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57199B - 车辆前方信息取得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前方信息取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57199B
CN105857199B CN201610069250.XA CN201610069250A CN105857199B CN 105857199 B CN105857199 B CN 105857199B CN 201610069250 A CN201610069250 A CN 201610069250A CN 105857199 B CN105857199 B CN 1058571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nt
cover body
joint
joint part
compa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6925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57199A (zh
Inventor
林秀昭
坂口敦俊
二木友彦
上地正昭
泷直树
木村彰夫
近藤久美子
原田裕士
川崎聪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8571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571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571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571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4Mounting of cameras operative during driv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relative to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11/00Component parts of measuring arrangement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01D11/24Housings ; Casings for instruments
    • G01D11/245Housings for senso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01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 B60R2011/0003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inside the vehicle
    • B60R2011/0026Windows, e.g. windscre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4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means
    • B60R2011/0049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means for non integrated articles
    • B60R2011/005Connection with the vehicle part
    • B60R2011/0063Connection with the vehicle part using adhesive means, e.g. hook and loop fasten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前方信息取得装置。是罩体(18)通过相对于被固定在前风挡玻璃(14)的支架(16)向一个方向移动而安装于支架,并在支架与罩体之间收容车辆前方信息取得传感器(12)的车辆前方信息取得装置(10)。利用因设置于罩体的第一接合部以及第二接合部(34、44)与分别设置于支架的第一被接合部以及第二被接合部(42、48)接合而产生的第一以及第二弹性力(F1、F2),将罩体以被按压于支架的状态安装于支架,第一以及第二弹性力分别成为最大值时的罩体相对于支架的位置互不相同。

Description

车辆前方信息取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取得车辆的前方的信息的车辆前方信息取得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汽车等车辆而言,为了取得并记录车辆的前方的信息或者辅助驾驶员对于车辆的驾驶,利用设置于车厢内的车辆前方信息取得装置的车辆前方信息取得传感器来取得车辆前方的信息。在车辆前方信息取得传感器中,存在CCD相机、雷达传感器以及红外线传感器等。车辆前方信息取得传感器中的尤其为了防止车辆碰撞而使用的传感器被称作预碰撞安全传感器(简称为“PCS传感器”)。车辆前方信息取得传感器(根据需要而简称为“信息取得传感器”)为了维持其安装状态,一般被安装于通过粘接而被固定在前风挡玻璃的内面的支架。
例如,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车辆前方信息取得装置的一例,其中,信息取得传感器是对车辆前方进行拍摄的车载相机,作为弹簧机构的板簧被设置于车载相机,在固定于前风挡玻璃的支架安装车载相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91596号公报
对信息取得传感器而言,为了确保安装了信息取得传感器的部分的美观性以及/或者保护信息取得传感器,以覆盖被安装于支架的信息取得传感器的方式将罩体安装于支架。与信息取得传感器被安装于支架的情况相同,在罩体被安装于支架时,也优选前风挡玻璃不经由支架被朝车辆的外侧过度按压。因此,优选罩体通过实质朝沿着前风挡玻璃的规定的一个方向相对于支架移动至预先设定的位置而被安装于支架。
为了使罩体稳固地安装于支架,优选在罩体和支架设置含有按压用的弹簧机构的多个接合部以及被接合部,利用这些接合部以及被接合部将罩体以被按压于支架的状态进行安装并保持。该情况下,多个接合部以及被接合部构成为如果罩体移动至预先设定的位置,则全部的接合部以及被接合部的接合完成。
但是,在罩体向预先设定的位置移动时,接合部以及被接合部产生较高的相互按压支架以及罩体的弹性力,因此对于使罩体向预先设定的位置移动而言产生高的阻力。从而,当罩体向预先设定的位置移动时,在全部的接合部以及被接合部同时产生高阻力的情况下,必须对罩体赋予克服高阻力的力,安装罩体的作业者的劳力负担变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的课题在于,在罩体相对于支架向规定的一个方向移动,通过多个接合部以及被接合部而被安装于支架的车辆前方信息取得装置中,降低由接合部以及被接合部产生的阻力。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前方信息取得装置,具有:车辆前方信息取得传感器、被固定于前风挡玻璃的内面的支架、和相对于所述支架位于与所述前风挡玻璃相反一侧且覆盖所述车辆前方信息取得传感器的罩体,在该车辆前方信息取得装置中,所述罩体构成为通过向沿着所述前风挡玻璃的内面的规定的一个方向相对于所述支架移动至预先设定的位置而被安装于所述支架,所述支架以及所述罩体的一方具有在所述规定的一个方向相互分隔配置的第一接合部以及第二接合部,所述支架以及所述罩体的另一方具有在所述规定的一个方向相互分隔配置的第一被接合部以及第二被接合部,所述第一接合部以及所述第一被接合部通过所述罩体向所述规定的一个方向相对于所述支架移动,而分别与所述第一被接合部以及第二被接合部接合,所述第一接合部以及所述第一被接合部若成为相互接合的状态,则通过至少一方被另一方迫使弹性变形而产生将所述支架以及所述罩体相互按压的第一弹性力,所述第二接合部以及所述第二被接合部若成为相互接合的状态,则通过至少一方被另一方迫使弹性变形而产生将所述支架以及所述罩体相互按压的第二弹性力,所述第一以及第二弹性力因所述罩体向所述规定的一个方向相对于所述支架移动而变化,所述第一以及第二弹性力分别成为最大值时的所述罩体相对于所述支架的位置互不相同。
根据上述的结构,利用因第一接合部以及第一被接合部相互接合而产生的第一弹性力以及因第二接合部以及第二被接合部相互接合而产生的第二弹性力支架以及罩体相互按压。第一以及第二弹性力因罩体沿规定的一个方向相对于支架移动而变化,但第一以及第二弹性力分别成为最大值时的罩体相对于支架的位置互不相同。因此,由于第一以及第二弹性力不同时成为最大值,所以与第一以及第二弹性力同时成为最大值的结构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当使罩体移动时因由第一以及第二弹性力产生的摩擦力等引起的阻力,可减轻安装罩体的作业者的劳力的负担。并且,能够降低因作业者为了克服高阻力而以含有横穿规定的一个方向的分量的力强力按压罩体由此致使前风挡玻璃经由支架被以过大的力朝车辆的外侧按压的顾虑。
其中,在本说明书中,“沿着前风挡玻璃”是指相对于前风挡玻璃的倾斜角为20度以下,优选为15度以下,更优选为10度以下。
根据本发明,可以在上述的结构中,当所述罩体沿所述规定的一个方向相对于所述支架向所述预先设定的位置移动时,在所述第二接合部以及所述第二被接合部开始接合之前,所述第一接合部以及所述第一被接合部开始接合,所述第一接合部以及所述第一被接合部在开始了接合之后,也允许所述罩体相对于所述支架移动至预先设定的位置。
根据上述的结构,第一接合部以及第一被接合部比第二接合部以及第二被接合部早开始接合,在接合开始后也允许罩体相对于支架移动至预先设定的位置。因此,在第一接合部以及第一被接合部开始了接合之后,利用第一接合部以及第一被接合部的接合部来引导罩体相对于支架的移动。因此,能够容易且恰当地进行罩体相对于支架的移动,并且能够容易且恰当地使第二接合部以及第二被接合部接合。
根据本发明,可以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第一接合部相对于所述第二接合部位于所述罩体的移动方向的靠前侧。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在相对于第二接合部以及第二被接合部靠罩体的移动方向的前侧进行通过第一接合部以及第一被接合部接合而如上所述进行的对罩体的移动的引导。因此,与第一接合部相对于第二接合部位于罩体的移动方向的靠后侧的结构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并且恰当地进行罩体相对于支架的移动以及第二接合部与第二被接合部的接合。
另外,根据本发明,可以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第一接合部以及所述第一被接合部构成为在所述罩体移动至所述预先设定的位置时,所述第一弹性力逐渐增大并在达到了最大值之后减少,在所述罩体处于所述预先设定的位置时也产生所述第一弹性力。
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在罩体朝与规定的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时,第一弹性力增大,所以能够通过第一接合部以及第一被接合部发挥止回作用,可降低罩体从支架脱离的顾虑。另外,由于在罩体位于预先设定的位置时也产生第一弹性力,所以能够维持支架以及罩体相互按压的状况,可稳定地将罩体保持于预先设定的位置。
另外,根据本发明,可以在上述的结构中,当所述罩体从所述预先设定的位置向与所述规定的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时,通过所述第一以及第二弹性力的至少一方增大,来抑制所述罩体相对于所述支架向与所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位移。
根据上述的结构,如果罩体想要从预先设定的位置朝与规定的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位移,则通过第一以及第二弹性力的至少一方增大,可抑制罩体相对于支架朝与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位移。因此,无需设置发挥止回作用的特殊的手段,能够防止罩体相对于支架向与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位移而从支架脱离。
另外,根据本发明,所述车辆前方信息取得传感器构成为在所述罩体安装于所述支架之前在规定的安装位置被安装于所述支架,所述车辆前方信息取得传感器具有弹性变形部,在即使所述车辆前方信息取得传感器被安装于所述支架,但安装位置不是所述规定的安装位置时,通过所述弹性变形部被所述支架迫使弹性变形而与所述罩体干扰,来阻止所述罩体被安装于所述支架。
根据上述的结构,当即使车辆前方信息取得传感器被安装于支架,但安装位置不是规定的安装位置时,弹性变形部被支架迫使弹性变形而与罩体干扰,无法将罩体安装于支架。因此,能够容易且有效地防止罩体以车辆前方信息取得传感器未在规定的安装位置安装于支架的状态被安装于支架。
附图说明
图1是在作为本发明涉及的车辆前方信息取得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而构成的PCS传感器装置中,作为从斜后方且从下方观察安装于支架且罩体被除去后的状态的PCS传感器的图而表示的立体图。
图2是在图1所示的PCS传感器装置中,以从斜后方并且从下方观察的状态表示在支架安装罩体的状况的立体图。
图3是作为从斜前方并且从上方观察PCS传感器的图而表示的立体图。
图4是作为从斜后方并且从上方观察PCS传感器的图而表示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支架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PCS传感器被安装于支架的要领的侧视图。
图7是PCS传感器被安装于支架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将设置于PCS传感器的支承底座部件的止回接合部与设置于支架的侧壁部的被接合部的止回接合的状态放大表示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9是通过与罩体的移动方向垂直的剖面表示PCS传感器以及罩体被安装于支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罩体的内面侧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设置于罩体的内面的第一接合部的支承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表示第一接合部的夹箍(clip)部件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13是表示第一接合部的夹箍部件与第一被接合部的支架部抵接的状况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夹箍部件通过峰部而嵌合于支架部的孔的状况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夹箍部件通过止回接合部而嵌合于支架部的孔的状况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夹箍部件通过恒宽部而嵌合于支架部的孔的状况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因夹箍部件的弹性变形而产生的上下方向的弹性力F1(单点划线)以及因第二接合部的板簧部的弹性变形而产生的上下方向的弹性力F2(双点划线)的曲线图(上段)、以及表示为了使罩体相对于支架移动而必须对罩体赋予的按压力F3的变化的曲线图(下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在作为本发明涉及的车辆前方信息取得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而构成的PCS传感器装置10中,作为从斜后方并且从下方观察安装于支架且罩体被除去后的状态的PCS传感器的图而表示的立体图。另外,图2是以从斜后方并且从下方观察的状态表示图1所示的罩体被安装于支架的状况的立体图。
其中,在以下的说明中,“前端以及右侧等位置关系”以及“前方等方向”是PCS传感器被安装于车辆的状况下的、从车厢内观察车辆的前方的情况下的位置关系以及方向。另外,在本申请的附图中,为了避免复杂化,省略了剖面的阴影。
<PCS传感器装置10的结构>
如图1以及图2所示,PCS传感器装置10具有PCS传感器12、通过粘接被固定于前风挡玻璃14的内面的支架16、和覆盖PCS传感器12的罩体18。前风挡玻璃14按照随着朝向未图示的车辆的前方而降低的方式以前倾状态被安装于车体。
其中,支架16以及罩体18由树脂形成,不过也可以由金属等其他材料形成。另外,在图1以及图2中,RB是用于将未图示的车内后视镜的脚部安装于前风挡玻璃14的底座,通过粘接而被固定于前风挡玻璃14的内面。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PCS传感器装置10将底座RB局部围绕,但也可以不围绕底座RB。
罩体18相对于支架16位于与前风挡玻璃14相反一侧,具有呈凹状弯曲的剖面形状,以便能够在与支架16之间收容PCS传感器12。如后面详细说明那样,罩体18构成为通过实质在沿着前风挡玻璃14的内面的规定的一个方向(车辆的后方并且上方)相对于支架16移动至预先设定的位置而被安装于支架。
如图3以及图4所示,PCS传感器12由树脂制的支承底座部件20、固定于该支承底座部件20的传感器主体22构成。传感器主体22具备拍摄车辆的前方的CCD相机22A以及雷达传感器装置22B。其中,PCS传感器12的结构对于本发明并不重要,PCS传感器12只要具有取得车辆前方的信息的功能即可,可以具有任意的结构。另外,也可以将取得车辆的前方的信息的多个传感器的一部分设置于例如在车辆的前端设置的车标的背后等。
如图5所示,支架16呈现具有在车辆的横向相互分隔配置的一对侧壁部16S、和将这些侧壁部连接为一体的前侧连接部16F以及后侧连接部16R的矩形的框架状。一对侧壁部16S的内面之间的车辆横向的间隔比PCS传感器12的车辆横向的宽度略大,前侧连接部16F以及后侧连接部16R的内面之间的车辆前后方向的间隔PCS比传感器12的车辆前后方向的长度略大。一对侧壁部16S以及前侧连接部16F具有沿一个平面以凸缘状延伸的底座部16B,利用底座部16B以及后侧连接部16R通过粘接被固定于前风挡玻璃14的内面。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传感器主体22的前端部的侧部设置有向车辆横向突出的一对销(支承轴)24,在支架16的各侧壁部16S设置有容纳销24的槽16G。当PCS传感器12被安装于支架16时,如图6所示,以支承底座部件20的平板状的底壁部20A相对于支架16的底座部16B约呈45°的状态将一对销24嵌入槽16G。接着,在图7中用箭头A所示的方向,将PCS传感器12的后端部相对于支架16按压,使PCS传感器12围绕销24枢转移动,由此在规定的安装位置被安装于支架16。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PCS传感器12的支承底座部件20的两侧部一体形成有能够弹性变形的止回接合部26。各止回接合部26按照相对于传感器主体22向与支承底座部件20的底壁部20A相反一侧突出的方式,以从传感器主体22分隔配置的状态延伸。各止回接合部26具有止回爪部26A、与该止回爪部成一体且比止回爪部位于前端侧的干扰爪部26B,止回爪部26A被设置于止回接合部26的外面侧(与传感器主体22相反一侧)。
如图5所示,在支架16的各侧壁部16S设置有能够与对应的止回爪部26A止回接合的被接合部28。一对被接合部28的内面之间的车辆横向的距离比一对止回接合部26的基部的外面之间的距离大,因此,在PCS传感器12被安装于支架16时,各止回接合部26位于对应的被接合部28的内侧。
如图8以及图9所示,如果PCS传感器12相对于支架16被定位于规定的安装位置,则各止回爪部26A嵌入到在对应的被接合部28设置的孔28A中,被接合部28与止回爪部26A止回接合。由此,相对于支架16的PCS传感器12的安装完成,PCS传感器12相对于支架16以及前风挡玻璃14被保持于规定的安装位置。
其中,当将CS传感器12的后端部被向支架16按压,将PCS传感器12相对于支架16安装于规定的安装位置时,优选不经由支架16对前风挡玻璃14作用过大的力。因此,优选将PCS传感器12的车辆横向的一方的后端部向支架16按压,然后将车辆横向的另一方的后端部向支架16按压。
如图9以及图10所示,在罩体18的内面与底壁部18B一体设置有一对突起30,一对突起30在车辆的横向相互分隔配置并且与侧壁部18S接近地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若传感器12相对于支架16被定位于规定的安装位置,且止回爪部26A与设置于被接合部28的孔28A嵌合,则各突起30的前端部PCS位于对应的干扰爪部26B的内侧。因此,由于突起30不与止回接合部26的干扰爪部26B干扰,所以能够将罩体18安装于支架16。
但是,当PCS传感器12未在规定的安装位置被安装于支架16,止回爪部26A未嵌合于孔28A时,止回接合部26通过被接合部28而朝内侧(传感器主体22的侧)弹性变形。因此,突起30与止回接合部26的干扰爪部26B干扰,阻止将罩体18安装于支架16。因此,止回接合部26、被接合部28以及突起30构成了对在PCS传感器12相对于支架16的安装不恰当的状态下将罩体18安装于支架16进行防止的不恰当安装防止结构32。
如图10所示,在罩体18的内侧,在相对一对突起30靠车辆后方侧的位置设置有一对第一接合部34。各接合部34具有与罩体18的底壁部18B一体形成的支承部36、和由该支承部支承的能够弹性变形的夹箍部件38。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各支承部36具有向横穿罩体18的内面的方向突出的支柱部36A、和与该支柱部一体形成且朝离开突起30的方向延伸的支承臂36B。
支承臂36B具有位于两侧部且相互平行地延伸的一对引导部36BG、和将这些引导部36BG连接为一体的板状部36BP。板状部36BP的厚度比引导部36BG的厚度小,在板状部36BP的上下面设置有凹陷36BD。夹箍部件38具有容纳支承臂36B的槽38G,在槽38G的壁面设置有朝相互接近的方向突出的凸部38GP。夹箍部件38通过支承臂36B嵌入槽38G,且凸部38GP与凹陷36BD接合,由此被支承部36支承为不从支承臂36B脱落。
如图12所示,在车辆的横向观察时,夹箍部件38呈现相对于沿着由箭头B所示的规定的一个方向的中心线40对称的实质为箭头的形状。即,夹箍部件38具有:随着朝向与规定的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下宽度逐渐增大的前端部38A、随着朝向所述相反的方向上下宽度逐渐减少的止回接合部38B、上下宽度恒定的恒宽部38C、与恒宽部38C相比上下宽度更大的限位部38D。其中,上述的上下宽度是与车辆的横向以及中心线40双方垂直的方向的尺寸。并且,与车辆的横向垂直且与中心线40平行的剖面中的夹箍部件38的外形在车辆的横向的整个宽度实质上恒定。
如图5以及如图12所示,在支架16的后侧连接部16R设置有一对第一被接合部42,在罩体18被安装于支架16时,一对第一被接合部42与对应的第一接合部34接合。各第一被接合部42包括与后侧连接部16R成一体且朝离开前风挡玻璃14的方向突出的支架部42A,在支架部42A设置有供夹箍部件38插入的矩形的孔42B。
支架部42A在孔42B的上下具有朝规定的一个方向延伸的架部42C。沿着中心线40的方向的架部42C的长度与夹箍部件38的恒宽部38C的长度相同或者比之略小。因此,如果夹箍部件38通过恒宽部38C与孔42B嵌合,则架部42C被配置在止回接合部38B与限位部38D之间。
孔42B的宽度(车辆横向的尺寸)与夹箍部件38的宽度相比略大。因此,如果夹箍部件38嵌合于孔42B,则能够相对于支架部42A朝规定的一个方向位移,但无法相对于支架部42A向车辆横向位移。孔42B的高度(支架部42A的突出方向的尺寸)比夹箍部件38的恒宽部38C的上述上下宽度小。因此,如果夹箍部件38嵌合于孔42B,则通过支架部42A在与中心线40垂直的上下方向弹性地压缩变形,产生第一弹性力F1(参照图17)。
如图10所示,在罩体18的车辆横向的侧壁部18S的内面设置有一对第二接合部44,各第二接合部44从对应的第一接合部34朝与规定的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分隔配置。各第二接合部44以朝相互接近的方向从侧壁部18S突出的方式与侧壁部18S形成为一体,且沿规定的一个方向延伸。对各第二接合部44在靠罩体18的底壁部18B的侧设置引导突起46。引导突起46也以朝相互接近的方向从侧壁部18S突出的方式与侧部18S形成为一体,并沿规定的一个方向延伸。但是,引导突起46的突出高度比接合部44的突出高度小。
如图5所示,在支架16的各侧壁部16S的外面设置有当罩体18被安装于支架16时与对应的第二接合部44接合的一对第二被接合部48。各第二被接合部48从对应的第一接合部42朝与规定的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分隔配置。各第二被接合部48在侧部与支架16的侧壁部16S形成一体,具有支承部48A、与支承部48A的前端连接为一体的板簧部48B、和与板簧部48B的前端一体形成的引导部48C。
支承部48A以及引导部48C随着朝向前端而向离开底座部16B的方向倾斜,但板簧部48B沿规定的一个方向延伸。当罩体18相对于支架16朝规定的一个方向移动时,引导部48C在与侧壁部16S相反侧的侧面和引导突起46抵接,由此在车辆横向将罩体18相对于支架16定位,并且将板簧部48B向接合部44引导。
底座部16B与板簧部48B的间隔比罩体18被安装于支架16的状态下的底座部16B与接合部44的底壁部18B一侧的面的间隔略小。因此,如果罩体18被安装于支架16,且板簧部48B接合于接合部44,则板簧部48B通过接合部44向底壁部18B的方向弹性变形,产生第二弹性力F2(参照图17)。因此,接合部44通过因板簧部48B的弹性变形引起的弹簧力相对于支架16被按压,由此罩体18被向支架16按压。
<罩体18的安装>
图13~图16表示了在如上所述构成的PCS传感器装置10中,罩体18被安装于支架16的步骤。其中,在罩体18的安装之前,通过前述的要领将PCS传感器12对固定在前风挡玻璃14的支架16进行安装,不过在图13~图16中,省略了PCS传感器12的图示。
首先,罩体18的两侧的侧壁部18S位于支架16的对应的侧壁部16S的外侧,以侧壁部18S的端缘与底座部16B抵接的方式相对于支架16定位罩体18。在罩体18的定位完成后,如图13~图16中用箭头B所示那样,罩体18相对于支架16朝规定的一个方向移动。
在图13所示的位置,第一接合部34的夹箍部件38的前端部38A嵌合于在第一被接合部42的支架部42A设置的孔42B,但夹箍部件38不被支架部42A压缩变形。第二被接合部48的板簧部48B在图13中观察时与引导突起46局部重叠,但从第二接合部44分隔配置。因此,弹性力F1以及F2均为0。
在图14所示的位置,夹箍部件38通过前端部38A与止回接合部38B之间的峰部38E而嵌合于孔42B,夹箍部件38通过支架部42A被压缩变形,产生弹性力F1。其中,夹箍部件38的压缩变形量以及弹性力F1在夹箍部件38处于图14所示的位置时最大。第二被接合部48的板簧部48B继续与引导突起46局部重叠的状态,板簧部48B的前端与第二接合部44接近。
在图15所示的位置,夹箍部件38通过止回接合部38B而嵌合于孔42B,夹箍部件38的压缩变形量与图14所示的位置的情况相比变小。因此,弹性力F1也变小。第二被接合部48的板簧部48B通过前端部以跃上第二接合部44的方式开始与第二接合部44的接合,板簧部48B的前端部通过接合部44向底壁部18B的方向弹性变形,产生弹性力F2。
在图16所示的位置,罩体18相对于支架16移动至预先设定的位置。夹箍部件38通过恒宽部38C而嵌合于孔42B,支架部42A的架部42C位于止回接合部38B与限位部38D之间。因此,实质上阻止了罩体18相对于支架16的位移,弹性力F1比图15的情况小。第二被接合部48的板簧部48B在更大的区域与第二接合部44接合,接合部44所产生的朝向底壁部18B的方向的弹性变形量增大。因此,接合部44基于因板簧部48B的弹性变形而产生的弹性力F2,被朝向支架16的底座部16B按压,由此罩体18被向支架16按压。
其中,如图16所示,如果罩体18相对于支架16移动至预先设定的位置,则无需使罩体18继续移动。如果对罩体18施加的按压力被解除而成为0,则弹性力F1以及F2维持不变,但在罩体18移动时产生的阻力为0。
另外,如上所述,夹箍部件38在嵌合于孔42B后,能够相对于支架部42A朝规定的一个方向(箭头B的方向)位移,但相对于支架部42A无法朝车辆横向位移。另外,当罩体18相对于支架16朝规定的一个方向移动时,引导部48C通过侧面与引导突起46抵接,由此罩体18在车辆横向相对于支架16被定位。因此,由于可抑制罩体18相对于支架16进行扭歪运动,所以一对夹箍部件38实质上同时被嵌入对应的孔42B。
根据以上的说明可知,如果支架16以及罩体18成为图16所示的状况,则罩体18相对于支架16的安装完成。罩体18如上所述通过一对第一接合部34与第一被接合部42接合、一对第二接合部44与第二被接合部48接合,从而相对于支架16以及前风挡玻璃14被保持于规定的安装位置。
<罩体18的取下>
例如,如果需要进行PCS传感器12的维护或者更换,则必须将罩体18从支架16取下。在取下罩体18时,通过按压或拉动使罩体18相对于支架16朝与规定的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即与安装的情况相反的方向移动。由此,支架16以及罩体18的位置关系从图16所示的位置关系起按与安装的情况相反的顺序变化至图13所示的位置。
因此,在第一接合部34以及第一被接合部42中,夹箍部件38的止回接合部38B以及峰部38E被支架部42A的孔42B的上下的部分压缩,夹箍部件38从孔42B拔出。在第二接合部44以及第二被接合部48中,板簧部48B被从跃上了接合部44的状态解除,成为离开接合部44的状态。因此,能够将罩体18从支架16自如地取下。
其中,若罩体18被从支架16取下,则由于能够进入(access)PCS传感器12,所以PCS传感器12也按照与安装的情况相反的顺序,根据需要从支架16取下。即,通过将止回接合部26从外侧向传感器主体22按压,使得止回爪部26A与被接合部28止回接合的状态被解除。该情况下,一对止回爪部26A的止回接合可以同时被解除,另外,也可以在一方的止回爪部26A的止回接合的状态被解除之后,解除另一方的止回爪部26A的止回接合的状态。
在两方的止回爪部26A的止回接合的状态被解除后,PCS传感器12的后端部能够朝离开支架16的方向移动。因此,以PCS传感器12围绕销24向与安装时相反的方向枢转的方式,使PCS传感器12的后端部朝离开支架16的方向移动,PCS传感器12被从支架16取下。
<PCS传感器装置10的主要优点>
(1)安装罩体18时的按压负载的减轻
一对第一接合部34以及一对第二接合部44以沿规定的一个方向隔开配置的状态被设置于罩体18,一对第一被接合部42以及一对第二被接合部48以沿规定的一个方向隔开配置的状态被设置于支架16。
当罩体18通过相对于支架16沿规定的一个方向移动而向支架16安装时,首先,第一接合部34以及第一被接合部42接合。尤其到第一接合部34的夹箍部件38的止回接合部38B嵌合于在第一被接合部42的支架部42A设置的孔42B为止,第二接合部44不与第二被接合部48的板簧部48B接合。
图17的上段表示了通过罩体18相对于支架16的移动,因夹箍部件38的弹性变形而产生的上下方向的第一弹性力F1(单点划线)以及因板簧部48B的弹性变形而产生的上下方向的第二弹性力F2(双点划线)的变化。其中,在图17中,横轴的罩体18相对于支架16的位置所示的“图13~图16”是指罩体18分别位于图13~图16所示的位置。
图17的下段表示了为了使罩体18相对于支架16沿规定的一个方向移动而必须对罩体18赋予的按压力F3的变化。如图17的下段所示,按压力F3实质上与弹性力F1以及F2之和F1+F2对应地变化。
例如,在夹箍部件38的峰部38E嵌合于孔42B的状况下,当因第二接合部44与第二被接合部48的板簧部48B接合而产生的弹性力最大值的情况下,按压力F3成为高的值。图17的上段中的虚线表示这样的情况的弹性力F2′,在弹性力F1成为最大值的状况下,弹性力F2′也成为最大值。因此,如在图17的下段中用虚线所示那样,该情况的按压力F3′成为非常高的值。
与此相对,在实施方式中,如图17的上段所示,由板簧部48B产生的弹性力F2在由夹箍部件38产生的弹性力F1经过最大值而逐渐降低的阶段中产生,在逐渐增大至后,实质上成为恒定。因此,在在图17的下段中用实线所示那样,能够避免按压力F3成为非常高的值。
因此,根据实施方式,与弹性力F1以及F2同时成为最大值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为了使罩体18移动来安装于支架16而必须按压罩体18的力。因此,能够降低因安装罩体18的作业者以含有横穿规定的一个方向的分量的力来用力按压罩体18而致使前风挡玻璃14经由支架16被以过大的力按压的顾虑。因此,例如在车辆的组装生产线中,即使在前风挡玻璃14通过粘接被安装于车体后,将罩体18安装于支架16那样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前风挡玻璃14从车体剥离。
其中,为了能够有效地减少按压力F3,优选使弹性力F2在弹性力F1下降至最大值的90%以下、更优选为8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以下的阶段达到最大值。
(2)基于第一接合部34以及第一被接合部42的定位以及引导
从夹箍部件38开始与孔42B嵌合起到第二接合部44开始与板簧部48B的接合为止,夹箍部件38持续嵌合于孔42B的状态。基于该嵌合状态,罩体18被定位成相对于支架16不向规定的一个方向以外的方向位移,并且罩体18被引导为相对于支架16沿规定的一个方向移动。因此,与不进行通过夹箍部件38持续嵌合于孔42B的状态而实现的所述定位以及引导的结构相比,能够容易地将罩体18相对于支架16进行安装。
(3)第一接合部34以及第一被接合部42为罩体18的移动方向的靠前侧
当观察相对于支架16朝规定的一个方向移动之际的罩体18的移动方向时,第一接合部34以及第一被接合部42分别相对于第二接合部44以及第二被接合部48位于靠前侧。因此,夹箍部件38嵌合于孔42B所实现的上述的定位以及引导在罩体18的移动方向的靠前侧被进行。因此,与第一接合部34以及第一被接合部42分别相对于第二接合部44以及第二被接合部48位于靠后侧的结构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进行罩体18相对于支架16的移动以及安装。
(4)第二接合部44以及第二被接合部48不止回接合
即使罩体18相对于支架16移动至预先设定的位置,罩体18相对于支架16的安装完成,第二接合部44以及第二被接合部48也不止回接合。因此,仅通过如上所述使罩体18相对于支架16朝与规定的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解除夹箍部件38与支架部42A的止回接合的状态,便能够容易地将罩体18从支架16取下。
(5)不恰当安装防止结构32
在实施方式中,由止回接合部26、被接合部28以及突起30构成了不恰当安装防止结构32。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在PCS传感器12相对于支架16的安装不恰当的状态下罩体18被安装于支架16。
尤其在PCS传感器12相对于支架16的安装不恰当的情况下,与突起30干扰而阻止了罩体18的安装的干扰爪部26B和止回爪部26A一起形成了止回接合部26。因此,与干扰爪部26B形成在与具有止回爪部26A的止回接合部26不同的部位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用于对支架16安装PCS传感器12的止回接合部以及不恰当安装防止结构32的结构简化。
(6)基于引导突起46以及引导部48C对罩体18的定位以及引导
在罩体18相对于支架16移动时,第二被接合部48的引导部48C通过侧面与引导突起46抵接,由此罩体18相对于支架16在车辆横向被定位,板簧部48B被朝向接合部44引导。因此,与不进行基于引导突起46以及引导部48C对罩体18的定位以及引导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进行朝向预先设定的位置的罩体18的移动以及罩体18相对于支架16的安装。
以上,对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能够实施其他各种实施方式是显而易见的。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当观察相对于支架16朝规定的一个方向移动之际的罩体18的移动方向时,第一接合部34以及第一被接合部42分别相对于第二接合部44以及第二被接合部48位于靠前侧。但是,也可以修正为第一接合部34以及第一被接合部42分别相对于第二接合部44以及第二被接合部48位于靠后侧。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即使罩体18相对于支架16移动至预先设定的位置,第二接合部44以及第二被接合部48也不止回接合。但是,也可以修正为第二接合部44以及第二被接合部48止回接合。例如,可以修正为引导突起46的一端的突出高度被设定得较大,在罩体18相对于支架16移动至预先设定的位置后,引导部48C与引导突起46的一端止回接合。在进行了该修正的情况下,弹性力F2例如如在图17中用细的双点划线所示那样变化。
另外,也可以修正为第一接合部34以及第一被接合部42不止回接合,第二接合部44以及第二被接合部48进行止回接合。进而,也可以修正为第一接合部34以及第一被接合部42、第二接合部44以及第二被接合部48都不止回接合,而在除此以外的部位进行止回接合。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接合部34的夹箍部件38以及第二被接合部48的板簧部48B弹性变形,来分别产生弹性力F1以及F2。但是,也可以修正为弹性力F1通过第一被接合部42弹性变形而产生,或者通过第一接合部34以及第一被接合部42双方弹性变形而产生。同样,可以修正为弹性力F2通过第二接合部44弹性变形而产生,或者通过第二接合部44以及第二被接合部48双方弹性变形而产生。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7的上段所示那样,由板簧部48B产生的弹性力F2在由夹箍部件38产生的弹性力F1经过最大值而逐渐降低的阶段中产生。但是,只要弹性力F1以及F2不同时成为最大值,则可以在罩体18到达图15所示的位置之前开始弹性力F2的产生。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PCS传感器12通过一对销24嵌入槽16G,且PCS传感器12的后端部相对于支架16按压而被安装于支架16。但是,PCS传感器12那样的车辆前方信息取得传感器也可以与罩体18同样地通过相对于支架16朝一个方向移动来安装于支架16。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不恰当安装防止结构32由止回接合部26、被接合部28以及突起30构成。但是,不恰当安装防止结构32也可以设置在与用于对支架16安装PCS传感器12的止回接合部26不同的部位,甚至可以省略。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PCS传感器12在规定的位置被安装于预先支架16,然后罩体18被安装于支架16。但是,也可以修正为PCS传感器12被预固定于支架16,在该状态下将罩体18安装于支架16,由此PCS传感器12相对于支架16朝规定的位置移动,在该位置被安装于支架16。
附图标记说明
10…PCS传感器装置;12…PCS传感器;14…前风挡玻璃;16…支架;18…罩体;32…不恰当安装防止结构;34…第一接合部;38…夹箍部件;42…第一被接合部;44…第二接合部;48…第二被接合部。

Claims (7)

1.一种车辆前方信息取得装置,该车辆前方信息取得装置具有:车辆前方信息取得传感器、被固定于前风挡玻璃的内面的支架、和相对于所述支架位于与所述前风挡玻璃相反一侧且覆盖所述车辆前方信息取得传感器的罩体,其中,
所述罩体被构成为通过向沿着所述前风挡玻璃的内面的规定的一个方向相对于所述支架移动至预先设定的位置而被安装于所述支架,
所述支架以及所述罩体的一方具有在所述规定的一个方向相互分隔配置的第一接合部以及第二接合部,所述支架以及所述罩体的另一方具有在所述规定的一个方向相互分隔配置的第一被接合部以及第二被接合部,
所述第一接合部以及所述第二接合部通过所述罩体向所述规定的一个方向相对于所述支架移动而分别与所述第一被接合部以及第二被接合部接合,
所述第一接合部以及所述第一被接合部若成为相互接合的状态则通过至少一方被另一方迫使弹性变形而产生将所述支架以及所述罩体相互按压的第一弹性力,
所述第二接合部以及所述第二被接合部若成为相互接合的状态则通过至少一方被另一方迫使弹性变形而产生将所述支架以及所述罩体相互按压的第二弹性力,
所述第一弹性力以及第二弹性力因所述罩体向所述规定的一个方向相对于所述支架移动而变化,所述第一弹性力以及第二弹性力分别成为最大值时的所述罩体相对于所述支架的位置互不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方信息取得装置,其中,
当所述罩体沿所述规定的一个方向相对于所述支架向所述预先设定的位置移动时,在所述第二接合部以及所述第二被接合部开始接合之前,所述第一接合部以及所述第一被接合部开始接合,
在所述第一接合部以及所述第一被接合部开始了接合之后也允许所述罩体相对于所述支架移动至预先设定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前方信息取得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接合部相对于所述第二接合部位于所述罩体的移动方向的靠前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前方信息取得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接合部以及所述第一被接合部被构成为在所述罩体移动至所述预先设定的位置时,所述第一弹性力逐渐增大并在达到了最大值之后减小,在所述罩体处于所述预先设定的位置时也产生所述第一弹性力。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前方信息取得装置,其中,
当所述罩体从所述预先设定的位置向与所述规定的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时,通过所述第一弹性力以及第二弹性力的至少一方增大,来抑制所述罩体相对于所述支架向与所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位移。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前方信息取得装置,其中,
所述车辆前方信息取得传感器被构成为在所述罩体安装于所述支架之前在规定的安装位置被安装于所述支架,所述车辆前方信息取得传感器具有弹性变形部,在即使所述车辆前方信息取得传感器被安装于所述支架、但安装位置不是所述规定的安装位置时,所述弹性变形部被所述支架迫使弹性变形而与所述罩体干扰,从而阻止所述罩体被安装于所述支架。
7.一种支架与罩体的组合,是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前方信息取得装置所使用的所述支架与所述罩体的组合。
CN201610069250.XA 2015-02-06 2016-02-01 车辆前方信息取得装置 Active CN1058571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22147 2015-02-06
JP2015022147A JP6172174B2 (ja) 2015-02-06 2015-02-06 車両前方情報取得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57199A CN105857199A (zh) 2016-08-17
CN105857199B true CN105857199B (zh) 2018-06-01

Family

ID=56498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69250.XA Active CN105857199B (zh) 2015-02-06 2016-02-01 车辆前方信息取得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908481B2 (zh)
JP (1) JP6172174B2 (zh)
CN (1) CN105857199B (zh)
DE (1) DE102016101973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72006B2 (ja) * 2014-10-22 2018-08-15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サブカバーの仮置き構造
JP6350826B2 (ja) * 2015-03-31 2018-07-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前方情報取得装置
JP6392267B2 (ja) * 2016-03-24 2018-09-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センサブラケット
EP3258119B1 (en) * 2016-06-17 2019-10-16 Aptiv Technologies Limited Retention system, in particular for a camera in an inside compartment of a vehicle
EP3279043B1 (en) * 2016-08-05 2018-12-05 MEAS France Sensor mounting system
WO2018055906A1 (ja) * 2016-09-21 2018-03-29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US20190308565A1 (en) * 2016-11-18 2019-10-10 Huf North America Automotive Parts Manufacturing Corp. Deployable sensor assembly
JP6589897B2 (ja) 2017-01-25 2019-10-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載カメラ用フロントガラス加熱装置
CN107031519B (zh) * 2017-05-27 2023-09-01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车用传感器安全支架及包括其的防撞梁组件和汽车
DE102017216764A1 (de) * 2017-09-21 2019-03-21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Anordnung zur Befestigung eines Innenrückspiegels an einem Fahrzeug sowie Fahrzeug mit einer derartigen Befestigungsanordnung
JP6885315B2 (ja) * 2017-12-06 2021-06-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センサー搭載構造
JP6962161B2 (ja) * 2017-12-06 2021-11-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センサー搭載構造
EP3527429B1 (en) * 2018-02-15 2021-04-07 Aptiv Technologies Limited Module and support structure assembly
US10863063B2 (en) * 2018-06-20 2020-12-08 Trw Automotive U.S. Llc Driver assist system
JP6726265B2 (ja) * 2018-12-18 2020-07-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センサブラケット
US12000171B2 (en) 2019-03-15 2024-06-04 Deere & Company Mounting system for mount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on a vehicle
US11433827B2 (en) * 2019-06-07 2022-09-06 Volvo Car Corporation Bracket assembly for securing a safety equipment module to a windowpane of a vehicle
JP2021070328A (ja) * 2019-10-29 2021-05-0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載センサ搭載構造
JP7313266B2 (ja) * 2019-12-18 2023-07-24 ロベルト・ボッシュ・ゲゼルシャフト・ミト・ベシュレンクテル・ハフツング アダプター、レーダーユニット及び車両
JP2023083694A (ja) * 2021-12-06 2023-06-16 株式会社ニフコ 機器取付構造
WO2024035891A1 (en) * 2022-08-10 2024-02-15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Bracket assembly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11330B1 (en) * 1999-09-22 2004-11-02 Fuj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Structure for mounting cameras on a vehicle
CN104245427A (zh) * 2012-03-19 2014-12-24 株式会社电装 车载照相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54931A (en) * 1979-06-25 1981-03-10 Standard Mirror Company, Inc. Rear view mirror mount for interior of automobile
US5820097A (en) * 1997-01-10 1998-10-13 Donnelly Corporation Breakaway accessory mounting assembly for vehicles and windshield mounted button therefor
US7480149B2 (en) * 2004-08-18 2009-01-20 Donnelly Corporation Accessory module for vehicle
WO2003065084A1 (en) * 2002-01-31 2003-08-07 Donnelly Corporation Vehicle accessory module
US8256821B2 (en) * 2004-12-15 2012-09-04 Magna Donnelly Engineering Gmbh Accessory module system for a vehicle window
US7609961B2 (en) * 2006-04-11 2009-10-27 Park Eric S Vehicle camera
DE202006017362U1 (de) * 2006-11-13 2008-03-20 Trw Automotive Electronics & Components Gmbh & Co. Kg Regensensor
DE102008050320A1 (de) * 2008-10-04 2010-04-08 Daimler Ag Trägervorrichtung zur Befestigung an einer Scheibe eines Kraftwagens
JP5525277B2 (ja) * 2010-02-10 2014-06-18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カメラを内蔵した車両用灯具
US8339453B2 (en) * 2010-07-14 2012-12-25 Trw Automotive U.S. Llc Apparatus for use in association with a vehicle
JP4906954B1 (ja) * 2010-10-25 2012-03-28 株式会社ホンダエレシス カメラの車載構造
US9871971B2 (en) * 2011-08-02 2018-01-16 Magma Electronics Inc. Vehicle vision system with light baffling system
JP5733223B2 (ja) * 2012-01-13 2015-06-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前方監視カメラカバー
US9623811B2 (en) * 2013-01-31 2017-04-1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Deployable camera systems
US20140313337A1 (en) * 2013-04-23 2014-10-23 Magna Electronics Inc. Vehicle vision system with fastenerless lens attachment
JP2014216730A (ja) * 2013-04-24 2014-11-17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室内灯ユニット
JP5947759B2 (ja) * 2013-07-23 2016-07-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カメラユニット
US20150042798A1 (en) * 2013-08-08 2015-02-12 Honda Elesys Co., Ltd. In-vehicle camera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11330B1 (en) * 1999-09-22 2004-11-02 Fuj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Structure for mounting cameras on a vehicle
CN104245427A (zh) * 2012-03-19 2014-12-24 株式会社电装 车载照相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908481B2 (en) 2018-03-06
US20160229355A1 (en) 2016-08-11
JP2016144966A (ja) 2016-08-12
DE102016101973A1 (de) 2016-08-11
DE102016101973B4 (de) 2021-01-21
JP6172174B2 (ja) 2017-08-02
CN105857199A (zh) 2016-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57199B (zh) 车辆前方信息取得装置
CN105292009B (zh) 用于车载摄像机的附接结构
US10556551B2 (en) Carrier device for attachment to a pane of a motor vehicle and motor vehicle
JP5761100B2 (ja) 車載カメラ
US10921166B2 (en) Sensor bracket
US8356948B2 (en) Structure for mounting camera on vehicle
CN107226037A (zh) 传感器托架
CN109094476A (zh) 传感器托架
CN107226036A (zh) 传感器托架
KR101209950B1 (ko) 차량의 전자기기 수용 장치
JP6910384B2 (ja) 車載カメラ用ブラケット
CN101020439A (zh) 雨水传感器的固定夹
KR20120101006A (ko) 하나 이상의 브래킷 어댑터를 가지는 브래킷 슬리브
CN106132743B (zh) 天窗装置
CN108454531A (zh) 夹具安装座
CN111247037B (zh) 车载部件的安装结构
JP6891608B2 (ja) サンシェード装置
KR101679274B1 (ko) 커넥터
US10183598B2 (en) Device for the variable fixing of a headrest to a seat of a vehicle
CN208593442U (zh) 具有顶面部件的车顶
KR102036306B1 (ko) 차량에 설치가 용이한 차량용 카메라 브라켓
JP7402958B2 (ja) 振動溶着成形品
CN111779385B (zh) 门限定用底座及门限定位器
CN101423073B (zh) 汽车客舱
CN109555762A (zh) 夹具安装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