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38267A - 面板接合结构 - Google Patents

面板接合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38267A
CN105438267A CN201510600027.9A CN201510600027A CN105438267A CN 105438267 A CN105438267 A CN 105438267A CN 201510600027 A CN201510600027 A CN 201510600027A CN 105438267 A CN105438267 A CN 1054382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male edge
engages male
lug boss
ve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0002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38267B (zh
Inventor
小坂直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4382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382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382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3826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4Superstructure sub-units with access or drainage openings having movable or removable closures; Sealing mean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2Side pa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2Engine compart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7/00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7/02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rigi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Resistance Welding (AREA)
  • Laser Beam Processing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一种面板接合结构,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在其自身和所述第一面板之间形成空间;接合部;密封构件,其密封所述接合凸缘部的远端部和所述第二面板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一面板凸起部,其形成在所述接合凸缘部的沿着所述第一面板的纵长方向邻近所述接合部的区域中,沿着远离所述第二面板的方向凸出,从所述接合凸缘部的远端延伸至基端,与所述第二面板形成与所述空间连通的放气孔,并且当从所述第一面板的纵长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面板凸起部沿着远离所述第二面板的方向朝向所述接合凸缘部的基端侧倾斜。

Description

面板接合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板接合结构。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申请特开(JP-A)第2013-136076号公开了一种面板接合结构,其中,一对面板均具有凸缘并且凸缘相互接合。此外,横截面为大致半圆形的凸起形成于成对凸缘的每一个中,并且空气通道(放气孔)由该成对凸起形成。由此,当该对面板在面板已经相互接合的状态下进行电沉积涂覆时,该对面板之间的空气能够从空气通道放出。
此外,在对面板进行电沉积涂覆之后,通常对凸缘的远端部应用密封构件而由此密封凸缘的远端部之间的间隙,从而防止该对面板的内侧因为水而变得潮湿。
在上面描述的面板接合结构中,为了增强由空气通道产生的放气效果,扩大空气通道的横截面积是有效的。为实现这点,例如,能够通过扩大凸起的高度尺寸来扩大空气通道的横截面积。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该对凸起之间的距离增加,所以在该对凸起的远端部处空气通道不再能由密封构件进行密封。
空气通道的横截面积还能够例如通过扩大凸起的宽度尺寸而扩大。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该对面板相互接合所处的接合部的长度变短。出于这种原因,存在对该对面板之间的接合强度将变低的担心。因此,期望使该面板接合结构成为能够确保该对面板之间的密封性和接合强度并且能够增强由空气通道产生的放气效果的结构。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标为提供一种面板接合结构,其能够确保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之间的密封性和接合强度并且能够增强由放气孔产生的放气效果。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提供了一种面板接合结构,其包括:
第一面板,其形成为细长形状并且具有形成在当从纵长方向观察时的一个端部或两个端部处的接合凸缘部;
第二面板,其与所述接合凸缘部沿着所述接合凸缘部的厚度方向相对地布置,与所述接合凸缘部接合,并且在其自身和所述第一面板之间形成空间;
接合部,其构造所述接合凸缘部的与所述第二面板接合的部分并且沿着所述第一面板的纵长方向形成;
密封构件,其密封所述接合凸缘部的远端部和所述第二面板之间的间隙;以及
第一面板凸起部,其形成在所述接合凸缘部的沿着所述第一面板的所述纵长方向邻近所述接合部的区域中,沿着远离所述第二面板的方向凸出,从接合凸缘部的远端延伸至基端,与所述第二面板形成与所述空间连通的放气孔,并且当从所述第一面板的所述纵长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面板凸起部沿着远离所述第二面板的方向朝向所述接合凸缘部的所述基端侧倾斜。
在本公开的第一方案的面板接合结构中,所述第一面板形成为细长形状。当从所述第一面板的所述纵长方向观察时,所述接合凸缘部形成在所述第一面板的一个端部或两个端部上。而且,所述第二面板沿着所述接合凸缘部的板厚方向与所述第一面板相对地布置,并且所述第二面板与所述接合凸缘部接合。另外,所述接合凸缘部的与所述第二面板接合的部分为接合部,并且所述接合部沿着所述第一面板的所述纵长方向形成。而且,在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之间形成空间,并且所述接合凸缘部的所述远端部和所述第二面板之间的间隙通过所述密封构件来密封。
而且,所述第一面板凸起部在沿着所述第一面板的所述纵长方向邻近所述接合部的区域中形成在所述接合凸缘部中。另外,所述第一面板凸起部沿着远离所述第二面板的方向凸出并且从所述接合凸缘部的所述远端延伸至所述基端。由此,放气孔由第一面板凸起部和第二面板形成,并且放气孔与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之间的空间连通。出于这种原因,在接合凸缘部的远端部和第二面板之间的间隙通过密封构件进行密封之前,当在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已经相互接合的状态下对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进行电沉积涂覆时,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之间的空间内的空气能够从放气孔放出。
在此,当从第一面板的纵长方向观察时,第一面板凸起部沿着远离第二面板的方向朝向接合凸缘部的基端侧倾斜。由此,能够防止第一面板凸起部和第二面板之间在第一面板凸起部的远端处的距离增加。出于这种原因,第二面板和包括第一面板凸起部的接合凸缘部的远端部之间的间隙能够通过密封构件良好地进行密封。在第一面板凸起部的基端处,相较于在第一面板凸起部的远端处,能够增长第一面板凸起部和第二面板之间的距离。出于这种原因,能够防止第一面板凸起部的宽度尺寸变大,并且在第一面板凸起部的基端侧处能够扩大放气孔的横截面积。由此,能够防止接合部的接合长度变短并且能够良好地引起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之间的空间内的空气流入到放气孔中。因此,能够确保接合部处的接合强度并且能够增强在电沉积涂覆期间由放气孔产生的放气效果。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提供了一种面板接合结构,其包括:
第一面板,其形成为细长形状并且具有形成在当从纵长方向观察时的一个端部或两个端部处的接合凸缘部;
第二面板,其与所述接合凸缘部沿着所述接合凸缘部的厚度方向相对地布置,与所述接合凸缘部接合,并且在其自身和所述第一面板之间形成空间;
接合部,其构造所述接合凸缘部的与所述第二面板接合的部分并且沿着所述第一面板的纵长方向形成;
密封构件,其密封所述接合凸缘部的远端部和所述第二面板之间的间隙;以及
第一面板凸起部,其形成在所述接合凸缘部的沿着所述第一面板的所述纵长方向邻近所述接合部的区域中,沿着远离所述第二面板的方向凸出,从接合凸缘部的远端延伸至基端,与所述第二面板形成与所述空间连通的放气孔,并且当从所述接合凸缘部的所述厚度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面板凸起部的宽度尺寸被设定为在所述接合凸缘部的所述远端处比在所述接合凸缘部的所述基端处大。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所述面板接合结构中,当从所述接合凸缘部的板厚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面板凸起部的所述宽度尺寸被设定为在所述接合凸缘部的所述远端处比在所述接合凸缘部的所述基端处更大。出于此原因,所述第一面板凸起部和所述第二面板之间在所述第一面板凸起部的所述远端处的距离能够被设定成通过密封构件能够进行密封的距离,并且能够扩大放气孔的横截面积。由此,通过将所述接合部设定在所述接合凸缘部的所述基端侧,能够确保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之间的密封性和接合强度并且能够增强由所述放气孔产生的放气效果。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提供了第二方案的面板接合结构,其中,当从所述第一面板的纵长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面板凸起部沿着远离所述第二面板的方向朝向所述接合凸缘部的所述基端侧倾斜。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案的面板接合结构中,在所述第一面板凸起部的所述远端和所述基端处,所述放气孔的所述横截面积能够被设定得大。由此,当对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进行电沉积涂覆时,能够愈加增强由所述放气孔产生的放气效果。
本发明的第四方案提供了第一方案至第三方案中任意一个方案的面板接合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面板凸起部包括一对侧壁部和底壁部,所述一对侧壁部构造所述第一面板凸起部的两个宽度方向端部,所述底壁部将所述一对侧壁部相互联接,并且
如在从所述接合凸缘部的所述远端侧观察到的剖面视图中看到的,所述底壁部布置成平行于所述第二面板。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案的面板接合结构中,如在从所述接合凸缘部的所述远端侧观察到的剖面视图中看到的,所述第一面板凸起部的所述底壁部与所述第二面板之间的距离能够被设定成常量。由此,在所述第一面板凸起部的所述远端部处,所述密封构件能够良好地布置于所述第一面板凸起部的所述底壁部和所述第二面板之间。
本发明的第五方案提供了第一方案至第三方案中任意一个方案的面板接合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面板凸起部以如下方式弯曲:如在从所述接合凸缘部的所述远端侧观察到的剖面视图中看到的,所述第一面板凸起部沿着远离所述第二面板的方向变成凸状。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案的面板接合结构中,所述第一面板凸起部能够被给予易于形成的形状。由此,能够提高第一面板的可成形性。
本发明的第六方案提供了第一方案至第五方案中任意一个方案的面板接合结构,其中:
接合对应凸缘部(jointcounterpartflangeportion)形成在所述第二面板中,所述接合对应凸缘部布置成与所述接合凸缘部相对地布置并且与所述接合凸缘部接合,
沿着远离所述第一面板的方向凸出的第二面板凸起部形成在所述接合对应凸缘部中,并且
所述放气孔由所述第一面板凸起部和所述第二面板凸起部形成。
在本发明的第六方案的面板接合凸缘结构中,所述接合对应凸缘部形成在所述第二面板中,并且所述接合对应凸缘部布置成与所述第一面板的所述接合凸缘部相对并且与所述接合凸缘部接合。此外,所述第二面板凸起部形成在所述接合对应凸缘部中,并且所述第二面板凸起部沿着远离所述第一面板的方向凸出。另外,所述放气孔由所述第一面板凸起部和所述第二面板凸起部形成。出于这种原因,相较于所述第二面板凸起部未布置在所述第二面板中的情形,所述第一面板凸起部(放气孔)的宽度尺寸能够被设定成较小。由此,能够增长所述接合部处的接合长度。因此,能够增强所述接合部处的接合强度。
本发明的第七方案提供了第一方案至第六方案中任意一个方案的面板接合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面板是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或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骨架构件,并且
所述第二面板是构造所述车辆的下部的构件。
在本发明的第七方案的面板接合结构中,本发明的所述面板接合结构能够被应用于车辆的下部。由此,相对于构造容易因诸如水的液体而变得潮湿的车辆的下部的构件,能够良好地执行电沉积涂覆。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至第三方案的面板接合结构,能够确保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之间的密封性和接合强度,并且能够增强由所述放气孔产生的放气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案的面板接合结构,能够提高当将所述密封构件布置在所述第一面板凸起部的所述远端部上时的可加工性。
根据本发明第五方案的面板接合结构,能够提高所述第一面板的可成形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案的面板接合结构,能够增强所述接合部处的接合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案的面板接合结构,相对于构造车辆的下部的构件,能够良好地执行电沉积涂覆。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其中:
图1是示出已经应用了关于本实施例的面板接合结构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接合状态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A是示出从沿着第一面板的纵长方向的一侧观察到的图1中所示的接合凸缘部的放大剖面视图(沿着图1的线2A-2A的剖面视图);
图2B是示出从沿着第一面板的纵长方向的一侧观察到的图1中所示的放气凸起的放大剖面视图(沿着图1的线2B-2B的剖面视图);
图3A是示出从接合凸缘部的远端侧观察到的图1中所示的放气凸起的远端部的放大剖面视图(沿着图1的线3A-3A的剖面视图);
图3B是示出从接合凸缘部的远端侧观察到的图1中所示的放气凸起的基端部的放大剖面视图(沿着图1的线3B-3B的剖面视图);
图4A是示出图1中所示的放气凸起的示例性变型例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4B是示出图1中所示的第二面板的示例性变型例的示意性立体图;以及
图4C是示出图4B中所示的放气凸起的示例性变型例的示意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使用附图描述涉及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面板接合结构S。如图1中所示,面板接合结构S被应用到第一面板10和第二面板30之间的接合部。另外,第一面板10和第二面板30是构造车辆(汽车)的下部的构件。即,例如,第一面板10是诸如横向构件或侧构件的骨架构件,横向构件的纵长方向与车辆的车辆宽度方向一致,侧构件的纵长方向与车辆的前后方向一致,并且,例如,第二面板30是构造车辆的地板的地板面板。这些将会在下面具体地描述。
第一面板10由钢板构造成并且沿着图1中的箭头A的方向和箭头B的方向形成为大致细长的形状。此外,当从沿着第一面板10的纵长方向的一侧(图1中沿着箭头A的方向的一侧)观察时,第一面板10形成为横截面为大致帽状的形状。具体地,第一面板10构造成包括:一对接合凸缘部12A和12B,当从纵长方向观察时,它们构造第一面板10的两个端部;一对面板侧壁部14A和14B,它们从接合凸缘部12A和12B的基端朝向沿着接合凸缘部12A和12B的板厚方向的一侧(图1中沿着箭头C的方向的一侧)延伸;以及面板底壁部16,其将一对面板侧壁部14A和14B的远端相互联接并且布置成与接合凸缘部12A和12B大致平行。此外,在以下描述中,将当从接合凸缘部12A和12B的板厚方向观察时与第一面板10的纵长方向正交的方向(图1中箭头E的方向和箭头F的方向)称为正交方向,并且第一面板10的宽度方向(面板宽度方向)与正交方向一致。因此,接合凸缘部12A和12B沿着面板宽度方向形成在第一面板10的两个端部上。
第二面板30由钢板构成并且具有大致平板的形状。此外,第二面板30布置在沿接合凸缘部12A和12B的板厚方向的另一侧(图1中沿箭头D的方向的一侧)并且布置成沿着接合凸缘部12A和12B的板厚方向与第一面板10相对。另外,第二面板30接合第一面板10的接合凸缘部12A和12B。具体地,粘合剂40沿着第一面板的纵长方向介于接合凸缘部12A和12B的基端部与第二面板30之间的除去后面描述的放气凸起20的部分中,并且在这种状态下,接合凸缘部12A和12B的基端部和第二面板30通过激光焊接而沿着第一面板10的纵长方向相互连续地接合。
由此,通过第一面板10和第二面板30形成了封闭的横截面结构,并且在第一面板10和第二面板30之间形成了空间G。另外,第一面板10的接合凸缘部12A和12B的与第二面板30接合的部分为接合部18A和18B,并且接合部18A和18B沿着第一面板10的纵长方向形成并沿着第一面板10的纵长方向相互邻近布置。而且,同样如图2A中所示,用作“密封构件”的密封剂42沿着第一面板10的纵长方向应用至接合凸缘部12A和12B的远端部,以便接合凸缘部12A和12B的远端部与第二面板30之间的间隙能够由密封剂42进行密封。
接下来,将描述起到作为本发明的主要部件的“第一面板凸起部”的作用的放气凸起20。如图1中所示,放气凸起20形成于第一面板10的一对接合凸缘部12A和12B的每一个之中。另外,形成在接合凸缘部12A中的放气凸起20和形成在接合凸缘部12B中的放气凸起20构造成沿着第一面板10的面板宽度方向对称。出于这种原因,在以下的描述中,将描述形成在接合凸缘部12A中的放气凸起20,而省略对形成在接合凸缘部12B中的放气凸起20的描述。
放气凸起20形成在接合凸缘部12A的位于沿着第一面板10的纵长方向彼此相邻的一对接合部18A之间的区域中。而且,放气凸起20在接合凸缘部12A中形成有多个(图1为了方便示出了一个放气凸起20)并且沿着第一面板10的纵长方向每隔预定的间隔进行布置。放气凸起20朝向沿着接合凸缘部12A的板厚方向(沿着远离第二面板30的方向)的一侧凸出并且从接合凸缘部12A的远端向基端延伸。具体地,当从接合凸缘部12A的板厚方向观察时,放气凸起20沿着正交方向延伸。出于这种原因,在密封剂42应用至接合凸缘部12A的远端部之前的状态下,由放气凸起20和第二面板30形成的放气孔26沿着正交方向贯穿。另外,如图2B中所示,放气孔26的基端侧同第一面板10和第二面板30之间的空间G连通,并且在密封剂42应用至接合凸缘部12A的远端部之前的状态下,放气孔26的远端侧朝向沿着正交方向的一侧(图2B中箭头E的方向的一侧)开口。在图2B中,为了方便而省略了对密封剂42的图示。
此外,如图3A和图3B中所示,如在从沿着正交方向的一侧(对应于本发明的放气凸起20的远端侧)观察到的剖面视图中看到的,放气凸起20形成为朝向沿着接合凸缘部12A的板厚方向的另一侧开口的大致凹陷的形状。具体地,放气凸起20构造成包括:凸起底壁部22,其用作“底壁部”并且如在从沿着正交方向的一侧观察到的剖面视图中看到的布置成平行于第二面板30;和凸起侧壁部24,其用作一对“侧壁部”并且将凸起底壁部22的宽度方向(图3A和图3B中的箭头A的方向和箭头B的方向)两端与接合凸缘部12A互连。由此,如在从沿着正交方向的一侧观察到的剖面视图中看到的,放气孔26形成为大致梯形的形状并且从第二面板30至凸起底壁部22的距离被设定为常量。
而且,如图2B中所示,当从第一面板10的纵长方向观察时,凸起底壁部22朝向放气凸起20的基端侧而沿着远离第二面板30的方向(朝向沿着接合凸缘部12A的板厚方向的一侧)倾斜。由此,如图3A和图3B中所示,放气凸起20的沿着高度方向(图3A和图3B中的箭头C的方向和箭头D的方向)的高度尺寸H被设定使得在放气凸起20的基端侧比在放气凸起20的远端侧大。另外,放气凸起20的远端处的高度尺寸H被设定成放气孔26的开口部能够由密封剂42进行密封的尺寸。
而且,如图1中所示,当从接合凸缘部12A的板厚方向观察时,放气凸起20在凸起底壁部22处的宽度尺寸被设定使得朝向放气凸起20的远端侧而变大。换句话说,凸起侧壁部24朝向放气凸起20的远端侧而沿着彼此远离的方向倾斜。由此,如图3A和图3B中所示,放气凸起20(放气孔26)的宽度尺寸W被设定使得在放气凸起20的远端侧比在放气凸起20的基端侧大。
接下来,将描述本实施例的作用和效果。
在如上所述进行构造的面板接合结构S中,第二面板30布置成与第一面板10的接合凸缘部12A和12B相对,并且在接合凸缘部12A和12B的接合部18A和18B处接合。而且,放气凸起20形成在接合凸缘部12A和12B中,并且放气凸起20沿着远离第二面板30的方向凸出并且从接合凸缘部12A和12B的远端延伸至基端。由此,沿着正交方向贯穿的放气孔26由放气凸起20和第二面板30形成,并且放气孔26的基端侧与第一面板10和第二面板30之间的空间G连通。出于这种原因,当在第一面板10和第二面板30已经相互接合的状态下对它们进行电沉积涂覆时,位于第一面板10和第二面板30之间的空间G内的空气从放气孔26的基端侧流入到放气孔26中并且从放气孔26的远端侧排出。由此,在电沉积涂覆期间,位于第一面板10和第二面板30之间的空间G内的空气能够从放气孔26放出。
在此,当从第一面板10的纵长方向观察时,放气凸起20朝向接合凸缘部12A和12B的基端侧而沿着远离第二面板30的方向倾斜。出于这种原因,放气凸起20的基端部的高度尺寸H被设定成大于放气凸起20的远端部的高度尺寸H。由此,能够阻止放气凸起20的远端与第二面板30之间的距离增加。因此,第二面板30与包括放气凸起20的接合凸缘部12A和12B的远端部之间的间隙能够通过密封剂42良好地密封。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放气凸起20的基端部的高度尺寸H被设定为比放气凸起20的远端部的高度尺寸H大。由此,能够防止放气凸起20的宽度尺寸W变大,并且能够扩大放气孔26的基端侧的横截面积。也即,能够确保接合部18A和18B的接合长度,并且能够扩大放气孔26的基端侧的横截面积。结果,当对第一面板10和第二面板30进行电沉积涂覆时,能够良好地使得位于第一面板10和第二面板30之间的空间G内的空气流入到放气孔26中。因此,能够确保接合部18A和18B处的接合强度,并且能够增强电沉积涂覆期间由放气孔26产生的放气效果。因此,能够确保第一面板10和第二面板30之间的密封性和接合强度,并且能够增强由放气孔26产生的放气效果。
而且,当从接合凸缘部12A和12B的板厚方向观察时,放气凸起20的宽度尺寸W被设定为在放气凸起20的远端处比在放气凸起20的基端处大。出于这种原因,在放气凸起20的远端处放气凸起20和第二面板30之间的距离能够被设定成能够由密封剂42密封的距离,并且能够扩大放气孔26的远端侧的横截面积。由此,位于第一面板10和第二面板30之间的空间G内的空气能够良好地从放气孔26放出。因此,能够愈加增强当对第一面板10和第二面板30进行电沉积涂覆时由放气孔26产生的放气效果。
而且,放气凸起20均构造成包括一对凸起侧壁部24和凸起底壁部22,并且如在从沿着正交方向的一侧观察到的剖面视图中看到的,凸起底壁部22布置成与第二面板30平行。出于这种原因,如在从沿着正交方向的一侧观察到的剖面视图中看到的,凸起底壁部22和第二面板30之间的距离能够被设定成在放气凸起20的宽度方向上是恒定的。由此,密封剂42能够被良好地应用至放气凸起20的远端部。因此,能够提高当将密封剂42应用至接合凸缘部12A和12B(放气凸起20)的远端部时的可加工性,并且能够提高由密封剂42产生的密封性。此外,放气凸起20能够被给予以下构造:在放气凸起20的远端处凸起底壁部22和第二面板30之间的距离能够被容易地控制。
而且,本实施例的面板接合结构S被应用至构造车辆(汽车)的下部的第一面板10和第二面板30之间的接合部。出于这种原因,能够良好地对构造因诸如水的液体而容易变湿的车辆的下部的第一面板10和第二面板30执行电沉积涂覆。
在本实施例中,如在从沿着正交方向的一侧观察到的剖面视图中看到的,放气凸起20形成为朝向沿着接合凸缘部12A的板厚方向的另一侧开口的大致凹陷的形状,但是放气凸起20的横截面形状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如图4A中所示,当从沿着正交方向的一侧观察时,放气凸起20还可以形成为朝向沿着接合凸缘部12A的板厚方向的一侧变成凸状的弯曲形状(大致圆弧形状)。由此,放气凸起20能够被给予易于成形的形状。因此,能够提高第一面板10的可成形性。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面板30形成为平板形状,但是第二面板30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此。例如,第二面板30还可以形成为与第一面板10类似的横截面大致为帽状的形状。也即,如图4B中所示,第二面板30还可以构造成包括:接合对应凸缘部32,其沿着板厚方向与第一面板10的接合凸缘部12A相对地布置;面板侧壁部34,其从接合对应凸缘部32的基端朝向沿着接合凸缘部12A的板厚方向的另一侧延伸;以及面板底壁部36,其布置成与第一面板10的面板底壁部16大致平行。
而且,同样在这种情况下,用作“第二面板凸起部”的放气凸起38也可以形成在接合对应凸缘部32中。具体地,放气凸起38可以形成在接合对应凸缘部32的与第一面板10的放气凸起20相对的区域中,以便放气凸起38构造成沿着接合凸缘部12A的板厚方向与放气凸起20对称。因此,放气孔26由放气凸起20和放气凸起38形成。出于这种原因,相比于放气凸起38未布置在接合对应凸缘部32中的情况,能够扩大放气孔26的横截面积。由此,即便是当放气凸起20和放气凸起38的整体宽度尺寸W(放气孔26的宽度尺寸)被设定得较小时,也能够确保放气孔26的横截面积。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接合部18A和18B的接合长度变得更长,所以能够愈加增强接合部18A和18B处的接合强度。
而且,如图4C中所示,在放气凸起38形成于接合对应凸缘部32中的情况下,例如,与前面提到的如图4A中所示的放气凸起20的示例性变型例同样地,放气凸起38的横截面形状也可以形成为朝向沿着接合凸缘部12A的板厚方向的另一侧变成凸状的弯曲形状。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如上面所提到的,放气凸起20的宽度尺寸W被设定成从放气凸起20的基端侧朝向远端侧变大,并且放气凸起20的高度尺寸H被设定成从放气凸起20的远端侧朝向基端侧变大。取而代之的是,放气凸起20的宽度尺寸W和高度尺寸H之一还可以被设定成在放气凸起20的远端侧和基端侧相同。也即,例如,放气凸起20的高度尺寸H可以被设定成从放气凸起20的远端侧朝向基端侧变大,而放气凸起20的远端的宽度尺寸W被设定成与放气凸起20的基端的宽度尺寸W相同的尺寸。同样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确保接合部18A和18B处的接合长度,并且能够扩大放气孔26的基端侧的横截面积。由此,在电沉积涂覆期间,能够良好地使得第一面板10和第二面板30之间的空间G内的空气流入到放气孔26中。因此,能够确保接合部18A和18B处的接合强度及由密封剂42产生的密封性,并且能够增强在电沉积涂覆期间由放气孔26产生的放气效果。
而且,例如,放气凸起20的宽度尺寸W可以被设定成从放气凸起20的基端侧朝向远端侧变大,而放气凸起20的基端侧的高度尺寸H被设定成与放气凸起20的远端侧的高度尺寸H相同的尺寸。在这种情况下,在放气凸起20的远端处放气凸起20和第二面板30之间的距离能够被设定成能够通过密封剂42进行密封的距离,并且能够扩大放气孔26的远端侧的横截面积。由此,能够确保接合部18A和18B的接合长度,并且能够扩大放气孔26的远端侧的横截面积。因此,同样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确保接合部18A和18B处的接合强度以及由密封剂42产生的密封性,并且能够增强由放气孔26产生的放气效果。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放气凸起20形成在第一面板10的两个面板宽度方向端部上的接合凸缘部12A和12B的每个中,但是放气凸起20还可以形成在接合凸缘部12A和接合凸缘部12B的仅一个中,例如,在电沉积涂覆期间恰当地对应于第一面板10和第二面板30的姿态。由此,接合凸缘部12A和12B中任一个为本发明的“当从第一面板10的纵长方向观察时的一个端部”。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面板10和第二面板30通过激光焊接相互接合,但是还可以将点焊作为用于使第一面板10和第二面板30相互接合的手段。例如,正如通过图1中虚线“X”标记所标示的,第一面板10和第二面板30还可以通过点焊在接合凸缘部12A和12B的远端和基端之间的区域中相互接合。

Claims (5)

1.一种面板接合结构,包括:
第一面板,其形成为细长形状并且具有形成在从纵长方向观察到的一个端部或两个端部处的接合凸缘部;
第二面板,其与所述接合凸缘部沿着所述接合凸缘部的厚度方向相对地布置,与所述接合凸缘部接合,并且在其自身和所述第一面板之间形成空间;
接合部,其构造所述接合凸缘部的与所述第二面板接合的部分并且沿着所述第一面板的纵长方向形成;
密封构件,其密封所述接合凸缘部的远端部和所述第二面板之间的间隙;以及
第一面板凸起部,其形成在所述接合凸缘部的沿着所述第一面板的所述纵长方向邻近所述接合部的区域中,沿着远离所述第二面板的方向凸出,从所述接合凸缘部的远端延伸至基端,并且与所述第二面板形成与所述空间连通的放气孔,
其中,当从所述第一面板的所述纵长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面板凸起部沿着远离所述第二面板的方向朝向所述接合凸缘部的所述基端侧倾斜,和/或当从所述接合凸缘部的所述厚度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面板凸起部的宽度尺寸被设定为在所述接合凸缘部的所述远端处比在所述接合凸缘部的所述基端处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接合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面板凸起部包括一对侧壁部和底壁部,所述一对侧壁部构造所述第一面板凸起部的两个宽度方向端部,所述底壁部将所述一对侧壁部相互联接,并且
如在从所述接合凸缘部的所述远端侧观察到的剖面视图中看到的,所述底壁部布置成平行于所述第二面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接合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面板凸起部以如下方式弯曲:如在从所述接合凸缘部的所述远端侧观察到的剖面视图中看到的,所述第一面板凸起部沿着远离所述第二面板的方向变成凸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接合结构,其中:
与所述接合凸缘部相对地布置并且与所述接合凸缘部接合的接合对应凸缘部形成在所述第二面板中,
沿着远离所述第一面板的方向凸出的第二面板凸起部形成在所述接合对应凸缘部中,并且
所述放气孔由所述第一面板凸起部和所述第二面板凸起部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接合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面板是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或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骨架构件,并且
所述第二面板是构造所述车辆的下部的构件。
CN201510600027.9A 2014-09-24 2015-09-18 面板接合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4382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93691 2014-09-24
JP2014193691A JP6123769B2 (ja) 2014-09-24 2014-09-24 パネルの接合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38267A true CN105438267A (zh) 2016-03-30
CN105438267B CN105438267B (zh) 2017-12-15

Family

ID=54293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0002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438267B (zh) 2014-09-24 2015-09-18 面板接合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643661B2 (zh)
EP (1) EP3000695B1 (zh)
JP (1) JP6123769B2 (zh)
CN (1) CN10543826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64637A (zh) * 2016-03-31 2017-10-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构造以及车辆的制造方法
CN109128464A (zh) * 2017-06-15 2019-01-0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焊接方法
CN114379653A (zh) * 2020-10-22 2022-04-22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板接合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88195B2 (ja) * 2017-06-23 2022-01-05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外観部品の抵抗溶接構造
JP6575015B2 (ja) * 2017-07-07 2019-09-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USD879701S1 (en) * 2018-05-14 2020-03-31 Zephyros, Inc. Sealing device
USD879007S1 (en) * 2018-05-14 2020-03-24 Zephyros, Inc. Sealing device
JP7020333B2 (ja) * 2018-07-30 2022-02-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構成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3936252A4 (en) 2019-03-05 2022-04-13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METAL PIPE MOLDING METHOD, METAL PIPE AND MOLDING SYSTEM
US11085691B2 (en) 2019-09-11 2021-08-10 Whirlpool Corporation Standoff feature for applianc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64875U (zh) * 1979-10-25 1981-05-30
KR100242767B1 (ko) * 1995-11-13 2000-03-02 정몽규 승용차의 센터 플로워 패널과 사이드 실의 결합구조
US20080023988A1 (en) * 2006-07-26 2008-01-31 Ochoa Carlos M Stiffeners for utility trailer structural panels
CN101605689A (zh) * 2006-12-22 2009-12-16 Sika技术股份公司 用于增强结构元件空腔的增强体系
JP2010227981A (ja) * 2009-03-27 2010-10-14 Daihatsu Motor Co Ltd 金属部材の接合構造
CN103144679A (zh) * 2008-07-04 2013-06-1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汽车的前柱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33501A (en) * 1993-09-20 1995-07-18 Great Dane Trailers, Inc. Post construction and sidewall for cargo container
US6200651B1 (en) * 1997-06-30 2001-03-13 Lam Research Corporation Method of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in a vacuum plasma processor responsive to a pulsed microwave source
US7163253B2 (en) * 2003-12-30 2007-01-16 Durakon Industries, In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omposite vehicle panels
US7651155B2 (en) * 2006-11-03 2010-01-2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Progressive energy absorber
JP2010052564A (ja) * 2008-08-28 2010-03-11 Nissan Motor Co Ltd サイドシルの水抜き構造
JP2012206704A (ja) * 2011-03-30 2012-10-25 Toyota Motor Corp 接合フランジ構造
BR112014014904A2 (pt) * 2011-12-21 2017-06-13 Honda Motor Co Ltd estrutura lateral de carroceria de veículo
JP2013136076A (ja) * 2011-12-28 2013-07-11 Toyota Motor Corp パネルの接合構造
JP5637203B2 (ja) * 2012-12-04 2014-12-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JP2015077872A (ja) * 2013-10-16 2015-04-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部材の接合構造及び車体構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64875U (zh) * 1979-10-25 1981-05-30
KR100242767B1 (ko) * 1995-11-13 2000-03-02 정몽규 승용차의 센터 플로워 패널과 사이드 실의 결합구조
US20080023988A1 (en) * 2006-07-26 2008-01-31 Ochoa Carlos M Stiffeners for utility trailer structural panels
CN101605689A (zh) * 2006-12-22 2009-12-16 Sika技术股份公司 用于增强结构元件空腔的增强体系
CN103144679A (zh) * 2008-07-04 2013-06-1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汽车的前柱
JP2010227981A (ja) * 2009-03-27 2010-10-14 Daihatsu Motor Co Ltd 金属部材の接合構造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64637A (zh) * 2016-03-31 2017-10-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构造以及车辆的制造方法
CN107264637B (zh) * 2016-03-31 2019-08-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构造以及车辆的制造方法
CN109128464A (zh) * 2017-06-15 2019-01-0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焊接方法
CN114379653A (zh) * 2020-10-22 2022-04-22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板接合结构
CN114379653B (zh) * 2020-10-22 2023-08-18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板接合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38267B (zh) 2017-12-15
JP2016064702A (ja) 2016-04-28
JP6123769B2 (ja) 2017-05-10
EP3000695A3 (en) 2016-05-25
US9643661B2 (en) 2017-05-09
US20160083021A1 (en) 2016-03-24
EP3000695A2 (en) 2016-03-30
EP3000695B1 (en) 2017-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38267A (zh) 面板接合结构
US8128154B2 (en) Vehicle floor structure
JP6156488B2 (ja) 車体構造
US10160493B2 (en) Vehicle framework structure
JP6048458B2 (ja) 車両用パネル接合構造
CN106945730A (zh) 车辆框架结构
KR20140075482A (ko) 차량의 측방 하부차체구조
JP2010143476A (ja) 車体側部構造
JP2007131054A (ja) ルーフサイド構造
JP5954113B2 (ja) 電子機器及び電子機器の製造方法
JP5446744B2 (ja) 車体接合構造及び車体接合構造の組立方法
JP2016055781A (ja) 車両構成部材及び車両構成部材への発泡材の充填方法
KR101542998B1 (ko) 카울과 프런트 필러의 연결 구조
JP6694590B2 (ja) 車両のルーフ固定構造
JP6977524B2 (ja) 車両上部構造
CN108515930B (zh) 纵梁顶端结构
JP6559638B2 (ja) 車両用構造部材
JP6277966B2 (ja) 車両用ピラー構造
JP6393980B2 (ja) 車両下部構造
JP2016084010A (ja) パネル部材の接合構造
JP6209768B2 (ja) 車両のボディ構造
JP2016074241A (ja) 骨格部材の接合部構造
JP2013189117A (ja) 車両用ルーフ構造
KR101962510B1 (ko) 배수구조가 구비된 차량용 사이드 실
JP6787058B2 (ja) 車両用ドア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