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21511A - 电子垫 - Google Patents

电子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21511A
CN105321511A CN201510341600.9A CN201510341600A CN105321511A CN 105321511 A CN105321511 A CN 105321511A CN 201510341600 A CN201510341600 A CN 201510341600A CN 105321511 A CN105321511 A CN 1053215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work
beating
erection
sensor
bea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4160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森良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land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oland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land Corp filed Critical Roland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3215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215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D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WIND MUSICAL INSTRUMENTS; ACCORDIONS OR CONCERTINAS; 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AEOLIAN HARPS; SINGING-FLAME MUSICAL INSTRUMENTS; MUSICAL INSTRU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D13/00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G10D13/1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D13/20Drumhead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D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WIND MUSICAL INSTRUMENTS; ACCORDIONS OR CONCERTINAS; 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AEOLIAN HARPS; SINGING-FLAME MUSICAL INSTRUMENTS; MUSICAL INSTRU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D13/00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G10D13/01General design of 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D13/02Drums; Tambourines with drumhead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D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WIND MUSICAL INSTRUMENTS; ACCORDIONS OR CONCERTINAS; 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AEOLIAN HARPS; SINGING-FLAME MUSICAL INSTRUMENTS; MUSICAL INSTRU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D13/00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G10D13/01General design of 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D13/06Castanets, cymbals, triangles, tambourines without drumheads or other single-toned 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D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WIND MUSICAL INSTRUMENTS; ACCORDIONS OR CONCERTINAS; 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AEOLIAN HARPS; SINGING-FLAME MUSICAL INSTRUMENTS; MUSICAL INSTRU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D13/00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G10D13/1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D13/26Mechanical details of electronic drum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H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OR ELECTRONIC GENERATORS, OR IN WHICH THE TONES ARE SYNTHESISED FROM A DATA STORE
    • G10H1/00Details of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H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OR ELECTRONIC GENERATORS, OR IN WHICH THE TONES ARE SYNTHESISED FROM A DATA STORE
    • G10H1/00Details of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H1/3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H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OR ELECTRONIC GENERATORS, OR IN WHICH THE TONES ARE SYNTHESISED FROM A DATA STORE
    • G10H3/00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 G10H3/12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using mechanical resonant generators, e.g. strings or percussive instruments, the tones of which are picked up by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the electrical signals being further manipulated or amplified and subsequently converted to sound by a loudspeaker or equivalent instrument
    • G10H3/14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using mechanical resonant generators, e.g. strings or percussive instruments, the tones of which are picked up by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the electrical signals being further manipulated or amplified and subsequently converted to sound by a loudspeaker or equivalent instrument using mechanically actuated vibrators with pick-up means
    • G10H3/146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using mechanical resonant generators, e.g. strings or percussive instruments, the tones of which are picked up by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the electrical signals being further manipulated or amplified and subsequently converted to sound by a loudspeaker or equivalent instrument using mechanically actuated vibrators with pick-up means using a membrane, e.g. a drum; Pick-up means for vibrating surfaces, e.g. housing of an instrument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H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OR ELECTRONIC GENERATORS, OR IN WHICH THE TONES ARE SYNTHESISED FROM A DATA STORE
    • G10H2220/00Input/output interfacing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electrophonic musical tools or instruments
    • G10H2220/461Transducers, i.e. details, positioning or use of assemblies to detect and convert mechanical vibrations or mechanical strains into an electrical signal, e.g. audio, trigger or control signal
    • G10H2220/525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 for vibration sensing or vibration excitation in the audio range; Piezoelectric strain sensing, e.g. as key velocity sensor; Piezoelectric actuators, e.g. key actuation in response to a control voltage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H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OR ELECTRONIC GENERATORS, OR IN WHICH THE TONES ARE SYNTHESISED FROM A DATA STORE
    • G10H2230/00General physical, ergonomic or hardware implementation of electrophonic musical tools or instruments, e.g. shape or architecture
    • G10H2230/045Special instrument [spint], i.e. mimicking the ergonomy, shape, sound or other characteristic of a specific acoustic musical instrument category
    • G10H2230/251Spint percussion, i.e. mimicking percussion instruments;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with percussion instrument features; Electrophonic aspects of acoustic percussion instruments, MIDI-like control therefor
    • G10H2230/275Spint drum
    • G10H2230/281Spint drum assembly, i.e. mimicking two or more drums or drumpads assembled on a common structure, e.g. drum kit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H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OR ELECTRONIC GENERATORS, OR IN WHICH THE TONES ARE SYNTHESISED FROM A DATA STORE
    • G10H2230/00General physical, ergonomic or hardware implementation of electrophonic musical tools or instruments, e.g. shape or architecture
    • G10H2230/045Special instrument [spint], i.e. mimicking the ergonomy, shape, sound or other characteristic of a specific acoustic musical instrument category
    • G10H2230/251Spint percussion, i.e. mimicking percussion instruments;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with percussion instrument features; Electrophonic aspects of acoustic percussion instruments, MIDI-like control therefor
    • G10H2230/321Spint cymbal, i.e. mimicking thin center-held gong-like instruments made of copper-based alloys, e.g. ride cymbal, china cymbal, sizzle cymbal, swish cymbal, zill, i.e. finger cymb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 Pressure Sens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垫,包括:被打击体,具有第1被打击部以及与第1被打击部相邻的第2被打击部;第1振动传感器,检测第1被打击部的振动;以及第2振动传感器,检测第2被打击部的振动。电子垫包括介隔于第1被打击部与第2被打击部之间来划分第1被打击部与第2被打击部的划分部,且划分部包括:第1直立部,其是较第1被打击部的上表面及与所述上表面相反的下表面的至少一者突出的部分;第2直立部,其是与第1直立部之间空开规定间隔且较第2被打击部的上表面及与所述上表面相反的下表面的至少一者突出的部分;以及连结部,其使第1直立部与第2直立部之间相连。由此,可使用传感器准确地确定打击位置。

Description

电子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垫。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可使用振动传感器准确地确定打击位置的电子垫。
背景技术
自以前以来,已知有钹垫(cymbalpad)、鼓垫(drumpad)等电子垫。例如,在以下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可通过将片状传感器(sheetsensor)配置于被打击体的整个面来准确地确定打击位置的电子鼓用打击垫。然而,片状传感器的价格高昂。另外,片状传感器为接触传感器,故只能检测有无打击。因此,在利用片状传感器检测演奏者的自然演奏表现方面存在极限。
另一方面,也已知有一种将多个振动传感器配置于被打击体,并利用相邻的振动传感器的输出差(也可为输出比,以下相同)来确定打击位置的电子垫。与片状传感器相比,振动传感器的价格较低。另外,振动传感器也可检测打击强度。因此,振动传感器可更忠实地检测演奏者的自然演奏表现。
然而,在利用振动传感器的输出差来确定打击位置时,存在若所比较的振动传感器的输出差小,则无法准确地确定打击位置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416191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而成。本发明的目的尤其在于提供一种可使用振动传感器来准确地确定打击位置的电子垫。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电子垫具有以下效果。在第1被打击部与第2被打击部之间传递的振动经由介隔于第1被打击部与第2被打击部之间的划分部而传递。划分部包括第1直立部、第2直立部以及连结部。第1直立部是较第1被打击部的上表面及与所述第1被打击部的所述上表面相反的下表面的至少一者突出的部分。第2直立部是与第1直立部之间空开规定间隔且较第2被打击部的上表面及与所述第2被打击部的所述上表面相反的下表面的至少一者突出的部分。连结部是使第1直立部与第2直立部之间相连的部分。因此,当第1被打击部受到打击时,振动自第1被打击部经由第1直立部、连结部、第2直立部而传递至第2被打击部。即,与自第1被打击部直接传递至第2被打击部相比,所述振动是经由第1直立部、连结部、第2直立部而传递至第2被打击部,振动被传递至第2被打击部为止的距离延长。因此,可使振动衰减而传递至第2被打击部。或者,第1直立部自第1被打击部突出且第2直立部自第2被打击部突出。由此,第1被打击部与第2被打击部的尤其是第1直立部与第2直立部突出的部分的刚性高于使第1直立部与第2直立部相连的连结部。即,包含第1直立部的第1被打击部与包含第2直立部的第2被打击部接近经连结部弹性支承的状态。由此,利用连结部使振动衰减。因此,可使第1被打击部的振动衰减而传递至第2被打击部。如上所述,当第1被打击部受到打击时,振动经由划分部而衰减并被传递至第2被打击部。而且,当第2被打击部受到打击时,也与第1被打击部受到打击时相同,振动经由划分部而衰减并被传递至第1被打击部。由此,可增大第1振动传感器的输出(由第1振动传感器检测出的第1被打击部的振动)与第2振动传感器的输出(由第2振动传感器检测出的第2被打击部的振动)的输出差。因此,可使用振动传感器准确地确定打击位置。
而且,第1直立部与第2直立部包含以下形态。第1直立部自第1被打击部的上表面突出,且第2直立部自第2被打击部的上表面突出的形态。第1直立部自第1被打击部的下表面突出,且第2直立部自第2被打击部的下表面突出的形态。第1直立部自第1被打击部的上表面突出,且第2直立部自第2被打击部的下表面突出的形态。第1直立部自第1被打击部的下表面突出,且第2直立部自第2被打击部的上表面突出的形态。第1直立部自第1被打击部的上表面与下表面的两者突出,且第2直立部自第2被打击部的上表面与下表面的任一者、或自两者突出的形态。第2直立部自第2被打击部的上表面与下表面的两者突出,且第1直立部自第1被打击部的上表面与下表面的任一者突出的形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的电子垫,除前述所起的效果外,还具有以下效果。第1直立部与第2直立部是较所述第1被打击部与所述第2被打击部的下表面突出的部分。连结部使第1直立部中较所述第1被打击部的下表面突出的部分的端部与第2直立部中较所述第2被打击部的下表面突出的部分的端部之间相连。由此,在第1被打击部与第2被打击部之间传递的振动一边经由划分部改变方向一边被传递。因此,可利用划分部使所述振动衰减而传递。而且,连结部是使第1直立部的端部与第2直立部的端部之间相连。由此,相较于使第1直立部与第2直立部自当中相连的情况,可延长在第1被打击部与第2被打击部之间振动被传递的距离。另外,可进一步降低连结部的刚性。因此,可更确实地利用连接部使振动衰减。另外,当在第1被打击部的上表面侧及第2被打击部的上表面侧形成击打面时,第1直立部、第2直立部以及连结部位于击打面的相反侧。由此,可防止第1直立部、第2直立部以及连结部妨碍演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的电子垫,除前述所起的效果外,还具有以下效果。第1被打击部与第2被打击部以规定的壁厚形成。第1直立部与第2直立部的至少一者的自击打面的相反面延伸至连结部的内表面为止的长度以大于规定壁厚的长度形成。由此,使振动迂回的距离伸长。另外,可进一步增大第1被打击部及第2被打击部的刚性与包含连结部的划分部的刚性的差别。因此,可进一步增大第1振动传感器与第2振动传感器的输出差,从而可更准确地确定打击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的电子垫,除前述所起的效果外,还具有以下效果。连结部形成为与所述第1被打击部与所述第2被打击部的上表面反向地鼓起的圆弧状。由此,例如与将划分部设为剖面视为V字状相比,可延长在第1被打击部与第2被打击部之间振动所通过的路径,从而可容易地使振动衰减。而且,当将划分部设为剖面视为V字状时,打击第1被打击部或第2被打击部时的应力会集中于V字状的弯折部。与此相对,连结部是如上所述般形成为与上表面反向地鼓起的圆弧状。由此,所述应力被分散。即,可进一步降低连结部的刚性。因此,可更确实地利用连接部使振动衰减。另外,可避免因第1被打击部或第2被打击部受到打击时的应力而第1被打击部或第2被打击部变形或破损。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的电子垫,除前述所起的效果外,还具有以下效果。第1直立部、第2直立部以及连结部的至少一者以上以较第1被打击部与第2被打击部薄的壁厚形成。由此,所述至少一者以上的部分较第1被打击部、第2被打击部更容易挠曲。即,振动容易衰减。因此,可进一步增大第1振动传感器与第2振动传感器的输出差,从而可更准确地确定打击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的电子垫,除前述所起的效果外,还具有以下效果。连结部以较第1直立部与第2直立部的至少一者薄的壁厚形成。由此,连结部较第1被打击部与第2被打击部的至少一者的部分更容易挠曲。即,振动容易衰减。因此,可进一步增大第1振动传感器与第2振动传感器的输出差,从而可更准确地确定打击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的电子垫,除前述所起的效果外,还具有以下效果。划分部与被打击体利用相同的材料一体地构成。也可分别构成划分部与被打击体,并在之后将它们接合。与此相对,划分部是如上所述般与被打击体利用相同的材料一体地构成。由此,可减少电子垫的零件数、组装步骤。另外,可提高电子垫的刚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的电子垫,除前述所起的效果外,还具有以下效果。划分部在俯视时与被打击体形成为同心圆状。由此,可遍及全周而均匀地使沿直径方向传递的振动衰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的电子垫,除前述所起的效果外,还具有以下效果。第1被打击部的上表面与第2被打击部的上表面由盖体覆盖,所述盖体具有较第1被打击部及第2被打击部高的弹性。由此,可减小盖体的上表面受到打击时产生的打击声。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的电子垫,所述被打击体形成为俯视为矩形形状,所述划分部以利用呈十字状交叉的纵框架与横框架来划分所述被打击体的方式形成。
附图说明
图1(a)是第1实施形态的钹垫的仰视图。
图1(b)是图1(a)所示的Ib-Ib剖面线上的钹垫的剖面图。
图2(a)是第2划分框架的放大剖面图。
图2(b)是表示第2划分框架的第1变形例的放大剖面图。
图2(c)是表示第2划分框架的第2变形例的放大剖面图。
图3(a)是表示第2划分框架的第3变形例的放大剖面图。
图3(b)是表示第2划分框架的第4变形例的钹垫的仰视图。
图4(a)是表示钹垫的第1变形例的局部剖面图。
图4(b)是表示钹垫的第2变形例的剖面图。
图5(a)是第2实施形态的鼓垫的俯视图。
图5(b)是图5(a)所示的Vb-Vb剖面线上的鼓垫的剖面图。
图5(c)是图5(a)所示的Vc-Vc剖面线上的鼓垫的剖面图。
图6(a)是表示鼓垫的第1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6(b)是图6(a)所示的VIb-VIb剖面线上的鼓垫的剖面图。
图6(c)是图6(a)所示的VIc-VIc剖面线上的鼓垫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态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a)、图1(b)对第1实施形态的钹垫1进行说明。图1(a)是钹垫1的仰视图。图1(b)是图1(a)所示的Ib-Ib剖面线上的钹垫1的剖面图。
钹垫1利用压电传感器4、压电传感器5、压电传感器6检测被划分成11、12、13这3个部分的各部分11、部分12、部分13的振动。钹垫1尤其可增大相邻的压电传感器4、压电传感器5、压电传感器6的输出差以准确地确定打击位置。而且,压电传感器4、压电传感器5、压电传感器6与未图示的控制器连接。控制器根据相邻的压电传感器4、压电传感器5、压电传感器6的输出差来确定打击位置,并输出与所确定的打击位置对应的乐音。
钹垫1形成为扁平的圆顶形。钹垫1的上表面构成为圆形的击打面。如图1(b)所示,钹垫1被划分为钟(bell)部11、弓(bow)部12以及边缘(edge)部13这3部分。钟部11是钹垫1的中央部分。弓部12是围绕钟部11的部分。边缘部13是围绕弓部12的部分。钟部11与弓部12由第1划分框架22划分。弓部12与边缘部13由第2划分框架24划分。当各部分11、部分12、部分13受到打击时,输出与所打击的部分11、部分12、部分13对应的乐音。
钹垫1包括框架2、盖体3以及钟部传感器4、弓部传感器5、边缘部传感器6。盖体3覆盖框架2的上表面。钟部传感器4、弓部传感器5、边缘部传感器6是分别贴附于框架2的底面的压电传感器。
框架2形成钹垫1的骨架。框架2为扁平的圆顶形,且形成为俯视为圆形。框架2自中心朝向直径方向包括钟部框架21、第1划分框架22、弓部框架23、第2划分框架24以及边缘部框架25各部分。
框架2的各部分由硬质的树脂材料一体成型。框架2也可将各部分分别成型,并在之后的步骤中将它们接合。与此相对,框架2的各部分是如上述般一体成型。由此,可减少框架2的零件数、组装步骤。另外,可提高框架2的刚性。形成框架2的树脂材料可例示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聚酰胺(polyamide,PA)、纤维增强塑料(fiberreinforcedplastic,FRP)等。而且,框架2并不限定于树脂制,也可为青铜、铁、不锈钢等金属制。
钟部框架21是框架2的中央部分。钟部框架21形成钟部11的骨架。在钟部框架21的中央贯通有贯通孔20。在贯通孔20安装着未图示的轴支承构件。钹垫1相对于支承于轴支承构件的轴可摆动地安装。
第1划分框架22是围绕钟部框架21的部分。第1划分框架22与框架2形成为同心圆状,且形成为剖面视为U字状。弓部框架23是围绕第1划分框架22的部分。弓部框架23形成弓部12的骨架。第2划分框架24是围绕弓部框架23的部分。第2划分框架24与框架2形成为同心圆状,且形成为剖面视为U字状。边缘部框架25是围绕第2划分框架24的部分。边缘部框架25形成边缘部13的骨架。
如上所述,钟部框架21与弓部框架23由形成为剖面视为U字状的第1划分框架21划分。因此,在钟部框架21与弓部框架23之间传递的振动经由第1划分框架22而沿剖面形状即U字状迂回传递。即,对在钟部框架21与弓部框架23之间传递的振动而言,相较于在两者之间直接传递的情况,可一边改变方向一边被传递,并且自一者传递至另一者的距离延长。因此,可利用第1划分框架22使所述振动衰减。而且,第1划分框架22与框架2形成为同心圆状。由此,可遍及全周而均匀地使在钟部框架21与弓部框架23之间沿直径方向传递的振动衰减。
另外,弓部框架23与边缘部框架25由形成为剖面视为U字状的第2划分框架24划分。因此,在弓部框架23与边缘部框架25之间传递的振动经由第2划分框架24而沿剖面形状即U字状迂回传递。即,对在弓部框架23与边缘部框架25之间传递的振动而言,相较于在两者之间直接传递的情况,可一边改变方向一边被传递,并且自一者传递至另一者的距离延长。因此,可利用第2划分框架24使所述振动衰减。而且,第2划分框架24与框架2形成为同心圆状。由此,可遍及全周而均匀地使在弓部框架23与边缘部框架25之间沿直径方向传递的振动衰减。
图2(a)是第2划分框架24的放大剖面图。此处,参照图2(a)对第2划分框架24加以详细说明。而且,第1划分框架22是与第2划分框架24同样地构成,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第2划分框架24由第1直立部24a、第2直立部24b以及连结部24c形成为剖面视为U字状。连结部24c使第1直立部24a与第2直立部24b相连。换句话说,第2划分框架24形成有由第1直立部24a、第2直立部24b以及连结部24c所围成的槽24d。
第1直立部24a是自弓部框架23的背面垂下的部分。第2直立部24b是与第1直立部24a之间空开间隔且自边缘部框架25的底面垂下的部分。连结部24c使第1直立部24a的端部与第2直立部24b的端部之间相连。另外,连结部24c是形成为向盖体3的相反侧鼓起的圆弧状的部分。
如上所述,第1直立部24a自弓部框架23突出,且第2直立部24b自边缘部框架25突出。由此,弓部框架23与边缘部框架25的尤其是第1直立部24a与第2直立部24b突出的部分的刚性高于连结部24c。即,包含第1直立部24a的弓部框架23与包含第2直立部24b的边缘部框架25接近经连结部24c弹性支承的状态。由此,利用连结部24c使在弓部框架23与边缘部框架25之间传递的振动衰减。
而且,连结部24c是使第1直立部24a的端部与第2直立部24b的端部之间相连。由此,相较于使第1直立部24a与第2直立部24b自当中相连的情况,可延长在弓部框架23与边缘部框架25之间振动所传递的距离。另外,可进一步使连结部24c的刚性低于弓部框架23及边缘部框架25的刚性。由此,可更确实地利用连接部24c使振动衰减。
而且,也可使第2划分框架24形成为剖面视为V字状。然而,该情况下,打击击打面时的应力会集中于V字状的弯折部。与此相对,第2划分框架24的连结部24c是形成为与击打面反向地鼓起的圆弧状。因此,所述应力被分散。即,可进一步降低连结部24c的刚性。由此,可更确实地利用连接部24c使振动衰减。另外,可避免因打击击打面产生的应力而弓部框架23或边缘部框架25变形或破损。
另外,包含第1直立部24a、第2直立部24b以及连结部24c的第2划分框架24位于击打面的相反侧。由此,可防止第2划分框架24妨碍演奏。
而且,第1直立部24a、第2直立部24b以及连结部24c以大致相同的壁厚d(以下称为“第2划分框架24的壁厚d”)形成。框架2中,弓部框架23与边缘部框架25以大致相同的壁厚D(以下称为“框架2的壁厚D”)形成。此处,第2划分框架24的壁厚d比框架2的壁厚D薄。
因此,第2划分框架24较弓部框架23、边缘部框架25更容易挠曲。由此,在弓部框架23与边缘部框架25之间传递的振动容易经第2划分框架24缓冲。即,可容易地利用第2划分框架24使振动衰减。
第1直立部24a的自弓部框架23的背面至连结部24c的内表面(连结部24c的内表面中最凹处的面)为止的长度为长度t(以下称为“第1直立部24a的高度t”)。此处,所述第1直立部24a的高度t稍长于框架2的壁厚D。而且,第2直立部24b的自边缘部框架25的背面至连结部24c的内表面(连结部24c的内表面中最凹处的面)为止的长度稍短于第1直立部24a的长度t。
槽24d的第1直立部24a的内表面与第2直立部24b的内表面的间隔为宽度w(以下称为“槽24d的宽度w”)。所述槽24d的宽度w是与框架2的壁厚D大致相等的长度。槽24d的自框架2的盖体3侧的开口端至连结部24c的内表面(连结部24c的内表面中最凹处的面)为止的深度为深度h(以下称为“槽24d的深度h”)。所述槽24d的深度h大致等于框架2的壁厚D的2倍长度。
即,在弓部框架23与边缘部框架25之间传递的振动经由第2划分框架24,一边弯折框架2的壁厚D的大约3倍左右的距离一边被传递。由此,可利用第2划分框架24使所述振动衰减而传递。而且,第1直立部24a、第2直立部24b、连结部24c、槽24d的尺寸(长度、壁厚)并不限定于所述尺寸。
回到图1继续进行说明。盖体3自中心朝向直径方向包括圆顶部31、平坦部32以及钩部33。平坦部32围绕圆顶部31。钩部33围绕平坦部32。盖体3由弹性高于框架2的树脂材料构成。因此,可减小打击盖体3时产生的打击声。构成盖体3的材料并不限定于树脂材料,可例示合成橡胶、热塑性弹性体(thermalplasticelastomer,TPE)、聚氯乙烯(polyvinylchloride,PVC)、发泡材料等。
圆顶部31是覆盖钟部框架21的部分。圆顶部31形成为朝向中央上侧鼓起的圆顶状。在圆顶部31的中心贯通有通过钟部框架21的贯通孔20的贯通孔30。在贯通孔30插入有轴支承构件。平坦部32是覆盖弓部框架23与边缘部框架25的部分。平坦部32以大致均匀的厚度(壁厚)平坦地形成。钩部33是自平坦部32的端部向框架2侧弯折的部分。盖体3通过将钩部33卡挂于框架2的边缘而压接于框架2。
钟部传感器4、弓部传感器5以及边缘部传感器6均包括利用压电元件对振动进行电性检测的压电传感器。与片状传感器相比,压电传感器也可检测打击强度。由此,压电传感器使得容易输出与演奏者的演奏表现相对应的自然的乐音。另外,压电传感器的价格低,故可抑制零件成本。
钟部传感器4贴附于钟部框架21的背面以检测钟部框架21的振动。弓部传感器5贴附于弓部框架23的背面以检测弓部框架23的振动。边缘部传感器6贴附于边缘部框架25的背面以检测边缘部框架25的振动。而且,钟部传感器4、弓部传感器5、边缘部传感器6与未图示的控制器连接。控制器根据相邻的压电传感器的输出差来确定打击位置,并输出与所述所确定的打击位置对应的乐音。
根据所述钹垫1可准确地确定打击位置。例如,当边缘部13(边缘部13所含有的盖体3的上表面)受到打击时,振动自边缘部框架25经由第2划分框架24传递至弓部框架23。利用第2划分框架24使自边缘部框架25传递至弓部框架23的振动衰减而传递。因此,可增大边缘部传感器6的输出(由边缘部传感器6检测出的边缘部框架25的振动)与弓部传感器5的输出(由弓部传感器5检测出的弓部框架23的振动)的输出差。因此,可使用边缘部传感器6、弓部传感器5准确地确定打击位置。
同样地,当钟部11受到打击时,振动自钟部框架21经由第1划分框架22传递至弓部框架23。利用第1划分框架22使自钟部框架21传递至弓部框架23的振动衰减而传递。因此,可增大钟部传感器4的输出(由钟部传感器4检测出的钟部框架21的振动)与弓部传感器5的输出(由弓部传感器5检测出的弓部框架23的振动)的输出差。因此,可使用钟部传感器4、弓部传感器5准确地确定打击位置。
而且,当弓部12受到打击时,只要将钟部传感器4的输出或边缘部传感器6的输出与弓部传感器5的输出加以比较即可。
接着,参照图2(b)、图2(c)以及图3(a)、图3(b)对第2划分框架24的变形例进行说明。而且,以下所说明的第2划分框架24的变形例也可适用于第1划分框架22。
图2(b)是表示第2划分框架24的第1变形例的放大剖面图。第1变形例的第2划分框架26尤其是对图2(a)所示的第2划分框架24的连接部24c进行了变形。
第1变形例的第2划分框架26的连结部26c连结了第1直立部26a的盖体3侧的端部与第2直立部26b的盖体3侧的端部之间。连结部26c的内表面向盖体3侧弯曲而形成为圆弧状。另外,连结部26c的壁厚形成为薄于框架2的壁厚。
即,第1直立部26a自弓部框架23突出,且第2直立部26b自边缘部框架25突出。由此,弓部框架23与边缘部框架25的尤其是第1直立部26a与第2直立部26b突出的部分的刚性高于使第1直立部26a与第2直立部26b相连的连结部26c。即,包含第1直立部26a的弓部框架23与包含第2直立部26b的边缘部框架25接近经连结部26c弹性支承的状态。因此,利用第2划分框架26的连结部26c使在弓部框架23与边缘部框架25之间传递的振动衰减而传递。
并且,连结部26c的壁厚比框架2的壁厚薄。由此,连结部26c较框架2更容易挠曲。因此,振动经连结部26c缓冲、衰减而传递。由此,可增大边缘部传感器6的输出与弓部传感器5的输出的输出差。因此,可使用边缘部传感器6、弓部传感器5准确地确定打击位置。
而且,连结部26c的盖体3侧的面是在弓部框架23的盖体3侧的面与边缘部框架25的盖体3侧的面之间连续且平坦地形成。因此,可减轻下述情况时的不谐调感,即,如图2(a)所示的第2划分框架24般,在弓部框架23与边缘部框架25之间形成有空间且所述空间部分隔着盖体3受到打击的情况。
图2(c)是第2变形例的第2划分框架27的放大剖面图。第2变形例的第2划分框架27尤其减小了图2(a)所示的第2划分框架24的连结部24c的壁厚。即,第2变形例的第2划分框架27的连结部27c的壁厚d2形成为比第1直立部27a、第2直立部27b的壁厚d1薄。因此,第2划分框架27的连结部27c较图2(a)所示的第2划分框架24的连结部24c更容易挠曲。即,可提高振动的衰减效果。
而且,连结部27c在剖面视时形成为直线状。在该情况下,相较于使第1直立部27a的端部与第2直立部27b的端部直接相连而将第2划分框架27形成为剖面视为V字状的情况,也可降低连结部27c的刚性。当将第2划分框架27形成为剖面视为V字状时,打击击打面时的应力会集中于V字状的这1个弯折部。与此相对,如上所述,在第2划分框架27形成有2个弯折部。其中1个是作为第1直立部27a的端部与连结部27c的端部的连结部分的弯折部。而且,另外1个是作为第2直立部27b的端部与连结部27c的端部的连结部分的弯折部。因此,打击击打面时的应力分散于所述2个弯折部。由此,可更确实地利用连结部27c使振动衰减。另外,可避免因打击击打面产生的应力而弓部框架23或边缘部框架25变形或破损。
图3(a)是第3变形例的第2划分框架28的放大剖面图。第3变形例的第2划分框架28与图2(a)所示的第2划分框架24相反地形成为剖面视为倒U字状。第2划分框架28的第1直立部28a与第2直立部28b较框架2的上表面(框架2的盖体3侧的面)向上方延伸。连结部28c是使较框架2的上表面位于更上方的第1直立部28a的端部与第2直立部28b的端部相连。
对第2划分框架28而言,只有在边缘部框架25与弓部框架23之间传递的振动的路径(方向)与图2(a)所示的第2划分框架24不同。由此,第2划分框架28也可与图2(a)所示的第2划分框架24同样地使在边缘部框架25与弓部框架23之间传递的振动衰减。
而且,如上所述,第2划分框架28较框架2的上表面(框架2的盖体3侧的面)向上方突出。由此,覆盖第2划分框架28的盖体3的厚度比图2(a)所示的盖体3的厚度厚。而且,第2划分框架28由盖体3覆盖。由此,因盖体3而第2划分框架28的振动受到限制,有可能减轻第2划分框架28的振动衰减效果。该情况下,在第2划分框架28与盖体3之间设置少许间隙即可。
图3(b)是设置有第4变形例的第2划分框架29的钹垫1的仰视图。第4变形例的第2划分框架29的直径大于图1(a)所示的第2划分框架24。另外,在第2划分框架29当中设置有避开边缘部传感器6的回避部29a。
与图1(a)所示的钹垫1相比,图3(b)所示的钹垫1的弓部框架23宽,边缘部框架25窄。因此,若使用与图1(a)所示的边缘部传感6相同大小的边缘部传感器6,则第2划分框架29与边缘部传感器6重合。因此,在第2划分框架29当中设置有避开边缘部传感器6的回避部29a。
第2划分框架29未与框架2形成为同心圆状,但对弓部框架23与边缘部框架25进行了划分。因此,第2划分框架29也可与图1(a)所示的第2划分框架24同样地使在弓部框架23与边缘部框架25之间传递的振动衰减而传递。即,图1(a)所示的第2划分框架24无需与框架2形成为同心圆状。第2划分框架24只要对至少2个打击部分进行划分即可。
接着,参照图4(a)、图4(b)对钹垫1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4(a)是第1变形例的钹垫50的局部剖面图。第1变形例的钹垫50尤其是自图1(a)所示的钹垫1中拆除了第1划分框架22,并对钟部传感器4的安装位置进行了变形。
在第1变形例的钹垫50中,在盖体3的圆顶部31的内部形成有空间40。在圆顶部31的内表面贴附有钢板41。钟部传感器4贴附于钢板41以检测钢板41的振动。由此,第1变形例的钹垫50可使由钟部传感器4检测振动的钢板41与由弓部传感器5检测振动的弓部框架23分离。由此,可增大钟部传感器4的输出与弓部传感器5的输出的输出差。因此,即便不具有相当于第1划分框架22的构成,也可使用钟部传感器4、弓部传感器5准确地确定打击位置。
图4(b)是第2变形例的钹垫60的剖面图。第2变形例的钹垫60是不具有金属制的且覆盖框架2的盖体的类型。而且,框架2的上表面构成为击打面。第2变形例的钹垫60包括框架2、弓部传感器5以及边缘部传感器6。弓部传感器5与边缘部传感器6贴附于框架2的底面。
框架2为扁平的圆顶形,且在俯视时形成为圆形。框架2包括轴插入孔61、弓部框架62、第2划分框架63以及边缘部框架64。轴插入孔61贯通框架2的中心。弓部框架62围绕轴插入孔61。第2划分框架63围绕弓部框架62。边缘部框架64围绕第2划分框架63。即,钹垫60由第2划分框架63而划分成2个部分。第2划分框架63相当于所述钹垫1的第2划分框架24。因此,钹垫60可利用第2划分框架63使在弓部框架62与边缘部框架64之间传递的振动衰减。因此,可使用边缘部传感器6、弓部传感器5准确地确定打击位置。即,钹垫并不限定于有无盖体,只要所划分的部分仍为2个以上即可。
接着,参照图5(a)~图5(c)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即鼓垫进行说明。图5(a)是鼓垫70的俯视图。图5(b)是图5(a)的Vb-Vb剖面线上的鼓垫70的剖面图。图5(c)是图5(a)的Vc-Vc剖面线上的鼓垫70的剖面图。
鼓垫70被划分成71、72、73、74这4部分。利用压电传感器110、压电传感器120、压电传感器130、压电传感器140检测各部分71、部分72、部分73、部分74的振动。尤其可增大相邻的压电传感器110、压电传感器120、压电传感器130、压电传感器140的输出差以准确地确定打击位置。而且,压电传感器110、压电传感器120、压电传感器130、压电传感器140与未图示的控制器连接。控制器根据相邻的压电传感器的输出差来确定打击位置,并输出与所确定的打击位置对应的乐音。
鼓垫70形成为扁平的箱形。鼓垫70的上表面构成为矩形形状的击打面。形成鼓垫70的击打面骨架的矩形形状的框架90由纵框架91与横框架92而划分成4部分。纵框架91将长边方向(图5(a)的左右方向)2等分。横框架92将短边方向(图5(b)的上下方向)2等分。
鼓垫70以纵框架91与横框架92为界而被划分成第1垫部71、第2垫部72、第3垫部73以及第4垫部74这4部分。当各垫部71、垫部72、垫部73、垫部74受到打击时,输出与所打击的各垫部71、垫部72、垫部73、垫部74对应的乐音。
鼓垫70中,纵框架91与横框架92相当于第1实施形态的钹垫1(参照图1(a)、图1(b))的第1划分框架22与第2划分框架24。即,鼓垫70可利用纵框架91与横框架92使在相邻的各垫部间传递的振动衰减。
鼓垫70包括框体80、框架90、盖体100以及第1传感器110、第2传感器120、第3传感器130、第4传感器140。框体80的上表面开口。框架90覆盖框体80的开口面。盖体100覆盖框架90。第1传感器110、第2传感器120、第3传感器130、第4传感器140是贴附于框架90的背面的压电传感器。
框体80对覆盖盖体100的框架90进行支承。框体80形成为中空箱形。框体80包括底壁81、侧壁82以及凸缘83。侧壁82自底壁81的外缘延伸。凸缘83自侧壁82的上端向外侧弯折。在凸缘83的上表面突出设置有突起84。在突起84嵌入盖体100的凹槽102b。
框架90在俯视时形成为矩形形状。框架90由呈十字状交叉的纵框架91与横框架92而划分成4个框架(第1框架93、第2框架94、第3框架95、第4框架96)。
纵框架91形成为剖面视为U字状。纵框架91以与横框架92交叉的部分为界,包括第1纵框架91a(图5(a)的上侧)以及第2纵框架91b(图5(b)的下侧)。第1纵框架91a介隔于第1框架93与第4框架96之间,并使在两者之间传递的振动衰减。第2纵框架91b介隔于第2框架94与第3框架95之间,并使在两者之间传递的振动衰减。
横框架92形成为剖面视为U字状。横框架92以与纵框架91交叉的部分为界,包括第1横框架92a(图5(a)的左侧)以及第2横框架92b(图5(a)的右侧)。第1横框架92a介隔于第1框架93与第2框架94之间,并使在两者之间传递的振动衰减。第2横框架92b介隔于第3框架95与第4框架96之间,并使在两者之间传递的振动衰减。
而且,纵框架91与横框架92相当于第1实施形态的钹垫1(参照图1(a)、图1(b))的第1划分框架22与第2划分框架24。纵框架91及横框架92与第1划分框架22、第2划分框架24同样地构成,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盖体100包括本体部101与钩部102。钩部102与本体部101的外缘相连地设置。盖体100由弹性高于框架2的树脂材料构成。由此,可减小打击击打面时的打击声。
本体部101是覆盖框架90的上表面的部分。本体部101为板状,且在俯视时形成为矩形形状。在本体部101的与纵框架91重叠的位置形成有纵槽101a。另外,在本体部101的与横框架92重叠的位置形成有横槽101b。演奏者可根据纵槽101a与横槽101b来辨认第1垫部71、第2垫部72、第3垫部73以及第4垫部74的位置。
钩部102是自本体部101的外缘垂下并向内侧弯折的部分。框架90被夹入本体部101与钩部102之间而压接于盖体100。在钩部102的与框体80的凸缘83相对向的面凹入地设置有凹槽102b。在凹槽102b嵌入自凸缘83突出的突起84。由此,框架90经由盖体100而固定于框体80。
第1传感器110、第2传感器120、第3传感器130、第4传感器140均为压电传感器。第1传感器110贴附于第1框架93的背面中央以检测第1框架93的振动。第2传感器120贴附于第2框架94的背面中央以检测第2框架94的振动。第3传感器130贴附于第3框架95的背面中央以检测第3框架95的振动。第4传感器140贴附于第4框架96的背面中央以检测第4框架96的振动。
根据所述鼓垫70可准确地确定打击位置。例如,当第1垫部71(第1垫部71所含有的盖体100的上表面)受到打击时,利用第1横框架92a使自第1框架93传递至第2框架94的振动衰减。因此,可增大第1传感器110的输出(由第1传感器110检测出的第1框架93的振动)与第2传感器120的输出(由第2传感器120检测出的第2框架94的振动)的输出差。因此,可使用第1传感器110、第2传感器120准确地确定打击位置。
而且,在所述例子中,对比较第1传感器110的输出与第2传感器120的输出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作为比较对象的传感器只要是安装于相邻的垫的传感器即可。即,在所述例子中,也可比较第1传感器110的输出与第4传感器140的输出。
接着,参照图6(a)~图6(c)对作为所述鼓垫70的变形例的鼓垫150进行说明。图6(a)是鼓垫150的俯视图。图6(b)是图6(a)的VIb-VIb剖面线上的鼓垫150的剖面图。图6(c)是图6(a)的VIc-VIc剖面线上的鼓垫150的剖面图。而且,针对与鼓垫70共通的构成附上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鼓垫150相对于所述鼓垫70而设置了外缘框架97。外缘框架97使传递至框架90的外缘的振动衰减。外缘框架97是框架90的一部分。在比框架90的外缘稍靠内侧,外缘框架97沿框架90的外缘设置于框架90的全周。外缘框架97与纵框架91、横框架92同样地,形成为在剖面视时为U字状。
因此,在击打面受到打击时,利用外缘框架97使朝向框架90的外缘传递的振动衰减而传递。因此,可防止因框架90的外缘振动导致夹持框架90外缘的盖体100的钩部102松动而框架90自盖体100脱落。而且,可抑制因盖体100的钩部102松动而突起84自凹槽102b脱落。可抑制第1传感器至第4传感器110~140误检测到自框架90的外缘相反地传递而来的振动。自框架90的外缘传递而来的振动例如是因框体80受到打击而传递的振动、或经由保持框体80的未图示的支架而传递的振动等。
以上,基于实施形态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可容易地推断出:本发明并不受所述实施形态的任何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改良变更。
关于第1实施形态的钹垫1,对将钟部框架21、第1划分框架22、弓部框架23、第2划分框架24、边缘部框架25一体成型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关于第2实施形态的鼓垫70,对将纵框架91、横框架92、第1框架~第4框架93~96一体成型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关于第1实施形态的钹垫1,也可利用较钟部框架21、弓部框架23、边缘部框架25更富有弹性的材料成型第1划分框架22与第2划分框架24,并在之后将各部分接合。该情况下,可利用第1划分框架22与第2划分框架24的弹性更有效率地使振动衰减。关于第2实施形态的鼓垫70也相同。
而且,在第1实施形态的钹垫1中,关于第2划分框架24说明了多种变形例,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将第2划分框架24形成为剖面视为W字状、N字状、S字状、波浪状。该情况下,可改变在相邻的打击区域间传递的振动的方向并且延长其路径,从而也可使振动衰减。
而且,在图2(a)所示的第2划分框架24中,也可使第1直立部24a与第2直立部24b的至少一者自框架2的盖体3侧的面向盖体3侧突出。相反地,在图3(a)所示的第2划分框架28中,也可使第1直立部28a与第2直立部28b的至少一者自框架2的背面向盖体3侧的相反侧突出。该情况下,可更有效率地使振动衰减。
而且,所述实施形态所说明的第2划分框架24的变形也可适用于第1划分框架22。另外,第2划分框架24的变形也可适用于第2实施形态的鼓垫70所包含的纵框架91、横框架92。另外,在第2实施形态的鼓垫70中,对盖体100覆盖框架9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也可如图4(b)所示的第2变形例的钹垫60般不具有盖体100。
而且,关于第1实施形态的钹垫1,对在划分成钟部11、弓部12、边缘部13这3部分的各部分各设置1个压电传感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关于第2实施形态的鼓垫70,对在划分成第1垫部~第4垫部71、72、73、74这4部分的各部分各设置1个压电传感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并不限定于此。也可在各部分设置2个以上的压电传感器。该情况下,可更准确地确定各部分中的打击位置。
而且,关于第1实施形态的钹垫1,对利用第1划分框架22与第2划分框架24将框架2划分成3部分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关于第2实施形态的鼓垫70,对利用纵框架91与横框架92将框架90划分成第1框架~第4框架93~96这4部分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并不限定于此。即,框架2只要是由相当于第1划分框架22、第2划分框架24的构成划分成2个以上的部分即可。而且,框架90只要是由相当于纵框架91、横框架92的构成划分成2个以上的部分即可。该情况下,也可使在相邻的部分间传递的振动衰减。
而且,第1划分框架22、第2划分框架24或者纵框架91、横框架92只要可增大相邻的压电传感器的输出差,则并非必须连续地形成。例如,第1划分框架22、第2划分框架24中或者纵框架91、横框架92中也可具有自当中中断的部分。
而且,在所述第1实施形态、第2实施形态中,对比较设置于相邻2个部分的压电传感器的输出差别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并不限定于此。也可比较至少2个以上的压电传感器的输出差别。即,在第1实施形态中,也可比较钟部传感器4、弓部传感器5以及边缘部传感器6这3个传感器的输出差别。而且,在第2实施形态中,也可比较第1传感器~第4传感器110~140中的3个、或全部4个传感器的输出差别。该情况下,可更准确地确定打击位置。
另外,在所述第1实施形态、第2实施形态中,对使用压电传感器(钟部传感器4、弓部传感器5、边缘部传感器6、第1传感器~第4传感器110~140)检测钹垫、鼓垫的振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即,对利用接触传感器检测振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检测所述振动的传感器也可为感应式接近传感器、静电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等接近传感器(非接触传感器)。当使用所述接近传感器(非接触传感器)时,尤其可使响应速度更为快速。

Claims (10)

1.一种电子垫,其特征在于包括:被打击体,具有第1被打击部以及与所述第1被打击部相邻的第2被打击部;第1振动传感器,检测所述第1被打击部的振动;以及第2振动传感器,检测所述第2被打击部的振动,其中
所述电子垫包括划分部,所述划分部介隔于所述第1被打击部与所述第2被打击部之间来划分所述第1被打击部与所述第2被打击部,
且所述划分部包括:
第1直立部,其是较所述第1被打击部的上表面及与所述第1被打击部的所述上表面相反的下表面的至少一者突出的部分;
第2直立部,其是与所述第1直立部之间空开规定间隔且较所述第2被打击部的上表面及与所述第2被打击部的所述上表面相反的下表面的至少一者突出的部分;以及
连结部,其使所述第1直立部与所述第2直立部之间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直立部与所述第2直立部是较所述第1被打击部与所述第2被打击部的所述下表面突出的部分,且
所述连结部是使所述第1直立部中较所述第1被打击部的所述下表面突出的部分的端部与所述第2直立部中较所述第2被打击部的所述下表面突出的部分的端部之间相连而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被打击部与所述第2被打击部以规定的壁厚形成,
所述第1直立部与所述第2直立部的至少一者的自所述下表面延伸至所述连结部的内表面的长度以大于所述规定壁厚的长度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部形成为与所述第1被打击部与所述第2被打击部的所述上表面反向地鼓起的圆弧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被打击部与所述第2被打击部以规定的壁厚形成,
所述第1直立部、所述第2直立部以及所述连结部的至少一者以上以薄于所述规定壁厚的壁厚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部以较所述第1直立部与所述第2直立部的至少一者薄的壁厚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划分部与所述被打击体利用相同的材料一体地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打击体形成为俯视为圆形形状,
所述划分部与所述被打击体形成为同心圆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垫,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具有较所述第1被打击部及所述第2被打击部高的弹性,且覆盖所述第1被打击部的上表面与所述第2被打击部的上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打击体形成为俯视为矩形形状,
所述划分部以利用呈十字状交叉的纵框架与横框架来划分所述被打击体的方式形成。
CN201510341600.9A 2014-07-16 2015-06-18 电子垫 Pending CN10532151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46332A JP2016024238A (ja) 2014-07-16 2014-07-16 電子パッド
JP2014-146332 2014-07-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21511A true CN105321511A (zh) 2016-02-10

Family

ID=53525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41600.9A Pending CN105321511A (zh) 2014-07-16 2015-06-18 电子垫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336759B2 (zh)
EP (1) EP2975608A3 (zh)
JP (1) JP2016024238A (zh)
CN (1) CN10532151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86815A (zh) * 2019-10-29 2020-01-14 湖南苏可尼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鼓的敲击强度检测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24238A (ja) * 2014-07-16 2016-02-08 ローランド株式会社 電子パッド
GB2548321B (en) * 2016-01-26 2019-10-09 Melville Wernick William Percussion instrument and signal processor
JP2017146461A (ja) * 2016-02-17 2017-08-24 ローランド株式会社 電子打楽器
CN109661703B (zh) * 2016-09-05 2023-05-02 罗兰株式会社 电子打击乐器及其发音控制方法
JP6283137B1 (ja) * 2017-05-16 2018-02-21 Atv株式会社 電子ドラム
EP3428912B1 (de) * 2017-07-14 2024-05-15 GEWA Music GmbH Elektrische beckenvorrichtung
US10620020B2 (en) * 2017-12-14 2020-04-14 Yamaha Corporation Sensor unit that detects a strike
JP2019113787A (ja) * 2017-12-26 2019-07-11 ローランド株式会社 シンバル用減音具
US10901560B2 (en) * 2018-01-08 2021-01-26 Kids2, Inc. Children's toys with capacitive touch interactivity
JP7467970B2 (ja) * 2020-02-14 2024-04-16 ヤマハ株式会社 打撃検出装置及び打楽器
EP4207181A4 (en) * 2020-08-26 2023-10-25 Roland Corporation ELECTRONIC STRIKE INSTRUMENT AND HIT DETECTION METHOD
RU2750579C1 (ru) * 2020-11-27 2021-06-29 Илья Юрьевич Мудренов МИДИ-контроллер ударного музыкального инструмента
WO2022255052A1 (ja) * 2021-06-03 2022-12-08 ヤマハ株式会社 打楽器システム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7245574U (de) * 1972-12-13 1973-03-15 Bosch R Gmbh Batteriebetriebenes elektronisches Kleingerät, beispielsweise Handsprechfunkgerät
US4479412A (en) * 1981-12-30 1984-10-30 Mattel, Inc. Multiple drum pad isolation
WO1992010004A1 (en) * 1990-11-30 1992-06-11 Motorola, Inc. Battery housing assembly with integral limited travel guide rails
JPH07295561A (ja) * 1994-04-28 1995-11-10 Korugu:Kk 電子ドラム
JPH07311577A (ja) * 1994-05-17 1995-11-28 Korugu:Kk 電子打楽器
EP0855698A1 (en) * 1997-01-23 1998-07-29 Yamaha Corporation Electronic cymbal instrument
CN101882437A (zh) * 2009-05-08 2010-11-10 雅马哈株式会社 打击检测设备
CN202258288U (zh) * 2011-09-09 2012-05-30 得理乐器(珠海)有限公司 新型电子钹镲
EP2620998A1 (en) * 2012-01-26 2013-07-31 Casio Computer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battery storage section and its mechanism to close it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15706A (en) * 1989-03-03 1992-05-26 Aluisi Alan L Ergonomic drum assembly
US5042356A (en) * 1989-07-06 1991-08-27 Karch Jeffrey M Kit for converting a conventional drum into an electronically triggered drum
JP2523991Y2 (ja) * 1989-10-27 1997-01-29 ローランド株式会社 電子打楽器
JP2876491B2 (ja) 1990-10-25 1999-03-31 コニカ株式会社 小型のズームレンズ
JP3024576B2 (ja) * 1996-12-06 2000-03-21 ヤマハ株式会社 電子打楽器
JP3679317B2 (ja) * 2000-08-22 2005-08-03 ローランド株式会社 電子シンバル
US6632989B2 (en) * 2000-08-22 2003-10-14 Roland Corporation Electronic pad with vibration isolation features
ATE324651T1 (de) 2000-08-28 2006-05-15 Paiste Ag Zur erzielung anderer klangeigenschaften bearbeitete cymbal
US6586666B2 (en) * 2000-11-29 2003-07-01 Yamaha Corporation Electronic musical instrument
JP2002196753A (ja) * 2000-12-27 2002-07-12 Roland Corp 電子パッド
JP4161914B2 (ja) 2004-02-20 2008-10-08 ヤマハ株式会社 電子ドラム用打撃パッド及び電子ドラム
JP4179249B2 (ja) * 2004-09-03 2008-11-12 ヤマハ株式会社 打楽器用ヘッド
US20080105104A1 (en) 2006-11-06 2008-05-08 John Stannard Slotted percussion instruments
EP2092512B1 (en) * 2007-10-26 2011-06-01 Brian R. Copeland An apparatus for percussive harmonic musical synthesis utilizing midi technology (aphams)
JP5136041B2 (ja) 2007-12-13 2013-02-06 ヤマハ株式会社 電子パッド
US8461445B2 (en) * 2008-09-12 2013-06-11 Yamaha Corporation Electronic percussion instrument having groupable playing pads
JP5163383B2 (ja) * 2008-09-12 2013-03-13 ヤマハ株式会社 電子打楽器
WO2012015964A2 (en) * 2010-07-27 2012-02-02 Pure Imagination Llc Simulated percussion instrument
US8742244B2 (en) * 2011-08-31 2014-06-03 Inmusic Brands, Inc. Electronic hi-hat cymbal controller
JP2013088780A (ja) * 2011-10-21 2013-05-13 Roland Corp 発光制御装置
JP2014089369A (ja) 2012-10-31 2014-05-15 Roland Corp シンバル
US20140260916A1 (en) * 2013-03-16 2014-09-18 Samuel James Oppel Electronic percussion device for determining separate right and left hand actions
JP2015121728A (ja) * 2013-12-25 2015-07-02 ローランド株式会社 電子シンバル
JP2016024238A (ja) * 2014-07-16 2016-02-08 ローランド株式会社 電子パッド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7245574U (de) * 1972-12-13 1973-03-15 Bosch R Gmbh Batteriebetriebenes elektronisches Kleingerät, beispielsweise Handsprechfunkgerät
US4479412A (en) * 1981-12-30 1984-10-30 Mattel, Inc. Multiple drum pad isolation
WO1992010004A1 (en) * 1990-11-30 1992-06-11 Motorola, Inc. Battery housing assembly with integral limited travel guide rails
JPH07295561A (ja) * 1994-04-28 1995-11-10 Korugu:Kk 電子ドラム
JPH07311577A (ja) * 1994-05-17 1995-11-28 Korugu:Kk 電子打楽器
EP0855698A1 (en) * 1997-01-23 1998-07-29 Yamaha Corporation Electronic cymbal instrument
CN101882437A (zh) * 2009-05-08 2010-11-10 雅马哈株式会社 打击检测设备
CN202258288U (zh) * 2011-09-09 2012-05-30 得理乐器(珠海)有限公司 新型电子钹镲
EP2620998A1 (en) * 2012-01-26 2013-07-31 Casio Computer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battery storage section and its mechanism to close it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86815A (zh) * 2019-10-29 2020-01-14 湖南苏可尼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鼓的敲击强度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75608A3 (en) 2016-03-16
JP2016024238A (ja) 2016-02-08
US20160019873A1 (en) 2016-01-21
EP2975608A2 (en) 2016-01-20
US9336759B2 (en) 2016-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21511A (zh) 电子垫
CN204046799U (zh) 一种具有弹肋的悬边和鼓纸
CN102980621B (zh) 科里奥利质量流量测量仪
CN103871396B (zh) 棒状电子打击乐器
CN102665940B (zh) 超声波振动装置
JP4222416B2 (ja) 超音波センサ
CN104050957B (zh) 电子打击乐器
CN104751831A (zh) 电子钹
EP3306605B1 (en) Reed for mouthpiece of wind instrument
CN104103261A (zh) 电子钹和钹边传感器组件
CN209390316U (zh) 发声器件
CN103065613A (zh) 外架式电子爵士鼓
CN109996159A (zh) 电声换能器
TWI643182B (zh) 具有蜘蛛網狀感測器之電子鼓及鈸
JP5130819B2 (ja) 電子打楽器用の打撃検出装置
CN203776649U (zh) 煮饭器
CN105185360A (zh) 打击垫
JP2017070120A (ja) リブ構造及び位置検出装置
JP5716150B2 (ja) リン
KR20190021748A (ko) 스마트 타격 감지 장치
CN107435212A (zh) 一种壁挂式衣物处理装置
CN217624188U (zh) 包装设备用灌装通道
KR101999648B1 (ko) 관악기용 마우스피스
JP2021027457A (ja) マイクロホン
EP3441729A1 (en) Load determination device and corresponding manufacturing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