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08361A - 带安装工具 - Google Patents

带安装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08361A
CN105308361A CN201480035110.XA CN201480035110A CN105308361A CN 105308361 A CN105308361 A CN 105308361A CN 201480035110 A CN201480035110 A CN 201480035110A CN 105308361 A CN105308361 A CN 1053083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wheel
band
setting tool
protection portion
assembly depar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3511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08361B (zh
Inventor
青木康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oshi Belt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oshi Belt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oshi Belting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oshi Belting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3083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83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083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83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7/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7/24Equipment for mounting belts, ropes, or chai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 Pulle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安装工具(9),以覆盖带轮(3)的第一侧面(3g)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设置,具备:安装部(11),沿着所述带轮(3)的外周部安装;设置部(12),与所述带轮(3)的所述第一侧面(3g)的至少一部分接触;保护部(13),与所述带轮(3)的所述第一侧面(3g)不接触,而覆盖所述第一侧面(3g)的至少一部分;及带保持部(14),突出设置于所述保护部(13)上的所述带轮(3)的靠外周部处或所述设置部(12)上,所述保护部(13)在比所述带轮(3)的所述第一侧面(3g)上的所述设置部(12)所接触的部位靠内侧的区域上,覆盖从由所述第一侧面上的所述设置部所接触的部位定义的平面起的垂直方向的距离为最大的部位的至少一部分。

Description

带安装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多个带轮间卷挂带时使用的带安装工具。
背景技术
通常,在多个带轮上卷挂带而成的带传动机构中,为了在带轮间可靠地传递动力,与作为装配对象的带轮间的布置周长相比缩短带周长,成为强的张力作用于带的方法。
这样将带周长比带轮间的布置周长短的带卷挂于带轮的作业需要克服带的张力的力,有时会花费工时。为了减轻该工时,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带沿周向伸长而对卷挂于带轮外周的作业进行辅助的工具。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降低向带轮间安装带时作用的带的张力而提高安装性的、非常紧凑的带安装工具。这样的带安装工具便携性优异,能够配置于各种形状的带轮,因此有用。
而且,将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带安装工具配置于在带轮的侧面没有突起部的带轮(呈比较平坦的侧面的带轮),而将带安装于带轮间的情况下,使带或带轮损伤的可能性极低。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2-82950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10-179717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将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带安装工具配置于在带轮的侧面存在突起部的带轮,而将带安装于带轮间的情况下,带与突起部接触,存在使带或带轮损伤的可能性(参照图12)。
例如,在压缩器带轮的情况下,电磁离合器的离合器轮毂嵌入于压缩器的轴,在不使压缩器驱动时,仅带轮旋转,但是当接通空调器开关时,电流流过向定子埋入的线圈,该线圈成为强力的磁铁而强烈地吸附离合器轮毂,压接于带轮而压缩器旋转。该带轮的离合器轮毂从带轮的侧面突出,在带安装时,带较强地压接压缩器带轮的突出的离合器轮毂(突起部)而与带轮发生强干涉,因此存在不仅带而且包括离合器轮毂的带轮自身也损伤的情况(参照专利文献2)。
因此,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作出,提供一种带安装工具,其即使在带卷挂于在带轮的侧面存在突起部的带轮的情况下,也不会与突起部干涉而能够顺畅地装配带,而且,能够防止突起部与带的接触引起的带或带轮自身的损伤。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发明的一方案涉及一种带安装工具,以覆盖带轮的第一侧面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设置,具备:
安装部,沿着所述带轮的外周部安装;
设置部,与所述带轮的所述第一侧面的至少一部分接触;
保护部,与所述带轮的所述第一侧面不接触,而覆盖所述第一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及
带保持部,突出设置于所述保护部上的所述带轮的靠外周部处或所述设置部上,
所述保护部在比所述带轮的所述第一侧面上的所述设置部所接触的部位靠内侧的区域上,覆盖从由所述第一侧面上的所述设置部所接触的部位定义的平面起的垂直方向的距离为最大的部位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上述结构,沿着带轮的外周部安装安装部,使设置部与带轮的第一侧面的一部分接触而固定,因此能够将该带安装工具稳定地设置于带轮。
而且,通过使保护部在比带轮的第一侧面上的设置部所接触的部位靠内侧的区域上覆盖从由第一侧面上的设置部所接触的部位定义的平面起的垂直方向的距离为最大的部位(包括从由第一侧面上的设置部所接触的部位定义的平面起的距离为0的情况)的至少一部分,在带向带轮的卷挂时,能够防止从由第一侧面上的设置部所接触的部位定义的平面起的垂直方向的距离为最大的部位与带发生干涉的情况,能够保护从由第一侧面上的设置部所接触的部位定义的平面起的垂直方向的距离为最大的部位及带。
而且,通过在保护部上的带轮的靠外周部或设置部上突出设置带保持部,带保持部不会比带轮的外周部向外侧(径外方向外侧)突出,因此即使在带轮的外周部侧没有物理空间的富余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
并且,将上述带安装工具设置于带轮,从带卷挂于带保持部的状态开始,使带向带轮的外周部移动时,能够使带在保护部之上顺畅地滑动并移动。由此,从带卷挂于带保持部的状态开始,使带向带轮的外周部移动时,不会出现带被从由带轮的第一侧面上的设置部所接触的部位定义的平面起的垂直方向的距离为最大的部位干涉的情况,能够防止带或带轮自身的损伤。
而且,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发明的一方案以上述带安装工具为基础,其中,所述设置部与所述保护部连结成台阶状。
根据上述结构,将保护部与设置部之间连结成台阶状,在从由第一侧面上的设置部所接触的部位定义的平面起的垂直方向的距离为最大的部位与保护部之间能够形成基于台阶的间隙,因此能够使保护部不接触而可靠地覆盖从由第一侧面上的设置部所接触的部位定义的平面起的垂直方向的距离为最大的部位。
而且,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发明的一方案以上述带安装工具为基础,其中,所述安装部是沿着所述带轮的所述外周部的圆弧形状。
根据上述结构,将安装部形成为沿着带轮的外周部的圆弧形状,因此能够将带安装工具稳定地安装于带轮的外周部。
而且,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发明的一方案以上述带安装工具为基础,其中,所述安装部还具备与在所述带轮的所述外周部上设置的槽部嵌合的肋部。
根据上述结构,安装部具备与在带轮的外周部上设置的槽部嵌合的肋部,因此能够将带安装工具更稳定地安装于带轮的外周部。
而且,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发明的一方案以上述带安装工具为基础,其中,所述安装部的圆弧长在中心角为30~120°的范围内形成。
当安装部的圆弧长以小于中心角30°形成时,安装部的圆弧长相对于带轮的外周长变得比较短,带安装工具向带轮的设置有时会不稳定。另一方面,当安装部的圆弧长超过中心角120°地形成时,安装部的圆弧长相对于带轮的外周长变得比较长,带安装工具向带轮的设置或拆卸并不简单。
因此,如上所述,通过将安装部的圆弧长在中心角30~120°的范围内形成,能够使带安装工具向带轮的设置稳定化,并能够使带安装工具向带轮的设置或拆卸简易。
而且,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发明的一方案以上述带安装工具为基础,其中,所述带轮在第一侧面上具有突起部,所述保护部覆盖该突起部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上述结构,保护部覆盖突起部,由此在带向带轮卷挂时,能防止带与突起部发生干涉,能够保护突起部及带。
【发明效果】
能够提供一种带安装工具,即使在带轮的侧面存在突起部的带轮上卷挂带的情况下,其也能够与突起部不干涉而顺畅地装配带,而且,能够防止突起部与带的接触引起的带或带轮自身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a)、(b)是配置于壳体的第一带轮及第二带轮的说明图。
图2(a)~(c)是第二带轮的说明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带安装工具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带安装工具的六视图。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带安装工具的使用方法的第一说明图。
图6是将本实施方式的带安装工具安装于第二带轮时的A-A剖视图。
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带安装工具的使用方法的第二说明图。
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带安装工具的使用方法的第三说明图。
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带安装工具的使用方法的第四说明图。
图10是其他的实施方式的带安装工具的六视图。
图11是其他的实施方式的带安装工具的六视图。
图12是以往的带安装工具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带安装工具9在图1所示的第一带轮2与第二带轮3之间卷挂能够沿周长方向伸缩的V型多楔带4时使用。
如图1(a)及(b)所示,与发动机等的曲轴连结的第一带轮2和与空调器等的压缩器的轴连结的第二带轮3隔开规定的轴间距离而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壳体1。并且,在第一带轮2与第二带轮3之间卷挂有V型多楔带4,由此,发动机等的曲轴的动力依次经由第一带轮2、V型多楔带4、第二带轮3向压缩器的轴传递,从而压缩器旋转。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带轮2与第二带轮3之间的轴间距离不能变更,而且,未搭载对V型多楔带4施加张力的所谓自动张紧器(张力施加单元)。
(第一带轮2及第二带轮3的结构)
第一带轮2具有能够与V型多楔带4的内周面上形成的肋4a嵌合的带轮槽(在第一带轮2的外周部设置的槽)。而且,发动机等的曲轴插入到在第一带轮2的中心部形成的凸台部2c。
另一方面,如图2(a)~(c)所示,第二带轮3具有压缩器带轮3a、在压缩器带轮3a的一方的侧面配置的离合器轮毂3b、在压缩器带轮3a的另一方的侧面配置的定子3c。压缩器带轮3a及定子3c旋转自如地嵌入到压缩器的轴,离合器轮毂3b固定于压缩器的轴。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c)所示,第二带轮3的离合器轮毂3b从压缩器带轮3a的侧面3g突出地配置。并且,该离合器轮毂3b相当于第二带轮3的向轴向突出的突起部。
并且,第二带轮3成为如下的构造:在未使压缩器驱动时,仅压缩器带轮3a旋转,但是例如当空调器的开关接通时,电流流过埋入于定子3c的线圈,该线圈成为强力的磁铁而强烈地吸附离合器轮毂3b,离合器轮毂3b压接于压缩器带轮3a,由此离合器轮毂3b、压缩器带轮3a及定子3c一体化,压缩器带轮3a的旋转从一体化的离合器轮毂3b向压缩器的轴传递,从而使压缩器旋转。
而且,如图2所示,第二带轮3的压缩器带轮3a具有能够与在V型多楔带4的内周面上形成的肋4a嵌合的带轮槽3d(在第二带轮的外周部3j设置的槽),且具备在带轮轴向上夹着该带轮槽3d的一对带轮凸缘3e、3f。在图2(c)的侧视图中,该带轮凸缘3e、3f比上述带轮槽3d向第二带轮3的径外方向稍突出地形成。而且,压缩器的轴插入第二带轮3的凸台部5,固定于离合器轮毂3b。符号3g、3h表示第二带轮3的侧面。
(V型多楔带4)
V型多楔带4是在其周长方向上能够稍伸缩的所谓低模量带。低模量带是通过在心线使用聚酰胺纤维而使弹性模量比较低的结构,与高弹性模量的结构(所谓高模量带)相比,能抑制急剧的张力下降。
而且,图1(a)的粗线箭头V表示V型多楔带4的行进方向,将V型多楔带4在该行进方向上行进时的第二带轮3的旋转方向定义为第一旋转方向A,将与该第一旋转方向A相反的方向定义为第二旋转方向B。
(带安装工具9的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3及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带安装工具9的结构。
如图3及图4所示,带安装工具9作为主要的结构而具备:沿着第二带轮3的外周部3j安装的安装部11;与第二带轮3的一方的侧面3g的带轮凸缘3e部分接触的设置部12;将第二带轮3的离合器轮毂3b(突起部)覆盖的保护部13;设置在保护部13上的带保持部14。
安装部11以沿着第二带轮3的压缩器带轮3a的外周部3j的方式呈圆弧形状(弯曲形状)。而且,在安装部11的内周面侧设有与在第二带轮3的压缩器带轮3a的外周部3j设置的带轮槽3d嵌合的肋11a(肋部)。而且,如图4所示,安装部11的圆弧长11b以圆弧中心部11c的中心角α成为120°的方式形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方式中,以中心角α成为120°的方式设定,但是只要以圆弧长11b的中心角α成为30~120°的范围的方式设定即可(优选为30~90°)。作为其理由之一,可列举如下情况:当安装部11的圆弧长11b的中心角α以小于30°形成时(中心角α<30°),安装部11的圆弧长11b相对于第二带轮3的压缩器带轮3a的外周部3j的外周长变得比较短,带安装工具9向第二带轮3的设置可能不稳定。而且,作为上述理由之一,可列举如下情况:当安装部11的圆弧长11b的中心角α超过120°形成时(中心角α>120°),安装部11的圆弧长11b与第二带轮3的压缩器带轮3a的外周部3j的外周长相比变得比较长,带安装工具9的向第二带轮3的设置或拆卸可能不再简单。
肋11a由沿着安装部11的内周面的长度方向的1个凸状的肋构成。在带安装工具9安装于第二带轮3时,肋11a与压缩器带轮3a的带轮槽3d嵌合,由此能够将带安装工具9准确地固定于压缩器带轮3a的外周部3j。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仅设有一个肋11a,但是为了构成肋11a只要至少存在1个凸状的肋即可,因此也可以设置多个肋11a。
设置部12从安装部11的一端朝向第二带轮3的凸台部5延伸。需要说明的是,如图6所示,设置部12的沿凸台部5方向延伸的宽度对应于带轮凸缘3e的宽度。在带安装工具9安装于第二带轮3时,设置部12与设于第二带轮3的压缩器带轮3a的带轮凸缘3e抵接或紧贴,起到使带安装工具9相对于第二带轮3稳定的作用。
如图4所示,保护部13呈现出从圆形状设置局部切缺部13b且相对于设置部12设有台阶13a的形状。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部12与保护部13经由台阶13a而连结成台阶状。保护部13的台阶13a如图6所示,在将带安装工具9安装于第二带轮3时,在保护部13与第二带轮3的离合器轮毂3b之间形成间隙13c,保护部13起到避免与离合器轮毂3b接触的作用。这样,保护部13起到避免与离合器轮毂3b接触并覆盖离合器轮毂3b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设置部12与保护部13之间设置台阶13a,但也可以不设置台阶13a,而使设置部12及保护部13为连续地弯曲的形状。
在此,保护部13以如下方式设置:在比第二带轮3的一方的侧面3g(保护部13包覆的一侧的侧面)上的设置部12所接触的部位靠内侧的区域上,覆盖从由第二带轮3的一方的侧面3g上的设置部12所接触的部位定义的平面起的垂直方向的距离为最大的部位的至少一部分。即,在本方式中,以在比带轮凸缘3e靠内侧的区域,覆盖沿轴向最向外侧突起的突起部即离合器轮毂3b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设置。需要说明的是,保护部13优选至少包覆第二带轮3的侧面3g的大致中央。即,在本方式中,优选包覆凸台部5。作为包覆率,例如,保护部13优选包覆第二带轮3的侧面3g(保护部13包覆的一侧的侧面)的一半以上。即,保护部13优选包覆第二带轮3的侧面3g的50~100%(中心角180°~360°)。若包覆率小于50%,则在V型多楔带4安装时,V型多楔带4与第二带轮3发生强干涉,至少一方可能会破损。
而且,间隙13c的大小根据适用的带轮等的特性(不对准限度等)而适当设定,因此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优选例如超过0且3.5mm以下程度。
而且,在安装部11、设置部12及保护部13中,与V型多楔带4接触的部分被倒角而成为曲面形状。这是在使用带安装工具9而向第二带轮3卷挂V型多楔带4时为了避免损伤V型多楔带4而设置的。
如图4所示,带保持部14在保护部13上突出设置,且以在将带安装工具9安装于第二带轮3时位于压缩器带轮3a的外周部3j侧的方式配置。带保持部14在将V型多楔带4卷挂于第二带轮3时,起到暂时保持V型多楔带4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带保持部14的一部分也可以设于设置部12。
更具体而言,如图7~图9所示,带保持部14将V型多楔带4经由带保持部14向压缩器带轮3a的外周部3j导入时,V型多楔带4的内周面与带保持部14的保持面14a抵碰,V型多楔带4的侧面与保护部13抵碰,由此以在由带保持部14保持的V型多楔带4的位置与向压缩器带轮3a的外周部3j导入的V型多楔带4的位置之间形成台阶的方式突出设置。在将V型多楔带4卷挂于第二带轮3时,该带保持部14起到使V型多楔带4弯曲而沿着压缩器带轮3a的外周部3j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带保持部14中,在V型多楔带4卷挂时,与V型多楔带4接触的部位被进行倒角而成为曲面形状。这是在V型多楔带4卷挂时为了避免损伤V型多楔带4而设置的。
(带安装工具9的使用方法)
接下来,参照图5~图9,说明上述的带安装工具9的使用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带轮2的凸台部2c上连结扳手,通过手动能够使第一带轮2自由旋转。
<步骤(a)>
首先,如图5所示,安装部11以沿着第二带轮3的压缩器带轮3a的外周部3j的方式将带安装工具9安装于第二带轮3。此时,使设于安装部11的肋11a与压缩器带轮3a的带轮槽3d嵌合,且使设置部12与设于第二带轮3的压缩器带轮3a的带轮凸缘3e抵接。由此,保护部13成为在其与离合器轮毂3b之间形成间隙13c并覆盖离合器轮毂3b的状态(参照图6的A-A剖视图)。
<步骤(b)>
在此状态下,如图7所示,将V型多楔带4卷挂于第一带轮2。并且,使V型多楔带4在沿着第二带轮3的压缩器带轮3a的外周部3j之后,跨过安装部11及设置部12,而在带保持部14的缘部弯曲,以V型多楔带4的内周面与带保持部14抵接的方式卷挂。此时,如图7所示,借助带保持部14而弯曲的V型多楔带4通过保护部13上,成为卷挂于第一带轮2的状态。
<步骤(c)>
接下来,如图7所示,使用扳手使第一带轮2及第二带轮3向第一旋转方向A旋转。
详细而言,首先,以从图7的状态成为图8的状态的方式使第一带轮2及第二带轮3向第一旋转方向A旋转。于是,在V型多楔带4上,由于伸长而产生高张力。由于V型多楔带4在安装部11上交叉,而上述张力作为将安装部11向第二带轮3的外周部3j按压的按压作用发挥作用,将带安装工具9和第二带轮3更牢固地固定。
而且,以从图7的状态成为图8的状态的方式使第一带轮2及第二带轮3向第一旋转方向A旋转时,对应于旋转,保护部13上的V型多楔带4向方向C滑动。并且,卷挂于带安装工具9的带保持部14的V型多楔带4向压缩器带轮3a的外周部3j上移动。详细而言,当使第二带轮3向第一旋转方向A旋转时,V型多楔带4的肋4a相对于第二带轮3的压缩器带轮3a的带轮槽3d的嵌合的区域逐渐变得宽广。
而且,以从图8的状态成为图9的状态的方式,使第一带轮2及第二带轮3向第一旋转方向A旋转。于是,残留在保护部13上的V型多楔带4脱离保护部13而完全向第二带轮3的压缩器带轮3a的外周部3j移动。在该移动后,从第二带轮3回收带安装工具9。
通过经由以上的步骤,如图1所示,在第一带轮2与第二带轮3之间能够卷挂V型多楔带4。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带安装工具9,沿着第二带轮3的压缩器带轮3a的外周部3j安装安装部11,使设置部12与第二带轮3的压缩器带轮3a的带轮凸缘3e抵接而进行固定,因此能够相对于第二带轮3稳定地设置带安装工具9。
而且,使保护部13在比带轮凸缘3e靠内侧的区域覆盖沿轴向最向外侧突起的突起部即离合器轮毂3b的至少一部分,由此在V型多楔带4向第二带轮3的卷挂时,能防止离合器轮毂3b与V型多楔带4干涉,从而能够保护离合器轮毂3b及V型多楔带4。
而且,在保护部13上,在第二带轮3的靠外周部突出设置带保持部14,由此带保持部14不比外周部3j向外侧(径外方向外侧)突出,因此即使在第二带轮3的径外方向外侧没有物理空间的富余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
并且,将上述带安装工具9设置于第二带轮3,从V型多楔带4卷挂于带保持部14的状态开始,使V型多楔带4向第二带轮3的外周部3j移动时,能够使V型多楔带4在保护部13之上顺畅地滑动并移动。由此,从V型多楔带4卷挂于带保持部14的状态开始,使V型多楔带4向第二带轮3的外周部3j移动时,不会出现V型多楔带4被第二带轮3的离合器轮毂3b干涉的情况,能够防止V型多楔带4或第二带轮3自身的损伤。
而且,根据上述结构,在保护部13与设置部12之间设置台阶13a而连结成台阶状,在离合器轮毂3b与保护部13之间能够形成基于台阶13a的间隙13c,因此保护部13与离合器轮毂3b不接触而能够可靠地覆盖离合器轮毂3b。
而且,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将安装部11形成为沿着第二带轮3的压缩器带轮3a的外周部3j的圆弧形状,因此能够将带安装工具9稳定地安装于第二带轮3的外周部3j。
而且,根据上述结构,安装部11具备与设置在第二带轮3的压缩器带轮3a的外周部3j上的带轮槽3d嵌合的肋11a,因此能够将带安装工具9更稳定地安装于第二带轮3的外周部3j。
而且,如上所述,将安装部11的圆弧长11b以中心角α成为30~120°的范围的方式形成,由此能够使带安装工具9向第二带轮3的设置稳定化,并使带安装工具9向第二带轮3的设置或拆卸简单。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带安装工具9中,形成为在安装部11的内周面侧设有肋11a的结构,但也可以如图10所示,形成为在安装部111的内周面侧不设置肋的结构。这种情况下,由于形成为未设置肋的结构,因此能够削减制造成本。而且,将带安装工具9安装于第二带轮3时的稳定性能够由使不具有肋的安装部111与第二带轮3的外周部3j抵接、及使设置部12与带轮凸缘3e抵接来保证。
而且,如图11所示,带安装工具9的安装部211具有沿宽度方向(第二带轮3的轴向的宽度)覆盖压缩器带轮3a的外周部3j的程度的宽度。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在安装部211设置与压缩器带轮3a的带轮凸缘3f抵接的抵接部211d。通过设置该抵接部211d,能够使带安装工具9向第二带轮3的设置更稳定化。而且,也可以形成为在图11所示的安装部211的内周面侧设有1个或多个肋的结构。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带安装工具9安装在具有作为突起部的离合器轮毂3b的第二带轮3上使用的情况,但是带安装工具9也可以设置在如下的带轮上使用,该带轮是从由第二带轮3的侧面3g上的设置部12所接触的部位定义的平面起的距离为“0”的带轮,即不具有突起部的带轮。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只要记载于权利要求书就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地实施。
本申请基于在2013年6月19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128410及在2014年6月13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122363,并将其内容作为参照而援引于此。
【标号说明】
1壳体
2第一带轮
3第二带轮
3a压缩器带轮
3b离合器轮毂
3c定子
4V型多楔带
9带安装工具
11安装部
11a肋
12设置部
13保护部
13a台阶
14带保持部
A第一旋转方向

Claims (6)

1.一种带安装工具,以覆盖带轮的第一侧面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设置,具备:
安装部,沿着所述带轮的外周部安装;
设置部,与所述带轮的所述第一侧面的至少一部分接触;
保护部,与所述带轮的所述第一侧面不接触,而覆盖所述第一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及
带保持部,突出设置于所述保护部上的所述带轮的靠外周部处或所述设置部上,
所述保护部在比所述带轮的所述第一侧面上的所述设置部所接触的部位靠内侧的区域上,覆盖从由所述第一侧面上的所述设置部所接触的部位定义的平面起的垂直方向的距离为最大的部位的至少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安装工具,其中,
所述设置部与所述保护部连结成台阶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安装工具,其中,
所述安装部是沿着所述带轮的所述外周部的圆弧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安装工具,其中,
所述安装部还具备与在所述带轮的所述外周部上设置的槽部嵌合的肋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带安装工具,其中,
所述安装部的圆弧长在中心角为30~120°的范围内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安装工具,其中,
所述带轮在第一侧面上具有突起部,所述保护部覆盖该突起部的至少一部分。
CN201480035110.XA 2013-06-19 2014-06-19 带安装工具 Active CN1053083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28410 2013-06-19
JP2013-128410 2013-06-19
JP2014-122363 2014-06-13
JP2014122363A JP6324227B2 (ja) 2013-06-19 2014-06-13 ベルト取付治具
PCT/JP2014/066235 WO2014203950A1 (ja) 2013-06-19 2014-06-19 ベルト取付治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08361A true CN105308361A (zh) 2016-02-03
CN105308361B CN105308361B (zh) 2019-04-19

Family

ID=52104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5110.XA Active CN105308361B (zh) 2013-06-19 2014-06-19 带安装工具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915326B2 (zh)
EP (1) EP3012485B1 (zh)
JP (1) JP6324227B2 (zh)
CN (1) CN105308361B (zh)
WO (1) WO201420395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45145B2 (ja) * 2014-09-30 2017-06-07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ベルト取付治具
US10415686B2 (en) * 2017-01-13 2019-09-17 Hyundai Motor Company V-belt pulley capable of adjusting alignment of V-belt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10920861B1 (en) 2018-02-01 2021-02-16 Brunswick Corporation Tool for installation and removal of a stretch fit belt on a marine engine
KR20210004030A (ko) * 2019-07-03 2021-01-1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엔진의 벨트 연결 구조 및 연결 방법
JP6906118B1 (ja) * 2020-03-03 2021-07-21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ベルト取付治具の補助具及びベルトの取付方法
JP7384857B2 (ja) 2020-06-26 2023-11-21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ベルト取付治具及びベルトの取付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03048A1 (en) * 2001-01-26 2002-08-01 Frank Amkreutz Belt de-installation tool
US20030211910A1 (en) * 2002-05-07 2003-11-13 Gerring Doug G. Tool for installation and removal of power transmission belts
CN1471614A (zh) * 2000-11-02 2004-01-28 �Ǵĺ�˾ 皮带安装工具
US20040063530A1 (en) * 2002-09-26 2004-04-01 Marc De Meester Belt installation tool
CN1751191A (zh) * 2002-03-15 2006-03-22 盖茨公司 皮带安装工具
JP2007120678A (ja) * 2005-10-28 2007-05-17 Gates Unitta Asia Co ベルト取付治具
WO2008125461A1 (fr) * 2007-04-13 2008-10-23 One Too Outil pour le montage d'une courroie
JP2009222101A (ja) * 2008-03-14 2009-10-01 Gates Unitta Asia Co ベルト取付治具
JP2012082950A (ja) * 2010-09-16 2012-04-26 Mitsuboshi Belting Ltd ベルト取付治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0546A (en) * 1893-01-24 Samuel donkin
US654052A (en) * 1900-02-13 1900-07-17 Harold Cliff Apparatus for putting on pulley-belts.
US680063A (en) * 1901-04-18 1901-08-06 Jordan S Montgomery Belt-placer.
DE665843C (de) * 1936-08-23 1938-10-05 Hammer & Haebler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Einziehen von Antriebsbaendern in Maschinen, insbesondere von Spindelantriebsbaendern in Spinn- oder Zwirnmaschinen
US2195359A (en) * 1939-12-26 1940-03-26 Orval E Coe Pulley belt applicator
US4111063A (en) * 1977-03-04 1978-09-05 Thexton Manufacturing Company Belt enrailer and derailer
FR2753766B1 (fr) * 1996-09-20 1998-11-27 Courroie striee,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et dispositif de transmission la comprenant
JP2005530971A (ja) * 2002-06-28 2005-10-13 ザ ゲイツ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ベルト取り付け工具
US7056244B2 (en) * 2004-01-29 2006-06-06 The Gates Corporation Belt installation tool
US7211015B2 (en) * 2004-04-05 2007-05-01 The Gates Corporation Belt installation tool
US7335121B2 (en) * 2004-07-09 2008-02-26 The Gates Corporation Ip Law Dept. Belt installation tool
FR2909430B1 (fr) * 2006-12-01 2009-10-09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de montage d'une courroie muni d'un systeme de fixation par billes
JP4171517B1 (ja) * 2007-06-26 2008-10-22 ゲイツ・ユニッタ・アジア株式会社 ベルト取付治具
JP2010179717A (ja) 2009-02-03 2010-08-19 Toyota Industries Corp 車両用のサブ暖房装置及び暖房方法
US8684871B2 (en) * 2010-08-11 2014-04-01 Private Brand Tools (Australia) Pty. Ltd. Belt positioner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71614A (zh) * 2000-11-02 2004-01-28 �Ǵĺ�˾ 皮带安装工具
US20020103048A1 (en) * 2001-01-26 2002-08-01 Frank Amkreutz Belt de-installation tool
CN1751191A (zh) * 2002-03-15 2006-03-22 盖茨公司 皮带安装工具
US20030211910A1 (en) * 2002-05-07 2003-11-13 Gerring Doug G. Tool for installation and removal of power transmission belts
US20040063530A1 (en) * 2002-09-26 2004-04-01 Marc De Meester Belt installation tool
JP2007120678A (ja) * 2005-10-28 2007-05-17 Gates Unitta Asia Co ベルト取付治具
WO2008125461A1 (fr) * 2007-04-13 2008-10-23 One Too Outil pour le montage d'une courroie
JP2009222101A (ja) * 2008-03-14 2009-10-01 Gates Unitta Asia Co ベルト取付治具
JP2012082950A (ja) * 2010-09-16 2012-04-26 Mitsuboshi Belting Ltd ベルト取付治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324227B2 (ja) 2018-05-16
JP2015025552A (ja) 2015-02-05
EP3012485A1 (en) 2016-04-27
CN105308361B (zh) 2019-04-19
EP3012485B1 (en) 2019-09-25
EP3012485A4 (en) 2017-04-05
US20160138686A1 (en) 2016-05-19
US9915326B2 (en) 2018-03-13
WO2014203950A1 (ja) 2014-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08361A (zh) 带安装工具
US6575760B2 (en) Power supply apparatus for slide door in motor vehicle
CN107076280B (zh) 带安装夹具
JP5886148B2 (ja) 回転コネクタ装置
EP1767842A3 (en) Housing type joint
JP5668617B2 (ja) 経路維持部材付コルゲートチューブ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EP2541117B1 (en) Hose clamp
WO2012121313A1 (ja) 回転コネクタ装置
CN203691201U (zh) 步进电机
US20130094172A1 (en) Rotary connector device
CN103855660A (zh) 接线盒
US7973447B2 (en) Electric motor
JP5668613B2 (ja) 経路維持部材付コルゲートチューブ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CN103098347B (zh) 电动机、带减速器的电动机、以及活动车顶驱动装置
JP5169879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外装用のコルゲートチューブ
JP2015104247A (ja) 経路維持部材付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251535B2 (ja) コルゲートチューブの取付構造
JP5648592B2 (ja) 経路維持部材付コルゲートチューブ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AU2013100329A4 (en) Curtain driving assembly
JP5695463B2 (ja) ベルト取付治具
JP2013176205A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2004096847A (ja)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の回転子
JP4985557B2 (ja) 電磁クラッチ、および電磁クラッチのアース固定方法
US20130071051A1 (en) Assembly structure
JP5692436B2 (ja) 太陽電池付時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