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39204B - 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39204B
CN105739204B CN201510993529.2A CN201510993529A CN105739204B CN 105739204 B CN105739204 B CN 105739204B CN 201510993529 A CN201510993529 A CN 201510993529A CN 105739204 B CN105739204 B CN 1057392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hielding
shielding part
mentioned
opening portion
main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9352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39204A (zh
Inventor
细川大地
饭塚哲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8931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6122175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filed Critical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7392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392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392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392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09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incorporated in the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e.g.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switching el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2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G02F1/13394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spacers regularly patterned on the cell subtrate, e.g. walls, pilla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27Through-hole connection of the pixel electrode to the active element through an insulation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Abstract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备:第1基板,有在第1方向上依次排列的第1至第4源极布线及在第2方向上依次排列的第1至第3栅极布线;第2基板,与第1基板对置;液晶层,保持在第1与第2基板之间;第1至第4主遮光部,与第1至第4源极布线分别对置;副遮光部,与第1至第4主遮光部交叉,与第2栅极布线对置;衬垫,位于第2与第3源极布线之间;衬垫遮光部,位于衬垫的周围;衬垫遮光部具有:第1部分,在第1与第2主遮光部之间与第2主遮光部及副遮光部一体地形成;第2部分,在第2与第3主遮光部之间与第2、第3主遮光部及副遮光部一体地形成;第3部分,在第3与第4主遮光部之间与第3主遮光部及副遮光部一体地形成。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装置
本申请基于2014年12月25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4-262276号和2015年9月28日提出的第2015-189312号主张优先权,在此引用其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例如具备用来在一对基板间形成规定的间隙的柱状的衬垫(spacer、间隔物)。在衬垫的周围,有可能存在起因于液晶分子的取向不良等而发生光泄漏。作为对于这样的光泄漏的对策,例如已知有与衬垫重叠的遮光层的面积形成得比不与衬垫重叠的遮光层的面积大的技术。此外,在其他例子中,还已知有配置具有与衬垫重叠的扩展部及不与衬垫重叠的扩展部的遮光层、在配置衬垫的像素和没有配置衬垫的像素中减小开口率的差的技术。
发明内容
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备:第1基板,具备在第1方向上依次排列的第1至第4源极布线、以及在第2方向上依次排列的第1至第3栅极布线;第2基板,与上述第1基板对置;液晶层,被保持在上述第1基板与上述第2基板之间;第1至第4主遮光部,与上述第1至第4源极布线分别对置;副遮光部,与上述第1至第4主遮光部交叉,与上述第2栅极布线对置;衬垫,位于上述第2源极布线与上述第3源极布线之间;以及衬垫遮光部,位于上述衬垫的周围;上述衬垫遮光部具有:第1部分,在上述第1主遮光部与上述第2主遮光部之间与上述第2主遮光部及上述副遮光部一体地形成;第2部分,在上述第2主遮光部与上述第3主遮光部之间与上述第2主遮光部、上述第3主遮光部及上述副遮光部一体地形成;第3部分,在上述第3主遮光部与上述第4主遮光部之间与上述第3主遮光部及上述副遮光部一体地形成。
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备:第1基板;第2基板,与上述第1基板对置;液晶层,被保持在上述第1基板与上述第2基板之间;第1主遮光部、第2主遮光部及第3主遮光部,在第1方向上依次排列;第1副遮光部及第2副遮光部,在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依次排列;以及衬垫,被配置在与上述第1主遮光部和上述第1副遮光部交叉的交叉部对置的位置,介于上述第1基板与上述第2基板之间;对于上述第1副遮光部,上述第1主遮光部与上述第2主遮光部之间的沿着第2方向的宽度比上述第2主遮光部与上述第3主遮光部之间的沿着第2方向的宽度大;对于上述第2副遮光部,上述第1主遮光部与上述第2主遮光部之间的沿着第2方向的宽度比上述第2主遮光部与上述第3主遮光部之间的沿着第2方向的宽度小。
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备:第1基板;第2基板,与上述第1基板对置;液晶层,被保持在上述第1基板与上述第2基板之间;第1主遮光部及第2主遮光部,在第1方向上依次排列;第1副遮光部、第2副遮光部及第3副遮光部,在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依次排列;以及衬垫,配置在与上述第1主遮光部和上述第1副遮光部交叉的交叉部对置的位置,介于上述第1基板与上述第2基板之间;对于上述第1主遮光部,上述第1副遮光部与上述第2副遮光部之间的沿着第1方向的宽度比上述第2副遮光部与上述第3副遮光部之间的沿着第1方向的宽度小。
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备:第1基板;第2基板,与上述第1基板对置;液晶层,被保持在上述第1基板与上述第2基板之间;遮光部,将在第1方向上依次排列的第1至第4开口部区划,并且将在上述第1开口部的第2方向上排列的第5开口部及在上述第4开口部的第2方向上排列的第6开口部区划,并且具有延伸到上述第5开口部与上述第6开口部之间且在上述第2开口部及上述第3开口部的第2方向上排列的区域的延伸部;以及衬垫,配置在与上述延伸部对置的位置,介于上述第1基板与上述第2基板之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PNL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阵列基板AR中的像素PX的构造例的平面图。
图3是概略地表示具有图2所示的像素构造的显示面板PNL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4A是表示遮光部SL及衬垫(spacer、间隔物)SP的第1结构例的平面图。
图4B是表示图4A所示的副遮光部SLX3的结构例的平面图。
图4C是表示遮光部SL及衬垫SP的第1变形例的平面图。
图5A是表示遮光部SL及衬垫SP的第2结构例的平面图。
图5B是表示遮光部SL及衬垫SP的第2变形例的平面图。
图6A是表示遮光部SL及衬垫SP的第3结构例的平面图。
图6B是表示遮光部SL及衬垫SP的第3变形例的平面图。
图7A是表示遮光部SL及衬垫SP的第4结构例的平面图。
图7B是表示遮光部SL及衬垫SP的第4变形例的平面图。
图8是表示遮光部SL及衬垫SP的第5结构例的平面图。
图9是表示与图8所示的衬垫SP对置的阵列基板AR的构造的平面图。
图10是表示遮光部SL及衬垫SP的第6结构例的平面图。
图11是表示遮光部SL及衬垫SP的第7结构例的平面图。
图12是表示遮光部SL及衬垫SP的第8结构例的平面图。
图13是表示遮光部SL及衬垫SP的第9结构例的平面图。
图14是表示单位像素UP的其他结构例的图。
图15是表示单位像素UP的其他结构例的图。
图16是表示单位像素UP的其他结构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公开不过是一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就保持发明的主旨而做的适当变更从而容易地想到的形态,当然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中。此外,为了使说明变得更明确,与实际的形态相比,附图中有关于各部的宽度、厚度、形状等示意地表示的情况,但不过是一例,并不是限定本发明的解释。另外,在本说明书和各图中,有对于发挥与已有的图相关而与上述内容相同或类似的功能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标号而适当省略重复的详细说明的情况。
图1是概略地表示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PNL的结构的图。
即,显示面板PNL具备阵列基板(第1基板)AR、与阵列基板AR对置配置的对置基板(第2基板)CT、和保持在阵列基板AR与对置基板CT之间的液晶层LQ。在阵列基板AR和对置基板CT之间形成有规定的间隙的状态下通过密封件SE将阵列基板AR和对置基板CT贴合。间隙通过后述的衬垫SP形成。液晶层LQ在阵列基板AR与对置基板CT之间的间隙中被保持在由密封件SE包围的内侧。显示面板PNL在由密封件SE包围的内侧具备显示图像的有效区(显示区)ACT。有效区ACT由配置为矩阵状的多个像素PX构成。
阵列基板AR在有效区ACT中具备沿着第1方向X延伸的栅极布线G、沿着与第1方向X交叉的第2方向Y延伸的源极布线S、在各像素PX中与栅极布线G及源极布线S电连接的开关元件SW、以及在各像素PX中与开关元件SW电连接的像素电极PE等。公共电位的共通电极CE装备在阵列基板AR或对置基板CT上,与多个像素电极PE对置。另外,也可以是栅极布线G不形成为与第1方向X平行的直线状,也可以是源极布线S不形成为与第2方向Y平行的直线状。即,栅极布线G及源极布线S既可以弯曲,也可以一部分分支。
另外,对于显示面板PNL的详细的结构省略了说明,但在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模式、OCB(Optically Compensated Bend、光学补偿弯曲)模式、VA(VerticalAligned、垂直取向)模式等的利用沿着基板主面(X-Y平面)的法线的纵电场的显示模式、或利用相对于基板主面向斜向倾斜的倾斜电场的显示模式中,像素电极PE装备在阵列基板AR上,另一方面共通电极CE装备在对置基板CT上。此外,在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转换)模式、FFS(Fringe Field Switching、边缘场开关)模式等的利用沿着基板主面的横电场的显示模式中,像素电极PE及共通电极CE双方装备在阵列基板AR上。进而,也可以是,显示面板PNL具有与将上述纵电场、横电场及倾斜电场适当组合而利用的显示模式相对应的结构。
驱动IC芯片2及柔性印刷电路(FPC)基板3等的显示面板PNL的驱动所需要的信号供给源位于比有效区ACT靠外侧的周边区(非显示区)PRP。在图示的例子中,驱动IC芯片2及FPC基板3被安装在与对置基板CT的基板端部CTE相比延伸到外侧的阵列基板AR的安装部MT上。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阵列基板AR上的像素PX的构造例的平面图。另外,这里作为显示模式的一例,说明适用了FFS模式的显示面板PNL的像素构造。
阵列基板AR具备栅极布线G1及栅极布线G2、源极布线S1及源极布线S2、开关元件SW、像素电极PE、共通电极CE、以及第1遮光膜SL1等。
栅极布线G1及栅极布线G2分别沿第1方向X延伸,在第2方向Y上隔开间隔排列。源极布线S1及源极布线S2大致分别沿第2方向Y延伸,在第1方向X上隔开间隔排列。栅极布线G1及栅极布线G2和源极布线S1及源极布线S2相互交叉。
开关元件SW位于栅极布线G2与源极布线S1的交叉部附近,与栅极布线G2及源极布线S1电连接。开关元件SW具备半导体层SC。半导体层SC例如由多晶硅(p-Si)形成。
图示的例子的开关元件SW是具有栅极电极WG1及栅极电极WG2的双栅极构造的开关元件。栅极电极WG1及栅极电极WG2都是与半导体层SC对置的栅极布线G2的一部分。半导体层SC其一端侧与源极布线S1电连接,另一端侧与像素电极PE电连接。源极布线S1经由接触孔CH1接触在半导体层SC的一端侧。中继电极RE位于半导体层SC的另一端侧与像素电极PE之间。中继电极RE经由接触孔CH2接触在半导体层SC的另一端侧。像素电极PE经由接触孔CH3接触在中继电极RE上。第1遮光膜SL1在源极布线S1与源极布线S2之间形成为岛状。该第1遮光膜SL1在与栅极电极WG2对置的区域中被配置在半导体层SC的背面侧。
共通电极CE以与多个像素电极PE对置的方式形成。共通电极CE配置在像素电极PE的背面侧。在像素电极PE上,形成有与共通电极CE面对的狭缝SLA。狭缝SLA在与第1方向X及第2方向Y不同的方向上延伸,在一例中,与源极布线S1及源极布线S2大致平行地延伸。在图示的例子中,形成在1个像素电极PE上的狭缝SLA的条数是两条,但也可以是1条,也可以是3条以上。此外,也可以是没有形成狭缝的像素电极。另外,这里的背面侧,相当于与后述的第1绝缘基板10对置的一侧。
图3是概略地表示具有图2所示的像素构造的显示面板PNL的结构的剖视图。这里,仅图示了在说明中需要的结构。
显示面板PNL具备阵列基板AR、对置基板CT、液晶层LQ和衬垫SP。衬垫SP夹在阵列基板AR与对置基板CT之间。在一例中,衬垫SP形成在对置基板CT上,但也可以形成在阵列基板AR上。
阵列基板AR使用玻璃基板或树脂基板等的透明的第1绝缘基板10形成。阵列基板AR在第1绝缘基板10的与对置基板CT对置的一侧具备第1绝缘膜11、第2绝缘膜12、第3绝缘膜13、第4绝缘膜14、第5绝缘膜15、栅极布线G、源极布线S(S1至S4)、像素电极PE1至PE3、共通电极CE、以及第1取向膜AL1等。另外,在以下的阵列基板AR的说明中,所谓“上”,是指与对置基板CT接近的一侧。
第1绝缘膜11配置在第1绝缘基板10之上。第2绝缘膜12配置在第1绝缘膜11之上。第3绝缘膜13配置在第2绝缘膜12之上。源极布线S(S1至S4)形成在第3绝缘膜13之上。第4绝缘膜14配置在第3绝缘膜13之上,将源极布线S(S1至S4)覆盖。另外,图2所示的第1遮光膜SL1位于第1绝缘基板10与第1绝缘膜11之间,开关元件SW的半导体层SC位于第1绝缘膜11与第2绝缘膜12之间,栅极布线G、栅极电极WG1及WG2位于第2绝缘膜12与第3绝缘膜13之间,中继电极RE位于第3绝缘膜13与第4绝缘膜14之间。
共通电极CE配置在第4绝缘膜14之上。共通电极CE例如由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铟锌(IZO)等的透明的导电材料形成。共通电极CE被第5绝缘膜15覆盖。
像素电极PE1至PE3配置在第5绝缘膜15之上,与共通电极CE面对。在像素电极PE1至PE3上,分别形成有狭缝SLA。像素电极PE1至PE3例如由ITO或IZO等的透明的导电材料形成。像素电极PE1至PE3被第1取向膜AL1覆盖。第1取向膜AL1将第5绝缘膜15也覆盖。第1取向膜AL1由呈现水平取向性的材料形成,配置在阵列基板AR的与液晶层LQ接触的面上。
另一方面,对置基板CT使用玻璃基板或树脂基板等的透明的第2绝缘基板20形成。对置基板CT在第2绝缘基板20的与阵列基板AR对置的一侧具备第2遮光膜SL2、滤色部CF1至CF3、外覆层OC、第2取向膜AL2等。
第2遮光膜SL2配置在第2绝缘基板20的与阵列基板AR对置的一侧。第2遮光膜SL2沿着像素的边界配置,形成与像素电极PE1至PE3分别对置的开口部AP1至AP3。在图示的例子中,第2遮光膜SL2形成在与源极布线S1至S4对置的位置。第2遮光膜SL2由黑色的树脂材料或遮光性的金属材料形成。
滤色部CF1至CF3分别配置在第2绝缘基板20的与阵列基板AR对置的一侧,其一部分与第2遮光膜SL2重叠。在一例中,滤色部CF1配置在开口部AP1,滤色部CF2配置在开口部AP2,滤色部CF3配置在开口部AP3。滤色部CF1至CF3由被着色为相互不同的颜色的树脂材料形成。在一例中,滤色部CF1是红色的滤色部,滤色部CF2是绿色的滤色部,滤色部CF3是蓝色的滤色部。另外,也可以是除了这些滤色部CF1至CF3以外还追加与蓝、红、绿不同的颜色的滤色部,在一例中也可以追加白色或实质上透明的滤色部。
外覆层OC将滤色部CF1至CF3覆盖。外覆层OC由透明的树脂材料形成。第2取向膜AL2将外覆层OC覆盖。第2取向膜AL2由呈现水平取向性的材料形成,配置在对置基板CT的与液晶层LQ接触的面上。
衬垫SP例如形成为柱状,从外覆层OC朝向阵列基板AR延伸。该衬垫SP形成在与源极布线S对置的位置,在图示的例子中,对置于栅极布线G与源极布线S交叉的位置。
上述那样的阵列基板AR和对置基板CT以第1取向膜AL1及第2取向膜AL2面对的方式配置。此时,在阵列基板AR与对置基板CT之间,通过后述的柱状的衬垫SP形成规定的单元间隙(日语:セルギャップ)。阵列基板AR和对置基板CT在形成有单元间隙的状态下通过密封件SE被贴合。液晶层LQ被封入在阵列基板AR的第1取向膜AL1与对置基板CT的第2取向膜AL2之间。
对于这样的结构的显示面板PNL,在其背面侧配置有背光单元BL。作为背光单元BL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形态,但对于其详细的构造省略了说明。
在阵列基板AR的外表面即第1绝缘基板10的外表面上,配置有包括第1偏光板PL1的第1光学元件OD1。在对置基板CT的外表面即第2绝缘基板20的外表面上,配置有包括第2偏光板PL2的第2光学元件OD2。第1偏光板PL1的第1吸收轴及第2偏光板PL2的第2吸收轴例如处于正交尼科耳的位置关系。
接着,对遮光部SL的第1结构例进行说明。
图4A是表示遮光部SL及衬垫SP的第1结构例的平面图。
遮光部SL具备在第1方向X上排列的多个主遮光部SLY和在第2方向Y上排列的多个副遮光部SLX。这些主遮光部SLY及副遮光部SLX主要由第2遮光膜SL2形成。此外,副遮光部SLX的至少一部分由第1遮光膜SL1形成。
主遮光部SLY沿着第2方向Y延伸。在图示的例子中,主遮光部SLY其一部分弯曲,具有平行于与第1方向X及第2方向Y不同的方向的部分,但其延伸方向大致与第2方向Y平行。副遮光部SLX沿着第1方向X以直线状延伸。这些主遮光部SLY及副遮光部SLX相互交叉,形成以矩阵状排列的开口部AP。
用来实现彩色显示的单位像素UP由多个不同的颜色像素构成。所谓单位像素UP,是构成显示在有效区中的彩色图像的最小单位。在图示的例子中,单位像素UP由在第1方向X上排列的3个像素PXR、PXG、PXB构成。像素PXR是显示红色的红色像素,像素PXG是显示绿色的绿色像素,像素PXB是显示蓝色的蓝色像素。各开口部AP对应于像素PXR、像素PXG及像素PXB而形成。
滤色部CF1至CF3分别沿着第2方向Y延伸,与在第2方向Y上排列的多个开口部AP重叠。滤色部CF1至CF3依次在第1方向X上排列。相邻的滤色部彼此的端部与主遮光部SLY重叠。在一例中,滤色部CF1是被着色为红色的滤色部,滤色部CF2是被着色为绿色的滤色部,滤色部CF3是被着色为蓝色的滤色部。
这里,着眼于多个主遮光部SLY中的主遮光部SLY1至SLY4、以及多个副遮光部SLX中的副遮光部SLX1至SLX3。副遮光部SLX2在主遮光部SLY1与主遮光部SLY3之间在第2方向Y上被扩展。即,关于副遮光部SLX2,主遮光部SLY1与主遮光部SLY2之间的沿着第2方向Y的宽度W1及主遮光部SLY2与主遮光部SLY3之间的沿着第2方向Y的宽度W2比主遮光部SLY3与主遮光部SLY4之间的沿着第2方向Y的宽度W3大。因此,主遮光部SLY2与副遮光部SLX2的交叉部CR被扩展,以具有比其他主遮光部与副遮光部的交叉部大的面积。
衬垫SP被配置在与扩展后的交叉部CR对置的位置。该衬垫SP位于交叉部CR的大致中央。即,衬垫SP位于与副遮光部SLX2相同直线上。因此,衬垫SP的周边遍及比较大的范围被遮光。
另一方面,副遮光部SLX1在主遮光部SLY1与主遮光部SLY3之间在第2方向Y上被缩小。即,关于副遮光部SLX1,主遮光部SLY1与主遮光部SLY2之间的沿着第2方向Y的宽度W11及主遮光部SLY2与主遮光部SLY3之间的沿着第2方向Y的宽度W12比主遮光部SLY3与主遮光部SLY4之间的沿着第2方向Y的宽度W13小。另外,宽度Wl1与宽度W12大致等同。同样,副遮光部SLX3在主遮光部SLY1与主遮光部SLY3之间在第2方向Y上被缩小。即,关于副遮光部SLX3,主遮光部SLY1与主遮光部SLY2之间的沿着第2方向Y的宽度W21及主遮光部SLY2与主遮光部SLY3之间的沿着第2方向Y的宽度W22比主遮光部SLY3与主遮光部SLY4之间的沿着第2方向Y的宽度W23小。另外,宽度W21与宽度W22大致等同。
开口部AP1至AP3在第1方向X上依次排列。开口部AP1通过主遮光部SLY1及SLY2和副遮光部SLX1及SLX2区划。开口部AP2通过主遮光部SLY2及SLY3和副遮光部SLX1及SLX2区划。开口部AP3通过主遮光部SLY3及SLY4和副遮光部SLX1及SLX2区划。开口部AP1及开口部AP2与开口部AP3相比沿着第2方向Y向远离衬垫SP的一侧偏移。开口部AP1及开口部AP2的各自的面积与开口部AP3的面积大致等同。
开口部AP4至AP6在第1方向X上依次排列。开口部AP4通过主遮光部SLY1及SLY2和副遮光部SLX2及SLX3区划。开口部AP5通过主遮光部SLY2及SLY3和副遮光部SLX2及SLX3区划。开口部AP6通过主遮光部SLY3及SLY4和副遮光部SLX2及SLX3区划。开口部AP4及开口部AP5与开口部AP6相比沿着第2方向Y向远离衬垫SP的一侧偏移。开口部AP4及开口部AP5的各自的面积与开口部AP6的面积大致等同。
即,在第1结构例中,将主遮光部SLY2与副遮光部SLX2交叉的交叉部CR扩展,形成配置衬垫SP并将衬垫SP的周围遮光的区域,另一方面,将以衬垫SP为中心位于四方的开口部(在图示的例子中是AP1、AP2、AP4、AP5)分别在第2方向Y上错开形成,抑制了因将交叉部CR扩展造成的开口部的面积的减小。即,配置衬垫SP的位置的周边遍及比较大的范围被遮光。因此,即使在衬垫SP的周围发生了液晶分子的取向不良,也能够抑制起因于此的光泄漏。此外,能够抑制起因于光泄漏的对比度的下降。因而,能够抑制显示品质的下降。
除此以外,能够抑制以衬垫SP的位置为中心的周围的开口部的面积的下降,抑制起因于开口率的差的辨识性的劣化。因而,能够进一步抑制显示品质的下降。
图4B是表示图4A所示的副遮光部SLX3的结构例的平面图。
副遮光部SLX3由参照图2等说明的第1遮光膜SL1、和参照图3等说明的第2遮光膜SL2构成。另外,关于第2遮光膜SL2,在图中用单点划线表示。
第1遮光膜SL1具备遍及主遮光部SLY1与主遮光部SLY2之间以及主遮光部SLY2与主遮光部SLY3之间在第1方向X上延伸的段(日语:セグメント)SL11、和在主遮光部SLY3与主遮光部SLY4之间形成为岛状的段SL12。即,段SL11在主遮光部SLY1与主遮光部SLY3之间在第1方向X上延伸,另一方面,不延伸到主遮光部SLY3与主遮光部SLY4之间。段SL11及SL12与将例如像素电极PE和中继电极RE电连接的接触孔CH3重叠。
第2遮光膜SL2除了主遮光部SLY1、主遮光部SLY2、主遮光部SLY3、主遮光部SLY4以外,还具备遍及主遮光部SLY3与主遮光部SLY4之间在第1方向X上延伸的段SL21。段SL21与主遮光部SLY3及主遮光部SLY4相连。第2遮光膜SL2在主遮光部SLY1与主遮光部SLY2之间、以及主遮光部SLY2与主遮光部SLY3之间被中断。
即,在图示的例子中,副遮光部SLX3在主遮光部SLY1与主遮光部SLY2之间、以及主遮光部SLY2与主遮光部SLY3之间由第1遮光膜SL1的段SL11构成,在主遮光部SLY3与主遮光部SLY4之间由第2遮光膜SL2的段SL21构成。
如参照图4A说明那样,在副遮光部SLX3中,段SL11在主遮光部SLY1与主遮光部SLY2之间具有宽度W21,并且在主遮光部SLY2与主遮光部SLY3之间具有宽度W22。此外,在副遮光部SLX3中,段SL21在主遮光部SLY3与主遮光部SLY4之间具有比宽度W21及宽度W22大的宽度W23。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的副遮光部SLX3,能够抑制伴随着配置衬垫SP、开口部的面积的减小。此外,与接触孔CH3重叠的区域被第1遮光膜SL1遮光。因此,即使发生了起因于接触孔CH3的凹陷的间隙不均匀或液晶分子的取向紊乱,也不影响到显示,所以能够抑制显示品质的劣化。
图4C是表示遮光部SL及衬垫SP的第1变形例的平面图。
第1变形例与第1结构例相比,在单位像素UP由在第1方向X上排列的4个像素PXW、PXR、PXG、PXB构成这一点上不同。像素PXW是白色或实质上透明的像素。各开口部AP与像素PXW、像素PXR、像素PXG及像素PXB对应而形成。
滤色部CF1至CF4分别沿着第2方向Y延伸,与在第2方向Y上排列的多个开口部AP重叠。滤色部CF1至CF4依次在第1方向X上排列。相邻的滤色部彼此的端部与主遮光部SLY重叠。在一例中,滤色部CF1是白色或透明的滤色部,滤色部CF2是被着色为红色的滤色部,滤色部CF3是被着色为绿色的滤色部,滤色部CF4是被着色为蓝色的滤色部。
衬垫SP被配置在与主遮光部SLY2和副遮光部SLX2的交叉部CR对置的位置。衬垫SP的周边通过扩展的遮光部SL被遍及比较大范围地遮光。
开口部AP1及开口部AP2与开口部AP3相比沿着第2方向Y向远离衬垫SP的一侧偏移。开口部AP1及开口部AP2的各自的面积与开口部AP3的面积大致等同。此外,开口部AP4及开口部AP5于开口部AP6相比沿着第2方向Y向远离衬垫SP的一侧偏移。开口部AP4及开口部AP5的各自的面积与开口部AP6的面积大致等同。
在这样的第1变形例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第1结构例同样的效果。
接着,对遮光部SL的第2结构例进行说明。第2结构例与第1结构例相比,在遮光部SL的副遮光部SLX仅由第2遮光膜SL2形成这一点上不同。
图5A是表示遮光部SL及衬垫SP的第2结构例的平面图。
遮光部SL具备在第1方向X上排列的多个主遮光部SLY和在第2方向Y上排列的多个副遮光部SLX。副遮光部SLX由第2遮光膜SL2形成。在图示的例子中,主遮光部SLY也由第2遮光膜SL2形成,主遮光部SLY与副遮光部SLX相连。关于各像素的颜色及滤色部CF1至CF3的颜色,可以与第1结构例同样地进行选择。
在此,着眼于多个主遮光部SLY中的主遮光部SLY1至SLY4、和多个副遮光部SLX中的副遮光部SLX1至SLX3。另外,衬垫SP被配置在与主遮光部SLY2和副遮光部SLX2的交叉部CR对置的位置。
关于副遮光部SLX2,主遮光部SLY1与主遮光部SLY2之间的沿着第2方向Y的宽度W1及主遮光部SLY2与主遮光部SLY3之间的沿着第2方向Y的宽度W2比主遮光部SLY3与主遮光部SLY4之间的沿着第2方向Y的宽度W3大。关于副遮光部SLX1,主遮光部SLY1与主遮光部SLY2之间的沿着第2方向Y的宽度W11及主遮光部SLY2与主遮光部SLY3之间的沿着第2方向Y的宽度W12比主遮光部SLY3与主遮光部SLY4之间的沿着第2方向Y的宽度W13小。关于副遮光部SLX3,主遮光部SLY1与主遮光部SLY2之间的沿着第2方向Y的宽度W21及主遮光部SLY2与主遮光部SLY3之间的沿着第2方向Y的宽度W22比主遮光部SLY3与主遮光部SLY4之间的沿着第2方向Y的宽度W23小。
开口部AP1及开口部AP2与开口部AP3相比沿着第2方向Y向远离衬垫SP的一侧偏移。开口部AP4及开口部AP5与开口部AP6相比沿着第2方向Y向远离衬垫SP的一侧偏移。
根据这样的第2结构例,能够得到与第1结构例同样的效果。
图5B是表示遮光部SL及衬垫SP的第2变形例的平面图。
第2变形例与第2结构例相比,在单位像素UP由在第1方向X上排列的4个像素PXW、PXR、PXG、PXB构成这一点上不同。各开口部AP与像素PXW、像素PXR、像素PXG及像素PXB对应而形成。关于各像素的颜色及滤色部CF1至CF4的颜色,可以与第1变形例同样地进行选择。副遮光部SLX都由第2遮光膜SL2形成。另外,衬垫SP被配置在与主遮光部SLY2和副遮光部SLX2的交叉部CR对置的位置。
开口部AP1及开口部AP2与开口部AP3相比沿着第2方向Y向远离衬垫SP的一侧偏移。开口部AP1及开口部AP2的各自的面积与开口部AP3的面积大致等同。此外,开口部AP4及开口部AP5与开口部AP6相比沿着第2方向Y向远离衬垫SP的一侧偏移。开口部AP4及开口部AP5的各自的面积与开口部AP6的面积大致等同。
在这样的第2变形例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第2结构例同样的效果。
接着,对遮光部SL的第3结构例进行说明。第3结构例与第1结构例相比,在主遮光部的一部分较细地形成这一点上不同。
图6A是表示遮光部SL及衬垫SP的第3结构例的平面图。
遮光部SL具备在第1方向X上排列的多个主遮光部SLY和在第2方向Y上排列的多个副遮光部SLX。这些主遮光部SLY及副遮光部SLX主要由第2遮光膜SL2形成,但也可以是其至少一部分由第1遮光膜SL1形成。
单位像素UP由在第1方向X上排列的3个像素PXR、PXG、PXB构成。各开口部AP与像素PXR、像素PXG及像素PXB对应而形成。关于各像素的颜色及滤色部CF1至CF3的颜色,能够与第1结构例同样地进行选择。
在此,着眼于多个主遮光部SLY中的主遮光部SLY1至SLY4和多个副遮光部SLX中的副遮光部SLX1至SLX4。主遮光部SLY2与副遮光部SLX2的交叉部CR被扩展以具有比其他主遮光部与副遮光部的交叉部大的面积。衬垫SP被配置在与扩展后的交叉部CR对置的位置。
主遮光部SLY2在副遮光部SLX1与副遮光部SLX3之间在第1方向X上被缩小。即,关于主遮光部SLY2,副遮光部SLX1与副遮光部SLX2之间的沿着第1方向X的宽度W31及副遮光部SLX2与副遮光部SLX3之间的沿着第1方向X的宽度W32比副遮光部SLX3与副遮光部SLX4之间的沿着第1方向X的宽度W33小。另外,宽度W31与宽度W32大致等同。
此外,关于主遮光部SLY1,副遮光部SLX1与副遮光部SLX2之间的沿着第1方向X的宽度W41及副遮光部SLX2与副遮光部SLX3之间的沿着第1方向X的宽度W42比副遮光部SLX3与副遮光部SLX4之间的沿着第1方向X的宽度W43小。另外,宽度W41与宽度W42大致等同。同样,关于主遮光部SLY3,副遮光部SLX1与副遮光部SLX2之间的沿着第1方向X的宽度W51及副遮光部SLX2与副遮光部SLX3之间的沿着第1方向X的宽度W52比副遮光部SLX3与副遮光部SLX4之间的沿着第1方向X的宽度W53小。另外,宽度W51与宽度W52大致等同。
开口部AP1至AP3在第2方向Y上依次排列。开口部AP1通过主遮光部SLY1及SLY2和副遮光部SLX1及SLX2区划。开口部AP2通过主遮光部SLY1及SLY2和副遮光部SLX2及SLX3区划。开口部AP3通过主遮光部SLY1及SLY2和副遮光部SLX3及SLX4区划。开口部AP1的沿着第1方向X的宽度W61及开口部AP2的沿着第1方向X的宽度W62比开口部AP3的沿着第1方向X的宽度W63大。另外,宽度W61及宽度W62大致等同。此外,开口部AP1及开口部AP2的各自的面积与开口部AP3的面积大致等同。
开口部AP4至AP6在第2方向Y上依次排列。开口部AP4通过主遮光部SLY2及SLY3和副遮光部SLX1及SLX2区划。开口部AP5通过主遮光部SLY2及SLY3和副遮光部SLX2及SLX3区划。开口部AP6通过主遮光部SLY2及SLY3和副遮光部SLX3及SLX4区划。开口部AP4的沿着第1方向X的宽度W64及开口部AP5的沿着第1方向X的宽度W65比开口部AP6的沿着第1方向X的宽度W66大。另外,宽度W64及宽度W65大致等同,此外,与宽度W61及宽度W62也等同。此外,开口部AP4及开口部AP5的各自的面积与开口部AP6的面积大致等同。即,开口部AP1至AP6都具有大致等同的面积。
即,在第3结构例中,将主遮光部SLY2和副遮光部SLX2交叉的交叉部CR扩展,形成配置衬垫SP并将衬垫SP的周围遮光的区域,另一方面,将以衬垫SP为中心位于四方的开口部(在图示的例子中是AP1、AP2、AP4、AP5)分别在第1方向X上扩展而形成,抑制了因将交叉部CR扩展造成的开口部的面积的减小。
根据这样的第3结构例,能够得到与第1结构例同样的效果。除此以外,还能够抑制以衬垫SP的位置为中心的周围的开口部的面积的减小,能够抑制起因于开口率的差的辨识性的劣化。因而,能够进一步抑制显示品质的下降。
图6B是表示遮光部SL及衬垫SP的第3变形例的平面图。
第3变形例与第3结构例相比,在单位像素UP由在第1方向X上排列的4个像素PXW、PXR、PXG、PXB构成这一点上不同。各开口部AP与像素PXW、像素PXR、像素PXG及像素PXB对应而形成。关于各像素的颜色及滤色部CF1至CF4的颜色,能够与第1变形例同样地进行选择。衬垫SP配置在与主遮光部SLY2和副遮光部SLX2的交叉部CR对置的位置。
开口部AP1及开口部AP2与开口部AP3相比沿着第1方向X被扩展。开口部AP1及开口部AP2的各自的面积与开口部AP3的面积大致等同。此外,开口部AP4及开口部AP5与开口部AP6相比沿着第1方向X被扩展。开口部AP4及开口部AP5的各自的面积与开口部AP6的面积大致等同。即,开口部AP1至AP6都具有大致等同的面积。
在这样的第3变形例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第3结构例同样的效果。
接着,对遮光部SL的第4结构例进行说明。
图7A是表示遮光部SL及衬垫SP的第4结构例的平面图。
遮光部SL具有在第1方向X上排列的多个主遮光部SLY、和在第2方向Y上排列的多个副遮光部SLX。这些主遮光部SLY及副遮光部SLX主要由第2遮光膜SL2形成,但也可以是其至少一部分由第1遮光膜SL1形成。关于各像素的颜色及滤色部CF1至CF3的颜色,能够与第1结构例同样地进行选择。
在此,着眼于由多个主遮光部SLY中的主遮光部SLY1至SLY5及多个副遮光部SLX中的副遮光部SLX1至SLX3区划出的开口部AP1至AP6。
开口部AP1至AP4在第1方向X上依次排列。开口部AP1通过主遮光部SLY1及SLY2和副遮光部SLX1及SLX2区划。开口部AP2通过主遮光部SLY2及SLY3和副遮光部SLX1及SLX2区划。开口部AP3通过主遮光部SLY3及SLY4和副遮光部SLX1及SLX2区划。开口部AP4通过主遮光部SLY4及SLY5和副遮光部SLX1及SLX2区划。
开口部AP5排列在开口部AP1的第2方向Y上。该开口部AP5通过主遮光部SLY1及SLY2和副遮光部SLX2及SLX3区划。开口部AP6排列在开口部AP4的第2方向Y上。该开口部AP6通过主遮光部SLY4及SLY5和副遮光部SLX2及SLX3区划。另一方面,在开口部AP2及开口部AP3的在第2方向Y上排列的区域中没有形成开口部。即,遮光部SL具有延伸到开口部AP5与开口部AP6之间且在开口部AP2及开口部AP3的第2方向Y上排列的区域的延伸部SLE。即,相邻的两像素的开口部被遮光部SL遮光。在一例中,被延伸部SLE遮光的区域是与蓝色的滤色部CF3及红色的滤色部CF1重叠的区域(即,与蓝色像素及红色像素对应的区域)。另外,也可以是相邻的3像素以上的开口部被遮光部SL遮光。
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遮光部SL的延伸部SLE在第2开口部AP2的第2方向Y上排列的区域中与滤色部CF3重叠,此外,在第3开口部AP3的第2方向Y上排列的区域中与滤色部CF1重叠,但也可以将与延伸部SLE重叠的滤色部省略。为了在延伸部SLE与相邻的其他开口部之间使单元间隙对齐,优选的是延伸部SLE与滤色部重叠。
衬垫SP被配置在与延伸部SLE对置的位置。即,衬垫SP被配置的位置的周边遍及比较大的范围地被遮光。因此,即使在衬垫SP的周围发生了液晶分子的取向不良,也能够抑制起因于此的光泄漏。此外,能够抑制起因于光泄漏的对比度的下降。因而,能够抑制显示品质的下降。
此外,根据这样的第4结构例,与在主遮光部SLY和副遮光部SLX的交叉部配置衬垫SP的情况相比,不需要将与衬垫SP重叠的遮光部SL局部地扩展,在位于衬垫SP的周围的像素和其他像素中不再需要考虑开口部的开口率的差。
此外,衬垫SP被配置在延伸到与红色像素及蓝色像素对应的区域的延伸部SLE。红色、绿色、蓝色的3原色中的比视感度(视觉对比敏感度)最高的颜色是绿色。即,衬垫SP配置在将对应于比较不醒目的两色的像素的区域遮光的遮光部SL。因此,能够减小对显示品质的影响。
图7B是表示遮光部SL及衬垫SP的第4变形例的平面图。
第4变形例与第4结构例相比,在单位像素UP由在第1方向X上排列的4个像素PXW、PXR、PXG、PXB构成这一点上不同。各开口部AP与像素PXW、像素PXR、像素PXG及像素PXB对应而形成。关于各像素的颜色及滤色部CF1至CF4的颜色,能够与第1变形例同样地进行选择。
遮光部SL具有将相邻的两像素的开口部遮光的延伸部SLE。在一例中,延伸部SLE延伸到与绿色的滤色部CF3及蓝色的滤色部CF4重叠的区域(即,与绿色像素及蓝色像素对应的区域)。衬垫SP被配置在与延伸部SLE对置的位置。
此外,衬垫SP被配置在延伸到与绿色像素及蓝色像素对应的区域的延伸部SLE。红色、绿色、蓝色、白色的4色中的最不易被辨识的颜色是白色。即,衬垫SP被配置在将对应于比较不醒目的颜色的像素的区域遮光的遮光部SL。
在这样的第4变形例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第4结构例同样的效果。
图8是表示遮光部SL及衬垫SP的第5结构例的平面图。
遮光部SL具备在第1方向X上排列的多个主遮光部SLY、在第2方向Y上排列的多个副遮光部SLX和衬垫遮光部EX。主遮光部SLY、副遮光部SLX及衬垫遮光部EX主要由第2遮光膜SL2形成,但也可以是其至少一部分由第1遮光膜SL1形成。主遮光部SLY与源极布线S对置,副遮光部SLX与栅极布线G对置。
在此,着眼于多个主遮光部SLY中的主遮光部SLY1至SLY4、多个副遮光部SLX中的副遮光部SLX1至SLX3及开口部AP1至AP6。主遮光部SLY1至SLY4与在第1方向X上依次排列的源极布线S1至S4分别对置。副遮光部SLX1至SLX3与在第2方向Y上依次排列的栅极布线G1至G3分别对置。
副遮光部SLX1至SLX3都与主遮光部SLY1至SLY4交叉。主遮光部SLY1至SLY4分别沿着第1方向X具有大致一定的宽度。副遮光部SLX1及SLX3分别沿着第2方向Y具有大致一定的宽度。
衬垫遮光部EX位于衬垫SP的周围。在一例中,衬垫SP在X-Y平面中位于源极布线S2与源极布线S3之间,此外与栅极布线G2重叠。衬垫遮光部EX以衬垫SP为中心各向同性地延伸。
衬垫遮光部EX具有至少3个部分P1至P3。部分P1在主遮光部SLY1与主遮光部SLY2之间与主遮光部SLY2及副遮光部SLX2一体地形成。部分P2在主遮光部SLY2与主遮光部SLY3之间与主遮光部SLY2、主遮光部SLY3及副遮光部SLX2一体地形成。部分P3在主遮光部SLY3与主遮光部SLY4之间与主遮光部SLY3及副遮光部SLX2一体地形成。在图示的例子中,部分P1至P3都位于比栅极布线G2靠栅极布线G1侧。
图示的衬垫遮光部EX还具有3个部分P4至P6。部分P4至P6都位于比栅极布线G2靠栅极布线G3侧。部分P4在主遮光部SLY1和主遮光部SLY2之间与主遮光部SLY2及副遮光部SLX2一体地形成。部分P5在主遮光部SLY2和主遮光部SLY3之间与主遮光部SLY2、主遮光部SLY3及副遮光部SLX2一体地形成。部分P6在主遮光部SLY3和主遮光部SLY4之间与主遮光部SLY3及副遮光部SLX2一体地形成。这些部分P1至P6随同主遮光部SLY2及SLY3和副遮光部SLX2形成大致圆形的区域。
开口部AP1至AP3在第1方向X上依次排列。开口部AP1通过主遮光部SLY1及SLY2和副遮光部SLX1及SLX2区划。开口部AP2通过主遮光部SLY2及SLY3和副遮光部SLX1及SLX2区划。开口部AP3通过主遮光部SLY3及SLY4和副遮光部SLX1及SLX2区划。部分P1与开口部AP1中的靠近衬垫SP的大致三角形状的区域重叠。部分P2与开口部AP2中的靠近衬垫SP的大致四边形状的区域重叠。部分P3与开口部AP3中的靠近衬垫SP的大致三角形状的区域重叠。部分P2的面积在一例中比部分P1及P3的各自的面积大。
开口部AP4至AP6在第1方向X上依次排列。开口部AP4在开口部AP1的第2方向Y上排列。开口部AP4通过主遮光部SLY1及SLY2和副遮光部SLX2及SLX3区划。开口部AP5在开口部AP2的第2方向Y上排列。开口部AP5通过主遮光部SLY2及SLY3和副遮光部SLX2及SLX3区划。开口部AP6在开口部AP3的第2方向Y上排列。开口部AP6通过主遮光部SLY3及SLY4和副遮光部SLX2及SLX3区划。部分P4与开口部AP4中的靠近衬垫SP的大致三角形状的区域重叠。部分P5与开口部AP5中的靠近衬垫SP的大致四边形状的区域重叠。部分P6与开口部AP6中的靠近衬垫SP的大致三角形状的区域重叠。部分P5的面积在一例中比部分P4及P6的各自的面积大。
开口部AP1至AP6都形成为具有等同的面积的四角形状,但如上述那样,由于分别与衬垫遮光部EX的部分P1至P6重叠,所以各自的实质的面积不同。在一例中,开口部AP1及开口部AP4具有大致等同的面积。开口部AP2及开口部AP5具有大致等同的面积。开口部AP3及开口部AP6具有大致等同的面积。开口部AP2的面积比开口部AP1及AP3的面积小。关于这些开口部AP1至AP6的面积的大小关系,根据衬垫SP的位置或衬垫遮光部EX的位置而不同。此外,显示面板PNL也存在这种情况,除了具备用来形成单元间隙的衬垫以外、还具备在恒常状态下与单元间隙相比小高度的副衬垫。在副衬垫的周围另外设置衬垫遮光部的情况下,也可能有开口部AP1至AP6的面积的大小关系与图示的例子不同的情况。
在开口部AP1至AP6处分别配置有滤色部CF1至CF6。在一例中,在第2方向Y上排列的滤色部分别是相同颜色的滤色部。例如,滤色部CF1及CF4是绿色滤色部,滤色部CF2及CF5是蓝色滤色部,滤色部CF3及CF6是红色滤色部。此外,在另一例中,在第2方向Y上排列的滤色部分别是不同颜色的滤色部。例如,滤色部CF1及CF6是绿色滤色部,滤色部CF2及CF4是红色滤色部,滤色部CF3及CF5是蓝色滤色部。
另外,在另一观点中,衬垫遮光部EX也可以看作是将副遮光部SLX2局部地扩展而成的。即,副遮光部SLX2位于开口部AP1至AP3与开口部AP4至AP6之间。副遮光部SLX2在主遮光部SLY2与主遮光部SLY3之间沿着第2方向Y被扩展,构成上述部分P2及P5。此外,副遮光部SLX2在主遮光部SLY1与主遮光部SLY2之间在与衬垫SP接近的一侧沿着第2方向Y被扩展,构成上述部分P1及P4。副遮光部SLX2在主遮光部SLY3与主遮光部SLY4之间在与衬垫SP接近的一侧沿着第2方向Y被扩展,构成上述部分P3及P6。副遮光部SLX2在主遮光部SLY1与主遮光部SLY2之间具有宽度W1,在主遮光部SLY2与主遮光部SLY3之间具有宽度W2,在主遮光部SLY3与主遮光部SLY4之间具有宽度W3。宽度W2比宽度W1及W3大。
衬垫SP与衬垫遮光部EX对置。即,配置衬垫SP的位置的周边遍及大范围地被遮光。因此,即使在衬垫SP的周围发生了液晶分子的取向不良,也能够抑制起因于此的光泄漏。此外,能够抑制起因于光泄漏的对比度的下降。因而,能够抑制显示品质的下降。
此外,在沿第2方向Y排列的开口部处分别配置不同颜色的滤色部的情况下,夹着衬垫SP在第2方向Y上排列的滤色部CF2及CF5优选的是绿色以外的颜色的滤色部。例如,衬垫SP被配置在红色的滤色部CF2与蓝色的滤色部CF5之间。即,衬垫SP被配置在延伸到比较不醒目的两色的像素的衬垫遮光部EX。因此,能够减小对显示品质的影响。
图9是表示与图8所示的衬垫SP对置的阵列基板AR的构造的平面图。这里,仅图示说明中需要的主要部分,此外,将像素电极PE1至PE3用点线表示,将遮光部SL用单点划线表示。
开关元件SW1至SW3在第1方向X上排列。开关元件SW1与栅极布线G2及源极布线S1电连接。开关元件SW1具备位于源极布线S1与源极布线S2之间的中继电极RE1。开关元件SW2与栅极布线G2及源极布线S2电连接。开关元件SW2具备位于源极布线S2与源极布线S3之间的中继电极RE2。开关元件SW3与栅极布线G2及源极布线S3电连接。开关元件SW3具备位于源极布线S3与源极布线S4之的中继电极RE3。
中继电极RE1及RE3位于沿着第1方向X的同一直线上。中继电极RE2位于中继电极RE1与中继电极RE3之间,与中继电极RE1及RE3相比向远离栅极布线G2的一侧延伸。此外,用来将中继电极RE1与像素电极PE1连接的接触孔CH31与用来将中继电极RE3与像素电极PE3连接的接触孔CH33位于沿着第1方向X的同一直线上。用来将中继电极RE2与像素电极PE2连接的接触孔CH32位于与接触孔CH31及CH33相比远离栅极布线G2的一侧。此外,接触孔CH32在X-Y平面中与遮光部SL中的部分P2重叠。
衬垫SP位于源极布线S2与源极布线S3之间,其一部分在X-Y平面中与中继电极RE32重叠。此外,衬垫SP在X-Y平面中不与接触孔CH32重叠。因此,衬垫SP不会落下到接触孔CH32中,能够得到希望的单元间隙。
图10是表示遮光部SL及衬垫SP的第6结构例的平面图。
图10所示的第6结构例与图8所示的第5结构例相比,衬垫遮光部EX的形状不同。在图示的例子中,衬垫遮光部EX具有4个部分P11至P14。部分P11相当于上述部分P4,部分P12相当于上述部分P2,部分P13相当于上述部分P3,部分P14相当于上述部分P5。部分P11位于主遮光部SLY1及SLY2之间。部分P12及P14位于主遮光部SLY2及SLY3之间。部分P13位于主遮光部SLY3及SLY4之间。部分P12及P13位于相比栅极布线G2靠栅极布线G1侧。部分P11及P14位于比栅极布线G2靠栅极布线G3侧。衬垫SP位于部分P12及P14之间。
在图示的例子中,衬垫SP与开口部AP1之间的第1距离L11比衬垫SP与开口部AP2之间的第2距离L12短。此外,衬垫SP与开口部AP3之间的距离、衬垫SP与开口部AP4之间的距离及衬垫SP与开口部AP5之间的距离分别与第2距离L12等同。此外,衬垫SP与开口部AP6之间的距离分别与第1距离L11等同。将衬垫SP包围的6个开口部AP1至AP6中的开口部AP1及AP6具有最大的面积,开口部AP2及AP5具有最小的面积。开口部AP3具有比开口部AP2大、比开口部AP1小的面积。开口部AP4具有比开口部AP5大、比开口部AP6小的面积。
在开口部AP1至AP6处,分别配置有滤色部CF1至CF6。在一例中,滤色部CF1及CF6是绿色滤色部,滤色部CF2及CF4是红色滤色部,滤色部CF3及CF5是蓝色滤色部。
根据这样的第6结构例,除了能够得到与第5结构例同样的效果以外,由于衬垫遮光部EX没有形成在比视感度较高的绿色的开口部、而形成在比较不醒目的红色及蓝色的开口部,所以能够进一步减小对显示品质的影响。
图11是表示遮光部SL及衬垫SP的第7结构例的平面图。
图11所示的第7结构例与图10所示的第6结构例相比,衬垫遮光部EX的形状不同。在图示的例子中,衬垫遮光部EX具有两个部分P21及P22。部分P21相当于上述部分P2,部分P22相当于上述部分P5。部分P21及P22位于主遮光部SLY2及SLY3之间。部分P21位于相比栅极布线G2靠栅极布线G1侧。部分P22位于相比栅极布线G2靠栅极布线G3侧。衬垫SP位于部分P21及P22之间。
在图示的例子中,与第6结构例同样,除了第1距离L11比第2距离L12短这一点以外,衬垫SP与开口部AP3之间的第3距离L13比第2距离L12短。第1距离L11与第3距离L13等同。此外,衬垫SP与开口部AP4之间的距离及衬垫SP与开口部AP6之间的距离分别与第1距离L11等同。此外,衬垫SP与开口部AP5之间的距离与第2距离L12等同。将衬垫SP包围的6个开口部AP1至AP6中的开口部APl、AP3、AP4及AP6具有最大的面积,开口部AP2及AP5具有最小的面积。
在开口部AP1至AP6处,分别配置有滤色部CF1至CF6。在一例中,滤色部CF1及CF6是绿色滤色部,滤色部CF2及CF4是红色滤色部,滤色部CF3及CF5是蓝色滤色部。
根据这样的第7结构例,除了能够得到与第6结构例同样的效果以外,由于衬垫遮光部EX形成在夹着衬垫SP在第2方向Y上排列的两个开口部AP2及AP5处,所以能够进一步减小对显示品质的影响。
图12是表示遮光部SL及衬垫SP的第8结构例的平面图。
在该第8结构例中,着眼于在第1方向X上排列的多个主遮光部SLY中的主遮光部SLY1至SLY3、在第2方向Y上排列的多个副遮光部SLX中的副遮光部SLX1至SLX3及开口部AP1至AP8。
副遮光部SLX1至SLX3都与主遮光部SLY1至SLY3交叉。主遮光部SLY1至SLY3分别具有大致一定的宽度。副遮光部SLX1及SLX3分别具有大致一定的宽度。
在图示的例子中,衬垫SP在X-Y平面中与栅极布线G2和源极布线S2的交叉部重叠。衬垫遮光部EX以衬垫SP为中心各向同性地延伸。虽然没有详细叙述,但衬垫遮光部EX具有与主遮光部SLY1至SLY3及副遮光部SLX2一体地形成的部分。
开口部AP1至AP4在第1方向X上依次排列。开口部AP5至AP8在开口部AP1至AP4的各自的第2方向Y上排列。副遮光部SLX2位于开口部AP1至AP4与开口部AP5至AP8之间。主遮光部SLY1位于开口部AP1与开口部AP2之间及开口部AP5与开口部AP6之间。主遮光部SLY2位于开口部AP2与开口部AP3之间及开口部AP6与开口部AP7之间。主遮光部SLY3位于开口部AP3与开口部AP4之间及开口部AP7与开口部AP8之间。
在衬垫遮光部EX作为副遮光部SLX2的一部分的情况下,副遮光部SLX2具有开口部AP1与开口部AP5之间的沿着第2方向Y的宽度W1、开口部AP2与开口部AP6之间的沿着第2方向Y的宽度W2、开口部AP3与开口部AP7之间的沿着第2方向Y的宽度W3及开口部AP4与开口部AP8之间的沿着第2方向Y的宽度W4。宽度W2比宽度W1大。宽度W3比宽度W4大。
在开口部AP1至AP8处,分别配置有滤色部CF1至CF8。在一例中,在第2方向Y上排列的滤色部分别是相同颜色的滤色部。例如,滤色部CF1、CF4、CF5及CF8是绿色滤色部,滤色部CF2及CF6是蓝色滤色部,滤色部CF3及CF7是红色滤色部。
由于衬垫SP与衬垫遮光部EX对置,所以能够得到与在上述第5结构例中说明的结构同样的效果。
图13是表示遮光部SL及衬垫SP的第9结构例的平面图。
图13所示的第9结构例与图12所示的第8结构例相比,衬垫遮光部EX的形状不同。如果着眼于衬垫SP与开口部之间的距离,则衬垫SP与开口部AP1之间的第1距离L21比衬垫SP与开口部AP2之间的第2距离L22短。衬垫SP与开口部AP3之间的距离、衬垫SP与开口部AP6之间的距离及衬垫SP与开口部AP7之间的距离分别与第2距离L22等同。此外,衬垫SP与开口部AP4之间的距离、衬垫SP与开口部AP5之间的距离及衬垫SP与开口部AP8之间的距离分别与第1距离L21等同。将衬垫SP包围的8个开口部AP1至AP8中的开口部AP1、AP4、AP5及AP8具有最大的面积,开口部AP2、AP3、AP6及AP7具有最小的面积。在一例中,滤色部CF1及CF6是绿色滤色部,滤色部CF2及CF4是红色滤色部,滤色部CF3及CF5是蓝色滤色部。
根据这样的第9结构例,除了能够得到与第5结构例同样的效果以外,由于衬垫遮光部EX没有形成在比视感度较高的绿色的开口部,而形成在比较不醒目的红色及蓝色的开口部,所以能够进一步减小对显示品质的影响。
上述第1至第9结构例都能够组合,此外,第1至第4变形例都能够组合。
上述第1至第9结构例及第1至第4变形例都对于单位像素UP由在第1方向上排列的3个或4个色像素构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单位像素UP的结构并不限于这些。以下对单位像素UP的其他结构进行说明。
图14是表示单位像素UP的其他结构例的图。
即、单位像素UP由像素PXR1、像素PXG1、像素PXB、像素PXR2、像素PXG2及像素PXW构成。像素PXR1、像素PXG1及像素PXB在第1方向X上排列。像素PXR2、像素PXG2及像素PXW在第1方向X上排列。像素PXR1及像素PXR2在第2方向Y上排列,例如都是红色像素。像素PXG1及像素PXG2在第2方向Y上排列,例如都是绿色像素。像素PXB及像素PXW在第2方向Y上排列,例如像素PXB是蓝色像素,像素PXW是白色像素。另外,关于图中的各颜色像素,对于显示相同颜色的颜色像素施以相同的阴影来区别。
图15是表示单位像素UP的其他结构例的图。
即,单位像素UP由像素PXR1、像素PXG1、像素PXB、像素PXR2、像素PXG2及像素PXW构成。像素PXR1及像素PXG1在第2方向Y上排列。此外,像素PXR1及像素PXG1与像素PXB在第1方向X上排列。像素PXR2及像素PXG2在第2方向Y上排列。此外,像素PXR2及像素PXG2与像素PXW在第1方向X上排列。像素PXR1及像素PXR2在第2方向Y上排列,例如都是红色像素。像素PXG1及像素PXG2在第2方向Y上排列,例如都是绿色像素。像素PXB及像素PXW在第2方向Y上排列,例如像素PXB是蓝色像素,像素PXW是白色像素。另外,关于图中的各颜色像素,对于显示相同颜色的颜色像素施以相同的阴影来区别。
图16是表示单位像素UP的其他结构例的图。
即,单位像素UP具备在第1方向X上排列的3种像素(红色像素)PXR、像素(绿色像素)PXG、像素(蓝色像素)PXB。在单位像素UP中,第1行依次排列有3个像素PXR、像素PXG、像素PXB,第2行依次排列有3个像素PXB、像素PXR、像素PXG,第3行依次排列有3个像素PXG、像素PXB、像素PXR,第4行依次排列有3个像素PXB、像素PXR、像素PXG。另外,关于图中的各颜色像素,对于显示相同颜色的颜色像素施以相同的阴影来区别。
在图14至16所示的单位像素UP中,也能够通过采用在上述第1至第9结构例及第1至第4变形例中说明的遮光部SL,不导致显示品质的下降地形成用来配置衬垫SP的区域。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显示品质的下降的液晶显示装置。
以上通过例示说明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例示,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事实上,这些新的实施方式可以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体现;而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对这里给出的实施方式进行各种省略、替代及变更。权利要求书和其等同物包括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的这些形式或变更。

Claims (8)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具备:
第1基板;
第2基板,与上述第1基板对置;
液晶层,被保持在上述第1基板与上述第2基板之间;
第1主遮光部、第2主遮光部及第3主遮光部,在第1方向上依次排列;
第1副遮光部及第2副遮光部,在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依次排列;以及
衬垫,被配置在上述第1主遮光部和上述第1副遮光部交叉的交叉部所对置的位置,介于上述第1基板与上述第2基板之间;
对于上述第1副遮光部,上述第1主遮光部与上述第2主遮光部之间的沿着第2方向的宽度比上述第2主遮光部与上述第3主遮光部之间的沿着第2方向的宽度大;
对于上述第2副遮光部,上述第1主遮光部与上述第2主遮光部之间的沿着第2方向的宽度比上述第2主遮光部与上述第3主遮光部之间的沿着第2方向的宽度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还具备:
第1开口部,通过上述第1主遮光部及上述第2主遮光部和上述第1副遮光部及上述第2副遮光部被区划;以及
第2开口部,通过上述第2主遮光部及上述第3主遮光部和上述第1副遮光部及上述第2副遮光部被区划;
上述第1开口部与上述第2开口部相比向远离上述衬垫的一侧偏移。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上述第2副遮光部具备形成于上述第1基板的第1遮光膜、和形成于上述第2基板的第2遮光膜;
上述第1遮光膜在上述第1主遮光部与上述第2主遮光部之间在第1方向上延伸;
上述第2遮光膜在上述第1主遮光部与上述第2主遮光部之间中断,在上述第2主遮光部与上述第3主遮光部之间在第1方向上延伸。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上述第2副遮光部具备形成于上述第2基板的第2遮光膜;
上述第2遮光膜的上述第1主遮光部与上述第2主遮光部之间的沿着第2方向的宽度比上述第2主遮光部与上述第3主遮光部之间的沿着第2方向的宽度小。
5.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具备:
第1基板;
第2基板,与上述第1基板对置;
液晶层,被保持在上述第1基板与上述第2基板之间;
第1主遮光部及第2主遮光部,在第1方向上依次排列;
第1副遮光部、第2副遮光部及第3副遮光部,在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依次排列;以及
衬垫,配置在上述第1主遮光部和上述第1副遮光部交叉的交叉部所对置的位置,介于上述第1基板与上述第2基板之间;
对于上述第1主遮光部,上述第1副遮光部与上述第2副遮光部之间的沿着第1方向的宽度比上述第2副遮光部与上述第3副遮光部之间的沿着第1方向的宽度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对于上述第2主遮光部,上述第1副遮光部与上述第2副遮光部之间的沿着第1方向的宽度比上述第2副遮光部与上述第3副遮光部之间的沿着第1方向的宽度小。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还具备:
第1开口部,通过上述第1主遮光部及上述第2主遮光部和上述第1副遮光部及上述第2副遮光部被区划;以及
第2开口部,通过上述第1主遮光部及上述第2主遮光部和上述第2副遮光部及上述第3副遮光部被区划;
上述第1开口部的沿着第1方向的宽度比上述第2开口部的沿着第1方向的宽度大。
8.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具备:
第1基板;
第2基板,与上述第1基板对置;
液晶层,被保持在上述第1基板与上述第2基板之间;
遮光部,在上述第2基板与上述液晶层之间,将在第1方向上依次排列的第1至第4开口部区划,并且将在上述第1开口部的第2方向上排列的第5开口部及在上述第4开口部的第2方向上排列的第6开口部区划,并且具有延伸到上述第5开口部与上述第6开口部之间且在上述第2开口部及上述第3开口部的第2方向上排列的区域的延伸部;
形成于上述第1基板,与上述第1至第4开口部分别对置的第1至第4像素、与上述第5开口部对置的第5像素、与上述第6开口部对置的第6像素、排列在上述第2像素的上述第2方向上并位于上述第5像素与上述第6像素之间的第7像素、排列在上述第3像素的上述第2方向上并位于上述第7像素与上述第6像素之间的第8像素;以及
衬垫,配置在与上述延伸部对置的位置,介于上述第1基板与上述第2基板之间,
上述延伸部将上述第7像素以及上述第8像素的全区域遮光,
上述衬垫位于上述第7像素与上述第8像素的边界。
CN201510993529.2A 2014-12-25 2015-12-25 液晶显示装置 Active CN1057392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62276 2014-12-25
JP2014262276 2014-12-25
JP2015189312A JP2016122175A (ja) 2014-12-25 2015-09-28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5-189312 2015-09-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39204A CN105739204A (zh) 2016-07-06
CN105739204B true CN105739204B (zh) 2019-10-01

Family

ID=56163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93529.2A Active CN105739204B (zh) 2014-12-25 2015-12-25 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429688B2 (zh)
CN (1) CN1057392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02724A1 (ja) * 2015-06-30 2017-01-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US10928668B2 (en) * 2015-10-27 2021-02-23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lack matrix, color filter and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sam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8008454A1 (ja) * 2016-07-04 2018-01-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JP6776060B2 (ja) 2016-08-29 2020-10-28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JP2019066505A (ja) * 2017-09-28 2019-04-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KR102473302B1 (ko) * 2017-12-26 2022-12-0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4973943A (zh) * 2019-04-03 2022-08-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693265B2 (en) 2021-05-26 2023-07-04 Meta Platforms Technologies, Llc Polarization modulator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1938A (zh) * 2006-12-01 2008-06-04 统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显示系统
KR100851181B1 (ko) * 2007-04-11 2008-08-0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CN101419366A (zh) * 2007-10-24 2009-04-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晶装置以及具备它的电子设备
CN102346339A (zh) * 2010-07-21 2012-02-08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CN103513470A (zh) * 2012-06-20 2014-01-1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CN104020605A (zh) * 2014-04-22 2014-09-0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61913B2 (ja) * 2008-07-19 2011-03-30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5732331B2 (ja) 2011-06-27 2015-06-1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KR101994972B1 (ko) 2012-06-20 2019-07-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WO2014013961A1 (ja) * 2012-07-19 2014-01-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US9239501B2 (en) * 2012-07-26 2016-01-19 Innocom Technology(Shenzhen)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2098304B1 (ko) * 2013-12-10 2020-05-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15206819A (ja) * 2014-04-17 2015-11-1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04199211A (zh) 2014-08-08 2014-12-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JP6427403B2 (ja) * 2014-12-15 2018-11-21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1938A (zh) * 2006-12-01 2008-06-04 统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显示系统
KR100851181B1 (ko) * 2007-04-11 2008-08-0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CN101419366A (zh) * 2007-10-24 2009-04-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晶装置以及具备它的电子设备
CN102346339A (zh) * 2010-07-21 2012-02-08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CN103513470A (zh) * 2012-06-20 2014-01-1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CN104020605A (zh) * 2014-04-22 2014-09-0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187717A1 (en) 2016-06-30
CN105739204A (zh) 2016-07-06
US10429688B2 (en) 2019-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39204B (zh) 液晶显示装置
JP5530987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101960652B1 (ko) 어레이 기판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WO2018168682A1 (ja) 位置入力機能付き表示装置
JP5906043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5526085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6640252B2 (ja) 液晶パネル
JP2015111190A (ja) 表示装置
JP2013190703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7097281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6085365A (ja) 表示装置
US958838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n auxiliary capacitance line with a branch portion
JP2016122175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170146846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O2018150989A1 (ja) 位置入力機能付き表示装置
JP2016114741A (ja) 表示装置
JP5520896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5079206A (ja) 表示装置
JP7219648B2 (ja) センサ付き表示装置
JP2016118639A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
TWI679565B (zh) 觸控面板
WO2016136662A1 (ja) タッチセンサ付き表示装置
JP2014186135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7073118B2 (ja)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用基板
US10871670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position input fun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