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23417A -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23417A
CN105523417A CN201510672821.4A CN201510672821A CN105523417A CN 105523417 A CN105523417 A CN 105523417A CN 201510672821 A CN201510672821 A CN 201510672821A CN 105523417 A CN105523417 A CN 1055234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image
long paper
image forming
convey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7282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23417B (zh
Inventor
大西泰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5234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234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234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234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6/00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for web-advancing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8/00Winding webs
    • B65H18/08Web-winding mechanisms
    • B65H18/14Mechanisms in which power is applied to web roll, e.g. to effect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web
    • B65H18/145Reel-to-reel type web winding and unwinding mechanis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17Apparatus for continuous web copy material of plain paper, e.g. supply rolls; Roll holders therefor
    • G03G15/652Feeding a copy material originating from a continuous web rol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58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 G03G15/6567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for deskewing or alig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20Location in space
    • B65H2511/24Irregularities, e.g. in orientation or skewnes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556Control of copy medium feeding
    • G03G2215/00561Aligning or deskew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Registering, Tensioning, Guiding Webs, And Rollers Therefor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能防止在长纸中发生弯折并且校正该长纸的纸张宽度方向的位置。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图像形成部,在图像形成位置将调色剂像形成于长纸;第1搬送部,配置于长纸的纸张搬送方向上的图像形成位置的上游侧,向图像形成位置搬送长纸;第2搬送部,配置于纸张搬送方向上的图像形成位置的下游侧,搬送形成调色剂像的长纸;偏移检测部,检测作为与纸张搬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纸张宽度方向上的长纸的偏移;和控制部,根据偏移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进行使第1搬送部在纸张宽度方向上移动从而使长纸在纸张宽度方向上位移、并且使第2搬送部在与第1搬送部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上移动的控制。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利用了电子照相过程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通过对带电了的感光体照射(曝光)基于图像数据的激光而形成静电潜像。然后,通过从显影装置向形成了静电潜像的感光体(图像承载体)供给调色剂,使静电潜像可视化而形成调色剂像。进而,在使该调色剂像直接或者间接地转印到纸张之后,利用定影辊隙进行加热、加压而定影,从而在纸张上形成图像。
另外,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前段以及后段分别连接了对连续形式卷纸或折叠纸等连续的纸张(以下称为“长纸”)进行供纸的供纸装置、和将由图像形成装置形成了图像的长纸进行卷绕的卷绕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得到了实用化。
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在从供纸部将纸张搬送到图像形成位置时,纸张有时向与纸张搬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即纸张宽度方向偏移。作为其原因,例如可以举出制造搬送纸张的辊时的误差所致的辊的长度方向上的辊径的不均匀、辊的经年劣化所致的辊径的变化、以及载置于供纸部的纸张的偏移。如果这样在纸张的宽度方向位置发生了偏移,则产生如下问题,即在图像形成时在与用户期望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形成图像。
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即作为考虑纸张的偏移而使图像和纸张高精度地对位的方法,已知阻挡摇动。作为阻挡摇动的一个例子,有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图像形成位置的跟前配置了的阻挡辊对、以及在纸张的搬送方向上在阻挡辊对的下游侧附近配置了的光学传感器。具体而言,阻挡辊对能够在纸张宽度方向上夹着纸张的状态下摇动,根据通过光学传感器得到的纸张的偏移量,在夹着该纸张的状态下在纸张宽度方向上摇动。由此,纸张宽度方向上的纸张的偏移被校正,所以进行图像和纸张的对位。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26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存在如下问题,即,在上述图像形成系统中在长纸中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如果根据通过光学传感器得到的长纸的偏移量而使阻挡辊对在纸张宽度方向上摇动,则在纸张搬送方向上的阻挡辊对的下游侧存在的搬送单元(例如,形成定影辊隙的辊对)与阻挡辊对之间,在长纸中发生弯折。如果在长纸中发生弯折,则在定影了调色剂像的长纸中发生纸张褶皱、或者在长纸中形成的调色剂像中发生图像歪斜。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在长纸中发生弯折并且校正纸张宽度方向上的长纸的偏移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图像形成部,在图像形成位置将调色剂像形成于长纸;
第1搬送部,配置于所述长纸的纸张搬送方向上的所述图像形成位置的上游侧,向所述图像形成位置搬送所述长纸;
第2搬送部,配置于所述纸张搬送方向上的所述图像形成位置的下游侧,搬送形成了所述调色剂像的所述长纸;
偏移检测部,检测作为与所述纸张搬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纸张宽度方向上的所述长纸的偏移;以及
控制部,根据所述偏移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进行使所述第1搬送部在所述纸张宽度方向上移动从而使所述长纸在所述纸张宽度方向上位移、并且使所述第2搬送部在与所述第1搬送部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上移动的控制。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系统,具备:
供纸装置,供给长纸;
图像形成装置,在由所述供纸装置供给的所述长纸上形成图像;以及
卷绕装置,卷绕通过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形成了图像的所述长纸,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
图像形成部,在图像形成位置将调色剂像形成于长纸;
第1搬送部,配置于所述长纸的纸张搬送方向上的所述图像形成位置的上游侧,向所述图像形成位置搬送所述长纸;
第2搬送部,配置于所述纸张搬送方向上的所述图像形成位置的下游侧,搬送形成了所述调色剂像的所述长纸;
偏移检测部,检测作为与所述纸张搬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纸张宽度方向上的所述长纸的偏移;以及
控制部,根据所述偏移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进行使所述第1搬送部在所述纸张宽度方向上移动从而使所述长纸在所述纸张宽度方向上位移、并且使所述第2搬送部在与所述第1搬送部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上移动的控制。
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在长纸中发生弯折,并且校正纸张宽度方向上的长纸的偏移。
附图说明
图1是概要地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系统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3是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偏移检测部的配置位置的图。
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偏移检测部的结构的图。
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系统的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供纸装置;2:图像形成装置;3:卷绕装置;10:图像读取部;20:操作显示部;21:显示部;22:操作部;30:图像处理部;40:图像形成部;50:纸张搬送部;53a:阻挡辊对;53b:阻挡驱动辊;53c:阻挡从动辊;60:定影部;61:定影带;62:加热辊;63:定影辊;64:加压辊;71:通信部;72:存储部;80:阻挡摇动部;82:定影摇动部;84:偏移检测部;84a:发光部;84b:受光部;84c:致动器;84c1:基端部;84d:光电传感器;84d1:发光部;84d2:受光部;84e:CCD照相机;100:图像形成系统;101:控制部;102:CPU;103:ROM;104:RAM;421:中间转印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图1是概要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100的整体结构的图。图2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100具备的图像形成装置2的控制系统的主要部分。图像形成系统100是将在图1中用粗线所示的长纸P或者纸张S(非长纸)用作记录介质并在长纸P或者纸张S上形成图像的系统。此处,长纸P是指,在其搬送方向上具有例如超过图像形成装置2的主体宽度的长度的纸张。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系统100是沿着长纸P的搬送方向(以下还称为“纸张搬送方向”)从上游侧连接供纸装置1、图像形成装置2以及卷绕装置3而构成的。在长纸P上形成图像的情况下使用供纸装置1以及卷绕装置3。
供纸装置1是将长纸P向图像形成装置2供纸的装置。在供纸装置1的框体内,如图1所示,辊状的长纸P卷绕于支撑轴而被可旋转地保持。供纸装置1将卷绕于支撑轴的长纸P经由多个搬送辊对(例如喂纸辊、供纸辊等),以一定的速度搬送到图像形成装置2。通过图像形成装置2所具备的控制部101,控制供纸装置1的供纸动作。
另外,在供纸装置1中,长纸P无需一定辊状地保持,而也可以保持规定尺寸(例如210[mm]×1200[mm])的多个长纸P。
图像形成装置2是利用了电子照相过程技术的中间转印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即,图像形成装置2将在感光体鼓413上形成了的Y(黄色)、M(品红色)、C(青色)、K(黑色)的各色调色剂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21,在中间转印带421上重叠了4色的调色剂像之后,二次转印到从供纸装置1供纸了的长纸P、或者从供纸托盘部件51a~51c送出了的纸张S,从而形成图像。
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2中采用了如下的串联方式:将与YMCK这4色对应的感光体鼓413串联配置在中间转印带421的行进方向上,在中间转印带421上通过一次的程序而依次转印各色调色剂像。
如图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2具备图像读取部10、操作显示部20、图像处理部30、图像形成部40、纸张搬送部50、定影部60以及控制部101。
控制部101具备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102、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103、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104等。CPU102从ROM103读出与处理内容对应的程序并在RAM104中展开,与展开了的程序协作而集中控制图像形成装置2的各块等的动作。此时,参照在存储部72中储存了的各种数据。存储部72由例如非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所谓的闪存)、硬盘驱动器构成。
控制部101经由通信部71,在与和LAN(LocalAreaNetwork,局域网)、WAN(WideAreaNetwork,广域网)等通信网络连接了的外部的装置(例如个人计算机)之间进行各种数据的发送接收。控制部101接收例如从外部的装置发送了的图像数据,根据该图像数据(输入图像数据),在长纸P或者纸张S上形成图像。通信部71由例如LAN卡等通信控制卡构成。
图像读取部10构成为具备被称为ADF(AutoDocumentFeeder,自动送稿器)的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1以及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2(扫描仪)等。
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1将在原稿托盘上载置了的原稿D通过搬送机构进行搬送而送出到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2。能够通过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1,将在原稿托盘上载置了的多张原稿D的图像(包括两面)连续地一并读取。
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2对从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1搬送到接触玻璃上的原稿或者载置到接触玻璃上的原稿光学地进行扫描,使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在CCD(Charge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器件)传感器12a的受光面上成像,读取原稿图像。图像读取部10根据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2的读取结果,生成输入图像数据。在图像处理部30中对该输入图像数据实施规定的图像处理。
操作显示部20由例如带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器(LCD:LiquidCrystalDisplay)构成,作为显示部21以及操作部22发挥功能。显示部21依照从控制部101输入的显示控制信号,进行各种操作画面、图像的状态、各功能的动作状况等的显示。操作部22具备数字键、启动键等各种操作键,受理由用户实施的各种输入操作,将操作信号输出到控制部101。
图像处理部30具备针对输入图像数据进行与初始设定或者用户设定对应的数字图像处理的电路等。例如,图像处理部30在控制部101的控制下,根据灰度校正数据(灰度校正表格)进行灰度校正。另外,图像处理部30针对输入图像数据,除了灰度校正以外,还实施颜色校正、明暗度校正等各种校正处理、压缩处理等。根据被实施了这些处理的图像数据,控制图像形成部40。
图像形成部40具备用于根据输入图像数据而形成基于Y分量、M分量、C分量、K分量的各有色调色剂的图像的图像形成部件41Y、41M、41C、41K、中间转印部件42等。
Y分量、M分量、C分量、K分量用的图像形成部件41Y、41M、41C、41K具有同样的结构。为便于图示以及说明,共同的构成要素用同一符号来表示,在分别进行区分的情况下,对符号附加Y、M、C、或者K来表示。在图1中,仅针对Y分量用的图像形成部件41Y的构成要素附加了符号,针对其他图像形成部件41M、41C、41K的构成要素省略了符号。
图像形成部件41具备曝光装置411、显影装置412、感光体鼓413、带电装置414、以及鼓清洁装置415等。
感光体鼓413是例如在鼓直径为80[mm]的铝制的导电性圆筒体(铝基管)的周面依次层叠了内涂层(UCL:UnderCoatLayer)、电荷发生层(CGL:ChargeGenerationLayer)、电荷输送层(CTL:ChargeTransportLayer)而成的负带电型的有机感光体(OPC:OrganicPhoto-conductor)。电荷发生层由使电荷发生材料(例如酞菁颜料)在树脂粘合剂(例如聚碳酸脂)中分散了的有机半导体构成,通过曝光装置411的曝光而发生一对正电荷和负电荷。电荷输送层由使空穴输送性材料(供电子性含氮化合物)在树脂粘合剂(例如聚碳酸脂树脂)中分散了的材料构成,将在电荷发生层中发生了的正电荷输送至电荷输送层的表面。
控制部101通过控制对使感光体鼓413旋转的驱动马达(图示省略)供给的驱动电流,从而使感光体鼓413以一定的圆周速度旋转。
带电装置414使具有光导电性的感光体鼓413的表面均匀地带电为负极性。曝光装置411由例如半导体激光器构成,对感光体鼓413照射与各颜色分量的图像对应的激光。通过在感光体鼓413的电荷发生层中发生正电荷,并输送至电荷输送层的表面,从而感光体鼓413的表面电荷(负电荷)被中和。在感光体鼓413的表面,通过与周围的电位差而形成各颜色分量的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412是二分量显影方式的显影装置,通过使各颜色分量的调色剂附着到感光体鼓413的表面,从而使静电潜像可视化而形成调色剂像。
鼓清洁装置415具有与感光体鼓413的表面滑动接触的鼓清洁刀片等,去除在一次转印之后在感光体鼓413的表面残存的转印残留调色剂。
中间转印部件42具备中间转印带421、一次转印辊422、多个支撑辊423、二次转印辊424、以及带清洁装置426等。
中间转印带421由环形带构成,被多个支撑辊423架设为环状。多个支撑辊423中的至少一个由驱动辊构成,其他由从动辊构成。例如,比K分量用的一次转印辊422配置于带行进方向下游侧的辊423A优选为驱动辊。由此,易于将一次转印部中的带的行进速度保持为恒定。通过使驱动辊423A旋转,中间转印带421在箭头A方向上以一定速度行进。
中间转印带421是具有导电性以及弹性的带,在表面具有体积电阻率是8~11[logΩ·cm]的高电阻层。根据来自控制部101的控制信号,对中间转印带421进行旋转驱动。另外,关于中间转印带421,只要具有导电性以及弹性,就不限定材质、厚度以及硬度。
一次转印辊422与各颜色分量的感光体鼓413相向地配置于中间转印带421的内周面侧。通过夹着中间转印带421而将一次转印辊422压接到感光体鼓413,从而形成用于从感光体鼓413向中间转印带421转印调色剂像的一次转印辊隙。
二次转印辊424与在驱动辊423A的带行进方向下游侧配置的支撑辊423B相向地,配置于中间转印带421的外周面侧。通过夹着中间转印带421而将二次转印辊424压接到支撑辊423B,从而形成用于从中间转印带421向长纸P或者纸张S转印调色剂像的二次转印辊隙。纸张搬送方向上的二次转印辊隙的位置对应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位置”。
在中间转印带421通过一次转印辊隙时,感光体鼓413上的调色剂像依次重叠到中间转印带421而被一次转印。具体而言,对一次转印辊422施加一次转印偏压,向中间转印带421的背面侧(与一次转印辊422抵接的一侧)赋予与调色剂相反极性的电荷,从而调色剂像被静电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21。
之后,在长纸P或者纸张S通过二次转印辊隙时,中间转印带421上的调色剂像被二次转印到长纸P或者纸张S。具体而言,对二次转印辊424施加二次转印偏压,向长纸P或者纸张S的背面侧(与二次转印辊424抵接的一侧)赋予与调色剂相反极性的电荷,从而调色剂像被静电地转印到长纸P或者纸张S。朝向定影部60搬送被转印了调色剂像的长纸P或者纸张S。
带清洁装置426去除在二次转印之后在中间转印带421的表面残留的转印残留调色剂。另外,也可以采用代替二次转印辊424而在包括二次转印辊在内的多个支撑辊上环状地架设了二次转印带的结构(所谓的带式的二次转印部件)。
定影部60具备:在长纸P或者纸张S的定影面(形成了调色剂像的面)侧配置的具有定影面侧构件的上侧定影部60A、在长纸P或者纸张S的背面(与定影面相反的一面)侧配置的具有背面侧支撑构件的下侧定影部60B等。通过对定影面侧构件压接背面侧支撑构件,从而形成将长纸P或者纸张S夹持而搬送的定影辊隙。
定影部60通过在定影辊隙中对二次转印调色剂像而被搬送来的长纸P或者纸张S进行加热、加压,从而使调色剂像定影到长纸P或者纸张S。在定影器F内,作为部件而配置定影部60。另外,也可以在定影器F中,配置通过吹出空气而使长纸P或者纸张S从定影面侧构件或者背面侧支撑构件分离的空气分离部件。
上侧定影部60A具有作为定影面侧构件的环形的定影带61、加热辊62以及定影辊63(带加热方式)。对加热辊62和定影辊63,以规定的带张力(例如40[N])架设了定影带61。
定影带61接触形成了调色剂像的长纸P或者纸张S,将该调色剂像以定影温度(例如160~200[℃])加热定影到长纸P或者纸张S上。此处,定影温度是指能够供给用于使长纸P或者纸张S上的调色剂熔融而所需的热量的温度,根据形成图像的长纸P或者纸张S的纸种类等而不同。
加热辊62内置加热源(卤素加热器),对定影带61进行加热。通过控制部101控制加热源的温度。通过加热源对加热辊62进行加热,其结果,定影带61被加热。
通过控制部101,进行定影辊63的驱动控制(例如旋转的启动/停止(ON/OFF)、圆周速度等)。控制部101使定影辊63绕顺时针方向旋转。通过使定影辊63旋转,定影带61以及加热辊62绕顺时针方向进行从动旋转。
下侧定影部60B具有作为背面侧支撑构件的加压辊64(辊加压方式)。加压辊64具有在例如由铁等构成的圆柱状的芯杆的外周面依次层叠由硅橡胶等构成的弹性层和由PFA管构成的表层而形成了的结构。加压辊64通过压接离开部(未图示)隔着定影带61以规定的定影载荷(例如1000[N])压接到定影辊63。压接离开部具有公知的结构,使定影带61和加压辊64相互压接或者离开。这样,在定影带61与加压辊64之间,形成夹持纸张S来搬送的定影辊隙。通过控制部101进行加压辊64的驱动控制(例如旋转的启动/停止、圆周速度等)以及压接离开部的驱动控制。控制部101使加压辊64绕逆时针方向旋转。另外,上侧定影部60A以及下侧定影部60B对应于本发明的“第2搬送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影部60具有使上侧定影部60A以及下侧定影部60B在作为与纸张搬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纸张宽度方向上移动的定影摇动部82。定影摇动部82由例如驱动马达(未图示)、以及齿条和齿轮等动力传递部(未图示)构成。
纸张搬送部50具备供纸部51、排纸部52、以及搬送路径部53等。在构成供纸部51的3个供纸托盘部件51a~51c中,针对预先设定的每个种类,收容了根据基本重量(basisweight)、尺寸等识别了的纸张S(标准纸张、特殊纸张)。搬送路径部53具有包括阻挡辊对53a(对应于本发明的“第1搬送部”)在内的多个搬送辊对。
配设了阻挡辊对53a的阻挡辊部对纸张S或者长纸P的倾斜以及偏移进行校正。阻挡辊对53a具有与驱动马达连接的阻挡驱动辊53b、以及与阻挡驱动辊53b相向地配置的阻挡从动辊53c。通过将阻挡从动辊53c压接到阻挡驱动辊53b,形成夹持纸张S或者长纸P而搬送的阻挡辊隙部。阻挡从动辊53c针对阻挡驱动辊53b始终被保持为压接状态。由控制部101控制利用阻挡辊部的纸张搬送动作(阻挡驱动辊的旋转驱动)。
另外,阻挡辊部具有为了校正纸张S或者长纸P的偏移(纸张宽度方向的位置)而使阻挡驱动辊53b以及阻挡从动辊53c在纸张宽度方向(阻挡驱动辊53b的轴方向)上移动的阻挡摇动部80。阻挡摇动部80由例如驱动马达(未图示)、以及齿条和齿轮等动力传递部(未图示)构成。
另外,如图3所示,在纸张搬送方向上在阻挡辊对53a的下游侧且中间转印带421的上游侧,配置了对纸张宽度方向上的纸张S或者长纸P的偏移进行检测的偏移检测部84。在本实施方式中,偏移检测部84配置于纸张S或者长纸P的纸张宽度方向上的右端部附近,检测该右端部到达规定位置的情形、即发生了纸张S或者长纸P的偏移的情形。另外,偏移检测部84也可以构成为配置于纸张S或者长纸P的纸张宽度方向上的左端部附近,检测该左端部到达规定位置的情形、即发生了纸张S或者长纸P的偏移的情形。
偏移检测部84例如如图4A所示,由具有发出激光的发光部84a以及接收由发光部84a发出的激光的受光部84b的透射型激光传感器构成。在纸张S或者长纸P的纸张宽度方向上的右端部未到达规定位置的情况下,由发光部84a发出的激光被受光部84b接收。其另一方面,在纸张S或者长纸P的纸张宽度方向上的右端部到达规定位置的情况下,由发光部84a发出的激光被纸张S或者长纸P遮挡而不会被受光部84b接收。在该情况下,偏移检测部84检测发生了纸张S或者长纸P的偏移的情形。
另外,偏移检测部84也可以如图4B所示,由具有发出激光的发光部、以及接收由发光部发出并由作为检测对象物的纸张S或者长纸P反射了的激光的受光部的反射型激光传感器构成。在纸张S或者长纸P的纸张宽度方向上的右端部未到达规定位置的情况下,由发光部发出的激光不会被纸张S或者长纸P反射而不会被受光部接收。另一方面,在纸张S或者长纸P的纸张宽度方向上的右端部到达规定位置的情况下,由发光部发出的激光被纸张S或者长纸P反射而被受光部84b接收。在该情况下,偏移检测部84检测发生了纸张S或者长纸P的偏移的情形。
另外,偏移检测部84也可以如图4C所示,由与纸张S或者长纸P的纸张宽度方向上的右端部接触并根据该纸张宽度方向上的右端部的位置而在箭头方向上摇动的致动器84c、以及按照与透射型激光传感器同样的探测原理来探测致动器84c的摇动的光电传感器84d构成。致动器84c的基端部84c1配置于光电传感器84d所具有的发光部84d1与受光部84d2之间。在纸张S或者长纸P的纸张宽度方向上的右端部未到达规定位置的情况下,纸张S或者长纸P的纸张宽度方向上的右端部和致动器84c不接触、即致动器84c不摇动,所以由发光部84d1发出的激光不会被致动器84c的基端部84c1遮挡而被受光部84d2接收。另一方面,在纸张S或者长纸P的纸张宽度方向上的右端部到达规定位置的情况下,纸张S或者长纸P的纸张宽度方向上的右端部和致动器84c接触、即致动器84c摇动,所以由发光部84d1发出的激光被致动器84c的基端部84c1遮挡而不会被受光部84d2接收。在该情况下,偏移检测部84检测发生了纸张S或者长纸P的偏移的情形。
另外,偏移检测部84也可以如图4D所示,由对纸张S或者长纸P的纸张宽度方向上的右端部进行摄像的CCD照相机84e、和针对由CCD照相机84e摄像了的图像实施规定的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部(未图示)构成。偏移检测部84能够根据图像处理部的处理结果,探测纸张S或者长纸P的纸张宽度方向上的右端部到达规定位置的情形、甚至发生了纸张S或者长纸P的偏移的情形。偏移检测部84还能够根据图像处理部的处理结果,计算纸张S或者长纸P的纸张宽度方向上的右端部的移动速度。
如以上那样,对纸张S或者长纸P的纸张宽度方向上的右端部的位置进行检测的方式可以是接触式以及非接触中的任意一个。在以接触式进行检测的情况下,能够简化偏移检测部84的结构,另一方面,在以非接触式进行检测的情况下,能够高精度地检测纸张S或者长纸P的纸张宽度方向上的位置。
控制部101根据偏移检测部84的检测结果,控制阻挡摇动部80。在阻挡摇动部80中,驱动马达(未图示)的旋转运动通过动力传递部(未图示)而被变换为直线运动,并传递给阻挡驱动辊53b以及阻挡从动辊53c。由此,阻挡驱动辊53b以及阻挡从动辊53c在纸张宽度方向上移动。阻挡驱动辊53b以及阻挡从动辊53c旋转的同时、即搬送纸张S或者长纸P的同时,在纸张宽度方向上摇动,从而校正纸张S或者长纸P的纸张宽度方向的位置。
收容在供纸托盘部件51a~51c中的纸张S从最上部一张一张地被送出,并通过搬送路径部53而被搬送到图像形成部40。在图像形成部40中,中间转印带421的调色剂像被一并地二次转印到纸张S的一个面,并在定影部60中被实施定影工序。另外,从供纸装置1向图像形成装置2供给了的长纸P通过搬送路径部53而被搬送到图像形成部40。然后,在图像形成部40中,中间转印带421的调色剂像被一并地二次转印到长纸P的一个面,并在定影部60中被实施定影工序。形成了图像的长纸P或者纸张S通过具备搬送辊对(排纸辊对)52a的排纸部52而被搬送到卷绕装置3。
卷绕装置3是卷绕从图像形成装置2搬送来的长纸P的装置。在卷绕装置3的框体内,例如如图1所示,长纸P卷绕于支撑轴而被保持为辊状。因此,卷绕装置3将从图像形成装置2搬送来的长纸P经由多个搬送辊对(例如喂纸辊、排纸辊),以一定的速度卷绕于支撑轴。通过图像形成装置2所具备的控制部101,控制卷绕装置3的卷绕动作。
在上述图像形成系统100中,在长纸P上形成图像时,为了校正纸张宽度方向上的长纸P的偏移,控制部101根据偏移检测部84的检测结果,使阻挡辊对53a向与在纸张宽度方向上发生偏移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使长纸P在纸张宽度方向上位移,并且使定影部60的上侧定影部60A以及下侧定影部60B在与阻挡辊对53a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上移动。由此,能够消除与作为单页的纸张S不同而不存在纸间隔的长纸P特有的问题,即能够消除使阻挡辊对53a在纸张宽度方向上摇动了的情况下在与纸张搬送方向上的阻挡辊对53a的下游侧存在的搬送单元(上侧定影部60A以及下侧定影部60B)之间在长纸P中发生弯折的问题。进而,能够防止起因于在长纸P中发生弯折而在调色剂像被定影了的长纸P中发生纸张褶皱、或者在长纸P中形成了的调色剂像中发生图像歪斜。
接下来,参照图5的流程图,说明在长纸P中形成图像时对纸张宽度方向上的长纸P的偏移进行校正的动作。例如,在图像形成系统100中,每当执行与1个印刷作业对应的长纸P的图像形成处理时,执行图5所示的各处理。
首先,控制部101判定在与前一个印刷作业对应的长纸P的图像形成处理中,为了校正长纸P的倾斜以及偏移,是否使阻挡辊对53a、上侧定影部60A以及下侧定影部60B在纸张宽度方向上移动(步骤S100)。该判定的结果,在未使阻挡辊对53a、上侧定影部60A以及下侧定影部60B在纸张宽度方向上移动的情况下(步骤S100、“否”),处理转移到步骤S140。
另一方面,在使阻挡辊对53a、上侧定影部60A以及下侧定影部60B在纸张宽度方向上移动了的情况下(步骤S100、“是”),控制部101变更阻挡辊对53a、上侧定影部60A以及下侧定影部60B的原始位置(开始图像形成处理之前的初始位置)(步骤S120)。
具体而言,控制部101使阻挡辊对53a、上侧定影部60A以及下侧定影部60B向与在前一个印刷作业中使阻挡辊对53a、上侧定影部60A以及下侧定影部60B移动了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其原因为,在与本次的印刷作业对应的图像形成处理中,为了校正长纸P的偏移,而增大能够使阻挡辊对53a、上侧定影部60A以及下侧定影部60B移动的范围。例如,在前一个印刷作业中使阻挡辊对53a、上侧定影部60A以及下侧定影部60B向纸张宽度方向的左方向移动了的情况下,在本次的印刷作业中能够使阻挡辊对53a、上侧定影部60A以及下侧定影部60B向该左方向移动的范围相比于右方向变窄。因此,通过使阻挡辊对53a、上侧定影部60A以及下侧定影部60B向右方向移动,从而在本次的印刷作业中,能够使阻挡辊对53a、上侧定影部60A以及下侧定影部60B在纸张宽度方向的右以及左方向的各方向上移动相同的距离。另外,前一个印刷作业中的阻挡辊对53a、上侧定影部60A以及下侧定影部60B的移动方向存储于例如存储部72。
接下来,控制部101取得偏移检测部84的检测结果,根据其检测结果,判定是否需要校正纸张宽度方向上的长纸P的偏移(步骤S140)。控制部101在由偏移检测部84检测到长纸P的纸张宽度方向上的右端部到达了规定位置的情况下,判定为需要校正纸张宽度方向上的长纸P的偏移。该判定的结果,在无需校正长纸P的偏移的情况下(步骤S140、“否”),处理转移到步骤S200。另一方面,在需要校正长纸P的偏移的情况下(步骤S140、“是”),控制部101在为了校正该偏移而使阻挡辊对53a、上侧定影部60A以及下侧定影部60B移动了时,判定是否超过这些可移动的范围(步骤S160)。该判定的结果,在超过可移动的范围的情况下(步骤S160、“是”),图像形成系统100结束图5中的处理。优选为在超过了阻挡辊对53a、上侧定影部60A以及下侧定影部60B的可移动的范围、即能够校正长纸P的偏移的范围的情况下,输出表示该意思的警告、或者停止图像形成处理。理由在于,防止通过就那样继续进行图像形成处理而使长纸P破坏或者发生纸张阻塞(在长纸P的纸张搬送路径上搬送途中的长纸P堵塞)。
另一方面,在未超过可移动的范围的情况下(步骤S160、“否”),控制部101进行对纸张宽度方向上的长纸P的偏移进行校正的控制(步骤S180)。即,控制部101根据偏移检测部84的检测结果,使阻挡辊对53a向与在纸张宽度方向上发生偏移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使长纸P在纸张宽度方向上位移,并且使上侧定影部60A以及下侧定影部60B在与阻挡辊对53a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上移动。控制部101根据图像数据,在形成于长纸P的图像间的位置到达纸张搬送方向上的二次转印辊隙的位置的定时(timing),使阻挡辊对53a、上侧定影部60A以及下侧定影部60B移动。理由在于,更可靠地防止在图像形成时在与用户期望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形成图像。根据长纸P的纸张宽度方向上的右端部超过规定位置何种程度,来决定使阻挡辊对53a、上侧定影部60A以及下侧定影部60B移动的距离。
最后,控制部101判定与本次的印刷作业对应的长纸P的图像形成处理是否结束(步骤S200)。该判定的结果,在长纸P的图像形成处理未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200、“否”),处理返回到步骤S140之前。另一方面,在长纸P的图像形成处理结束了的情况下(步骤S200、“是”),图像形成系统100结束图5中的处理。如以上那样,在图5的流程图中,控制部101根据偏移检测部84的检测结果,反复进行阻挡辊对53a、上侧定影部60A以及下侧定影部60B的移动和停止。
如以上详细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2具备:图像形成部40,在图像形成位置将调色剂像形成于长纸P;阻挡辊对53a,配置于长纸P的纸张搬送方向上的图像形成位置的上游侧,向图像形成位置搬送长纸P;上侧定影部60A以及下侧定影部60B,配置于纸张搬送方向上的图像形成位置的下游侧,搬送形成了调色剂像的长纸P;偏移检测部84,检测作为与纸张搬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纸张宽度方向上的长纸P的偏移;以及控制部101,根据偏移检测部84的检测结果,进行使阻挡辊对53a在纸张宽度方向上移动从而使长纸P在纸张宽度方向上位移、并且使上侧定影部60A以及下侧定影部60B在与阻挡辊对53a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上移动的控制。
根据这样构成了的本实施方式,在校正长纸P的偏移时,以使在纸张宽度方向上的阻挡辊对53a和上侧定影部60A以及下侧定影部60B的相对位置不产生变化的方式控制,所以能够防止在阻挡辊对53a与上侧定影部60A以及下侧定影部60B之间在长纸P中发生弯折。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上侧定影部60A以及下侧定影部60B对应于本发明的“第2搬送部”的例子,但只要是配置于纸张搬送方向上的图像形成位置的下游侧并搬送形成了调色剂像的长纸P的搬送单元,本发明就不限于此。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纸张搬送方向上在阻挡辊对53a的下游侧且中间转印带421的上游侧配置偏移检测部84的例子,但偏移检测部84也可以配置于中间转印带421的下游侧。根据更高精度地对纸张宽度方向上的长纸P的偏移进行校正的观点,关于偏移检测部84,相比于配置于中间转印带421的下游侧,更优选配置于中间转印带421的上游侧。根据同样的观点,优选在纸张搬送方向上相比于阻挡辊对53a更靠近图像形成位置地配置偏移检测部84。也可以在纸张搬送方向上在阻挡辊对53a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这两方中配置偏移检测部84。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01也可以根据长纸P的刚性(纸种类、基本重量、纸张宽度),变更阻挡辊对53a、上侧定影部60A以及下侧定影部60B的移动速度。例如,在由于刚度高的纸种类(普通纸、标签纸)、厚纸、宽度窄等而长纸P的刚性强的情况下,相比于由于刚度低的纸种类(涂布纸、树脂片)、薄纸、宽度宽等而长纸P的刚性弱的情况,控制部101减小阻挡辊对53a、上侧定影部60A以及下侧定影部60B的移动速度。通过该结构,能够防止在使阻挡辊对53a、上侧定影部60A以及下侧定影部60B移动时在阻挡辊对53a与上侧定影部60A以及下侧定影部60B之间发生纸张搬送方向上的位置偏移、以及长纸P弯折。其结果,能够防止在二次转印辊隙中向长纸P转印调色剂像时发生图像噪声。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都只不过是用于实施本发明时的具体化的一个例子,不应根据它们来限定地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即,本发明能够不脱离其要旨、或者其主要的特征而以各种方式实施。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图像形成部,在图像形成位置将调色剂像形成于长纸;
第1搬送部,配置于所述长纸的纸张搬送方向上的所述图像形成位置的上游侧,向所述图像形成位置搬送所述长纸;
第2搬送部,配置于所述纸张搬送方向上的所述图像形成位置的下游侧,搬送形成了所述调色剂像的所述长纸;
偏移检测部,检测作为与所述纸张搬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纸张宽度方向上的所述长纸的偏移;以及
控制部,根据所述偏移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进行使所述第1搬送部在所述纸张宽度方向上移动从而使所述长纸在所述纸张宽度方向上位移、并且使所述第2搬送部在与所述第1搬送部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上移动的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偏移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反复进行所述第1以及第2搬送部的移动和停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移检测部配置于所述纸张搬送方向上的所述图像形成位置的上游侧。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纸张搬送方向上相比于所述第1搬送部更靠近所述图像形成位置地配置所述偏移检测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长纸的刚性,变更所述第1以及第2搬送部的移动速度。
6.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具备:
供纸装置,供给长纸;
图像形成装置,在由所述供纸装置供给的所述长纸上形成图像;以及
卷绕装置,卷绕通过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形成了图像的所述长纸,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
图像形成部,在图像形成位置将调色剂像形成于长纸;
第1搬送部,配置于所述长纸的纸张搬送方向上的所述图像形成位置的上游侧,向所述图像形成位置搬送所述长纸;
第2搬送部,配置于所述纸张搬送方向上的所述图像形成位置的下游侧,搬送形成了所述调色剂像的所述长纸;
偏移检测部,检测作为与所述纸张搬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纸张宽度方向上的所述长纸的偏移;以及
控制部,根据所述偏移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进行使所述第1搬送部在所述纸张宽度方向上移动从而使所述长纸在所述纸张宽度方向上位移、并且使所述第2搬送部在与所述第1搬送部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上移动的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偏移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反复进行所述第1以及第2搬送部的移动和停止。
8.根据权利要求6或者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移检测部配置于所述纸张搬送方向上的所述图像形成位置的上游侧。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纸张搬送方向上相比于所述第1搬送部更靠近所述图像形成位置地配置所述偏移检测部。
10.根据权利要求6~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长纸的刚性,变更所述第1以及第2搬送部的移动速度。
CN201510672821.4A 2014-10-20 2015-10-16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Active CN1055234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13627 2014-10-20
JP2014213627A JP6131928B2 (ja) 2014-10-20 2014-10-20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23417A true CN105523417A (zh) 2016-04-27
CN105523417B CN105523417B (zh) 2019-02-26

Family

ID=55749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72821.4A Active CN105523417B (zh) 2014-10-20 2015-10-16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592984B2 (zh)
JP (1) JP6131928B2 (zh)
CN (1) CN10552341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01913A (zh) * 2017-04-28 2018-11-13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08957979A (zh) * 2017-05-24 2018-12-07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输送控制方法
CN114789927A (zh) * 2022-06-20 2022-07-26 南通恒臻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纺织面料胚布收卷机人工智能控制方法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88005B2 (ja) * 2015-08-18 2018-03-0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管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278033B2 (ja) * 2015-11-18 2018-02-1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953794B2 (ja) * 2017-05-24 2021-10-2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搬送制御方法
JP6953793B2 (ja) * 2017-05-24 2021-10-2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搬送制御方法
JP7000793B2 (ja) * 2017-10-19 2022-01-19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64833A (ja) * 1992-08-13 1994-03-08 Fuji Xerox Co Ltd 無端ベルトの速度検知装置
JPH08119503A (ja) * 1994-10-28 1996-05-14 Hitachi Koki Co Ltd 画像記録装置
US5791541A (en) * 1996-12-24 1998-08-11 Tokyo Kikai Seisakusho, Ltd. Tension controller for controlling tension of running paper web
US20070075479A1 (en) * 2005-09-13 2007-04-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JP2012234031A (ja) * 2011-04-28 2012-11-29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74777A (en) * 1996-01-08 1998-06-30 Hitachi, Ltd. Continuous recording medium friction-conveying mechanism i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879434B2 (ja) * 2001-05-11 2007-02-1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用紙整合装置
JP4328043B2 (ja) * 2001-09-18 2009-09-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76784A (ja) 2004-09-13 2006-03-23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91186A (ja) * 2004-09-21 2006-04-06 Fuji Xerox Co Ltd プリンタ装置
JP2007022680A (ja) 2005-07-12 2007-02-01 Ricoh Printing Systems Ltd 用紙整合装置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736661B2 (ja) * 2005-09-16 2011-07-2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21066A (ja) * 2010-04-05 2011-11-04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5623461B2 (ja) * 2012-04-27 2014-11-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10861B2 (ja) 2012-09-18 2016-10-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64833A (ja) * 1992-08-13 1994-03-08 Fuji Xerox Co Ltd 無端ベルトの速度検知装置
JPH08119503A (ja) * 1994-10-28 1996-05-14 Hitachi Koki Co Ltd 画像記録装置
US5791541A (en) * 1996-12-24 1998-08-11 Tokyo Kikai Seisakusho, Ltd. Tension controller for controlling tension of running paper web
US20070075479A1 (en) * 2005-09-13 2007-04-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JP2012234031A (ja) * 2011-04-28 2012-11-29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01913A (zh) * 2017-04-28 2018-11-13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08957979A (zh) * 2017-05-24 2018-12-07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输送控制方法
CN114789927A (zh) * 2022-06-20 2022-07-26 南通恒臻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纺织面料胚布收卷机人工智能控制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592984B2 (en) 2017-03-14
JP6131928B2 (ja) 2017-05-24
US20160109840A1 (en) 2016-04-21
JP2016079003A (ja) 2016-05-16
CN105523417B (zh) 2019-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58745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5523417A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US9709939B2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with an unjamming execution section
JP6210075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蛇行補正方法
JP689703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EP3096188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ation system and recording medium
EP3179311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recording medium
JP592849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75443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8726220B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搬送控制方法
JP6570810B2 (ja) 用紙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9725511B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输送控制方法
JP702432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搬送制御方法
US993374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configured to control conveyance of a sheet to prevent deformation due to heating
CN110231757B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输送控制方法
JP694301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95379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搬送制御方法
US1184909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rrection method, and correction program
JP698816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搬送制御方法
CN109656116B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8185361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搬送制御方法
JP708122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中間転写ベルトの位置制御方法
JP694304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搬送制御方法
JP671701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443134B2 (ja) 用紙姿勢調整装置、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