收纳部1a的锅2的底面2b的外壁抵接。锅温度传感器6是用于测量锅2的温度的锅温度检测部的一例。此外,锅2的温度与锅2内的被加热物的温度大致相同(包括相同)。因此,通过用锅温度传感器6检测锅2的温度,能够检测锅2内的被加热物的温度。
盖体20的盖3具有上外轮廓部件3a和下外轮廓部件3b,该盖体20的盖3构成盖体20的外轮廓。盖3具有构成盖3的开闭轴的铰链轴3A。铰链轴3A的两端部转动自如地固定于煮饭器主体1的顶架1b。而且,铰链轴3A在周围安装有扭转螺旋弹簧7。扭转螺旋弹簧7以铰链轴3A为中心对盖体20向远离锅2的上部开口部2d的方向(打开方向)施力。
而且,盖3在内部具有盖开放装置8,该盖开放装置8具有铰链轴8A,该盖开放装置8通过开盖按钮(未图示)的操作而使盖体20开闭。开盖按钮例如设置于盖3。盖开放装置8例如通过与煮饭器主体1的一部分卡合而保持盖3封闭锅2的上部开口部2d的状态。此外,煮饭器主体1的一部分相当于作为后述的内盖4设置的减压阀移动机构12的锁定部的一例的盖开放限制部件129。
另一方面,在盖3封闭锅2的上部开口部2d的状态下,当开盖按钮(未图示)被按压时,盖开放装置8以铰链轴8A为转动中心向箭头A1方向旋转。然后,盖开放装置8与煮饭器主体1的一部分的卡合被解除。由此,盖3借助扭转螺旋弹簧7的作用力而以铰链轴3A为中心向远离锅2的上部开口部2d的方向旋转。其结果为,盖3成为未封闭锅2的上部开口部2d的打开状态。此外,盖3构成为当从封闭锅2的上部开口部2d的位置以铰链轴3A为中心例如旋转90度,则停止盖3的旋转。
另外,盖3的上外轮廓部件3a在铰链轴3A的附近具有凹部3c。凹部3c中能够装卸地安装有蒸汽筒9。凹部3c在底部具有蒸汽逸出孔3ca。蒸汽逸出孔3ca朝向蒸汽筒9排出在锅2内产生的多余的蒸汽。蒸汽筒9在上壁形成有蒸汽逸出孔9a。蒸汽逸出孔9a向煮饭器的外部排出从凹部3c的蒸汽逸出孔3ca排出的锅2内的多余的蒸汽。凹部3c例如在底部设置有检测蒸汽筒9的装卸状态的检测传感器3cb。此外,检测传感器3cb是用于检测蒸汽筒9的检测部的一例。
盖体20的内盖4具有用于排出锅2内的蒸汽的小径蒸汽排出孔4a和大径蒸汽排出孔4b。大径蒸汽排出孔4b的直径设定成比小径蒸汽排出孔4a的直径大,例如是小径蒸汽排出孔4a的直径的2倍以上。具体地说,小径蒸汽排出孔4a的直径例如形成为4mm,大径蒸汽排出孔4b的直径例如形成为10mm。此外,大径蒸汽排出孔4b是蒸汽排出孔的一例。
而且,由凹部3c的蒸汽逸出孔3ca、蒸汽筒9的蒸汽逸出孔9a以及蒸汽排出孔形成向煮饭器的外部排出锅2内的蒸汽的路径部。即,路径部与蒸汽筒9连接,且向外部排出锅2内的蒸汽。
另外,内盖4设置有压力抑制阀10、减压阀11、以及构成盖开放部的减压阀移动机构12等。压力抑制阀10控制小径蒸汽排出孔4a能够开闭。减压阀11控制大径蒸汽排出孔4b能够开闭。减压阀移动机构12使减压阀11移动以开闭大径蒸汽排出孔4b。而且,减压阀移动机构12经由后述的盖开放限制部件129来控制盖开放装置8的动作。
此外,对于压力抑制阀10、减压阀11、以及减压阀移动机构12的具体的结构将在后文进行详细说明。
另外,盖体20的盖3具有显示操作部13。显示操作部13例如显示煮饭模式、煮饭时间等与煮饭相关的各种信息。显示操作部13显示白米模式或糙米模式、白米(柔软)模式等多个煮饭模式。由此,对于使用者来说能够选择特定的煮饭模式。而且,显示操作部13除了煮饭模式的选择之外,还具有例如煮饭开始按钮等多个按钮。由此,使用者能够通过按钮指示煮饭或者烹饪的开始、取消、预约等的执行。即,使用者能够通过显示操作部13来参照着显示内容选择特定的煮饭或者烹饪模式并指示煮饭动作的开始和中途停止。
另外,煮饭器主体1在内部搭载有煮饭控制部14。煮饭控制部14具有存储部,该存储部存储用于对米进行煮饭的多个煮饭程序。在此,“煮饭程序”是在按顺序进行例如预热、升温、沸腾维持、焖煮的步骤中,预先决定了例如通电时间、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加热输出等的煮饭的步骤。煮饭程序分别对应能够选择的多个煮饭模式而存储于存储部。此外,煮饭控制部14是控制部的一例。
煮饭控制部14根据通过显示操作部13选择的煮饭模式和锅温度传感器6的检测温度来控制锅底加热单元5和减压阀移动机构12,来执行煮饭步骤。
另外,煮饭控制部14的存储部存储用于烹饪米以外的被烹饪物的多个烹饪程序。在此,“烹饪程序”是在结合各被烹饪物按顺序进行烹饪的步骤中,预先决定了例如通电时间、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加热输出等的烹饪的步骤。烹饪成别分别对应多个烹饪模式而存储于存储部。
煮饭控制部14根据通过显示操作部13选择的烹饪模式和锅温度传感器6的检测温度来控制锅底加热单元5和减压阀移动机构12,来执行烹饪步骤。
如以上所述那样构成了本实施方式的煮饭器。
以下使用图2到图6对盖体20的内盖4的结构进行更详细地说明。
图2是该实施方式中的内盖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该实施方式中的从底面侧(锅2侧)观察内盖4的立体图。图4是该实施方式中的从上表面侧(盖3侧)观察内盖4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内盖4的减压阀11位于锁闭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内盖4的减压阀11位于开放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如图2所示,盖体20的内盖4具有加热板41、环状的衬垫42以及大致环状(包括环状)的加热板支承部件43。衬垫42对加热板41与锅2之间进行密封。加热板支承部件43上安装有加热板41和衬垫42,且该加热板支承部件43装卸自如地保持于盖3。加热板41形成有第1大径贯穿孔41a、第2大径贯穿孔41b、第3大径贯穿孔41c、以及小径贯穿孔41d。
加热板41在上表面(与盖3相对的一侧)具有隔着衬垫44安装的阀罩45。衬垫44构成对加热板41与阀罩45之间进行密封的部件。衬垫44在与第1大径贯穿孔41a、第2大径贯穿孔41b、第3大径贯穿孔41c、以及小径贯穿孔41d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贯穿孔。阀罩45以覆盖压力抑制阀10、减压阀11以及后述的安全阀16的方式配置。阀罩45具有:压力抑制阀收纳部45a,其收纳压力抑制阀10;减压阀收纳部45b,其收纳减压阀11;以及安全阀收纳部45c,其收纳安全阀16。
加热板41的第1大径贯穿孔41a中配设有压力抑制阀引导件101。压力抑制阀引导件101被经衬垫102从第1大径贯穿孔41a的下方插入。而且,压力抑制阀引导件101在第1大径贯穿孔41a的上方与环形部件103配合而固定于加热板41。此外,压力抑制阀引导件101构成载置压力抑制阀10的部件。在压力抑制阀引导件101上形成有小径蒸汽排出孔4a。
另外,压力抑制阀10作为抑制锅2内的压力因煮饭而超过比大气压高的第1阈值(例如,1.2个大气压)而上升的阀发挥作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压力抑制阀10由例如球体构成。而且,球体通常利用自重而闭塞压力抑制阀引导件101的小径蒸汽排出孔4a。另一方面,对于作为压力抑制阀10的球体来说,当锅2内的压力比自重大时(例如,超过1.2个大气压时),仅被锅2内的压力推顶而离开小径蒸汽排出孔4a。由此,小径蒸汽排出孔4a被开放。
加热板41的第2大径贯穿孔41b中配设有减压阀引导件111。减压阀引导件111被经衬垫112从第2大径贯穿孔41b的下方插入。而且,减压阀引导件111在第2大径贯穿孔41b的上方与环形部件113配合而固定于加热板41。此外,减压阀引导件111是与减压阀11接触的部件。
另外,减压阀引导件111具有大径蒸汽排出孔4b,该大径蒸汽排出孔4b具有包含米粒的程度的大小的开口。如图3所示,大径蒸汽排出孔4b被分区部件114分割成比米粒小的多个开口。分区部件114防止米粒侵入大径蒸汽排出孔4b内。
减压阀11具有减压阀栓115、衬垫116以及弹簧117。如图5和图6所示,减压阀栓115具有大致圆盘状(包括圆盘状)的主体115a和从主体115a的下表面中央部向下方突出的突起部115b。对于减压阀栓115来说,剖视观察时具有大致T字状(包括T字状)的形状。衬垫116对减压阀栓115与减压阀引导件111之间进行密封。弹簧117对减压阀栓115向离开大径蒸汽排出孔4b的方向施力。
加热板41的第3大径贯穿孔41c中经由止回阀罩151而配设有止回阀15。止回阀罩151是将止回阀15安装于加热板41的部件。止回阀15作为使存留于阀罩45内的米汤(具有粘性的米的煮汁)回流到锅2内的阀发挥作用。
加热板41的小径贯穿孔41d中配设有安全阀16。安全阀16作为抑制锅2内的压力超过比大气压高的第2阈值(例如,1.25个大气压)而上升的阀发挥作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安全阀16由安全阀栓161、衬垫162以及弹簧163构成。此外,止回阀15和安全阀16能够使用公知的阀。因此,在下文中省略止回阀15和安全阀16的详细的说明。
接着,使用图7和图8对盖体20的减压阀移动机构12的结构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图7是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减压阀移动机构12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卸下盖3的上外轮廓部件3a的状态的俯视图。
减压阀移动机构12是使减压阀11在闭塞大径蒸汽排出孔4b的闭塞位置(参照图5)、与开放大径蒸汽排出孔4b的开放位置(参照图6)之间移动的机构。减压阀移动机构12使减压阀11在相对于设置有大径蒸汽排出孔4b的内盖4的底面正交的方向(例如,从铰链轴3A向铰链轴8A的方向)移动。
如图7和图8所示,构成盖开放部的减压阀移动机构12由例如减压阀按压部件121、弹簧122、减压阀按压销123、支承台124、作为减压阀驱动部的一例的减压阀驱动杆125、第1齿轮126和第2齿轮127、以及作为减压阀控制部的一例的电动机128等构成。
减压阀按压部件121是固定于减压阀栓115的主体115a的上表面中央部的大致圆柱(包括圆筒状)的部件。在减压阀按压部件121的周围(侧面)配置有例如线圈状的弹簧122。不管盖3的下外轮廓部件3b与加热板41之间的间隙如何变化,弹簧122都将减压阀11按压减压阀引导件111的力保持为恒定。减压阀按压部件121和弹簧122借助于减压阀按压销123而上下活动自如地安装于支承台124。
支承台124通过例如小螺钉等紧固部件而固定于盖3的内部。如图8所示,支承台124配设成在相对于盖3的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图8的左右方向)延伸。减压阀驱动杆125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支承台124在支承台124的延伸方向上滑动。在减压阀驱动杆125上具有齿条125a,该齿条125a在延伸方向上具有多个齿。以齿条125a与第1齿轮126啮合、第1齿轮126与第2齿轮127啮合的方式进行配置。第2齿轮127安装于电动机128的输出轴128a上。第1齿轮126和第2齿轮127的轴配置成与设置于支承台124上的凸轮槽124a卡合。电动机128通过例如小螺钉等紧固部件而固定于支承台124。
而且,当向正反方向驱动电动机128时,第1齿轮126和第2齿轮127进行旋转。由此,经由设置于齿条125a上的齿而与第1齿轮126啮合的减压阀驱动杆125在相对于盖3的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即,通过构成减压阀控制部的电动机128来控制构成减压阀驱动部的减压阀驱动杆125的移动。而且,减压阀驱动部控制减压阀11在闭塞位置与开放位置之间的移动。
另外,减压阀驱动杆125具有与减压阀按压部件121抵接的、朝向铰链轴3A侧向下方(锅2侧)倾斜的倾斜面125b。即,倾斜面125b相对于减压阀11的移动方向(盖3的厚度方向)和减压阀驱动杆125的移动方向(与盖3的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倾斜。
而且,与减压阀驱动杆125的移动联动地,构成减压阀11的一部分的减压阀按压部件121沿倾斜面125b滑动。由此,减压阀11在闭塞位置(参照图5)和开放位置(参照图6)之间朝向上下方向(锅2的底面2b方向侧)移动。此外,如上述所述那样,减压阀移动机构12以比第1阈值(例如,1.2个大气压)大的压力(例如,1.25个大气压)按压减压阀11。由此,即使施加第1阈值的压力,减压阀11也被保持于闭塞位置(参照图5)。
减压阀驱动杆125还具有盖开放限制部件129。减压阀11从开放位置(参照图6)移动到闭塞位置(参照图5)时,盖开放限制部件129以规定的间隔配置于在上下方向上与盖开放装置8的突出部8a相对的位置上。此外,上述间隔是盖开放装置8的游隙(裕量)程度。此时,当要开放盖体20而使盖开放装置8旋转时,盖开放装置8的突出部8a与盖开放限制部件129抵接。由此,使开放盖体20的盖开放装置8不能进行动作。其结果为,保持煮饭器主体1与盖体20的闭塞状态。
接着,使用图9A到图9C对使盖开放装置8不能进行动作的盖开放限制部件129的动作进行具体说明。
图9A是示出盖开放限制部件位于离开盖开放装置的位置的状态的、图8的区域E1的放大俯视图。图9B是示出盖开放限制部件配置于阻止盖开放装置的旋转的位置、使盖开放装置成为不能进行动作的状态的、图8的区域E1的放大俯视图。图9C是示出煮饭器主体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盖开放限制部件借助重力移动而使盖开放装置成为能够进行动作的状态的、图8的区域E1的放大俯视图。
首先,在减压阀11位于开放位置的情况下,如图6和图9A所示,盖开放限制部件129配置于离开了盖开放装置8的突出部8a的位置。另一方面,在减压阀11位于闭塞位置的情况下,如图5和图9B所示,盖开放限制部件129配置于阻止盖开放装置8向以铰链轴8A为中心的箭头A1所示的方向的旋转的位置。由此,使盖开放装置8不能进行旋转动作。因此,防止了锅2内的压力比大气压高的状态下的盖体20的开放。其结果为,防止盖体20借助内部的压力而猛烈地开放。而且,能够防止盖体20的开放导致的蒸汽的喷出。由此,能够防止由蒸汽对使用者造成的不良情况的发生。
此外,即使在上文中说明的使盖开放装置8不能进行动作的状态下,有时候锅2内的压力比大气压低,即使开放盖3,也不会对使用者造成不良情况。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煮饭器主体1相对于水平面(例如,30度以上)倾斜的情况下,如图9C所示那样,盖开放限制部件129借助重力而移动。通过上述动作,即使在不能进行盖开放装置8的动作的状态下,也能够进行盖开放装置8的动作。即,通过倾斜煮饭器主体1,强制地使盖开放限制部件129移动,从而使盖开放装置8能够进行动作。由此,在锅2内的压力较低等情况下,能够进行盖体20的开放。其结果为能够实现方便性高的煮饭器。
如以上那样,盖开放限制部件129进行动作而能够使盖开放装置8不能进行动作。
以下使用图10对本实施方式的煮饭器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10是示出在该实施方式的煮饭器中,当执行煮饭步骤时的锅2内的温度和压力的推移、与开闭减压阀的时机的图。
首先,使用者将收纳有包括作为被煮物的米与水的被煮物的锅2设置于煮饭器主体1的锅收纳部1a。接着,使用者通过显示操作部13选择煮饭模式。之后,当使用者通过按钮操作而指示了煮饭开始时,煮饭器根据煮饭控制部14的控制开始煮饭步骤。
由此,煮饭控制部14首先开始煮饭步骤的预热步骤。
预热步骤是将米浸泡于温度比糊化温度低的水中规定时间而预先使米吸水的步骤。由此,在以后的步骤中,能够充分地糊化到米的中心部。具体地说,煮饭控制部14控制锅底加热单元5,使锅2内的水的温度升温到接近米开始糊化的温度(约60℃)。之后,煮饭控制部14根据锅温度传感器6的检测温度以维持升温后的温度的方式控制锅底加热单元5的锅加热动作(接通/断开)。此时,如图5所示,煮饭控制部14在预热步骤期间以减压阀11被保持于闭塞位置的方式控制减压阀移动机构12。
接着,当从开始预热步骤经过了与使用者所选择的煮饭模式对应地预先设定的例如保持60℃的规定的时间后,转移到升温步骤。
升温步骤是以强火(持续锅底加热单元5的接通状态)对锅2一口气进行加热而使锅2内的水达到沸腾维持状态(约105℃)的步骤。
此时,煮饭控制部14以对锅2进行快速加热而使锅2内的水成为沸腾状态的方式控制锅底加热单元5。另外,煮饭控制部14在升温步骤期间,如图5所示,以将减压阀11保持在闭塞位置的方式控制减压阀移动机构12。由此,在升温步骤的后半程,锅2的温度超过100℃而产生大量的蒸汽。因此,锅2内的压力比大气压高。
而且,当锅2内的压力达到第1阈值(例如,1.2个大气压)时,构成压力抑制阀10的球体被锅2内的压力推压而离开小径蒸汽排出孔4a。由此,小径蒸汽排出孔4a被开放。之后,通过反复借助于压力抑制阀10的自重而实现的小径蒸汽排出孔4a的闭塞和开放状态,锅2内的压力被调整成维持第1阈值的压力。此时,盖开放限制部件129配置于阻止盖开放装置8的旋转的位置。由此,因为不能进行盖开放装置8的旋转动作,因此盖体20维持成闭塞状态。
接着,当锅温度传感器6的检测温度达到锅2内的水的沸腾温度(约105℃)时,转移到维持锅2内的水的沸腾状态的沸腾维持步骤。沸腾维持步骤是使米的淀粉糊化且使糊化度提高到50%~80%程度的步骤。煮饭控制部14以维持锅2内的水的沸腾状态的方式控制锅底加热单元5。通过该加热动作,锅2内的压力超过了大气压而达到1.2个大气压。然后,通过压力抑制阀10,1.2个大气压的状态被维持规定时间。
当压力维持规定时间后,煮饭控制部14控制减压阀移动机构12而使减压阀11从闭塞位置(参照图5)移动到开放位置(参照图6)。由此,锅2内的压力被一口气地减压(例如,从1.2个大气压减压到1.0个大气压)。其结果为,通过减压,锅2内的水暴沸,锅2内的米粒被搅拌。
之后,煮饭控制部14控制减压阀移动机构12使减压阀11从开放位置(参照图6)移动到闭塞位置(参照图5)。同时,煮饭控制部14控制锅底加热单元5持续锅2的加热。由此,锅2内的压力上升到第1阈值。
即,在沸腾维持步骤中,煮饭控制部14当使锅2内的压力减压后,至少进行1次以上上升到第1阈值的动作,优选进行例如3次左右。由此,锅2内的米粒被充分搅拌,使得对各米粒的加热平均化。其结果为,能够进一步抑制煮饭不均匀。
另外,沸腾维持步骤中,由于连续地使水沸腾,因此大量地产生蒸汽。产生的蒸汽通过小径蒸汽排出孔4a、大径蒸汽排出孔4b、蒸汽逸出孔3ca、9a等路径部而被放出到煮饭器的外部。由此,锅2内的大多数的水消失。因此,锅2的底面2b的温度超过水的沸点而上升。
而且,当锅温度传感器6检测到锅2的底面2b的温度超过沸点而到达例如130℃时,从沸腾维持步骤转移到焖煮步骤。焖煮步骤是利用预热使多余的水分蒸发而使米的糊化度提高到接近100%的步骤。
此时,煮饭控制部14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每当锅2的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例如,100℃)以下,就以对锅2进行加热的方式控制锅底加热单元5,以维持一定温度。另外,如图6所示,煮饭控制部14以将减压阀11保持在开放位置的方式控制减压阀移动机构12。由此,锅2内被减压至大致大气压(包括大气压)。此外,在焖煮步骤中,如图6所示,盖开放限制部件129被配置于离开了盖开放装置8的位置。因此,能够进行盖开放装置8的转动动作。由此,能够开放盖体20。
然后,当从焖煮步骤的开始经过了预先设定的时间时,结束焖煮步骤。由此,结束一系列的煮饭步骤。
本实施方式的煮饭器如以上那样执行煮饭步骤。
此外,在上文中,对煮饭步骤进行了说明,但即使是烹饪步骤也以同样的动作执行。因此,省略烹饪步骤的说明。
以下使用图11对在本实施方式的煮饭器中煮饭步骤或者烹饪步骤的中途中的动作停止的测知进行说明。
图11是说明该实施方式中的煮饭器的煮饭步骤或者烹饪步骤中的动作停止的检测的流程图。
此外,在下文中为了简化说明而主要说明煮饭步骤。
如图11所示,首先,使用者通过显示操作部13选择期望的煮饭模式并按下开始按钮。由此,煮饭控制部14按照存储于存储部的煮饭模式的煮饭程序开始煮饭步骤(步骤S1)。
接着,煮饭控制部14判定在煮饭模式中是否正在执行施加压力的压力菜单(步骤S2)。此时,在正在执行不施加压力的压力菜单以外的菜单的情况下(步骤S2中为否),煮饭控制部14控制减压阀移动机构12而进行使减压阀11移动到开放位置(参照图6)的开放控制(步骤S5)。然后,转移到步骤S6的控制。
另一方面,在正在执行施加压力的压力菜单的情况下(步骤S2中为是),由作为检测部的一例的检测传感器3cb判定是否为蒸汽筒9安装于盖3的凹部3c中的状态(步骤S3)。若是安装有蒸汽筒9的状态(有)(步骤S3中为是),则煮饭控制部14控制减压阀移动机构12进行使减压阀11移动到闭塞位置(参照图5)的锁闭控制(步骤S4)。然后,转移到步骤S6的控制。
另一方面,若是蒸汽筒9从凹部3c卸下的状态(步骤S3中为否),则煮饭控制部14控制减压阀移动机构12进行使减压阀11移动到开放位置(参照图6)的开放控制(步骤S5)。然后,转移到步骤S6的控制。
即,当执行了蒸汽筒9的安装的有无(步骤S3)和减压阀11的开闭控制(步骤S4或者步骤S5)后,转移到步骤S6的控制。
在步骤S6中,判定使用者是否通过显示操作部13进行了停止操作而使煮饭步骤在中途停止。此时,当未在中途停止煮饭步骤的动作的情况下(步骤S6中为否),返回到步骤S1,以后重复直到步骤S6为止的煮饭步骤的动作。
另一方面,在中途停止煮饭步骤的动作的情况下(步骤S6中为是),执行图12所示的在煮饭步骤的动作中途停止的流程(步骤S7)。
以下使用图12对在本实施方式的煮饭器中煮饭步骤或者烹饪步骤的中途停止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12是说明该实施方式中的煮饭器的中途停止煮饭步骤或者烹饪步骤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此外,下文中也为了简化说明而主要说明煮饭步骤。
在图12所示的中途停止(步骤S7)的流程中,首先,煮饭控制部14判定是否正在执行施加压力的压力菜单(步骤S8)。此时,在正在执行不施加压力的压力菜单以外的菜单的情况下(步骤S8中为否),煮饭控制部14控制减压阀移动机构12而进行使减压阀11移动到开放位置(参照图6)的开放控制(步骤S12)。
另一方面,在煮饭模式中,在正在执行施加压力的压力菜单的情况下(步骤S8中为是),判定是否是向锅2内施加压力的中途(步骤S9)。具体地说,在煮饭模式的预热步骤或焖煮步骤中,判定为未施加压力(步骤S9中为否)。在这种情况下,煮饭控制部14控制减压阀移动机构12进行使减压阀11移动到开放位置(参照图6)的开放控制(步骤S12)。
另一方面,在正在执行压力菜单过程中施加压力的情况下(步骤S9中为是),在动作中途停止煮饭步骤之前,进行蒸汽筒9是否安装于盖3的凹部3c的判定(步骤S10)。此时,在检测传感器3cb检测到蒸汽筒9被卸下的情况下(步骤S10中为否),煮饭控制部14控制减压阀移动机构12进行使减压阀11移动到开放位置(参照图6)的开放控制(步骤S12)。
另一方面,在安装有蒸汽筒9的情况下(步骤S10中为是),煮饭控制部14控制减压阀移动机构12进行使减压阀11移动到闭塞位置(参照图5)的锁闭控制达规定时间(步骤S11)。由此,当锅2内加压时,在安装有蒸汽筒9的情况下,防止盖体20的开放。而且,使减压阀11的锁闭状态持续至少使锅2内的压力充分泄压为止的规定时间(例如,4分钟左右)。其结果为,能够防止产生加热蒸汽或米汤的溢出等不良情况。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煮饭器,在中途停止了煮饭步骤的动作的情况下,煮饭控制部14控制减压阀移动机构12使减压阀11移动到闭塞位置(参照图5)。由此,防止伴随着锅2内的急剧的减压的暴沸。其结果为,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收纳于锅2内的内容物的溢出。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煮饭器,当在煮饭步骤的中途由检测传感器3cb检测到了蒸汽筒9的卸下的情况下,煮饭控制部14控制减压阀移动机构12使减压阀11移动到开放位置(参照图6)。由此,使锅2内的压力成为大致大气压(包括大气压),能够防止伴随着减压的暴沸造成的锅2内的水或米汤向煮饭器的外部溢出。而且,煮饭控制部14不需要控制减压阀移动机构12使减压阀11移动到闭塞位置(参照图5)。因此,即使在煮饭步骤的中途停止煮饭动作,也能够立刻打开盖3。其结果为,提高了对使用者的方便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煮饭器,当在中途停止了煮饭步骤的动作时,煮饭控制部14使减压阀11移动到闭塞位置(参照图5)。之后,在通过检测传感器3cb检测到了蒸汽筒9的卸下的情况下,煮饭控制部14以不使减压阀11移动到开放位置(参照图6)的方式进行控制。由此,能够防止伴随着锅2内的减压的暴沸,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内容物的溢出。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以其它各种方式实施。
具体地说,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由球体构成压力抑制阀1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只要是具有利用自重开闭小径蒸汽排出孔4a的结构的压力抑制阀10即可。即,也可以由三棱锥或圆锥那样的形状构成压力抑制阀10。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将使用者的停止操作作为触发执行煮饭步骤的中途停止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检测到煮饭器的故障状态或停电状态作为触发。由此,在使用者不在的状况下,即使煮饭步骤由于意想不到的事态而停止,也能够防止内容物的溢出。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煮饭器具有:煮饭器主体;锅,其收纳于煮饭器主体中;锅加热装置,其配置于煮饭器主体,对锅进行加热;盖体,其安装于煮饭器主体,且开闭自如地覆盖锅的上部开口部;盖开放装置,其开闭盖体;减压阀,其调整锅内的压力;减压阀驱动部,其驱动减压阀;以及减压阀控制部,其控制减压阀驱动部。而且,还具有:锁定部,其当减压阀驱动部被减压阀控制部进行锁闭控制而使得减压阀成为关闭状态时,锁定盖开放装置;路径部,其向锅外排出锅内的蒸汽;蒸汽筒,其连接于路径部;检测部,其检测蒸汽筒的装卸状态;以及控制部,其执行煮饭步骤或者烹饪步骤。在正在执行煮饭步骤或者烹饪步骤时由检测部检测到了蒸汽筒的安装的情况下,在煮饭步骤或者烹饪步骤于中途被停止的情况下,控制部也可以进行由减压阀控制部实现的减压阀驱动部的锁闭控制达规定时间。
根据该结构,即使在煮饭步骤或者烹饪步骤中途停止的情况下,在直到锅内的压力充分泄放为止的规定时间内,进行由减压阀控制部实现的减压阀驱动部的锁闭控制。由此,锁闭从锅内到蒸汽筒的路径部。
具体地说,在煮饭中内容物从蒸汽筒溢出的情况下,使用者通常是即使处于煮饭步骤或者烹饪步骤的中途也会使煮饭器的动作停止。因此,锅内的蒸汽一口气地排放到外部。由此,锅内的压力急剧地下降,在锅内产生急剧的沸腾现象。其结果为,锅内的内容物更向煮饭器的外部溢出。
但是,在直到内部的压力泄放掉为止的规定时间期间,减压阀控制部锁闭从锅内通流到蒸汽筒的路径部。由此,能够防止内容物从蒸汽筒的进一步溢出。
另外,本发明的煮饭器的控制部也可以是,当在煮饭步骤或者烹饪步骤的动作过程中检测部未检测到蒸汽筒的安装的情况下,在煮饭步骤或者烹饪步骤被中途停止时,控制部进行由减压阀控制部实现的减压阀驱动部的开放控制。
根据该结构,当在煮饭步骤或者烹饪步骤的动作过程中检测部未检测到蒸汽筒的安装的情况下,由于没有储存米汤的蒸汽筒,因此会溢出比通常使用时多的米汤。因此,控制部通过减压阀控制部进行减压阀驱动部的开放控制。由此,能够防止由锅内的气压的下降造成的沸腾,防止米汤的溢出。而且,在通过检测部未检测到蒸汽筒的安装的状态下,在煮饭步骤或者烹饪步骤被中途停止时,控制部利用减压阀控制部进行减压阀驱动部的开放控制。由此,使用者能够立刻打开盖体。其结果为,提高了使用者的方便性。
另外,本发明的煮饭器的控制部可以是,在由减压阀控制部实现的减压阀驱动部的锁闭控制中,当检测部未检测到蒸汽筒的安装的情况下,控制部并不通过减压阀控制部进行减压阀驱动部的开放控制。
根据该结构,当在减压阀驱动部的锁闭控制中通过检测部检测不到蒸汽筒的安装的情况下,因为没有储存米汤的蒸汽筒,因此容易溢出比通常使用时多的米汤。因此,控制部不进行减压阀驱动部的开放控制。由此,能够将锅内维持成关闭了减压阀的状态。其结果为,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内容物的溢出。

Claims (1)

1.一种煮饭器,其具有:
煮饭器主体;
锅,其收纳于所述煮饭器主体中;
锅加热装置,其配置于所述煮饭器主体,对所述锅进行加热;
盖体,其安装于所述煮饭器主体,且开闭自如地覆盖所述锅的上部开口部;
盖开放装置,其开闭所述盖体;
减压阀,其调整所述锅内的压力;
减压阀驱动部,其驱动所述减压阀;
减压阀控制部,其控制所述减压阀驱动部;
锁定部,其当所述减压阀驱动部被所述减压阀控制部进行了锁闭控制而使得所述减压阀成为关闭状态时,锁定所述盖开放装置;
路径部,其向所述锅外排出所述锅内的蒸汽;
蒸汽筒,其连接于所述路径部;
检测部,其检测所述蒸汽筒的装卸状态;以及
控制部,其执行煮饭步骤或者烹饪步骤,
在正在执行所述煮饭步骤或者烹饪步骤时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到了所述蒸汽筒的安装的情况下所述煮饭步骤或者烹饪步骤于中途被停止时,所述控制部利用所述减压阀控制部进行所述减压阀驱动部的锁闭控制达规定时间,
当在所述煮饭步骤或者烹饪步骤的动作过程中所述检测部未检测到所述蒸汽筒的安装的情况下所述煮饭步骤或者烹饪步骤于中途被停止时,所述控制部利用所述减压阀控制部进行所述减压阀驱动部的开放控制。
CN201610082007.1A 2015-03-19 2016-02-05 煮饭器 Active CN1059825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56719 2015-03-19
JP2015056719A JP6364623B2 (ja) 2015-03-19 2015-03-19 炊飯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82539A CN105982539A (zh) 2016-10-05
CN105982539B true CN105982539B (zh) 2020-09-18

Family

ID=57040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82007.1A Active CN105982539B (zh) 2015-03-19 2016-02-05 煮饭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364623B2 (zh)
CN (1) CN105982539B (zh)
HK (1) HK12252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15312B (zh) * 2017-02-09 2020-11-2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预约过程中停电后的烹饪控制方法及装置、烹饪器
CN108618596A (zh) * 2017-03-23 2018-10-0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控制方法和烹饪器具
CN110115500B (zh) * 2018-02-05 2022-02-15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及其烹饪压力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0522314B (zh) * 2018-05-24 2022-05-03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器具
CN110859517B (zh) * 2018-08-27 2021-08-2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烹饪器具
CN112438585B (zh) * 2019-08-30 2022-10-28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压力烹饪器具
CN110415449B (zh) * 2019-09-11 2021-12-10 曹太平 一种智能无人煮制售卖机
CN113693430B (zh) * 2020-05-21 2022-08-0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可读存储介质和烹饪设备
CN112369915B (zh) * 2020-11-03 2022-03-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烹饪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烹饪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231957B (zh) * 2022-02-21 2022-05-27 北京航天天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材料包装箱的复合密封层及密封结构
CN115715645A (zh) * 2022-12-02 2023-02-28 格力大松(宿迁)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开盖破泡的电饭煲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29531A (ja) * 2006-07-27 2008-02-14 Toshiba Home Technology Corp 炊飯器
JP5495770B2 (ja) * 2009-12-21 2014-05-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炊飯器
CN102406441B (zh) * 2011-12-02 2014-04-02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电压力锅快速开盖时溢喷的控制方法
CN103393347B (zh) * 2013-06-08 2015-12-02 德奥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常闭阀门的电饭煲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225251A1 (zh) 2017-09-08
JP2016174703A (ja) 2016-10-06
CN105982539A (zh) 2016-10-05
JP6364623B2 (ja) 2018-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82539B (zh) 煮饭器
CN105982531B (zh) 煮饭器
JP6372777B2 (ja) 圧力式炊飯器
JP6004069B2 (ja) 炊飯器
US6935223B2 (en) Pressure fryer
JP5877861B2 (ja) 圧力型炊飯器
JP5007443B2 (ja) 圧力調理器
WO2018146872A1 (ja) 圧力式炊飯器
CN110213984B (zh) 压力式煮饭器
JP6861374B2 (ja) 圧力式炊飯器
JP5055036B2 (ja) 炊飯器
JP2017062107A (ja) 加熱調理器
JP2007044304A (ja) 圧力加熱調理器
JP2006288742A (ja) 電気炊飯器
CN107198443B (zh) 煮饭器
JP3230979B2 (ja) 炊飯器
JP2013070989A (ja) 炊飯器
JP7361335B2 (ja) 炊飯器
JP2018175135A (ja) 調理器
JP2865493B2 (ja) 圧力調理器
JP2000070134A (ja) 電気炊飯器
JP2010193946A (ja) 圧力式炊飯器
JP6782459B2 (ja) 圧力式炊飯器
JP5861026B2 (ja) 炊飯器
JP7281748B2 (ja) 加熱調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2525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