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55784B -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655784B CN105655784B CN201510849235.2A CN201510849235A CN105655784B CN 105655784 B CN105655784 B CN 105655784B CN 201510849235 A CN201510849235 A CN 201510849235A CN 105655784 B CN105655784 B CN 10565578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
- shield plate
- movable screen
- screen shield
- electric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9—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62—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71—Details
- H01R12/775—Ground or shield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9—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2—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conductive member being a shielded cable
- H01R13/6593—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conductive member being a shielded cable the shield being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装置。其能以简易的结构在不损害生产率的前提下容易且可靠地对与配线基板连接的连接部位电磁屏蔽。并采用如下结构:使设于在配线基板(B)上安装的电连接器(2)的屏蔽外壳构件(23)的固定屏蔽板(23c)与触头构件(22)的基板连接腿部(22a)相对地配置于基板连接腿部(22a)的附近,并设有通过移动操作来覆盖外壳开口部(23d)的可动屏蔽板(14c),利用固定屏蔽板(23c)和可动屏蔽板(14c)从外方侧覆盖触头构件(22)的至少基板连接腿部(22a),对与配线基板(B)连接的连接部位良好地电磁屏蔽(屏蔽),在移动操作可动屏蔽板(14c)的期间,能够良好地经由外壳开口部(23d)确认与配线基板(B)连接的连接部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与配线基板上的导电路相连接的触头构件的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在各种电气设备等中,在将包括FPC(柔性电路板)、FFC(柔性扁平电缆)或者同轴电缆等的各种信号传输介质的末端部分与印刷配线基板相连接时,广泛地使用电连接器装置。该电连接器装置构成为以连结有同轴电缆等信号传输介质的插头连接器向例如安装在印刷配线基板上的插座连接器插入的方式将两电连接器彼此间嵌合起来,经由在两电连接器的连接器主体部(绝缘壳体)以呈多极状的方式排列的导电性的触头构件(导电端子)进行信号的传输。
在这样的电连接器装置中,一直以来,为了降低来自外部的电磁噪声对传输信号的影响,或者降低向外部辐射的电磁噪声,经常采用如下结构:利用由薄板状金属构件形成的导电性的屏蔽外壳构件、屏蔽板覆盖连接器主体部(绝缘壳体)的外表面、触头构件的外方侧,从而进行电磁屏蔽(屏蔽)。
然而,特别是在近年来,随着谋求传输信号的进一步高频化,日益需要不仅消除来自外部的电磁噪声对触头构件(导电端子)的主体部分的影响,也消除来自外部的电磁噪声对与配线基板连接的连接部位的影响,并且,可靠地防止来自该触头构件的连接部位的电磁噪声向外部辐射。
此外,在以往的电连接器装置中,存在在触头构件与配线基板之间的连接部位粘贴导电性的胶带而成的电连接器装置或者延长导电性外壳而覆盖该连接部位的电连接器装置,在使用导电性胶带的情况下,由于附加了粘贴导电性胶带这样的比较费功夫的作业工序,因此存在生产率降低的倾向。另外,例如在通过延长插座连接器的导电性外壳来覆盖与配线基板连接的连接部位的情况下,触头构件与配线基板之间的连接部位有可能无法通过目测、图像检查等来进行确认,存在检查·确认是否没有障碍地进行了触头构件等的连接作业变得较难这样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7342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2384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易的结构容易且可靠地进行针对与配线基板连接的连接部位的电磁屏蔽的电连接器和电连接器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采用如下结构:一种电连接器,其具备在安装于配线基板上的状态下供对方连接器嵌合的连接器主体部,在所述连接器主体部安装有用于覆盖该连接器主体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屏蔽外壳构件,并且,安装于所述连接器主体部的触头构件具有与所述配线基板上的导电路相连接的基板连接腿部,该电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配线基板的表面部分且是连接有所述触头构件的基板连接腿部的部位的附近位置形成有接地用的导电路,并且,在所述屏蔽外壳构件设有:固定屏蔽板,其在软钎焊接于所述接地用的导电路的状态下自所述配线基板的表面立起,并以与所述触头构件的基板连接腿部相对的方式配置于所述触头构件的基板连接腿部的附近;以及外壳开口部,其使所述触头构件的基板连接腿部朝与所述配线基板的表面垂直的方向暴露,并且,用于覆盖所述外壳开口部的可动屏蔽板设置为能够在使所述外壳开口部成为开放状态的非屏蔽位置和使所述外壳开口部成为封闭状态的屏蔽位置之间往复移动,所述可动屏蔽板在该可动屏蔽板移动到所述屏蔽位置时与所述固定屏蔽板相接触。
另外,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中,采用如下结构:一种电连接器装置,该电连接器装置包括:第1连接器,信号传输介质的末端部分连结于该第1连接器;以及第2连接器,其在安装在配线基板的表面上的状态下供所述第1连接器嵌合,在所述第2连接器的连接器主体部安装有用于覆盖该连接器主体部的至少一部分的第2屏蔽外壳构件,并且,安装于所述第2连接器的第2触头构件具有与所述配线基板上的导电路相连接的基板连接腿部,该电连接器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配线基板的表面部分且是连接有所述第2触头构件的基板连接腿部的部位的附近位置形成有接地用的导电路,并且,在所述第2屏蔽外壳构件设有:固定屏蔽板,其在软钎焊接于所述接地用的导电路的状态下自所述配线基板的表面立起,并以与所述触头构件的基板连接腿部相对的方式配置于所述触头构件的基板连接腿部的附近;以及外壳开口部,其使所述触头构件的基板连接腿部朝与所述配线基板的表面垂直的方向暴露,并且,在所述第1连接器或者所述第2连接器设有用于覆盖所述外壳开口部的可动屏蔽板,该可动屏蔽板设置为能够在使所述外壳开口部成为开放状态的非屏蔽位置和使所述外壳开口部成为封闭状态的屏蔽位置之间往复移动,所述可动屏蔽板在该可动屏蔽板移动到所述屏蔽位置时与所述固定屏蔽板相接触。
根据具备这样的结构的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的发明,首先触头构件或者第2触头构件的基板连接腿部在与配线基板的表面平行的方向(配线基板的延伸方向)上被固定屏蔽板自外方侧覆盖,并且,在两电连接器彼此间嵌合后,可动屏蔽板以覆盖外壳开口部的方式进行转动操作,从而触头构件或者第2触头构件的基板连接腿部被可动屏蔽板自配线基板的垂直上方侧覆盖,因此能够针对与配线基板连接的连接部位良好地进行电磁屏蔽(屏蔽),并且,固定屏蔽板与配置于触头构件或者第2触头构件的基板连接腿部的附近的接地用的导电路相连接,从而在进行电磁屏蔽的部位的附近位置进行接地,从而能够获得良好的电磁屏蔽的特性。另外,在可动屏蔽板被转动操作至覆盖外壳开口部的位置为止的期间,与配线基板连接的连接部位经由外壳开口部向外方暴露,因此能够良好地确认该连接部位的连接状态。
此时,如技术方案3的发明这样,所述可动屏蔽板能够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于所述对方连接器或第1连接器。另外,如技术方案4的发明这样,所述可动屏蔽板能够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于所述屏蔽外壳构件或第2连接器。
而且,如技术方案5的发明这样,期望的是,嵌合保持构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对方连接器或第1连接器,在所述两连接器彼此间嵌合时,所述嵌合保持构件构成为通过从嵌合开放位置转动至嵌合作用位置来维持所述两连接器彼此间的嵌合状态,在所述嵌合保持构件一体地设有所述可动屏蔽板。
根据具备这样的结构的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通过在两连接器彼此间嵌合后转动操作嵌合保持构件,在良好地维持两连接器彼此间的嵌合状态的同时针对触头构件进行电磁屏蔽,而且利用嵌合保持构件的把持力,可靠且稳固地进行用于进行电磁屏蔽(屏蔽)的接地,从而进一步提高电磁屏蔽特性。
另外,如技术方案6的发明这样,期望的是,所述固定屏蔽板具备弹性接触于所述可动屏蔽板的多个板簧状构件。
根据具备这样的结构的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可动屏蔽板和固定屏蔽板借助板簧状构件良好地进行接触,因此电磁屏蔽(屏蔽)特性进一步提高。
另外,如技术方案7的发明这样,期望的是,所述电连接器或电连接器装置设有用于将所述嵌合保持构件保持在所述嵌合作用位置的锁定部。
根据具备这样的结构的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两连接器彼此间的嵌合状态被锁定部良好地保持。
发明的效果
如以上这样,本发明除了如下结构,即:设于安装在配线基板上的电连接器的屏蔽外壳构件的固定屏蔽板在触头构件的基板连接腿部的附近配置为在与配线基板的表面平行的方向(配线基板的延伸方向)上与基板连接腿部相对,此外还采用如下结构,即:设有利用两连接器彼此间嵌合后的移动操作来覆盖外壳开口部的可动屏蔽板,利用这些固定屏蔽板和可动屏蔽板从外方侧覆盖触头构件的至少基板连接腿部,能够针对与配线基板连接的连接部位良好地进行电磁屏蔽(屏蔽),并且,将固定屏蔽板与配置于触头构件的基板连接腿部的附近的接地用的导电路相连接,而在进行电磁屏蔽的部位的附近位置进行接地,从而得到良好的电磁屏蔽的特性,并且,在可动屏蔽板移动操作至覆盖外壳开口部之前,使与配线基板连接的连接部位经由外壳开口部向外方暴露,能够良好地确认该连接部位的连接状态,因此能够以简易的结构在不损害生产率的前提下容易且可靠地针对与配线基板连接的连接部位进行电磁屏蔽,能够低成本且大幅地提高电连接器和电连接器装置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连接器后方侧的上方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第2连接器)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2是表示刚刚将作为对方连接器的插头连接器(第1连接器)嵌合于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第2连接器)之后的状态的电连接器装置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3是表示将在图2的状态下处于“嵌合开放位置”的嵌合保持构件转动操作至“嵌合作用位置”之后的状态的电连接器装置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4是表示处于图3所示的两连接器彼此间嵌合的状态的电连接器装置的俯视说明图。
图5是表示处于图3和图4所示的两连接器彼此间嵌合的状态的电连接器装置的主视说明图。
图6是表示处于图3和图4所示的两连接器彼此间嵌合的状态的电连接器装置的侧视说明图。
图7是表示处于图3和图4所示的两连接器彼此间嵌合的状态的电连接器装置的后视说明图。
图8是在将图2~图7所示的两连接器彼此间嵌合起来之前的状态下的电连接器装置的、在下层侧同轴电缆的截面位置处沿着与连接器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剖切而得到的横向剖视说明图。
图9是在将图2~图7所示的两连接器彼此间嵌合起来之前的状态下的电连接器装置的、在上层侧同轴电缆的截面位置处沿着与连接器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剖切而得到的横向剖视说明图。
图10是沿着图7所示的C-C线的横向剖视说明图。
图11是沿着图7所示的D-D线的横向剖视说明图。
图12是从连接器后方侧的上方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第2连接器)的初始状态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13是表示从图12的状态使可动屏蔽板转动而进行封闭之后的状态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14是表示刚刚将作为对方连接器的插头连接器(第1连接器)嵌合于处于图13的状态的插座连接器(第2连接器)之后的状态的电连接器装置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15是表示将在图14的状态下处于“嵌合开放位置”的嵌合保持构件转动操作至“嵌合作用位置”之后的状态的电连接器装置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插头连接器(第1连接器)
11:绝缘壳体(连接器主体部)
11a:主体支承部
11b:嵌合突部
12:导电触头构件(第1触头构件)
12a:端子电极部
13:第1屏蔽外壳构件
13a:接地舌片
13d:轴承部
13e:弹性限制构件
14:嵌合保持构件
14a:转动轴部
14b:连结腕部
14c:可动屏蔽板
14c1:上表面侧屏蔽罩
14c2:锁定板
14c3:背面侧屏蔽罩
14c4:锁定卡定孔
GB:接地棒
GC:接地触头
SC:同轴电缆(信号传输介质)
SCa:电缆中心导体(信号线)
SCb:电缆外部导体(屏蔽线)
2:插座连接器(第2连接器)
21:绝缘壳体(连接器主体部)
22:导电触头构件(第2触头构件)
22a:基板连接腿部
22b:触点凸部
23:第2屏蔽外壳构件
23a:压紧件
23b:上侧外壳板
23c:固定屏蔽板
23d:外壳开口部
23e:接地部
23f:板簧状构件
23g:锁定部
B:印刷配线基板
B1:接地用的导电路
24c:可动屏蔽板
24c1:转动臂
24c2:上表面侧屏蔽罩
24c3:背面侧屏蔽罩
15:嵌合保持构件
15a:转动轴部
15b:连结腕部
15c:转动操作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地对在将本发明应用于电连接器和电连接器装置的情况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电连接器和电连接器装置用于将多根同轴电缆连接于印刷配线基板侧。
[电连接器装置的整体构造的概要]
首先,图1~图11所示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装置是一种水平嵌合型的电连接器装置,其包括:插头连接器1,其作为连结了构成信号传输介质的同轴电缆SC的末端部分的第1连接器(对方连接器);以及插座连接器2,其作为安装于印刷配线基板B上的第2连接器,其中,在作为嵌合的对方连接器的插头连接器(第1连接器)1被配置为在大致水平方向上与图1所示的插座连接器(第2连接器)2相对之后,以插头连接器1沿与印刷配线基板B的表面大致平行的方向(印刷配线基板B的延伸方向)靠近插座连接器2侧的方式水平移动该插头连接器1。由此,插头连接器1的顶端侧部分通过插座连接器2的开口部并插入到插座连接器2的内部,如图2那样,两连接器1、2彼此间成为嵌合状态。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作为对方连接器的插头连接器(第1连接器)1向插座连接器(第2连接器)2插入的方向以及向与该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拔出插头连接器1的方向是与印刷配线基板B的表面所延伸的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在以下,将印刷配线基板B的表面所延伸的方向设为“水平方向”,将与该印刷配线基板B的表面正交的方向设为“上下方向”。另外,在作为对方连接器的插头连接器1中,将该插头连接器1向插座连接器2插入的方向设为“前方方向”,将向与该前方方向相反的方向拔出该插头连接器1的方向设为“后方方向”。而且,在插座连接器2中,将从该插座连接器2拔出上述插头连接器1的方向设为“前方方向”,与该前方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后方方向”。
构成这样的电连接器装置的插头连接器(第1连接器)1和插座连接器(第2连接器)2这两个连接器分别包括作为连接器主体部的绝缘壳体11、21,该绝缘壳体11、21由形成为细长状的绝缘构件形成。在这些绝缘性的绝缘壳体(连接器主体部)11、21,作为触头构件的多个导电触头构件(导电端子)12、22沿着该绝缘壳体11、21的长度方向(与图6的纸面垂直的方向)以适当的间距间距呈多极状地进行排列。
另外,在上述的两电连接器1、2中,在插头连接器(第1连接器)1的后方侧的端缘部(以下,称为后端缘部。),以沿连接器长度方向呈多极状并列的方式排列的多根同轴电缆SC的末端部分分别在上下两层进行连结。在这些同轴电缆中,上层和下层的两同轴电缆SC、SC彼此间成为在多极排列的方向(连接器长度方向)上位置相互偏离了半个间距的量的配置关系。
特别地,如图8~图11所示,在这样的各同轴电缆SC的末端部分,通过剥去包覆材料,电缆中心导体(信号线)SCa和电缆外部导体(屏蔽线)SCb以呈同轴状的方式露出。而且,以沿着该同轴电缆SC的中心轴线的方式配置的电缆中心导体SCa与信号传输用的导电触头构件(导电端子)12、22相连接,从而构成信号电路。将在之后详细说明与该电缆中心导体SCa相关的连接构造。
另外,以呈同心状包围上述的电缆中心导体SCa的外周侧的方式配置的电缆外部导体SCb配置为分别在上层的多极排列段和下层的多极排列段贯通构成导电性的接地构件的接地棒GB的内部。本实施方式的上下两层的各接地棒GB由沿上述的同轴电缆SC的多极排列方向(连接器长度方向)呈长条状延伸的细长块状构件形成,该各接地棒GB利用软钎焊、铆接、压接等一并地连接于同轴电缆SC的电缆外部导体(屏蔽线)SCb。如此设置的上下两层的各接地棒GB借助后述的导电性外壳等而与形成于印刷配线基板B的接地电路相连接。
[绝缘壳体和导电触头构件]
此处,上述的插头连接器(第1连接器)1和插座连接器(第2连接器)2这两个电连接器分别具备如上述那样沿导电触头构件(导电端子)12、22的多极排列方向(连接器长度方向)呈细长状延伸的细长状的绝缘壳体(连接器主体部)11、21,安装于该绝缘壳体11的导电触头构件12形成为形状以分别与上下两层的同轴电缆SC、SC相对应的方式互不相同,安装于该绝缘壳体21的导电触头构件22形成为形状以分别与上下两层的同轴电缆SC、SC相对应的方式互不相同,分别与交替配置在多极排列方向(连接器长度方向)上的上层侧的同轴电缆SC和下层侧的同轴电缆SC相对应而具有互不相同的形状的两种导电触头构件12排列构成为在多极排列方向上以交替的方式相邻,分别与交替配置在多极排列方向(连接器长度方向)上的上层侧的同轴电缆SC和下层侧的同轴电缆SC相对应而具有互不相同的形状的两种导电触头构件22排列构成为在多极排列方向上以交替的方式相邻。
另一方面,设于插头连接器1侧的绝缘壳体11如上述那样由沿连接器长度方向(多极排列方向)延伸的树脂等绝缘性构件形成,构成为一体地包括:主体支承部11a,其作为配置于该插头连接器1的内部侧的连接器主体部;以及嵌合突部11b,其以自该主体支承部11a向连接器前方侧延伸出来的方式设置。而且,在该绝缘壳体11的从主体支承部11a到嵌合突部11b的范围内的内部埋设有与上述的上下两层的两接地棒GB、GB相接触的接地触头GC。
而且,导电触头构件(第1触头构件)12以从绝缘壳体11的上下两个表面的各表面露出的状态通过嵌入成形或者压入而埋设于上述的绝缘壳体11的从主体支承部11a到嵌合突部11b的范围内的部位。即,如上述那样呈两种不同形状形成的导电触头构件12中的一种形状的导电触头构件12以从绝缘壳体11的上侧表面向上方露出而大致水平地延伸的状态进行配置(参照图8和图10),并且,该导电触头构件12中的另一种形状的导电触头构件12以从绝缘壳体11的下侧表面向下方露出而大致水平地延伸的状态进行配置(参照图9和图11),这两种的两导电触头构件12在多极排列方向(连接器长度方向)上交替配置。
上下两层的各同轴电缆SC的电缆中心导体(信号线)SCa的末端部分以从上方侧和下方侧抵接于这样的设于插头连接器(第1连接器)1的各导电触头构件(第1触头构件)12的后端部分的状态分别焊接于各导电触头构件12的后端部分。这些电缆中心导体SCa和导电触头构件12之间的软钎焊接能够一并进行,利用这样的一并软钎焊接,同轴电缆SC与插头连接器1的导电触头构件12相连结。
另一方面,在如上述那样设于绝缘壳体(连接器主体部)11的前端侧的嵌合突部11b的上下两表面以形成多极状的露出电极的方式配置有构成上述的导电触头构件(第1触头构件)12的前方侧部分的端子电极部12a。而且,在如上述那样插头连接器(第1连接器)1嵌合于插座连接器(第2连接器)2后,该构成导电触头构件12的前方侧延伸部分的端子电极部12a通过与设于插座连接器2的导电触头构件(第2触头构件)22相抵接而构成信号传输电路。此外,这些导电触头构件12、22也能够构成为用于接地。
而且,针对安装于插座连接器(第2连接器)2侧的绝缘壳体(连接器主体部)21的导电触头构件(第2触头构件)22而言,两种导电触头构件22以与上述的插头连接器(第1连接器)1侧的两种导电触头构件(第1触头构件)12相对应的方式沿连接器长度方向呈多极状地排列。这两种导电触头构件22中的一种导电触头构件22成为向配置于上层侧的导电触头构件12的上方侧延伸的配置关系(参照图8和图10),并且,另一种导电触头构件22以向配置于下层侧的导电触头构件12的下方侧延伸的方式配置(参照图9和图11),设于该插座连接器2侧的两种导电触头构件22构成为在两电连接器1、2彼此间嵌合时从上下两侧弹性接触于插头连接器1侧的两种导电触头构件12。
另外,该安装于插座连接器(第2连接器)2的导电触头构件(第2触头构件)22的后端部分(图8~图12中的右端侧部分)分别具有以沿着上述的印刷配线基板B的表面上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基板连接腿部22a。这些基板连接腿部22a在实际的使用时(安装时)载置于上述的印刷配线基板B上的信号导电路或者接地用的导电路,然后例如进行一并的软钎焊接。
本实施方式的导电触头构件(第2触头构件)22的主体部分以从上述的配置于连接器后端侧的基板连接腿部22a向上方立起的方式进行折弯成形,并构成为从该立起部位的上端部分向前方侧(图8~图11中的左侧)呈悬臂状延伸。而且,在该导电触头构件22的连接器前方侧的顶端部分,在上层的多极排列段设有朝下方侧呈山形状凸出的触点凸部22b,在下层的多极排列段设有朝上方侧呈山形状凸出的触点凸部22b。如上述那样插头连接器(第1连接器)1嵌合于插座连接器(第2连接器)2后,这些设于导电触头构件22的触点凸部22b的下方侧的顶部构成为从上方侧弹性接触于插头连接器1侧的导电触头构件(第1触头构件)12的端子电极部12a,这些设于导电触头构件22的触点凸部22b的上方侧的顶部构成为从下方侧弹性接触于插头连接器1侧的导电触头构件(第1触头构件)12的端子电极部12a。而且,利用这样的弹性的接触关系,进行上述的两触点部12a、22b彼此间的电连接。
[关于导电性外壳(屏蔽外壳构件)]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设于插头连接器(第1连接器)1和插座连接器(第2连接器)2的各绝缘壳体(连接器主体部)11、21的外表面分别被将薄板状金属构件折弯为适当的形状而形成的导电性的第1屏蔽外壳构件13和第2屏蔽外壳构件23覆盖。该第1屏蔽外壳构件13和第2屏蔽外壳构件23作为通过覆盖形成于各电连接器1、2的内部的信号传输电路和接地电路而使其具有电磁屏蔽性(屏蔽性)的构件而被安装,也是用于构成接地电路的一部分的构件。
此时,设于作为对方连接器的插头连接器(第1连接器)1侧的第1屏蔽外壳构件13包括从上下夹着绝缘壳体(连接器主体部)11的一对外壳片的嵌合体,首先,将同轴电缆SC设置于绝缘壳体(连接器主体部)11,在两接地棒(接地构件)GB、GB被软钎焊接于该同轴电缆SC之后,上述的第1屏蔽外壳构件13的上半侧部分的外壳片构件和下半侧部分的外壳片构件分别以从上方侧和下方侧盖于绝缘壳体(连接器主体部)11的方式进行安装。在这样的第1屏蔽外壳构件13的两外壳片的上侧表面和下侧表面,沿着作为多极排列方向的连接器长度方向利用切缺加工形成有多个接地舌片13a。该各接地舌片13a以呈朝向连接器内侧的空间沿倾斜方向突出的悬臂式的板簧状的方式被切割立起,并弹性接触或者软钎焊接于上述的接地棒GB的上表面侧。
[插座连接器的导电性外壳(屏蔽外壳构件)]
相对于此,插座连接器(第2连接器)2的第2屏蔽外壳构件23由以从上方侧覆盖绝缘壳体(连接器主体部)21的方式安装的薄板状金属构件的折弯结构体形成。在该第2屏蔽外壳构件23的连接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压紧件23a以从该方向上的两侧外方隔着绝缘壳体21的方式配置为从印刷配线基板B的表面立起。
该各压紧件23a以形成第2屏蔽外壳构件23的侧壁板的方式在连接器长度方向上的单侧部分成对地设置,该各压紧件23a的下端缘部软钎焊接于在印刷配线基板B上形成的接地用的导电路,由此进行接地电路的电连接,并且,稳固地固定整个插座连接器2。
另外,如上述那样在连接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分以成为侧壁板的方式配置的两压紧件23a、23a彼此间被沿着绝缘壳体21的上侧表面以成为平面状的顶板的方式延伸的上侧外壳板23b一体地连结起来。而且,在该第2屏蔽外壳构件23的连接器后端侧的部分以形成自印刷配线基板B的表面立起的背面板的方式设有沿连接器长度方向延伸的固定屏蔽板23c。
此处,在以成为上述的第2屏蔽外壳构件23的顶板状的方式配置的上侧外壳板23b的、位于导电触头构件(第2触头构件)22的后端部分的上方的部分形成有外壳开口部23d。该外壳开口部23d以对上侧外壳板23b的后方侧区域进行切缺加工的方式形成,更具体地说,该外壳开口部23d在作为导电触头构件22的后端部分的基板连接腿部22a及其附近部分(上方立起部分)的上方位置以沿着连接器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而且,该外壳开口部23d的开口长度跨越导电触头构件22的多极排列的整个宽度,从而导电触头构件22的包含基板连接腿部22a在内的后端部分能够从垂直于印刷配线基板B的表面的垂直上方侧经由该外壳开口部23d目测观察到。
如上述那样外壳开口部23d以对上侧外壳板23b的后方侧区域进行切缺加工的方式形成,该外壳开口部23d处的连接器后端侧的端缘部由以成为背面板的方式配置的固定屏蔽板23c形成。即,该固定屏蔽板23c由在导电触头构件(第2触头构件)22的基板连接腿部22a的后方侧区域以从印刷配线基板B的表面立起的方式配置的薄板状金属构件形成,该固定屏蔽板23c的沿连接器长度方向延伸的上端缘部形成上述的外壳开口部23d的后端缘部。
以如上述那样形成第2屏蔽外壳构件23的背面板的方式设置的固定屏蔽板23c配置在从连接器后方侧靠近导电触头构件(第2触头构件)22的基板连接腿部22a的区域。该固定屏蔽板23c配置为从印刷配线基板B的表面向上方立起,通过成为从连接器后方侧沿水平方向与上述的导电触头构件22的基板连接腿部22a相对的配置关系,从而在与印刷配线基板B的表面平行的水平方向上进行电磁屏蔽(屏蔽)。
另外,在该固定屏蔽板23c的下端缘部分以向连接器后方侧弯折成大致直角地突出的方式形成有与在印刷配线基板B的表面上形成的接地用导电路B1相接触的多个(五个)接地部23e、23e、……。该各接地部23e以将固定屏蔽板23c的下端缘部分切割立起的方式形成,在连接器长度方向上以大致等间隔配置。
另一方面,与该各接地部23e相对应地,在印刷配线基板B的表面上在连接器长度方向上以大致等间隔并列的方式形成有多个(五个)接地用导电路B1、B1、……。该各接地用导电路B1形成于比上述的设于插座连接器(第2连接器)2的导电触头构件(第2触头构件)22的基板连接腿部22a靠连接器后方侧的区域,并配置于与上述的固定屏蔽板23c的接地部23e相对应的位置。如此设于固定屏蔽板23c的各接地部23e以载置于设于印刷配线基板B侧的各接地用导电路B1上的状态被例如一并焊接起来。
而且,如上述那样在固定屏蔽板23c借助接地部23e与接地用导电路B1相连接的状态下,在利用该固定屏蔽板23c进行电磁屏蔽(屏蔽)的位置的附近形成有接地电路。
另外,在上述的固定屏蔽板23c形成有供后述的设于作为对方连接器的插头连接器(第1连接器)1侧的可动屏蔽罩14c接触的多个(五个)板簧状构件23f、23f、……。该各板簧状构件23f由以将固定屏蔽板23c的一部分呈悬臂状切割立起的方式形成的弹性构件形成,并配置为在连接器长度方向上并列。
而且,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第2屏蔽外壳构件23的侧壁板的压紧件23a形成有供后述的设于作为对方连接器的插头连接器(第1连接器)1的嵌合保持构件14嵌合的锁定部23g。该锁定部23g形成为自上述的压紧件23a向连接器长度方向上的外方凸出,插头连接器1侧的嵌合保持构件14卡合于该锁定部23g。
[嵌合保持构件]
即,利用设于插头连接器1的嵌合保持构件14的保持力来维持作为对方连接器的插头连接器(第1连接器)1嵌合于插座连接器(第2连接器)2后的两电连接器1、2彼此间的嵌合状态。此外,在将嵌合于插座连接器2的插头连接器1从插座连接器2拔出时,通过进行使嵌合保持构件14开放的操作,从而成为能够将两连接器1、2彼此间拔出的状态。
更具体地说,该嵌合保持构件14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上述的插头连接器(第1连接器)1的第1屏蔽外壳构件13,设于该嵌合保持构件14的连接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分的转动轴部14a、14a在动配合状态下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插入到设于第1屏蔽外壳构件13的后端部分的连接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分的轴承部13d、13d。设于该嵌合保持构件14的一对转动轴部14a、14a形成为横截面呈大致矩形状,并且构成为向构成该各转动轴部14a的外周表面的任意平坦面施加有设于所述轴承部13d的弹性限制构件13e的作用力。而且,构成为利用该弹性限制构件13e的作用力,将所述转动轴部14a保持于后述的“非屏蔽位置(嵌合开放位置)”和“屏蔽位置(嵌合作用位置)”。
另外,一对连结腕部14b、14b从上述的转动轴部14a的连接器长度方向上的两侧的外端部分以大致沿着转动半径方向的方式延伸出来。该连结腕部14b、14b的延出端部分、即转动侧的顶端部分彼此间被沿着连接器长度方向呈板状延伸的可动屏蔽板14c一体地连结起来。而且,构成为,通过组装作业人员一边把持该可动屏蔽板14c的局部一边对其施加适当的转动力,整个嵌合保持构件14在图2所示的“非屏蔽位置(嵌合开放位置)”与图3~图7所示的“屏蔽位置(嵌合作用位置)”之间转动。
该设于嵌合保持构件14的可动屏蔽板14c以成为从上方侧覆盖上述的插座连接器(第2连接器)2的第2屏蔽外壳构件23的中空箱形状的方式折弯形成,该可动屏蔽板14c包括由平板状构件形成的上表面侧屏蔽罩14c1,并且在该上表面侧屏蔽罩14c1的连接器长度方向上的两侧端缘部以折弯成大致直角的方式一体地相连设有一对锁定板14c2、14c2。另外,在上表面侧屏蔽罩14c1的连接器后端侧的端缘部以折弯成大致直角的方式一体地相连设有背面侧屏蔽罩14c3。
其中的上表面侧屏蔽罩14c1形成上述的嵌合保持构件14转动至“嵌合作用位置”时的顶板,插座连接器2侧的设于第2屏蔽外壳构件23的上侧外壳板23b、外壳开口部23d以及导电触头构件(第2触头构件)22的后端部分被该可动屏蔽板14c的上表面侧屏蔽罩14c1从上方侧覆盖。通过如此地成为可动屏蔽板14c的上表面侧屏蔽罩14c1从上方侧与导电触头构件22的包含基板连接腿部22a在内的后端部分相对的配置关系,从而在与印刷配线基板B的表面垂直的上下方向上进行电磁屏蔽(屏蔽)。
而且,上述的两锁定板14c2、14c2彼此配置为在连接器长度方向上相对,在该各锁定板14c2贯通形成有锁定卡定孔14c4。而且构成为,在如上述那样嵌合保持构件14转动至“嵌合作用位置”时,贯通形成于该各锁定板14c2的锁定卡定孔14c4与设于插座连接器(第2连接器)2侧的锁定部23g相卡合。
更详细地,在如上述那样设于插座连接器(第2连接器)2的第2屏蔽外壳构件23的各压紧件23a分别设有供转动至上述的“屏蔽位置(嵌合作用位置)”的嵌合保持构件14的锁定卡定孔14c4嵌合的锁定部23g。该各锁定部23g由向连接器长度方向的外方突出的板簧状构件形成,在两电连接器1、2彼此间嵌合之后,当嵌合保持构件14转动至“屏蔽位置(嵌合作用位置)”的附近时,设于嵌合保持构件14的锁定板14c2以越过上述的插座连接器2侧的锁定部23g的外方突出部的方式移动。而且,以锁定部23g落入到嵌合保持构件14的锁定卡定孔14c4的内侧的方式进行弹性位移,从而两者成为卡合状态,由此整个嵌合保持构件14弹性地保持于“屏蔽位置(嵌合作用位置)”。
如此,若在插头连接器1嵌合于插座连接器2的状态下将嵌合保持构件14从“非屏蔽位置(嵌合开放位置)”转动至“屏蔽位置(嵌合作用位置)”,则两电连接器1、2彼此间被保持在嵌合状态下,且不会因一定范围内的外力而分离。
另外,如上述那样设于可动屏蔽板14c的背面侧屏蔽罩14c3由在嵌合保持构件14转动至“屏蔽位置(嵌合作用位置)”时从上表面侧屏蔽罩14c1的后端缘部向下方延伸出来的板状构件形成,并配置为自连接器后方侧与设于插座连接器(第2连接器)2侧的第2屏蔽外壳构件23的固定屏蔽板23d重叠。该背面侧屏蔽罩14c3借助设于该背面侧屏蔽罩14c3的板簧状构件23f而与固定屏蔽板23d弹性接触。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安装于插座连接器(第2连接器)2的导电触头构件(第2触头构件)22的除后端侧之外的部分原本被第2屏蔽外壳构件23的上侧外壳板23b、压紧件23a、23a以及固定屏蔽板23c覆盖的状态,另一方面,构成为,在作为对方连接器的插头连接器(第1连接器)1嵌合于插座连接器(第2连接器)2之后,嵌合保持构件14从“非屏蔽位置(嵌合开放位置)”转动至“屏蔽位置(嵌合作用位置)”时,设于嵌合保持构件14的可动屏蔽板14c覆盖导电触头构件(第2触头构件)22的后端侧部分,由此能够针对导电触头构件22良好地进行电磁屏蔽(屏蔽)。
此外,在两电连接器1、2彼此间嵌合时,导电触头构件(第1触头构件)12的端子电极部12a与导电触头构件(第2触头构件)22的触点凸部22b成为连接状态,关于该连接部位,构成为上述的插座连接器(第2连接器)2侧的第2屏蔽外壳构件23和插头连接器(第1连接器)1侧的可动屏蔽板14c从外方侧覆盖该连接部位。
根据具备这样的结构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首先,在插座连接器(第2连接器)2安装于印刷配线基板B上的状态下,成为设于第2屏蔽外壳构件23的固定屏蔽板23c从作为与导电触头构件(第2触头构件)22的基板连接腿部22a相对的方向的连接器后方侧的外方覆盖该基板连接腿部22a的状态。而且,在这样的安装状态下,两电连接器1、2彼此间被嵌合,之后在嵌合保持构件14被从“非屏蔽位置(嵌合开放位置)”转动操作至“屏蔽位置(嵌合作用位置)”时,设于该嵌合保持构件14的可动屏蔽板14c覆盖插座连接器(第2连接器)2侧的外壳开口部23d,由此,导电触头构件22的基板连接腿部22a也被可动屏蔽板14c从印刷配线基板B的垂直上方侧覆盖,从而针对印刷配线基板B与导电触头构件22之间的连接部位良好地进行电磁屏蔽(屏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屏蔽板23c与配置于导电触头构件(第2触头构件)22的基板连接腿部22a的附近的接地用的导电路B1相连接,从而在进行电磁屏蔽(屏蔽)的部位的附近位置进行接地,获得良好的电磁屏蔽的特性。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设于嵌合保持构件14的可动屏蔽板14c向覆盖外壳开口部23d的“屏蔽位置(嵌合作用位置)”进行转动操作的期间,印刷配线基板B与导电触头构件22之间的连接部位经由外壳开口部23d向外方暴露,因此从上方通过例如目测能够良好地确认该连接部位的连接状态。
而且,通过在两电连接器1、2彼此间嵌合之后转动操作嵌合保持构件14,该两电连接器1、2彼此间的嵌合状态被良好地维持,与此同时,利用嵌合保持构件14的把持力,可靠且稳固地进行用于进行电磁屏蔽(屏蔽)的接地,电磁屏蔽(屏蔽)特性进一步提高。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屏蔽板14c与固定屏蔽板23c借助板簧状构件23f良好地接触,因此电磁屏蔽(屏蔽)特性进一步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插座连接器(第2连接器)2设有用于将嵌合保持构件14保持在“屏蔽位置(嵌合作用位置)”的锁定部23g,因此两电连接器1、2彼此间的嵌合状态被锁定部23g良好地保持。
另一方面,对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构件标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的图13~图15中的第2实施方式在插座连接器(第2连接器)2设有可动屏蔽板24c。
可动屏蔽板24c借助转动臂24c1、24c1以转动自如的方式安装于形成第2屏蔽外壳构件23的两侧壁板的压紧件23a、23a,以沿连接器长度方向跨接该转动臂24c1、24c1的转动半径的外方侧部分的方式设有上表面侧屏蔽罩24c2。另外,在该上表面侧屏蔽罩24c2的转动半径的外方侧的端缘部一体地相连设有折弯成大致直角地延伸的背面侧屏蔽罩24c3。
这样的可动屏蔽板24c构成为如上述那样在将形成于第2屏蔽外壳构件23的后方侧区域的外壳开口部23d(参照图1)开放的“非屏蔽位置”与图13所示的“屏蔽位置”之间进行转动操作,转动至“屏蔽位置”的可动屏蔽板24c的上表面侧屏蔽罩14c1封闭外壳开口部23d,由此导电触头构件(第2触头构件)22的包含基板连接腿部22a在内的后端部分被该上表面侧屏蔽罩14c1从上方侧覆盖。
通过如此地成为可动屏蔽板24c的上表面侧屏蔽罩24c2从上方侧与导电触头构件22的包含基板连接腿部22a在内的后端部分相对的配置关系,从而在与印刷配线基板B的表面垂直的上下方向上进行电磁屏蔽(屏蔽)。
另外,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也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形成第2屏蔽外壳构件23的背面板的固定屏蔽板23c(未图示)配置为在从连接器后方侧靠近导电触头构件(第2触头构件)22的基板连接腿部22a的区域从印刷配线基板B的表面向上方立起。而且,这样通过成为固定屏蔽板23c从连接器后方侧与导电触头构件22的基板连接腿部22a相对的配置关系,在与印刷配线基板B的表面相平行的水平方向(印刷配线基板B的延伸方向)上进行电磁屏蔽(屏蔽)。
[嵌合保持构件]
另一方面,如图14那样作为对方连接器的插头连接器(第1连接器)1嵌合于插座连接器(第2连接器)2的嵌合状态构成为如图15所示那样被设于插头连接器(对方连接器)1的嵌合保持构件15维持。另外,在将嵌合于插座连接器2的插头连接器1自插座连接器2拔出时,通过进行使嵌合保持构件15开放的操作,成为两电连接器1、2彼此间能够拔出的状态。
即,上述的嵌合保持构件15构成为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插头连接器(第1连接器)1的第1屏蔽外壳构件13,设于该嵌合保持构件15的连接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分的转动轴部15a、15a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插入到设于第1屏蔽外壳构件13的后端部分的连接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分的轴承部13d、13d。该设于嵌合保持构件15的一对转动轴部15a、15a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地施加有设于轴承部13d的弹性限制构件13e的作用力,由此构成为转动轴部15a被保持于“嵌合开放位置”和“嵌合作用位置”。
另外,连结腕部15b以大致沿着转动半径方向的方式自上述的转动轴部15a的连接器长度方向上的外端部分延伸出来,该连结腕部15b的作为延出端部分的转动侧的顶端部分彼此间被沿着连接器长度方向呈大致直线状延伸的转动操作部15c一体地连结起来。而且,通过作业人员把持该转动操作部15c的局部而施加适当的转动力,所述嵌合转动臂15的整体在未图示的“嵌合开放位置”与图示了的“嵌合作用位置”之间转动。
如此,在插头连接器(第1连接器)1嵌合于插座连接器(第2连接器)2的状态下,若使嵌合保持构件15从“嵌合开放位置”转动至“嵌合作用位置”,则该嵌合保持构件15的转动操作部15c从后方侧抵接于处于“屏蔽位置”的可动屏蔽板24c的背面侧屏蔽罩24c3,由此可动屏蔽板24c被保持于“屏蔽位置”,并且,两电连接器1、2彼此被保持在嵌合状态下,而不会分离。
此外,转动至“嵌合作用位置”时的嵌合保持构件15的转动操作部15c配置为从上方侧靠近上述的固定屏蔽板23c的接地部23e。
在这样的第2实施方式中,也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针对印刷配线基板B与导电触头构件22之间的连接部位良好地进行电磁屏蔽(屏蔽),并且,在可动屏蔽板24c向覆盖外壳开口部23d的“屏蔽位置”进行转动操作的期间,印刷配线基板B与导电触头构件22之间的连接部位经由外壳开口部23d向外方暴露,因此能够从上方通过例如目测良好地确认该连接部位的连接状态。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具体地说明了由本发明人完成的发明,当然,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那样的同轴电缆用连接器,也能够同样地应用于绝缘电缆用连接器、混合多个同轴电缆与绝缘电缆而成的类型的电连接器、连结有柔性配线基板等的电连接器、将印刷电路板彼此间连接起来的基板对基板连接器等。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以上这样,本实施方式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在各种电气设备中使用的多种多样的电连接器。
Claims (12)
1.一种电连接器,其具备在安装于配线基板上的状态下供对方连接器嵌合的连接器主体部,
在所述连接器主体部安装有用于覆盖该连接器主体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屏蔽外壳构件,并且,
安装于所述连接器主体部的触头构件具有与所述配线基板上的导电路相连接的基板连接腿部,该电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屏蔽外壳构件设有:
固定屏蔽板,其具有软钎焊接于接地用的导电路的接地部,该接地用的导电路形成于所述配线基板的表面部分且形成于连接有所述触头构件的基板连接腿部的部位的附近位置,该固定屏蔽板在软钎焊接于该接地部的状态下自所述配线基板的表面立起,并以与所述触头构件的基板连接腿部相对的方式配置于所述触头构件的基板连接腿部的附近;以及
外壳开口部,其使所述触头构件的基板连接腿部朝与所述配线基板的表面垂直的方向暴露,
并且,
设有可动屏蔽板,其通过在与所述配线基板的表面相对的状态下覆盖所述外壳开口部而成为对所述触头构件的基板连接腿部进行了电磁屏蔽的状态,
所述可动屏蔽板设置为能够在使所述外壳开口部成为开放状态的非屏蔽位置和使所述外壳开口部成为封闭状态的屏蔽位置之间转动而往复移动,
所述可动屏蔽板成为在该可动屏蔽板移动到所述屏蔽位置时与所述固定屏蔽板相接触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屏蔽板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于所述对方连接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屏蔽板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于所述屏蔽外壳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嵌合保持构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对方连接器,
在所述对方连接器和所述电连接器嵌合时,所述嵌合保持构件构成为通过从嵌合开放位置转动至嵌合作用位置来维持所述对方连接器和所述电连接器的嵌合状态,
在所述嵌合保持构件一体地设有所述可动屏蔽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屏蔽板具备弹性接触于所述可动屏蔽板的多个板簧状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设有用于将所述嵌合保持构件保持在所述嵌合作用位置的锁定部。
7.一种电连接器装置,该电连接器装置包括:第1连接器,信号传输介质的末端部分连结于该第1连接器;以及第2连接器,其在安装在配线基板的表面上的状态下供所述第1连接器嵌合,
在所述第2连接器的连接器主体部安装有用于覆盖该连接器主体部的至少一部分的第2屏蔽外壳构件,并且,
安装于所述第2连接器的第2触头构件具有与所述配线基板上的导电路相连接的基板连接腿部,该电连接器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配线基板的表面部分且是连接有所述第2触头构件的基板连接腿部的部位的附近位置形成有接地用的导电路,并且,
在所述第2屏蔽外壳构件设有:
固定屏蔽板,其具有软钎焊接于所述接地用的导电路的接地部,在软钎焊接于该接地部的状态下自所述配线基板的表面立起,并以与所述触头构件的基板连接腿部相对的方式配置于所述触头构件的基板连接腿部的附近;以及
外壳开口部,其使所述触头构件的基板连接腿部朝与所述配线基板的表面垂直的方向暴露,
并且,
在所述第1连接器或者所述第2连接器设有可动屏蔽板,其通过在与所述配线基板的表面相对的状态下覆盖所述外壳开口部而成为对所述触头构件的基板连接腿部进行了电磁屏蔽的状态,
所述可动屏蔽板设置为能够在使所述外壳开口部成为开放状态的非屏蔽位置和使所述外壳开口部成为封闭状态的屏蔽位置之间转动而往复移动,
所述可动屏蔽板成为在该可动屏蔽板移动到所述屏蔽位置时与所述固定屏蔽板相接触的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屏蔽板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于所述第1连接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屏蔽板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于所述第2连接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嵌合保持构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1连接器,
在所述第1连接器和所述第2连接器嵌合时,所述嵌合保持构件构成为通过从嵌合开放位置转动至嵌合作用位置来维持所述第1连接器和所述第2连接器的嵌合状态,
在所述嵌合保持构件一体地设有所述可动屏蔽板。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屏蔽板具备弹性接触于所述可动屏蔽板的多个板簧状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装置设有用于将所述嵌合保持构件保持在所述嵌合作用位置的锁定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241551 | 2014-11-28 | ||
JP2014241551A JP6052268B2 (ja) | 2014-11-28 | 2014-11-28 |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655784A CN105655784A (zh) | 2016-06-08 |
CN105655784B true CN105655784B (zh) | 2018-06-01 |
Family
ID=55968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849235.2A Active CN105655784B (zh) | 2014-11-28 | 2015-11-27 |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装置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768534B2 (zh) |
JP (1) | JP6052268B2 (zh) |
KR (1) | KR101781695B1 (zh) |
CN (1) | CN105655784B (zh) |
DE (1) | DE102015120474A1 (zh) |
FR (1) | FR3029362B1 (zh) |
TW (1) | TWI54347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508463B2 (ja) * | 2015-04-03 | 2019-05-08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装置 |
JP6394524B2 (ja) * | 2015-07-10 | 2018-09-26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電磁シールド部材及び電磁シールド部材付配線装置 |
JP6299733B2 (ja) | 2015-11-18 | 2018-03-28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CN107623203B (zh) * | 2016-07-13 | 2019-07-26 | 洪瑞聪 | 电连接器的结构及其组装方法 |
JP7035015B2 (ja) | 2016-08-15 | 2022-03-14 | サムテック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相互接続システムのためのバックアウト防止ラッチ |
TWI763704B (zh) * | 2016-08-30 | 2022-05-11 | 美商山姆科技公司 | 電連接器總成、將一電連接器總成安裝至一基板之方法 |
JP6399063B2 (ja) * | 2016-09-07 | 2018-10-03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装置 |
CN106410453B (zh) * | 2016-11-01 | 2020-03-17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电路板连接器及电子装置 |
WO2018191248A1 (en) | 2017-04-10 | 2018-10-18 | Samtec Inc. | Interconnect system having retention features |
USD886066S1 (en) | 2017-12-06 | 2020-06-02 | Samtec, Inc. | Securement member of electrical connector |
US10680364B2 (en) * | 2018-03-16 | 2020-06-09 |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 Direct mate pluggable module for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6741040B2 (ja) * | 2018-05-10 | 2020-08-19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装置 |
JP6729640B2 (ja) * | 2018-06-28 | 2020-07-22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JP6859998B2 (ja) | 2018-12-28 | 2021-04-14 | I−Pex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装置 |
CN109659773B (zh) * | 2019-01-18 | 2023-11-24 | 江苏联炜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合 |
TWM601912U (zh) * | 2019-03-26 | 2020-09-21 | 英屬開曼群島商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插座連接器 |
CN110176697B (zh) * | 2019-03-27 | 2021-04-23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JP7324038B2 (ja) * | 2019-04-23 | 2023-08-09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 |
CN112018546B (zh) * | 2019-05-29 | 2021-12-10 | 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 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
WO2020246458A1 (ja) * | 2019-06-06 | 2020-12-10 |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 コントロールユニット |
JP7401224B2 (ja) * | 2019-08-29 | 2023-12-19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基板実装型の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付き基板 |
JP7342533B2 (ja) * | 2019-08-30 | 2023-09-12 | I-Pex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7387407B2 (ja) * | 2019-11-27 | 2023-11-28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組立体 |
JP2021096960A (ja) * | 2019-12-17 | 2021-06-24 | I−Pex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
CN112467428B (zh) * | 2020-11-02 | 2022-02-18 | 江苏占上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便于接口固定的电脑软排线 |
JP7176659B2 (ja) * | 2021-01-07 | 2022-11-22 | I-Pex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JP7070720B2 (ja) * | 2021-01-07 | 2022-05-18 | I-Pex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装置 |
JP7148009B2 (ja) * | 2021-01-07 | 2022-10-05 | I-Pex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WO2023223873A1 (ja) * | 2022-05-17 | 2023-11-23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
WO2024006880A1 (en) * | 2022-06-29 | 2024-01-04 | Samtec, Inc. | Interconnect module assembly |
JP7480821B2 (ja) | 2022-09-20 | 2024-05-10 | I-Pex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466267U (zh) * | 2008-11-24 | 2010-05-12 |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装置 |
TW201306392A (zh) * | 2011-07-28 | 2013-02-01 | Dai Ichi Seiko Co Ltd | 連接器裝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6183U (zh) * | 1990-04-27 | 1992-01-21 | ||
JP2001332360A (ja) * | 2000-05-23 | 2001-11-30 | Taiko Denki Co Ltd | ノイズ防止コネクタ |
US6500013B1 (en) * | 2002-02-06 | 2002-12-31 | Speed Tech Corp. | Connector assembling structure |
CN2718838Y (zh) * | 2004-04-09 | 2005-08-17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
JP4391975B2 (ja) | 2005-09-08 | 2009-12-24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US7351105B2 (en) * | 2005-11-09 | 2008-04-01 | Molex Incorporated | Board mounted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
JP4333884B2 (ja) * | 2007-03-01 | 2009-09-16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4522440B2 (ja) * | 2007-07-26 | 2010-08-11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基板搭載用コネクタ及びその相手方コネクタ並びにそれら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
JP4558824B2 (ja) * | 2008-09-19 | 2010-10-06 | 株式会社アイペックス | コネクタ装置 |
JP5019079B2 (ja) * | 2010-03-10 | 2012-09-05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装置 |
JP5516040B2 (ja) | 2010-05-07 | 2014-06-11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
JP5182334B2 (ja) * | 2010-08-02 | 2013-04-17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JP5594053B2 (ja) * | 2010-10-22 | 2014-09-24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組立体 |
JP5813349B2 (ja) * | 2011-03-29 | 2015-11-17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及び接続対象物 |
JP6056830B2 (ja) * | 2014-10-10 | 2017-01-11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
-
2014
- 2014-11-28 JP JP2014241551A patent/JP6052268B2/ja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9-24 TW TW104131585A patent/TWI543472B/zh active
- 2015-10-08 KR KR1020150141516A patent/KR101781695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5-11-10 US US14/937,013 patent/US9768534B2/en active Active
- 2015-11-26 DE DE102015120474.6A patent/DE102015120474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5-11-26 FR FR1561403A patent/FR3029362B1/fr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5-11-27 CN CN201510849235.2A patent/CN10565578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466267U (zh) * | 2008-11-24 | 2010-05-12 |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装置 |
TW201306392A (zh) * | 2011-07-28 | 2013-02-01 | Dai Ichi Seiko Co Ltd | 連接器裝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FR3029362B1 (fr) | 2019-03-29 |
FR3029362A1 (fr) | 2016-06-03 |
JP2016103424A (ja) | 2016-06-02 |
KR20160064959A (ko) | 2016-06-08 |
US9768534B2 (en) | 2017-09-19 |
DE102015120474A1 (de) | 2016-06-02 |
CN105655784A (zh) | 2016-06-08 |
JP6052268B2 (ja) | 2016-12-27 |
US20160156116A1 (en) | 2016-06-02 |
TW201626658A (zh) | 2016-07-16 |
KR101781695B1 (ko) | 2017-09-25 |
TWI543472B (zh) | 2016-07-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655784B (zh) |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装置 | |
CN105514708B (zh)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装置 | |
TWI666827B (zh) | 連接器組件、連接器組件的製法及插頭連接器 | |
CN106058580B (zh) |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装置 | |
JP5516040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 |
TWI434467B (zh) | 電連接器 | |
TW201711312A (zh) | 基板連接用電連接器裝置 | |
JP6299733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CN108736186A (zh) | 具有端接到电缆排流线的接地总线的电气装置 | |
JP2008277020A (ja) |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2771014B (zh) | 电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组装体 | |
CN108432065A (zh) | 具有电气共用接地的电气连接器 | |
CN103094781B (zh) |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装体 | |
JP6442964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US20110143558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able fixation | |
US9431736B2 (en) | Card edge connector and card edge connector assembly | |
TWI451640B (zh) |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
US20150288112A1 (en) | Power socket and adaptor having the same | |
TWM512840U (zh) | 軟性排線電連接器固定結構 | |
JP2008097849A (ja) |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組立体、並びに電気コネクタの組立方法 | |
JP6520417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 |
KR101296699B1 (ko) | 전기 커넥터 및 전기 커넥터 조립체 | |
TWM598552U (zh) | 具有防串音屏蔽結構之多插座面板裝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Kyoto Japan Patentee after: I-pex Co.,Ltd. Address before: Kyoto Japan Patentee before: DAI-ICHI SEIKO Co.,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