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67804B - 清洁单元和设置有清洁单元的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清洁单元和设置有清洁单元的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67804B
CN105467804B CN201510631674.6A CN201510631674A CN105467804B CN 105467804 B CN105467804 B CN 105467804B CN 201510631674 A CN201510631674 A CN 201510631674A CN 105467804 B CN105467804 B CN 1054678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eloper
conveying
conveyor
cleaning unit
accommodating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3167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67804A (zh
Inventor
冈崎好幸
桥本淳一
山崎龙也
塚田隆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20177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44696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20176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46464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20176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46464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20174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46464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4678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678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678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678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0Collecting or recycling waste developer
    • G03G21/12Toner waste contain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heating, cleaning, coating with a transfer ag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the force produced by an electrostatic transfer field formed between the second base and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transfer through an air gap
    • G03G15/163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the force produced by an electrostatic transfer field formed between the second base and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transfer through an air gap the field being produced by laying down an electrostatic charge behind the base or the recording member, e.g. by a corona device
    • G03G15/165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or transport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transfer area, e.g. guides
    • G03G15/1655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or transport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transfer area, e.g. guides comprising a rotatable holding member to which the second base is attached or attracted, e.g. screen transfer holding drum
    • G03G15/166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or transport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transfer area, e.g. guides comprising a rotatable holding member to which the second base is attached or attracted, e.g. screen transfer holding drum with means for conditioning the holding member, e.g. clea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16Transferring device, details
    • G03G2215/1647Cleaning of transfer member
    • G03G2215/1661Cleaning of transfer member of transfer bel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清洁单元包括第一容纳室、第一传送器、清洁器和显影剂传送器。第一容纳室被构造成在其中容纳显影剂。第一容纳室具有一端部和另一端部。第一传送器被构造成将显影剂从一端部朝向另一端部传送。清洁器被构造成从与感光构件接触的带上收集显影剂。显影剂传送器具有收集口,通过该收集口从除了带以外的组件收集显影剂。显影剂传送器被构造成将显影剂从收集口朝向第一容纳室传送。清洁器和显影剂传送器位于一端部。

Description

清洁单元和设置有清洁单元的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有调色剂容纳部的清洁单元,和一种设置有该清洁单元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平开10-133534公开了一种设置有容纳部的图像形成设备,该容纳部用于容纳从感光构件收集的调色剂。调色剂容纳部或废料调色剂聚集容器位于中间转印鼓的一端部。调色剂传送部连接到废料调色剂容器并且位于也设置容器的鼓的端部。废料调色剂聚集容器构造成接收从调色剂传送部落下的调色剂。
通常,带清洁单元包括废料调色剂收容部,该废料调色剂收容部在其宽度方向上从带的一端部朝向另一端部延伸。假定带清洁单元设置到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Hei10-133534揭示的图像形成设备。在最近的情况中,调色剂传送部应该设置到废料调色剂收容部。因此,废料调色剂可以仅在废料调色剂收容部的一端部堆积,因此,在废料调色剂收容部中的剩余空间,即,除了一端部以外,不能有效地用于调色剂堆积。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清洁单元和设置有该清洁单元的图像形成设备,该清洁单元能够有效地利用废料调色剂收容部的内部空间。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清洁单元,该清洁单元包括第一容纳室、第一传送器、清洁器和第一显影剂传送器。第一容纳室被构造成在其中容纳显影剂。第一容纳室具有一端部和另一端部。第一传送器被构造成将显影剂从一端部朝向另一端部传送。第一传送器位于第一容纳室中。清洁器被构造成从与感光构件接触的带上收集显影剂。第一显影剂传送器被构造成从收集口朝向第一容纳室传显影剂送。收集口构造成在通过收集口收集从除了带之外的组件收集的显影剂。清洁器和第一显影剂传送器位于一端部。
优选地,第一显影剂传送器在比清洁器到一端部更靠近一端部的位置连接到第一容纳室。
优选地,清洁单元进一步包括框架和第二容纳室。框架中限定第一容纳室和第一显影剂传送器。框架限定一端部。第二容纳室位于框架的一端部,该框架被构造成在其中容纳从第一容纳室溢出的显影剂。
优选地,清洁单元进一步包括壁,该壁被构造成使第二容纳室与第一容纳室和第一显影剂传送器隔开。
优选地,框架具有在带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个宽度端部和另一个宽度端部。框架在另一个宽度端部也具有侧壁。第一显影剂传送器配置在一个宽度端部。壁在宽度方向上朝向另一个宽度端部延伸超过第二容纳室。壁在宽度方向上具有在宽度方向上远离侧壁的端部。
优选地,清洁单元进一步包括第二显影剂传送器和螺旋推送器。第二显影剂传送器设置在壁和框架之间。第二显影剂传送器被构造成允许显影剂通过第二显影剂传送从第一容纳室传送到第二容纳室。螺旋推送器设置在第二显影剂传送器并且被构造成将显影剂从第一容纳室朝向第二容纳室传送。
优选地,清洁单元进一步包括第二传送器,该第二传送器被构造成将已经经过收集口的显影剂从第一显影剂传送器朝向第一容纳室传送。螺旋推送器提供优于第二传送器的显影剂传送性能。
优选地,清洁单元进一步包括齿轮,该齿轮位于在宽度方向上与第一显影剂传送器相反的位置。
优选地,齿轮被构造成将驱动力传输到螺旋推送器和第二传送器。
优选地,螺旋推送器被构造成将驱动力从齿轮传输到第二传送器。
优选地,清洁器包含清洁辊,齿轮被构造成将驱动力传输到清洁辊。
根据另一个内容,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感光构件、带、清洁单元。感光构件被构造成在其上承载显影剂图像。带与感光构件接触。清洁单元包括第一容纳室、第一传送器、清洁器和第一显影剂传送器。第一容纳室构造成在其中容纳显影剂。第一容纳室具有一端部和另一端部。第一传送器被构造成将显影剂从一端部朝向另一端部传送。清洁器被构造成从带上收集显影剂。第一显影剂传送器构造成将显影剂从收集口朝向第一容纳室传送。收集口构造成通过收集口收集从感光构件收集的显影剂。清洁器和第一显影剂传送器位于一端部。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具体特征和优势将从结合附图的以下说明中变得更加清晰,其中:
图1是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设置有清洁单元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总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实施例的清洁单元的立体图;
图3是沿着图2中的III-III线的截面图;
图4是清洁单元的框架的顶壁被移除的清洁单元的平面图;
图5A是特别地显示根据实施例的清洁单元的第一调色剂传送部的放大平面图;
图5B是沿着图5A中的Vb-Vb线的截面图;
图5C是沿着图5A中的Vc-Vc线的截面图;
图6A是用于第一传送构件的操作说明和显示主壳体的姿态的图;
图6B是用于第一传送构件的操作说明和显示主壳体的另一个姿态的图;
图6C是用于第一传送构件的操作说明和显示主壳体的再一个姿态的图;
图6D是用于第一传送构件的操作说明和显示主壳体的还有一个姿态的图;
图7A是显示根据第一修改例的引导部分的截面图;
图7B是显示根据第二修改例的引导部分的截面图;
图8A是根据第三修改例的第二传送构件的立体图;并且
图8B是根据第四修改例的第二传送构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6D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彩色激光打印机1。
在以下描述中的方向根据图1所示的彩色激光打印机1的方位。特别地,图1中打印机1的左侧称为“前”,右侧称为“后”,近侧称为“右”,而远侧称为“左”。进一步,打印机1的“顶”和“底”对应于图1中的竖直方向。
如图1所示,彩色激光打印机1包括主壳2。在主壳2内,主要设置片状物馈送部分3和图像形成部分4,该片状物馈送部分3用于供应要印刷的纸张的片状物P,该图像形成部分4用于在通过片状物馈送部分3供应的片状物P上形成图像。图像形成部分4包括曝光单元5、处理单元6、转印单元7和定影单元8。
片状物馈送部分3设置在主壳2的底部。片状物馈送部分3主要包括片状物托盘31、片状物馈送机构33和升降板32。容纳在片状物托盘31中的片状物S的引导端部通过升降板32向上推动,并且片状物馈送机构33构造成在片状物托盘31中分离片状物P并且将分离的片状物S逐一地供应到图像形成部分4。
曝光单元5设置在主壳2的上部。虽然附图未显示,曝光单元5包括多个激光发射单元、光学多面体、透镜、反光镜等。
处理单元6布置在片状物托盘31和曝光单元5之间,并且主要包括抽屉60、沿向前/向后方向排列的作为感光构件的实例的多个(四个)感光鼓61、多个充电器62和多个显影盒63。每一个充电器62和每一个显影盒63设置用于每一个感光鼓61。每一个显影盒63具有盒框架,在盒框架中限定调色剂容纳室67。进一步,显影盒63包括显影辊64、供给辊65和调色剂层厚调节片66。
抽屉60被构造成保持四个感光鼓61,并且相对于主壳2能够在向前/向后方向上移动。主壳2具有前部,该前部形成为具有由前盖21覆盖的开口21A。抽屉60能够通过打开前盖21经由开口21A被从主壳2中拉出。
转印单元7设置在片状物托盘31和处理单元6之间,并且能够安装在主壳体10中以及从主壳体10中移除。转印单元7主要包括驱动辊71、从动辊72、作为在拉紧状态下环绕在驱动辊71和从动辊72上的带的实例的传送带73和四个转印辊74。
传送带73具有外表面73A,该外表面73A具有与每一个感光鼓61接触的顶部。在抵靠对应感光鼓61用于夹紧传送带73的位置,转印辊74布置在由传送带73形成的环内部。
清洁单元100设置在转印单元7的下方,用于清洁传送带73,即,用于从传送带73的表面移除作为显影剂的实例的废料调色剂。清洁单元100是清洁器的实例。
如图2和3所示,清洁单元100包括具有顶壁101A的框架101、清洁辊100A、回收辊100B和刮片100C。清洁辊100A设置在顶壁101A的前部。
清洁辊100A因此被定位成,清洁辊100A的上表面与传送带73的底表面接触,用于收集在传送带73上剩余的废料调色剂。回收辊100B因此被定位成,回收辊100B的前表面与清洁辊100A的后表面接触,用于收集在清洁辊100A上的废料调色剂。如图3所示,刮片100C被定位在回收辊100B的后方并且向后上方对角地延伸,从而刮片100C的前边缘位于比其后边缘更低的位置。刮片100C的前边缘与回收辊100B的后表面接触,用于从自回收辊100B刮除废料调色剂。
框架101的顶壁101A形成为在面对在回收辊100B和刮片100C之间的接触位置的位置具有开口101B。因此,通过刮片100C刮掉的废料调色剂能够经由开口101B引入稍后描述的作为第一容纳室的实例的调色剂容纳部分102。
如图1所示,定影单元8配置在处理单元6和转印单元7的后方。定影单元8包括加热辊81,和加压辊82,该加压辊82配置成面对加热辊81并且利用压力与加热辊81接触。
在图像形成部分4中,充电器62将均匀的电荷施加到感光鼓61的表面,之后,曝光单元5以高速扫描放射激光束(图1中点划线),以曝光对应感光鼓61的表面,并且以图像数据为基础在其上形成静电潜像。供给辊65将来自对应调色剂容纳室67的调色剂供应到对应显影辊64,并且通过对应厚度调节片66将在显影辊64的表面上的调色剂保持在均匀厚度。
显影辊64表面上携带的调色剂然后被供应到形成在对应感光鼓61上的静电潜像以在感光鼓61上产生可见的调色剂图像。其后,被供应到传送带73上的片状物S在感光鼓61和转印辊74之间传送,从而在感光鼓61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分别转印并且叠加在片状物S上。
在调色剂图像已经被转印到片状物S上后,片状物S在加热辊81和加压辊82之间被传送以将调色剂图像热定影到片状物S。片状物S然后经由传送辊23和排出辊24被排出到主壳体外面,到排出盘22上。
接下来,将详细说明清洁单元100。如图2所示,清洁单元100具有把手101C。把手101C在平面图中具有大致U形并且配置在框架101接近左右中间的前边缘上。如图1所示,清洁单元100能够在处理单元6和转印单元7已经被移除后经由形成在主壳2的前侧的通道开口21A安装在主壳2中或从主壳2中移除。即,当清洁单元100装配在主壳2中时,经由其装配和去除清洁单元100的通道开口21A形成在主壳2中,在最靠近把手101C侧。
如图1、3和4所示,框架101由容纳部分102、作为第一显影剂传送器实例的第一调色剂传送部103、引导部分104、作为第二容纳室实例的检测部分105和作为第二显影剂传送器实例的第二调色剂传送器106构成。换句话说,容纳部分102、第一调色剂传送部103、引导部分104、检测部分105、第二调色剂传送部106由构成框架101的壁形成。为了方便,图4中形成容纳部分102、第一调色剂传送部103、引导部分104、检测部分105和第二调色剂传送部106的壁的部分已经用比描绘稍后描述的密封件114的点更密集的点进行描绘。
除了清洁辊100A、回收辊100B和刮片100C之外,作为第一传送器实例的第一传送构件120、作为第二传送器实例的第二传送构件110和螺旋推送器130设置在框架101中。
如图3和4所示,容纳部分102从框架101的后端延伸到对应于清洁辊100A的前后位置。容纳部分102用来容纳废料调色剂。即,容纳部分102从定位在清洁辊100A的前方的框架101的分隔壁101E(稍后描述)延伸到框架101的后壁。
第一调色剂传送部103在清洁辊100A的前侧连接到容纳部分102。第一调色剂传送部103包括包含第一传送部分103A和作为承载部分实例的第二传送部分103B。
如图4所示,第一传送部分103A被形成为比清洁辊100A更向前并且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第一传送部分103A的右端在前视图中比右侧表面102A进一步向右突出。右侧表面102A形成容纳部分102的右端。即,第一传送部分103A的右端具有在框架101上向右侧表面102A外侧突出的部分。特别地,第一传送部分103A在左右方向上从传送带73的右边缘73B的外侧向左延伸到内侧。
第二传送部分103B连接到第一传送部分103A的左端。更具体地,第二传送部分103B从第一传送部分103A的左端部向后延伸并且连接到在容纳部件102的右端的前侧。第二传送部分103B的左右尺寸比容纳部分102的左右尺寸小。
如图3所示,在第二传送部分103B的底部B1上的内表面位于比第一传送部分103A的底部A1上的内表面更低的位置。在底部B1上的内表面通过在连接部分B2上的内表面连接到在底部A1上的内表面。
连接部分B2从构成第一传送部分103A的底部A1的后边缘朝向构成第二传送部分103B的底部B1的前边缘向下倾斜。
如图5A和5B所示,引导部分104从第一传送部分103A的右端向上延伸。收集口104A形成在引导部分104的顶端用于收集废料调色剂。如图1所示,收集口104A位于比清洁辊100A高的位置并且比传送带73的上部的外表面73A,即在接触感光鼓61的传送带73的侧上的延伸表面,低的位置。
感光鼓调色剂传送部分61A设置在引导部分104的上方。感光鼓调色剂传送部分61A收集通过设置在各个感光鼓61的后侧上的清洁刮片(未显示)从感光鼓61刮除的废料调色剂,并且将该废料调色剂朝向收集口104A传送。感光鼓调色剂传送部分61A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覆盖配置感光鼓61的范围。感光鼓调色剂传送部分61A的前端连接到引导部分104的顶端,即收集口104A。如图5A所示,螺旋推送器61B被配置在感光鼓调色剂传送部分61A的内部。
螺旋推送器61B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起到在向前方向上将从感光鼓61收集的废料调色剂朝向收集口104A传送的作用。
如图5B所示,引导部分104具有上部分104B和下部分104C。上部分104B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大致上固定的宽度。下部分104C从上部分104B向下在左右方向上扩展,该左右方向即第一传送部分103A拉长的方向。
如图5C所示,引导部分104在前后方向上扩大的同时向上延伸,该前后方向是在接触感光鼓61的传送带73的上部的外表面73A的运动方向。换句话说,上述上部分104B和下部分104C在前后方向上自下而上扩大,并且上部分104B具有比下部分104C更大的前后尺寸。该构造使收集口104A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较宽,从而收集口104A能够更容易地收集通过螺旋推送器61B传送的废料调色剂。
如图5A所示,在其上下端获得的引导部分104的水平截面是矩形形状。然而,在引导部分104的底端的矩形截面的纵向尺寸与在引导部分104的顶端的矩形截面的纵向尺寸在不同的方向上延伸。即,在引导部分104的底端的矩形截面具有对应于纵向尺寸的第一侧104D,而在引导部分104的顶端的矩形截面具有对应于纵向尺寸的第二侧104E。第一侧104D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第二侧104E在前后方向上延伸。
如图4所示,检测部分105配置在容纳部分102的前方上并且在通过分隔壁101E与容纳部分102隔开的位置配置在第二传送部分103B的左边。分隔壁101E是从框架101的下盘101D向上突出并且连接顶壁101A的壁的实例。检测部分105同样通过第二传送部分103B的左壁103C和布置在左壁103C的左边的多个壁与第二传送部分103B隔开。这里,左壁103C和布置在左壁103C的左边的多个壁是隔开第二传送部分103B的壁的实例。
如图3所示,检测部分105形成为从框架101的下盘101D向下延伸的凹部。即,检测部分105是在下盘101D的底部上的凸状突出部。检测部分105起到容纳一部分废料调色剂的作用。检测部分105包括允许来自光电传感器(未显示)的光通过的透明构件。从容纳部分102流入检测部分105的废料调色剂阻断从光电传感器射出的光,使光电传感器能够检测何时容纳部分102是满的。
如图4所示,分隔壁101E从构成第二传送部分103B的左壁103C的后边缘延伸到检测部分105的向左位置。间隙形成在框架101的分隔壁101E的左端和左壁101G之间。从左壁101G到检测部分105左边并且在框架101的分隔壁101E和前壁101F之间的区域构成第二调色剂传送部106。
调色剂密封壁101I设置在分隔壁101E和前壁101F之间并且连接到分隔壁101E和前壁101F。调色剂密封壁101I具有沿着稍后描述的螺旋推送器130的旋转轴131的圆周表面的凹部。间隙形成在顶壁101A和配置在调色剂密封壁101I的这个凹部内的旋转轴131之间,允许废料调色剂移入第二调色剂传送部106。
第二调色剂传送部106具有连通部106A,该连通部106在与容纳部分102连通的左壁101G和分隔壁101E的左端之间。在容纳部分102中溢出的废料调色剂能够通过连通部分106A流入第二调色剂传送部106。
第二传送构件110配置在第一传送部分103A的左端。第二传送构件110包括旋转轴111、第一传送片112和第二传送片113。
旋转轴111被定位在左右方向上并且支撑在第一传送部分103A的左右侧壁103D中。
第一传送片112绕着旋转轴111的圆周从第一传送部分103A的右端朝向左端盘绕成螺旋形状。
第二传送片113具有在左右方向上拉长并且从旋转轴111径向向外延伸的平板形状。第二传送片113中的两个设置在旋转轴111的对立圆周侧上。第二传送片113布置在左右方向上,对应于第二传送部分103B的位置并且连接到第一传送片112的左边缘,即,第一传送片112的内左右边缘。
由于第一传送片112和第二传送片113形成不间断的连接,由第一传送片112传送的废料调色剂能够被顺利地转印到第二传送片113,并且与第一传送片112不连接到第二传送片113的构造相比,由第一传送片112传送的废料调色剂很少在第一传送片112和第二传送片113之间洒出。
这里,对应于第二传送部分103B的位置是在与第一传送部分103A对齐的第二传送部分103B的前方的位置,即第二传送部分103B和第一传送部分103A相交的位置。更具体地,对应于第二传送部分103B的位置是连接到第二传送部分103B的前端的第一传送部分103A的左端上并且在第二传送部分103B的左右尺寸范围内的位置。
当旋转时,具有该构造的第二传送构件110能够从右到左,特别地从构成传送带73的右边缘73B的外侧到内侧,传送由第一传送片112承载的废料调色剂。第二传送构件110的第二传送片113然后向后,即,朝向位于旋转轴111径向外侧的第二传送部分103B推动废料调色剂。
密封件114设置在第二传送构件110的左侧壁103D上。密封件114由海绵或其它弹性的构件形成。密封件114设置成绕着在第二传送片113和左侧壁103D之间的旋转轴111的圆周。密封件114限制传送进入第一传送部分103A的废料调色剂在左侧壁103D和旋转轴111之间泄漏。
第一传送构件120包括主体部分121、曲轴122、支撑部分123和延伸部分124。主体部分121、支撑部分123和延伸部分124整体地形成。延伸部分124是运输构件的实例。
主体部分121是形成竖直地贯穿主体部分121的多个矩形孔121A的点阵状构件。对于形成主体部分121的孔121A的表面,面向后的表面构成第一传送表面121C,该第一传送表面121C起到向后传送废料调色剂的作用。
主体部分121整体地具有多个支撑部分121B,该支撑部分121B被可旋转地支撑在曲轴122上。支撑部分121B在左右方向上以一定间隔布置在主体部分121的前后中间在前后方向上的前方的区域内。
曲轴122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其左右端被支撑在容纳部分102的左右侧壁102B中。第一齿轮120A联结到在左侧壁102B的外侧上的曲轴122的左端。驱动力从马达M传输到第一齿轮120A。
如图3和4所示,曲轴122包括旋转轴部分122A、臂部分122B和支撑部分122C。旋转轴部分122a绕着它们的中心轴X旋转。旋转轴部分122a设置在曲轴122的各个左右端上。
如图3所示,臂部122B从左右旋转轴部分122A的内边缘径向向外地延伸。
如图3和4所示,支撑部分122C是平行于旋转轴部分122A延伸并且可旋转地支撑主体部分121的支撑部分121B的轴部分。特别地,支撑部分121B安装在支撑部分122C上方。左右臂部分122B彼此平行地排列。支撑部分122C连接左右臂部分122B的端部并且随着旋转轴部分122A旋转绕着旋转轴部分122A的中心轴X旋转。
支撑部分123设置在主体部分121的后端上并且在各个左右方向上从主体部分121向外突出。如图3所示,容纳部分102进一步设置有第一壁102C和第二壁102D,该第一壁102C从下盘101D向上突出到对应于支撑部分123的位置,该第二壁102D从顶壁101A向下突出到对应于支撑部分123的位置。
因此,第一壁102C和第二壁102D分别位于支撑部分123的下方和上方并且起到在其间容纳支撑部分123的作用。支撑部分123能够在第一壁102C和第二壁102D之间在前后方向上滑动。
如图3和4所示,延伸部分124从主体部分121的前侧在第一调色剂传送部103内侧,特别地沿着第二传送部分103B的内表面延伸。延伸部分124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多个矩形孔124A。孔124A在前后方向上并列并且竖直地贯穿延伸部分124。对于限定孔124A的表面,面向后的表面构成第二传送表面124B,该第二传送表面124B起到向后传送废料调色剂的功能。
延伸部分124的第二传送表面124B能够传送比由第二传送构件110传送的废料调色剂的量更大量的废料调色剂。因此,由第一传送构件120传送的废料调色剂的量大于从第一传送部分103A移动进入第一传送构件120的量。
延伸部分124具有形成在延伸部分124的底部的底表面124C,并且主体部分121具有形成在主体部分121的底部的底表面,如图3所示。延伸部分124在延伸方向上,即,主体部分121的前方方向上向上倾斜。另一方式,底表面124C朝向底表面121D延伸的前方方向向上倾斜。更具体地,延伸部分124构造成,当在主体部分121的底表面121D上的前边缘在其最低位置时,间隙形成在底表面124C和底壁101D之间。因此,延伸部分124构造成,当第一传送构件120旋转时底表面124C不接触底壁101D。
延伸部分124布置在当第一传送构件120旋转时其前边缘不接触连接部分B2的位置。换句话说,延伸部分124布置成当沿前后方向看时其旋转移动路径与连接部分B2不重叠。因此,连接部分B2不干涉第一传送构件120的旋转。
接下来,将参考图6A-6D描述具有上述构造的第一传送构件120的操作。
当旋转轴部分122A从图6D所示的状态沿着图6中逆时针方向旋转时,支撑部分122C绕着中心轴X沿图6中逆时针方向回转,如图6A所示,并且移动到图6D中位置的斜上前方的位置。因而,主体部分121和支撑部分123向前移动并且主体部分121绕着支撑部分123向上旋转,从而主体部分121的前端向斜上前方移动。
当支撑部分122C移动到与图6A所示位置的对角下前方的位置时,主体部分121和支撑部分123更向前移动,如图6B所示。此时,主体部分121绕着支撑部分123向下旋转从而主体部分121的前端向斜下前方移动。
因为支撑部分122C移动到与图6B中所示位置的对角下后方的位置,主体部分121和支撑部分123向后移动,如图6C所示。此时,主体部分121绕着支撑部分123进一步向下旋转,从而主体部分121的前端向斜下后方移动。
因为支撑部分122C移动到与图6C中所示位置向的斜上后方的位置,主体部分121和支撑部分123更向后移动,如图6D所示。此时,主体部分121绕着支撑部分123向上旋转从而主体部分121的前端向斜上后方移动。
如上所述,通过当主体部分121绕着支撑部分123枢转时向前和向后移动主体部分121,延伸部分124从图6D中位置向斜上前方移动,然后向斜下前方移动,然后向斜下后方移动,如图6A-6D所示。因此,当靠近第一传送部分103A时,延伸部分124首先向上移动,然后向下移动。当向下移动时,延伸部分124开始与第一传送部分103A分开。
因此,当第二传送表面124B和第一传送表面121C刮起废料调色剂时第一传送构件120上下旋转,并且从旋转轴部分122A越向前,第一传送构件120的上下移动越大。如此,第一传送构件120能够向后传送废料调色剂。
如图4所示,螺旋推送器130配置在第二调色剂传送部106的内侧。螺旋推送器130具有定位在左右方向上的旋转轴131和设置成绕着旋转轴131的圆周的螺旋形传送片132。当螺旋推送器130旋转时,废料调色剂被承载在传送片132上并且被从左至右传送。
螺旋推送器130的传送片132传送的废料调色剂的量大于第二传送构件110传送的量。因此,螺旋推送器130传送比朝向容纳部分102传送的量更大的废料调色剂的量。
旋转轴131从第二调色剂传送部106的左壁101G延伸到靠近第二传送部分103B的左壁103C的位置。作为本发明的齿轮的实例的第二齿轮130A设置在框架101的左侧上,并且特别地,在与第一调色剂传送部103的侧相对的框架101的侧表面101H上。第三齿轮130B设置在构成第二传送部分103B的左壁103C的左侧。当旋转轴131的右端与第三齿轮130B联接时,旋转轴131的左端与第二齿轮130A联接。配置在第三齿轮130B的前侧的第四齿轮110A联接到旋转轴111的左端。
来自马达M的驱动力通过齿轮组(未显示)被传输到第二齿轮130A。因此,第二齿轮130A将驱动力传输到螺旋推送器130。
第三齿轮130b经由齿轮组(未显示)联接到第四齿轮110A。利用该构造,螺旋推送器130能够将驱动力从第二齿轮130A经由第三齿轮130B和第四齿轮110A传输到第二传送构件110。换句话说,第二齿轮130A起到将驱动力传输到第二传送构件110的功能。
同样,第二齿轮130A经由齿轮组(未显示)连接到清洁辊齿轮(未显示),以便传输来自清洁辊齿轮的驱动力,该清洁辊齿轮联接到清洁辊100A。
接下来,将描述具有上述结构的清洁单元100的操作。
如图1所示,在图像成形操作后沉积在传送带73上的废料调色剂通过回转的传送带73移动到面对清洁单元100的位置,并且在清洁辊100A上被回收。同时,在感光鼓61上沉积的废料调色剂通过对应的清洁刮片回收,并且被收集到感光鼓调色剂传送部分61A中。
如图3所示,在清洁辊100A上收集的废料调色剂通过旋转的清洁辊100A被移动到面对回收辊100B的位置,并且通过回收辊100B收集。在回收辊100B上收集的废料调色剂接着通过旋转的回收辊100B移动到面对刮片100C的位置,通过刮片100C从回收辊100B刮除,并且经由开口101B被收集在容纳部分102中。
如图5A所示,在感光鼓调色剂传送部分61A中收集的废料调色剂通过螺旋推送器61B被向前传送,并且经由收集口104A进入引导部分104。由于收集口104A形成为具有宽的前后尺寸,所以即使螺旋推送器61B传送大量的废料调色剂,抑制绕着收集口104A的周围的废料调色剂的泄漏。
如图5B图解,进入引导部分104的废料调色剂通过其自重通过引导部分104落下,并且进入第一传送部分103A。由于引导部分104的下部分104C朝向底部扩大,即使大量废料调色剂进入引导部分104,废料调色剂也不可能阻塞到第一传送部分103A的入口。
由于废料调色剂在连接到引导部分104的第一传送部分103A的右端被收集,所以必须通过第一传送部分103A向左传送废料调色剂。这里,振动等可用于将废料调色剂从第一传送部分103A的右端朝向左传送废料调色剂。然而,振动可能导致与清洁辊100A相关的部件的操作故障。作为这样的操作故障的实例,齿轮啮合可能降低并且导致正确地传输来自马达M的驱动力的故障,并且在清洁辊100A和传送带73的表面之间的接触可能变为非稳定的,导致不均匀的清洁。
在较优实施例中,如图4图解,进入第一传送部分103A的废料调色剂通过第二传送构件110的第一传送片112从右到左通过第一传送部分103A被传送。因此,从感光鼓61收集的废料调色剂能够被向左传送而不在清洁辊100A的区域产生振动。
传送到第一传送部分103A的左端的废料调色剂接着由第二传送片113被朝向第二传送部分103B推动。由于第二传送片113连接到第一传送片112的左边缘,承载在第一传送片112上的废料调色剂能够被快速转印到第二传送片113并且顺利地传送到第二传送部分103B。
进一步,如图3图解,构成第二传送部分103B的底部B1的内表面位于比在103A的底部A1上的内表面更低的位置。因此,废料调色剂通过其自重顺利地移动进入到第二传送部分103B。
连接到容纳部分102的第二传送部分103B具有比容纳部分102小的左右尺寸。对于该构造,存在一些风险:如果传送构件仅具有设置容纳部分102中的主体部分,在第二传送部分103B中的废料调色剂不能被传送到容纳部分102。
相反地,在较优实施例中,传送构件具有延伸部分124。被传送入第二传送部分103B的废料调色剂通过设置在第二传送部分103B中的延伸部分124的第二传送表面124B刮起来并且被朝向容纳部分102传送。如此,从感光鼓61收集的废料调色剂能够被传送到容纳部分102。
在容纳部分102中收集的废料调色剂接着通过主体部分121的第一传送表面121C刮起来并且向后传送。因为废料调色剂以这种方法朝向容纳部分102的后方传送,废料调色剂能够从容纳部分102的后侧连续地堆积,从而有效地利用容纳部分102中的空间。
因为废料调色剂堆积在容纳部分102中,一些废料调色剂从容纳部分102溢出并且通过连通部分106A进入第二调色剂传送部106。进入第二调色剂传送部106的废料调色剂通过螺旋推送器130被从左至右传送并且进入检测部分105。在检测部分105中收集的废料调色剂接着阻断从光电传感器(未显示)射出的光,使光电传感器能够检测何时容纳部分102是满的。
以下操作益处能够从上述实施例中获得。
从清洁辊100A收集的废料调色剂和在第一调色剂传送部103中收集的废料调色剂传送到容纳部件102的前侧。由于第一传送构件120将在容纳部分102的前侧收集的废料调色剂朝向容纳部分102的后侧传送,能够有效地利用在容纳部分102的后侧的空间。
由于第一传送构件120将废料调色剂向后,即,与检测部分105的相对侧传送,废料调色剂直到容纳部分102充满废料调色剂否则不可能进入检测部分105。因此,彩色激光打印机1不可能在容纳部分102没满时错误地检测容纳部分102是满的。
由于第二传送部分103B的分隔壁101E、左壁103C和配置在左壁103C的左侧的多个壁,在容纳部分102和第一调色剂传送部103中的废料调色剂不可能移入检测部分105。因此,废料调色剂能够在容纳部分102中充分地堆积。
由于连通部分106A与第二传送部分103B分离,经由该连通部分106A,废料调色剂当从容纳部分102溢出时进入第二调色剂传送部106,所以刚从第二传送部分103B回收到容纳部分102中的废料调色剂不可能进入检测部分105。
螺旋推送器130能够将废料调色剂从容纳部分102传送到检测部分105。
因此,如果进入容纳部分102的废料调色剂的量大于进入检测部分105的废料调色剂的量,则废料调色剂很可能引起在连通部分106A的区域的堵塞。然而,由于在本较优实施例中由螺旋推送器130传送的废料调色剂的量大于朝向容纳部分102传送的废料调色剂的量,所以本实施例的构造防止废料调色剂阻塞连通部分106A。
由于螺旋推送器130可用于将驱动力传输到第二传送构件110,螺旋推送器130和第二传送构件110能够由单个马达M驱动,因此减少所需部件的数量。
如图4所示,螺旋推送器130与第二传送部分103B相邻。如果第二齿轮130A设置在调色剂传送部103侧,则需要将螺旋推送器130和第二齿轮130A的位置设置得高于第二传送部分103B,以防止螺旋推送器130贯穿第二传送部分103B。因而,清洁单元100需要较大的竖直尺寸。然而,由于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齿轮130A设置在与第一调色剂传送部103的相对侧上,不需要将螺旋推送器130和第二齿轮130A定位在第二传送部分103B的上方,从而减小清洁单元100的尺寸并且有利于其构造。
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2002-6574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感光构件;带,该带的上表面与感光构件接触;和废料调色剂容器,该废料调色剂容器位于带下方并且被构造成容纳从感光体收集的废料调色剂。从感光构件收集的废料调色剂在带外侧的位置被传送,并且被收集在废料调色剂容器在其向左/向右方向上的一端部。然后收集的废料调色剂通过振动源传递的振动朝向废料调色剂容器的另一端部被馈送。
假如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2002-6574公开的上述结构用于设置有清洁构件的带清洁单元的废料调色剂容器。就后者来说,由于振动,可能在清洁构件出现操作故障。
本申请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清洁单元,该清洁单元能够在从带外部到带内部的方向上传送废料调色剂,还能够消除或抑制振动导致的清洁构件的操作故障。
根据一方面,提供一种清洁单元,该清洁单元包括容纳室、传送器和传送器。清洁单元构造成在其中容纳显影剂。清洁器被构造成从与感光构件接触的带收集显影剂。传送器具有位于在带的宽度方向上的带的外部的一个端部和位于在宽度方向上带的内部的另一个端部。传送器构造成朝向第一容纳室传送已经从除了带以外的组件收集的显影剂。传送器能够在传送器中旋转,用于将从除了带以外的组件收集的显影剂从带外部的位置传送到带内部的位置。
优选地,第二传送带包括旋转轴、和第一传送片,该第一传送片螺旋地设置在旋转轴上。
上述第二传送构件110能够将从感光鼓61收集的废料调色剂从传送带73的右边缘73B的外侧传送到传送带73的内侧。因此,第二传送构件110能够抑制清洁辊100A中的操作故障。
第二传送片113能够通过推动废料调色剂将废料调色剂传送进入第一传送部分103A。因此,与传送构件不具有第二传送片的结构相比,第二传送片113能够容易地将大量废料调色剂朝向第二传送部分103B传送。进一步,第二传送片113能够顺利地将容纳在第一传送部分103A中的废料调色剂朝向第二传送部分103B传送。
由于第二传送片113连接到第一传送片112的左端,第一传送片112能够将废料调色剂快速地转印到第二传送片113。因此,与传送构件不连接到第一传送片的左端的结构相比,第二传送片113能够推动更大量的废料调色剂。进一步,第二传送片113能够更顺利地将废料调色剂朝向第二传送部分103B传送。
在第二传送部分103B的底部B1上的内表面位于比第一传送部分103A的底部A1上的内表面更低的位置。由此,废料调色剂能够通过其自重容易地从第一传送部分移动到第二传送部分103B。
旋转轴部分122A越向前,第一传送构件120竖直地移动越大。因此,延伸部分124能够容易地刮起来在第二传送部分103B的前端堆积的废料调色剂。
由于连接部分B2不干涉延伸部分124,所以第一传送构件120能够顺利地旋转。
延伸部分124能够传送比从第一传送部分103A转印的废料调色剂的量更大的废料调色剂的量,减小废料调色剂堵塞第二传送部分103B的可能性。
密封件114能够抑制传送到第一传送部分103A的内左右端的废料调色剂的泄漏。
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2009-210650公开了一种废料调色剂容纳单元,该废料调色剂容纳单元包括废料调色剂容纳部和传送构件,该传送构件用于将废料调色剂容纳部中的废料调色剂在其向前/向后方向上从一侧传送到另一侧。
假设用于将废料调色剂传送到废料调色剂容纳部的废料调色剂传送部设置到在日本专利公开申请No.2009-210650公开的废料调色剂容纳单元部。就后者来说,如果废料调色剂传送部具有小于废料调色剂容纳部的宽度的宽度,在废料调色剂容纳部中的传送构件不能将在废料调色剂传送部中的废料调色剂朝向废料调色剂容纳部传送。
本申请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清洁单元和一种设置有清洁单元的图像形成设备,尽管废料传送部具有小于废料调色剂容纳部的宽度的宽度,该清洁单元能够将在废料调色剂传送部中的废料调色剂朝向废料调色剂容纳部传送。
根据另一内容,提供一种清洁单元,该清洁单元包括第一容纳室、第一传送器和运输构件。第一容纳室被构造成在其中容纳显影剂。第一容纳室具有一端部和另一端部。第一传送器构造成将显影剂从一端部朝向另一端部传送。第一显影剂传送器包括承载部分,该承载部分连接到第一容纳室的一端部。承载部分具有收集孔并且具有在垂直于从第一容纳室的一端部到另一端部的方向和垂直于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在第一方向上,承载部分的长度小于第一容纳室的长度。运输构件具有位于承载部分中的部并且被构造成将显影剂从承载部分传送到第一容纳室。
优选地,第一传送器和运输构件由同一驱动源驱动。
第一传送构件120的延伸部分124配置在第二传送部分103B的内侧,该第二传送部分103B连接到容纳部分102但是具有比容纳部分102小的宽度。因此,延伸部分124能够将废料调色剂从第二传送部分103B朝向容纳部分102传送。
由于延伸部分124与主体部分121整体地形成,不同于延伸部分和主体部分是单独的构件的结构,不必为延伸部分设置单独的马达,从而减小所需部件的数量。
第一传送构件120上下旋转越大,旋转轴122A越向前。换句话说,延伸部分124的远端比其近端移动更大的垂直幅度。因此,延伸部分124能够容易地刮起来已经在第二传送部分103B的前端堆积的废料调色剂。
由于延伸部分124相对于主体部分121的前方向上倾斜,第二传送部分103B的底部B1不干涉延伸部分124的底表面124C。
不同于第一调色剂传送部布置在后侧的结构,通过在与把手101C相同的侧(在这种情况下前侧)设置第一调色剂传送部103,当使用者通过把手101C拾取清洁单元100时能够抑制废料调色剂从第一调色剂传送部103溅出。
由于第一调色剂传送部103配置成邻近把手101C的右侧,有效地利用在把手101C的右侧的空间,因此,清洁单元100能够更紧凑。
第一调色剂传送部103比容纳部分102进一步向右突出。因此,即使部件配置在主壳2内到容纳部分102的右边的空间中,即,在第一调色剂传送部103的后方的空间中,当清洁单元100经由通道开口21A安装到主壳2中或从主壳2移除时,这样的部件也不会干涉第一调色剂传送部103。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在外壳2内到第一调色剂传送部103的后方的空间。
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2001-66894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感光构件;调色剂容纳部,该容纳部用于容纳从感光构件收集的调色剂;和调色剂传送部,该调色剂传送部连接到调色剂容纳部。调色剂传送部具有:收集口;第一部,该第一部从收集口向下延伸;和第二部,该第二部连接到调色剂容纳部并且从第一部分的下端在向左/向右方向上延伸。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具有大致彼此相等内径的管形状。传送器线圈设置在第一和第二部,用于传送调色剂。
根据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2001-66894描述的图像形成设备。经由收集口进入第一部的调色剂可能阻塞在第一部和第二部之间的连接部,由于第一和第二部分的内径大致彼此相等。
本申请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清洁单元和一种设置有清洁单元的图像形成设备,该清洁单元能够抑制在调色剂传送部中,特别地,在导致在调色剂传送方向上改变的部的调色剂的阻塞。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清洁单元,该清洁单元包括第一容纳室、第一显影剂传送器和引导部。第一容纳室构造成在其中容纳显影剂。第一显影剂传送器包括第一传送部分,该第一传送部分被构造成将显影剂传送到第一容纳室。第一传送部分具有端部。引导部从第一传送部分的端部向上延伸。引导部具有上端和下端,该上端形成为具有收集口,该下端连接到第一传送部分的端部。引导部被构造成将已经经由收集口的显影剂朝向第一传送部分引导。引导部具有下部,该下部的开口区域朝向下端逐渐增大。
优选地,引导部具有上部,该上部的开口区域朝向上端逐渐增大。
由于引导部分104的下部分104C朝向底部变宽,所以引导部分104能够降低从经过引导部件104的废料调色剂在第一传送部分103A的右端部的堵塞。
由于引导部分104在前后方向上朝向顶部变宽,所以收集口104A能够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更宽。进一步,引导部分104的下部分104C朝向底部扩大,从而,即使当大量废料调色剂通过收集口104A被收集时,也降低废料调色剂堵塞第一传送部分103A的右端的可能性。
通过形成具有宽前后尺寸的收集口104A,即使当大量废料调色剂传送到这里,废料调色剂也很少会阻塞感光鼓调色剂传送部分61A和收集口104A周围的区域。
然而,在靠近第一传送部分103A的右端的位置设置收集口104A的结构中,废料调色剂具有在引导部分104和感光鼓61上的区域之间的连接区域渗漏的倾向,其中当废料调色剂堆积在第一传送部件103A的右端时,废料调色剂朝向引导部分104传送。然而,由于在本实施例中的引导部分104被构造成收集口104A在比清洁辊100A更高的位置,堆积在第一传送部分103A的右端的废料调色剂不可能到达该连接区域,从而降低废料调色剂在连接区域渗漏的可能性。
进一步,收集口104A位于比在传送带73的外表面73A上的上部低的位置。即使当从感光鼓61收集的废料调色剂在引导部分104和感光鼓调色剂传送部分61A之间的连接区域渗漏,该布置也抑制废料调色剂在传送带73上的外表面73A的上部分散。因此,该布置还可以降低图像质量上分散废料调色剂的影响。
虽然已经参考其具体实施例做了详细描述,在不背离上述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改变和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明显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引导部分104的下部分104C在左右方向上扩大的同时向下延伸。然而,如作为第一修改例的图7A所示,整个引导部分104可以被构造成从其顶端到底端在左右方向上扩大。
可选地,如根据第二修改例的图7B所示,引导部分104可以构造成至少下部分104C从顶到底在前后方向上扩大。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传送片112绕着旋转轴111的圆周盘绕,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该构造。例如,根据图8A所示的第三修改例的第一传送片115可以设置成绕着旋转轴111的圆周。第一传送片115由线构成。可选地,根据第四修改例的多个第一传送片116可以绕着旋转轴111的圆周盘绕,如图8B所示。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调色剂传送部103被构造成传送从感光鼓61收集的废料调色剂,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该构造。即,第一调色剂传送部103可以被构造成传送从除了传送带73和感光鼓61以外的构件收集的废料调色剂。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调色剂传送部103连接到容纳部分102的前侧。然而,例如,第一调色剂传送部103可以在清洁辊100A前方的位置连接到容纳部分102的右侧表面102A或左侧表面。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第二传送部分103B的底部B1上的内表面位于比在第一传送部分103A的底部A1上的内表面更低的位置,但是底部B1和底部A1的内表面可以位于相同的高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延伸部分124能够传送比第二传送构件110更大量的废料调色剂,但是例如,这些组件可以传送相同量的废料调色剂。
在上述实施例中,螺旋推送器130能够传送比第二传送构件110更大量的废料调色剂,但是例如,这些组件可以传送相同量的废料调色剂。
在上述实施例中,螺旋推送器130被构造成将驱动力传输到第二传送构件110。然而,驱动力可以通过单独的构件从螺旋推送器130传输到第二传送构件110。
虽然在实施例中主体部分121和延伸部分124整体地形成,但是这些组件可以构造成单独的构件。在这种情况下,传输到对应于主体部分的构件的驱动力和传输到对应于延伸部分的构件的驱动力优选地来源于相同的驱动源。根据这些构造,主体部分和延伸部分的操作能够更容易同步。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延伸部分124朝向相对于主体部分121的前方向上倾斜,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该构造。
在上述实施例中,检测部分105被形成为从底壁101D向下延伸的凹部。然而,例如,检测部分105可以形成为从框架101的前壁向前突出。
虽然在优选实施例中本发明被用于彩色激光打印机1,但是本发明可以被用于另一图像形成装置,比如复印机或多功能外部设备。

Claims (17)

1.一种清洁单元,其特征在于,包含:
第一容纳室,所述第一容纳室被构造成在其中容纳显影剂,所述第一容纳室具有一端部和另一端部;
第一传送器,所述第一传送器被构造成将显影剂从所述一端部朝向所述另一端部传送,所述第一传送器位于所述第一容纳室中;
清洁器,所述清洁器被构造成从与感光构件接触的带上清洁显影剂,所述清洁器通过开口与所述第一容纳室连通;和
第一显影剂传送器,所述第一显影剂传送器被构造成从收集口朝向所述第一容纳室传送显影剂,所述收集口被构造成通过所述收集口收集从除了所述带之外的组件收集的显影剂,所述清洁器和所述第一显影剂传送器位于所述一端部;
其中,所述第一显影剂传送器在比所述清洁器到所述一端部更靠近所述一端部的位置连接到所述第一容纳室,所述开口处于与所述第一显影剂传送器和所述第一容纳室之间的连接位置不同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单元,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框架,所述框架中限定所述第一容纳室和所述第一显影剂传送器,所述框架限定所述一端部;和
第二容纳室,所述第二容纳室位于所述框架的所述一端部,被构造成在其中容纳从所述第一容纳室溢出的显影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单元,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壁,所述壁被构造成使所述第二容纳室与所述第一容纳室和所述第一显影剂传送器隔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单元,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框架具有在所述带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个宽度端部和另一个宽度端部,所述框架在所述另一个宽度端部还具有侧壁,所述第一显影剂传送器配置在所述一个宽度端部;并且
其中,所述壁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朝向所述另一个宽度端部延伸超过所述第二容纳室,所述壁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具有远离所述侧壁的端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单元,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第二显影剂传送器,所述第二显影剂传送器设置在所述壁和所述框架之间,所述第二显影剂传送器被构造成允许显影剂通过第二显影剂传送器从所述第一容纳室传送到所述第二容纳室;和
螺旋推送器,所述螺旋推送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显影剂传送器并且被构造成将显影剂从所述第一容纳室朝向所述第二容纳室传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洁单元,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第二传送器,所述第二传送器被构造成将已经经过所述收集口的显影剂从所述第一显影剂传送器朝向所述第一容纳室传送,所述螺旋推送器提供优于所述第二传送器的显影剂传送性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洁单元,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齿轮,所述齿轮位于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显影剂传送器相反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洁单元,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齿轮被构造成将驱动力传输到所述螺旋推送器和所述第二传送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洁单元,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螺旋推送器被构造成将所述驱动力从所述齿轮传输到所述第二传送器。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洁单元,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清洁器包含清洁辊,所述齿轮被构造成将驱动力传输到所述清洁辊。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单元,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显影剂传送器包含第一传送部分,所述第一传送部分具有在所述带的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带外部的一端和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带内部的另一端;并且
所述清洁单元进一步包含第二传送器,所述第二传送器能够在所述第一传送部分中旋转,用于将从除了所述带之外的所述组件收集的显影剂从所述带以外的位置传送到所述带以内的位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清洁单元,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传送器包含旋转轴和第一传送片,所述第一传送片螺旋地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上。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单元,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显影剂传送器包含承载部分,所述承载部分连接到所述第一容纳室的所述一端部,所述承载部分具有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长度,所述第一方向与从所述第一容纳室的所述一端部到所述另一端部的方向和竖直方向垂直,所述承载部分的所述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容纳室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和
运输构件,所述运输构件具有位于所述承载部分中的一部分,并且被构造成将显影剂从所述承载部分传送到所述第一容纳室。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清洁单元,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传送器和所述运输构件由相同的驱动源驱动。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单元,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显影剂传送器包含第一传送部分,所述第一传送部分被构造成将显影剂朝向所述第一容纳室传送,所述第一传送部分具有端部;并且
所述清洁单元进一步包含引导部,所述引导部从所述第一传送部分的所述端部向上延伸,所述引导部具有形成有所述收集口的上端和连接到所述第一传送部分的所述端部的下端,所述引导部被构造成朝向所述第一传送部分引导已经经过所述收集口的显影剂,所述引导部具有下部,所述下部的开口区域朝向所述下端逐渐增大。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清洁单元,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引导部具有上部,所述上部的开口区域朝向所述上端逐渐增大。
17.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
感光构件,所述感光构件被构造成在其上承载显影剂图像;
带,所述带与所述感光构件接触;和
清洁单元,所述清洁单元包含:
第一容纳室,所述第一容纳室被构造成在其中容纳显影剂,所述第一容纳室具有一端部和另一端部;
第一传送器,所述第一传送器被构造成将显影剂从所述一端部朝向所述另一端部传送;
清洁器,所述清洁器被构造成从所述带收集显影剂,所述清洁器通过开口与所述第一容纳室连通;和
第一显影剂传送器,所述第一显影剂传送器被构造成从收集口朝向所述第一容纳室传送显影剂,所述收集口被构造成通过所述收集口收集从所述感光构件收集的显影剂,所述清洁器和所述第一显影剂传送器位于所述一端部;
其中,所述第一显影剂传送器在比所述清洁器到所述一端部更靠近所述一端部的位置连接到所述第一容纳室,所述开口处于与所述第一显影剂传送器和所述第一容纳室之间的连接位置不同的位置。
CN201510631674.6A 2014-09-30 2015-09-29 清洁单元和设置有清洁单元的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54678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01748 2014-09-30
JP2014201772A JP6446963B2 (ja) 2014-09-30 2014-09-30 クリーニング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201761A JP6464642B2 (ja) 2014-09-30 2014-09-30 クリーニング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201761 2014-09-30
JP2014201767A JP6464643B2 (ja) 2014-09-30 2014-09-30 現像剤収容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201748A JP6464641B2 (ja) 2014-09-30 2014-09-30 クリーニング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201767 2014-09-30
JP2014-201772 2014-09-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67804A CN105467804A (zh) 2016-04-06
CN105467804B true CN105467804B (zh) 2020-07-03

Family

ID=55584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31674.6A Active CN105467804B (zh) 2014-09-30 2015-09-29 清洁单元和设置有清洁单元的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465329B2 (zh)
CN (1) CN1054678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00884B (zh) 2013-08-02 2021-02-12 昕诺飞北美公司 对家畜进行照明的系统和方法
MX2019000469A (es) 2016-07-14 2019-04-01 Ricoh Co Ltd Contenedor de polvo, cartucho de proceso y aparato de formacion de imagen.
JP6933117B2 (ja) 2017-12-07 2021-09-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廃トナー収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8488A (zh) * 2007-12-13 2009-06-17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回收显影剂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JP2010276872A (ja) * 2009-05-28 2010-12-09 Brother Ind Ltd トナー回収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15041B2 (ja) 1996-10-31 2002-08-19 京セラ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66894A (ja) 1999-08-27 2001-03-16 Ricoh Co Ltd トナー搬送装置及びそれからなるトナー移送ポンプ、トナー供給装置、再使用トナー分級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06574A (ja) 2000-06-19 2002-01-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3771880B2 (ja) * 2002-08-12 2006-04-26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トナー回収装置
JP2004125955A (ja) * 2002-09-30 2004-04-22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93260B2 (ja) * 2005-12-27 2012-03-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90067856A1 (en) * 2007-09-10 2009-03-1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492676B2 (ja) * 2007-11-07 2010-06-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766065B2 (ja) 2008-02-29 2011-09-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992763B2 (ja) 2008-02-29 2012-08-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トナー回収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917078B2 (en) 2008-02-29 2011-03-2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Waste collection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083015B2 (ja) * 2008-04-22 2012-11-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廃トナー回収容器
US8249471B2 (en) 2009-03-31 2012-08-2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waste toner detecting mechanism
JP4811492B2 (ja) 2009-03-31 2011-11-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223755B2 (ja) 2009-03-31 2013-06-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195803B2 (ja) * 2010-03-29 2013-05-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37566A (ja) * 2010-05-10 2011-11-24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74817A (ja) * 2012-02-27 2013-09-0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6127396B2 (ja) * 2012-07-04 2017-05-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廃トナー回収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16927B2 (ja) * 2012-08-10 2015-05-1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廃トナー回収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8488A (zh) * 2007-12-13 2009-06-17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回收显影剂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JP2010276872A (ja) * 2009-05-28 2010-12-09 Brother Ind Ltd トナー回収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091828A1 (en) 2016-03-31
US9465329B2 (en) 2016-10-11
CN105467804A (zh) 2016-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82582B2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90338B2 (ja) トナー収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3120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像担持体ユニット
US917055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124632B2 (ja) 回収現像剤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75956A (ja) 粉体搬送装置、トナー搬送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6612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75887A (ja) 現像剤収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95855A (ja) 廃トナー搬送ユニット
CN105467804B (zh) 清洁单元和设置有清洁单元的图像形成设备
JP2014062993A (ja)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32163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2511775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464643B2 (ja) 現像剤収容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07930A (ja) 廃トナー回収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76872A (ja) トナー回収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60274535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304771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5341697A (ja) 電子写真装置
JP6464641B2 (ja) クリーニング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80976A (ja) トナー搬送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65375B2 (ja) 現像剤収容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46963B2 (ja) クリーニング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64642B2 (ja) クリーニング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086732B2 (ja) トナー回収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