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06113A - 锂电池用电极体及锂电池 - Google Patents

锂电池用电极体及锂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06113A
CN105406113A CN201510575290.7A CN201510575290A CN105406113A CN 105406113 A CN105406113 A CN 105406113A CN 201510575290 A CN201510575290 A CN 201510575290A CN 105406113 A CN105406113 A CN 1054061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thium battery
electrode body
damp sand
electrode
dielectric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7529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06113B (zh
Inventor
市川祐永
保刈宏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4061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061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061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061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31Inorganic material
    • H01M50/434Ceramics
    • H01M50/437Glas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6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300/00Electrolytes
    • H01M2300/0017Non-aqueous electrolytes
    • H01M2300/002Inorganic electrolyte
    • H01M2300/0022Room temperature molten sal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电池用电极体及锂电池。提供在反复充放电时可确保安全性防止正负极间的短路、可得到充分大的输出且也可大容量化的锂电池以及适合制造锂电池的锂电池用电极体。一种锂电池用电极体(30),包括:集电极(2);负极活性物质层(21),设置为与集电极(2)的一个面抵接并含有Li金属和/或Li合金;湿砂状电解质层(22),设于负极活性物质层(21)的、与集电极(2)侧相反一侧;以及无机固体电解质层(23),设于湿砂状电解质层(22)的、与负极活性物质层(21)侧相反一侧。湿砂状电解质层(22)在多个粒子中浸渗有常温熔融盐电解质。

Description

锂电池用电极体及锂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用电极体及锂电池等。
背景技术
将锂或含锂物质用于负极的锂电池不仅重量轻且容量大,并且能够通过与适当的正极组合可得到高电压。因此,锂电池正在广泛地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照相机、钟表、电动工具、混合动力汽车用电池等。
然而,这样的锂电池由于锂具有高活性并且使用可燃性的有机电解液,因此在确保安全性上必须要注意。
特别是,即使金属锂在活性物质中示出了高的容量密度(大约3860mAh/cc),但在充放电时锂从负极生长成树枝(枝晶)状,并且该生长成的枝晶可能与正极发生短路,因此从确保安全性的角度而言必须要注意。
作为防止负极与正极的短路和着火而提高安全性的尝试,已公开有采用了陶瓷电解质(无机固体电解质)的锂电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该锂电池中,由于采用了陶瓷电解质,因此无需使用可燃性的有机溶液,并且陶瓷电解质为不燃性,因此在安全性方面上很突出。
但是,如在专利文献1的实施例中所记载的那样,在该锂电池中,对陶瓷电解质使用将电解质的粉体与电极活性物质一起进行压粉成形的方法。因此,在陶瓷电解质粉与电极活性物质的界面或陶瓷电解质粉与陶瓷电解质粉的界面上的接触不充分而不能得到良好的电池输出,而且,由于伴随循环充放电而产生的体积变化,该界面接触不稳定,导致循环使用寿命缩短。
另一方面,也已公开有使用溅射等气相薄膜沉积法形成正极薄膜/陶瓷电解质薄膜/负极薄膜这样的层压体的锂电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在该锂电池中,电极(正极薄膜或负极薄膜)与陶瓷电解质的界面上的接触良好,且可减少活性物质层和电解质层的厚度,因此可期待得到高输出和良好的循环使用寿命特性。
然而,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锂电池中,每单位面积的活性物质的总厚度只有1μm~几μm左右,很难制造足够容量的电池。
即,想要得到足够容量的电池,需要制造活性物质的总厚度超过100μm的电池,但在专利文献2的方法中很难超过100μm,因此,现阶段仍不能制造容量充足的电池。
在专利文献3记载的锂电池中,使用不燃性的常温熔融盐电解质,在这一点上虽然安全性高,但由于该常温熔融盐电解质为液体,因此即使使用金属锂负极或者由石墨、碳等构成的一般的负极,也会存在锂析出这样的过充电的情况发生,从而由于枝晶的生长导致发生短路。
将锂或含锂物质用于负极的锂电池存在例如上述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在反复充放电时也可确保安全性防止正负极间的短路、可得到充分大的输出且也可大容量化的锂电池以及适合于锂电池制造的锂电池用电极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7799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7915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1102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或问题中至少一个而做出,能够采用以下的方面和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涉及的锂电池用电极体的第一方面,包括:集电极;负极活性物质层,设于所述集电极上;湿砂状电解质层、设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的、与所述集电极侧相反的一侧;以及无机固体电解质层,设于所述湿砂状电解质层的、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侧相反的一侧,所述湿砂状电解质层在多个粒子中浸渗有常温熔融盐电解质。
根据该结构,通过湿砂状电解质层和无机固体电解质层阻碍枝晶的生长,从而能够防止在负极与正极之间产生短路,能够防止以短路为原因的着火、爆炸。因此,可以确保安全性。另外,由于能够提高安全性,因此可以将容量密度高的金属锂用于负极,能够实现锂电池的高输出化和大容量化。另外,也能够实现锂电池的小型轻量化。另外,由于使用不燃性的无机固体电解质和常温熔融盐,因此得到安全性高的锂电池。
在上述第一方面中,优选具有两个以上的层叠结构,该层叠结构由所述湿砂状电解质层和所述无机固体电解质层构成。
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阻碍枝晶的生长,进而能够提高防止正极与负极短路的效果。
在上述第一方面中,优选所述无机固体电解质层通过气相法形成。
通过采用气相法,能够被覆性高地形成致密的无机固体电解质层。
本发明所涉及的锂电池用电极体的第二方面,包括:集电极;设于所述集电极的一个面上的电极复合材料层;以及设于所述电极复合材料层的、与所述集电极侧相反的一侧的无机固体电解质层,所述电极复合材料层混合电极活性物质和至少湿砂状电解质而构成,所述湿砂状电解质在多个粒子中浸渗有常温熔融盐电解质。
根据该结构,通过无机固体电解质层阻碍枝晶的生长,能够防止在负极与正极之间产生短路,进而能够防止以短路为原因的着火、爆炸。因此,可以确保安全性。由于能够提高安全性,因此可以将容量密度高的金属锂用于负极,能够实现锂电池的高输出化和大容量化。另外,也能够实现锂电池的小型轻量化。另外,由于使用不燃性的无机固体电解质和常温熔融盐,因此能够得到安全性高的锂电池。
在上述第二方面中,优选,在所述无机固体电解质层的、与所述电极复合材料层侧相反的一侧设有湿砂状电解质层,所述湿砂状电解质层在多个粒子中浸渗有常温熔融盐电解质。
由此,能够可靠地阻碍枝晶的生长,进而能够提高防止正极与负极短路的效果。
在上述第二方面中,所述锂电池用电极体优选具有两个以上的层叠结构,该层叠结构由所述无机固体电解质层和所述湿砂状电解质层构成。
由此,能够可靠地阻碍枝晶的生长,进而能够提高防止正极与负极短路的效果。
在上述第二方面中,所述无机固体电解质层优选通过气相法形成。
通过采用气相法,从而能够被覆性高地形成致密的无机固体电解质层。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个锂电池优选将上述第一方面的锂电池用电极体用于负极。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个锂电池优选将上述第二方面的锂电池用电极体用于了负极。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个锂电池优选将上述第二方面的锂电池用电极体用于了正极。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个锂电池优选将上述第二方面的锂电池用电极体用于了正极且将上述第一方面的锂电池用电极体或上述第二方面的锂电池用电极体用于了负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锂电池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在图1所示的锂电池中在电极体上形成枝晶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在图1所示的锂电池中形成在电极体上的枝晶进一步生长后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锂电池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锂电池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无机固体电解质层与负极活性物质层接触而形成的锂电池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在上图所示的锂电池中在电极体上形成枝晶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电极体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电极体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锂电池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锂电池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锂电池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41、51、81、91、101…锂电池;20、20A、20B、30、60、70…锂电池用电极体;2、33、43…集电极;21…负极活性物质层;22、22A、22B、22C…湿砂状电解质层;23、23A、23B、23C…无机固体电解质层;31…正极体;34…负极体;42…电极复合材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而详细地说明本发明。此外,所使用的图为了方便说明,有时图中示出的构成成分的大小的比例等与实际的大小不同。
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锂电池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锂电池1的示意图。
锂电池1将锂电池用电极体(以下称为电极体)20用于负极,将电极体30用于正极。具体而言,锂电池1具有作为电极体20的负极体31和作为电极体30的正极体34。
首先,对电极体20进行说明。电极体20是本发明的锂电池用电极体的第一实施方式。电极体20具备:集电极2、与集电极2的一个面抵接而设置的负极活性物质层21、设于负极活性物质层21上的湿砂状电解质层22以及设于湿砂状电解质层22上的无机固体电解质层23。
集电极2优选由不与负极活性物质层21的活性物质发生反应的材料构成。作为集电极2的形成材料,可以列举出:从铜(Cu)、镁(Mg)、钛(Ti)、铁(Fe)、钴(Co)、镍(Ni)、锌(Zn)、铝(Al)、锗(Ge)、铟(In)、金(Au)、铂(Pt)、银(Ag)以及钯(Pd)构成的组选择的一个金属或者含有从该组选择的两个以上的金属元素的合金等。另外,既可以使用不锈钢,也能够使用导电性的树脂材料(导电橡胶等)。
作为负极体31用集电极2的形成材料,优选为铜。
集电极2既可以由薄板材或箔材构成,也可以通过气相法(溅射法、蒸镀法、CVD法)而形成。
集电极2的厚度优选0.1μm~2000μm,能够设定为例如10μm~200μm。也可以在集电极2上连接有负极布线层(未图示)。
负极活性物质层21优选至少在充电状态下含有Li金属或Li合金。
作为Li合金,能够使用Li基合金(Li-Ag、Li-Al、Li-In、Li-Bi、Li-Sb、Li-Si、Li-Sn等)。另外,也可以使用Li与Si基合金(Si-Mn、Si-Co、Si-Ni等)的合金。
在负极活性物质层21上可以使用以下的材料。
(1)石墨、硬碳、无定形碳、石墨烯、富勒烯、碳纳米管等碳材料
(2)Li4Ti5O12、Li2Ti3O7、Li2TiO3等锂复合氧化物
(3)五氧化二铌(Nb2O5)、五氧化二钒(V2O5)、二氧化钛(TiO2)(包括锐钛矿型、金红石型以及板钛矿型)、四氧化三钴(Co3O4)、氧化铟(In2O3)、氧化锌(ZnO)、氧化锡(SnO2)、氧化镍(NiO)、氧化硅(SiO)、二氧化硅(SiO2)、添加了锡(Sn)的氧化铟(ITO)、添加了铝(Al)的氧化锌(AZO)、添加了镓(Ga)的氧化锌(GZO)、添加了锑(Sb)的氧化锡(ATO)、添加了氟(F)的氧化锡(FTO)等氧化物。
负极活性物质层21的厚度优选0μm~200μm,更优选0μm~100μm。
负极活性物质层21既可以由薄板材或箔材构成,也可以通过气相法(溅射法、蒸镀法、CVD法)形成。
在集电极2上,由于充电而锂析出,由此形成锂层,因此也能够将该锂层用作为负极活性物质层21。因此,即使在使用前的阶段未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层21的情况下,也不会对锂电池的功能产生障碍。
湿砂状电解质层22形成在负极活性物质层21的、与集电极2侧相反一侧的面(即图1中的负极活性物质层21的上表面)上。湿砂状电解质层22通过使常温熔融盐电解质浸渗在由绝缘性材料构成的湿砂粒子22a中而形成。湿砂粒子22a例如由氧化物、硫化物、聚酸盐、玻璃、结晶质材料等构成。作为具体例子,能够列举出:胶体二氧化硅、胶体氧化铝、胶体氧化锆、胶体二氧化钛、气相法二氧化硅、气相法氧化铝、气相法氧化锆、气相法二氧化钛等。
湿砂粒子22a的平均粒径能够设定为5nm~50μm(优选5nm~1μm)。此外,平均粒径是指例如在将湿砂状电解质层22在任意的面切断时露出的剖面上,所露出的全部湿砂粒子22a形成的面中的最大直径(最大长度)的平均值。
为了给予可塑性和强度,湿砂状电解质层22可以含有聚四氟乙烯、聚乙烯醇等粘结剂。粘结剂的添加量优选为1质量%~30质量%。
所谓湿砂状(soggysand)是指粒子表面已湿的状态。湿砂粒子22a为由于该层中含有的液体(常温熔融盐)而表面已湿的状态。湿砂粒子22a的添加量能够设定为相对于液体例如10vol%~90vol%(优选50vol%~80vol%)。此外,湿砂粒子22a的容量为体积容量。
所谓常温熔融盐电解质是含有常温熔融盐的电解质组合物。常温熔融盐是在常温下为液体状态的盐,也称为离子性液体、离子液体。常温熔融盐优选在0℃~200℃的温度范围内为液体。常温熔融盐由于耐热性高、非挥发性、即使在高真空下分压也低,因此也能够适应于溅射法、蒸镀法、CVD法等气相工艺。
常温熔融盐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组合构成。以下,例示阳离子和阴离子。
阳离子:能够使用1-乙基-3-甲基咪唑鎓(1-ethyl-3-methylimidazolium)(EMI)、N,N-二乙基-N-甲基-N-(2-甲氧基乙基)铵(N,N-diethyl-N-methyl-N-(2-methoxyethyl)ammonium)(DEME)、N-甲基-N-丙基吡咯烷鎓(N-Methyl-N-propyl-pyrrolidinium)(P13)、N-甲基-N-丙基哌啶鎓(N-Methyl-N-propylpiperidinium)(PP13)、N-乙基-N-丁基吡咯烷鎓(N-ethyl-N-butylpyrrolidinium)(P24)等。作为阳离子,能够使用这些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
阴离子:能够使用双(氟磺酰基)酰亚胺(bis(fluorosulfonyl)imide)(FSI)、(氟磺酰基)(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fluorosulfonyl)(trifluoromethylsulfonyl)imide)(FFTI)、双(三氟甲基磺酰基)酰亚胺(bis(trifluoromethylsulfonyl)imide)(TFSI)、双(五氟乙基磺酰基)酰亚胺(bis(pentafluoroethylsufonyl)imide)(BETI)、四氟硼酸盐(tetrafluoroborate)(BF4)、三氟甲基三氟硼酸盐(trifluoromethyltrifluoroborate)(CF3BF3)、五氟乙基三氟硼酸盐(pentafluoroethyltrifluoroborate)(CF3CF2BF3)、六氟磷酸盐(hexafluorophosphate)(PF6)等。作为阴离子,能够使用这些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
作为常温熔融盐电解质,能够使用使锂盐溶解在常温熔融盐的物质。
锂盐优选例如溶解在常温熔融盐而生成锂离子的、溶解在乙二醇二醚(Glyme)而形成锂盐络合物的。作为锂盐,具有:LiBF4、LiPF6、LiBF4、LiCLO4、LiCF3SO3、LiN(CF3SO2)2、LiN(C2F5SO2)2、LiN(CF3SO2)(C4F9SO2)、LiC(CF3SO2)3、LiC(C2F5SO2)3等。作为锂盐,能够使用这些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锂盐的浓度可以设定为例如1M左右。
乙二醇二醚(Glyme)是对称乙二醇二醚的总称,由R-O(CH2CH2O)n-R表示。R为烷基、苯基、环己基等,n为1以上的整数(例如1~5)。作为乙二醇二醚,能够使用:例如乙二醇二甲醚、二乙二醇二甲醚、三乙二醇二甲醚、四乙二醇二甲醚、乙二醇二乙醚、二乙二醇二乙醚、二乙二醇二丁醚等。
常温熔融盐电解质可以含有有机溶剂或有机电解液。作为有机溶剂,具有:碳酸丙烯酯(PC)、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亚乙烯酯(VC)、乙烯基碳酸乙烯酯(VE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甲乙酯(EMC)等。作为有机溶剂,既可以使用这些中的一个,也可以混合两个以上来使用。
有机电解液能够使用将锂盐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电解液。作为锂盐,能够使用上述的锂盐。
通过使用有机溶剂(或有机电解液),从而能够使离子传导率变高,能够使锂电池的输出变得更大。有机溶剂或有机电解液在常温熔融盐电解质中的浓度(含有率)优选为50体积%以下。如此,通过限制有机溶剂或有机电解液的浓度,从而能够降低浸渗有该常温熔融盐电解质的湿砂状电解质着火的可能性,因此提高了安全性。
湿砂状电解质层22的厚度优选10μm~1000μm,更优选50μm~500μm。
湿砂状电解质层22通过形成为湿砂状,从而抑制在充放电时生长的枝晶生长。枝晶的生长受到抑制能够根据以下的理由进行推断。
湿砂状电解质层22由于在湿砂粒子22a中浸渗有液体(常温熔融盐、有机电解液等),因此该液体存在于狭窄且复杂的粒子间隙的空间中。由于可生长的枝晶被限制在该狭窄而复杂地交错的空间中,因此阻碍了其自由地生长。因此,可以抑制枝晶的生长。
另外,由于常温熔融盐为湿砂状,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耐热性、抗着火性。也可以得到提高离子传导性的效果。并且,湿砂状电解质层22能够给予常温熔融盐电解质与固体相同的特性。即,能够将常温熔融盐电解质“拟凝固化(pseudo-solidification)”。因此,能够防止漏液。
另外,除了常温熔融盐具有的非挥发性之外,通过湿砂状电解质层22的“拟凝固化”,从而能够通过气相法而在湿砂状电解质层22上形成被覆性高地致密的膜(无机固体电解质层23)。
无机固体电解质层23形成在湿砂状电解质层22的、与负极活性物质层21侧相反一侧的面(即图1中的湿砂状电解质层22的上表面)上。
作为用于无机固体电解质层23的无机固体电解质,可以不会使用通过与金属锂接触发生还原等而变质造成给予电传导性的物质。例如,能够使用以下列举的物质:
(1)Li3PO4(结晶)、Li3BO3(结晶)、这些物质与Li2CO3(结晶)的固溶体、向这些物质中添加了氮的玻璃(LIPON、LIBON等)
(2)SiO2-P2O5-Li2O、SiO2-P2O5-LiCl、Li2O-LiCl-B2O3、Li2O-SiO2-B2O3、Li2O-SiO2-ZrO2、Li3PO4-Li4SiO4、Li4SiO4-Li3VO4等氧化物类玻璃或结晶
(3)Li0.18La0.27TaO3等钙钛矿型氧化物结晶
(4)Li7La3Zr2O12等石榴石型氧化物
(5)Li3.4V0.6Si0.4O4、Li14ZnGe4O16、Li3.6V0.4Ge0.6O4、LiNbO3等的氧化物结晶
(6)Li4-xSi1-xPxS4、Li4-xGe1-xPxS4等硫化物结晶
(7)Li2S-SiS2、Li2S-SiS2-LiI、Li2S-SiS2-P2S5等硫化物类玻璃
(8)Li3N结晶和含有该结晶的Li3N-LiCl、Li3N-LiI-LiOH等玻璃或玻璃陶瓷
(9)LiI、LiI-CaI2、LiI-CaO等玻璃或玻璃陶瓷
这些组合物的部分原子由其他过渡金属、典型金属、碱金属、碱稀土类、镧系元素、硫族化物、卤素等置换后的固溶体(solidsolution)也能够用作为固体电解质。
无机固体电解质层23可以使锂离子透过。无机固体电解质层23的厚度优选0.1μm~10μm,更优选1μm~5μm。
无机固体电解质层23可以通过涂敷、压制成形而形成,也可以通过气相法(溅射法、真空蒸镀法、CVD法等)形成。通过采用气相法,能够形成被覆性高地致密的无机固体电解质层23。
电极体30具备正极合材层32和设于正极合材层32上的集电极33。
正极合材层32在电解质36内具备由电极活性物质构成的多个粒子35。正极合材层32设置于负极体31的无机固体电解质层23一侧。
作为成为粒子35的电极活性物质,例如,能够使用以下列举的物质:
(1)LiCoO2、LiNiO2、LiMn2O4、Li2Mn2O3、LiFePO4、Li2FeP2O7、LiMnPO4、LiCoPO4、LiFeBO3、Li3V2(PO4)3、Li2CuO2、LiFeF3、Li2FeSiO4、Li2MnSiO4等锂复合氧化物
(2)这些锂复合氧化物的部分原子由其他过渡金属、典型金属、碱金属、碱稀土类、镧系元素、硫族化物、卤素等置换后的固溶体
(3)Li2S-FeS2、TiS2等硫化物
(4)聚(4-甲基丙烯酰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1-氮氧自由基)(PTMA)、聚(4-乙烯醚-2,2,6,6-四甲基哌啶-1-氮氧自由基)(PTVE)等稳定自由基高分子
在电解质36上,能够使用无机固体电解质、聚合物电解质、有机电解液等。
作为无机固体电解质,能够使用例如作为成为粒子35的电极活性物质而已列举的物质。
作为聚合物电解质,可以使用:例如聚氧化乙烯(PEO;[CH2-CH2-O]n)、聚丙烯腈(PAN;[CH2(CN)-CH2]n)、聚偏氟乙烯(PVDF;[CH2-CF2]n)、以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C(CH3)(COOCH3)-CH2]n)等。
有机电解液是使锂盐溶解在有机溶剂的物质。作为锂盐,可以列举出:例如六氟化磷酸锂(LIPF6)、四氟化硼酸锂(LIBF4)等。另外,作为有机溶剂,可以列举出:例如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丙烯酯(PC)等。
作为集电极33的形成材料,可以列举出:从由铜(Cu)、镁(Mg)、钛(Ti)、铁(Fe)、钴(Co)、镍(Ni)、锌(Zn)、铝(Al)、锗(Ge)、铟(In)、金(Au)、铂(Pt)、银(Ag)以及钯(Pd)构成的组选择的一个金属或者从含有该组选择两个以上的金属元素的合金等。另外,既可以使用不锈钢,也能够使用导电性的树脂材料(导电橡胶等)。作为正极体34用集电极33的材料,优选为铝。
如图2所示,在电极体20中,当反复充放电时,有时在负极活性物质层21的上表面(正极体34一侧的面)上形成由锂构成的枝晶24(树枝状物)。
如果再反复充放电,则枝晶24就在湿砂状电解质层22中朝着正极体34生长,但枝晶24的生长被湿砂状电解质层22所抑制。
枝晶的生长被抑制的理由能够通过下面进行推断。
由于湿砂状电解质层22为在湿砂粒子22a中浸渗有液体(常温熔融盐、有机电解液等)的结构,因此上述液体仅存在于狭窄且复杂的粒子间隙的空间中。由于枝晶24的生长被限制于该狭窄而复杂地交错的空间中,因此枝晶24的自由生长受到阻碍。从而,抑制了枝晶24的生长。
当枝晶24到达无机固体电解质层23时,由于高强度的无机固体电解质层23,更进一步的生长受到阻碍。因此,能够防止枝晶24到达正极体34而产生短路。
由于能够防止负极活性物质层21与正极体34的短路,因此能够防止以短路为原因的着火、爆炸。因此,能够确保安全性。
由于能够提高安全性,因此可以将容量密度高的金属锂用于负极,能够实现锂电池的高输出化和大容量化。另外,也能够实现锂电池的小型且重量轻。
另外,由于使用不燃性的无机固体电解质和常温熔融盐,因此得到安全性高的锂电池1。
在电极体20中,由于具有湿砂状电解质层22,因此起到如下的效果。
如图6和图7所示,在没有湿砂状电解质层22的情况下,即在将无机固体电解质层23直接形成在负极活性物质层21上的电极体130中,也能够防止枝晶24朝着正极体34生长。
但是,如图7所示,枝晶24从集电极2侧的面(图7的下表面)向集电极2生长,其存在于负极活性物质层21与集电极2之间,具有使负极活性物质层21与集电极2的接触面积变小的可能性。如果负极活性物质层21与集电极2的接触面积变小,则负极活性物质层21与集电极2之间的导电效率变差,易于引起电池输出下降和工作不良。另外,由于枝晶24形成于集电极2侧的面上,因此负极活性物质层21的上表面的锂析出量变少,由此可能使电池容量减少。
与此相对,在图1所示的电极体20中,在负极活性物质层21与无机固体电解质层23之间具有湿砂状电解质层22。湿砂状电解质层22并非使枝晶24的生长完全地停止,允许在粒子间隙的空间内的生长,因此能够防止枝晶24向集电极2侧生长,进而能够避免上述的电池输出下降、工作不良、电池容量减少等。
图4示出的锂电池41是本发明的锂电池的第二实施方式。此外,在包括本实施方式的以下的实施方式中,有时在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功能的部分上标以同样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锂电池41使用电极体20A代替电极体20,在这一点上与图1中示出的锂电池1不同。
电极体20A是本发明的电极体的第二实施方式,具有两个由湿砂状电解质层22和无机固体电解质层23构成的层叠结构,在这一点上与图1中示出的电极体20不同。即,电极体20A具备:集电极2、形成于其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21、形成于其上的第一湿砂状电解质层22(22A)、形成于其上的第一无机固体电解质层23(23A)、形成于其上的第二湿砂状电解质层22(22B)以及形成于其上的第二无机固体电解质层23(23B)。
电极体20A由于具有两个上述层叠结构,因此能够提高阻碍枝晶24的生长而防止正极与负极短路的效果。
图5示出的锂电池51是本发明的锂电池的第三实施方式。
锂电池51在使用电极体20B代替电极体20的方式上与图1中示出的锂电池1不同。
电极体20B是本发明的电极体的第三实施方式,具有三个由湿砂状电解质层22和无机固体电解质层23构成的层叠结构,在这一点上与图1中示出的电极体20不同。即,电极体20B具备:集电极2、形成于其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21、形成于其上的第一湿砂状电解质层22(22A)、形成于其上的第一无机固体电解质层23(23A)、形成于其上的第二湿砂状电解质层22(22B)、形成于其上的第二无机固体电解质层23(23B)、形成于其上的第三湿砂状电解质层22(22C)以及形成于其上的第三无机固体电解质层23(23C)。
电极体20B由于具有三个上述层叠结构,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阻碍枝晶24的生长而防止正极与负极短路的效果。
此外,上述层叠结构的数量可以设定为四个以上。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电极体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示意图,符号60是电极体。
电极体60具备:集电极43、设于集电极43的一个面上的电极复合材料层42、设于其上的第一无机固体电解质层23以及设于其上的湿砂状电解质层22。
作为集电极43,能够采用与集电极2相同的结构。
电极复合材料层42在电解质46内具备由电极活性物质构成的多个粒子45。粒子45在电极体60用作为负极的情况下选择无机负极活性物质而使用,在电极体60用作为正极的情况下选择无机正极活性物质而使用。
作为电极体60用作为负极的情况下的粒子45,例如能够使用以下列举的物质:
(1)Li金属
(2)Li-Ag、Li-Al、Li-In、Li-Bi、Li-Sb、Li-Si、Li-Sn等Li基合金
(3)Si基合金(Si-Mn、Si-Co、Si-Ni等)与Li的合金
(4)石墨、硬碳、无定形碳、石墨烯、富勒烯、碳纳米管等碳材料
(5)Li4Ti5O12、Li2Ti3O7、Li2TiO3等锂复合氧化物
(6)五氧化二铌(Nb2O5)、五氧化二钒(V2O5)、二氧化钛(TiO2)(包括锐钛矿型、金红石型以及板钛矿型)、四氧化三钴(Co3O4)、氧化铟(In2O3)、氧化锌(ZnO)、氧化锡(SnO2)、氧化镍(NiO)、氧化硅(SiO)、二氧化硅(SiO2)、添加了锡(Sn)的氧化铟(ITO)、添加了铝(Al)的氧化锌(AZO)、添加了镓(Ga)的氧化锌(GZO)、添加了锑(Sb)的氧化锡(ATO)、添加了氟(F)的氧化锡(FTO)等氧化物。
作为电极体60用作为正极的情况下的粒子45,例如能够使用以下列举的物质:
(1)LiCoO2、LiNiO2、LiMn2O4、Li2Mn2O3、LiFePO4、Li2FeP2O7、LiMnPO4、LiCoPO4、LiFeBO3、Li3V2(PO4)3、Li2CuO2、LiFeF3、Li2FeSiO4、Li2MnSiO4等锂复合氧化物
(2)这些锂复合氧化物的部分原子由其他过渡金属、典型金属、碱金属、碱稀土类、镧系元素、硫族化物、卤素等置换后的固溶体
(3)Li2S-FeS2、TiS2等硫化物
(4)聚(4-甲基丙烯酰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1-氮氧自由基)(PTMA)、聚(4-乙烯醚-2,2,6,6-四甲基哌啶-1-氮氧自由基)(PTVE)等稳定自由基高分子
在电解质46上,能够使用与在湿砂状电解质层22中使用的相同的湿砂状电解质。此外,用于电解质46的湿砂状电解质也可以是与用于湿砂状电解质层22的物质所不同的种类。
电极体60由于使用了湿砂状电解质层22和无机固体电解质层23,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正极与负极之间的短路。
电极体60可以含有用于给予可塑性、强度的粘结剂和用于给予导电性的导电助剂。作为粘结剂,优选聚四氟乙烯、聚乙烯醇等,其添加量优选为1质量%~30质量%。
作为导电助剂,优选炭黑、乙炔黑、科琴黑等,其添加量优选为1质量%~30质量%。
电极体60例如既可以通过在对混合了粒子45和电解质46的混合粉末进行压粉成形而制成的成型体上形成集电极来制造,也可以通过向粒子45和电解质46中添加四氢呋喃等有机溶剂而形成浆料(slurry),将其涂敷于集电极上,在例如100℃~20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烧制而制造。可以将粘结剂和导电助剂添加于上述混合粉末和浆料中。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电极体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示意图,符号70是电极体。
电极体70具有两个由无机固体电解质层23和湿砂状电解质层22构成的层叠结构,在这一点上与图8中示出的电极体60不同。即,电极体70具备:集电极43、设于集电极43的一个面上的电极复合材料层42、设于其上的第一无机固体电解质层23(23A)、设于其上的第一湿砂状电解质层22(22A)、设于其上的第二无机固体电解质层23(23B)以及设于其上的第二湿砂状电解质层22(22B)。此外,上述层叠结构的数量可以设定为三个以上。
电极体70由于具有两个上述层叠结构,因此能够提高阻碍枝晶24的生长进而防止正极与负极短路的效果。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锂电池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示意图,该图中示出的锂电池81将图8中示出的电极体60用作为负极体31,将图1中示出的电极体30用作为正极体34。
在锂电池81中,由于使用了具有湿砂状电解质层22和无机固体电解质层23的电极体60,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正极与负极之间的短路。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锂电池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示意图,该图中示出的锂电池91将图1中示出的电极体20用作为负极体31,将图8中示出的电极体60用作为正极体34。
在锂电池91中,由于使用了具有湿砂状电解质层22和无机固体电解质层23的电极体20、60,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正极与负极之间的短路。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锂电池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示意图,该图中示出的锂电池101将图8中示出的电极体60用作为负极体31和正极体34。在锂电池101中,由于使用了具有湿砂状电解质层22和无机固体电解质层23的电极体60,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正极与负极之间的短路。
本发明的锂电池用电极体及锂电池也可以应用于手机、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笔记本型个人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等。
并且,也可以应用于神经刺激装置、除颤器、心脏起搏器、心脏收缩模型、心脏收缩调制器、电除颤器、给药设备、人工耳蜗植入体、助听器、传感器、遥测装置(telemetrydevice)、诊断记录仪等重视安全性的体内植入器械。
本发明的锂电池可期待应用于特别重视安全性的超过20Wh的单电池、超过100Wh的电池组。
本发明的锂电池用电极体及锂电池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电极复合材料层设置于集电极的一侧,但是将电极复合材料层设于集电极的两侧并以包围电极复合材料层的方式配置固体电解质的实施方式也是本发明的适用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锂电池用电极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电极;
负极活性物质层,设于所述集电极;
湿砂状电解质层,设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的、与所述集电极侧相反的一侧;以及
无机固体电解质层,设于所述湿砂状电解质层的、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侧相反的一侧,
在所述湿砂状电解质层中,多个粒子中浸渗有常温熔融盐电解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用电极体,其特征在于,具有:
两个以上的层叠结构,所述层叠结构包括所述湿砂状电解质层和所述无机固体电解质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用电极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机固体电解质层通过气相法形成。
4.一种锂电池用电极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电极;
电极复合材料层,设于所述集电极;以及
无机固体电解质层,设于所述电极复合材料层的、与所述集电极侧相反的一侧,
所述电极复合材料层由电极活性物质与至少湿砂状电解质混合而构成,
所述湿砂状电解质在多个粒子中浸渗有常温熔融盐电解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电池用电极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无机固体电解质层的、与所述电极复合材料层侧相反的一侧设有湿砂状电解质层,
所述湿砂状电解质层在多个粒子中浸渗有常温熔融盐电解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电池用电极体,其特征在于,具有:
两个以上的层叠结构,所述层叠结构包括所述无机固体电解质层和所述湿砂状电解质层。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电池用电极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机固体电解质层通过气相法形成。
8.一种锂电池,其特征在于,
将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电池用电极体用于了负极。
9.一种锂电池,其特征在于,
将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电池用电极体用于了负极。
10.一种锂电池,其特征在于,
将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电池用电极体用于了正极。
CN201510575290.7A 2014-09-10 2015-09-10 锂电池用电极体及锂电池 Active CN1054061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84044 2014-09-10
JP2014184044A JP2016058250A (ja) 2014-09-10 2014-09-10 リチウム電池用電極体及びリチウム電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06113A true CN105406113A (zh) 2016-03-16
CN105406113B CN105406113B (zh) 2019-08-16

Family

ID=54065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75290.7A Active CN105406113B (zh) 2014-09-10 2015-09-10 锂电池用电极体及锂电池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072153A1 (zh)
EP (1) EP2996176B1 (zh)
JP (1) JP2016058250A (zh)
CN (1) CN105406113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76764A (zh) * 2018-03-23 2018-08-07 西北工业大学 锂二次电池负极表面改性方法、使用该方法制得的Ag改性锂电极及应用
CN109565075A (zh) * 2016-07-28 2019-04-02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用于锂金属电池的电解质和包含该电解质的锂金属电池
CN109616655A (zh) * 2018-12-17 2019-04-12 成都市水泷头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双层包覆硼酸铁锂/焦磷酸镍锂电池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0679010A (zh) * 2017-06-20 2020-01-10 株式会社Lg化学 锂硫电池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47968B2 (en) 2014-12-02 2018-12-04 Polyplus Battery Company Standalone sulfide based lithium ion-conducting glass solid electrolyte and associated structures, cells and methods
US11749834B2 (en) 2014-12-02 2023-09-05 Polyplus Battery Company Methods of making lithium ion conducting sulfide glass
US10164289B2 (en) 2014-12-02 2018-12-25 Polyplus Battery Company Vitreous solid electrolyte sheets of Li ion conducting sulfur-based glass and associated structures, cells and methods
US11984553B2 (en) 2014-12-02 2024-05-14 Polyplus Battery Company Lithium ion conducting sulfide glass fabrication
JP2017135005A (ja) * 2016-01-28 2017-08-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極複合体の製造方法、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の製造方法
WO2017197039A1 (en) 2016-05-10 2017-11-16 Polyplus Battery Company Solid-state laminate electrode assembli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KR102115596B1 (ko) 2016-11-24 2020-05-2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리튬 전극의 전처리 방법 및 리튬 금속 전지
US10629950B2 (en) * 2017-07-07 2020-04-21 Polyplus Battery Company Encapsulated sulfide glass solid electrolytes and solid-state laminate electrode assemblies
US10868293B2 (en) 2017-07-07 2020-12-15 Polyplus Battery Company Treating sulfide glass surfaces and making solid state laminate electrode assemblies
US10862171B2 (en) 2017-07-19 2020-12-08 Polyplus Battery Company Solid-state laminate electrode assembly fabrication and making thin extruded lithium metal foils
DE102018200973A1 (de) 2018-01-23 2019-07-25 Robert Bosch Gmbh Festelektrolyt-Flüssigelektrolyt-Hybrid-Zelle
KR102594515B1 (ko) * 2018-10-26 2023-10-27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전극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한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전극
KR102143173B1 (ko) 2019-12-05 2020-08-10 국방과학연구소 자기 방전이 없는 복합 고체 전해질, 이를 갖는 전지 단위 셀, 그리고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11092260B (zh) * 2019-12-10 2021-03-05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类固态电池制备方法
US11631889B2 (en) 2020-01-15 2023-04-18 Polyplus Battery Company Methods and materials for protection of sulfide glass solid electrolytes
CN116868407A (zh) 2021-03-26 2023-10-1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固体电解质层叠片及全固态二次电池、以及全固态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JP7455096B2 (ja) * 2021-10-15 2024-03-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金属二次電池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45094A1 (en) * 2000-03-17 2002-04-18 Takanobu Yoshino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battery
US20090155676A1 (en) * 2007-12-14 2009-06-18 Aruna Zhamu Anode protective layer compositions for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65471A9 (en) * 1999-11-23 2011-07-07 Sion Power Corporation Protection of anodes for electrochemical cells
JP4503160B2 (ja) 2000-10-04 2010-07-14 株式会社ジーエス・ユアサ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非水電解質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JP2004179158A (ja) 2002-11-12 2004-06-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リチウムイオン伝導体および全固体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4051686B2 (ja) * 2004-09-30 2008-02-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負極活物質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池
JP2006277997A (ja) 2005-03-28 2006-10-12 Idemitsu Kosan Co Ltd 高性能全固体リチウム電池
US7776478B2 (en) * 2005-07-15 2010-08-17 Cymbet Corporation Thin-film batteries with polymer and LiPON electrolyte layers and method
JP5184846B2 (ja) * 2007-08-28 2013-04-17 株式会社東芝 非水電解液電池および電池パック
JP2011065982A (ja) * 2009-08-18 2011-03-31 Seiko Epson Corp リチウム電池用電極体及びリチウム電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45094A1 (en) * 2000-03-17 2002-04-18 Takanobu Yoshino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battery
US20090155676A1 (en) * 2007-12-14 2009-06-18 Aruna Zhamu Anode protective layer compositions for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GARCIA ET AL.: "Room temperature molten salts as lithium battery electrolyte", 《ELECTROCHIMICAL ACTA》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65075A (zh) * 2016-07-28 2019-04-02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用于锂金属电池的电解质和包含该电解质的锂金属电池
CN110679010A (zh) * 2017-06-20 2020-01-10 株式会社Lg化学 锂硫电池
CN108376764A (zh) * 2018-03-23 2018-08-07 西北工业大学 锂二次电池负极表面改性方法、使用该方法制得的Ag改性锂电极及应用
CN109616655A (zh) * 2018-12-17 2019-04-12 成都市水泷头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双层包覆硼酸铁锂/焦磷酸镍锂电池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9616655B (zh) * 2018-12-17 2021-09-14 蔡杰 双层包覆硼酸铁锂/焦磷酸镍锂电池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58250A (ja) 2016-04-21
EP2996176B1 (en) 2017-04-26
EP2996176A1 (en) 2016-03-16
CN105406113B (zh) 2019-08-16
US20160072153A1 (en) 2016-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06113A (zh) 锂电池用电极体及锂电池
CN113196541B (zh) 可充电电池单元
JP4984022B2 (ja) 二次電池
US20230071080A1 (en) Electrode compositions
KR101935365B1 (ko) 플렉서블 고체전해질,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고체형 리튬전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6071389B2 (ja) リチウム2次電池
KR101360969B1 (ko) 고체 전해질 재료, 고체 전해질 재료를 포함하는 전극체, 고체 전해질 재료를 포함하는 전-고체 전지, 및 고체 전해질 재료의 제조방법
CN108370068B (zh) 非水电解质添加剂、包括该非水电解质添加剂的非水电解质和包括该非水电解质的锂二次电池
JP5516755B2 (ja) 電極体および全固体電池
JP4792919B2 (ja) 電池
WO2013129428A1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KR20190070007A (ko) 복합 전해질, 이를 포함하는 보호막, 이를 포함하는 보호 음극 및 리튬금속전지
JP2021077643A (ja) 全固体二次電池
JP2007257961A (ja) 電解液および電池
JP2005135775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US10283810B2 (en) Lithium-ion battery
JP2020187973A (ja) 非水系電解液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WO2018211896A1 (ja) ビニルスルホン化合物、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用電解液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
US20230028203A1 (en) Production method for solid-state battery, and solid-state battery
KR20230061503A (ko) 리튬 이차 전지
US10205171B2 (en) Negative electrode for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 and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 including same
US20240128500A1 (en) Solid electrolyte,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same, positive electrode, and all-solid-state rechargeable battery
WO2022244110A1 (ja) リチウム2次電池及びその使用方法、並びにリチウム2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US20240105922A1 (en) Negative electrode for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 and all-solid-state rechargeable battery
KR20240006382A (ko)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