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93047A - 自动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自动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93047A
CN105593047A CN201580002135.4A CN201580002135A CN105593047A CN 105593047 A CN105593047 A CN 105593047A CN 201580002135 A CN201580002135 A CN 201580002135A CN 105593047 A CN105593047 A CN 1055930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gear
clutch
casing
actu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213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93047B (zh
Inventor
竹中宏光
藤峰卓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uki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zuki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uki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zuki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5930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930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930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930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clutc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 B60K17/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 B60K17/0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of mechanical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08Fluid-actuated clutches with fluid-actuated member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26Generation or transmission of movements for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s
    • F16H61/28Generation or transmission of movements for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s with at least one movement of the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being caused by a non-mechanical force, e.g. power-assis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Gear-Shifting Mechanisms (AREA)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 Arrangement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在自动变速器(2)中,开口部(4b)形成于前箱体(4)的外周部的输入轴的斜下方的位置,使离合器操纵杆(16)的外端部(16b)从开口部(4b)露出到前箱体(4)的外部。另外,将离合器致动器(17)配置成从离合器操纵杆(16)的外端部(16b)延伸到换挡选择轴(34)侧并与变速器箱体(2A)的轴线方向平行,将变速致动器(64)和控制装置(49)配置于离合器致动器(17)的上方,将油压发生装置(63)配置于离合器操纵杆(16)的外端部(16b)的上方。

Description

自动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变速器。具体地,涉及在手动变速器中自动地进行变速操作的自动变速器。
背景技术
一般地作为搭载于汽车等车辆的自动变速器,已知在手动变速器(MT:ManualTransmission)中追加通过致动器自动地进行变速操作和离合器操作的变速装置从而能够进行AT(AutomaticTransmission)这种自动变速的AMT(AutomatedManualTransmission)。
作为这种AMT,已知特开2005-291461号公报(以下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该AMT在变速器箱体的上部设有使换挡选择轴往复移动并且旋转的变速用致动器,通过变速用致动器使规定的变速挡成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5-2914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这种现有的自动变速器中,在变速器箱体的上部设有变速用致动器。因此,在将自动变速器以横置的方式设置于前轮驱动车的发动机室内的情况下,存在将变速用致动器配置于发动机室内的变速器箱体的上部的充分的空间,因此能够将自动变速器无障碍地搭载于车辆。
然而,在将自动变速器以纵置的方式设置于后轮驱动车的地板面板的下方的情况下,自动变速器的上部和地板面板之间的空间狭小,因此如果在变速器箱体的上部设置变速用致动器,则自动变速器向车辆的搭载性恶化。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将构成换挡单元的构件高效地配置于变速器箱体的外部侧面的低的位置,能够提高自动变速器相对于车辆纵置配置的搭载性的自动变速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方式的自动变速器具备:变速器箱体,其具有相互连结的第1箱体和第2箱体,将输入轴支撑于上述第1箱体和上述第2箱体的内部且上述输入轴旋转自如;离合器,其设于上述第1箱体内的上述输入轴的轴线方向端部,连接、断开内燃机和上述输入轴之间的动力传递;离合器操纵杆,其从上述第1箱体的半径方向中心部向外周方向延伸,通过作用于其外端部的操作力使其摆动从而切断上述离合器;换挡选择轴,在其中心轴朝向与上述输入轴交叉的方向的状态下将其配置于上述第2箱体的上部,通过在上述中心轴的轴线方向上的往复移动和绕上述中心轴的转动进行变速;以及换挡单元,其固定于上述变速器箱体的外壁,上述换挡单元具有:油压发生装置,其产生油压;离合器致动器,其与上述离合器操纵杆的上述外端部连接,通过上述油压发生装置产生的油压使上述离合器操纵杆摆动;变速致动器,其与上述换挡选择轴的一端部连接,通过上述油压发生装置产生的油压使上述换挡选择轴往复移动、转动;以及控制装置,其控制上述离合器致动器和上述变速致动器,在上述第1箱体的外周部的、上述输入轴的斜下方的位置形成有开口部,上述离合器操纵杆的上述外端部从上述开口部露出到上述第1箱体的外部,上述离合器致动器配置成从上述离合器操纵杆的上述外端部延伸到上述换挡选择轴侧并与上述变速器箱体的轴线方向平行,上述变速致动器和上述控制装置配置于上述离合器致动器的上方,上述油压发生装置配置于上述离合器操纵杆的上述外端部的上方。
发明效果
这样根据上述方式,能够将离合器操纵杆的外端部和离合器致动器在沿着变速器箱体的外周面的方向上配置于输入轴的斜下方的低的位置,因此能够在离合器操纵杆的外端部和离合器致动器的上方确保大的空间。
并且,将离合器致动器配置成从离合器操纵杆的外端部延伸到换挡选择轴侧并与变速器箱体的轴线方向平行,将变速致动器和控制装置配置于离合器致动器的上方,因此能够在离合器致动器的上方所确保的大的空间内的低的位置高效地配置变速致动器和控制装置。
另外,将油压发生装置配置于离合器操纵杆的外端部的上方,因此能够在离合器操纵杆的外端部的上方所确保的大的空间内的低的位置高效地配置构成油压发生装置的构件。
因而,能够将构成换挡单元的构件高效地配置于变速器箱体的外部侧面的低的位置,能够提高自动变速器相对于车辆纵置配置的搭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是搭载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是自动变速器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是拆下了离合器的状态的自动变速器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IV-IV方向向视截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是自动变速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的实施方式。图1~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的图。
首先,说明构成。在图1中,车辆1搭载有自动变速器2,该自动变速器2在固定于发动机3的状态下以纵置的方式设置于车辆1的地板面板1A的下方。即,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是后轮驱动车辆。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前后、左右、上下方向,使其与从坐于车辆1的司机座位的司机观看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一致。
如图1、图2、图4所示,自动变速器2具备变速器箱体2A。该变速器箱体2A包括:前箱体4;安装于前箱体4的后箱体5;以及安装于后箱体5的加长箱体6。前箱体4连接着作为内燃机的发动机3。在此,前箱体4构成本发明的第1箱体,后箱体5构成本发明的第2箱体。
如图4所示,前箱体4中设有离合器7。离合器7与设于发动机3的曲轴8的轴线方向端部的飞轮9相对。
离合器7安装有输入轴10的轴线方向一端部10a。输入轴10在轴线方向一端部侧支撑于前箱体4所形成的筒状部4a且旋转自如,在轴线方向另一端部10b侧支撑于输出轴11且旋转自如。输出轴11支撑于后箱体5和加长箱体6且旋转自如,并相对于输入轴10进行相对旋转。
离合器7具备:离合器盘12,其与输入轴10形成为一体且旋转自如,并且设置在输入轴10的轴线方向上且移动自如;压盘13,其将离合器盘12按压到飞轮9;以及膜片弹簧14,其对压盘13向飞轮9侧赋能。
在前箱体4的筒状部4a的外周部设有分离轴承15。分离轴承15在输入轴10的轴线方向上移动而与膜片弹簧14的半径方向内方接触或分离。
如图3所示,分离轴承15与离合器操纵杆16的基端部16a接触。离合器操纵杆16从输入轴10的轴线经过前箱体4的开口部4b向前箱体4的外方突出。换句话说,离合器操纵杆16从前箱体4的半径方向中心部向外周方向延伸。
离合器操纵杆16的从前箱体4突出的外端部16b与离合器致动器17连接。通过作用于外端部16b的操作力而使离合器操纵杆16摆动从而切断离合器7。如图3、图4所示,离合器操纵杆16的摆动支点16c配置在基端部16a和外端部16b之间。
离合器致动器17具有离合器致动器外罩18和未图示的活塞。
另外,离合器致动器17具备连结活塞和离合器操纵杆16的外端部16b的连结构件21。连结构件21包括拉索。
离合器致动器外罩18安装于后述的换挡单元(参照图1、图2、图5),当供应液压油的油压时,连结构件21通过活塞而向图4中的左方移动。当连结构件21向图4中的左方移动时,离合器操纵杆16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分离轴承15向图4中的右方移动,解除膜片弹簧14对压盘13的赋能。此时,离合器盘12与飞轮9分离,曲轴8的旋转不会传递到输入轴10。
另外,在离合器致动器17中,当连结构件21向图4中的右方移动时,离合器操纵杆16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分离轴承15向图4中的左方移动。
此时,膜片弹簧14对压盘13赋能而将离合器盘12按压于飞轮9,由此将曲轴8的旋转传递到输入轴10。另外,当去除液压油的油压时,在离合器盘12被按压于飞轮9的位置对活塞进行定位。
这样离合器7在发动机3的曲轴8和输入轴10之间连接、断开动力。在此,赋能意味着势能增加。在此,离合器致动器17构成本发明的离合器操作构件。
如图4所示,中间轴23设于前箱体4和后箱体5且旋转自如,中间轴23与输入轴10平行地延伸。
输入轴10从离合器7侧起按顺序设有1挡输入齿轮22A、倒挡输入齿轮22B、2挡输入齿轮22C、4挡输入齿轮22D以及3挡输入齿轮22E。
1挡输入齿轮22A、倒挡输入齿轮22B以及2挡输入齿轮22C固定于输入轴10。另外,4挡输入齿轮22D和3挡输入齿轮22E设于输入轴10且旋转自如。
在输出轴11的一端部设有5挡离合器齿轮22F。5挡离合器齿轮22F包括形成于输出轴11的外周部的卡爪。
中间轴23从离合器7侧起按顺序设有1挡中间齿轮24A、倒挡输出齿轮24B、2挡中间齿轮24C、4挡中间齿轮24D、3挡中间齿轮24E以及中间驱动齿轮24F。
1挡中间齿轮24A和2挡中间齿轮24C配置于中间轴23且旋转自如。倒挡输出齿轮24B设置在中间轴23的轴线方向上且移动自如。另外,4挡中间齿轮24D、3挡中间齿轮24E以及中间驱动齿轮24F固定于中间轴23。
中间驱动齿轮24F与中间从动齿轮25啮合。中间从动齿轮25安装于输出轴11且与输出轴11一体地旋转。
前箱体4和后箱体5固定有倒挡惰轮轴。在倒挡惰轮轴上设有倒挡惰轮。倒挡惰轮在倒挡惰轮轴的轴线方向上移动自如,并在车辆1后退时与倒挡输入齿轮22B和倒挡输出齿轮24B啮合。
1挡输入齿轮22A、倒挡输入齿轮22B、2挡输入齿轮22C、4挡输入齿轮22D、3挡输入齿轮22E构成输入侧变速齿轮61。1挡中间齿轮24A、倒挡输出齿轮24B、2挡中间齿轮24C、4挡中间齿轮24D、3挡中间齿轮24E构成输出侧变速齿轮62。在自动变速器2中,输入侧变速齿轮61和输出侧变速齿轮62通过后述的变速机构60选择性地传递动力从而形成1挡到4挡的变速挡中的任一个。
如图4所示,前箱体4和后箱体5设有3挡-4挡换挡轴28,3挡-4挡换挡轴28在输入轴10的轴线方向上移动自如。另外,在3挡-4挡换挡轴28上安装有变速叉28A和换挡拨叉28B。
未图示的1挡-2挡换挡轴和5挡-倒挡换挡轴与3挡-4挡换挡轴28平行地设于前箱体4和后箱体5。1挡-2挡换挡轴和5挡-倒挡换挡轴在输入轴10的轴线方向上移动自如。
1挡-2挡换挡轴和5挡-倒挡换挡轴分别安装有未图示的变速叉和换挡拨叉30、31。
换挡拨叉28B与同步构件29连接。同步构件29与输入轴10形成为一体且旋转自如,并且移动自如地设置在输入轴10的轴线方向上。同步构件29向输入轴10的轴线方向一方侧移动,由此将3挡输入齿轮22E固定于输入轴10而使前进3挡成立,将输入轴10的旋转通过中间轴23传递到输出轴11。
另外,同步构件29向输入轴10的轴线方向另一方侧移动,由此将4挡输入齿轮22D固定于输入轴10而使前进4挡成立,将输入轴10的旋转通过中间轴23传递到输出轴11。
1挡-2挡换挡轴的换挡拨叉30与同步构件32连接,同步构件32与中间轴23形成为一体且旋转自如,并且移动自如地设置在中间轴23的轴线方向上。
同步构件32向中间轴23的轴线方向一方侧移动,由此将1挡中间齿轮24A固定于中间轴23而使前进1挡成立,将输入轴10的旋转通过中间轴23传递到输出轴11。
另外,同步构件32向中间轴23的轴线方向另一方侧移动,由此将2挡中间齿轮24C固定于中间轴23而使前进2挡成立,将输入轴10的旋转通过中间轴23传递到输出轴11。
5挡-倒挡换挡轴的换挡拨叉31与同步构件33连接,同步构件33与输入轴10形成为一体且旋转自如,并且移动自如地设置在输入轴10的轴线方向上。
同步构件33在输入轴10的轴线方向上向5挡离合器齿轮22F侧移动,由此将输出轴11与输入轴10直接连结而使前进5挡成立,将输入轴10的旋转不通过中间轴23地传递到输出轴11。
5挡-倒挡换挡轴设有未图示的换挡拨叉。换挡拨叉与倒挡惰轮连接。该换挡拨叉通过5挡-倒挡换挡轴向离合器7侧移动从而使倒挡惰轮与倒挡输入齿轮22B和倒挡输出齿轮24B啮合,由此使后退挡成立,将输入轴10的旋转通过中间轴23传递到输出轴11,上述中间轴23向与前进时相反的方向旋转。
如图1、图4、图5所示,在后箱体5的上部设有换挡箱体5A,换挡箱体5A从后箱体5的上部向上方鼓出。
换挡箱体5A设有换挡选择轴34。换挡选择轴34具有与输入轴10的轴线正交的轴线。
换挡选择轴34旋转自如且在轴线方向上移动自如地设于换挡箱体5A,被螺旋弹簧58向后述的换挡单元35侧赋能。
在此,3挡-4挡换挡轴28、变速叉28A、换挡拨叉28B、30、31、同步构件29、32、33以及换挡选择轴34构成变速机构60。
变速机构60通过换挡选择轴34的往复移动和转动使3挡-4挡换挡轴28、变速叉28A、换挡拨叉28B、30、31、同步构件29、32、33移动,从而向1挡到4挡的变速挡中的任一个进行变速。
如图1、图5所示,换挡选择轴34的轴线方向一端部设有操作杆34A。操作杆34A从换挡选择轴34的轴线向半径方向外方延伸。如图5所示,换挡选择轴34的轴线方向一端部和操作杆34A向换挡箱体5A的外部突出,并位于变速器箱体2A的侧壁2a侧。前箱体4和后箱体5的两侧壁中的一方侧壁是变速器箱体2A的侧壁2a。
如图1、图2、图5所示,在变速器箱体2A的侧壁2a设有换挡单元35,换挡单元35具有机箱36。操作杆34A插入机箱36中形成的未图示的开口部。
如图1所示,在机箱36内设有变速致动器64。该变速致动器64具有换挡致动器37和选择致动器40。
换挡致动器37具有供操作杆34A插入的凹部。在机箱36中设有未图示的换挡操作电磁阀。换挡操作电磁阀通过调整供应到换挡致动器37的液压油的油压而通过换挡致动器37按压操作杆34A,使换挡选择轴34向换挡方向转动。
选择致动器40设于换挡选择轴34的轴线上。在机箱36中设有未图示的选择操作电磁阀。该选择操作电磁阀调整供应到选择致动器40的液压油的油压的大小。由此,换挡选择轴34对抗螺旋弹簧58的作用力而向轴线方向移动,选择包括变速叉28A的多个变速叉的位置。
这样换挡选择轴34能够通过被选择致动器40驱动而在轴线方向上移动,能够通过被换挡致动器37驱动而绕轴线转动。
在机箱36中设有未图示的离合器操作电磁阀。该离合器操作电磁阀调整供应到离合器致动器17的液压油的油压。
如图1、图5所示,换挡单元35包括机箱36、备用罐43、蓄压器44、油泵45、电动机46以及底板47。上述机箱36、备用罐43、蓄压器44、油泵45以及电动机46安装于底板47而实现一体化。
备用罐43存积液压油。油泵45通过被电动机46驱动而使从备用罐43供应的液压油升压,将升压后的液压油通过形成于底板47的未图示的油路供应到蓄压器44。
蓄压器44蓄积液压油的压力,通过形成于底板47的未图示的油路将高压的液压油供应到机箱36。供应到机箱36的液压油通过换挡操作电磁阀、选择操作电磁阀以及离合器操作电磁阀供应到换挡致动器37、选择致动器40以及离合器致动器17。备用罐43、油泵45以及电动机46构成产生油压的油压发生装置63。
如图1、图4所示,在变速器箱体2A的侧壁2a安装有旋转传感器48,上述变速器箱体2A与在中间轴23的轴线上最接近离合器7的1挡中间齿轮24A相对。旋转传感器48检测1挡中间齿轮24A的转速。
如图1所示,机箱36的底部构成控制装置49的外箱,控制装置49由包括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的微型计算机构成。
控制装置49通过线束50连接着电动机46。控制装置49将驱动信号输出到电动机46来驱动电动机46。
控制装置49通过线束51连接着旋转传感器48。控制装置49根据旋转传感器48的检测信息检测输入轴10的转速。
在底板47中形成有将液压油供应到离合器致动器17的油路。控制装置49例如根据检测设于司机座位的未图示的换挡杆的换挡操作的未图示的换挡位置传感器的检测信息、检测车速的未图示的车速传感器的检测信息、来自检测加速踏板的踩踏量的加速传感器等的检测信息来判断变速点。
控制装置49在判断变速点时操作离合器操作电磁阀而将液压油供应到离合器致动器17,由此使连结构件21向图4中的左方移动,解除膜片弹簧14对压盘13的赋能而切断离合器7。
另外,控制装置49在离合器7切断时控制换挡操作电磁阀和选择操作电磁阀,驱动换挡致动器37和选择致动器40,由此在轴线方向上以及绕轴线操作换挡选择轴34来进行变速。
如图1所示,换挡单元35和旋转传感器48安装于变速器箱体2A的同一侧的侧壁2a。换挡单元35隔着旋转传感器48设置在与离合器7相反的一侧。
底板47具备:主体部47A,其安装于变速器箱体2A的侧壁2a,在上下方向延伸;以及支撑部47B,其从主体部47A向离合器操纵杆16的上方的空间延伸。
机箱36在输入轴10的轴线方向上倾斜,使得机箱36的底部36A的旋转传感器48侧的轴线方向一端部36b相对于底部36A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36c向上方与旋转传感器48分离。在机箱36的底部36A和旋转传感器48之间的空间54内设置有蓄压器44。
备用罐43设置在旋转传感器48的上方。备用罐43安装于底板47的支撑部47B。油泵45和电动机46以在上下方向重叠的方式设置在备用罐43和旋转传感器48之间。油泵45和电动机46安装于底板47的支撑部47B。
机箱36的底部36A的轴线方向一端部36b设置于在备用罐43的下方且在油泵45和电动机46的侧方形成的空间55。机箱36的轴线方向一端部36b在上下方向与备用罐43重叠。
控制装置49的外箱构成机箱36的底部,以相对于换挡致动器37和选择致动器40位于旋转传感器48侧和电动机46侧的方式安装于机箱36。
另外,在换挡单元35中,离合器致动器17设置于机箱36的下方。空间55成为由离合器致动器17、旋转传感器48、油泵45、电动机46、备用罐43以及机箱36包围的三角形的空间。
即,蓄压器44设置于由离合器致动器17、旋转传感器48、油泵45、电动机46、备用罐43以及机箱36包围的三角形的空间55。
在图1、图5中,在换挡单元35的底部安装有保护装置56。保护装置56防止与在车辆1行驶中从下方飞散的石头碰撞而损伤离合器致动器外罩18等。
根据具有这种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2,在前箱体4的外周部的输入轴10的斜下方的位置形成开口部4b,使离合器操纵杆16的外端部16b从开口部4b露出到前箱体4的外部。
将离合器致动器17配置成从离合器操纵杆16的外端部16b延伸到换挡选择轴34侧并与作为变速器箱体2A的轴线方向的输入轴10平行,将变速致动器64和控制装置49配置于离合器致动器17的上方,将油压发生装置63配置于离合器操纵杆16的外端部16b的上方。
由此,能够在沿着变速器箱体2A的外周面的方向上将离合器操纵杆16的外端部16b和离合器致动器17配置在输入轴10的斜下方的低的位置,因此能够在离合器操纵杆16的外端部16b和离合器致动器17的上方确保大的空间。
将离合器致动器17配置成从离合器操纵杆16的外端部16b延伸到换挡选择轴34侧并与变速器箱体2A的轴线方向平行,将变速致动器64和控制装置49配置于离合器致动器17的上方,由此能够将变速致动器64和控制装置49高效地配置于离合器致动器17的上方所确保的大的空间内的低的位置。
将油压发生装置63配置于离合器操纵杆16的外端部的上方,因此能够将构成油压发生装置63的构件高效地配置于离合器操纵杆16的外端部16b的上方所确保的大的空间内的低的位置。
因而,能够将构成换挡单元35的构件高效地配置于变速器箱体2A的外部侧面的低的位置,能够提高自动变速器2相对于车辆1的纵置配置的搭载性。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2,配置于离合器操纵杆16的外端部16b的上方的油压发生装置63具有:备用罐43,其积存液压油;电动机46;以及油泵45,其被电动机46驱动从而产生油压,将备用罐43、电动机46以及油泵45配置于离合器操纵杆16的外端部16b的上方并相互接近。
由此,将油压发生装置63所具有的备用罐43、电动机46以及油泵45配置于离合器操纵杆16的外端部16b的上方并相互接近,因此能够将备用罐43、电动机46以及油泵45高效地配置于离合器操纵杆16的外端部16b的上方的空间内的低的位置。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2,换挡单元35具备底板47,该底板47具有:主体部47A,其在上下方向延伸;以及支撑部47B,其从主体部47A向离合器操纵杆16的上方的空间延伸。并且,主体部47A固定于后箱体5的外侧面,备用罐43、电动机46以及油泵45安装到支撑部47B。
由此,在底板47的支撑部47B上安装备用罐43、电动机46以及油泵45,由此能够将它们一体地支撑于离合器操纵杆16的外端部16b的上方的空间,因此能够将备用罐43、电动机46以及油泵45高效地配置于离合器操纵杆16的外端部16b的上方的空间内的低的位置。
虽然公开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应明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施加变更。意图将所有的这种修改和等同物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
附图标记说明
2自动变速器
2A变速器箱体
4前箱体(第1箱体)
4b开口部
5后箱体(第2箱体)
7离合器
10输入轴
16离合器操纵杆
16b外端部
17离合器致动器
34换挡选择轴
35换挡单元
37换挡致动器(变速致动器)
40选择致动器(变速致动器)
43备用罐(油压发生装置)
45油泵(油压发生装置)
46电动机(油压发生装置)
47底板
47A主体部
47B支撑部
49控制装置
63油压发生装置
64变速致动器。

Claims (3)

1.一种自动变速器,具备:
变速器箱体,其具有相互连结的第1箱体和第2箱体,将输入轴支撑于上述第1箱体和上述第2箱体的内部且上述输入轴旋转自如;
离合器,其设于上述第1箱体内的上述输入轴的轴线方向端部,连接、断开内燃机和上述输入轴之间的动力传递;
离合器操纵杆,其从上述第1箱体的半径方向中心部向外周方向延伸,通过作用于其外端部的操作力使其摆动从而切断上述离合器;
换挡选择轴,在其中心轴朝向与上述输入轴交叉的方向的状态下将其配置于上述第2箱体的上部,通过在上述中心轴的轴线方向上的往复移动和绕上述中心轴的转动进行变速;以及
换挡单元,其固定于上述变速器箱体的外壁,
上述换挡单元具有:
油压发生装置,其产生油压;
离合器致动器,其与上述离合器操纵杆的上述外端部连接,通过上述油压发生装置产生的油压使上述离合器操纵杆摆动;
变速致动器,其与上述换挡选择轴的一端部连接,通过上述油压发生装置产生的油压使上述换挡选择轴往复移动、转动;以及
控制装置,其控制上述离合器致动器和上述变速致动器,
上述自动变速器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箱体的外周部的、上述输入轴的斜下方的位置形成有开口部,
上述离合器操纵杆的上述外端部从上述开口部露出到上述第1箱体的外部,
上述离合器致动器配置成从上述离合器操纵杆的上述外端部延伸到上述换挡选择轴侧并与上述变速器箱体的轴线方向平行,
上述变速致动器和上述控制装置配置于上述离合器致动器的上方,
上述油压发生装置配置于上述离合器操纵杆的上述外端部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配置于上述离合器操纵杆的外端部的上方的上述油压发生装置具有:备用罐,其积存液压油;电动机;以及油泵,其被上述电动机驱动从而产生油压,
上述备用罐、上述电动机以及上述油泵配置于上述离合器操纵杆的外端部的上方并相互接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换挡单元具备底板,上述底板具有:主体部,其在上下方向延伸;以及支撑部,其从上述主体部向上述离合器操纵杆的上方的空间延伸,
上述主体部固定于上述第2箱体的外侧面,
在上述支撑部安装有上述备用罐、上述电动机以及上述油泵。
CN201580002135.4A 2014-08-11 2015-07-31 自动变速器 Active CN1055930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63311 2014-08-11
JP2014163311A JP6245109B2 (ja) 2014-08-11 2014-08-11 自動変速機
PCT/JP2015/071745 WO2016024481A1 (ja) 2014-08-11 2015-07-31 自動変速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93047A true CN105593047A (zh) 2016-05-18
CN105593047B CN105593047B (zh) 2018-02-02

Family

ID=55304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2135.4A Active CN105593047B (zh) 2014-08-11 2015-07-31 自动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245109B2 (zh)
CN (1) CN105593047B (zh)
WO (1) WO2016024481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53118A (zh) * 2016-12-28 2018-07-06 铃木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
CN109253221A (zh) * 2017-07-14 2019-01-22 加特可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
CN110397720A (zh) * 2018-04-18 2019-11-01 铃木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
CN111347866A (zh) * 2018-12-21 2020-06-30 铃木株式会社 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
CN111347867A (zh) * 2018-12-21 2020-06-30 铃木株式会社 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87621B2 (ja) 2018-04-18 2022-06-21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
JP7035757B2 (ja) * 2018-04-18 2022-03-15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
JP2023038664A (ja) 2021-09-07 2023-03-17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の走行制御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44719A (en) * 1998-09-15 2000-04-04 Chrysler Corporation Electro-mechanical automatic transmission having dual input shafts
JP2003240104A (ja) * 2002-02-14 2003-08-27 Aisin Aw Co Ltd 自動変速機
CN2582923Y (zh) * 2002-10-11 2003-10-29 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汽车变速器
JP2004286191A (ja) * 2003-03-25 2004-10-14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クラッチの制御装置
JP2005291461A (ja) * 2004-04-05 2005-10-20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変速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55820A (ja) * 2009-04-28 2010-11-11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44719A (en) * 1998-09-15 2000-04-04 Chrysler Corporation Electro-mechanical automatic transmission having dual input shafts
JP2003240104A (ja) * 2002-02-14 2003-08-27 Aisin Aw Co Ltd 自動変速機
CN2582923Y (zh) * 2002-10-11 2003-10-29 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汽车变速器
JP2004286191A (ja) * 2003-03-25 2004-10-14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クラッチの制御装置
JP2005291461A (ja) * 2004-04-05 2005-10-20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変速機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53118A (zh) * 2016-12-28 2018-07-06 铃木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
CN109253221A (zh) * 2017-07-14 2019-01-22 加特可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
CN109253221B (zh) * 2017-07-14 2022-03-25 加特可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
CN110397720A (zh) * 2018-04-18 2019-11-01 铃木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
CN110397720B (zh) * 2018-04-18 2022-08-26 铃木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
CN111347866A (zh) * 2018-12-21 2020-06-30 铃木株式会社 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
CN111347867A (zh) * 2018-12-21 2020-06-30 铃木株式会社 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93047B (zh) 2018-02-02
JP2016037257A (ja) 2016-03-22
JP6245109B2 (ja) 2017-12-13
WO2016024481A1 (ja) 2016-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93047A (zh) 自动变速器
JP5947086B2 (ja) 車両の変速制御装置
CN103391869A (zh) 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装置
CN105659001A (zh) 自动变速器
CN108071755A (zh) 车辆
CN102767618A (zh) 机动车的具有输入轴和输出轴的传动装置
CN100419309C (zh) 复合动力车辆的控制装置
US8287432B2 (en) Clutch control system for transmission
CN108253132B (zh) 自动变速器
JP2010249220A (ja) 車両制御装置
CN105593577B (zh) 自动变速器
JP6379835B2 (ja) 車両用変速機
JP6508231B2 (ja) 自動変速機
JP4386032B2 (ja) 車両用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CN103569092B (zh) 车辆的控制装置
JP6972898B2 (ja) 車両の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6443526B2 (ja)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
CN106471290A (zh) 用于控制车辆中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的惯性滑行的方法
JP6384584B2 (ja)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
JP6969299B2 (ja) 自動変速機
EP1944532A1 (en) A hydraulically servocontrolled transmission for a road vehicle provided with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10397720B (zh) 自动变速器
JP2007100866A (ja) 電気自動車の変速装置
JP3812553B2 (ja) 車両用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JP2019066045A (ja)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