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92229A - 挡风条 - Google Patents

挡风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92229A
CN105492229A CN201480048235.6A CN201480048235A CN105492229A CN 105492229 A CN105492229 A CN 105492229A CN 201480048235 A CN201480048235 A CN 201480048235A CN 105492229 A CN105492229 A CN 1054922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lip
car door
path
drip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4823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92229B (zh
Inventor
稻井洋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4922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922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922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922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80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ning panels, e.g. doors
    • B60J10/84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ning panels, e.g. doors arranged on the vehicle bod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20Sea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B60J10/25Sea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characterised by water drainage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20Sea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B60J10/27Sea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having projections, grooves or channels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挡风条(18)的密封部(23、33、43)具有:与车门(14)的上缘部(20)抵接的上缘部密封件(23);与车门(14)的侧缘部(14b)抵接的侧缘部密封件(43);和从这些上缘部密封件(23)连接到侧缘部密封件(43)的连接部密封件(33)。密封部(23、33、43)具有能够将来自车外的水回收的第1滴水通路(23c、33c、43c),在密封部(23、33)与滴水唇(24、34)之间,形成有能够将沿着密封部(23、33)的车外侧的水回收的第2滴水通路(24c、34c)。在连接部密封件(33)上,形成有使第1滴水通路(33c)与第2滴水通路(34c)连通的连通部(37)。

Description

挡风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挡风条,其设在车身的车门开口的缘部上,且与关闭后的车门抵接。
背景技术
在车身与车门之间稍微存在有间隙。为了防止水从该间隙向车室内浸入,而在车身的车门开口的缘部上安装有挡风条。挡风条与关闭状态的车门抵接,从而封堵车身与车门之间的间隙。作为涉及这种挡风条的以往技术,具有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
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那样,挡风条的安装基部安装在车身上,且从该安装基部向着车门而延伸有密封部。在该密封部的下方形成有能够将沿着密封部的车外侧的水回收的滴水唇。沿着密封部的车外侧的水由滴水唇回收。由此,在乘员上下车辆时,能够抑制水滴滴落在头部。
为了抑制水滴向头部的滴落,而考虑到滴水唇仅形成在与车门的上缘对应的部位上即可。但是,在车门的上缘的端部,若使滴落滴水唇切缺,则流过滴水唇的水会从该切缺的部位滴落。担心这种水滴会沿着车门或车身而浸入至车室内。
另一方面,若使滴水唇形成至与车门的侧缘对应的部位为止,则挡风条的制造成本将变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59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滴水唇并能够廉价制造的挡风条。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挡风条,设在车身的车门开口的缘部,通过关闭车门而与车门抵接,其特征在于,上述挡风条具有:安装在上述车身上的安装基部;从该安装基部向着上述车门延伸的密封部;和在沿着上述车门的上缘部的区域中设在上述密封部的下方的唇状的滴水唇,上述密封部具有:与上述车门的上缘部抵接的上缘部密封件;与上述车门的侧缘部抵接的侧缘部密封件;和从这些上缘部密封件连接到上述侧缘部密封件的连接部密封件,上述密封部具有能够将来自车外的水回收的第1滴水通路,在上述密封部与上述滴水唇之间,形成有能够将沿着上述密封部的车外侧的水回收的第2滴水通路,上述连接部密封件形成有使上述第1滴水通路和上述第2滴水通路连通的连通部。
优选为,上述密封部呈从上述安装基部向着车外侧且向着从上述车门开口离开的方向延伸的唇形状,在上述密封部与上述安装基部之间形成上述第1滴水通路。
优选为,上述密封部具有:从上述安装基部向着车外侧延伸的延伸部;和从上述延伸部折曲,并且向着从上述车门开口离开的方向延伸且与上述车门的上缘部以及侧缘部抵接的抵接部,上述滴水唇的前端在上述连接部密封件上与上述延伸部连接。
优选为,上述连接部密封件与上述滴水唇和上述抵接部形成为共面。
优选为,上述连通部通过使上述延伸部切缺而形成。
优选为,与上述连接部密封件相比在上述上缘部密封件侧,上述滴水唇的前端沿着上述延伸部与上述抵接部之间的折曲部延伸,并且在长度方向端部中,与该折曲部连接。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在从上缘部密封件连接到侧缘部密封件的连接部密封件上,形成有使第1滴水通路(密封部)与第2滴水通路(滴水唇)连通的连通部。由此,从第1滴水通路通过的水与从第2滴水通路通过的水在连通部中合流。通过使水合流,能够使从第2滴水通路通过的水向着侧缘部密封件流动。由此,能够在车门的上缘的端部防止水滴滴落。此外,由于使水合流,所以不需要在与连通部相比靠近侧缘部密封件的部位上形成滴水唇。即,不需要在侧缘部密封件上形成滴水唇。由此,能够对于侧缘部密封件采用廉价的部件。通过采用廉价的侧缘部密封件,作为挡风条整体也会变得廉价。
此外,通过形成滴水唇,能够防止从上缘部密封件越过的水向着车门开口滴下。而且,能够由连接部密封件封堵滴水唇的端部,并且通过连通部而使第2滴水通路的水流动至第1滴水侧,由此能够防止第2滴水通路的水从滴水唇的端部溢出。
而且,在本发明中,密封部呈从安装基部向着车外侧且向着从车门开口离开的方向延伸的唇形状,在密封部与安装基部之间形成有第1滴水通路。即,将唇形状的密封部的根部作为了第1滴水通路。能够通过简易的构造形成第1滴水通路。由于构造简易,所以能够廉价地制造挡风条。
在此基础上,密封部形成为唇形状,由此与中空形状的密封件相比,能够抑制密封件在车门与车身之间挤出。
而且,在本发明中,滴水唇的前端在连接部密封件上与延伸部连接,抵接部从延伸部延伸。即使滴水唇的前端与延伸部连接,也不会由此阻碍抵接部的活动(易挠曲)。由此,能够确保密封部的高密封性。
而且,在本发明中,连接部密封件使滴水唇与抵接部形成为共面。由此,在结合部中使抵接部与滴水唇连续而成为1个密封唇,因此能够确保高外观性。
而且,在本发明中,连通部通过使延伸部切缺而形成。即,通过使抵接部与滴水唇连接来去除不需要的延伸部这一简易构造,而能够形成连通部。由此,能够更廉价地制造挡风条。
而且,在本发明中,与连接部密封件相比在上缘部密封件侧,滴水唇的前端沿着延伸部与抵接部之间的折曲部延伸,并且在长度方向端部,与折曲部连接。由此,由于滴水唇与抵接部相连,所以能够取得高外观性。此外,在关闭车门时,能够考虑到因密封部的反力而使延伸部向滴水唇侧塌陷的情况。即使在该情况下,由于连接有滴水唇的前端且提高了刚性,所以能够抑制塌陷。由此,能够确保密封部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安装有本发明实施例的挡风条的车身的侧视图。
图2是将图1的2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图2所示的上缘部以及连接部的立体图。
图4是图2的4-4线剖视图。
图5是图2的5-5线剖视图。
图6是图2的6-6线剖视图。
图7是图2的7-7线剖视图。
图8是图2的8-8线剖视图。
图9是图2的9-9线剖视图。
图10是说明图1所示的挡风条的作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说明中,左右是以安装有挡风条的车辆的乘员为基准来表示左右,前后是以车辆的行进方向为基准来表示前后。此外,图中Fr表示前,Rr表示后,Ce表示车宽中央,Up表示上,Dw表示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在构成车辆10的右侧部面板11(车身11)上,形成由前部车门开口以及后部车门开口12、13。以能够覆盖这些车门开口12、13的方式,在右侧部面板11上能够摆动地安装有前部车门14(车门14)以及后部车门15(车门15)。在车门开口12、13的缘部上,安装有在关闭车门14、15时与车门14、15抵接的树脂制的挡风条18。
挡风条18配置为向下开口的大致U字状,且发挥用于防止水向车室内浸入的密封件的作用。挡风条18向右侧部面板11的安装能够采用使用夹持件等的任意方法。
也同时参照图2以及图3。在图3中,从斜上方观察的状态下表示从右侧部面板11拆下的挡风条。挡风条18由如下部件构成:配置在从前部车门14的上缘至后部车门15的上缘的范围内的上缘部20;从该上缘部20的前端连续设置且沿着前部车门14的前上部的角落配置的前角部30;从该前角部30的前下端连续设置且沿着前部车门14的前缘配置的前缘部40(侧缘部40);从上缘部20的后端连续设置且沿着后部车门15的后上部的角落而配置的后角部50(连接部50);和从该后角部50的后下端连续设置且沿着后部车门15的后缘配置的后缘部60(侧缘部60)。
上缘部20以使与中央支柱19对应的部位成为最高的方式呈向着下方扩开的大致V字状。即,由挡风条18回收的水滴与中央支柱19相比在前方,向着前方流动。水滴与中央支柱19相比在后方,向着后方流动。
前角部30与后角部50的基本构成相同。以下,详细说明前角部30。省略后角部50的详细说明。前缘部40与后缘部60的基本构成相同。以下,详细说明前缘部40。省略后缘部60的详细说明。
参照图4。上缘部20呈从前端至后端为止大致均匀的截面形状。上缘部20由安装在右侧部面板11上的安装基部21(上缘部安装基部21)、从该安装基部21的上端向着车宽外侧延伸且与右侧部面板11抵接的上唇22(上缘部上唇22)、从安装基部21的高度方向中央向着车宽外侧延伸且能够与车门(图1,附图标记14、15)抵接的密封部23(上缘部密封件23)、和从安装基部21的下端向着车宽外侧延伸的滴水唇24(上缘部滴水唇24)构成。滴水唇24的前端与密封部23的前端相比位于车身侧。
在安装基部21上沿前后方向连续地形成有脆弱部21a。脆弱部21a通过在安装基部21的一部份上开设的大致矩形的孔而形成。通过形成脆弱部21a,使密封部23易适度地挠曲,从而能够使其与车门更紧密接触。在安装基部21的右侧部面板11侧的面上,形成有向着右侧部面板11突出的多个突起部21b。这些突起部21b沿前后方向连续地形成,且前端与右侧部面板11抵接。
密封部23呈大致L字状,并由从安装基部21向着车宽外侧大致水平地延伸的延伸部23a(上缘部延伸部23a)、和从该延伸部23a的前端向着上方大致垂直地延伸且与车门抵接的抵接部23b(上缘部抵接部23b)构成。在上缘部20的下方形成有车门开口(图1,附图标记12、13),由此密封部23能够向着从车门开口离开的方向延伸。延伸部23a的上表面是供从车外回收的水流动的第1滴水通路23c(上缘部第1滴水通路23c)。
滴水唇24呈大致V字状,并由从安装基部21向着车宽外侧以向下坡度延伸的第1边部24a、和从该第1边部24a的车外侧端部向着车宽外侧以向上坡度延伸的第2边部24b构成。这些第1边部24a以及第2边部24b的上表面是能够将沿着密封部23的车外侧的水回收的第2滴水通路24c(上缘部第2滴水通路24c)。
第2滴水通路24c与第1滴水通路23c相比形成得浅。在第2滴水通路24c内流动的水的量比在第1滴水通路23c内流动的水的量少。由此,即使将第2滴水通路24c设定得比第1滴水通路23c浅,水也不会从第2滴水通路24c溢出。另一方面,通过将第2滴水通路24c设定得比第1滴水通路23c浅,能够谋求挡风条18的小型化。
尤其是,只要第2滴水通路24c为V字,就能够使水确实地在V字的底部流动。虽是简易形状,却希望能够容易地控制水的流动。
参照图5至图8。前角部30是截面连续变化的部件。尤其是,如图5所示,在上缘部(图4,附图标记20)附近的部位上,前角部30的截面形状与上缘部的截面形状相似。前角部30在将上缘部以及前缘部(图1,附图标记40)连接的点上也能够称为“连接部30”。以下,适当地改称为“连接部30”。
参照图5。连接部30由安装在右侧部面板11上的安装基部31(连接部安装基部31)、从该安装基部31的上端向着车宽外侧延伸且与右侧部面板11抵接的上唇32(连接部上唇32)、从安装基部31的高度方向中央向着车宽外侧延伸且能够与车门(图1,附图标记车门14、15)抵接的密封部33(连接部密封件33)、和从安装基部31的下端向着车宽外侧延伸的滴水唇34(连接部滴水唇34)构成。
在安装基部31的右侧部面板11侧的面上,形成有向着右侧部面板11突出的多个突起部31b。这些突起部31b沿着安装基部31连续形成,且前端与右侧部面板11抵接。
密封部33呈大致L字状,且由从安装基部31向着车宽外侧而大致水平地延伸的延伸部33a(连接部延伸部33a)、和从该延伸部33a的前端向着上方而大致垂直地延伸且与车门抵接的抵接部33b(连接部抵接部33b)构成。在连接部30的下方形成有车门开口(图1,附图标记车门开口12、13),由此密封部33能够向着从车门开口离开的方向延伸。延伸部33a的上表面是供从车外回收的水流动的第1滴水通路33c(连接部第1滴水通路33c)。
滴水唇34呈大致V字状,且由从安装基部31向着车宽外侧而以向下坡度延伸的第1边部34a、和从该第1边部34a的车外侧端部向着车宽外侧以向上坡度延伸的第2边部34b构成。这些第1边部34a以及第2边部34b的上表面是能够将沿着密封部33的车外侧的水回收的第2滴水通路34c(连接部第2滴水通路34c)。
第2滴水通路34c与第1滴水通路33c相比形成得浅。在第2滴水通路34c内流动的水的量比在第1滴水通路33c内流动的水的量少。由此,即使将第2滴水通路34c设得比第1滴水通路33c浅,水也不会从第2滴水通路34c溢出。另一方面,通过将第2滴水通路34c设得比第1滴水通路33c浅,而能够谋求挡风条18的小型化。
尤其,只要第2滴水通路34c为V字,就能够使水确实地在V字的底部流动。虽然是简易形状,却能够理想容易地控制水的流动。
也同时参照图6。滴水唇34的前端随着从上缘部(图1,附图标记20)接近于前缘部(图1,附图标记40),而连续地向密封部33接近。滴水唇34的前端向着延伸部33a与抵接部33b之间的边界即折曲部P而延伸。
参照图7。在离前缘部更近的部位上,滴水唇34的前端与密封部33成为一体。即,滴水唇34的前端与折曲部P连接。滴水唇34与抵接部33b形成为共面。
参照图8。在前缘部的附近的部位上,延伸部33a切缺。也参照图7,在前缘部的附近的部位上,形成有将第1滴水通路33c与第2滴水通路34c连通的连通部37。连通部37通过使延伸部33a切缺而形成。
参照图9。前缘部40由安装在右侧部面板11上的安装基部41(前缘部安装基部41)、从该安装基部41的上端向着车宽外侧延伸且与右侧部面板11抵接的上唇42(前缘部上唇42)、和从安装基部41的下端向着上方延伸且能够与车门(图1,附图标记14、15)抵接的密封部43(前缘部密封件43)构成。
在安装基部41上,沿着右侧部面板11连续地形成有脆弱部41a。脆弱部41a通过在安装基部41的一部分上开设的大致矩形的孔而形成。通过形成有脆弱部41a,能够使密封部43易适度地挠曲,从而使其与车门更紧密接触。在安装基部41的右侧部面板11侧的一面上,形成有向着右侧部面板11突出的多个突起部41b。这些突起部41b沿着右侧部面板11连续地形成,且前端与右侧部面板11抵接。
密封部43由从安装基部41向着后方延伸的延伸部43a(前缘部延伸部43a)、和从该延伸部43a的前端向着上方延伸且与车门抵接的抵接部43b(上缘部抵接部43b)构成。延伸部43a的上表面是供从车外回收的水流动的第1滴水通路43c(前缘部第1滴水通路43c)。
参照图10的(a)。抵接部23b在前部车门14关闭的状态下,与前部车门14的上缘部14a抵接。在抵接部23b的前端蓄留了水滴W。具有在这种状态下打开前部车门14的情况。
参照图10的(b)。水滴W的一部分滴落在第1滴水通路23c中。水滴W的剩余部分沿着抵接部23b的外周面,且滴落在第2滴水通路24c中。
参照图10的(c)。所滴落的水滴分别在第1滴水通路23c或者第2滴水通路24c中向着车身前方流动。向着车身前方流动的水滴到达至连接部30,并从第1滴水通路33c以及第2滴水通路34c通过。在连接部30的前缘部(图1,附图标记40)侧的部位上,第1滴水通路33c切缺。由此,使第1滴水通路33c与第2滴水通路34c连通(参照连通部37),从而使分别从滴水通路33c、34c通过的水滴合流。合流的水滴向着前缘部的第1滴水通路(图9,附图标记43c)流动。
也参照图1,本发明的挡风条18是以如下的挡风条为前提的,该挡风条具有:安装在车身上部且将车外的水回收的密封部23、33、43;以及形成在密封部23、33、43中的与车门14的上缘部对应的部位的下方且将沿着密封部23、33的车外侧的表面的水回收的滴水唇24、34。在滴水唇24、34的端部上,使由密封部33形成的流路33c与由滴水唇34形成的流路34c合流。
若对以上进行总结,则参照图1、图3~图5、图8和图9,能够如下所述。
设在车身11的车门开口12、13的缘部上且通过关闭车门14、15而与车门14、15抵接的挡风条18呈大致U字状,由在车身11的上部向着前后方向延伸的上缘部20、分别在车身11的前后向着上下延伸的侧缘部40、60和将这些侧缘部40、60与上缘部20连接的连接部30、50构成。
挡风条18具有:安装在车身11上的安装基部21、31、41;从该安装基部21、31、41向着车门延伸的密封部23、33、43;和在沿着车门14、15的上缘部14a、15a的区域中,设在密封部23、33的下方的唇状的滴水唇24、34。
密封部23、33、43具有:与车门14、15的上缘部14a、15a抵接的上缘部密封件23;与车门14、15的侧缘部14b(15b)抵接的侧缘部密封件43;和从这些上缘部密封件23连接到侧缘部43密封件的连接部密封件33。
密封部23、33、43具有能够将来自车外的水回收的第1滴水通路23c、33c、43c,在密封部23、33与滴水唇24、34之间,形成有能够将沿着密封部23、33的车外侧的水回收的第2滴水通路24c、34c。在连接部30上,形成有使第1滴水通路33c与第2滴水通路34c连通的连通部37。
从第1滴水通路23c、33c通过的水与从第2滴水通路24c、34c通过的水在连通部37中合流。通过使这些水合流,而能够使从第2滴水通路24c、34c通过的水向着侧缘部40流动。由此,能够在车门14、15的上缘的端部上防止水滴滴落。此外,由于使这些水合流,所以不需要在与连通部37相比靠近侧缘部40的部位上形成滴水唇34。即,不需要在侧缘部40上形成滴水唇34。由此,能够对于侧缘部40采用廉价的部件。通过采用廉价的侧缘部40,作为挡风条18整体也会变得廉价。
在此基础上,通过形成滴水唇24、34,能够防止从上缘部密封件23越过的水向着车门开口12、13滴下。而且,在连接部30中,能够使滴水唇34的端部封堵,并且通过连通部37而使第2滴水通路34c的水与第1滴水通路33c的水合流,因此能够防止第2滴水通路34c的水从滴水唇34的端部溢出。
密封部23、33、43呈从安装基部21、31、41向着车外侧且向着从车门开口12、13离开的方向延伸的唇形状,在密封部23、33、43与安装基部21、31、41之间形成有第1滴水通路23c、33c、43c。
即,将唇形状的密封部23、33、43的根部作为了第1滴水通路23c、33c、43c。能够通过简易的构造而形成第1滴水通路23c、33c、43c。由于构造是简易的,所以能够廉价地形成挡风条18。
在此基础上,由于密封部23、33、43形成为唇形状,所以与中空形状的密封件相比,能够抑制密封件在车门12、13与车身11之间挤出。
密封部23、33、43具有:从安装基部21、31、41向着车外侧延伸的延伸部23a、33a、43a;和抵接部23b、33b、43b,该抵接部从延伸部23a、33a、43a折曲,并且向着从车门开口12、13离开的方向延伸且与车门14、15的上缘部14a、15a以及侧缘部14b、15b抵接。滴水唇24、34的前端在连接部30上与延伸部33a连接。
滴水唇34的前端在连接部30上与延伸部33a连接,抵接部33b从延伸部33a延伸。即使滴水唇34的前端与延伸部33a连接,也不会因此阻碍抵接部33b的活动(易挠曲性)。由此,能够确保密封部33的高密封性。
连接部30使滴水唇34与抵接部33b形成为共面。由此,使抵接部33b和滴水唇34连续而成为1个密封唇,因此能够获得高外观性。
连通部37通过使延伸部33a切缺而形成。即,通过将抵接部33b与滴水唇34连接来去除不必要的延伸部33a这一简易构造,而能够形成连通部37。由此,能够更廉价地制造挡风条18。
在与连通部37相比离上缘部20近的部位上,滴水唇34的前端沿着延伸部33a与抵接部33b之间的边界即折曲部P延伸,并且在长度方向端部中,与折曲部P连接。
由此,由于滴水唇34与抵接部33b连续,所以能够获得高外观性。此外,在关闭车门14、15时,能够考虑到因密封部33的反力而使延伸部33a向滴水唇34侧塌陷的情况。即使在该情况下,由于连接有滴水唇34的前端且提高了刚性,所以能够抑制塌陷。由此,能够确保密封部33的密封性。
另外,本发明的挡风条虽然以安装在车身的侧部的车门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适用于尾门。此时,在实施例中说明的车身外侧可以适当地替换为车身后方。同样地,实施例中的前方以及后方可以替换为车宽内外侧或者车身的左右。
工业利用性
本发明的挡风条适用于乘用车。
附图标记说明
11右侧部面板(车身)
12前部车门开口(车门开口)
13后部车门开口(车门开口)
14前部车门(车门)
14a上缘部
15后部车门(车门)
15a上缘部
18挡风条
21安装基部(上缘部安装基部)
23密封部(上缘部密封件)
23a延伸部(上缘部延伸部)
23b抵接部(上缘部抵接部)
23c第1滴水通路(上缘部第1滴水通路)
24滴水唇(上缘部滴水唇)
24c第2滴水通路(上缘部第2滴水通路)
31安装基部(连接部安装基部)
33密封部(连接部密封件)
33a延伸部(连接部延伸部)
33b抵接部(连接部抵接部)
33c第1滴水通路(连接部第1滴水通路)
34滴水唇(连接部滴水唇)
34c第2滴水通路(连接部第2滴水通路)
37连通部
41安装基部(前缘部安装基部)
43密封部(前缘部密封件)
43a延伸部(前缘部延伸部)
43b抵接部(上缘部抵接部)
43c第1滴水通路(前缘部第1滴水通路)
P折曲部

Claims (6)

1.一种挡风条,设在车身的车门开口的缘部,通过关闭车门而与车门抵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条具有:
安装在所述车身上的安装基部;
从该安装基部向着所述车门延伸的密封部;和
在沿着所述车门的上缘部的区域中设在所述密封部的下方的唇状的滴水唇,
所述密封部具有:与所述车门的上缘部抵接的上缘部密封件;与所述车门的侧缘部抵接的侧缘部密封件;和从这些上缘部密封件连接到所述侧缘部密封件的连接部密封件,
所述密封部具有能够将来自车外的水回收的第1滴水通路,
在所述密封部与所述滴水唇之间,形成有能够将沿着所述密封部的车外侧的水回收的第2滴水通路,
所述连接部密封件形成有使所述第1滴水通路和所述第2滴水通路连通的连通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风条,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呈从所述安装基部向着车外侧且向着从所述车门开口离开的方向延伸的唇形状,
在所述密封部与所述安装基部之间形成所述第1滴水通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挡风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具有:
从所述安装基部向着车外侧延伸的延伸部;和
从所述延伸部折曲,并且向着从所述车门开口离开的方向延伸且与所述车门的上缘部以及侧缘部抵接的抵接部,
所述滴水唇的前端在所述连接部密封件上与所述延伸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挡风条,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密封件与所述滴水唇和所述抵接部形成为共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挡风条,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部通过使所述延伸部切缺而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挡风条,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连接部密封件相比在所述上缘部密封件侧,所述滴水唇的前端沿着所述延伸部与所述抵接部之间的折曲部延伸,并且
在长度方向端部中,与该折曲部连接。
CN201480048235.6A 2013-09-02 2014-08-21 挡风条 Active CN1054922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81172 2013-09-02
JP2013181172 2013-09-02
PCT/JP2014/071849 WO2015029863A1 (ja) 2013-09-02 2014-08-21 ウェザストリッ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92229A true CN105492229A (zh) 2016-04-13
CN105492229B CN105492229B (zh) 2017-12-19

Family

ID=52586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8235.6A Active CN105492229B (zh) 2013-09-02 2014-08-21 挡风条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724987B2 (zh)
JP (1) JP6067125B2 (zh)
CN (1) CN105492229B (zh)
BR (1) BR112016004540A8 (zh)
WO (1) WO201502986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9078A (zh) * 2016-06-28 2018-01-05 西川橡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挡雨条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95630B1 (en) * 2015-05-19 2019-01-09 Nishikawa Rubber Co., Ltd. Vehicle sealing member and attachment structure of vehicle sealing member
US10023036B2 (en) * 2015-07-23 2018-07-17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door seal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e
US10286766B2 (en) * 2017-05-10 2019-05-14 Honda Motor Co., Ltd. Tailgate assembly for a vehicle body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30640A (en) * 1980-07-30 1982-02-18 Nissan Motor Co Ltd Drip channel for car
JPS5973342A (ja) * 1982-10-19 1984-04-25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体ドリツプシ−ル装置
JPH02286445A (ja) * 1989-04-28 1990-11-26 Kinugawa Rubber Ind Co Ltd ドリップチャンネル用ウエザーストリップ
JPH09175182A (ja) * 1995-12-28 1997-07-08 Nishikawa Rubber Co Ltd ウェザストリップの型成形部
US5797644A (en) * 1995-06-02 1998-08-25 Toyoda Gosei Co., Ltd. Weather strip for a motor vehicle
US20050194751A1 (en) * 2004-03-05 2005-09-08 Takashi Fukushima Weather strip for double door of automobile
JP2006056301A (ja) * 2004-08-18 2006-03-02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ウェザストリップ
JP2010000845A (ja) * 2008-06-19 2010-01-07 Kinugawa Rubber Ind Co Ltd ドアウエザーストリップ
CN101643016A (zh) * 2008-08-04 2010-02-1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门窗框部构造
JP2012228968A (ja) * 2011-04-27 2012-11-22 Kinugawa Rubber Ind Co Ltd ドアウエザーストリップの排水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47792A (en) * 1950-10-25 1953-08-04 Chrysler Corp Closure seal of cantilever type for vehicle bodies and the like
GB2170848B (en) * 1984-12-25 1987-10-07 Honda Motor Co Ltd Sealing strip
US5054242A (en) * 1988-11-16 1991-10-08 The Standard Products Company Four-sided flush glass assembly
US5106149A (en) * 1989-12-26 1992-04-21 Ford Motor Company Weatherstrip for hardtop-type or framed door windows
US5127193A (en) * 1990-03-16 1992-07-07 Toyoda Gosei Co., Ltd. Weather strip for motor vehicle
US5279782A (en) * 1990-08-17 1994-01-18 Hiroshima Kasei Ltd. Method for making weather strips with "suede appearance"
US5456049A (en) * 1990-11-17 1995-10-10 Toyoda Gosei Co., Ltd. Window molding for automobiles
JPH05213120A (ja) * 1992-01-31 1993-08-24 Tokai Kogyo Kk ドアウェザ−ストリッ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988192B2 (ja) * 1992-08-24 1999-12-06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ルーフサイド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JPH0880743A (ja) * 1994-09-14 1996-03-26 Suzuki Motor Corp ドアのシール構造
JPH08258571A (ja) * 1995-03-20 1996-10-08 Toyoda Gosei Co Ltd 自動車用ウエザストリップの端末排水構造
JPH08268066A (ja) * 1995-03-30 1996-10-15 Nishikawa Rubber Co Ltd フロントドアのシール構造
JP2000344025A (ja) * 1999-03-31 2000-12-12 Toyoda Gosei Co Ltd 自動車用シール部品及びそ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JP4304395B2 (ja) * 1999-12-10 2009-07-2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ウェザストリップ
JP3716727B2 (ja) * 2000-09-04 2005-11-16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ドアウエザーストリップ
US6446392B1 (en) * 2000-09-20 2002-09-10 Green Tokai Co., Ltd. Window weatherstrip for motor vehicles
JP2003025931A (ja) 2001-07-11 2003-01-29 Kinugawa Rubber Ind Co Ltd 自動車用ウエザーストリップ
JP2004322984A (ja) * 2003-04-30 2004-11-18 Kinugawa Rubber Ind Co Ltd ドリップウエザーストリップ
US7363749B2 (en) * 2004-10-18 2008-04-29 Decoma International Inc. Upper auxiliary seal with positive attachment configuration
JP5748446B2 (ja) * 2010-10-08 2015-07-15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ドリップシール
JP5711528B2 (ja) * 2010-12-22 2015-04-30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の排水構造
JP2013107610A (ja) * 2011-11-24 2013-06-06 Nishikawa Rubber Co Ltd 車両用のドリップシール
JP2013131396A (ja) * 2011-12-21 2013-07-04 Gs Yuasa Corp 蓄電素子
US9902248B2 (en) * 2013-07-03 2018-02-27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use seal structure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30640A (en) * 1980-07-30 1982-02-18 Nissan Motor Co Ltd Drip channel for car
JPS5973342A (ja) * 1982-10-19 1984-04-25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体ドリツプシ−ル装置
JPH02286445A (ja) * 1989-04-28 1990-11-26 Kinugawa Rubber Ind Co Ltd ドリップチャンネル用ウエザーストリップ
US5797644A (en) * 1995-06-02 1998-08-25 Toyoda Gosei Co., Ltd. Weather strip for a motor vehicle
JPH09175182A (ja) * 1995-12-28 1997-07-08 Nishikawa Rubber Co Ltd ウェザストリップの型成形部
US20050194751A1 (en) * 2004-03-05 2005-09-08 Takashi Fukushima Weather strip for double door of automobile
JP2006056301A (ja) * 2004-08-18 2006-03-02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ウェザストリップ
JP2010000845A (ja) * 2008-06-19 2010-01-07 Kinugawa Rubber Ind Co Ltd ドアウエザーストリップ
CN101643016A (zh) * 2008-08-04 2010-02-1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门窗框部构造
JP2012228968A (ja) * 2011-04-27 2012-11-22 Kinugawa Rubber Ind Co Ltd ドアウエザーストリップの排水構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9078A (zh) * 2016-06-28 2018-01-05 西川橡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挡雨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029863A1 (ja) 2015-03-05
US20160200184A1 (en) 2016-07-14
JPWO2015029863A1 (ja) 2017-03-02
JP6067125B2 (ja) 2017-01-25
BR112016004540A8 (pt) 2020-06-09
BR112016004540A2 (pt) 2017-08-01
US9724987B2 (en) 2017-08-08
CN105492229B (zh) 2017-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92229A (zh) 挡风条
CN100333954C (zh) 车顶无模压车身构造
US10183635B2 (en) Drainage structure for windshield
US20050022454A1 (en) Seal structure of fixing portion of weather strip
CN106394427A (zh) 挡风玻璃的周边结构
US20180072143A1 (en) Element to be integrated in a guide rail for a sliding roof, roof arrangement and motor vehicle
CN105722709B (zh) 车辆后尾门结构
CN106608167B (zh) 车门密封构造
JP2007112278A (ja) 車両用ドリップモール
JP5748446B2 (ja) ドリップシール
JP5337444B2 (ja) 車両の排水構造
CN109249787A (zh) 车门密封条的组装结构
JP4843591B2 (ja) 車両のドア構造
CN207916508U (zh) 车辆及其空调进风结构
JP4241290B2 (ja) 車両の窓構造
JP2005041473A (ja) 車両のスライド窓
CN204915212U (zh) 一种汽车的玻璃角窗
JP6960346B2 (ja) 自動車用ドアウエザーストリップ
JP2013107610A (ja) 車両用のドリップシール
JP2015068064A (ja) 庇板および庇
US9126472B2 (en) Door weatherstrip
JP5219695B2 (ja) ウェザストリップの型成形部
JP2016043770A (ja) ウインドガラス付きサッシ
JP4860349B2 (ja) 自動車用ウエザーストリップ
JP5003966B2 (ja) 可動ルーフパネルの排水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