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23087A - 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23087A
CN105923087A CN201510929194.8A CN201510929194A CN105923087A CN 105923087 A CN105923087 A CN 105923087A CN 201510929194 A CN201510929194 A CN 201510929194A CN 105923087 A CN105923087 A CN 1059230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pedal
mentioned
motorcycle
moving spring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2919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23087B (zh
Inventor
井口贵正
细谷拓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9230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230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230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230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02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3/00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3/04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for control by a foot le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Elements And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支持制动踏板的托架周边的组装性能优异的摩托车。摩托车(10)包括:制动踏板(54);托架(49),可转动地支持制动踏板(54);以及复位弹簧(56),一端部(56a)支持在制动踏板(54),同时,将制动踏板(54)朝初始位置侧赋能。在托架(49),一体地形成由复位弹簧(56)赋能的制动踏板(54)的一部分抵接的初始位置限制部(57),同时,形成保持复位弹簧(56)的另一端部(56b)的弹簧保持部(49f)。

Description

摩托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尤其涉及在制动踏板由复位弹簧朝初始位置侧赋能的状态下能转动地支持在托架的摩托车。
背景技术
在可装卸地安装在摩托车的车体的一个托架,安装构成制动踏板及连动制动装置的主气缸,由此,提高组装性能,这样的摩托车为人们所公知(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64548号公报
提高组装性能对提高生产性作贡献。在摩托车制造中,从以前就希望提高组装性能,该要求仍没有改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状况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支持制动踏板的托架周边的组装性能优异的摩托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涉及一种摩托车,包括:
制动踏板;
托架,可转动地支持该制动踏板;以及
复位弹簧,一端部支持在上述制动踏板,同时,将上述制动踏板朝初始位置侧赋能;
上述摩托车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托架,一体地形成由上述复位弹簧赋能的制动踏板的一部分抵接的初始位置限制部,同时,形成保持上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部的弹簧保持部。
又,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复位弹簧夹着上述制动踏板的转动轴,配置在上述初始位置限制部的相反侧。
又,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或2记载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复位弹簧沿着制动踏板的延伸方向配置。
又,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3任一个记载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制动踏板及上述复位弹簧支持在上述托架的背面。
又,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4任一个记载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
该摩托车包括:
均衡器,支持在上述制动踏板;
主液压缸单元,与该均衡器的一端部连接,在前制动器产生制动力;以及
延迟弹簧;
该主液压缸单元及该延迟弹簧支持在上述托架。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按照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初始位置限制部以及保持复位弹簧的另一端部的另一端保持部一起形成在支持制动踏板的托架,因此,在设置有制动踏板的状态下组装,因此,能大幅度提高组装性。
按照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通过将复位弹簧夹着制动踏板的转动轴,配置在初始位置限制部的相反侧,能紧凑地配置复位弹簧,能抑制托架的大型化。
按照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通过将复位弹簧沿着制动踏板的延伸方向配置,抑制复位弹簧的朝上下方向的伸出,能实现节省空间化。
按照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制动踏板及复位弹簧支持在托架的背面,因此,提高外观性。
按照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主液压缸单元及延迟弹簧支持在托架,因此,能大幅度提高组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摩托车的侧面图。
图2是车体框架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Ⅲ箭头指向部放大图。
图4是图3的Ⅳ-Ⅳ线截面图。
图5是从背面看托架的侧面图。
图中符号意义如下:
49-踏板架(托架)
49f-弹簧保持部
54-制动踏板
55-转动轴
56-复位弹簧
56a-复位弹簧的一端部
56b-复位弹簧的另一端部
63-第二主液压缸单元(主液压缸单元)
65-均衡器
73-延迟弹簧
B1-前制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一边参照图1~图5一边说明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摩托车。附图设为朝符号指向所看到者,在以下说明中,前后、左右、上下根据从驾驶者所看到的方向,在附图中,将车辆前方作为Fr表示,后方作为Rr表示,左侧作为L表示,右侧作为R表示,上方作为U表示,下方作为D表示。
首先,在图1及图2中,摩托车10的车体框架F包括可转向地支承轴支前轮WF的前叉11及转向把手12的前管13,从该前管13朝后下方延伸的主框架14,与该主框架14连续设置的左右一对的副框架15、15,与主框架14的前端部连续设置、且以比主框架14陡的角度朝后下方延伸的下行框架16,以及与主框架14的后端部结合的枢轴架17。在主框架14的下部以及枢轴架17的前方,配置内燃机E的内燃机本体20。该内燃机本体20由主框架14、下行框架16、以及枢轴架17围住搭载在车体框架F,用设在下行框架16的下端部的发动机吊架18及枢轴架17支持内燃机本体20。
在内燃机本体20的上方,油箱21搭载于主框架14上,配置在该油箱21后方的纵列型的乘车用座席22由副框架15、15支持。
枢轴架17一体地设有在车宽方向隔开间隔相对、朝上下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的侧板部17a、17a以及连结这些侧板部17a、17a的上部之间的连结板部17b,金属板材弯曲成形而成,在左右一对的侧板部17a、17a之间,设有使得两端从这些侧板部17a、17a向外侧方突出的摇臂支持筒23。
副框架15通过经压力加工的金属板材构成的左右一对的框架构成部件的周缘部的对接构成为具有中空闭合截面,该副框架15包括前端部与主框架14的中间部连续设置、从该主框架14朝后方延伸的座席导轨部15a,以及从该座席导轨部15a的前后方向中间部朝前下方延伸的后框架部15b,形成为在侧面视图中呈大致Y字状。
在相对左右一对的座席导轨部15a、15a的后框架部15b、15b的连续设置部的前方部分,在两座席导轨部15a、15a之间,设有第一横架部件24,在两座席导轨部15a、15a的后端部之间,设有第二横架部件25。又,乘车用座席22由两副框架15、15的座席导轨部15a、15a支持,后框架部15b、15b的前端部与枢轴架17连续设置。
在与后框架部15b、15b向座席导轨部15a、15a的连续设置部对应的部分,在座席导轨部15a、15a之间,设有使得外端部从这些座席导轨部15a、15a突出的横管26。另一方面,在枢轴架17,在后端部轴支后轮WR的摇臂27的前端部,通过插入穿通摇臂支持筒23的作为支轴的螺栓28可摆动地支承,后减震件29分别设在横管26的两端部和摇臂27之间。
油箱21的前部以及靠近该前部的两侧面用在车体框架F的前部被支持的护罩30覆盖,内燃机E的一部分、主框架14的一部分、以及副框架15的前部用由车体框架F支持、配置在油箱21下方的左右一对的侧罩31从侧方覆盖,副框架15的后部用由副框架15支持的后罩32从侧方覆盖。
同时参照图3,内燃机E设有的吸气装置34与内燃机本体20的气缸盖33的后部侧面连接,该吸气装置34包括空气过滤器35,与该空气过滤器35连接的节气阀体36,以及连接该节气阀体36和气缸盖33之间的吸气管37,所述空气过滤器35在侧面视图中配置在用副框架15的座席导轨部15a及后框架部15b围住的位置,用侧罩31从侧方覆盖。又,在空气过滤器35的下部,设有通过开放侧罩31能使得工具取出/放入的工具盒38。
又,内燃机E设有的排气装置40与气缸盖33的前部侧面连接,包括从气缸盖33的前部侧面通过内燃机本体20的下方朝后方延伸的排气管41,以及配置为在后轮WR的右侧方朝后上方延伸、与排气管41的下游端连接的排气消声器42。
同时参照图4,在枢轴架17的侧板部17a、17a的下部内面,固结互相同轴配置的短圆筒状的筒部件45、45,主支架46设在其基部的圆筒部46a配置在筒部件45、45之间,支架轴47插入穿通筒部件45、45及圆筒部46a。由此,主支架46通过支架轴47可转动地支持在枢轴架17的下部。
摇臂27包括在后轮WR的左右两侧朝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臂部27a、27a,这些臂部27a、27a的前端部配置为排列在设于枢轴架17的摇臂支持筒23的两端部。
在车宽方向,作为托架的踏板架(step holder)48、49配置在枢轴架17的左右外侧,踏板架48、49配置为使得摇臂27的臂部27a、27a的前端部夹在与枢轴架17的摇臂支持筒23之间,螺栓28与左侧的踏板架48从外侧抵接、嵌合,具有扩径突出部28a,该螺栓28从左侧的踏板架48侧插入穿通该踏板架48、左侧的臂部27a的前端部、摇臂支持筒23、右侧的臂部27a的前端部、以及右侧的踏板架49,在从右侧的踏板架49伸出的螺栓28的突出部,拧合与右侧的踏板架49抵接、嵌合的螺母50。
即,摇臂27的前端部通过螺栓28可摆动地支承在枢轴架17,同时,左右一对的踏板架48、49通过螺栓28固定。
踏板架48、49形成为一体地设有:通过螺栓28固定在枢轴架17的支持部48a、49a,从该支持部48a、49a朝车辆前后方向后方延伸的前后延伸部48b、49b,以及在侧面视图中延伸直到摇臂27下方、从支持部48a、49a延伸到下方的上下延伸部48c、49c。
可是,左侧的踏板架48的上下延伸部48c形成为使得该上下延伸部48c的下端部接近枢轴架17的左侧的侧板部17a的下部,与此相反,右侧的踏板架49的上下延伸部49c形成为使得该上下延伸部49c的下端部配置在从枢轴架17的右侧的侧板部17a的下部比较离开的位置,使得从右侧的侧板部17a的突出量比从左侧的侧板部17a的突出量大的支持筒51贯通两侧板部17a、17a,固结在枢轴架17的两侧板部17a、17a的下部。与该支持筒51的两端部抵接的上下延伸部48c、49c的下端部48d、49d,由插入穿通上下延伸部48c、49c和支持筒51的螺栓52(参照图3)以及与该螺栓52拧合的螺母(没有图示)固定在枢轴架17的下部。即,踏板架48、49的支持部48a、49a固定在枢轴架17,同时,上下延伸部48c、49c的下端部48d、49d(48d没有图示)固定在枢轴架17。
又,踏板架48、49安装有能使乘坐在乘车用座席22后部的同乘者搁脚的后座踏板架53、53,这些后座踏板架53、53在前后延伸部48b、49b的后部,安装为能在朝踏板架48、49折叠的折叠位置和从踏板架48、49朝侧方突出的突出位置之间转动。
参照图5,制动踏板54通过转动轴55能转动地支承在右侧的踏板架49,右侧的踏板架49的上下延伸部49c一体地设有朝车辆前后方向后方突出的转动轴支持部49e,朝车宽方向延伸的转动轴55的一端部与转动轴支持部49e模制结合。
制动踏板54包括用转动轴55能转动地支持的圆筒状的支持筒部54a,从该支持筒部54a沿车辆前后方向朝前方延伸的横臂部54b,设在该横臂部54b的前端的踏板部54c,以及从支持筒部54a朝上方延伸的纵臂部54d,该制动踏板54在侧面视图中,在摇臂27的下方,且排气装置40的上方,通过转动轴55能转动地支承在上下延伸部49c的转动轴支持部49e。
横臂部54b由金属的板状材料构成,后端部与支持筒部54a焊接,从支持筒部54a朝下方延伸,同时,使得上下延伸部49c的下端部朝车宽方向外侧退避后,朝前方延伸。又,纵臂部54d配置在前后延伸部49b的背侧。
弹簧保持部54e为制动踏板54的横臂部54b的后端部,配置在前后延伸部49b的背侧,朝车宽方向内侧延伸,复位弹簧56发挥将制动踏板54朝复位侧赋能的弹簧力,该复位弹簧56的一端部56a与上述弹簧保持部54e连结,该复位弹簧56的另一端部56b与踏板架49的上下延伸部49c的下端部49d的上方、位于前后延伸部49b的背侧的弹簧保持部49f连结。复位弹簧56在侧面视图中沿着制动踏板54,大致水平地配置在前后延伸部49b的背侧。
又,在踏板架49,在前后延伸部49b的大致中央部,一体地形成初始位置限制部57,通过与制动踏板54的纵臂部54d的背面54g抵接,限制以转动轴55为中心的转动,规定制动踏板54的初始位置。具体地说,初始位置限制部57设在前后延伸部49b的背面,通过比其它部分朝车宽方向内侧膨出,在制动踏板54的初始位置,与制动踏板54的纵臂部54d的背面54g抵接。
在此,若说明复位弹簧56和初始位置限制部57的位置关系,则复位弹簧56夹着制动踏板54的转动轴55配置在初始位置限制部57的相反侧。即,相对从转动轴55的轴心到初始位置限制部57引线的初始位置线L1,线L2通过转动轴55的轴心,与初始位置线L1垂直,复位弹簧56相对该线L2,配置在与初始位置限制部57的相反侧。
参照图1,在转向把手12的右端部,能转动操作地安装制动杆61,同时,安装响应该制动杆61的转动操作、输出制动液压的第一主液压缸单元62。
又,在前轮WF,设有盘形制动器B1,其响应制动杆61的操作,产生制动动作,同时,即使通过踩踏制动踏板54的操作也能进行制动动作,在后轮WR,设有通过踩踏制动踏板54的操作进行制动动作的鼓式制动器B2。
参照图5,在右侧的踏板架49的背面侧,配置发生使得盘形制动器B1动作的液压的第二主液压缸单元63,该第二主液压缸单元63一边朝前上方稍稍倾斜,一边安装在踏板架49的前后延伸部49b的前方的背面侧。即,第二主液压缸单元63由一对螺栓64、64安装在前后延伸部49b的前方的背面。第二主液压缸单元63使得后制动器动作,因此,称为后主液压缸。
制动踏板54的操作力通过均衡器65输入到第二主液压缸单元63,同时,也输入到将制动操作力机械地向后轮WR的鼓式制动器B2传递的杆66,均衡器65的中间部在制动踏板54的纵臂部54d的背侧,通过轴67与该纵臂部54d的上端部可转动地连结。
与配置在该均衡器65的前方的第二主液压缸单元63的活塞杆68连接的联轴器68a通过连结销69与均衡器65的上端部65a连结。又,与杆66的一端部连接的联轴器66a通过连结销70与均衡器65的下端部65b连结,该杆66的另一端部如图1所示,通过连结销72与鼓式制动器B2设有的输入臂71的前端部连结。
在均衡器65和踏板架49,为了使得杆66动作后,第二主液压缸单元63动作,设有延迟弹簧73。延迟弹簧73介于均衡器65的上端部65a侧和形成在前后延伸部49b的后部的延迟弹簧支持部49g之间设置,与复位弹簧56、第二主液压缸单元63一起配置在前后延伸部49b的背侧。
引导从第二主液压缸单元63输出的液压的液压软管75经右侧的侧罩31及护罩30内与前轮WF的盘形制动器B1的制动钳76连接。又,引导来自第一主液压缸单元62的液压的液压软管77也与制动钳76连接。
用于向第二主液压缸单元63供给制动液的储液室78配置在第二主液压缸单元63的前上方,该储液室78与液压软管75一起用固定在车体框架F的主框架14的支柱79支持。储液室78用引导制动液的软管80与第二主液压缸单元63连接。
再有,在右侧的踏板架49,安装检测制动踏板54动作的制动开关84,该制动开关84沿着踏板架49的前后延伸部49b的纵长方向长长地延伸,支持在该前后延伸部49b的后部背面的开关支持部49h。
制动踏板54的纵臂部54d的上端部与该制动开关84连结,在该实施形态中,连结杆85在一端部具有与纵臂部54d的上端部卡合、连结的钩部85a,该连结杆85的另一端部通过弹簧86与制动开关84连结。即,制动开关84夹着初始位置限制部57配置在制动踏板54的纵臂部54d的相反侧。
从制动开关84延伸的制动开关电缆87配置为在前后延伸部49b的上部的背面侧朝前方侧延伸,该制动开关电缆87的一部分由安装在前后延伸部49b的上部的背面的二个电缆架88、89在前后延伸部49b的背面侧支持。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形态,初始位置限制部57以及保持复位弹簧56的另一端部56b的弹簧保持部49f一起形成在支持制动踏板54的踏板架49,因此,在设置有制动踏板54的状态下组装,因此,能大幅度地提高组装性。又,在制动踏板54,设有保持复位弹簧56的一端部56a的弹簧保持部54e,在踏板架49,设有延迟弹簧支持部49g及开关支持部49h,因此,在设置有制动踏板54的踏板架49包含全部要素。因此,能将设置有制动踏板54的踏板架49作为单元化的组装体处理,向成品车的组装变得容易。
又,通过将复位弹簧56夹着制动踏板54的转动轴55,配置在初始位置限制部57的相反侧,能紧凑地配置复位弹簧56,能抑制踏板架49的大型化。
又,通过将复位弹簧56沿着制动踏板的延伸方向配置,抑制复位弹簧56的朝上下方向的伸出,能实现节省空间化。
又,制动踏板54及复位弹簧56支持在踏板架49的背面,因此,提高外观性。
又,第二主液压缸单元63及延迟弹簧73也支持在踏板架49,因此,能进一步提高组装性。
又,储液室78与液压软管75一起用固定在车体框架F的主框架14的支柱79支持,因此,不仅能减少零件数,而且能进一步提高组装性。
又,制动开关84夹着初始位置限制部57配置在制动踏板54的纵臂部54d的相反侧,因此,能减少松动等的影响。
再有,初始位置限制部57以及保持复位弹簧56的另一端部56b的弹簧保持部49f一起形成在安装能使乘坐在乘车用座席22后部的同乘者搁脚的后座踏板架53、53的踏板架49,因此,没有必要分别组装支持制动踏板54的托架和安装后座踏板架53、53的踏板架,减少零件数,且能进一步提高组装性。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为上述实施形态,能在不脱离本发明要旨的范围进行各种各样设计变更。

Claims (5)

1.一种摩托车(10),包括:
制动踏板(54);
托架(49),可转动地支持该制动踏板(54);以及
复位弹簧(56),一端部(56a)支持在上述制动踏板(54),同时,将上述制动踏板(54)朝初始位置侧赋能;
上述摩托车(10)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托架(49),一体地形成由上述复位弹簧(56)赋能的制动踏板(54)的一部分抵接的初始位置限制部(57),同时,形成保持上述复位弹簧(56)的另一端部(56b)的弹簧保持部(49f)。
2.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摩托车(10),其特征在于:
上述复位弹簧(56)夹着上述制动踏板(54)的转动轴(55),配置在上述初始位置限制部(57)的相反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记载的摩托车(10),其特征在于:
上述复位弹簧(56)沿着制动踏板(54)的延伸方向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个记载的摩托车(10),其特征在于:
上述制动踏板(54)及上述复位弹簧(56)支持在上述托架(49)的背面。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个记载的摩托车(10),其特征在于:
该摩托车(10)包括:
均衡器(65),支持在上述制动踏板(54);
主液压缸单元(63),与该均衡器(65)的一端部(65a)连接,在前制动器(B1)产生制动力;以及
延迟弹簧(73);
该主液压缸单元(63)及该延迟弹簧(73)支持在上述托架。
CN201510929194.8A 2015-02-26 2015-12-14 摩托车 Active CN1059230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36784A JP6244321B2 (ja) 2015-02-26 2015-02-26 自動二輪車
JP2015-036784 2015-02-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23087A true CN105923087A (zh) 2016-09-07
CN105923087B CN105923087B (zh) 2019-06-11

Family

ID=56825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29194.8A Active CN105923087B (zh) 2015-02-26 2015-12-14 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244321B2 (zh)
CN (1) CN105923087B (zh)
BR (1) BR102016003815B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73417A (zh) * 2017-04-25 2019-12-1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的前后连动制动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13576B2 (ja) * 2018-06-07 2022-01-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41247A (ja) * 1985-04-18 1986-10-27 Honda Motor Co Ltd ブレ−キペダル装置
JPH03118261A (ja) * 1989-09-29 1991-05-20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用制動装置の作動検出機構
JPH04287786A (ja) * 1991-03-15 1992-10-13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二輪車のブレーキペタル
JP2001048080A (ja) * 1999-08-04 2001-02-20 Kawasaki Heavy Ind Ltd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リヤブレーキ装置
CN201099339Y (zh) * 2007-08-21 2008-08-13 重庆嘉冠摩托车销售有限公司 两轮摩托车及其后制动装置
JP2008189005A (ja) * 2007-01-31 2008-08-21 Honda Motor Co Ltd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フットブレーキ構造
CN201424107Y (zh) * 2009-06-05 2010-03-17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后制动踏板在车架上的支撑及限位结构
CN102862642A (zh) * 2012-10-10 2013-01-09 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集团) 两轮摩托车右脚蹬板
CN103693152A (zh) * 2012-09-27 2014-04-0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的联动制动装置
JP2014162453A (ja) * 2013-02-27 2014-09-08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用ペダル連動ブレーキ装置
CN104417669A (zh) * 2013-08-29 2015-03-1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两轮摩托车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41247A (ja) * 1985-04-18 1986-10-27 Honda Motor Co Ltd ブレ−キペダル装置
JPH03118261A (ja) * 1989-09-29 1991-05-20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用制動装置の作動検出機構
JPH04287786A (ja) * 1991-03-15 1992-10-13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二輪車のブレーキペタル
JP2001048080A (ja) * 1999-08-04 2001-02-20 Kawasaki Heavy Ind Ltd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リヤブレーキ装置
JP2008189005A (ja) * 2007-01-31 2008-08-21 Honda Motor Co Ltd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フットブレーキ構造
CN201099339Y (zh) * 2007-08-21 2008-08-13 重庆嘉冠摩托车销售有限公司 两轮摩托车及其后制动装置
CN201424107Y (zh) * 2009-06-05 2010-03-17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后制动踏板在车架上的支撑及限位结构
CN103693152A (zh) * 2012-09-27 2014-04-0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的联动制动装置
CN102862642A (zh) * 2012-10-10 2013-01-09 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集团) 两轮摩托车右脚蹬板
JP2014162453A (ja) * 2013-02-27 2014-09-08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用ペダル連動ブレーキ装置
CN104417669A (zh) * 2013-08-29 2015-03-1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两轮摩托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73417A (zh) * 2017-04-25 2019-12-1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的前后连动制动装置
CN110573417B (zh) * 2017-04-25 2021-01-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的前后连动制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02016003815B1 (pt) 2022-11-08
BR102016003815A2 (pt) 2016-10-11
CN105923087B (zh) 2019-06-11
JP2016155531A (ja) 2016-09-01
JP6244321B2 (ja) 2017-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08390B1 (en) Abs disposition structure of saddle riding vehicle
CN103158692B (zh) 摩托车的制动管结构
JP5638133B2 (ja) 自動二輪車
JP4326506B2 (ja) 自動二輪車
JP2013103693A (ja) 自動二輪車
CN105923087A (zh) 摩托车
CN105517883B (zh) 两轮摩托车
JP5723751B2 (ja) 自動二輪車
EP3135571B1 (en) Straddle type vehicle
JP7163392B2 (ja) 鞍乗型車両
JP4694451B2 (ja) 前輪懸架装置
CN104417669B (zh) 两轮摩托车
CN101224771B (zh) 二轮、三轮摩托车的前挡泥板结构
JP3815753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リヤクッション取付構造
JP4594194B2 (ja) 自動二輪車の後輪懸架装置
JP6878484B2 (ja) 鞍乗型車両
CN108025786A (zh) 两轮摩托车用车身架
CN106536339B (zh) 骑跨式车辆
JPH07323878A (ja) 自動二輪車
CN105235791A (zh) 骑乘型车辆
JP3690887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チェーンケース構造
CN108137120A (zh) 车辆的车架结构
JPH08198172A (ja) 自動二輪車のブレーキペダル取付構造
JPH0995281A (ja) 自動2輪車の前輪懸架装置
CN105365938A (zh) 鞍骑型车辆中的前照灯支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