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91595A - 液体消耗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消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91595A
CN105291595A CN201510362985.7A CN201510362985A CN105291595A CN 105291595 A CN105291595 A CN 105291595A CN 201510362985 A CN201510362985 A CN 201510362985A CN 105291595 A CN105291595 A CN 1052915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wall
ink
liquid storage
flow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6298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91595B (zh
Inventor
刑部吉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3913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286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915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915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915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915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一种液体消耗装置具备:箱,具有储存液体的液体储存室及划定液体储存室在与竖直方向交叉的第一方向上的一端的立壁;收容液体的液体收容部,被设置在箱的外部且从与立壁的外表面面对面的面对面区域离开的位置;消耗被储存在液体储存室内的液体的液体消耗部。立壁由基壁和倾斜壁构成,基壁在面对液体储存室的位置形成有能够从外部目视确认液体储存室内的液体的目视确认面,倾斜壁在基壁的上端向液体储存室侧倾斜,且形成有用于向液体储存室注入液体的注入口。在立壁的外表面形成有液体流路,该液体流路从注入口和基壁之间的位置通过基壁的与目视确认面不同的位置到达液体收容部。

Description

液体消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通过注入口而能够补充液体的箱的液体消耗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通过注入口而能够补充液体的箱。而且,例如在特开2014-37058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墨水箱,该墨水箱在注入口的下方形成有能够目视确认墨水室内的墨水的目视确认面、和示出墨水室内的墨水数量的刻度。上述构成的墨水箱在用户通过目视确认面目视确认到的墨水的液面达到最大刻度的位置之前,通过注入口向墨水室内注入墨水即可。
发明内容
然而,在墨水注入时,如果从注入口溢出的墨水附着在目视确认面或刻度上,则存在目视确认面或刻度的可视性下降的问题。特别是,在特开2014-37058号公报记载的墨水箱中,虽然设置有拦截从注入口溢出的墨水的拦截部,但在墨水从该拦截部溢出的情况下,存在设置有目视确认面或刻度的区域被溢出的墨水大范围地污染的可能性。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消耗装置,抑制从注入口能够注入液体的箱内部的可视性的下降。
本发明第一方式提供一种液体消耗装置,具备:箱,具有储存液体的液体储存室、及划定上述液体储存室在与竖直方向交叉的第一方向上的一端的立壁;液体收容部,收容液体并被设置在上述箱的外部且从与上述立壁的外表面面对面的面对面区域离开的位置;消耗被储存在上述液体储存室内的液体的液体消耗部。上述立壁由基壁和倾斜壁构成,上述基壁在面对上述液体储存室的位置形成有能够从外部目视确认所述液体储存室内的液体的目视确认面,上述倾斜壁在上述基壁的上端向上述液体储存室侧倾斜且形成有用于向上述液体储存室注入液体的注入口,在上述立壁的外表面形成有液体流路,该液体流路从上述注入口和上述基壁之间的位置通过上述基壁的、与上述目视确认面不同的位置到达上述液体收容部。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将向箱注入液体时从注入口溢出的液体通过液体流路向液体收容部排出。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因基壁的外表面被该液体污染而导致的箱内部的可视性的下降。
本发明第二方式提供一种液体消耗装置,具备:箱,具有储存液体的液体储存室及划定上述液体储存室在与竖直方向交叉的第一方向上的一端的立壁;液体收容部,收容液体并被设置在上述箱的外部且从与上述立壁的外表面面对面的面对面区域离开的位置;消耗被储存在上述液体储存室内的液体的液体消耗部。在上述立壁形成有:用于向上述液体储存室注入液体的注入口;目视确认面,在上述注入口的下方,能够从外部目视确认上述液体储存室内的液体;液体流路,在该立壁的外表面,从上述注入口和上述目视确认面之间的位置通过与上述目视确认面不同的位置到达上述液体收容部。
根据本发明,由于能够将向箱注入液体时从注入口溢出的液体通过液体流路向液体收容部排出。所以能够抑制因基壁的外表面被该液体污染而导致的箱内部的可视性的下降。
附图说明
图1(A)是罩闭合状态的复合机的外观立体图,图1(B)是罩开启状态的复合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打印部的内部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3是示出滑架和墨水箱的配置的俯视图。
图4是墨水箱的前方立体图。
图5是墨水箱的后方立体图。
图6是图4的Ⅵ-Ⅵ线的剖视图。
图7是图4的Ⅶ-Ⅶ线的截面立体图。
图8是墨水箱的右侧视图。
图9(A)是图8的ⅨA-ⅨA线的剖视图,图9(B)是图8的ⅨB-ⅨB线的剖视图。
图10是覆盖位置的罩和墨水箱的纵剖视图。
图11是露出位置的罩和墨水箱的纵剖视图。
图12是变形例1涉及的墨水箱的前方立体图。
图13是变形例2涉及的墨水箱的前方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只是本发明的一例,当然能够在不改变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适当变更。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上方朝向是上下方向7的一个成分,下方朝向也是上下方向7的一个成分。上方朝向和下方朝向彼此反向。同样,左方朝向和右方朝向各自为左右方向9的一个成分,并且彼此反向。前方朝向和后方朝向各自为前后方向8的一个成分,并且彼此反向。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下方向7相当于竖直方向,前后方向8和左右方向9相当于水平方向。
另外,将复合机10设置为能够使用的状态(图1A、1B的状态)记载为“使用状态”。而且,将复合机10设置为能够使用的姿势(图1A、1B的姿势)记载为“使用姿势”。以使用状态或使用姿势为基准定义上下方向7,以复合机10设置有开口13的一侧作为近前侧(前表面)定义前后方向8,以从近前侧(前表面)观察复合机10来定义左右方向9。前后方向8是第一方向的一例,左右方向9是第二方向的一例。
〈复合机10的整体结构〉
如图1A、1B所示,复合机10大致形成为长方体。复合机10在壳体的下部设有以喷墨记录方式在纸张12(参照图2)上记录图像的打印部11。如图2所示,打印部11具备供送部15、供送托盘20、排出托盘21、传送辊部54、记录部24、排出辊部55、压盘42以及作为箱的一例的墨水箱100。而且,复合机10具有传真功能和打印功能等各种功能。复合机10是液体喷出装置或液体消耗装置的一例。
〈供送托盘20、排出托盘21〉
如图1A、1B所示,在复合机10的前表面且左右方向9的中央部形成开口13。供送托盘20由用户穿过开口13并沿前后方向8相对于复合机10进行插拔。供送托盘20能够支撑层叠的多张纸张12。排出托盘21配置于供送托盘20的上方,与供送托盘20一起插拔。排出托盘21支撑由排出辊部55从记录部24和压盘42之间排出的纸张12。
〈供送部15〉
供送部15将由供送托盘20支撑的纸张12向传送路径65供送。如图2所示,供送部15具备供送辊25、供送臂26和轴27。供送辊25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于供送臂26的前端侧。供送辊25通过传送电动机(未图示)的反转而沿将纸张12向传送朝向16传送的朝向进行旋转。以下,将供送辊25、传送辊60以及排出辊62沿将纸张向传送朝向16传送的朝向进行旋转的情况记载为“正转”。供送臂26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于由打印部11的框架支撑的轴27。通过供送臂26的自重或弹簧等的弹性力而对供送臂26向供送托盘20侧转动施力。
〈传送路径65〉
如图2所示,传送路径65是从供送托盘20的后端部向打印部11的后方侧延伸、在打印部11的后方侧从下方向上方延伸并U形回转、经过记录部24与压盘42之间的空间并到达排出托盘21的路径。传送路径65的一部分是在打印部11的内部中由以预定间隔相对的外侧引导部件18和内侧引导部件19形成的空间。而且,如图2和图3所示,传送路径65在传送辊部54和排出辊部55之间的部分设置于复合机10的左右方向9的大致中央部,且沿前后方向8延伸。另外,传送路径65内的纸张12的传送朝向16在图2中由单点划线的箭头示出。
〈传送辊部54〉
如图2所示,传送辊部54配置成比记录部24靠传送朝向16的上游侧。传送辊部54具有彼此相对的传送辊60及压紧辊61。传送辊60由传送电动机驱动。压紧辊61随着传送辊60的旋转而旋转。纸张12被通过传送电动机的正转而正旋转的传送辊60及压紧辊61夹持并向传送朝向16传送。
〈排出辊部55〉
如图2所示,排出辊部55配置成比记录部24靠传送朝向16的下游侧。排出辊部55具有彼此相对的排出辊62和齿盘63。排出辊62由传送电动机驱动。齿盘63随着排出辊62的旋转而旋转。纸张12被通过传送电动机的正转而正旋转的排出辊62及齿盘63夹持并向传送朝向16传送。
〈记录部24〉
如图2所示,记录部24配置在传送朝向16上的传送辊部54和排出辊部55之间。而且,记录部24隔着传送路径65与压盘42在上下方向7上相对配置。即,记录部24配置成比传送路径65靠上下方向7的上方且与传送路径65相对。记录部24具备滑架23和作为头或液体消耗部的一例的记录头39。
如图3所示,滑架23支撑于引导轨道43、44,该引导轨道43、44在沿前后方向8分开的位置各自沿左右方向9延伸设置。引导轨道43、44支撑于打印部11的框架。滑架23与设置于引导轨道44的公知的带机构连接。该带机构由滑架电动机(未图示)驱动。即,与带机构连接的滑架23通过滑架电动机的驱动而沿左右方向9往复移动。如图3的单点划线所示,滑架23的移动范围在左右方向9上遍及比传送路径65靠右方和靠左方。
而且,从滑架23延伸出墨水管32以及柔性扁平线缆33,该墨水管32与墨水箱100和记录头39连接,该柔性扁平线缆33将安装有控制部(未图示)的控制基板和记录头39电连接。墨水管32将储存在墨水箱100的墨水供给到记录头39。更详细地说,黑色、品红色、青色、黄色墨水流通的四根墨水管32B、32M、32C、32Y从墨水箱100延伸出,这些墨水管在捆束的状态下与滑架23连接。有时将四根墨水管32B、32M、32C、32Y统称为“墨水管32”。柔性扁平线缆33将从控制部输出的控制信号传递到记录头39。
如图2所示,记录头39搭载于滑架23。在记录头39的下表面形成有多个喷嘴40。多个喷嘴40的前端从记录头39和搭载记录头39的滑架23的下表面露出。以下,有时将露出喷嘴40的前端的面记载为“喷嘴面”。记录头39从喷嘴40以微小的墨滴的方式喷出墨水。在滑架23移动的过程中,记录头39朝向由压盘42支撑的纸张12喷出墨滴。由此,在纸张12上记录图像。
〈压盘42〉
如图2和图3所示,压盘42配置在传送朝向16上的传送辊部54和排出辊部55之间。压盘24以在上下方向7与记录部24相对的方式配置,从下侧支撑由传送辊部54传送的纸张12。
〈墨水箱100〉
如图1A、1B所示,墨水箱100容纳在复合机10的内部。墨水箱100以不能轻易地从复合机10拆下的方式固定于该复合机10。更详细地说,墨水箱100通过在复合机10的前表面且左右方向9的右端形成的开口22而容纳在复合机10的内部。开口22在左右方向9上与开口13相邻。但是,墨水箱100的前表面(后述基壁101A和倾斜壁101B的一部分)在前后方向8上比开口22靠前方。更详细地说,墨水箱100的前表面比划定开口22的壳体的前壁靠前方。复合机10的壳体具有位于开口22的内部且墨水箱100的下方的支撑面28(参照图10)。墨水箱100支撑于支撑面28。
而且,在复合机10设置有能够覆盖位于开口22的前方的墨水箱100的前表面的箱形状的罩70。罩70在覆盖开口22及墨水箱100的前壁101的覆盖位置(参照图1(A))和使开口22及墨水箱100的前壁101在复合机10的外部露出的露出位置(参照图1(B))之间可转动地由复合机10的壳体支撑。如图10和图11所示,罩70由复合机10的壳体支撑成能够绕在上下方向7的下端侧沿左右方向9延伸的转轴71转动。本实施方式的转轴71在前后方向8比前壁101靠前方,即,相对于前壁101,位于墨水室111的相反侧,且在上下方向7上比墨水箱100靠下方。
但是,被设置于复合机10的罩70并不局限于在覆盖位置和露出位置之间旋转的方式。例如,罩70也可以是在前后方向8上分离的覆盖位置和露出位置之间平行移动的方式,也可以设置成可针对复合机10的壳体装卸。
如图4和图5所示,墨水箱100具有大致长方体的外形。墨水箱100具有作为立壁的一例的前壁101、作为侧壁的一例的右壁102、左壁103、上壁104以及下壁105。另一方面,墨水箱100的后表面敞开。并且,通过在右壁102、左壁103、上壁104、下壁105的后端面熔敷膜106,墨水箱100的后表面被密封。即,膜106构成墨水箱100的后壁。上述构成的墨水箱100例如通过将树脂材料注塑成型而被一体成型。例如,后述墨水箱100的内部形状被从墨水箱100敞开的后表面向后方朝向拉拔的模具(未图示)规定。
上壁104划定墨水室111在上下方向7的上端。下壁105划定墨水室111在上下方向7的下端。前壁101、右壁102和左壁103在上壁104和下壁105之间在与上壁104和下壁105交叉的朝向上竖立设置。而且,各壁101~105至少具有墨水室111内的墨水从墨水箱100的外部能够目视确认程度的透光性。前壁101由从下壁105大致沿上下方向7延伸的基壁101A、在基壁101A的上端与基壁101A连续且针对上下方向7和前后方向8倾斜的倾斜壁101B构成。倾斜壁101B相对于基壁101A向后方即墨水室111侧倾斜。
〈墨水室111〉
如图5所示,在墨水箱100的内部设置有区划出内部空间的多个隔壁107、108、109。隔壁107、108、109各自沿上下方向7和前后方向8延伸设置,与前壁101、上壁104、下壁105以及膜106连接。而且,隔壁107~109沿左右方向9分开设置。其结果是,墨水箱100的内部空间被区划成在左右方向9上相邻的四个墨水室111B、111M、111C、111Y。墨水室111是储存从喷嘴40喷出的墨水的液体储存室的一例。
墨水室111B是由前壁101、右壁102、上壁104、下壁105、膜106以及隔壁107区划出的空间。墨水室111M是由前壁101、上壁104、下壁105、膜106以及隔壁107、108区划出的空间。墨水室111C是由前壁101、上壁104、下壁105、膜106以及隔壁108、109区划出的空间。墨水室111Y是由前壁101、左壁103、上壁104、下壁105、膜106以及隔壁109区划出的空间。
以下,对墨水室111B、111M、111C、111Y统称,记载为“墨水室111”。而且,对于与各墨水室111对应地设置的四个构成要素,附属仅末尾的字母(B、M、C、Y)不同的参考标号,在统称这些构成要素的情况下省略该字母地进行表述。
在各墨水室111储存不同颜色的墨水。具体地说,在墨水室111B储存黑色墨水,在墨水室111C储存青色墨水,在墨水室111M储存品红色墨水,在墨水室111Y储存黄色墨水。各色墨水是液体的一例。但是,墨水室111的数量和墨水的颜色并不限定于上述的例子。墨水室111沿左右方向9配置。而且,在四个墨水室111B、111M、111C、111Y中,墨水室111B配置于最右侧,墨水室111Y配置于最左侧。另外,墨水室111B的容积比其他墨水室111M、111C、111Y的容积大。
〈注入口112〉
在墨水箱100的倾斜壁101B设置有用于向各墨水室111注入墨水的注入口112B、112M、112C、112Y。注入口112沿厚度方向贯通倾斜壁101B,将对应的墨水室111与墨水箱100的外部连通。倾斜壁101B的内表面与墨水室111面对,其外表面与墨水箱100的外部面对。倾斜壁101B以外表面位于内表面的上方的方式倾斜。因此,注入口112使墨水室111与墨水箱100的外部直接连通。即,在注入口112与墨水室111之间不存在截面积比注入口小且弯曲的流路。而且,替代倾斜壁101B,注入口112也可以设置在上壁104。即,在上壁104和前壁101被连接的墨水箱100,也可以在上壁104设置注入口112。
如图1(B)所示,倾斜壁101B和设置于倾斜壁101B的注入口112通过使罩70位于露出位置而露出到复合机10的外部。而且,注入口112在开口22前方被设置在倾斜壁101B。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注入口112向墨水室111注入墨水时的墨水箱100的姿势(注入姿势)与复合机10处于使用姿势时的墨水箱100的姿势一致。即,在复合机10处于使用姿势时,通过注入口112向墨水室111注入墨水。虽然本实施方式的注入口112是圆形状,但注入口112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椭圆形状、多边形。
墨水箱100具有能够相对于注入口112装卸的盖113B、113M、113C、113Y。如图1(A)所示,安装于注入口112的盖113紧贴在注入口112的周缘并堵塞注入口112。另一方面,如图1(B)所示,从注入口112拆下的盖113将注入口112敞开。盖113在使罩70位于露出位置的状态下可相对于注入口112装卸。而且,通过将盖113从注入口112拆下,能够将墨水注入墨水室111。
〈墨水流出路径114〉
如图6~图9所示,在各墨水室111连接有作为液体流出路径一例的墨水流出路径114B、114M、114C、114Y。墨水流出路径114是使储存在对应的墨水室111中的墨水向墨水箱100的外部流出的流路。本实施方式中的墨水流出路径114是从对应的墨水室111到达墨水箱100的右侧面(即,右壁102的外表面)的流路。
如图7和图9A所示,墨水流出路径114Y通过在区划出墨水室111Y的右表面的隔壁109的下端附近设置的开口115Y而与墨水室111Y连通。开口115Y在被下段壁146Y和连接壁147Y围绕的位置,更详细地说,比上段壁145Y靠下方且在前后方向8上的连接壁147Y、147C之间,被形成在隔壁109。而且,如图8所示,墨水流出路径114Y通过在右壁102设置的开口116Y而到达墨水箱100的右侧面。更详细地说,如图9A所示,墨水流出路径114Y在墨水室111B、111M、111C的前方侧从开口115Y沿左右方向9向右方延伸设置,贯通右壁102到达开口116Y即墨水箱100的右侧面。
如图7和图9A所示,墨水流出路径114C通过在区划出墨水室111C的右表面的隔壁108的下端附近设置的开口115C而与墨水室111C连通。而且,开口115C在被下段壁146C和连接壁147C围绕的位置,更详细地说,比上段壁145C靠下方且在前后方向8上的连接壁147C、147M之间,被形成在隔壁108。而且,如图8所示,墨水流出路径114C通过在右壁102设置的开口116C而到达墨水箱100的右侧面。更详细地说,如图9A所示,墨水流出路径114C在墨水室111B、111M的前方侧从开口115C沿左右方向9向右方延伸设置,贯通右壁102到达开口116C。
如图7和图9A所示,墨水流出路径114M通过在区划出墨水室111M的右表面的隔壁107的下端附近设置的开口115M而与墨水室111M连通。开口115M在被下段壁146M和连接壁147M围绕的位置,更详细地说,比上段壁145M靠下方且在前后方向8上的连接壁147M、147B之间,被形成在隔壁107。而且,如图8所示,墨水流出路径114M通过在右壁102设置的开口116M而到达墨水箱100的右侧面。更详细地说,如图9A所示,墨水流出路径114M在墨水室111B的前方侧从开口115M沿左右方向9向右方延伸设置,贯通右壁102到达开口116M。
如图6和图7所示,墨水流出路径114B通过在区划出墨水室111B的右表面和底面的右壁102和下壁105的边界附近设置的开口115B而与墨水室111B连通。开口115B在被下段壁146B和连接壁147B围绕的位置即在上段壁145B的下方且在连接壁147B的后方,被形成在连接壁147B。在开口115B的上方设置有与墨水向开口115B的流入朝向即上下方向7的下方朝向交叉的隔壁110。而且,如图8所示,墨水流出路径114B通过在右壁102设置的开口116B而到达墨水箱100的右侧面。
如图6所示,墨水流出路径114B从开口115M沿前后方向8向前方延伸设置,在比墨水流出路径114M、114C、114Y靠前方的位置贯通右壁102并到达开口116B。而且,沿前后方向8延伸的墨水流出路径114B与沿左右方向9延伸的墨水流出路径114M、114C、114Y交叉。更详细地说,墨水流出路径114B在沿左右方向9延伸的墨水流出路径114M、114C、114Y的下方向前方延伸。
另外,如图7所示,越位于左侧的连接壁147被配置得越靠前方。即,连接壁147Y比连接壁147B、147M和147C靠前方。连接壁147C比连接壁147B和147M靠前方,连接壁147M比连接壁147B靠前方。并且,墨水流出路径114Y被设置在由上段壁145B、145M、145C和连接壁147B、147M、147C围绕的空间。即,墨水流出路径114Y被设置在比上段壁145B、145M、145C靠下方,比连接壁147B、147M、147C靠前方,且比连接壁147Y靠后方。墨水流出路径114C被设置在由上段壁145B、145M和连接壁147B、147M围绕的空间。即,墨水流出路径114C被设置在比上段壁145B、145M靠下方,比连接壁147B、147M靠前方,且比连接壁147C靠后方)。墨水流出路径114M被设置在由上段壁145B和连接壁147B围绕的空间。即,墨水流出路径114M被设置在比上段壁145B靠下方,比连接壁147B靠前方,且比连接壁147M靠后方)。
〈墨水导出路径117〉
如图8所示,在墨水箱100的右侧面设有墨水导出路径117B、117M、117C、117Y。墨水导出路径117B、117M、117C、117Y的一端在开口116B、116M、116C、116Y的位置与对应的墨水流出路径114B、114M、114C、114Y连接,其另一端与连接部118B、118M、118C、118Y连接。突出设置于墨水箱100的上壁104的连接部118与对应于各色墨水的四根墨水管32B、32M、32C、32Y(参照图3)连接。即,墨水导出路径117是将从墨水室111通过对应的墨水流出路径114流出的墨水,通过与对应的连接部118连接的墨水管32而引导至记录头39的流路。另外,各墨水导出路径117和各墨水管32的容积大致相同。
如图8所示,在墨水箱100的右壁102设置有多个突壁121A~121I。有时将这些多个突壁统称作“突壁121”。突壁121从作为右壁102的右侧面的外表面向右方突出,且沿右壁102的外表面延伸设置。而且,在各突壁121的右侧前端熔敷有膜122。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突壁121A~121I熔敷单一(共用)的膜122。墨水导出路径117是指由相邻的突壁121A~121H和膜122区划出的空间。
区划出墨水导出路径117B的突壁121A、121B从隔着开口116B的位置起向后方延伸,进而向上方延伸至墨水箱100的上端部。区划出墨水导出路径117Y的突壁121C、121D、区划出墨水导出路径117C的突壁121E、121F以及区划出墨水导出路径117M的突壁121G、121H从隔着对应的开口116Y、116C、116M的位置起向下方延伸,进而在开口116Y、116C、116M的后方侧向上方延伸至墨水箱100的上端部。即,墨水导出路径117Y、117C、117M在开口116Y、116C、116M的下部与对应的墨水流出路径114Y、114C、114M连接。开口116Y、116C、116M的下部是指开口116Y、116C、116M的比上下方向7的中央靠下方。进而,各墨水导出路径117在墨水箱100的内部通过沿上下方向7和左右方向9延伸的空间(省略图示)与对应的连接部118连接。
〈大气连通路126〉
如图5所示,在各墨水室111连接有大气连通路126B、126M、126C、126Y。大气连通路126使对应的墨水室111与大气连通。更详细地说,大气连通路126通过缺口127与对应的墨水室111连通,并通过开口132与墨水箱100的外部连通。大气连通路126是从缺口127通过墨水箱100的内部空间(未图示)到达开口132的通路。大气连通路126在墨水室111和墨水箱100的外部之间使空气流入流出。
〈透过窗72〉
如图1A所示,在罩70设置有作为透过部一例的透过窗72。透过窗72是在使罩70位于覆盖位置的状态下,从复合机10的外部能够目视确认墨水箱100的前壁101的透过部。以下,在前后方向8上彼此面对面的前壁101和透过窗72之间的区域有时记载为“面对面区域”。另一方面,罩70中与透过窗72不同的区域是在使罩70位于覆盖位置的状态下,不能从复合机10的外部目视确认墨水箱100的前壁101的非透过部。另外,罩70也可以没有透过窗。没有透过窗的罩70的“面对面区域”是例如至少包含比前壁101的表面靠前方的空间的空间。更详细地说,面对面区域也可以定义成在前后方向8上彼此面对面的前壁101和罩70之间的区域。
如图10和图11所示,透过窗72由在厚度方向贯穿罩70的开口73和堵塞该开口73的膜74构成。膜74由光透过性材料形成。本实施方式的膜74在罩70的外表面,即,在与面对前壁101的罩70的内表面相反侧的面,贴附在开口73的周缘。其结果是,前壁101和膜74在前后方向8相互分离。透过窗72的具体构成并不局限于此。
〈墨水收容部75〉
而且,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罩70的内表面,即,在露出位置的罩70的上表面设置有作为液体收容部的一例的墨水收容部75。墨水收容部75被设置在罩70的非透过部。换而言之,在罩70位于覆盖位置的状态下,墨水收容部75被设置在从面对面区域的下方离开的位置。而且,如图11所示,墨水收容部75被设置成比露出位置的罩70的转轴71靠后方侧,即,设置在接近墨水室111侧。另外,在使罩70位于露出位置的状态下,墨水收容部75在上下方向7被配置在注入口112的下方,且在前后方向8被配置在前壁101和罩70之间。
由于在使罩70位于露出位置时的墨水收容部75被配置成比在转轴71延伸方向上被规定的转轴轴线靠墨水室111侧,所以能够防止墨水向转轴71的前方流动,即防止墨水向用户侧流动。而且,在使罩70位于露出位置时的墨水收容部75比转轴71靠墨水室111侧,所以即使用户观看,也难以目视确认。因此,用户不能看见被墨水污染状态的墨水收容部75。因而,能够抑制损害复合机10的美观
墨水收容部75由突设在罩70的内表面且沿左右方向9延伸设置的一对肋部75A、75B区画。而且,在墨水收容部75填充作为液体吸收部件一例的墨水吸收部件76。在使罩70位于露出位置的状态下,墨水吸收部件76的上表面被露出。墨水吸收部件76例如由发泡聚氨基甲酸乙酯等多孔材料形成。墨水吸收部件76在左右方向9上也可以跨越与各墨水流路150对应的位置而连续地配置,也可以分别独立地配置
〈墨水流路150〉
如图4、图6和图8等所示,在前壁101的外表面设置有作为液体流路的一例的墨水流路150。墨水流路150是用于将从注入口112溢出的墨水向墨水收容部75引导的流路。更详细地说,墨水流路150是从注入口112和基壁101A之间的位置通过基壁101A的外表面中的、与面对墨水室111的部分不同的部分而到达墨水收容部75的流路。以下,将基壁101A的外表面中的、面对墨水室111的部分记载为“目视确认面”。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墨水流路150由沿着左右方向9延伸经过倾斜壁101B的外表面的第一流路151、沿着上下方向7延伸经过基壁101A的外表面的第二流路156、157、158构成。另外,本说明书中的“沿着~方向延伸”并不局限于与该方向完全一致,允许某种程度的偏差。
第一流路151是在各个注入口112B、112M、112C、112Y和基壁101A之间沿左右方向9延伸经过倾斜壁101B的外表面的凹槽。而且,第一流路151的下端由在倾斜壁101B的外表面突出设置且沿左右方向9延伸的肋部152划定。而且,在肋部152的、在左右方向9上与隔壁107、108和109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切口153、154和155。第一流路151内的墨水通过切口153、154和155向第二流路156、157和158流出。第一流路151的上表面以从注入口112溢出的墨水能够流入的方式敞开。
第二流路156、157和158分别是在左右方向9上与隔壁107、108和109对应的位置、沿上下方向7延伸经过基壁101A的外表面的凹槽。即,与基壁101A的内表面相接的隔壁107、108、109和与基壁101A的外表面相接的第二流路156、157、158隔着基壁101A相互面对面。即,第二流路156、157和158被设置在离开目视确认面离开的位置,该目视确认面是指从在墨水箱100的外部能够目视确认墨水室111内的墨水的目视确认面。另外,通过以与隔壁107~109的位置对应的方式在基壁101A的外表面形成第二流路156、157和158,能够活用无助于墨水的目视确认的部分并节省空间。
第二流路156、157和158的上端在切口153、154和155的位置与第一流路151连接。切口153、154和155被形成在从墨水室111的目视确认面向左右方向9偏离的位置。而且,第二流路156、157和158的下端与露出位置的罩70的墨水收容部75连接。如图11所示,墨水箱100和墨水收容部75在上下方向7相互离开。另外,第二流路156、157和158和墨水收容部75连接并不局限于两者直接连接,只要是从第二流路156、157和158的下端排出的墨水被墨水收容部75收容的位置关系即可。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抵达第二流路156、157和158的下端的墨水向在墨水箱100的下方被离开配置的墨水收容部75落下,并被墨水收容部75内的墨水吸收部件76吸收。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在上述构成的复合机10中,从注入口112溢出的墨水首先流入第一流路151。并且,流入到第一流路151的墨水通过在左右方向9偏离墨水室111的位置上所形成的切口153、154和155向第二流路156、157和158流出,通过在左右方向9偏离墨水室111的目视确认面的位置向下方流动。
另一方面,由于第一流路151内的墨水被肋部152拦截,所以在切口153、154、155之外的位置,能够抑制基壁101A的目视确认面被从第一流路151流出的墨水污染。即,通过第一流路151和第二流路156、157、158以绕过基壁101A的目视确认面的方式来引导从注入口112溢出的墨水,并最终使设置在目视确认面下方的墨水吸收部件76吸收墨水,能够抑制墨水箱100内部的可视性的下降。
另外,如图6的局部放大图所示,也可以在第一流路151的内部设置多个肋部159A、159B、159C。各个肋部159A~159C沿着第一流路151在左右方向9延伸设置,且沿着倾斜壁101B的外表面,即沿着第一流路151的底面在上下方向7上相邻配置。在上下方向7上彼此相邻的肋部159A~159C之间,形成沿左右方向9延伸的管状的流路。并且,流入到肋部159A~159C之间的管状流路的墨水被墨水自身的表面张力保持,且利用毛细管现象向左右方向9引导。因而,能够抑制从注入口112溢出并流入到第一流路151的墨水在切口153、154、155之外的位置从第一流路151流出。
而且,流入到第二流路156、157、158的墨水从该第二流路156、157、158的下端被排出并抵达墨水收容部75。由于第二流路156、157、158在上下方向7延伸设置,所以能够顺利地将墨水向墨水收容部75排出。而且,由于第二流路156、157、158被设置在从目视确认面离开的位置,所以墨水对目视确认面的污染被抑制。
而且,从第二流路156、157、158排出的墨水被墨水收容部75的墨水吸收部件76吸收。其结果是,能够抑制该墨水泄漏到复合机10的外部。另外,由于将墨水收容部75设置在从面对面区域离开的位置,所以在使罩70位于覆盖位置的状态下,从复合机10的外部难以看到墨水收容部7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被配置在覆盖位置的罩70的墨水收容部75不与第二流路156、157、158连接。然而,墨水通过液体流路150向墨水收容部75的排出主要是在通过使罩70向露出位置转动并从注入口112注入墨水时进行。因此,墨水收容部75与第二流路156、157、158至少在罩70被配置在露出位置时连接即可。
另外,墨水收容部75的位置只要是能够收容从液体流路150排出的墨水的位置即可,并不局限于罩70的内表面。墨水收容部75例如也可以设置在复合机10的壳体的支撑面28。而且,如图12所示,墨水收容部161也可以设置在墨水箱100的右壁102的外表面。
〔变形例1〕
参照图12来说明变形例1涉及的墨水箱100A。另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共用的构成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重点说明不同点。变形例1涉及的墨水箱100A的墨水流路160和墨水收容部161的位置及形状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
变形例1涉及的墨水流路160是在各注入口112B、112M、112C、112Y和基壁101A之间沿着左右方向9在倾斜壁101B的外表面延伸的凹槽。而且,变形例1涉及的墨水收容部161设置在右壁102的外表面。更详细地说,墨水收容部161由突壁121A和从右壁102的外缘向右方突出的突壁162划定。另外,突壁162也可以表现为前壁101和上壁104的、从右壁102的外表面向右方延长的部分。
而且,墨水流路160延伸设置到突壁162的外表面。并且,在突壁162形成有使墨水流路160和墨水收容部161连通的通孔163。而且,在肋部152上不形成切口153、154、155。而且,在墨水收容部161的内部也可以填充未图示的墨水吸收部件。另外,通过扩大图5的膜122并将膜122熔敷在突壁121A、162的前端,也可以封闭墨水收容部161。
利用上述构成,能够将从注入口112溢出的墨水通过墨水流路160向从复合机10的外部难以看见的墨水收容部161排出。而且,由于墨水不通过基壁101A的外表面,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墨水箱100A内部的可视性的下降。另外,为了将墨水流路160内的墨水向墨水收容部161顺利地排出,也可以使墨水流路160以向墨水收容部161下降的方式,即,以随着向右而下降的方式倾斜。
〔变形例2〕
参照图13来说明变形例2涉及的墨水箱100B。另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1共用的构成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重点说明不同点。变形例2涉及的墨水箱100B的墨水流路170的位置和形状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变形例2涉及的墨水流路170由沿着左右方向9在倾斜壁101B的外表面延伸的第一流路171、和沿着上下方向7在右壁102的外表面延伸的第二流路172构成。
第一墨水流路171是在各注入口112B、112M、112C、112Y和基壁101A之间沿着左右方向9在倾斜壁101B的外表面延伸的凹槽。第二流路172是在从右壁102的外表面向右方突出且沿上下方向7延伸设置的、作为一对肋部的一例的一对突壁173和174之间所形成的槽。第二流路172的上端与第一流路171的右端连接,第二流路172的下端与未图示的墨水收容部连接。另外,通过扩大图5的膜122并将膜122熔敷在突壁173、174的前端,也可以封闭第二流路172。
利用上述构成,能够将从注入口112溢出的墨水通过墨水流路170向在墨水流路170的下方且从复合机10的外部难以看见的位置上配置的墨水收容部(未图示)排出。而且,由于墨水不通过基壁101A的外表面,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墨水箱100B内部的可视性的下降。另外,变形例2中的墨水收容部例如也可以配置在罩70的内表面,也可以配置在支撑面28。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1、2中,虽然将墨水作为液体的一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即,代替墨水,也可以是,将在打印时在墨水之前喷出到记录纸张的前处理液、或者为了防止记录头39的喷嘴40的干燥而在记录头39的喷嘴40附近进行喷雾的水等作为液体来代替墨水。另外,本发明通过应用于具备储存有色液体的箱的液体消耗装置,实现特别有利的效果。

Claims (13)

1.一种液体消耗装置,具备:
箱,具有储存液体的液体储存室及划定所述液体储存室在与竖直方向交叉的第一方向上的一端的立壁;
液体收容部,收容液体并被设置在所述箱的外部且从与所述立壁的外表面面对面的面对面区域离开的位置;以及
液体消耗部,消耗被储存在所述液体储存室内的液体,
所述立壁由基壁和倾斜壁构成,所述基壁在面对所述液体储存室的位置形成有能够从外部目视确认所述液体储存室内的液体的目视确认面,所述倾斜壁在所述基壁的上端向所述液体储存室侧倾斜,且形成有用于向所述液体储存室注入液体的注入口,
在所述立壁的外表面形成有液体流路,该液体流路是从所述注入口和所述基壁之间的位置通过所述基壁的与所述目视确认面不同的位置到达所述液体收容部的流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消耗装置,其中,
所述液体储存室被与所述基壁的内表面相接的隔壁划分成在与竖直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相邻的第一储存室和第二储存室,
所述液体流路被形成在所述基壁的外表面的与所述隔壁对应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消耗装置,其中,
具备罩,该罩能够以转动轴线为中心在从该液体消耗装置的外部覆盖所述立壁的覆盖位置和使所述立壁在该液体消耗装置的外部露出的露出位置之间转动,所述转动轴线在所述液体储存室相对于所述基壁的相反侧且在所述箱的下方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所述液体流路与所述液体收容部连接,所述液体收容部被设置在所述露出位置下的所述罩的上表面且比所述转动轴线靠近所述液体储存室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消耗装置,其中,
所述罩具有能够在所述覆盖位置从该液体消耗装置的外部目视确认所述基壁的所述目视确认面的至少一部分的透过部,
所述面对面区域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基壁的所述目视确认面和所述透过部之间的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消耗装置,其中,
还具备在所述箱的下方支撑该箱的支撑面,
所述液体收容部被设置在所述支撑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消耗装置,其中,
所述箱具有在与竖直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立壁的端部相接且与所述立壁交叉的侧壁,
所述液体收容部被设置在所述侧壁的外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消耗装置,其中,
所述液体流路包含在比所述注入口靠下方的所述倾斜壁的外表面沿着与竖直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延伸的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消耗装置,其中,
在所述槽设置有分别沿着该槽延伸设置且沿着所述立壁的外表面在上下方向相邻的多个肋部。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消耗装置,其中,
所述液体储存室被与所述立壁的内表面相接的隔壁划分成在与竖直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相邻的第一储存室和第二储存室,
所述液体流路包含:
第一流路,在比所述注入口靠下方的所述倾斜壁的外表面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以及
第二流路,与所述第一流路连接,在所述基壁的外表面的与所述隔壁对应的位置沿着上下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消耗装置,其中,
在所述液体收容部填充有吸收液体的液体吸收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消耗装置,其中,
所述液体流路是设置在所述立壁的外表面上的凹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消耗装置,其中,
所述液体流路是在被竖立设置在所述立壁的外表面上的一对肋部之间所形成的槽。
13.一种液体消耗装置,具备:
箱,具有储存液体的液体储存室及划定所述液体储存室在与竖直方向交叉的第一方向上的一端的立壁;
液体收容部,收容液体并被设置在所述箱的外部且从与所述立壁的外表面面对面的面对面区域离开的位置;以及
液体消耗部,消耗被储存在所述液体储存室内的液体,
在所述立壁形成有:
注入口,用于向所述液体储存室注入液体;
目视确认面,在所述注入口的下方,能够从外部目视确认所述液体储存室内的液体;以及
液体流路,在该立壁的外表面,从所述注入口和所述目视确认面之间的位置通过与所述目视确认面不同的位置到达所述液体收容部。
CN201510362985.7A 2014-07-24 2015-06-26 液体消耗装置 Active CN1052915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39131.4A CN109228666B (zh) 2014-07-24 2015-06-26 液体消耗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50911 2014-07-24
JP2014150911A JP6350070B2 (ja) 2014-07-24 2014-07-24 液体消費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39131.4A Division CN109228666B (zh) 2014-07-24 2015-06-26 液体消耗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91595A true CN105291595A (zh) 2016-02-03
CN105291595B CN105291595B (zh) 2018-09-18

Family

ID=5518971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62985.7A Active CN105291595B (zh) 2014-07-24 2015-06-26 液体消耗装置
CN201810939131.4A Active CN109228666B (zh) 2014-07-24 2015-06-26 液体消耗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39131.4A Active CN109228666B (zh) 2014-07-24 2015-06-26 液体消耗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350070B2 (zh)
CN (2) CN10529159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72362A (zh) * 2016-10-21 2018-05-0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供给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71614B2 (ja) * 2016-04-22 2021-1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US10093105B2 (en) 2016-04-22 2018-10-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storage container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JP6880754B2 (ja) 2017-01-12 2021-06-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滴噴射装置
JP6888427B2 (ja) * 2017-05-31 2021-06-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
JP7059562B2 (ja) * 2017-10-13 2022-04-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192846B2 (ja) * 2020-12-25 2022-12-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供給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53875A1 (en) * 1999-04-27 2000-11-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container, holder for an ink container,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holder and mounting method for mounting the ink container to the holder
CN201525178U (zh) * 2009-06-15 2010-07-14 杭州美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防尘、可连续供墨的墨盒
CN102381040A (zh) * 2010-09-03 2012-03-2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JP2013099957A (ja) * 2013-01-24 2013-05-23 Seiko Epson Corp 装置の開口部の開閉判定
US20140063147A1 (en) * 2012-08-31 2014-03-0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Storage Container
CN103722892A (zh) * 2012-10-15 2014-04-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03722888A (zh) * 2012-10-16 2014-04-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收纳体、液体收纳体单元以及液体消耗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72695B1 (en) * 1999-01-25 2001-01-09 Win-Yin Liu Ink replenishing device for link cartridge of a jet printer
US6698872B2 (en) * 2001-06-15 2004-03-02 International United Technology Co., Ltd. Ink cartridge for preventing ink from spilling
CN101253047A (zh) * 2005-02-05 2008-08-27 张承泽 喷墨打印机自动供墨系统
US20110279581A1 (en) * 2010-05-17 2011-11-17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Multi-channel rotary valve for printhead
JP5724398B2 (ja) * 2011-01-14 2015-05-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容器ユニット、及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CN202764394U (zh) * 2012-06-29 2013-03-06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注墨器
JP6127406B2 (ja) * 2012-08-10 2017-05-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液体消費装置
JP2014037057A (ja) * 2012-08-10 2014-02-27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収容体、液体消費装置
JP6115080B2 (ja) * 2012-08-10 2017-04-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システム、液体収容体、液体消費装置
JP6036019B2 (ja) * 2012-08-31 2016-11-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CN103722891B (zh) * 2012-10-15 2015-11-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53875A1 (en) * 1999-04-27 2000-11-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container, holder for an ink container,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holder and mounting method for mounting the ink container to the holder
CN201525178U (zh) * 2009-06-15 2010-07-14 杭州美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防尘、可连续供墨的墨盒
CN102381040A (zh) * 2010-09-03 2012-03-2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供给系统
US20140063147A1 (en) * 2012-08-31 2014-03-0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Storage Container
CN103722892A (zh) * 2012-10-15 2014-04-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03722888A (zh) * 2012-10-16 2014-04-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收纳体、液体收纳体单元以及液体消耗装置
JP2013099957A (ja) * 2013-01-24 2013-05-23 Seiko Epson Corp 装置の開口部の開閉判定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72362A (zh) * 2016-10-21 2018-05-0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供给装置
CN107972362B (zh) * 2016-10-21 2020-12-2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供给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22725A (ja) 2016-02-08
CN105291595B (zh) 2018-09-18
CN109228666A (zh) 2019-01-18
JP6350070B2 (ja) 2018-07-04
CN109228666B (zh) 2020-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91595A (zh) 液体消耗装置
CN105291594A (zh) 液体消耗装置和箱
CN104972744A (zh) 液体喷出装置
CN104972760A (zh) 液体喷出装置
CN105269972A (zh) 液体消耗装置及复合机
CN104972761A (zh) 液体消耗装置
CN105459610A (zh) 液体消耗设备
US11858274B2 (en) Liquid consu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liquid tank with rotatable cover
JP6409508B2 (ja) 液体消費装置
JP6387694B2 (ja) タンク
JP6819207B2 (ja) 供給装置
CN105291593B (zh)
JP6795876B2 (ja) 液体消費装置
JP6365241B2 (ja) 液体消費装置
JP6665922B2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6933229B2 (ja) 液体消費装置
JP6829845B2 (ja) 液体消費装置
JP6390144B2 (ja) タンク
JP2020163643A (ja) 液体消費装置及び濾過装置
JP2020138410A (ja) 液体吐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