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75192B - 连接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75192B
CN105375192B CN201510486752.8A CN201510486752A CN105375192B CN 105375192 B CN105375192 B CN 105375192B CN 201510486752 A CN201510486752 A CN 201510486752A CN 105375192 B CN105375192 B CN 1053751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control member
matching
control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8675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75192A (zh
Inventor
龟井裕二
桑原亮
川原诚
藤井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3751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51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751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51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77Pivoting levers actuating linearly camm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33Comprising exclusively pivoting lever
    • H01R13/62938Pivoting lever comprising own camm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33Comprising exclusively pivoting lever
    • H01R13/62955Pivoting lever comprising supplementary/additional lock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3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disengagement only
    • H01R13/635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disengagement only by mechanical pressure, e.g. spring for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005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requiring successive relative motions to complete the coupling, e.g. bayonet ty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8Short-circuiting members for bridging contacts in a counterpart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接器装置,其包括彼此互相连接的连接器和匹配连接器。匹配连接器包括匹配初级端子和匹配次级端子。连接器包括初级端子、次级端子、操作构件和推回机构。操作构件的状态从初始状态通过第一状态改变为第二状态。当操作构件的状态改变为第一状态时,初级端子与匹配初级端子连接。当操作构件的状态改变为第二状态时,次级端子与匹配次级端子连接。当操作构件的状态改变为第一状态时,推回机构向操作构件施加推回力,以将操作构件的状态改变为返回初始状态。

Description

连接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装置,尤指一种连接于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从电源系统中继电力的连接器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JP-A2002-343169(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种类型的连接器装置,在这里,其内容通过参考被引入。
如图29A所示,专利文献1公开的连接器装置包括连接器910和匹配连接器950。匹配连接器950包括匹配辅助连接器952。匹配连接器950保持匹配初级端子(图中未示出),并且匹配辅助连接器952保持匹配次级端子(图中未示出)。连接器910包括连接器壳体(壳体)912、辅助连接器914和控制杆(操作构件)916。壳体912保持初级端子(图中未示出),并且辅助连接器914保持次级端子(图中未示出)。
如图29A和图29B所示,在转动方向DR转动操作构件916的转动操作将操作构件916的状态从初始状态改变为第一状态,或者从图29A所示的状态改变为图29B所示的状态。当操作构件916的状态改变为第一状态时,连接器壳体912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向下运动,以使得连接器910的初级端子(图中未示出)与匹配连接器950的匹配初级端子(图中未示出)相连接。如图29B和图29C所示,在转动操作之后,使操作构件916在滑动方向DS上滑动的滑动操作将操作构件916的状态从第一状态改变为第二状态或者图29C所示的状态。当操作构件916的状态改变为第二状态时,辅助连接器914向下移动,以使连接器910的次级端子(图中未示出)与匹配连接器950的匹配次级端子(图中未示出)相连接。由此,电流开始流动。
图29B和图29C示出的操作构件916的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在视觉上相互易混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被暂停的时候,操作构件916被转动,操作者便可能误解为好像控制杆916已经滑动而由此操作被完成。除非这种误解被消除,否则电流将不会流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装置,其包括连接器和匹配连接器,两者通过操作构件的两个或多个操作来彼此连接,这易于实现视觉对操作构件的操作是否完成的识别。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装置,其包括彼此互相连接的连接器和匹配连接器。匹配连接器包括匹配壳体、匹配初级端子和匹配次级端子。匹配初级端子和匹配次级端子由匹配壳体保持。连接器包括壳体、初级端子、次级端子、操作构件和推回机构。初级端子由壳体保持。操作构件安装于壳体上。部分或全部的操作构件相对于壳体的运动使得操作构件的状态从初始状态改变为第一状态,且部分或全部的操作构件相对于壳体的另一运动使得操作构件的状态从第一状态改变为第二状态。当操作构件处于初始状态时,初级端子与匹配初级端子不连接,且次级端子与匹配次级端子不连接。当操作构件的状态从初始状态改变为第一状态时,初级端子相对于匹配初级端子运动而与匹配初级端子连接。当操作构件的状态从第一状态改变为第二状态时,次级端子相对于匹配次级端子运动而与匹配次级端子连接。当操作构件的状态改变为第一状态时,推回机构向操作构件施加推回力,其中,推回力推回操作构件,以将操作构件的状态改变为返回初始状态。
本发明的优点是:
在本发明中,当操作构件的状态从初始状态经由第一状态改变到第二状态时,操作构件的操作完成。当操作构件的状态改变为第一状态时,推回机构向操作构件施加回推力,其中,推回力将操作构件推回,以使操作构件的状态改变回初始状态。因此,如果操作构件的操作被暂停,那么操作构件实际上被推回并改变其状态到初始状态。因此,连接器装置能够容易地从视觉上识别出操作构件的操作是否完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器装置的立体图,其中,连接器装置的连接器的操作构件处于初始状态。
图2是图1所示连接器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图2所示连接器装置沿线III-III的局部剖视图,其中,连接器的初级端子和次级端子以及匹配连接器的匹配初级端子和匹配次级端子未在剖面图中示出而在侧视图中示出。
图4是图1所示连接器装置的立体图,其中,连接器的操作构件处于第一状态而同时呈现被控姿势,从匹配连接器向外延伸的电缆未示出。
图5是图4所示连接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其中,示出的剖面相应于图3的剖面。
图6是图1所示连接器装置的立体图,其中,连接器的操作构件处于第二状态,且从匹配连接器向外延伸的电缆未示出。
图7是图6所示连接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其中,示出的剖面相应于图3的剖面。
图8是图6所示连接器装置的连接器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9是图6所示连接器装置的连接器的控制杆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所示控制杆的另一立体图。
图11是图9所示控制杆的侧视图,其中,虚线示出了控制杆的变化,特别是,第一凸轮凹槽延伸部分轮廓的一部分以及支撑孔延伸部分轮廓的一部分。
图12是图9所示控制杆的俯视图。
图13是图6所示连接器装置的连接器的滑块的立体图。
图14是图13所示滑块的另一立体图。
图15是图13所示滑块的侧视图。
图16是图13所示滑块的后视图。
图17是图13所示滑块的仰视图。
图18是图17所示滑块沿线XVIII-XVIII的剖视图,其中,虚线示出了弹性形变的滑块的弹簧片的轮廓。
图19是图17所示滑块沿线XIX-XIX的剖视图,其中,虚线示出了弹性形变的弹簧片的轮廓。
图20是图3所示连接器装置的弹簧片附近(由虚线A包围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21是图5所示连接器装置的弹簧片附近(由虚线B包围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22是图21所示连接器装置的滑块的立体图。
图23是图1所示连接器装置的立体图,其中,连接器的操作构件处于第一状态而同时呈现被释放姿势,从匹配连接器向外延伸的电缆未示出。
图24是图23所示连接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其中,示出的剖面对应于图3的剖面。
图25是图23所示连接器装置的侧视图,其中,虚线示出了隐藏在匹配连接器后的控制杆的第一凸轮凹槽一部分的轮廓以及匹配连接器的第一凸轮突出部的轮廓,并且点划线示出了在操作构件呈现被控姿势的状态下第一凸轮凹槽的轮廓。
图26是图23所示连接器装置的主视图。
图27是图7所示连接器装置的弹簧片附近(由虚线C包围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28是图24所示连接器装置的弹簧片附近(由虚线D包围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29A~图29C是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器装置10被安装在例如电动汽车的物体(图中未示出)上,以将从电源系统(图中未示出)供应的电力传输到例如马达(图中未示出)上。然而,本发明也可应用于不像传输电力的连接器装置10的连接器装置。
从图1-图7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连接器装置10包括相互彼此连接的连接器20和匹配连接器70。
参考图3,匹配连接器70包括由绝缘体制成的匹配壳体700、由导体制成的两个匹配初级端子780、由导体制成的两个匹配次级端子790。匹配初级端子780和匹配次级端子790由匹配壳体700保持。匹配初级端子780通过电缆810连接于电力电路(图中未示出)。匹配次级端子790通过电缆820连接于电力电路的开关(图中未示出)。
从图1-图3来看,匹配壳体700具有盒状的形状,其在前后方向(Y方向)上长,而在宽度方向(X方向)上短。匹配壳体700具有容纳部(容纳空间)710,容纳部形成在匹配壳体700内并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向上开口,或在正Z方向上开口。参照图1,匹配壳体700具有两个第一凸轮突出部760。这两个第一凸轮突出部760在X方向上分别设于容纳部710的相对侧壁上并在X方向上向内突出。
参考图3,连接器20包括由绝缘体制成的壳体300、由导体制成的初级端子390、由绝缘体制成的操作构件40、由绝缘体制成的辅助连接器600和由导体制成的次级端子690。辅助连接器600被安装在壳体300上。初级端子390由壳体300保持,且次级端子690由辅助连接器600保持。
从图1、图3和图4来看,操作构件40被安装在壳体300上。详细地说,本实施例的操作构件40包括控制杆400和滑块500。控制杆400被安装在壳体300上,且滑块500被安装在控制杆400上。
从图1-图7可以看出,操作构件40可相对于壳体300运动。详细地说,从图1-图5可以看出,控制杆400可在第一位置(图1至图3中所示的位置)与第二位置(图4和图5中所示的位置)之间连同滑块500一起运动,其中,第一位置、第二位置是相对于壳体300的位置。此外,从图4至图7可以看出,滑块500仪能在第一相对位置(图4和图5中所示的位置)与第二相对位置(图6和图7中所示的位置)之间运动,其中,第一相对位置和第二相对位置是相对于控制杆400的位置。
从图3、图5和图7可以看出,操作构件40相对于壳体300的运动会引起壳体300相对于匹配壳体700运动。操作构件40相对于壳体300的随后运动会引起辅助连接器600相对于匹配壳体700运动。
下面将说明连接器20关于上述相对运动的具体结构。
参考图8,壳体300具有盒状的形状,在Y方向上长且在X方向上短。从图3可以看出,壳体300具有向下开口或在负Z方向上开口的内部空间。参照图8,壳体300具有两个侧壁308。两个侧壁308在X方向上分别位于壳体300的相对侧。各侧壁308形成有支撑轴370和引导通道380。支撑轴370在X方向上向外突出。在X方向上为横跨侧壁308的狭缝的引导通道380从侧壁308的下端或负Z侧端向上延伸。
如图9-图12所示,控制杆400具有前壁402和两个侧壁408。两个侧壁408在X方向上分别位于控制杆400的相对侧。前壁402与两个侧壁408在X方向上彼此耦合。各侧壁408形成有支撑孔460、第一凸轮凹槽470和滑动通道480。支撑孔460在X方向上穿透侧壁408。第一凸轮凹槽470是在X方向上向内凹入的凹槽,且滑动通道480是在X方向上横跨侧壁408的狭缝。从图1和图9可以看出,当控制杆400位于第一位置或图1所示位置时,第一凸轮凹槽470向下开口,且向上倾斜延伸到支撑孔460附近。如图4所示,当控制杆400位于第二位置时,滑动通道480在Y方向上延伸。
如图13-图15,滑块500具有耦合部502和两个侧壁508。两个侧壁508在X方向上分别位于滑块500的相对侧。耦合部502在X方向上彼此耦合两个侧壁508。各侧壁508形成有滑动突出部570和第二凸轮凹槽580。滑动突出部570在X方向上向外突出。第二凸轮凹槽580是在X方向上横跨侧壁508的狭缝。
从图1和图4可以看出,滑块500被安装在控制杆400的两个侧壁408之间。详细地说,滑块500的两个滑动突出部570被分别插入控制杆400的两个滑动通道480内。因此,滑块500被夹在两个侧壁408之间,并且各滑动突出部570位于相应滑动通道480的一端,或图4所示的负Y侧端。如后所述,第二操作可将滑块500沿滑动通道480从第一相对位置朝第二相对位置运动。
从图1和图4可以看出,控制杆400与连接于其上的滑块500一起安装在壳体300上,以便在X方向上夹持壳体300。详细地说,壳体300的两个支撑轴370被分别插入控制杆400的两个支撑孔460(如图9)内。因此,壳体300被夹在控制杆400的两个侧壁408之间。控制杆400可关于支撑轴370转动。更具体地,下述的第一操作可使控制杆400从第一位置朝第二位置旋转地运动。
参考图1,辅助连接器600具有两个第二凸轮突出部670。两个第二凸轮突出部670在X方向上分别位于辅助连接器600的相对侧。第二凸轮突出部670在X方向上向外突出。辅助连接器600被容纳并安装在壳体300的内部空间中。详细地说,辅助连接器600的两个第二凸轮突出部670被分别插入壳体300的引导通道380内。由此安装的辅助连接器600可沿引导通道380运动。两个第二凸轮突出部670分别穿过引导通道380,以从壳体300向外突出。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连接器20具有下部或者负Z侧部,其在XY平面内的尺寸稍小于XY平面内匹配壳体700的容纳部710的尺寸。因此,连接器20可沿连接方向(负Z方向)被插入容纳部710。
下面将更具体地说明如何将连接器20与匹配连接器70彼此连接。
首先,如图1所示,在包括控制杆400和滑块500的操作构件40从壳体300向上延伸的状态下,连接器20被设置在匹配连接器70的上方。然后,连接器20沿负Z方向被插入容纳部710,同时在XY平面内适当定位。此插入使得匹配壳体700的第一凸轮突出部760分别被接收在控制杆400的第一凸轮凹槽470的下端。操作构件40此时呈现的状态被称为“初始状态”。在初始状态中的操作构件40相对于壳体300直立。当操作构件40处于初始状态时,控制杆400位于第一位置且滑块500位于第一相对位置。
从图3可以看出,当操作构件40处于初始状态时,初级端子390未连接于匹配初级端子780。匹配初级端子780由此彼此断开,以便断开电力电路(图中未示出)。同时,匹配次级端子790也彼此断开,因为次级端子690类似地未连接于匹配次级端子790。换句话说,初始状态是一种操作构件40使连接器20与匹配连接器70彼此完全电性断开的状态。
从图1和图3-图5可以看出,处于初始状态下的操作构件40的第一操作关于支撑轴370转动控制杆400,其中,第一操作是一种向前下方或沿正Y、负Z方向转动控制杆400的前壁402的操作。在第一操作中,匹配壳体700的第一凸轮突出部760处于预定位置而不动。因此,控制杆400向下运动,同时使第一凸轮凹槽470的下部边缘或负Z侧边缘与第一凸轮突出部760相接触。由于控制杆400的向下运动,支撑轴370被向下按压,以使得壳体300与控制杆400一起向下运动。当第一操作完成时,各第一凸轮突出部760分别位于各第一凸轮凹槽470的端部。当第一操作完成时操作构件40此时呈现的状态被称为“第一状态”。当操作构件40的状态从初始状态改变为第一状态时,控制杆400运动到第二位置,但是滑块500保持在第一相对位置。
如图4,当第一操作刚完成时,操作构件40沿Y方向长延伸。此时,从图1和图4可以看出,辅助连接器600的第二凸轮突出部670被接收在滑块500的第二凸轮凹槽580的上端或正Z侧端。
从图3和图5可以看出,第一操作向下移动初级端子390。当完成第一操作时,初级端子390连接于匹配初级端子780。换句话说,当操作构件40的状态从初始状态改变为第一状态时,初级端子390相对于匹配初级端子780运动,以连接于匹配初级端子780。因此,匹配初级端子780相互彼此连接,以实现电力电路(图中未示出)。然而,匹配次级端子790彼此不连接,因为次级端子690没有连接于匹配次级端子790。因此没有电流流过。换句话说,第一状态是一种操作构件40部分地将连接器20与匹配连接器70彼此电连接的状态。
从上面说明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操作构件40的状态可从初始状态(图1至图3所示的状态)改变为第一状态(图4和图5所示的状态)。具体地,相对于壳体300,操作构件40的整体运动或控制杆400与滑块500的共同运动,可使操作构件40的状态从初始状态改变为第一状态。
从图4和图6可以看出,在第一状态下的操作构件40的第二操作使各滑动突出部570从相应的滑动通道480的后端运动到前端,或从负Y侧端运动到正Y侧端,其中,第二操作是一种使滑块500向前滑动的操作。参照图1以及图4和图6,在第二操作中,辅助连接器600的第二凸轮突出部670分别沿滑块500的第二凸轮凹槽580运动。因此,从图5和图7可以看出,辅助连接器600向下运动。参考图4和图6,当滑动突出部570到达滑动通道480的前端时,第二操作完成。第二操作完成时操作构件40此时呈现的状态被称为“第二状态”。当操作构件40的状态从第一状态改变为第二状态时,滑块500在Y方向上从第一相对位置朝第二相对位置被向前移动。同时,控制杆400保持在第二位置。换句话说,当操作构件40的状态改变为第二状态时,控制杆400保持在第二位置,但滑块500运动到第二相对位置。
从图5和图7可以看出,第二操作不移动初级端子390。因此电力电路(图中未示出)被维持。同时,第二操作向下移动次级端子690。当第二操作完成时,次级端子690连接于匹配次级端子790。换句话说,当操作构件40的状态从第一状态改变为第二状态时,次级端子690相对于匹配次级端子790运动,以连接于匹配次级端子790。因此,匹配次级端子790被彼此连接,以闭合电力电路(图中未示出)的开关(图中未示出)。结果,电流开始流动。换句话说,第二状态是一种操作构件40将连接器20与匹配连接器70彼此完全电连接的状态。
从上面说明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操作构件40的状态可从第一状态(图4和图5所示的状态)变化到第二状态(图6和图7所示的状态)。详细地说,相对于壳体300,操作构件40部分的运动,或滑块500的运动,可使操作构件40的状态从第一状态改变为第二状态。
从图1至图7可以看出,当上述操作以相反次序执行时,连接器20可从匹配连接器70中移除。详细地说,首先,滑块500从第二相对位置向第一相对位置运动,以使得操作构件40的状态从第二状态改变为第一状态。此操作使次级端子690与匹配次级端子790分离,以停止电流。然后,控制杆400被向上转,从第二位置运动到第一位置,以使得操作构件40的状态从第一状态改变为初始状态。此操作使初级端子390与匹配初级端子780分离,以中断电力电路(图中未示出)。当操作构件40返回到初始状态时,连接器20可从匹配连接器70向上移出。
上述形成的连接器装置10可进行不同的修改。
参考图3、图5和图7,控制杆400与滑块500可彼此一体地形成。换句话说,操作构件40可仪由允许第一操作和第二操作的控制杆400形成。参照图11以及图3、图5和图7,当操作构件40由此形成时,控制杆400的各侧壁408的结构可稍加修改。例如,支撑孔460与第一凸轮凹槽470可制作得更长,以向前延伸。这种结构允许操作构件40的状态从第一状态改变为第二状态,而壳体300不运动,特别是初级端子390不运动。当操作构件40由此被修改时,相对于壳体300,操作构件40的整个运动可使得操作构件40的状态从初始状态改变为第一状态,而相对于壳体300,操作构件40的另一整体运动可使得操作构件40的状态从第一状态改变为第二状态。
当操作构件40处于初始状态时,滑块500可被耦合至辅助连接器600而不连接到控制杆400。例如,各滑动突出部570可形成为插入到相应的滑动通道480内,以使导致操作构件40的状态变化为第一状态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当操作构件40的状态从初始状态改变为第一状态时,仪操作构件40的部分,或仪控制杆400相对于壳体300运动。除了上述修改,操作构件40可包括代替且不同于控制杆400和滑块500的任一个或多个操作构件。此外,操作构件40可仪由一个或至少三个构件形成。
从上面的说明可以看出,根据本发明,相对于壳体300,操作构件40的部分或整体的运动可使得操作构件40的状态从初始状态改变为第一状态,而相对于壳体300,操作构件40的另一部分或整体的运动可使得操作构件40的状态从第一状态改变为第二状态。换句话说,通过两个操作,连接器20可与匹配连接器70连接。然而,可通过三个或更多个操作来将连接器20与匹配连接器70连接。此外,操作构件40的操作可以不同于上述第一操作和第二操作。
下面将更详细地对本实施例的壳体300和操作构件40进行说明。
如图8,壳体300具有上表面302和台阶表面304。各上表面302和台阶表面304为平行于XY平面的水平面。壳体300设有形成在上表面302与台阶表面304之间的台阶。详细地说,台阶表面304位于上表面302的下方。参考图7和图8,因为如此形成的台阶,所以连接器20设有接收空间22。在本实施例中,接收空间22在XY平面内开口且向上开口。然而,接收空间22在XY平面内可通过壁被封闭,只要接收空间22向上开口。
壳体300的台阶表面304设有突出部310。突出部310在Z方向上从台阶表面304向上突出。突出部310形成有上表面312和斜面314。上表面312是位于突出部310上端的水平面。斜面314形成在突出部310的前侧,或正Y侧。换句话说,突出部310具有形成有斜面314的前侧。斜面314从上表面312向前下方延伸。换句话说,斜面314与Y方向和Z方向相交。
如图9、图10和图12所示,控制杆400具有支撑件410。支撑件410具有矩形平板形状。如图5所示,当控制杆400位于第二位置时,支撑件410从前壁402向后或在负Y方向上延伸。下面在控制杆400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将使用方向和位置关系来说明支撑件410的各个部分。
如图9、图10和图12所示,支撑件410形成有接收部412。接收部412是在Z方向上穿透支撑件410的长方形孔。接收部412具有形成有斜面414的后端。斜面414相交于Y方向和Z方向。
如图9和图12所示,控制杆400具有倾斜部420、被接合部422和斜面424。倾斜部420形成在支撑件410的后端并位于斜面414的后面。被接合部422形成在倾斜部420的后侧或负Y侧,并且斜面424形成在倾斜部420的前侧。换句话说,倾斜部420形成有被接合部422和斜面424。被接合部422是垂直于Y方向的垂直平面,并且斜面424相交于Y方向和Z方向。
如图10和图12所示,控制杆400具有被接合部430。本实施例的被接合部430是支撑件410的后边缘且为垂直于Y方向的垂直平面。
如图13-图17,滑块500具有推回机构(弹簧片)510。换句话说,连接器20包括推回机构510。本实施方式的推回机构510是弹簧片510并由树脂制成,其中,弹簧片510与滑块500一体形成。弹簧片510可与滑块500分别形成,而后固定在滑块500上。由此形成的弹簧片510可由金属制成。然而,从减少部件数量的角度考虑,弹簧片510优选是滑块500的一部分。下面在滑块500位于第二相对位置的状态下,将使用方向和位置关系来说明弹簧片510的各个部分。
如图14、图16和图17所示,弹簧片510具有两个弹簧部530和运动部540。参照图18,每个弹簧部530在YZ平面内具有U型形状。详细地,每个弹簧部530从固定于耦合部502的固定端520向前延伸,并随后向下延伸,随后向后延伸。换句话说,由耦合部502支撑的弹簧部530易于形变。如图14、图16和图17所示,运动部540在X方向上耦合弹簧部530的自由端。因为弹簧部530的弹性变形,运动部540可在Z方向上运动。运动部540具有当弹簧部530不弹性变形时为水平表面的下表面或负Z侧表面。
如图14和图17所示,弹簧片510具有接合部542。接合部542形成在运动部540的前端。接合部542在X方向上位于两个弹簧部530之间。当弹簧部530不弹性变形时,接合部542为垂直平面。
如图14、图16和图17所示,弹簧片510具有两个接合部552。详细地,运动部540的下表面形成有两个突出部550。两个突出部550在X方向上分别位于运动部540的相对侧。突出部550从运动部540向下突出。接合部552形成在突出部550上。当弹簧部530没有弹性变形时,每一接合部552为垂直平面。
运动部540的下表面还形成有突出部560。突出部560在X方向上位于运动部540的中间部分。突出部560从运动部540向下突出。突出部560形成有前表面562和斜面566。前表面562位于突出部560的前侧,斜面566位于突出部560的后侧。当弹簧部530不弹性变形时,前表面562为垂直平面,而斜面566相交于Y方向和Z方向。
参考图3和图20,当操作构件40处于初始状态时,弹簧片510的弹簧部530不弹性变形。处于此状态下的弹簧片510的形状被称为“初始形状”。换句话说,当操作构件40处于初始状态时,弹簧片510具有初始形状。
如图20,当操作构件40处于初始状态时,弹簧片510的接合部542位于控制杆400的被接合部422下方。如果滑块500被迫向上移向第二相对位置,则接合部542与被接合部422邻接。这种邻接防止了滑块500运动到第二相对位置。此外,从图12和图20可以看出,当操作构件40处于初始状态时,弹簧片510的接合部552被置于控制杆400的被接合部430下方。此位置关系也防止了滑块500运动到第二相对位置上。换句话说,当操作构件40处于初始状态时,接合部542、接合部552分别与被接合部422、被接合部430接合,以防止滑块500从第一相对位置运动到第二相对位置。
从图5和图21可以看出,当操作构件40的状态改变为第一状态时,弹簧片510的突出部560与壳体300的突出部310的上表面312邻接。因此,突出部560被向上挤压而移动。因此,如图21和图22所示,当操作构件40的状态改变为第一状态时,弹簧片510从初始形状弹性变形。弹性变形的弹簧片510向下按压突出部310。
从图5和图21可以看出,当操作构件40从初始状态改变为第一状态时,弹簧片510向操作构件40施加推回力,其中,推回力推回操作构件40,以将操作构件40的状态改变为返回初始状态(图3所示状态)。然而,在由操作者操作操作构件40的过程中,此操作向操作构件40施加了操作力,其中,操作力(保持力)可抵抗推回力。此保持力使得操作构件40呈现图5所示的被控姿势,或沿Y方向延伸的姿势,而同时使弹簧片510弹性变形。换句话说,在操作构件40处于第一状态且操作构件40接收到抵抗推回力的保持力的条件下,操作构件40呈现被控姿势。根据本实施例,当操作构件40呈现被控姿势时,控制杆400位于第二位置。
从图24和图28可以看出,例如,如果操作者暂时中止操作构件40的操作并从他/她的手中释放操作构件40,那么操作构件40不接收保持力。此外,参考图25,当操作构件40处于第一状态时,每个匹配壳体700的第一凸轮突出部760位于壳体300的相应支撑轴370附近,以允许相对应的第一凸轮凹槽470在某种程度上旋转运动。相应地,推回力实际上推回操作构件40,并且操作构件40的状态被改变为初始状态(如图3)。
参见图23-图26,当没有接收保持力时,处于第一状态的操作构件40从壳体300倾斜地向上延伸。在此状态下的操作构件40的姿势被称为“被释放姿势”。换句话说,在操作构件40处于第一状态且操作构件40没有接收保持力的条件下,操作构件40呈现不同于被控姿势的被释放姿势。参照图25,当呈现被释放姿势时,操作构件40与Y方向以设定交角(θp)相交。基于弹簧片510的弹簧力水平的改变(如图22)以及控制杆400的第一凸轮凹槽470的形状与大小的改变,此设定交角(θp)可进行多种设计。
参考图4和图23,在操作被暂时中止的状态下,操作构件40的被释放姿势或姿势显然不同于被控姿势,或者在操作中的操作构件40的姿势。因此,操作构件40可容易地在视觉上检查出其操作是否完成。
参考图5和图24,本实施例的推回机构510设置在操作构件40上。更具体地,本实施例的推回机构510是提供给滑块500的弹簧片510。根据本实施例,当操作构件40的状态改变为第一状态时,推回机构510按压壳体300,以引起上述推回力。
参考图5和图24,根据本实施例,推回机构510通过滑块500间接地向控制杆400施加推回力。然而,例如,当操作构件40仪形成有控制杆400时,推回机构510直接向控制杆400施加推回力。因此,根据本发明,推回机构510直接或间接地将推回力施加到控制杆400上。
从图28可以看出,如果操作构件40的操作暂时暂停在第一状态,则滑块500的接合部542和接合部552分别与控制杆400的被接合部422和被接合部430(如图12)接合,以防止滑块500从第一相对位置运动到第二相对位置。从图21可以看出,当在此操作过程中的操作构件40处于第一状态时,接合部542和接合部552向上运动来分别脱离被接合部422和被接合部430。因此,滑块500可移向第二相对位置。换句话说,仪当操作构件40的状态改变为第一状态时,接合部542和接合部552才允许滑块500从第一相对位置运动到第二相对位置。类似地,当暂停的操作被恢复,第一状态的操作构件40返回至被控姿势时,接合部542和接合部552允许滑块500从第一相对位置运动到第二相对位置。
如图21,当操作构件40的状态改变为第一状态时,控制杆400的倾斜部420位于壳体300的突出部310的斜面314的前下方。详细地说,当在此操作中的操作构件40处于第一状态时,突出部310的斜面314和倾斜部420的斜面424与插入其间的窄水平面大致地连续延伸。因此,当滑块500移向第二相对位置时,滑块500的突出部560逐渐向下运动。这种逐渐运动防止了由于弹簧部530快速大幅的弹性变形而可能产生的不必要的点击感觉。特别地,本实施例的各斜面314和斜面424以约45°与Y方向相交。此交角可更确保防止点击感觉产生。
从图21和图27可以看出,当处于第一状态的操作构件40的滑块500运动为第二相对位置时,突出部560经过倾斜部420而到达接收部412。此时,突出部560被接收部412和壳体300的接收空间22接收。详细地说,如图27,当滑块500位于第二相对位置时,突出部560的下端向下突出而穿过接收部412。根据本实施例,由于接收空间22设置在接收部412下方,因此弹簧片510部分地容纳在接收空间22内并返回初始形状。因此,即使滑块500在第二相对位置被保持很长时间,弹簧片510的各弹簧部530的弹性性能也可被保持。重要的是,弹簧片510至少部分地被接收在接收空间22中,只要弹性性能可被保持。
从图21可以看出,斜面424和斜面414与插入其间的窄水平面也大致地连续延伸。因此,当突出部560也被容纳在接收空间22中时,突出部560不会很大程度地向下运动。这种结构也可防止不必要的点击感觉的产生。
参考图21和图27,当滑块500位于第二相对位置时,突出部560的前表面562倾向于与斜面314、斜面424和斜面414类似。因此,滑块500可平稳地从第二相对位置返回第一相对位置。
除了上述已解释的修改,本发明连接器装置10可进一步进行各种修改。例如,推回机构510可不推回整个操作构件40而是操作构件40的一部分,如仪滑块500。然而,从易于视觉检测出操作构件40是否位于第一状态的角度来看,操作构件40优选整体完全推回。
此外,本实施例中用于支撑件410的部分,例如接收部412,可提供为不同于支撑件410的部分。此外,弹簧片510的形状和尺寸可进行各种修改。此外,推回机构510可具有任何结构,只要改变其自身状态至第一状态的操作构件40施加推回力到操作构件40。例如,推回机构510不需要弹簧片510。
推回机构510可提供有除滑块500以外的部件。例如,推回机构510可为控制杆400的一部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当操作构件40的状态被改变为第一状态时,推回机构510,或者弹簧片510,可类似于上述实施例那样被壳体300按压而弹性形变。然而,当操作构件40的状态从第一状态改变为第二状态时,控制杆400相对于壳体300不运动。因此,即使操作构件40被保持在第二状态,提供给控制杆400的弹簧片510也被保持为由壳体300按压并保持弹性变形。这种持久的弹性变形可能会降低弹簧片510的弹性性能。在弹簧片510作为推回机构510且弹簧片510的弹簧性能非常需要保持的条件下,与操作构件40的状态从第一状态到第二状态的变化相对应,弹簧片510优选提供给改变相对于彼此之间位置关系的滑块500和壳体300中的一个。因此,如此提供给滑块500和壳体300中的一个的弹簧片510按压滑块500和壳体300中的另一个,以当操作构件40的状态改变成第一状态时产生推回力。
本申请基于之前向日本专利局在2014年8月1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14-166462提出,其内容通过参考引入这里。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其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发明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连接器装置,其包括彼此互相连接的连接器和匹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匹配连接器包括匹配壳体、匹配初级端子和匹配次级端子;
匹配初级端子和匹配次级端子由匹配壳体保持;
连接器包括壳体、初级端子、次级端子、操作构件和推回机构;
初级端子由壳体保持;
操作构件安装于壳体上;
部分或全部的操作构件相对于壳体的运动使得操作构件的状态从初始状态改变为第一状态,且部分或全部的操作构件相对于壳体的另一运动使得操作构件的状态从第一状态改变为第二状态;
当操作构件处于初始状态时,初级端子与匹配初级端子不连接,且次级端子与匹配次级端子不连接;
当操作构件的状态从初始状态改变为第一状态时,初级端子相对于匹配初级端子运动而与匹配初级端子连接;
当操作构件的状态从第一状态改变为第二状态时,次级端子相对于匹配次级端子运动而与匹配次级端子连接;
当操作构件的状态改变为第一状态时,推回机构向操作构件施加推回力,其中,推回力推回操作构件,以将操作构件的状态改变为返回初始状态;
在操作构件处于第一状态且操作构件接收到抵抗推回力的保持力的情况下,操作构件呈现被控姿势;
在操作构件处于第一状态且操作构件没有接收到保持力的情况下,操作构件呈现不同于被控姿势的被释放姿势;且
被释放姿势不同于当操作构件处于初始状态时操作构件所呈现的姿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回机构设于所述操作构件;且
当所述操作构件的状态改变为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推回机构按压所述壳体来产生所述推回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构件包括控制杆和滑块;
控制杆连接于所述壳体并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分别是相对于所述壳体的位置;
滑块连接于控制杆并可在第一相对位置与第二相对位置之间运动,第一相对位置和第二相对位置分别是相对于控制杆的位置;
当所述操作构件处于初始状态时,控制杆位于第一位置且滑块位于第一相对位置;
当所述操作构件的状态改变为所述第一状态时,控制杆运动到第二位置;
当所述操作构件的状态改变为第二状态时,滑块运动到第二相对位置;且
所述推回机构向控制杆直接或间接地施加所述推回力,其中,所述推回力将控制杆推动返回第一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回机构设于所述滑块和所述壳体中的一个上;且
当所述操作构件的状态改变为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推回机构按压所述滑块和所述壳体中的另一个,以产生所述推回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回机构设于所述滑块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回机构是与所述滑块一体形成的弹簧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设有接收空间;
当所述操作构件处于所述初始状态时,所述弹簧片具有初始形状;
当所述操作构件的状态改变为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弹簧片从初始形状弹性变形;且
当在所述第一状态的所述操作构件的所述滑块运动到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时,所述弹簧片至少部分地被接收在接收空间内,以返回初始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操作构件的状态从所述第一状态改变为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滑块在前后方向上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向前运动到所述第二相对位置;
所述壳体设有在垂直于前后方向的上下方向上向上突出的突出部;
当所述操作构件的状态改变为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弹簧片向下按压突出部;
突出部具有形成有斜面的前侧;
所述控制杆具有形成有斜面的倾斜部;且
当所述操作构件的状态改变为所述第一状态时,倾斜部位于突出部的斜面的前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片具有接合部;
所述控制杆具有被接合部;
当所述操作构件处于所述初始状态时,接合部与被接合部接合,以防止所述滑块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运动到所述第二相对位置;且
当所述操作构件的状态改变为所述第一状态时,脱离被接合部的接合部允许所述滑块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运动到所述第二相对位置。
CN201510486752.8A 2014-08-19 2015-08-10 连接器装置 Active CN1053751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66462A JP6182515B2 (ja) 2014-08-19 2014-08-19 コネクタ装置
JP2014-166462 2014-08-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75192A CN105375192A (zh) 2016-03-02
CN105375192B true CN105375192B (zh) 2018-04-20

Family

ID=53794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86752.8A Active CN105375192B (zh) 2014-08-19 2015-08-10 连接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484668B2 (zh)
EP (1) EP2988375B1 (zh)
JP (1) JP6182515B2 (zh)
CN (1) CN1053751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60404B2 (ja) * 2015-05-20 2019-01-3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6678521B2 (ja) * 2016-06-02 2020-04-08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組立体およびコネクタ組立体の実装構造
JP6634347B2 (ja) * 2016-06-20 2020-01-2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JP6457982B2 (ja) * 2016-07-19 2019-01-2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レバー嵌合式コネクタ
JP6857073B2 (ja) * 2017-04-07 2021-04-14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JP1595978S (zh) * 2017-08-01 2018-01-29
JP1595979S (zh) * 2017-08-01 2018-01-29
JP6840640B2 (ja) * 2017-08-18 2021-03-1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JP6910899B2 (ja) * 2017-09-08 2021-07-28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JP7032002B2 (ja) * 2020-02-05 2022-03-0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JP2021190380A (ja) * 2020-06-03 2021-12-13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JP7507084B2 (ja) * 2020-12-25 2024-06-27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45047A (en) * 1992-04-28 1996-08-13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US6558176B1 (en) * 2002-03-07 2003-05-06 Tyco Electronics Corp. Mate assist assembly for connecting electrical contacts
CN101483295A (zh) * 2008-01-11 2009-07-1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杆式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和连接方法
CN101669255A (zh) * 2006-11-20 2010-03-10 Fci连接器新加坡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与连接器组件
CN203481067U (zh) * 2012-09-14 2014-03-1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源电路断路装置
CN104115340A (zh) * 2012-02-17 2014-10-2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带有杆的连接器的杆组装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682002D1 (de) * 1985-08-27 1991-11-21 Toray Industries Mehrfarbendruckmaschine.
US5443393A (en) * 1993-01-19 1995-08-22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Lever type connector
GB9402570D0 (en) * 1994-02-10 1994-04-06 Amp Gmbh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latching/unlatching feature
JPH08180930A (ja) * 1994-12-21 1996-07-1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US6325648B1 (en) * 2001-02-07 2001-12-04 Yazaki North America,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complementary lever assist and terminal delay
JP3820354B2 (ja) * 2001-05-16 2006-09-1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レバー嵌合式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DE10357194B4 (de) * 2002-12-12 2010-04-15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Yokkaichi Verbinderanordnung
JP3960252B2 (ja) * 2003-04-15 2007-08-1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4272037B2 (ja) * 2003-11-10 2009-06-0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レバー嵌合式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JP3902605B2 (ja) * 2004-03-31 2007-04-1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レバー嵌合式コネクタ
JP2006120352A (ja) * 2004-10-19 2006-05-11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4875993B2 (ja) * 2007-01-17 2012-02-15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源回路接続装置
JP2009158430A (ja) * 2007-12-28 2009-07-16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DE102009053674B4 (de) 2009-11-19 2011-09-01 Yazaki Europe Ltd. Steckverbinder mit Sekundärsteckverbinder
JP2013016426A (ja) 2011-07-06 2013-01-2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回路遮断装置
JP5872824B2 (ja) * 2011-09-12 2016-03-0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US9122299B2 (en) * 2013-03-15 2015-09-01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Disconnect lev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JP6099203B2 (ja) * 2013-09-03 2017-03-2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45047A (en) * 1992-04-28 1996-08-13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US6558176B1 (en) * 2002-03-07 2003-05-06 Tyco Electronics Corp. Mate assist assembly for connecting electrical contacts
CN101669255A (zh) * 2006-11-20 2010-03-10 Fci连接器新加坡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与连接器组件
CN101483295A (zh) * 2008-01-11 2009-07-1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杆式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和连接方法
CN104115340A (zh) * 2012-02-17 2014-10-2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带有杆的连接器的杆组装装置
CN203481067U (zh) * 2012-09-14 2014-03-1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源电路断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484668B2 (en) 2016-11-01
JP6182515B2 (ja) 2017-08-16
EP2988375A1 (en) 2016-02-24
US20160056573A1 (en) 2016-02-25
EP2988375B1 (en) 2017-03-08
CN105375192A (zh) 2016-03-02
JP2016042441A (ja) 2016-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75192B (zh) 连接器装置
CN107369978B (zh) 连接器装置
CN102537896B (zh) 直管型led灯用开关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直管型led灯
CN107087437A (zh) 电缆连接器
US8496490B2 (en) Card connector
CN110690622B (zh) 连接器
CN101145658B (zh) 具有能够可靠地传递操作力的杆的连接器
CN102916297A (zh) 卡连接器
JP5432342B1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
CN110676644A (zh) 导轨插排
CN110649428B (zh) 电连接器
CN101218716A (zh) 电连接器
US9559460B2 (en) Lever-type connector with regulating protrusion on male housing that engages lever on female housing to achieve connection without inclination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housings
CN102856735A (zh) 卡连接器
CN210576697U (zh) 导轨插排
JP6874015B2 (ja) コネクタ組立体
CN110491700A (zh) 开闭器用手柄锁止装置
JP2002184517A (ja) 電気機器と接続コードとの接続構造
KR102242060B1 (ko) 레버 타입의 커넥터
CN117795788A (zh) 电源插座
CN114824931A (zh) 连接器
CN111699538B (zh) 切换开关以及开关装置
KR101541217B1 (ko) 차단기 온 오프 개폐 스위치와 스위치 조작 핸들 연결용 샤프트 어댑터 장치
US20090311922A1 (en) Low profile contact
JP5730673B2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