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19886A -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19886A
CN105319886A CN201510271126.7A CN201510271126A CN105319886A CN 105319886 A CN105319886 A CN 105319886A CN 201510271126 A CN201510271126 A CN 201510271126A CN 105319886 A CN105319886 A CN 1053198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toner layer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image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7112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19886B (zh
Inventor
斋藤裕行
高谷俊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3198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198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198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198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heating, cleaning, coating with a transfer ag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88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py material, e.g. postcards, large copies, multi-layered materials, coloured sheet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443Copy medium
    • G03G2215/00451Paper
    • G03G2215/00464Non-standard forma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能够更可靠地防止从纸张的端部露出的异物附着于转印部的部件。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能够担载图像的像担载体(173)、纸张输送部(160)、异物检测部(175、200)、以及调色剂层形成部(130、170、200)。纸张输送部(160)对像担载体(173)输送纸张P。异物检测部(175、200)对从纸张P的端部PE露出的异物进行检测。调色剂层形成部(130、170、200)根据由异物检测部(175、200)检测出的上述异物的位置在像担载体(173)的表面形成调色剂层TL。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正在开发一种不光一般经常使用的A4尺寸、B5尺寸等纸张,也能够与卷成卷筒状的长条纸张(例如卷对卷纸)、可作为所谓的密封部件粘贴的标签纸张等各种种类的纸张对应的图像形成装置。
在使用这种特殊的纸张利用图像形成装置打印图像时,有时从纸张的端部露出纸张的材料。例如在包括糊等粘合剂的标签纸张打印图像时有可能从纸张的端部露出粘合剂,转移到中间转印带而附着。另外,在标签纸张为长条的情况下,由于包括粘合层的部分较长,所以粘合剂转移到中间转印带而附着的可能性提高了。
另外,例如在卷对卷纸等的长条的纸张被裁断时,也有时在纸张的端部附着裁断屑。这样的附着在纸张的端部的裁断屑有可能剥落而附着于中间转印带。
若这些粘合剂、裁断屑等转移到中间转印带而附着,则有可能例如1次转印部或者2次转印部、附带于它们的清洁装置异常磨损,或在转印调色剂图像时产生不良。
与此相关,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目的在于在采用直接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对于包含粘合剂的标签纸张防止粘合剂对感光体的附着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供给与调色剂相反极性的外添加剂,使不附着于调色剂表面而游离的该外添加剂附着于感光体的非图像区域来进行显影,使纸张与感光体之间夹杂该外添加剂,从而防止粘合剂附着于感光体。
然而,由于不附着在调色剂表面而游离的外添加剂粒子的量较少,所以该外添加剂粒子附着在感光体的非图像区域的量也较少。结果存在防止粘合剂附着于感光体的效果较小这种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268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可靠地防止从纸张的端部露出的异物附着于转印部的部件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来实现。
(1)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像担载体,其能够担载图像;纸张输送部,其对所述像担载体输送纸张;异物检测部,其对从所述纸张的端部露出的异物进行检测;以及调色剂层形成部,其根据由所述异物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异物的位置来在所述像担载体的表面形成调色剂层。
(2)上述(1)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转印部,该转印部相对于形成有所述图像以及所述调色剂层的所述像担载体,将所述纸张一边压接一边进行输送来在所述纸张上转印所述图像。
(3)上述(2)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与从对最下游的所述像担载体的图像写入位置至所述转印部的夹持部为止的距离相比,从所述异物检测部至所述夹持部为止的距离长。
(4)上述(3)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异物检测部获取包括从所述纸张的端部露出的异物的宽度、长度以及量中的至少一个的信息,所述调色剂层形成部对所述信息进行解析,来决定形成的调色剂层的宽度、长度以及厚度中的至少一个。
(5)上述(1)~(4)中的任意一个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异物检测部具备光学传感器,对从所述纸张的端部露出的异物进行光学检测。
(6)上述(1)~(4)中的任意一个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异物检测部具备旋转体,所述旋转体沿着被输送的所述纸张的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设置,所述异物检测部基于所述旋转体的转速来检测从所述纸张的端部露出的异物。
(7)上述(1)~(4)中的任意一个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色剂层形成部从所述像担载体的表面中的与所述纸张的端部对应的位置在所述纸张的外侧形成规定宽度的调色剂层。
(8)上述(1)~(4)中的任意一个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色剂层形成部跨过所述像担载体的表面中的与所述纸张的端部对应的位置从内侧至外侧形成调色剂层。
(9)上述(7)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调色剂层形成部形成单层的调色剂层或者层叠的多个调色剂层。
(10)上述(7)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距离所述像担载体的表面中的与所述纸张的端部对应的位置越近,所述调色剂层形成部越多地形成调色剂的层叠数。
(11)上述(1)~(4)中的任意一个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色剂层形成部使用消耗量较少的颜色的调色剂来形成所述调色剂层。
(12)上述(1)~(4)中的任意一个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像担载体是中间转印带。
(13)上述(1)~(4)中的任意一个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像担载体是感光鼓。
(14)上述(1)~(4)中的任意一个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纸张包括粘合层。
(15)图像形成方法具有对担载图像的像担载体输送纸张,并且对从所述纸张的端部露出的异物进行检测的步骤;以及根据检测出的所述异物的位置在所述像担载体的表面形成调色剂层的步骤。
(16)上述(15)所记载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相对于所述像担载体,将所述纸张一边压接一边进行输送来在所述纸张上转印所述图像的步骤。
(17)上述(15)所记载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检测所述异物的步骤中,对从所述纸张的端部露出的异物进行光学检测。
(18)上述(15)所记载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检测所述异物的步骤中,基于沿着被输送的所述纸张的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所设置的旋转体的转速来检测从所述纸张的端部露出的异物。
(19)上述(15)所记载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调色剂层的步骤中,从所述像担载体的表面中的与所述纸张的端部对应的位置在所述纸张的外侧形成规定宽度的调色剂层。
(20)上述(15)所记载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调色剂层的步骤中,跨过所述像担载体的表面中的与所述纸张的端部对应的位置从内侧至外侧形成调色剂层。
根据本发明,由于根据由异物检测部检测出的异物的位置在像担载体的表面形成调色剂层,所以能够更可靠地防止从纸张的端部露出的异物附着于转印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成的示意剖视图。
图2是用于对图1所示的检测部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3是用于表示图1所示的检测部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5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在纸张端部不存在粘合剂的情况下的光学传感器的输出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5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在纸张端部存在粘合剂的情况下的光学传感器的输出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6A是用于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调色剂层的形成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图6B是沿着图6A的B-B线的剖视图。
图6C是沿着图6B的C-C线的剖视图。
图6D是沿着图6B的D-D线的剖视图。
图7是用于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调色剂层的变形例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图8是用于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调色剂层的变形例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图9是用于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调色剂层的变形例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检测纸张端部的异物的方法的图。
符号说明
G…粘合剂,P…纸张,PB…衬纸,PG…粘合层,PL…剥离纸,T…调色剂,TL…调色剂层,100…图像形成装置,110…图像读取部,120…操作显示部,130…图像形成部,131…感光鼓,140…第1供纸部,150…第2供纸部,160…纸张输送部,170…转印部,171…1次转印部,172…2次转印部,173…中间转印带,175…检测部,180…定影部,190…排纸部,200…控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添加的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附图的说明中对同一要素附加同一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附图的尺寸比率为了便于说明而夸张,存在与实际的比率不同的情况。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成的示意剖视图,图2是用于对图1所示的检测部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另外,图3是用于表示图1所示的检测部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像形成装置100具有图像读取部110、操作显示部120、图像形成部130、第1供纸部140、第2供纸部150、纸张输送部160、转印部170、检测部175、定影部180、排纸部190以及控制部200。
图像形成装置100具有防止从纸张的端部露出的粘合剂、附着在纸张的端部的裁断屑等异物(以下,称为“从纸张的端部露出的异物”。)附着于转印部170的部件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对从纸张的端部露出作为异物的粘合剂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像读取部>
图像读取部110生成原稿的图像数据。图像读取部110具有光源112、光学系统114、拍摄元件116以及读取面118。光源112对载置在读取面118上的原稿照射光,其反射光经由光学系统114,在移动到读取位置的拍摄元件116进行成像。拍摄元件116例如具备线性图像传感器,根据反射光强度来生成电信号。生成的电信号被实施了A/D变换、黑点校正,滤波处理、图像压缩处理等后,输入给图像形成部130。
<操作显示部>
操作显示部120具有接受用户的输入的功能、和将数据、各种信息输出给画面的功能。操作显示部120具备触摸面板、键盘、鼠标等输入设备和显示器等输出设备。操作显示部120通过触摸面板、键盘接受例如来自用户的打印指示、各种设定等,或者将打印任务的进行状况、错误的产生状况、当前的各种设定状况等显示于显示器的画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100发挥防止从纸张露出的粘合剂向转印部170的部件附着的功能,能够经由操作显示部120设定使该功能有效或者无效。
<图像形成部>
图像形成部130利用电子照相工序,在作为像担载体的感光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另外,如后述,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部130按照控制部200的指示在感光鼓的表面形成调色剂层。图像形成部130作为调色剂层形成部发挥作用。
图像形成部130具有形成黄(Y)色的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130A、形成品红(M)色的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130B、形成青(C)色的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130C、以及形成黑(K)色的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130D。
图像形成单元130A~130D分别具有感光鼓131、带电部132、光写入部133、显影装置134以及感光体清洁部135。
感光鼓131是具有由包括有机光导电体(OrganicPhotoConductor:OPC)的聚碳酸酯等树脂构成的感光层的像担载体,构成为沿着图1所示的箭头的方向上以规定的速度旋转。
带电部132具备被配置在感光鼓131的周围的电晕放电极,通过生成的离子使感光鼓131的表面带电。
光写入部133在感光鼓131上形成与图像数据对应的电荷图案。光写入部133具备扫描光学装置,基于图像数据对带电的感光鼓131进行曝光,从而使被曝光的部分的电位降低,生成与图像数据对应的电荷图案(静电潜像)。在本说明书中,将光写入部133对感光鼓131进行曝光来写入图像数据的位置称为“图像写入位置”。
显影装置134例如是2成分反转方式显影装置,对形成在感光鼓131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并通过调色剂进行可视化。在图像形成单元130A、130B、130C以及130D的感光鼓131上分别形成与黄色、品红色、青色以及黑色对应的单色的调色剂图像。此外,本实施方式所使用的调色剂的粒径例如为6μm左右。
感光体清洁部135清扫感光鼓131的表面。更具体而言,感光体清洁部135在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后述的中间转印带173后,刮除(除去)残留在感光鼓131的表面的调色剂、外添加剂等残留物,将表面状态维持为良好。
<第1供纸部>
第1供纸部140以及第2供纸部150保持用于打印图像的纸张P,并对转印部170供给纸张。第1供纸部140具有纸张托盘141A、141B、送出辊142、以及分离辊143。纸张托盘141A、141B收容一般经常使用的A4尺寸、A3尺寸、B5尺寸等纸张P。送出辊142以及分离辊143从供纸托盘141A、142B一张张将纸张P送出至输送路。
<第2供纸部>
第2供纸部150供给长条的纸张P。在本实施方式中,纸张P可以例如是标签打印用卷纸(以下,仅称为“标签纸张”。)。纸张P被卷绕在支承轴而被保持为能够旋转,通过多个供纸辊以一定的速度被输送。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纸张P被保持成卷筒状,但纸张P未必一定需要保持成卷筒状,也可以折叠保持。另外,图1中只示出一个卷筒状的纸张P,但也可以保持多个卷筒状的纸张P
<纸张输送部>
纸张输送部160输送纸张P。纸张输送部160具有包括对齐辊161、定影输送辊162以及排纸辊163的多个输送辊和纸张反转部164。纸张P被上述多个输送辊向转印部170、定影部180、排纸部190输送。
更具体而言,对齐辊161将从第1供纸部140或者第2供纸部150供给的纸张P输送至转印部170。另外,定影输送辊162使通过了转印部170以及定影部180的纸张P朝向排纸辊163输送。并且,排纸辊163将通过定影部180定影了调色剂图像的纸张P输送至排纸部190。
纸张反转部164将纸张P的表里反转再排出,或使用于在纸张P的两面形成图像。纸张反转部164并不是将从第1供纸部140供给且通过了定影输送辊162的纸张P导入朝向排纸辊163的输送路,而是导入供纸托盘141A、141B与排纸辊163之间的输送路。
<转印部>
转印部170在纸张P上转印调色剂图像。转印部170具有1次转印部171、2次转印部172、中间转印带173以及中间转印清洁部174。
1次转印部171将形成在感光鼓131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73。1次转印部171具备分别与黄色、品红色、青色以及黑色对应的1次转印模块171A、171B、171C以及171D。1次转印模块171A~171D以1次转印模块171A相对于中间转印带173的旋转方向为最上游,而1次转印模块171D为最下游的方式沿着中间转印带173按规定的间隔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后述,1次转印部171也担当将形成在感光鼓131上的调色剂层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73的作用。1次转印部171作为调色剂层形成部发挥作用。
2次转印部172将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73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纸张P。在本实施方式中,2次转印部172具备2次转印辊172A以及2次转印对置辊172B。2次转印部172相对于形成有调色剂图像以及调色剂层的中间转印带173,将纸张P一边通过2次转印辊172A以及2次转印压对置辊172B压接一边进行输送来在纸张P上转印调色剂图像。此外,2次转印部172与中间转印带173之间的距离被定位为纸张P能够通过。
这样,在图像形成单元130A~130D中所形成的各色的调色剂图像通过1次转印模块171A~171D依次被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73上。而且,形成黄色、品红色、青色以及黑色的各层重叠的彩色的调色剂图像,并通过2次转印部172被转印至输送来对纸张P。
中间转印带173作为像担载体发挥作用,构成为能够担载由1次转印部171转印的调色剂图像。中间转印带173是环状的带,通过多个辊卷绕,以能够运行的方式被支承。纸张P通过纸张输送部160被输送给中间转印带173。
中间转印带173根据控制部200的控制,通过沿着图1的箭头R所示的方向(纸面中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前进。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像形成装置100中进行图像形成时中间转印带173旋转的方向称为中间转印带173的“旋转方向”。另外,中间转印清洁部174除去残留在中间转印带173的调色剂。
<异物检测部>
检测部175具有反射型的光学传感器,与控制部200配合来检测从纸张P的端部露出的粘合剂。检测部175与控制部200一起作为异物检测部发挥作用。
如图2所示,检测部175的光学传感器具有发光部以及受光部(未图示),从2次转印部172的夹持部沿着纸张P的输送路径被设置在距离d的位置上。距离d至少比从对与最下游的黑色对应的感光鼓131的图像写入位置至2次转印部172的夹持部为止的距离长,优选比从对与最上游的黄色对应的感光鼓131的图像写入位置至上述夹持部为止的距离长。
上述发光部按照控制部200的指示,朝向纸张输送路照射激光L。上述发光部具备沿着纸张P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比纸张P的宽度长的发光面,被配置在输送路上输送的纸张P的一面侧与输送路分离规定的距离的位置上。
上述受光部接受从上述发光部照射的激光L的反射光,将与光强度对应的受光信号传递给控制部200。上述受光部具备与上述发光部的发光面对应的大小的受光面和图像传感器。该图像传感器由在纸张P的宽度方向上至少排列成一列的多个受光元件构成,对透过了上述受光面的光进行检测。上述受光部被配置于相对于输送路与上述发光部相同一侧。
此外,如图3所示,检测部175可以具备多个小型的光学传感器。上述多个小型的光学传感器以能够与不同的纸张尺寸对应的方式被配置在纸张P的宽度方向的相互不同的位置上。通过这样使用小型的光学传感器,与使用大型的一个光学传感器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费用。
<定影部>
定影部180使转印到纸张P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定影部180具有加热辊181、加压辊182以及纸张分离部183。
加热辊181一边输送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纸张P一边进行加热。加压辊182一边输送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纸张P一边进行加压。加热辊181以及加压辊182作为定影部件发挥作用。
纸张分离部183从加热辊181将纸张分离处理。纸张分离部183具备送风风扇以及喷嘴。从送风风扇送出的空气在喷嘴内部使速度提升,朝向定影部180的夹持部的纸张出口的纸张P喷射。结果从加热辊181分离出纸张P。
<排纸部>
排纸部190对从定影部180输送的纸张P进行排纸。具体而言,排纸部190利用多个辊以一定的速度将从定影部180输送来的纸张P卷绕至支承轴。此外,排纸部190的纸张P未必一定需要保持成辊状,也可以按照每一页切断。
<控制部>
控制部200与图像读取部110、操作显示部120、图像形成部130、第1供纸部140、第2供纸部150、纸张输送部160、转印部170、检测部175、定影部180以及排纸部190连接,对这些各构成要素进行控制。
控制部200具有未图示的CPU(CentralProcessingUnit)、HDD(HardDiskDrive:硬盘驱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和ROM(ReadOnlyMemory)。
CPU执行控制程序,对上述各构成要素进行控制。HDD是大容量的存储装置,对上述控制程序、应用软件等各种程序、各种设定信息等进行保存。在本实施方式中,纸张宽度信息以及调色剂使用履历也被保存在HDD中。RAM临时存储上述控制程序、运算结果。另外,ROM对CPU执行上述控制程序时所需的参数、各种数据进行存储。以下所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方法通过上述CPU执行上述控制程序来控制上述各构成要素而实现。
控制部200基于纸张P通过检测部175时来自检测部175的受光信号,来计算纸张P的宽度方向的各位置的反射强度(或者反射率),根据该反射强度的差异来检测从纸张P的端部露出的粘合剂。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纸张P的端部包括前端部PEF、侧端部PES以及后端部PER。控制部200计算中间转印带173的表面中的纸张P的前端部PEF、侧端部PES以及后端部PER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测部175以及控制部200作为异物检测部发挥作用。异物检测部获取包括从纸张P的端部露出的粘合剂的宽度、长度以及量中的至少一个的信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部130、转印部170以及控制部200作为调色剂层形成部发挥作用。调色剂层形成部对上述信息进行解析,来决定形成的调色剂层的宽度、长度以及厚度中的至少一个,并在中间转印带173的表面形成调色剂层。
<图像形成方法>
接下来,参照图4~图6D,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方法进行说明。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方法的流程图。
另外,图5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在纸张端部不存在粘合剂的情况下的光学传感器的输出的一个例子的图,图5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在纸张端部存在粘合剂的情况下的光学传感器的输出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5A以及图5B中,横轴表示从纸张的中心部开始的端部方向的位置,纵轴表示该位置中的光学传感器的输出(受光信号)。
另外,图6A是用于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层的形成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图6B是沿着图3A的B-B线的剖视图,图6C是沿着图6B的C-C线的剖视图,图6D是沿着图3B的D-D线的剖视图。
如图4所示,首先,检测纸张端部的粘合剂(步骤S101)。控制部200对第2供纸部150以及纸张输送部160进行控制,使纸张P朝向转印部170输送,并且使检测部175工作。控制部200对来自检测部175的受光信号进行解析,并基于解析结果来检测从纸张P的端部露出的粘合剂。
具体而言,如图5A所示,在未从纸张P的端部露出粘合剂的情况下,光学传感器对纸张P的表面的输出为VP。另外,光学传感器对纸张外区域,即因不存在纸张P而中间转印带173的表面露出的区域的输出为VB。
另一方面,如图5B所示,在从纸张P的端部露出粘合剂的情况下,检测部175的光学传感器的输出能够包括与纸张P的端部对应的位置上因粘合剂的露出所带来的波动。这是因为在从纸张P的端部露出粘合剂的部分,粘合剂的反射率比纸张P的反射率高,所以光学传感器的输出与VP相比变大。控制部200判断为在光学传感器的输出比VP高的部分,即有波动的部分存在粘合剂,并且,计算波动的宽度。该波动的宽度对应于粘合剂的宽度。
接下来,决定调色剂层的作成条件(步骤S102)。调色剂层的作成条件是作成调色剂层时的调色剂层的位置、宽度、长度、使用的调色剂的颜色等条件。控制部200在判断为存在粘合剂的情况下,基于保存在控制部200的HDD中的纸张宽度信息以及调色剂使用履历、和检测出的粘合剂的位置、长度、宽度以及量来决定调色剂层的作成条件。
例如,调色剂层的位置、宽度以及长度能够以分别与粘合剂的位置、宽度以及长度成比例的方式决定。另外,调色剂层的厚度能够以与粘合剂的量成比例的方式决定。并且,调色剂的颜色能够基于调色剂使用履历来决定。
接下来,在中间转印带形成调色剂层(步骤S103)。控制部200在判断为存在粘合剂的情况下,控制图像形成部130,以使得在中间转印带173上按上述作成条件形成调色剂层。
更具体而言,光写入部133形成与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像,并且基于计算出的与上述端部对应的位置在感光鼓131上形成与上述调色剂层对应的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134对形成在感光鼓131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形成与图像数据对应的调色剂图像和上述调色剂层。并且,形成在感光鼓131上的上述调色剂图像以及上述调色剂层通过1次转印部171被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73。
接下来,在纸张上转印调色剂图像(步骤S104)。如图6A以及图6B所示,相对于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173,将纸张P一边压接一边沿着箭头所示的通纸方向进行输送来在纸张P上转印上述调色剂图像。
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由异物检测部检测出的粘合剂的位置在中间转印带173的表面形成调色剂层。因此,从纸张P的端部露出的粘合剂附着于中间转印带173的调色剂层,与调色剂层一起保持原样被转印至纸张P。结果从纸张P露出的粘合剂未附着于中间转印带173的表面。
另一方面,未转印到纸张P上的调色剂层TL一直附着在中间转印带173上而被转移至中间转印带173的旋转方向下游,被中间转印清洁部174除去。
以下,参照图6C以及图6D,详细地对本实施方式的转印部170中防止从纸张P露出的粘合剂附着于转印部170的部件的原理进行说明。
如图6C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中间转印带173的纸张外区域的表面上从与纸张P的端部PE对应的位置在纸张P的外侧形成一层按上述作成条件决定的调色剂层TL。此外,在中间转印带173的表面的图像区域中形成调色剂图像,省略图示。本实施方式的纸张P是标签纸张,包括衬纸PB、形成在衬纸PB上的粘合层PG、和形成在粘合层PG上的剥离纸PL。
如图6D所示,在纸张P上转印中间转印带173的调色剂图像时,通过2次转印辊172A以及2次转印对置辊172B对纸张P施加一定的压力。结果从纸张P的端部PE露出的粘合剂G有可能沿着纸张端部PE移动到中间转印带173。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由异物检测部检测出的粘合剂的位置来在中间转印带173的表面形成调色剂层TL,所以从纸张P的端部PE露出的粘合剂G附着于调色剂层TL而保持原样被转移至纸张P上。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从纸张P的端部PE露出的粘合剂G附着于中间转印带173的表面。结果能够防止由粘合剂G附着于中间转印带173所引起的图像不良。
另外,无需因粘合剂G的附着而清扫部件,或更换。并且,在未检测出粘合剂的位置上未形成调色剂层,所以将使用于调色剂层的形成的调色剂量抑制为最小限度。
此外,调色剂层TL的形成所使用的调色剂可以是YMCK中的任意一种颜色,但优选在调色剂层TL的形成优先使用消耗量较少的(即,打印有效区较低)的颜色的调色剂。通过在调色剂层TL的形成中优先使用打印有效区较低的颜色的调色剂,促进劣化的调色剂的排出,所以能够将打印有效区的显影装置134保持的调色剂的品质恒定地维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调色剂T可能附着于转印调色剂图像后的纸张P的端部。若在纸张P的端部附着调色剂T,则纸张P的端部被该调色剂T的颜色着色。然而,标签纸张在剥离纸端部的内侧形成用于剥离剥离纸的剥离线的情况较多,剥离纸的内侧的部分作为密封部件被使用,外侧的部分通常被废弃。因此,即使转印调色剂图像后的纸张P的端部被调色剂T的颜色着色,由于剥离纸的外侧的部分被废弃,所以多数情况下不会有问题。在若剥离纸端部着色则产生问题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图像形成部130中除了YMCK的调色剂之外还具备无色的调色剂,利用无色的调色剂形成调色剂层TL。
(变形例)
在图6A~图6D所示的例子中,对从与纸张P的端部对应的位置在纸张P的外侧形成一层(单层)调色剂层TL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调色剂层的形成位置以及调色剂层的层叠数并不限于上述的情况。图7~图9是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调色剂层的变形例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如图7所示,调色剂层形成部也可以形成层叠的多个调色剂层。通过这样形成层叠的多个调色剂层TL,与粘合剂G粘合的调色剂数增加,所以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粘合剂G向中间转印带173转移。
另外,如图8所示,调色剂层形成部也可以跨过与纸张P的端部PE对应的位置从内侧至外侧形成调色剂层。通过这样形成调色剂层TL,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粘合剂向中间转印带173转移。具体而言,即使从纸张P露出的粘合剂G的量较多,而粘合剂G露出到纸张P的端部PE的内侧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粘合剂G附着于中间转印带173。另外,即使在2次转印部172中纸张P的端部PE的位置产生偏移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从纸张P露出的粘合剂附着于中间转印带173。
并且,如图9所示,也可以构成为,距离中间转印带173的表面中的与纸张P的端部PE对应的位置越近,调色剂层形成部越多地形成调色剂的层叠数。调色剂的层叠数通过光写入部133根据感光鼓131的表面的位置使曝光的程度变化,并使电位的大小变化能够调整。通过这样形成调色剂层TL,粘合剂G较多地露出的端部PE的附近的调色剂数增加,所以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粘合剂G向中间转印带173转移。
(第2实施方式)
在第1实施方式中,对使用光学传感器,根据纸张与粘合剂的反射率的不同来检测从纸张的侧端部露出的粘合剂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使用旋转面沿着纸张的端部旋转的辊子,根据粘合剂存在的情况下和不存在的情况下的辊子的转速的不同来检测从纸张的端部露出的粘合剂的情况进行说明。以下,为了避免说明的重复,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省略说明。
图10是用于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层的形成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检测纸张端部的粘合剂的方法的图。图11中,横轴表示辊子沿着纸张P的侧端部PES前进的时间,纵轴表示检测辊子的旋转的编码器的输出。
如图10所示,检测部175具有作为旋转体的两个辊子和编码器(未图示),与控制部200配合来检测从纸张P的端部露出的粘合剂。上述两个辊子分别在纸张P的两个侧端部PES各一个,从2次转印部172的夹持部沿着纸张P的输送路径在距离d的位置上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设置。
此外,上述两个辊子的间隔能够根据纸张P的尺寸变更。另外,纸张P的尺寸能够例如从保存在控制部200的HDD中的纸张宽度信息获取。
上述两个辊子分别以其旋转面跨过纸张P的侧端部PES的方式与纸张P接触,按照纸张P的输送沿着侧端部PES旋转。更具体而言,上述辊子在粘合剂G未露出的纸张P的端部PE伴随着规定的滑动而旋转。另一方面,在粘合剂G露出的部分,利用粘合剂G的粘着力抑制滑动,所以伴随着比上述规定的滑动小的滑动而旋转。
上述编码器检测上述辊子的旋转,并在每1旋转输出1脉冲的信号,且传递给控制部200。控制部200基于上述编码器的输出来计算上述辊子的转速。
如图11所示,辊子的转速能够在辊子沿着纸张P的侧端部PES前进的期间变化。这是因为从纸张P的端部露出粘合剂的部分与未露出粘合剂的部分中辊子的滑动状况相互不同。此外,上述辊子为了抑制粘合剂的附着而被氟树脂(例如聚四氟乙烯)覆盖。
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从纸张P的端部露出粘合剂的部分与未露出粘合剂的部分相比,辊子的滑动状况较低,所以辊子的转速变高。控制部200判断为辊子的转速较高的部分存在粘合剂,并且计算转速较高的部分的转速,基于该转速来计算粘合剂存在的部分的长度。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旋转面沿着纸张的端部旋转的辊子,根据粘合剂存在的情况与不存在的情况下的辊子的转速的不同来检测从纸张的端部露出的粘合剂。控制部200判断为存在粘合剂的情况下,基于纸张宽度信息以及调色剂使用履历、和检测出的粘合剂的位置以及长度来决定调色剂层的作成条件,对图像形成部130以及转印部170指示调色剂层的作成。
本实施方式除了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之外还有下述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检测部175的辊子与粘合剂G接触来检测粘合剂G,所以因粘合剂G的反射率与纸张P同程度而难以分清粘合剂G与纸张P的情况下,也能够更可靠地检测从纸张P露出的粘合剂。
(实施例)
作为实施例,使用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在标签纸张上打印图像。表1是分别针对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表示使用图像形成装置100在标签纸张上所打印出的图像的“图像不良(黑条纹)”以及“中间转印带上的污垢”的评价结果的表。另外,表1中,作为比较例,也一并记载了未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而在标签纸张上打印图像的情况下的评价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在连续使一万张A4尺寸的纸张(换算为距离,约2km)通过之后,目视观察图像不良(黑条纹)以及中间转印带173上的粘合剂的附着,并将能够目视判断出的情况设为“×”,将不能够目视判断的情况下设为“○”。
【表1】
图像不良(黑色纹) 中间转印带上的污垢
比较例 × ×
实施例(第1实施方式)
实施例(第2实施方式)
如表1所示,在比较例中出现能够目视判断的“图像不良(黑条纹)”以及“中间转印带上的污垢”。
另一方面,在实施例中未出现能够目视判断的“图像不良(黑条纹)”以及“中间转印带上的污垢”。
如以上,在实施方式中对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当然在其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由本领域技术人员适当地追加、变形以及省略。
例如,在上述的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对采用中间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中间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也能够应用于采用直接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采用直接转印方式的情况下,控制部控制纸张输送部,对能够担载图像的感光鼓输送纸张,控制异物检测部,对从上述纸张的端部露出的异物进行检测。而且,控制部根据由上述异物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异物的位置来控制调色剂层形成部,在上述感光鼓的表面形成调色剂层。
另外,在上述的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对异物为粘合剂的情况例示进行了说明,但在异物为纸张的裁断屑、灰尘等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本发明的构成防止附着于转印部的部件。

Claims (2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像担载体,其能够担载图像;
纸张输送部,其对所述像担载体输送纸张;
异物检测部,其对从所述纸张的端部露出的异物进行检测;以及
调色剂层形成部,其根据由所述异物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异物的位置来在所述像担载体的表面形成调色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转印部,该转印部将所述纸张相对于形成有所述图像以及所述调色剂层的所述像担载体一边压接一边进行输送来在所述纸张上转印所述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从对最下游的所述像担载体的图像写入位置至所述转印部的夹持部为止的距离相比,从所述异物检测部至所述夹持部为止的距离较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异物检测部获取包括从所述纸张的端部露出的异物的宽度、长度以及量中的至少一个的信息,
所述调色剂层形成部对所述信息进行解析,来决定形成的调色剂层的宽度、长度以及厚度中的至少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异物检测部具备光学传感器,
对从所述纸张的端部露出的异物进行光学检测。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异物检测部具备旋转体,
所述旋转体沿着被输送的所述纸张的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设置,
所述异物检测部基于所述旋转体的转速来检测从所述纸张的端部露出的异物。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色剂层形成部从所述像担载体的表面中的与所述纸张的端部对应的位置在所述纸张的外侧形成规定宽度的调色剂层。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色剂层形成部跨过所述像担载体的表面中的与所述纸张的端部对应的位置从内侧至外侧形成调色剂层。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色剂层形成部形成单层的调色剂层或者层叠的多个调色剂层。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距离所述像担载体的表面中的与所述纸张的端部对应的位置越近,所述调色剂层形成部越多地形成调色剂的层叠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色剂层形成部使用消耗量较少的颜色的调色剂来形成所述调色剂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担载体是中间转印带。
13.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担载体是感光鼓。
14.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纸张包括粘合层。
15.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对担载图像的像担载体输送纸张,并且对从所述纸张的端部露出的异物进行检测的步骤;以及
根据检测出的所述异物的位置在所述像担载体的表面形成调色剂层的步骤。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将所述纸张相对于所述像担载体一边压接一边进行输送来在所述纸张上转印所述图像的步骤。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检测所述异物的步骤中,对从所述纸张的端部露出的异物进行光学检测。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检测所述异物的步骤中,基于沿着被输送的所述纸张的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所设置的旋转体的转速来检测从所述纸张的端部露出的异物。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所述调色剂层的步骤中,从所述像担载体的表面中的与所述纸张的端部对应的位置在所述纸张的外侧形成规定宽度的调色剂层。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所述调色剂层的步骤中,跨过所述像担载体的表面中的与所述纸张的端部对应的位置从内侧至外侧形成调色剂层。
CN201510271126.7A 2014-05-26 2015-05-25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Active CN1053198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08559 2014-05-26
JP2014108559A JP6090234B2 (ja) 2014-05-26 2014-05-26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19886A true CN105319886A (zh) 2016-02-10
CN105319886B CN105319886B (zh) 2018-12-14

Family

ID=53189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71126.7A Active CN105319886B (zh) 2014-05-26 2015-05-25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310749B2 (zh)
EP (1) EP2950156A1 (zh)
JP (1) JP6090234B2 (zh)
CN (1) CN1053198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76273B2 (ja) * 2015-03-04 2017-08-0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転写部汚染予防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421153B2 (en) 2015-11-17 2019-09-24 Nissan Motor Co., Ltd. Laser welding method and laser welding device
JP6642149B2 (ja) * 2016-03-16 2020-02-0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035811A (ja) * 2017-08-10 2019-03-07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7073659B2 (ja) * 2017-09-25 2022-05-24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1298963B2 (en) * 2017-11-29 2022-04-12 Landa Corporation Ltd. Protection of components of digital printing systems
JP2022528114A (ja) 2019-04-03 2022-06-08 ランダ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リミテッド シートへの損傷をなくすための回転要素が設けられたシートコンベヤを有するデジタル印刷システ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2133A (ja) * 1994-06-24 1996-01-1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48360A (ja) * 2002-02-26 2003-09-0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26824A (ja) * 2003-01-24 2004-08-1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310038A (ja) * 2007-06-14 2008-12-2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10226061A1 (en) * 2010-03-18 2011-09-2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heet process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Y113259A (en) * 1990-10-03 2002-01-31 Kk Sato Xerographic apparatus for label printer
AU2001236761A1 (en) * 2000-02-03 2001-08-14 David A. Estabrooks On demand media web electrophotographic printing apparatus
US6650397B2 (en) * 2001-05-25 2003-11-18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dia width detecting system for an imaging apparatus
JP2003058015A (ja) * 2001-08-10 2003-02-28 Katsuragawa Electric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498122B2 (ja) * 2004-12-20 2010-07-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
US7817953B2 (en) 2006-01-17 2010-10-19 Ricoh Company, Limited Image recording medium,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305493B2 (ja) * 2006-11-13 2009-07-29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安定化制御方法、および画像安定化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2071530A (ja) * 2010-09-29 2012-04-12 Sinfonia Technology Co Ltd プリンタ
JP2013044940A (ja) * 2011-08-24 2013-03-04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2133A (ja) * 1994-06-24 1996-01-1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48360A (ja) * 2002-02-26 2003-09-0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26824A (ja) * 2003-01-24 2004-08-1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310038A (ja) * 2007-06-14 2008-12-2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10226061A1 (en) * 2010-03-18 2011-09-2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heet process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50156A1 (en) 2015-12-02
JP6090234B2 (ja) 2017-03-08
US9310749B2 (en) 2016-04-12
US20150338818A1 (en) 2015-11-26
CN105319886B (zh) 2018-12-14
JP2015225136A (ja) 2015-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19886A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JP582495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84569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70081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2608898A (zh) 能够防止清洁过程中的给纸错误的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611189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94580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029264B2 (ja)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4497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03034108A (zh) 清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5319909A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JP540923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33011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63796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09833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93021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919305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13622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06986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12919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68058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95715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0253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2219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1815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