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83755B - 车辆用的异常判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的异常判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83755B
CN105283755B CN201480031443.5A CN201480031443A CN105283755B CN 105283755 B CN105283755 B CN 105283755B CN 201480031443 A CN201480031443 A CN 201480031443A CN 105283755 B CN105283755 B CN 1052837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flux
heater
connection member
sensor
insulating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3144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83755A (zh
Inventor
田中康浩
坂井田敦资
谷口敏尚
乡古伦央
矢崎芳太郎
白石芳彦
原田敏
原田敏一
清水元规
斋藤启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2837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837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837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8375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5/00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vehicles
    • G07C5/08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performance data other than driving, working, idle, or waiting time, with or without registering driving, working, idle or waiting ti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00Details of thermomet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thermometer
    • G01K1/08Protective devices, e.g. casing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7/00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7/00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 G01K17/06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conveyed by flowing media, e.g. in heating systems e.g. the quantity of heat in a transporting medium, delivered to or consumed in an expenditure device
    • G01K17/08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conveyed by flowing media, e.g. in heating systems e.g. the quantity of heat in a transporting medium, delivered to or consumed in an expenditure device based upon measurement of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r of a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Using Thermal Mean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urface Heating Bodies (AREA)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 Emergency Alarm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具备:热通量传感器(10),由金属原子维持规定的结晶结构并且相互不同的金属构成的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被埋入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绝缘基材(100)的第一、第二通孔(101)、(102),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被交替地串接连接;控制部(20),进行搭载于车辆的发热体(30)的异常判定。而且,将热通量传感器(10)配备于发热体(30)并使与发热体(30)和外界空气之间的热通量对应的传感器信号输出,在控制部(20),基于传感器信号,当发热体(30)与外界空气之间的热通量从规定的范围内偏离时,判定发热体(30)为异常。

Description

车辆用的异常判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被搭载于车辆的发热体的异常进行判定的车辆用的异常判定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一种车辆用的异常判定装置,该车辆用的异常判定装置利用温度传感器检测被搭载于车辆的发热体的温度,并根据由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发热体的温度来判定发热体的异常(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84639号公报
然而,发热体的温度也会根据使用环境而变动。因此,在发热体被暴露于低温环境的情况下,即使在发热体异常发热的情况下发热体的温度也变低,存在由温度传感器测量到的温度为正常的温度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管使用环境如何都能够判断发热体的异常的车辆用的异常判定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发明人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且,本发明人们发现了虽然发热体的温度根据外界气温(使用环境)而变动,但是发热体与外界空气之间的热通量不根据外界气温而变化。其中,热通量是指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
因此,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中,具备:热通量传感器,在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绝缘基材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多个第一、第二通孔,并且在第一、第二通孔中埋有由相互不同的金属构成的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交替地串接连接;和控制部,进行被搭载于车辆的发热体的异常判定,并以下述的点为特征。
即,形成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的金属的至少一方是在多个金属原子维持了该金属原子的结晶结构的状态下被固相烧结的烧结合金,热通量传感器被配备于发热体并输出与发热体和外界空气之间的热通量对应的传感器信号,控制部基于传感器信号,在发热体与外界空气之间的热通量从规定的范围内偏离时判定为发热体异常。
据此,由于基于从热通量传感器输出的传感器信号来进行发热体的异常判定,所以不管使用环境如何都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发热体的异常判定。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的异常判定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热通量传感器的俯视图。
图3是沿着图2中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沿着图2中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a)~图5(h)是表示热通量传感器的制造工序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控制部的工作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热通量与发热体的状态的关系的图。
图8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的异常判定装置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异常判定装置应用于火灾报警器的第一参考例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第一参考例中的控制部的工作的流程图。
图11A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异常判定装置应用于人体的异常判定装置的第二参考例的示意图。
图11B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异常判定装置应用于人体的异常判定装置的第三参考例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第二以及第三参考例中的控制部的工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中,相互对相同或者等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的符号来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的异常判定装置具备热通量传感器10和控制部20,热通量传感器10被配备在搭载于车辆的电池、车辆发动机控制单元(车辆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等发热体30来使用。
热通量传感器10如图2~图4所示,是绝缘基材100、表面保护部件110、背面保护部件120被一体化,并在该一体化的部件的内部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交替地串接连接的传感器。以下,对热通量传感器10的构造进行具体说明。其中,图2为了易于理解而省略了表面保护部件110来进行表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基材100由以聚醚醚酮(PEEK)、聚醚酰亚胺(PEI)、液晶聚合物(LCP)为代表的平面矩形状的热塑性树脂膜构成。而且,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多个第一、第二通孔101、102以相互不同的方式被形成为交错状图案。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第二通孔101、102被设为随着从绝缘基材100的表面100a朝向背面100b直径为恒定的圆筒状,但也可以设为随着从绝缘基材100的表面100a朝向背面100b而直径变小的锥状。另外,也可以设为随着从绝缘基材100的背面100b朝向表面100a而直径变小的锥状、方筒状。
而且,在第一通孔101配置有第一层间连接部件130,在第二通孔102配置有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40。即,在绝缘基材100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被配置相互不同。
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由相互不同的金属构成,以便发挥塞贝克效应。例如,第一层间连接部件130由构成P型的Bi-Sb-Te合金的粉末被固相烧结成维持烧结前的多个金属原子的结晶结构的金属化合物(烧结合金)构成。另外,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40由构成N型的Bi-Te合金的粉末由被固相烧结成维持烧结前的多个金属原子的结晶结构的金属化合物构成。这样,通过使用被固相烧结成维持规定的结晶结构的金属化合物作为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能够增大引起电压。
此外,虽然图2不是剖视图,但为了易于理解而对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标注了剖面线。
在绝缘基材100的表面100a配置有表面保护部件110,该表面保护部件110由以聚醚醚酮(PEEK)、聚醚酰亚胺(PEI)、液晶聚合物(LCP)为代表的平面矩形状的热塑性树脂膜构成。该表面保护部件110被设为与绝缘基材10的平面形状大小相同,在与绝缘基材100的对置一面110a侧,铜箔等被图案化而成的多个表面图案111以相互分隔的方式形成。而且,各表面图案111分别与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适当地电连接。
具体如图3所示,在将相邻的1个第一层间连接部件130和1个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40作为组150时,各组150的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与同一表面图案111连接。即,各组150的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经由表面图案111电连接。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绝缘基材100的长边方向(图3中纸面左右方向)相邻的1个第一层间连接部件130和1个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40被设为组150。
在绝缘基材100的背面100b配置有背面保护部件120,该背面保护部件120由以聚醚醚酮(PEEK)、聚醚酰亚胺(PEI)、液晶聚合物(LCP)等为代表的平面矩形状的热塑性树脂膜构成。该背面保护部件120以绝缘基材100的长边方向的长度比绝缘基材100长,并且长边方向的两端部从绝缘基材100突出的方式被配置于绝缘基材100的背面100b。
而且,在背面保护部件120中,在与绝缘基材100对置的一面120a侧,以彼此分隔的方式形成有铜箔等被图案化而成的多个背面图案121。而且,各背面图案121分别与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适当地电连接。
具体如图3所示,在绝缘基材100的长边方向相邻的组150中,一个组150的第一层间连接部件130和另一个组150的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40与同一背面图案121连接。即,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跨过组150而经由同一背面图案121电连接。
另外,如图4所示,在绝缘基材100的外缘,沿着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图2中是纸面上下方向)相邻的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与同一背面图案121连接。具体而言,以在绝缘基材100的长边方向经由表面图案111和背面图案121串接连接的部分被反复的方式,相邻的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与同一背面图案121连接。
另外,如图2及图3所示,背面图案121中的成为如上述那样串接连接的部分的端部的部分形成为从绝缘基材100露出。而且,背面图案121中的从绝缘基材100露出的部分成为作为与控制部2连接的端子发挥功能的部分。
以上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基本的热通量传感器10的结构。而且,这样的热通量传感器10向控制部2输出与在厚度方向通过热通量传感器10的热通量对应的传感器信号(引起电压)。若热通量发生变化,则在交替地串接连接的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产生的引起电压发生变化。其中,热通量传感器10的厚度方向是绝缘基材100、表面保护部件110、背面保护部件120的层叠方向。
这里,参照图5(a)~图5(h)对上述热通量传感器1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5(a)所示,准备绝缘基材100,通过钻孔机、激光等形成多个第一通孔101。
接下来,如图5(b)所示,向各第一通孔101填充第一导电性膏131。其中,作为向第一通孔101填充第一导电性膏131的方法(装置),例如可以采用日本特开2011-187619号中记载的方法(装置)。
简单来讲,借助吸附纸160在未图示的保持台上将绝缘基材100配置成背面100b与吸附纸160对置。然后,一边使第一导电性膏131溶融,一边向第一通孔101内填充第一导电性膏131。由此,第一导电性膏131的有机溶剂的大部分被吸附于吸附纸160,合金的粉末被紧密配置于第一通孔101。
其中,吸附纸160只要是能够吸收第一导电性膏131的有机溶剂的材质即可,可使用一般的优质纸等。另外,第一导电性膏131可使用如下材料:对金属原子维持规定的结晶结构的Bi-Sb-Te合金的粉末加入熔点是43℃的石蜡等有机溶剂而膏化的材料。因此,在填充第一导电性膏131的时候,以绝缘基材100的表面100a被加热至约43℃的状态进行。
接着,如图5(c)所示,通过钻孔机、激光等在绝缘基材100形成多个第二通孔102。如上所述,该第二通孔102形成为与第一通孔101彼此不同并与第一通孔101一同构成交错状图案。
接下来,如图5(d)所示,对各第二通孔102填充第二导电性膏141。其中,该工序可以以与上述图5(b)相同的工序进行。
即,再次借助吸附纸160在未图示的保持台上将绝缘基材100配置成背面100b与吸附纸160对置之后,向第二通孔102内填充第二导电性膏141。由此,第二导电性膏141的有机溶剂的大部分被吸附于吸附纸160,合金的粉末被紧密配置于第二通孔102。
第二导电性膏141可使用如下材料:对与构成第一导电性膏131的金属原子不同的金属原子维持规定的结晶结构的Bi-Te合金的粉末加入熔点为常温的萜烯等有机溶剂而膏化的材料。即,构成第二导电性膏141的有机溶剂可使用溶点比构成第一导电性膏131的有机溶剂低的材料。而且,在填充第二导电性膏141的时候,以绝缘基材100的表面100a被保持为常温的状态进行。换言之,在第一导电性膏131所包含的有机溶剂被固化的状态下,进行第二导电性膏141的填充。由此,可抑制第二导电性膏141混入到第一通孔101。
其中,第一导电性膏131所包含的有机溶剂被固化的状态是指在上述图5(b)的工序中,不被吸附纸160吸附而残留在第一通孔101的有机溶剂。
而且,在与上述各工序独立的工序中,如图5(e)及图5(f)所示,在表面保护部件110和背面保护部件120中的与绝缘基材100对置的一面110a、120a形成铜箔等。然后,通过将铜箔适当图案化,来准备形成有彼此分隔的多个表面图案111的表面保护部件110、形成有彼此分隔的多个背面图案121的背面保护部件120。
之后,如图5(g)所示,依次层叠背面保护部件120、绝缘基材100、表面保护部件110来构成层叠体170。
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背面保护部件120与绝缘基材100相比,长边方向的长度较长。而且,背面保护部件120被配置成长边方向的两端部从绝缘基材100突出。
接着,如图5(h)所示,将该层叠体170配置到未图示的一对加压板之间,一边从层叠方向的上下两面以真空状态进行加热一边进行加压,由此将层叠体170一体化。具体而言,第一、第二导电性膏131、141被固相烧结而形成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并且以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与表面图案111及背面图案121连接的方式一边加热一边进行加压,来将层叠体170一体化。
此外,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在将层叠体170一体化的时候,可以在层叠体170和加压板之间配置石棉纸等缓冲材料。通过上述方式,制造了上述热通量传感器10。
控制部20是使用CPU、构成存储单元的各种存储器、外围设备等而构成的车辆ECU等,并与热通量传感器10以及未图示的声音单元、显示单元等连接。而且,当判定由热通量传感器10测量到的测量值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而该测量值偏离规定的范围内时,经由声音单元、显示单元等将表示发热体30发生异常的信息的警告向乘员通知。
其中,在判定由热通量传感器10测量到的测量值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判定从热通量传感器10输出的传感器信号(引起电压),也可以判定将传感器信号转换成了热通量值的热通量值。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控制部20的车辆ECU被设为与成为发热体30的车辆ECU不同的部件。
以上是本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的异常判定装置的构成。接着,参照图6以及图7,对这样的车辆用的异常判定装置中的控制部20的工作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的异常判定装置如图1所示,热通量传感器10被安装于发热体30来使用。
其中,例如若车辆中的点火开关被接通,则控制部20在每个规定期间进行下述处理。另外,发热体30如上所述由车辆ECU构成,从构成该车辆ECU的CPU、构成存储单元的各种存储器、外围设备等进行发热。而且,发热体30的温度根据外界气温(使用环境)而变动,但发热体30与外界空气之间的热通量不根据外界气温而变化。因此,在发热体30以变为规定温度的方式进行了发热的情况下,不管外界气温如何,发热体30与外界空气之间的热通量为恒定的。
首先,判定安装有热通量传感器10的发热体30是否处于工作中(S200)。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发热体30是车辆ECU,所以该步骤S200的判定进行信号的收授来判定该车辆ECU是否处于工作中。
而且,在发热体30不处于工作中的情况下(S200:否),回到(返回)处理的开始。与此相对,在发热体30处于工作中的情况下(S200:是),取得由热通量传感器10测量到的测量值(S210)。具体而言,由于与发热体30和外界空气之间的热通量对应的传感器信号(测量值)从热通量传感器10被输出,所以取得该传感器信号(测量值)。
然后,判定取得到的测量值是否为上限阈值以上(S220),如图7中的状态4那样,当测量值为上限阈值以上时(S220:是),发送警告(S230)。其中,所取得的测量值变为上限阈值以上是指作为发热体30的车辆ECU的各部件由于故障或者过度动作等原因而不正常工作并在发热体30中发生了异常发热的情况等。
另外,在所取得的测量值比上限阈值小的情况下(S220:否),判定该测量值是否为下限阈值以下(S240)。而且,如图7中的状态2那样,当测量值为下限阈值以下时(S240:是),与步骤S230处理同样地发送警告(S250)。其中,所取得的测量值变为下限阈值以下是指发热体30、热通量传感器10被煤等异物覆盖而妨碍放热的情况等。
另一方面,如图7中状态1以及状态3那样,当测量值比上限阈值小且比下限阈值大时(S240:否),由于发热体30和外界空气之间的热通量是正常的,所以回到(返回)处理的开始。
此外,步骤S220以及步骤S240的处理中的测量值的判定可以如上所述,直接判定从热通量传感器10输出的传感器信号(引起电压),也可以将传感器信号转换为热通量来判定该热通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步骤S230以及步骤S250的处理中的警告通过驱动声音单元、显示单元等来将发热体30不是正常状态的情况向乘员通知。例如,驱动声音单元来以电子音来向乘员通知。另外,驱动显示单元来在配置于方向盘的前方或者仪表板的中央部的计量仪器显示盘的一部分所配置的液晶显示器上进行异常发生的显示而向乘员进行通知。
如以上说明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热通量传感器10检测发热体30与外界空气之间的热通量,并基于从热通量传感器10输出的传感器信号来进行发热体30的异常判定。因此,不管使用环境如何,都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发热体30的异常判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第二通孔101、102形成于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绝缘基材100,将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配置于第一、第二通孔101、102内来构成热通量传感器10。因此,通过适当地变更第一、第二通孔101、102的数目、直径、间隔等,使得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的高密度化变为可能。由此,能够增大引起电压,使得热通量传感器10的高灵敏度化成为可能。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热通量传感器10使用被固相烧结成维持烧结前的结晶结构的金属化合物(Bi-Sb-Te合金、Bi-Te合金)作为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即,形成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的金属是在多个金属原子维持了该金属原子的结晶结构的状态下被烧结的烧结合金。由此,与形成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的金属是被液相烧结的烧结合金的情况比较,可增大引起电压,能够实现热通量传感器10的高灵敏度化。
另外,绝缘基材100、表面保护部件110、背面保护部件120使用热塑性树脂来构成,使得本实施方式的热通量传感器10具有可挠性。因此,根据被配置的部分能够将热通量传感器10适当变形。即,即使发热体30例如是球状,也能够将热通量传感器10沿着发热体30配置。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并不被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技术方案所记载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变更。
例如,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具备检测发热体30的表面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控制部20以及发热体30都由车辆ECU构成。因此,也可以如图8所示,使成为发热体30的车辆ECU进行控制部20的处理。即,控制部20以及发热体30也可以是相同的车辆ECU。
(参考例一)
如上所述,对象物(发热体30)与外界空气之间的热通量不依赖于外界气温(使用环境)。因此,虽然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车辆用的异常判定装置,但也能够将本发明的热通量传感器10以及控制部20应用于其他的装置。
即,本参考例涉及一种火灾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通量传感器被配备于室内的壁面,并输出与所述壁面和所述室内的空气之间的热通量对应的传感器信号,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传感器信号,在所述壁面与所述室内的空气之间的热通量为规定的阈值以上时,判定为在所述室内发生了火灾。
具体而言,热通量传感器10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采用如图2~图4所示绝缘基材100、表面保护部件110、背面保护部件120被一体化形成,并在该一体化部件的内部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被交替地串接连接的构造。控制部20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使用CPU、构成存储单元的各种存储器、外围设备等而构成,并与未图示的声音单元、照明单元等连接。
而且,本参考例的热通量传感器10以及控制部20如图9所示,被配备于室内的壁面300。此外,在本参考例中,图示了将热通量传感器10以及控制部20一体封装的情况,但热通量传感器10以及控制部20也可以被设为独立的形体。
接着,参考图10对本参考例中的控制部20的工作进行说明。其中,控制部20的工作例如在居民将未图示的开关接通时开始,每隔规定期间进行以下的处理。
首先,取得由热通量传感器10测量到的测量值(S400)。具体而言,由于与壁面300和室内的空气之间的热通量对应的传感器信号(测量值)从热通量传感器10输出,所以取得该传感器信号(测量值)。
然后,判定热通量传感器10的测量值是否为阈值以上(S410)。而且,当测量值为阈值以上时(S410:是),由于发生火灾,所以发送警告(S420)。
其中,步骤S420的处理中的警告是指通过驱动声音单元、显示单元等来向居民通知发生火灾的手段。例如,驱动声音单元来以电子音向居民进行通知。另外,通过驱动照明单元将警告用电灯等点亮来向居民进行通知。
另外,当测量值比阈值小时(S410:否),由于在室内未发生火灾,所以回到(返回)处理的开始。
其中,步骤S410的处理中的测量值的判定可以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以直接判定从热通量传感器10输出的传感器信号(引起电压),也可以将传感器信号转换成热通量来判定该热通量。
这样,能够将本发明也应用于火灾报警器。而且,在将本发明应用于火灾报警器的情况下,不管外界气温如何,都能够高精度地进行火灾的检测。
(参考例二以及三)
在本参考例中,对将本发明的热通量传感器10以及控制部20应用于人体的异常判定检测装置的例子进行说明。
即,本参考例涉及一种人体的异常判定装置,所述热通量传感器被佩戴于人体来输出与所述人体和外界空气之间的热通量对应的传感器信号,控制部基于所述传感器信号,在所述人体与外界空气之间的热通量偏离规定的范围内时判定为所述人体存在异常。
具体而言,热通量传感器10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采用如图2~图4所示绝缘基材100、表面保护部件110、背面保护部件120被一体化,并在该一体化的部件的内部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被交替地串接连接的构造。控制部20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使用CPU、构成存储单元的各种存储器、周围机器等来构成,并与未图示的声音单元、显示单元等连接。
而且,本参考例的热通量传感器10以及控制部20如作为参考例2的图11A所示,被配备于发带500、围脖501、袖口502,通过人体600将这些附着于身体来使热通量传感器10以及控制部20被安装于人体600。另外,如作为参考例3的图11B所示,热通量传感器10以及控制部20被配备于上衣503、帽子504,通过人体600将这些附着于身体来使热通量传感器10以及控制部20被安装于人体600。
此外,在本参考例中,图示了将热通量传感器10以及控制部20一体封装的情况,但热通量传感器10以及控制部20也可以被设为独立的形体。另外,在图11A以及图11B中,被配备热通量传感器10以及控制部20的部位能够适当地变更。
接着,参照图12对本参考例中的控制部20的工作进行说明。其中,控制部20的工作例如在使用者将未图示的开关接通时开始,并每隔规定期间进行以下的处理。
首先,取得由热通量传感器10测量到的测量值(S700)。具体而言,由于与人体600和外界空气之间的热通量对应的传感器信号(测量值)从热通量传感器10输出,所以取得该传感器信号(测量值)。
而且,与上述S210的处理相同,判定所取得的测量值是否为上限阈值以上(S710),当测量值为上限阈值以上时(S710:是),发送警告(S720)。其中,所取得的测量值变为上限阈值以上的情形是指例如人体600在进行慢跑时变得过度劳累的情形等。
另外,当所取得的测量值比上限阈值小时(S710:否),判定该测量值是否为下限阈值以下(S730)。而且,当测量值为下限阈值以下时(S730:是),与步骤S720的处理相同,发送警告(S740)。其中,所取得的测量值变为下限阈值以下的情形是指未适当地进行人体600的散热而存在中暑的可能性的情形等。
另一方面,当测量值比上限阈值小并且比下限阈值大时(S730:否),由于人体600是正常的,所以回到(返回)处理的开始。
其中,步骤S710以及步骤S730的处理中的测量值的判定可以如上述第一实施方式那样,直接判定从热通量传感器10输出的传感器信号(引起电压),也可以将传感器信号转换成热通量来判定该热通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步骤S720以及步骤S740的处理中的警告是指通过驱动声音单元、显示单元等来通知自身(人体600)的状态异常。例如,驱动声音单元以电子音来向使用者进行通知。另外,驱动显示单元在液晶显示器中进行作为异常的信息的显示来向使用者进行通知。
这样,能够将本发明也应用于人体的异常判定装置。而且,在将本发明应用于人体的异常判定装置的情况下,不管外界气温如何,都能够高精度地进行人体的异常判定。
附图标记说明
10-热通量传感器;20-控制部;30-发热体;100-绝缘基材;101、102-第一、第二通孔;130、140-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

Claims (3)

1.一种车辆用的异常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热通量传感器(10),在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绝缘基材(100)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多个第一、第二通孔(101、102),并且在所述第一、第二通孔埋有由相互不同的金属形成的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130、140),所述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交替地串接连接;和
控制部(20),进行被搭载于车辆的发热体(30)的异常判定,
形成所述第一、第二层间连接部件的所述金属的至少一方是在多个金属原子维持了该金属原子的结晶结构的状态下被固相烧结的烧结合金,
所述热通量传感器被配备于所述发热体并输出与所述发热体和外界空气之间的热通量对应的传感器信号,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传感器信号,在所述发热体和所述外界空气之间的热通量从规定的范围内偏离时判定为所述发热体异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的异常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通量传感器在所述绝缘基材的表面(100a)配置有形成了表面图案(111)的表面保护部件(110)并且在与所述表面相反侧的背面(100b)配置有形成了背面图案(121)的背面保护部件(120),所述背面保护部件、所述绝缘基材、所述表面保护部件被一体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的异常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体是车辆ECU。
CN201480031443.5A 2013-06-04 2014-05-01 车辆用的异常判定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837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17751 2013-06-04
JP2013-117751 2013-06-04
JP2013225557A JP5987811B2 (ja) 2013-06-04 2013-10-30 車両用の異常判定装置
JP2013-225557 2013-10-30
PCT/JP2014/062094 WO2014196294A1 (ja) 2013-06-04 2014-05-01 車両用の異常判定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83755A CN105283755A (zh) 2016-01-27
CN105283755B true CN105283755B (zh) 2017-11-28

Family

ID=52007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144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83755B (zh) 2013-06-04 2014-05-01 车辆用的异常判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659416B2 (zh)
EP (1) EP3006926B1 (zh)
JP (1) JP5987811B2 (zh)
KR (1) KR20160014026A (zh)
CN (1) CN105283755B (zh)
TW (1) TWI576508B (zh)
WO (1) WO20141962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61302B2 (ja) * 2013-06-04 2015-08-1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の快適温調制御装置
JP5942960B2 (ja) * 2013-06-04 2016-06-2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発熱量制御装置
JP6481497B2 (ja) * 2014-06-03 2019-03-1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温調制御装置
JP6485206B2 (ja) * 2014-06-03 2019-03-2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熱流分布測定装置
JP6380168B2 (ja) * 2015-03-02 2018-08-29 株式会社Soken 熱式流量センサ
JP6406298B2 (ja) 2015-10-05 2018-10-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監視装置および異常診断装置
JP6358234B2 (ja) * 2015-11-12 2018-07-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稼働状態の診断装置
JP6358233B2 (ja) 2015-11-12 2018-07-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組付状態の診断装置
JP6256454B2 (ja) * 2015-11-30 2018-01-1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ヒータプレート、このヒータプレートを用いる熱流束センサの製造装置、このヒータプレ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のヒータプレートの製造装置
US10393598B1 (en) * 2015-12-03 2019-08-27 FluxTeq LLC Heat flux gage
JP6274246B2 (ja) * 2016-04-08 2018-02-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監視装置
US11036244B2 (en) 2016-04-19 2021-06-15 Gentherm Incorporated Climate controlled seat with a thermal conditioning device which is controlled by determining a heat flux
JP6792987B2 (ja) * 2016-09-29 2020-12-02 日本ドライ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熱センサおよびその熱センサを用いた熱検知システム
KR102011020B1 (ko) 2016-12-09 2019-08-16 고려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해저드 모델 기반의 차량 네트워크 이상 징후 탐지 장치
JP6443461B2 (ja) * 2017-01-10 2018-12-2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発電装置の異常検出装置
JP7087376B2 (ja) * 2017-12-21 2022-06-2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熱交換器の異常検出装置
JP6988469B2 (ja) * 2017-12-27 2022-01-0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歪み検出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診断装置
JP7362239B2 (ja) * 2018-02-13 2023-10-17 Ntn株式会社 軸受装置およびスピンドル装置
KR20210081410A (ko) * 2018-10-31 2021-07-01 에누티에누 가부시기가이샤 베어링 장치
JP7411347B2 (ja) 2019-03-19 2024-01-11 Ntn株式会社 潤滑油供給ユニットおよび軸受装置
WO2020189188A1 (ja) * 2019-03-19 2020-09-24 Ntn株式会社 潤滑油供給ユニットおよび軸受装置
JP7206141B2 (ja) * 2019-03-25 2023-01-17 Ntn株式会社 軸受装置
FR3103219B1 (fr) * 2019-11-19 2021-10-08 Vitesco Technologies Procédé de gestion des anomalies sporadiques d’un système de motorisation d’un véhicule automobile
DE102022120195A1 (de) * 2022-08-10 2024-02-15 Yazaki Systems Technologies Gmbh System zur Stromübertragung innerhalb eines Fahrzeugs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des Syste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413646A1 (fr) * 1978-01-02 1979-07-27 Saint Gobain Fluxmetre thermique
JPS6113121A (ja) * 1984-06-28 1986-01-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熱流センサ
JPH0640031B2 (ja) * 1985-10-23 1994-05-25 英弘精機産業株式会社 熱流計センサ−及びその製法
US5195359A (en) * 1989-07-18 1993-03-23 Nippon Mining Co., Lt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operating condition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JPH0756580Y2 (ja) * 1990-04-06 1995-12-25 日新電機株式会社 閉鎖形電力設備の過熱監視装置
JP2002328849A (ja) * 2001-05-07 2002-11-15 Denso Corp 車両用電子制御装置
JP3782958B2 (ja) * 2001-10-29 2006-06-07 助川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熱流束計
JP2006275540A (ja) * 2005-03-28 2006-10-12 Fujitsu Ten Ltd 空気流量計測装置の異常検出装置、及びエンジン制御システム
KR100690926B1 (ko) * 2006-02-03 2007-03-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마이크로 열유속 센서 어레이
US7510323B2 (en) * 2006-03-14 2009-03-3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ulti-layered thermal sensor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and other layered structures
JP2008180491A (ja) 2006-12-27 2008-08-07 Kyoto Electron Mfg Co Ltd 焼却炉
JP4525765B2 (ja) 2008-02-08 2010-08-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システム
WO2011044547A2 (en) * 2009-10-09 2011-04-14 Services Petroliers Schlumberger Micro-thermal conductivity detector, method to fabricate such and chromatography system using such
JP5423487B2 (ja) * 2010-03-08 2014-02-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貫通ビアへの導電材料充填装置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JP5769009B2 (ja) * 2011-06-09 2015-08-26 江藤電気株式会社 熱流センサ及び熱流センサ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76508B (zh) 2017-04-01
WO2014196294A1 (ja) 2014-12-11
EP3006926A1 (en) 2016-04-13
EP3006926B1 (en) 2018-04-11
CN105283755A (zh) 2016-01-27
EP3006926A4 (en) 2017-01-11
TW201520418A (zh) 2015-06-01
US9659416B2 (en) 2017-05-23
KR20160014026A (ko) 2016-02-05
US20160125671A1 (en) 2016-05-05
JP2015014586A (ja) 2015-01-22
JP5987811B2 (ja) 2016-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83755B (zh) 车辆用的异常判定装置
CN103282754B (zh) 温度传感器及温度传感器安装结构
JP5811387B2 (ja) フィルム型温度センサ
US8686555B2 (en) Integrated heater on MEMS cap for wafer scale packaged MEMS sensors
CN104769403B (zh) 温度探测器以及用于制造温度探测器的方法
CN104813419B (zh) 热敏电阻装置
CN104515636A (zh) 包括换能器管芯的换能器布置和覆盖换能器管芯的方法
WO2017113787A1 (zh) 一种热敏电阻及其制作方法和其制成的温度传感器
CN105683723B (zh) 液面高度检测计
DE602005022141D1 (de) Sicherheitsschal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ITUB20153435A1 (it) Sensore piezoelettrico per componente di bicicletta
JP3137920U (ja) 表面実装型過電流過熱保護デバイス
EP3480574A1 (en) Heat flux sensor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JP2018534573A (ja) デジタルセンサ
CN102084233A (zh) 感测元件组件和方法
CN108028110A (zh) 电阻器及温度传感器
JP2005528680A5 (zh)
CN206179618U (zh) 温度传感器
WO2005030473A3 (fr) Procede de thermoscellage et dispositif pour la mise en oeuvre de ce procede
CN114334885A (zh) 一种基于导电胶的双芯片传感器封装结构、方法及其器件
CN107539040A (zh) 一种基于银导电胶的电容式传感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KR20100008712U (ko) 박막필름을 이용한 스티어링 휠 히터
JP2007180267A5 (zh)
CN213932891U (zh) 一种温度检测组件及电子设备
JP5034830B2 (ja) チップ型サーミスタ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回路基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8

Termination date: 202105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