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14444A - 定向耦合器及无线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向耦合器及无线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14444A
CN105914444A CN201610098860.2A CN201610098860A CN105914444A CN 105914444 A CN105914444 A CN 105914444A CN 201610098860 A CN201610098860 A CN 201610098860A CN 105914444 A CN105914444 A CN 1059144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lumn
line
main line
laminated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9886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14444B (zh
Inventor
藤原俊康
林承彬
大桥武
三岳幸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D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K Corp filed Critical TD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9144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144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144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144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00Coupling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12Coupling devices having more than two ports
    • H01P5/16Conjugate devices, i.e. devices having at least one port decoupled from one other port
    • H01P5/18Conjugate devices, i.e. devices having at least one port decoupled from one other port consisting of two coupled guides, e.g. directional coupl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00Coupling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12Coupling devices having more than two ports
    • H01P5/16Conjugate devices, i.e. devices having at least one port decoupled from one other port
    • H01P5/18Conjugate devices, i.e. devices having at least one port decoupled from one other port consisting of two coupled guides, e.g. directional couplers
    • H01P5/184Conjugate devices, i.e. devices having at least one port decoupled from one other port consisting of two coupled guides, e.g. directional couplers the guides being strip lines or microstri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4Transmit/receive switching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定向耦合器,在叠层结构体内具备具有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的主线路和具有耦合端子和隔离端子的副线路,主线路和副线路以在耦合层上进行电磁耦合的方式并以相互隔开某个间隔而平行且以主线路位于副线路的外周侧的方式环状延伸,在主线路更外侧配置输入端子、输出端子、耦合端子及隔离端子,且在输出端子和副线路之间设置主线路。优选在隔离端子及耦合端子和副线路之间也设置主线路。

Description

定向耦合器及无线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向耦合器及无线通信装置,特别涉及通过在构成定向耦合器的叠层结构体内的导体图案的配置等上花功夫而改善定向耦合器的隔离特性及定向性且降低插入损耗的技术。
背景技术
取出在传送线路上传播的电力的一部分的定向耦合器(DirectionalCoupler/以下,有时称为“耦合器”)在构成手机及无线LAN通信装置、蓝牙(Bluetooth/注册商标)标准的通信装置等各种无线通信设备的发送电路上成为不可缺少的部件。
具体而言,耦合器构成以发送信号的电平成为一定的方式进行控制的调整装置,但该调整装置具备:可控制增益的功率放大器(以下有时称为“PA”)、检测发送信号的电平的耦合器和自动输出控制电路(以下有时称为“APC电路”)。输入的发送信号由PA放大后,通过耦合器输出。耦合器将从PA输出的与发送信号的电平对应的电平的监视器信号输出至APC电路。APC电路根据监视器信号的电平(即发送信号的电平),以PA的输出成为一定的方式控制PA的增益。通过这种PA的反馈控制,实现发送输出的稳定化。
上述耦合器具备以电磁耦合的方式相互接近配置的主线路和副线路,传送发送信号的主线路在一端具备输入端子,在另一端具备输出端子,检测发送信号的电平的副线路在一端具备耦合端子,在另一端具备隔离端子。而且,将在主线路上传送的发送信号的一部分利用副线路取出,通过耦合端子作为监视器信号输出至APC电路。
另外,这种耦合器一般作为在绝缘层设置于其间并叠层有多个导体层的叠层结构体内配置有上述主线路及副线路、各端子的片状部件而被提供。
作为耦合器的主要的特性,可举出插入损耗、耦合度、隔离及定向性。插入损耗是由耦合器产生的损耗,优选较低。耦合度是按照顺方向(从主线路的输入端子朝向输出端子的方向)传播的电力与被耦合端子取出的电力的比。隔离表示按照反方向(从主线路的输出端子朝向输入端子的方向)传播的电力向耦合端子的泄漏的稀少程度,优选其较高(泄漏较小)。另外,定向性是隔离与耦合度的差,越高(绝对值越大),为越良好的耦合器,可以检测误差较小地形成良好的APC电路。
另外,作为与这种耦合器相关的文献,具有特开2002-280810号公报(专利文献1)、专利第3651401号公报(专利文献2)、专利第5472717号公报(专利文献3)、专利第5472718号公报(专利文献4)及专利第4604431号公报(专利文献5)。
但是,上述的PA的反馈控制中,要求将从PA输出的行进波电力(发送电力)从天线等后段的电路产生的反射波成分分离并可检测的能力作为耦合器的主要的功能而被要求。因此,表示该能力的高度(可分离行进波和反射波的程度)的特性即隔离(隔离和耦合度的差即定向性也一样)尽可能高在进行精确的控制上优选。
因此,本发明人等为了实现隔离和定向性的特性提高而进行了各种研究。其结果,重新发现在副线路和端子之间产生的不需要的电磁耦合成为使隔离特性及定向性劣化的原因,特别是输出端子和副线路间的耦合对特性劣化造成较大的影响。而且,基于该见解,对叠层结构体内的各导体图案,特别是主·副两线路和端子的配置花功夫,由此,最终完成本发明。
另一方面,所述专利文献1(特开2002—280810)及专利文献2(专利第3651401)所记载的发明虽然实现隔离的改善,但这些文献记载的发明是主线路和副线路分别贯穿两层导体层的构造,因此,线路长变长,在插入损耗的点上存在不利的方面。另外,在将主线路和副线路涡卷状回转时,描绘具有弯曲成直角的角的形状图案,因此,在该角部产生不需要的反射,相应地也可能使隔离和定向性劣化。
另外,专利文献3(专利第5472717)及专利文献4(专利第5472718)所记载的发明均实现耦合器的小型薄型化,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发明中,防止与主线路及副线路连接的通路孔(以下,简称为“通路”)与端子之间不需要的耦合,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发明中,一边抑制隔离或定向性的劣化,一边提高耦合度。但是,这些文献(其它专利文献1、2及5也一样)记载的发明均未指示副线路和端子的不需要的耦合或其解决手段。
另外,专利文献5(专利第4604431)所记载的发明中,为了改善隔离特性,以分别与主线路及副线路正交的方式配置引出电极。但是,该发明中,多个主线路和副线路的形状均为连接多个直线状的线路并设为具有长方形的外缘的涡卷形状,会产生上述角部中的不需要的反射的问题。另外,该专利文献5的发明中,作为主线路及副线路的形成方法,虽然举出溅射法或蒸镀法等薄膜方法,但采用了使主线路和副线路按照基板的叠层方向耦合的层间耦合结构,因此,由于高精度地控制绝缘层的厚度的困难性,与采用在相同的层内使主线路和副线路耦合的面内耦合结构的耦合器相比,则存在精度差的方面。
发明内容
因此,从重新发现称为副线路和端子间的耦合的观点来看,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该耦合,且对于隔离、定向性及插入损耗分别具有良好的特性的耦合器。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且达成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耦合器(定向耦合器),在具有经由绝缘层叠层的多个导体层的叠层结构体内具备:主线路,其能够传送高频信号;输入端子,其配置于主线路的一端部且向该主线路输入高频信号;输出端子,其配置于主线路的另一端部且从该主线路输出高频信号;副线路,其与主线路进行电磁耦合并取出高频信号的一部分;耦合端子,其配置于副线路的一端部;隔离端子,其配置于副线路的另一端部。
而且,主线路和副线路以在所述多个导体层中的一个即耦合层上进行电磁耦合的方式相互隔开某个间隔而平行且以主线路位于副线路的外周侧的方式环状延伸,从所述叠层结构体的叠层方向观察,在主线路更外侧配置输入端子、输出端子、耦合端子及隔离端子,且在从叠层方向观察所述叠层结构体的情况下,主线路介于输出端子和副线路之间。
作为使耦合器的隔离特性及定向性劣化的原因,如以上叙述,各端子中、特别是输出端子和副线路之间的耦合的影响较大。因此,本发明中,以在输出端子和副线路之间设置主线路的方式配置。由此,可以利用主线路抑制副线路和输出端子之间的不需要的电磁耦合,而实现隔离及定向性的特性改善。另外,本发明中,不像以往构造(所述专利文献1,2)那样贯穿多个导体层地具备主线路,而在一层导体层(耦合层)内容纳主线路,因此,可以使耦合器薄型化,并且主线路的长度较短,因此,也可以较低地抑制插入损耗。
上述各端子(输入端子,输出端子,耦合端子及隔离端子)不一定要配置于与主线路及副线路相同的导体层(耦合层),它们中的任一端子或两个以上的端子也可以配置于其他导体层。此外,在该情况下,主线路及副线路和配置于其他导体层的端子的电连接只要利用通路等层间连接导体进行即可。另外,上述各端子也可以是如后述的柱状导电体那样显现于多个导体层(贯穿多个导体层地垂直延伸)那样的端子。
本发明的耦合器中,在从叠层方向观察叠层结构体的情况下,优选在隔离端子和副线路之间也设置主线路,另外,优选在耦合端子和副线路之间也设置主线路。
副线路和端子的耦合中,与输出端子的耦合的影响最大,但与其他端子即隔离端子或耦合端子的耦合也对隔离特性及定向性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与输出端子一样,优选以在这些隔离端子及耦合端子和副线路之间也设置主线路的方式抑制耦合。
本发明的典型的一方式中,在耦合层具备:作为所述输入端子的一部分的输入端子部、作为所述输出端子的一部分的输出端子部、作为所述耦合端子的一部分的耦合端子部、作为所述隔离端子的一部分的隔离端子部,将这些输入端子部、输出端子部、耦合端子部及隔离端子部配置于耦合层的面内配置有主线路的区域的外侧,在从输出端子部观察耦合层的面内距输出端子部最近的副线路的线路部分的情况下,在该副线路的线路部分和输出端子部之间设置有主线路。这是由于,利用主线路抑制输出端子部和副线路的耦合。
上述方式中,在从隔离端子部观察耦合层的面内距隔离端子部最近的副线路的线路部分的情况下,优选在该副线路的线路部分和隔离端子部之间设置有主线路。这是由于,利用主线路抑制隔离端子部和副线路的耦合。
另外,由于相同的原因,在从耦合端子部观察耦合层的面内距耦合端子部最近的副线路的线路部分的情况下,优选在该副线路的线路部分和耦合端子部之间设置有主线路。
本发明的典型的又一方式中,所述叠层结构体具有方形的平面形状,所述输入端子包含从叠层方向观察该叠层结构体时的第一角部中沿该叠层结构体的叠层方向延伸的柱状的导电体即柱状输入端子,所述输入端子部为该柱状输入端子的一部分,所述输出端子包含从叠层方向观察该叠层结构体时的第二角部中沿该叠层结构体的叠层方向延伸的柱状的导电体即柱状输出端子,所述输出端子部为该柱状输出端子的一部分,所述隔离端子包含从叠层方向观察该叠层结构体时的第三角部中沿该叠层结构体的叠层方向延伸的柱状的导电体即柱状隔离端子,所述隔离端子部为该柱状隔离端子的一部分,所述耦合端子包含从叠层方向观察该叠层结构体时的第四角部中沿该叠层结构体的叠层方向延伸的柱状的导电体即柱状耦合端子,所述耦合端子部为该柱状耦合端子的一部分。
该又一方式中,将主线路的一端部与输入端子部连接,且将副线路的一端部与耦合端子部连接,且将主线路的另一端部和副线路的另一端部分别配置于所述耦合层的中心部,另一方面,作为与所述耦合层不同的导体层的连接层具备将一端部与所述柱状输出端子连接的主线路用连接线路和将一端部与所述柱状隔离端子连接的副线路用连接线路,将主线路的另一端部和主线路用连接线路的另一端部利用第一层间连接导体连接,并且将副线路的另一端部和副线路用连接线路的另一端部利用第二层间连接导体连接。
上述本发明及各方式的耦合器中,主线路及副线路优选以如下方式构成,即,不具有以折弯的方式曲折的角部。这是为了,防止在该角部产生不需要的反射且在隔离特性及定向性上产生劣化。
另外,上述本发明及各方式的耦合器中,优选将主线路和副线路的间隔设为主线路的线路宽度的20~80%的范围内。这是由于,实现与隔离及定向性相关的良好的特性。在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后面对该点进行详细叙述。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具备:发送电路,其包含可生成发送信号且放大该发送信号的PA(功率放大器)和控制该PA的输出的APC电路(自动输出控制电路);接收电路,其可以处理接收信号;天线,其进行发送信号及接收信号的发送接收;开关,其连接于该天线和发送电路及接收电路之间,进行通过天线接收的接收信号的向接收电路的传送及从发送电路输出的发送信号的向天线的传送;耦合器,其检测从PA输出的发送信号的电平并将该检测信号输出至APC电路,基于从耦合器输入的检测信号控制PA的输出,其中,作为该耦合器,具备所述本发明或任一方式的耦合器。
根据本发明,可以得到防止副线路和端子间的不需要的耦合且对隔离、定向性及插入损耗分别具有良好的特性的耦合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特征及优点通过基于附图叙述的以下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而变得明朗。此外,各图中,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或相当部分。
附图说明
图1是概念上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耦合器的电路图;
图2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耦合器的水平剖视图(表示构成该耦合器的叠层结构体的各导体层及各绝缘层平面图);
图3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耦合器的插入损耗、耦合度及隔离以及比较例的耦合器的隔离的各频率特性的曲线图;
图4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耦合器中使主线路和副线路之间的间隔相对于主线路的宽度改变时的隔离特性的变化率的曲线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的一例的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耦合器11具备:传送发送信号的主线路12、以与该主线路12电磁耦合的方式接近配置的副线路13。主线路12在其一端部具有输入端子T1,且在另一端部具有输出端子T2。另一方面,副线路13在其一端部具有耦合端子T3,且在另一端部具有隔离端子T4。另外,这些主线路12及副线路13以及各端子T1~T4作为片状的电子部件构成本实施方式的耦合器,因此,配置于设置绝缘层且具备叠层的多个导体层的叠层结构体内。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该叠层结构体具有长方形的平面形状,且依次具有:叠层的第一导体层M1、第一绝缘层I1、第二导体层M2、第二绝缘层I2及第三导体层M3。此外,除了图2所示的各层以外,本实施方式的耦合器还可以具备例如具备接地电极的导体层等未图示的其它导体层或绝缘层。
在叠层结构体的四个角(从平面观察时的4个角部)具备从第一导体层M1贯穿到第三导体层M3垂直(按照叠层结构体的叠层方向)贯穿该结构体而延伸的柱状的导电体。这些导电体构成柱状端子T1~T4,当将图2中从各层的左下角部起逆时针旋转相邻的角部设为第一~第四角部时,这4个角部中,在第一角部具备柱状输入端子T1,在第二角部具备柱状输出端子T2,在第三角部具备柱状隔离端子T4,在第四角部具备柱状耦合端子T3。
各柱状端子T1~T4在第一导体层M1、第二导体层M2及第三导体层M3中作为端子部显现。即,第一~第三各导体层M1~M3中,在第一角部显现输入端子部T11、T12、T13,在第二角部显现输出端子部T21、T22、T23,在第三角部显现隔离端子部T41、T42、T43,在第四角部显现耦合端子部T31、T32、T33。
主线路12和副线路13配置于第一导体层M1(耦合层)。主线路12以从第一导体层M1的第一角部向第一导体层M1的中心部环状地延伸(涡卷状或螺旋状)的方式形成。主线路12的一端与输入端子部T11连接,另一端与配置于第一导体层的中心部的通路V1(主线路用通路/第一层间连接导体)连接。
另一方面,副线路13以从第一导体层M1的第四角部向第一角部回转,且从第一角部起与主线路12一样向第一导体层M1的中心部环状地延伸的方式且为了与主线路12进行电磁耦合而以隔开一定间隔地在主线路12的内侧(内周侧)与主线路12并行(与主线路12平行地延伸)的方式形成。副线路13的一端与处于第四角部的耦合端子部T31连接,另一端与在第一导体层M1的中心部具备的与上述主线路用通路V1不同的通路V2(副线路用通路/第二层间连接导体)连接。
主线路12和副线路13均不具有以折弯的方式曲折的角部,而以直线状或曲线状延伸方式形成。这是为了,防止在曲折的角部产生不需要的反射而使特性劣化。另外,通过将副线路13配置于主线路12的内周侧,在副线路13和输出端子部T21、隔离端子部T41及耦合端子部T31的各端子部(柱状输出端子T2,柱状隔离端子T4及柱状耦合端子T3的各柱状端子)之间设置有主线路12,因此,可以防止在端子部T21、T31、T41(柱状端子T2,T3、T4)和副线路13之间产生不需要的电磁耦合且隔离特性或方向性降低。另外,缩小主线路12和副线路13之间的间隔(对两线路12、13的间隔将在后文描述),并增强两线路12、13的耦合,由此,在1层导体层M1中配置主线路12,因此,主线路12的长度变短,因此,插入损耗也较小。
主线路12和柱状输出端子T2以及副线路13和柱状隔离端子T4的连接在将第一绝缘层I1夹持于中间而叠层的第二导体层M2(连接层)进行。即,上述主线路用通路V1及副线路用通路V2贯通第一绝缘层I1并延伸到第二导体层M2,在第二导体层M2中,将一端与柱状输出端子T2(在第二导体层M2的第二角部显现的输出端子部T22)连接的主线路用连接线路21的另一端在第二导体层M2的中心部与主线路用通路V1连接。另外,在第二导体层M2,将一端与柱状隔离端子T4(在第二导体层M2的第三的角部显现的隔离端子部T42)连接的副线路用连接线路22的另一端在第二导体层M2的中心部与副线路用通路V2连接。
此外,这些主线路用连接线路21及副线路用连接线路22为了防止产生配置于耦合层M1的主线路12及副线路13非意图的耦合,从平面观察,以不与主线路12及副线路13平行而交叉地延伸的方式(以从平面观察横跨主线路12及副线路13的方式)。另外,这些连接线路21、22均与主线路12及副线路13一样为了防止不需要的反射,设为不具有以折弯的方式曲折的角部的曲线状延伸的形状。
图3是表示与本实施方式的耦合器的插入损耗、耦合度及隔离以及比较例的耦合器的隔离的各频率特性相关的模拟结果的图。比较例的耦合器与上述本实施方式一样具有卷成环状的主线路12和副线路13,但主线路12和副线路13的配置与实施方式相反,将副线路13配置于主线路12的外侧。
此外,这些实施方式及比较例中均将主线路12的宽度设定成20μm,将副线路13的宽度设定成10μm,将主线路12和副线路13的间隔设定成10μm,将第一导体层M1的电极膜厚(主线路12及副线路13的厚度)设定成8μm,将第一绝缘层I1的厚度设定成6μm,将第二导体层M2的电极膜厚(连接线路21、22的厚度)设定成6μm,将第三导体层M3的电极膜厚及第二绝缘层I2的厚度设定成6μm。
如从图3可知,与比较例相比,本实施方式的耦合器中,改善隔离特性。
另外,图4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耦合器中将频率:5GHz下的主线路12和副线路13之间的线间间隙宽度(两线路12、13的间隔)相对于主线路12的宽度改变时的隔离特性的变化率,可知线间间隙宽度对隔离特性造成较大的影响。认为这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主线路12配置于副线路13和端子部T21、T31、T41(端子T2、T3、T4)之间,抑制副线路13和端子部T21、T31、T41(端子T2、T3、T4)间的不需要的耦合,从而改善隔离特性,而该隔离特性的改善效果通过缩小副线路13和主线路12的间隔而变得显著,特别是若线间间隙宽度为主线路宽度的80%以下,则可得到10%以上的改善效果。但是,当线间间隙宽度低于主线路宽度的20%时,相反,可看到隔离特性的劣化。认为这是由于,主线路12和副线路13的耦合过强。
因此,线间间隙宽度优选设为主线路宽度的20%以上,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50%。另外,本发明中,作为优选的方式,将线间间隙宽度如上述那样限定为主线路宽度的20~80%的范围内。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的一例的模块图。如同图所示,该无线通信装置具备:生成发送信号的发送电路201、处理接收信号的接收电路103、进行发送信号及接收信号的发送接收的天线101、与天线101和发送电路201及接收电路103之间连接且进行通过天线101接收的接收信号向接收电路103的传送及从发送电路201输出的发送信号向天线101的传送的开关102。
发送电路201包含:放大发送信号的PA(功率放大器)202、控制PA202的输出的APC电路(自动输出控制电路)203、检测从PA202输出的发送信号的电平的耦合器204,作为该耦合器204,具备上述实施方式的耦合器。耦合器204检测从PA202输出的发送信号的电平并将该检测信号输出至APC电路203。APC电路203基于从该耦合器204输入的检测信号,以PA202的输出为一定的方式控制PA202的增益。
本装置中,具备具有良好的隔离特性的上述实施方式的耦合器204,因此,可以进行PA202的更高精度的输出控制。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对从业人员来说,当然可以在专利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主线路和副线路具有大致旋转一圈的环形状,但该环状的主线路及副线路也可以如例如C字形状或U字形状那样的不旋转一圈,或也可以是旋转一圈以上卷起的涡卷状或螺旋状的形状。
另外,对于端子构造,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叠层结构体的四个角具备垂直地贯穿该结构体的柱状端子,但也可以不是这种柱状端子,而是利用一般的通路与例如配置于叠层结构体底面的外部连接端子连接那样的结构。另外,也可以不是柱状端子,而在叠层结构体的侧面具备端子,将主线路及副线路、连接线路向叠层结构体的外缘引出,并与这种侧面端子连接。此外,设为这些任一端子构造的情况也与上述实施方式一样,将副线路设为内侧,将主线路和副线路形成环状,由此,在端子和副线路之间设置主线路。
另外,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不限定于图5所示的例子,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例如构成可以利用多个频带的多频带方式的装置等各自各样的电路结构。

Claims (15)

1.一种定向耦合器,其特征在于,
在具有经由绝缘层叠层的多个导体层的叠层结构体内具备:
主线路,其能够传送高频信号;
输入端子,其配置于所述主线路的一端部且向该主线路输入所述高频信号;
输出端子,其配置于所述主线路的另一端部且从该主线路输出所述高频信号;
副线路,其与所述主线路电磁耦合并取出所述高频信号的一部分;
耦合端子,其配置于所述副线路的一端部;
隔离端子,其配置于所述副线路的另一端部,
所述主线路和所述副线路以在作为所述多个导体层中的一个的导体层的耦合层上进行电磁耦合的方式并以相互隔开某个间隔而平行且所述主线路位于所述副线路的外周侧的方式环状地延伸,
从所述叠层结构体的叠层方向观察,在所述主线路的外侧配置所述输入端子、所述输出端子、所述耦合端子及所述隔离端子,
在从叠层方向观察所述叠层结构体的情况下,所述主线路介于所述输出端子和所述副线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向耦合器,其中,
在从叠层方向观察所述叠层结构体的情况下,所述主线路介于所述隔离端子和所述副线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向耦合器,其中,
在从叠层方向观察所述叠层结构体的情况下,所述主线路介于所述耦合端子和所述副线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向耦合器,其中,
在从叠层方向观察所述叠层结构体的情况下,所述主线路介于所述耦合端子和所述副线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向耦合器,其中,
在所述耦合层具备:作为所述输入端子的一部分的输入端子部、作为所述输出端子的一部分的输出端子部、作为所述耦合端子的一部分的耦合端子部、及作为所述隔离端子的一部分的隔离端子部,
将这些输入端子部、输出端子部、耦合端子部及隔离端子部配置于所述耦合层的面内配置有主线路的区域的外侧,
在从所述输出端子部观察所述耦合层的面内距所述输出端子部最近的副线路的线路部分的情况下,所述主线路介于该副线路的线路部分和输出端子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向耦合器,其中,
在从所述隔离端子部观察所述耦合层的面内距所述隔离端子部最近的副线路的线路部分的情况下,所述主线路介于该副线路的线路部分和隔离端子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向耦合器,其中,
在从所述耦合端子部观察所述耦合层的面内距所述耦合端子部最近的副线路的线路部分的情况下,所述主线路介于该副线路的线路部分和耦合端子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向耦合器,其中,
在从所述耦合端子部观察所述耦合层的面内距所述耦合端子部最近的副线路的线路部分的情况下,所述主线路介于该副线路的线路部分和耦合端子部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向耦合器,其中,
所述叠层结构体具有方形的平面形状,
所述输入端子包含从叠层方向观察该叠层结构体时的第一角部中沿该叠层结构体的叠层方向延伸的作为柱状的导电体的柱状输入端子,
所述输入端子部为该柱状输入端子的一部分,
所述输出端子包含从叠层方向观察该叠层结构体时的第二角部中沿该叠层结构体的叠层方向延伸的作为柱状的导电体的柱状输出端子,
所述输出端子部为该柱状输出端子的一部分,
所述隔离端子包含从叠层方向观察该叠层结构体时的第三角部中沿该叠层结构体的叠层方向延伸的作为柱状的导电体的柱状隔离端子,
所述隔离端子部为该柱状隔离端子的一部分,
所述耦合端子包含从叠层方向观察该叠层结构体时的第四角部中沿该叠层结构体的叠层方向延伸的作为柱状的导电体的柱状耦合端子,
所述耦合端子部为该柱状耦合端子的一部分,
将所述主线路的一端部与所述输入端子部连接,
将所述副线路的一端部与所述耦合端子部连接,
将所述主线路的另一端部和所述副线路的另一端部分别配置于所述耦合层的中心部,
在作为与所述耦合层不同的导体层的连接层具备将一端部与所述柱状输出端子连接的主线路用连接线路和将一端部与所述柱状隔离端子连接的副线路用连接线路,
将所述主线路的另一端部和所述主线路用连接线路的另一端部利用第一层间连接导体连接,
并且将所述副线路的另一端部和所述副线路用连接线路的另一端部利用第二层间连接导体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向耦合器,其中,
所述叠层结构体具有方形的平面形状,
所述输入端子包含从叠层方向观察该叠层结构体时的第一角部中沿该叠层结构体的叠层方向延伸的作为柱状的导电体的柱状输入端子,
所述输入端子部为该柱状输入端子的一部分,
所述输出端子包含从叠层方向观察该叠层结构体时的第二角部中沿该叠层结构体的叠层方向延伸的作为柱状的导电体的柱状输出端子,
所述输出端子部为该柱状输出端子的一部分,
所述隔离端子包含从叠层方向观察该叠层结构体时的第三角部中沿该叠层结构体的叠层方向延伸的作为柱状的导电体的柱状隔离端子,
所述隔离端子部为该柱状隔离端子的一部分,
所述耦合端子包含从叠层方向观察该叠层结构体时的第四角部中沿该叠层结构体的叠层方向延伸的作为柱状的导电体的柱状耦合端子,
所述耦合端子部为该柱状耦合端子的一部分,
将所述主线路的一端部与所述输入端子部连接,
将所述副线路的一端部与所述耦合端子部连接,
将所述主线路的另一端部和所述副线路的另一端部分别配置于所述耦合层的中心部,
在作为与所述耦合层不同的导体层的连接层具备将一端部与所述柱状输出端子连接的主线路用连接线路和将一端部与所述柱状隔离端子连接的副线路用连接线路,
将所述主线路的另一端部和所述主线路用连接线路的另一端部利用第一层间连接导体连接,
并且将所述副线路的另一端部和所述副线路用连接线路的另一端部利用第二层间连接导体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向耦合器,其中,
所述叠层结构体具有方形的平面形状,
所述输入端子包含从叠层方向观察该叠层结构体时的第一角部中沿该叠层结构体的叠层方向延伸的作为柱状的导电体的柱状输入端子,
所述输入端子部为该柱状输入端子的一部分,
所述输出端子包含从叠层方向观察该叠层结构体时的第二角部中沿该叠层结构体的叠层方向延伸的作为柱状的导电体的柱状输出端子,
所述输出端子部为该柱状输出端子的一部分,
所述隔离端子包含从叠层方向观察该叠层结构体时的第三角部中沿该叠层结构体的叠层方向延伸的作为柱状的导电体的柱状隔离端子,
所述隔离端子部为该柱状隔离端子的一部分,
所述耦合端子包含从叠层方向观察该叠层结构体时的第四角部中沿该叠层结构体的叠层方向延伸的作为柱状的导电体的柱状耦合端子,
所述耦合端子部为该柱状耦合端子的一部分,
将所述主线路的一端部与所述输入端子部连接,
将所述副线路的一端部与所述耦合端子部连接,
将所述主线路的另一端部和所述副线路的另一端部分别配置于所述耦合层的中心部,
在作为与所述耦合层不同的导体层的连接层具备将一端部与所述柱状输出端子连接的主线路用连接线路和将一端部与所述柱状隔离端子连接的副线路用连接线路,
将所述主线路的另一端部和所述主线路用连接线路的另一端部利用第一层间连接导体连接,
并且将所述副线路的另一端部和所述副线路用连接线路的另一端部利用第二层间连接导体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向耦合器,其中,
所述叠层结构体具有方形的平面形状,
所述输入端子包含从叠层方向观察该叠层结构体时的第一角部中沿该叠层结构体的叠层方向延伸的作为柱状的导电体的柱状输入端子,
所述输入端子部为该柱状输入端子的一部分,
所述输出端子包含从叠层方向观察该叠层结构体时的第二角部中沿该叠层结构体的叠层方向延伸的作为柱状的导电体的柱状输出端子,
所述输出端子部为该柱状输出端子的一部分,
所述隔离端子包含从叠层方向观察该叠层结构体时的第三角部中沿该叠层结构体的叠层方向延伸的作为柱状的导电体的柱状隔离端子,
所述隔离端子部为该柱状隔离端子的一部分,
所述耦合端子包含从叠层方向观察该叠层结构体时的第四角部中沿该叠层结构体的叠层方向延伸的作为柱状的导电体的柱状耦合端子,
所述耦合端子部为该柱状耦合端子的一部分,
将所述主线路的一端部与所述输入端子部连接,
将所述副线路的一端部与所述耦合端子部连接,
将所述主线路的另一端部和所述副线路的另一端部分别配置于所述耦合层的中心部,
在作为与所述耦合层不同的导体层的连接层具备将一端部与所述柱状输出端子连接的主线路用连接线路和将一端部与所述柱状隔离端子连接的副线路用连接线路,
将所述主线路的另一端部和所述主线路用连接线路的另一端部利用第一层间连接导体连接,
并且将所述副线路的另一端部和所述副线路用连接线路的另一端部利用第二层间连接导体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向耦合器,其中,
所述主线路及所述副线路不具有以折弯的方式曲折的角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向耦合器,其中,
将所述主线路和所述副线路的所述间隔设为所述主线路的线路宽度的20~80%的范围内。
15.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发送电路,其包含能够生成发送信号且放大该发送信号的功率放大器和控制该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的自动输出控制电路;
接收电路,其能够处理接收信号;
天线,其进行所述发送信号及所述接收信号的发送接收;
开关,其连接于该天线和所述发送电路及所述接收电路之间,进行通过所述天线接收的接收信号的向所述接收电路的传送及从所述发送电路输出的发送信号的向所述天线的传送;
定向耦合器,其检测从所述功率放大器输出的发送信号的电平并将该检测信号输出至所述自动输出控制电路,
基于从所述定向耦合器输入的所述测信号,控制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
所述定向耦合器为所述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向耦合器。
CN201610098860.2A 2015-02-24 2016-02-23 定向耦合器及无线通信装置 Active CN1059144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34066A JP6048700B2 (ja) 2015-02-24 2015-02-24 方向性結合器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JP2015-034066 2015-02-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14444A true CN105914444A (zh) 2016-08-31
CN105914444B CN105914444B (zh) 2019-07-02

Family

ID=5644573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36273.3U Active CN205406696U (zh) 2015-02-24 2016-02-23 定向耦合器及无线通信装置
CN201610098860.2A Active CN105914444B (zh) 2015-02-24 2016-02-23 定向耦合器及无线通信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36273.3U Active CN205406696U (zh) 2015-02-24 2016-02-23 定向耦合器及无线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531053B2 (zh)
JP (1) JP6048700B2 (zh)
CN (2) CN205406696U (zh)
TW (1) TWI60865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3324A (zh) * 2020-01-29 2021-07-30 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 定向耦合器、处理基片的装置和处理基片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48700B2 (ja) * 2015-02-24 2016-12-21 Tdk株式会社 方向性結合器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RU2649041C2 (ru) * 2016-09-21 2018-03-29 Владимир Борисович Комиссаренко Электроакустический пьезокерамический преобразователь
JP7286389B2 (ja) 2019-04-15 2023-06-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CN216056992U (zh) * 2021-07-08 2022-03-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微带耦合器、pcb板、射频系统和通信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112186A1 (ja) * 2004-05-18 2005-11-24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方向性結合器
CN103247843A (zh) * 2012-02-01 2013-08-14 Tdk株式会社 定向耦合器
CN205406696U (zh) * 2015-02-24 2016-07-27 Tdk株式会社 定向耦合器及无线通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59205U (ja) * 1982-08-05 1983-04-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方向性結合器
JP2002043813A (ja) * 2000-05-19 2002-02-08 Hitachi Ltd 方向性結合器及び高周波回路モジュール並びに無線通信機
JP3651401B2 (ja) 2001-03-16 2005-05-2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方向性結合器
JP4604431B2 (ja) 2001-08-27 2011-01-0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型方向性結合器
JP5472717B2 (ja) 2009-11-30 2014-04-16 Tdk株式会社 カプラ
JP5472718B2 (ja) 2009-11-30 2014-04-16 Tdk株式会社 カプラ
US8525614B2 (en) * 2009-11-30 2013-09-03 Tdk Corporation Coupler
JP5163714B2 (ja) * 2010-08-25 2013-03-1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子部品
WO2012096047A1 (ja) * 2011-01-12 2012-07-1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方向性結合器
JP5786902B2 (ja) * 2013-06-26 2015-09-3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方向性結合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112186A1 (ja) * 2004-05-18 2005-11-24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方向性結合器
CN103247843A (zh) * 2012-02-01 2013-08-14 Tdk株式会社 定向耦合器
CN205406696U (zh) * 2015-02-24 2016-07-27 Tdk株式会社 定向耦合器及无线通信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3324A (zh) * 2020-01-29 2021-07-30 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 定向耦合器、处理基片的装置和处理基片的方法
CN113193324B (zh) * 2020-01-29 2022-05-31 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 定向耦合器、处理基片的装置和处理基片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3602A (zh) 2016-09-16
TWI608652B (zh) 2017-12-11
JP6048700B2 (ja) 2016-12-21
US9531053B2 (en) 2016-12-27
JP2016158076A (ja) 2016-09-01
CN105914444B (zh) 2019-07-02
US20160248141A1 (en) 2016-08-25
CN205406696U (zh) 2016-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14444A (zh) 定向耦合器及无线通信装置
CN105977601B (zh) 定向耦合器及无线通信装置
US9077061B2 (en) Directional coupler
KR101119910B1 (ko) 모바일 rfid 리더 송수신 시스템
DE102020210947A1 (de) Millimeterwellenantennen mit kontinuierlich gestapelten strahlungselementen
US9413336B2 (en) Multiband-support radio-frequency module
EP3327859B1 (en) Directional coupler and communication module
CN103141031A (zh) 阻抗变换电路以及通信终端装置
CN102484312A (zh) 天线模块
EP2763323A1 (en) High-frequency module
US11190161B2 (en) Filter device
US9362883B2 (en) Passive radio frequency signal handler
JP5787123B2 (ja) 方向性結合器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JP5692538B2 (ja) 方向性結合器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JP5622781B2 (ja) 方向性結合器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US20060183444A1 (en) Capacitance compensation type directional coupler and IPD for multi-band having the same
JP4471281B2 (ja) 積層型高周波回路基板
JP5979402B2 (ja) 方向性結合器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US20170373364A1 (en) Circulator, front-end circuit, antenna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11447724A (zh) 传输线
CN117501542A (zh) 移相器和包括该移相器的无线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