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67099B - 介质干燥装置、介质干燥方法、记录装置及蒸气去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介质干燥装置、介质干燥方法、记录装置及蒸气去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67099B
CN105667099B CN201510863952.0A CN201510863952A CN105667099B CN 105667099 B CN105667099 B CN 105667099B CN 201510863952 A CN201510863952 A CN 201510863952A CN 105667099 B CN105667099 B CN 1056670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recovery chamber
gas
vapor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6395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67099A (zh
Inventor
佐佐木恒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6670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670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670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670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1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convection means, e.g. by using a fan for blowing or sucking air
    • B41J11/00222Controlling the convection mean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 Ink Jet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介质干燥装置、介质干燥方法、记录装置及蒸气去除装置。能够促进附着有油墨等液体的介质的干燥从而效率地进行干燥。此外,能够有效地减少油墨等蒸发而产生的蒸气向周围环境的释放。介质干燥装置对被输送的介质进行干燥,并具备:介质干燥部(7),使附着于介质上的液体蒸发;第一回收室(40),供含有通过蒸发而产生的蒸气(54)的气体(51)进入;第二回收室(41),供第一回收室内的气体流入;压力上升部(42),提高第一回收室内的压力而形成使蒸气(54)液化的高压状态;液体分离部(43),设置在第一回收室与第二回收室之间,对通过液化而产生的液体(52)进行分离并将气体向第二回收室输送;吹出部(45),将第二回收室内的干燥气体(53)向介质上的附着有液体的面(44)吹出。

Description

介质干燥装置、介质干燥方法、记录装置及蒸气去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被输送的介质进行干燥的介质干燥装置、介质干燥方法、具备所述介质干燥装置的喷墨记录装置等记录装置以及从含有蒸气的气体中去除蒸气的蒸气去除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使用了一种具备干燥部的记录装置,该干燥部对通过油墨而被实施了记录的被记录介质的该油墨进行干燥。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的技术,即,通过针对被记录介质的干燥处理来使油墨的液体成分蒸发,并对通过该蒸发而产生的蒸气进行加热压缩,将该被加热压缩后的蒸气向被记录介质喷射以对该介质进行干燥处理的技术。
然而,由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现有的记录装置的干燥部为保持了湿度的蒸气干燥机构,因此,在促进被喷出到被记录介质上的油墨的干燥这一点上,仍存在改善的余地。此外,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现有的记录装置并未考虑到通过干燥而蒸发的油墨成分的蒸气向周围环境释放的情况。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722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促进带有油墨等液体的介质的干燥从而能够效率地对介质进行干燥。此外,能够有效地减少油墨等液体蒸发而产生的蒸气向周围环境的释放。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为一种介质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对被输送的介质进行干燥,并具备:介质干燥部,其使附着于所述介质上的液体蒸发;第一回收室,其供含有通过所述蒸发而产生的蒸气的气体进入;第二回收室,其供所述第一回收室内的气体流入;压力上升部,其提高所述第一回收室内的压力而形成使蒸气液化的高压状态;液体分离部,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回收室与所述第二回收室之间,对通过所述液化而产生的液体进行分离并将气体向第二回收室输送;吹出部,其将所述第二回收室内的干燥气体向所述介质上的附着有所述液体的面吹出。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介质干燥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中,具备气体加热部,该气体加热部对所述第二回收室的干燥气体进行加热。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所涉及的介质干燥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二方式中,所述气体加热部兼用作所述介质干燥部。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所涉及的介质干燥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三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所述介质干燥部为利用电磁波而使液体蒸发的电磁波照射部,该电磁波照射部被设置在与所述介质的附着有液体的面相对置的位置处。
本发明的第五方式所涉及的介质干燥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中,所述介质干燥部为,从所述介质的与附着有液体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进行传热加热的传热加热部。
本发明的第六方式为,不具备第一方式的介质干燥部而将气体加热部兼用作介质干燥部的结构。
即,本第六方式为一种介质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对被输送的介质进行干燥,并具备:第一回收室,其供含有通过附着于所述介质的液体的蒸发而产生的蒸气的气体进入;第二回收室,其供所述第一回收室内的气体流入;压力上升部,其提高所述第一回收室内的压力而形成使蒸气液化的高压状态;液体分离部,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回收室与所述第二回收室之间,对通过所述液化而产生的液体进行分离并将气体向第二回收室输送;吹出部,其将所述第二回收室内的干燥气体向所述介质上的附着有所述液体的面吹出;气体加热部,其对所述第二回收室的干燥气体进行加热。
本发明的第七方式所涉及的介质干燥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二方式至第六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所述气体加热部能够对加热温度进行调节。
本发明的第八方式所涉及的介质干燥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七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所述液体分离部具备气体通过部,该气体通过部维持所述第一回收室内的高压状态且使该第一回收室内的气体向所述第二回收室内流出,并将通过所述高压而液化生成的液体存留在第一回收室内。
本发明的第九方式所涉及的介质干燥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八方式中,所述压力上升部由风扇构成,所述风扇吸入含有所述蒸气的气体并将该气体送入第一回收室内。
本发明的第十方式所涉及的介质干燥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九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所述第一回收室的入口位于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所述吹出部的出口位于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所述介质干燥装置具备气帘形成部,该气帘形成部对从所述吹出部的出口释放出来的干燥气体向介质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流出的情况进行抑制。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式所涉及的介质干燥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十方式中,在与形成有气帘的位置靠上游侧的位置处,设置有对所述干燥气体向周围流出的情况进行抑制的壁。
本发明的第十二方式所涉及的介质干燥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十一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通过所述介质干燥部而对所述介质实施加热处理的部分处的所述介质以相对于水平面在10°以上且60°以下的范围内倾斜的方式而被支承。
本发明的第十三方式为一种介质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被输送的介质进行干燥,并包括:回收工序,对含有通过附着有液体的介质被加热而产生的蒸气的气体进行回收;高压化工序,提高所回收的所述气体的压力而使所述蒸气液化;液体分离工序,对所述液化生成的液体进行分离;吹出工序,将所述液体分离后的干燥气体向所述介质上的附着有所述液体的面吹出。
本发明的第十四方式所涉及的介质干燥方法的特征在于,在第十三方式中,包括气体加热工序,在该气体加热工序,对所述液体分离后的干燥气体进行加热。
本发明的第十五方式所涉及的介质干燥方法的特征在于,在第十三方式或第十四方式中,含有通过所述介质被加热而产生的蒸气的气体被构成为,经由所述回收工序到液体分离工序而成为干燥空气,该干燥气体在通过所述吹出工序而向所述介质吹出之后,成为含有所述蒸气的气体并再次进入回收工序而进行循环。
本发明的第十六方式所涉及的记录装置为,其特征在于,具备:记录头,其能够向介质喷出作为液体的水性油墨而实施记录;介质干燥装置,其被设置在与所述记录头的记录位置相比靠下游的位置处,并对被喷有所述水性油墨的介质实施干燥处理,所述介质干燥装置为第一方式至第十二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所述的介质干燥装置。
本发明的第十七方式所涉及的蒸气去除装置的特征在于,从含有蒸气的气体中去除该蒸气,并具备:蒸气回收室,其供含有所述蒸气的气体进入;压力上升部,其提高所述蒸气回收室内的压力而形成使蒸气液化的高压状态;气体通过部,其维持所述蒸气回收室内的高压状态且使该蒸气回收室内的气体向室外流出,并将通过所述高压而液化生成的液体存留在室内。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介质干燥装置的记录装置的概要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介质干燥装置的放大概要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介质干燥装置的放大概要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所涉及的介质干燥装置的放大概要侧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4所涉及的介质干燥装置的放大概要侧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5所涉及的介质干燥装置的放大概要侧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5所涉及的介质干燥装置的主要部分概要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图1~图3)
以下,参照附图对具有与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介质干燥装置的记录装置详细地进行说明。最先,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记录装置进行说明。该记录装置为,能够通过水性油墨而在被记录介质上实施记录,并具备对被喷有油墨的被记录介质进行干燥的介质干燥装置的喷墨记录装置。
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具备被记录介质P的安置部2,其能够送出用于实施记录的被记录介质P的卷筒R1。虽然在此,作为被记录介质P而使用了卷筒式的被记录介质,但并不限定于使用这种卷筒式的被记录介质的记录装置。
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为,在向输送方向A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输送时,安置部2向旋转方向C旋转。
此外,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具备输送机构15,其具备用于向输送方向A对卷筒式的被记录介质P进行输送的未图示的多个输送辊。在作为输送部的该输送机构15中,设置有能够对被压印板3支承的被记录介质P进行加热的压印板加热器5。
此外,本实施例的压印板加热器5为,被设置在与压印板4相对置的位置处,并能够将被记录介质P的表面加热到35℃至50℃的红外线加热器,但是,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加热器,也可以使用能够从压印板3侧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加热的加热器。
此外,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具备记录机构16,其使记录头4在与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A交叉的扫描方向B上往复扫描而实施记录。此外,虽然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具备使记录头4往复扫描而实施记录的记录机构16,但是,也可以是具备在与输送方向A交叉的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喷出油墨的喷嘴的所谓的行式头的记录装置。
在此,“行式头”是指,在与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A交叉的方向上所形成的喷嘴的区域,以能够覆盖被记录介质P的所述交叉方向上的整体的方式而被设置。并且用在将记录头或被记录介质中的一方固定并使另一方进行移动而形成图像的记录装置中。此外,行式头的所述交叉方向上的喷嘴的区域也可以不能覆盖记录装置所处理的所有的被记录介质P的所述交叉方向上的整体。此外,也可以不将记录头或被记录介质中的一方固定而是使双方均能够进行移动。
在输送机构15以及记录机构16的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A上的下游侧具备成为后加热器的介质干燥装置17,该介质干燥装置17对从记录头4侧被输送到介质支承部6上的被记录介质P进行干燥。
该介质干燥装置17具备:介质干燥部7,其使作为附着于所述介质P上的液体的水性油墨蒸发;第一回收室40,其供含有通过所述蒸发而产生的蒸气54的气体51进入;第二回收室41,其供第一回收室40内的气体流入;压力上升部42,其提高第一回收室40内的压力而形成使蒸气54液化的高压状态;液体分离部43,其被设置在第一回收室40与第二回收室41之间,对通过所述液化而产生的液体52进行分离并将气体向第二回收室41输送;吹出部45,其将第二回收室41内的干燥气体53向所述介质P上的附着有所述液体的面44吹出。
在本实施例中,介质干燥部7由利用电磁波而使液体蒸发的电磁波照射部7(使用相同的符号)构成。电磁波照射部7被设置在与所述介质P的附着有液体的面44相对置的位置处。作为电磁波照射部,具体而言使用了红外线加热器7(使用相同的符号)。
如图2所示,该红外线加热器7被构成为具备红外线发光部46和反射部47。从红外线发光部46发出的红外线50基本全部被照射到所述介质P的所述面44上。并且,被构成为能够将作为被记录介质P的表面的所述面44加热到60℃至120℃。此外,介质干燥部7当然并不限定于所述红外线加热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实施干燥处理的区域被构成为倾斜面。即,作为通过介质干燥部7而对所述介质P实施加热处理的部分的介质支承部6的支承面构成为,所述介质P相对于水平面在10°以上且60°以下的范围内倾斜的方式而被支承。
此外,介质支承部6的支承面也可以是不倾斜而是对所述介质P水平地进行支承的构造。
在本实施例中,压力上升部42由吸入含有所述蒸气的气体51并将该气体51送入第一回收室40内的风扇42(使用相同的符号)构成。虽然该风扇42在本实施例中被设置在第一回收室40的入口48处,但是,也可以被设置在与入口48相比靠里侧的位置。
此外,压力上升部42当然并不限定于抽吸风扇,只要能够提高第一回收室40内的压力就能够被使用,即便是通过活塞和气缸而提高压力的构造等其他的构造。
在此,作为通过压力上升部42而成为所述高压状态并使蒸气液化的“压力的大小”为,30Pa~50Pa左右。
在本实施例中,液体分离部43具备气体通过部43(使用相同的符号),该气体通过部43维持第一回收室40内的高压状态且使该第一回收室40内的气体向第二回收室41内流出,并使通过所述高压而液化生成的液体52存留在第一回收室40内。从气体通过部43通过的气体成为干燥气体53。
此外,虽说是干燥气体,当然并不是指湿度为零的干燥气体,为了使干燥促进效果显著,优选设定在湿度20%RH以下。
作为气体通过部43能够使用将纤维的间隙作为通气路径使液体附着的过滤器(无纺布等)或具有许多供气体通过的小孔的多孔板等。
在作为气体通过部43而使用了无纺布等过滤器的情况下,以能够定期地进行更换的方式而构成。在使用多孔板的情况下,由于液化生成的液体52流下并积存,因此要设置承接该液体52的容器。
此外,液体分离部43并不限定于上述构造,只要能够维持第一回收室40内的高压状态且使该第一回收室40内的气体向第二回收室41内流出,并能够将通过所述高压而液化生成的液体52存留在第一回收室40内,就能够被使用。
如图2所示,第一回收室40的入口48被配置为,位于在所述介质P的输送方向A上与红外线加热器7相比靠上游侧的位置处。吹出部45被配置为,设置在第二回收室41的下游端,且位于在输送方向A上与红外线加热器7相比靠下游侧的位置处。吹出部45的出口49朝向所述介质P上的附着有所述液体的面44。
通过该构造,在与红外线加热器7相比靠上游侧的位置处,含有蒸气54的气体51被吸入第一回收室40内,在与红外线加热器7相比靠下游侧的位置处,干燥气体53向所述介质P上的附着有所述液体的面44吹出。并且,通过由红外线加热器7实施的加热干燥和由干燥气体53实现的干燥促进效果,从而从所述面44蒸发并上升的蒸气54通过第一回收室40的入口48的吸入力,而朝向该入口48而被吸引,并被吸入室内。像这样,以从第一回收室40的入口被吸入的气体成为循环流的方式来实施介质的干燥处理。
此外,在介质干燥装置17的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A上的下游侧具备张力调节部13,该张力调节部13具有调节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收卷时的该被记录介质P的张力的作用。并且,在张力调节部13的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A上的下游侧,具备能够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收卷的收卷部14。在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中,在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收卷时,收卷部14向旋转方向C旋转。
接下来,对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中的电结构进行说明。
图3为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的框图。控制部20设置有掌控记录装置1的整体的控制的CPU21。CPU21经由系统总线22而与存储有CPU21要执行的各种控制程序等的ROM23和能够临时对数据进行存储的RAM24连接。此外,CPU21经由系统总线22而与用于对记录头4进行驱动的头驱动部25连接。
此外,CPU21经由系统总线22而与用于对压印板加热器5、红外线加热器7进行驱动的加热器驱动部18连接。
此外,CPU21经由系统总线22而与用于使滑架电机26、风扇电机27、输送电机30、放卷电机31以及收卷电机32进行驱动的电机驱动部19连接。
在此,滑架电机26为,用于使搭载了记录头4的滑架移动的电机。此外,风扇电机27为,对于对作为压力上升部的抽吸风扇42进行驱动的电机。此外,输送电机30为,用于对设置于输送机构15中的未图示的多个输送辊进行驱动的电机。此外,放卷电机31为安置部2的旋转机构,且为对安置部2进行驱动以将被记录介质P向输送机构15进行放卷的电机。并且,收卷电机32为用于使收卷部14旋转的驱动电机。
而且,CPU21与被设置于记录装置1中的监视器35以及控制面板36、用于从PC等外部装置输入记录数据等的接口34、用于实施数据以及信号的发送接收的输入输出部33连接。
接下来,对利用实施例1的介质干燥装置17的介质干燥方法进行说明。
(1)首先,通过风扇42的抽吸而将含有蒸气54的气体51回收到第一回收室40内,上述蒸气54是通过红外线加热器7对附着有液体的所述介质P进行加热而产生的(回收工序)。
(2)接下来,通过作为压力上升部的风扇42而提高回收到第一回收室40内的气体的压力,从而使所述蒸气54液化(高压化工序)。
(3)通过作为液体分离部的气体通过部43而对所述液化生成的液体52进行分离并将液体52存留在第一回收室40内,液体52被分离而变得干燥的气体53通过气体通过部43并向第二回收室41移动(液体分离工序)。
(4)从吹出部45向所述介质P上的附着有所述液体的面44吹出所述液体分离后的干燥气体53(吹出工序)。
接下来,对实施例1的作用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施例1,如在所述介质干燥方法中所说明的那样,含有通过附着有液体的所述介质P被加热而产生的蒸气54的气体51被回收到第一回收室40内。然后,通过压力上升部42而提高第一回收室40内的压力,从而形成使蒸气54液化的高压状态。然后,通过基于所述高压状态的液化而产生的液体52被液体分离部43分离,从而形成干燥气体53,该干燥气体53向第二回收室41流入。另一方面,所述液体5存留在第一回收室40内。并且,流入到第二回收室41内的干燥气体53通过吹出部45而向所述介质P上的附着有所述液体的面44吹出。
附着于所述介质P的液体从介质干燥部(红外线加热器)7受到干燥用的热量而蒸发,并且通过与所述干燥气体53的接触而效率地促进了蒸发干燥。
此外,由于通过所述介质P被加热而产生的蒸气54(油墨成分的蒸气等)被液化而从气体中被分离去除,因此,能够有效地减少该蒸气向周围环境的释放。
关于介质干燥时的热损伤
根据介质P的种类,存在容易受到热损伤的介质。通过介质干燥部7的加热而对介质P进行干燥时的温度被设定在100℃~120℃左右的情况较多,但是,存在有即使在100℃左右或比其低的80℃左右的干燥温度下,也会受到热损伤的介质。虽然只要使干燥时的温度下降到低于80℃并花费较长的时间来进行干燥,就能够减小热损伤的影响,但是,这样一来会导致介质干燥装置17大型化。
根据本实施例1,通过由干燥气体53实现的干燥促进效果,从而能够减少从介质干燥部7向所述介质P供给的用于干燥的热能,由此使干燥时的温度下降。即,相对于在该介质P的干燥时的温度为例如80℃的情况下会受到热损伤的介质而言,通过所述干燥气体53的干燥促进效果,能够使该介质P的干燥时的温度下降到例如60℃。由此,即使相对于容易受到热损伤的介质P,也能够在不使介质干燥装置17大型化的条件下效率地进行干燥。
实施例2(图4)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介质干燥装置17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2中,第二回收室41具备对通过的干燥气体53进行加热的气体加热部55。虽然该气体加热部55在此使用由镍铬合金线形成的电热加热器,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能够与通过的干燥气体53接触而进行加热的加热器就能够被使用。
根据本实施例2,由于具备对第二回收室41的干燥气体53进行加热的气体加热部55,因此,通过由该气体加热部55实施的加热(气体加热工序),而使干燥气体53进一步具有热能。由此,能够进一步促进附着于所述介质P上的液体的蒸发干燥。
通过该气体加热部55对热能的补充,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从介质干燥部7向介质P供给的热能,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介质P的干燥时的温度。即,能够进一步降低热损伤的影响。
在实施例2中,气体加热部55被构成为能够对加热温度进行调节。由此,能够与所述介质P的种类、周围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等相应地,对干燥气体53的加热温度进行调节,因此,能够有效地显现该干燥促进效果。
实施例3(图5)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实施例3所涉及的介质干燥装置17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3中,气体加热部56兼用作作为介质干燥部的红外线加热器7。
具体而言,构成为将红外线加热器7的反射部47局部切口,从而不对来自红外线发光部46的红外线50的一部分进行反射,而是向第二回收室41内放射。第二回收室41的红外线所入射的部分由红外线透过性的板部件58形成,接受透过了板部件58的红外线50的发热板57被设置于干燥气体53的流道上。干燥气体53通过与发热板57接触而被加热。
此外,兼用构造当然并不限定于上述构造。
根据本实施例3,由于气体加热部56兼用作作为介质干燥部的红外线加热器7,因此,能够使用已有的作为介质干燥部的红外线加热器7来构成气体加热部56,从而能够抑制部件个数的增加。
实施例4(图6)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实施例4所涉及的介质干燥装置17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4为,不具有实施例1的介质干燥部7而将气体加热部55兼用作介质干燥部的结构。
即、本实施例4的介质干燥装置17具备:第一回收室40,其供含有通过附着于所述介质P上的液体的蒸发而产生的蒸气54的气体51进入;第二回收室41,其供第一回收室40内的气体流入;压力上升部42,其提高第一回收室40内的压力而形成使蒸气54液化的高压状态;液体分离部43,其被设置在第一回收室40与第二回收室41之间,对通过所述液化而产生的液体52进行分离并将气体向第二回收室41输送;吹出部45,其将第二回收室41内的干燥气体53向所述介质P上的附着有所述液体的面44吹出;气体加热部55,其对第二回收室41的干燥气体53进行加热。
该气体加热部55发挥作为实施例1的介质干燥部7的作用,其输出通过控制部而被设定为较大。
根据本实施例4,通过使气体加热部55在其能量输出中也兼具介质干燥部的作用,从而能够通过该被加热了的干燥气体53而同时实施用于所述介质P的干燥的加热和干燥促进。即,能够抑制部件个数的增加,并且获得与实施例1同样的作用效果。
实施例5(图7、图8)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实施例5所涉及的介质干燥装置17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5中,第一回收室40的入口48位于所述介质P的输送方向A的上游侧,吹出部45的出口49位于所述介质P的输送方向A的下游侧,介质干燥装置17具备对从吹出部45的出口49释放出来的干燥气体53向介质输送方向A的下游侧流出的情况进行抑制的气帘形成部60。
在本实施例中,气帘形成部60具备风扇61,通过利用该风扇61将空气向所述介质P上的附着有所述液体的面44吹出从而形成气帘62。
根据本实施例5,由于通过气帘62对从吹出部45的出口49释放出来的干燥气体53向介质输送方向A的下游侧流出的情况进行抑制,因此,能够使干燥气体53的几乎全部在不浪费的条件下对所述干燥促进作出贡献。
在本实施例5中,如图8中作为概要构造所示的那样,在与形成有气帘62的位置相比靠上游侧的位置处设置有对所述干燥气体53向周围流出的情况进行抑制的壁63。
如上述那样,含有通过附着有液体的介质P被加热而产生的蒸气54的气体51向第一回收室40内回收。并且,通过压力上升部42而提高第一回收室40内的压力,从而形成使蒸气54液化的高压状态,通过基于该高压状态的液化而产生的液体52被液体分离部43分离,从而形成干燥气体53。该干燥气体53向第二回收室41流入,并通过吹出部45而向所述介质P上的附着有所述液体的面44吹出。
此时,根据本实施例5,通过气帘62而对从吹出部45的出口49释放出来的干燥气体53向介质输送方向A的下游侧流出的情况进行抑制。而且,在与形成有所述气帘62的位置相比靠上游侧的位置处设置有对干燥气体53向周围流出的情况进行抑制的壁63。
因而,含有通过所述介质P被加热而产生的蒸气54的气体51经由所述回收到液体分离而成为干燥气体53,该干燥气体53在向所述介质P吹出之后,成为含有所述蒸气的气体51而再次向第一回收室40内回收。即,含有所述蒸气的气体51作为循环流而反复进行蒸气的液化分离、干燥气体53的生成以及向介质P的吹出,因此,能够有效地减少所述蒸气54向周围环境的释放。
其他的实施例
利用第一回收室的入口的吸引力而产生的循环流
在上述的介质干燥装置17以及介质干燥方法中,即使不形成气帘62,也能够通过第一回收室40的入口48的吸入力,而使含有通过所述介质P被加热而产生的蒸气的气体51经由所述回收工序到液体分离工序而成为干燥气体53,该干燥气体53在通过吹出工序而向所述介质P吹出之后,成为含有所述蒸气54的气体51并再次进入回收工序而进行循环。而且,通过使吹出部45吹出干燥气体53的方向稍微朝向输送方向A的上游侧,从而能够更加易于形成循环流。
在所述各实施例中,对介质干燥部7被设置在与所述介质的附着有液体的面44相对置的一侧的构造进行了说明。但是,介质干燥部7也可以为,具备从所述介质P的与附着有液体的面44相反的一侧的面进行传热加热的传热加热部。作为一个示例,传热加热部被设置在介质支承部6内。
根据本实施例,通过由干燥气体53实现的干燥促进效果,能够提高从位于介质P的背面侧的传热加热部向介质P进行传热的传热效率,从而提高传热方式的加热部的干燥效率。
此外,在所述各实施例中,对具有将干燥空气53向介质P吹出从而促进干燥的效果的介质干燥装置17进行了说明。但是,若改变看法,则可以说是包含有从含有蒸气的气体中去除该蒸气的蒸气去除装置的技术思想。
即,可以说包含有一种蒸气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从含有蒸气的气体中去除该蒸气,并具备:蒸气回收室(第一回收室)40,其供含有蒸气54的气体51进入;压力上升部42,其提高蒸气回收室40内的压力而形成使蒸气54液化的高压状态;气体通过部43,其维持蒸气回收室40内的高压状态并使该蒸气回收室40内的气体向室外流出,并将通过所述高压而液化生成的液体52存留在室内。
根据该蒸气去除装置,能够从含有蒸气54的空气等气体51中效率地将蒸气54液化而将蒸气54分离去除,在将气体向大气中释放时,能够有效地减少蒸气54向周围环境的释放。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改变,这些改变当然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以上,根据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叙述。在此,对于本发明再一次进行归纳,并在以下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介质干燥装置的特征在于,为对被输送的介质P进行干燥的介质干燥装置17,并具备:介质干燥部7,其使附着于介质P上的液体蒸发;第一回收室40,其供含有通过所述蒸发而产生的蒸气54的气体51进入;第二回收室41,其供第一回收室40内的气体流入;压力上升部42,其提高第一回收室40内的压力而形成使蒸气54液化的高压状态;液体分离部43,其被设置在第一回收室40与第二回收室41之间,对通过所述液化而产生的液体52进行分离,并将气体53向第二回收室41输送;吹出部45,其将第二回收室41内的干燥气体53向所述介质P上的附着有所述液体的面44吹出。
根据本方式,含有通过附着有液体的介质P被加热而产生的蒸气54的气体51向第一回收室40内回收。并且,通过压力上升部42而提高第一回收室40内的压力,从而形成使蒸气54液化的高压状态。并且,通过基于所述高压状态的液化而产生的液体52被液体分离部43分离,从而形成干燥气体53,干燥气体53向第二回收室41流入。另一方面,所述液体52存留在第一回收室40。并且,流入到第二回收室41中的干燥气体53通过吹出部45而向所述介质P上的附着有所述液体的面44吹出。
附着于所述介质P的液体从介质干燥部7受到干燥用的热量而蒸发,并且通过与干燥气体53的接触而被效率地促进蒸发干燥。
此外,由于介质P被加热而产生的蒸气54(油墨成分的蒸气等)被液化而从气体中被分离去除,因此,能够有效地减少蒸气54向周围环境的释放。
而且,根据本方式,通过由干燥气体53实现的干燥促进效果,能够减少了从介质干燥部7向介质P供给的用于干燥的热能,从而使干燥时的温度下降。即,相对于在介质P的干燥时的温度为例如80℃的情况下会受到热损伤的介质P而言,通过干燥气体53的干燥促进效果,从而能够将介质P的干燥时的温度下降到例如60℃。由此,即使相对于容易受到热损伤的介质,也能够在不使介质干燥装置17大型化的条件下而效率地进行干燥。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介质干燥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中,具备对第二回收室41的干燥气体53进行加热的气体加热部55。
根据本方式,由于具备对第二回收室41的干燥气体53进行加热的气体加热部55,因此,使干燥气体53进一步具有热能,从而能够进一步促进附着于所述介质P上的液体的蒸发干燥。通过气体加热部55对热能的补充,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从介质干燥部7向介质P供给的热能,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介质P的干燥时的温度。即,能够进一步降低热损伤的影响。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所涉及的介质干燥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二方式中,气体加热部56兼用作所述介质干燥部7。
根据本方式,由于气体加热部56兼用作所述介质干燥部7,因此,能够使用已有的介质干燥部7来构成气体加热部56,从而能够抑制部件个数的增加。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所涉及的介质干燥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三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其特征在于,介质干燥部7为,利用电磁波而使液体蒸发的电磁波照射部,该电磁波照射部设置在与所述介质P的附着有液体的面44相面对的位置。
根据本方式,由于为向所述介质P的附着有液体的面44照射红外线50等电磁波而进行干燥的结构,因此,能够使干燥气体53在介质P的被照射该电磁波50的面上穿过的同时对该介质P进行加热。因而,能够有效地获得由干燥气体53实现的干燥促进效果。
本发明的第五方式所涉及的介质干燥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中,介质干燥部7为,从所述介质P的与附着有液体的面44相反的一侧的面进行传热加热的传热加热部。
根据本方式,能够通过由干燥气体53实现的干燥促进效果而提高从传热加热部向介质P进行传热的传热效率,从而提高传热方式的加热部的干燥效率。
本发明的第六方式所涉及的介质干燥装置的特征在于,为对被输送的介质P进行干燥的介质干燥装置17,并具备:第一回收室40,其供含有通过附着于所述介质P的液体的蒸发而产生的蒸气54的气体51进入;第二回收室41,其供第一回收室40内的气体流入;压力上升部42,其提高第一回收室40内的压力而形成使蒸气54液化的高压状态;液体分离部43,其被设置在第一回收室40与第二回收室41之间,对通过所述液化而产生的液体52进行分离并将气体53向第二回收室41输送;吹出部45,其将第二回收室41内的干燥气体53向所述介质P上的附着有所述液体的面44吹出;气体加热部55,其对第二回收室41的干燥气体53进行加热。
根据本方式,通过使气体加热部55在其能量输出中也兼具介质干燥部7的作用,从而能够通过该被加热了的干燥气体53而同时实施用于介质P的干燥的加热和干燥促进。即,能够抑制部件个数的增加,并且获得与第一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本发明的第七方式所涉及的介质干燥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二方式至第六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气体加热部55、56能够对加热温度进行调节。
根据本方式,通过与介质P的种类或周围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等相应地对干燥气体53的加热温度进行调节,从而能够有效地显现该干燥促进效果。
本发明的第八方式所涉及的介质干燥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七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液体分离部43具备气体通过部43,该气体通过部43维持第一回收室40内的高压状态且使第一回收室40内的气体向所述第二回收室41内流出,并使通过所述高压而液化生成的液体52存留在第一回收室40内。
根据本方式,由于液体分离部43为具备气体通过部43的结构,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由所述高压状态实现的蒸气54的液化和被液化的液体52与气体53的分离,其中,所述气体通过部43维持第一回收室40内的高压状态且使第一回收室40内的气体向第二回收室41内流出,并使通过所述高压而液化生成的液体52存留在第一回收室40内。
本发明的第九方式所涉及的介质干燥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八方式中,压力上升部42由风扇42构成,所述风扇42吸入含有蒸气54的气体51并将该气体51送入第一回收室40内。
根据本方式,通过使用抽吸风扇42,从而能够构造简单地实现通过压力上升部42而形成使蒸气54液化的所述高压状态的结构。此外,风扇42优选设置在第一回收室40的入口48处,但是,也可以设置在与入口48相比靠里侧的位置处。
本发明的第十方式所涉及的介质干燥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九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第一回收室40的入口48位于所述介质P的输送方向A的上游侧,吹出部45的出口49位于所述介质P的输送方向A的下游侧,所述介质干燥装置具备对从吹出部45的出口49释放出来的干燥气体53向介质输送方向A的下游侧流出的情况进行抑制的气帘形成部60。
根据本方式,由于通过气帘62而对从吹出部45的出口49释放出来的干燥气体53向介质输送方向A的下游侧流出的情况进行抑制,因此,能够使干燥气体53的几乎全部在不浪费的条件下对所述干燥促进作出贡献。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式所涉及的介质干燥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十方式中,在与形成有气帘62的位置相比靠上游侧的位置处设置有对干燥气体53向周围流出的情况进行抑制的壁63。
根据本方式,通过气帘62而对从吹出部45的出口49释放出来的干燥气体53向介质输送方向A的下游侧流出的情况进行抑制,而且,在与形成有气帘62的位置相比靠上游侧的位置处设置有对干燥气体53向周围流出的情况进行抑制的壁63。因而,含有通过所述介质P被加热而产生的蒸气54的气体51经由所述回收到液体分离而成为干燥气体53,该干燥气体53在向所述介质P吹出之后,成为含有蒸气54的气体51而再次被回收。即,含有蒸气54的气体51作为循环流而反复进行蒸气54的液化分离、干燥气体53的生成以及向介质P的吹出,因此,能够有效地减少所述蒸气54向周围环境的释放。
本发明的第十二方式所涉及的介质干燥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十一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通过介质干燥部7而对所述介质P实施加热处理的部分处的所述介质P以相对于水平面在10°以上且60°以下的范围内倾斜的方式而被支承。
从倾斜状态的介质P通过加热处理而产生的蒸气54成为朝向铅直上方的上升气流。因而,相对于实施所述加热处理的部分的面积,所述上升气流所占的区域的水平截面的面积变小。根据本方式,能够使第一回收部40的入口的尺寸相对于所述不倾斜的水平支承构造而缩小。由此,能够实现小型化。
本发明的第十三方式为一种介质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被输送的介质进行干燥,并包括:回收工序,对含有通过附着有液体的介质P被加热而产生的蒸气54的气体51进行回收;高压化工序,提高所回收的所述气体的压力而使所述蒸气54液化;液体分离工序,对所述液化生成的液体52进行分离;吹出工序,将所述液体分离后的干燥气体53向所述介质P上的附着有所述液体的面44吹出。
根据本方式,能够获得与第一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本发明的第十四方式所涉及的介质干燥方法的特征在于,在第十三方式中,包括对所述液体分离后的干燥气体53进行加热的气体加热工序。
根据本方式,能够获得与第二方式或第六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本发明的第十五方式所涉及的介质干燥方法的特征在于,在第十三方式或第十四方式中,含有通过所述介质P被加热而产生的蒸气54的气体51被构成为,经由所述回收工序到液体分离工序而成为干燥气体53,该干燥气体53在通过所述吹出工序而向所述介质P吹出之后,成为含有所述蒸气54的气体51并再次进入回收工序而进行循环。
根据本方式,由于含有所述蒸气54的气体51成为循环流而反复进行蒸气54的液化分离、干燥气体53的生成以及向介质P的吹出,因此,能够有效地减少所述蒸气54向周围环境的释放。
本发明的第十六方式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其特征在于,为如下的记录装置1,其具备:记录头4,其能够向介质P喷出将作为液体的水性油墨而实施记录;介质干燥装置17,其被设置在与记录头4的记录位置相比靠下游的位置处,并对被喷有所述水性油墨的介质P实施干燥处理,介质干燥装置17为第一方式至第十二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所述的干燥装置。
根据本方式,作为喷墨记录装置等记录装置1,能够获得与所述各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本发明的第十七方式所涉及的蒸气去除装置的特征在于,从含有蒸气54的气体51中去除该蒸气54,并具备:蒸气回收室40,其供含有蒸气54的气体51进入;压力上升部42,其提高蒸气回收室40内的压力而形成使蒸气54液化的高压状态;气体通过部43,其维持蒸气回收室40内的高压状态且使蒸气回收室40内的气体向室外流出,并将通过所述高压而液化生成的液体52存留在室内。
根据本方式,能够从含有蒸气54的空气等气体51中效率地将蒸气54液化而将该蒸气54分离去除,在将气体向大气中释放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减少蒸气54向周围环境的释放。
水性油墨
接下来,对本发明中能够使用的水性油墨进行说明。
本发明中能够使用的水性油墨适用于上述实施例的喷墨方式的记录装置1中。此外,除了作为主溶剂的水以外,优选含有水溶性有机溶剂以及树脂,但是优选实质上不含有水溶性有机溶剂中的甘油。
上述记录装置1中所使用的水性油墨实质上不含有1气压下的沸点为290℃的甘油。若该油墨实质上含有甘油,则会导致油墨的干燥性大幅下降。其结果为,在各种被记录介质P,特别是油墨非吸收性或低吸收性的被记录介质P中,不仅图像的浓淡不均明显,而且还无法获得油墨的定影性。而且,优选实质上不含有相当于1气压下的沸点在280℃以上的烷基多元醇类(除了上述的甘油)的溶剂。
在此,本说明书中的“实质上不含有”的意思是,不含有充分发挥添加的意义的量以上的情况。如果对此定量描述,则优选为,甘油相对于油墨的总质量(100质量%),不含有1.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不含有0.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不含有0.1质量%以上,更加优选为不含有0.05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不含有0.01质量%以上,最优选为不含有0.001质量%以上。
以下,对本发明中能够使用的水性油墨所含有的或能够含有的添加剂(成分)进行说明。
1.颜色材料
本发明中能够使用的水性油墨也可以含有颜色材料。该颜色材料从颜料以及染料中进行选择。
1-1.颜料
通过使用颜料以作为颜色材料,从而能够提高油墨的耐光性。颜料能够使用无机颜料以及有机颜料中的任意一种。
作为无机颜料,并不被特别限定,例如,能够列举出炭黑、氧化铁、以及氧化钛、氧化硅。
作为有机颜料,并不被特别限定,例如,能够列举出喹吖啶酮系颜料、喹吖啶酮醌系颜料、二噁嗪系颜料、酞菁系颜料、蒽素嘧啶系颜料、二苯并芘二酮系颜料、阴丹酮系颜料、黄烷士林系颜料、苝系颜料、二酮吡咯并吡咯系颜料、紫环酮系颜料、喹酞酮系颜料、蒽醌系颜料、硫靛系颜料、苯并咪唑酮系颜料、异吲哚啉酮系颜料、甲亚胺系颜料以及偶氮系颜料。作为有机颜料的具体示例,可列举出下述的颜料。
作为蓝绿色油墨所使用的颜料,可列举出C.I.颜料蓝1、2、3、15、15:1、15:2、15:3、15:4、15:6、15:34、16、18、22、60、65、66,C.I.还原蓝4、60。其中,优选为C.I.颜料蓝15:3以及15:4中的至少任意一个。
作为品红色油墨所使用的颜料,可列举出C.I.颜料红1、2、3、4、5、6、7、8、9、10、11、12、14、15、16、17、18、19、21、22、23、30、31、32、37、38、40、41、42、48(Ca)、48(Mn)、57(Ca)、57:1、88、112、114、122、123、144、146、149、150、166、168、170、171、175、176、177、178、179、184、185、187、202、209、219、224、245、254、264,C.I.颜料紫19、23、32、33、36、38、43、50。其中,优选为含有选自C.I.颜料红122、C.I.颜料红202以及C.I.颜料紫19中的一种以上。
作为黄色油墨所使用的颜料,能够列举出C.I.颜料黄1、2、3、4、5、6、7、10、11、12、13、14、16、17、24、34、35、37、53、55、65、73、74、75、81、83、93、94、95、97、98、99、108、109、110、113、114、117、120、124、128、129、133、138、139、147、151、153、154、155、167、172、180、185、213。其中,优选含有选自C.I.颜料黄74、155以及213中的一种以上。
此外,作为绿色油墨或橙色油墨等上述以外的颜色的油墨所使用的颜料,可列举出现有公知的颜料。
为了能够抑制喷嘴中的堵塞且使喷出稳定性更好,颜料的平均粒径优选在250nm以下。此外,本说明书中的平均粒径为体积基准的平均粒径。作为测量方法,例如,能够通过以激光衍射散射法为测量原理的粒度分布测量装置进行测量。作为粒度分布测量装置,例如,可列举出以动态光散射法为测量原理的粒度分布计(例如,日机装公司(NikkisoCo.,Ltd.)制的Micro TrackUPA)。
1-2.染料
此外,本发明中能够使用的水性油墨能够使用染料以作为颜色材料。作为染料并不被特别限定,能够使用酸性染料、直接染料、反应性染料、以及碱性染料。
颜色材料的含有量相对于油墨的总质量(100质量%),优选在在0.4质量%以上且12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在2质量%以上且5质量%以下。
2.树脂
本发明中能够使用的水性油墨可以含有树脂。通过使油墨含有树脂,从而在被记录介质P上形成有树脂被膜,结果为,发挥使油墨充分地定影在被记录介质P上,主要使记录图像的耐擦性良好的效果。因此,优选为,树脂乳液为热塑性树脂。
为了获得不易引起头的堵塞并使记录物具有耐擦性这样的有利的效果,树脂的热变形温度优选在40℃以上。进一步优选在60℃以上。
在此,上述“热变形温度”是指,用玻璃化转变温度(Tg)或最低造膜温度(MinimumFilm forming Temperature;MFT)所表示的温度值。也就是说,“热变形温度在40℃以上”意思是,只要Tg或MFT中的任意一个在40℃以上即可。此外,由于MFT与Tg相比易于把握树脂的再分散性的优劣,因此,优选该热变形温度为用MFT所表示的温度值。若是树脂的再分散性优异的油墨,则油墨不会粘着,从而使头31不易堵塞。
本说明书中的Tg用通过差示扫描热量测量法而测量到的值进行记载。此外,本说明书中的MFT用通过ISO 2115:1996(标题:塑料-聚合物-分散-白色点温度以及薄膜形成最低温度的测量)而测量到的值进行记载。
上述热塑性树脂并不被特别限定,作为其具体例,可列举出聚(甲基)丙烯酸酯或其共聚物、聚丙烯腈或其共聚物、聚氰基丙烯酸酯、聚丙烯酰胺以及聚(甲基)丙烯酸等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聚异丁烯以及聚苯乙烯和它们的共聚物、石油树脂、香豆酮-茚树脂以及萜烯树脂等聚烯烃类聚合物,聚醋酸烯酯或其共聚物、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醛以及聚乙烯基醚等乙酸乙烯酯类或乙烯醇类聚合物,聚氯乙烯或其共聚物、聚1,1-二氯乙烯、氟树脂以及氟橡胶等含卤素类聚合物,聚乙烯咔唑、聚乙烯吡咯烷酮或其共聚物、聚乙烯基吡啶以及聚乙烯基咪唑等含氮乙烯酯类聚合物,聚丁二烯或其共聚物、聚氯丁二烯以及聚异戊二烯(丁基橡胶)等二烯类聚合物,其他的开环聚合型树脂、缩合聚合型树脂以及天然高分子树脂。
树脂的含有量相对于油墨的总质量(100质量%),优选在1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在1质量%以上且5质量%以下。在含有量处于上述范围内时,能够使被形成的最终涂层的图像的光泽性以及耐擦性更为优异。
此外,作为上述油墨可含有的树脂,例如,可列举出树脂分散剂、树脂乳液以及蜡等。
2-1.树脂乳液
本发明中能够使用的水性油墨可以含有树脂乳液。树脂乳液通过在被记录介质被加热时,优选与蜡(乳液)一起形成树脂被膜,从而发挥使油墨充分地定影在被记录介质上并使图像的耐擦性良好的效果。根据上述的效果,使用含有树脂乳液的油墨而被实施了记录的记录物尤其在油墨非吸收性或低吸收性的被记录介质上耐擦性较为优异。
此外,作为粘结剂而发挥作用的树脂乳液在油墨中以乳液状态被含有。通过使作为粘结剂而发挥作用的树脂以乳液状态被含有在油墨中,从而易于将油墨的粘度调节为在喷墨记录方式中较为适当的范围,且油墨的保存稳定性以及喷出稳定性优异。
作为树脂乳液并不限定于以下的物质,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酸、(甲基)丙烯酸酯、丙烯腈、氰基丙烯酸酯、丙烯酰胺、烯烃、苯乙烯、乙酸乙烯酯、氯乙烯、乙烯醇类、乙烯基、乙烯吡咯烷酮、乙烯基吡啶、乙烯基咔唑、乙烯基咪唑以及二氯乙烯的均聚物或共聚物,氟树脂以及天然树脂。其中,优选为(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以及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类树脂中的至少任意一个,进一步优选为丙烯酸类树脂以及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类树脂中的至少任意一个,更优选为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类树脂。此外,上述的共聚物可以是无规共聚物、嵌段共聚物、交替共聚物以及接枝共聚物中的任意一种形态。
为了使油墨的保存稳定性以及喷出稳定性更好,树脂乳液的平均粒径优选在5nm以上且400nm以下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20nm以上且300nm以下的范围内。
树脂中的树脂乳液相对于油墨的总质量(100质量%),优选在在0.5质量%以上且7质量%以下的范围内。若含有量在上述范围内,则由于能够降低固体成分浓度,因此,能够使喷出稳定性更好。
2-2.蜡
本发明中能够使用的水性油墨可以含有蜡。通过使油墨含有蜡,从而使油墨在油墨非吸收性以及低吸收性的被记录介质上的定影性更加优异。在蜡种,乳液类型的蜡更为优选。作为上述蜡,并不限定为以下的物质,例如可列举出聚乙烯蜡、石蜡以及聚烯烃蜡,其中优选为后述的聚乙烯蜡。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蜡”主要的意思是,使用后述的表面活性剂而使固体蜡颗粒在水中分散。
通过使上述油墨含有聚乙烯蜡,从而能够使油墨的耐擦性优异。
为了使油墨的保存稳定性以及喷出稳定性更好,聚乙烯蜡的平均粒径优选在5nm以上且400nm以下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50nm以上且200nm以下的范围内。
聚乙烯蜡的含量(以固体成分换算)相对于油墨的总质量(100质量%),相对独立地,优选在在0.1质量%以上且3质量%以下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0.3质量%以上且3质量%以下的范围内,更优选在0.3质量%以上且1.5质量%以下的范围内。若含有量在上述范围内,则在油墨非吸收性或低吸收性的被记录介质上,也能够使油墨良好地固化、定影,且油墨的保存稳定性以及喷出稳定性更优异。
4.表面活性剂
本发明能够使用的水性油墨可以含有表面活性剂。作为表面活性剂,并不限定于以下的物质,例如可列举出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具有在被记录介质上使油墨均匀地扩散的作用。因此,在使用含有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的油墨而实施了喷墨记录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几乎没有洇散的高清晰的图像。作为这样的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并不限定于以下的物质,例如,可列举出硅系、聚氧乙烯烷基醚系、聚氧丙烯烷基醚系、多环苯基醚系、脱水山梨糖醇衍生物以及氟系的表面活性剂,其中优选为硅系表面活性剂。
为了使油墨的保存稳定性以及喷出稳定性进一步良好,表面活性剂的含量相对于油墨的总质量(100质量%),优选在0.1质量%以上且3质量%以下的范围内。
5.水
本发明能够使用的水性油墨含有水。水为油墨的主溶剂,在喷墨记录中被记录介质被加热时,主要成为蒸发飞散的成分。
6.有机溶剂
本发明中能够使用的水性油墨可以含有公知的挥发性的水溶性有机溶剂。但是,如上述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油墨实质上不含有作为有机溶剂的一种的甘油(1气压下的沸点为290℃),此外,优选实质上不含有相当于1气压下的沸点在280℃以上的烷基多元醇类(除了上述的甘油)。
7.其他的成分
本发明中能够使用的水性油墨除了上述的成分以外,还可以进一步含有防腐剂、防霉剂、防锈剂以及螯合剂等。
非质子性极性溶剂
本发明中能够使用的水性油墨优选含有非质子性极性溶剂。通过含有上述的非质子性极性溶剂,从而使上述的油墨种所含有的上述的树脂颗粒溶解,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喷墨记录时的喷嘴的堵塞。此外,具有使氯乙烯等的记录介质溶解的性质从而提高与图像的紧贴性。
关于非质子性极性溶剂,并不被特别限定,优选含有选自吡咯烷酮类、内脂类、亚砜类、咪唑啉酮类、环丁砜类、尿素衍生物、二烷基酰胺类、环醚类、酰胺酯类中的一种以上的非质子性极性溶剂。作为吡咯烷酮类的代表例,具有2-吡咯烷酮、N-甲基-2-吡咯烷酮、N-乙基-2-吡咯烷酮,作为内脂类的代表例,具有γ-丁内酯、γ-戊内酯、ε-己内脂,作为亚砜类的代表例,具有二甲基亚砜、四亚甲基亚砜,作为咪唑啉酮类的代表例,具有1,3-二甲基-2-咪唑啉酮,作为环丁砜类的代表例,具有环丁砜、二甲基环丁砜,作为尿素衍生物的代表例,具有二甲基尿素,1,1,3,3-四甲基尿素,作为二烷基酰胺类的代表例,具有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作为环醚类的代表例,具有1,4-二氧六环、四氢呋喃。在上述物质中,从上述的效果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为吡咯烷酮类、内脂类、亚砜类、酰胺酯类。最优选为2-吡咯烷酮。
上述的非质子性极性溶剂的含有量相对于油墨的总质量(100质量%),优选在3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8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的范围内。
符号说明
1 记录装置、2 安置部、3 压印板、4 记录头、5 压印板加热器、6 介质支承部、7 介质干燥部(红外线加热器)、13 张力调节部、14 收卷部、15 输送机构、16 记录机构、17 介质干燥装置、18 加热器驱动部、19 电机驱动部、20 控制部、21 CPU、22系统总线、23 ROM、24 RAM、25 头驱动部、26 滑架电机、27 风扇电机、30 输送电机、31 放卷电机、32 收卷电机、33 输入输出部、34 接口、35 监视器、36 控制面板、P介质(被记录介质)、R1 被记录介质的卷筒、R2 被记录介质的卷筒40 第一回收室(蒸气回收室)、41 第二回收室,42 压力上升部(风扇)、43 液体分离部(气体通过部)、44 附着有液体的面、45 吹出部、46 红外线发光部、47 反射部、48 入口、49 出口、50 红外线、51 含有蒸气的气体、52 液化生成的液体、53 干燥气体、54 蒸气、55 气体加热部、56 气体加热部、57 发热板、58 红外线透过性的板部件、60 气帘形成部、61 风扇、62 气帘、63 壁。

Claims (23)

1.一种介质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对被输送的介质进行干燥,并具备:
介质干燥部,其使附着于所述介质上的液体蒸发;
第一回收室,其供含有通过所述蒸发而产生的蒸气的气体进入;
第二回收室,其供所述第一回收室内的气体流入;
压力上升部,其提高所述第一回收室内的压力而形成使蒸气液化的高压状态;
液体分离部,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回收室与所述第二回收室之间,对通过所述液化而产生的液体进行分离并将气体向第二回收室输送;
吹出部,其将所述第二回收室内的干燥气体向所述介质上的附着有所述液体的面吹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气体加热部,该气体加热部对所述第二回收室的干燥气体进行加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质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体加热部兼用作所述介质干燥部。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介质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干燥部为利用电磁波而使液体蒸发的电磁波照射部,
该电磁波照射部被设置在与所述介质的附着有液体的面相对置的位置处。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介质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干燥部为,从所述介质的与附着有液体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进行传热加热的传热加热部。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介质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体加热部能够对加热温度进行调节。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介质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分离部具备气体通过部,该气体通过部维持所述第一回收室内的高压状态且使该第一回收室内的气体向所述第二回收室内流出,并将通过所述高压而液化生成的液体存留在第一回收室内。
8.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介质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回收室的入口位于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
所述吹出部的出口位于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
所述介质干燥装置具备气帘形成部,该气帘形成部对从所述吹出部的出口释放出来的干燥气体向介质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流出的情况进行抑制。
9.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介质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介质干燥部而对所述介质实施加热处理的部分处的所述介质以相对于水平面在10°以上且60°以下的范围内倾斜的方式而被支承。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分离部为过滤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分离部为多孔板。
12.一种介质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对被输送的介质进行干燥,并具备:
第一回收室,其供含有通过附着于所述介质上的液体的蒸发而产生的蒸气的气体进入;
第二回收室,其供所述第一回收室内的气体流入;
压力上升部,其提高所述第一回收室内的压力而形成使蒸气液化的高压状态;
液体分离部,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回收室与所述第二回收室之间,对通过所述液化而产生的液体进行分离并将气体向第二回收室输送;
吹出部,其将所述第二回收室内的干燥气体向所述介质上的附着有所述液体的面吹出;
气体加热部,其对所述第二回收室的干燥气体进行加热。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介质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体加热部能够对加热温度进行调节。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介质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分离部具备气体通过部,该气体通过部维持所述第一回收室内的高压状态且使该第一回收室内的气体向所述第二回收室内流出,并将通过所述高压而液化生成的液体存留在第一回收室内。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介质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上升部由风扇构成,所述风扇吸入含有所述蒸气的气体并将该气体送入第一回收室内。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介质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回收室的入口位于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
所述吹出部的出口位于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
所述介质干燥装置具备气帘形成部,该气帘形成部对从所述吹出部的出口释放出来的干燥气体向介质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流出的情况进行抑制。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介质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与形成有气帘的位置相比靠上游侧的位置处,设置有对所述干燥气体向周围流出的情况进行抑制的壁。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介质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介质干燥部,所述介质干燥部使附着于所述介质上的液体蒸发,
通过所述介质干燥部而对所述介质实施加热处理的部分处的所述介质以相对于水平面在10°以上且60°以下的范围内倾斜的方式而被支承。
19.一种介质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被输送的介质进行干燥,并包括:
回收工序,对含有通过附着有液体的介质被加热而产生的蒸气的气体进行回收;
高压化工序,提高所回收的所述气体的压力而使所述蒸气液化;
液体分离工序,对所述液化生成的液体进行分离;
吹出工序,将所述液体分离后的干燥气体向所述介质上的附着有所述液体的面吹出。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介质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气体加热工序,在该气体加热工序中,对所述液体分离后的干燥气体进行加热。
21.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介质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
含有通过所述介质被加热而产生的蒸气的气体被构成为,经由所述回收工序到液体分离工序而成为干燥气体,该干燥气体在通过所述吹出工序而向所述介质吹出之后,成为含有所述蒸气的气体并再次进入回收工序而进行循环。
22.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记录头,其能够向介质喷出作为液体的水性油墨而实施记录;
介质干燥装置,其被设置在与所述记录头的记录位置相比靠下游的位置处,并对被喷有所述水性油墨的介质实施干燥处理,
所述介质干燥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介质干燥装置。
23.一种蒸气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从含有蒸气的气体中去除该蒸气,并具备:
蒸气回收室,其供含有所述蒸气的气体进入;
压力上升部,其提高所述蒸气回收室内的压力而形成使蒸气液化的高压状态;
气体通过部,其维持所述蒸气回收室内的高压状态且使该蒸气回收室内的气体向室外流出,并将通过所述高压而液化生成的液体存留在室内。
CN201510863952.0A 2014-12-04 2015-12-01 介质干燥装置、介质干燥方法、记录装置及蒸气去除装置 Active CN1056670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45770A JP6635247B2 (ja) 2014-12-04 2014-12-04 媒体乾燥装置、記録装置及び蒸気除去装置
JP2014-245770 2014-12-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67099A CN105667099A (zh) 2016-06-15
CN105667099B true CN105667099B (zh) 2020-05-12

Family

ID=56093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63952.0A Active CN105667099B (zh) 2014-12-04 2015-12-01 介质干燥装置、介质干燥方法、记录装置及蒸气去除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623676B2 (zh)
JP (1) JP6635247B2 (zh)
CN (1) CN1056670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31423B2 (ja) * 2015-02-24 2019-06-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6775941B2 (ja) * 2015-12-08 2020-10-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CN106079897B (zh) * 2016-06-28 2017-12-19 纳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装置以及喷墨打印方法
JP6790505B2 (ja) * 2016-06-29 2020-11-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6093472B1 (ja) * 2016-08-09 2017-03-08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WO2018044321A1 (en) * 2016-09-02 2018-03-0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Vapor manager
JP6177413B1 (ja) * 2016-12-13 2017-08-09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US10308010B2 (en) 2017-02-08 2019-06-04 Ricoh Company, Ltd. Infrared-heated air knives for dryers
KR101898039B1 (ko) * 2017-03-14 2018-09-12 (주)디지아이 가열기 및 이를 구비한 디지털 프린팅 머신
CN110582407B (zh) * 2017-05-01 2021-06-29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暂停成像装置的启动例程
JP7183531B2 (ja) * 2017-06-28 2022-12-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乾燥装置及び印刷装置
JP7056209B2 (ja) * 2017-09-26 2022-04-19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吐出装置
JP7062905B2 (ja) * 2017-09-29 2022-05-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加熱装置、媒体処理装置及び媒体処理方法
JP7047368B2 (ja) 2017-12-19 2022-04-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加熱装置及び媒体処理装置
JP7087473B2 (ja) * 2018-03-09 2022-06-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加熱装置、及び、乾燥方法
JP7086753B2 (ja) * 2018-03-30 2022-06-20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7200666B2 (ja) 2018-12-26 2023-01-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乾燥装置、印刷装置
CN109986886B (zh) * 2019-04-16 2020-03-20 绍兴汇聚数码印花有限公司 一种数码直喷印花机
JP7352829B2 (ja) * 2019-11-18 2023-09-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送風装置、記録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83040A (ja) * 2008-09-30 2010-04-15 Seiren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方法及び装置
CN102059856A (zh) * 2009-11-17 2011-05-18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设备
CN103140618A (zh) * 2010-09-29 2013-06-05 韩国能源技术研究院 连续式干燥蒸化装置及利用其的印染系统
CN104029485A (zh) * 2013-03-08 2014-09-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以及记录方法
CN104105599A (zh) * 2012-02-14 2014-10-15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喷墨印刷方法及喷墨印刷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41119B2 (ja) * 1992-06-05 1999-08-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483931B2 (ja) * 2009-05-28 2014-05-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乾燥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699532B2 (ja) * 2010-10-22 2015-04-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印字方法
JP5741802B2 (ja) * 2010-12-24 2015-07-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US8585200B2 (en) * 2011-06-13 2013-11-19 Hewlett-Packard Industrial Printing Ltd. Image forming system, media drying device usable therewith and method thereof
JP5899795B2 (ja) * 2011-10-24 2016-04-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014004521A (ja) * 2012-06-25 2014-01-16 Ube Ind Ltd 高圧乾燥ガス製造システム
JP6249157B2 (ja) 2013-10-11 2017-12-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83040A (ja) * 2008-09-30 2010-04-15 Seiren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方法及び装置
CN102059856A (zh) * 2009-11-17 2011-05-18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设备
CN103140618A (zh) * 2010-09-29 2013-06-05 韩国能源技术研究院 连续式干燥蒸化装置及利用其的印染系统
CN104105599A (zh) * 2012-02-14 2014-10-15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喷墨印刷方法及喷墨印刷装置
CN104029485A (zh) * 2013-03-08 2014-09-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以及记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107469A (ja) 2016-06-20
CN105667099A (zh) 2016-06-15
JP6635247B2 (ja) 2020-01-22
US20160159111A1 (en) 2016-06-09
US9623676B2 (en) 2017-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67099B (zh) 介质干燥装置、介质干燥方法、记录装置及蒸气去除装置
EP2774765B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thod
US10603928B2 (en)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JP6787548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US20200139714A1 (en) Maintenance method of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6036159B2 (ja) 印刷装置
JP6954620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8931868B2 (e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1803529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セット、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セット、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CN105904855B (zh) 印刷装置
US20140085365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JP6171481B2 (ja)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6263856B2 (ja) 印刷装置
JP2010274592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EP3247560B1 (en) Droplet discharging apparatus
US8764146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CN111511851A (zh) 颜料水分散液的制造方法
JP6331792B2 (ja) 液体噴射装置、2流体噴射装置及び2流体噴射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317061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320058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