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48908B - 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48908B
CN105848908B CN201480070608.XA CN201480070608A CN105848908B CN 105848908 B CN105848908 B CN 105848908B CN 201480070608 A CN201480070608 A CN 201480070608A CN 105848908 B CN105848908 B CN 1058489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roll
pressure roller
paper
printer
char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060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48908A (zh
Inventor
小野寺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to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ato Holding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to Holdings Corp filed Critical Sato Holding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8489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489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489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489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2Platens
    • B41J11/04Roller plat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26Pin feeds
    • B41J11/27Pin feeds on or within the platen-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41J15/046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for the guidance of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kewed conveyance of the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5Tape printers; Label printers

Abstract

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机在从纸张供给部导出的连续纸的输送中对连续纸的标签进行打印,并形成为仅通过对装卸操作部的操作杆部的操作而能够对压纸辊部进行装卸的结构。装卸操作部在压纸辊部的轴向一侧以旋转自如的状态而轴支承于轴承环与压辊主体之间。若拉动装卸操作部的操作杆部,则装卸操作部本身的固定状态得以解除,并且压纸辊部的轴向上的固定状态得以解除。

Description

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印机,例如涉及具有将文字、符号、图形或者条形码等之类的所需的信息打印于标签等的标签打印功能的打印机。
背景技术
标签打印机例如为具有如下功能的打印机:在将卷绕为卷状的连续纸以薄片状导出并对其进行输送时,将所需的信息打印于连续纸的标签。
在该标签打印机的打印部,以相互对置的状态配置有热敏头部以及压纸辊部。热敏头部是对标签进行打印的打印单元。压纸辊部是对连续纸进行输送的部件,其以旋转自如的状态轴支承于打印机内的支承框架。
关于该压纸辊部的构造,例如在JP5-80755U中有所记载,其公开了如下技术:在压辊(platen)的轴向两端侧设置比压辊的外径更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并且将该两个突出部配置于记录纸的宽度的内侧、且将其配置为比压辊靠送纸方向下游侧,由此防止记录纸的再次卷入。
另外,例如,在JP63-68445U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将在压辊的装卸时所使用的把手设置于对压辊轴进行轴支承的框架的内侧,并且将其设置为与对压辊轴进行轴支承的筒状体一体。
另外,例如,在JP61-149381A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将在压辊的装卸时所使用的固定肋设置于对压辊轴进行轴支承的框架的内侧,并且将其设置为与压辊轴的轴承一体。
另外,例如,在JP11-5336A中公开了如下构造:将在压辊的装卸时所使用的操作手柄部设置于对压辊进行轴支承的侧板框架的外侧。
发明内容
然而,在发明人研究的技术中,在压纸辊部的装卸时,需要利用螺钉进行安装、拆卸,因此该作业成为需要时间与劳力的繁琐的作业。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技术背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压纸辊部的装卸变得容易的技术。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打印机具备:打印单元,其在沿介质输送路输送从介质供给部供给的打印介质的中途对上述打印介质进行打印;压纸辊部,其在上述介质输送路设置于上述打印单元的对置位置,并沿上述介质输送路对上述打印介质进行输送;支承体,其将上述压纸辊部轴支承为旋转自如的状态;以及介质引导部,其在比上述压纸辊部靠输送上游侧的位置对上述打印介质的输送进行引导,上述压纸辊部具有:压辊主体;压辊轴,其从上述压辊主体的轴向两端突出;轴承部,其以旋转自如的状态分别安装于上述压辊主体的轴向两端的各上述压辊轴,并且支承于上述支承体;以及操作部,其以旋转自如的状态设置于上述压纸辊部的上述压辊轴,并对上述压纸辊部的装卸进行操作,在上述介质引导部设置有对上述操作部进行收容的凹陷部。
另外,对上述操作部进行收容的凹陷部设置于上述介质引导部的输送面内的局部。
另外,上述操作部具备:操作杆部;以及止动部,其设置为与上述操作杆部连接的状态,并对上述操作部进行固定。
另外,在上述止动部设置有突起部,在上述支承体设置有供上述止动部的上述突起部嵌合的凹部。
另外,上述止动部设置为:在将上述操作部收容于上述凹陷部的情况下,使得上述操作杆部的上表面的高度为不会妨碍向上述介质引导部的上表面上输送的上述打印介质的移动的高度。
另外,上述操作部在上述压辊轴方向的一端侧以旋转自如的状态设置于上述压辊主体与上述轴承部之间。
本发明的第二的方式的打印机具备:打印单元,其在沿介质输送路输送从介质供给部供给的打印介质的中途对上述打印介质进行打印;压纸辊部,其在上述介质输送路设置于上述打印单元的对置位置,并沿上述介质输送路对上述打印介质进行输送;以及支承体,其将上述压纸辊部轴支承为旋转自如的状态,上述压纸辊部具有:压辊主体;压辊轴,其从上述压辊主体的轴向两端突出;轴承部,其以旋转自如的状态分别安装于上述压辊主体的轴向两端的各上述压辊轴,并且支承于上述支承体;以及操作部,其对上述压纸辊部的装卸进行操作,上述操作部在上述压辊轴方向的一端侧以旋转自如的状态设置于上述压辊主体与上述轴承部之间。
另外,在比上述压纸辊部靠输送上游侧的位置具备对上述打印介质的输送进行引导的介质引导部,在上述介质引导部设置有对上述操作部进行收容的凹陷部。
另外,对上述操作部进行收容的凹陷部设置于上述介质引导部的输送面内的局部。
另外,上述操作部具备:操作杆部;以及止动部,其设置为与上述操作杆部连接的状态,并对上述操作部进行固定。
另外,在上述止动部设置有突起部,在上述支承体设置有供上述止动部的上述突起部嵌合的凹部。
另外,上述止动部设置为:在将上述操作部收容于上述凹陷部的情况下,上述操作杆部的上表面的高度为不会妨碍向上述介质引导部的上表面上输送的上述打印介质的移动的高度。
根据上述方式,能够通过对操作部进行操作而对压纸辊部进行装卸,因此能够使压纸辊部的装卸变得容易。另外,通过简单的构造而能够使压纸辊部的装卸变得容易。另外,能够缩小压纸辊部的轴向尺寸,因此能够使打印机实现小型化。另外,能够不在意作为打印介质的输送引导件而发挥功能的高度位置地对操作杆部进行设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外观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的打印机的内部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打印机的侧视图。
图4是从正面侧观察图3的打印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5是图4的打印部的侧视图。
图6是从背面侧观察图4的打印部的立体图。
图7A是从正面观察图4的打印头部的关闭状态时的打印部的立体图。
图7B是从正面观察图4的打印头部的打开状态时的打印部的立体图。
图8是选取图4的打印头部并从下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9是图4的打印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从上方观察压纸辊部的俯视图。
图11是对压纸辊部进行支承的支承框架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图12是图10的压纸辊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从正面下侧观察图10的压纸辊部的装卸操作部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14是从背面上侧观察图10的压纸辊部的装卸操作部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15是构成打印机的打印部的支承台的角部的立体图。
图16是示出压纸辊部的装卸操作部与纸张引导部的上表面高度关系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图17是从图15中将装卸操作部拆下而示出的支承台的角部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18是压纸辊部的装卸作业时的、构成打印部的支承台的角部的立体图。
图19是接着图18的压纸辊部的装卸作业时的、构成打印部的支承台的角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例子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在用于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附图中,原则上对于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重复的说明。
另外,将为了打印而对连续纸(打印介质)进行输送的方向称为打印方向,具体而言,将连续纸从纸张供给部向热敏头部输送的方向被称为打印方向,在未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输送方向上游是指打印方向上的上游侧,输送方向下游是指打印方向上的下游侧。
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外观的整体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例如具备如下标签打印功能:将文字、符号、图形或者条形码等之类的信息打印于在连续纸的衬纸临时粘贴的标签。
在打印机1的正面的前盖部2设置有操作面板部3、电源开关4以及发行口(介质排出口)5。
在操作面板部3配置有对消息等进行显示的LCD(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Display)、对打印机1的动作进行操作的多个键(路线键、进给键、功能键、方向指示键以及取消键等)、以及对打印机1的状态进行显示的多个LED(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Diode)。
在打印机1的单侧侧面,利用两处位置的铰接部7将开闭盖部6安装为在上下方向上开闭自如的状态。
接下来,参照图2及图3对打印机1的内部构造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图1的打印机的内部的立体图。图3是图2的打印机的侧视图。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将打印机1的正面侧(前盖部2侧)称为前方(连续纸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将其对面侧的背面侧(后盖部侧)称为后方(连续纸的输送方向上游侧)。
在打印机1的内部设置有:纸张供给部(介质供给部)10,其配置于该打印机1的后方;打印部11,其配置于前方;以及墨带部12,其配置于该打印机1的上方。
纸张供给部10是将连续纸(打印介质)P向打印部11供给的结构部,该纸张供给部10具备支承轴10a以及在该支承轴10a的一端设置的卷状物引导部10b。
支承轴10a是将卷绕为卷状的连续纸P支承为旋转自如的状态的结构部。卷状物引导部10b是将卷状的连续纸P固定的结构部,且以根据连续纸P的宽度而改变位置的方式设置为沿支承轴10a的轴向移动自如的状态。
连续纸P例如具有:长条状的衬纸;以及多张标签,它们沿上述衬纸的长度方向以预先规定的间隔而被临时粘贴。在衬纸中供标签的粘合面接触的面涂覆有硅酮(silicone)等之类的剥离剂,从而能够容易地将标签剥离。另外,在衬纸中未粘贴有标签的面沿长度方向以预先规定的间隔而形成有示出标签的位置的位置检测标记。对于标签,有时使用热敏纸,有时使用普通纸。在热敏纸的情况下,在其表面形成有若达到预先规定的温度区域则显示出特定的颜色(黑色、红色等)的热敏显色层。
另外,连续纸P中存在表面卷绕标签与背面卷绕标签这两种。表面卷绕标签在连续纸P的标签位于卷状的连续纸P的外周面的状态下被卷绕,如图3所示,连续纸Ps(P)(虚线所示)被从纸张供给部10的高度方向中央附近朝向打印部11的底部导出。与此相对,背面卷绕标签在连续纸P的标签位于卷状的连续纸P的内周面的状态下被卷绕,如图3所示,连续纸Pb(P)(实线所示)被从打印机1的内部底面附近朝向打印部11的底部导出。此外,无论是表面卷绕还是背面卷绕,打印部11处的连续纸Ps(P)、Pb(P)的走纸路径均相同。另外,无论是表面卷绕标签还是背面卷绕标签,连续纸P均以使得临时粘贴有标签的面(被打印面)朝向上方的状态被输送。
上述的打印部11是对连续纸P的标签等进行打印的结构部,该打印部11具备打印头部13、配置于该打印头部13的下方的支承台14、以及配置于它们的后方(打印工序时的连续纸P的输送上游)的阻尼器部15。
如后所述,打印头部13以开闭自如的状态设置于打印机1的内部。在打印头部13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在打印头部13与支承台14之间形成走纸路径(介质输送路)。而且,该走纸路径与上述的发行口5(参照图1)连接。
在支承台14设置有维持打印头部13的关闭状态的头锁定杆部16。若对该头锁定杆部16进行操作,则打印头部13的关闭状态被解除,打印头部13的前方部升起而使得打印头部13打开(相对于压纸辊部23分离)。
阻尼器部15是对连续纸P施加张力的结构部。在本实施方式中,阻尼器部15具备外阻尼器部15a以及内阻尼器部15b。在打印头部13的关闭状态时,外阻尼器部15a以及内阻尼器部15b分别设置为以能够对连续纸P施加张力的方式而摆动自如的状态。
上述的墨带部12是对涂覆有打印用墨水的墨带进行供给及卷绕的结构部,该墨带部12具备带供给部12a以及配置于该带供给部12a的横向前方的带卷绕部12b。带供给部12a是将卷绕为卷状的墨带支承为旋转自如的状态的结构部。带卷绕部12b是对打印完毕的墨带RB进行卷绕回收的结构部。此外,在使用墨带的情况下,使从带供给部12a抽出的墨带从打印头部13的下方通过并利用带卷绕部12b对该墨带进行卷绕。
在这种打印机1中,从纸张供给部10以薄片状导出的连续纸Ps(P)、Pb(P)经由阻尼器部15而被向打印头部13与支承台14之间的走纸路径输送,在其中途对连续纸P的标签等进行打印处理之后,从发行口5将该连续纸排出至打印机1的外部。
接下来,参照图4~图9对上述的打印部11的结构进行说明。图4是从正面侧观察图3的打印部的放大立体图,图5是图4的打印部的侧视图,图6是从背面侧观察图4的打印部的立体图,图7A是从正面观察图4的打印头部的关闭状态时的打印部的立体图,图7B是从正面观察图4的打印头部的打开状态时的打印部的立体图,图8是选取图4的打印头部并从下侧观察的立体图,图9是图4的打印部的分解立体图。
打印头部13在其前方部以后方的旋转轴S1(参照图6以及图8)为中心而在上下方向上摆动(即,开闭)自如的状态下支承于打印头部13的单侧侧面的头支承板17。
在打印头部13的下表面(朝向走纸路径的面),热敏头部18(参照图7B以及图8)设置为使得其打印面朝向走纸路径的状态。热敏头部18是利用配置于其打印面的打印线18L的热电阻而对连续纸P的标签等进行打印的打印单元。在该打印线18L沿着连续纸P的宽度方向(相对于连续纸P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配置有因通电而发热的多个热电阻(发热元件)。
在打印头部13的前侧的下表面以隔着热敏头部18的方式设置有凹状爪部19、19(参照图7B以及图8)。另外,在打印头部13的下表面且在凹状爪部19的后方设置有从打印头部13的两侧面向外侧突出的销20、20。
这种打印头部13由安装于旋转轴S1(参照图6以及图8)的扭簧21朝打开方向施力,通过使支承台14的锁定爪部22、22卡挂于打印头部13的下部的销20、20而维持关闭状态。若朝图5中的右侧拉动上述头锁定杆部16,则锁定爪部22与之联动地朝图5中的右侧移动而从销20脱离。若锁定爪部22从销20脱离,则如图7B所示,打印头部13借助扭簧21的作用力而自动地打开。
另外,在打印头部13的关闭状态时,打印头部13的凹状爪部19、19(参照图7B以及图8)嵌合于压纸辊部23的压辊轴23s(参照图4、图7A、图7B以及图5)的两端部,并且利用设置于打印头部13的按压装置将热敏头部18的打印面朝下方的压纸辊部23(参照图4、图7A以及图7B)按压。
压纸辊部23是将从纸张供给部10导出的连续纸P沿走纸路径向发行口5(参照图1)输送的输送单元,该压纸辊部23以能够朝正反方向旋转的状态轴支承于支承台14的支承框架14a(参照图5及图9)。
在压纸辊部23的压辊轴23s的轴向一端连接有齿轮G1(参照图6)。该齿轮G1侧的压辊轴23s例如经由同步带(未图示)等而与步进马达之类的驱动体(未图示)的旋转轴卡合。另外,齿轮G1经由连结齿轮G2、G3而与齿轮G4连接(参照图6)。
另外,在支承台14的上表面、且在比压纸辊部23靠输送上游的位置设置有对连续纸P的输送进行引导的纸张引导部(介质引导部:参照图9)24。该纸张引导部24设置为以使得其上表面高度从输送上游朝向输送下游增大的方式倾斜的状态。后文中对压纸辊部23以及纸张引导部24进行详细说明。
此外,在打印部11的走纸路径、且在热敏头部18与阻尼器部15之间设置有纸张位置检测传感器(未图示)。该纸张位置检测传感器是通过对形成于连续纸P的位置检测标记、相邻的标签之间的衬纸部分进行检测而检测连续纸P的标签的位置的传感器,例如,由反光型或者透光型的传感器构成。
在打印工序时,将热敏头部18朝压纸辊部23侧按压,在将连续纸P夹入于热敏头部18与压纸辊部23之间的状态下使压纸辊部23旋转而对连续纸P进行输送。而且,基于由纸张位置检测传感器检测出的信息而实现打印定时,根据发送至热敏头部18的打印信号而选择性地使打印线18L的热电阻发热。由此,在连续纸P的输送中途将文字、符号、图形或者条形码等之类的所需的信息打印于连续纸P的标签。
另一方面,在观察打印部11的侧面的情况下,阻尼器部15的外阻尼器部15a从前侧朝向后侧且朝斜下方延伸,且在后方部以前侧的旋转轴S3(参照图5、图7A以及图7B)为中心而在上下方向上摆动自如的状态下支承于阻尼器支承部件25。此外,图6中的螺旋弹簧26是将外阻尼器部15a抑制为不过度趋向上侧(后侧)、且将外阻尼器部15a支承为摆动自如的状态的部件。
另外,在观察打印部11的侧面的情况下,与外阻尼器部15a相反,阻尼器部15的内阻尼器部15b从后侧朝向前侧且朝斜下方延伸,且在前方部以后侧的旋转轴S4(参照图5、图7A以及图7B)为中心而在上下方向上摆动自如的状态下支承于外阻尼器部15a的后方部。
在打印工序时,内阻尼器部15b的纸张接触部位于比外阻尼器部15a的纸张接触部靠连续纸P的输送下游的位置。即,内阻尼器部15b的纸张接触部配置于打印头部13与外阻尼器部15a的纸张接触部之间。
另外,在走纸前的阶段,内阻尼器部15b的纸张接触部配置于高度比外阻尼器部15a的纸张接触部的高度低的位置。即,内阻尼器部15b的纸张接触部的高度配置于外阻尼器部15a的纸张接触部与打印机1的内部底面之间。
另外,在外阻尼器部15a的下部,宽度调整引导部27设置为沿旋转轴S3、S4的轴向移动自如的状态。宽度调整引导部27是与从纸张供给部10输送的连续纸P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抵接而对连续纸P的输送进行引导的结构部。该宽度调整引导部27与外阻尼器部15a的背面侧的引导操作部28连接。该引导操作部28是用于使宽度调整引导部27与连续纸P的宽度相应地移动、且将宽度调整引导部27的位置固定的把手。
对这种阻尼器部15的外阻尼器部15a进行支承的阻尼器支承部件25,在后方部以前方部侧的旋转轴S5(参照图5以及图6)为中心而在上下方向上摆动自如的状态下支承于打印机1内。
另外,阻尼器支承部件25的后方部被安装于旋转轴S5的扭簧28(参照图6)朝以旋转轴S5(参照图5以及图6)为中心而向上方打开的方向(阻尼器部15整体上升的方向)施力。
接下来,参照图10~图17对压纸辊部23进行说明。图10是从上方观察压纸辊部的俯视图,图11是对压纸辊部进行支承的支承框架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12是图10的压纸辊部的分解立体图,图13是从正面下方侧观察图10的压纸辊部的装卸操作部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14是从背面上方侧观察图10的压纸辊部的装卸操作部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15是构成打印机的打印部的支承台的角部的立体图,图16是示出压纸辊部的装卸操作部与纸张引导部的上表面的高度关系的主要部分侧视图,图17是从图15中拆下装卸操作部而示出的支承台的角部的立体图。
压纸辊部23具有压辊主体23r、压辊轴23s、轴承环(轴承部)23b、23b、齿轮G1、G5、装卸操作部(操作部)23p、轴环(collar ring)23c、E型环23e、23e。
压辊主体23r例如由细长的圆筒状的橡胶等之类的弹性材料形成。上述的热敏头部18的打印面被朝压纸辊部23的压辊主体23r按压。
压辊轴23s例如由细长的圆柱状的金属形成,并在其长度方向两端部从压辊主体23r的轴向两端突出的状态下插入并固定于压辊主体23r的筒内。
轴承环23b、23b是将压纸辊部23以旋转自如的状态轴支承于支承框架14a的部件。轴承环23b、23b例如由圆筒状的金属形成,并以旋转自如的状态而分别安装于压辊轴23s的轴向两端侧。
如图11所示,各轴承环23b、23b的轴向一端面形成为圆形部、与从该圆形部的外周的一部分在径向上突出的矩形部组合而成的形状。另一方面,在各支承框架14a、14a沿着压辊轴23s按顺序形成有U字槽14u与槽14b。槽14b形成为圆形槽部、与从该圆形槽部的外周的一部分在径向上延伸的矩形槽组合而成的形状。
当将压纸辊部23安装于支承框架14a时,在使各轴承环23b、23b进入支承框架14a的U字槽14u之后,使它们沿着压辊轴23s的轴向朝向槽14b移动而嵌入于槽14b内。由此,使各轴承环23b、23b以不旋转的方式固定于支承框架14a、14a。此外,在图11中,为了容易观察附图而将E型环23e省略。
齿轮G1、G5在压纸辊部23的轴向一端侧(图12中的左侧)的压辊轴23s、且在比轴承环23b的设置位置靠末端侧的位置接合。在该一端侧的压辊轴23s的外周局部沿着轴向形成有平坦面FF(参照图12)。齿轮G1、G5安装于压辊轴23s的平坦面FF的位置而固定于压辊轴23s。此外,在比该一端侧的压辊轴23s的齿轮G5靠末端侧的位置安装有E型环23e。由此,轴承环23b以及齿轮G1、G5不会脱落。
另一方面,在压纸辊部23的轴向另一端侧(图12中的右侧)的压辊轴23s、且在压辊主体23r与轴承环23b之间,装卸操作部23p经由轴环23c而以旋转自如的状态安装于其内周。此外,在该另一端侧的压辊轴23s、且在比轴承环23b靠末端侧的位置安装有E型环23e。由此,轴承环23b、装卸操作部23p以及轴环23c不会脱落。
装卸操作部23p是对压纸辊部23的装卸进行操作的部件。装卸操作部23p例如由塑料形成,并一体地具备旋转轴35、操作杆部36以及止动部37。
旋转轴35例如形成为圆筒形状。压辊轴23s经由轴环23c而插入于旋转轴35的筒内。轴环23c是将装卸操作部23p以旋转自如的状态而轴支承于压辊轴23s,且抑制装卸操作部23p向压辊主体23r侧移动的部件。
操作杆部36是供人手把持的部分,该操作杆部36从旋转轴35的外周面朝向外侧(径向)延伸。操作杆部36一体地具备上表面部36a、以及与该上表面部36a正交的侧面部36b。即,操作杆部36的与其长度方向交叉的截面形状形成为L字状。由此,能够兼顾操作杆部36的机械强度的确保以及小型轻量化。
止动部37具有抑制装卸操作部23p的旋转动作、且抑制压纸辊部23的轴向移动而将压纸辊部23固定的功能,该止动部37在旋转轴35的外周面相对于操作杆部36设置于在周向上以预先规定的角度分离的位置。止动部37相对于操作杆部36的分离角度处于0度~90度之间,例如为45度左右。而且,在对装卸操作部23p进行固定时,止动部37设置为位于比压辊轴23s略靠输送上游侧的位置。
另外,止动部37具备:上表面部37a;侧面部37b,其与上表面部37a正交;以及突起部37c,其设置于上述侧面部37b(参照图13以及图14)。止动部37的上表面部37a以及侧面部37b在对压纸辊部23的固定时(使操作杆部37下降的状态)与支承框架14a的每一个肩部14c的上表面以及侧面抵接。
止动部37的突起部37c在对压纸辊部23的固定时(使操作杆部下降的状态)嵌合于肩部14c的槽(凹部)14d(参照图17)内。由此,装卸操作部23p的旋转得到抑制。槽14d与上述止动部37相应地设置为位于比压辊轴23s略靠输送上游侧的位置。
止动部37的上表面部37a也可以形成为较宽的宽度以将突起部37c的上方整体覆盖,但只要形成为使得突起部37c不会多度嵌入于槽14d内,也可以减小宽度。另外,突起部37c需要以能够抑制装卸操作部23p的旋转的程度而嵌入于槽14d内,因此优选能够目视确认其状况。根据这些观点,使得上表面部37a以比将突起部37c的上方整体覆盖的宽度小的尺寸而形成,并且将其配置为在横向上从嵌合于槽14d内时的突起部37c的正上方偏移。由此,能够对突起部37c是否嵌入于槽14d内进行目视确认。
此处,虽然举例示出了旋转轴35、操作杆部36以及止动部37由相同材料形成为一体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旋转轴35、操作杆部36以及止动部37只要相互连接而相互追随地进行动作即可,也可以由其他材料构成。
然而,在打印机1中,存在将劣化的压纸辊部23拆下而更换成新品的情况、以及为了对打印部11进行维护而暂时将压纸辊部23拆下并在维护之后再次重新安装该压纸辊部23的情况。在发明人所研究的技术中,由于是以螺纹固定的方式对压纸辊部23进行固定,因此,在压纸辊部23的装卸时,需要基于螺钉的安装、拆卸作业,其结果,该作业成为需要时间与劳力的繁琐的作业。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对装卸操作部23p进行操作而对压纸辊部23进行装卸,因此能够使该装卸作业变得容易。此外,后文中对基于装卸操作部23p的压纸辊部23的装卸作业进行说明。
另外,若在压纸辊部23的轴向上将装卸操作部23p配置为比支承框架14a靠外侧,则会妨碍打印机1的小型化。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将装卸操作部23p配置于轴承环23b与压辊主体23r之间,从而能够使打印机1实现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装卸操作部23p配置于进入纸张区域(输送宽度最宽的连续纸P的区域)的一部分的位置。由此,与将装卸操作部23p配置为比纸张区域靠轴向外侧的情况相比,能够缩小压纸辊部23的轴向上的尺寸,因此能够使打印机1实现小型化。
但是,若将装卸操作部23p单纯地配置于纸张区域内,则装卸操作部23p比纸张引导部24的上表面更突出,因此有时会阻碍连续纸P的正常的移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纸张引导部24且在连续纸P的输送面内的一部分设置对装卸操作部23p进行收容的凹陷部24a。由此,即使将装卸操作部23p配置于纸张区域内,也能够在对压纸辊部23的固定时(即,在打印时)将装卸操作部23p收容于凹陷部24a内,因此,装卸操作部23p不会妨碍连续纸P的移动。因此,能够正常地输送连续纸P,因此能够良好地进行打印。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压纸辊部23的固定时,使收容于凹陷部24a的装卸操作部23p的操作杆部36作为纸张引导件而发挥功能。由此,能够确保连续纸P的正常的移动。
在使操作杆部36作为纸张引导件而发挥功能的情况下,需要使操作杆部36的延伸长度增大一定程度,但若单纯地使其增大,则无法确保机械强度,从而导致作为操作杆无法发挥功能、或者寿命缩短。另一方面,为了确保操作杆部36的机械强度而形成为较宽的宽度、或较厚的厚度,这一点有违小型轻量化。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使操作杆部36的与长度方向交叉的截面形状形成为L字状。由此,即使将操作杆部36的长度增大至作为纸张引导件而发挥功能的程度,也能够兼顾操作杆部36的机械强度的确保与小型轻量化。
并且,存在如下情况:若操作杆部36的上表面部的高度比纸张引导部24的上表面的高度高,则会妨碍连续纸P的移动,另一方面,即使操作杆部36的高度相对于纸张引导部24的上表面过低,也不会作为纸张引导件而发挥功能,从而妨碍连续纸P的移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压纸辊部23的固定时将装卸操作部23p收容于凹陷部24a的情况下,以下述方式设置止动部37:使得操作杆部36的上表面的高度与不会妨碍输送至纸张引导部24的上表面上的连续纸P的移动的高度一致,例如,使得操作杆部36的上表面的高度与纸张引导部24的上表面的高度一致,或者使得操作杆部36的上表面的高度比纸张引导部24的上表面的高度略低。即,能够不在意作为连续纸P的输送引导件而发挥功能的高度地对操作杆部36进行设定。而且,由于操作杆部36作为纸张引导件而发挥功能,因此能够确保连续纸P的正常的移动。
接下来,参照图18以及图19对压纸辊部23的装卸作业进行说明。图18以及图19是压纸辊部的装卸作业时的、构成打印部的支承台的角部的立体图。
如图18所示,在压纸辊部23固定于支承台14的情况下,装卸操作部23p的操作杆部36向纸张引导部24侧倾倒而收容于凹陷部24a内。
在对压纸辊部23进行拆卸的情况下,如图19所示,如箭头所示那样朝近前侧拉动装卸操作部23p的操作杆部36。于是,装卸操作部23p的旋转轴35以压辊轴23s为中心而旋转,因此止动部37追随该旋转动作而从支承框架14a的肩部14c脱落。由此,压纸辊部23的固定状态得以解除,因此使得压纸辊部23沿轴向移动而使轴承环23b从支承框架14a的槽14b脱落,从而将压纸辊部23从支承框架14a拆下。
另一方面,在将压纸辊部23安装于支承框架14a的情况下,在将压纸辊部23的左右的轴承环23b插入于左右的支承框架14a的槽14b内之后,使装卸操作部23p的操作杆部36向纸张引导部24侧倾倒。于是,装卸操作部23p的旋转轴35以压辊轴23s为中心而旋转,但止动部37的上表面部37a以及侧面部37b在该中途与肩部14c的上表面以及侧面抵接,并且止动部37的突起部37c嵌入于肩部14c的槽14d内,从而使得旋转停止。由此,将操作杆部36收容于凹陷部24a内,并且将压纸辊部23安装于支承框架14a。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压纸辊部23进行装卸的情况下,无需对螺钉进行拆卸等之类的繁琐的作业,仅对装卸操作部23p进行操作即可,因此能够容易地对压纸辊部23进行装卸。
另外,在对压纸辊部23进行安装的情况下,操作人员只要使操作杆部36倾倒至操作杆部36的旋转动作停止的位置即可,能够不在意操作杆部36的上表面高度、旋转位置地将操作杆部36设定于最佳的位置。因此,能够使压纸辊部23的安装作业变得更加容易。
另外,装卸操作部23p的结构、操作的方法也较为简单,因此,不会因设置了装卸操作部23p而使得压纸辊部23的结构变得复杂。
以上虽然基于实施方式对由本发明人完成的发明进行了具体说明,但应当理解,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为示例,并不限定于所公开的技术。即,对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而言,不应基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说明而对其进行限制性的解释,归根结底,应当根据权利要求书的记载而对其加以解释,其包括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技术等同的技术以及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主旨的所有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对作为打印介质而使用将多张标签临时粘贴于衬纸的连续纸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并不局限于在一个面具有粘合面的连续状的标签(无衬纸标签)、不具有粘合面的连续状的片材(连续片材)或者纸张类,还能够将能够利用热敏头进行打印的薄膜等用作打印介质。无衬纸标签、连续片材或者薄膜能够具有位置检测标记。另外,在输送粘合剂露出的无衬纸标签等的情况下,能够对输送路进行非粘合涂覆、且设置含有硅酮的辊。
在以上说明中,对将本发明应用于不经由个人计算机而进行向打印机的输入操作的独立(stand alone)型打印机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经由个人计算机而进行向打印机的输入操作的在线型打印机。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3年12月26日向日本专利厅申请的日本特愿2013-268260号的优先权,并通过参照而将该申请的全部内容并入本说明书。

Claims (6)

1.一种打印机,其中,
所述打印机具备:
打印单元,其在沿介质输送路输送从介质供给部供给的打印介质的中途对所述打印介质进行打印;
压纸辊部,其在所述介质输送路设置于所述打印单元的对置位置,并沿所述介质输送路对所述打印介质进行输送;
支承体,其将所述压纸辊部轴支承为旋转自如的状态;以及
介质引导部,其在比所述压纸辊部靠输送上游侧的位置对所述打印介质的输送进行引导,
所述压纸辊部具有:
压辊主体;
压辊轴,其从所述压辊主体的轴向两端突出;
轴承部,其以旋转自如的状态分别安装于所述压辊主体的轴向两端的各所述压辊轴,并且支承于所述支承体;以及
操作部,其以旋转自如的状态设置于所述压纸辊部的所述压辊轴,并对所述压纸辊部的装卸进行操作,
在所述介质引导部设置有对所述操作部进行收容的凹陷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中,
对所述操作部进行收容的凹陷部设置于所述介质引导部的输送面内的局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印机,其中,
所述操作部具备:
操作杆部;以及
止动部,其设置为与所述操作杆部连接的状态,并对所述操作部进行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机,其中,
在所述止动部设置有突起部,
在所述支承体设置有供所述止动部的所述突起部嵌合的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机,其中,
所述止动部设置为:在将所述操作部收容于所述凹陷部的情况下,使得所述操作杆部的上表面的高度为不会妨碍向所述介质引导部的上表面上输送的所述打印介质的移动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印机,其中,
所述操作部在所述压辊轴方向的一端侧以旋转自如的状态设置于所述压辊主体与所述轴承部之间。
CN201480070608.XA 2013-12-26 2014-12-25 打印机 Active CN1058489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68260 2013-12-26
JP2013268260A JP6282462B2 (ja) 2013-12-26 2013-12-26 プリンタ
PCT/JP2014/084314 WO2015099041A1 (ja) 2013-12-26 2014-12-25 プリン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48908A CN105848908A (zh) 2016-08-10
CN105848908B true CN105848908B (zh) 2018-01-19

Family

ID=53478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0608.XA Active CN105848908B (zh) 2013-12-26 2014-12-25 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731526B2 (zh)
EP (1) EP3088191B1 (zh)
JP (1) JP6282462B2 (zh)
CN (1) CN105848908B (zh)
MY (1) MY182522A (zh)
WO (1) WO201509904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44200B2 (ja) * 2013-12-26 2017-12-06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JP6669425B2 (ja) * 2013-12-26 2020-03-18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JP6669257B2 (ja) * 2016-07-27 2020-03-1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駆動伝達機構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895448B2 (ja) 2016-10-04 2021-06-30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US10766280B2 (en) 2017-09-26 2020-09-08 Sato Holdings Kabushiki Kaisha Printer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02795A (en) * 1986-10-24 1989-02-0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Platen fixing apparatus
DE102009014992A1 (de) * 2009-03-26 2010-09-30 Bizerba Gmbh & Co Kg Druckvorrichtung für Etiketten
CN102341245A (zh) * 2009-03-19 2012-02-01 株式会社佐藤 打印机设备及打印机系统
CN202278840U (zh) * 2011-09-23 2012-06-20 宁波精芯科技有限公司 热敏打印机胶辊安装结构
CN202498836U (zh) * 2011-03-10 2012-10-24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部件安装结构
CN202716564U (zh) * 2011-01-21 2013-02-0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传送装置及喷墨记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49381A (ja) 1984-12-25 1986-07-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プラテン支持装置
JPH0638688Y2 (ja) * 1986-09-05 1994-10-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字プラテンの支持機構
JPH0445749U (zh) * 1990-08-22 1992-04-17
JPH0487705U (zh) * 1990-11-30 1992-07-30
JPH0580755U (ja) 1992-04-06 1993-11-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ラテンの支持構造
JPH0671954A (ja) * 1992-08-29 1994-03-15 Star Micronics Co Ltd 印字装置のプラテン取付構造
JPH115336A (ja) 1997-06-18 1999-01-12 Tec Corp プリンタ
JP2003011449A (ja) * 2001-07-03 2003-01-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2009166270A (ja) * 2008-01-11 2009-07-30 Sato Knowledge &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stitute 印字装置
JP5338732B2 (ja) * 2010-03-29 2013-11-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ー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02795A (en) * 1986-10-24 1989-02-0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Platen fixing apparatus
CN102341245A (zh) * 2009-03-19 2012-02-01 株式会社佐藤 打印机设备及打印机系统
DE102009014992A1 (de) * 2009-03-26 2010-09-30 Bizerba Gmbh & Co Kg Druckvorrichtung für Etiketten
CN202716564U (zh) * 2011-01-21 2013-02-0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传送装置及喷墨记录装置
CN202498836U (zh) * 2011-03-10 2012-10-24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部件安装结构
CN202278840U (zh) * 2011-09-23 2012-06-20 宁波精芯科技有限公司 热敏打印机胶辊安装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88191A4 (en) 2017-10-25
JP2015123625A (ja) 2015-07-06
JP6282462B2 (ja) 2018-02-21
US9731526B2 (en) 2017-08-15
WO2015099041A1 (ja) 2015-07-02
CN105848908A (zh) 2016-08-10
US20170080726A1 (en) 2017-03-23
EP3088191B1 (en) 2018-11-21
EP3088191A1 (en) 2016-11-02
MY182522A (en) 2021-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48908B (zh) 打印机
CN105848909B (zh) 打印机
US20230249486A1 (en) Medicine packaging device, ink ribbon running control method, ink ribbon roll and ink ribbon cassette
CN105848911B (zh) 打印机
CA2176505C (en) Linerless label printer and transport system
CN105848912B (zh) 打印机
US7513706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CN109928254B (zh) 药剂分包装置、药剂分包纸余量判断方法和药剂分包纸卷筒
US20050200681A1 (en) Paper discharge mechanism for a printer, and a printer
CN101934648B (zh) 带盒
CN105873768B (zh) 打印机
US895606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9414942A (zh) 打印机
KR20020091750A (ko) 화상기록장치 및 이 화상기록장치에 사용되는 열전사형잉크리본 및 열전사형 잉크리본카세트
JP2011046042A (ja)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テープ印刷装置
TWI641499B (zh) With 匣
JP4620270B2 (ja) マーク転写具およびマーク転写テープ
CN107405937A (zh) 带盒
CN106255600B (zh) 打印机
JP2008030376A (ja) 熱転写印刷装置
TW201544348A (zh) 帶匣體
JP2007216485A (ja) 薬剤分包帯印刷用インクリボン送り機構
CN105848910B (zh) 打印机
JP3549370B2 (ja)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このカートリッジ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CN105873767B (zh) 打印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