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05904A - 宽度测量装置以及宽度测量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宽度测量装置以及宽度测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05904A
CN105705904A CN201480061486.8A CN201480061486A CN105705904A CN 105705904 A CN105705904 A CN 105705904A CN 201480061486 A CN201480061486 A CN 201480061486A CN 105705904 A CN105705904 A CN 1057059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dth
packing container
state
junction surface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6148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奈良晃宽
高桥秀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Fine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Fine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Fine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Fine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7059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059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7/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vibr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2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 G01B21/02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 G01B21/06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asuring length or width of objects while mov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9/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Visualisation of the interior of objects by transmitting ultrasonic or sonic waves through the object
    • G01N29/04Analysing solids
    • G01N29/11Analysing solids by measuring attenuation of acoustic wav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91/00Indexing codes associated with group G01N29/00
    • G01N2291/02Indexing codes associated with the analysed material
    • G01N2291/028Material parameters
    • G01N2291/02854Length, thickne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Waves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coustic Means (AREA)

Abstract

宽度测量装置(10)具有:搬送装置(11)、超声波传感器(15)、控制装置(20)以及脉冲串信号发生器(25)。超声波传感器(15)由发射探头(15a)和接收探头(15b)构成,所述发射探头(15a)通过来自脉冲串信号发生器(25)的驱动信号发射超声波,所述接收探头(15b)接收从发射探头(15a)发射的超声波。CPU(21)根据超声波传感器(15)检测包装容器(30)时的超声波的强度变化检测出从包装容器(30)的被测量部的一端通过发射探头(15a)和接收探头(15b)之间到被测量部的另一端通过发射探头(15a)和接收探头(15b)之间为止的、搬送装置(11)对包装容器(30)的移动距离,基于检测出的所述移动距离检测出被检测部的宽度。

Description

宽度测量装置以及宽度测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宽度测量装置以及宽度测量方法,其测量将片材部件接合而形成的包装容器的接合部、由不同种材料等形成的被测量部的宽度。
背景技术
以往,将蒸煮食品、饮用水等以密封状态收纳于袋式包装容器。该包装容器是通过熔敷、粘接等将片材部件(也包含薄膜部件)的周缘部进行接合而形成为袋状,将收纳物收纳于内部后,将开口部封闭。由于这样的包装容器的接合部的宽度过短,如果在接合部发生剥离,收纳于包装容器内的收纳物就有可能漏出,所以在制造阶段对接合部进行检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该检查采用检查装置进行,所述检查装置具有移动包装容器的移动装置、光源、摄像机、图像处理部、显示部等。在该情况下,利用移动装置将包装容器在载物台上移动,期间用光源照射包装容器的同时,利用摄像机进行拍摄。然后,被拍摄的图像在图像处理部经过规定的处理后,在显示部显示,基于该处理过的图像数据求出接合部的宽度。另外,为了容易对包装容器的表面进行拍摄,该检查装置在载物台上设置了引导部,使移动的包装容器的中央向上方隆起,并且使从空气压缩机喷出的空气从上方向包装容器的两侧部分喷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368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的现有方法中,因为要基于摄像机所拍摄的包装容器的表面测量接合部的宽度,所以根据构成包装容器的材料、亮度、色彩、光源的角度等,会在图像上产生差异,因而存在难以准确测量的问题。另外,作为构成包装容器的材料可采用塑料、金属、纸等,但也有将这些材料组合而成的包装容器。在测量由这些多种材料构成的包装容器的局部的宽度的情况下,同样地,如果在外观上没有变化,则无法用上述的现有方法进行测量。此外,因为只基于包装容器的表面进行测量,所以即使接合部存在被剥离的部分,也将无法检测出该剥离部分。此外,由于构成检查装置的各装置的数量较多,所以存在装置变得复杂并且价格变得昂贵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应对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宽度测量装置以及宽度测量方法,能够不局限于构成包装容器的材料种类、材料特性、测量条件等而准确地测量被测量部的宽度,而且能够使装置的结构简化。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对本发明的各结构部件的描述中,为了使本发明易于理解,将实施方式的对应部位的附图标记标注在了括弧内,但是本发明的结构部件,不应该被限定地解读为由实施方式的附图标记表示的对应部位的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一种宽度测量装置,所述宽度测量装置测量将片材部件接合而形成的包装容器(30)的规定的被测量部的宽度,具有:超声波传感器(15),其具有发射超声波的发射探头(15a)和与发射探头对置配置的接收从发射探头发射的超声波的接收探头(15b);驱动单元(25),其向发射探头输出驱动信号来驱动发射探头;搬送装置(11,40),其搬送包装容器,使被测量部通过发射探头与接收探头之间;
宽度检测单元(21,S12,S16,18,S16’),其基于接收探头所接收的超声波的强度的变化,检测从被测量部的一端通过发射探头与接收探头之间到被测量部的另一端通过发射探头与接收探头之间为止的搬送装置对包装容器的移动距离(c),根据检测出的包装容器的所述移动距离来确定被测量部的宽度(x)。
在该情况下,包装容器是具有在周缘部接合有片材部件的接合部(32a,32b,32c)和在周缘部的内侧没有接合片材部件的非接合部(33)的、在内部形成空间的包装容器,被测量部例如是接合部。另外,也可以是,在构成包装容器的材料中有由一部分不同种材料构成的部分,被测量部是由该不同种材料构成的部分。
上述本发明的特征为,隔着由搬送装置搬送的包装容器配置超声波传感器的发射探头和接收探头。因此,能够根据发射探头发射、接收探头接收的超声波的强度(穿透波的振幅)检测出包装容器是否到达了发射探头与接收探头之间,还能够检测出超声波穿透了包装容器的哪个部分。论性质而言,超声波在穿透包装容器时会发生衰减,并且,在包装容器的内部存在空气的情况下,与不存在空气的情况相比更难穿透。利用该性质,宽度检测单元根据接收探头接收的超声波的强度变化检测出从被测量部的一端通过发射探头与接收探头之间到被测量部的另一端通过发射探头与接收探头之间为止的、搬送装置对包装容器的移动距离,根据检测出的包装容器的所述移动距离来确定被测量部的宽度。因此,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特征,不受构成包装容器的材料种类、材料特性、测量条件等的限制,能够准确地测量被测量部的宽度。另外,在本发明中,仅基于来自接收探头的超声波的强度变化检测被测量部的宽度,所以能够简化宽度测量装置的结构。
此外,构成包装容器的材料只要是超声波能够穿透的材料即可,一般情况下,除了用于袋产品的包装容器的塑料片材之外,还可以是光无法穿透的铝片材、纸等。另外,即使测量地点是黑暗的场所,也不会对测量产生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搬送装置对包装容器的移动距离例如以下述方式进行检测。第一方法是,基于接收探头所接收的超声波的强度变化,检测从被测量部的一端通过发射探头与接收探头之间到被测量部的另一端通过发射探头与接收探头之间为止的时间,将检测出的该通过时间与包装容器的移动速度相乘,从而计算出包装容器的移动距离。在该情况下,如果搬送装置使包装容器始终以预先确定的固定的速度移动,则可以将所述固定的速度作为所述包装容器的移动速度来使用。另外,如果搬送装置可变地设定包装容器的移动速度,则可以在检测出包装容器的移动速度后,将所述检测出的移动速度作为包装容器的移动速度来使用,或者,可以将所述设定的移动速度本身作为包装容器的移动速度来使用。第二方法是直接检测包装容器的移动距离的方法。在该情况下,如果搬送包装容器的搬送部件(例如,传送带)是由马达驱动,则可以基于接收探头接收的超声波的强度变化,检测从被测量部的一端通过发射探头与接收探头之间到被测量部的另一端通过发射探头与接收探头之间为止的马达的旋转角度,并将所述检测出的旋转角度与对应于马达的单位旋转角度的搬送部件的搬送距离相乘,从而计算出包装容器的移动距离。另外,也可以在搬送装置上沿着移动方向每隔规定距离设置多个孔、记号等,并且设置检测孔、记号等的传感器,通过将所述规定距离与从被测量部的一端通过发射探头与接收探头之间到被测量部的另一端通过发射探头与接收探头之间为止的传感器所检测出的孔、记号等的数量相乘,计算出包装容器的移动距离。
另外,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在于,
宽度检测单元基于接收探头所接收的超声波的强度,区分成未检出状态(STO)、中央部检出状态(ST2,ST6)、非接合部检出状态(ST4)、外侧端部检出状态(ST1,ST7)、内侧端部检出状态(ST3,ST5)来检测包装容器的多个部分,利用区分出的所述检出状态,检测所述接合部的宽度,所述未检出状态是因所述包装容器不存在而所述超声波的强度强的、未检测出包装容器的状态,所述中央部检出状态是超声波的强度小于未检出状态的、检测出接合部的中央部的状态,所述非接合部检出状态是超声波的强度小于中央部检出状态的、检测出非接合部的状态,所述外侧端部检出状态是处于未检出状态与中央部检出状态之间的状态,且是超声波的强度发生变化的、检测出接合部的外侧端部的状态,所述内侧端部检出状态是处于中央部检出状态与非接合部检出状态之间的状态,且是超声波的强度发生变化的、检测出接合部的内侧端部的状态。
在该情况下,被检测的接合部的所述宽度例如是外侧端部与中央部的总宽度、中央部的宽度、中央部与内侧端部的总宽度、从外侧端部到内侧端部为止的宽度、或从外侧端部的中间位置到内侧端部的中间位置为止的宽度。根据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包装容器中接合部的外侧端部、接合部的中央部、接合部的内侧端部以及非接合部这些多个部分,可基于接收探头所接收的超声波的强度而被明确地检测出,所以能精度良好地检测出接合部的宽度。
另外,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在于,还具有基于接收探头所接收的超声波的强度来检测接合部内的剥离的剥离检测单元(21、步骤S18)。在接合部内存在剥离的情况下,超声波在该部分大幅衰减。因此,剥离检测单元能够利用超声波的该衰减,基于接收探头所接收的超声波的强度来检测接合部内的剥离。其结果是,根据本发明的其它特征,除了接合部的宽度,还能够准确地检测出接合部内的剥离。
另外,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在于,驱动单元将脉冲串信号作为驱动信号向发射探头输出。由此,发射探头隔着时间间隔被驱动而发射超声波,发射探头的振动变得间歇而非连续,所以能够提高发射探头的耐久性。
另外,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在于,所述脉冲串信号的周期与搬送装置对包装容器的移动速度成反比。由此,在搬送装置对包装容器的移动速度快时,脉冲串信号的产生频率变高,在所述移动速度慢时,脉冲串信号的产生频率变低。因此,在宽度确定单元基于超声波的强度变化来检测包装容器的移动距离时,即使包装容器的移动速度发生变化,还是利用相同数目的脉冲串信号检测移动距离,因此,始终以相同精度检测包装容器的移动距离,被测量部的宽度始终以准确的精度检测出。
此外,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在于,还具有倾斜角度检测单元(16,17,21,S12,S14,18,S14’),其检测被测量部(接合部,不同种材料部分等)的宽度方向相对于由搬送装置搬送的包装容器的搬送方向的倾斜角度(θ),
宽度检测单元将检测出的包装容器的所述移动距离和由倾斜角度检测单元检测出的倾斜角度结合进行处理,从而确定被测量部的宽度。
在该情况下,倾斜角度检测单元可包括一对前端检测传感器(16,17)和倾斜角度计算单元(21,S12,S14,18,S14’),一对前端检测传感器在与包装容器的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隔着规定的距离(a)配置,分别检测包装容器的移动方向上的两个前端,倾斜角度计算单元检测从由一对前端检测传感器当中的一方的前端检测传感器检测出包装容器的在移动方向上的两个前端当中的一方的前端到由一对前端检测传感器当中的另一方的前端检测传感器检测出包装容器的在移动方向上的两个前端当中的另一方的前端为止的、搬送装置对包装容器的移动距离(b),利用检测出的包装容器的所述移动距离和一对前端检测传感器间的规定的距离来计算被测量部的宽度方向的倾斜角度。该情况下的包装容器的移动距离,也是根据所述一对前端检测传感器的前端检测,通过前述的第一以及第二方法检测出。由此,即使在搬送装置以被测量部的宽度方向相对于包装容器的搬送方向倾斜的状态搬送包装容器的情况下,被测量部的宽度也能够以良好的精度被检测出。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测量包装容器中规定的被测量部的宽度的宽度测量装置,还能够作为测量包装容器中规定的被测量部的宽度的宽度测量方法的发明来实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宽度测量装置的概要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宽度测量装置的结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由图2的CPU执行的宽度测量程序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图3的宽度测量程序的搬送速度检测过程的具体内容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图3的宽度测量程序的倾斜角度检测过程的具体内容的流程图。
图6A是表示图3的宽度测量程序的宽度检测过程的一部分具体内容的流程图。
图6B是表示图3的宽度测量程序的宽度检测过程的其它部分具体内容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图3的宽度测量程序的剥离检测过程的具体内容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从编码器输出的编码器脉冲列信号、向发射探头提供的脉冲串信号、以及从接收探头输出的接收信号的时间图。
图9是表示由搬送装置搬送的包装容器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被搬送的包装容器的移动距离与超声波的强度的关系的图表。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由图2的CPU执行的宽度测量程序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图11的宽度测量程序的倾斜角度检测过程的具体内容的流程图。
图13A是表示图11的宽度测量程序的宽度检测过程的一部分具体内容的流程图。
图13B是表示图11的宽度测量程序的宽度检测过程的其它部分具体内容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变形例的利用搬送装置搬送包装容器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a.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表示利用宽度测量装置10测量包装容器30的接合部32a、32c的状态。在以下的说明中,上下、前后、左右各方向基于图1中的方向,将图1的左下方作为前方,将右上方作为后方。如图1所示,宽度测量装置10具有:搬送装置11、超声波传感器15、由一对边缘传感器16、17构成的角度检测传感器、编码器18。在搬送装置11中,在前后保持间隔且平行配置的一对旋转轴12a、12b的左右两侧分别架设一对环形带13a、13b来构成主体,旋转轴12a连接有驱动马达14。
因此,当驱动马达14工作时,在从右侧观察的状态下,旋转轴12a朝逆时针旋转方向旋转,环形带13a、13b以位于上方的部分从后方向前方移动且位于下方的部分从前方向后方移动的方式行进。从动于该环形带13a、13b的行进,旋转轴12b也朝与旋转轴12a相同的方向旋转。另外,在环形带13a、13b之间设置有空间,如果将包装容器30横跨地载置在环形带13a、13b的位于上方的部分的后部,包装容器30会以上表面的整个面以及下表面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开放的状态朝前方被搬送。
超声波传感器15由发射超声波的发射探头15a和接收发射探头15a发射的超声波的接收探头15b构成。发射探头15a由施加电压时发生振动的压电元件构成,当被施加规定的电压时,通过反复进行伸缩及膨胀产生振动来发出超声波。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图8所示的脉冲串信号驱动而产生与该脉冲串信号对应的超声波。该脉冲串信号是以规定的时间间隔周期性地产生的正弦波信号,正弦波信号的振幅从产生时起逐渐增大,之后逐渐减小。为了提高检测分辨率,该正弦波信号的频率优选较高,优选为100KHz以上的频率。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发射探头15a产生的超声波是以规定的时间间隔产生的、由100KHz以上的正弦波波形群构成的脉冲串波。另外,关于脉冲串信号及脉冲串波的周期,后面将进行详细叙述。接收探头15b与发射探头15a同样地由压电元件构成,接收超声波而发生振动。并且,接收探头15b将因该振动而产生的位移转换为图8所示的接收信号(电压信号),作为超声波信号进行输出。
发射探头15a在环形带13a、13b间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配置在比前后方向上的中央稍微靠近前部的部分的上方,接收探头15b保持着使包装容器30通过接收探头15b与发射探头15a之间的间隔,配置在发射探头15a的下方。具体而言,发射探头15a的下端部位于距环形带13a、13b中位于上方的部分的上表面规定距离(例如,20mm左右)的上方。接收探头15b的上端部位于距环形带13a、13b中位于上方的部分的下表面规定距离(例如,20mm左右)的下方。另外,发射探头15a中的发射超声波的面与接收探头15b中的接收超声波的面对置。该超声波传感器15用于通过后述的程序处理来检测载置于环形带13a、13b上的包装容器30的接合部32a、32b、32c的宽度x。
角度检测传感器由在左右保持着间隔而配置的一对边缘传感器16、17构成。作为边缘传感器16、17,只要是能够以非接触方式检测出包装容器30的前端部的传感器即可,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光传感器。边缘传感器16由产生光的发光元件16a和接收发光元件16a所发出的光的受光元件16b构成,受光元件16b输出与受光量相应的受光信号。边缘传感器17由与边缘传感器16的发光元件16a以及受光元件16b相同的发光元件17a以及受光元件17b构成,具有与边缘传感器16相同的功能。这些边缘传感器16、17用于通过后述的程序处理来检测相对于载置于环形带13a、13b上的包装容器30的搬送方向的包装容器30的接合部32a、32b、32c的宽度方向的倾斜角度θ。
边缘传感器16、17分别被配置在环形带13a、13b间的左右两侧部分,且位于比超声波传感器15稍微靠后方的位置。并且,发光元件16a、17a被配置成与超声波传感器15的发射探头15a高度相同,受光元件16b、17b被配置成与超声波传感器15的接收探头15b高度相同。另外,发光元件16a、17a中的发光面与受光元件16b、17b中的受光面分别对置。连接发光元件16a与受光元件16b的直线与环形带13a、13b中位于上方的部分的上表面相交而得出交点,连接发光元件17a与受光元件17b的直线与环形带13a、13b中位于上方的部分的上表面相交而得出交点,将上述两个交点连接的直线与环形带13a、13b的移动方向正交,两个交点间的距离是图9所示的a。
编码器18设置于旋转轴12a的附近,检测旋转轴12a的旋转,并产生与该旋转相应的脉冲列信号。虽然未被图示,该编码器18的构成为,将发光部与光接收部对置配置,在之间配置有安装于旋转轴12a的、形成有使发光部产生的光断续的多个缝隙的圆盘。多个缝隙沿着圆盘的周向被等间隔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将缝隙数设为SNo。编码器18输出与因圆盘的旋转而产生的光的断续相对应且由光接收部检测出的脉冲列信号(参照图8)。该脉冲列信号通过后述的程序处理,用于检测包装容器30的搬送速度V。
宽度测量装置10具有图2所示的控制装置20。控制装置20具有构成计算机装置的CPU21、存储部22以及计时器23。CPU21执行图3的宽度测量程序,该宽度测量程序包括图4的搬送速度检测过程、图5的倾斜角度检测过程、图6A、6B的宽度测量过程以及图7的剥离检测过程。存储部22具有ROM、RAM、硬盘、闪存等。ROM、硬盘、闪存等存储有包含所述宽度测量程序的各种程序。RAM临时存储程序执行时需要的数据。计时器23每隔规定的短时间To向CPU21输出脉冲信号(时钟信号),使CPU21每隔短时间To执行上述宽度测量程序。
控制装置20连接有信号处理部24。信号处理部24在控制装置20的工作控制下进行工作,除频率、振幅、波长等信息之外,还将脉冲串信号的产生时刻提供给脉冲串信号发生器25。尤其是,关于脉冲串信号的产生时刻,控制装置20对来自编码器18的脉冲列信号的脉冲数进行计数,通过数出规定数目的脉冲(例如,数个脉冲),与脉冲的上升时刻同步地对脉冲串信号发生器25发出开始产生脉冲串信号的指示。因此,脉冲串信号发生器25在来自编码器18的脉冲列信号的每个规定周期,与脉冲的上升时刻同步地,向发射探头15a输出上述脉冲串信号。
另外,将由接收探头15b接收并且由前置放大器26增幅的超声波信号向信号处理部24输入。然后,信号处理部24将输入的超声波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向控制装置20输出。如图8所示,通过这些编码器18、控制装置20、信号处理部24、脉冲串信号发生器25、发射探头15a、接收探头15b以及前置放大器26的动作,发射探头15a与由编码器18输出的脉冲列信号同步地产生与脉冲串信号对应的断续的超声波(脉冲串波)。接着,接收探头15b将与自所述超声波的产生起延迟了规定的短时间而传播过来的超声波对应的超声波信号向前置放大器26输出,并且,表示该超声波信号的采样值的数字数据被提供给控制装置20。在该情况下,将各脉冲串信号的产生时刻设为T0,将向控制装置20提供各超声波信号的采样值的提供开始时刻以及提供结束时刻分别设为T1、T2。需要说明的是,各脉冲串信号的产生时刻T0是能够基于从编码器18输出的脉冲列信号掌握的时刻。采样值的提供开始时刻T1是在所述产生时刻T0加上超声波从发射探头15a传播到接收探头15b的时间的时刻。另外,采样值的提供结束时刻T2是在所述提供开始时刻T1加上产生一次脉冲串信号的时间的时刻。因此,所述提供开始时刻T1以及提供结束时刻T2也是能够基于所述产生时刻T0掌握的时刻。
另外,控制装置20还连接有驱动马达14、编码器18、角度检测传感器驱动源27以及受光元件16b、17b。驱动马达14在CPU21的工作控制下工作。编码器18向控制装置20输出与旋转轴12a的旋转相应的脉冲列信号。角度检测传感器驱动源27也在CPU21的工作控制下工作,使发光元件16a、17a发光。与来自受光元件16b、17b的受光量相应的受光信号通过控制装置20内省略图示的数字转换器被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向CPU21提供。
控制装置20还连接有显示装置28以及操作部29。显示装置28在CPU21的工作控制下显示各种信息。操作部29由键盘、鼠标等构成,用于输入与被检查物有关的各种信息、包装容器30的搬送速度(即,驱动马达14的旋转速度)等测量条件。
在利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宽度测量装置10进行有关包装容器30的测量的情况下,作业者操作操作部29使宽度测量装置10开始工作。通过开始工作的该操作,CPU21通过未图示的程序处理使驱动马达14、超声波传感器15、边缘传感器16、17、编码器18、信号处理部24、脉冲串信号发生器25、角度检测传感器驱动源27以及显示装置28开始工作。
通过开始工作,驱动马达14开始以设定的速度旋转,使搬送装置11的环形带13a、13b以设定的速度行进。该设定的驱动马达14的旋转速度以及环形带13a、13b的行进速度可以是固定的一定速度,但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操作部29的操作能够被可变地设定。信号处理部24以及脉冲串信号发生器25也开始工作,发射探头15a接收从脉冲串信号发生器25断续地提供的脉冲串信号,开始断续地产生超声波。接收探头15b开始经由前置放大器26向信号处理部24输出与接收到的超声波对应的超声波信号。信号处理部24开始向控制装置20断续地提供该超声波信号的采样值。角度检测传感器驱动源27开始使发光元件16a、17a发光。受光元件16b、17b开始向控制装置20提供与受光量相应的受光信号,并在控制装置20内,受光信号被数字转换成数字信号,开始向控制装置20提供。另外,来自编码器18的脉冲列信号也开始向控制装置20提供。另外,计时器23开始每隔短时间To输出时钟信号,CPU21响应该时钟信号,开始每隔短时间To执行图3的宽度测量程序。
接下来,作业者将多个包装容器30隔着间隔依次载置于环形带13a、13b的后端侧。该包装容器30用于收纳蒸煮食品,通过将细长矩形的塑料薄膜折叠重合,并将其短边缘部的一方之外的边缘部加热压合而形成。因此,包装容器30形成为扁平的袋状,在除了开口部31的外周部形成有接合部32a、32b、32c,并在中央形成有收纳部33。在检测接合部32a、32c的宽度时,以开口部31侧部分与接合部32b侧部分位于环形带13a、13b的上表面且接合部32a、32c的延伸方向与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式,将包装容器30载置于环形带13a、13b。因此,在该情况下,包装容器30以接合部32a、32c的延伸方向与搬送方向正交(即,使接合部32a、32c的宽度方向与搬送方向平行)的方式通过环形带13a、13b从后方向前方搬送。另外,在检测接合部32b的宽度时,以接合部32a、32c侧部分位于环形带13a、13b的上表面且接合部32b的延伸方向与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式,将包装容器30载置于环形带13a、13b上。因此,在该情况下,包装容器30以接合部32b的延伸方向与搬送方向正交(即,接合部32b的宽度方向与搬送方向平行)的方式通过环形带13a、13b从后方向前方搬送。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不使接合部32a、32b、32c的宽度方向与搬送方向准确地平行,通过后述的利用倾斜角度的修正,接合部32a、32c的宽度也能被准确地检测出。
所述宽度测量程序从图3的步骤S10开始执行,CPU21在步骤S12执行搬送速度检测过程。该搬送速度检测过程是检测环形带13a、13b对包装容器30的搬送速度V的处理,从图4的步骤S100开始,CPU21在步骤S102输入有作为编码器18的输出信号的脉冲列信号(编码器输出值),并更新编码器输出数据群。该编码器输出数据群是由所述输入处理输入的当前的编码器输出值、和由过去的所述输入处理输入的过去的多个编码器输出值构成的数据群,在存储部22的RAM中,作为编码器输出数据群始终存储有从当前到过去的规定数目的编码器输出值。并且,每次执行该步骤S102的处理时,编码器输出数据群中最原始的编码器输出值将被消除,输入的所述新编码器输出值作为当前的编码器输出值被更新存储。需要说明的是,该编码器输出数据群在控制装置20开始工作时全部被初始化为低电平。
在所述步骤S102的处理后,CPU21在步骤S104判断是否从编码器18输入了新的脉冲。在该情况下,参照存储于所述RAM的编码器输出数据群,根据来自编码器18的脉冲列信号是否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来判断是否有新的脉冲输入。如果没有新的脉冲输入,CPU21在步骤S104判定为“否”,进至步骤S108。在步骤S108中,通过向用于计算搬送速度V的时间计数值TC1加“1”,使时间计数值TC1增加“1”。需要说明的是,该时间计数值TC1在控制装置20开始启动时被初始化为“0”。
接下来,CPU21在步骤S110判断脉冲数PN是否在规定数目PNo(例如,缝隙数SNo的若干倍)以上。需要说明的是,该脉冲数PN是用于对从编码器18输入的脉冲数进行计数的变量,在控制装置20开始工作时被初始化为“0”。如果脉冲数PN不在规定数目PNo以上,则CPU21在步骤S110判定为“否”,并在步骤S118结束搬送速度检测过程的执行,返回图3的宽度测量程序的执行,在步骤S14~S32的处理之后,在步骤S34结束宽度测量程序的执行。
然后,每当时钟信号再次从计时器23向CPU21输入,CPU21开始执行图3的宽度测量程序,执行步骤S12的搬送速度检测过程。在该情况下,同样地,直到从编码器18输入新的脉冲为止,CPU21在图4的步骤S102输入编码器输出值并更新编码器输出数据群,基于在步骤S104、S110判定的“否”,反复执行步骤S108的处理。在该状态下,时间计数值TC1每次增加“1”,并且编码器输出数据群被依次更新。
另一方面,当从编码器18输入新的脉冲时,CPU21在步骤S104判定为“是”,在步骤S106向脉冲数PN加“1”。然后,CPU21通过前述步骤S108的处理,将时间计数值TC1每次增加“1”。通过执行这样的搬送速度检测过程,每当从编码器18向CPU21输入新的脉冲时,脉冲数PN每次增加“1”。
然后,当脉冲数PN成为规定数目PNo以上时,CPU21在步骤S110判定为“是”,执行步骤S112、S114的处理。在步骤S112中,利用时间计数值TC1,通过进行下述算式1的计算,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的旋转轴12a的旋转数,即旋转轴12a的旋转速度N。
[算式1]
N = P N o S N o · T C 1 · T o
该算式1是通过用从编码器18输出规定数目PNo的脉冲的时间TC1·To除以所述时间TC1·To内的旋转轴12a的旋转数PNo/SNo来计算旋转速度N的运算式。需要说明的是,值SNo是设置于编码器18的圆盘的缝隙的数目,值To是来自计时器23的时钟信号的周期,所述规定数目PNo以及值SNo、To均是预先确定的常量。
另外,在步骤S114中,利用所述计算出的旋转轴12a的旋转速度N,通过进行下述算式2的计算来计算单位时间内的环形带13a、13b的移动速度,即包装容器30的搬送速度V。
[算式2]
V=2π·ro·N
该算式2是通过向旋转轴12a每旋转一周时的环形带13a、13b的移动距离(即,包装容器30的搬送距离)2π·ro乘以旋转轴12a的旋转速度N来计算包装容器30的搬送速度V的运算式。需要说明的是,值ro是旋转轴12a的半径,是预先确定的常量。
在所述步骤S114的处理之后,CPU21在步骤S116将脉冲数PN以及时间计数值TC1分别清“0”。然后,在步骤S118结束搬送速度检测过程的执行。如此,通过执行搬送速度检测过程,每当脉冲数PN达到规定数目PNo时,即每当从编码器18输出规定数目PNo的脉冲时,包装容器30的搬送速度V就会被计算更新。但是,在驱动马达14的旋转速度始终稳定的情况下,也可以在除初次以外的第二次以后计算出搬送速度V后,不执行之后的搬送速度检测过程,而是继续使用计算出的前述搬送速度V。
接下来,对载置于环形带13a、13b上的包装容器30的倾斜角度θ的检测进行说明。该倾斜角度θ通过执行上述图3的步骤S14的倾斜角度检测过程来检测,步骤S14的倾斜角度检测过程位于步骤S12的搬送速度检测过程之后。与前述搬送速度检测过程相同,该倾斜角度检测过程也是在每当从计时器23向CPU21输入时钟信号时执行。
在对该倾斜角度检测过程的处理进行说明之前,先对包装容器30的倾斜角度θ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在测量包装容器30的接合部32a、32b、32c的宽度x的情况下,作业者将包装容器30载置于环形带13a、13b的后端侧。在该情况下,以包装容器30的边缘(接合部32a、32c或接合部32b)的延伸方向与包装容器30的搬送方向即环形带13a、13b的移动方向准确地正交的方式将包装容器30载置于环形带13a、13b上是困难的。即,即使想要以边缘的延伸方向与包装容器30的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式将包装容器30载置于环形带13a、13b上,通常,包装容器30的边缘的延伸方向也会相对于与包装容器30的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稍微倾斜。换言之,包装容器30的被测量的接合部32a、32b、32c的宽度方向会相对于包装容器30的搬送方向倾斜。
图9表示试图以接合部32a、32c的延伸方向与包装容器30的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式将包装容器30载置于环形带13a、13b上的情况,用θ表示倾斜角度。需要说明的是,试图以接合部32b的延伸方向与包装容器30的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式将包装容器30载置于环形带13a、13b上的情况也是同样的。然后,当包装容器30以倾斜倾斜角度θ的状态被载置于环形带13a、13b上时,具体如后所述,由超声波传感器15检测出的包装容器30的宽度是包装容器30的搬送方向上的宽度,所以包装容器30的接合部32a、32b、32c的宽度被作为大于实际宽度x的宽度c检测出。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检测出包装容器30的倾斜角度θ,将由超声波传感器15检测出的宽度c利用倾斜角度θ进行修正,求出包装容器30的接合部32a、32c的实际宽度x。
图3的步骤S14的倾斜角度检测过程从图5的步骤S200开始,CPU21在步骤S202输入有已对来自受光元件16b、17b的受光信号进行了数字转换的受光量数据,并将受光量数据群更新。该受光量数据群是由所述输入处理输入的当前的受光量数据和由过去的所述输入处理输入的过去多个受光量数据构成的数据群,在存储部22的RAM中始终存储有从当前至过去的规定数目的受光量数据。每当执行该步骤S202的处理时,受光量数据群中最原始的受光量数据被消除,输入的所述新受光量作为当前的受光量数据被更新存储。需要说明的是,该受光量数据群在控制装置20开始工作时全部被设定为大值。
接下来,CPU21在步骤S204判断边缘检测标识EFLG是否为“1”。该边缘检测标识EFLG在初期被设定为“0”,并在包装容器30的两个前端(边缘)中的任一个在两个边缘传感器16、17位置未被检测出的状态下,当所述两个边缘当中的任一边缘被检测出时,就被设定为“1”。因此,CPU21在初期在所述步骤S204判定为“否”,并在步骤S206判断包装容器30的边缘是否到达了边缘传感器16、17的任一方的位置,即判断是否检测出了所述两个边缘当中的一方的边缘。在该情况下,如果包装容器30开始通过发光元件16a、17a和受光元件16b、17b之间,受光元件16b、17b的受光量就会急剧减少。因此,在步骤S206的判定处理中,参照存储于所述RAM的受光量数据群,判断受光元件16b、17b的任一方的受光量等级是否从大于规定等级的状态变化到规定等级以下。
在初期,因为包装容器30的前端尚未到达边缘传感器16、17的任一个的位置,所以CPU21在步骤S206判定为“否”,并在步骤S224结束倾斜角度检测过程的执行,返回图3的宽度测量程序的执行,在步骤S16~S32的处理之后,在步骤S34结束宽度测量程序的执行。
在该情况下,同样地,每当时钟信号从计时器23再次输入到CPU21而执行图3的宽度测量程序时,CPU21就会执行图5的倾斜角度检测过程。然后,直到在步骤S206检测出任一方的边缘为止,CPU21在步骤S204、S206持续地判定为“否”。另一方面,通过包装容器30的移动,当包装容器30的边缘到达边缘传感器16、17的任一方位置时,CPU21在步骤S206判定为“是”,即判定为检测出了所述两个边缘当中的一方边缘,进至步骤S208、S210。在步骤S208中,将用于检测倾斜角度θ的时间计数值TC2初始化为“0”。在步骤S210中,将边缘检测标识EFLG设定为“1”。
当边缘检测标识EFLG被设定为“1”时,在从下次开始的倾斜角度检测过程中,CPU21在步骤S204判定为“是”,即判定边缘检测标识EFLG为“1”,从而进至步骤S212。在步骤S212中,通过向时间计数值TC2加“1”,使时间计数值TC2增加“1”。然后,CPU21在步骤S214中判断时间计数值TC2是否在规定值TC2max以上。该规定值TC2max被预先设定为大值,从检测出一方的边缘到检测出另一方的边缘为止的时间不可能取如此大的值。因此,在通常情况下,CPU21在步骤S214判定为“否”,在步骤S216判断包装容器30的边缘是否到达了边缘传感器16、17当中的与所述一方不同的另一方的位置,即判断是否检测出了所述两个边缘当中的另一方的边缘。具体而言,关于两个边缘传感器16、17当中的与在所述步骤S206检测出边缘的边缘传感器不同的另一方的边缘传感器,通过参照由所述步骤S202的处理而存储于RAM的受光量数据群,判断与所述一方不同的另一方的受光元件16b(或17b)的受光量等级是否从大于规定等级的状态变为规定等级以下。如果没有检测出另一方的边缘,则CPU21在步骤S216判定为“否”,并在步骤S224结束倾斜检测过程的执行。
接着,直到检测出另一方的边缘为止,CPU21在步骤S204判定为“是”,并每次在步骤S212将时间计数值TC2增加“1”。即,从检测出一方的边缘到检测出另一方的边缘为止,时间计数值TC2在作为来自计时器23的时钟信号的周期的每隔短时间To,每次增加“1”。在该时间计数值TC2的增加过程中,当包装容器30的边缘到达另一方的边缘传感器时,CPU21在步骤S216判定为“是”,即判定为检测出了另一方的边缘,从而进至步骤S218、S220。
在步骤S218中,利用检测出的包装容器30的所述搬送速度V以及时间计数值TC2,通过进行下述算式3的计算来算出距离b,该距离b表示包装容器30的前端在边缘传感器16、17位置处的偏移量(参照图9)。
[算式3]
b=V·TC2·To
该算式3是通过向包装容器30的搬送速度V乘以从包装容器30的边缘到达边缘传感器16、17中的一方的边缘传感器到到达另一方的边缘传感器为止的时间TC2·To来计算距离b的运算式。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值To是来自计时器23的时钟信号的周期,是预先确定的常量。
另外,在步骤S220中,利用计算出的上述距离b,通过进行下述算式4的计算来算出包装容器30的倾斜角度θ(参照图9)。
[算式4]
θ=tan-1(b/a)
在该情况下,如上所述,值a是边缘传感器16、17间的、在与包装容器30的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距离(参照图9),是预先确定的常量。
在上述步骤S218、S220的处理后,CPU21在步骤S222将边缘检测标识EFLG清“0”。因此,之后,通过执行该倾斜角度检测过程,能够计算接下来的包装容器30的倾斜角度θ。
另一方面,在进行所述步骤S214的判定处理时,在时间计数值TC2在规定值TC2max以上的情况下,CPU21在步骤S214判定为“是”,进至步骤S228。在该情况下,如上所述,规定值TC2max被预先设定成从检测出一方的边缘到检测出另一方的边缘为止的时间不可能达到的大值。因此,该状态是包装容器30没有被正确地载置于环形带13a、13b上或者宽度测量装置10没有正常工作的状态。在步骤S228中,CPU21在显示装置28显示异常。接下来,CPU21在步骤S230使宽度测量装置10整体的工作停止,并在步骤S232结束宽度测量程序的执行。在该情况下,作业者在检查了包装容器30以及宽度测量装置10后,以前述方式再次开始包装容器30的宽度测量。
接下来,对于包装容器30的接合部32a、32b、32c的宽度x的检测进行说明。该宽度x通过执行前述图3的步骤S16的宽度检测过程来进行检测,步骤16位于步骤S14的倾斜角度检测过程执行之后。与所述搬送速度检测过程以及倾斜角度检测过程相同地,该宽度检测过程也是在每当时钟信号从计时器23输入到CPU21时执行。
在对该宽度检测过程的处理进行说明之前,先对包装容器30的接合部32a、32b、32c的宽度的检测方法进行说明。当载置于环形带13a、13b上的包装容器30到达超声波传感器15时,随着包装容器30的移动,发射探头15a发射的超声波依次穿透接合部32a、收纳部33、接合部32c,穿透各部分的超声波被接收探头15b接收。于是,根据接收探头15b所接收的超声波信号的大小(超声波的强度)变化,可识别出正在检测包装容器30的哪个部分。该超声波的强度与从发射探头15a朝向接收探头15b的超声波的传播率大致成比例。即,在包装容器30出现在超声波的前进路线的情况下,超声波的强度与超声波的传播率(穿透率)大致成比例。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超声波的强度与从超声波信号的采样值检测出的脉冲串波的峰值对应。并且,该超声波的强度(脉冲串波以及超声波信号的峰值)以及超声波的传播率与包装容器30的移动距离间的关系成为图10所示的图。
在图10中,横轴表示包装容器30的移动距离,纵轴表示接收探头15b接收的超声波的强度(脉冲串波以及超声波信号的峰值)。图10的状态ST0表示包装容器30尚未到达超声波传感器15的状态,与本发明的未检出状态对应。在该状态下,发射探头15a发射的超声波,只因存在于发射探头15a与接收探头15b之间的空气而发生衰减而不因包装容器30而衰减,再被接收探头15b接收。并且,在该状态ST0下,超声波的强度实际上极大。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前置放大器26的饱和,在状态ST0下来自前置放大器26的超声波信号级别是如图10所示的程度。需要说明的是,图10的传播率的变化是如图9所示的将包装容器30载置于环形带13a、13b上并使之移动的情况的例子。
另外,状态ST1表示接合部32a的外侧端部(边缘部)到达了超声波传感器15的位置的状态,与本发明中的接合部的外侧端部检出状态对应。在该状态下,发射探头15a发射的超声波,有一部分被接收探头15b直接接收,剩余的部分穿透接合部32a的外侧端部(边缘部)被接收探头15b接收。因此,随着包装容器30的移动,穿透接合部32a的外侧端部的超声波的量增加,在该状态ST1下,超声波的强度逐渐减小。状态ST2表示位于包装容器30的接合部32a的外侧端部与内侧端部之间的中央部正通过超声波传感器15的位置的状态,与本发明中的接合部的中央部检出状态对应。在该状态ST2下,由发射探头15a发射并到达接合部32a的表面的超声波几乎都穿透接合部32a并被接收探头15b接收,处于被接收的超声波的量减少的状态。因此,在该状态ST2下,所述状态ST1中的超声波的强度停止减小,几乎保持不变。
另外,状态ST3表示接合部32a的内侧端部(与收纳部33的边界部)到达了超声波传感器15的位置的状态,与本发明中的接合部的内侧端部检出状态对应。在该状态ST3下,穿透了接合部32a的上部的超声波的一部分直接穿透接合部32a的下部并被接收探头15b接收,剩余的部分通过一段空气层后穿透接合部32a的下部并被接收探头15b接收。因此,伴随包装容器30的移动,在途中通过空气层的超声波的量比直接穿透接合部32a的下部的量变多,在该状态ST3下,超声波的强度逐渐减小。
状态ST4表示包装容器30的收纳部33正在通过超声波传感器15的位置的状态,与本发明的非接合部检出状态对应。在该状态ST4下,构成包装容器30的塑料薄膜位于上下,在之间形成有空间部。因此,在状态ST4下,塑料薄膜与空气层的边界部增多,超声波的强度变为最低。状态ST5与状态ST3相同,表示接合部32c的内侧端部(与收纳部33的边界部)到达了超声波传感器15的位置的状态,与本发明中的接合部的内侧端部检出状态对应。在该情况下,因为超声波的扫描方向与在状态ST3下所示的情况相反,所以超声波的强度逐渐增加。
状态ST6与状态ST2相同,表示位于接合部32c的内侧端部与外侧端部之间的中央部正在通过超声波传感器15的位置的状态,与本发明中的接合部的中央部检出状态对应。在状态ST6下,与状态ST2的情况相比,只有接合部32c的宽度x的大小不同,超声波的强度大致相同。状态ST7与状态ST1相同,表示接合部32c的外侧端部(边缘部)到达了超声波传感器15的位置的状态,与本发明中的接合部的外侧端部检出状态对应。在该情况下,因为超声波的扫描方向与状态ST1的情况相反,所以超声波的强度逐渐增加。在该状态ST7后,包装容器30的接合部32c的外侧端部通过超声波传感器15的位置,返回测量接下来的包装容器30的接合部32a、32c的宽度x的前述状态ST0(与本发明的未检出状态对应)。
图3的步骤S16的宽度检测过程从图6A的步骤S300开始,CPU21在步骤S302判断是否处于采样值的输入期间,即判断是否处于利用图8所说明的提供开始时刻T1与提供结束时刻T2之间的期间T1-T2。在该期间T1-T2的判定中,如果是由CPU21确定脉冲串信号的产生时刻T0的情况,则在产生时刻T0加上超声波从发射探头15a传播到接收探头15b的预先确定的时间来求出提供开始时刻T1。然后,在提供开始时刻T1加上产生单次脉冲串信号的预先确定的时间来求出提供结束时刻T2,并检测当前时刻是否处于两时刻T1、T2之间。另外,如果不是由CPU21来控制脉冲串信号的产生时刻T0,而是通过编码器18、控制装置20以及信号处理部24的协同工作来确定所述产生时刻T0的情况,则由CPU21输入该产生时刻T0。然后,如上所述地求出提供开始时刻T1与提供结束时刻T2,并检测当前时刻是否处于两时刻T1、T2之间。
如果当前时刻不在所述期间T1-T2,即,不是采样值的输入期间,则CPU21在步骤S302判定为“否”,执行后述的步骤S312~S386的处理,并在步骤S388结束该宽度检测过程的执行。然后,返回图3的宽度测量程序的执行,在步骤S18~S32的处理之后,在步骤S34结束宽度测量程序的执行。并且,在该情况下,同样地,每当时钟信号从计时器23再次向CPU21输入而执行图3的宽度测量程序时,CPU21就会执行图6A以及图6B的宽度检测过程。因此,如果不是采样值的输入期间,CPU21在该宽度检测过程中就不执行步骤S304~S310的处理,而只执行步骤S312~S386的处理。
在这样的步骤S302判定并维持为“否”的状态下,即判定并维持为不处于采样值的输入期间的状态下,当变成采样值的输入期间时,CPU21在步骤S302判定为“是”,并在步骤S304,从信号处理部24输入超声波信号的采样值,并将输入的采样值积累。在所述步骤S304的处理之后,CPU21在步骤S306判断是否到达了采样值的输入结束时刻T2。即,判断当前时刻是否到达了前述采样值的提供结束时刻T2。然后,在未到达采样值的输入结束时刻T2的状态下,CPU21在步骤S306继续判定为“否”,并通过所述步骤S304的处理,继续积累采样值。
在进行这样的采样值积累的过程中,当达到采样值的输入结束时刻T2时,CPU21在步骤S306判定为“是”,进至步骤S308。在步骤S308中,检测超声波的强度,并且更新超声波的强度数据群。在超声波的强度检测中,通过利用积累的上述多个采样值检测采样值的峰值,将超声波信号的峰值作为超声波的强度。另外,超声波的强度数据群是由基于所述检测处理的超声波强度、和基于过去的所述检测处理的过去的多个超声波强度构成的数据群,从当前到过去的规定数目的超声波强度数据作为超声波强度数据群始终被存储在存储部22的RAM中。每当执行所述步骤S308的处理时,超声波的强度数据群中最原始的超声波强度被消除,所述新检测出的超声波强度作为当前的超声波强度被更新存储。需要说明的是,该超声波强度数据群在控制装置20开始工作时全部被初始化为表示大强度的值(与状态ST0中的超声波强度对应的值)。
在所述步骤S308的处理之后,CPU21在步骤S310将所述积累的采样值清除,并在步骤S312判断包装容器30的状态变量ST是否在表示状态ST0。因为该状态变量ST被初始化为表示状态ST0的值,所以最初,CPU21在步骤S312判定为”是”,并进至步骤S314。需要说明的是,在以后的动作说明中,是对如图9所示的将包装容器30载置于环形带13a、13b上使之移动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步骤S314中,CPU21判断是否检测出了从图10所示的状态ST0向状态ST1转变的变化点X1。在该变化点X1的检测中,参照在所述步骤S308更新的存储于存储部22的RAM的超声波强度数据群,判断超声波强度是否开始减小。在初期,因为包装容器30的接合部32a的外端部(边缘部)尚未到达超声波传感器15,所以超声波强度保持处于较大的状态,CPU21在步骤S314判定为“否”,即判定为未检测出变化点X1。
然后,直到在步骤S312判定为“是”即状态变量ST表示状态ST0、并且检测出变化点X1为止,CPU21在步骤S314持续判定为“No”。在该状态下,步骤S302~S314、S384、S386的处理被持续地反复执行。另一方面,通过包装容器30的移动,当接合部32a的外端部到达超声波传感器15的位置时,CPU21在步骤S314判定为“是”即判定检测出变化点X1,并进至步骤S316、S318。在步骤S316中,将状态变量ST改变为表示状态ST1的值。在步骤S318中,将用于检测接合部32a的宽度的时间计数值TC3初始化为“0”。
当状态变量ST被设定为表示状态ST1的值时,在接下来的宽度检测过程中,CPU21在步骤S312判定为“否”即判定为状态变量ST不表示状态ST0,进至步骤S320。在步骤S320中,判断状态变量ST是否在表示状态ST1。在该情况下,因为通过所述步骤S316的处理,状态变量ST已被设定成表示状态ST1的值,所以CPU21在步骤S320判定为“是”,进至步骤S322。在步骤S322中,通过向时间计数值TC3加上“1”,将时间计数值TC3增加“1”。接下来,CPU21在步骤S324判断是否检测出了从状态ST1向状态ST2转变的变化点X2。在该变化点X2的检测中,参照由所述步骤S308的处理而更新的超声波强度数据群,判断超声波强度的减小是否结束,超声波强度是否开始保持不变。当未检测出变化点X2,从而在步骤S324判定为“No”时,CPU21经过步骤S384、S386的处理,在步骤S388结束该宽度检测过程的执行。直到检测出变化点X2为止,在步骤S312判定为“否”并且在步骤S320判定为“是”,通过步骤S322的处理,时间计数值TC3每隔规定的短时间To增加“1”。
然后,当检测出变化点X2时,CPU21在步骤S324判定为“是”,并在步骤S326将状态变量ST改变为表示状态ST2的值。接下来,在执行宽度检测过程时,CPU21在步骤S312、S320分别判定为“否”,进至步骤S328。在步骤S328中,判断状态变量ST是否在表示状态ST2。在该情况下,因为通过所述步骤S326的处理,状态变量ST已被设定成表示状态ST2的值,所以CPU21在步骤S328判定为“是”,进至步骤S330。在步骤S330中,通过向时间计数值TC3加“1”,使时间计数值TC3增加“1”。接下来,CPU21在步骤S332判断是否检测出了从状态ST2向状态ST3转变的变化点X3。在该变化点X3的检测中,参照由所述步骤S308的处理而更新的超声波强度数据群,判断超声波强度是否开始减小。当未检测出变化点X3,从而在步骤S332判定为“否”时,CPU21经过步骤S384、S386的处理,在步骤S388结束该宽度检测过程的执行。然后,直到检测出变化点X3为止,在步骤S312、S320判定为“否”并在步骤S328判定为“是”,通过步骤S330的处理,时间计数值TC3每隔规定的短时间To增加“1”。
然后,当检测出变化点X3时,CPU21在步骤S332判定为“是”,并在步骤S334将状态变量ST改变为表示状态ST3的值。在所述步骤S334的处理之后,CPU21在步骤S336利用检测出的包装容器30的所述搬送速度V以及时间计数值TC3,通过进行下述算式5的计算来算出包装容器30的接合部32a的倾斜方向的宽度c(图9参照)。
[算式5]
c=V·TC3·To
该算式5是通过向包装容器30的搬送速度V乘以从检测出变化点X1到检测出变化点X3为止的时间TC3·To来计算宽度c的运算式。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值To是来自计时器23的时钟信号的周期,是预先确定的常量。
接下来,CPU21在步骤S338利用所述计算出的宽度c以及倾斜角度θ,通过进行下述算式6的计算来算出与包装容器30的接合部32a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x(接合部32a本来的宽度x)。
[算式6]
x=c·cosθ
在所述步骤S338的处理之后,CPU21在步骤S340将测量标识MFLG设定为“1”,经过步骤S384~S388的处理,返回到图3的宽度测量程序,并在执行步骤S18的剥离检测过程后,进至步骤S20。该测量标识MFLG是表示接合部32a、32b、32c的宽度x的测量结束的标识,在初期被设定为“0”。
在此,先对步骤S20的剥离检测过程进行说明。剥离检测过程的具体内容如图7所示,与前述步骤S12~S16的各过程相同地,每当来自计时器23的时钟信号被输入到CPU21而执行图3的宽度测量程序时被执行。该剥离检测过程从图7的步骤S400开始,CPU21在步骤S402判断状态变量ST是否在表示状态ST2或状态ST6。进行该状态ST2、ST6的判定处理的理由是,因为该剥离检测过程是检测在接合部32a、32b、32c内是否发生了剥离的处理,所以不需要状态ST0、ST4的判定处理。另外,还因为状态ST1、ST3、ST5、ST7的期间较短,难以进行剥离的检测。
如果状态变量ST表示状态ST2或状态ST6,则CPU21在步骤S402判定为“是”,进至步骤S402。在除此之外的情况下,CPU21在步骤S402判定为“否”,并在步骤S408结束剥离检测过程的执行。在步骤S404中,利用在所述图6A的步骤S308更新的超声波强度数据群,判断超声波强度(峰值)是否小于预先确定的规定值。在接合部32a、32b、32c内发生剥离的情况下,在剥离位置因接合部32a、32b、32c内形成含有空气的空间而超声波大幅衰减,超声波强度变得极小。因此,通过所述超声波强度的大小判断,能够检测出接合部32a、32b、32c内的剥离。在该情况下,可以只利用在所述步骤S308检测出的最新的一个超声波强度数据来检测剥离,但为了提高检测精度,除最新的一个超声波强度数据之外,可以利用其之前的一个或多个超声波强度数据,以超声波强度连续小于规定值作为条件来检测剥离。
在超声波强度小而检测出剥离的情况下,CPU21在步骤S404判定为“是”,在步骤S406将表示检测出剥离的异常标识ERR设定为“1”,并在步骤S408结束剥离检测过程的执行。该异常标识ERR也在控制装置20开始工作时初始化为“0”。在超声波强度大而未检测出剥离的情况下,CPU21在步骤S404判定为“否”,并在将异常标识ERR保持在“0”的状态下,在步骤S408结束剥离检测过程的执行。
再次回到图3的宽度测量程序的说明,在上述步骤S18的处理之后,CPU21在步骤S20判断测量标识MFLG是否为“1”。然后,如果测量标识MFLG为“0”,在步骤S20判定为“否”,并在步骤S34结束宽度测量程序的执行。因此,在图3的宽度测量程序中,直到测量标识MFLG在步骤S16的宽度检测过程中设定为“1”为止,持续地在步骤S20判定为“否”,并在步骤S34结束宽度测量程序的执行。在该情况下,因为测量标识MFLG被设定为“1”,所以CPU21在步骤S20判定为“是”,并判断计算出的前述宽度x是否在预先确定的允许值以内。如果宽度x在允许值以内,则CPU21在步骤S22判定为“是”,进至步骤S24。另外,如果宽度x不在允许值以内,则CPU21在步骤S22判定为“否”,进至步骤S28。
在步骤S24中,CPU21判断异常标识ERR是否为“0”。在该情况下,如果异常标识ERR为“0”,CPU21在步骤S24判定为“是”,进至步骤S26。另外,如果异常标识ERR为“1”,则CPU21在步骤S24判定为“否”,进至步骤S28。
在步骤S26中,CPU21在显示装置28显示包装容器30的接合部32a合格的信息。在步骤S28中,CPU21在显示装置28显示包装容器30的接合部32a不合格的信息。即,如果所述计算出的接合部32a的宽度x在允许值以内且在接合部32a不存在剥离,则在显示装置28显示接合部32a合格。另外,如果计算出的接合部32a的所述宽度x不在允许值以内,或者接合部32a存在剥离,则在显示装置28显示接合部32a不合格。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接合部32a的宽度x不在允许值以内,或者在接合部32a存在剥离时,只显示接合部32a不合格。但是,除了不合格的显示之外,还可以显示不合格的理由是接合部32a的宽度x不在允许值以内,以及在接合部32a存在剥离。在该情况下,在步骤S22判定为接合部32a的宽度x不在允许值以内的情况下,也执行与步骤S24相同的判定处理。关于该点,也同样适用于后述的接合部32b、32c的合格及不合格的判定中。
在上述步骤S26、S28的处理之后,CPU21在步骤S26将测量标识MFLG恢复至“0”,并在步骤S32将异常标识ERR恢复至“0”。之后,CPU21在步骤S34结束宽度测量程序的执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测量标识MFLG变成“0”,所以直到下一次测量标识MFLG被设定成“1”为止,都不会执行步骤S22~S32的处理。
然后,接下来在执行宽度测量程序中的步骤S16的宽度检测过程时,因为状态变量ST已被设定成表示状态ST3的值,所以CPU21在步骤S312、S320、S328分别判定为“否”,在步骤S342判定为“是”,从而进至步骤S344。在步骤S344中,CPU21判断是否检测出了从状态ST3向状态ST4转变的变化点X4。在该变化点X4的检测中,参照由前述步骤S308的处理而更新的超声波强度数据群,判断超声波强度是否结束减小而开始保持不变。如果未检测出变化点X4,在步骤S344判定为“否”,则CPU21经过步骤S384、S386的处理,在步骤S388结束执行该宽度检测过程。并且,直到检测出变化点X4为止,持续地在步骤S312、S320、S328判定为“否”,在步骤S342判定为“是”,并在步骤S344判定为“否”。
然后,当检测出变化点X4时,CPU21在步骤S344判定为“是”,在步骤S346将状态变量ST改变为表示状态ST4的值。接下来,在执行宽度检测过程时,CPU21在步骤S312、S320、S328、S342分别判定为“否”,进至图6B的步骤S348。在步骤S348中,判断状态变量ST是否表示状态ST4。在该情况下,因为通过前述步骤S346的处理,状态变量ST已被设定成表示状态ST4的值,所以CPU21在步骤S348判定为“是”,进至步骤S350。在步骤S350,CPU21判断是否检测出了从状态ST4向状态ST5转变的变化点X5。在该变化点X5的检测中,参照由前述步骤S308的处理而更新的超声波强度数据群,判断超声波强度是否开始增大。如果未检测出变化点X5,从而在步骤S350判定为“否”,则CPU21经过步骤S384、S386的处理,在步骤S388结束该宽度检测过程的执行。并且,直到检测出变化点X5为止,持续地在步骤S312、S320、S328、S342判定为“否”,在步骤S348判定为“是”,并在步骤S350判定为“否”。
然后,当检测出变化点X5时,CPU21在步骤S350判定为“是”,在步骤S352将状态变量ST改变为表示状态ST5的值。接下来,在执行宽度检测过程时,CPU21在步骤S312、S320、S328、S342、S348分别判定为“否”,进至步骤S354。在步骤S354中,判断状态变量ST是否表示状态ST5。在该情况下,因为通过前述步骤S352的处理,状态变量ST已被设定成表示状态ST5的值,所以CPU21在步骤S354判定为“是”,进至步骤S356。在步骤S356中,CPU21判断是否检测出了从状态ST5向状态ST6转变的变化点X6。在该变化点X6的检测中,参照由前述步骤S308的处理而更新的超声波强度数据群,判断超声波强度是否结束增大而开始保持不变。如果未检测出变化点X6,从而在步骤S356判定为“否”,则CPU21经过步骤S384、S386的处理,在步骤S388结束该宽度检测过程的执行。并且,直到检测出变化点X6为止,都持续地在步骤S312、S320、S328、S342、S348分别判定为“否”,在步骤S354判定为“是”,并在步骤S356判定为“否”。
然后,当检测出变化点X6时,CPU21在步骤S356判定为“是”,在步骤S358将状态变量ST改变为表示状态ST6的值,在步骤S360将时间计数值TC3清“0”。接下来,在执行宽度检测过程时,CPU21在步骤S312、S320、S328、S342、S348、S354分别判定为“否”,进至步骤S362。在步骤S362中,判断状态变量ST是否表示状态ST6。在该情况下,因为通过前述步骤S358的处理,状态变量ST已被设定成表示状态ST6的值,所以CPU21在步骤S362判定为“是”,进至步骤S364。在步骤S364中,通过将时间计数值TC3加“1”,将时间计数值TC3增加“1”。接下来,CPU21在步骤S366判断是否检测出了从状态ST6向状态ST7转变的变化点X7。在该变化点X7的检测中,参照由前述步骤S308的处理而更新的超声波强度数据群,判断超声波强度是否开始增大。如果未检测出变化点X7,从而在步骤S366判定为“否”,则CPU21经过步骤S384、S386的处理,在步骤S388结束该宽度检测过程的执行。并且,直到检测出变化点X7为止,都持续地在步骤S312、S320、S328、S342、S348、S354分别判定为“否”,在步骤S362判定为“是”,时间计数值TC3通过步骤S364的处理每隔规定的短时间To增加“1”,并且在步骤S366判定为“否”。
然后,当检测出变化点X7时,CPU21在步骤S366判定为“是”,在步骤S368将状态变量ST改变为表示状态ST7的值。接下来,在执行宽度检测过程时,CPU21在步骤S312、S320、S328、S342、S348、S354、S362分别判定为“否”,进至步骤S370。在步骤S370中,判断状态变量ST是否表示状态ST7。在该情况下,因为通过前述步骤S368的处理,状态变量ST已被设定成表示状态ST7的值,所以CPU21在步骤S370判定为“是”,进至步骤S372。在步骤S372中,通过向时间计数值TC3加“1”,将时间计数值TC3增加“1”。接下来,CPU21在步骤S374判断是否检测出了从状态ST7向状态ST8转变的变化点X8。在该变化点X8的检测中,参照由前述步骤S308的处理而更新的超声波强度数据群,判断超声波强度是否结束增大而开始保持不变。如果未检测出变化点X8,从而在步骤S374判定为“否”,则CPU21经过步骤S384、S386的处理,在步骤S388结束该宽度检测过程的执行。并且,直到检测出变化点X8为止,都持续地在步骤S312、S320、S328、S342、S348、S354、S362分别判定为“否”,在步骤S370判定为“是”,时间计数值TC3通过步骤S372的处理每隔规定的短时间To增加“1”,在步骤S374判定为“否”。
然后,当检测出变化点X8时,CPU21在步骤S374判定为“是”,在步骤S376将状态变量ST改变为表示状态ST0的值。在前述步骤S376的处理之后,CPU21在步骤S378中利用检测出的包装容器30的所述搬送速度V以及时间计数值TC3,通过进行下述算式7的计算来算出包装容器30的接合部32c在倾斜方向上的宽度c’(图9参照)。
[算式7]
c'=V·TC3·To
该算式7是通过向包装容器30的搬送速度V乘以从检测出变化点X6到检测出变化点X8为止的时间TC3·To来计算宽度c’的运算式。另外,如上所述,值To是来自计时器23的时钟信号的周期,是预先确定的定数。
接下来,CPU21在步骤S372利用计算出的所述宽度c’以及倾斜角度θ,通过进行下述算式8的计算来算出在与包装容器30的接合部32c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x(接合部32c的本来的宽度x)。
[算式8]
x=c'·cosθ
在前述步骤S380的处理之后,CPU21在步骤S382将测量标识MFLG设定为“1”,经过步骤S384、S386的处理,在步骤S388结束宽度检测过程的执行。在该宽度检测过程结束后,CPU21执行图3的步骤S18的剥离检测过程。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步骤S18的剥离检测过程在每次执行宽度测量程序后,即在执行步骤S16的宽度检测过程后一定被执行。并且,在该步骤S18的剥离检测过程中,如上所述,根据图7的步骤S402的判定处理,只有在状态变量ST表示状态ST2或状态ST6时,才会通过步骤S404的处理来检测接合部32a、32b、32c的剥离。并且,只在检测出剥离时,才通过步骤S404的处理,将异常标识ERR设定为“1”。因此,在该情况下,通过所述宽度检测过程的处理,在状态变量ST被设定成表示状态ST7的值之前的、状态变量ST表示状态ST6时,才会检测接合部32c的剥离。通过检测剥离,如果在接合部32c存在剥离,异常标识ERR将会被设定为“1”,在除此之外的情况下,异常标识ERR保持为“0”。
并且,如上所述,测量标识MFLG在宽度检测过程的图6B的步骤S382中被设定为“1”后,执行图3的步骤S20~S32的处理。具体而言,在步骤S20~S28的处理中,也如上所述,通过判断接合部32c的宽度x是否在规定值以内或者在接合部32c是否存在剥离,来判断接合部32c的合格与不合格,并在显示装置28显示其结果。并且,通过步骤S30、S32的处理,测量标识MFLG以及异常标识ERR被初始化为“0”。
在上述动作说明中,使包装容器30的接合部32a位于移动方向的前方侧,并且使接合部32a的延伸方向成为与移动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以这种方式将包装容器30载置于环形带13a、13b上,依次测量接合部32a以及接合部32c的宽度x并进行了评价。但是,在测量包装容器30的接合部32b的宽度x并进行评价的情况下,则使包装容器30的接合部32b位于移动方向的前方侧,并且使接合部32b的延伸方向成为与移动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以这种方式将包装容器30载置于环形带13a、13b上。
在该情况下,在图10中,包装容器30在从前述的状态ST0变化到状态ST4后,返回到状态ST0。因此,在该情况下,在宽度测量程序的步骤S16的宽度检测过程中,通过前述步骤S302~S340的处理,测量包装容器30的接合部32b的宽度x。并且,在宽度测量程序的步骤S18中,通过前述步骤S402~S406的处理,检测接合部32b的剥离。然后,通过步骤S20~S28的处理,评价接合部32b的合格与不合格。但是,在该情况下,在包装容器30的收纳部33通过了超声波传感器15的位置的状态下,超声波强度的状态从状态ST4变化到状态ST0。即,在步骤S308检测的超声波强度急剧成为大值,并且该大值会长时间持续。因此,不检测变化点X5,而是在步骤S350的处理后的步骤S384中,检测超声波强度是否在规定以上的时间处于大值。该步骤S384的判定中,也参照由前述步骤S308的处理而更新的超声波强度数据群。因此,在该情况下,CPU21在步骤S384判定为“是”,在步骤S386将状态变量ST改变为表示状态ST0的值0。根据该状态变量ST的改变,不执行步骤S354~S382的处理,而是依次测量接下来的包装容器30的接合部32b的宽度x。
从上述说明可知,依次测量在搬送装置11搬送的包装容器30的接合部32a、32b、32c的宽度x,并判断测量的宽度x是否在允许值以内。如果测量的宽度x正常,则判定包装容器30是良品(合格),如果测量的值不正常,则判定包装容器30是不良品(不合格)。另外,还判断在接合部32a、32b、32c是否存在剥离,如果剥离不存在,则判定包装容器30是良品(合格),如果存在剥离,则判定包装容器30是不良品(不合格)。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包装容器30的接合部32a、32b、32c在延伸方向上的一处部位的宽度x以及剥离进行了检测,但在以检查有无不良品为重点的情况下,也可以使接合部32a、32b、32c每次在其延伸方向错开规定的距离,对一个包装容器30检测接合部32a、32b、32c在延伸方向上的多处部位的宽度x以及有无剥离。
如上所述,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宽度测量装置10中,根据发射探头15a发射并由接收探头15b接收的超声波强度,分别检测包装容器30尚未到达超声波传感器15的状态、包装容器30的接合部32a、32b、32c到达了超声波传感器15的状态、以及包装容器30的收纳部33到达了超声波传感器15的状态。尤其是,对超声波强度的状态ST0~ST7进行了检测。并且,利用所述状态ST0~ST7的超声波强度来检测接合部32a、32b、32c的宽度x,所以能够准确地求出接合部32a、32b、32c的宽度。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从脉冲串信号发生器25产生的脉冲串信号来驱动发射探头15a。由此,发射探头15a以规定的时间间隔发射超声波,所以发射探头15a的振动变得间歇而不是连续,因此能够提高发射探头15a的耐久性。另外,脉冲串信号发生器25每隔来自编码器18的规定数目的脉冲输出脉冲串信号。由此,脉冲串信号的周期与搬送装置11对包装容器30的移动速度成反比,当搬送装置11对包装容器30的移动速度快时,脉冲串信号的产生频率变高,而在所述移动速度慢时,脉冲串信号的产生频率变低。因此,在通过步骤S16的宽度检测过程的执行,基于超声波强度的变化来检测包装容器30的移动距离时,即使包装容器30的移动速度发生变化,也利用相同数目的脉冲串信号检测移动距离,从而能够以相同的精度检测包装容器30的移动距离,使接合部32a、32b、32c的宽度始终以准确的精度被检测。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构成包装容器30的材料只要是超声波能够穿透的材料即可,所以除塑料片材之外,还可以是光无法穿透的铝片材或纸等。另外,即使测量地点是黑暗的地点,也不对测量产生影响。
另外,在接合部32a、32b、32c的延伸方向与包装容器30的搬送方向不正交的状态下,还存在包装容器30被载置于环形带13a、13b上,且接合部32a、32b、32c的宽度方向相对于包装容器30的搬送方向倾斜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同样地,通过执行步骤S14的倾斜角度过程来检测倾斜角度θ,在执行步骤S16的宽度检测过程时,利用所述倾斜角度θ对被检测出的接合部32a、32b、32c在倾斜方向上的宽度c、c’进行修正,从而求出接合部32a、32b、32c的宽度x。其结果,以高精度检测出接合部32a、32b、32c的宽度x。
b.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宽度测量装置10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包装容器30的搬送速度V和接合部32a、32b、32c的被测量部通过超声波传感器15的位置的时间TC3·To进行了检测,并利用搬送速度V以及所述时间TC3·To检测出接合部32a、32b、32c的宽度x。但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宽度测量装置10不对包装容器30的搬送速度V进行检测,而是直接检测接合部32a、32b、32c的宽度x。另外,在该第二实施方式的宽度测量装置10中,还直接检测出包装容器30的倾斜角度θ,而无需检测所述搬送速度V。
该第二实施方式的宽度测量装置10也与图1以及图2所示的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宽度测量装置10相同地构成。但是,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存储部22存储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宽度测量程序不同的、图11所示的宽度测量程序。并且,该情况下,CPU21同样在每当被输入来自计时器23的脉冲信号时执行宽度测量程序,即每隔规定的短时间To执行宽度测量程序。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宽度测量程序以及后述的各过程中,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进行相同处理的步骤,标注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该宽度测量程序从图11的步骤S10开始执行,通过步骤S42~S46的处理的执行,CPU21在检测出来自编码器18的新的输入脉冲时,将脉冲标识NPF设定为“1”。该情况下的步骤S42、S44的处理与所述图4的步骤S102、S104的处理相同。并且,在检测出新的输入脉冲时,通过步骤S46的处理,将表示检测出新的输入脉冲的脉冲标识NPF设定为“1”。需要说明的是,该脉冲标识NPF也在初期被设定为“0”。在上述步骤S42~S46的处理之后,CPU21在步骤S14’执行倾斜检测过程,在步骤S16’执行宽度检测过程,在步骤S18执行剥离检测过程,之后,在步骤S48将脉冲标识NPF初始化为“0”。
步骤S14’的倾斜角度检测过程的具体内容如图12所示,其从图12的步骤S200开始执行。与前述图5的倾斜角度检测过程相比,该倾斜角度检测过程的区别在于,追加了步骤S240的判定处理,将图5的步骤S208、S212、S214、S218的处理变更为步骤S208’、S212’、S214’、S218’的处理。
在该图12的倾斜角度检测过程中,在检测出包装容器30的任一方的边缘并在步骤S206判定为“是”时,通过步骤S208’的处理,脉冲数PN1被初始化为“0”。该脉冲数PN1用于对来自编码器18的新的输入脉冲的数进行计数。然后,在因检测出包装容器30的任一方的边缘而使边缘检测标识EFLG被设定为“1”,在步骤S204判定为“是”时,CPU21通过步骤S240、S212’的处理,以脉冲标识NPF为“1”作为条件,使脉冲数PN1增加“1”。即,在检测出所述一方的边缘后,脉冲数PN1在每次输入来自编码器18的新的脉冲时被增加计数值。另外,在因检测出包装容器30的另一方的边缘而在步骤S216判定为“是”时,CPU21在步骤S218’通过进行利用脉冲数PN1的下述算式9的计算,算出距离b,该距离b表示包装容器30在边缘传感器16、17位置处的偏移量。
[算式9]
b = 2 π · ro · PN 1 SNo
该算式9是通过向旋转轴12a每旋转一圈时的环形带13a、13b的移动量(即包装容器30的搬送距离)2π·ro乘以包装容器30从通过边缘传感器16、17中的一方的边缘传感器到通过另一方的边缘传感器为止的旋转轴12a的旋转量(旋转数)PN1/SNo来计算距离b的运算式。需要说明的是,在该情况下,也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地,值ro是旋转轴12a的半径,值SNo是编码器18的缝隙数,所述值ro、SNo都是预先确定的常量。因此,在该倾斜角度检测过程中,也通过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的步骤S220的处理,计算出倾斜角度θ。
另外,在步骤S214’中,CPU21判断脉冲数PN1是否在规定值PNmax以上。该步骤S214’的判断处理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步骤S214的判断处理相同地,是判断包装容器30是否被正确地载置于环形带13a、13b上或者宽度测量装置10没有正常工作的状态的处理。只是在该情况下,执行旋转轴12a的旋转量(相当于脉冲数PN1)是否在规定值PNmax以上的判断处理。在该情况下,规定值PNmax也被预先设定成不可能是从检测出一方的边缘到检测出另一方的边缘为止的时间的大值。
通过这样的图12的倾斜角度检测过程,也能够检测出倾斜角度θ,并且检测出包装容器30向环形带13a、13b上的载置状态以及宽度测量装置10的异常。其他的处理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的图5的倾斜角度检测过程的处理相同。
步骤S16’的宽度检测过程的具体内容如图13A以及图13B所示,从图13A的步骤S300开始执行。与前述图6A以及图6B的宽度检测过程相比,该宽度检测过程的区别在于:向前述图6A以及图6B的宽度检测过程追加了步骤S392、S394、S396、S398的判定处理;将图6A以及图6B的步骤S318、S322、S330、S360、S364、S372的处理变更为步骤S318’、S322’、S330’、S360’、S364’、S372’的处理,并且将图6A以及图6B的步骤S336、S378的处理变更为步骤S336’、S378’的处理。
在该图13A以及图13B的宽度检测过程中,检测出变化点X1,在步骤S314、S356分别判定为“是”,状态变量ST通过步骤S316、S358的处理分别被设定成表示状态ST1、ST6的值,此时,CPU21在步骤S318’、S360’中将脉冲数PN2分别初始化为“0”。该脉冲数PN2也是用于对来自编码器18的新的输入脉冲进行计数。另外,在因状态变量ST表示状态ST1、ST2、ST6、ST7中的任一个状态而在步骤S320、S328、S362、S370判定为“是”时,CPU21通过步骤S392、S394、S396、S398的判定处理以及步骤S322’、S330’、S364’、S372’的处理,以脉冲标识NPF为“1”作为条件,使脉冲数PN2增加“1”。由此,利用脉冲数PN2,分别检测出从检测出变化点X1到检测出变化点X3为止从编码器18输入的脉冲数、以及从检测出变化点X6到检测出变化点X8为止从编码器18输入的脉冲数。
另外,在因检测出变化点X3、X8而在步骤S332、S374判定为“是”时,CPU21在步骤S336’、S378’中通过进行利用脉冲数PN2的下述算式10以及算式11的计算,分别算出包装容器30的接合部32a、32b、32c在倾斜方向上的宽度c、c’(图9参照)。
[算式10]
c = 2 π · r o · P N 2 S N o
[算式11]
c ′ = 2 π · r o · P N 2 S N o
该算式10、11是用于通过向旋转轴12a每旋转一圈时的环形带13a、13b的移动量(即包装容器30的搬送距离)2π·ro乘以从分别检测出变化点X1、X6到分别检测出变化点X3、X8为止的旋转轴12a的旋转量(旋转数)PN2/SNo来分别计算宽度c、c’的运算式。需要说明的是,在该情况下,也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地,值ro是旋转轴12a的半径,值SNo是编码器18的缝隙数,这些值ro、SNo是预先确定的常量。因此,在该宽度检测过程中,也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地,通过步骤S338、S380的处理计算出接合部32a、32b、32c的宽度x。其他的处理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的图13A以及图13B的宽度检测过程的处理相同。
如此,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不对包装容器30的搬送速度V进行检测,而是利用来自编码器18的脉冲列信号直接计算出接合部32a、32b、32c的宽度x。需要说明的是,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地,即使包装容器30的搬送速度(环形带13a、13b的移动速度)发生变化,即即使旋转轴12a的旋转速度改变,因为来自编码器18的脉冲列信号的脉冲间隔根据旋转轴12a的旋转速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所以能够以高精度检测出接合部32a、32b、32c的宽度x。
另外,该第二实施方式的图11的步骤S18中的剥离检测过程以及步骤S20~S32的处理,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因此,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也能够期待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的宽度测量装置以及宽度测量方法不限于前述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可适当地进行变更而实施。
图14表示利用搬送装置40来搬送包装容器30的状态,搬送装置40具备前述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宽度测量装置。该搬送装置40由配置于搬送方向上游侧(后方)的上游侧搬送装置41和配置于搬送方向下游侧(前方)的下游侧搬送装置45构成。在上游侧搬送装置41中,在前后保持间隔平行配置的一对旋转轴42(只图示位于前方的旋转轴42)上架设大宽度的环形带43而构成主体,位于前方的旋转轴42连接有驱动马达44。下游侧搬送装置45与上游侧搬送装置41结构相同,具有一对旋转轴46(只图示位于后方的旋转轴46)、环形带47、驱动马达(未图示)。
在上游侧搬送装置41的前端部与下游侧搬送装置45的后端部之间设置有包装容器30无法落下的宽度的间隙,由此,从上游侧搬送装置41的后端朝向下游侧搬送装置45的前端搬送包装容器30。在该情况下,位于前方的旋转轴42等被控制成以相同速度旋转,从而以一定的速度搬送包装容器30。另外,在与上游侧搬送装置41和下游侧搬送装置45的间隙对应的部分,与前述超声波传感器15以及由一对边缘传感器16、17构成的角度检测传感器相同的超声波传感器以及角度检测传感器以相同的配置被设置。此外,在位于前方的旋转轴42等分别设置有编码器(未图示)。
该变形例的宽度测量装置的其他部分的构成与前述宽度测量装置10相同。在该变形例的宽度测量装置中,也采用与前述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方法对接合部32a、32c的宽度进行测量。通过该变形例的宽度测量装置,能够可靠地防止被搬送的包装容器30掉落。该宽度测量装置的其它的作用效果与前述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宽度测量装置10的作用效果相同。
另外,在前述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执行图3的步骤S12(即,图4的步骤S100~S118)中的搬送速度检测过程来检测出包装容器30的搬送速度V。然后,经过图5的步骤S202~S212、S216的处理,检测出包装容器30的边缘从通过边缘传感器16、17中的任一方到通过另一方为止的时间TC2·To,并利用所述检测出的搬送速度V和时间TC2·To,在步骤S218计算出距离b。另外,通过图6A的步骤S314~S332的处理,检测出从检测出变化点X1到检测出变化点X3为止的时间TC3·To,并利用所述检测出的搬送速度V和时间TC3·To,在步骤S336计算出接合部32a、32b在倾斜方向上的宽度c。另外,通过图6B的步骤S354~S374的处理,检测出从检测出变化点X6到检测出变化点X8为止的时间TC3·To,并利用所述检测出的搬送速度V和时间TC3·To,在步骤S378计算出接合部32c在倾斜方向上的宽度c’。
但是,在将包装容器30的搬送速度(环形带13a、13b的移动速度)可变设定的情况下,同样地,如果利用所述可变设定的包装容器30的搬送速度,就能够省略所述步骤S12(即,图4的步骤S100~S118)的搬送速度检测过程的处理。在该情况下,在所述步骤S218、S336、S378中的距离b以及宽度c、c’的计算中,可以代替所述检测出的搬送速度V,使用所述可变设定的包装容器30的搬送速度。另外,在不将包装容器30的搬送速度可变设定,而是始终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即,在使驱动马达14的旋转速度始终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也能够省略所述步骤S12(即,图4的步骤S100~S118)的搬送速度检测过程的处理。在该情况下,在所述步骤S218、S336、S378中的距离b以及宽度c、c’的计算中,可以代替所述检测出的搬送速度V,使用预先确定的包装容器30的不变的搬送速度。
另外,在前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图12的步骤S218’中的距离b的计算、图13A的步骤S336’中的接合部32a、32b在倾斜方向上的宽度c的计算、以及图13B的步骤S378’中的接合部32c在倾斜方向上的宽度c’的计算中,利用了表示驱动马达14的旋转角度(旋转量)的来自编码器18的脉冲数PN1、PN2。但是,作为替代方法,也可以利用环形带13a、13b的移动距离来计算所述距离b以及宽度c、c’。在该情况下,在环形带13a、13b上沿着移动方向隔开规定距离设置多个孔、记号等,并设置检测孔、记号等的传感器,由此检测出包装容器30的边缘从通过边缘传感器16、17中的任一方到通过另一方为止的孔、记号等的个数,并将该检测出的个数与所述规定距离相乘来计算距离b。另外,分别检测出从检测出变化点X1到检测出变化点X3为止的孔、记号等的个数、以及从检测出变化点X6到检测出变化点X8为止的孔、记号等的个数,并将所述检测出的个数与所述规定距离相乘来分别计算宽度c、c’。
另外,在前述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执行图3的步骤S14以及图11的步骤S14‘(即,图5以及图12的步骤S200~S232)的倾斜角度检测过程来检测出包装容器30的倾斜角度θ,并利用该检测出的倾斜角度θ,在图6A以及图13A的步骤S338中对接合部32a、32b在倾斜方向上的宽度c进行修正而计算出正确的宽度x,并且在图6B以及图13B的步骤S380中对接合部32c在倾斜方向上的宽度c’进行修正而计算出正确的宽度x。但是,如果能够在环形带13a、13b上将包装容器30载置成包装装容30的接合部32a、32b、32c的宽度方向与包装容器30的移动方向总是一致,则不需要对所述倾斜方向的宽度c、c’进行修正来计算出正确的宽度x。在该情况下,可以在环形带13a、13b上标注记号,或在环形带13a、13b上设置定位部件,从而在环形带13a、13b上总是将包装容器30载置成包装容器30的接合部32a、32b、32c的宽度方向与包装容器30的移动方向总是一致。如此,能够省略边缘传感器16、17以及角度检测传感器驱动源27,并且能够省略图3的步骤S14以及图11的步骤S14’的倾斜角度检测过程的处理。
另外,在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以及它们的变形例中,超声波传感器15是由发射探头15a和接收探头15b组成的一组装置,但也可将该组装置设置多组进行排列。如此的话,能够进行大范围的测量。
另外,在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以及它们的变形例中,在图3以及图11的步骤S18的剥离检测过程(图7的步骤S400~408)中,只有在状态变量ST表示状态ST2或状态ST6时,才检测接合部32a、32b、32c内的剥离的存在。但是,可以将其代替,即代替状态变量ST是否表示状态ST2或状态ST6的判断,而在状态变量ST表示状态ST1~ST3、ST5~ST7的任一个状态时,检测接合部32a、32b、32c内的剥离的存在。
另外,在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以及它们的变形例中,基于脉冲串信号发生器25的脉冲串信号每隔规定数目的来自编码器18的脉冲列信号而与脉冲串信号同步地产生。并且,将脉冲串信号的周期设定成即使搬送装置11、40的包装容器30的搬送速度(环形带13a、13b的移动速度)发生变化,也能够以相同精度检测出包装容器30的移动距离。但是,因为只要能够以相同精度检测出包装容器30的移动距离即可,所以不一定要使脉冲串信号的产生时刻与来自编码器18的脉冲列信号的产生时刻同步。即,也可使脉冲串信号的产生时刻在与来自编码器18的脉冲列信号的产生时刻不同的时刻产生。
另外,也可以不使用来自编码器18的脉冲列信号,而对脉冲串信号的产生周期进行控制,使之与设定的包装容器30的搬送速度(环形带的移动速度)成反比例。在该情况下,可以利用由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图3的步骤S12的搬送速度检测过程所检测出的包装容器30的搬送速度V、或由操作部29设定的包装容器30的搬送速度(环形带的移动速度),使CPU21对脉冲串信号发生器25进行控制,以使脉冲串信号以与所述搬送速度成反比例的周期产生。
另外,在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以及它们的变形例中,将从图10的变化点X1到变化点X3为止的环形带13a、13b的移动距离(包装容器30的搬送距离)作为接合部32a、32b的宽度x分别进行检测,并且将从变化点X6到变化点X8为止的所述移动距离作为接合部32c的宽度x进行检测。但是,可以将其代替,将从变化点X2到变化点X4为止的所述移动距离、从变化点X2到变化点X3为止的所述移动距离、或从变化点X1到变化点X4为止的所述移动距离作为接合部32a、32b的宽度x分别进行检测。另外,也可将从变化点X5到变化点X7为止的所述移动距离、从变化点X6到变化点X7为止的所述移动距离、或从变化点X5到变化点X8为止的所述移动距离作为接合部32c的宽度x进行检测。此外,还可以将从变化点X1、X2的中间点到变化点X3、X4的中间点为止的所述移动距离作为接合部32a、32b的宽度x分别进行检测,或将从变化点X5、X6的中间点到变化点X7、X8的中间点为止的所述移动距离作为接合部32c的宽度x进行检测。在这些情况下,可以将图6A和图6B的时间计数值TC3以及图13A和图13B的脉冲数PN2的计数期间与所述变化点的改变相应地进行改变。
另外,在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以及它们的变形例中,将包装容器30的接合部32a、32b、32c当作被测量部,但包装容器是由多种材料构成的容器,也可以将由其一部分材料所形成的部分当作被测量部。在该情况下,基于超声波穿透各材料的穿透率的差所引起的超声波强度的变化,来检测被测量部的端部。并且,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以及它们的各种变形例相同地,可以将从被测量部的一端通过超声波传感器15到被测量部的另一端通过超声波传感器15为止的包装容器30的搬送距离(环形带13a、13b的移动距离)作为被测量部的宽度来检测被测量部的宽度。

Claims (11)

1.一种宽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宽度测量装置测量将片材部件接合而形成的包装容器的规定的被测量部的宽度,具有:
超声波传感器,其具有发射超声波的发射探头和与所述发射探头对置配置的接收从所述发射探头发射的超声波的接收探头;
驱动单元,其向所述发射探头输出驱动信号来驱动所述发射探头;
搬送装置,其搬送所述包装容器,使所述被测量部通过所述发射探头与所述接收探头之间;
宽度检测单元,其基于所述接收探头所接收的超声波的强度的变化,检测从所述被测量部的一端通过所述发射探头与所述接收探头之间到所述被测量部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发射探头与所述接收探头之间为止的所述搬送装置对所述包装容器的移动距离,根据检测出的所述包装容器的所述移动距离来确定所述被测量部的宽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装容器是具有在周缘部接合有片材部件的接合部和在周缘部的内侧没有接合片材部件的非接合部的、在内部形成空间的包装容器,
所述被测量部是所述接合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宽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宽度检测单元基于所述接收探头所接收的超声波的强度,区分成未检出状态、中央部检出状态、非接合部检出状态、外侧端部检出状态、内侧端部检出状态来检测所述包装容器的多个部分,利用区分出的所述检出状态,检测所述接合部的宽度,所述未检出状态是因所述包装容器不存在而所述超声波的强度强的、未检测出所述包装容器的状态,所述中央部检出状态是所述超声波的强度小于所述未检出状态的、检测出所述接合部的中央部的状态,所述非接合部检出状态是所述超声波的强度小于所述中央部检出状态的、检测出所述非接合部的状态,所述外侧端部检出状态是处于所述未检出状态与所述中央部检出状态之间的状态,且是所述超声波的强度发生变化的、检测出所述接合部的外侧端部的状态,所述内侧端部检出状态是处于所述中央部检出状态与所述非接合部检出状态之间的状态,且是所述超声波的强度发生变化的、检测出所述接合部的内侧端部的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宽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被检测的接合部的所述宽度是所述外侧端部与所述中央部的总宽度、所述中央部的宽度、所述中央部与所述内侧端部的总宽度、从所述外侧端部到所述内侧端部为止的宽度、或从所述外侧端部的中间位置到所述内侧端部的中间位置为止的宽度。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宽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基于所述接收探头所接收的超声波的强度来检测所述接合部内的剥离的剥离检测单元。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宽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单元将脉冲串信号作为所述驱动信号向所述发射探头输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宽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脉冲串信号的周期与所述搬送装置对所述包装容器的移动速度成反比。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宽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倾斜角度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被测量部的宽度方向相对于由所述搬送装置搬送的所述包装容器的搬送方向的倾斜角度,
所述宽度检测单元将检测出的所述包装容器的所述移动距离和由所述倾斜角度检测单元检测出的倾斜角度结合进行处理,从而确定所述被测量部的宽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宽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角度检测单元包括一对前端检测传感器和倾斜角度计算单元,
所述一对前端检测传感器在与所述包装容器的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隔着规定的距离配置,分别检测所述包装容器的移动方向上的两个前端,
所述倾斜角度计算单元检测从由所述一对前端检测传感器当中的一方的前端检测传感器检测出所述包装容器的在移动方向上的两个前端当中的一方的前端到由所述一对前端检测传感器当中的另一方的前端检测传感器检测出所述包装容器的在移动方向上的两个前端当中的另一方的前端为止的、所述搬送装置对所述包装容器的移动距离,利用检测出的所述包装容器的所述移动距离和所述一对前端检测传感器间的所述规定的距离来计算所述被测量部的宽度方向的倾斜角度。
10.一种宽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宽度测量方法测量将片材部件接合而形成的包装容器的规定的被测量部的宽度,
使搬送装置搬送所述包装容器,使所述被测量部通过发射超声波的发射探头和与所述发射探头对置配置并接收从所述发射探头发射的超声波的接收探头之间,
基于所述接收探头所接收的超声波的强度的变化,检测从所述被测量部的一端通过所述发射探头与所述接收探头之间到所述被测量部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发射探头与所述接收探头之间为止的、所述搬送装置对所述包装容器的移动距离,根据检测出的所述包装容器的所述移动距离来确定所述被测量部的宽度。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宽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装容器是具有在周缘部接合有片材部件的接合部和在周缘部的内侧没有接合片材部件的非接合部的、在内部形成空间的包装容器,
所述被测量部是所述接合部。
CN201480061486.8A 2013-09-24 2014-09-04 宽度测量装置以及宽度测量方法 Pending CN1057059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97076 2013-09-24
JP2013-197076 2013-09-24
PCT/JP2014/073312 WO2015045781A1 (ja) 2013-09-24 2014-09-04 幅測定装置及び幅測定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05904A true CN105705904A (zh) 2016-06-22

Family

ID=52742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61486.8A Pending CN105705904A (zh) 2013-09-24 2014-09-04 宽度测量装置以及宽度测量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2) JPWO2015045781A1 (zh)
KR (1) KR101838417B1 (zh)
CN (1) CN105705904A (zh)
WO (1) WO2015045781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24001A (zh) * 2018-08-10 2020-02-21 雅马哈精密科技株式会社 超声波检查装置
CN110824000A (zh) * 2018-08-10 2020-02-21 雅马哈精密科技株式会社 超声波检查装置及超声波检查方法
CN113091664A (zh) * 2021-04-01 2021-07-09 佛山市恒溢彩印有限公司 一种宽度检测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81143B2 (ja) 2017-12-27 2022-06-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超音波装置、及び超音波測定方法
JP7304083B2 (ja) * 2019-02-08 2023-07-06 ヤマハ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検査装置、および検査方法
JP2020155919A (ja) * 2019-03-20 2020-09-24 ヤマハ株式会社 超音波センサ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59895A (en) * 1990-04-05 1994-11-01 Schmalbach-Lubeca Ag Process and device for the ultrasonic testing for welds between plastics packaging and cover foils
JP2003028631A (ja) * 2001-07-16 2003-01-2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長さ計測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664499A (zh) * 2005-03-28 2005-09-07 浙江大学 水果尺寸检测的方法及装置
JP2007010353A (ja) * 2005-06-28 2007-01-18 Mitsuhashi Seisakusho:Kk 連続包装体のピッチ測定装置
CN202485473U (zh) * 2012-02-24 2012-10-10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炉热装板坯的测宽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82217A (ja) * 1986-05-30 1987-12-08 Tokyo Keiki Co Ltd 路面凹凸計測装置
JPH0377056A (ja) * 1989-08-19 1991-04-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超音波検査装置
JP3124727B2 (ja) * 1996-12-13 2001-01-15 サンクス株式会社 連続小袋体の継ぎ目検出装置
JP2008156010A (ja) * 2006-12-20 2008-07-10 Hitachi Computer Peripherals Co Ltd 重送検出装置及び重送検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59895A (en) * 1990-04-05 1994-11-01 Schmalbach-Lubeca Ag Process and device for the ultrasonic testing for welds between plastics packaging and cover foils
JP2003028631A (ja) * 2001-07-16 2003-01-2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長さ計測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664499A (zh) * 2005-03-28 2005-09-07 浙江大学 水果尺寸检测的方法及装置
JP2007010353A (ja) * 2005-06-28 2007-01-18 Mitsuhashi Seisakusho:Kk 連続包装体のピッチ測定装置
CN202485473U (zh) * 2012-02-24 2012-10-10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炉热装板坯的测宽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24001A (zh) * 2018-08-10 2020-02-21 雅马哈精密科技株式会社 超声波检查装置
CN110824000A (zh) * 2018-08-10 2020-02-21 雅马哈精密科技株式会社 超声波检查装置及超声波检查方法
TWI712793B (zh) * 2018-08-10 2020-12-11 日商山葉汎提克股份有限公司 超音波檢查裝置及超音波檢查方法
CN110824001B (zh) * 2018-08-10 2022-07-01 雅马哈精密科技株式会社 超声波检查装置
US11435321B2 (en) 2018-08-10 2022-09-06 Yamaha Fine Technologies Co., Ltd. Ultrasonic inspection device
CN110824000B (zh) * 2018-08-10 2022-11-29 雅马哈精密科技株式会社 超声波检查装置及超声波检查方法
CN113091664A (zh) * 2021-04-01 2021-07-09 佛山市恒溢彩印有限公司 一种宽度检测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5045781A1 (ja) 2017-03-09
JP2018141813A (ja) 2018-09-13
KR101838417B1 (ko) 2018-03-13
WO2015045781A1 (ja) 2015-04-02
KR20160058174A (ko) 2016-05-24
JP6508755B2 (ja) 2019-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05904A (zh) 宽度测量装置以及宽度测量方法
JP2930494B2 (ja) シートの判別装置
US6599042B2 (en)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 transport of printing products by a print-related machine
EP2175337A3 (en) Autonomous moving apparatus
FR2799633B1 (fr) Procede et dispositif d'amelioration de la precision de mesure d'une vitesse d'un fluide
US20060086275A1 (en) Determining a speed of media
WO2006019070A1 (ja) 帯状部材の測長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5073585B (zh) 用于对齐标签条带的方法
CN102047094A (zh) 行驶试验装置的带蛇行防止装置以及带蛇行防止方法
JP5263033B2 (ja) 速度検出装置、画像記録装置及び速度検出プログラム
UA93065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онтроля контура боковой стенки сосуда
US813690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pensating for registration errors arising from heated rollers in a moving web printing system
EP1225484A3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quantity of toner on belt-shaped image carrier
JPH0648608A (ja) 印刷機における印刷製品の搬送の監視法
US11906287B2 (en) Shape profile measurement device, and shrink-packaging machine
FR2874278A1 (fr) Dispositif de detection d'obstacle
CN107284044B (zh) 标签打印机及标签打印方法
WO2004088328A3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motion of a body in a number of dimensions
JP5266503B2 (ja) フィルム包装機の制御装置
JP5252967B2 (ja) ラベル供給装置
JP2011025414A (ja) 偏心量推定装置、回転速度制御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3909932B2 (ja) 連続式アンローダにおけるバケット充填量検出装置
JP6158614B2 (ja) プリンタ装置及びオフセット量自動設定方法
JP4837938B2 (ja) コーティング装置
JP2009293961A (ja) 糊状物体検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