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36339B - 骑跨式车辆 - Google Patents

骑跨式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36339B
CN106536339B CN201580038002.2A CN201580038002A CN106536339B CN 106536339 B CN106536339 B CN 106536339B CN 201580038002 A CN201580038002 A CN 201580038002A CN 106536339 B CN106536339 B CN 1065363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pedal
foot
master cylinder
mounting portion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3800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36339A (zh
Inventor
中岛彰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5363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363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363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363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25/00Foot-rests; Knee grips; Passenger hand-grips
    • B62J25/06Bar-type foot res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7/00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 B60T7/02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for personal initiation
    • B60T7/04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for personal initiation foot actu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raking Elements And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一种骑跨式车辆,在其车身(20)上具有支承脚踏板(61)的脚踏板托架(71),并且具有制动踏板(62)。在车身(20)上设置有支承脚踏板托架(71)的支承部(27a),在脚踏板托架(71)上,以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的方式设置有制动踏板安装部(73),该制动踏板安装部(73)对制动踏板(62)进行轴支承,且使制动踏板(62)可自如摆动。制动踏板安装部(73)设置在比脚踏板(61)更靠车身后方的位置,制动踏板安装部(73)通过紧固部件(63)紧固在支承部(27a)上。

Description

骑跨式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车身上具有脚踏板(step)和制动踏板(brake pedal)的骑跨式车辆。
背景技术
在乘员骑乘的骑跨式车辆中,乘员用脚踩踏制动踏板来操作制动器的车辆已被实用化。在制动踏板的附近配置有放置脚的脚踏板。一般而言,制动踏板和脚踏板分别被紧固在脚踏板托架(step bracket)上,并将该脚踏板托架紧固在车身上,据此,制动踏板和脚踏板被支承在车身上。但是,由于分别进行制动踏板、脚踏板和脚踏板托架的紧固,因此需要多个紧固部。作为其解决方案,已知一种减少紧固部的数量的技术。
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两轮摩托车中,在脚踏板托架上设置有脚踏板,在该脚踏板的相反侧,于脚踏板托架上设置有制动踏板安装部。在该制动踏板安装部上支承有制动踏板,并且该制动踏板可自如摆动。并且,制动踏板安装部通过紧固部件紧固在车身的支承部上,据此,制动踏板和脚踏板被支承在车身上。其结果,能够共用紧固部,而减少紧固部的数量。
另一方面,制动踏板中的被脚踩压的踏板主体距脚踏板的距离被设定为规定值。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制动踏板的摆动轴和脚踏板的长轴同轴配置。因此,当将从脚踏板到踏板主体的距离设定为规定值时,从制动踏板的摆动轴到踏板主体的距离也达到上述规定值,因此,无法使制动踏板的全长变长,而难以充分确保制动踏板的摆动行程。但是,从操作制动器的点出发,优选充分确保制动踏板的摆动行程。因此,希望存在这样一种技术:能够减少制动踏板和脚踏板的紧固部的数量,并且充分确保制动踏板的摆动行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授权公报特许第4112833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骑跨式车辆,以减少制动踏板和脚踏板的紧固部的数量,并且充分确保制动踏板的摆动行程。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骑跨式车辆,其在车身上具有支承脚踏板的脚踏板托架,并且具有制动踏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身上设置有支承部,该支承部支承所述脚踏板托架,在所述脚踏板托架上,以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的方式设置有制动踏板安装部,该制动踏板安装部对所述制动踏板进行轴支承,且使该制动踏板可自如摆动,所述制动踏板安装部设置在比所述脚踏板更靠车身后方的位置,所述制动踏板安装部通过紧固部件紧固于所述支承部。
优选制动踏板安装部的中心轴与紧固部件的中心轴为同轴配置。
优选主气缸(master cylinder)以与制动踏板的长轴垂直的方式来配置,制动踏板的后端被连接于该主气缸的一端。
优选在脚踏板托架的后部附设有主气缸托架,该主气缸托架支承主气缸,在该附设位置,主气缸托架的外表面与脚踏板托架的外表面被配置在同一平面上。
优选在主气缸托架上设置有主气缸罩,该主气缸罩保护主气缸,在将主气缸紧固于主气缸托架的气缸紧固部的前方,设置有罩紧固部,该罩紧固部将主气缸罩紧固于主气缸托架,主气缸罩从罩紧固部向车身后方延伸。
优选在构成车身的主车架的下方配置有发动机,在该发动机的曲轴箱上形成有向车宽方向侧方膨出的膨出部,在膨出部的后方配置有制动踏板安装部,制动踏板的一部分在侧面观察车辆时与膨出部重叠,在制动踏板安装部的后方配置有主气缸。
优选在车身的前后方向中央部且下部设置有摆臂安装部,该摆臂安装部对摆臂进行轴支承且使该摆臂可上下自如摆动,除了支承部之外,在该摆臂安装部的车宽方向端部设置有另一方支承部,该另一方支承部支承脚踏板托架,通过另一方的紧固部件将脚踏板托架紧固于另一方支承部。
优选在发动机上设置有反冲启动杆安装部,该反冲启动杆安装部用于安装用于启动该发动机的反冲启动杆,脚踏板托架形成为,侧面观察车辆时呈U字形,反冲启动杆安装部在侧面观察车辆时与脚踏板托架的U字形的凹部呈相对设置。
在本发明中,在支承脚踏板的脚踏板托架上,以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的方式设置有制动踏板安装部,该制动踏板安装部对制动踏板进行轴支承且使该制动踏板可自如摆动。使脚踏板托架安装用的紧固部件贯穿插入制动踏板安装部,并将制动踏板安装部紧固在车身上,据此,能够通过紧固部件来支承脚踏板和制动踏板。因此,能够减少制动踏板和脚踏板的紧固部的数量。
此外,通过脚踏板托架,能够使制动踏板安装部以不依存于脚踏板的位置的方式来设置,因此,能够将制动踏板安装部设置在比脚踏板更靠车身后方的位置,而能够延长从制动踏板的摆动轴到踏板主体的距离。其结果,能够充分确保制动踏板的摆动行程。
并且,在本发明中,制动踏板安装部的中心轴与紧固部件的中心轴同轴配置,因此,制动踏板安装部的大小设置为紧固部件能够贯穿插入即可,而能够使制动踏板安装部形成为较小。
并且,在本发明中,主气缸以与制动踏板的长轴垂直的方式来配置,而使主气缸的长轴不在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因此,能够减小脚踏板周围的前后方向上的配置空间。
并且,在本发明中,在脚踏板托架的后部附设有支承主气缸的主气缸托架。在附设位置,主气缸托架的外表面与脚踏板托架的外表面被配置在同一平面上,因此,主气缸托架不会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而构成妨碍,能够顺利地放置乘员的脚。此外,在支承制动踏板的脚踏板托架的外表面上,将主气缸托架的外表面配置在同一平面上,据此,能够防止主气缸向制动踏板的后方发生位置偏移,并且易于配置。
并且,在本发明中,在主气缸托架上设置有主气缸罩,该主气缸罩保护主气缸,在紧固主气缸的气缸紧固部的前方设置有紧固主气缸罩的罩紧固部。主气缸罩从气缸紧固部的前方向车身后方延伸,因此,能够通过主气缸罩来保护气缸紧固部和主气缸。此外,将罩紧固部和气缸紧固部前后错开来配置,因此,能够抑制主气缸罩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减少乘员的脚与主气缸罩的干涉。
并且,在本发明中,在发动机的曲轴箱上设置有向车宽方向侧方膨出的膨出部。制动踏板的一部分在侧面观察车辆时与膨出部重叠的配置下,在膨出部的后方配置制动踏板安装部和主气缸,因此,能够抑制在车宽方向上制动踏板安装部和主气缸与膨出部干涉。其结果,能够缩小车身宽度。
并且,在本发明中,在摆臂安装部的车宽方向端部上,除了支承部之外,还设置有支承脚踏板托架的另一方支承部。由于利用摆臂安装部,将脚踏板托架紧固在另一方支承部上,因此,不需要在车身上单独设置脚踏板托架用的支承部。其结果,能够减少车身的零部件数量,减少车身的制造工时。
并且,在本发明中,在发动机上设置有反冲启动杆安装部,该反冲启动杆安装部用于安装用于启动该发动机的反冲启动杆。脚踏板托架形成为,在侧面观察车辆时呈U字形,因此,能够对U字形的凹部部分减重,由此能够使脚踏板托架轻量化。此外,由于反冲启动杆安装部在侧面观察车辆时与脚踏板托架的U字形的凹部呈相对配置,因此,能够由凹部来避免反冲启动杆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并且能够减小脚踏板托架和反冲启动杆的配置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骑跨式车辆的右侧视图。
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所涉及的骑跨式车辆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所涉及的骑跨式车辆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制动踏板单元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本发明所涉及的骑跨式车辆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7是沿图2的7-7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8是沿图2的8-8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9是图6的9方向的向视图。
图10是本发明所涉及的骑跨式车辆的功能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附图和实施例中,“Up”、“Down”、“Front”、“Rear”、“Left”、“Right”分别表示从乘坐在两轮摩托车上的驾驶者来观察的方向。
(实施例)
首先,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车辆10是骑跨式车辆。车辆10具有:头管(head pipe)21,其形成作为车身的车身框架20的前部;和底桥(bottom bridge)12,其安装在头管21的下端,支承左右一对前叉(front fork)11R(L是表示左的符号,R是表示右的符号。以下亦同。)的上端。上方被前挡泥板13覆盖的前轮14被前叉11R支承。
车身框架20具有:主车架22,其从头管21向后下方延伸;和座椅轨道23R,其从该主车架22的后端部向后上方延伸,直接或间接地支承座椅15。另外,车身框架20具有:中间车架24R,其从主车架22的后端部向下方延伸,支承发动机50;和副车架25R,其从中间车架24R的下端向后上方延伸而连接于座椅轨道23R。
另外,车辆10具有:前罩31,其设置于头管21,覆盖头管21的前方;照明器具32,其设置于该前罩31,向车辆前方照明;把手17,其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头管21的上部;和支腿(stand)18,其设置于车身框架20的下部,支承车辆10。
在车身框架20的前后方向中央部且下部设置有摆臂42,该摆臂42以可上下自如摆动的方式支承后轮41。排气管43从配置于主车架22的下方的发动机50延伸出,与该排气管43连接的消音器44被配置在后轮41的侧方。在座椅轨道23R的后方配置有尾灯单元45,在该尾灯单元45的下方配置有覆盖后轮41的上方和后方的后挡泥板46。
车辆10具有覆盖车身框架20的车身罩30。车身罩30具有:前罩31,其覆盖头管21的至少一部分;和主车架罩33,其覆盖主车架22。另外,车身罩30具有:侧罩34,其与主车架罩33连接,覆盖发动机50后方和车宽方向侧方;和后罩35,其与主车架罩33连接,覆盖车辆后部。
另外,在车身框架20的下部具有制动踏板单元60,该制动踏板单元60用于乘员通过脚来操作制动器。制动踏板单元60具有:脚踏板61,其用于放置乘员的脚;和制动踏板62,其通过用脚踩踏来操作制动器。
接着,对发动机50和制动踏板单元60进行说明。
如图2、图3所示,发动机50具有:曲轴箱51,其通过螺栓26被支承在中间车架24R上;和气缸盖(cylinder head)52,其设置在该曲轴箱51的前上部。另外,发动机50具有:反冲启动杆(kick arm)安装部53,其以向车宽方向侧方突出的方式设置在曲轴箱51的后侧部;和反冲启动杆54,其安装于反冲启动杆安装部53,用于使发动机50启动。在曲轴箱51上,形成有向车宽方向侧方膨出的膨出部55,在该膨出部55的后方配置有反冲启动杆安装部53。
制动踏板单元60具有:脚踏板托架71,其通过紧固部件63和另一方的紧固部件64紧固在车身框架20上;脚踏板61,其设置在该脚踏板托架71的前端部;和制动踏板62,其被设置为以与脚踏板托架71的紧固部件63在侧面观察时重叠的位置为轴,可以自如摆动。
脚踏板托架71形成为,在侧面观察车辆时呈前方敞开的U字形。反冲启动杆安装部53在侧面观察车辆时与脚踏板托架71的U字形的凹部72呈相对配置。由于脚踏板托架71形成为在侧面观察车辆时呈U字形,因此,能够对U字形的凹部72部分减重,由此能够使脚踏板托架71轻量化。此外,由于反冲启动杆安装部53在侧面观察车辆时与脚踏板托架71的U字形的凹部72呈相对配置,因此,能够由凹部72来避免反冲启动杆54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并且能够减小脚踏板托架71和反冲启动杆54的配置空间。
制动踏板62具有:踏板用臂65,其从紧固部件63的位置向前方和后方延伸;和踏板主体66,其以沿车宽方向侧方延伸的方式设置在该踏板用臂65的前端;和杆上推部67,其设置在踏板用臂65的后端。
在脚踏板托架71的后部,焊接有支承主气缸81的主气缸托架91。以主气缸81的长轴与上下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有主气缸81。另外,以与制动踏板62的长轴垂直的方式配置有主气缸81,在从主气缸81的一端向下方以可伸缩的方式延伸的杆82上,通过连接部件83连接有杆上推部67。通过采用这样的方式配置,使主气缸81的长轴不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因此,能够减小脚踏板61周围的前后方向上的配置空间。
接着,对制动踏板单元60的安装进行说明。
如图4、图5所示,车身框架20具有:横向管27,其架设在左右的座椅轨道23L、23R的下端;和摆臂安装部28,其架设在左右的中间车架24L、24R的中间部,支承摆臂(swing arm)42(参照图2。),并且该摆臂42可摆动。
在横向管27的端部设置有支承部27a,该支承部27a支承脚踏板托架71的中间部。在摆臂安装部28的端部设置有另一方支承部28a,该另一方支承部28a支承脚踏板托架71的上部。
在脚踏板托架71上以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的方式设置有制动踏板安装部73,该制动踏板安装部73轴支承制动踏板62,且使该制动踏板62可自如摆动。制动踏板安装部73为圆筒形状,并且在基部形成有外径比主体部分的外径大的座部74。由座部74来承接踏板用臂65的车宽方向侧面,据此,能够使制动踏板62顺利地摆动。并且,脚踏板托架71的上部形成为向车宽方向内侧弯曲的内侧弯曲部76,在从内侧弯曲部76的上端向上方延伸的上端部77形成有安装孔75。
主气缸托架91被焊接在脚踏板托架71的后部,据此,能够与脚踏板托架71一体来进行处理。主气缸托架91具有:销钉92,其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设置,并且钩挂住扭簧101的一端;和开关支承部93,其向车宽方向内侧突出来支承后述的刹车灯开关;气缸紧固部94,其紧固主气缸81;和罩紧固部95,其紧固主气缸罩102。
在制动踏板62上设置有:轴承部68,其从踏板用臂65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并形成为圆筒状;弹簧钩挂部69,其在该轴承部68的前方钩挂扭簧101的另一端;和钩挂部69a,其用于钩挂刹车灯开关的挂钩。轴承部68能够穿过扭簧101,轴承部68的内径略大于制动踏板安装部73的外径。
接着,对组装进行说明。
将脚踏板托架71的制动踏板安装部73贯穿插入制动踏板62的轴承部68。将该轴承部68贯穿插入扭簧101,将扭簧101的一端钩挂在销钉92上,并将另一端钩挂在弹簧钩挂部69上。通过连接部件83将主气缸81的杆82的前端部与杆上推部67连接。通过气缸用的紧固部件84、84将主气缸81紧固在气缸紧固部94、94上。通过罩用紧固部件103、103将主气缸罩102紧固在罩紧固部95、95上。这样,制动踏板单元60被组装起来。
使制动踏板单元60移动至车身框架20的规定位置,将紧固部件63贯穿插入制动踏板安装部73,并紧固于支承部27a。使另一方的紧固部件64贯穿插入脚踏板托架71的安装孔75,并紧固于另一方支承部28a。这样,制动踏板单元60被组装在车身框架20上。
以副组装线来进行制动踏板单元60的临时组装,并将该被临时组装的制动踏板单元60组装在车身框架20上,据此,不需要同时处理多个零部件而简化了工序,由此能够提高车辆10的生产效率。此外,由于使脚踏板托架71的紧固部和制动踏板62的紧固部共用,且由紧固部件63来紧固,因此,能够减少制动踏板62和脚踏板61的紧固部的数量。
接着,对各部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
如图2、图5所示,制动踏板安装部73设置为比脚踏板61更靠车身后方。因此,即使将从脚踏板61到踏板主体66的距离设定为规定值,也能够将从成为制动踏板62的摆动轴的制动踏板安装部73到踏板主体66的距离的值设定为大于上述规定值。其结果,能够充分确保制动踏板62的摆动行程。
另外,制动踏板安装部73被配置在发动机50的膨出部55的后方。制动踏板62的一部分在侧面观察车辆时与膨出部55重叠,在制动踏板安装部73的后部配置有主气缸81。
接着,对俯视时的状态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主气缸托架91的外表面91a与脚踏板托架71的外表面71a被配置在同一平面上。因此,主气缸托架91不会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而构成妨碍,因此,能够顺利地放置乘员的脚。此外,在支承制动踏板62的脚踏板托架71的外表面71a上,将主气缸托架91的外表面91a配置在同一平面上,据此,能够防止主气缸81向制动踏板62的后方发生位置偏移,并且易于配置。
另外,主气缸罩102从罩紧固部95稍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之后向车身后方延伸,并且比气缸紧固部94更向车身后方延伸。因此,能够通过主气缸罩102来保护气缸紧固部94和主气缸81。此外,将罩紧固部95和气缸紧固部94前后错开来配置,因此,能够抑制主气缸罩102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减少乘员的脚与主气缸罩102的干涉。
接着,对脚踏板托架71上部的紧固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在摆臂安装部28上以可自如摆动的方式设置有摆臂42。在脚踏板托架71的上部与位于摆臂安装部28的车宽方向端部的另一方支承部28a抵接的状态下,另一方的紧固部件64被紧固。
侧罩34远离另一方的紧固部件64,且在与另一方的紧固部件64相向的位置设置有外径比另一方的紧固部件64的外径大的通孔36。因此,能够使另一方的紧固部件64穿过通孔36直接与脚踏板托架71抵接并紧固。其结果,侧面观察车辆时,即使在与侧罩34重叠的位置,也能够在不夹着侧罩34的状态下通过另一方的紧固部件64将脚踏板托架71紧固在另一方支承部28a上,由此能够使紧固牢固。
接着,对脚踏板托架71下部的紧固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脚踏板托架71的制动踏板安装部73贯通制动踏板62的轴承部68。紧固部件63以贯穿插入制动踏板安装部73的方式紧固于支承部27a。制动踏板安装部73的中心轴C1和紧固部件63的中心轴C2同轴配置。
从脚踏板61到踏板主体66的距离为L1,从制动踏板安装部73的中心轴C1到踏板主体66的距离为L2,使L1<L2的关系成立。即,将从脚踏板61到踏板主体66的距离L1设定为规定值,并且将从制动踏板安装部73的中心轴C1到踏板主体66的距离L2的值设定为大于规定值L1,由此能够充分确保制动踏板62的摆动行程。此外,能够使脚踏板托架71紧固部和制动踏板62的紧固部共用而减少紧固部。并且,由于制动踏板安装部73的中心轴C1与紧固部件63的中心轴C2同轴,因此,制动踏板安装部73的大小设置为紧固部件63能够贯穿插入即可,因此,能够使制动踏板安装部73较小。
另外,扭簧101的一端钩挂在销钉92上,另一端钩挂在弹簧钩挂部69上,通过扭簧101使得制动踏板65的踏板主体66被朝向上方施力。
接着,对主要部分的主视图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踏板用臂65被配置在比脚踏板托架71更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另外,在主气缸托架91的开关支承部93上支承有刹车灯开关104,从刹车灯开关104以可自由伸缩的方式延伸的挂钩105被钩挂在钩挂部69a上。当乘员用脚踩踏踏板主体66时,踏板用臂65向下方移动,挂钩105被拉引而开启刹车灯开关104。
另外,脚踏板托架71、主气缸托架91和主气缸罩102位于比脚踏板61更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因此,乘员能够顺利地将脚放在脚踏板61上。
接着,对以上所述的骑跨式车辆10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乘员将脚如箭头(1)那样踩下踏板主体66。踏板用臂65以作为制动踏板62的旋转轴的紧固部件63为中心旋转,并通过杆上推部67使主气缸81的杆82进行移动,由此使制动器工作。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制动踏板单元适用于图4所示的车身框架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如果在车身框架上设置有支承部和另一方支承部,则也可以适用于主车架为1个车身框架、或主车架为2个车身框架等、具有其他结构的车身框架。
产业上应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脚踏板、制动踏板和脚踏板托架适用于骑跨式车辆。
附图标记说明
10…骑跨式车辆(车辆)、20…车身框架(车身)、22…主车架、27a…支承部、28…摆臂安装部、28a…另一方支承部、42…摆臂、50…发动机、51…曲轴箱、53…反冲启动杆安装部、54…反冲启动杆、55…膨出部、60…制动踏板单元、61…脚踏板、62…制动踏板、63…紧固部件、64…另一方的紧固部件、71…脚踏板托架、71a…脚踏板托架的外表面、72…凹部、73…制动踏板安装部、81…主气缸、91…主气缸托架、91a…主气缸托架的外表面、94…气缸紧固部、95…罩紧固部、102…扭簧、C1…制动踏板安装部的中心轴、C2…紧固部件的中心轴。

Claims (8)

1.一种骑跨式车辆,其在车身上具有支承脚踏板的脚踏板托架,并且具有制动踏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车身上设置有支承部,该支承部支承所述脚踏板托架,
在所述脚踏板托架上,以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的方式设置有制动踏板安装部,该制动踏板安装部对所述制动踏板进行轴支承且使该制动踏板可自如摆动,
所述制动踏板安装部被设置在比所述脚踏板更靠车身后方的位置,
在所述制动踏板上构成有轴承部,
所述制动踏板安装部贯穿插入所述轴承部,
所述制动踏板安装部通过紧固部件被紧固于所述支承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跨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动踏板安装部的中心轴与所述紧固部件的中心轴同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跨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主气缸被配置为使其与所述制动踏板的长轴垂直,
所述制动踏板的后端被连接于所述主气缸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骑跨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脚踏板托架的后部附设有主气缸托架,该主气缸托架支承所述主气缸,
在所述主气缸托架的附设位置,所述主气缸托架的外表面与所述脚踏板托架的外表面被配置在同一平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骑跨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气缸托架上设置有主气缸罩,该主气缸罩保护所述主气缸,
在所述主气缸托架上,在将所述主气缸紧固于所述主气缸托架的气缸紧固部的前方设置有罩紧固部,该罩紧固部将所述主气缸罩紧固于所述主气缸托架,
所述主气缸罩从所述罩紧固部向车身后方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骑跨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构成所述车身的主车架的下方配置有发动机,
在该发动机的曲轴箱上形成有向车宽方向侧方膨出的膨出部,
在所述膨出部的后方配置有所述制动踏板安装部,
所述制动踏板的一部分在侧面观察车辆时与所述膨出部重叠,
在所述制动踏板安装部的后方配置有所述主气缸。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骑跨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车身的前后方向中央部且下部设置有摆臂安装部,该摆臂安装部对摆臂进行轴支承且使该摆臂可上下自如摆动,
除所述支承部之外,在该摆臂安装部的车宽方向端部设置有另一方支承部,该另一方支承部支承所述脚踏板托架,
通过另一方的紧固部件将所述脚踏板托架紧固于所述另一方支承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骑跨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发动机上设置有反冲启动杆安装部,该反冲启动杆安装部用于安装使该发动机启动的反冲启动杆,
所述脚踏板托架被形成为:当侧面观察车辆时呈U字形,所述反冲启动杆安装部在侧面观察车辆时与所述脚踏板托架的所述U字形的凹部呈相对配置。
CN201580038002.2A 2014-07-15 2015-07-10 骑跨式车辆 Active CN1065363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45196 2014-07-15
JP2014-145196 2014-07-15
PCT/JP2015/069896 WO2016009959A1 (ja) 2014-07-15 2015-07-10 鞍乗り型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36339A CN106536339A (zh) 2017-03-22
CN106536339B true CN106536339B (zh) 2019-04-12

Family

ID=55078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38002.2A Active CN106536339B (zh) 2014-07-15 2015-07-10 骑跨式车辆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259088B2 (zh)
CN (1) CN106536339B (zh)
BR (1) BR112017000735B1 (zh)
PH (1) PH12016502515B1 (zh)
WO (1) WO2016009959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95111U (zh) * 2011-09-26 2012-07-04 重庆宗申机车工业制造有限公司 摩托车右后脚瞪转动结构
CN202806965U (zh) * 2012-09-07 2013-03-20 新大洲本田摩托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脚蹬安装的压缩装置
CN103507888A (zh) * 2013-09-12 2014-01-15 陆光华 一种折叠式脚踏板
CN203623885U (zh) * 2012-07-13 2014-06-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两轮车的后轮悬架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5693U (ja) * 1991-07-04 1993-01-26 株式会社日本ビート工業 騎乗車両のレバー取り付け構造
JP5027025B2 (ja) * 2008-03-24 2012-09-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JP5205326B2 (ja) * 2009-03-31 2013-06-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JP5570376B2 (ja) * 2010-09-30 2014-08-13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乗物のステップステー構造
JP5715557B2 (ja) * 2011-12-28 2015-05-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ブレーキ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95111U (zh) * 2011-09-26 2012-07-04 重庆宗申机车工业制造有限公司 摩托车右后脚瞪转动结构
CN203623885U (zh) * 2012-07-13 2014-06-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两轮车的后轮悬架结构
CN202806965U (zh) * 2012-09-07 2013-03-20 新大洲本田摩托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脚蹬安装的压缩装置
CN103507888A (zh) * 2013-09-12 2014-01-15 陆光华 一种折叠式脚踏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59088B2 (ja) 2018-01-10
BR112017000735B1 (pt) 2022-06-21
BR112017000735A2 (pt) 2017-11-14
PH12016502515A1 (en) 2017-04-10
WO2016009959A1 (ja) 2016-01-21
CN106536339A (zh) 2017-03-22
PH12016502515B1 (en) 2017-04-10
JPWO2016009959A1 (ja) 2017-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42837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abs配置構造
EP2604498A1 (en) Motorcycle brake pipe structure
US9290230B2 (en)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EP3431377B1 (en) A straddle-type vehicle comprising a front structure
EP2048073A2 (en) Straddle-type vehicle
JP2007112154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ステアリングダンパ
CN104875835A (zh) 摩托车
CN104875836A (zh) 摩托车
EP2591962B1 (en) Motorcycle with ABS
CA3013006A1 (en) Fuel filler cap and saddle riding type vehicle
US9555850B2 (en) Saddle-type vehicle
JP4627370B2 (ja) 自動二輪車用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US11299231B2 (en) Steering structure for saddle riding vehicle
CN106536339B (zh) 骑跨式车辆
JP6491043B2 (ja) 自動二輪車の電装品取付構造
WO2012090692A1 (ja) 鞍乗型車両の車体フレーム
JP6292095B2 (ja) 鞍乗型車両の排気装置
CN104417669B (zh) 两轮摩托车
JP6564129B2 (ja) 灯火器装置及び鞍乗型車両
JP2014076730A (ja) 鞍乗型車両
JP2014122004A (ja)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
JP6957433B2 (ja) 鞍乗型車両の前輪懸架装置
JP6962891B2 (ja) 鞍乗型車両の前輪懸架装置
JP6134243B2 (ja) 鞍乗型車両の懸架構造
CN105235791A (zh) 骑乘型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