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65944A - 摩托车的收容箱加固结构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的收容箱加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65944A
CN105365944A CN201510477393.XA CN201510477393A CN105365944A CN 105365944 A CN105365944 A CN 105365944A CN 201510477393 A CN201510477393 A CN 201510477393A CN 105365944 A CN105365944 A CN 1053659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lmet
maintaining part
flange
box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7739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增田隆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uki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zuki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uki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zuki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3659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659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摩托车的收容箱加固结构,包括:收容箱,收容箱配置在驾驶员座位的下方;和盖,盖覆盖收容箱的周围;并且收容箱包括:箱部,该箱部具有底部且形成为箱形;凸缘,凸缘从箱部的上部向外侧延伸且与盖的上凸缘的下表面接触;头盔保持部,头盔保持部竖立在凸缘的上表面;和加固部分,加固部分配置在凸缘的下表面和箱部的侧表面之间。

Description

摩托车的收容箱加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踏板型车辆等的摩托车的收容箱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收容箱可以被安装在摩托车的骑行座位下方,以在其中存储头盔等。
例如,JP-A-09-315360公开了一种以驾驶员座位作为盖子的物品收容箱。物品收容箱的上凸缘被放置在框架盖的上端部分。插入可拆卸的螺丝刀的轴(车载工具)的车载工具插入部分在框架盖附近从物品收容箱的前端部分凹入。插入车载工具插入部分的车载工具以使其上部分突出并且被锁紧在驾驶员座位上的不可移除的方式被保持。头盔通过使车载工具的上部分插入下颏带而被保持。即,头盔保持部通过车载工具插入部分、可拆卸的螺丝刀等形成。
发明内容
然而,因为JP-A-09-315360公开的物品收容箱以从上方放置在框架盖的上端部分的方式被附接,因此需要使得车载工具插入部分不妨碍框架盖。因此,难以在作为头盔保持部的一部分的车载工具插入部分周围增加加固结构。这样可能导致当由于例如车辆倾倒使不期望的大负载作用在由头盔保持部保持的头盔上时头盔保持部(车载工具插入部分)被损坏的情况。
本发明已经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的收容箱加固结构,该摩托车的收容箱加固结构能够提高头盔保持部及其周围的刚性。
本发明的摩托车的收容箱加固结构的特征在于包含:收容箱,该收容箱被配置在驾驶员座位的下方;和盖,该盖覆盖收容箱的周围,该收容箱加固结构进一步的特征在于:收容箱包括:箱部,该箱部具有底部且形成为箱形;凸缘,该凸缘从箱部的上部向外侧延伸且与盖的上凸缘的下表面接触;头盔保持部,该头盔保持部竖立在凸缘的上表面;和加固部分,该加固部分配置在凸缘的下表面和箱部的侧表面之间。
在该构造中,当收容箱被盖覆盖时,盖的上凸缘被放置在上述凸缘上。因此,该盖不妨碍配置在凸缘下方的加固部分。该头盔保持部被形成在由加固部分加固的凸缘上。这样可以在防止在盖和加固部分之间发生干涉的同时提高头盔保持部及其周围的刚性。
优选地,盖的上凸缘具有切口,当上凸缘与凸缘的外缘部分重合时,可使头盔保持部进入该切口。
该构造防止头盔保持部和盖的上凸缘之间发生干涉,并且允许盖的上凸缘与凸缘的外缘部重合。因此,该盖能够适当地覆盖具有加固部分的收容箱。
优选地,该加固部分包括:多个加固肋,多个加固肋从凸缘的下表面向下侧延伸;和加固连接肋,该加固连接肋连接多个加固肋。
根据该构造,坚固的加固部分能够通过连接多个加固肋形成并且能够经由凸缘坚固地支撑头盔保持部。
优选地,头盔保持部的基部形成为比头盔保持部的上部分厚。
根据该构造,因为头盔保持部的基部更厚,因此头盔保持部本身的刚性增加。更进一步,因为头盔保持部的末端部分更薄,因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地使该头盔保持部插入例如附接到头盔的下颏带的环形金属配件中。
本发明可以提高头盔保持部及其周围的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显示根据实施例的摩托车的车身架和头盔箱的立体图;
图3是显示根据实施例的摩托车的车身架和头盔箱的平面图;
图4是显示根据实施例的摩托车的车身架、车身盖、头盔箱等的立体图;
图5是显示实施例中采用的头盔箱、座位前盖等的立体图;
图6是显示实施例中采用的头盔箱和座罩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7是实施例中采用的头盔箱的立体图;
图8是从另一个方向看实施例中采用的头盔箱的立体图;
图9是显示实施例中采用的头盔箱的前部分的俯视立体图;
图10是显示实施例中采用的头盔箱的前部分的仰视立体图;
图11A和11B分别是实施例中采用的头盔箱的头盔保持部中的一个的立体图和截面图,并且图示头盔保持部如何工作。
符号的描述
1:摩托车(踏板型车辆)
20:驾驶员座位
21:头盔箱(收容箱)
33a:座位前盖(盖)
36:上片(上凸缘)
36a:切口
40:主箱部(箱部)
46:前凸缘(凸缘)
50:头盔保持部
52:加固部分
52b:第二加固肋(加固肋)
52c:加固连接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较优实施例。
以下参考图1-6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摩托车1(踏板型车辆)。图1是摩托车1的侧视图。图2和3分别是显示摩托车1的车身架2和头盔箱21的立体图和平面图。图4是显示摩托车1的车身架2、车身盖4、头盔箱21等的立体图。图5是显示头盔箱21和座位前盖33a的立体图。图6是显示头盔箱21和座罩33的一部分的立体图。以下描述使用附图中显示的参照骑摩托车1的驾驶员而设置的各个方向。
如图1所示,对于踏脚板型摩托车1的总体外形,该摩托车1配备有车身架2、引擎3和车身盖4。
车身架2以将多个钢、铝合金等制成的空心圆筒形管彼此焊接的方式构造。车身架2具有头管10、下管11、主管12和一对(或左右)侧管13。
头管10支撑一对(左右)前叉14从而能够左转/右转。前轮15通过前叉14的下部分被可旋转地支撑。把手16被附接到头管10的上部分。
如图1和2所示,下管11从头管10大致向下延伸并且其底端部分向后弯曲。主管12从下管11的弯曲的底端部分向后延伸。在左右方向(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横管12a被连接到主管12的后端部分。主管12被形成为与下管11一体。
如图2和3所示,一对(左右)侧管13分别从横管12a的左右端部分向后上方延伸。附接各个后座踏脚板17a(见图1)的一对(左右)踏脚板支柱17分别被附接到侧管13的前下部分。踏脚板支柱17形成有各个支柱架18,该支柱架被配置在各个后座踏脚板17a的前面。螺丝孔18a被形成在每个支柱架18中。
第一桥接管13a、第二桥接管13b和第三桥接管13c桥接一对侧管13。
第一桥接管13a桥接一对侧管13的前下部分,并且在平面图中大致为U形,使得其中间部分向前突出。前支架P1被附接到第一桥接管13a在左右方向上的中间部分(见图3)。第二桥接管13b桥接一对侧管13在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分(即,它被配置在第一桥接管13a的后上方),并且第三桥接管13c桥接一对侧管13的后端部分(即,它被配置在第二桥接管13b的后上方)。第二桥接管13b和第三桥接管13c在左右方向上大致直线延伸。一对(左右)后支架P2被附接到第二桥接管13b的左、右端部分(见图3)。
如图1所示,驾驶员座位20被配置在一对侧管13的上方。头盔箱21和燃料箱22被配置在一对侧管13之间。头盔箱21被放置在驾驶员座位20下方,该头盔箱为用于存储物品,比如头盔H和行李,的收容箱。燃料箱22被配置在头盔箱21的后方且位于第二桥接管13b和第三桥接管13c之间,并且被螺纹连接到多个支架(未显示),上述多个支架被附接到侧管13或桥接管13b和13c。即,第二桥接管13b被配置在头盔箱21和燃料箱22之间。
引擎3配备有气缸(未显示)、曲轴箱25和变速箱26。
引擎3(曲轴箱25)通过摆动枢轴(未显示)被连接到主管12的后端部分,从而能够在竖直方向上摆动。动力传输装置(未显示),比如带式无级变速器,被设置在变速箱26的内部。作为驱动轮的后轮27通过变速箱26的后端部分被可旋转地支撑。减震器28被配置在变速箱26和左手侧管13之间。引擎3为所谓的单元摆动型引擎,其中变速箱26起摆动臂的作用。
如图1所示,车身盖4被附接到车身架2并且赋予摩托车1的主要外观。车身盖4具有手柄盖30、前罩31、踏脚板32和座位罩33。例如,车身盖4的独立部件通过用树脂材料注模形成。
手柄盖30被配置成覆盖把手16。前罩31被配置成覆盖头管10和下管11。前罩31被设置成保护坐在驾驶员座位20上的驾驶员的腿。
踏脚板32具有近似平坦的上表面,并且从前罩31的下端向后延伸。踏脚板32具有踏脚板底板32a和下盖32b。
如图4所示,踏脚板底板32a被固定到主管12的上方。坐在驾驶员座位20上的驾驶员将他或她的腿放在踏脚板底板32a上。下盖32b被固定到主管12的下方。下盖32c和从下盖32c的左端和右端向上延伸的一对(左右)侧盖32d被结合在一起以形成在前视图中近似U形的下盖32b。一对侧盖32d的一部分向后上方延伸远离踏脚板底板32a。更具体地,侧盖32d的后上部分分别位于后座踏脚板17a的前方(见图1)。
座位罩33被配置成包围配置在一对侧管13之间的头盔箱21。座位罩33具有座位前盖33a、一对(左右)侧下盖33b和一对(左右)侧上盖33c。
座位前盖(盖)33a被配置成覆盖头盔箱21(和第一桥接管13a)的前表面(外周)。座位前盖33a具有向前突出的近似U形的水平截面,以与头盔箱21和第一桥接管13a的形状相符,并且呈现向下前方延伸得长的近似托盘形状。座位前盖33a的左右宽度随着位置向上而增大。
座位前盖33a具有从其下端向前延伸并且与其成一体的下片34。一对(左右)通孔34a在竖直方向上贯穿下片34。
座位前盖33a的上部分被形成为具有支承开口35和一对(左右)上片36。支承开口35通过在左右方向上的中间切除掉座位前盖33a的近似矩形的上端部分(从前侧看时)形成。当驾驶员座位20被打开时,驾驶员座位20的铰链(未显示)进入支承开口35而不妨碍它。一对(左右)上片36被形成在支承开口35(左右的)外侧,上片36是座位前盖33a的上凸缘。座位前盖33a的后上部分被形成为分别具有一对(左右)接合吊钩36d(见图5)。
如图5所示,一对上片36从座位前盖33a的上边缘向后延伸。即,在平面图中,一对上片36从座位前盖33a的近似U形本体向内延伸。在平面图中,一对上片36为近似L形,它们左右对称并且它们的外侧部分向后延伸。
每个上片36具有切口36a和矩形隆起部分36b。切口36a是近似半圆形切口,用于容纳头盔保持部50(稍后描述)的基部分,并且是上片36的弯曲部分的内部分。矩形隆起部分36b是每个上片36的后部分并且向上隆起以形成近似矩形箱形状。矩形隆起部分36b的上表面被稍微倾斜以随着位置向后而向下延伸。通孔36c在竖直方向上贯穿矩形隆起部分36b。
如图4和6所示,一对侧下盖33b被连接到座位前盖33a的外侧(左右)下部分并且向后延伸。下通孔37a分别在竖直方向上贯穿侧下盖33b的前下端部分。上通孔37b分别在左右方向上贯穿侧下盖33b的前上端部分。
一对侧上盖33c分别被连接到座位前盖33a的外侧(左右)上部分,并且分别被连接到侧下盖33b的上端部分,并且向后延伸。即,一对侧上盖33c覆盖头盔箱21的左右侧表面。螺丝孔38a分别被形成为穿过侧上盖33c的前下端部分。接合孔38b分别被形成为穿过侧上盖33c的前上端部分。
如图4所示,覆盖燃料箱22的上表面的箱盖39被配置在一对侧上盖33c的上端后表面上。箱盖39被形成为具有燃料补给开口39a,该燃料补给开口39a与燃料箱22的燃料入口(未显示)连通。
接下来,参考图7-10详细描述头盔箱21。图7是头盔箱21的立体图。图8是从另一个方向看头盔箱21的立体图。图9是头盔箱21的前部分的俯视立体图。图10是显示头盔箱21的前部分的仰视立体图。将通过以车身架2支撑的头盔箱21的姿态为参照进行以下描述。
如图7和8所示,头盔箱21配备有主箱部40和副箱部60。主箱部40(箱部)呈现箱形状,其具有上开口41和闭合底部。副箱部60从主箱部40的后壁的下端向后隆起。头盔箱21通过合成树脂等注模而模制成一体结构的箱。因为从主箱部40向外隆起的副箱部60产生凹割(undercut)形状,因此头盔箱21利用现有模具模制技术,比如滑芯技术,模制成一体结构的箱。注意,为了防止形成所谓的模制坑(即模制之后收缩产生的凹陷),头盔箱21被形成为具有近似等厚度分布。
主箱部40具有底板40a、前壁40b、左壁40c、右壁40d和后壁40e。底板40a是近似箱形结构的底壁。前壁40b、左壁40c和右壁40d分别从底板40a的前端、左端和右端竖起。后壁40e被设置并连接到左壁40c和右壁40d的各自的后上端之间。因此,上方开口的主存储空间S1被形成在主箱部40中,即由底板40a和其他壁40b-40e限定。
底板40a在平面图中呈现近似矩形形状,其在前后方向上长并且具有圆角,并且底板40a被倾斜以在侧视图中随着位置向前而向下延伸。
底板40a的前端部分的下表面被形成为具有一对(左右)前凸起部分44和一对(左右)前肋45。
一对前凸起部分44在底板40a的前端部分的下表面上在左右方向上的中间周围沿着左右方向排列。每个前凸起部分44的形状近似类似于底部闭合的筒状并且从底板40a的下表面向前下方突出(见图10),因此,底板40a的上表面(内表面)向下凹陷,其形状类似前凸起部分44的形状。通孔44a在竖直方向上的近似中间贯穿每个前凸起部分44(见图10)。
一对前肋45被形成在各个前凸起部分44(左右的)外侧。一对前肋45被布置成以它们的距离随着位置向前而增大的方式在仰视图中左右对称。每个前肋45的形状近似平板并且从底板40a的下表面向前下方突出。每个前肋45的末端表面(下表面)被凹陷成近似半圆形。
前壁40b向前隆起以在平面图中呈现圆弧形状。前壁40b被倾斜以在侧视图中随着位置向下而向前延伸。
如图9和10所示,前凸缘46(凸缘)从前壁40b的上端部分的前表面向前(向外)延伸。前凸缘46是包含支承部分47和一对(左右)保持部支撑部分48的一体构件。
支承部分47被形成在前壁40b上,位于一对保持部支撑部分48之间在左右方向上的中间。支承部分47具有一对(左右)支承侧板47b,该支承侧板从支承底板47a的左右端竖起并且在前视图中位近似U形(矩形形状)(见图7)。支承底板47a具有近似水平壁,该水平壁比保持部支撑部分48低一个台阶并且从前壁40b向前延伸。每个支承侧板47b具有近似竖直壁,该竖直壁从前壁40b向前延伸。即,支承部分47从前壁40b的前表面向前突出。
一对(左右)枢轴支撑孔47c在左右方向上贯穿各个支承侧板47b。枢轴支撑孔47c枢转地支撑旋转轴(未显示),该旋转轴被附接到驾驶员座位20的前下端部分。根据该结构,驾驶员座位20在驾驶员的可坐位置C(由图1中的实线表示)和打开位置O(由图1中的双点划线表示)之间旋转,该打开位置O用于露出头盔箱21的开口41和箱盖39的燃料补给开口39a。同样地,驾驶员座位20用作头盔箱21等的盖子。当驾驶员座位20被旋转到可坐位置C时,它被锁紧在锁紧机构(未显示)上,该锁紧机构被设置在车辆后部分(第三桥接管13c)中。
一对保持部支撑部分48被形成为从支承部分47的各个支承侧板47b的上端在左右方向上向外延伸。一对保持部支撑部分48分别近似水平地延伸以将支承侧板47b的上端连接到前壁40b的上端部分。一对保持部支撑部分48在平面图中左右对称并且每个保持部支撑部分48呈现近似梯形形状,其较长的底部位于前壁40b侧。每个保持部支撑部分48具有倾斜端表面48a,该倾斜端表面48a被倾斜以随着位置从其在左右方向上的近似中间位置向外而向后延伸。每个保持部支撑部分48的上表面被形成为具有低一个台阶的下表面48b(由此形成了台阶)。下表面48b被形成在每个保持部支撑部分48的前侧区域和(在左右方向上的)外侧区域。座位前盖33a相关联的上片36接触下表面48b。
每个保持部支撑部分48被形成为具有头盔保持部50和螺钉凸起部分51。更具体地,一对(左右)头盔保持部50被配置在一对(左右)螺钉凸起部分51的内部,即在支承部分47和螺钉凸起部分51之间。因为一对头盔保持部50左右对称并且一对螺钉凸起部分51也左右对称,因此以下描述将针对左手的头盔保持部50和螺钉凸起部分51。
头盔保持部50从保持部支撑部分48的下表面48b的上表面竖起,并且被配置在保持部支撑部分48上靠近倾斜端表面48a的前方位置。头盔保持部50是包含下保持部50a和上保持部50b的一体构件,因此呈现具有台阶的筒形形状。
下保持部50a具有比上保持部50b大的直径,并且上保持部50b随着位置向上而变窄。因此,头盔保持部50的基部分比其末端部分更厚。用这样的方式使上保持部50b的直径相对小的设置有利于插入头盔H的下颏带的环形金属配件。使下保持部50a的直径相对大的设置增强头盔保持部50的强度,从而降低其掉落的可能性。
台阶部分50c被形成在下保持部50a和上保持部50b之间,仅位于倾斜端表面48a侧(即,仅外侧)。即,下保持部50a和上保持部50b在与倾斜端表面48a相反的一侧(即内侧)彼此平滑地连接(即没有形成台阶)。台阶部分50c没有被形成在前壁40b侧,因为近似筒形的下保持部50a和上保持部50b被形成为一个整体,以彼此偏心。
螺钉凸起部分51在头盔保持部50的外侧后方从保持器支撑部分48的下表面48b的平面突出。螺钉凸起部分51的上表面稍微高于保持部支撑部分48的除了它本身和具有下表面48b的部分之外的那部分的上表面。螺钉凸起部分51的上表面被稍微倾斜以随着位置向后而向下延伸。螺丝孔51a在竖直方向上贯穿螺钉凸起部分51。更具体地,螺丝孔51a以从保持部支撑部分48的下表面突出的螺丝孔部分51b被攻螺纹的方式而形成。
加固部分52被形成在前凸缘46的下方,位于前凸缘46的下表面和前壁40b的前表面之间。加固部分52为多个第一加固肋52a、多个第二加固肋52b和一对(左右)加固连接肋52c。
在侧视图中,多个(例如四个)第一加固肋52a中的每一个被形成为近似直角三角形,其在前侧上具有斜边。每个第一加固肋52a从支承底板47a的下表面向下延伸并且从前壁40b的前表面向前延伸。四个第一加固肋52a以相同的间隔在左右方向上彼此平行地排列。最外的第一加固肋52a向下延伸以与各个支承侧板47b相连。
多个(例如三个)第二加固肋52b位于一对保持部支撑部分48中的每一个的下表面上。形成在左手的保持部支撑部分48上的三个第二加固肋52b和形成在右手的保持部支撑部分48上的那些第二加固肋左右对称。因此,以下描述将针对左手的三个第二加固肋52b。
在侧视图中,三个第二加固肋52b被形成为近似梯形,其在前下侧具有倾斜侧。每个第二加固肋52b从关联的保持部支撑部分48的下表面向下延伸并且从前壁40b的前表面向左前侧延伸。每个第二加固肋52b被配置在关联的支承侧板47b旁边并且延伸超出其底端到达位于第一加固肋52a旁边的程度。每个第二加固肋52b被形成为随着位置倾斜地向前(向外)而远离关联的支承侧板47b。中间(在左右方向上)第二加固肋52b从前壁40b的突出长度小于位于中间第二加固肋52b的左方和右方的第二加固肋52b的突出长度。三个第二加固肋52b以近似相同的间隔在左右方向上彼此平行地排列。在仰视图中,三个第二加固肋52b被布置成包围形成在保持部支撑部分48上的头盔保持部50。第二加固肋52b与支承侧板47b一起加固保持部支撑部分48,从而增强其刚度。
一对加固连接肋52c中的每一个桥接关联的三个第二加固肋52b,从而连接关联的保持部支撑部分48的下表面和三个第二加固肋52b。因为一对加固连接肋52c左右对称,因此以下描述将针对左手的加固连接肋52c。
加固连接肋52c与三个第二加固肋52b的前上端部分形成一体。加固连接肋52c呈现近似半圆筒形,以在仰视图中包围头盔保持部50。如图10所示,细孔50d被形成为在中间穿过加固连接肋52c,以到达保持部支撑部分48的下表面并且与头盔保持部50的内部连通,变细是为了防止注模时的模制坑(moldingsink)。
如图7和8所示,左壁40c和右壁40d从前壁40b的左右端彼此近似平行地向后延伸。左壁40c和右壁40d近似左右对称。左壁40c和右壁40d中的每一个的上表面从其在前后方向上的前端向中间附近近似在水平面上延伸,然后随着位置向后而上升。
左凸缘53从左壁40c的上端部分的倾斜部分的左表面向外(向左)突出。同样地,右凸缘54从右壁40d突出。凸缘53和54被形成为分别从上方覆盖侧下盖33b的上端部分。通孔53a和54a分别在近似竖直方向上贯穿凸缘53和54的后端部分。凹壁55和56分别被形成为左壁40c和右壁40d的后下部分(见图2)。当头盔箱21由车身架2支撑时,凹壁55和56分别被形成为与侧管13的形状一致(见图2)。
后壁40e分别与左壁40c和右壁40d的后端部分的近似上半部相连。即,后壁40e是主箱部40的后壁的近似上半部。后壁40e在侧视图中被倾斜以随着位置向下而向前延伸。后壁40e的左右端部分被形成为分别具有一对(左右)后凸起部分57。每个后凸起部分57被形成为近似底部闭合的柱体形状并且从后壁40e的后表面向后下方隆起,因此,后壁40e的前表面(内表面)向后下方凹陷,其形状类似后凸起部分44的形状。通孔57a在中间向后下方贯穿每个后凸起部分57。
如图8所示,一对(左右)后肋58和连接肋59从后壁40e的后表面在左右方向上的中间向后突出。每个后肋58的形状为在竖直方向上长的近似平板状。每个后肋58的末端表面(下表面)被凹陷成近似半圆形。连接肋59连接一对后肋58的上端。
副箱部60为近似箱形状并且被连接到底板40a的后端、左壁40c和右壁40d的后下端以及后壁40e的下端。副箱部60被形成为好像主箱部40的后壁的近似下半部向后向外隆起。前侧开口的副存储空间S2被形成在副箱部60中。用于保持车载工具T,比如螺丝刀或扳手,的附接单元61被形成在副箱部60的内部(在其后壁的内表面上)。附接单元61的详细说明被省略。
主箱部40的前壁40b被倾斜以随着位置向下而向前延伸,并且副箱部60被配置在主箱部40的后下方。因此,在前后方向上,头盔箱21的底壁比主箱部40的开口41更长。
接下来,参考图2和3描述附接根据本实施例的摩托车1的头盔箱21的步骤。
首先,工人将头盔箱21从前侧插入一对(左右)侧管13之间。分别从头盔箱21的左壁40c和右壁40d凹入的凹壁55和56被设置在一对侧管13之间。在该状态下,头盔箱21被设置在第一桥接管13a和第二桥接管13b之间以桥接它们。
更具体地,从主箱部40的底板40a的前端部分突出的前凸起部分44被放置在附接到第一桥接管13a的前支架P1上。从主箱部40的底板40a的前端部分突出的前肋45与第一桥接管13a的圆周表面的上部分接触。因为各个前肋45的下表面被凹陷成近似半圆形,因此前肋45与第一桥接管13a的圆周表面的上部分接触,并且与它们相符。如此,放置在具有圆形截面的第一桥接管13a上的头盔箱21(的前部分)能够通过第一桥接管13a被稳定地支撑。
另一方面,从主箱部40的后壁40e突出的后凸起部分57分别被放置在附接到第二桥接管13b的一对(左右)后支架P2上。从主箱部40的后壁40e突出的后肋58与第二桥接管13b的圆周表面的上部分接触。此时,各个后肋58的下表面与第二桥接管13b的圆周表面的上部分接触,以与它们相符。在该状态下,头盔箱21的副箱部60位于第二桥接管13b的下方。即,第二桥接管13b位于副箱部60和后肋58之间。
接着,工人将螺钉B1从主存储空间S1插入前凸起部分44的通孔44a中(见图3)。工人将已经贯穿通孔44a的螺钉B1拧入形成为穿过前支架P1的一对(左右)螺丝孔(未显示)中。然后,工人将螺钉B2从主存储空间S1插入后凸起部分57的通孔57a中(见图2)。已经贯穿通孔57a的螺钉B2与形成为穿过后支架P2的螺丝孔(未显示)螺纹接合。因此,头盔箱21被连接到第一桥接管13a和第二桥接管13b。因为各个螺钉B1和B2所紧固的部分被凹陷,因此能够防止存储在主存储空间S1中的物品(例如头盔H)与螺钉B1和B2的头部接触。
接下来,参考图4-6描述附接座罩33的步骤。假设踏脚板32已经被附接到主管12并且燃料箱22已经被附接到侧管13。
首先,如图4所示,工人将一对(左右)侧下盖33b放置为分别覆盖侧管13的前下部分。此时,侧下盖33b的下端部分分别与下盖32b的侧盖32d的对应部分的内表面接合。然后,工人将螺钉B3分别从外侧插入通孔(未显示),上述通孔分别被形成为在后上端位置穿过侧盖32d。螺钉B3分别贯穿侧下盖33b并且与踏脚板支柱17的螺丝孔18a螺纹接合。因此,侧下盖33b分别与下盖32b一起被连结到踏脚板支柱17(侧管13)。
然后,如图6所示,工人将一对(左右)侧上盖33c放置为覆盖头盔箱21的左右侧表面。侧上盖33c的上端部分分别与头盔箱21的左壁40c和右壁40d的凸缘53和54的下表面接触。工人将螺钉B4插入上通孔37b,上通孔37b被形成为穿过侧下盖33b的前上端部分。已经贯穿上通孔37b的螺钉B4与螺丝孔38a螺纹接合,螺丝孔38a被形成为穿过侧上盖33c的前下端部分。因此,侧上盖33c被连结到侧下盖33b。
接着,如图4和5所示,工人将座位前盖33a放置为覆盖头盔箱21的前表面。此时,座位前盖33a的一对(左右)接合吊钩36d与侧上盖33c的各个接合孔38b(见图6)接合。
头盔箱21的前凸缘46的支承部分47被适配在座位前盖33a的支承开口35中。座位前盖33a的一对(左右)上片36分别从上方覆盖形成在头盔箱21上的前凸缘46的保持部支撑部分48的外缘部。更具体地,座位前盖33a的上片36被放置在保持部支撑部分48的下表面上,以分别覆盖下表面48b。此时,头盔保持部50的下保持部50a分别进入上片36的切口36a。并且,保持部支撑部分48的螺钉凸起部分51分别被适配在上片36的矩形隆起部分36b中。每个上片36的上表面与关联的支架支撑部分48的除了下表面48b和矩形隆起部分36b的上表面之外的部分的上表面近似齐平。矩形隆起部分36b的通孔36c分别与螺钉凸起部分51的螺丝孔51a对齐。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座位前盖33a的下片34与踏脚板底板32a的后端部分接触。工人将螺钉B5插入一对(左右)通孔34a,通孔34a被形成为穿过座位前盖33a的下片34。已经贯穿通孔34a的螺钉B5贯穿侧下盖33b的下通孔37a(见图6)并且与形成为穿过踏脚板底板32a的螺丝孔(未显示)螺纹接合。因此,利用两个螺钉B5,座位前盖33a和一对侧下盖33b被一起紧固到踏脚板底板32a。
接着,工人将箱盖39放置成覆盖燃料箱22的上表面。箱盖39闭合由头盔箱21的后上端部分和侧上盖33c限定的空间。工人将一对螺钉B6分别从上方插入一对(左右)通孔(未显示),上述通孔被形成为在后方位置穿过箱盖39。螺钉B6分别与螺丝孔(未显示)螺纹接合,上述螺丝孔被形成为穿过侧上盖33c的上端后部分。因此,箱盖39被连结到侧上盖33c的上端后部分,以桥接侧上盖33c。
然后,工人以下述方式将座位罩33连结到头盔箱21。
如图5所示,工人将螺钉B7拧入通孔36a,通孔36a被形成为穿过座位前盖33a的上片36。已经贯穿通孔36a的螺钉B7与螺丝孔51a螺纹接合,螺丝孔51a被形成为穿过头盔箱21的前凸缘46中。此外,如图4所示,工人将一对螺钉B8插入通孔53a和54a,通孔53a和54a被形成为穿过头盔箱21的各个凸缘53和54。已经贯穿通孔53a和54a的螺钉B8贯穿箱盖39的前端部分并且分别与螺丝孔(未显示)螺纹接合,上述螺丝孔被形成为穿过侧上盖33c的上端部分。
由此,座位罩33被连结到头盔箱21。然后,工人使驾驶员座位20通过头盔箱21的支承部分47被支撑。因此,驾驶员座位20被放置在座位罩33上,从而闭合头盔箱21的开口41。
上述附接头盔箱21和座位罩33的步骤仅仅是实例,本发明不局限于那些步骤。另一个步骤是可能的,即在除了座位前盖33a的座位罩33的独立构件被附接到侧管13之后,头盔箱21被附接到桥接管13a和13b,并且座位前盖33a最后被附接。
接下来,参考图11A和11B描述头盔箱21的头盔保持部50保持头盔H的步骤。图11A是一个头盔保持部50及其他构件的立体图,图11B是一个头盔保持部50及其他构件的示意性截面图。在图11A和11B中,没有显示头盔H,而仅显示附接到头盔H的下颏带的末端部分的环形金属配件70。
首先,使用者解锁驾驶员座位20并且将其旋转到打开位置O,使得头盔箱21的开口41被打开。使用者使一个头盔保持部50插入头盔H的下颏带的环形金属配件70中(见图11A)。此时,因为头盔保持部50的末端部分(上保持部50b)窄,因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地使头盔保持部50插入头盔H的环形金属配件70中。更进一步,因为头盔保持部50的内侧表面具有没有台阶的平滑圆周面,因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地使头盔保持部50平滑地插入头盔H的环形金属配件70中。用这样的方式,环形金属配件70被扣在头盔保持部50中途的概率被降低,能够提高使用者的可使用性,并且环形金属配件70能够被快速移到保持位置。
接着,使用者将驾驶员座位20旋转到可坐位置C,从而闭合头盔箱21的开口41,借此驾驶员座位20被锁紧在锁紧机构上。在该状态下,形成在驾驶员座位20的下表面上的座位侧肋20a包围各个头盔保持部50,并且间隙被形成在座位侧肋20a和头盔保持部50的外表面之间(见图11B)。
包围头盔保持部50的座位侧肋20a将环形金属配件70向下推至与下保持部50a的下部分对应的位置,从而防止环形金属配件70脱离。因此,头盔H的环形金属配件70在不被除去的状态下通过头盔保持部50被保持。
根据本实施例的摩托车1的上述头盔箱加固结构包括座位前盖33a、头盔箱21的前凸缘46、头盔保持部50和加固部分52。在该结构中,主箱部40的前凸缘46(保持部支撑部分48)与座位前盖33a的上凸缘的下表面接触。即,当主箱部40的前表面被座位前盖33a覆盖时,座位前盖33a的上凸缘(上片36)被放置在前凸缘46(保持部支撑部分48)上。因此,座位前盖33a不妨碍配置在前凸缘46下方的加固部分52。头盔保持部50被形成在通过加固部分52(主要是第二加固肋52b和加固连接肋52c)加固的各个保持部支撑部分48上。这样可以在防止座位前盖33a和加固部分52之间发生干涉的同时提高头盔保持部50及它们的周围的刚性。
座位前盖33a的每个上片36具有切口36a,当上片36与前凸缘46(保持部支撑部分48)的外缘部重合时,可使头盔保持部50进入该切口36a。该结构防止头盔保持部50和座位前盖33a的上片36之间发生干涉,并且允许上片36放置在保持部支撑部分48的外缘部上。因此,座位前盖33a能够适当地覆盖具有加固部分52的头盔箱21。头盔保持部50被形成在不妨碍座位前盖33a的各个上片36的位置,座位前盖33a不必形成有切口36a。
根据本实施例的摩托车1的头盔箱加固结构,坚固的加固部分52能够通过连接多个第二加固肋52b形成并且能够经由前凸缘46(保持部支撑部分48)坚固地支撑头盔保持部50。更进一步,因为每个头盔保持部50的基部分(下保持部50a)较厚,因此头盔保持部50本身的刚性被提高。
虽然根据本实施例的头盔箱21采用具有台阶的圆柱形头盔保持部50,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这样的结构。例如,每个头盔保持部50可以具有锥形柱形状,而不具有台阶部分50c。更进一步,虽然根据本实施例的头盔箱21采用两个头盔保持部50,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这样的结构。任何数量(一个以上)的头盔保持部50可以被设置。
虽然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头盔箱21中,前壁40b的前凸缘46设置有头盔保持部50和加固部分52,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这样的结构。例如,头盔保持部50和加固部分52可以被形成在左壁40c的左凸缘53和右壁40d的右凸缘54上。
构成加固部分52的第一加固肋52a和第二加固肋52b可以被设置为任意数量(一个以上)。可以满足,每个加固连接肋52c被连接到一对第二加固肋52b的部分。虽然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头盔箱21中,每个加固连接肋52c呈现近似半圆筒形状,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这样的结构。例如,每个加固连接肋52c可以只是连接多个第二加固肋52b的近似板状的肋。
虽然本实施例是本发明被用于摩托车1的实例,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这样的实例,而是可以被用于如四轮汽车的车辆。
因为上述实施例是根据本发明的摩托车的收容箱加固结构的优选实施例,因此它受到各种技术优选的限制。然而,除非另作说明,本发明的技术范畴不局限于那些模式。更进一步,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元件在适当的时候能够被现有元件等替代,并且包括与其它现有元件的组合的各种变化是可能的。同样地,上述实施例不应限制权利要求所保护的本发明。

Claims (5)

1.一种摩托车的收容箱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收容箱,所述收容箱配置在驾驶员座位的下方;和
盖,所述盖覆盖所述收容箱的周围;
其中,所述收容箱包含:
箱部,所述箱部具有底部且形成为箱形;
凸缘,所述凸缘从所述箱部的上部向外侧延伸且与所述盖的上凸缘的下表面接触;
头盔保持部,所述头盔保持部竖立在所述凸缘的上表面;和
加固部分,所述加固部分配置在所述凸缘的下表面和所述箱部的侧表面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收容箱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的上凸缘具有切口,当所述上凸缘与所述凸缘的外缘部重合时,可使所述头盔保持部进入所述切口。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的收容箱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部分包含:多个加固肋,所述多个加固肋从所述凸缘的所述下表面向下侧延伸;和加固连接肋,所述加固连接肋连接所述多个加固肋。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的收容箱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盔保持部的基部形成为比所述头盔保持部的上部分厚。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的收容箱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盔保持部的基部形成为比所述头盔保持部的上部分厚。
CN201510477393.XA 2014-08-06 2015-08-06 摩托车的收容箱加固结构 Pending CN10536594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60558A JP6492448B2 (ja) 2014-08-06 2014-08-06 自動二輪車の収納ボックスの補強構造
JP2014-160558 2014-08-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65944A true CN105365944A (zh) 2016-03-02

Family

ID=55368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77393.XA Pending CN105365944A (zh) 2014-08-06 2015-08-06 摩托车的收容箱加固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492448B2 (zh)
CN (1) CN105365944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56559A (ja) * 1995-12-06 1997-06-17 Suzuki Motor Corp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車載工具収納構造
WO2008123058A1 (ja) * 2007-03-19 2008-10-16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自動二輪車
CN201235875Y (zh) * 2008-07-07 2009-05-13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置物箱构造
CN202439780U (zh) * 2012-02-02 2012-09-19 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防盗断电开关与置物箱整合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27447A (ja) * 1992-10-19 1994-05-10 Suzuki Motor Corp スクーターのヘルメットロック装置
JP3398436B2 (ja) * 1993-10-19 2003-04-2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の収納装置
JP4396369B2 (ja) * 2004-04-09 2010-01-13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収納ボックス構造
JP5958095B2 (ja) * 2012-06-01 2016-07-27 スズ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ヘルメット収納構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56559A (ja) * 1995-12-06 1997-06-17 Suzuki Motor Corp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車載工具収納構造
WO2008123058A1 (ja) * 2007-03-19 2008-10-16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自動二輪車
CN201235875Y (zh) * 2008-07-07 2009-05-13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置物箱构造
CN202439780U (zh) * 2012-02-02 2012-09-19 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防盗断电开关与置物箱整合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37118A (ja) 2016-03-22
JP6492448B2 (ja) 2019-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64900B1 (en) Motorcycle
US6499784B2 (en) Article storage device of motorcycle
US9487149B2 (en) Work vehicle
JP5898311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タンクカバー構造
US20050110265A1 (en) Structure for disposing fuel tank for straddle-type vehicle
US20160214677A1 (en) Storage part structure of saddle-ride-type vehicle
JP6837464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グラブレール
US8366169B2 (en) Article storage structure of motorcycle
CN105365944A (zh) 摩托车的收容箱加固结构
CN105365943B (zh) 存储箱
EP3150474A1 (en) Battery compartment for saddle-type vehicle
EP2921392B1 (en) Motorcycle Storage box
EP1553011B1 (en) Motorcycle
JP5783018B2 (ja) オイルパン
CN102910229A (zh) 跨乘型车辆
CN102139727A (zh) 车辆的后部结构
JP6782142B2 (ja) 荷籠の取付構造
EP2712791A1 (en) Straddle-type vehicle
CN100377960C (zh) 物品存放装置
CN105365969A (zh) 摩托车的收容箱安装结构
JP5802038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S62157875A (ja) スク−タ型車両
JP2916495B2 (ja) 鞍乗型車両
JPH0338479A (ja) 小型車両の荷物収納箱装置
CN1328107C (zh) 小型摩托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