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24227A - 感光部件单元和包括所述感光部件单元的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感光部件单元和包括所述感光部件单元的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24227A
CN105824227A CN201610041760.6A CN201610041760A CN105824227A CN 105824227 A CN105824227 A CN 105824227A CN 201610041760 A CN201610041760 A CN 201610041760A CN 105824227 A CN105824227 A CN 1058242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sensitive
gear
unit
distance
charg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4176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24227B (zh
Inventor
片山弘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01035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42555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01036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46566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8242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242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242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242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4Details of parts of process cartridge, e.g. for charging, transfer, cleaning, develop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7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 G03G21/1821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mean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process cartridge, e.g. attachment, positioning of parts with each other, pressure/distance regul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24Safety devices in passenger lif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preventing trapping of passeng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02Door or gate operation
    • B66B13/06Door or gate operation of sliding do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oors or gates
    • B66B13/306Details of door jamb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3/00Window sashes, door leaves, or like elements for closing wall or like openings; Layout of fixed or moving closures, e.g. windows in wall or like openings; Features of rigidly-mounted outer frames relating to the mounting of wing frames
    • E06B3/32Arrangements of w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of movement; Arrangements of movable wings in openings; Features of wings or frames relating solely to the manner of movement of the wing
    • E06B3/34Arrangements of w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of movement; Arrangements of movable wings in openings; Features of wings or frames relating solely to the manner of movement of the wing with only one kind of movement
    • E06B3/42Sliding wings; Details of frames with respect to guiding
    • E06B3/46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7/00Special arrangements or measures in connection with doors or windows
    • E06B7/28Other arrangements on doors or windows, e.g. door-plates, windows adapted to carry plants, hooks for window cleaners
    • E06B7/36Finger guards or other measures preventing harmful access between the door and the door fram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28Prevention of damage or soiling, e.g. mechanical abras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800/00Details, accessories and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E05Y2800/40Physical or chemical protection
    • E05Y2800/4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tection against finger injury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1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buildings or parts thereof
    • E05Y2900/104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buildings or parts thereof for elevato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 G03G15/02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by contact, friction or induction, e.g. liquid charging apparatus
    • G03G15/02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by contact, friction or induction, e.g. liquid charging apparatus by bringing a charging member into contact with the member to be charged, e.g. roller, brush charg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recycling, reuse, transportation, packaging or stor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感光部件单元和包括所述感光部件单元的成像设备。用于成像设备的感光部件单元包括:可旋转的感光鼓;包括弹性层的充电辊;朝向鼓推压辊的第一弹簧;设置在鼓上的驱动接收部分;可旋转的间隔件,其包括接触到驱动接收部分的接触部分且能够通过驱动接收部分接收驱动力,间隔件能够在用于维持间隔状态的间隔位置和接触位置之间旋转,在间隔位置中,接触部分接触驱动接收部分以使辊与鼓间隔,且在接触位置中,鼓和辊之间的间隔状态被解除,且间隔件能够朝向鼓移动;在间隔件处于间隔位置的状态下推压间隔件的支撑部件;以及朝向间隔件的旋转轴线推压支撑部件的第二弹簧。

Description

感光部件单元和包括所述感光部件单元的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安装到利用电子照相过程的成像设备的感光部件单元和包括所述感光部件单元的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出于使得维护操作容易的目的,已知电子照相类型的成像设备,对于所述成像设备,包括感光部件和用于成像的构件在内的感光部件单元作为一个单元是可更换的。在这种类型的成像设备中,广泛使用接触充电类型充电辊(充电部件),其具有用于对感光部件充电的弹性层,所述弹性层利用由弹簧等等提供的推力而与感光部件接触。
在这种接触充电类型中,如果在充电辊与感光部件接触的情况下感光部件单元长期不操作,则当感光部件单元在长期不操作状态之后被操作时,充电辊的与感光部件接触的部分变形而造成图像缺陷。
为了减少这种图像缺陷的产生,感光部件单元成形有放置在感光部件和充电辊之间的间隔件,且感光部件单元在间隔件被移除之后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
然而,对于这种结构,当感光部件单元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时,使用者承受移除间隔件的负担。
在这种情形下,日本公开专利申请Hei11-95532公开了一种结构,在所述结构中,当感光部件单元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时,已经在间隔位置中的充电辊通过感光部件的旋转而接触到感光部件,无需由用户移除间隔件。更特别的,在设置在间隔部件的自由端上的扇形的接合部分与感光部件齿轮接合的状态下,充电辊与感光部件隔开,间隔部件与充电辊的旋转轴接合,感光部件齿轮与感光部件共轴设置。对于这种结构,通过旋转感光部件,间隔部件旋转以使得间隔部件与感光部件齿轮脱离接合,因此使充电辊接触到感光部件。
然而,对于在日本公开专利申请Hei11-95532中所公开的结构,感光部件例如在从感光部件单元的装运到将感光部件单元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一段时期(换言之,在运输期间)可能由于施加到感光部件单元的振动而旋转。如果这样,感光部件的旋转使间隔部件脱离接合,结果充电辊无意地接触到感光部件。
日本公开专利申请2012-18265公开了一种结构,在所述结构中,间隔部件与朝向感光部件被推压的充电辊的旋转轴可旋转地接合,当充电辊与感光部件隔开时接触到感光部件的间隔部件的形状是凹进形状。通过采用这种结构,为了旋转间隔部件以释放间隔锁定,需要力来对抗对充电辊的推压力而越过凹进形状。通过这种方式,即使感光部件由于施加到感光部件单元的振动而无意地旋转,也能够抑制间隔锁定的无意释放发生。
然而,即使利用这种结构,在感光部件单元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之前,施加到感光部件单元的强振动仍可能造成间隔部件与充电辊一起远离感光部件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日本公开专利申请2012-18265的结构,当间隔部件与充电辊一起沿远离感光部件的方向移动时,间隔部件从感光部件脱离且齿轮能够旋转而导致间隔状态锁定释放。
发明内容
据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感光部件单元和包括所述感光部件单元的成像设备,在所述感光部件单元和包括所述感光部件单元的成像设备中,感光部件和充电部件之间的间隔状态的无意毁坏可以被抑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感光部件单元,所述感光部件单元包括:可旋转感光部件;充电部件,其包括弹性层且能够接触到所述感光部件以对所述感光部件充电;第一推压装置,其配置成朝向所述感光部件推压所述充电部件;驱动接收部分,其设置在所述感光部件上以从主组件接收用于旋转所述感光部件的驱动力;可旋转间隔部件,其包括接触到所述驱动接收部分的接触部分且能够通过所述驱动接收部分接收驱动力,所述间隔部件能够在用于维持间隔状态的间隔位置和接触位置之间旋转,在间隔位置中,所述接触部分接触所述驱动接收部分以使所述充电部件与所述感光部件间隔,且在接触位置中,所述感光部件和所述充电部件之间的间隔状态被解除以允许在所述感光部件和所述充电辊之间的接触,且当间隔状态被解除时,所述间隔部件能够随着所述充电辊通过所述第一推压装置朝向所述感光部件的移动朝向所述感光部件移动;支撑部件,其配置成在间隔部件处于间隔位置的状态下推压且支撑所述间隔部件;以及第二推压装置,其配置成朝向所述间隔部件的旋转轴线推压所述支撑部件。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从以下参考附图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说明而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成像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是感光部件单元的透视图。
图3是用于感光部件单元中的充电辊的推压机构的透视图。
图4是感光部件单元的剖视图。
图5是图解感光部件单元的间隔保持状态的透视图。
图6是图解感光部件单元的间隔保持和推压机构的透视图。
图7是间隔保持的自动解除操作的示意图。
图8是间隔保持部件处于间隔位置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9是当间隔保持部件远离感光部件移动时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0是间隔保持部件的接合部分的构造不同的操作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11是在感光部件齿轮和间隔保持部件的接合部分之间的接合部分的示意图。
图12是感光部件单元的感光部件齿轮的周边构件的示意图。
图13是在感光部件齿轮和间隔保持部件的接合部分之间的接合部分的示意图。
图14是在感光部件齿轮和间隔保持部件之间的接触部分的示意图。
图15是在感光部件齿轮和间隔保持部件之间的接触部分的俯视平面图。
图16是沿旋转轴线方向在感光部件齿轮和间隔保持部件的接合部分之间的接合区域的示意图。
图17是在感光部件齿轮和间隔保持部件的接合部分之间的接合部分的示意图。
图18图解间隔保持部件的接收表面构造的另一示例。
图19图解间隔保持部件的构造的另一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将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在本文中,除非另有指出,否则以下实施方式和示例中的元件的尺寸、大小、材料、配置、相对位置关系并不限制本发明。在所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相同的参考标记被分配给具有对应功能的元件,且其详细说明为了简化而被省略。
(实施方式1)
首先参照图1,将描述成像设备的总体构型和操作。然后,将说明用于保持在感光部件和作为充电部件的充电辊之间的间隔的间隔保持机构和用于间隔保持机构的自动释放机构,自动释放机构能够随着被供应有来自成像设备主组件的驱动力的感光部件的驱动而操作。
(成像设备的总体构型和操作)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这个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1是中间转印类型和级联类型的成像设备,其能够利用电子照相类型形成全色图像。
这个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1包括多个成像站,以用于分别形成Y(黄)、M(品红)、C(青)和K(黑)色的调色剂图像。成像站的结构和操作基本相同,只是容纳在成像站中的调色剂的颜色彼此不同。因此,除非另有特别说明,否则将在无后缀Y、M、C和K的情况下做出以下说明,这意味着所述说明应用于所有成像站。
成像站包括作为图像承载部件的感光鼓11(感光部件),感光鼓是鼓形(筒形)电子照相感光部件(感光部件)。感光鼓11被来自设置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的未示出的驱动装置供应驱动力,从而以100毫米/秒的处理速度(圆周速度)旋转。在成像站中,以下装置以沿旋转移动方向确定的顺序围绕感光鼓设置。设置充电辊12,其是作为充电装置的形式为可旋转辊的充电部件。然后,存在图像曝光位置,在图像曝光位置,感光鼓11的表面通过作为曝光器件(静电潜像形成装置)的曝光装置(激光扫描装置)16曝露于图像光。然后,设置作为显影器件的显影装置14。显影装置14通过未示出的调色剂供给路径被供应有来自作为调色剂容器的调色剂瓶19的调色剂。然后,设置作为初次转印装置的初次转印辊17,其是形式为辊的初次转印部件。然后,设置作为用于感光部件的清洁装置的鼓清洁装置15。此外,在成像站中设置清洁辊13,清洁辊是形式为辊的充电清洁部件,作为用于充电部件的清洁装置,且清洁辊13接触到充电辊12。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充电辊12通过诸如弹簧的推压装置以预定的推力接触到感光鼓11的表面,且通过感光鼓11的旋转而旋转。
此外,在这个实施方式中,清洁辊13通过诸如弹簧的推压装置以预定的推力接触到充电辊12的表面,且通过充电辊12的旋转而旋转。
成像设备1包括作为中间转印部件的环形带部件的中间转印带61,中间转印带61能够接触到成像站的感光鼓11中的每个。中间转印带61以预定的张紧围绕多个支撑辊(拉伸辊)延伸。初次转印辊17在与相应感光鼓11相对的位置处设置在中间转印带61的内表面侧(后侧)上。初次转印辊17通过中间转印带61朝向感光鼓11挤压以形成初次转印部分(初次转印夹持部)N1,在初次转印部分,中间转印带61和感光鼓11接触到彼此。初次转印辊17通过中间转印带61的旋转而旋转。在中间转印带61的外周表面侧(前侧)中,二次转印辊35设置在与二次转印相对辊62相对的位置处,二次转印辊是形式为辊的二次转印部件,作为二次转印器件。二次转印辊35通过中间转印带61朝向二次转印相对辊62挤压,以形成二次转印部分(二次转印夹持部)N2,在二次转印部分,中间转印带61和二次转印辊35接触到彼此。在中间转印带61的外周表面侧中,作为中间转印部件清洁器件的带清洁装置70设置在与张紧辊64相对的位置处。中间转印带61是诸如聚酰亚胺的介电树脂材料的环形带。
而且,成像设备1包括用于供给诸如片材的记录材料P的供给辊和用于在记录材料P上定影调色剂图像的定影装置40。
在成像操作期间,旋转的感光鼓11的表面被充电辊12均匀地充电到预定极性的预定电势。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充电辊12仅被供应来自未示出的高电压源(充电电压源)的-1300V的DC电压,以使得放电发生于感光鼓的表面,因此将感光鼓的表面充电到大约-700V。
在感光鼓的均匀充电之后,感光鼓的表面依据图像信息信号由激光扫描器16扫描且曝露于图像光,以使得静电潜像(静电图像)形成在感光鼓上。形成在感光鼓11上的潜像由显影装置14通过作为显影剂的调色剂显影成调色剂图像。在这个实施方式中,调色剂的常规充电极性是负的。显影装置14包括作为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显影套筒,以用于将调色剂承载且供给到相对于感光鼓11的相对部分(显影位置)。显影套筒被旋转。在显影操作期间,显影套筒被供应有来自作为未示出的显影电压源的高电压源的预定显影电压(显影偏压)。显影电压是振荡电压,形式为偏压有DC电压(DC分量)的AC电压(AC分量)。
形成在感光鼓11上的调色剂图像借助于初次转印辊17的功能在初次转印部分N1中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1的表面上(初次转印)。此时,初次转印辊17被供应有初次转印电压(初次转印偏压),初次转印电压是具有与在显影时调色剂的充电极性相反的极性(在这个实施方式中是正)的DC电压。在全色图像的形成中,在相应成像站中执行以上描述的操作,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图像通过所述操作以叠加关系按顺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1上。
在图像转印操作时剩余在感光鼓11上的少量的未转印调色剂由作为清洁部件的清洁刮刀15移除且被收集到收集部分中。
另一方面,记录材料P被单张地排出片材供给盒20且供给到对准辊对23。在此之后,对准辊对23与在中间转印带61上的调色剂图像同步地将记录材料P供给到中间转印带61和外部二次转印辊之间。在中间转印带61上的彩色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部分N2中借助于二次转印辊35的功能转印(二次转印)到记录材料P的表面上。当记录材料P穿过二次转印部分N2时,二次转印辊35被供应有来自未示出的二次转印电压源(高电压源)的二次转印电压(二次转印偏压),二次转印电压是具有与在显影时调色剂充电极性相反的极性的DC电压。在图像转印操作之后剩余在中间转印带61上的少量的剩余调色剂被清洁单元70移除且收集,以准备用于下一成像操作。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的调色剂图像被定影装置40加热加压以定影在记录材料上,片材由片材排放辊对41排放到片材排放托盘50上。
(充电辊)
将描述这个实施方式的充电辊12。
在这个实施方式中,作为充电部件的充电辊12是辊部件,其包括作为旋转轴的导电支撑部件(芯金属,芯材料)12a和具有形成在导电支撑部件12a上的一层或多层的弹性层12b。辊部件的外周表面接触到作为感光部件的感光鼓11。具体的,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充电辊12的弹性层12b具有包括基部层和表面层的双层结构,且弹性层12b的基部层和表面层的材料是不同的。更具体的,至少基部层和表面层被设置在导电支撑部件12a上,在导电支撑部件中,表面层(上层)具有适当的体积电阻率,且另一方面,基部层(下层)具有适于提供相对于感光部件的适当接触的弹性。通过这样做,实现感光部件的均匀充电,且可以防止由于感光部件的表面的损坏或针孔而漏电。
能用于充电辊12的表面层的材料包括丙烯酸树脂材料、聚酰胺树脂材料、聚氨酯树脂材料、氟化树脂材料、它们的混合物、以及分布有诸如碳黑、金属氧化物等等的导电颗粒的这些材料之一。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充电辊12的表面层包括作为主要成分的丙烯酸树脂材料。这些材料能够通过电吸附效应为充电辊12提供高负充电特性。充电辊12的表面层可以由例如浸涂、喷涂、辊涂而形成。
能用于充电辊12的基部层的材料包括合成橡胶,诸如,三元乙丙橡胶(EPDM)、丁苯橡胶(SBR)、氯丁橡胶(CR)、腈基丁二烯橡胶(NBR)、丁基橡胶(BR)、异戊二烯橡胶(IR)、表氯醇橡胶(CO,ECO)、聚氨酯橡胶(U)或硅胶橡胶、天然橡胶(NR)、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RS)、聚烯烃或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或它们的混合物。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充电辊2的基部层利用表氯醇橡胶(ECO,CO)主要由具有离子导电机构的中间电阻材料制造。为了使感光部件和充电辊12彼此稳定地接触,基部层的材料优选是合成橡胶材料。至于充电辊12,其可以是弹性材料,分布有碳黑、石墨、金属粉末、金属氧化物等等的导电粉末以提供导电性。为了将电阻减小到令人满意的程度,相对大量的导电精细颗粒可被添加到弹性材料中。在添加大量的导电精细颗粒的情况下,可增加弹性材料的硬度,且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减小硬度,可添加相对大量的软化油和/或塑化剂。充电辊12的基部层可由金属模制成型等等形成。
(清洁辊)
将描述在这个实施方式中的清洁辊13。
在这个实施方式中,作为充电清洁部件的清洁辊13包括作为旋转轴的杆状支撑部分(芯金属、芯材料)13a和形成在支撑部分13a的外周上的弹性层13b,清洁辊13的外周表面接触充电辊12。弹性层13b包括作为最外层(接触部分)的弹性泡沫层,其接触到充电辊12的表面(外周表面)。具体地,在这个实施方式中,清洁辊13包括支撑部分13a和形成在支撑部分13a的外周表面上的弹性泡沫层13b,弹性泡沫层13b能够接触到充电辊12。如果弹性层13b具有作为最外层的弹性泡沫层,则单个或多个内侧层可设置在弹性层的内侧上。弹性泡沫层13b的弹性泡沫(多孔弹性部件)的结构可具有连续孔。
清洁辊13的支撑部分13a优选是柱形杆状部件。支撑部分13a的材料不具体受限,且可以是金属、合成树脂材料等等。当支撑部分13a由合成树脂材料制造时,尤其优选的是添加导电材料以提供导电性。支撑部分13a可以是例如金属或树脂材料的柱形轴。
清洁辊13的弹性泡沫层具有在支撑部分13a的外周表面上的基本均匀的厚度,以提供外柱形形状。清洁辊13的弹性泡沫层13b的气泡发生树脂材料可添加有充电控制材料(导电材料),充电控制材料相对于充电辊12的表面的材料的摩擦充电特性比气泡发生树脂材料更低。清洁辊13的气泡发生弹性层13b的厚度可适当地选择,但是优选的是1-50mm,进一步优选的是1-15mm。整个清洁辊13的半径优选是2-100mm,且进一步优选是2-40mm。
气泡发生树脂材料典型地通过将气体喷射且膨胀在熔化或流体的合成树脂材料中、然后将树脂材料固化成多孔树脂材料而形成。合成树脂材料的优选材料包括:热塑树脂材料,诸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乙烯醇、纤维胶、离聚物等等;或热固树脂材料,诸如,聚氨酯环氧树脂材料、苯酚/尿素树脂材料、三聚氰胺树脂材料、尿素/甲醛树脂材料、吡喃基树脂材料、硅胶树脂材料、丙烯酸树脂材料等等。发泡材料可以是通过物理变化产生气体的物理发泡材料,但是优选是通过加热而产生气体的化学发泡材料。从硬度和耐用性的角度来看,源材料树脂可以是热固树脂材料。至于这种热固树脂材料,能够使用尿烷树脂材料和三聚氰胺树脂材料,且尿烷树脂材料是优选的。
导电材料的示例包括作为电子导电材料的碳黑或金属颗粒,或作为离子导电材料的单体,离子导电材料可以提供离子导电。通过将这些材料捏合在气泡发生树脂材料中,清洁辊13的电荷被中性化以将清洁辊放电。在这个实施方式中,从减少由诸如碳黑或金属颗粒的导电材料引起的充电辊12的表面的刮擦等的角度来看,离子导电材料是优选的。
(鼓盒)
利用图2-4,将描述作为感光部件单元的鼓盒100的结构。
这个实施方式的鼓盒100包括作为感光部件的感光鼓11、作为充电部件的充电辊12、作为充电清洁部件的清洁辊13、以及作为清洁部件的清洁刮刀15,它们被一体地容纳在作为框架的鼓容器30中。鼓盒100可以通过沿纵向方向滑动而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通过这种结构,鼓盒100可以通过更换而维护。
在鼓容器30中,感光鼓11由轴承(未示出的)围绕旋转轴线可旋转地支撑,且感光鼓11设有联接件39,当鼓容器30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时,感光鼓11能够通过联接件39从作为驱动源的电机(未示出)接收驱动力,所述驱动源设置在主组件中。
鼓容器30设有作为清洁部件的清洁刮刀15,其用于清洁感光部件的表面,清洁刮刀15固定到鼓容器30,以便在成像操作期间相对于感光部件的旋转方向逆向地接触到感光部件的表面。在清洁刮刀15附近设置收集部分,收集部分用于收集由清洁刮刀15从感光部件的表面移除的未转印调色剂,而且调色剂供给螺杆38被设置成供给部分,供给部分用于朝向鼓盒100(感光部件单元)的外侧供给收集在收集部分中的调色剂。由调色剂供给螺杆38供给到鼓盒100的外侧的调色剂被收集到设置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的残余调色剂容器(未示出)中。感光鼓11的纵向末端部分设有作为驱动接收部分(可旋转部件)的齿轮36,以便能够围绕感光鼓的旋转轴线与感光鼓一体地旋转,齿轮36的旋转力被传递到调色剂供给螺杆38,以使得调色剂供给螺杆38旋转,借此收集在收集部分中的未转印调色剂可以被供给出鼓盒100。
充电辊12由旋转轴12a可旋转地支撑,旋转轴由作为保持部分的充电辊轴承31支撑。充电辊轴承31相对于鼓容器30被可滑动地支撑。更特别的,充电辊轴承31沿感光鼓11的轴线方向可滑动,以使得被支撑的充电辊能够在与感光鼓11的旋转轴线垂直的平面中朝向感光鼓11的旋转轴线移动。而且,在鼓容器30和充电辊轴承31之间设置作为第一推压装置的充电辊推压弹簧32,且充电辊推压弹簧32在垂直于感光鼓的旋转轴线(推压方向)的平面中朝向感光鼓11的旋转轴线推压充电辊,因此充电辊12压接触到感光鼓11。
作为充电清洁部件的清洁辊13由旋转轴13a可旋转地支撑,旋转轴由清洁辊轴承33支撑,且清洁辊轴承33相对于充电辊轴承31可滑动地支撑。更特别地,清洁辊轴承33朝向间隔保持部件200的旋转轴线(朝向充电辊的旋转轴线)可滑动,以使得清洁辊13能够在垂直于间隔保持部件200的旋转轴线的平面中朝向间隔保持部件200的旋转轴线(朝向充电辊的旋转轴线)移动。而且,作为第二推压装置的清洁辊推压弹簧34设置在充电辊轴承31和清洁辊轴承33之间,且清洁辊推压弹簧34在垂直于间隔保持部件200的旋转轴线的平面中(朝向充电辊12的旋转轴线方向)(推压方向)朝向间隔保持部件200的旋转轴线推压清洁辊13,因此清洁辊13压接触到充电辊12。换言之,清洁辊13能够在清洁辊推压弹簧34的推压方向上移动。在这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推压装置的推压方向与第二推压装置的推压方向相同。
通过以上描述的结构,当感光鼓11通过从设置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的驱动源供应的驱动力旋转时,充电辊12通过在充电辊和感光鼓之间的摩擦力由感光鼓11驱动,当充电辊12旋转时,清洁辊13通过相对于充电辊12的摩擦力旋转。此外,调色剂供给螺杆38从齿轮36接收驱动力(旋转力)以旋转。通过这种结构,清洁辊13与充电辊12远离感光鼓11的移动相关地沿充电辊12的移动方向移动。
(间隔保持机构)
参照图5和6,将说明用于维持感光鼓11和充电辊12之间的间隔状态的间隔保持机构。
作为感光部件单元的鼓盒100设有作为间隔部件的间隔保持部件200,以用于在鼓盒100的运输期间确保充电辊12与感光鼓11之间的间隙和充电辊12与清洁辊13之间的间隙。
间隔保持部件200在充电辊12的旋转轴12a的相反两端部分中的每个处围绕充电辊的旋转轴12a的轴线可旋转地设置。换言之,间隔保持部件200由充电辊12围绕充电辊12的旋转轴线可旋转地支撑。因此,间隔保持部件200能够与充电辊12的移动相关地移动。间隔保持部件200的结构基本相同,因此将仅说明其中一个。
间隔保持部件200设有用于将感光鼓11和充电辊12隔开且保持感光鼓11和充电辊12之间的间隔的间隔保持部分210,且设有用于将充电辊12和清洁辊13隔开且保持充电辊12和清洁辊13之间的间隔的间隔保持部分220。
在感光鼓11和充电辊12彼此隔开且充电辊12和清洁辊13彼此隔开的间隔保持状态(间隔状态)下,间隔保持部分210通过作为第一推压装置的充电辊推压弹簧32的压力(推压力)被夹在齿轮36和充电辊12的旋转轴12a(间隔保持部件200的旋转轴)之间。此外,在间隔保持状态下,间隔保持部分220在充电辊12的旋转轴12a(间隔保持部件200的旋转轴)和清洁辊13的旋转轴13a之间通过作为第二推压装置的清洁辊推压弹簧34的压力(推压力)挤压作为支撑部件的清洁辊13。
由此,充电辊12的弹性层与感光鼓11隔开,此外,清洁辊13与充电辊12隔开。
如图7的部分(a)所示,在间隔保持状态下间隔保持部分210的与齿轮36相对的侧表面设有作为接触部分的接合部分211,接触部分具有轮齿(突起、接合部分),接触部分的轮齿具有与齿轮36的轮齿表面齿距相同的齿距。在充电辊12与感光鼓11隔开的间隔保持状态下,轮齿211与齿轮36接合。换言之,此时,间隔保持部件200处于用于保持间隔状态的间隔位置,在间隔状态下,感光鼓11和充电辊12通过接合部分211与可旋转齿轮36的接合而彼此隔开。
此外,在间隔保持状态下间隔保持部分220的与清洁辊13相对的侧表面设有清洁辊的接收表面221(被支撑部分),作为形式为凹部的第一部分。在间隔保持状态下,作为支撑部件的清洁辊13的旋转轴13a位于接收表面221中。在间隔保持状态下,压力(推压力)在垂直于间隔保持部件200的旋转轴线的平面中朝向旋转轴线从作为第二推压装置的清洁辊推压弹簧34施加到作为支撑部件的清洁辊13。清洁辊通过压力挤压接收表面221,以使得间隔保持部分220被夹在充电辊12的旋转轴12a(间隔保持部件200的旋转轴)和清洁辊13的旋转轴13a之间,间隔保持部件200由此被保持在其间。
在鼓盒的装运之后,直到在将鼓盒安装到成像设备主组件之后间隔保持状态由感光鼓11的驱动而自动解除为止,在感光鼓11与充电辊12之间以及充电辊12与清洁辊13之间都维持间隔状态。
通过这种结构,即使齿轮36和接合部分211如图8所示例如在鼓盒的运输期间由于振动和/或掉落而彼此暂时脱离接合,间隔保持部件200的旋转也可以被抑制,因为清洁辊推压弹簧34的弹簧力(推压力)朝向间隔保持部件200的旋转轴线将清洁辊13的旋转轴13a推压到间隔保持部件200的接收表面221。
在此,参照图9,将说明当间隔保持部件200和充电辊12远离感光鼓11移动时在充电辊12和充电辊推压弹簧32之间的状态以及在清洁辊13和清洁辊推压弹簧34之间的状态。
图9的部分(a)示意性图解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当间隔保持部件200和充电辊12由于鼓盒的振动和/或掉落而远离感光鼓11移动时的充电辊12、清洁辊、间隔保持部件200、充电辊推压弹簧32以及清洁辊推压弹簧34。通过由鼓盒接收的冲击,力F1沿远离感光鼓11的方向供应到充电辊12和充电辊轴承31。另一方面,推压力F2由充电辊推压弹簧32朝向感光鼓11施加到充电辊和充电辊轴承31。如图9的部分(a)所示,当力F1大于推压力F2时,充电辊12和充电辊轴承31开始远离感光鼓11移动。此时,充电辊推压弹簧32开始被压缩。并且,惯性力沿与充电辊12和充电辊轴承31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加到清洁辊13,以使得间隔保持部件200接收力F3,力F3是惯性力和通过清洁辊13由清洁辊推压弹簧34施加的推压力F4的总和,清洁辊由充电辊轴承31支撑以便能够相对于充电辊12移动。因此,清洁辊13和充电辊12之间的距离X维持不变以使得间隔保持部件200继续由清洁辊13支撑。
图9的部分(b)示意性图解在间隔保持部件200和充电辊12远离感光鼓11的移动开始之后在所述移动的过程中的充电辊12、清洁辊、间隔保持部件200、充电辊推压弹簧32以及清洁辊推压弹簧34的状态。此时,在移动开始时没有产生的惯性力被施加到清洁辊13,且间隔保持部件200从清洁辊13接收力F3,力F3等于清洁辊推压弹簧34的推压力F4。因此,清洁辊13与充电辊12和充电辊轴承31一起远离感光鼓11移动,同时保持与充电辊12的距离X。
图9的部分(c)示意性图解在间隔保持部件200和充电辊12远离感光鼓11的移动结束时在间隔保持部件200和充电辊12通过压缩的充电辊推压弹簧的推压力F2开始朝向感光鼓移动时的充电辊12、清洁辊、间隔保持部件200、充电辊推压弹簧32以及清洁辊推压弹簧34的状态。此时,惯性力沿远离感光鼓11的方向施加到清洁辊13。惯性力沿着与清洁辊推压弹簧的推压力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且间隔保持部件200接收力F3,力F3是由惯性力推导出的推压力F4。因此,清洁辊13与充电辊12的距离X被维持。惯性力与力F1相比相对较小,因此除了冲击非常强的情况,惯性力不超过推压力F4。
图9的部分(d)示意性图解在间隔保持部件200和充电辊12朝向感光鼓11的移动开始之后在所述移动的过程中的充电辊12、清洁辊、间隔保持部件200、充电辊推压弹簧32以及清洁辊推压弹簧34的状态。此时,F1或惯性力不被施加,且间隔保持部件200接收如图所示的从清洁辊13朝向间隔保持部件200的旋转轴线的力F3,以使得清洁辊13与充电辊12的距离X被维持。
如前所述,间隔部件从清洁辊13接收朝向间隔保持部件200的旋转轴线的力F3,且在距离X被维持在清洁辊13和充电辊12之间的状态下,清洁辊13抵接且挤压作为间隔部件200的第一部分的接收表面221,如图9的部分(b)所示。在接收表面221的两侧中设置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在与旋转轴线的直线距离上长于第一部分。在这个实施方式中,从旋转轴线到第一部分的直线距离是X1,从旋转轴线到第二部分和到第三部分的直线距离是长于X1的X2。当第二部分或第三部分由于间隔部件的旋转而经过清洁辊13的旋转轴13a时,朝向旋转轴线推压清洁辊13的清洁辊推压弹簧34被压缩,以使得在旋转轴13a和间隔部件之间的接触部分处的摩擦力与在第二部分或第三部分经过旋转轴13a之前的状态相比更大。因此,为了使第二部分或第三部分经过旋转轴13a,需要较大力旋转间隔部件。即使间隔保持部件200和充电辊12由于这个实施方式的鼓盒的振动或掉落而远离感光鼓11移动,如图9的部分(a)至图9的部分(d)所示,由于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设置,只要清洁辊13的旋转轴13a通过清洁辊推压弹簧34的推压力接触到间隔部件,间隔部件也不能够越过第二部分或第三部分,因此可以抑制间隔状态的无意解除。
(间隔保持的自动解除)
参照图7,将描述间隔保持状态的自动释放或解除。图7是间隔保持的自动解除操作的示意图。
当新的鼓盒100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且成像设备的主组件被操作时,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初始操作中,由设置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的马达从感光鼓11供应驱动力(旋转力)。
当在如图7的部分(a)所示感光鼓11和充电辊12彼此隔开且充电辊12和清洁辊13彼此隔开的间隔保持状态下开始感光鼓11的旋转时,齿轮36如图7的部分(b)所示随着感光鼓11的旋转而开始旋转。借此,作为与齿轮36接合的间隔部件的间隔保持部件200的接合部分211通过从齿轮36接收的旋转力旋转,以使得间隔保持部件200旋转,且作为支撑部件的清洁辊13的旋转轴13a越过末端部分,末端部分用作在接收表面221相对于间隔保持部件200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中的第二部分。在接收表面221相对于间隔保持部件200的旋转方向的上游设置第二部分,就在垂直于感光部件的旋转轴线的平面中与间隔保持部件200的旋转轴线的直线距离而言,第二部分比在间隔保持状态下被清洁辊13挤压的第一部分更长。如图7的部分(a)所示,从旋转轴线到第二部分的直线距离X2长于从旋转轴线到第一部分的直线距离X1。
在清洁辊的旋转轴13a已经越过接收表面221的上游末端部分的状态下,间隔保持状态被解除。换言之,清洁辊13相对于旋转轴13a的接触表面具有这样一种配置,即,在通过从齿轮36接收的驱动力而使间隔保持部件200从间隔位置旋转到解除(释放)位置(接触位置)时,在间隔保持部件200的旋转轴线和清洁辊13之间的直线距离从X1增加到X2(图7)而后减小。
聚焦于将间隔保持部件200的旋转轴线和第二部分连接的线X2,间隔保持部件200的第二部分越过作为支撑部件的清洁辊13的旋转轴13a的操作对应于随着间隔保持部件200从间隔位置旋转到解除位置使线X2经过线X1,线X1连接间隔保持部件200的旋转轴线和第一部分,在线X1处,间隔保持部件的旋转轴线和第一部分之间的距离是最小的。
因此,为了旋转间隔保持部件200,清洁辊13必须相对于清洁辊推压弹簧34的推压力施加的推压方向朝向上游移动,换言之,清洁辊推压弹簧34必须被压缩。
此时,齿轮36和接合部分211彼此接合,因此可以通过齿轮36的旋转力旋转间隔保持部件200,以越过在接收表面221的上游中的末端部分处设置的第二部分。
在这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部分设置在接收表面221的相对于间隔保持部件200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中,且作为第三部分的下游端部分在垂直于感光部件的旋转轴线的平面中距间隔保持部件200的旋转轴线的直线距离长于在间隔保持状态下由清洁辊13挤压的第一部分的距离。
因此,在鼓盒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之前的间隔保持状态下,即使在其运输期间大振动被施加到鼓盒,清洁辊13也如结合图9描述的那样保持挤压间隔保持部件,且清洁辊13的旋转轴13a不能够越过接收表面221的相反两端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中的任一个,因此间隔保持部件200不能够旋转,以使得间隔保持状态被维持。
如图7的部分(c)所示,当间隔保持部件200通过齿轮36的旋转而进一步旋转时,齿轮36和接合部分211之间的接合被解除。此时,清洁辊13沿由箭头A指示的方向从清洁辊推压弹簧34接收推压力。沿方向A的力通过设置在间隔保持部件200上的间隔协助表面222(接触部分)转换成对于沿由箭头B指示的方向旋转间隔保持部件有效的力。转换的力的方向与间隔保持部件200朝向间隔解除位置的旋转共方向。间隔协助表面222在从齿轮36接收驱动力时布置在接收表面221相对于旋转方向的上游侧末端部分(第二部分)的进一步上游中,且从间隔保持部件200的旋转轴线到接触部分的直线距离X3和X4短于从旋转轴线到第二部分的直线距离X2,从旋转轴线到接触部分的直线距离朝向相对于旋转方向的上游减小,如在图7的部分(c)中的X3和X4所示。通过如此生成接触部分,沿方向A的力可以转换成沿方向B的旋转力。换言之,当接合部分211从齿轮36脱离接合时,清洁辊13的旋转轴13a接触到间隔协助表面222(接触部分),且间隔协助表面222通过清洁辊13的旋转轴13a从清洁辊推压弹簧34接收推压力,以使得间隔保持部件200沿接合部分211远离齿轮36的方向旋转。如图7的部分(d)所示,间隔保持部件200的接合部分211从齿轮36脱离接合,且充电辊12接触到感光鼓11的表面,此外,清洁辊13接触到充电辊12,因此解除间隔状态。以这种方式,间隔保持部件200能够在间隔位置和感光鼓11与充电辊12之间的间隔状态被解除以允许感光鼓11和充电辊之间接触的释放(间隔解除)位置之间旋转。通过间隔保持部件200从间隔位置到释放位置的旋转,间隔状态可以被解除。
即使接收表面221设置成提供间隔保持部件200对抗清洁辊推压弹簧34的推压力的旋转阻力,接合部分211也与齿轮36接合直到接收表面221被越过,因此不防止自动释放操作。
通过提供间隔协助表面222,即使在间隔保持部件200的旋转致使接合部分211与齿轮36脱离接合之后,间隔保持部件200也通过清洁辊推压弹簧34的推压力沿接合部分211远离齿轮36的方向旋转,因此解除间隔保持状态。在间隔保持状态被解除之后,通过接触到充电辊12的清洁辊13防止间隔保持部件200沿与方向B相反的方向旋转,因此接合部分211不接触到齿轮36,因此保持在其间的间隔状态。
此外,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在充电辊12和清洁辊13之间实施间隔以及在充电辊12和感光鼓11之间实施间隔,借此可以避免充电辊12和/或清洁辊13的变形,所述变形可由在清洁辊13与充电辊12保持接触的状态下的长期不操作状态引起。
如前所述,根据这个实施方式,即使振动和/或冲击施加到鼓盒而导致间隔保持部件200远离感光鼓11移动,也减小了感光鼓11和充电辊12之间的间隔状态的无意解除的可能性。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接合部分211的形式为轮齿,但是这对于本发明而言并非必然的,只要接合部分可以与齿轮36接合以从齿轮36接收旋转力,接合部分211可以是任何形式,如图10所示,接合部分可在不破坏实施方式1的有利效果的情况下包括以与轮齿36的齿距相同的齿距布置的突起。
(实施方式2中的接合部分)
图11图解间隔保持部件200的接合部分211和感光部件齿轮36之间的接合部分。图12是在这个实施方式中的感光部件齿轮36及其周围结构的透视图。
如图12所示,在这个实施方式中,齿轮37与感光部件齿轮36接合,且感光部件齿轮36的驱动力通过齿轮37传递,以驱动调色剂供给螺杆。
如图11所示,在这个实施方式中,间隔保持部件200的与感光部件齿轮36相对的表面设有朝向感光部件齿轮突伸的多个突起部分211a。突起部分211a与感光部件齿轮36的邻近轮齿36a之间的凹部相比更小。
图11示出突起部分211a在邻近轮齿36a中间的状态,且突起部分211a与在相对于间隔保持部件200的旋转方向的相反两侧处的邻近轮齿的侧表面隔开。
更特别的,图11示出突起部分211a的相对于间隔保持部件200的旋转方向的两侧远离轮齿36a的侧表面的状态。然而,在突起部分211a的相对于间隔保持部件200的旋转方向的一侧接触到轮齿36a的状态下,突起部分211a的相反侧与轮齿36a隔开。此外,如图11所示,感光部件齿轮36的轮齿36a的自由端接触邻近突起部分211a之间的底表面部分211b。
在这个实施方式中,突起部分211a的宽度a是0.4mm。在感光部件齿轮36的邻近轮齿的自由端之间的距离b是1.04mm。以这种方式,突起部分211a的宽度a小于在突起部分的相反两侧处的轮齿36a的自由端之间的距离b(感光部件齿轮36的邻近轮齿36a之间的距离)。
轮齿36a的自由端的宽度c在这个实施方式中是0.34mm。突起部分211a的底部之间的距离d在这个实施方式中是0.9mm。因此,轮齿36a的自由端部分的宽度小于在沿间隔保持部件200的旋转方向的轮齿36a的相反两侧处的突起部分211a的底部分之间的距离。
轮齿36a的高度h1在这个实施方式中是6.0mm。突起部分211a的高度h2在这个实施方式中是0.4mm。由此,突起部分211a的自由端部分不接触感光部件齿轮36的轮齿36a的底部。优选的是突起部分211a的高度不大于轮齿36a的高度的60%。
当间隔状态被解除时,由于从主组件A接收驱动力而开始旋转的感光部件齿轮36的轮齿36a的侧表面接触到突起部分211a的侧表面。并且,通过轮齿36a推压突起部分211a的侧表面,驱动力被传递到间隔保持部件200以旋转间隔保持部件200。
此时,如图13所示,突起部分211a接触定位在突起部分211a相对于间隔保持部件200的旋转方向的两侧处的轮齿36a的上游侧轮齿36a中的轮齿36a,且不接触定位在突起部分211a的两侧处的轮齿36a的下游侧轮齿36a中的轮齿36a。换言之,此时,突起部分211a接触在突起部分211a相对于间隔保持部件200的旋转方向的相反两侧处的仅其中一个轮齿36a。
图11图解突起部分211a在感光部件齿轮36的邻近轮齿36a之间的凹部的中间的状态。然而,如图11所示,突起部分211a能够接触设置在轮齿的相反两侧处的其中一个轮齿36a,但是突起部分不能够两者都接触。换言之,在间隔状态下,突起部分211a中的每个与设置在突起部分211a的相对于间隔保持部件200的旋转方向的两侧处的轮齿36a中的至少其中一个轮齿的侧表面隔开。
当突起部分211a撞击感光部件齿轮36的轮齿36a的侧表面时,突起部分211a不接触到与和突起部分211a抵接的轮齿36a相对地设置的轮齿36a的侧表面。因此,通过感光部件齿轮36沿释放撞击的方向的旋转,可以释放由撞击引起的力。
因此,可以减少能够由突起部分211a撞击到轮齿36a的侧表面引起的浅凹或损坏的产生,且因此可以减少在将感光部件单元100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之后在成像操作期间的图像缺陷的可能性。
在这个实施方式中,突起部分211a的自由端部分是没有拐角的弧形,以使得突起部分211a可以在轮齿36a的表面上容易地滑动。借此,当突起部分211a接触到轮齿36a时,可以容易地释放在感光部件齿轮36旋转时由轮齿36a从突起部分211a接收的力。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1、2中,突起部分211a设置在间隔保持部件200上,但是在将在下文中描述的实施方式3中,不设置突起部分211a。
图14是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在间隔保持部件200和感光部件齿轮36之间的接触部分的示意图。
如图14所示,间隔保持部件200与感光部件齿轮36相对的表面设有在间隔状态下与感光部件齿轮36的轮齿36a的自由端接触的表面213,在间隔状态下,感光鼓11和充电辊12彼此隔开。接触表面213是由具有较高摩擦系数的材料(诸如橡胶等等)制造的光滑表面。
当间隔状态要被解除时,间隔保持部件200在感光部件齿轮36开始旋转时通过在感光部件齿轮36的轮齿36a的自由端和接触表面213之间的摩擦力而旋转,以使得间隔状态可以被解除。
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在间隔保持部件200上没有设置朝向感光部件齿轮36的突起。因此,即使振动施加到感光部件单元100而导致间隔保持部件200临时与感光部件齿轮36隔开,间隔保持部件200的任何部分也不接触到感光部件齿轮36的轮齿的侧表面。因此,可以抑制在轮齿36a的侧表面上产生浅凹或损坏。
在这个实施方式中,接触表面213由橡胶制造,但是这对于本发明并非必然,且只要间隔保持部件具有足以允许间隔保持部件相对于轮齿的自由端通过摩擦力而旋转的摩擦系数,就足够了。此外,为了增加摩擦力,接触表面213的表面可变粗糙,或浅凹槽可如图15所示地设置。在表面变粗糙或设置凹槽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凹槽或凹坑的高度小到足以防止接触到轮齿的侧表面。
(实施方式4)
在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3中,通过适当确定在与感光部件齿轮36相对的位置处的间隔保持部件200的构造,抑制了在将感光部件单元100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之后在成像操作中产生图像缺陷的可能性。
在这个实施方式中,适当地确定在间隔保持部件200和感光部件齿轮36之间的接合位置。
图16是在这个实施方式中的感光部件齿轮36和间隔保持部件200之间的接合部分的侧视图。在这个实施方式中,突起部分211a设置在间隔保持部件200的与感光部件齿轮36相对的表面上,且突起部分211a与感光部件齿轮36接合。
如图16所示,用于将驱动力从感光部件齿轮36传递到调色剂供给螺杆的作为第二齿轮的齿轮37与感光部件齿轮36在区域C中接合,区域C是感光部件齿轮36相对于感光部件齿轮36的轴向方向的宽度的一部分。
间隔保持部件200的突起部分211a与感光部件齿轮36在感光部件齿轮36相对于感光部件齿轮36的轴向方向的宽度的区域A中接合,区域A不与区域C重叠。在这个实施方式中,考虑到在驱动操作期间在齿轮之间沿轴向方向的晃动,区域B被设置在区域A和区域C之间。
通过这种结构,即使由于施加到感光部件的振动而在区域A中在轮齿36a的侧表面上产生损坏或浅凹,在接合齿轮37的区域C中也可以避免或最小化能够由在感光部件齿轮36和突起部分211a之间的撞击引起的损坏或浅凹。突起部分211a在这个实施方式中的构造可具有这样一种轮齿配置,即,两个侧表面在间隔状态下接触到轮齿36a的侧表面,或突起部分的构造可具有前述实施方式中的轮齿配置。
(其它实施方式)
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在充电辊12和感光鼓11之间的间隔状态中,感光部件齿轮36的轮齿36a的自由端接触到邻近突起部分211a之间的底表面部分211b。然而,本发明并非限于这种示例,而是如图17所示,突起部分211a的自由端可接触到邻近轮齿36a之间的齿底部分36b。在这种情况下,轮齿36a的自由端不接触到底表面部分211b。并且,类似于所述实施方式,在间隔状态中,突起部分211a中的每个与布置在突起部分211a相对于间隔保持部件200的旋转方向的相反两侧处的轮齿36a中的至少其中一个轮齿36a的侧表面隔开。可以在这个实施方式中提供前述实施方式的有利效果。
在这个实施方式1中,在充电辊12和感光鼓11之间的间隔状态下,感光部件齿轮36的轮齿36a的自由端接触到邻近突起部分211a之间的底表面部分211b。然而,本发明并非限于这种示例,而是如图17所示,突起部分211a的自由端可接触到邻近轮齿36a之间的齿底部分36b。在这种情况下,轮齿36a的自由端不接触到底表面部分211b。
而且在这个实施方式中,类似于实施方式1,在间隔状态中,突起部分211a中的每个与布置在突起部分211a相对于间隔保持部件200的旋转方向的两侧处的轮齿36a中的至少其中一个轮齿36a的侧表面隔开。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可以提供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有利效果。
在前述实施方式中,间隔保持部件200围绕旋转轴12a可旋转地由充电辊12的旋转轴12a支撑,但是间隔保持部件200的旋转轴线与充电辊的旋转轴线共轴并不是必然的。例如,间隔保持部件200的旋转轴由用于充电辊12的轴承31支撑,以使得间隔保持部件200的旋转轴线与将感光鼓11的旋转轴线和充电辊12的旋转轴线连接的线交叉。
在这个实施方式中,间隔保持部件200设有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在间隔保持部件200能够从间隔位置仅沿一个方向朝向释放位置旋转的情况下、或在通过将间隔保持部件200的一部分抵接到诸如鼓清洁装置15等等的另一部件而防止间隔保持部件200从间隔位置朝向释放位置旋转的情况下,设置第三部分并非必然的。
此外,在这个实施方式中,接收表面221具有弧形配置,但是本发明并非限于这些配置,只要接收表面221相对于间隔保持部件200的旋转方向的两侧设有这样的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在所述部分处在垂直于感光部件的旋转轴线的平面中与间隔保持部件200的旋转轴线的直线距离长于在间隔保持状态下由清洁辊13支撑的部分(第一部分)与间隔保持部件200的旋转轴线的直线距离,就足够了。例如,如图18的部分(a)所示,可以使用在两个位置处接触清洁辊的V形接收表面221。此外,如图18的部分(b)所示,矩形凹部配置是能够使用的,且如图18的部分(c)所示,平坦表面是能够使用的,且在这些情况下,提供与实施方式1中相同的有利效果。
在清洁辊13在如图18的部分(a)所示的两个位置处接触接收表面221的情况下,第一部分是由依据旋转方向距旋转轴线直线距离X1指示的部分。当例如间隔保持部件200仅能够沿方向B旋转时,第一部分的位置是在间隔状态下接触到清洁辊13的两个位置的相对于间隔保持部件200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接触部分,如图18的部分(a)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8的部分(a)所示,第二部分位于第一部分相对于旋转方向的上游侧中。当间隔保持部件200也能够沿方向C旋转时,对于沿方向C旋转的第一部分位于在间隔位置中接触到清洁辊13的所述两个位置的相对于旋转方向的上游侧接触位置中,与对应于图18的部分(a)中的X1的位置相反。第三部分在距旋转轴线的直线距离长于从旋转轴线到第一部分的直线距离的位置处设置在第一部分的相对于旋转方向C的上游中。
在前述实施方式中,用于充电辊12的充电辊推压弹簧32的推压方向与用于清洁辊13的清洁辊推压弹簧34的推压方向相同,但是这对于本发明并非必然。例如,如图19所示,在垂直于间隔保持部件的旋转轴线的平面中清洁辊推压弹簧34的推压方向可垂直于充电辊推压弹簧32的推压方向。通过这个结构,当在振动和/或冲击施加到鼓盒的情况下充电辊12远离感光鼓11的移动结束之后、充电辊12通过充电辊推压弹簧32的推压力如图9的部分(c)所示开始朝向感光鼓11移动时,清洁辊13和充电辊12之间的距离通过惯性力沿远离感光鼓11的方向延长,由此防止清洁辊13与间隔保持部件200隔开。在充电辊推压弹簧32的推压方向和清洁辊推压弹簧34的推压方向之间形成的角度α优选90°,如图19所示,但是所述角度并非限于这个角度,且角度如果不小于90°且小于180°,可以是令人满意的。
此外,在这个实施方式中,清洁辊13用作用于支撑间隔保持部件的支撑部件,但是本发明并非限于这个示例,在不利用清洁辊的情况下,可替代清洁辊13使用用于通过由类似于清洁辊推压弹簧34的弹簧提供的推压力挤压和支撑间隔保持部件的部件。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没有采用清洁辊13,无需考虑到在清洁辊13和充电辊12之间的适当夹持压力,因此清洁辊推压弹簧34的推压力可以大于在实施方式1中的推压力,以使得可以进一步抑制支撑部件与间隔保持部件200分开。
在前述实施方式中,间隔保持部件200设置在充电辊的相反纵向末端部分中的每个处,但是这不限制本发明,且间隔保持部件200可仅设置在充电辊12的纵向末端部分之一处。在这种情况下,在未设有间隔保持部件200的末端部分中,间隔保持部件200的间隙的尺寸可设定成使得充电辊12的橡胶部分12与感光鼓11和清洁辊13脱离接触,或充电辊12的橡胶部分12在非成像区域中接触到感光鼓11和清洁辊13。在这种情况下,一个间隔保持部件是足够的,以使得除了实施方式1的有利效果之外,可以抑制鼓盒的成本增加。
在前述实施方式中,清洁辊13被作为充电清洁部件采用,但是这不限制本发明,且可以使用刮刀,所述刮刀用于从充电辊12的表面或树脂膜刮除杂质、或使用与充电辊12的表面接触的清洁垫,其中设有用于支撑间隔保持部件200的部分。
虽然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方式描述本发明,但是将理解的是,本发明并非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将被最广泛地解释,以便包含所有修改和等价结构及功能。
本申请要求2015年1月22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5-010359和No.2015-010360的权益,所述申请整体通过引用而结合于此。

Claims (25)

1.一种能够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感光部件单元,所述感光部件单元包括:
能够旋转的感光部件;
充电部件,其包括弹性层且能够接触到所述感光部件,以对所述感光部件充电;
第一推压装置,其配置成朝向所述感光部件推压所述充电部件;
驱动接收部分,其设置在所述感光部件上,以从主组件接收用于旋转所述感光部件的驱动力;
能够旋转的间隔部件,其包括接触到所述驱动接收部分且能够通过所述驱动接收部分接收驱动力的接触部分,所述间隔部件能够在用于维持间隔状态的间隔位置和接触位置之间旋转,在间隔位置中,所述接触部分接触所述驱动接收部分以将所述充电部件与所述感光部件隔开,在接触位置,在所述感光部件和所述充电部件之间的间隔状态被解除以允许所述感光部件和所述充电部件之间的接触,所述间隔部件能够在间隔状态解除时随着所述充电部件通过所述第一推压装置朝向所述感光部件的移动而朝向所述感光部件移动;
支撑部件,其配置成在间隔部件处于间隔位置的状态下推压且支撑所述间隔部件;以及
第二推压装置,其配置成朝向所述间隔部件的旋转轴线推压所述支撑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间隔部件具有这样一种配置,即,在所述间隔部件通过从所述驱动接收部分接收的驱动力而从间隔位置朝向接触位置旋转的期间,在所述旋转轴线和被所述第二推压装置推靠所述间隔部件的所述支撑部件之间的直线距离增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间隔部件包括接触部分,当所述接触部分从所述驱动接收部分脱离接合时,所述支撑部件接触到所述接触部分,且所述间隔部件通过使接触所述支撑部件的所述接触部分由所述支撑部件推压而沿所述接触部分远离所述驱动接收部分的方向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第二推压装置的推压方向与所述第一推压装置的推压方向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间隔部件具有这样一种配置,即,在所述间隔部件从间隔位置沿与所述间隔部件因通过所述驱动接收部分接收的驱动力而旋转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的期间,在所述旋转轴线和被所述第二推压装置推压的所述支撑部件之间的直线距离增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支撑部件包括充电清洁部件,所述充电清洁部件配置成通过所述第二推压装置的推压力接触所述充电部件,以清洁所述充电部件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充电清洁部件是包括弹性层的能够旋转的清洁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间隔部件能够旋转,以使得当所述间隔部件处于间隔位置时,所述清洁部件和所述充电部件彼此隔开,且当所述间隔部件处于接触位置时,所述清洁部件和所述充电部件能够接触到彼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驱动接收部分包括齿轮,所述齿轮固定到所述感光部件,以便能够与所述感光部件一体地围绕所述感光部件的旋转轴线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还包括配置成接触所述感光部件的表面以清洁所述表面的清洁部件、配置成收集通过所述清洁部件移除的调色剂的收集部分、以及配置成将收集在所述收集部分中的调色剂供给到所述感光部件单元的外部的供给部分,其中,所述供给部分能够通过所述齿轮接收驱动力,以将由所述收集部分收集的调色剂供给到所述感光部件单元的外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还包括配置成可旋转地保持所述充电部件的保持部件,所述保持部件允许所述支撑部件朝向所述充电部件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间隔部件由所述充电部件的旋转轴支撑,以便能够围绕所述旋转轴旋转。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接触部分设有与所述驱动接收部分接合的突起。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接触部分具有接触到所述驱动接收部分的突起的平坦表面。
15.一种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成像设备,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
16.一种能够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感光部件单元,所述感光部件单元包括:
能够旋转的感光部件;
充电部件,其包括弹性层且能够接触到所述感光部件以对所述感光部件充电;
推压装置,其配置成朝向所述感光部件推压所述充电部件;
第一齿轮,其设置在所述感光部件上以从主组件接收用于旋转感光部件的驱动力,所述第一齿轮包括多个轮齿和在所述轮齿中的邻近轮齿之间的齿底部分;
间隔部件,其包括与所述第一齿轮接合且能够从所述第一齿轮接收驱动力的接合部分,所述间隔部件能够在用于维持间隔状态的间隔位置和接触位置之间旋转,在间隔位置中,所述接合部分与所述第一齿轮接合以使所述充电部件与所述感光部件隔开,在接触位置中,所述感光部件和所述充电部件之间的间隔状态被解除,以允许所述感光部件和所述充电部件之间的接触,当所述间隔部件处于间隔位置时,所述间隔部件通过所述推压装置推压所述第一齿轮,且当间隔状态被解除时,所述间隔部件能够随着所述充电部件通过所述推压装置朝向所述感光部件的移动而朝向所述感光部件移动;
设置在所述接合部分上且朝向所述第一齿轮突起的多个突起部分;以及
在所述突起部分的邻近突起部分之间设置在所述接合部分上的底表面部分,
其中,所述轮齿的自由端部分和所述突起部分的自由端部分中的至少一个接触到所述底表面部分或所述齿底部分。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在所述第一齿轮的自由端处所述第一齿轮的轮齿的宽度小于在所述突起部分的底部分处所述突起部分的邻近突起部分之间的间隔的宽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在间隔状态下,所述轮齿的自由端部分接触所述底表面部分,所述突起部分的自由端部分不接触所述齿底部分。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还包括配置成接触所述感光部件的表面以清洁所述表面的清洁部件、配置成收集由所述清洁部件移除的调色剂的收集部分、配置成将收集在所述收集部分中的调色剂供给到所述感光部件单元的外部的供给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一齿轮接合而能够通过来自所述第一齿轮的驱动力旋转的第二齿轮,其中,所述供给部分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齿轮接收驱动力,以将收集在所述收集部分中的调色剂供给到所述感光部件单元的外部。
20.一种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成像设备,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
21.一种能够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感光部件单元,所述感光部件单元包括:
能够旋转的感光部件;
充电部件,其包括弹性层且能够接触到所述感光部件以对所述感光部件充电;
推压装置,其配置成朝向所述感光部件推压所述充电部件;
第一齿轮,其设置在所述感光部件上以从主组件接收用于旋转所述感光部件的驱动力;
以及
间隔部件,其包括与所述第一齿轮的轮齿的自由端部分接触且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齿轮接收驱动力的接触部分,所述间隔部件能够在用于维持间隔状态的间隔位置和接触位置之间旋转,在间隔位置中,所述接触部分和所述轮齿的自由端部分接触到彼此以使所述充电部件与所述感光部件隔开,且在接触位置中,所述感光部件和所述充电部件之间的间隔状态被解除以允许所述感光部件和所述充电部件之间的接触,当所述间隔部件处于间隔位置时,所述间隔部件通过所述推压装置推压所述第一齿轮,且当间隔状态被解除时,所述间隔部件能够随着所述充电部件通过所述推压装置朝向所述感光部件的移动而朝向所述感光部件移动,
其中,当所述第一齿轮旋转时,所述间隔部件通过在所述轮齿的自由端部分和所述接触部分之间的摩擦力旋转,以解除间隔状态。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还包括配置成接触所述感光部件的表面以清洁所述表面的清洁部件、配置成收集由所述清洁部件移除的调色剂的收集部分、配置成将收集在所述收集部分中的调色剂供给到所述感光部件单元的外部的供给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一齿轮接合而能够通过来自所述第一齿轮的驱动力旋转的第二齿轮,其中,所述供给部分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齿轮接收驱动力,以将收集在所述收集部分中的调色剂供给到所述感光部件单元的外部。
23.一种能够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感光部件单元,所述感光部件单元包括:
能够旋转的感光部件;
充电部件,其包括弹性层且能够接触到所述感光部件以对所述感光部件充电;
推压装置,其配置成朝向所述感光部件推压所述充电部件;
第一齿轮,其设置在所述感光部件上以从主组件接收用于旋转所述感光部件的驱动力;
第二齿轮,其与所述第一齿轮接合且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齿轮的旋转力旋转;以及
间隔部件,其包括接触所述第一齿轮且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齿轮接收驱动力的接触部分,所述间隔部件能够在用于维持间隔状态的间隔位置和接触位置之间旋转,在间隔位置中,所述接触部分与所述第一齿轮接合以使所述充电部件与所述感光部件隔开,在接触位置中,所述感光部件和所述充电部件之间的间隔状态被解除以允许所述感光部件和所述充电部件之间的接触,当所述间隔部件处于间隔位置时,所述间隔部件通过所述推压装置推压所述第一齿轮,且当间隔状态被解除时,所述间隔部件能够随着所述充电部件通过所述推压装置朝向所述感光部件的移动而朝向所述感光部件移动,
其中,相对于所述第一齿轮的旋转轴线方向,所述接触部分与所述第一齿轮在一区域中接合,所述区域与所述接触部分和所述第二齿轮接合的区域不重叠。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其中,所述感光部件能够通过驱动力旋转,且所述第一齿轮能够通过所述感光部件的旋转而旋转。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感光部件单元,还包括配置成接触所述感光部件的表面以清洁所述表面的清洁部件、配置成收集由所述清洁部件移除的调色剂的收集部分、以及配置成将收集在所述收集部分中的调色剂供给到所述感光部件单元的外部的供给部分,其中,所述供给部分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齿轮接收驱动力,以将收集在所述收集部分中的调色剂供给到所述感光部件单元的外部。
CN201610041760.6A 2015-01-22 2016-01-22 感光部件单元和包括所述感光部件单元的成像设备 Active CN1058242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10359 2015-01-22
JP2015010359A JP6425557B2 (ja) 2015-01-22 2015-01-22 感光体ユニット
JP2015010360A JP6465667B2 (ja) 2015-01-22 2015-01-22 感光体ユニット
JP2015-010360 2015-01-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24227A true CN105824227A (zh) 2016-08-03
CN105824227B CN105824227B (zh) 2020-03-03

Family

ID=56434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41760.6A Active CN105824227B (zh) 2015-01-22 2016-01-22 感光部件单元和包括所述感光部件单元的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760059B2 (zh)
KR (1) KR102000331B1 (zh)
CN (1) CN10582422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12955A (zh) * 2020-08-12 2020-10-23 江西凯利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导电结构及应用其的处理盒
CN111930000A (zh) * 2020-08-24 2020-11-13 江西凯利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影盒分离器及应用其的显影盒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80343B2 (ja) * 2015-11-12 2018-08-2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帯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857755B2 (en) 2016-05-31 2018-01-02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Axially shifting photoconductive drum
US9740157B1 (en) 2016-05-31 2017-08-22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Axially shifting a photoconductive drum using a wear surface
US9904230B2 (en) * 2016-05-31 2018-02-27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Axially shifting a photoconductive drum using a cam
JP7039226B2 (ja) 2017-09-21 2022-03-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容器及び現像剤補給システム
JP7009133B2 (ja) 2017-09-21 2022-01-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容器
JP7207921B2 (ja) * 2018-09-26 2023-01-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感光体ユニット
JP7282586B2 (ja) * 2019-04-25 2023-05-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349875B2 (ja) * 2019-10-16 2023-09-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066812A (ja) * 2020-10-19 2022-05-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感光体ユニット
US11592758B2 (en) * 2020-11-26 2023-02-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hotosensitive member unit capable of preventing a photosensitive member and a charging roller from accidentally being released from a separation stat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95532A (ja) * 1997-09-19 1999-04-0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帯電装置
US20070248382A1 (en) * 2006-04-19 2007-10-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process cartridge, and method of remanufacturing a process cartridge
US8210530B1 (en) * 2011-03-29 2012-07-03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Clutched nip separator device for a roll assembly
JP2012141443A (ja) * 2010-12-28 2012-07-26 Oki Data Corp 現像剤搬送機構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135406A (zh) * 2011-11-23 2013-06-0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以及包括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66608A (en) * 1996-05-02 1997-09-09 Hewlett-Packard Company Charging member and image forming member spacer apparatus
JPH1115239A (ja) 1997-06-26 1999-01-2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13762A (ja) 1999-06-30 2001-01-19 Ricoh Co Ltd 帯電装置
JP2001117466A (ja) 1999-10-14 2001-04-27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513447B2 (ja) * 1999-10-29 2004-03-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2311690A (ja) 2001-04-18 2002-10-23 Canon Inc 帯電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301216A (ja) * 2004-03-19 2005-10-2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376861B2 (ja) * 2005-12-16 2009-12-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8058686A (ja) 2006-08-31 2008-03-13 Ricoh Co Ltd 帯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53097B2 (ja) 2010-07-07 2015-0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ユニット
JP5812751B2 (ja) * 2011-08-05 2015-1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893414B2 (ja) 2012-01-17 2016-03-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07036B2 (ja) 2015-01-15 2018-10-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95532A (ja) * 1997-09-19 1999-04-0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帯電装置
US20070248382A1 (en) * 2006-04-19 2007-10-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process cartridge, and method of remanufacturing a process cartridge
JP2012141443A (ja) * 2010-12-28 2012-07-26 Oki Data Corp 現像剤搬送機構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210530B1 (en) * 2011-03-29 2012-07-03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Clutched nip separator device for a roll assembly
CN103135406A (zh) * 2011-11-23 2013-06-0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以及包括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12955A (zh) * 2020-08-12 2020-10-23 江西凯利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导电结构及应用其的处理盒
CN111930000A (zh) * 2020-08-24 2020-11-13 江西凯利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影盒分离器及应用其的显影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760059B2 (en) 2017-09-12
US20160216688A1 (en) 2016-07-28
KR20160090753A (ko) 2016-08-01
CN105824227B (zh) 2020-03-03
KR102000331B1 (ko) 2019-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24227A (zh) 感光部件单元和包括所述感光部件单元的成像设备
CN1959548B (zh) 图像形成装置
EP2738621B1 (en) Cleaning device, intermediate transfer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100846376B1 (ko) 화상 형성 장치
US863916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movable pressing member
KR100887224B1 (ko) 화상 형성 장치
US9897943B2 (en) Belt unit, transfer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pressing member that presses an edge of a belt
US934830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riving method for driving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664424B2 (en) Clea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135875A (zh) 清洁装置、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US857724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self-cleaning
KR101486452B1 (ko) 청소체, 청소 장치, 대전 장치, 화상 형성 유닛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US6374071B1 (en) Charging unit,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 charging device using the charging unit, and a transfer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6465667B2 (ja) 感光体ユニット
JP6425557B2 (ja) 感光体ユニット
US891394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283767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olishing method for image carrier
CN102819211A (zh) 成像设备
JP6677908B2 (ja) 帯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18016B2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US9134652B2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7304368A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4805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83598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43236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帯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